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探究教学方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修改

时间:2019-05-15 01:43: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合作探究教学方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修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合作探究教学方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修改》。

第一篇:合作探究教学方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修改

合作探究教学方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合作探究也逐步得到了应用。本文基于对合作探究的分析,以合作探究性学习在高中物理的应用为重点,拟对探究性学习中的五个步骤作简要探究。

小清新:合作探究;高中物理;教学探究;教法应用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教学中教师只有引导通过探究活动来发现学习中的问题,然后进行讨论分析,这样才有利于技能的获得。

一、物理探究性教学模式的特点

1、基础是现代科学理论和实践

物理探究教学模式在现代科学中得以萌芽并随着科学教育的发展而发展。在现代科学教育科学理论的发展中,理论是发展的基础,而实践是对理论的验证。正是基于这一点,探究性教学模式逐渐从科学实验室向教育实践领域走出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研究的不断深入,探究性教学模式也逐渐在教育领域获占据了统治地位,但其发展需要以现代科学理论为基础,探究性教学的实践也是对科学理论的不断验证的一个过程。

2、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探究性教学模式中,学生是整个学习活动的主体,活动的开展是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的。在实践中,通过探究活动中分步实施的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来完成整体目的。在物理探究性教学模式中,学生的技能和科学态度的培养是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的实践过程中的。学生是否得到发展,这是对探究性活动开展效率的判断重要标准。、3、手段是学生的探究活动开展、物理探究性教学模式以探究活动为基本组织形式。在实践中,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以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通过研究教师提供的教学内容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以讨论、交流的方式进行着个体与个体、个体与小组、小组与小组之间的交流,问题的提出是为探究活动打下基础,而解决问题则是探究的结果。学生在交流活动中,不断对问题进行思考,认知得到发展,通过对问题的解决,能力得到发展。

4、教师和学生角色得到重新定位

探究性教学模式完全摆脱传统的教师“讲”、学生被动“听”的填鸭式模式,而转以探究活动为为主来组织整个教学活动。活动中,教师不再是照本宣科,而成为活动的组织者、控制者,学生是在教师的引导下来对问题进行分析解决;学生也不再完全被动的听从教师的“支配”,而是以教师提出的目标位探究活动的的主要内容,通过小组内的合作交流来解决问题。学生的活动空间和主动性变强,思维空间得到发展,活动让自主性学习得以顺利进行。

二、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探究性学习活动应用

物理探究性学习活动需要以问题为中心,通过问题的提出到问题的解决,需要教师的周密计划和学生与教师的积极配合来完成,无论是合作探究还是教师的释疑,甚至是反思评价,都需要教师在课前对其进行精心的设计,对学生们可能存在疑虑的解答进行充分的准备,只有教师做好各个阶段的工作,才能体现出探究性学习的真正意义所在。

1、问题阶段

在探究性教学模式中,问题的作用得到了突出。问题对于学习动机的激发、意义的建构、知识的生成、创新以及应用技能的培养都具有其它不可替代的作用。的确,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它包含了学生的思维成功,是对材料学习后的一种认识,需要一定的创造性作为基础;解决问题相对于提出问题而言,只是一种技能的应用罢了。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如果让学生就简单地、机械地、按部就班地进行实验操作,学生虽然也能运用实验来得出结论,但学生体悟不到蕴含在实验过程中的科学思维和探究方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也得不到很好的培养。因此,我们在实验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启迪学生思路,让学生自发地学会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做?换一种方法可以吗?如有其它的方法,那么实验又该如何设计?”等问题,从而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探究。问题阶段包括提出问题和明确问题两项内容。

2、计划阶段

计划是针对学习进展中拟对需要解决的困难制定出方案的过程。在问题阶段确定的探究问题需学生进一步进行猜想、假设与设计,即要明确实验目的,使探究内容更具操作性,以达到学生能把握探究内容的范围和广度,提高实验探究的有效性。计划阶段对内容设计的要求有猜想过程、具体化过程。

3、合作探究阶段

这是学生在探究性过程中对问题解决进行数据收集和整理的过程,需要学生充分发挥合作精神。在进行实验操作时,是多项实验技能的协同活动,往往要求在短时间内能准确地收集到这一实验所呈现的所有信息,这就要求在合作中提高实验探究的质量和效率。在这一阶段中,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活动的过程,及时捕捉学生在活动中出现的各种现象,并给予有效的帮助和指导,对于普遍性的问题和错误应及时地对全班同学进行指导,对于个别小组的错误则应采取个别帮助,切实体现师生合作。同时教师要及时组织合作组间进行交流、汇报,共享探究成果。

4、反思阶段

这是探究性学习中学生继续提高的一个过程,是对知识进行自我反思和构建的重要过程,通常分为自我反思和合作反思两个部分。一是合作小组内的自我反思。小组成员一起对已形成结论的解释进行评价。二是在合作组间进行交流及反思合作组的研究成果,同时也可以让其它小组成员对这些解释提出疑问,通过学生间的对话和讨论,产生思想的碰撞,可能引发新的问题,在无形中培养学生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优秀品质。

三、教学案例:《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实验教学设计

1、问题提出

在准备做“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的实验之前,先让学生课前预习,明确实验中要研究的问题,组内成员进行分工,本实验根据什么原理进行实验、需要什么器材、应该采用什么样的电路图进行研究?实验中可能会出现什么问题?该如何解决等?每个合作组成员之间互相讨论,相互提出问题。

如提出的典型的问题有:(1)、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是什么?(2)、需要小灯泡的那些电学参量来进行伏安特性曲线绘制?(3)、对小灯泡电流的测量需要什么样的电路图?(4)、小灯泡变阻器的规则如何?电流表和、电压表的量程如何选择?(5)、如何进行内接法和外接法的选择?(6)、分压式接法和限流式接法如何选择?(7)、实验数据如何进行分析出来?

2、提出假设

根据学生通过相互之间的探讨所提出的问题,教师进行汇总提炼之后,反馈给学生,张贴在教室后面。由合作组的组长再一次向组内成员明确需探究解决的问题。各成员之间分工明确,各自收集整理相关资料。这一阶段,学生体验到自主学习的重要性,以及体会到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很多新问题,应该想方设法去解决它。通过合作交流,他们之间的想法得到了表达的平台。在物理教学课堂中,教师以小组和合作单位,让小组内成员将收集到的信息和自己进行整理和分析的结果进行交流展示,接着展开讨论,学生对实验有了初步了解,为实验打下了基础。

3、学生实验方案设计

这为学生是否能胜利完成该实验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有了前面的提出问题和查阅资料这两个环节,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和交流,全班同学对本实验都有了一定的了解,也引发了他们对这个实验的探究欲望和兴趣。但有些问题必定还存在理解上的困难,学生也明确了真正在哪些方面不懂。首先教师实验原理进行剖析,然后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并画出电路图。对实验设计进行讨论,找出其中的不足进行修正。并进一步引导学生明确完成实验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对完成实验充满信心。

4、实际实验过程

在实验中,组内成员以场景对话形式进行,教师需要鼓励学生进行积极信息沟通和对实验的讨论。我们在本实验的教学中的场景对话包括三部分的内容:

(1)、场景一:熟悉器材,说明各部分的用途一一进一步明确实验原理。每个合作组针对自己设计的实验电路图,选择实验所需的器材,了解小灯泡、滑动变阻器的规格,电压表、电流表的量程等。

(2)、场景二:连接电路,教师对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如电表的量程选择是否正确,滑动变阻器的分压式接法该如何连线,电流表有没有外接,闭合电健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所处的位置等。此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互相配合,互相合作。引导学生在有一人连线时,另两人进行检查核对,发现问题立刻更正。在本实验进程中,往往会出现电路连接的错误和电路故障问题,如部分学生按电路图连接完全正确后,合上电键发现两表均有读数,可是小灯泡不亮,学生就认为是小灯泡坏了。此时教师可以适当进行点拨,并引发学生探究其原因,引起学生间的讨论,学生群策群力,你一句,他一言,找出了小灯泡不亮的原因(焦耳定律)。

(3)、场景三:提示学生对实验中的数据进行记录并进行处理。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相互合作,对电表得到读书和变阻器的数据进行记录并分析处理。

在这一场景中,教师需要引导学对实验现象进行细致观察然后进行记录,需要学生之间的相互配合来对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对电表读数和滑动变阻器数据进行处理。

5、小组汇报交流

小组汇报是在实验完成后,小组成员之间和各小组之间对实验中现象和数据及结果的展示。通过小组交流,对实验中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能有效地减少实验中的错误数据;同时,各个小组和成员之间的相互交流让结果得到互相对比,有助于相互提高。

6、总结、撰写实验报告

本实验结果是要在坐标纸上画出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一般采用I一U图线而不是U一工图线,之所以这样做的原因是基于U是变量而I是应变量。当然,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通过学生的探究实验,教师要通过引导让学生将它连成一条光滑的曲线而不是一条折线,从而理解这一难点。活动中,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协作,每个学生的观点和理解得到了充分发挥,通过集体的努力获得了实验结论,这就避免了实验中的雷同和抄袭,提高了实验的操作质量。文章来源——海内论坛:www.xiexiebang.com

参考文献:

[1]、阎金铎、郭玉英:中学物理新课程教学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56一59。

[2]、李龙:教学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273一274。[3]、阎金铎、郭玉英:中学物理新课程教学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59。

[4]、赵芹、罗建新:初中“自主一合作一探究学习”的实践与研究[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0(6):5。

第二篇:合作探究教学方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小编推荐)

合作探究教学方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在科学探究中贯穿合作精神的意义在于:可以很好的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利于学生富有个性的学习、使学生成为有效的合作者、易于调动学生学习的各种因素,拓宽获得信息的途径。本文结合实际,针对科学探究与合作学习方式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理论和实践研究。小清新:合作探究;高中物理

1物理探究性教学模式的特点

探究教学模式是指在探究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在探究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为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培养其科学态度及精神,按模式分析等方法建构起来的一种教学活动结构和策略体系。对教学模式进行研究是探究教学理论与实践的中介环节,是沟通两者的桥梁。探究教学模式除可操作性、简约性、针对性及整体性等教学模式的一般特点外,还有以下特点: 1.1探究教学模式以现代科学理论和实践为基础

探究教学模式是在现代科学教育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在现代认知科学以及现代主体教育理论与终身教育理论的指导下,科学教育工作者创造了使学生通过探究过程来实现科学教育目的的教学模式。随着研究的逐步深入,探究教学模式渐渐重出科学教学的领地,在人文学科的教学中也开始扮演重要角色,这与现代科学理论和实践是密不可分的。

1.2探究教学模式以学生主体性的充分发挥为条件

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即创设一定的情景,使他们的能动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挥出来,在这个过程中使他们掌握基本的概念、原理,形成科学的研究技巧和方法,并最终养成科学的态度与精神。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与否以及发挥程度,都在一定意义上决定着探究教学模式的成败。

1.3探究教学模式以学生的主动探究为主要手段

爱因斯坦说过:“所有科学的目的在于使我们的经验协调并把它们纳入一个逻辑系统。”探究教学模式正是通过给学生提供许多探究机会,使他们将自己的经验协调起来并纳入逻辑系统,从而形成科学的概念与原理,建立自己的知识结构,使认知结构、认知技能都得到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如同科学家建构、描述科学原理一样经历科学的过程。

1.4探究教学模式对教师的角色、作用进行了重新定位

教师在探究教学模式的实施中不可或缺,如果没有教师的精心设计、恰当引导,任何科学高效的探究教学模式都只是纸上谈兵。但是,在实际探究教学模式中,教师发挥作用的方式、教师的角色发生了重要的变化,教师由台前回到了幕后,由知识的灌输者、教学管理的统治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协助者、辅导者、教练,开始以另一种方式发挥重要作用。这不仅没有降低教师的教学难度,反而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对所研究的观念充分了解,并且选择能使学生以直接经验解决问题、建构概念的活动。教师不仅必须具备与探究内容有关的丰富知识,还要对整个教学过程精心设计,精心指点,对整个教学工作不断总结、反思,并给自己的角色、作用以正确的定位。

2合作探究性学习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实施 2.1问题阶段

新课程学习方式特别强调问题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作用。问题对于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知识的生成、创新以及应用技能的培养都具有其它不可替代的作用。就像爱因斯坦说的那样: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待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的进步’。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如果让学生就简单地、机械地、按部就班地进行实验操作,学生虽然也能运用实验来得出结论,但学生体悟不到蕴含在实验过程中的科学思维和探究方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也得不到很好的培养。因此,我们在实验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启迪学生思路,让学生自发地学会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做?换一种方法可以吗?如有其它的方法,那么实验又该如何设计?”等问题,从而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探究。问题阶段包括提出问题和明确问题两项内容。

2.2计划阶段

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在问题阶段确定的探究问题需学生进一步进行猜想、假设与设计,即要明确实验目的,使探究内容更具操作性,以达到学生能把握探究内容的范围和广度,提高实验探究的有效性。计划阶段对内容设计的要求有猜想过程、具体化过程。

2.3合作探究阶段

这是合作小组实施研究和探索的阶段,是获取实验证据或收集实验数据的阶段。在进行实验操作时,是多项实验技能的协同活动,往往要求在短时间内能准确地收集到这一实验所呈现的所有信息,这就要求在合作中提高实验探究的质量和效率。在这一阶段中,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活动的过程,及时捕捉学生在活动中出现的各种现象,并给予有效的帮助和指导,对于普遍性的问题和错误应及时地对全班同学进行指导,对于个别小组的错误则应采取个别帮助,切实体现师生合作。同时教师要及时组织合作组间进行交流、汇报,共享探究成果。

2.4解释阶段

学生在经过实验探索的基础上获得了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就能客观地对实验现象进行描述,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对同一现象不同的学生可能有不同的解释,所以在形成解释时,教师也应及时地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提示不同现象遵循的共同规律。学生在获得了充分的证据来证实自己提出的假设之后,就可以根据事物、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进行推理,找出问题的关键所在,并对问题中的因果关系形成学生自己的解释。在这一阶段,教师行为要参与其中,引导和帮助学生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思维活动,针对探究问题并结合自己获得的证据进行严密的逻辑推理,得出自己对问题的合理解释。学生形成对问题的解释最终是为得出实验结论。学生通过参与讨论、相互交流,比较各自的结论,发现彼此间的差异,或者是与教师、教材所提供的结论相比较以检验自己的结论是否正确,进而得出符合实际的实验结论。

2.5反思阶段

这是整个合作探究性学习的必要组成部分,它可分为两个过程。一是合作小组内的自我反思。小组成员一起对已形成结论的解释进行评价。二是在合作组间进行交流及反思合作组的研究成果,同时也可以让其它小组成员对这些解释提出疑问,通过学生间的对话和讨论,产生思想的碰撞,可能引发新的问题,在无形中培养学生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优秀品质。3教学案例:《油膜法测分子直径》实验教学设计 实验器材

清水、酒精、油酸、量筒、浅盘(边长约30cm一40cm)、注射器(或滴管)、玻璃板(或有机玻璃板)、彩笔、瘫子粉(石膏粉)、坐标纸、容量瓶(5的mL)。一小袋小白菜菜籽,米尺、10mL量筒一只。

实验特点

油膜法测分子直径实验是帮助学生了解微观领域、掌握微观领域的研究方法而增加感性认识的一个重要实验,该实验蕴含的方法充分体现了物理学研究微观世界现象最基本的思想方法一一微小量放大法。本实验如果采用传统教学法,教师讲学生按部就班地操作,则会失去很好的教学素材,不利于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现采用自主构建型合作探究学习方式进行教学。由于考虑到学生刚开始接触微观领域,又很难想到单分子油膜法测分子直径的方法,在实验时补充了一个宏观的辅助性实验所需的器材,用于启迪学生。

3.1研究课题,提出问题

本实验的目的是用实验估测分子的直径,用什么方法才能测出肉眼都看不到的油酸分子的直径呢?因为分子毕竟很小,不可能拿现有的测量工具进行测量。学生看到桌面上的实验仪器后,很多同学不敢贸然下手又感觉到非常的好奇。合作组首先必须讨论出应该用什么原理来测。探究问题自然就在课堂上生成了。

3.2合作探究问题的解决方案

教师引导:利用辅助器材能否测出菜籽的直径呢?合作组互相讨论,看看有哪些可行方案?学生思考:由于菜籽是宏观实物,学生经过讨论,觉得可行方案很多。如:方案1:把N(如N=100)粒莱籽紧密排成一排,用米尺量出其长度L,再求直径D一L/N。方案2:用量筒量出’N粒(N适当取大些,如为几百粒)菜籽的体积v,先求出一粒菜籽的体积v=V/N,再求出菜籽的直径。方案3:用量筒量出一定体积v的菜籽,把菜籽平摊成矩形形状的一薄层,运用米尺测出矩形的长a和宽b,算得薄层面积S=ab,再求出菜籽薄层的厚度d=V/s,此厚度即认为是菜籽的直径。有了三种测菜籽的可行方案,教师引导各合作组分别按不同的方案牙!用手头器材进行了实际测量,并发现利用方案3的合作组速度最快,用时最短。教师调控学生研究方向:本堂课我们重点研究油酸分子的直径,同学们由测莱籽直径的实验是否有所启发? 经学生思考,小组讨论后,有学生发言:可按照方案3进行。把油滴在水面上,从而让油酸像菜籽一样平摊成一薄层,只要测出这一薄层的体积和面积,就能算出它的厚度,即油酸分子的直径了。全班同学觉得这方案可行,于是大家都迫不及待地动手进行操作了。

3.3互动交流,进行实验

由于实验手册中的部分实验步骤要让学生自主思考后填入,而且要根据所测的物理量设置实验表格。合作组成员间开始讨论实验步骤。每个合作组实验步骤各有差异。一些组用针筒吸了大量油酸全部滴入水槽,导致水槽壁上都是油酸。这样油酸就不能展成单分子油膜也就无法测量了。出现了问题1:滴入水槽中的油酸量该如何控制和测量?各合作组经过第一、二次的失败,又重复滴油酸的过程,并且探究得出只要滴一到两滴就可以了,油酸展成了单分子油膜层。由于油酸是无色的,水槽中滴入油酸后看不清油酸轮廓。要完成测量必须知道油膜面积,如果连轮廓都看不清楚怎么测油膜面积。因此,出现了问题2:如何利用所给器材显示油酸轮廓?学生自然想到了在水盘中洒上痱子粉用于显示利用油酸薄层的轮廓。但是痱子粉是先洒还是油酸先滴?痱子粉洒多少?这些问题都是学生在进行实验时碰到的操作问题,学生在进行了多次尝试之后,得出了合理的顺序。

在浅盘中出现了油酸薄膜层的形状,学生可以用有机玻璃板放在浅盘上,并将油酸薄膜层的轮廓用彩笔画在玻璃板上。对于这个不规则的形状高中阶段无法精确测量其面积大小,所以只能佑算。教师及时地对部分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进行点拨和引导。使小组合作探究顺利进行,如油酸薄膜层面积的计算等。根据测菜籽直径的实验启示,学生根据公式d=v/s计算d,还必须知道滴入水中的一滴油酸酒精溶液中纯油酸的体积v。对于这个问题还是由学生自己进行讨论得出。桌面上的仪器到现在还没有用到过的只有量筒了。量筒不可能量出一两滴油滴的体积,但可以量出大量油酸的体积。这样学生慢慢就会想到先滴N滴油酸酒精溶液到量筒,测出N滴溶液体积,再根据体积比求出每一滴油酸的体积。这样整个实验就算成了。

3.4小组评价,拓展延伸

教师观察整个教室,看到大部分合作组都能独立地完成实验。在此基础上,教师及时地组织小组进行自评和组间的互评。让完成的好的小组派出代表进行发言总结并归纳实验步骤,开始几位同学的发言肯定是不完整的,同一小组不同成员可以及时进行补充。其它小组也可以对照自己小组的操作进一步思考自己组在实验操作时有哪些不足之处并进行修正。文章来源——海内论坛:www.xiexiebang.com 参考文献:

[1]阎金铎,郭玉英.中学物理新课程教学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56一59.[2]李龙.教学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273一274.[3]阎金铎,郭玉英.中学物理新课程教学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59.[4]赵芹,罗建新.初中“自主一合作一探究学习”的实践与研究[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0(6):5.

第三篇:多媒体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多媒体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多媒体技术具有生动性、高效性的特点,运用到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可以改善物理课堂枯燥、单调的本质,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本文主要探讨了多媒体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多媒体;高中物理教学;应用

目前,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行,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在教育中就要求教育工作者积极转变教学理念,运用新兴的教学手段积极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多媒体技术的出现为教学带来积极的作用。而高中的物理教学需要教师运用有效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本文主要针对于此,对高中物理教学中积极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方法论的研究,从而促进学生物理知识的学习与发展。

一、多媒体教学概述

所谓多媒体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技术把教学内容用文字、图片、声音及动画等形式表达出来,使抽象难懂的定义、定理及公式更加生动、形象、具体,以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提高学生观察实验、探索物理规律的能力,丰富学生的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

二、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运用多媒体教学的主要对策

1、以多媒体艺术引出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氛围。随着新课标的推广,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渐渐凸显,大部分教师都认识到,要促进教学有效性的根本提升,首先便需要学生在课堂中的高度参与

[1-2]。然而要使学生在相对枯

燥的物理课堂中高度参与却并非易事,需适当借助必要的外界手段进行辅助教学。基于多媒体艺术在文字、声音、图像等因素方面的兼容性,教师在正式授课前,可利用其新颖、直观的教学优势,以轻松愉悦的方式引出教学内容。例如,在进行《摩擦力》这一章节的授课之前,教师首先可利用多媒体艺术向学生播放生活中有关摩擦力的相关片段,如车辆在陡峭不平的山路上行驶,或小孩在光滑的地面上溜冰等。通过播放这些相关片段,教师可由此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路面的平整度可对车辆与地面产生的摩擦力造成怎样的影响?”、“溜冰过程中,滑动的摩擦力受什么因素的影响?”以这一方法将教学内容自然而然地引出,可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抵触感,对于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具有重要意义。

2、利用多媒体模拟物理实验。实验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高中物理教学一般需要通过实验来描绘现象,解释定律。但是由于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局限性使具体的实验步骤或内容无法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课本理论知识逐渐脱离教学实验。这些导致学生根本无法完全掌握教师授课的内容,只能根据自己的想象在脑海中建立基本的实验模型,并抽象地将课本知识与具体实验结合在一起。而这种难度可想可知。所以,随着物理授课量的加大,学生的兴趣也就逐渐降低。一部分高中生无法跟上教师的步伐,无法消化授课内容,在严重影响自身学习效率的同时也使班级的“优差”差距逐渐加大。为了重新调动高中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使其完全投入到课堂学习过程中,真正掌握实验的步骤和内容。教师应将多媒体技术融入到模拟实验过程中,利用多媒体进行模拟,演示这些实验。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化小为大,将学生不了解,模糊的知识无限放大,同时放慢物理变化过程。让学生身临其境观察实验,从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电磁感应实验。这种实验现象是较为短暂的,如果完全依靠教师的讲解和传授学生是无法真正感受到电磁感应实验的现象,学生也无法在座位上观察实验的细微变化。所以,教师应利用多媒体,将实验的步骤和现象放慢,让学生直观并且准确的观察到实验的具体现象。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将一些不可操作的实验借助多媒体技术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较为轻易的在脑海中建立物理模型。

3、突破教学重难点,加深对物理概念与规律的理解。在进行高中物理的教学活动时,物理教师可以借助相应的图形、动画等多媒体课件内容,模拟抽象的物理知识,弥补学生感性知识与抽象思维能力不强的情况,从而使学生理解物理中比较生涩的规律、概念。这是因为高中生的生活阅历与经验还不充足,认知能力与思考能力还有所缺陷。

三、注意把握好多媒体技术使用的度

鉴于多媒体技术对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益处,要运用辩证的眼光看待多媒体技术走入高中物理课堂这一事件。教师要把握多媒体技术在高中物理课堂使用的“度”,注意使用的适度。太过频繁的使用会让教师产生依赖心理,使用得较少则不利于高效物理课堂的打造。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技术时不能人云亦云,盲目随大流使用多媒体课件,而应当结合本课实际,教师才是课堂的重要指导者,多媒体是辅助教师开展教学的工具。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技术时要重视自身教学业务能力的提高,不能单纯依靠网络资源,要以自身的知识学习为主。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物理教学工作中,多媒体艺术具有重要的辅助意义。对其进行应用的过程中,也要求着教师时刻立足于教学的实际情况,与学生的根本教学需求相互结合,防止出现“教”与“学”的脱节现象,实现多媒体教学价值的最大化发挥。

参考文献

[1] 杨红超.多媒体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电子制作,2013(9):44-46.[2] 王兢.?高中物理教学中合理使用多媒体技术问题的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8.

第四篇:“问题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问题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华亭一中物理组 连自强

摘要:问题教学法,就是以问题为载体贯穿教学过程,使学生在设问和释问的过程中萌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和欲望,进而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变被动为主动,并在实践中不断优化自主学习的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问题教学法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更好更透彻的掌握相关知识点,理解相关物理概念,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关键词: 问题教学法

主动学习

一、问题教学法的特点

新兴的“问题教学法”是以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和主动性行为为特征的,这是完全符合马克思主义观点的.马克思说过:人是主体,自然是客体,主观性便是从客观世界的角度揭示人由受动变为主动、能动的特征.新兴的“问题教学”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培养学生主动提问题的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新兴“问题教学”是以学生提出问题为前提的.问题式教学法改变了教师"以讲为主,以讲居先"的格局,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注重了学生自学能力和积极探索精神的培养和锻炼,提高了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和水平.问题教学法无论对于老师,知识点的理解能力,学生而言都不失为一种良好的方法.首先,问题教学法对于老师而言,它是让老师依据本节课的知识点从任意一个思考的角度来提出问题或者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来创设教学情景,进行创设性教学,把问题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其实也是强调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带路人作用,教师提出了什么样的问题就带领学生进入了什么样的思维模式.其次,对于学生而言,在枯燥的知识点面前提出他们感兴趣的问题,能更好的激发他们的兴趣,带动他们进行自主思维,这样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变被动为主动,在对问题的思索和解决中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二.问题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众所周知,高中物理是一门思维能力较强的学科.要学好这门学科,必须要掌握好课本里的每一个知识点的相关理念,当然这个掌握不仅要求我们记住它,而且要求我们能理解它.所以问题教学法在这门学科运用的过程中,一定要针对相关知识点巧妙科学的提出相关问题.例如,在学习牛顿第三定律时,主要知识点就是强调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要想让学生对其更深层次理解的话,就应该提出更生层次的问题,比如,小明用拳头打了小强的胸口,小明一点事没有,小强却疼得送医院了.拳头的力与胸口的力是相等的,可是为什么一个疼一个不疼呢?这样可以引导学生从物理承受力上面来思考,虽然拳头的力与胸口的力是相等的,可是拳头所能承受的力量要远大于胸口所能承受的力量,所以才会有如此的结果,更深层次去理解掌握它.鼓励质疑,引导学生自主推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鼓励质疑

小时候我们看过《十万个为什么》,说明小时候我们都会主动提出各式各样的的问题.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从小学到高中,知识的增多,而提出的问题却越来越少.其实主要的责任还在于教师,教师应该正确引导学生大胆发言,主动提出问题,创设和谐、公平、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大家随心所欲,畅所欲言.还可以针对一个知识点,让大家把所有想到的问题提出质疑,看时提出的多,实行评分制,这样就能大大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调动之一的积极性.例如,在讲授动量相关知识点的时候,可以鼓励学生列出从相关的例子,看谁举出的多.然后从更生层次来引导思考提出问题,比如,在马路上自行车与汽车相撞,为什么自行车被撞坏了而汽车却安然无恙呢?这到是为什么呢?这样就能大大激发他们的思维能力,质疑能力.让他们产生质疑,这是怎么回事呢?最后使他们明白,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乘积才构成物体的动量,只考虑速度是不够的,也要把物体的质量考虑进来,这样使他们更好的理解动量的概念.2.正确引导的质疑方向

通常孩子们的想象空间是庞大的,尤其是对于我们这个逻辑能力要求很高的物理学科而言,任何一个小的知识点就能让他们想象出无数种可能,把他们的思维模式引导到相关的问题上来,鼓励他们提出正确的质疑,并且找到相应的解决办法.在教学和学习的过程中,教师是教学的主体,而学生则是学习的主体,这样的“双主体”

在问题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中,教师的主体地位不但没有消弱,反而提高了.应为在问题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主要是引导学生针对相关知识点提出科学的问题,教师的引导方向非常关键.而在这种教学方法中,鼓励学生提出质疑,所以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的表现出来,这样在问题教学方法中,就体现教师和学生形成的“双主体“的密切配合,在课堂上,教师关键的时候给与引导,给与点拨,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自己解决问题,这样就是想了师生互动.在这种问题教学法实施的过程中,我深深的感觉到学生对高中物理这门学科已经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他们对这门学科的态度大大的转变了,变被动为主动,整个课堂就是他们自主的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说明这一教学方法很有现实意义的,以后我会一直把这种教学方法传承下去,为国家培养更多的物理优秀人才.参考文献:

【1】邹勇.浅谈高一物理教学方法与策略.高中物理论文,2010.【2】顾建新.高中物理教学创新的五个几点.教育探索,2010(2).【3】张妩雯,郭怀中.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小组讨论行为策略及应用.物理教学探讨:中学教学教研专辑,2005(10).

第五篇:合作探究式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合作探究式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东宝中学 张晓玲

成功的科学教育要使学生既能学到科学概念又能发展科学思维能力。科学课堂中有效的学习要依靠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探究式学习方法是学习科学的一个强有力的工具,能在课堂上保持学习者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还能感受到自己的失败与错误,通过纠正错误,逐步走向正确,真正体会成功的喜悦。在我国当前新一轮课程改革中,《物理课程标准》提出“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并明确指出“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这一新的理念旨在将学习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

在这样的理念下,我们教师如何设计和组织物理课程探究式教学呢?探究的一般过程包括以下七个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笔者认为教师着重把握好学生的“问题”、“实验”与“交流”环节是搞好物理新教材新课标教学的关键所在,围绕这三个环节本人在教学实践中构建了一种科学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如下方框图可用来描述:

对此教学,本人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以下供大家参考,旨在抛砖引玉。

一、提出问题

(一)、创设情景,发现问题

所有的探究都是从好奇心开始的,我们对这个世界的体验和观察经常让我们提出一些问题。为了达到课堂探究的目标,关键在创设情景,发现问题。在物理教学中发现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借助生活实例创设问题情景,并从中让学生发现问题。

2、借助自然现象创设问题情景,并从中让学生发现问题。

3、借助学生亲身体验创设问题情景,并从中让学生发现问题。

4、借助演示实验创设问题情景,并引出问题。

创设一个个情景,引起学生思维的撞击,有助于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动机,有助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和培养。让学生能在简单层次上像科学家那样去主动发现问题,并激发学生进行科学探究,从而达到新课程探究式学习的目标。

(二)、大胆假设,猜想问题 当问题发现之后,不要急于用实验去检验,更不能直接说出答案。此时,正是启动思维的大好时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一机会让学生大胆假设,去猜想问题可能的答案。

对一切事物的探究活动来说,发现问题和找到症结所在是探究赖以进行的前提,提出假设则是核心。教师可以适当穿插“假设和猜想”同许多重大发现之间的关系。发现的问题和提出的假设猜想可能与正确的结果不一致,甚至差之千里或毫不相干,教师也不能嗤之以鼻,而要积极鼓励学生的“异想天开”,至少要保护学生的这种积极性。其实,科学发展本来就是如此,充满曲折和荆棘,要让学生体验人类认识自然的艰辛过程。

(三)、整理归纳,提出问题

经过教师的精心设计引导之后,课堂充满了疑问,这些问题可能比较零碎,有的问题本节课可能涉及不到或者无法解决,学生的猜想更是五花八门,此时,师生“沉浸”在许多问题的氛围中时,教师应综合各式各样的问题之后,略加筛选归纳,然后正式提出和本课有关的若干问题,以进入本模式的下一个环节。

二、实验探索

(一)、设计实验

有了假设和猜想作为铺垫,有了前面筛选出来的问题,学生便跃跃欲试,他们极想知道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这时,设计实验便是把猜想与假设具体化,程序化。教师尽可能让每一位学生自己设计,让他们得到一种科学探究的体验,科学研究的艰难之后再体验成功的喜悦,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设计实验时,应引导学生考虑实验条件的限制,实验测量的可操作性,变量的可控制性等问题。

(二)、实验探索

明确了实验的设计方案、器材和实验步骤以后。探索活动的准备工作已经就绪,学生可以开始进行探索了。学生的组合可以是几人一组,有条件的应该一人一组。可以是全班同做一个实验,也可以是几个人做一个实验。因为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巡视、指导、启发,让每组学生归纳总结。学生提出的假设猜想可能很多,涉及到的实验可能不少。这时教师可以对其中学生不容易完成的操作并加以示范。

(三)、归纳总结

实验操作的过程中,学生往往只重现象,忽略数据的处理和规律的得出。教师应及时引导学生做好实验记录,根据现象找出本质,尝试寻找规律性的东西,并将实验结论与自己的假设猜想进行比较,以检验假设是否正确,从中还可以体味认知过程的甘苦。

三、交流评价

(一)、交流

创造心理学信息催化理论认为: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而我们彼此交流,我们两个人将各占有两个思想,这是扩散性。信息扩散思想交换的结果,不只是各自占有几种思想,还可以通过组合改造已有的思想而产生新的思想,或者在新信息的刺激下,通过联想作用激发一些有价值的观念,这就导致创造。

(二)、评价

每个学生都想把自己设计的“产品”推广给其他同学,得到其他师生的评价。有的小组动手实验能力较弱,思维相对滞后,他们也想知道别人是怎么完成的,是不是还有比自己更先进的方法。

交流评价是当今科学探究的一个重要环节,科学家就是通过交流评价把自己的研究情况告诉别人的,以获取反馈信息并加以不断修正。此外在交流中培养了学生的协作精神,评价中培养学生之间的互信精神。

(三)、提出新问题

多向交流之后,师生共同归纳出物理规律,形成科学的概念,教师得到了自己所期望的反馈信息,这时教师不应就此沾沾自喜,认为大功告成。然后教师就布置几道习题作为作业,匆匆地结束这堂课。如果你走进学生中就会发现学生在交流评价中可能出现的新的问题,课堂上由于接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不一定能彻底解决,同时对课堂问题的引伸拓展、深入探讨还会引发新的更多的问题,需要留在课后让学生反复思考、甚至实验验证才能达到满意的结果。因此,教师应有意识地“遗留”一些富有思考性、开放性、探索性的问题给学生,使教学延伸到课外,把探究问题的创造性活动引向深入,形成“余音绕梁”之势,要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课内课外养成良好的科学探究习惯性,真正实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变革。

我们倡导探究式教学,构建了以上探究式教学模式,以促进高中物理课程改革。但探究式教学本身没有固定、刻板的模式,而是动态的、可发展的。教师应在领会探究式教学实质的基础上,灵活处理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设计合理可行的探究式教学。高效的探究式教学应表现为学生主体在教师引导和帮助下自觉、主动、自信地进行创造性、探索性的学习活动,学生的知识获得、积累与能力的发展始终应处于一种良性循环状态。新课程对教师的教学观念冲击较大,可能很多老师不敢大胆放手让学生探究。希上级有关部门对学校和教师的评价机制上也应该象国家新课程的改革一样,力度大一点,步子快一点!以便早日达到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

下载合作探究教学方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修改word格式文档
下载合作探究教学方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修改.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目标合作教学方法探究

    目标合作教学方法探究 【摘 要】目标合作教学是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主要教学方式之一,目标合作教学现已成为小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方式。在实践的基础上,我把小学教学合作教学的基......

    简笔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修改

    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结项报告 立项编号: 2014-ZJKYB-X09-012 简笔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学科分类: 语文 项目主持人: 张玉伟 课题组成员: 胡小松 王爱红 郭丽......

    对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方法的探究(五篇)

    邯郸市一中校刊 对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方法的探究 童津川 实验教学是中学物理教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实验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验证和加深理解所学知识,培养动手动脑能力、观察、分......

    高中物理教学中的探究式教学论文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形势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科学的态度与精神已经成为了高中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它要求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逐渐学会独立思考,最终学会自主学习。但是,就......

    职业教育课程中教学方法的应用研究

    职业教育课程中教学方法的应用研究 来源:七剑辅助 http://www.xiexiebang.com 摘要:本文介绍了德国职业教育中常用的教学方法,这些方法有利于师生互动的开展,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和课程改革的实施,高中物理教学也在改革中摸索出了一些较为新颖的教学方式及方法,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就是......

    “自主、合作、探究”模式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应用

    “自主、合作、探究”模式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应用 【摘 要】从教学改革新课程理念出发,分析了“讲解、演示、模练”的实验教学模式的特征,讨论了实验教学的逻辑起点和终点......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课题研究报告 课题负责人:周瑞强 主要参加者: 张春兰 蔡红波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研究报告 关键词:信息技术 应用 研究 一、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