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SOL server数据库教学过程中教学技巧的运用
SOL server数据库教学过程中教学技巧的运用
摘要:针对数据库技术与应用教学中存在的实践教学不规范、教学方法不灵活等问题,为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让学生学以致用、更好地适应岗位需求,对数据库教学过程中教学技巧的使用进行了探究,提出了七条教学技巧。通过竞争记忆法、函数“因用而记”等课程教学技巧的运用,对本校计算机类专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起到了有效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实践教学;教学方法;教学技巧
1引言
目前,很多的IT项目都是基于数据库的,数据库知识在计算机领域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数据库是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信息管理、软件技术等专业的必修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使用某个数据库产品的能力,要求学生掌握数据库的安装、使用、管理、维护等方面的知识。但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竞争记忆法、“数学”教学法、强化规范要求法、培养“代码成就感”、难点“巧”突破、函数“因用而记”、高级技术慢慢教七个教学技巧。
2数据库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1)基础知识中的概念记不清楚,推导知识及一些规则掌握起来很困难。
(2)在设计数据库时,经常忽略步骤的顺序性,逻辑性,急于求成,直接进行表的设计。
(3)学习数据库和数据表的创建及管理时,认为很简单,而且经常用对象资源管理器完成,不喜欢用代码的形式完成。
(4)在查询中,只喜欢做单表查询,对于多表查询做的不好。
(5)在T-SQL编程中,不能灵活运用函数。
(6)在高级数据库技术的学习中,经常被动的按照课本编码,而不是主动理解题目要求,从而得到编写方法。
3运用教学技巧,解决各种问题
针对以上六个问题,提出了以下七个教学技巧。通过对五届学生的实际应用发现,使用此类方法,学生能够有效改变以上六大问题,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激发了学习兴趣。
3.1竞争记忆法
在学习数据库概念时,先给学生解释每个概念是如何得到的,以及为什么这样定义,再让学生复述,紧接着给学生时间记忆,让学生每两人_组,互相进行检查,最后每组抽出一个人检查。
3.2“数学”教学法
对于一些推导知识和规则,通过采用数学中的公式推导的方法得到,让学生能够按照数学的逻辑思维进行思考。还有部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差,不喜欢数学,对于这样的学生,采用个别指导的方式,引导其进行学习。
3.3强化规范要求法
学习了数据库就是为了实际应用,但是在课堂上,教师很容易就把基本表的设计在讲课时就已经隐含着说出来。但是实际应用中,不存在通过需求直接出来表的情况,所以学生经常直接就设计表。
这就需要在一开始学数据库设计步骤时,让学生明确整个数据库的设计需要需求分析阶段、概念设计阶段、逻辑设计阶段、物理设计阶段、数据库实施阶段及数据库运行和维护阶段。对于规范,在课堂上一定要结合实际,讲出他对价值等方面的影响,通过实际工作中的案例,让学生自己能够知道遵循步骤的必要性及重要性。
3.4培养“代码成就感”
针对学生在数据库及数据表创建与管理中避开代码,用资源管理器和鼠标完成的问题,在上机课时,强调要用代码完成,并让学生在完成以后,要将自己的实验代码及其结果用文档的形式整理出来,学生编完程序,看到自己的程序能够正确运行,兴趣马上就有了,一些同学在编写代码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程序有错误,就会立即去代码中找,这样不仅找出了错误位置,也让学生对代码又熟悉了一遍,修改完成后,看到正确的运行结果,学生同样能够感到成功的喜悦。
高职高专的学生普遍英语水平不高,因此,他们尽量避免写代码。针对此问题,在最初编程的时候,除了关键字,其他的位置,先尽量让学生用拼音代替,等关键字记住以后,再让学生把汉语拼音部分用英文表示,这样循序渐进,学生就不再对英语代码产生抗拒感,大大提高了学生使用代码编写的积极性。
3.5难点“巧”突破
多表查询是数据库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但是这一部分内容对于高职学生来说是非常难的,原因就是他们的数学基础差,不能够很好的理解多表查询的原理。针对此问题,主要采用以下方法:
多表查询的基础是笛卡尔积的运算,学生不明白笛卡尔积,也就无法理解多表查询。因此,在进行多表查询的讲解之前,需要将笛卡尔积的运算让学生掌握。但是,学生一听到笛卡尔积,就觉得是数学的东西,立马失去兴趣,在教学中,在讲解笛卡尔积时,我并没有提到其名称,就说是计算机中的一种与数据库相关的运算。结果,学生学习完了,也掌握了其运算方式,才知道其名字是笛卡尔积。笛卡尔积掌握了,学生学习起多表查询来就容易了很多。
3.6函数“因用而记”
T-SQL中的函数非常多,学生掌握起来不容易。针对此问题,采用函数“因用而记”的方式,也就是说,将函数应用在实际需求中,比如:想要得到今天是星期几,几月,几日等,就可以让学生去回忆日期函数中表示星期、月及日的内容及其使用方法。
3.7高级技术睫陧教
对于数据库的高级技术,一般是在学习完数据库基本技术以后的拓展知识,学生学习起来稍显被动。在高职教学大纲中,对高级技术的要求并不高,所以,能够学的知识点也相对少一些。因此,在时间充裕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增加这一部分的课时量,让学生能够充分理解触发器、游标等高级技术。
4结语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采用以上七种教学技巧,学生对数据库知识的掌握更加系统、全面、规范,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数据库课程的兴趣。
第二篇:浅谈体育教学方法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运用
浅谈体育教学方法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运用
在体育考生面试过程中,时常采取三种形式:试讲、说课、答辩。当然,试讲和说课在面试过程中是直接考察考生在上课过程中对教学方法的运用,答辩环节,考官也会问一些相对体育学科专业知识,考察你对教学方法的掌握情况。无论怎样,掌握教学方法,对教师招聘面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面试过程中懂得灵活巧妙的运用教学方法,会为你的面试增添色彩也会让考官有眼前一亮的感觉,从而拿到一个不错的分数。
面试的本质还是考察考生是否能上好一堂高质量的体育课。那么如何上好一堂体育课呢?当然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以及教学中介,都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学的质量。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为了更好的展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注意教师、学生、教育中介三者的融会贯通,即教法、学法和教学媒体的运用。今天主要谈下教法和学法。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法和学法比较繁杂,如:讲解法、问答法、讨论法、示范法、保护与帮助法、情境法、比赛法、游戏法、发现法等。我将这些常用的教学分为以身体练习为主、以语言传递为主、以直接感知为主、以比赛活动为主和以探究活动为主。下面依次进行介绍:
一、以身体练习为主的教学方法有:分解练习法,完整练习法、领会教学法、重复练习法。
1、分解训练法:是从掌握完整动作出发,运用于技术动作结构相对复杂,学生掌握起来较为困难。把完整的动作按其技术结构分成几段或按身体活动的部位分成几个部分,逐段或按部分进行教学和练习,最后完整地掌握动作的方法。如:一个完整的背跃式跳高动作可将其分解为助跑、起跳、腾空、落地进行学习,当然,分解是为了更好的完整学习运动技术动作,所以在分解练习时要注意动作与动作之间的衔接。
2、完整练习法:是从动作的开始到结束,不分部分和段落,完整、连续地进行教学和练习的方法,此方法多运用于技术动作能难度不高,在考生介于会与不会之间常运用的方法。如:三十米快速跑、武术当中一些动作。分解练习、与完整练习法在教学过程中相互贯通,有分解,有完整两者相结合方能融会贯通。
3、循环教学法:是根据练习任务的需要选定若干练习手段,设置若干个相应的练习站(点),学生按规定顺序、路线和练习要求,逐站依次循环练习的方法。该方法不是教学方法,而主要是练习方法。但它可以作为一种教学组织的方法。在课堂上,为了达到全身肌肉协调发展,可以将一些身体素质进行循环练习如:上肢、腰腹、下肢,把他们设置为一个训练站依次完成。
4、领会教学法:从强调动作技术着眼于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兴趣,领会教学法是以“项目介绍”和比赛概述作为球类运动的开始重复练习法:针对学习任务的需要,为加深肌肉的定形,在相对固定的环境下反复练习某一动作,在体育课中用重复训练法,可以体现对某个动作的掌握程度。
二、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教学方法:讲解法、问答法、讨论法。讲解法:通过教师运用语言向学生说明教学目标、动作名称、动作要领动作方法和要求,知道学生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一种教学方法。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讲解法是经常用到的,但要注意在讲解时,一定要做到简洁、精炼,讲解技术动作时应结合动作示范进行,这样既可以做到简单明了,同时也易于学生掌握。问答法:是教师和学生以口头语言问答的方式完成体育教学的方法。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问答法同样比较常用,同时也是重点掌握的内容。运用得好,无疑是加分亮点,在运用问答法时注意要层层深入,循循善诱。同时注意把握问题的难易程度。讨论法:在教师的主导下,通过讨论或辩论活动,获得体育知识或辅助运动技术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讨论法能够很好的发挥新课改理念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但在课程中设计学生讨论中,也不能设计太多的学生讨论环节,这样也会产生华而不实。一般在一节课设计一到二个大型讨论即可,在学生讨论结束后,最重要是教师应该及时予以评价总结。
三、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示范法、演示法、保护与帮助法。示范法分为正面示范、背面示范、侧面示范、镜面示范。示范法常与语言讲解法结合运用,通个示范法能够使学生形成直观的感受,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动作表象。同时也是展现自己运动技能和专业水平。保护与帮助法,在体育课程中一些容易发生运动损伤的项目中应用,如体操中的单双杠等。在课程中使用保护与帮住法是体育在体育课程中保护学生,避免损伤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考官在课堂中观察的一个重要点。
四、以比赛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游戏法、比赛法、情境法。游戏法:游戏中的情节和竞争、合作等要素可以帮助教师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判断能力,陶冶学生情操,是体育教学过程中常运用的方法。在体育课堂中,运用游戏可以很大程度上增加了课堂的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也体现让学生体会在乐中学得课程理念。比赛法:是组织学生比赛进行技能学习和练习的一种方法,通过比赛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主动参与性,并且在比赛中可以检验学生对所学技术动作的掌握情况,与此同时也能展现教师在比赛过程中的组织能力。情景法:是一种适合小学低、中年级的学生,利用低年级学生热衷模仿,想象能力丰富,进行生动活波和富有教育意义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使用情景教学法主要是注意关注学生的认知思维特点,关注学生这个阶段所关注事物,如:动画片、喜欢的明星、喜欢的游戏等,这些都可以设计为情景,同时在设计情景时也要注意情景的引入,层层递进。
五、以探究性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发现法、小群体学习法。发现法的指导思想是以学生为主体,通过积极的自主活动,使学生在掌握、认识和解决问题的同时,培养他们自觉主动的态度和能力。在课程中,运用发现法,要与讨论法,问答法结合,并且教师对学生探究的过程必须有着全程的把控。在学生讨论同时教师要注意引导,通过问答的方式展现学生讨论的过程。
第三篇:在数据库教学中任务驱动模式的运用
在数据库教学中任务驱动模式的运用
任务驱动模式是一种有别于传统教学的新型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教学方法提倡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建构既是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同时又包含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主要特点是“任务驱动,注重实践”。它很适合计算机类课程比如“数据库”的教学,因为该类课程大多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既要学好理论知识,又要掌握实际操作技能。同时由于这些课程知识内容更新很快,要求学生必须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与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才能适应信息时代与学科知识发展的特点。
创建数据库,引导学生思考在数据库中应保存哪些数据,是对数据库中数据的调用与分析,以实现各任务。教师可以对各任务在设计中要用到的相关知识进行简要的回顾,特别是对具体的界面设计要进行相关演示和介绍,对窗体上各个控件的使用,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尝试。对于任务具体功能的实现,应引导学生自己去分析和设计,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通过创设的问题情景,把所要学习的知识巧妙地隐含在一个个任务当中,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达到理解学科知识、掌握技能的目的。设计精巧的“任务”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在融洽与和谐的情境中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任务的提出甚至可以由师生共同讨论或学生根据自身需求自主提出,这样的任务可能更符合每个学生的个性和兴趣特点,使学生根据自己内在的需要去探究和学习,充分发挥自身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在数据库教学中,一般要求学生能根据一个实际需求完成一个数据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它强调从需求分析、数据搜集、数据整理、系统设计到系统实现全过程的参与。这是一个大的任务,它可以分成若干个小的模块或任务,随着学习进程分步骤完成。在设计时具体到系统的需求是实现工资管理还是成绩管理或联系人的管理等等,就可以由学生自己来决定了。分解任务是将一个大的任务分成若干个分任务,再将分任务往下分,直到每个小的分任务可操作或执行为止。在这些分任务中,有很多是以前没学过的知识或技能技巧,即隐含了新的知识点,这时就需要引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探究问题(任务)的欲望,教师就得使用各种信息技术手段,创设任务情景,通过讲解、示范等多种教学方法,尽量不让学生对任务产生太大的畏难以致抵触情绪。教师要做到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在任务的分解过程中获取知识,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实际上,一个数据库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的过程就是不断分解任务的过程。
通过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实现任务是任务驱动教学的重点,自主学习是以自学为中心,由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独立完成任务。它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主动性,利用多种机会在不同的情景下去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比较简单或单一的任务学生可以采取这种学习方式完成,比如表和查询的设计与操作。协作学习是为了在个人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小组讨论、协商,以进一步完成和深化对主体的意义建构。通过这种协作和沟通,学生可以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和解决途径,开阔了学生的思路,产生对知识新的认识与理解。比较综合和难度较大的任务更多地需要借助协作学习方式,比如窗体的设计。
学习效果评价既是总结与提高的重要阶段,又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信心与成就感的绝好时机。当学生以个人成果(如一个实验报告或是一个功能模块)的形式完成某项任务时,已经建立了自己的认知结构,但还不完善,这时教师需要通过对其学习成果进行展示、交流、讨论、分析、评点,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反馈和评价。另外,学生每独立完成一项任务,都会获得一定的成就感,这时教师的及时表扬与鼓励,可以刺激学习热情与学习兴趣,增强自信,使其在不断地建构与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的同时,也提高自我认识与对自身的评价,让学生在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下不断学习、进步。任务驱动式教学法不仅仅要“授之以鱼”,更强调“授人以渔”,强调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全面素质的提高,是对传统教学的发展,比较适合计算机类课程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通过引导,把握整个教学过程的内容、进度和方向,给学生以思考的机会和时间,让学生有尽可能多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另一方面,教师要采取多种方式,激活思维状态,传授思维方法,提高思维能力,鼓励互相合作,进一步促成学生的意义建构,形成新的认知结构。数据库教学中的任务是开放性的,对任务实施效果的评价没有绝对的标准,但与每个人的文化背景、审美角度等有密切的关系。因此,教师应要求学生实事求是地进行自评。同时,要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和总结,目的是获得探究的方法。任务驱动教学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以教师的有效组织为保证,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该教学法要取得较理想的学习效果,离不开教师的认真组织和精心指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角色由传统的教学主导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在任务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及时为学生提供帮助和指导。
总之,在任务驱动式教学法下,提出明确具体的任务是前提,分析任务以形成一个个解决方案是关键,在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中完成任务是重点,最后进行学习效果评价、形成反馈信息是总结提高阶段。每一个环节都必须统筹安排,合理兼顾。达到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目的。
第四篇:在教学设计过程中用到的Word技巧
Word是我们最常用的应用软件之一,有些功能为我们课程整合作好了准备。下面介绍几个Word应用小技巧
一、“修订”与“批注”功能相结合实现电子作业批改
电子作业批改的过程很简单,首先启动“修订”功能:选择“工具”→“修订”,或者在状态栏中双击“修订”标记,使该标记激活,文档就进入了修订状态;进入修订状态后,对文档进行编辑操作,会以修订标记来显示;如果要对作业的某一部分写评语,只要选中这部分内容,选择“插入”→“批注”,然后写评语内容。
二、用“索引和目录”管理电子作业
要使用“索引和目录”功能,Word文档的格式设置必须规范化。要生成目录的要点必须设置为标题样式,例如:作业的主题可设置为“标题1”样式;“
1、题目1;
2、题目2;
3、题目3”设置为“标题2”样式;其它内容设置为“正文”样式,默认是“正文”样式。“样式设置”选择框在“格式”工具栏上,“字体”选择框的左边。设置好样式后,插入页码,如果还有其它格式要求,仍可继续设置。
把光标定位到要生成目录的位置,单击“插入”→“引用”→“索引和目录”;单击“目录”选项卡,单击“确定”按钮,Word就自动生成了文档的目录,而且像超链接一样,可以通过单击目录的条目直接跳转到文档中相应的位置。如果以后对文档内容再次进行了修改,改变了页数,只需在目录上右击,选择“更新域”,出现对话框,再选择“更新整个目录”,单击“确定”即可,目录又和文档内容保持一致了。
三、用“阅读版式”视图简化多媒体教学
Word的“阅读版式”视图,具有较好的演示功能,可以代替PowerPoint演示文稿直接用于多媒体教学,提高了工作效率。
使用word“阅读版式”视图,以便于更方便地阅读Word文档。启动“阅读版式”视图的方法:选择“视图”→“阅读版式”,或者单击常用工具栏中的“阅读”按钮。在阅读版式视图中,字号变大了,每一行变得短些,适合在大屏幕上演示,阅读起来比较贴近于自然习惯,使阅读变得更轻松;在阅读的同时,还能对文档进行修订。
四、用“拼音指南”为文字标注拼音
Word通过微软拼音输入法实现了在汉字上标注拼音的功能。您可以用以下步骤实现拼音标注功能:1)在Word中选定要标注拼音的汉字;2)单击“格式”→“中文版式”→“拼音指南”,或者单击“格式”工具栏中的“拼音指南”按钮;3)出现“拼音指南”对话框出现,设定拼音的“字号”,单击“确定”按钮,汉语拼音就自动标记在选定的汉字上了。
第五篇:体验―分享模式在Java教学过程中的运用
体验―分享模式在Java教学过程中的运用
摘 要:Java程序设计语言是实践性极强的课程之一。“分享”是一种教育方法,也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它旨在将自己的认知与他人分享,在互动的过程中获得双赢。本文着重研究如何在Java程序设计语言的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在实践,体验了Java程序设计之后,将自己的心得体会进行分享,在互动和分享的过程中使自己对知识点有深刻理解的同时促进了其他同学对该知识点的把握。
关键词:Java语言;程序设计;体验;分享;教学方法引言
Java语言是Sun公司1995年推出的一种纯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是目前高等院校首选的一门程序设计语言课程。作为一门实践性极强并具有直接应用价值的一门课程,如何设计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过程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追求的目标。针对Java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具有极强的实践性的特点,设计在程序设计过程中的体验场景,创造出“分享”的氛围和环境。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或班级的形式将体验:碰到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进行分享。通过体验之后的分享必将带来双赢:将自己的所思所想所得分享给同学的同时能够更深刻地理解问题的本质,并有可能在分享的同时进一步扩充问题的解决方式,扩大视野,寻求更多的解决方案。体验-分享模式的教学设计
为了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需要对体验-分享模式的教学过程进行精心的设计,同时体验-分享模式的实施对教师的教学水平以及现场的控制能力提出的更高的要求。据此,我们对Java语言程序设计的教学过程中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主体,教学手段进行了重新的设计。
2.1 教学目标
Java教学中的体验-分享模式的教学目标不仅仅局限于将高校的学生培养成为熟练掌握一定知识和技能的知识精英,而是关注学生通过知识的掌握锻炼了如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锻炼学生的表达和分享的能力。当今社会,特别是IT行业技术更新换代的速度极快,瞬息万变,同样的我们还面临中知识爆炸和信息技术革命,这导致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垄断者,教师讲授也不再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唯一途径;学生面临的生存环境更为复杂,社会对学生的认可更为多元化。因此我们的体验-分享模式的教学目标为:在学生体验-分享Java程序设计实践中的所思所想多得的过程中,提高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更为适合当今社会对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培养的需要。
2.2 教学方法
传统的“输入式”的教学模式是以“讲授-接收”的单向过程进行知识的传授,具有极大的局限性,很容易导致照本宣科,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对学生的思考和探索缺乏启迪作用,很难完成我们体验-分享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表达和分享的能力。而体验-分享模式的教学方法是开放性的,灵活多样的,是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通过情景创设,问题设计,学生分享,教师点评等多个环节,对学生的个人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进行全方位的培养。
2.3 教学主体
在体验-分享的Java教学模式中,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只起到引导的作用,教师引导学生进行Java程序设计的实践,积极参与分享。学生是该教学模式中的真正主体:全程完成程序设计的实践,体验在该过程中碰到的问题,体验在思考或团队讨论或求助老师之后如何去解决问题。并将该体验在小组或班级范围内部进行分享。整个过程学生具有比较完整的主导性,增强了参与学习的愿望和热情,通过渐进的探索,使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特性得到充分的发挥,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2.4 教学手段
体验-分享模式的教学手段应该更加多样化,需将传统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进行交叉融合,既需要有教师的传统口授和板书,还需要借助多媒体、网络平台和一些计算机模拟技术来实现教学的情景化,使得学生可以在充分体验Java程序设计的过程之后,能够更为方便,更为直接地将自己的所思所得分享给同学,并在分享的过程中达到共赢。体验-分享模式的实战
为了在Java教学过程中实施体验-分享的教学模式,针对笔者所授专业和年级的(大一非计算机相关专业)特点,特选Java语言程序设计中相对简单并具有普遍性的冒泡排序问题作为实战实例。
3.1 情景创设
具体讲解冒泡排序之前,笔者先抛出情景假设及其相应的问题:“排序问题是现实生活中经常会碰到并需要处理的问题,比如大学之前的每学期开学之初,为了编排座位,老师需要针对全班学生的身高进行排序。进入大学之后,每学期评定奖学金的时候,需要对各位的学习成绩进行排序;另外,也许各位关注的老师的工资,也需根据教师年底考核时的绩效进行排序。还有诸如搜索的时候网页的排名、用户优先级的设置等,都会涉及到排序的问题。那么如何将这些现实生活中碰到的需要处理的排序通过程序的方式交由计算机出来,就是我们今天课程所涉及的排序问题,而其中冒泡排序是最常见的排序之一。”我们将座位编排时所涉及到的排序问题作为一种情景,让学生们在体验过后进行分享。
3.2 体验
体验之一:选取10个的学生,在教室里面模拟编排座位时利用冒泡的方式进行排序的过程:?z?z比较,逆序(高的在前,矮的在后)则交换位置,第一轮比较交换结束之后最高的学生像气泡升起一样落在最后一个位置,紧接着按照同样的操作方式对前面9个同学实施:?z?z比较逆序则交换的方式,依次选出第二高,第三高,第四高的学生……。
体验之二:在学生亲身体会之后,利用之前的程序设计基础知识:循环的设计,将体验之一过程中的自然语言转换成程序设计语言。
将冒泡排序的核心思想和主要的程序片段给学生讲解之后,让学生通过Java语言程序设计课程配套的上机时间利用Java语言集成开发环境进行现场的实践:对某一数据类型的集合,即数组,利用冒泡排序算法进行排序。
3.3 分享
在对冒泡排序进行实际操练之后的课堂上,每个小组选取出一个代表,来分享他们在上机实践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并分享他们解决问题的方式以及最后得到的结果。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有些同学会分享:数组下标从0开始起标的问题,有些同学会分享:循环设计的半闭半开区间和都是闭区间时循环次数不一样,所造成的数组越界问题,甚至还有同学会分享:交换过程中,交换次序的错乱所造成的无法完成交换效果的问题。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编程水平比较高的同学还分享了:如何减少排序次数的问题。
3.4 点评
点评难点:笔者针对同学们分享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式进行点评,特别是对具有较高难度的问题:减少循环次数同样能够达到排序效果进行讲解:可以通过加设标志变量的方式,在每一轮的比较过程中判断该轮有无进行交换,如果没有进行交换,即表示数据已经是有序的,无需进行下一轮的排序。
知识扩充点评:循环次数的减少是否意味着时间的减少,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扩大数据集和计时的方式,并构造一些极端数据进行测试。另外在对数据进行排序时,冒泡只是其中的一种方式,现实应用中还将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其他的排序方式:比如选择排序,插入法排序,快速排序等。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在排序之前和排序之后对数据的查收会有何变化,从此引出顺序查找和二分法查找。结论
体验-分享的教学模式在Java教学过程中的运用是笔者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进行的一种教改方案,通过对教学过程中的重新设计,以及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通过情景创设-体验-分享-点评的模式激发学生对Java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并在体验和分享过程中获得双赢。该模式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