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一: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时间:2019-05-15 01:13: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作业一: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作业一: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第一篇:作业一: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会昌周田中学

李瑞山)

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树立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基本理念。而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则是当代地理教育的基本理念,地理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正确了解和掌握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知识和地理技能对开拓学生视野,增强学生社会生存能力,成为21世纪活跃而又负责任的公民,适应时代对人力资源的需求具有现实意义。

教学是人类一项神圣的职业,老师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园丁,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在实践中运用。因此无论从学生的认知水平与未来发展着想,理念的提出确实具有非常迫切、深远的意义。我们教师都应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善于发现身边的地理问题,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去指导自己的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探究生活中的地理问题,也就是“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从而实现地理知识的自身价值。根据这一理念,我在平时课堂教学过程中,从实际生活出发,将学生的生活融入到教学之中。

在自己的初中地理实际教学过程中如何实施这个目标呢?我认为下面几个途径是行之有效的。

一、主动学习,多途径扩充信息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除了课堂上教师有机适时穿插以外,我们还必须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的地理。诸如订阅各种与地理有关的报刊,用活用好学校图书馆。有条件的学生可以上网,从网上及时、大量地获取有关的地理知识。

1、看电视是我们休闲娱乐的主要方式,电视也是一种很有效的信息媒体。许多电视台常常播放有关地理方面的节目,质量高,趣味性强。如中央电视台播放的《开心辞典》《幸运52》《探索与发现》《人与自然》《环球》《天气预报》《探索时代》等,都给我们带来了丰富的地理知识。

2、听广播、上网、读书、看报是现代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网上有综合性的地理网站,如中国国家地理的网站、中央电视台的“国家地理”网站等;有地理教育的专题网站;有人口、水资源、矿产、河流、环境保护等专题网站等等,应有尽有,甚至连所有的地理专业名词都能在这里找到多条信息。学习地理知识最便捷、省时省力又经济的方式就是上网畅游,对初中生来说,这要比聊天、玩游戏更有意义。

这些现代的和传统的媒体所提供给我们的是包罗万象的信息,其中地理知识则处处有,时时有。教师应鼓励学生利用这些传媒主动学习,多途径扩充信息,以开阔视野,丰富知识。

二、热爱生活,关注身边的地理现象

家乡的地形、河流、气候、自然环境等都可以纳入学习地理的大课堂。教学中以生活化的方式呈现地理的学习内容,能大大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充分适应学生与生俱来的探索欲和好奇心,引导他们热爱生活,关注身边的地理现象,感受到地理知识就在自己的生活中,树立学好地理的自信心。

1、我县(会昌县)地处亚热带,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暖和少雨,气温的年较差相对较小,华南夏季雨热同季,冬季低温少雨,蔬菜一年几发,甚是丰厚,加之盛产甘蔗,自然形成以甜食为主。现在,随着科技的发展,本地区则开发以大棚菜为主。尤其像地处县城附近,河流两岸,是种植大棚菜的繁华地带,不论什么季节都可以供应新鲜的蔬菜。

2、学习“地图上的方向”时,我们可以画一幅学校所在地区的地图,以本学校为参照物来研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联系实际指出学校周围的建筑物位于本校的什么方向,然后,逆反之,再分别指出本校位于它们的什么方向等等。这样学到的“方向”是取自生活的,必然也能用于生活。

3、当今全球生态环境日趋恶化,人类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我们更要学好地理,关注家乡的生态。比如,在“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这一框题中,我让学生指出县城周边的几大污染源,并请他们提出治污的合理化建议。在介绍全球变暖时我穿插了另一个生活题材,就是怎样减少室内二氧化碳的排放呢?由于不少学生家里种有花木,对栽花养草带来的环保效益,他们可以从切身的感受上畅所欲言。

三、联系生活,解释其中的地理现象

1、细心观察就会发现,人们的许多生活习惯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例如饮食:南甜北咸,东酸西辣。民居:北方房屋墙体厚,屋内有火炕,本地人则习惯睡木床或竹床。日本人爱吃鱼;中东的一些国家把旅馆建在了屋顶上;东非高原上出了许多优秀的中长跑运动员等,这些都有着地理方面的原因。

2、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许多谚语、成语、诗歌等与地理有着密切的关系。天上积雨云,地上雨淋淋——云与降水的关系;一场秋雨一场寒——秋季降水与冷锋之间的相互关系;一阵春风一阵暖——春季降水与暖锋之间的关系;春雨贵如油——我国春季降水少的特点。水滴穿石——流水的侵蚀作用;飞沙走石——沙漠地区的风力搬运作用;沧海桑田——地壳是不断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反映长江三峡湍湍急流、水位落差很大: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我国地势西高东低,河流自西东流的地理现象: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人口分布不均匀的现象,城市人口稠密集中,农村人口稀少分散: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3、我们所熟悉的二十四节气也有许多与地理关系密切,利用这些特定的时间进行相关的教学,本身就是学于生活,解答生活,服务生活。

冬至、夏至——是我国北方地区一年中正午太阳最低或最高的一天。把12月22日前后定为冬至,是因为在这一天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此时北半球夜最长,昼最短。

春分、秋分——分别是全球昼夜等分的两天。小满是5月21日,俗话说:“小满大满江河满”,它反映了河流汛期与节气的关系。这一节气预示着我国的河流特别是南方河流开始进入汛期。芒种是6月8日,这一节气正好是我国北方夏粮收获、秋粮播种的最佳时节。清明节是由寒食与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的“清明”合璧的民俗大节。“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又是一年清明时,按照习俗,人们对祖先英烈进行祭祀扫墓,对逝者表达哀思。从今年开始,清明节被纳入了我国全民法定假日。

4、还有生活中常见的天气现象。比如,下雪了,可以让学生感受一下“下雪不冷,化雪冷”。有了感受,自然就有了想知道为什么的欲望,解释成因也就水到渠成。雨天的云是什么样的?出现什么样的云天会下雨?出现什么样的云又预示着大晴天?如果哪一天下雨了,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分析一下此次的降水属于那种类型,锋面雨?地形雨?还是对流雨?可以对此进行与课本知识的对比和分析。

四、观察生活,学以致用

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地理知识对他们的生活有用,认识到这些知识对自己有用,他就会产生学习的动力,因为教学的生活化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基础。而学生只有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留心发生和存在于自己身边的事和物,才可能感知哪些有用或无用,才能发现对自己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

1、如地图在人们的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但学生在生活中有意识地使用地图较少,以致于许多学生认为地图没有什么用。教学中,可以使用当地比较详细的地图,就是学生到过的知道的地方,在图中找出学生会很感兴趣的地点。我们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地理眼”,在生活中发现地理知识的存在。

2、旅游已经成为现代人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看列车表并不是每一个成年人都能看懂,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旅游路线更不容易,所以我们必须让学生懂得旅游如何选择列车的班次(看懂列车时刻表)旅游时间的安排,旅游路线的选择(选择最省时间、走最少路、游玩最多地方、花最少钱)。

五、开展活动,发掘课外乡土内容

我们每个同学都对自己家乡具有深厚的感情,也熟悉家乡的一切。利用我们所熟悉的环境开展地理活动,开展一些赣南乡土地理方面的社会调查活动,既帮助我们了解家乡,也加深我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1、在生活中辩认方向的方法:树冠、年轮、房屋朝向(我们农村的房屋一般座北朝南,北方城市的楼房主卧室一般位于南面)。

2、如家乡、县城附近河流(湘江、绵江)的水质,近年来有什么变化?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这些变化对周围环境有什么影响?为使保护河流的水质,防治污染提出自己的建议等等。

3、写信封时所涉及的中国行政区划知识、车牌上蕴含的我国省级行政区的简称等,然后在课外活动中让学生调查小区、街道上车辆的来源,从而达到将地理知识生活化的目的。

4、同学们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将自己感兴趣的地理知识和国内外地理大事以及学习地理的心得和体会等编辑起来,出一期以地理为主题的小报。同学们之间可以相互交流、相互学习。

5、我们还可以根据自己家庭、家乡的实际情况,做许多地理调查活动。如家庭用水情况调查、家庭塑料袋使用和废弃情况调查、家乡人口流动情况调查、家乡环境情况调查等等。

六.注意抓住特殊时刻和特殊日期

特殊时刻和特殊日期在地理上都有一定的原理支持。把12月22日前后定为冬至,是因为在这一天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此时北半球夜最长,昼最短;冬季晴朗的日子里,照射进教室的阳光很多,我们不得不拉上窗帘,是因为此时太阳的高度角小,阳光斜射得厉害;月亮有时象一个圆盘,而有时又呈现月牙形,这种变化缘于月球、地球与太阳的关系。利用这些特定的时间进行相关的教学,本身就是学于生活,解答生活,服务生活。突发事件主要有天气的变化、天文现象、身边的特殊事件等。比如,下雪了,可以让学生感受一下“下雪不冷,化雪冷”。有了感受,自然就有了想知道为什么的欲望,解释成因也就水到渠成。我们可以选择适当的时机观察分析课本中所讲的晴、多云、阴等天气状况下,天空中的云量有什么不同?雨天的云是什么样的?出现什么样的云天会下雨?出现什么样的云又预示着大晴天?如果哪一天下雨了,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分析一下此次的降水属于那种类型,锋面雨?地形雨?还是对流雨?百年或千年一遇的流星雨、月食、日食、彗星等更是不可多得的观察地理现象和进行地理教学的良机。象黄河断流、造纸厂关闭、原油价格上涨等都可以对此进行与课本知识的对比和分析。

总之,地理知识具有强大的功能和价值,其中之一就是地理知识可以指导人们的生活。地理的学习方法是多样的。学好地理,必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究,只有平时注意对身边地理现象的观察,才能不断积累有关的地理知识。我们身边的地理环境是时刻变化的、也是生动有趣的。只有留心身边地理环境的变化,用自己掌握的地理知识去解释身边的地理现象,才能真正学到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自己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生活的地理“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的地理“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情感;生活的地理“实”,有利于体现知识的价值;生活的地理“广”,有利于提高学生素质。因此,我们有理由也必须做到在学习内容上向生活渗透;学习空间上向生活拓展;在学习时间上向生活延伸;在学习形式上向生活贴近。只有这样才能“走进生活,走向发展”,“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第二篇: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今年,我们地理教研组的研究专题是: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它是根据地理“新课程标准”最基本的理念制定的。“学”是为了“用”, “学以致用”是学习的最高境界。那么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如何构建“生活化”地理课堂,让学生认识到地理对于生活的价值,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增强生活与生存能力,提高生活质量呢?我在实际教学中做了如下的尝试:

一、巧用课前五分钟

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安排了课前五分钟小汇报。我平时要求学生随时随地注意收集有关地理方面的信息,这些信息可以是自然现象,也可以是社会现实生活中有关地理知识的消息、新闻等,可以利用多种多样的途径:广播、报纸、期刊杂志、电视、网络、等等。在上课前,由一名学生上台汇报自己的地理知识,时间一般不超过5分钟,所汇报内容要尽可能用所学知识加以解释和阐述。学生的汇报五花八门种类繁多:有介绍中国的自然风光的形成原因的;有介绍不同地域的建筑特色的;有介绍我国的一些关于主权问题的一些岛屿的„„通过汇报介绍,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与地理的密切联系,让学生感受到地理知识就在自己身边。从而也培养了学生关心身边事、关心生存环境、关心国家大事等等。也扩大了学生们的知识面,也培养学生们查阅资料、收集和整理地理信息的能力。

二、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习兴趣

“生活即教育”。的确如此,以前,学生总感觉到学习地理很枯燥无味。如果能让学生在生活中体会到地理就在身边,将实际生活中的地理知识融入到课堂中,就会变枯燥的学为有欲望的学。比如:我在讲发展农业要根据地理位置选择不同的发展方式和不同的部门,同时还要注意因地制宜一课中的活动三时,我就举了我所在地的三个地方:唐山市区、唐山西韩城、还有再往西很远的窝洛沽,让学生判断,后两者都是农村,但地理位置不同,如果是你,你会选择那种农业。学生听了立刻就活跃起来,各抒己见,兴趣盎然。通过身边的实例引导他们主动去探究。

三、运用和生活有关的电视画面、投影片、录像等进行直观性教学,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运用电视画面、投影片、录像等直观性教学是引导学生进行认知的一个重要方面,住住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所以有些地理课,我使用投影片和录像等现代化的地理教学手段,它们可以更直观形象地再现出生活中的地理事物和现象,再配上优美的音乐和生动的解说,使得教学环境和气氛更加生动优美。比如:我在讲农业的部门的时候,就给学生展示了多种图片,让学生自己去归类,去总结,学生受到直观形象的刺激很有热情,效果很好。

第三篇:学习生活中的地理 体验地理中的生活

学习生活中的地理

体验地理中的生活

地理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交叉学科,综合性强,知识内容丰富,知识点多,涉及面广,实践性强。新课程下的教育理念要求地理教学要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地理知识,就必须进行生活化地理教学。生活化地理教学,即在平时教学中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善于发现身边的地理问题,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去指导自己的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探究生活中的地理问题,也就是“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从而实现地理知识的自身价值。在教学实践中,我有如下体会:

一、知识链接,走进生活

社会快速发展的信息时代,教育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新的挑战,如今的教师已不再像从前那样是学生学习的主要甚至唯一的信息渠道。学生可以从网络、电视、广播、报刊、杂志等及时、大量地获取信息,而地理知识则时时处处都存在。每节课开头5分钟设“知识链接”环节,这些时事,热点,现象,科学等都可以纳入学习地理的大课堂。知识链接尽管只有短短的5分钟,而且不一定与教学内容有关,但能大大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引导他们关注身边的地理现象,感受到地理知识就在自己的生活中,树立学好地理的自信心。

二、问题探究,体验生活

新课标指出,地理教学要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避免出现“学生虽然能攻克试卷上的一道道难题,而面对真实生活中的难题时却不知所措”的尴尬情形。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将学生的生活融入到教学之中,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创造力,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1.情境导入,丰富多样

教学时借助于生活情境的创设,把教材中所提出来的问题和现象生动形象地展现,使新课一开始就能使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给学生一种亲切感和新鲜感,从而增强他们学习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例如:在学习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大气的受热过程”时,给一组青藏高原图片与当日拍摄学校的照片相对比,学生有感而发“青藏高原的天好蓝啊”。从而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在同一天空下,为什么西藏的天空比深圳的更高、更蓝?学生带着问题联想、思考,通过学习解决问题。

充分挖掘地理内容中的生活情景,让学生感受地理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感受到地理的魅力,从而产生学习地理的动力。

2.活用图表,发展技能

地图是地理学科中的第二语言。伴随着课程的改革和教学手段的更新,对学生掌握图表的能力要求也相应提高。在地理教学中通过读图表提出问题,利用图表把问题引向深入,运用图表去解决问题,培养读图能力,发展地理思维。

复习中国地理“河流和湖泊”时,在黑板上用粉笔将长江、黄河的干流一气呵成画好,学生很快具备积极兴奋的学习心理状态。然后利用黑板上的干流图作为设疑的主线,引导学生读《水系图》、《中国地形图》以及长江、黄河、珠江三河的水量比较表,等等。以图解惑,收到极好的教学效果。

3.探究实践,提高素质

探究实践,最关键是师生不分彼此,积极参与,共同创建教学环境,共同完成教学活动任务,共同检评教学效果。教者有学,学者也教,相互对话,交流信息,互动互补,相生相长。不刻意去讲究教学内容的完整,教学过程的完全,将精力集中在重点、难点部分,将焦点放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上。“地球运动”是高中学生接触的第一个难点。在地球上观察日月星辰等天体在天球上周日视运动现象,原本是在浩瀚的宇宙中演变的,总结成地理知识,变成地理教材,就无法保持原来的状态,甚至画成平面图或文字表述。课前选择一个晴朗的夜空,带领学生观看星空,每隔一小时观察星座在夜空中位置的变动。野外观察存在局限性,不能反应全球各个纬度不同季节天体周日视运动的差异,但能使学生在观看和理解课堂演示上奠定认识基础,能将自己置身于演示中去想象。

教学中,我还特别注意“借题发挥”,针对学过的内容设置一些对立而富有创造性的问题,鼓励学生努力探究。例如,学习“中国气候的特征和成因”后,我出乎意料地向学生提出一个大胆的问题:假如青藏地区不是海拔4000―5000米的高原,而是与长江中下游地区相近的平原,我国的气候状况会怎样?借助已有的知识和图像,学生自然进入浮想联翩的境界:(1)由于高原屏障不复存在,夏季西南季风可长驱直入北上,给青藏地区和西北内陆带来稍多的降水。(2)虽然青藏高原海拔变低,但因西部深居内陆,气候仍以干旱半干旱气候为主要特征。(3)由于地势变得西高东低,北高南低,加剧了冬季风南下的强度,冬季将变得更干冷。一些假想合理布局新奇的情况被设计出来了,我们暂不强求绝对正确的答案,目的在于另辟思维蹊径,促进知识的递进、辐射、迁移和转化,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

三、拓展延伸,丰富生活

教师把课堂内容适当地拓展延伸,学生在获取地理知识和运用知识时更带有明显的自主性。通过自己的思考或实践,学生可以得到课堂中学不到的知识,这些知识的获得又加深了对课堂知识的的记忆和理解,提高了教学质量。例如借助我校高二学生开展“走进井冈山”社会实践活动的契机,指导学生进行与地理相关的研究性学习。根据学生的兴趣及建议,确定了井冈山旅游线路设计、井冈山经济发展现状及建议、井冈山自然环境特征等几个研究方向,分小组进行实地调查、走访,网上查阅资料等,完成研究性学习报告。这样的活动使学生感到地理与生活联系紧密,感到生活中处处有地理。

实践证明,采用有效的生活化地理教学策略,寻找地理教育与生产生活活动的最佳结合点,不仅能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知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充分体现了“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精神,展示地理学科的突出作用。

第四篇: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以农业地理为例

地理学是一门旨在解释地区特征以及人类和事物在地球上出现、发展和分布情况的科学,蕴含着极为丰富的有关人类与环境关系的价值观的教育因素。中学生正处于思想发展和成熟的关键阶段,也正处于树立科学的世界观的关键期,因此要突出地理观点的教育。

(一)课程基本理念

1.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地理课程选择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和乡土地理等基础知识,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理解其形成的地理背景,提升学生的生活品味,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

2.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地理课程引导学生从地理的视角思考问题,关注自然与社会,使学生逐步形成人地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为培养具有地理素养的公民打下基础

3.构建开放的地理课程。着眼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地理课程充分重视校内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拓宽学习空间,注重多样的地理学习方式,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积极探究。

(二)课程标准

世界地理部分:运用图标说出某地区气候的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中国地理部分: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农业分布的特点,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和科学技术在发展农业中的重要性。

(三)教材呈现方式

国际地理联合会地理教育委员认为地理教育应该为今日和未来世界培养活跃而又负责任的公民,应该致力于解决我们世界面对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我国国家地理课程标准倡导“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其中,帮助学生形成地理观点,是其基本内涵之一。吴传钧院士在《谈地理教育的改革问题》一文中阐述了中学地理教育应该强调四个观点的培养:地区差异观点、因地制宜观点、综合国力和发展潜力观点、协调人地关系的观点。

课程标准中在农业地理部分明确提出了因地逼近本制宜的观点。《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运用资料并联系实际,说出我国农业分布概况,并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能运用图表说出某一地区气候的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此处插入

七年级中农业部分的内容遵循这样的学科逻辑:区域自然条件——农业分布——农业发展特征——农业出现的问题与解决方法。世界区域的农业知识不仅给学生展示了世界上不同地区存在着不同的农业生产类型,更是为下一步学习八年级中国农业地理知识结构提供了思路和方法。

本册书以区域地理为主体框架,内容涉及到大洲、地区、国家三个层面。对农业的认识,选取几个具有典型性的地区和国家作为研究对象,使学生初步形成农业的区域差异性特点,并能从自然地理要素和经济文化环境要素的诸方面进行分析,初步理解与农业相关的各地理要素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从而构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这一原理,为今后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从知识储备来看,这种从大洲到地区再到国家、由宏观到微观,既见“森林”又见“树木”的展示学习区域农业地理的方法,使学生对世界农业地理知识有较为深刻的认识通过区域差异对比,突出区域特征;例如:不同自然条件的区域(热带雨林、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等)对比;不同国家类型(发达 1

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对比;不同农业类型的对比(以畜牧业为主的国家和以种植业为主的国家以及如澳大利亚混和农业为主的国家)。

在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中,着重强调了农业的概念、地位,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最后立足于要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因此在之后的教学内容中更具体的强调了我国农业因自然环境差异而产生的分布差异,而且还以因地制宜观组织知识体系,具体到农业的发展来看,农业的发展和自然环境之间有两种关系:合理的,顺应自然环境的农业生产可以使“人”和“地”达到和谐发展,农业生产取得很大的成就,而不合理的、违背自然规律的农业生产可能导致资源的枯竭和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此时,更应该采取措施,进行相应的生态治理和恢复,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本册的农业地理知识是针对中国的农业资源、农业发展成就、发展问题与解决几方面进行阐述。上册中的中国自然环境(地形地貌、气候特征、河流以及由此带来的自然资源)部分就可以找到与农业有关的知识点。在上册的第四章第二节正式阐述了农业的概念、分类、地位以及我国农业因自然环境差异而产生的区域差异,得出农业要因地制宜的发展的结论。下册中更具体的强调了农业发展的地区差异。

农业是人类最基本的也是最悠久的生产活动。我国是个传统上的农业大国,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居首位,是国民经济基础,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

(四)实施教学

教育前辈们常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地理课程的教学中,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是否恰当,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成败。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引领学生学会学习,教学要与时俱进地关注学生成长,特别是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的发展,获得全面发展。具体表现在:

一:教学策略设计注重情境性。农业地理知识很大程度上是通过一个个生动具体的案例展现出来的。这些内容丰富、相对完整案例从开始背景条件的交代,到矛盾问题的出现,直至最后问题的解决是逐步展开。由因及果,水到渠成,有比较丰富的信息使学生对一个点、一个具体区域、一个事件的来龙去脉有一个完整的认识,能设身处地地把自己置于案例的特定情境中去思考、去决策。

二: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活动性、开放性。引领学生有兴趣地“学”,让学生动脑思维:分析、综合、比较、概括归纳、演绎等;让学生动手练习:绘图、列表、总结知识体系等;让学生动口交流:提问、回答、讨论、讲述等以及课外查阅、访问等。

三:教学实现由知识积累——能力培养——价值观体悟的逐步升华。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和方法的培养,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实现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地理思维能力、运用地理原理及技能解决人地关系中问题的能力的发展;但是,知识的习得和能力的培养不是教育的生命所在,对于人的成长来说,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尤显可贵,这才是教育的最高目标,所以教学设计注重通过创设一定情境,让学生从中深刻体悟科学的“资源观”、“环境观”、“人地观”等现代观念,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协调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第五篇:地理研究性学习作业

中国人口老龄化研究

1、课题背景:

【国家政策】2013年11月,《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宣布了人口与生育政策方面的重大调整,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由此,许多夫妻只能生一个娃的遗憾得以弥补。这一调整,有望更好地应对“未富先老”、劳动力短缺等社会问题,释放更多人口红利。

为什么现在出台这项政策? “单独两孩”将改变什么?

2、课题目的:

通过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大体上了解我国人口老龄化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形成原因、应对对策等,并了解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背景,明确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在当前的重要性,正确理解目前“单独”政策即将出台的必要性。

3、方法与过程

(1)主要方法:网络信息整理、走访调查、电脑调查法、课本知识分析。

(2)过程:

①与自己的长辈交流

·了解他们怎样看待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

·了解他们怎样看待我国农村养老保险政策、社区保险政策的实施;

·了解他们对目前即将出台的“单独”政策的看法。

②通过报纸、网络的途径,了解我国当代人口存在的问题。

③结合课本知识及网络信息知识对调查的内容进行分析。

4、研究成果展示:

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联系高中地理必修二对人口问题的分析,了解欧美、非洲等地的人口问题,借鉴其应对措施。

关于农村土地流转的研究

1、课题背景: 农村土地流转是指农村家庭承包的土地通过合法的形式,保留承包权,将经营权转让给其他农户或其他经济组织的行为。农村土地流转是农村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通过土地流转,可以开展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的农业经营模式。当前农村土地流转的主要类型

为土地互换、出租、入股、合作等方式。流转土地要坚持农户自愿的原则,并经过乡级土地管理部门备案,签订流转合同。最新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3年11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2]中明确,要“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前提下,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实行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

实际上,目前已经有一些农村土地流转的试点,它们方式虽然有所不同,但是目的一致:唤醒沉睡的资本,给农民更多的收益。

土地流转,搞规模经营,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土地流转服务体系是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村土地流转规范、有序、高效进行的基本保障。

2、课题目的:

(1)通过研究,了解我国党中央为什么要推行农村土地流转的政策,推行该政策又怎样的背景;

(2)了解思考目前的土地流转可能面临哪些问题。

(3)思考我国的农村土地流转应该从哪些方面推行。

3、方法与过程

(1)主要方法:网络信息整理、走访调查、电脑调查法、课本知识分析。

(2)过程:

①与自己的长辈交流

·通过向一些老年人请教了解我国土地政策的变迁;

·通过与老年人的交谈了解他们对当今土地政策的看法和观点;

·通过与老年人的交谈了解他们眼中的土地流转政策应该怎么推行。

②通过报纸、网络、电视的途径,了解我国当前的土地流转政策。

③结合我们的学科知识对调查内容进行进一步的加工。

4、研究成果展示:

最终形成个人对土地流转政策的研究报告,提出自己的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和看法,下一学期作为我们的交流材料。

下载作业一: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word格式文档
下载作业一: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对地理研究性学习

    对地理研究性学习“实践性”的认识与实践姓名沈官长单位三台县鲁班镇初中邮编621114联系电话0816-5180104新世纪需求新型的人才,新型的人才要靠新型的教育培养。新型教育的起......

    地理与生活

    地理与生活 “地理就像万金油,东抹一下西抹一下皆可以,什么科都可沾上边。”经过教学实践,我认为此话很有道理。因为生活中随时可以接触到地理,只要做有心人,地理课程资源比比皆......

    生活与地理

    《地理教学与社会实际联系的策略研究》课题学习资料 生活中的地理知识 袁建华提供 生活与地理密切相关,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都需要一定的地理知识与技能。下面......

    生活中的地理小知识

    生活中的地理小知识 ——气象谚语 一、看风识天气 1、东风急溜溜,难过五更头;白天东风急,夜晚湿布衣。 2、一年三季东风雨,独有夏季东风晴。 3、春东风,雨祖宗;夏东风,昼夜晴。东......

    让地理走进生活

    巴中龙泉外国语学校2016 年秋季学期初2019级地理学科课时训练 ____班 姓名 学号 月 日第 周 前言 让地理走进生活 命题人:邓雪彬 【学习目标】 1、感受地理与自己现实生活......

    地理小组学习(★)

    地理教学中“学案导学、小组合作探究”模式的几点思考 [摘 要] 本文阐述了以“学案导学、小组合作探究”为切入点,强化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调动学生参与学习,培养学生浓厚的兴......

    地理研究性学习

    地理研究性学习:绿色食品 一、绿色食品的含义与特征 绿色食品并非指"绿颜色"的食品,而是特指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由于与 生命、资源、环境相关的事物通常冠之以......

    地理学习总结

    河北省中学地理教师培训学习总结 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有幸参加了2010年河北省中小学教师素质提高全员培训学习。对教育教学工作有独到见解的专家以鲜活的案例和丰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