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育学科大类必修课及专业必修课
教育学科大类必修课及专业必修课
学科大类必修课:
人体解剖生理学、心理学导论、教育原理、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统计学、德育原理、课程论、教学论、学校管理学
教育学专业必修课:
教育哲学、教育人类学、教育社会学、比较教育学、教育测量与评价、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育经济学、教育政策法规、学校管理学、教育科研方法
特殊教育专业必修课:
特殊教育概论、特殊儿童心理学、特殊教育课程与教学、特殊教育史、特殊儿童沟通(手语、盲文)、特殊儿童测量与评估、特殊儿童医学基础、特殊儿童康复学等
学前教育专业必修课: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学前心理学、学前教育学、学前儿童游戏、学前教育史、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幼儿园课程理论与实践、钢琴基础、舞蹈等
小学教育专业必修课:
教育观察、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小学语文教学论、小学数学教学论、小学班主任工作、高等数学、现代汉语、社会科学基础、自然科学基础、小学教育科研方法、教育测量与评价、综合实践活动设计
教育管理专业必修课:
管理学原理、经济学原理、法理学、教育法学、管理心理学、中外管理思想史、教育行政学、教育经济学、教育测量与评价
第二篇:专业必修课--图案 教案
本课程为专业必修课。
基础图案是指具有实用性、适应性和审美性三重特征的,以装饰为主要目的的图形、图样设计。因此通过教学,应使学生了解基础图案的类型、构成与组织规律;掌握图案素材收集与图形提炼变化的基本原理和表现技法,能将自然物象变化成艺术图案形象,从而提高学生图案造型的归纳、夸张、变化能力,进而构成和组织各类形式的图案。并在这一过程中进一步学习形式美的基本原则与要素,能以形式美的原理与方法指导自己的图案设计与制作。具有图案艺术的审美和表现能力。同时,还应该让学生了解传统图案的产生原因、地域差异、以及不同历史时期图案体现出来的时代特点和现代图案设计的应用与发展趋势,使本课程教学为后续设计专业教学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认识基础和技能基础。
二、教学要求
1、审美素养与审美创造能力的培养,是艺术教育的根本任务。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形式美法则在各章节中的统领性作用。虽然有独立的章节系统讲授这一内容,但在具体的教学中,需要教师有主次、有轻重、有分有合地把形式美因素分解在各教学章节和教学环节中,从体验、积淀到提炼、突出,再到应用实践,逐步培养起强烈的审美感受能力和审美创造能力。
2、由于单元制教学形式,时间短而且集中,在本课程教学内容中,图案的构成题材涉及面广、组织形式与审美取向各有侧重,如果在同一章节中集中讲述与训练,则难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学中应把各种构成题材适当分解在各章节的训练环节中,使教学更加有序和科学,利于学生消化吸收。
二、教学内容
第一章 图案概述
认知性内容:
1、图案的基本概念
2、图案的起源
3、世界不同国家的环境与文化对图案的影响
4、世界各国、各地区典型图案的风格与特点
技能性内容:
1、图案的分析与解读能力
2、图案的临绘与仿绘能力
延展性内容:
1、了解基础图案在现代艺术设计与艺术创作中的应用
2、了解现代图案创作的继承性与发展趋势
教学重点:
1、世界不同国家的环境与文化对图案的影响
2、图案的临绘能力
教学难点:在仿绘中准确把握风格与特点
教学要求:
1、认知性内容要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引导学生的艺术史观和艺术哲学观。
2、技能性内容要精心选择训练内容、巧妙设计训练方式与流程,有效控制学生接受与应用知识的效果。
3、延展性内容要开阔视野、富于前瞻性。
4、必须有范画和示范性教学环节,并重视适时的示范演示和修改指导。
第二章 中外传统图案的历史演变与发展
认知性内容:
1、新石器时期的彩陶装饰纹样
2、商、周时期青铜器的装饰纹样
3、汉代的画像石、画像砖、瓦当等
4、唐代的装饰艺术
5、明、清时期的装饰艺术
6、广为流传的民间图案艺术
7、中国现代代表性图案
8、国外代表性图案
技能性内容:
1、中国传统图案的分析与解读能力
2、中国传统图案的临绘与仿绘能力
延展性内容:中国现代图案的继承性与发展趋势 教学重点:
1、各时期图案的历史内涵与文化内涵。
2、各时期图案造型的特点与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各时期图案造型的临绘与仿绘能力
教学要求:
1、认知性教学应突出图形的文化与历史内涵,并注意系统性。
2、重视以直观对比的教学方式突出各时期的风格与特点。
3、应重视在图形内涵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形式美原理与要素分析图案的时代特点。
4、技能性教学要精心选择训练内容、巧妙设计训练方式与流程,有效控制学生接受与应用知识的效果。
5、必须有范画和示范性教学环节,并重视适时的示范演示和修改指导。第三章 装饰图案的构成与组织
认知性内容:
1、图案的基本构成与特点
2、图案的组织形式与方法
技能性内容:
1、对不同的构成题材的图案进行临绘
2、以不同的题材,以不同形式组织图案
延展性教学内容:
1、图案组织中的审美意识培养
2、常规尺度图案设计与大尺度空间运用的内在关系
教学重点:图案的组织形式与方法 教学难点:组织形式的正确性和审美引导
教学要求:
1、在图案的基本构成与特点教学中,应重视引导学生体会不同构成素材的视觉特点与审美差异,为实际设计与应用培养审美意识。
2、在图案的组织形式与方法教学中,应系统整理、讲解组织形式、代表性骨架和作品范例,使学生牢固掌握重点知识。
3、在技能训练中应把不同题材和不同组织方式的图案创作训练进行分解,在不同章节中适当侧重训练。
4、必须有范画和示范性教学环节,并重视适时的示范演示和修改指导。
第四章 图案形式美原理与法则
认知性内容:
1、变化与统一
2、对称与均衡
3、条理与反复
4、对比与调和
5、动感与静感
6、节奏与韵律
7、比例与尺度
技能性内容:
1、以形式美原理与法则为指导,进行图案作品分析、评价
2、以形式美原理与法则为指导,进行不同组织类型的图案创作
延展性内容:
1、形式美原理的生理基础与心理基础
2、形式美原理的广泛性
教学重点:
1、图案形式美的原理与法则在图案造型、色彩、材质等诸方面的体现
2、以形式美原理与法则为指导,进行图案作品分析、评价、创作 教学难点:以形式美原理与法则为指导,进行图案作品分析、评价、创作
教学要求:
1、重视学生对形式美原理、法则的理解、表达、分析训练。使理论的知识得到有效的提炼与深化。
2、重视训练内容、方式与环节的设计,使各法则的独立性与整体性得到恰当体现。
3、巧妙利用优秀作品和问题作业的对比分析和教师的适时修改,突出形式美法则的指导性价值。
4、必须有范画和示范性教学环节,并重视适时的示范演示和修改指导。第五章 收集素材与图形变化
认知性内容:
1、收集素材的主要途径
2、图案写生的要求与方法
3、图案变化的要求和基本手法(夸张法、简化法、添加法、联想法)
4、图案变化美感特殊性(平面性、单纯性、秩序性、平衡性、和谐性)
技能性内容:
1、对植物、动物、人物、风景进行素材写生
2、对不同素材进行变化,并以不同的组织方式,组织具有美感的图案 延展性内容:
1、写生中涉及的素描理论与实践方法的复习与深入 教学重点:
1、图案写生的要求与方法
2、图案变化的要求和基本手法
教学难点:
1、不同素材的写生方法掌握
2、从写生到变化的思维转换和方法拓展
3、图案变化中的美感把握
教学要求:
1、必须有范画和示范性教学环节,并重视适时的示范演示和修改指导。
2、对不同的素材可以采用图片临摹、实地写生、资料利用等多种方式进行写生(如对动物宜用图片临摹,对风景就宜实地写生)。
3、应尽可能全面地对几类素材进行写生和变化训练,以体会各自不同的写生和变化要点。
4、可以将本章节内容分解到各章节中,使本章节的学习更具有可操作性。第六章 图案的表现技法
认知性内容:
1、黑白表现中的形式因素
2、黑白表现技法
3、图案色彩原理与色彩关系
4、色彩表现的技法
技能性内容:
1、以黑白关系完成不同题材和组织形式的图案创作
2、以色彩关系完成不同题材和组织形式的图案创作 延展性内容:
1、各种技法的可拓展性
2、对不同材料技法及其美感的进一步了解与研究 教学重点:
1、黑白表现中的形式因素与技法
2、色彩表现中的形式因素与技法 教学难点:
1、黑白表现中的图地关系控制
2、形式美原则在色彩表现中的应用
教学要求:
1、要有必要的范画和示范性教学环节,并重视适时的示范演示和修改指导
2、重视对绘制的不同阶段效果的及时评价、指导和资料留存 第七章 图案的应用 认知性内容:
1、图案的应用范围与前景
2、图案的应用形式
技能性内容:
1、应用性素材的收集
2、应用性图案的设计
3、应用性图案产品设计与表现
延展性内容:
1、引导学生以更具应用性的思维进行图案学习
2、引导学生参与现实的应用性图案设计实践 教学重点:
1、应用性素材的收集
2、应用性图案的设计
教学难点:
1、寻找恰当的应用性素材,以更好地为图案的实际应用奠定基础
2、应用性图案产品表现的完整性、设计的实用性
3、应用性图案产品表现的美感把握
教学要求:
1、教师应根据自身优势和学生情况,选择恰当的应用性设计课题
2、在课程开始就应密切结合应用性设计课题,在各个章节和各个教学环节中 巧妙铺垫,积极准备
3、应积极开发恰当的媒材使设计更具有产品感,并做好作品收集、存档等工作,以利于总结提高和后续开发
三、学时分配
本课程共100课时,每周20课时,共5周.第一章——第三章20学时 第四章:20学时 第五章:20学时 第六章:20学时 第七章:20学时
四、成绩评定
本学科为考试学科 考试方式:专业技能考试 考试时间:8课时 考试随堂进行,一般安排在本课程的最后一周
考核总分为100分。(平时作业占60%、考试作业占40%)。
五、课程教材
《基础图案》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主 编 湖北美术出版社
六、教学参考书目
《中国图案作法初探》雷圭元 著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图案》 魏诗国 著 四川教育出版社 《装饰效果》 胡 筘 著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附件3: 《基础图案》考试大纲
课程名称:基础图案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课程代码:1202050408210 学 分:5学分 总 学 时:100学时 适用专业:艺术设计四年制本科 先修课程:设计素描、设计色彩
一、考试对象
艺术设计专业四年制本科一年级学生考试使用。
二、考试性质、目的 本课程为专业必修课。
考试主要应检验学生对图案变化与组织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及图案绘制技法的掌握情况。检验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是否能将自然物象素材变化成艺术化的图案形象;是否具有造型的归纳、夸张、变形等能力;在此基础上,是否能运用图案的组织形式,将变化的素材正确组织成指定形式的图案;是否具有图案艺术的审美能力和表现能力。
三、考试内容及要求: 考试内容:
对教师提供的素材(可以是动物、植物、人物或风景等),进行图案变化,并运用所要求的组织形式(可以规定为具体形式的自由纹样、适合纹样、二方连续纹样、四方连续纹样、或复合纹样中的一种),完成一件图案作品的设计,并以一定表现方式(黑白或色彩)绘制完成。
(试题中也可以对使用的技法、色调、色彩的数量等进行限制。)考试要求:
1、在题库中抽取考题 2、4-8课时(黑白表现以4课时为宜,色彩表现以8课时为宜)3、8开画面,水粉工具。(建议A、以水粉工具为基础,酌情辅助其他工具材料与技法。
B、条带状图案尺寸以 30*8 cm为宜 C、块状、圆形图案尺寸以 20*20 cm 为宜)
4、以教师提供素材为变化依据。(建议:在不同时期,根据教研室的整体研究进程和教师选择的研究子课题,选择具有较强应用性特色的人文和自然素材。与教学、教研形成良好的协调与推动关系)
考试目的:
1、检验图案变化的能力。
2、检验对图案组织形式的掌握程度。
3、检验对不同表现技法使用的熟练程度。
4、检验对图案形式美原理与法则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评分标准:
1、造型美观大方,富于图案的提炼感与形式美 20分
2、变化后的图形对素材特征把握准确 20分
3、组织形式正确 20分
4、装饰得当、风格统一、色彩关系富于美感 20分
5、绘制精细、技法熟练、整洁美观 20分
四、考试方式及时间
考试形式:随堂考试,安排在本课程教学的最后4-8课时。考试时间:4-8课时
五、考试题型结构
1.技能考试,主要以学生实际操作和试卷效果为主。2.试题难易度适中。
六、课程综合评定办法 本课为考试科目。
考试成绩总分100分(平时作业占60%、考试作业占40%)。
七、考试教材
教 材:《基础图案》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主编 湖北美术出版社
第三篇:必修课,作文讲解及
作文“必修课”写作提示及范文
【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必修课,与“选修课”相对,是指必须学习的课程。从小到大,从校内到校外,我们每个人都面临着一门又一门的必修课。有的是按规定必须学习的,有的是你自觉完成的;有的费时不多,有的需终生研习……
请以“必修课”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题意理解】
认真研读提示语,是审题的第一步骤。提示语共有三句,第一句揭示了“必修课”的内涵性特征——“必须学习”,即要求“必修课”内容必须含有对人生成长、生命成熟、社会进步有着积极意义、正面推动的必要性因素,因此,“苦难”、“寂寞”、“失败”、“孤独”……不能算“必修课”,而“正视苦难”、“耐住寂寞”、“从失败中崛起”、“慎独”“尊重生命”、“学会感恩”……才是“必修课”。
第二句是从时间、空间角度开启思维,据“校内”理解,语数英自然可算是“必修课”。
第三句话指出“必修课”的强制性及自觉性、阶段性与长期性特征。
“必修课”的命题意图在于引导考生思考人生、社会历程中那些必须时常加以温习、修炼的内容,而这些内容可能正处于逐渐消失、弱化的状态。
“必修”二字强调的是该事物的必要性而非充分性,换言之,是该事物对人生成长、社会进步有着不可或缺的意义、价值。扣住“必修课”的“必要性”和“成长性(重要性)”两个内涵,才算是至切题意。【构思指瑕】
1.停留于“是什么”式的表象描述,而缺少“为什么”的理性分析。比如有同学写“孝道”应成为人生必修课,此立意不错,可惜的是,文章主体部分罗列如今不孝的种种表现,而没有分析不孝带来的危害以及“孝道”对社会、人生的重要性意义,这些算部分偏离题意,此属三类卷。
2.并列式的“伪议论”。比如有同学的分论点是“奉献应成为必修课”、“诚信应成为必修课”、“责任应成为必修课”,全文缺少统一集中的中心,而且没有议论文应有的事理分析。此类卷属三类卷。
3.停留于概念边缘的泛泛而谈,而没有对概念的精准剖析。比如视“必修课”为一个笼统性概念,或谈“必修课与选修课的关系”,或泛谈“必修课”对人生的意义,或直接将“人生”、“道德”视为必修课,开口大且浮于表层,此类卷当属三类卷。
4.穿靴戴帽的套作仿袭。比如有同学首尾指出“朴实无华”是“必修课”,主体部分大谈“朴实无华”而置“必修课”的特征于不顾;有同学指出“做人”是“必修课”,主体则大讲“做人的困难”;有同学谈“爱国”是“必修课”,则文中则只是列出了李鸿章、陈水扁、文天祥、金晶等人的事例,基本上不扣住“必修”来分析和论述。此类卷属四类卷。
【评分细则】
本次评分严格按照四类卷来打分。一类卷53—60,二类卷46—52,三类卷32—45(三类上39—45,三类下32—38),四类卷24—31。
一类卷:切合题意,立意必须准确、深刻、独到,能紧扣“必要性”、“成长性”内涵阐发,内容充实,语言流畅,文体特征鲜明。
二类卷:符合题意,立意准确,能体现“必要性”、“成长性”内涵特征,但个性色彩不太鲜明;内容比较充实,语言通顺,符合文体要求。
三类卷:基本符合题意,“必要性”的特性不强;有部分内容未有扣住“必修课”来谈,内容基本充实,语言基本通顺,基本符合文体要求。
四类卷:对题意的理解有较大偏差;内容空洞;语言基本功较差;文体不明;字数400—600字。有其中情况之一者,即归入此类。
400字以内,在20分以内评分;600字以上而不足800字的,每少50字扣1分;一个错别字扣1分,最多扣4分。
必修课(提纲)
1.娱乐社会不可回避悲剧。感受悲剧,应成为人生的必修课。(入题句)
2.悲剧能凸显人类生存的困境,彰显生命的强力。(重要性一)
3.因此,感受悲剧,就能触摸精神的伟大与崇高,从而唤醒人的价值感。(重要性二)
4.然而,中国人更喜欢大团圆式的喜剧结局,总不自觉地把生活中的悲剧改成艺术中的完美。(转折)(必要性)
5.如果一个人不懂得感受悲剧,心灵容易浅薄,灵魂不易伟岸。(分析危害性)
6.其实,现实生活中并不缺少苦难这一悲剧性因素,但惨剧之悲与悲剧之悲有别。(联系现实)
7.当然,我们并不期待现实人生与悲剧同行,但悲剧感应成为我们的心灵养料,感受悲剧应成为一堂永远的必修课。(主题句)
必修课
在现代社会,娱乐正借助文化而大行其道,而那些文化中的经典悲剧也正离我们远去。人们早已淡忘了普罗米修斯的被啄之痛、俄狄浦斯的放逐之悲,奥德塞的漂流之苦……当有一天,悲剧从视野中淡出,我们的泪腺还能分泌出清澈的液体吗?感受悲剧,理应成为人生的必修课。
悲剧能凸显人类生存的困境,彰显生命的强力。西西弗斯被罚永无休止地推石上山,其悲剧意义在于揭示了人类的苦难与生存困境。正如给太后唱戏的伶人所戴的纸枷锁,一 层薄纸就将一个生命牢牢看锁,人生的渺小与无助,在悲剧中被揭露无遗。因此,哈姆莱特只能中剑身亡、刘兰芝也只能举身赴清池。然而,悲剧之真正价值在于明知毁灭而甘愿被毁,主人公也正在此过程中,实现了生命的张扬与价值的彰显。西西弗斯的坚忍、哈姆莱特的追索、刘兰芳的执着,已成为经典的人文标本镶嵌在人类精神的长廊中。
因此,感受悲剧,就能触摸精神的伟大与崇高,从而唤醒人的价值感。单就那些经典电影中的悲情片段就足以震撼人心:《勇敢的心》中威廉·华莱士临刑前那浑厚的“Freedom”,《海上钢琴师》中1900与邮轮同毁瞬间的冲天浪花、《美丽人生》中圭多被毙前给儿子留下的大步向前的一幕……感受这些悲剧,眼睛会在泪水中日益清明,心灵会在疼痛中逐渐充实。
然而,中国人更喜欢大团圆式的喜剧结局,总不自觉地把生活中的悲剧改成艺术中的完美。于是,便有了焦刘合葬,坟上枝叶交错,鸳鸯双飞;于是,便有了梁山伯与祝英台死后化蝶,永不分离;于是,便有了杜丽娘的还魂复活,与柳梦梅终成眷属……喜剧的结局固然寄托了人们美好的愿望,但容易屏蔽现实的种种苦难、人生的百般无奈。汤显祖的还魂童话,总抵不过欧·亨利含泪的微笑,令人心碎。
如果一个人不懂得感受悲剧,心灵容易浅薄,灵魂不易伟岸。傅雷曾说:“没有悲痛的人生是轻佻的。”悲剧正是穿过肤浅的表象,直抵人心深处的力量。同样,一个民族如果只爱喜剧不爱悲剧,这个民族就容易在感性的哄笑中迷失方向。反之,一个民族喜爱悲剧,这个民族的理性思维会格外发达。在古希腊那两个世纪的悲剧时代中,哲学得到了空前发展,人类理性思维异常活跃。
其实,现实生活中并不缺少苦难这一悲剧性因素。近年来的震灾、矿殇一次次刺激着国人的情感,但人们的关注点似乎更多地集中在惨剧而非悲剧上。惨剧之悲,悲于“听任自然”的无奈与无助;而悲剧之悲,悲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绝境反抗。多感受一些悲剧,心灵将更为坚韧。
当然,我们并不期待现实人生与悲剧同行,但悲剧感应成为我们的心灵养料,感受悲剧应成为一堂永远的必修课。必修课
①梦想像闪烁明星,在黑暗的夜空中,就属你最耀眼;梦想像参天大树,在茂密的森林中,就属你最挺拔;梦想像奔腾水流,在空寂的山谷中,就属你最清脆……梦想是那般美好,追梦是那般奇妙。每个人都有梦想,追梦也是我们成长途中的必修课。
②作为一门必修课,追梦的过程是痛苦的,此刻它教会我们学会坚强和独立!随着电影《赤壁》的上映,其主题曲《心战》也随之家喻户晓。空灵的嗓音,柔美的声线,动人的曲调,配合的完美无缺。静静地聆听,仿佛你被带回到那个惊心动魄的赤壁之战之中。这般气势竟来自一个瘦小的姑娘。她,为了梦想独自在日本打拼,为了不让在异乡的父母担心只报喜不报忧。她曾说过:“07年来日本式为了追梦,10年开个唱是追到梦的脚印。”她---阿兰,一个旅日歌手,用自己对梦想的热情告诉我们,追梦,这门必修课的重点是坚强和独立!
③作为一门必修课,追梦的过程是享受的,此刻它教会我们学会拼搏和智慧!若要谈到80后的作家,相必你的第一反应就是郭敬明,韩寒,张悦然……他们是80后文坛的领军人物。虽然,我对他们文字间弥漫的气息未能全部理解,但是他们的创业过程却令我刮目相看。一本《最小说》就是小四对梦想的最好的诠释。从当初“新概念作文大奖赛的第一名”到如今“中国作协的成员”、“80的代表”……各种各样的美誉对他而言都是同一种享受。这就是他追梦过程的享受,因为他拼搏,懂得运用智慧在这商业化的大潮中寻找自己的立身之所。他,小四,一个文化商人,用自己对梦想的执着告诉我们,追梦,这门必修课的重点是拼搏和智慧!
④有句话说:时势造英雄。阿兰,小四都是80后的代表,他们用自己的热情和执着为自己的梦想大道点燃前行的指向灯,告诉我们这群整装待发的90后,追梦这门必修课该怎样去学,怎样去实践!我们必须学会奋斗和顽强!
⑤追梦是一个大的集合,其中有酸,甜,苦,辣。追梦是人生必然经历的过程。追梦是去成功之巅的大桥……又有关追梦的定义有很多,总结为一点,追梦是一门必修课,衷心的期望,我,一个在追梦道上不断摸索的前行者能够在最后的水平测试中,追梦这门必修课,能得个A等级!
3.必修课
去年长江大学三名大学生为救落水儿童而英勇牺牲的报导犹在耳畔。今年清明将至,人们纷纷赶来英雄离开的地方,举行各种吊唁和纪念活动。只见在摄像机镜头前,一群衣着笔挺的老人朗诵了诗歌,内容无外乎“多么年轻的生命啊”云云。接着,少先队员们赶忙在一旁栽种起了“英雄树”。围观的人群也是凑热闹的多。少见真正面色凝重的。在失望之余,我深切地感到:“静思已成为全社会应加强的一门必修课。”
首先,静思的基础是静,而这静正是我们所缺失的。光从上面这件事来说,在纪念死者时喧哗作势本已不合常理,而以各种形式宣读出“他们的某某精神值得学习”更是剥夺了人们静思这行为背后的意义的权利。可见,在静思这门必修课上,人们的基础还很不扎实。
其次,“思”是这门必修课的关键。在我们的教育越来越倡导交流与合作之时,思考的力量却被淡化了。一堂课上,学生若不是在解题,那必是在听讲,若是什么也不做,则会被认为是在浪费时间。恐怕那个“吾尝终日而思矣”的荀子在今天会被认为是个游手好闲之徒吧。由此可见,这门课上,我们尚在及格线上挣扎。
那么,怎么做才能在这门必修课上取得进步呢?第一,摒功利心是十分重要的。举行纪念活动不应以引起媒体观注或造成某种社会效应并带来经济利益为目的。功利心使人盲目,浮躁并远离静思的境界。第二,养成对事件客观评判冷静分析的能力。不要被报刊上作者的观点所牵引而版面看待。我一直认为,好的文字不直接呈现观点,而是给人多个思考的角度。童话是一种,小说也是。
学好了静思这门必修课,我们才不至于在快节奏的生活和爆炸着的信息中迷失自我。要知道,任何人在外部特征和日常琐事上都相关无几,唯一使你与芸芸众生不同的便是内部的思考能力和深度。静思是通向成功和内涵的捷径。
微茫中,看到一个母亲牵着年幼的儿子,手里捧着白花,静静地站在江边。母亲说:“那里,曾有三个哥哥……”
4.必修课
古人寒窗苦读数十载,不觉堪困,但只求金榜题名,能平步青云,能闻达于诸侯。于是,他们成才的必修课便是“四书五经”的背诵。但亦有沆、瀣等人,沆瀣一气,崔沆仅凭姓氏之亲单取崔瀣入仕,这件事被人揭露之后,其丑闻也浮出水面,遭人诟病。然后,和考官拉关系扯迎亲似乎就成了众考生的新的必修课了。
我在想,发展生存的必修课难道就是“走后门”、“潜规则”吗?
前不久爆出的“北影门”,某女分不及第却依然如愿以偿,为什么?因为考官从她身上也“如愿以偿”了。显然,类似事例多不胜举。为做女主角,一念之差把自己卖给了导演;为爬上官职,两袖之间不藏清风却暗送礼金;为求好功名,三思之后仍毅然走后门拉关系……难道这就是人成功路上所做的必修课?不以真正科学文化知识来武装自己,却坦裎露体向潜规则投怀送抱,这些人宁可“另辟蹊径”、“投机取巧”,闯进了各种“门”中,并自己以为是通天大道。可笑就好比原来日常所需的米饭或面食是一个人吃饭的“必修课”,但此人为满足更挑剔的口腹之欲开始以零食果腹来权当午饭。长期如此,此人健康状态还能得到保证吗?显然,不能。显然,那些“门”徒亦不能成功。于是一个人的生存发展的必修课不是“走后门”、“潜规则”。
那么,我们人生在世所要深入游刃于肯綮的必修课到底教些什么学些什么呢?笔末微提,成竹在胸,笔落生花,白石老人以“不教一日闲过”总结了他人生中的必修课,孜孜不倦地观察绘画,才能在一扎方寸之间钩勒泼墨出旖旎风景。一位旁听生似乎奋笔疾书着什么,“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好一个直面惨淡人生的猛士,鲁迅以他铿锵笔调和戕伐热情概括了他的人生必修课小结,针砭之气,纸不能掩。过道上走过一位手捧竹简、低头沉吟的素衣书生,口中吐纳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浩然正气,这团皓白之气氤氲了文天祥一生的必修课……毋庸讳言,对于他们来说,虽孔方匮乏,容貌不济,但真正的必修课依然是他们每个人心中各自坚定的信仰理想,“合乎礼义”,“学不可以已”,“两全忠义”,“德才兼备”……
人所要学的必修课,不是逞一时之快的旁门左道或投机主义,而是立足于社会的信仰理想。
定位:一类文
点评:切合题意,审题、立意准确、深刻。
第四篇:必修课学习心得
必修课学习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教育战线的中青年教师,此次有幸参加了教育信息技术的培训学习,这是一次很好的机会,因此在培训过程中,我一直怀着饱满的热情,认真学习,参加这次培训我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1、提高了教育信息技术的素养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第一天的远程教育培训就让我感觉到:做为一名教师要做的还远远不只这些,教师的教学是一门科学,需要研究。教育信息技术也是一门科学,更要研究,教师要成为研究者,研究教育教学的规律与教育信息技术整合的问题。同时,我们也认识到教师的成长也离不开教育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对教师来说是一个新问题,特别是中老年教师。信息技术使老师面临着如何成长,如何应对的问题。通过此次培训,让我认识到,学会把信息技术应用在学科教学中能使自己的教学过程条理清晰,学生明白易懂,特别是思维导图让教学过程更明朗化,为我的教学增添了光彩,使我对课程发展、教育信息技术有了新的认识。
2、教育理念不断得到更新
通过理论与实践的学习,使我逐步更新了远程教育教学观念,了解了先进的教育科学基本理论,在教学活动中更能如鱼得水、调整自身的角色和教学方式、方法,把素质教育贯穿到学科
教学过程中,贯穿到班级管理中。在培训期间,老师们组织我们分小组研讨优秀的教育教学课例、教学设计、课题研究等,使我们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切实提高教育教学的能力和水平。也使我们发现了自己在教育教学中需解决的根本的问题,发现了各自在教育教学中的差距与不足。
3、教育教学理论掌握得更为系统
通过这次培训,使我对远程教育教学的理论与方法掌握得更加系统,使我感到比原来站得高了,看得远了,有一种“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的感觉。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一定把这些感悟用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并不断的完善它。把教育技术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合理地融入课堂教学和学科活动中,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科教学质量。
第五篇:公务员必修课
二、名词解释
1、公文
公文也即公务文书,对这个概念可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文义的公文是指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团体在公务活动中所用的各类文字材料。而这里所说的公文是指狭义的公文而言的,主要是指国务院发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列出的十三类公文这是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是依法行政和进行公务活动的重要工具。
2、上行文
上行文是指下级机关向所属上级机关呈送的公文,主要有报告、请示等。
3、平行文
平行文是指向同级机关或不相隶属的机关发送的公文,主要有函等。
4、下行文
下行文是指上级机关向下级机关发送的公文,主要有命令、决定、通报、通知、批复、意见等。
5、发文字号
发文字号简称文号,又称公文编号,是发文机关同一公文排列的顺序号,由发文机关代字、年份和序号组成。
6、主送机关
主送机关是负有公文处理责任的受文机关,是公文的主要受理机关。
7、公文主题词
公文主题词是表示公文的内容特征和归属类别的关键性词语。
8、签发
签发是发文机关的领导人经过审核,在同意发出的公文文稿上签字的步骤。
9、简报
简报即情况的简要报道,是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及企事业单位内部用来通报情况、交流信息的一种简短的文字材料。
10、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是对某一个事件或某一个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之后所写出的真实地反映情况的书面报告。
11、计划
计划是某一个单位、部门或个人,对预计在一定时期内所要做的工作或所要完成的其他任务加以书面化、条理化和具体化的一种文书。
12、工作计划
工作计划是对某一单位或部门某一时期内的工作做出打算和安排的文书。
13、工作总结
工作总结是事后对某一阶段的工作或某项工作的完成情况,包括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及得到的经验和教训加以回顾和分析,以为今后的工作提供帮助和借签的一种书面材料。
14、讲话稿
这里所说的讲话稿是指用于公务活动的讲话稿,主要是指领导同志在各种会议上或利用广播电视等宣传工具发表讲话的所用的书面材料。
15、规章制度
规章制度是国家机关、业务主管部门、社会团体或其他组织机构所制定的,在一定的范围内要求有关人员共同遵守的实用文书。
16、章程
章程是党派或团体等组织,用于规定自身的性质、宗旨、组织机构、活动形式和行动准则等内部事务的一种文书。
17、条例
条例是对某一方面的工作或某一重大事项的处理方式及某一组织的宗旨、任务及其成员的职责权限等作出规定的指令性文书。
18、规定
规定是针对某一事项或活动提出要求,并制定相应措施,要求有关人员惯彻执行的一种文书。
19、办法
办法是有关机关或部门根据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及有关法规、规定、就某一方面的工作或问题提出具体做法和要求的文件。20、述职报告
述职报告是指国家工作人员(目前主要为领导干部)就一个阶段的任职情况,向有关部门及领导、群众作出全面说明的一种文书。
21、经济消息
经济消息也即狭义的经济新闻,是对当前经济领域中出现的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或具有一定社会影响的事实所作的简要报道。
22、导语
导语是经济消息的开头部分,在此要用一句话或一个段落将消息中最有价值、最重要、最吸引人的内容简洁地表述出来。
23、产品说明书
产品说明书是一种全面、明确地介绍产品的用途、性能、构造、使用方法等事项的文字材料,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说明文。
24、经济活动分析报告
经济活动分析报告是经济管理部门和企业常用的一种专业文书,是以科学的经济理论为指导,以国家有关方针、政策为依据,根据计划指标、会计核算、统计工作的报表和调查研究掌握的情况与资料,对本部门或有关单位一定时期内的经济活动状况进行科学的分析研究,作出正确的评估,找出成绩和问题,探讨问题产生的原因,寻求改进方法,指导经营管理而写成的书面的报告。
25、市场预测报告
市场预测报告是在市场调查的基础上,运用科学的方法对未来一段时间和一定范围内的市场供求状况和经济发展趋势作出预测的一种应用文书。
26、可行性研究报告
可行性研究告是指在确定某一个经济建设项目或科研项目之前,对其政策或规模、技术力量和水平、实施方案或措施及其投入或产出等,进行全面的技术论证和经济分析,从而确定该项目实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的书面报告。
27、招标文书
招标文书是买方或项目建设单位为邀请有关单位投标所编写的文字材料,其要件主要为项目内容、标准、要求、条件等。
28、投标文书
投标文书是卖方或承包商等按招标书的条件和要求,向招标方开列清单,拟出方安案,估算价格,表明应标能力,以求中标的文字材料。
29、合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规定:“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30、买卖合同
买卖合同又称购销合同,是出卖方向受方转移标的物的所有权,买受方支付价款时使用的合同。
31、租赁合同
租赁合同是出租人将租赁物交会承租人使用、受益、承租人支付租金时使用的合同。
32、承揽合同
承揽合同是承揽人按照制作人的要求,完成一定的工作,交付工作成果,定制人给付报酬时使用的合同。
33、建设工程合同
建设工程合同是承包人进行工程建设,发包人支付价款时使用的合同。工程勘察、设
计、施合同等,都属于建设工程合同。
34、运输合同
运输合同是承运人将旅客或者货物从起运地点运输至约定地点、旅客、托运人或者收货人支付票款或者运输费用时使用的合同。此类合同主要包括客运合同、货运合同、多式联式合同。
35、技术合同
技术合同是当事人就技术开发、转让、咨询或者服务等事项订立的明确相互之间权利和义务关系的合同。此类合同主要包括技术开发合同、技术转让合同以及技术咨询合同、技术服务合同。
36、保管合同
保管合同是保管人和保管寄存人交付的保管物,并返还该物,寄存人按照约定向保管人支付保管费用时使用的合同。
37、委托合同
委托合同是委托人和受托人约定,由受托人在受托权限范围内处理委托人的委托事务时使用的合同。
38、行纪合同
行纪合同是行纪人以自己的名义为委托人从事贸易活动,委托人支付报酬时使用的合同。
39、居间合同
居间合同是居间人向委托人报告订立合同的机会或者提供订立合同的媒介服务,委托人支付报酬时使用的合同。40、民事法律事务文书民事法律事务文书,是司法机关为处理各类民事诉讼案件以及当事人、律师为解决诉讼纠纷和处理非诉讼问题,依法制作或使用的具有法律效力或法律意义的文书的总称。
41、民事起诉状
民事起诉状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自己的民事权益受到侵害或者与他人发生争议时,为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依据事实和法律,按照法定程序,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时制作并使用的法律文书。
42、民事上诉状
民事上诉状是民事诉讼的当事人不服人民法院作出的第一审判或栽定,在法定上诉期限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请求撤销、变更原审栽判或请求重新审理的诉讼文书。
43、民事答辩状
民事答辩状是民事诉讼的被告或被上诉人根据民事起诉状或民事上诉讼的内容,针对原告提出的诉讼请求或上诉人提出的上诉请求作出答复,并依据事实与理由进行辩驳的法律文书。
44、刑事法律事务文书刑事法律事秋文书,是司法机关为处理各类刑事诉讼案件以及当事人、律师为解决刑事纠纷,依法制作或使用的具有法律效力或法律意义的文书的总称。
45、刑事自诉状
刑事自诉状是刑事自诉案件的被害人或者法定代理人,为追究被告人的刑事责任,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时制作并使用的法律文书。
46、刑事上诉状
刑事上诉讼是刑事案件的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刑事被告人的辩护人和亲属,经被告人同意,不服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的第一审判决、栽定,依照法定程序,在法定期限内,要求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撤销或变更原审判决的书面申请。
47、刑事答辩状是刑事自诉案件的被告或被上诉人根据刑事自诉状或刑事上诉状的内容,针对原告提出的诉讼请求或上诉人提出的上诉请求作出答复,并依据事实与理由进行辩驳的法律文书。
48、刑事申诉书是刑事案件的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对己经发生的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认为有错误而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诉时制作并使用的文书
49、行政诉讼法律文书,是司法机关为处理各类行政案件以及当事人、律师为解决行政纠纷,依法制作或代书的具有法律效力或法律意义的文书的总称。50、行政起诉状是行政诉讼的原告认为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行政机关和行政工作人员具体行政行为的侵害,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依法处理的法律文书。
51、行政答辩状是行政诉讼的被告或被上诉人根据行政起诉状或行政上诉状的内容,针对原告提出的诉讼请求或上诉人提出的上诉请求作出答复,并依据事实与理由进行辩驳的法律文书。
52、学术论文是最为常见的科研文体之一,它既是人们用来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凭借,又是真实、全面、系统地反映研究成果,传播学术信息的主要工具。
53、交流论文,是指在学术刊物上登载或在学术会议上宣读以及通过其他渠道发表的学术论文。
54、学位论文,是“表明作者从事科学研究取得创造性的结果或有了新的见解,并以此为内容撰写而成、作为提出申请授予相应的学位时评审用的学术论文。”
55、观察是知觉的一种形式,是对观察对象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主动知觉过程,其目的是认识某一过程或某一现象的变化情况。
56、实验是根据科学研究的需要,人为地创造条件,控制研究对象,观察、分析研究对象的状态和变化,以从中找出规律,得出结论的活动。
57、调查是亲自深入到实际生活中,有步骤、有目的地对某一客观对象进行认真考虑,了解某一方面的情况的行为方式
58、段中主句是概括段落的中心意思的语句。
59、举例法是以事实为论据,以典型事实证明观点的一种论证方法。60、反证法是从反面间接地证明论点的方法,即在论证中先不从正面直接证明某个论点的正确,而是先假设如果采用相反的看法所可能产生的消极结果,与之相矛盾的看法的错误,也就从反面证明了另一种看法的正确。61、对比法是通过相反情况的比较,辨明是非,得出结论的论证方法。62、因果法又称分析法,是一种通过对论点和论据之间的事理因果关系的分析,证明论点正确的论证方法。63、引用法是一种引用理论论据或者说以他人的言论为论据,对自己的观点加以证明的论证方法。
64、学术情报又称科技情报,是在对学术文献或学术活动的内容进行概括、综合或分析、加工的基础上,抽取其精华,并集中将其提供给读者的一类学术文体。65、一次文献是全面、直接地反映作者所取得的学术研究成果的原始文献的内容或指示一次文献,学术论文以及研究报告、实验报告等都属于一次文献。66、二次文献是在一次文献的基础上编制而成的、简明扼要地揭示一次文献的内容或指示一次文献的线索的文献,它
可由一次文献的作者编制,也
可由其他人编制,文摘和提要等都属于二次文献。67、三次文献是在选用一次的内容和利用二资文献的基础上编制而成的、对某种学术文献或某种学术研究加以介绍和分析的文献,综述和述评等都属于三次文献。68、文摘是以提供文摘内容梗概为目的,不加评论和补充注释,简明、确切地记述文献重要内容的短文。69、指示性文摘是只提供文献的主题内容或者说是只指示文献的主题范围(也就是论述的是什么),而不涉及文献的具体内容的文摘。70、报道性文摘是提供文献的内容要点,以使读者不必阅读原文献,便可了解文献的主要内容的文摘。71、综述是综合描述某项研究的具体情况的学术文献。它既是一种学术情报,同时也是一种研究文献,既能为科研人员提供有关某项研究的资料,使他们用较少的时间获取较多的信息,据此又可以考察作者对某项研究了解的程度甚至其专业功底。72、述评是描述和评论某项研究的具体情况的学术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