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进行合作探究的策略
百色市隆林各族自治县隆林中学 黄秀婵
【摘 要】从五个方面,探讨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进行合作探究的策略。【关键词】高中 历史教学 合作探究策略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2B-0022-02 在课程改革日益深入的今天,在教学过程中应让学生自己加工知识,以培养学生探究、创新的能力。在这个大背景下,历史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而进行合作探究正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重要方法。基于此,本文从五个方面,探讨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进行合作探究的策略。
一、指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
指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是进行合作探究的前提。可采取以下做法:一是组建合作学习小组。学生的预习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使预习有时间保障。设置小组长一名,每次预习结束后由组长对组内学生的预习结果进行检查,及时督促预习不认真的同学,并在组内进行预习结果交流,这有利于培养小组的合作探究精神。二是布置一个专题的预习任务。整理本专题内要讲的知识框架,并对本专题所引用的历史材料进行疏通,尤其是古文材料,必须达到意译,了解该材料的基本意思以加深对教材的观点和结论的理解。三是现行教材中尤其是人民版教材所引用的历史材料很多很丰富,因而在指导预习时,应让学生学会归纳每则材料的中心意思,提取材料中的关键性词语。四是要求每个学生将预习过程中的疑问列出来,留待课堂上进行小组交流和探究。以人教版“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为例,在讲授新课前,笔者就特地让学生在课前将这一课的知识框架理清楚,在课堂上以成果展示的方式将本节知识框架展示出来,同时,每个小组还将本组的疑问一一列出,与其他小组成员共同解答。通过展示信息,充分的课前预习,鲜明的文字说明,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充沛的史料储备和阅读为学生之间的合作提供了广阔的背景。这样的合作探究,有血有肉,既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认知,又培养了学生对历史材料的归纳概括能力。
二、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是进行合作探究的动力。高中学生爱好历史却不爱上历史课,爱看历史影片、历史课外读物,却不爱读历史教科书,因而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阅读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以学习“(人教版)必修二专题五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为例。在讲授新课前,笔者就煞有其事地说道:“这节课我们来找找金庸大侠曾经犯过的那些常识性错误。”学生一听,马上回应:“哈哈,老师,金庸也会犯错?!”就这样,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提起来了。接着笔者就在投影仪上列出金庸著作里的一些常识性错误:(1)《神雕侠侣》第六回:“他(杨过)自幼闯荡江湖„„见西边山坡上长着一大片玉米,于是过去摘了五根棒子。玉米尚未成熟,但已可食得。”(2)《射雕英雄传》第一回:“(曲三)慢慢烫了两壶黄酒„„一碟咸花生,一碟豆腐干„„”“杨铁心见一壶酒已喝完了„„那跛子又端上一碟蚕豆、一碟花生。”接着提问:“杨过、杨铁心所处的那个年代能吃得上玉米和花生吗?为什么?”这样,就自然而然地导入了新课的学习。而课前笔者也布置学生去学校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包括小说),做读书笔记,并提出问题:为什么新航路的开辟者出现在西欧?通过新航路的开辟,西欧国家出现了怎样的变化,各个国家间怎样此消彼长?为什么中国没有参与这一伟大的历史事件?由于课前已经做了充分的准备,经过简短讨论之后,学生基本上能回答出这三个问题。课前的准备工作激发了学生探究的热情,本来的历史史实由学生讨论得出,使学生成为学习的参与者。在这里,课前的阅读与查阅资料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聚精会神地投入到新课学习中,一堂课即由此开始。接着让学生整理出本专题的知识框架,分组合作讨论,比赛哪组最快最全。随后又以观后感或者读后感的形式对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两次工业革命进行诠释,从而引导学生思考与理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过程,分析归纳世界市场的形成对各地区文明和整个人类文明发展产生的影响。课前的充分准备,相关小说的阅读既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引发学生思考、分析问题,师生间、学生间双向互动,营造了充满生机的合作探究的氛围,学生主体性与积极性得到极大的调动,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认识、理解,增强合作探究的意识,从根本上改变了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掌握终生受益的学习方法。
三、改变授课方式
改变授课方式是进行合作探究的方法。传统的历史课堂设计主要立足于“学什么”“是什么”,即学习结果的认识。新课标理念指导下的历史课堂强调的原则是“怎么学”“为什么”,即学习过程的探究。这样,课堂教学必须破除“教师中心论”,抛弃教师“一言堂”和“单向灌输”,将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力。例如,在讲授“卓尔不群的雅典”时,笔者先对本课“民主和社会阶层构成”等概念作简要讲解,然后由学生扮演的古希腊雅典导游赫蒙提斯介绍雅典城市的大致情况,以图片旅游的方式让学生领略古雅典的魅力,课堂氛围很快调动起来。笔者顺势提出问题:“是什么成就了雅典辉煌的古典文化?”学生积极发言,各抒己见。经过进一步讨论得出结论:健全的民主制度成就了雅典的璀璨文明,使雅典成为西方世界政治文明的典范。接着将全班学生分成三个组,通过分析教材进行讨论,最后每组派一名代表分别扮演梭伦、克里斯提尼、伯利克里,上台阐述他们的政见和主张,并相互评述。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归纳三方的政见及作用并制成图表,通过屏幕展示,巩固这一知识点。为了加深学生对雅典公民及雅典民主政治的了解,笔者设计了小话剧《奥达提斯的政治生活》,让每个学生都在这个话剧中找到自己的角色。在角色扮演过程中,学生完成了“怎么学”“为什么”这一学习过程。课堂的充分参与,提高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授课方式转变之后,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成为探求知识的主角和参与者,变“记住什么”“理解什么”为“还有什么”“你认为应该是什么”,学生变得乐于学习历史。
四、加强教师的指导
教师的指导是进行合作探究的核心。在一堂课的教学中,教师应对学生的课前预习、阅读、合作、讨论等一系列过程进行精心的设计,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探索知识,对掌握的内容进行整理、归纳,将不太理解的内容勾记下来,通过讨论、教师讲述加以认识;或者设计好讨论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分析和讨论探究。如在指导学生预习(人教版)必修二专题一第三讲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时,笔者就提出相关的问题:(1)在你所阅读的古代小说、戏曲等文学作品中找出那些反映商人的生活句子或诗歌,并加以概括分析。(2)不同时代的文学作品和书画是如何反映古代商业的发展?(3)在相应的文学作品中找出那些关于商业发展的限制性措施,这些限制性措施说明了什么?(4)古代中国商业为什么没有转变为近代生产方式?在提出问题后,笔者和学生一起在整个预习性阅读中找出这些问题的相关线索。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将自己融入其中,展示图片时与学生一起观看,有学生发言时与其他学生一起倾听,并参与讨论,促进师生共同学习亲密氛围的形成,而不是局外人、旁观者。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由教师“教”到学生“学”的转变。
五、注重研究方法的指导
注重研究方法的指导是进行合作探究的关键。其一,在合作探究过程中,要分组合作讨论,而在分组时应考虑使学生获得各种信息,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就要注意男女生之间、好中差生之间等的均匀搭配,让善于交流、思维活跃的学生去带动那些不善言辞、思维不太活跃的学生。切不能随意指定学生组合,让合作流于形式,没有实际效果。其二,讨论时间应恰当,把握好度。既不能流于形式,又不能放任自流。这就需要教师注意时间的安排,讨论问题时,让学生独立思考,给学生充分学习、充分消化的时间。同时,也应注意适时引导学生思维回归主题。其三,教师给学生布置任务或提出讨论的问题。学生以学习小组的形式,对教师布置的任务或提出的问题展开讨论,由小组的成员自由发表意见,经过整理后向全班同学汇报讨论结果。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总结、评价。综上所述,在合作探究模式下,学生由“要我学”变为了“我要学”,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体。丰富的课堂活动内容,使学生参与其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明显增强。教师的教学活动设计要求学生在一定范围内阅读、思考、讨论交流,使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领悟学习的方法,提高了学习的能力、效率,培养了团体合作精神。
第二篇:“自主、合作、探究”模式在生物教学中的问题及策略
“自主、合作、探究”模式在生物教学
中的问题及策略
朱常林 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致力于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只有这样才能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洋溢生命的激情,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特征之一是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特征的“探究式”学习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并逐渐成为占主流地位的学习方式。下面就有关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运用的研究及实践经验谈一点体会。
我们生物课堂教学总体教学模式是“自学探究—质疑答疑—归纳总结”。这样的教学模式能够很好的体现新课标的精神,即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自主”、“合作”、“探究”的主要特征,注重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各种能力,同时也渗透了情感价值的教育。
一、自学探究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创设出情景, 并向学生提出将要研究的问题或者学生自己发现并提出问题。问题可以是广泛多样的, 教师引导学生集中于一或两个问题进行重点研究。根据已确认的问题, 由学生共同讨论, 如何解决, 然后学生开始进行一些相关活动, 如收集与问题有关的信息资料(阅读教材等)。在了解资料的基础上, 形成一个假说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由个人或小组共同实施方案(讨论研究, 实验验证等), 学生记录这一过程将手中的信息资料加工处理。最后对问题形成一个合理的解释, 得出结论或规律, 或提出新问题, 重新设计实验, 用不同方法组织资料, 解释资料, 再一次进入探究过程。在该过程中中, 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是探究成功的重要前提。生物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观察媒体, 如生物标本、模型、挂图、图片、录像、自制教具、电脑动画等。
实践中,我们通常的做法是:首先通过设置情境等方法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适时提出相关问题。然后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学探究如阅读教材、小组讨论等,通过此方式在小组内针对所探究的问题统一意见,获得共识即得出结论。如:讨论有的树上因拴铁丝形成的瘤状物在铁丝的上方还是下方这一问题时,同学们争论不休,有的认为在铁丝的上方,有的却认为在下方。针对这一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讨论茎的结构、导管和筛管的位置和作用及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去向等问题,通过反复讨论比较,使学生明确导管在茎的木质部,自下而上运输水分和无机盐;而筛管位于茎的韧皮部自上而下运输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瘤状物的形成是因铁丝切断筛管而形成的。这样学生不难明白瘤状物的形成一定会在铁丝的上方,而不会跑到铁丝的下方。
此阶段的要点是让学生知道自学探究的内容、要求、时间、方法,以及届时检测自学效果的方法和手段等,由此让学生充分体验获取知识过程中的艰辛和快乐。
二、质疑答疑
古人云:“学贵自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思维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质疑答疑是教学活动中的一个环节,就是以当前教学内容为中心,包括实验和课外作业,由老师提出问题请学生来回答,并根据学生回答情况加以辅导。根据学生学习好坏不同,向学生提出的问题难度有深有浅。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进一步提出较难的问题。充分发挥其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应质疑相对容易的课程基本内容,从而可提高这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证明:在质疑状态下的学生求知欲和好奇心强,他们都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去,学习的兴趣高、效率也高。质疑的同时,他们还能对问题提出不同的见解。这样,不但能培养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还能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而这一点正适应了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基于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重视对学生进行质疑答疑能力的培养。
实践中,我们在这一环节的通常做法是:教师根据第一环节所提出的问题以及学生小组自学探究情况,对学生进行大量质疑。学生依据自学探究过程中小组讨论的结果进行答疑,在学生答疑过程中,各小组的自学探究成果顺其自然地在全班进行性交流。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广泛交流,针对每一问题都要达成共识即得出正确的结论,从而完成教学任务。
此阶段的要点是:
1、叫学生自己讲,学生讲对了,教师给予肯定。学生讲得不对或不完整,教师给予更正、补充。注意保护学生发表意见和看法的积极性。
2、教师要善于因势利导。教师不能就题讲题,只找出答案,而要引导学生去寻找内在的规律,真正让学生知其所以然。
3、教师提问时要照顾学习困难的学生,对他们降低适当要求,让他们“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树立其信心,使他们逐步进步。
4、当学生遇到非常抽象且难于理解的问题时,教师应及时运用多媒体等直观教学手段,将微观问题宏观化,促进学生对难点的分析理解。
5、教师应注意到问题的设计不是简单的一问一答,而是要有一定的思维含量和驱动力,并与学生的知识经验相联系,从而调动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的探究意识。
实践证明,质疑答疑的训练,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养成认真思考的习惯,提高自学能力,而且有利于发展学生智力,特别是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归纳总结 有计划地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归纳,可以巩固旧的知识,同时也可以达到预习新知识的目的。同时,通过总结加强记忆、加深理解,有利于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为学习打下长久的基础。学生如果能及时总结自己的知识系统、掌握知识联系、明晰知识规律,就有助于他们更好地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实践中,我们具体做法是:首先,教师引导学生依据小组自学探究情况和质疑答疑情况,对本节课主要内容进行梳理、系统归纳。然后,教师用精辟的语言就该课教材的学习情况、学生课堂表现情况、教学内容的本身特点等进行总结性的归纳论述,以加深学生对该课教学内容的理解,进一步明确学习内容的要领、关键,找到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领会掌握一些练习方法、手段等,以利于正确概念的巩固和课外进行练习。
总而言之,在新的教育形势下,一节课的教学,多种教法的综合运用,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这就要求教师能够科学、合理地选择和有效地运用教学方法,能够在现代教学理论的指导下,熟练地把握各类教学方法的特性,能够综合地考虑各种教学方法的各种要素并能进行优化组合。只有这样,才能增强教与学的主动性,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和积极性,才能保证课程改革全面成功。
第三篇:利用小组合作进行识字教学探究
利用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识字教学的有效性探究
兴隆完小 凡红梅
单位:云南省楚雄市东瓜镇中心小学
邮编:675005
姓名:凡红梅
作者地址: 云南省楚雄市秀苑花园3号院 邮编675000 电子邮件:1600904472@qq.com
联系电话***
[摘要] 高效课堂是教师的追求。利用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识字教学是新课程理念下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组织,对教材重难点和目标的把握,也是体现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技能和水平。小组合作有效进行,就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有效的突出教材重点、难点、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组合作 识字教学 有效性
一、以往的部分课堂教学特点
从平时观课中不难发现,很多教师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上存在一些弊端,课堂教学效率不高,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小组工作得不到有效落实
在平时教学中,常常出现两种极端现象:一是学生自由组合,小组之间的差距较大,小组合作效果参差不齐;二是男女学生之间搭配随意性较大,使小组合作时部分学生发言不积极,课堂显得死气沉沉,该组内合作解决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自然也就无法完成小组合作的活动任务。
(二)、活动要求不明确
由于教师对教材的研究不透,甚至教师本人都没有弄清知识点前后联系,缺乏对学生情况的分析,所提出的要求要么很难,要么很容易。要求较难,超出学生的理解水平,学生不能与教师产生共鸣,要求宽泛,最终学生似懂非懂,不知道如何进行操作。如果要求比较简单,学生不需合作就得到答案,也不利于学生合作学习。以上两种情况都没有对学生的合作进行恰当的训练,使其停止在无需合作或者不用合作的状态上,自然也就阻碍了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
(三)、时间分配不合理
我们给学生提出合作要求时,在语言组织上的要求是简洁,明白,准确。并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与空间,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很好的接受教师的信息传递,在短时间内迅速投入思考,做出反应,参与合作。
从以上分析不难看出,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重视小组分工,明确合作要求,留给学生思考时间,是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识字教学的有效性探究的关键。小组合作是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的较好方法。所以小组分工、要求明确、时间合理分配是完成小组合作的前提条件。此外,教师要注意积极营造学习氛围,教给学生合作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要让学生注意倾听别人发言,让学生学会评价,教师要有效的引导。教师在课前要精心设计活动要求,在课堂上进行合理操作,“利用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识字教学”,才能够较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二、以下就“利用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识字教学的有效性探究”
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小组成员合作性活动为主体,以生生等交往为方式的一种开放性的学习形式,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参与性。然而,在低、中、高年级课堂上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往往容易流于形式,原因在于学生不会倾听、不会交流,表面上有合作之形,实际上却无合作之神。培养学习小组的合作意识,在低、中、高年级识字教学中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应处理好几个问题:
1、重视小组分工,科学组建合作小组。
研究和实践表明,小组人数超过4人,就会影响合作的深度,小组3至4人的合作效能最高,所以要把小组人数从6人调整为4人。组建方法主要采用“异质分组”的方法,即在一个小组中,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要有,从整体上各小组要基本均衡。一般情况下,在4人小组中,优秀学生1人,中等学生2人,后进学生1人。
小组成员在合作时要有明确的责任分工,其中最重要的是确定小组长,由小组长负责组织学习。每个小组要设记录员一名,中心发言人一名。小组长不能更换,中心发言人和记录员可以更换。
2、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的要求
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之前,得给学生一个要求,按照要求进行操作,这样才能达到教学的目的。我在教学六年级语文《月光曲》一课的识字写字教学中,活动之前,就要求各小组成员先独自读8个生字,再在组内轮读一遍生字,之后,在组内交流辨析难写的字,最后各小组展示读生字、写生字,教师再指导学生写好个别字。这样的活动流程、方法,让每一个学生都清楚此次学习活动要解决什么问题?是怎样解决的?这样既激发了同学们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又锻炼了同学们独立思考与合作的能力。
3、小组讨论之前,应给学生留有思考问题的时间,也就是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只有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学生才有话可说。我在教学六年级语文《月光曲》一课的识字写字教学中,让学生在组内交流辨析难写的字之前,我让学生独立思考半分钟,组织好自己的语言,然后再在组内交流。
4、积极营造氛围
营造民主、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减轻学生学习上的精神负担,使学生在教师的热爱、尊重和期待中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促使学生积极地学、主动地探索。
我在教学六年级语文《月光曲》一课的识字写字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在写字中感悟中国汉字的美,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在学生板演生字后,教师请其他同学及时评价,有同学就说:“江学柳同学,你的字写得很美,我要向你学习!”“江学柳同学,‘录’字的结构写得最好,我要向你学习!”注意观察学生的神情,此时,教师继续引导,谁愿意来像江学柳同学一样,把字写美一些?把你的优点展示出来。学生们参与了,学习的氛围好了,学习积极性高了,识字、写字教学任务也就顺利的完成了。
5、教给合作学习的方法,培养合作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首先要人人参与。农村的学生的见识比较少。接触的人和事也很有限,所以有的孩子胆子小,不敢说。在小组合作时,教师要特别强调,每个同学都要参与,这才能体现小组合作的价值。有的学生说话声音很低,发言时小组的其他成员就很不耐烦。教师就要关注这一现象组,提醒其他人耐心等待,多多鼓励胆子小的人。另一种是学生自身能力弱,也不爱说话,常常轮到她时,就此停止不前了,此时就让其他人先说,给她多一点时间思考,同时也借鉴别人的方法。通常,小组内合作交流的顺序是:后进生先说,中等生补充,优等生总结、提炼、质疑、评价。
我在教学六年级语文《月光曲》一课的识字写字教学中,让学生在组内辨析难写的字时,其中我听到Tiger小组的组长向组员提问:“‘键’字的形近字朋友是谁?”有组员说:“是‘健’和‘建’。”组长又问:“怎么组词?”小组成员就这样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进行深层次对话。又如,我在教学六年级语文《伯牙绝弦》一课时,活动二中我让同学们完成的任务是理解文言文的意思,小组内交流时,我参与了一个小组的学习活动,我听到小组长的质疑是:“李付云同学,请你说说‘峨峨’的意思是什么?”可见,同学们的合作能力是培养出来的。
6、让学生注意倾听别人发言。刚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孩子一窝蜂的乱成一团,还没听清楚合作的内容和要求时,就唧唧喳喳嚷起来了,仔细听听,你会发现他们说的话,有很多都是跟合作无关的东西。这时就要求学生停下来,听清楚合作要求,做到有的放矢。在小组成员交流时,有的孩子东张西望,不听别人说,还有的孩子,别人还没说完,他就插嘴,弄得胆小的人不敢说,又怕说错。这时,要求学生注意倾听。因为倾听是一种好的学习方法,也是尊重别人的一种品质。
我在教学六年级语文《月光曲》一课时,当学生生字写好后,我让学生做评价,其中快乐小组的一个同学分心,去书空里拿东西,此时站在小组旁边的我听见小组长的提醒:“宋庆银同学,请你注意观察、思考、评价!”这名同学不好意思的把目光投向了黑板。
7、学会评价。在语文课上,学习生字朗读课文,讨论问题通常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读生字、朗读课文时,不仅要求其他成员倾听,还要学会评价别人,发表自己的意见。别人读错了,能主动为他找出来。尤其是在低年级,一旦有人读错了,全班的小手立马举了起来,非要把错误揪出来不可。而别人读的好的地方,却不被孩子们关注。这要靠老师的引导,在每一次的评价中,老师有意识地引导,孩子们自然就会去发现别人的闪光点。让学生学会了评价,评价别人的同时,也反映出他自己在认真听,对别人是一种肯定,帮助,对自己也是一种学习。
我在教学六年级语文《月光曲》一课的识字写字教学中,让学生板演生字后,请学生评价,学生说:“张辉同学的‘粼’字写得美,所以我在字旁边画了一个笑脸。我要向张辉同学学习!”另一个同学说:“胡正美同学的‘健’字写得美,所以我在字旁边画了一颗五角星。我要向胡正美同学学习!”被表扬的同学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8、有效的引导
在进行小组合作学生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自始至终都做好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和促进者的身份。虽然是学生之间的小组合作,但是教师切不可置身事外,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作用有时候对小组合作学习能够取得预期的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的指导小组分工,时刻监督小组的合作的全过程,并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小组思考、讨论和交流。同时,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根据教学内容的安排调整教学计划,给学生提供一个小组合作学习的机会和平台。
我在教学六年级语文《月光曲》一课的识字写字教学中,我让学生在组内交流辨析难写的字时,按照惯例,先由后进生发言。其中智慧小组的组长硬要等彭有志同学发言,可彭有志同学(后进生)不会说,此时,教师提醒组长让下一个同学说。教师及时的和小组成员进行交流,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合作中的困难和问题。这样,才能够充分的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作用,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保证语文学习的质量。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一方面能够充分调动每一学生的内在的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的合作观念和创新精神;另一方面还能够培养学生自我调控的能力。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识字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有利于学习目标的达成,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况且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是学好语文及其他学科的基础,是教学的难点。尤其是新课标下,这一任务显得更为艰巨。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应该努力探索更先进、更实用的教学方法,把小学生的识字教育做细、做精、做巧、做好。因此,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工程中,要准确的掌握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和空间,积极的指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促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在宽松愉悦自由的环境中学习语文知识。
论文字数:4369个。参考文献:
1、《云南教育》。
2、《语文课程标准》。
3、《语文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
4、《小学语文教学新路》
5、新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六年级上册。
第四篇:教学中如何进行探究式教学
如何进行探究式教学
巴东一中 王才良
课堂教学要立足 “以学生为主体”、“以人为本”,要设法让学生主动接受信息,教师主要起引导和评价作用。在新一轮课程改革实践中,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注重科学探究,如何理解科学探究的内涵、怎样在教学实践中更好地进行探究式教学,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就成了我们教师面临的一个新课题。当前,如何科学实施探究教学法,是我们教师必须探讨的课题。
所谓探究式教学,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探究式学习的教学活动,是新一轮课程改革中运用最多的,实践过程中也是行之有效的一种教学方式。为什么在新一轮课改中,特别强调探究式教学,就是在新的课程教学中,教学的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自主获取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由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自主获取知识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学生通过探究式学习能产生深厚的学习兴趣,保持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能感受到自己的失败与错误,并且在不断地纠正错误与失败逐步走向正确的过程中,真正体验成功的快乐。
一、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探究教学中的引导作用
教师是学生学习、探索知识的“引路人”。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首先要将学生“引入”到具体的探究情境中去,当学生进入探究过程,苦苦思索、不得要领时,教师要及时引导、点拨,绝不可名曰“探究”,实则“放羊”。探究的过程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教师的引导至关重要,学生能否有目标的投入到探究过程中去,学生能否用有效的学习方法、思维方式去探究,学生探究能否达到预期目标,教师的引导不可或缺。
二、教师在学生探究学习过程中引导的方法与措施
教师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目标、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包括价值和做人。一堂数学课,教师不妨从以下三个方面去引导学生去探究:
1、通过“引导”来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之“乐究”。
教师首先要创设探究情境,“引”学生“质疑”,也就是说要“奇思妙想创情境,千方百计激兴趣”,进而明确探究目标和方向。恰当的问题情境能成功地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使学生情绪处于高涨状态,脑海中的疑问不断增强,进而产生强烈的探究愿望,引发积极的思维活动,“激趣生疑,由疑引思”。抓住学生好奇心盛、求知欲强、好表现的特点,以“趣”、“疑”来做好引导的文章,精选素材,诱发探究兴趣,使学生迫不及待的投入到探究中去。
2、启发、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探究方法,使之“善究”。
探究的重点应放在训练学生的学习方法、思维方式上,放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因此,学生进入探究情境后,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善于运用实际素材和各种工具、使用有效的探究方法和思维方式,培养、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也就是说教师引导的重点应放在学生使用的工具、素材上,放在学生运用的方法及学生呈现的思维方式上,而不是把引导的重点放在“得出正确标准的答案”上。好比“当学生迷路的时候,教师不轻易告诉方向,而是引导他怎样去辩明方向。”在学生探究过程中教师适时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启发、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探究方法。
3、鼓励支持、评价反馈,激发学生成就感,使之“好究”
“当学生登山畏惧了的时候,教师不是拖着他走,而是唤起他内在的精神动力,鼓励他不断向上攀登。”同样,当学生不相信自己的探究能力,消极等待、观望时,教师要给他们以启迪和信心,支持他们;另一方面,及时评价反馈也是一种很好的引导手段。一个人只要体验到成功,就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探究中品尝成功的乐趣,获得成就感。这是一种最有力、最有效、最持久的激励,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再者,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了探究活动,还要引导学生不断操作、不断总结,让探究成为学生的一项能力。总之,要让学生爱好探究。
三、把握好科学探究的各个环节
1、提出问题。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如果没有发现问题,不能提出问题,科学探究就无从谈起,所以说,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前提。正是因为有了“问题”,才使得科学探究能围绕提出的问题而展开,才使科学探究有了明确的方向,使学科探究能一步步走下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创造性过程,学生要在通常的已习惯的实践中,发现不寻常的因素,就需要敏锐的观察力,所以寻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最直接也最能体现物理学科特色的提出问题的方式就是:通过实验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2、猜想与假设。猜想并不是胡猜乱想,它是要与现有的经验和知识为基础,是对问题的解决提出预见性的思考,对科学探究起到引导性的作用,为科学探究指明方向。如在《串联电路电流特点》一节的教学中,教师在教室前方挂了一串串联的小彩灯,并在提出了“串联电路中电流的大小有什么特点”这一问题后,让同学们猜想,同学们一边观察一边猜想假设,提出八、九种假设:从电源正极开始电流逐渐变小(因为每个用电器都消耗电);从电源正极开如电流逐渐变大(因为电流最终回到了负极,负极“存”了许多电);电流的大小与用灯泡的发光有关(灯光较亮的通过的电流大,较暗的通过的电流小);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就像水管中的流水一样,入口多在出口就多大)等等,还有许多很有创意的假设,每个同学在陈述自己的假设时,都简述的自己的猜想理由,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学生在简述理由的过程,正是学生对自己猜想的评价,是自我评价与交流的过程,也就是他们并不是也没有“胡猜乱想”。
3、制定计划与设计方案。对众多的猜想最好的验证方法就是实验,实验前就必须制定可行的实验方案,实验方案的设计也是教学的难点所在。教师应将方案的设计变成更加具体的要求,如:列出实验中要用的器材、仪表;画出实验装置图或实验电路图;写出简单的实验操作步骤;估计出实验过程中应测量的物理量;规划出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等等,这样学生就好完成一些。
4、实验与收集数据。实验不是游戏,它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要求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带着学习任务去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的快乐。教师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始终要关注全体学生,在某些关键环节进行必要的铺垫、引导,这样可能消除学生对科学探究的畏惧感,从而增强学生对科学探究的自信心。在数据记录时,一定要尊重实事,如实记录,同时,对不规范的操作教师应及时的指出纠正,以培养学生实验的科学态度。
5、分析与论证。对于收集到的大量的数据不去分析,就不会有结论,科学探究也只能是半途而废。教师应引导学用分析归纳的方法找出规律,在分析的过程中,不仅认真分析自己测到的数据,还应主动的关注别人的测量数据,认真比较,全面分析,才能排除误差带来的影响,得出最正确的结论。
6、评估。这一环节是我们以往教学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实际上,这一环节也是很重要的。如:让学生评估在实验操作中有什么失误?测量结果如不正确,其原因是什么?学生在对自己探究活动中的失误进行评估,可进一步地优化探究方案,可引出一些新的发现,也有利于同学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7、交流与合作。其实,交流与合作应该是贯穿于科学探究的各个环节的。交流的方式有两种:书面交流和口头交流,书面交流就是完成的探究报告;口头交流就是用准确、规范、科学的语言陈述自己的观点。教师应激发学生表述自己观点的欲望,鼓励学生实现自己的表述欲望。交流过程中,要新生他人,听取别人的意见,认真思考别人的观点,但也要坚持原则,不随风倒,不人云亦云。合作就是我们所说的团队精神,这在科学探究中学生间有分工又合作,要群策群议,充分调动各人的积极性,发挥每一个的聪明才智。值得注意的是,在学生的探究活动中,每个学生不能只强调发挥自己的特长,而应全面的锻炼自己,在不同的探究活动中扮演不同的角色,这样才能培养探究能力的全面发展。
探究式教学是实现新课程三维目标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探究式教学关注的不仅仅是问题的结果,更重要的是关注学主动探索问题的过程,关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高效的探究式教学应该表现为学生主体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自觉、主动、自信进行创造性探索式的学习活动,我们既要了解探究式教学七个环节的内涵,又要意识到探究式教学不是一种僵化的教学模式,不要面面俱到,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有所侧重,做到创造性的实施探究式教学,更好地为课程目标服务,为教学服务。
第五篇:如何在教学中进行合作互助学习
如何在教学中进行合作互助学习
合作互助学习的具体模式
1.新授课:“提出合作学习的目标和学习内容及任务—小组合作学习—小组
间知识交流—教师进行总结”。
2.复习课和活动课结合:“布置复习范围—活动课竞赛—活动课总结”。3.实验课:“教师讲解、演示—小组合作进行分组实验—优胜组示范演示—教师总结”。合作互助学习的分组编号
1.合作互助学习的分组。
合作互助学习分组是在原自然座次的基础上,将每组再分为前后2~3组,这样便于小组学习、讨论和交流。为使各组力量均衡,对小组成员进行调整,按男女比例、工作能力、学习能力、动手能力等进行调整,这样便于竞赛时更具有
竞争力。
2.合作互助学习的编号。
小组成员一般为4~8人,每组学生的水平大致相当。安排1号为组长,2号为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3号为口头表达较强的学生。这样便于教师有针对性地让其参加相应地、适合每类水平学生的竞赛,分层次教学。
合作互助学习的具体做法
(一)新授课
1.教师将本节的教学目标化为若干大小题目,体现出重难点。要求明确、具
体,利用投影仪展示。
2.各合作互助小组分头自学讨论,在小组的合作学习形式中,学生有着强烈的“我要学”的动机和愿望。因为学习任务要责任到人,一改过去学习是个人的事而将个人学习与小组利益密切联系起来,集体观念、义务和责任感成为他们学习的动力。在小组合作互助阶段,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参与度大,沟通面广,集体主义和合作精神得以培养和发挥,同时,表达能力、自学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均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教师在这个时间到各组巡视,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对不同类的学生给予指导,对重点、难点题目帮助分析、点拨和启发,发现特殊问题予以个别指导,普遍性
问题则全班统一解决。
3.竞赛阶段,分必答题、选答题、抢答题。
题目的设计要明确、具体,能激发学生的讨论热情,并考虑不宜过难、过偏
或过易、过简。
(1)必答题,一般是涉及基本概念的易记易懂题目。设计8~15个小题目,每组1~2人参加。教师根据题目难易,指定学生回答。
(2)选答题,难度大些,8~15个题目,灵活性、动手动脑的程度增加。各组抽到题目后先讨论商量,由教师指定学生回答,其他组的题目,各小组在时间允许的条件下可以讨论。这类题目的回答范围可灵活处理,不同学生均可以得到
锻炼。
(3)抢答题,属综合、理解和应用性题目。依本节课的时间和授课内容,设置六个题目,题目出来后,各小组抢答。这类题目一般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对课堂上训练学生的反应能力、积极思维和活跃课堂气氛有较大帮助。教师在学生
答题时给予必要的、简单的解释。
计分情况:
各组的基础分为100分,或从0开始。答对每道必答题、选答题加10分,答错不得分也不扣分,只是将机会让给其他的小组回答,若其他小组能答对奖励该组5分。对于抢答题,答对者加20分,答错则扣20分,若其他小组能答对,奖励该组10分。
竞赛阶段是对合作互助学习阶段的检测和巩固,一般在全体学生都参与的基础上,可使半数左右的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体现了竞争的公平性和教师的分层次教学。计分形式是对学生参与的鼓励,竞赛对学生合作、参与、竞争意识的培养及表达,理解能力的提高是显而易见的。
4.教师点评和小结。
对学生在合作互助学习、竞赛中出现的问题加以解决。
公布比赛结果,适当地加以鼓励和表扬,布置下一节预习内容。
(二)复习课
将复习课和活动课结合起来,采取级部的知识竞赛。在期末考试前进行活动课,使单元的知识在竞赛的准备和参与中得到复习、巩固。
竞赛前划定复习范围,学生以合作互助小组为单位进行复习,然后组成以各班为代表队的合作互助小组参与竞赛。竞赛也分必答题、选答题和抢答题三组,题量有所增加。整个复习课(活动课)同常规教学中的“竞赛阶段”一样,计分方式相同,适当增加观众参与答题的机会。
(三)实验课
培养动手能力是实验课的重点,也是理论联系实际、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相结合的途径。在实验课中,仍以合作互助小组为单位,小组间引进竞争机制,从中培养学生的动脑、动口、动手能力。1.各组讨论、设计方案并进行交流。
2.各合作互助小组分头实验,以实验准确、快速、安全,实验报告正确、翔实为准,评出第一名,第一名须向全体同学再演示一遍。3.教师小结,将巡视、评定结果公布,选出第二、三、四名。
在合作互助小组的实验中,操作、记录都责任到人,并且每次实验都轮流分担各种任务。使学生在增强动手能力的同时,彼此间的合作和交往能力都得到了
锻炼和提高。
在生物课中引入合作学习小组的形式,会使教师的工作量增大,出现题目难易不当、课堂节奏把握不好或合作互助小组内容由于管理不善引起的低效率学习情况;因此,教师还需要不断提高自身水平,进一步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和良
好的学习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