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4.3.电阻: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word文档(5篇)

时间:2019-05-15 01:10: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最新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4.3.电阻: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word文档》,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最新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4.3.电阻: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word文档》。

第一篇:最新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4.3.电阻: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word文档

3.电阻: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一)三维目标要求

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别,知道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 ②知道电阻及其单位,知道决定电阻大小的几个因素;

③初步了解半导体超导体的一些特点,了解它们对人类生活和社会的影响。

4了解变阻器的构造,知道滑动变阻器所标规格的含义,理解变阻器的工作原理。○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观察、讨论、查阅资料,比较导体、半导体、绝缘体的不同; ②通过物质的导电性和影响金属导体电阻因素的实验探究过程,增强动手实践能力,理解控制变量和类比的物理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动手观察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认识物理与技术联系的兴趣。

(二)重难点

重点:①电阻概念的建立;

②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决定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

3滑动变阻器的原理及连接方法。○难点:通过实验探究,认识电阻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三)实验器材

铜导线、铁线、硬币、电池2节、灯泡1只,演示电流表1只、鳄鱼线夹1对、导线若干、电阻定律演示器、开关、铅笔芯、盐水、油、电阻器、集成电路板、高压输电线、炉丝、日光灯芯、滑动变阻器、电阻箱、小电动机等。

(四)教学过程

[引入]:教师出示各种电线,引导学生思考:①一般电线内部都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外部呢?②为什么普通电线内部的导线多用铜或铝制成,铁既多又便宜,想想看,为什么不用它来做电线呢?

同学们想不想用实验来寻找原因呢? 板书:§3.电

阻 [进行新课]:

1、动手做一个导电性检测器(课文P63图4-3-2所示)

2、演示实验:鳄鱼夹M、N之间分别接入铜线和橡胶,后闭合开关。要求同学们观察灯泡发光情况和电流表的示数。

提问:实验说明了什么?

(学生:铜线对电流阻碍作用小,容易导电;橡胶对电流阻碍作用大,不容易导电。)学生利用身边的一些材料,如塑料尺、木片、小刀、硬币、铅笔芯、盐水、油等继续进行实验。

3、通过观察,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出导体和绝缘体

点拨:有的物体容易导电,如铜线、硬币、铅笔芯、盐水等; 有的物体不容易导电,如橡胶、塑料尺、木片、油等。板书:

一、物体的导电性 导

体:容易导电的物体

第 1 页 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

4、阅读观察课文P63图4-3-3,从常温下一些物质导电和绝缘能力的排列顺序,同学们有什么发现?

5、教师点拨肯定后,介绍半导体。

板书:半导体:导电性能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材料

6、如何理解导体和绝缘体没有绝对界限?

拓展:①导体和绝缘体是根据导电能力来区分的,区别仅仅在于“容易”和“不容易”导电,而不能理解为“能”“不能”导电,在一定条件下导体和绝缘体可以相互转化(概念中标着重号)。②好的导体和绝缘体都是重要的电工材料(举例说明)。

7、实验:让学生继续用“导电性检测器”分别连接粗细、长短等相同铜线、铁线,观察灯泡的发光亮度。

思考:①为何亮度不一样?②你看到的现象对你有什么启示?

教师点拨:引导学生分析得出:不同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不同,在物理学中,为了更具体地描述物体的导电性,引入电阻概念。

学生自学课本P63电阻的单位部分,独立完成下列问题: 板书2:电阻: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用字母R表示 单位:欧姆,简称:欧,符号:Ω 常见的电阻单位还有KΩ和MΩ。换算关系是1MΩ=103KΩ=106Ω。

介绍常见电阻:手电筒、小灯泡:几欧至十几欧;日常的白炽灯丝:几百欧至几千欧;实验室用的1m长铜导线,电阻小于百分之几欧(0.01Ω)常可略去。

8.想想议议:高压输电线的电线使用的金属线又粗又直,为什么不用细导线输电呢?电炉上的炉丝为什么不用粗而直的导线,而要绕成螺旋状呢?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先来探究电阻的大小。

板书:探究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

类比“水管——石头模型”对认识电阻的启发。

(1)提出问题:你能用类比水管中水流的方法,猜想导体的电阻与哪些因素有关吗?(2)猜想与假设:①导体电阻可能跟导体的粗细有关; ②导体电阻可能跟导体的长度有关; ③导体的电阻可能跟

有关。

猜想需要实验来验证,怎样设计实验来验证你的猜想呢?(3)设计实验:交流讨论,归纳方法 ①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②器材:电源、小灯泡、电流表、开关、镍铬合金线 ③电路图

④实验记录表格(4)进行实验

①按图连接电路,在电路中留出接不同导体的位置;

②选取横截面积相同,长度不同的镍铬合金丝,把它们分别接入电路,闭合开关,观察灯泡亮度和记录电流表的示数;

③选取长度相同,横截面积不同的镍铬合金丝各一根,重复实验。(5)分析论证

利用实验数据,分析论证,得出结论。学生填写课文P65的实验结论

第 2 页(6)评估与交流:你的猜想得到证实了吗?你还发现了什么问题?你对电阻有什么认识?

教师补充实验:电阻与导体的温度有关吗? 归纳,大量实验证明:

板书: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导体的电阻不仅跟材料有关,还与其长度和横截面积有关。

说明:①材料:长度、横截面积相同时,材料不同,电阻不同; ②长度:材料、横截面积一定时,导体越长,电阻越大; ③横截面积:材料长度一定时,横截面积越长,电阻越小。类比:行人在不同路面上受到的阻力不同。9.电阻器

(1)学生阅读教材第66页,了解重要的电子原件——电阻器。(2)滑动变阻器

学生阅读教材第67页,自学滑动变阻器的构造、变阻原理、使用方法、作用和应用。【实验】用滑动变阻器改变小电动机的转速。(3)电阻箱 [小结] [反馈练习]

1、课本P69,自我评价1。

2、有两条材料,横截面积相同的导线,L1=20cm,L2=1.3m,谁的电阻大,为什么?有两条材料,长度相同的导线,S1=0.4cm2,S2=5mm2,谁的电阻大,为什么?

3、本节课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方法是

。试根据学过的物理知识再列出两例用这种方法研究的问题:

4、一导体接在某电路中,导体两端的电压为3V时,流过导体的电流为0.2A,导体的电阻是15Ω;当导体两端的电压增大到原来的两倍时,导体的电阻是多少?当电路总开关断开时,它的电阻是多少?

(五)课外作业:

1、“铜导线比铁导线电阻小”这种说法对吗?应该怎么说?

2、探究不同软硬度(H、B)铅笔的导电性能。

3、阅读课文P69《超导体》,查询超导体的相关信息。

第 3 页

第二篇:九年级物理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电阻: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教案

(一)三维目标要求

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别,知道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 ②知道电阻及其单位,知道决定电阻大小的几个因素;

③初步了解半导体超导体的一些特点,了解它们对人类生活和社会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观察、讨论、查阅资料,比较导体、半导体、绝缘体的不同; ②通过物质的导电性和影响金属导体电阻因素的实验探究过程,增强动手实践能力,理解控制变量和类比的物理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动手观察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认识物理与技术联系的兴趣。

(二)重难点

重点:①电阻概念的建立;

②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决定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难点:通过实验探究,认识电阻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三)实验器材

铜导线、铁线、硬币、电池2节、灯泡1只,演示电流表1只、鳄鱼线夹1对、导线若干、电阻定律演示器、开关、铅笔芯、盐水、油、电阻器、集成电路板、高压输电线、炉丝、日光灯芯。

(四)教学过程 [引入]:教师出示各种电线,引导学生思考:①一般电线内部都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外部呢?②为什么普通电线内部的导线多用铜或铝制成,铁既多又便宜,想想看,为什么不用它来做电线呢?

同学们想不想用实验来寻找原因呢? 板书:§3.电

阻 [进行新课]:

1、动手做一个导电性检测器(课文P10图5-3-2所示)

2、演示实验:鳄鱼夹M、N之间分别接入铜线和橡胶,后闭合开关。要求同学们观察灯泡发光情况和电流表的示数。提问:实验说明了什么?

(学生:铜线对电流阻碍作用小,容易导电;橡胶对电流阻碍作用大,不容易导电。)学生利用身边的一些材料,如塑料尺、木片、小刀、硬币、铅笔芯、盐水、油等继续进行实验。

3、通过观察,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出导体和绝缘体

点拨:有的物体容易导电,如铜线、硬币、铅笔芯、盐水等; 有的物体不容易导电,如橡胶、塑料尺、木片、油等。板书:

一、物体的导电性 导

体:容易导电的物体 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

4、阅读观察课文P70图5-3-3,从常温下一些物质导电和绝缘能力的排列顺序,同学们有什么发现?

5、教师点拨肯定后,介绍半导体。

板书:半导体:导电性能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材料

6、如何理解导体和绝缘体没有绝对界限?

拓展:①导体和绝缘体是根据导电能力来区分的,区别仅仅在于“容易”和“不容易”导电,而不能理解为“能”“不能”导电,在一定条件下导体和绝缘体可以相互转化(概念中标着重号)。②好的导体和绝缘体都是重要的电工材料(举例说明)。

7、实验:让学生继续用“导电性检测器”分别连接粗细、长短等相同铜线、铁线,观察灯泡的发光亮度。

思考:①为何亮度不一样?②你看到的现象对你有什么启示?

教师点拨:引导学生分析得出:不同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不同,在物理学中,为了更具体地描述物体的导电性,引入电阻概念。

学生自学课本P70第5行“在物理学中——而命名”部分,独立完成下列问题: 板书2:电阻: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用字母R表示 单位:欧姆,简称:欧,符号:Ω 常见的电阻单位还有KΩ和MΩ。换算关系是1MΩ=103KΩ=106Ω。

介绍常见电阻:手电筒、小灯泡:几欧至十几欧;日常的白炽灯丝:几百欧至几千欧;实验室用的1m长铜导线,电阻小于百分之几欧(0.01Ω)常可略去。

8、介绍电阻器。

同学们对于电阻这个物理量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展示电阻器和电路板,提问:电视机怎样来调节每个电子元器件的电流和电压呢?在电子技术中常要用到具有一定电阻值的元件——电阻器用来控制电流,使电路正常工作。板书:3电阻器:简称电阻符号:

9、归纳:电阻与材料有关。

从刚才的铜线、铁线实验,不同材料,但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对电流的阻碍作用不同,这说明什么?阅读课文P73的一些材料的电阻值,说明电阻与什么有关? 想想议议:高压输电线的电线使用的金属线又粗又直,为什么不用细导线输电呢?电炉上的炉丝为什么不用粗而直的导线,而要绕成螺旋状呢?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先来探究电阻的大小。

板书:探究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

类比“水管——石头模型”对认识电阻的启发。

1、提出问题:你能用类比水管中水流的方法,猜想导体的电阻与哪些因素有关吗? 2、猜想与假设:①导体电阻可能跟导体的粗细有关; ②导体电阻可能跟导体的长度有关; ③导体的电阻可能跟

有关。

猜想需要实验来验证,怎样设计实验来验证你的猜想呢?

3、设计实验:交流讨论,归纳方法 ①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②器材:电源、小灯泡、电流表、开关、镍铬合金线 ③电路图

④实验记录表格

4、进行实验

①按图连接电路,在电路中留出接不同导体的位置;

②选取横截面积相同,长度不同的镍铬合金丝,把它们分别接入电路,闭合开关,观察灯泡亮度和记录电流表的示数;

③选取长度相同,横截面积不同的镍铬合金丝各一根,重复实验。

5、分析论证

利用实验数据,分析论证,得出结论。学生填写课文P72的实验结论

6、评估与交流:你的猜想得到证实了吗?你还发现了什么问题?你对电阻有什么认识? 教师补充实验:电阻与导体的温度有关吗? 归纳,大量实验证明:

板书: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导体的电阻不仅跟材料有关,还与其长度和横截面积有关。

说明:①材料:长度、横截面积相同时,材料不同,电阻不同; ②长度:材料、横截面积一定时,导体越长,电阻越大; ③横截面积:材料长度一定时,横截面积越长,电阻越小。类比:行人在不同路面上受到的阻力不同。[小结] [反馈练习]

1、课本P75,自我评价1。

2、有两条材料,横截面积相同的导线,L1=20cm,L2=1.3m,谁的电阻大,为什么?有两条材料,长度相同的导线,S1=0.4cm2,S2=5mm2,谁的电阻大,为什么?

3、本节课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方法是

。试根据学过的物理知识再列出两例用这种方法研究的问题:

4、一导体接在某电路中,导体两端的电压为3V时,流过导体的电流为0.2A,导体的电阻是15Ω;当导体两端的电压增大到原来的两倍时,导体的电阻是多少?当电路总开关断开时,它的电阻是多少?

(五)课外作业:

1、“铜导线比铁导线电阻小”这种说法对吗?应该怎么说?

2、探究不同软硬度(H、B)铅笔的导电性能。

3、阅读课文P75《超导体》,查询超导体的相关信息。

第三篇:九年级物理教科版焦耳定律教案

《焦耳定律》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 知道电流的热效应 ②知道焦耳定律

③ 知道电热的利用和防止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知道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什么因素有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 通过学习电热的利用和危害,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 ② 通过讨论和交流培养合作学习的态度和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电流产生热效应跟什么因素有关(也就是焦耳定律)。

2、教学难点:

(1)如何让学生提出与本节课相关的问题,如何进行探究实验设计.(2)如何推导公式.三、教学器材:

电源、焦耳定律演示器、电流表、导线、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1、根据生活经验回答:用手去摸正在工作的电灯、电视机的后盖,会有什么样的感觉?(会有热的感觉)

2、这种现象叫做什么?(复习:电流的热效应)

3、灯泡中的电流与导线中的相同,为什么他不感觉热而他却热得大叫?(出示动画课件演示)

(二)、新授:

1、观察电流的热效应:

实验一:(出示动画课件演示)闭合开关,你观察到了什么?并想一想为什么?(观察到:煤油柱上升。解释:这就是电流的热效应,导体通电后发热,煤油温度升高,发生热胀冷缩现象,造成煤油柱上升。)

2、探究电流的热效应与什么因素有关:

实验二:(出示动画课件演示)将两只瓶内装有不同电阻丝的烧瓶串联在一起(R 1>R2),同时通以电流。引导学生猜想会发生什么现象?然后进行实验,提醒学生观察煤油柱的上升情况?

(观察到:甲瓶中的煤油柱上升得更高)

引导学生分析这个实验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两个瓶中的电阻丝各有什么相同的量和不同的量?(通过的电流和通电时间一样。两个瓶中的电阻丝的电阻不一样。)

这个实验告诉了我们什么?

(在电流、通电时间不变时,电阻越大,电流产生的热量越多。)

实验三:(出示动画课件演示)移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阻丝中电流的大小。引导学生猜想会发生什么现象?然后进行实验,提醒学生观察对比煤油柱上升的高度?

这个实验告诉了我们什么?(在电阻、通电时间不变时,电流越大,电流产生的热量越多。)

实验四:(出示动画课件演示)用同一个电阻丝(R1)做实验,分别做两次实验,分别通电2分种和4分钟,对比煤油柱上升的高度?引导学生猜想会发生什么现象?然后进行实验,提醒学生观察对比煤油柱上升的高度?

这个实验告诉了我们什么?

(在通电电流和电阻不变时,通电时间越长,电流产生的热量越多。)

3、实验结论总结:

在电流、通电时间不变时,电阻越大,电流产生的热量越多。在电阻、通电时间不变时,电流越大,电流产生的热量越多。在通电电流和电阻不变时,通电时间越长,电流产生的热量越多。

4、分析、归纳得出:

焦耳定律: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二次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

公式:Q=I2Rt 热量的单位:焦(J)

4、例题:

例1:一根60欧的电阻丝接在36V的电源上,在5min内共产生多少热量? 解:I=U/R=36V/60Ω=0.6A

Q=I2Rt=(0.6A)2×60Ω×300s=6480J.答:共产生了6480J的热量。

例2:一只额定功率是450W的电饭锅,在220V的额定电压使用,每分钟产生多少焦耳的热量?

解:略

例3:两根导线电阻之比是3:4,通过的电流之比是4:3,在相同的时间内,两根导线产生的热量之比为___________。

5、电流热效应的利用与危害(图6-3-6)

(三)、小结:本节课重点探究了焦耳定律实验的过程。(四)、布置作业:P97:第1、2、3、4题。(五)、板书设计:

1、电流的热效应。

2、焦耳定律实验:

在电流、通电时间不变时,电阻越大,电流产生的热量越多。在电阻、通电时间不变时,电流越大,电流产生的热量越多。在通电电流和电阻不变时,通电时间越长,电流产生的热量越多。

3、焦耳定律:

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二次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

公式:Q=I2Rt 热量的单位:焦(J)

第四篇:九年级物理教科版电功率教案

电功率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知道电功率的概念,知道电功率是表示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2).了解常见家用电器的电功率和测量电功率的方法。(3).能用P=UI 和P=W/t及它的变形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让学生了解研究问题和定义物理量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增强他们克服困难的信心、决心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使命感。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电功率概念的建立和理解。电功率的计算公式、单位。教学难点:探究电功率跟电流、电压的关系。

三、教学资源 :电源、开头、导线、不同规格的小电灯、电流表、电压表。

四、教学过程

(一)从认识用电器的铭牌开始

1、活动一:观察用电器铭牌(第90页)

观察图(第90页)中的用电器铭牌,你知道节能灯铭牌上的100W、40W各表示什么吗?

2、用电器铭牌上100W、40W等数字表示的就是用电器的电功率。那么,什么事电功率呢(二)电功率

1、活动2:认识电功率

将标有“220V 15W”和“220V 100W”的两个灯泡同时接入家庭电路中,观察哪一个灯泡比较亮。

想一想,在相同时间内,哪个灯泡消耗的电能比较多? 通常情况下,在相同的时间内,不同用电器所消耗的电能的多少不同,即电流所做的功不同。

灯泡比较亮的消耗的电能会比较多。

那么换一句话也就是说相同时间内,两个灯泡消耗电能的速度不同,即电流做功的快慢不同

2、电功率

(1)定义:物理学中,把电流在某段时间内所做的电功跟这段时间的比。(2)计算公式:P=W/t P:电功率

W:电功

t:时间(3)单位:基本单位“瓦”“W”,常用单位“千瓦”“kW”

1Kw=1000W(4)物理意义:表示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5)变形公式:

A、W=Pt(可以用来计算电功的大小即消耗电能,用途很大)B、t=W/P(求电功所能用的时间)

3、想一想(教材第90页图6-2-2)

(三)、活动三:探究电功率跟电流、电压的关系

1、猜想与假设

有人说:电功率可能跟电压有关,电压越高,电功率越大 有人说:电功率可能跟电流有关,电流越大,电功率越大 你同意他们的看法吗?你的猜想又是什么?

2、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 研究电功率跟电流的关系时,应设法控制电压不变 研究电功率跟电压的关系时,应设法控制电流不变

3、实验器材:电源、开关、两个用电器、两个电压表、两个电流表

4、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

实验一:将两个灯泡串联,使通过它们的电流相同(图6-2-3)

实验二:将两个灯泡并联,使他们两端电压相同(图6-2-4)

数据整理 实验一

实验二

5、分析与论证

电功率的大小跟通过用电器的电压和电流有关,在电压相等时,电流越大,电功率就

;在电流相等时,电压越高,电功率就

。精确的实验表明:电功率等于电压U跟电流I的乘积,即 P=UI U的单位为V,I 的单位为A,P的单位为W 公式变形:U=P/I

I=P/U

五、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例1:标有“220V 100W”的灯泡,在正常工作时,通过它的电流是多少? :例2:一只小电灯泡接在2.5V的直流电源两端,通过的电流为0.3A,小电灯的电功率是多少瓦特?若通电1分钟,电流所做的功是多少焦耳?

:

六、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七、作业讲评:教材第93页第1、2、3题。

第五篇:九年级物理10.5《根据欧姆定律测量导体的电阻》教案1北(精)

第二节 根据欧姆定律测量导体的电阻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

知道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电阻的实验原理。会同时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导体的电阻。过程与方法

通过测量电阻,学习一种应用欧姆定律测量电阻的方法。通过多次测量取平均值进一体会减小测量误差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应用欧姆定律测量电阻体验物理规律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意义。认真完成实验,养成做事严谨的科学态度。

在与小组成员合作完成实验的过程中,加强与他人的协同、合作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伏安法测电阻。教学准备:

学生电源、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待测电阻、单刀开关各一个,导线若干 教学过程

1.检查学生完成预习作业情况并按下面的实验报告加以纠正。实验目的 用电压表、电流表测电阻。

实验原理 变形公式R=U/I 实验器材 学生电源、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待测电阻、单刀开关各一个,导线若干。

实验电路图 实验步骤

(1)按电路图连接电路。

(2)检查无误后,闭合开关S,改变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分别读出电流表、电压表的读数,填入下面的表格中。

(3)其出三次R的值,求出R的平均值。

电压U(V)

电流I(A)

电阻R()

实验记录表格

待测电阻R的平均值

2.教师强调实验注意事项(1)连接电路时提示学生 ①开关要处于断开位置。

②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要放在最大电阻值的位置。③电源电压选用4V。

④电压表选用3V量程,电流表选用0。6A

⑤注意认清电压表、电流表的“+”、“-”接线柱。(2)指导学生连接电路时强调:

先连“主电路”即由电阻R、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单刀开关、电源组成的串联电路,检查无误后再接电压表。

3.进行分组实验

(1)教师巡回指导、检查学生分组实验的情况,及时解决实验中发生的问题。(2)指导学生正确读出电流表、电压表上的数值。(3)注意观察,尽可能要求每个学生都参加操作。(4)掌握实验进展,记录下实验做得好的小组。4.实验总结

(1)选几组汇报实验结果。

(2)指出实验中的优点、缺点,特别是实验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作为今后的教训。作业布置: P.79 1,2 教学反思:

下载最新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4.3.电阻: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word文档(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最新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4.3.电阻: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word文档(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