和谐预设与生成 彰显学生本位

时间:2019-05-15 01:55: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和谐预设与生成 彰显学生本位》,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和谐预设与生成 彰显学生本位》。

第一篇:和谐预设与生成 彰显学生本位

和谐预设与生成 彰显学生本位

郭巷中心小学 干永春

从“预设”到“生成”是课堂教学理念的嬗变与超越。尽管新课程理念中早已提出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我们的课堂教学追求的仍是循着课前精心设计的教学程序按部就班的进行,学生稍有“越池”举动,教师会立即拉回。教案是教学的剧本,就像一只无形之手控制着教师的课堂教学,从而使上课变成为执行教案的过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课堂上最理想的进程是完成教案,而不是节外生枝。但真实的课堂并不是,也决不能是教案的精确复演。儿童的发展具有丰富的可能性,是不确定的、不可限量的,也是不可算度的,他们是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思维模式、兴致参与到课堂活动中的。所以再精心的备课也不能预料到学生所有的反应,再优秀的教师也不可能做到“一切尽在掌握中”,真实的课堂随时会像生命一样滋生出“预设”之外的新问题、新情况。因此,我们教师在实施预案的过程中,就要开放地纳入直接经验和弹性灵活的成份,教学目标必须潜在和开放地接纳始料未及的体验。要鼓励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的即兴创造,教师要随时捕捉学生的疑问、想法、错误、创见等精彩瞬间,及时调整预设,并合理利用这些新生成的资源展开有效的教学活动,从而来超越我们的预定目标,来升华我们的预设,来提升我们课堂教学的效率。

一、精心预设“预约”生成

没有预设的教学是不负责任的教学,没有生成的教学是不成熟的教学。“预设”与“生成”是教学中的矛盾统一体,教师既不能深陷在”预设”的封闭巢臼里扣得过紧,抑制学生的自主发展,也不能陶醉在“生成”的空泛视界中漫无目的,忽略了教学目标的既定导向。只有精心“预设”,才能预测到更为丰富的“学情”,预想到更为复杂的“可能”,从而预见到更为周全的“策略”。这样,面对“生成”,教师才能从容不迫、运筹帷幄。因此,在备课中,教师首先要精心研读教材和学生,把握编者意图和学生实际学情,设计出能扎实地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思考,使学生从中体验到数学思想方法魅力,感受到数学学习乐趣的预案。同时,“精心预设”必须做到“详略”得当。“详”是指教学目标要全盘把握,必须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落实途径考虑周到,教学时才能根据总目标判断学生感兴趣的富有教学价值的信息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另外,教师还要通晓教材内容,将所教内容烂熟于心,以便为课堂教学的不断深入准确导航,并要尽量多地预想好可能出现的生成状况及相应的调控对策。“略”是指教学设计要“粗犷、大气”,只要求对教学做些粗线条的弹性设计,如课堂活动的基本环节、构思关键性提问、设计学生对关键问题的反应与对策、思考学生出现的大致意外想法等,给课堂教学预留足够的空间,为学生的“生成”创造条件。

如我在设计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找规律——周期规律》一课时,结合上海世博会的召开,把素材换成了与世博会相关的招风旗、彩灯和彩旗,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设计运用发现的规律解决第17盏彩灯是什么颜色的环节时,考虑到学生的不同思维方式,预想到学生还会有不同的解决方法,除了画图和除法计算两种方法外,我首先预想到了学生有可能是用乘法与加法算式来表示的,即5×3+2=17(盏),每组(红、蓝、绿)的第二盏都是蓝色的,所以第17盏彩灯是蓝色的。但无论哪种方法,只要学生抓住每3盏为一组,每组都是先一盏红色,再一盏蓝色,再一盏绿色的排列规律既可,并重点让学生交流除法计算的方法,因为这种方法是解决复杂周期规律的最佳方法。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我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尝试判断,交流了我课前预设到的画图、除法计算、乘法计算外,我问有没有不同的方法了,这时有学生回答:我是先想三六十八,第18盏是绿色,绿色前面一盏是蓝色,所以第17盏是蓝色的。多好的想法呀!我用赞许的口吻肯定了这位学生倒过来思考的方法。

我们无法预测课堂教学中的精彩生成,但我们的教学预设却可以为之提供舞台。只有我们在为迎接精彩做好充分准备的情况下才能与有效而精彩的生成相遇,只有精心预测“学情”、预想“可能”、预设“教学目标”,开放性地提问和处理教材,才能使数学课堂具备灵气与动力,课堂教学才会成为一个富有变化、,动态生成的过程。

二、敏锐捕捉“展开“生成

布卢姆说过这样一句话:“人们无法预料着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

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学生并非空着头脑进课堂,在以前不同的生活经历中,他们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背景知识,形成了个人独特的差异性,从而使得课堂教学充满了许多变数。然而正是这种差异的存在,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精彩、丰满。我们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这种差异性,同时更要善于利用好这种差异性。

如我在执教《圆柱和圆锥的认识》一课中,为了更好的使学生理解圆柱、圆锥的三视图,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在教学中安排了观察实物画出模型的教学环节。在巡视学生画圆柱示意图时,发现有一位学生画了一个圆,一位学生画了一个长方形,问他们为什么这样画时都说不会画。确实,对有些学生来讲,要把三维空间中的物体在二维空间中表现出来确实有一定的难度,画不出来很正常,然而他们画出的“错误”图形又恰恰是从特定角度观察所能看到的图像,是一个极好的教学资源。于是我把他们的作品展示了出来,在学生窃笑之后我提问:有没有可能我们看到的圆柱确实是长方形的呢?片刻寂静后我看到有些学生开始实际观察并马上有所发现:我们从正面看圆柱,看到的图像应该就是长方形。我马上让其他学生选角度观察。这时学生又发现不仅从正面看,从侧面看也看到的是长方形,最后归结到只要我们的视线在圆柱的两底面之间的方向上观察圆柱,看到的图形都是长方形。这时突然有一位学生举手发言:我从正面看到的圆柱好像是正方形的。这时我没有表态,而是扫视了其他学生,不一会儿就陆续有学生迫不及待的想举手发言,经过两位学生的交流,学生又得出了当圆柱的高和底面直径相等时,从正面观察看到的图像是一个正方形。同样对于什么情况下看到的是圆形也就迎刃而解了。

经过这一轮的观察与交流,学生不仅对从不同视角观察圆柱形成的图形及圆柱的三视图有了清晰的认识,对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力的提高、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的激发也都会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只要我们善于捕捉、筛选、利用学生动态生成的资源,把学生置于教学的出发点和核心地位,应学生而动,应情景而变,课堂才能焕发勃勃生机,课堂才能彰显活力,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合理把握“辩证“生成

预设使教学走向有序,生成使教学充满灵气。只有预设与生成的有机融合,才能使课堂充满活力和生机。但如果所有的知识都靠生成的话,既不利于系统掌握数学知识,也因主客观条件限制而不易实现。因此教师在考虑“预设”和“生成”时,必须掌握好其中的度。教学实践中要从实际情况出发选择并加以整合,取长补短,以此提高教学的效益,达到教学最优化的目的。如我在进行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总复习的综合练习时,在组织学生完成102页(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1题时,学生由于有了周长相等情况下正方形的面积比长方形的要大,所以在填表前都猜测把菜地围成正方形的面积是最大的,但经过计算填表后发现结果与自己的预想不一致,产生了矛盾。这时我没有急于让学生去探求原因,而是让学生继续研究用24根木条来围的情况,学生同样也发现并不是围成的正方形菜地的面积最大。并通过两次实验的对比,发现当围出的菜地的长是宽的2倍时菜地的面积最大。学生又产生了“是不是所有的情况都是这样的呢?”的疑问,这时我再放手让学生自己确定篱笆的长度来试验,发现和刚才对比的结果是一致的。在备课时我并没有深刻去想这个问题,觉得学生通过填表定能发现规律,但现在看到学生满脸的疑惑——对所得出的规律的不信任,我想只让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肯定是不行的。于是我抓住学生生成的疑惑,及时调整教学,鼓励学生小组展开讨论:为什么借助墙体围长方形的情况与我们以前验证的周长相等的长方形和正方形,正方形的面积比较大的结论不一致了呢?学生隐约能感觉到一点,现在借助了墙体,相等长度的篱笆围出的长方形的面积大小还跟借用墙体的多少有一定的关系,至于为什么要围成长是宽的2倍面积才最大学生理解上还是有问题。这时我提醒学生能不能假设这座墙的另一边也围出相同的图形看看有没有什么发现。学生动手画出几种不同情况后突然发现,借助墙体围长方形,围出长是宽的2倍的图形,在假设墙的另一边也用同样长度围出相同的图形,墙体两边围成的图形组合后就成了一个正方形,而其它围法按这种方法得出的都不是正方形(如右图所示)。这就与以前得出的结论相一致了。学生探讨到此处,对于借助墙体怎么围长方形菜地面积最大就有了清晰地认识,既知道了结果,又明晰了原因。探究到此处,一位学生突然举手提出: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曾得到过这样的结论——周长相等的情况下,圆的面积要比正方形和长方形大,那么此处借助墙体围出的图形中是不是围出的半圆形比长是宽2倍的长方形菜地面积更大呢?我没有回答这个问题,只是笑眯眯的注释着学生,一下子学生的兴趣被激发了,各小组成员动手作图验证的作图验证,计算验证的计算验证,讨论的讨论,很快就得出了结论——用同样长的篱笆借助墙体围出一块菜地,围成半圆形菜地的面积最大。尽管由于在此处的生成而没有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但我想通过两次验证,不仅使学生明确了问题的前因后果,解除了疑惑,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质疑精神和碰到问题要仔细推敲的良好学习习惯,这完全不是多做几个练习所能替代的。

但生成并不等同于有效,有时学生的生成也会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一定的麻烦。如我在教学四年级上册《平行与垂直》一课中,在引导学生思考“过直线外一点可以画几条已知直线的平行线时”,交流中一位学生回答说“可以画无数条,只要我的笔够细”。怎么来解决这位同学的“错误”认识呢?难道要在这节课中涉及中学里的知识?但我马上就想到,这不是我们这节课的重点,不需要展开来进行,这个问题可以课后再和这位同学交流,所以我很肯定的告诉学生“我们数学上研究的点和线是不考虑粗细的”,就暂时把这个问题带过去了。如果这要“犟”在这个问题上,不是一节课能讲清的,也不是我这个小学数学教师能够十分准确的来解决的。

孟子说:“资之深,则左右逢其源。”想让我们的课堂学习富有生命活力,我们必须提升教学理念,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储备专业知识、修炼提升教学智慧,在 “预设”与“生成”的相生互动中使课堂教学在对传统精华的继承中实现新的超越,使教学中师生的智慧像生命之树的枝叶一样交相辉映,使课堂彰显生命的活力。

第二篇:《预设与生成》学习心得

《预设与生成》学习心得

课堂教学既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的两翼,缺一不可。教学既要重视知识学习的逻辑和效率,又要注重生命体验的过程和质量。为此,要认真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首先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读出教材的本意和新意,把握教材的精髓和难点,把教材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具有走进去的深度和跳出来的勇气,这是课堂中催生和捕捉有价值的生成的前提;其次要拓宽知识面丰富背景知识再次要研究儿童心理和学习心理。教师要全面了解儿童年龄阶段特征和班级学生的心理状况,深刻地了解学生学习的客观规律和基本过程,清晰地把握班级学生的知识经验背景和思维特点以及他们的兴趣点和兴奋点,从而能够较准确地洞察和把握学生学习活动和思维活动的走向。这三点是教师在课堂中有效地激发生成、引领生成和调控生成的基础。从教材方面讲,要强调教材的基础性地位和主干性作用,超越教材的前提是源于教材,必须对教材有全面准确的理解,真正弄清楚教材的本义,尊重教材的价值取向,在这个基础上结合儿童经验和时代发展去挖掘和追求教材的延伸义、拓展义,去形成学生的个性化解读。否则,所谓的个性解读和生成就会失去根基和方向,教学实践中出现的诸多生成误区都是源于对文本的忽视和误读。,从教学方面讲,要强调精心预设,课前尽可能预计和考虑学生学习活动的各种可能性,减少低水平和可预知的“生成”,激发高水平和精彩的生成。生成强调的是学生的活动和思维,它彰显的是学生的主体性;预设强调的是教师的设计和排它彰显的是教师的主导性。

教是为学服务的,它意味着要根据学生学习基础和学习规律进行预设,想学生所想,备学生所想,从而使预设具有针对性。强调生成的动态性,意味着上课不是执行教案而是教案再创造的过程;不是把心思放在教材、教参和教案上,而是放在观察学生、倾听学生、发现学生并与学生积极互动上。它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能拘泥于课前的预设,要根据实际情况,随时对设计作出有把握的调整、变更。正是基于生成的主体性、随机性和动态性,新课程才特别强调教学反思的意义。在教学前进行反思,把以前的生成纳入现有的预设范围,拓宽预设的可能性;在课堂中进行反思,及时调整、改变和充实预设,使预设不断完善;在课后进行反思,对课堂教学进行回顾、批判,总结和提炼有效的预设和生成,明确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和措施。

预设与生成有统一的一面,也有对立的一面,无论是预设还是生成,都要服从于有效的教学、正确的价值导向和学生的健康发展。,我们一定要从提高教学质量、立足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高度,用长远的、动态的观点来认识和处理两者的关系。总之,我们一定要从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预设与生成的关系问题。

怎样使课堂讨论更加有效反思

莲花县路口中小学

蔡志峰

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如果老师不把好关,往往使课堂产生随意性和盲目性,降低了课堂效率。怎样使课堂讨论更加有效?我认为,教师应慎重把关。

首先是把好问题设置关,课堂讨论问题的设置应放在知识的障碍点上,即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难度要适宜,要放在学生思维的敏感区,使学生经过讨论后有所收获,有所发展和提高。

其次是把好学生参与关。要使课堂讨论落实到实处,收到实效,必须让学生有效地参与到讨论中去,让学生针对论题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独到的见解,这样参与讨论的学生才有话说,讨论才会深入,才会有心灵的交汇,思维的碰撞,才会有新知识、新观点的不断出现。

三是把好相机诱导关。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千差万别、五花八门。产生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不着边际的“题外话”,偏离了讨论的主题。因此,笔者认为课堂讨论的关键是教师的参与与诱导要适度,离开了教师的调控与引导,课堂讨论将会变得杂乱无序,教师应当处于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平等中的首席”。做一位课堂实践活动的顾问和参谋,把握好课堂活动的走向。

第三篇:预设与生成

预设与生成,让作文教学更精彩

摘要:课前预设是传统教学中的一个典型特征,而课堂生成则是新课程教学改革中倡导的一个新概念和新策略。预设是生成的基础,生成是预设的机变。只有预设和生成在课堂中达到和谐统一,这样才能把课堂教学进行的更充实、灵动、精彩。

关键字:作文教学、预设与生成、统一、精彩

小学新课改实施以来,教学不再是以“传授知识”为目的,而是更加关注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思维方式多样化。促进学生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同样,作文课堂教学也同样既需要教师课前精心预设,也需要动态资源的有效生成。

预设即教学预测、设计,特点即钻透教材,把握住教材的重点、难点、疑点、亮点、特点,如教学计划、教案等都是预设的产物。它需要教师做出周密的安排,制定出详细的计划,做好充分的准备。而课堂生成,是指教学的发生、形成。有不确定性、丰富性、复杂性、多样性,因而也叫课堂机变。而在实际的作文教学过程中,往往是老师费尽心力钻研教学内容,精心预设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钻研出教案。可是其实际的教学效果却往往不尽如人意,这就是预设和生成间矛盾所致。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同样是辩证统一的。

首先,预设与生成也有其对立的一面:两者体现的教学理念和价值追求不一样,追求的教学目标不一样:预设重视的是显性的、结果性的、标准性的目标,生成则关注隐性的、过程性的、个性化的目标。预设过度必然导致对生成的忽视,挤占生成的时间和空间;生成过多也必然影响预设目标的实现以及教学计划的落实。从实践层面上,不少有价值的生成是对预设的背离、反叛、否定,还有一些则是随机偶发的神来之笔,生成和预设无论从内容、性质还是从时间、空间讲都具有反向性。正是基于这一点,我们特别强调,无论是预设还是生成,都要服从于有效的教学和学生的发展。

其次,预设与生成具有统一的一面,课堂教学既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的两翼,缺一不可。预设体现对文本的尊重,生成体现对学生的尊重。预设体现对文本的尊重,生成体现对学生的尊重;预设体现教学的计划性和封闭性,生成体现教学的动态性和开放性,两者具有互补性。教学既要重视知识学习的逻辑和效率,又要注重生命体验的过程和质量。从实践的层面来看,生成往往是基于预设,以预设为基础,是对预设的丰富、拓展或调节、重建。实际上,这个时候预设和生成是融为一体的,预设中有生成,生成中有预设,这是理想的关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珍视学生在课堂中的动态生成。那么,我们在实际的作文教学中到底应该如何处理这两者间的关系,并成功运用在教学中,获得最佳教学效果呢?我认为,在课堂中应少一些预设,多一些生成,逐步变预设为生成。

少一些预设,并不是说就完全舍弃预设。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教育活动。要想有精彩的课堂生成,就必须要有精心的预设。动态生成在课堂有许多不可控饿生成性因素,有时即使再精心预设,也无法预知课堂教学中的全部细节。而我们这里所说的少一些“预设”。则是指少一些硬性方案,多一些弹性和灵动。避免过多的预设目标僵硬规定学生,限定了学生的思维。预设要有弹性、有留白的空间以便在目标实施中能够宽容地、开放的变意外生成为课堂精彩。

多一些生成,让课堂更精彩。再精心的预设无法全部预知整个课堂的全部细节。教学就是即席创作。现在的作文教学,如果只是不顾教学的生成,只顾手中的教案,那么教学机

会走向死胡同。倡导生成的作文教学不是按事先预设按部就班你,而是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随着教学的展开,教师与学生的思想与教前预设不断碰撞,创新的火花不断迸发,同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是兴趣盎然。恰当地抓住生成的时机和资源,才能够更大程度的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对于学生积极的、正面的、价值高的“生成”要大家鼓励、利用。对于消极的、负面的、价值低的生成,则应采取更为机智的的方法,让学生的思维回到正轨,回到预设的教学安排上来。课堂教学因预设也变得有序,因生成变得更充实、精彩和有效。

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动地球!儿童具有创造的天性,假如老师为学生搭建一个舞台,他们的创造潜能可以极大的得到发挥。这种预设与生成达到和谐统一的作文教学,让学习成为了学生生命活动的组成部分,视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带着自己的体验,知识、思考、灵感、兴趣参与学习。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获得了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教师的劳动也闪耀着创造的光辉,师生都能感觉到生命活力的涌动。这样的作文教学,不正是我们所追求的理想境界吗?作文教学,因预设与生成更精彩。

第四篇:课堂的预设与生成

课堂的预设与生成

一、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既需要教师课前精心预设,也需要动态教学资源的有效生成。“预设”,众所周知,是指教师在课前对自己教学的一个清晰、理性的思考与安排,从这个角度说,它是备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按字面的意思理解就是指事物的发生形成。所谓课堂生成,是指课堂教学中的不可预知的发展,即这种发展不是靠逻辑可以推演出来的,它往往表现为“茅塞顿开”、“豁然开朗”、“怦然心动”、“妙不可言”。

可见“预设”重视的是显性的、结果性的、共性的、可预知的目标,体现的是对文本的尊重,强调教师的设计与安排,张显的是教师的主导性。相对而言,“生成”追求的是隐性的、过程性的、个性的、不可预知的目标,它着重体现对学生的尊重,强调学生的活动与思维,张显的是学生的主体性。生成,离不开科学的预设;预设,是为了更好地生成,教师需要认真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预设与生成,使两者相辅相成,和谐共生。

二、“少一些预设”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课堂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教育活动。要想有精彩的课堂生成,必须作精心预设,因为在动态生成的课堂上有许多不可控的生成性因素,教师再精心预设,也无法预知课堂教学中的全部细节。正如布卢姆所说:“人们无法预料到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我们谈的“少一些预设”是指少一些硬性方案,多一些弹性和灵动。

预设什么?指课前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等等,它要求教师注重自身的专业素质,使自己具有丰富的理论积淀和实践经验,能从广度和深度上研究教材,能精心地设计教法。其次,教师能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充分地尊重学习的主体——学生,学习的对象——文本。

怎样预设?我认为教师除了要深入思考课堂教学的大方向、大环节和关键性内容的把握之外,还要主动地了解学生的认知基础、思维特点及情感体验,并根据学生的现实情况,找准教学起点,精心预设教学过程,充分地考虑到课堂上可能出现的各个方面的问题。如学生提出哪些问题,自己该如何引导等,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综合的富有弹性的教案,这样教师才能在变幻莫测的课堂中胸有成竹,挥洒自如,也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敏锐地捕捉到难以寻觅的生成的火花,并不断地有效生成。

三,要善于捕捉有价值的生成资源

现代教学理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互、共同发展的动态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再是机械地执行预设的教案,而是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需要,不断调整教学内容。只要不是极端的“恶作剧”,一般都有生成的价值,教师可以而且应该调整预设,给生存腾出空间,这样做,也许使原来的的思路或环节被破坏了,但我们应看到过分追求教学思路的逻辑性、确定性与连续性,只是顺利地完成教学目标,防止教学过程节外生枝或出现断裂,其背后动机是在单位教学时间里获得更多的知识。然而这恰恰使语文学科失去了独特的魅力。

第五篇:对外汉语课堂教学预设与生成研究

对外汉语课堂教学预设与生成研究 ——以美国佛蒙特大学项目在华课堂教学为例

摘要

关键词: 绪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第三节 文献综述

第四节 研究进程和研究方法 第五节 论文结构安排

第一章 课堂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的相关理论 第一节 预设与生成理论 第二节 生成性教学理论 第三节 有效教学理论

第二章 美国佛蒙特大学项目教学案例展示与分析 第一节 研究对象的基本概况介绍 第二节 案例的整理与分析

第三节 基于教学案例分析的几点思考

第三章 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预设与生成存在的问题 第一节 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 问题归因

第四章 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预设与生成的应对策略 第一节 提高对外汉语教师专业素质 第二节 改善课堂教学行为

第三节 提升对外汉语课堂中互动的质量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问题的提出

(一)文献启发近年来,随着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蓬勃发展,对外汉语教学在基本理论和教学实践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学科研究主要围绕如何进一步提高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来展开。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是整个对外汉语教学过程的中心,因此,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是提高整个对外汉语教学质量和效率的关键所在。从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实际来看,尽管教师在课前对课堂教学进行了设计和安排,但是课堂教学中往往存在这样的问题:学生在课堂上的实际表现与教师预期的目标不符,如提问和回答超越了教师原有的思路和教案,学生的兴趣发生了转移,学生在课堂上的“节外生枝”、偶发事件的出现等,这些课堂上的动态生成常使得教学活动无法按照教师课前的设计和安排展开,从而使预期的教学效果发生改变。面临这样的对外汉语教学现状,如何综合分析、协调和控制影响课堂教学的各要素,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调整和促进师生双方创造性的发挥,从而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换言之,如何处理好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是每一位对外汉语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目前,已有的相关理论主要是探讨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预设问题,尤其是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教学设计,而对于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性研究则近于空白。本文以美国佛蒙特大学项目为例,通过听取该项目的相关汉语课程,调查课堂上师生的实际表现,分析影响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预设与生成的因素,探求改进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措施,以期为提高对外汉语教学质量和效率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一、预设与生成的理论研究

国内对预设与生成的研究,可追溯到20世界80年代中期。当时,我国教育理论工作者和广大中小学教师已经在理论和实践的层面上开始关注课堂教学的生态。在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问题上,引发了有关教学主客体关系的大讨论,尽管讨论最终并未取得一致的结论,但学生在课堂教学的地位逐渐引起了学界的重视,其中,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实际上就暗含了教学中的生成问题。进入90年代,传统的课程与教学论研究受到挑战,建构主义理论、后现代主义课程观、维特罗克的生成性学习理论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我国课程与教学论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一些学者开始从课堂教学改革的角度关注课堂教学中的生成问题,叶澜自1997年以来先后发表了《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论中小学教育改革的深化》、《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和《重建课堂教学过程观》等多篇文章,在总结了传统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她认为要突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框架,就需要用动态生成的观念,重新全面地认识课堂教学,构建新的课堂教学观,并明确提出动态生成教学过程观,即教学过程中师生应该进行多种形式的交流,以实现教学过程中的资源生成。

随着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有关生成性教学的研究呈现出了多元化的发展趋势,研究主要围绕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来展开,学界涌现出一大批丰硕的研究成果。如:郑金洲(2005)的《生成教学》一书通过对教师教学实践的案例分析,探讨了生成教学实施途径、实施策略、教师在生成教学中的作用以及生成教学中资源的开发利用的具体实施。黎奇(2006)《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一书从传统课堂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主要问题入手,剖析了问题的成因,并通过对课堂教学典型案例的分析,从准备策略、实施策略、评价策略三个方面阐述了有效课堂教学的实施策略。胡庆芳(2007)的《精彩课堂的预设与生成》提出“预设是对未来教学过程的前瞻性准备,生成是对过程情景变化的灵活性顺应”,详细论证了如何在教学中有效地将预设与生成有效地结合起来,并结合课堂教学实录加以分析说明。王荣生(2007)的《听王荣生教授评课》主张从教学内容观课评教,讨论了课堂教学的流程,提出教师在努力扩大预设范围的同时,也要关注课堂教学非预设的一面,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情把握课堂教学各个环节的流向,为教学内容的“生成”留下广阔的空间。朱志平(2008)的《课堂动态生成资源论》提出并全面论述了课堂动态生成资源的概念、分类和特征、结构及功能等问题,并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论证为教学的基本问题,从教师、学生、环境等不同层面剖析了课堂动态生成资源的机制问题。崔允漷(2009)的《有效教学》从准备、实施、评价三方面探讨了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式,以及教师如何通过自我反思、同伴互导、专家引领三种途径开展教学研究,以保证教学质量和教学趣味性。余文森(2009)在《有效教学十讲》中论述了课堂教学中预设与生成对立统一的关系,分析了当前教学实践中存在的生成误区,并就如何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提出了有效的建议。

二、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研究

根据吕必松先生的归纳,在总体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和语言测试这四大环节中,课堂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近三十年来,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相关研究主要围绕教学环节、教学技巧和各项教学活动来进行,取得了很多研究成果,这些成果为对外汉语教学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相关理论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课堂教学活动,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教师的教学意识、教学行为、学习者的行为以及师生的相互应对,这些都属于课堂教学中预设与生成的研究范围,然而,从我们掌握的文献资料来看,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研究多从预设的层面探讨了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这一问题,而较少从生成的层面关注实际的对外汉语课堂教学。

对于对外汉语教师的教学意识和教学行为,李泉(1996)在《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理论思考》指出教师的教学意识和教学行为是影响影响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活动及其效率的关键,提出了成功的课堂教师应具备的十一种课堂教学意识。关于教学意识和教学行为的同类研究还有杨惠元(2004)《试论课堂教学研究》、刘珣(2005)《对外汉语教与学引论》、蒋雯(2008)《试论对对外汉语教师课堂教学的几点要求》、周凤玲(2008)《论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意识和教学行为》。杨惠元(2007)在其著作《课堂教学理论与实践》中分析了影响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质量的因素,并详尽地阐述了对外汉语教师应具备的十种课堂教学意识和应加强的八种教学意识,为提高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指明了方向。阮咏梅(2002)在《对外汉语教师的教学机智和课堂教学》中论述了对外汉语教师具备教学机智的必要性,并具体说明了对外汉语教师该如何培养教学机智和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教学机智。赵书红(2006)的《试论对外汉语教师的课堂教学反思》认为对外汉语教师要具有反思性意识,并讨论了对外汉语教师的教学反思的意义和策略。

对于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教学设计,崔永华(2008)的《对外汉语教学设计导论》是一本专门讨论对外教学设计的著作,该书全面系统地论述了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设计,通过介绍教学设计的理论和方法,分析对外汉语教学设计的依据和所涉及的因素、过程,并具体说明了教师该如何进行对外汉语教学设计,主要任务包括课堂教学的前端分析,阐明教学目标,设计课堂教学过程、选择课堂教学法和技巧、选择课堂教学组织形式、选择教学媒体、课堂教学评价、教案编制。刘珣(2005)《对外汉语教学引论》中概括介绍了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特点、主要环节,从备课与写教案、课堂组织管理、教师的语言、教师的提问、板书五方面讨论了如何提高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技巧。黄晓颖(2005)《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课堂组织管理艺术》一文从授课时间的分配、教学节奏的调控、课堂氛围的营造、教学环节的设计等方面就对外汉语教学的课堂组织管理艺术进行了探讨。张和生(2006)《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技巧研究》分别按教学内容和不同课型提出了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同时,还对非语言行为类(板书设计、教师体态语言、情感因素、组织课堂教学的方法)的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技巧进行了介绍。

对于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师生的相互应对,刘晓雨(1999)的《语言获得与对外汉语课堂教学》通过教学实践和调查统计,讨论了如何适应学生学习心理,增进师生合作和生生合作,运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对外汉语的教学效果。陈岩等(2004)《试论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因素的互动》则从文化互动方面探讨了提高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效率以及文化输入的有效性的问题,指出对外汉语教学应注重汉语文化的输入,也应注重有效输入的方式。亓华等(2009)《中美联办普北班中、高年级课堂话语互动模式研究》选取普林斯顿大学与北京师范大学联办暑假培训班中、高年级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优秀教师的一个课时教学的录音,详细分析了课堂教学中师生话语互动情况,最终得出该培训班的成功指出在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样化、高密度的话语互动。李柏令(2010)在《新思域下的汉语课堂——“以学生为中心”的对外汉语教学探索》指出:在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实行“讨论式教学”十分必要,“讨论式教学”通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多边交流,互相启发探讨,使学生从学习语言到运用语言,从根本上提高汉语表达能力和在交际中的应变能力。

三、分析与思考

通过对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研究的梳理,我们发现:有关对外汉语教师的教学意识和教学行为、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教学设计、对外汉语课堂教师的相互应对的理论研究无论在深度还是广度上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针对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学习者的行为的研究却相对落后。以往的研究在讨论对外汉语课堂教学问题时,往往是提出了某些规定,即课堂教学“应该如何如何”,而对课堂教学“究竟如何如何”的调查研究却寥寥无几,关于这一点,孙德坤早在1992年就已经敏锐地觉察到了。换言之,已有的相关理论主要是探讨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预设问题,尤其是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教学设计,而对于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性研究则近于空白。对外汉语教学不同于国内的语文教学,是一个更为复杂的过程,牵涉到教师、学习者、教材、教学理念、教学手段和学习方法等诸多因素,而最关键的因素是学习者。对外汉语教学对象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学习动机不同、汉语水平参差不齐、接受能力各异、认知特点不尽相同,因此,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的生成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可控的,面对不同背景和不同需求的教学对象,教师很难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预设出课堂教学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教学很难完全根据教师的事先预设进行,而学生在课堂课堂教学中复杂的生成则更难把握,这种局面往往构成提高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质量的极大障碍。

目前,预设与生成在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的相关研究较为薄弱,尤其是对教学对象的研究不够重视,在研究教学活动时忽视学生在课堂上的实际表现,以及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德国教育家克拉夫基曾经说过:“衡量一个教学计划是否具有教学论质量的标准,不是看实际进行的教学是否能尽可能与计划一致,而是看这个计划是否能够使教师在教学中采取教学论上可以论证的、灵活的行动,使学生创造性地进行学习,借以为发展他们的自觉能力作出贡献——即使是有限的贡献。”加强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的相关研究,关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生成性活动,对提高对外汉语教学的有效性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叶澜指出:“教学过程的真实推进及最终结果,更多地是由课的具体行进状态,以及教师当时处理状态的方式决定的。”影响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效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教师和学生是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因此,我们就必须开展对课堂教学活动的调查研究。本文通过进入实际的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考察师生在具体的一堂课中的活动及状态,调查内容主要包括教师的教学行为(导入、讲解、提问、评价、调控等)、学生的课堂表现(情绪状态、参与程度、反馈等)以及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情况,力图探究外汉语课堂教学预设与生成存在的问题及成因,找出改进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措施,从而达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下载和谐预设与生成 彰显学生本位word格式文档
下载和谐预设与生成 彰显学生本位.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课堂的预设与生成(定稿)

    课堂的预设与生成 课堂的预设与生成 ■问道 ■本期对话嘉宾 ■陈 茵上海市徐汇区龙华小学副校长 ■陈华忠 福建省福清市岑兜中心小学副校长 ■齐刚山 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教研......

    幼儿园课程的预设与生成

    幼儿园课程的预设与生成 生成课程(呼应课程)既不是教育者预先设计好的、在教育过程中不可改变的僵死的计划,也不是儿童无目的、随意的、自发的活动。它是在师生互动过程中,通过......

    语文课堂预设与生成教学随笔

    课堂预设与生成教学随笔 备课,是上课的前提和基础,教师不上无准备的课,不上准备不充分的课。在上课之前,我们在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时,对课文的重点难点把握要准,对学生学习中......

    教案的预设与课堂的生成

    教案的预设与课堂的生成 杭州市半山实验小学在一年级《减法初步认识》的练习环节中,设计了一组互动的情景练习。 创设的情景是:卡通蓝猫给小朋友准备了礼物:苹果,请各组长分给组......

    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

    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 一、教学中的预设及其反思 预设表现在课前,指的是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规划、设计、假设、安排,从这个角度说,它是备课的重要组成部分,预设可以体现在教案中,也可......

    今年的如何让有效预设与精彩生成和谐共舞

    如何让有效预设与精彩生成和谐共舞 ————读《有效教学十讲》有感 闽侯实验小学:宋艳萍 教学的预设与生成问题一直是新课程改革以来的热门话题之一。教学中预设和生成谁轻......

    精彩课堂的预设与生成读后感

    读后感 语文课堂教学的预设和生成是当前新课程背景下关注的焦点,也是很多语文老师困惑的问题之一,课堂应该走预设的路还是走生成的路?只要是生成的都好吗?怎样 才能催生更多有......

    小学数学课堂的预设与生成

    小学数学课堂的预设与生成 南丰明德小学韩其祥 教学活动正是“静态预设”在课堂中“动态生成”的过程。重新认识课堂,也就是在重新认识教师和学生生活的舞台和空间。“凡事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