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高中学生英语写作素养浅谈

时间:2019-05-15 01:07: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培养高中学生英语写作素养浅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培养高中学生英语写作素养浅谈》。

第一篇:培养高中学生英语写作素养浅谈

浅谈高中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

多年以来,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写作一直都是教、学双方感到头疼的事情,写作已经成为英语教学取得突破的一个瓶颈。如何有效地进行英语写作教学和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素养是摆在我们英语教师面前的一大课题。笔者将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就如何培养学生英语写作素养的问题进行探索,以期找到一条有效的教学途径。

一、克服写作心理障碍,树立学生写作信心

在目前的高中英语教学中,由于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过分强调语言的输入,即语法知识的讲解和词义的辨析,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缺少写作方面系统的训练,其结果是学生对英语写作产生了一种畏惧心理,往往是一动笔就担心出错。这种心理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写作热情,因此,树立学生写作信心是培养学生写作素养的第一目标。在写作训练的初始阶段,要鼓励学生们大胆用英语表达思想,让他们明白写作也是一种交际的手段,其主要的目的是交流思想。正确的写作是为了更有效地交流思想,不应单纯地为了写作而写作。为了帮助学生克服畏惧写作的心理,在进行写作课的设计时,教师可以通过图画和一些启发性的讨论题来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语言场景,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写作欲望。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这一环节的活动时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1、写作主题应贴近学生的生活经历

写作主题越贴近学生的生活,他们的感想就越多,所要表达的内容便随之丰富了。因而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便有感而发,言之有物。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写作话题,鼓励他们大胆地构思,从不同角度和立场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例如,在高一年级下半学期时,我鼓励学生与英语国家的中学生交笔友,学生对我的建议很感兴趣,班级中有一大半的同学纷纷响应,他们在与笔友的信中谈学校生活、熟悉的人物、文化体育、风土人情等年轻人感兴趣的热门话题。表达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话题使写作具有真实性,同时也可以他们的写作兴趣,增强他们的写作信心。

2、写作主题所涉及的词汇和表达法

写作主题所涉及的表达法不应太难,否则会影响学生的写作兴致。因此,在设计写作任务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提供相应的范文,在学生阅读范文后再组织学生讨论,通过讨论来搜集与写作主题相关的词汇和表达法,这样可以为学生独立完成写作任务做好了词汇方面的铺垫,为学生顺利完成写作任务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学生开始接触篇章写作的时候,教师应在词汇方面给予他们最大的帮助,这样他们才有条件学习写短文,而不至于由于词汇的限制产生畏惧的心理,对写作失去兴趣。

二、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

上海市中小学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用”字当头,学以致用的目标理念,把培养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摆在了重要的位置。但由于中学英语教学长期以来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只重结果不重过程的教学法在中学英语写作教学中大行其道,过多地强调语言知识的输入而忽视了对学生写作方法上的指导,以致于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缺少正确的方法,写作结果不尽如人意。在英语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调整写作教学方法,采用英语写作过程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定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所谓的英语写作过程教学法就是将写作视为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突出强调如何帮助学生在实际的写作行为中提高写作能力,而不再以学生能否交上一篇按规定写好的的作文为教学目的。写作过程教学法将写作大体可分为写前阶段、写作阶段和修改三个阶段。

1、指导学生进行写前准备

写前阶段是学生完成写作任务的基础,教师可以根据写作任务的要求来组织学生采取全班讨论或分组讨论的形式认真探讨主题和计划写作,既可以通过搜集写作材料来掌握足够的信息,也可以在课堂上讨论和辩论中集思广益,共同开拓思路,博采众长。而课堂上的交互氛围,往往能为学生提供及时的信息反馈,刺激学生的写作欲望,并有利于学生学会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同时,写前准备也可以帮助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再理顺思路,考虑一下如何开头、扩展和结尾。写前准备的目的就是为了使学生做到有准备地写作。

2、搞好写作阶段的指导

写作阶段成败的关键,在于确立好文章的框架结构、观点布局。由于在写前阶段学生已经针对挖掘题材、广泛搜集素材做了较为充分的准备,此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尝试写出文章的主题句及文章的内容提纲。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把他们分成小组,并就文章的中心和文章进一步展开的设想交换意见。这样的讨论便于学生再及时发现提纲中反映出来的诸多问题―文章结构的完整性、观点布局的合理性、观点与文章主题的逻辑关联度不够等方面的不足。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可以发挥自己的辨证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在讨论中达到完善提纲的目的。

3、正确把握修改、批改、讲评环节

作文任务的完成并不意味着写作教学过程的结束,作文的批改和讲评也是写作教学中不可缺少、及其重要的一个环节。在修改阶段,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对文章进行的整体把握,除了要对文章的框架结构、观点布局等展开做出评估外,还要检查文章是否具有统一性、连贯性、简洁性、强调性和变化性(表达法和句式是单一还是富于变化的)。措辞、语气、文体、语法、标点符号的运用等问题都应该在修改阶段得到较好的解决。

在传统的英语写作教学中,作文的批改任务通常是由教师来完成的,但由于班级人数多,批改的工作量大,使大多数教师望而生畏,批改只是停留在形式上,当然也就谈不上给学生多大的指导了。为了避免这种现象,在两个班级的作文收下来之后,首先第一件我常要做的事情是:将A班的作文拿到B班利用课前4-5分钟的让B班的学生阅读打分(百分制)。然后大体上粗粗浏览学生作文,先将其分成好、中、差三大类,再从各类中抽出一定数量的作文进行批改,通常可选择1/4到1/3的量。在选择的批改的作文中,有的开头写的比较好;有的文章的立意比较新;有的选词用句比较丰富、恰当。好的和差的作文,教师都应该说出好和差的理由。比如说差的作文可能是文法结构混乱;作文空洞无内容,语言不流畅;不该错的语法错的太多,词不达意、措辞不当等。对于这些问题,教师在作文课上进行讲评时,可以从宏观上提出修改意见。

另外,在英语写作教学中,教师还可以指导和督促学生自己修改,学生之间互改、互评。学生的自改可以帮助其克服写作过程中由于粗心而犯的语法和拼写错误,有助于培养其良好的写作习惯;学生的互改、互评不仅增加了写作时的真实感,更重要的是能训练学生的语言意识和合作意识。

三、进行形式多样的写作训练

《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对高中毕业生的英语写作能 力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改变传统写作教学方法,重视写作教学,进行形式多样写作训 练,从而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1、结合课文阅读,进行缩写、改写

短文缩写可以是就所学课文进行缩写,也可以采用其它与课文相关的阅读材料,但要求被缩写或改写的材料难易程度不超过所学课本。教师选择的材料必须生动有趣,层次分明。学生在缩写时应做到简明扼要,抓住重点,不要拖泥带水,没有主次。初级阶段训练用的缩写材料不宜太长,以不超500词为佳,缩写文以不超过200词为佳。句子基本上由原文各段落的主要内容构成。在指导学生缩写时要求重点突出,前后连贯,学生在练习时可以采用原材料中的词语和句子,这样做的好处是改写以后的文章文字通顺,语言流畅,基本没有语法错误。学生这样的练习做多了,作文自然会好起来。

2、听短文并进行仿写、续写

教师精选一篇英语短文或一个故事,让学生先听二三遍短文,再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相互口头复述所听的短文或故事,然后让学生复写短文,每组中抽出一名学生朗读自己所写的短文。另外,教师还可以给学生朗读一篇故事的主体部分,然后让学生根据上文预测下文,并笔头完成故事的结尾部分,这样的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充分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

3、围绕单元主题,确定写作话题

在单元教学的基础上,寻找与单元主题有关的写作话题,这既是提高阅读理解、主题教学的好办法,又是开展写作教学的有效手段。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时,可将每个单元的话题为作为主线,依照学生自身的兴趣爱好,并结合他们的实际生活,每周设计出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写作作业。例如,在学完《新世纪高中英语》第三册 Unit8 Advertising这一单元后,教师可以设计如下几个写作话题供学生选择:(1)TV advertisements(2)How to be a successful advertiser(3)The advertisement I like most(4)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advertisements(5)An advertisement for my product 学生可以从以上话题中选出自己最感兴趣的话题进行写作,可以改变以往作文教学中因为话题单调学生无话可说的现象,从而显示以学生为主体的开放性的写作教学模式。

4、建立写作档案,培养写作意识

高中学生普遍感到用英语写作文非常困难。这其中除了用英语表达有其自身的难度之外,还因为他们平时接触的写作内容和主题大多单调、呆板,而且写作的内容和形式限制很多,久而久之便挫伤了他们对英语写作的兴趣和热情。建立写作档案,则能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原则:学生可以独自或在教师的指导下确定自己的写作内容,并按自己喜爱的方式进行编排设计,最后按照自己的想法把平时的写作材料、习作、范文整理成册形成档案。建立学生写作档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写作意识,发掘学生的自我潜能,使学生重视写作过程,能真正体会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

总之,只要我们在平时的英语作文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采取灵活多样的操练形式,充分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培养学生的写作素养,就能全面提高学生写作素质,实现英语教学的最终目标。

第二篇:高中学生历史学科素养的培养

高中学生历史学科素养的培养

2013-07-03 分类: 教学交流 作者:walter-75 阅读:23845

纵观近年新课程标准卷文综高考历史学科试题,材料新,情境新,信息容量大,能力立意要求高,试题的规范性、科学性日益提高,而历史学科成绩每况愈下,成为制约文科学生高考成绩提高的一大瓶颈,也成为教师教学的一大困惑。究其原因,我认为,关键问题在于学生缺乏历史学科的基本素养。所谓历史学科的基本素养是指学生学习历史的基本素养和能力,概括地说包括学生基本历史知识贮备、科学的学科思维、正确的观点方法和较强的学科综合能力。从目前高考看,历史学科考查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学科思维的潜力,注重考查在科学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核心是四个能力目标的要求,即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结论和探讨问题。

因此,在日常教学和复习备考中,培养和提高学生历史学科素养应成为教学过程和复习备考的重点内容和主要方向,从而使其成为提高学生高考成绩的主要手段和有效途径。

一、高中学生应具备的历史学科素养

1.学科基础知识。虽然高考试题远高于历史教材,但源于历史教材,学生学科素养的根本源于学科基础知识,因而,熟练掌握和运用学科基础知识是历史学科学习的基本素养。

2.学科思维。历史学科问题的认识往往需要科学思维,掌握科学的学科思维遇到问题就有了解决的思路。其中最基本的是哲学的思维、历史的思维。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原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必然性与偶然性、内因与外因、把历史事物放在特定历史条件下认识等。

3.学科能力。依据考纲要求和题目考查实际,学生需具备阅读、理解、概括、归纳、分析、判断、比较、说明、论证、评价等基本能力。具体体现为《考试大纲》的四个能力目标与要求,获取和调动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

4.多元科学史观。多元科学史观是指导学生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观点,是目前高考考点考查的学生基本素养之一。多元科学史观包括唯物史观、文明史观、整体史观、近代化史观、革命史观、社会史观、生态史观等,科学运用多元史观是学生认识历史问题的依据和出发点。要求学生掌握多元科学史观的基本内涵,并能对其准确熟练地运用,科学地认识历史问题和解决历史问题。

5.关注现实,学以致用的思想意识。历史学科的目的在于“以古知今”“以古鉴今”,关注现实是高考历史命题的方向之一。因此,日常学习过程中学生要有关注现实、学以致用的思想意识,做到古今对比,古今贯通,以古知今,以古鉴今。

6.广博的知识储备。高考历史试题素材来源广泛,形式多样,除历史学科本身直接相关的材料,往往还涉及文学、政治、艺术、科学和现实社会生活,这就要求学生不仅储备扎实的历史基本知识,而且储备广博的相关学科知识。只有储备广博的相关知识,解决问题解决才会得心应手。

7.较强的持久学习潜力。历史教学重在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发展学习潜能是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高考担负着选拔人才的重任,对学生学习潜能的考查也成为高考能力立意的目标之一,较强的持久学习潜力是学生,尤其是优秀学生的基本素养。

二、培养高中学生历史学科素养的途径和方法

1.以本为本,扎实掌握和熟练运用教材基础知识。目前高中历史教材虽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作为教学的第一手材料、学生获取知识的直接来源,素材形式多样,信息量较大。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首先要紧扣课本,用好课本,扎实落实基础知识,布点连线,纵贯横联,立体构建起充实丰满、有血有肉的知识体系,从而使学生达到对基本历史知识扎实掌握和熟练运用的目的。

2.课堂教学是平台。课堂教学作为教学活动的主阵地,也是培养学生历史学科素养的基本平台。这就要求课堂教学优化结构,整合各种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尤其要将传统的知识传授变为学生历史学科素养的培养,针对性地实施教学,自觉地培养和提高学生历史学科素养,包括基本知识传授、学科思维、观点、方法与能力的培养。

3.过程与方法是关键。历史学科素养的培养,过程与方法是关键,这也是目前高考考查的重点目标。对老师而言,即怎样实施历史学科素养的培养,这就要求老师有科学的计划、引领、点拨。对学生而言,即重在体验历史学科素养培养的过程,掌握科学方法,总结一般性规律。

4.强化训练是途径。历史学科素养的培养主要通过练习实现,既包括课堂练习,又包括课外练习。在课堂练习中,老师可根据教学内容,通过讲授、谈话、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讨论、辩论、题目检测等形式开展。课外练习有针对性地设计问题,通过学生开展阅读、调查、撰写历史小论文等形式的活动实施。这就要求师生共同搜集资料,进行科学整合,针对性地、科学地设计为不同形式的题目强化训练,实现对学生历史学科素养的培养。

5.及时反馈,科学评价是动力。课堂及课外的练习都要求老师及时反馈、科学评价。只有这样,老师才能把握实施过程的推进和目标的变化,也才能不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成就感,从而稳步推进历史学科素养培养的有效开展。

6.有效发挥老师主导、学生主体作用。学生历史学科素养的培养是一项极其艰难复杂的工作,主题是学生的提高,主导整个过程的是老师。学生在思维、方法、能力诸方面尚有欠缺,这就要求老师充分发挥自身引导作用,并积极调动和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使师生紧密配合,相得益彰。

总之,高中学生历史学科素养的培养应是提高学生学习历史水平和能力、提高高考成绩的重要途径,但这一工作是艰难复杂的,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教师转变观念,科学探索,积极实施,坚持不懈,稳步推进,教学质量和高考成绩才会得到不断提高。

第三篇:培养高中生英语写作素养的教学策略

培养高中生英语写作素养的教学策略

英语写作作为英语输出的书面终端,可以直接而全面地反映出作者英语水平的高低。然而,目前大多数高中生的英语写作模式化、套路化,空话、套句较多,缺乏实质性内容,被形象地称为“英语八股”;虽然英语写作从模仿开始,但学生们往往一知半解、断章取义,这种写作风格一旦形成,便很难纠正。从英语素养的角度出发,这样的文章无疑不能吸引眼球,更不会在高考中脱颖而出。古语有云“文胜质则史,质胜文则野”,也就是说文质兼备的文章才称得上佳作。笔者作为高中英语教学一线教师,针对高中学生日常写作中存在的问题,通过长期的实践和思考,从以下几方面浅谈如何培养高中生英语写作素养素养的教学策略。

一、明确作文标准,掌握篇章结构

首先,是全文的布局(overall arrangement),即如何安排段落和归纳写作要点。然后是表达的准确性(accuracy)和表述的正确性(correctness),这就要求学生在措辞(diction)和句式(sentence pattern)上下工夫。还有连贯性(coherence),学生要选用适当的连接词使文章融会贯通,而不是成块状,以达到结构美的要求。

其次,一篇好的作文,应该有合理的段落层次,让人感觉条理清楚,不能一段到底。英语作文习惯于开门见山,及说明写作意图,或描述现象表明立场。此外,对文章主干部分分层叙述会使文章的结构更明了。每一层有中心句topic sentence,接着对中心句进行扩展,写出使文章内容更深入,论点更有说服力的supporting sentences。

最后,对文章加以总结。如学生可以用优美的句式来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重申作者的观点,或者提出设想等等。当然这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取决于作文题目的具体内容和要求,文章体材等等。采用这样的写作方法会使作文更有层次感,内容更深入全面,观点更鲜明。

二、重视细节表述,充实文章信息

英语基础对于英语学习至关重要,可能正是那些不值一提的基础知识,成了学生英语写作的拦路虎。此外英语学习的过程像是盖房子,语法和词汇就好比盖房子需要的砖块钢筋和水泥,其帮英语学习者建立了英语学习的框架,而这所房子要舒适美观,就需要不断地装饰和完善,即要注重每一个细节。英语学习也是一样,无心为之的一个细节错误也许会使教师对你的能力产生怀疑。

例如:Imagine what a big difference it will make for me if I don’t need to spend too much time learn English.这个句子结构非常好,祈使句后加宾语从句,宾语从句中又含有条件状语从句,所以大的语法结构没有任何问题,但误用了介词for,(make a difference to),spend没有加ing(spend time in doing),这样的错误难免会使教师在赞叹句子结构好的同时怀疑该学生基础知识的不扎实。

所以在日常的英语教学中,一要重视基础语法教学,教会学生掌握五种简单句,认识句子成分;讲时态和语态;讲解什么词可以做什么成分,再由浅入深讲到四大从句;特殊句式等等。二要及时指出学生习作中的细节错误,完善细节,注意标点和拼写,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以达到锦上添花的效果。通过循序渐进的积累和实践,英语写作对于学生而言不再是一种suffering,而会变成a kind of joy。

三、.亲手动笔试水,体会写作苦乐

古诗有云:“春江水暖鸭先知。”教师要下水指的是在给学生布置写作任务之前,教师审题,亲自动笔并以文字的形式呈现出自己的作品。此种策略会让教师体会到学生写作的难点,给出学生适当的提示和帮助,这样,有利于避免盲目的批改,可以让学生少走弯路,有利于教学相长。其次教师亲自先写作文会使其更熟悉作文的内容、体裁以及要点,以便于教师更全面客观地给出建议和指导,保证批改的质量,从而使学生对老师更信服。同时,教师的作品在一定程度上也会给学生一些启示和思考,会对学生的写作素养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最后,师生之间的探讨,共同交流、彼此欣赏,会不断地提高学生的写作热情。写作教学就不再是批改作文、画出亮点、挑出错误、简单地给出评语的枯燥教学任务,而是师生之间加强交流,共同进步的有利平台。

四、了解英美文化,培养英语思维能力

众所周知,英语的思维与汉语的思维完全不同,而中国的英语初学者很容易用汉语固有的思维来解决和思考英语学习中的问题,而这种蹩脚的汉式英语无疑会大大降低一个人的英语水平。相反如果一个人经常看英美电影,听英文歌曲,阅读英美美文,那么起码他会对英语国家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英美人的价值观、世界观有一定的了解,这样其写出的作品才会更地道,更接地气。

比如,BBC电影《理智与情感》中这样翻译“他是我可以托付一生的人”he is the man that all my happiness depends on.每个单词都很容易,但很少有学生可以想到,这正是因为我们缺乏英语的思维能力。所以在日常的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效地利用教材和教辅,与学生一起阅读优美精悍的英语美文,观看英文电影,分享励志的英文演讲,并鼓励他们写读后感,观后感。首先可以锻炼他们连词成句的英语思维表达能力。其次,可以让他们养成多动脑、多总结、勤归纳的好习惯,以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逃离写作过程中无话可说、无从下笔的窘境。

再次,文化的积累和思想的高度,会使一个人的作品更具有深度和广度,做到文与质的完美结合,也就是达到写作的最高境界“文质兼备”。

六、及时评价反馈,增强写作动机

在学生完成写作之后,教师要及时对学生的作文给予评价和修改。就文章中的亮点和长处给予表扬,而对于文章中存在的问题可与学生一起探讨,使学生在探究式的学习状态下发现问题并予以解决。除了以上提到的面批作文之外,还可以鼓励学生之间互批,一方面有助于学生发现自己可能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可以彼此学习对方句式上的亮点,感受到其思想内容上的独到之处。这种无声的交流无疑会给学生很多的思考,使其作文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不断加深。再次,对于十分优秀的作品,教师应当予以表扬并用幻灯片的形式展示给全班同学看。直观具体、近距离地感受优秀的同班学生的作品会增加学生的自信心和兴趣,此外,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会比晦涩冰冷的参考资料更有效果。

总之,英语写作素养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其关键就在于教师如何教和学生如何学,此时科学的方法和教学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日常英语教学中,在了解文质兼备英语佳作标准的前提下,巩固学生的英语基础,帮助其完善细节,教会其使用高级的语法和词汇,解决他们写作中的问题,培养他们具备英语直线性的思维能力,并对他们的习作进行有效反馈,评价等一系列系统的循序渐进的策略无疑会促进其英语写作素养的逐步养成,并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还会为学生以后的终生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此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规划2013课题《高中英语阶梯式写作训练的探索与实践》(课题批准号:GS[2013]GHB0315)成果之一。

(责编 金 东)

第四篇:高中学生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高中学生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这份文件中有个词引人关注:核心素养体系。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核心素养体系被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成为下一步深化工作的“关键”因素,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

一、核心素养体系的提出,并非我国单独的声音,而是一种世界趋势。本世纪初,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率先提出了“核心素养”结构模型。它要解决的问题是:21世纪培养的学生应该具备哪些最核心的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才能成功地融入未来社会,才能在满足个人自我实现需要的同时推动社会发展。

多年来,不同国家或地区都在做类似的探索。比如,美国对核心素养的关注起源于注重知识创新的高新企业团队,这些企业从用人所遇到的问题反馈到教育中,指出基础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哪些能力和素质,他们称之为“技能”。这些技能不是简单、具体的,而是在21世纪里必需的生存技能,是当今社会每个人都应该掌握的内容。再比如,从2009年起,日本国立教育政策研究所启动了为期5年的“教育课程编制基础研究”,它关注“社会变化的主要动向以及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适应今后社会生活的素质与能力,从而为将来的课程开发与编制提供参考和基础性依据”。从2005年开始,我国的台湾地区启动了核心素养研究,确立了专题研究计划――《界定与选择核心素养:概念参考架构与理论基础研究》(简称DeSeCo计划)。分析核心素养提出的背景,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无论是由政府主导还是由民间组织来推动,全世界范围内核心素养研究的兴起和发展与时代发展、社会变革密切联系在一起,它面向教育体系外的社会需求,是教育变革与发展的国际趋势。我国也不例外。随着时代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社会对人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教育面临着更大挑战。同时,经过多年教育改革,素质教育成效显著,但“与立德树人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重智轻德,单纯追求分数和升学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较为薄弱”。具体到课程领域,体现为“高校、中小学课程目标有机衔接不够,部分学科内容交叉重复,课程教材的系统性、适应性不强;与课程改革相适应的考试招生、评价制度不配套,制约着教学改革的全面推进;教师育人意识和能力有待加强,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不足,支撑保障课程改革的机制不健全”。教育要回应发展的难题和挑战,必须有新的应对措施。构建核心素养体系便是试图从顶层设计上解决这些难题。它的构建“使学生发展的素养要求更加系统、更加连贯”,重点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把对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总体要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关内容具体化、细化,转化为具体的品格和能力要求,进而贯穿到各学段,融合到各学科,最后体现在学生身上,深入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二是为衡量学生全面发展状况提供评判依据,引导教育教学评价从单纯考查学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转向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 核心素养体系的构建,成为顺应国际教育改革趋势,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提升我国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

二、核心素养的内涵 1.什么是核心素养 素养是指一个人的修养,与素质同义。从广义上讲,包括道德品质、言行举止、知识水平与能力才干等各个方面。核心素养是指那些关键的、不可或缺的品质、能力、才干及精神面貌。今天我们谈核心素养,还需要考虑两个针对性,一个是针对时代的需求,一个是针对现代年轻人的特点。

2.核心素养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信息素养。信息素养是网络时代的基本能力,是人们对信息的获取、加工、利用、创造的能力。在信息爆炸的今天,尤其要重视对信息的选择、加工与交流,尤其要培养利用网络进行学习的意识。其中,写作是最重要的信息素养之一。

②思维素养。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思维训练,是长期以来被忽视的一个问题。应该培养年轻人三种主要的思维能力,一种是逻辑思维能力,逻辑思维是科学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的基础,它强调严格的推理和论证。一种是形象思维能力,这是非逻辑思维的一种,其他还有直觉思维、灵感和顿悟等。这种思维能力虽然不像逻辑思维那样严谨,但容易激发创意。最后一种是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思维是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的有机组合,一般在创意的萌芽阶段,多采用非逻辑思维;在创意的完善阶段,应采用逻辑思维。创新思维有助于打破心智枷锁,获得突破性解决方案。

③人文素养。未来的社会一定是向着更加文明的方向发展,教育的目标就是要培养现代公民。而其中民主与法制意识、人人平等意识、正义感尤为重要。此外还包括诚信、礼貌等基本素养。

④专业素养。专业素养主要指人人都应该有一技之长,这是因应社会分工的需要,未来的社会分工只会越来越细,因而也越来越强调分工与协作。因此,每个人都应该是独特的人,都有自己的一技之长,各种专长的人有机组合在一起,才能完成各种复杂的任务。

⑤身心素养。健康的身体、积极的心态、平衡的情感对现代人尤为重要。

3、作为中学阶段,核心素养还包括:

①利用网络学习的意识。调查发现,中学生主要用网络来娱乐与休闲,因此强化他们利用网络进行自发性学习的意识非常重要。

②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并重。中学阶段,人的逻辑思维能力有所发展,而形象思维能力有所减弱,此时应该通过艺术类课程来保持他们的想象力。

③创新意识。在未来只会越来越重要。④民主意识、正义感 ⑤为专业发展做准备 ⑥积极、开朗、乐观的心态

4、核心素养和过去我们所强调的知识、技能等是什么关系? ①核心素养是最关键、最必要的共同素养。

杭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张华教授认为,核心素养不是只适用于特定情境、特定学科或特定人群的特殊素养,而是适用于一切情境和所有人的普遍素养,这就是“核心”的含义。在个体终身发展过程中,每个人都需要许多素养来应对生活的各种情况,所有人都需要的共同素养可以分为核心素养以及由核心素养延伸出来的素养。其中,最关键、最必要、居于核心地位的素养被称为“核心素养”。

②用核心素养来梳理培养目标,可以矫正过去“重知识、轻能力、忽略情感 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偏失”。

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刘恩山教授认为,“核心素养是一种跨学科素养,它强调各学科都可以发展的、对学生最有用的东西。比如核心素养中语言素养的概念,已经不是语文学科的概念,也不是外语的概念,这里如果使用‘技能’概念定位可能会低一点,但对它的特点可以说得非常清楚,它的特点是有效的表达和交流,其实是一种广义的语言概念,作为有效的表达和交流,远超了语文的范畴”。核心素养也是知识、技能和态度等的综合表现。它是知识、能力、态度或价值观等方面的融合,既包括问题解决、探究能力、批判性思维等“认知性素养”,又包括自我管理、组织能力、人际交往等“非认知性素养”。并且,“素养”一词的含义比“知识”和“技能”更广。“‘技能’更多地从能力角度讲,我们所提‘素养’不仅仅包括能力,更多考虑人的综合素养,特别是品德上的要求。这也符合我们的国情,落实起来更好一些。”刘恩山说,“我们如果强调知识的话,大家都会重视知识,强调能力的话也会一窝蜂,这个时候提出这个话题,兼顾了知识和能力,具有导向性。”

③核心素养的获得是后天的、可教可学的,具有发展连续性,也存在发展阶段的敏感性。

福建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院长、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主任余文森教授认为,“核心素养是最基础、最具生长性的关键素养,就像房屋的地基,它决定房屋的高度。核心素养的形成具有关键期的特点,错过了关键期就很难弥补”。④核心素养的作用以整合的方式发挥出来。

尽管核心素养指标的内涵不同,发挥着不同作用,但彼此作用并非孤立,在实践中表现出一定整合性。例如OECD指出,核心素养总框架包含了一系列具体指标,它们是整合在一起的,只不过在不同情境下各指标表现的程度不同。澳大利亚梅尔委员会也提出,任何核心素养指标本身不构成一套独立体系,为了完成某一目标,素养应通过整合的方式发挥作用。张华教授认为“核心素养的习得与养成必须具有整体性、综合性和系统性,这也决定了对它的测量与评价必须具有综合性和发展性,对于课程设计与开发、教育质量评价技术等提出了新挑战。”

三、核心素养体系对课程、教学产生的影响

作为一线教师最为关心的是核心素养与课程标准的关系,具体而言,就是核心素养体系将会对课程、教学产生什么影响?

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介绍,核心素养体系将成为课标修订的依据。

在张华教授看来,对核心素养的研究将会对我国课程目标的进一步科学化产生影响。因为“长期以来,我国确定课程目标以及各级各类教育目标的时候,习惯于将国家政策文件中的相关话语直接移植过来。这既导致课程目标或教育目标缺乏科学性且无法检测,沦于空泛与抽象,不能有效指导教育实践;又导致课程目标或教育目标缺乏针对性,无法适应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发展需求”。他认为,在适时引入“核心素养”这一体系后,课程目标能够进一步实现科学化。刘恩山教授则认为,核心素养提出后,“目标更明确,因为这些要素提得更鲜明,它会把国家的教育方针突出表现在核心素养上,我们就可以在这个框架内更明确地定位学科教育。每个学科把这件事情做好,就可以更好发挥出学科课程的价值”。他进一步解释,“它可以清晰地提示你,生物学或者其他理科,在科学素养之外能做什么,比如,生物学里有没有语言素养或数学素养的问题?过去很多人没有去考虑,今天作为一种核心素养提出,语言素养、表达交流的能力也要

落实到生物学习中,所以我们要组织学生去合作学习,去探究自主学习,这个过程中伴随着语言、人际交往的目标”。“原来的学科任务仍然在课程标准之中,在同样的课程框架里,如果把这个框架比喻为一栋四层的大楼,每层代表不同的学段,我们可以装入新的设备,让大楼变得更加现代化或者功能更加完善。原来的办公系统、上下水系统都在,但加入了电子传感系统,让大楼的信息沟通、时间利用率会变得更高,这些东西可能不是我原有的东西,它们就是核心素养。” 同样,这套系统可以加入政治学科,也可以加入历史学科,各学科都具有这样的功能,整个功能合在一起,就是核心素养。所以,刘恩山教授说:“它不仅仅是单一学科的,还要有一些辅助材料来支撑,彼此都撑起来后,就会变得更好。我觉得学科素养和核心素养是相辅相成的,核心素养的落实会强化学科素养,学科素养又为核心素养的学习提供了一个平台”。

在核心素养指标体系的总框架完成后,如何基于指标体系确定各学段的核心素养及其表现特点,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做好不同学段核心素养的纵向衔接,就成为核心素养最终落实和培养的重要环节。

为了实现核心素养与各学科课程的有机结合,教育部组织研究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四个学段核心素养具体指标的主要表现及水平特点,实现核心素养指标体系总框架在各学段的垂直贯通。在总框架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到各个学段,从素养发展的角度提出各学段学生在不同核心素养指标上的表现特点和水平,把指标体系具体化到各学段,确定核心素养在不同学段的关键内涵。

四、高中学生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实现途径 思想政治课作为德育课程、五育之统帅.对学生进行本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死、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起关键的作用。下面,笔者主要从政治课教学引领功能的角度谈谈对高中生进行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实现途径进行探索。

不少专家认为,21世纪摆在我们面前的第一个挑战,既不是新技术革命.也不是经济发展,而是青少年一代的道德问题。一个道德情感缺乏,没有责任感的人是不会真正懂得关心他人,也无法适应社会的。思想政治课作为德育课程,是五育之统帅,“思想”是其灵魂所在。但尽管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实施了多年,由下种种原因,目前政治课教学实施中,围着“升学指挥棒”转的现象还没有得到有效纠正,教师更多的只是重视政治知识的传授,机械地培养学生分析和理解知识的能力,而忽视了思想、情感和政治素养的培养。这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也影响了政治教学的实效性,不利于德才兼备的人才培养。以下从政治课教学引领功能的角度,谈谈对高中学生进行政治学科接心素养培养的实现途径。

1、关于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含义的界定

各学科新课程标准都把学科教学的目标定位为“培养基本的学科素养”,各学科素养的有机结合就构成了新课程所要培养的学生的综合素养。《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要求:“要重视高中学生在心理、智力、体能等方面的发展潜力,针对其思想活动的多变性、可塑性等特点,在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和各种生活关切的同时,恰当地采取释疑解感、循循善诱的方式,帮助他们认同正确的价值标准、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上述要求为我们在政治课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学科素培养提供了依据。“思想政治素养”指的是学生通过思想政治课教育及自身的实践和认识活动,获得相关的政治学科基础知识和技能,情感、观念和品质的素养。所以,作

为帮助学生逐步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初步形成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其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的课程任课教师,笔者所实践和探索的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是以培养学生完满人格为宗旨,指导学生从更高的视野和境界上关注社会和人生,培养学生思考的兴趣和品质,培养公民责任感,从而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心理素质。

2、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途径

众所周知,教师不能直接创造出物质财富,但却能培养出创造物质财富的人,让这些人成为财富产生的原动力。“施教之功贵在导航。”笔者认为教师在政治课堂教学中讲究引领策略是培养学生政治核心素养有效途径。在教学实践中,就是要力求每节课至少在某一引领环节引起学生心灵共鸣,使学生情感得以升华。

①思维引领

美国教育家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不是具有单一的智能,而是有多种智能,包括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空间智能、音乐智能、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然智能和个人内在智能八种。而且各种智能具有等同的重要性,却又不是独立的。这一理论要求我们必须关注学生情感、心理、责任、适应能力、生存能力、综合能力等多方面的培养,这样才能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要达到此目标,笔者认为首先可以在课堂导入的环节,让学生做

“脑袋急转弯”的题目或欣赏富有哲理的笑话,让其在思维碰撞和笑声中领悟知识与人生道理。如:教授《生活与哲学》第五课“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课前,笔者就交给学生一道IQ题:

贝尔是法国的著名作家。一次,法国一家报纸举办智力竞赛,题目是:如采法国的博物馆卢浮宫失火,只允许抢救一幅画,你会抢救哪一幅?在成千上万的答案中,贝尔以最佳答案获得了金奖。请你猜猜贝尔的答案是什么?

学生兴趣高涨地争着回答:有的说最昂贵的;有的说最喜欢的;有的说最顺手的等等。教师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亮出贝尔的答案:抢救离窗口最近的那一幅画。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让学生讨论:这道IQ题让我们感悟到什么?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最终感悟到:懂得分弃,成功的最佳目标不是最有价值的那一个,而是最有可能实现的那一个。贝尔的可贵之处在于他不是从美好的主观愿望出发,而是根据实际进行选择,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教师的引领,使学生在没有学习本课内容前就能从感性认识的角度同化与顺应了有关的知识,为整节课“运用该课知识深入思考:如何把握人生以及理解哲学对人的指导意义”的教学目标实现奠定了基础。

思维引领使智慧与智慧之间碰撞,心灵与心灵之间接纳,这不仅极大激发学生探究政治问题的兴趣,期待上政治课,期待老师会出什么IQ题给他们;还可以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坚定的社会责任感,并在看似不经意的情境中引领学生感悟人生真谛.引发对人生、社会的思考。当然,这一环节的操作要注意两个问题:所选的内容要符合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和生活实际,要体现思维的健康性与批判性:其次要把握好时间与分寸,避免出现喧宾夺主的现象。

②问题对话引领和情感素材引领 在教学中,课堂应有深度、有温度。“有深度”即对知识而言,教师应由浅入深深化知识,使知识问题更有挑战性,挑战学生思维、挑战学生智慧。“有温度”即对情感而富,教师由境入情使知识问题亲近学生生活,触动学生心灵。为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进行问题的对话或情感素材的分析,以此引领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索,充分表达自己所思、所想、所悟,在掌握知识的同 时学会做人,在情感体验中升华思想品质,从而达到政治核心素养提高的目标。问题对话引领就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开放式的、发展型的讨论,使学生在你来我往的课堂答辩中弄清同题,明辨是与非。

如教授《生活与哲学》第八课关于“做好量变的准备,促进事物的质变”。教师设置的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存在哪些不良习惯或陋习?学生很踊跃回答:“随地吐痰、乱抛果壳纸屑,乱穿马路、乘车拥挤不排队、讲粗口……”

师:这些现象在我们生活中比较普遍,对此,该如何解决? 生:教育加处罚。

师:是个好方法,政府也在逐步推广。道理大家很明白,为什么还是有很多人包括我们的同学没做好?

生:因为很多人认为这是小事。

师:据我所知,美国珍珠港的垃圾桶上面都写着一行中国字:“请把垃圾丢在此”;泰国的皇宫也是国际性的旅游重点地点,在其厕所上面写着一行中国字:“便后请冲厕”;在巴黎圣母院.也写了一行中国字:“请勿大声喧哗”。不分场合乱讲话、不冲厕所、乱丢垃圾等这些在同学们的眼里的小事,在那里还是小事吗?

这时,课堂上静悄悄的,显然,学生的情感被触动了。教师引导:这些小事已经形成了一个大事——中国人的脸已经被这些小动作丢全世界去了。“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量变到一定程度就会发生质变,我们应该感到羞愧,更不能把国家的脸都丢了。很显然,大家知道该怎么做了吧 ? 生:从现在开始,从自己做起,维护公共卫生,公共安宁,维护我们中国人的良好形象。师:很好.请谨记“事虽小,勿擅为”。

这些生活化的亲切对话,能让学生感受到政活课不是在说大话,讲大道理,而是真实的。我们就在这自然的问题对话引领情境中,培养了学生公民意识,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提高他们辩别是非的能力和道德修养。

这一环节中,学生的对话能否说出真实的想法是关键。这个“真实”从何而来?笔者认为,“真实’一方面来自于学生对于老师的信任(当然这个信任是相互的);另一方面还来自于教师对于学生的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的心灵和你拉得很近,就容易达到问题对话引领的目标。

情感素材引领是指教师应有意识地选择那些既符合学生所学习的内容,又利于提升他们核心素养的素材,并引导他们结合自身生活经验对这些素材进行多元的解读,同时还启发学生把理解和体验外化,用个性化的语言或其他方式展示自己的内心感受,让自己的情感在教师的引领下得到升华。

如在讲《经济与生活》笫五课关于公司经营的时候,笔者通过“海尔的奇迹”、“三鹿的耻辱”等素材.引导学生明白做一个有诚信的经营者的重要性,并通过“一顶帽子的故事”,让学生感悟做一个讲诚信的人的可贵。另外,还可以从学生日常生活的考勤、考试、交作业而引起的后果等细节中,体验诚信对于一个公司、一个人的重要性,进而达到情感的升华。③练习引领

练习是教材知识的补充和延伸,这里说的练习指的是那些既具有一般练习题巩固知识、检查教学效果、巩固和深化教学观点的功能,又具有通过练习能提高道德认识、觉悟的训练内容。教师从学生实际出发,从生活实际出发,精心设计课堂练习,把思想道德素养融入到学生感兴趣的信息和生活领域中去,这样,既

提高解题能力,又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更提高了道德素养。

设置引领的练习,一般是在每次的练习中融入一到两题政治核心素养内容的题目,让学生在读题或老师的讲评中领悟知识,提高思想素质。如学完《经济与生活》第三课“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后,布置学生参与家庭理财,“当家一个月”,要求学生与家长一起记好每天家庭消费内容、钱款,到月末结算一次,并对自己的家庭消费进行分析。通过这样的练习训练.学生懂得“当家才知柴米油盐贵”的道理,从而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由此培养了艰苦奋斗精神,学会了感恩。“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应倡导“日积月累”的长效教育。练习渗透德育的内容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并贵在坚持。笔者坚信,经过长期的累积,学生政治核心素养的提高必将水到渠成。

作为政治课教师,在新课改的浪潮中,要坚持在教学中引领学生自觉认同政确的价值标准,把握正确的人生方向,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同时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政治素养,为学生、为自己的终身发展奠定政治素质基础。

第五篇:反思高中学生英语学习习惯的培养

反思高中学生英语学习习惯的培养

沈明姣

高一的孩子刚刚从初中升上高中,有多种原因导致他们存在许多不良的学习习惯。比如说,喜欢做题应试;喜欢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喜欢听到老师说:“这个是重点,你们要动笔了!”“这个是经常考到的,你们要注意了”„„之类的课堂用语。另一方面,由于经历了中考,初入高中的学生免不了有多少的松散情绪。他们觉得:才高一,时间还早着呢,先不急。如果高一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高二就很难纠正,特别是再换一个新的老师,我就是一名这样的新老师。

各种各样的因素,决定了学生并不好教。在我初接班之时,学生根本没办法配合老师进行正常的课堂教学。学生不仅不爱听课,也不愿意交作业,而且还不开口说英语,在speaking课型中,他们根本不能很好地配合老师,甚至是一个主动举手的学生都没有。至于课堂笔记方面,是很少见的,除非老师说:“同学们,这是很重要的,请你们记笔记!” 问及为什么不做笔记的时候,学生很多都说,“去年做了那么多笔记,从来没有背也没有时间看,还不如不记。”除此之外,学生懒于动手,动脑。老师布置了课前预习情况下,只有50%的学生会完成预习作业,普遍学生都认为预习是浪费时间,因为预习时他们都不知道看什么,不知怎么预习,甚至是只有查字典的份。所以他们错误的认为预习是徒劳无功甚至可以说是浪费时间的工作。至于课后复习的学生,那也是一样少得可怜,大部分是完全不会回顾当天的功课。他们还没有认识到高中英语课堂的大容量,语言输入与输出的关系。因此,他们认为课前预习,课后复习都是一种浪费时间的表现,取而代之,学生更倾向于做练习题。经过初三的应试训练,学生都已经成为“做题高手”,经常向老师提出要求,要求老师讲题。他们不知道要预习,复习以及整理课堂笔记。学生当中,下课会有计划地整理笔记,复习笔记的只有很少的人,基本不会重新复习课堂笔记。甚至有的学生承认自己就连在考试前都不会复习笔记,而是在考试前疯狂地浏览老师课上讲评过的试卷。早上读书除了老师说要读什么他就读什么,其他的就不知道如何安排,或者有的学生一早上就翻开单词表看过去,问他们背了多少单词,摇头说没有背下来。

以上的这些现象都表明,高中学生的英语学习习惯有待进一步地培养和塑造。在这种情况下,老师不应该一味地指责学生的各种陋习,更不应该用一些语气较重的言语来攻击学生;相反,老师这时候的作用显得异常地重要:老师应该鼓励、引导各个层次的学生,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而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外语主动学习的理论告诉我们:外语教学过程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树立学生是外语学习主人翁的观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参与耳听、眼看、动脑、动手的学习活动,培养自辨、自治、自理、自学能力和运用知识技能的能力,发展智力、情意,从而达到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和个性全面发展的目的。我们所面临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行成适合他们自己的学习方法,实施学生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转化。针对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我采取的以下的一些步骤:

一、树立信心,激发兴趣

这一步骤对于整个高中学生都是非常重要的。不管是哪个年级的学生,老师的鼓励对他们来说都显得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激发某些同学已经淡漠了的兴趣,从而使得学生在英语的学习上投入更多。进而逐渐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为达到此目的,我在以下几个方面做文章:

1、由浅入深,鼓士气

鼓士气面对学生普遍缺乏自信心,不敢交际的实际情况,我在认真研究教材的基础上,采取了单元突破、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英语交际教学法。例如我们每单元有warming up, 一般是图片,看上去很简单,但是真正让学生开口说就难了,他们不说或者只说看到什么了,水平还停留在初中的基础上,我就尽量用多媒体,找一些学生感兴趣且与课本有关的图片,出一些引导性的问题让学生大胆的说,让他们有话说。有时让他们分组讨论,再发言。有的学生不习惯说,而是习惯写,我严格要求不让写,只准说。上完听说后再布置让他们写一些与上课有关的东西。这样他们既说了也满足了他们写的要求。效果还不错,慢慢的他们开始主动说了,早上读书的声音也大了很多。

2、稳定思想,抓素质

高一,高二时期,学生还处于思维活跃时期,我们必须在思想上、素质上再下功夫。下手处仍是课堂,利用课堂把素质教育贯穿其间,同时达到让同学们自己教育自己,自己警醒自己的目的。例如讲Unit 11 Scientific Achievements 一课课后听力时,课文讲述的是作者杨利伟飞行经历,他作为宇航员的要求,要学习哪些东西,特别是他的数学好,但英语不好,他自己请妻子帮忙练习,这种好学精神值得他们学习。同时在他的训练中,引擎两次停了,他在危急得关头,表现出冷静,勇敢,有主见的英雄本色,最后克服险境。在教授这一课的时候我注意引导同学,请他们思考、总结主人翁的品质特征。让他们从中体会作者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样通过自我教育,提高了自我,对学生今后的人生的道路、心理素质、生活态度起到了陶冶和积极的导向作用。

二、确立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

“培养一个独立的学习者”,应该是我们教师心中最理想的境界。因此,教师应把培养学生独有的学习习惯作为教学目标之一。在教学中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学习者的“选择”和学习者的“责任”,并尝试多种渠道,抓住各种时机对学生进行有意识的训练。

1、训练学生“确立学习目标”

学习是一项艰苦的劳动,只有目标明确,学习者才能下功夫,乐此不疲地学习。而我们当前的现状,如果将学生视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接受的不仅仅是英语这一门学科,所以大部分同学都存在以下问题:①我只是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从不制定自己的英语学习计划;②制订计划也实行不了,因为我每天都要忙各科老师布置的作业,很少有自由支配的时间;③我根本不知道如何规划自己的英语学习时间。从这几点我们可以推断出,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学生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进度完全由老师来决定,其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都难以充分发挥。

2、制订“学习计划”。

每个班的每个学生都是有自己个性的,从而各人的计划都不一样,因此每人都有必要制定一份符合自己的学习计划。开学来这就是一件重要的事,好的开始就成功了一半。我摸索着发现有其中的乐趣,学生再也不是无所事事,而是除了

老师的布置外还有自己的安排,如早上应该读什么,自习应该做那些作业他们都自己安排好,而不是东摸摸,西看看,时间就一下晃过去了。

三、培养习惯,软硬兼施

1、耐心引导学生,帮助后进生

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英语是一个大大的难题,他们不是生活在城市,用英语的机会不多不说,就连见到用英语的机会也很少,他们总认为英语学习没有用,而且很难学,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求学生在短时间内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是不太现实的事情。老师的角色显得尤其重要,老师的主要角色是要鼓励学生,从教师转变为学生的朋友。对于大部分学生,他们更愿意老师哄着他们学习。而不愿意听到老师的批评声,对于十六七岁的他们,已经知道要面子了。

因此,在这个阶段,我对他们的引导是个别叫到辅导室,通过各种鼓励话语和奖励方式,引导他们要进行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以及笔记回顾。这些时候,学生往往是因为老师无法检测而有时不按要求完成作业,所以在每节课的导入部分,我都通过幽默,提问或者是听写的方式检测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

2、“狠心”管理叛逆生

对于一些后进生,我的策略除了给与关心,支持和鼓励意外,还需要不时地对他们采取一些“强硬的手段”,比如说,在上课的时候,不时地提醒学生,“这些语言点是很重要的,你必须要记笔记。”“把作业收上来,我要改,就站在教室里收,突袭几次后就知道放假布置的作业要认真做。”„„ 如此这些,不停地要求学生要做笔记,认真完成作业。学生不得不认真的记课堂笔记,完成每天的作业,从而迫使他们养成习惯。

开始的时候,学生很不解,不知道为什么老师要在记笔记,和作业问题上下如此的功夫,也不知道为什么他们在没有养成习惯前,老师为什么会为了他们的习惯而对他们“吹毛求疵”,但是因为老师对他们可是软硬兼施,他们不愿意也得好好记笔记,做作业。所以经过两个月的经常性突击检查,学生也开始渐渐觉这些是很自然的事情。两个月下来,学生的笔记本记了小半本,作业也按时完成了。

四、培养自学,学会创新

1、培养学生养成自学的好习惯

在获得英语单词拼写、读的能力后, 应鼓励学生积极地自学,养成自学的好习惯。因为学生从课堂上所学的知识, 对于英语学习来说是远远不够的, 更多的知识来源于自学。在阅读中,学生不但能学到许多各方面的知识, 而且还能培养自己的阅读能力, 同时也是一种记忆单词的好方法。学生总是依赖老师教是不行的,老师应教给学生学法,让他们养成自学习惯是很重要的, 正如人们所说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或许你会觉得学英语水到渠成。

自学包括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课堂作业与家庭作业等环节。

课前预习应该是既为新课作好准备,又要初步掌握新课的词汇、句型、课文。预习时,要把新课作为检查过去已学知识的一面镜子,并力求找到新旧知识的联系把新的单词,重要的短语和句子用笔把它们划下来。这样的预习才会取得明显的效果。在课后复习中,面对已学教材应尽力回顾老师讲课的情景,要回顾老师的表情、板书、语言乃至老师的教法。养成这样的复习习惯,对学习英语大有意

义。课堂作业时,应充分利用课堂所学知识自我解答疑难,更应立即回顾课堂情景,以提高自我反馈的效果。家庭作业应在复习的基础上进行,同时要把家庭作业作为检查课堂学习的标尺。要善于养成把家庭作业与课堂所学知识紧密而有机地结合起来的习惯。自学过程中遇到问题要及时查工具书,如:《高考必备》《英汉小字典》《双解字典》《语法书》等,有自己查阅参考资料加以解决的习惯,这样日积月累,词汇就会丰富起来,大大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在反复思索之后,又查不到的再去请教老师或同学,轻意问他人或畏惧难题就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2、探求学法,创新学习

“教给学法”是优良教育的重要原则;“探求学法”应该是优化学习的重要标尺。作为学生来说,应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观察、思考老师的教学方法。课堂上不仅要知道老师讲了什么,而且还应了解老师是怎样讲的。一堂课下来自己的最深印象是什么?通过对老师讲课方法的思考,将会对自己怎样进行学习得到深刻的启迪与帮助。

探求学法主要是在自学过程中所进行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活动。探求学法的本质就是开动机器,发挥主观能动性和才智,增强能力。在预习、复习与作业的各个环节中,不仅要注重应该学什么知识,更要思考怎样才能更快、更好、更全面地掌握这些知识。这一问题,在“中学生怎样学好英语?”一文中已作了较为详尽的阐述。在谈到学习习惯时,再次提及这一问题,其目的在于希望同学们更加重视,并明确认识到,不养成探求学法的习惯就不可能有良好的学习方法与技巧。

当然,良好的学习习惯,因人而异,也还包括其他方方面面,诸如认真书写,利用一切机会进行听说练习,模仿的习惯,放声朗读的习惯,用英语思维的习惯,养成勤于练笔的习惯。良好习惯的养成,总要经历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总要经过一个由内心被迫接受到自觉执行的过程,它也是一个不断反复、曲折前进的过程,需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努力。

总之,全面养成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的主体——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调动起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才能得以充分发挥,“少、慢、差、费”的英语课堂教学现状以及“高耗— 低效— 多补”的恶性循环才能得以扭转,英语教学的效率和学生的英语运用水平才能大面积、大幅度的提高。

下载培养高中学生英语写作素养浅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培养高中学生英语写作素养浅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如何培养高中学生英语听说读写技能.

    浅谈如何培养高中学生英语听说读写技能 山东省郓城县实验中学 刘艳萍 【摘要】:高中英语教学主要是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全面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达到......

    新课改下写作素养的培养(范文)

    新课改下写作素养的培养 语文新课改正如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写作教学的重心也经历了由“写作能力”到“写作素养”的变迁。相对于原来具有的可操作性的“写作技能”,“写作能......

    英语阅读文化素养的培养

    英语阅读文化素养的培养 北外之行,使我对英语学科的教育教学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感悟。王老师的“立足文本解读,优化教学设计,落实核心素养”中着重指出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包......

    英语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

    英语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 所谓英语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通过英语课教育及自身的实践和认识活动,获得的相关英语学科的基础知识、技能、情感、观念和品质等。可见,英语核心素养......

    浅谈英语核心素养的培养

    浅谈英语核心素养的培养今天的孩子要培养哪些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教育应当......

    高中学生英语写作中的问题及对策

    高中学生英语写作中的问题及对策 高考英语书面表达是每年高考试题中必考的的压轴题之一,其分值高达30分,占全卷总分的五分之一,其得分的多少对全卷的成功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高中学生英语写作的困难及对策五篇

    高中学生英语写作的困难及对策 长期以来,写作教学并未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受到足够的重视,这一点在农村中学及非重点中学尤其突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少英语教师只是严格按照教......

    如何指导和组织高中学生进行英语写作

    如何指导和组织高中学生进行英语写作中学英语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写是书面表达和传递信息的交际能力。培养初步写的能力,是英语教学的目的之一。”在近年的高考中英语写作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