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二选修《语言文字应用》教案(教学设想)
高二选修《语言文字应用》
教学设计思路
华池职专栾文彧
【概述】
《语言文字应用》是按照高中新课程标准编写的选修课的教材,是一本为专门讲授汉语语言文字知识和应用的语文教科书。这本教材共有6课23节,内容包括“汉语、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等专题。显然,要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学完全部内容是有困难的,如果只是“走马观花”或“蜻蜓点水”地过一遍,效果也肯定不会太好。所以,如果时间充足的话可以多讲点,但一定要突出重点、抓住难点。“看菜吃饭、量体裁衣”,“可拆可合,自成模块”,这也是这本教材的一个特点。所以,在教授的时候,可以根据抓大放小的方针,围绕一个“点”来进行。这样做的好处,一方面是能真正突出专题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取得“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的学习效果;另一方面还可以给学生们学习方法上的启发,留出深入思考探究的空间,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课程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学习形式】
课堂学习和学生自学相结合
【设计思路】
1、在上课前,先梳理教材内容,明确教学重点和难点。在课堂上主要不是传授语言知识,而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积极参与语言实践活动,一方面每篇“课文”本身都是联系日常生活中语言文字现象的“实例”,这些内容本来就值得我们关注和探究;另一方面这些“课文”也不再是一些死记硬背的条文,而是需要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动脑甚至动手参与才能完成的“任务”。“
⑴实例教学法
举一些新鲜的例子,养成生活处处皆语文的习惯。
比如可以在各种报纸,各类杂志,精彩纷呈的电视节目,众多的书籍上收集到所需的信息材料,并进行剪辑,摘抄,分类归档,标明其出处,收集时间及适用章节场合,以便在教学实例中使用。⑵情境教学法
查找街头、电视、报刊错别字,推荐自己喜欢的一句广告语,感悟文学作品中生动的句子。创设情景教学法的途径有以下几条:生活展现情境,实物演示情境,图画再现情境,音乐渲染情境,表演体会情境,语言描述情境。这些教学方法我们在以前必修课的讲授也都用到过,在讲授这册书的过程中,没有必要去刻意追求,根据需要而定。
2、有效有用
正确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既是一种知识和能力,也是中学生应有的文化素质和精神风貌。所以在实际授课过程中必须注重有用有效的学习目标。从一个方面看,“有效有用”是指现在教材中的内容都是经过精心选择的最重要和最实用的语言文字知识,是合格的高中生必须具备的语言文字能力,更不用说也考虑到了中学生升学考试的实际需要。从另一个方面看,“有效有用”更体现在我们希望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使中学生能够真正变“死记硬背”为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的科学方法,变“题海战术”为灵活地解决语言文字应用的各种问题,变“应付考试”为具备较高水平的文化素质和精神文明修养。
在讲授过程中,我们必须注重有用有效,而最直接的有用有效就是和高考的挂钩,这也是我们在讲课过程中取舍的一个标准,如第六课“语言的艺术”可以说是和高考密切相关的一课。“服从高考”是必需的。但是,不能不加选择地把高考这方面的试题堆给学生, 异化为高考复习课。不能企望一步到位,不可能一次完成高考“语言表达应用”的复习任务,高三还要安排时间进一步巩固,深化。所以,浅尝辄止,可以把这课甚至是这册书看成是高考复习的热身赛而非正式比赛。
【课时安排】
总21课时
第一课:走进汉语的世界 1课时
第一节:美丽而奇妙的语言认识汉语——认识汉语 自 学 第二节: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 1课时 第三节:四方异声——普通话和方言 自 学 第二课:千言万语总关“音” 2课时 第一节:字音档案——汉字的注音方法 自 学 第二节:耳听为虚——同音字和同音词 1课时 第三节:迷幻陷阱——“误读”和“异读” 1课时 第四节:声情并茂——押韵和平仄 自 学 第三课:神奇的汉字 4课时 第一节:字之初,本为画——汉字的起源 2课时 第二节:规矩方圆——汉字的简化和规范 第三节:方块的奥妙——汉字的结构 1第四节:咬文嚼字——消灭错别字 1第四课:词语万花筒 3课时
第一节:看我“七十二变”——多义词 1第二节:词语的兄弟姐妹——同义词 1第三节:每年一部“新词典”——新词语 第四节: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 1第五课:言之有“理” 6课时
第一节:“四两拨千斤”——虚词 1第二节:句子“手牵手”——复句和关联词 2第三节: “有话好好说”——修改病句 2第四节:说“一”不“二”——避免歧义 1第六课:语言的艺术 5课时
第一节: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 2第二节: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 2第三节:淡妆浓抹总相宜——语言的色彩 1第四节:入乡问俗——语言和文化 附教学设计:
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
教学目标
1、认识汉语词汇的演变,并能据此解决古汉语阅读的相关问题。
2、认识汉语语法的演变,并能以此指导古汉语的阅读和翻译。教学重点、难点 自 学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自 学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自 学
汉语词汇的演变和汉语语法的演变。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总第1课时
一、导入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翻译画线的句子。
“这个小孩的耳朵特别大”等笑话百出,你觉得问题出在哪?
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的差异是很大的,不注意差别就要闹大笑话,为避免再次发生此类尴尬的事,为了更好地学习古代文化经典,我们有必要学习并掌握古今汉语的差别。
二、课堂活动
活动一:我古你今,相对言说。
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画出古今差别词句。
要求:一同学说古代汉语词句,另一个说出现代汉语意思。先由词再到句子,然后再互换角色。
(学生活动)
活动二:古今对照,分析差别。
师: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明确感受到古今汉语的具体差异。这段话中实际上只有几个字(词)古今汉语是没差别的,除了地名、人名外,它们是——
生:
八、我、能、国、不、客、从、来、坐、谈、问。
师:大多数的字(词)不是意义有所不同,就是用法有些两样。下面请大家结合自己刚刚查找到的一些结果,及书上的参考,说说古今汉语到底有哪些差别?
(学生讨论)
师:概括起来大概有两种,一种是意义改变了,如“形”“妻”等;一种是意义改变甚至某些意义都消失了,如“服”,它“穿衣”这个义项,今天已经消失。
师:大家再看看,“之”的几种用法在现代汉语中还有哪几种在用?(学生讨论)
概括: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用法还在使用,还有一些就是在固定搭配中使用。师:下面我们来看看句子有哪些变化。(学生讨论)
概括:一些古代汉语的句式消失了,如“吾孰与城北徐公美”“忌不自信”等;有些古代汉语的句式与现代汉语句式大体相似,如“不若君之美”;还有一种,一些古代汉语句式只在现代汉语固定短语中保留使用,如“之所以”“为„„所„„”等。
活动三:汉语词语的演变
1、词语的词形变化
(1)在原来的单音节词加上词头(前缀)或词尾(后缀),成为现代的多音节词。(2)在原来的单音节词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同义或近义词,合成一个现代的多音节词。(3)原来的单音节词被现代不同的多音节词所替代,如:伐──攻打;乖──违背;川──河流;股──大腿。
2、词语的词义变化
(1)词义扩大。“江”“河”古代专指长江、黄河。如“哭”,古义指“悲痛出声”,“大声曰哭,细声有涕曰泣”,大声而无泪的叫“嚎”、(2)词义缩小。宫:古为“房屋”,今为“宫殿”。
“丈人”,古义指“老人之通称”、(3)词义转移。即词义由指甲事物变为指乙事物。如“牺牲”古代指为祭祀宰杀的牲畜。如“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现在指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泛指放弃或损害一方的利益。
“耳闻不如目见”、“言者无罪,闻者足戒”等等,“闻” 是“听”的意思。现在,“闻”是指用鼻子嗅,它的词义内涵发生了变化。
(4)词义的褒贬色彩不同。“谤”古代指公开指责别人的过失,是中性词。如“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现在“谤”用于“诽谤”,指无中生有地说人坏话,是个贬义词。
活动四:语法的变化
1、语序的变化
最显著的不同之处是疑问句和否定句中的代词宾语要放在动词前,也就是我们所谓的“宾语前置”:
A、沛公安在?(沛公在哪里?)
B、古之人不余欺也。(古代的人不欺骗我)
2、句式的变化
古汉语和现代汉语都有判断句,但古汉语通常不用判断词“是”,而是在主语名词后面用“者”,句末加上语气词“也”,或者只用其中之一。
A、陈胜者,阳城人也。B、夫战,勇气也。C、荀卿,赵人。
3、词类的变化
古汉语中的词类常常可以活用。A、“衣锦还乡”(“衣”作动词“穿”讲)B、“既来之,则安之”(“安”作“使„„安”讲)C、“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美”作“以„„为美”讲)D、“项伯杀人,臣活之”(“活”作“使„„活”讲)E、“常以身翼蔽沛公”(“翼”作“像翅膀一样”讲)课堂小练
A、“有好事者船载以入”(《黔之驴》)B、“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技》)
C、“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陈涉世家》)“山行六七里”(《醉翁亭记》)“船”为名词,用在动词“载”的前面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所用的工具,用船之意。
“手”为名词,用在动词“拍”的前面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用手”之意。
“狐”为名词,和“鸣”一起用在动词“呼”的前面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像狐狸鸣叫那样大呼”之意。
“山”为名词,用在动词“行”的前面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地点,“在山上”之意。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愚公移山》)“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捕蛇者说》)”。
“疑”原为动词,现在充当动词“献”的宾语,活用为名词,疑问之意。“述”本是动词“记述”,这里活用为名词“记述的文字”讲。
“有”是动词,这里活用名词“出产的东西
“香远益清”(《爱莲说》)
“亲贤臣,远小人”(《出师表》)”。
“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远”原是形容词,在这里充当“香”的谓语,用作动词,远播之意。
“亲”“远”都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后面带宾语“贤臣”和“小人”,翻译为“亲近”和“远离
“苦”、“劳”、“饿”都是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当作“使„„苦”,“使„„劳”、“使„„饿”讲,属于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四、布置作业 翻译下面句子
(1)其李将军之谓也。
(2)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悼。
(3)卿新有功,今西见上,宜勿自伐,应对常若不足者。(4)使尧再三和,咎徭为理,安有取人之驹乎?
(5)隐处穷泽,身自佣耕。邻县士民慕其德,就居止者百余家。
耳听为虚——同音字和同音词
教学目标
1、了解形成同音字的原因和同音字词的类型;
2、了解同音字词在语言交际中的作用,注意避免同音字词造成的歧义;
3、结合高考题,加强对同音字词在考试中的重要地位的认识。教学重点、难点
1、高考与同音字词。
2、同音近义词的辨析。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总第2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几个脑筋急转弯:
(1)布和纸怕什么?——布怕一万,纸怕万一。(不怕一万,只怕万一)(2)铅笔姓什么?——萧。(削(萧)铅笔。)
(3)怎样使麻雀安静下来?——压它一下。(鸦(压)雀无声)
2、相传有个神童,宰相爱其才招为女婿。宰相宴请时,当着满堂宾客出一上联请女婿对:因荷而得藕。女婿手指席上果品,答:有杏不须梅。这里因用了谐音(荷—何,藕—偶,杏—幸,梅—媒)而妙言他意,客人们顿时而悟,连连称妙。
3、“痔者必得”药厂厂长的欢迎词(沙叶新)同痔们:你们好!
我代表“痔者必得”全体职工欢迎大家。痔疮是常见病、多发病,不但老年人老骥伏枥、痔在千里,青壮年也壮痔凌云,就是小孩也有痔疮,有痔不在年高嘛!如今是十男九痔、十女九痔,无所不痔、无微不痔,不久就要全民所有痔。所以我厂全体同痔斗痔昂扬,专心致痔,有痔者事竟成,研痔成功了“痔者必得”特效药,欢迎大家使用。谢谢大家!
二、课堂活动
1、生活中有许多用到同音字的地方,有时诙谐幽默,有时意歧难懂,有时暗含美意。你能兴趣出几个例子吗?
示例:歇后语、赵本山的小品:平镜——平静。讨口彩:早生贵子、百年好合、马上发财以及数字谐音等。歧义的例子如:饭后吃点水果可以治癌(致癌)、五香(箱)豆腐干等。
同音字词有什么样的好处或弊端呢?试总结一下。
2、自读课文P25—26,明确:(1)同音字词的成因;(2)同音字词的类型。
指名学生回答,学生齐读关键词句,以达到当堂记忆。
三、深入探究——高考链接。
1、语音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09年四川卷)A、遮蔽/弊端 囹圄/聆听 不屈不挠/饶有情趣 B、隽永/眷念 惊蛰/桎梏 喟然长叹/功亏一篑 C、侍候/吞噬 吉祥/捷径 溯流而上/夙兴夜寐 D、瓦砾/隶书 矗立/抽搐 锲而不舍/提纲挈领
答案:D(A项加点字依次读作bì,líng,náo/ráo;B项依次读作juàn,zhã/zhì,kuì;C项依次读作shì,jí/jiã,sù;D项依次读作lì,chù,qiâ。)(2)下列词语中,各对加点字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09年浙江卷)A、侥幸/角色 车辙/折戟沉沙 瞠目/交口称赞 B、盘踞/拮据 癖好/否极泰来 摒弃/敛声屏息 C、怆然/创伤 蛊惑/余勇可贾 诘问/开花结果 D、蹩脚/别扭 干涸/曲高和寡 徜徉/逢场作戏
答案:D(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字音的能力。D项依次读作biã/biâ,hã/hâ,cháng/chǎng。A项依次读作jiǎo/ júe,zhã,chēng;B项依次读作jù/ jū,pǐ,bìng/ bǐng;C项依次读作chuàng/ chuāng,gǔ,jiã/ jiē。)
2、字形题。
(1)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09年湖北卷)A、以逸待劳 分庭抗理 信口雌黄 哄堂大笑 B、漫不经心 和颜悦色 见微知著 推心至腹 C、突如其来 接踵而至 精妙绝伦 浑然一体 D、张灯结彩 休戚与共 不知所终 估名钓誉
答案:C(A、分庭抗理-分庭抗礼,B、推心至腹溶-推心置腹,D、估名钓誉-沽名钓誉)(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09年天津卷)A、雍容 经典 韬光养晦 筚路蓝缕,以起山林 B、安详 遐思 薪尽火传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C、跨越 振辐 秘而不宣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D、坐阵 砥砺 学以致用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答案:B(“筚路蓝缕,以起山林”中的“起”应为“启”,意思是说驾着柴车,穿着破旧的衣服去开辟山林,形容创业的艰难;“振辐”中的“辐”应为“幅”,意思是“幅度”;“坐阵”中的“阵”应为“镇”,意思是“亲自在某个地方镇守,也用于比喻”。)
3、近义词辨析。
(1)逐步推广使用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减少使用污染环境的能源,是 环境恶化的正确的选择。(遏制 遏止)
解析:“遏制”,重点是“制”,控制住;“遏止”,重点是“止”,使停止。显然,目前对于环境恶化只能控制还不能使其停止,故应用“遏制”。
(2)每年三月,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都聚集北京,共商。(国是 国事)解析:“国事”指国家大事,如“关心国事”;“国是”指国家大计,如“共商国是”。应用“国是”。
(3)改革开放30年后的今天,干部队伍
化建设已经有了制度保障。(年轻 年青)解析:“年轻”指人的岁数不大,有相比较而言之义;而“年青”则为处于青年时期,不合语境。
(4)现代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从前的幻想今天都有可能成为现实。(以至 以致)
解析:“以至”有“一直到”的意思,表示表示时间、数量、程度、范围等的延伸;而“以致”是“因而导致”的意思,后面接的往往是不好的结果。
四、反馈巩固。
1、下列各组词语中,斜线“/”前后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清澈/掣肘
殷红/湮没
瞠目/螳臂当车 B、箴言/斟酌
蛊惑/商贾
船舷/扣人心弦 C、联袂/抉择
整饬/炽烈
辍学/风姿绰约 D、徘徊/脚踝
戏谑/琐屑
惬意/锲而不舍
答案:B(B项分别读作zh?n、g?、xi?n。A组的读音分别为:ch?、y?n、ch?ng/t?ng。C组的读音分别为:m?i/ju?、ch?、chu?。D组的读音分别为:hu?i、xu?/xi?、qi?。)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删除
膻味
籼米
潸然泪下B、信笺
歼灭
缄默
间不容发 C、飙升 鱼鳔
剽悍
彪炳青史D、血缘
戏谑
噱头
空穴来风 答案:B(B项加点字都读ji?n。A项“删”、“膻”、“潸”都读sh?n,“籼”读xi?n“;C项“飙”、“彪”读作bi?o,“鳔”读作bi?o,“剽”读作pi?o;D项“血”、“谑”读xu?,“噱”、“穴”读xu?。)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文身 诡谲 流金铄石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B、桥礅 碑帖 原物璧还 家有敝帚,享之千金 C、简练 宽宥 犯而不较 万壑争流,千崖竞秀 D、更迭 歆享 濯污扬清 明枪易躲,暗剑难防
答案:A(B项中的“桥礅”的“礅”应为“墩”,C项中的“犯而不较”中的“较”应为“校”,D项中的“暗剑难防”中的“剑”应为“箭”。)
4、下列各组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A、朝廷
调济
贸然行事
瞑顽不化 B、惦量
修炼
生灵涂炭
不假思索 C、斑斓
法码
如法炮制
严惩不贷 D、松弛
困扰
歪门邪道
砰然心动
答案:A(A项“调济”应为“调剂”,“暝顽”应为“冥顽”。B项“惦量”应为“掂量”,C项“法码”应为“砝码”,D项“砰然”应为“怦然”。)
5、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记者在北京博士后研究人员 会上看到,卫生、交通等领域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很迫切。
②小说中的典型形象虽然有生活,但仍属于虚构的现象。
③即便是这些水草,也像它们生于斯长于斯的湖水一样
无垢,使人心旷神怡,完全忘却了尘世的烦恼。
A、引见 清静 原形B、引见 清净 原形C、引荐 清净 原型 D、引荐 清静 原型 答案:C(“引见”指引人相见,使彼此认识,“引荐”侧重于推荐;据句意,第(1)空应填“引荐”。“原形”指事物原来的形状或本来面目,“原型”指叙事性文学作品中塑造人物形象所依据的现实生活中的人。“清静”,指安静,不嘈杂;“清净”,指清彻,干净。结合语境“水草像湖水一样”,应选用“清净”。)
6、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很多网民都在访问一些小网站后“中招”:主页被,广告弹窗层出不穷等。②把他批评哭了,并不是我的,就是因为我太着急了,说得有点过分。③毋庸,法兰西优秀的民族文化是人类历史上的一笔宝贵财富。
A、篡改 本义 质疑 B、窜改 本意 质疑 C、篡改 本意 置疑 D、窜改 本义 置疑 答案:C(“窜改”指改动成语、文件、古书等,“篡改”指用作伪的手段屐或曲解。“本意”指原来的想法或打算;“本义”指词的原始意义或较早的意义。质疑意思是提出疑问;置疑是动词,有怀疑意(多用于否定式)。)
五、布置作业。
查一下词典,就同音字词分别出一道字音题、字形题和近义词辨析题,并与同桌互做交流。每组选出两份比较好的题目,张贴于后黑板。
迷幻陷阱——“误读”和“异读”
教学目标
1、了解误读异读的定义和造成原因。
2、学会读准字音。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读准字音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总第3课时
一、导入
利用课文前的笑话导入。
二、课堂活动
1、误读
误读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读错(这个字根本没有这个音),一种是读混(两种读音都对,但该读这个音的时候读成了另一个音)。
造成误读的情况大致有三种,即“读半边”、“多音字”和“方言音”。(1)读半边
瞻 澹 蟾 赡
清朝一次科举考试,考题“昧昧我思之”,选自《尚书》,是沉思、自省的意思。某考生看成“妹妹我思之”,把“昧”作“妹”大作文章。考官阅罢,哭笑不得,提笔批道:哥哥你错了!
(2)多音字
John和一个中国朋友去一家饭店吃饭,吃完出门后不解地问:“为什么饭店门口写着欢迎大骂(驾)光临呢?为什么要我们在厕所里小心地(de)滑呢? 遇见多音字的时候,应该结合语境弄清它的意义和用法。比如“畜”字,做动词读作“xù”而做名词的时候却读作“chù”。又如“处”字,做动词念“chǔ”,做名词念“chù”。
(3)方言音
一个年轻的战士路过河边,看见一个妇女在河边急得直跳,问她原因,那个妇女说她的 “孩子”掉到河里了。战士二话不说,纵身跳进了水中,可是,他打捞半天,“孩子”还是没有找到,只找到了一只鞋子,当他失望地回到岸边的时候,却听见那妇女欣喜地说“这就是我的‘孩子’。”
2、应对误读
防止误读的发生,我们可以这样做: 读半边——看清细微差别,谨防声旁误读 多音字——切记据义定音
方言音——矫正地区缺陷,多查字典
3、异读
(1)、一个字在实际使用中存在两个读音,由于读音不统一造成异读。
(2)、不同读音中,只有一个是规范读音;而多音字不同的读音表达不同的意义,只要运用得对,都属于规范读音。
产生原因:文白差异、方言异读、误读造成。
4、绕口令训练
黑化肥发灰,灰化肥发黑。黑化肥发黑不发灰,灰化肥发灰不发黑。哥挎瓜筐过宽沟,过沟筐漏瓜滚沟。隔沟够瓜瓜筐扣,瓜滚筐空哥怪沟。粉红墙上画凤凰,红凤凰,粉凤凰,粉红凤凰黄凤凰。
5、改正错别字
繁冗拖杳 纷至踏来 蜂涌而上 功亏一匮 鸠占雀巢 无计于事 人情事故 融汇贯通 手屈一指 痉孪 气冲宵汉 好高鹜远 决无仅有 凭添 随声附合 贪脏枉法 叹为观之 淋漓尽至
6、补充练习:下列词语中红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B)A、发霉 懊悔 欺侮 风雨如晦 诲人不倦 B、疏浚 皴裂 逡巡 日月如梭 怙恶不悛 C、犄角 绮丽 崎岖 倚马可待 风光旖旎 D、弹劾 刻薄 隔阂 垓下之围 言简意赅
字之初,本为画——汉字的起源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汉字的起源。
2、了解汉字的造字方法和字体演变。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图片形象地展示汉字的发展。
1、通过课堂练习来巩固和提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汉字的起源和演变过程,可以使学生充分感受汉字的魅力,关心汉字的发展。
2、了解汉字的造字方法和字体演变,也能帮助学生理解汉字的书写规则,了解汉字中的民族文化气息,并且有助于鉴赏书法艺术作品。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汉字的起源、造字方法和字体演变学会读准字音
2、对汉字的起源、造字方法和字体演变的理解并能正确地解决在生活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总第4-5课时
一、导语
悠悠中华五千年,中国有着太多太多让外国人仰慕的东西,包括四大发明,文字等等,而汉字则是见证中国悠久历史的重要载体,今天句让我们一起走进汉字,走进中国。
二、推进新课
北京奥运会将要举行,圣火传递仪式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那么我们首先来看看奥运会的会徽。
1、汉字的起源(1)结绳记事说(2)八卦说(3)书画说(4)仓颉造字说
2、汉字的造字方法(1)象形
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文字描摹实物的形状)(2)指事
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文字由指示性的符号构成)(3)会意
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汇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构成一个新字)(4)形声
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5)转注
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授。考、老是也。(6)假借
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以上要结合课文做具体的解析。
3、汉字的演变
(1)甲骨文(2)金文(3)小篆(4)隶书(5)草书(6)楷书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认识和了解了汉字是怎么产生和发展的,内容包括体会汉字如何起源于图画,介绍汉字的几种主要造字方法,了解汉字的演变情况。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将使我们感受到汉字的极大魅力,培养了我们的爱国情怀。
四、课外延伸 课后“小试身手”
方块的奥妙——汉字的结构
教学目标 了解汉字结构,正确分析汉字的形体结构。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分析汉字的形体结构。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总第6课时
一、导语
二、课堂活动
1、能产的五行偏旁。
1)以五行偏旁中任一偏旁为例,举出含该偏旁的10个字。2)试写一副有完整意思的同旁联。
2、多变的五行偏旁。1)汉字合体字组合结构类别:
①上下结构(上下、上中下)②左右结构(左右、左中右)③包围结构(全包围、三包围„„)④框架结构。
2)作个游戏,分析一下自己同桌的姓名,属于什么结构。
三、工具箱
1、汉字房屋的构件
汉字构件三层次:笔画、部件和偏旁。
笔画——汉字的最小构件。根据笔画形状,可以给汉字分成几十种笔画。最基本的有:横、竖、撇、点、折五种。
部件——由笔画组成,独立书写单位,不一定有语音、意义,有构字能力。
偏旁——高于部件的构字单位,合体字一级拆分后的表音或表意单位,包括形旁和声旁。
2、汉字房屋的架构
1)书写笔顺的规则:先横后竖,先撇后捺,先上后下,先左后右,先外后内,先中间后两边,先进去后封口。可以举二、三例示范。
2)汉字拆分,注意两点:
A、汉字拆分到部件 B、分级拆分。3)拆分一下前后位同学的姓名。
四、小试身手
1、练习一,找出谜底,排列次序。
2、练习二,学生自己体会。略。
3、练习三,简要说明汉字结构和拉丁字母结构的区别。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结构特点——
由于美术字体可与绘画结合,字中有画,画中有字,有生动形象的艺术感染力。1)主标志跑动的“人”的造型同时具有汉字“京”的神韵,蕴含浓重的中国韵味。2)“beijing2008”字体采用了汉简风格,将笔画与韵味有机地结合再一起,自然,简洁、流畅,与会徽图形和奥运五环浑然一体。
3)字体与主体图案风格相协调,页更符合市场开发地目的。
而拉丁字母虽也可以设计成图案式样,但从艺术字体本身看不出文字意义。
另外,也可以让学生分析“中国印”的创意—— “京”,设计成人字形,是书法与绘画的结合。“京”,既是奔跑,又是欢迎。“印章”形式是中国书法艺术的展现。„„
4、补充小练习。出几个拆字谜语。
“上不在上,下不在下,天没它大,人有它大”打一字
(一)“他们两人离开了” 打一国家名(也门)“走人” 打一足球术语(越位在先)“皿” 打一成语(一针见血)
咬文嚼字——消灭错别字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古今汉语中存在错别字的现象和原因。
2、帮助学生学会如何消灭错别字。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课堂上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发现学习中的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教学重点、难点
1、古今汉语中存在错别字的现象和原因,做练习巩固知识。
2、帮助学生学会如何读准字音。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总第7课时
一、导语
文字的规范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精神文明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对于城市而言,规范、优美的文字招牌、标语、广告牌是街头文化的组成部分,建设文明城市,要坚决反对错别字和不规范用字。就算是做广告,也应昭示文明,不应在广告中出现错别字。这样的错别字误导小学生不说,还大大影响了城市的形象。此外,商家频繁使用错字的行为,也违反了《通用语言文字法》,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出面做出处理。
二、课堂活动 出错的原因
1、字形相似而误
“公厕”而非“公则” “招聘”而非“招骋” “专座”而非“专痤”
2、字形相似,读音相同或相近而误
“候车”而非“侯车” “咨询”而非“资询” “排档”而非“排挡” “灌饼”而非“罐饼”
3、音同或音近而误
“隐形”而非“隐行” “招聘启事”而非“招聘启示” “库存”而非“裤存”
4、义同或义近而误 “形象”而非“形像”
5、滥用繁体字 “休闲服”
三、错别字笑话(案例)
1、有一个外国人,在中国待了一段时间,自以为汉语不错,一天,他没有带翻译就一个人逛街,逛了一天后,回到宾馆,对翻译说:“你们中国人真有自信。”翻译问:“怎么了?”他说:“我每走过几条街,就可以看见一些大牌牌,上面写着:中国很行,中国商业很行,中国农业很行,中国建设很行,中国交通很行,中国人民很行。”
2、某学生常写错别字,老是把“歇”写成“喝”,他有一篇日记这样写到:那天班长指挥我们抬大粪,大伙干得很起劲,谁都不敢喝一喝。后来我们实在有点累了,就背着班长偷偷的喝了喝„„
3、小王同意戒烟,他把保证书交给女朋友小李,可是小李没看完就气走了。原来信是这样写的:“从今天起,我再也不买烟了,决定开始借烟,一定借,借到底„„”
4、一老板要请客,写了要买两只鸡一只兔子的帖子让仆人去准备。可是仆人只买回来一只鸡。他很生气地说:“还有一只鸡呢?兔子怎么没有买回来?”仆人说:“你帖子上不是写‘鸡两只,免一只’吗?”
5、超级女生季军得主张含韵有一次来到南京举行她的新碟签售会,其间一男崇拜者请她写下他的家乡安徽的字样,张含韵沉思良久却写不出那个安徽的徽字,最后无奈的写下了“安微”俩字匆匆离去,大出洋相。
四、广告中的错别字集锦
1、饭店门口:“抄”饭
2、修车店门口:补胎“冲”气
3、零售店铺门口:“另”售
4、家具店门口:家“俱”
5、装潢店门口:装“璜”
6、失物广告:失物“启示”
7、网吧广告:一“网”情深
8、钢琴广告:“琴”有独钟、一见钟“琴”
9、热水器广告:随心所“浴”
10、空调广告:终生无“汗”
11、服装店广告:“衣帽”取人
12、某洗衣店广告:“衣衣”不舍
13、某房产公司广告:万“室”俱备
14、某蛋糕广告:步步“糕”升
15、胃药广告:一“不”到“胃”
16、赛马广告:乐在“骑”中
17、电熨斗广告:百“衣”百顺
18、快餐店广告:“烧”胜一筹
19、洗衣机广告:“闲”妻良母 20、帽子公司广告:以“帽”取人
21、治结石病广告:大“石”化小、小“石”化了
22、打印机广告:百闻不如一“键”
23、透明胶带广告:无可替“带”
24、冰箱广告:制冷“鲜”锋
25、治痔疮药广告:有“痔”无恐
26、花园公寓广告:随“寓”而安
27、跳舞机广告:闻“机”起舞
28、海鲜广告:领“鲜”一步
29、口腔门诊广告:“快治”人口 30、礼品店广告:“礼”所当然
31、药品广告:“咳”不容缓
32、山地车广告:“骑”乐无穷
33、补品广告:“鳖”来无恙
34、眼镜广告:一“明”惊人
35、驱蚊器广告:默默无“蚊” 讨论:
有人说这是“妙用”,有人说这是“篡改”,你怎么看? 温馨提示:
词语妙用固然好 误人子弟不得了 字形句意别改跑 家喻户晓记得牢
五、导致别字的原因
1、字形相似、如将“呕心沥血”中的“呕”写或“抠”,将“掂量”的“掂”写成“惦”。
2、字音相同或相近,如“川流不息”的“川”写成“穿”,“贻笑大方”的“贻”写成“怡”。
3、字音相同字形相近,如“趋之若鹜”的“鹜”写成“骛”,“涣然冰释”的“涣”写成“焕”。
4、声音相同字义相近,如“鸠占鹊巢”的“鹊”写成“雀”,“绿树成荫”的“荫”写成“阴”。
5、标新立异,故意写错,以引人注目。
6、受社会上不规范字影响或写字马虎而形成的错别字。如“另售”“鸡旦”“打拆”。如何辨认并修改错别字?
一、明义记字
字义决定着汉字的正确使用。一定的语境往往需要相应意义的字“对号入座”。因而,明了字义是明辨字形正误的基础。实际上,有些字词本身含义隽永,根据意义“巧记”字形,会平添许多趣味,收到良好效果。
如“脉搏”的“搏”字,常同“膊’’字混淆。如果明确了“脉搏”:是指血脉跳动,是一个动作场景,而“搏”具有“搏动、跳动”的意思、正好和“脉搏”的语境相吻合,那么,就会很轻松地记住“脉搏”的“搏”应是动词“搏”而不是“胳膊”义的名词“膊”。
“融会贯通”很容易写成“融汇贯通”。有人甚至还振振有词地为这种错误找出所谓的理由,说“融合汇聚了多方面的东西,有了通彻的理解”。其实不然,“融合”“汇聚”的意义是相同的,“融汇”相连,就会语意重复。“融会贯通”的基本词义应该是“参合多方面道理进行体会从而得到全面透彻的领悟”,因而必须用“会”而不能用“汇”。如果把词语中易错字的意义搞通彻了,就能有效地避免写错。
如:下列加点的字词都可以从意义上“纠错”(括号中是正确的字和该字的解释)。集思广义(益:益处,效果)、撕打(厮:互相)、义气用事(意气:偏激的情绪)、水泻不通(泄:泄出)、凭心而论(平心:平心静气)、贪脏枉法(赃:赃款)、暂露头角(崭:高出)、开门缉盗(揖:作揖)、兵慌马乱(荒:灾荒,乱)、不容质疑(置疑:加以怀疑)等。
二、推形记字
汉字中有80%的字是形声字。形声字的形旁表示汉字的意义类别,因而,推断形旁,明了字的意义所属,就能大致判断出该字在句中的运用正确与否。从而辨别书写的正误。
如:“沤歌英雄(讴)”和“沤心沥血(呕)”中易混淆的三个字“讴、呕、沤”都是形声字,读音相近,字形相近,声旁相同,但形旁却完全不同。这就可以从形旁入手分辨它们。“讴”,形旁是“言”字,表示该字与语言或话语有关,“讴歌英雄”当然需要用优美的语言歌颂,因此,必须写作“讴”。“呕”的形旁是“口”,表明与嘴有关的—个动作,即“呕吐”。“呕心沥血”指的是倾吐心血,费尽心思,应该用“呕”字。“沤”的形旁表明和“水”有关,粪便、青草等加水经过长时间的浸泡俗称“沤肥”。下面词语中加点的字都是与形近的形声字容易混淆的,可从形旁的意义这一角度记忆它们的正确字形(括号内是正确的字及该字的解释)。
如:纵横稗阖(捭:两手分开。全词指运用手段进行分化、联合)、裨官野史(稗:一种杂草)、大有捭益(裨:补益)、惮精竭虑(殚:竭尽)、肆无忌殚(惮:心里害怕)、暇不掩瑜(瑕:美玉上的斑点)、目不遐接(暇:空闲)等。
因为汉字中绝大多数是形声字,所以,推形记字是一种最有实效的记忆字形的方法。
三、探源记字
有些词中的字是由该词形成时特定的意义决定的,因此,必须探究该类词的本义,才能准确记住字。由于时代的阻隔,我们平时只知道有些词的用法,而不知道该词形成的历史背景,书写时难免用现代的观念去理解它,结果常常写错。实际上,有些词尤其是一些成语的形成往往凝结着浓郁的文化风俗或附带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记忆该类词时把它们挖掘出来,会使学习的过程充满意趣。
如“再接再厉”,因为这个成语常用来鼓励人,而“励”有鼓励的意思,所以常有人把它写作“再接再励”。实际上该词最早记录的是古代斗鸡游戏中的一种常见的现象:为了使自己的鸡获胜,每次接斗时,人们都要在磨刀石上磨利鸡的喙,以使它嘴尖锋利,一下子啄伤对方,制敌于死命。“厉”通“砺”,磨刀石的意思。由于特定含义的限制,“再接再厉”的“厉”只能写作“厉”。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都属于这种类型(括号内是正确的字及该字的解释)。
默守成规(墨:指墨子,他曾经很成功地阻止鲁班的攻城方略,有“墨子善守”的说法)针贬(砭:中医治病的石针,和金针一样都是中医治病的工具)名列前矛(茅:古代楚国行军时走在前面的军士均持茅草当旗子)
四、结构记字
有些词尤其是四字短语,结构特殊,内部相对应的字前后意义有一定的互证联系,或者相反相对,或者相互比照,意义一致。这就可以通过其中一个字来推及另—个字,从结构上记准这类词。
如“纷至沓来”,“沓”和“纷”是相对应的两个宇,“沓”是“纷繁”义,与其相对应的“纷”的意义相同。全词意义就是“纷繁热闹地到来”。“沓”常被误写为“踏”,那是因为不了解“沓”与“纷”相对应的结构关系。
再如“前倨后恭”,“倨”和“恭”结构对应,是一对反义词,“倨”是态度傲慢,“恭” 是态度谦恭,明白了这一点就不会把“恭”写成表动作鞠躬的“躬”了。
该类词还有远见灼识(卓)、一张一驰(弛)、计日成功(程)、挑拨事非(是)、重山峻岭(崇)、层见秩出(叠)、提心掉胆(吊)、惹是生非、文过饰非等。
看我“七十二变”——多义词
教学目标
1、了解现代汉语词汇的分类。
2、明确多义词的不同义项和词义的演变现象。
3、正确使用现代汉语的多义词。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词的本义、基本义、引申义等各种意义。
2、掌握词义演变的各种方式。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总第8课时
一、引子解释
编写者引用此故事,意在形象地说明汉语的语义是丰富多变的,大部分词语都存在着一词多义的现象。所以,我们要博学广识,尽量多地掌握常用词语的常用义项,并能结合具体的语境来准确判断词语的含义,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出“呆子”那样的笑话。
二、活动解说 课文笑话本身反映的是当前社会上存在的不良风气,但它同时也向我们展示了汉语的丰富性和表现力强的特点,使我们认识到汉语的独特魅力和复杂性,告诉我们要想学好汉语,就非得下一番苦功夫不可。
课堂活动解说
“‘意思’真有意思!”“词义家族的三亲六故”介绍的是词义之间的联系。需要注意的是词的“本义”和“基本义”并不完全是一个概念。词的“本义”是这个词最初的意义,词的“基本义”指的是这个词最常用、最主要的意义,本义不一定就是这个词现在最常用、最主要的意义。如“兵”的本又是“武器”,基本义则是“战士”。多义词的其他义项,都是从本又发展变化而来的。
一个词语不管它有多少意义,它们之间并不是毫无联系的。下面以“意思”为例说明。(课本60页)
由此可以看出,词语的各个项之间都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词语的各个义项都是由本义直接或间接地引中出来的,因此要把握词义应从词语的本义入手。
三、要点解析
1、多义词的本义
多义词的本义是指文献记载的词的最初的意义。比如“浑”的本义是“水势盛大”,“兵”的本义是“兵器”。随着词义的发展演变,有些词的本义已经消失了,因此一般词典中也不列为义项了,比如“浑”的本义就只有在古代汉语的词典中才能查到。有的本义虽然还存在,但已不能独立使用,比如“兵”的本义就只在“短兵相接、厉兵秣马”等成语中还保留着。
2、多义词的基本义
多义词的基本义就是词在现代中最常用和最主要的意义。—般在现代汉语的词类中列出的第一个义项就是该词语的基本义,基本义丈和本义一致,如“割”的本义和基本义都是“用刀截断”。基本义和本义也可能不一致,比如“兵”现在的基本义是“战士、军队”。
3、多义词的借代引申义
多义词的“借代引申”是指甲、乙两类对象之间有某种相关性,所以就可能用原本指称甲类对象的词语去指称乙类对象。整体与部分、物品与使用者、行为与行为发出者、工具与活动、材料与产品、产地与产品等都有着稳定而明显的关联,因而都可以在人们意识中建立起某种联系,从而使词语产生新的意义。比如“口”原指“人的一个器官”,后又用做指“人”的量词,这是用部分指称整体;“便衣”原指“平常人的服装”,后又用来指“穿着便衣执行任务的军人、警察等”,这是用物品指称使用者;“编辑”原指“对资料或现成的作品进行整理、加工”,后又用来指“做编辑工作的人”,这是用行为指称行为发出者的借代引申义。“兵”后来产生出“军事、战争”(如“纸上谈兵”里的“兵”)和“兵士”(如“强将手下无弱兵”里的“兵”)的意义,也是一种借代引申义。
4、多义词的比喻引申义
多义词的“比喻引申”是指甲、乙两类对象之间有某种相似性,所以就可能用原本指称甲类对象的词语去指称乙类对象,从而使词语产生新的意义。比如“包袱”原指“用布包起来的包儿”,由于包袱可以使人有负重感,于是人们便用“包袱”来指称“影响思想或行动的负担”,使“包袱”产生出新的意义;“迷雾”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两个义项,一是“浓厚的雾”;二是“比喻叫人迷失方向的事物”,后者就是这个词的比喻引申义。比喻义和修辞中的比喻不同:比喻义已成为词的一个稳定的义项,在词典里可以查到;而比喻则是临时的修辞手段,词典里没有这个义项。
四、词义的演变
词的意义会随着科学的进步和人类对外界及对自身认识的发展变化而不断演变。词义的演变包括“词义扩大”、“词义缩小”和“词义转移”等现象。
1、词义的扩大
词义的“扩大”是指词的今义所表示的范围大于古义,而古义包括在今义中。比如“江、河”,古义专指长江、黄河,现在则泛指一切河流;“菜”在古代专指蔬菜,现泛指菜肴;“诗”原来专指《诗经》,后来则泛指一切诗歌类的文学作品。一般说来,词义的扩大总是具有从个别到一般,从部分到全体的特点。
2、词义的缩小
词义的“缩小”是指词的今义所表示的范围小于古义。如“禽”在古代指“鸟”和“兽”,后来专指鸟类(包括飞禽和家禽);“子”原义包括“儿子”和“女儿”,现在却只能指“儿子”;“宫”原是房屋居室的通称,秦汉开始专指亲王的住所。
3、词义的转移
词义的“转移”分为两种情况:词所表示的概念的转移和感情色彩的转移。词的概念的转移指词所表示的概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当新的词义产生后,旧义一般就不复存在了。比如“涕”原指眼泪,而现代汉语中,除成语“感激涕零,痛哭流涕”还保留着古义外,“涕”均指鼻涕;“走”原义为跑,现在则为步行。词的感情色彩的转移指词所表示的基本概念没变化,只是词的感情色彩转变了。如“爪牙”原指得力的武臣、猛将,是中性词或褒义词,现在比喻坏人的党羽,用为贬义;又如“勾当”的原义为办理,是动词、中性词,现在指“坏事情”是名词、贬义词。
五、布置作业
1、学案作业。
2、课后“小试身手”一、二、三。
词语的兄弟姐妹——同义词
教学目标
1、了解同义词、同义词之间的异同
2、通过从具体的语言现象入手,在讨论中逐步将同义词剥离出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同义词在语言表达中的作用,并能。教学重点、难点
1、同义词的作用。
2、辨析同义词和恰当使用同义词。
3、在练习中正确掌握同义词的辨析方法。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总第9课时
一、导入
据说一个在学中文的外国人看到“wife”的同义词,几乎要吐血而亡。“妻子”,简称作“妻”,别称作“太太”,尊称作“夫人”,口语作“老婆”,书面上的文言词语作“妻室”、“内助”、“中馈”等,方言作“媳妇(儿)”、“堂客”、“屋里人”、“屋里的”、“婆娘”、“婆姨”等;
称贫穷时共患难的妻子作“糟糠之妻”,称掌柜的妻子作“内掌柜的”; 称自己的妻子作“元配”、“原配”、“发妻”; 称元配死后续娶的妻子作“继配”、“继室”、“续弦”; “家小”、“家眷”有时也专指妻子;
妻子还有其他的称呼:“小君”、“细君”、“室人”、“山荆”、“荆妻”、“荆室”、“内当家”、“家里”、“内人”、“拙荆”、“孩子他妈/娘”„„ “大老婆”——“正房”
“小老婆”——“偏房”、““妾”,侧室”,书面称作“造室”,古代称作“姬”; “配偶”一词则专指结婚后男女的任何一方,多用于法律文件。
(丰富的同义词是语言发达的一种表现,但太多的同义词对学习者来说又是一个沉重的负担,不要说老外,就是我们学了那么多年汉语,天天讲中国话的人遇到一些同义词的辨析也会晕头转向找不到北。那么什么是同义词?同义词是如何产生的?同义词之间又有怎样的差异呢?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辩一辩同义词的兄弟姐妹。)
二、阅读课文“课堂活动”:一双眼睛百种“看”法
(我们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透过这扇窗户,我们认识了五彩缤纷的世界,然而在汉语里,关于“看”的词语非常多。请大家翻开课本64页,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各种不同的看法。)
[3分钟看课文](课文中把这些词语分成了四个大类,而在65页的下面又分了许多个小组,你能说出这些小组的特点吗?)
三、课堂活动:让世界充满爱——藏在心中多少“爱”
(用眼来认识世界,而用心来感受生活,有一种美好的情感叫做爱,那么你能够写出关于爱的词语来吗?)
1、写出与爱有关的词语(我们分成两大阵营,看一看究竟哪一个阵营能写出更多关于爱的词语来)[请学生来写]
2、划分跟爱有关的词语的小类(同学们都写的很好,那么我们也仿照书上的形式来分一分爱的小类吧)
四、同义词的作用(很多同学在写作文的时候总是说写不出丰富多彩的语言,可是大家看看满黑板的“爱”,如果我们在写文章的时候能够注重这些同义词的选用,难道还会觉得自己语言贫乏吗?其实同义词虽然让老外难过得想吐血,但是它的作用也不小。)
1、表义准确、精细。(它使我们的文章在表达时更加准确、精细)
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纪念刘和珍君》
我们这样站着,雄壮而多情 温柔地呼唤风象召唤姑娘们
——《让我们一起奔腾吧》
2、突出强调,加强语气。(使用同义词也可以加强我们所要表达的语气。)而且又证明着这不但是杀害,简直是虐杀,因为身体上还有棍棒的伤痕。
——《纪念刘和珍君》
3、避免重复呆板,使语言富于变化美。(更重要的是,当我们写作时想表达相似的意思,如果用相同的词显得呆板,那么用同义词,就会让语言富有变化的美感。)
譬如暴雨骤临园中,激起一阵阵灼烈而清纯的草木和泥土的气味,让人想起无数个夏天的事件;譬如秋风忽至,再有一场早霜,落叶或飘摇歌舞或坦然安卧,满园中播散着熨帖而微苦的味道。——《我与地坛》
五、同义词不可误用(但是不要以为反正是同义词就随便挑一个就能用了,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同义词也是有差别的,如果误用了同义词,会让语句变的很别扭。)
例:听说您奶奶前两天一命呜呼了„„ 他坦白我别忘了把东西交给她。
原来您是徐博士的犬子,见到您真是荣幸。
六、同义词辨析及运用(所以在同义词使用的过程中我们也要注意仔细的辨析,恰当的选用,一般我们辨析同义词会从这样三个大方面入手)
一)、词义方面
1、词义范围大小的不同
如“战争”与“战斗”,前者范围大,后者范围小。
2、词义轻重的不同
如“破坏”与“摧毁”,前者程度浅,后者程度深。二)、用法方面
1、适用对象不同
如“严厉”与“严格”,“严厉”常与制裁、批评、处分、惩罚“等词语搭配,”严格“常与”遵守、执行、要求、监督”等词语搭配
2、词类和功能不同
如“发现”与“发觉”,发现既可以作动词,也可以作名词,而“发觉”往往只做动词
3、搭配关系不同
如“沉重”与“繁重”,都有分量重的意思,但“沉重”指精神或思想负担重,而“繁重”则指工作、任务的数量重。
三)、色彩风格有差异
1、感情色彩不同
如“顽强”与“顽固”,前者表示赞许,后者则表示憎恨。
2、语体风格不同
“讨饭”与“乞丐”,分别是口头语与书面语;
七、应用---理解
比较下列几组同义词,想一想他们是属于哪一类不同 • 边疆---边境 词义范围大小的不同 • 轻视---蔑视 词义轻重的不同 • 交换---交流 搭配关系不同 • 成果---结果---后果 感情色彩不同 • 父亲---爸爸 语体风格不同 • 芳龄---年龄 适用对象不同 • 加剧---急剧 词类和功能不同
八、特别说明:
1、正确理解词义是辨析的基础。
2、要充分分析句子的语境。(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
例:为了躲避敌人的搜捕,她 成一个阔太太,打扮得珠光宝气。(化装 化妆)分析:
1)理解词义:“化装”指改换装束,“化妆”指美化妆容。2)结合语境: ①目的是为了躲避敌人的搜捕 ②“珠光宝气”指装束上的变化 故选“化装”。
九、高考链接
1、我们需要储备 的粮食,以度过这一非常时期。(充足 充分)分析:“充分的粮食”属搭配不当,应选“充足”。
2、经过长时间的演变,鲸和海豚的四肢也逐渐 成了鳍状。(蜕化 退化)分析:“退化”是形体上的变化;“蜕化”指本质上的变化,多指人的腐化堕落,是贬义词。选“退化”。
3、这次“三讲”活动,群众反映李华为官不,反而被提拔,意见很大。(廉政 廉正)
分析:“廉政 ”是名词,不能与原句中“不”直接构成偏正关系;“廉正”是形容词,廉洁正直,形容品质。符合句意。
4、经过多年的努力,我们已有实力 国际奥赛金牌。(获得 染指)分析:“染指”,分取非分的利益,含贬义,应选“获得”。
5、经过世代的筛选,至今的可供食用的谷肉果菜,水陆珍奇,不仅营养价值高,而且易于消化吸收。(流传 留传)
分析:“流传”,对象多是故事、消息等;“留传”,对象多是具体的物品。考虑语境,应选“留传”。
6、依次填入下面这段话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2500年前的孔子,曾对着 的江水感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站在千禧之年的门槛,我们更深切地领悟到了先哲的睿智。
②营房各处 的灯火,欢腾热闹的情景,使他又激动起来,回想起白天参加国庆大典的场面。
③鲁迅的作品,即使是纯属个人生活的回忆,也总能使我们有乐观、清醒的感觉,得到深刻的。
A、流逝 闪烁 启发 B、流逝 闪耀启示 C、流泻 闪烁 启示 D、流泻 闪耀 启发 分析:选B[流逝:时间悄悄逝去;流泻:指光线,液体迅速流出,射出。闪烁:光亮晃动不定,忽明忽暗;闪耀,有耀眼之意。启发,有开导其心引起联想之意;启示,有使之有所领悟之意,当用后者。]
7、依次填入下面这段话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阅读优秀作品,()其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自然力,不仅可以()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还可以激发()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A、品味 体味 珍爱 B、品评 体验 珍惜 C、品评 体验 珍爱 D、品味 体味 珍惜 【解析】此题考查近义词的辨析选用能力。具体的语言环境是“阅读优秀作品”。正确答案为A。第一空,如果不看下文,似乎都可以,但联系下文的“感受”来看,必须选“品味”,即仔细体会;“品评”是评论高下,与下文不合。第二空,“体味”是仔细体会的意思,符合阅读优秀作品这个语境;“体验”指亲身经历,与语境不合。第三空,“珍爱”,重视爱护,重在“爱护”,与“自然”搭配合理;“珍惜”,珍重爱惜,不合语境。
8、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1)我们的工作计划已经呈报上级有关部门,待之后,即可付诸实施。(2)抗击“非典”的白衣战士郑重立下誓言:我们,为守护患者不遗余力„„(3)必须坚决打击不法商人治假贩假 暴利的犯罪行为。
A、审定 许诺 谋取 B、审订 承诺 谋取 C、审订 许诺 牟取 D、审定 承诺 牟取 【解析】此题考查运用近义词的能力,正确答案为D项。命题体现了“常见、耳熟能详、使用频率高”的原则,不偏不怪,但这些又是容易出错的。“审定”意为“审查决定”,“审订”意为“审查修改”,(1)句中计划“已经呈报上级有关部门”,语言文字上应该没有问题,只要求“上级有关部门”决定了,所以用“审定”,B、C两项可以排除。“许诺”、“承诺”都有“应允、答应、应承”的意思,但词义的轻重不同,前者轻后者重,(2)句中“郑重立下誓言”,应该用“承诺”。“谋取”指通过谋划取得,“牟取”侧重在指通过不正当的或非法的手段取得金钱,此句用“牟取”符合上下文语言环境。
十、课堂小结(总之,辨析同义词既需要我们平时有丰富的积累也要求我们注意从语境去认真分析选用词语,当然也要注重掌握一定的方法,让我们再一起记一遍同义词辨析的要 领)
范围有大小 词义有轻重 对象有区别 词类有差异 搭配有不同 色彩有褒贬
十一、布置作业: 3、1“小试身手”解析
一、本题的主要目的是指导学生进行同义词的辨析。选取的这几个例子构词成分完全相同,但顺序相反。教师应了解,“灵魂”和“魂灵”原来也是一组等义词,指的都是“魂”。后来“灵魂”逐渐发展成了多义词,又可以表示“心灵、思想”和“人格、良心”等意义。这样,两个词语就有了分工和不同。而对于“离别—别离”这样的等义词来说,由于两个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就决定了它们在语言中没有共同存在的必要,事实上“别离”现在用的就比较少了。一般说,在等义词的运用过程中,要么一个词发展出新的意义,像“灵魂”那样;要么其中的一个词将会被慢慢地淘汰,像“别离”那样。参考答案:①“觉察—察觉”:两个词意义相同,都是“发觉;看出来”的意思。②“情感—感情”:“感情”有两个意思。一是“对外界刺激的比较强烈的心理反应”,如“动感情”。二是对人或事物关切、喜爱的心情,如“联络感情”。“情感”也有两个意思,一是“对外界刺激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反应,如喜欢、愤怒、悲伤、恐惧、爱慕、厌恶等”。另一个意思相当于“感情”。区别在于:A、语意不完全相同。“情感”往往是自然的心理反应和流露,“感情”的主观色彩较浓、较强烈。“感情”还可以表示对人或事物关切、喜爱的心情,如“我对你的感情始终不变”。但“情感”则不能。B、词语搭配关系不同。“感情”常和“激动、冲动”搭配,“情感”则不能。③“相互—互相”:“相互”的意思是“两相对待的;互相”,“互相”的意思是表示彼此同样对待的关系。两个词都可以表示两个以上的人或物之间以同样的态度、行为对待对方。区别在于:A、词义和句法功能有所不同。“互相”只用作副词,一般只能作状语;“相互”除了用作副词作状语之外,还可用作形容词作定语,如“相互关系、相互作用”等。B、词的搭配不同。“相互”可以与方位词“间、之间”组成方位词组,一起充当定语或状语,如“他们一定能感觉到相互间深切的鼓舞和期待”,“互相”不能这样用。C、“相互”还可以用在“是„„的”格式中,如“怕是相互的,我怕它,它也怕我”
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
教学目标
1、了解熟语的特点及类型。
2、了解成语、惯用语、歇后语的构成。
教学重点、难点
能正确使用熟语,特别是成语。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总第10课时
一、引子讲解
熟语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中习用的固定词组或短句,是我国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汉民族历史和文化的缩影,是汉语词汇中璀璨夺目的明珠。
熟语是汉语词语的主要组成部分,准确灵活地运用、活用和化用熟语,不仅能丰富自己的语言,为语言增添文采,而且还能取得形象生动、诙谐幽默的艺术效果。引子中张大千劝酒的故事就充分地说明了这一点。
二、活动讲解
1、漫画与成语:成语与漫画有相似之处,都言简意赅,能用很少的笔墨反映丰富的内容,有画龙点睛的作用。
2、成语的来源:
(1)来源于古代人们的生活。如带“马”的成语大多与战争有关,因为马是古代战争中的“重装备”,古代战争中一般少不了它,因而流传下来的与战争有关的带“马”的成语就非常多,如“兵荒马乱”“人仰马翻”“千军万马”“鞍前马后”“马革裹尸”,等等。
(2)来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马不仅在战争中担任主要的角色,在日常生活中也运用得非常普遍,因此,一些与生活关系密切的成语也流传了下来,如“走马观花”“走马上任”“青梅竹马”等。另外,马身上还有许多优秀的品质,我们的祖先据此还创造了许多与“马”
有关的成语,如“马不停蹄”“龙马精神”等。
(3)来源于古代寓言、历史故事,这样的成语一般都包含着一个具体的内容,大都可以在书本上找到它的出处,也称为典故。如“指鹿为马”“倚马可待”“风马牛不相及”等。
要点讲解:熟语诠释:主要包括成语、惯用语、谚语、格言、歇后语等。“成语”是重点,可见后面专门地阐述。这里只对其他的作一简单诠释。
惯用语。惯用语是口语中短小定型的习惯用语。例如铁公鸡、抬轿子、戴高帽、定调子、一锅端、开绿灯、走过场、碰钉子、导火线、替罪羊、跑龙套等。惯用语以三字格为主,多数含贬义。
谚语。谚语是群众口头上流传的,通俗而含义深刻的固定语句。例如:
1、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2、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
3、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4、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5、众人拾柴火焰高。谚语是有关自然现象、农业生产、保健卫生及社会生活方面的经验总结,其中农谚多带有地域性。
格言。格言是具有哲理的言简意赅的语句。例如:
1、知识就是力量。
2、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3、事实胜于雄辩。
4、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格言和谚语都是句子,但谚语是群众的集体创作,格言往往是名人语录。
歇后语。歇后语是由近似谜面、谜底两部分组成的带有隐语性质的口头用语,其本义在后半部分。例如:
1、飞蛾扑火——自取灭亡。
2、大海里捞针——无处寻。
3、大路上的电杆——靠边站。
4、腊月里的萝卜——冻(动)了心。
5、孔夫子搬家——尽是书(输)。
歇后语包括两类:一是喻意;二是谐音。喻意的歇后语,前半部分是一个比喻,后半部分则是对前半部分的解释;谐音的歇后语,其后半部分是借助音同或音近现象来表达意思。
三、知识链接
(一)成语知识
1、成语的概念:所谓成语,是指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词组)它是比词大而语法功能又相当于一个词的语言单位。成语大多由四字组成。
2、成语的特点:(1)结构的相对定型性。(2)意义的整体性。(3)时间和空间的习惯性。(4)形成的历史性。(5)内容和形式的民族性。
3、成语的来源:(1)从历史故事中来的;(2)从寓言故事中来的;(3)从神话或其他传说中来的;(4)从古典文学作品中来的
4、成语的语法结构
并列关系 例如:披坚执锐 防微杜渐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承接关系 例如:见异思迁 先斩后奏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目的关系 例如:削足适履 守株待免 杀一儆百 越俎代庖
因果关系 例如:水滴石穿 水落石出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主谓关系 例如:毛遂自荐 杞人忧天 夜郎自大 叶公好龙 动宾关系 例如:不见经传 歧路亡羊 顿开茅塞 如丧考妣 动补关系 例如:轻如鸿毛 退避三舍 无动于衷 荒谬绝伦 动宾补关系 例如:问道于盲 贻笑大方 拒人千里 连动关系 例如:画蛇添足 抱薪救火 亡羊补牢
兼语关系 例如:请君入瓮 令人生畏 引狼入室 化险为夷 偏正关系 例如:衣冠禽兽 扶摇直上 孜孜不倦 一丘之貉
(二)惯用语与成语、谚语的比较
惯用语与成语、谚语、歇后语等一般统称为熟语。熟语有一个共同点,即习用性和定型性。惯用语具有熟语共性的一面,但是也有自己的个性。为了进一步揭示惯用语的特点,下面把惯用语分别与成语、谚语作个比较。
1、惯用语与成语比较。
(1)定型性程度方面。两者都具有定型性,不过成语结构紧密,定型性程度很高,不像惯用语大多可以插进成分,或者更换成分、改动词序。
(2)语言形式方面:两者的结构类型都是多种多样的,不过成语以四字格、联合型结构为主,惯用语以三字格、动宾型结构为主。
(3)意义整体性方面。两者都具有整体性的特点,不过成语意义大多数不能从字面上理解,而惯用语意义也全都不能从字面上去理解,都是比喻引申义。
(4)来源方面。成语是历代人民群众集体智慧创造并流传下来的,具有深厚的全民性,是民族语言中的珍品,而惯用语里有一部分来源于方言,就具有地域性,带有方言意味。
(5)语言风格方面。两者都言简意赅。成语总的来说属书面语范畴,它还保留着文言书面语在词义或语法结构上的特点,如“飞沙走石”“令人发指”(词义),“唯利是图”“时不我待”(语法)。惯用语属于口语范畴,它的语言材料都是人民口头上常用的、通俗易懂的。成语与惯用语的“文”“白”差别可用下面意义相同或相近的例子来比较:
成 语 惯用语 成 语 惯用语 置若罔闻 当耳边风 阿谀奉承 拍马屁 趋炎附势 抱粗腿 夸夸其谈 耍嘴皮儿
2、惯用语与谚语比较。
惯用语与谚语同属于口语范畴,都是流传在人民群众口头上的。在结构上都不如成语那么紧密固定,可以增减字数、更换词语、拆开插入其他成分等。如谚语“一个巴掌拍不响”,也可以说成“一个巴掌响不了”“一个巴掌不响”“一只手不响”“一只手拍不响”等。另外,34 两者都有一些流传某一地区、带地方色彩的成分,如“小暑一声雷,依旧倒黄梅”只是南方的谚语。
不过,惯用语与谚语也有不少的区别,概括来看:
(1)内容上,谚语是人民群众在口头流传的、总结经验教训的现成话,主要表示判断或推理;而惯用语主要表达一般的概念,一个完整的比喻引申义。如“平时不烧香,急来抱佛脚”是谚语,而“抱佛脚”是惯用语。
(2)结构上,谚语一般是完整的句子,常作为语言的使用单位;惯用语是短语,常作为语言建筑材料,充当句子成分。语言形式上,谚语多在五个音节以上;惯用语以三个音节的动宾型为主。
(3)意义整体性上,谚语只有一部分具有比喻引申义,而像“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春送千担粪,秋收万斤粮”并不具有比喻引申义;惯用语则全部具有比喻引申义。
四、成语使用技巧
1、理解成语意义
有的成语可以从字面上去理解意义,但要注意,成语的语义往往保留了古代汉语的意义,不能用现代汉语的意义来解释。例如“不刊之论”形容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刊”作“消除”讲。“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打击或承受压力,“冲”是“要冲”的意思。“刊”“冲”都不能用现代常用义来解释,这类“望文生义”,往往出错的成语正是我们积累的一个重点。有的成语由于出自古典诗文或历史故事,不能简单地从字面去理解,也不能把成语各组成部分的意义加起来理解,如“火中取栗”,出自法国作家拉·封登寓言,猴子叫猫给它取出炉火中烤着的栗子,结果栗子被猴子吃了,猫不但没吃着,还烧掉了脚上的毛。比喻冒危险为别人出力,吃了苦头,但自己一无所得。有的成语的实际含义必须透过字面意义去进一步深入理解,如“望其项背”,表面意义是指望得见人的脖子和脊背,实际意义是指“比得上”,且多用于否定句式。
2、辨析褒贬色彩
有些成语意义相同或相近,这类同义成语,有的是程度深浅不同,如“得陇望蜀”与“得寸进尺”,共同的意思比喻贪得无厌,不知满足,但后者比前者程度深。有的是适用对象不一样,如“遍体鳞伤”与“体无完肤”,都形容伤得很重,但前者只能用于人,后者却可以用于人或抽象的理论。有的是语法功能各异,如“前车可鉴”与“前车之鉴”两个成语,同出一源,意义相近,但前者是主谓结构,在句中作分句或谓语,后者是偏正短语,一般作宾语、主语。有的是褒贬色彩有别,如“无微不至”与“无所不至”,都表示细到极点,但后者带贬义。褒贬色彩看似简单易辨,其实情况有些复杂,有些成语尽管褒贬色彩相同,但意义有所不同,如“开门揖盗”与“引狼入室”都表示自己做了害自己的事情,都带贬义,但“开门揖盗”更带一些傻气。
有些成语可褒可贬,例如:A“语不惊人死不休!”可贵的是杜甫还坚持了这种苦心孤诣的写作态度。(明显含褒义)B徐世昌苦心孤诣地运动着做了一次大总统,后来被人赶跑了。(含有讽刺、挖苦义)这类褒贬义都含有但容易误用的常见成语还有:安之若素、按部就班、标新立异、顶礼膜拜、放浪形骸、高视阔步、卷土重来、明哲保身、推波助澜,等等,应多加注意。
此外,有些成语的感情色彩在一定的语境中会有临时性的新变化。比如,“咬文嚼字”,一般指过分地斟酌词句,含贬义,但朱光潜先生在《咬文嚼字》一文里,贬词褒用,说明“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3、把握多义现象
成语在历史演变中,不断出现新义,这就使一部分成语有不止一个的意义。多义成语的使用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本义被后起义代替,本义基本上弃置不用,如“闭门造车”,本义是按照同一方法做出的东西自然相同。《中庸》:“古语所谓闭门造车,出门合辙,盖言其法之同也”现多指凭主观办事,不管合不合实际。一种是本义和后起义均可使用,如“陈陈相因”,原指“陈粮上不断加陈粮”,又比喻毫无创新地沿袭旧的一套。“他们有成千艘船只贩运各种货物,粮食万舱,陈陈相因,一直发霉腐烂。”用的就是片原义。又如“分道扬镳”可比喻志趣、目标不同,各走各的,也可比喻各有造诣、各有途径,不让一方独占地位,在“同样的题材,由于各自运用的形式不同,可以分道扬镳,各显神通”句里,用的是“分道扬镳”的第二项比喻义。
五、布置作业
1、学案作业。
2、课后“小试身手”。
“四两拨千斤”——虚词
教学目标
1、分清实词和虚词,认识虚词的重要作用。
2、理解并掌握虚词的性质,正确掌握常用虚词的基本用法,鉴赏虚词运用的妙趣。教学重点、难点
1、虚词的表意功能。
2、虚词用法辨析。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总第11课时
一、引入: 洪承畴的对联
先请大家看一副对联:“君恩深似海,臣节重如山。”这是明末重臣洪承畴的一副自撰联。此人官至高位,常自命为“忠节”之人,为表此意,他将这副楹联高悬于自家大厅的门框上。后来,松山一战,洪承畴叛国降敌,完全丧失了节操。有人鄙视这个变节的叛徒,在他这副自撰联的两边各添上一个虚词,变为“君恩深似海矣!臣节重如山乎?”于是这副对联的意思完全变了。同学们能不能看出这一添“虚词”之后,这副对联表示的含义呢?
明确:一个“矣”字,感慨万端:你受明朝君王之恩似海深啊!一个“乎”字,直接提出质问:你的节操真像山那样不可动摇吗?这一改就变得无情嘲讽,辛辣有力,揭穿了叛徒的嘴脸,入木三分!
语言真是太奇妙了!我们知道,在由“实词”和“虚词”组成的语言中,实词的意义比较明确具体,在表意上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而“虚词”呢,似乎“虚”得很,仿佛不那么重要,往往被人们忽视,其实不然。“虚词”不“虚”,它不仅具有极强的表意功能,而且在特定的语境中还具有“实词”所无法替代的作用,在表情达意时别具一番独特的语言艺术魅力!“虚词”也能在语言表达中收到“四两拨千斤”的功效!
二、课堂活动——“好!”与“好了!”(1)多媒体展示画面,激发学生兴趣。
鲁迅先生的小说《阿Q正传》第五章“生计问题”中有一段关于阿Q与小D势均力敌、难分胜负的“龙虎斗”的描写:
四只手拨着两颗头,都弯了腰,在粉墙上映出一个蓝色的虹形,至于半点钟之久了。 “好了,好了!”看的人们说,大约是劝解的。
“好,好!”看的人们说,不知道是解劝,是颂扬,还是煽动。
(2)思考: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材料中的“好!”与“好了!”?你能看出这两者在表情达意上的区别吗? 分析见书本。
37(3)结论:“好!”与“好了!”仅仅是一个虚词“了”的有无,两者的表达意思就迥然不同。这一个“了”字描画出了两种态度截然相反的看客,意蕴深刻。
我国传统蒙学非常重视虚词的学习与使用,古语说:“之乎者也矣焉哉,用得成章好秀才。”
三、了解实词和虚词的概念、种类及特点:
词在语法意义上可以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见书p82)
(一)实词
实词是有实在意义的词,可以独立充当句子成分,一般可以单独回答问题。每一个实词都可以详细解说其词义。现代汉语实词一般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
无论在现代汉语中还是在文言文中,实词都占有绝对多的数量,因为语言的基本作用是表意,离开有实际意义的实词,这一作用将很难达到。
(1)名词:是表示人、事物或抽象概念名称的词。如:书本、桌子、儿童、雷锋、思维、政治等。
(2)动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存现及发展趋势的词。如:走、跑、思考、学习、有、存在、能、可以等。
(3)形容词: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质、状态的词,汉语中的形容词可以修饰名词,也可以修饰动词,与英语不同。如:老、好、漂亮、干净、纯洁、飞快(地跑)。
(4)数词:表示数目的词。如:
一、十、第八、每等。
(5)量词:表示人或事物及动作的计量单位的词。量词一般与数词连用构成数量短语。如:个、件、幢、下、次、趟等。
(6)代词:用来指代人、事物、状态、过程的词。如:你、他们、这、彼等。
(二)虚词
虚词是没有实在意义的词,一般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副词例外),不能单独回答问题(少数副词除外)。其存在的价值在于帮助构成句子的语法结构,表示某种语法关系。汉语的虚词主要有六种:副词、助词、连词、介词、语气词、拟声词。无论在现代汉语中,还是在文言文中,虚词的数量都相对较少,但作用却很大。
(1)副词:在句中表示动作、行为、性质、状态的程度、范围、时间、趋向等的词。如:很、非常、一律、也、将来等。在虚词中,副词是唯一能独立作句子成分的词,并且有少数副词(比如“不、没有、也许、大概”等)也可以单独回答问题,具有一定的实词特点。
(2)助词:在句中起辅助作用的词。现代汉语中的助词主要有:“的”、“地”、“得”(结构助词),“着”、“了”、“过”(动态助词)。文言文中助词比较复杂,常见的有“之”、“者”等。
(3)连词:在句中起连接作用的词,连词往往标示词、短语、句子、句群、语段之间
的逻辑关系。
如:虽然、但是、因此、无论等。连词常常成对搭配使用或与副词搭配使用,如:“因为„„所以„„”、“即使„„也„„”、“只有„„才„„”等。
(4)介词:表示动作对象、时间等的引介关系的词。介词在汉语中比较复杂。如:在、从、对于、关于等。
(5)语气词:突出句子语气意义类型的词,表示感叹或惊奇、惊喜、疑虑等语气。如:啊、唉、呀等。
(6)拟声词:模拟人或事物声音的词。如:哗、唧唧、哐、滴答等。
四、课堂活动一:形形色色的“的”
(一)阅读81页,思考:“的”属于虚词中的哪几类?“的”有哪些用法?
1、“的”的用法:
修饰语和中心语之间,作为定语的标志
助词 放在词或词组的后边,组成名词性“的”字短语 与“什么”组合,表示“等等、之类”的意思 插在动宾短语中间,表示过去发生的事情
语气词:陈述语气,表示情况确实如此。常与“是”连用,“的”的后面补不出中心语。
2、语气词“的”和助词“的”的区别:
(1)“的”的后面能不能添相应的名词。能添加的是助词,不能添加的是语气词。(2)删去“是、的”之后,句子的基本意思改变没有;改变了的,“的”是助词,否则就是语气词。
辨析:
A、那岸上站着的一群人是看划龙船的。助词(指人)B、他是会来的。语气词 C、他今天会回来的。语气词
3、下面的词组中间能不能加“的”?
①候补党员 ②师范学校 ③生活习惯 ④夜晚记日记 ⑤天平不准 ⑥抓破了鼻子 分析:
①③中间可以加“的”且结构和意义不变,均为偏正结构。②中间不可以加“的”,它是类似于专有名词的固定结构。④⑤⑥中间可以加“的”,但加后结构和意义均发生变化,由谓词性词组变成偏正词组。
五、课堂活动二:“一身二任”的词语(结合“小试身手”三)(1)判断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是否一样:
①叫弟弟打破了。叫了他一声。②在哪儿工作呢? 不在图书馆。③给他打个电话。给了我一本。④跟谁说过话呢? 跟着这个人。⑤管白薯叫红苕。你别管我了。⑥朝我
挥了挥手。他面朝大海。⑦比爸爸还高呢。比不过鲁迅。⑧为新中国奋斗,都是为了你。⑨就按他说的做。按一下按钮。
明确:左侧句子中加点词是虚词,具体说是虚词中的介词;右侧句中加点词是实词,具体说是实词中的动词。虚词的特点:
A、虚词一般只表示抽象的语法意义,且这种语法意义还不是虚词本身所具有的,而是在与实词发生关系时才产生的。
B、虚词只能与实词结合使用,不能单独说出来。
C、虚词不像实词那样能自由充当主语、谓语、宾语、定语、中心语、补语等各种语法成分,只有一些虚词,如副词,可以充当状语。
介词和动词的区别:
A、介词(包括介词结构)一般不能单独说出来,动词可以。例如不能单说“从(今天)”、“把(衣服)”。有时单说一个介词结构,就会变成动宾结构,如“在家(休息)”;有时会改变意思,如“叫他(打破了)”。动词和动词结构通常都可以单独说出来,结构也不改变。
B、介词都不能重叠,大多数动词可以。如,汉语中不存在“把把”“从从”的说法,而“叫了一声”的“叫”可以说成“叫叫他”。
C、介词不能带动态助词“了、着、过”,动词都可以。如,不能说“我把了”、“我把他过”;而可以说“我躺着”、“我去过”等。
(2)说说下面句子中的“把”各属于什么词类,并说明理由。①我来把大门。②抓了一把米。③请把灯关了。
参考答案: ①中的“把”用作谓语,后面带有名词“大门”作宾语,是动词;②中的“把”是表示事物数量的量词(名量词),属于实词;③中的“把”后面带有名词构成介词结构,并引出“关”这一动作的对象(灯),是介词,是典型的虚词。
六、注意虚词的特殊表意作用。选择准确的词语填在句中横线上。
1、你至今还没拿定主意考文科 B 考理科?(A、或者 B、还是)
2、他非常用心地写生,B 野地里刮起沙来都不知道。(A、以致 B、以至)
3、他拿起望远镜看了一阵,接着飞快地在地图上画了一些符号,然后用望远镜仔细地 A 看了一阵。(A、又 B、再)
解析:
1、或者,不能用于疑问句,只能用于肯定句中表选择。
2、均为连词。以至,表示在时间、数量、程度、范围上的延伸;以致,用于下半句开头,表因果关系,但多指不好的或陈述者不愿看到的结果。
3、在表示动作重复或继续时,“再”,多用于未实现的动作,如“我没听清楚,请再说一遍吧”;“又”用于已实现的动作。
总结一:
有些虚词,在使用过程中有范围、意义、语法等方面的特殊规定,只有了解这些规定性用法,才能做到准确运用。要了解用法,一靠积累,二可在辨析时造些熟悉的句子加以类比。
七、注意虚词在句中的位置。
(1)张大夫把病人的病情没搞清楚就开处方,这是不负责任的表现。(2)他因为名字中有个“海”字,所以大家都叫他“海哥”。(3)顾老师除了懂日语外,教地理的周老师也懂得日语。
(4)3月17日,6名委员因受贿丑闻被逐出国际奥委会。第二天,世界各大报纸关于这起震惊国际体坛的事件都作了详细报道。
解析:
例(1)中的否定副词“没”应该放在“把”字的前面,该句却放在了“搞清楚”之前,导致位置错位的毛病。
例(2)“因为”应放在句首,因为该句两个分句的主语不同。
例(3)“除了”应放在首句,因为该句陈述的对象是周老师,而不是顾老师、若该句陈述对象为顾老师,则“除了”应放在”顾老师”之后,如,顾老师除了懂日语外,还懂英语。
例(4)这句犯了虚词“关于”位置不当的毛病。“关于„„事件”这个介宾短语不能放在主语后面,如要保留这一短语,就应将它放在主语“世界各大报纸”前,或者将“关于”改成“对于”。“关于”常放在句首,“对于”可放在句首或句中。
总结二:
使用虚词,要注意它们在句中的位置,如果位置恰当,句意就准确鲜明,否则,不仅会使句意不明,甚至会改变句子原意。一是否定副词在把字句、被字句中放在“把”“被”字之前;一是复句中关联词的位置:分句间的主语一致时,关联词语放在主语的后面,反之,放在主语的前面。
八、链接高考:
(1)判断依次填入下面各句的虚词正确的一组。①人家的进度 就要超过咱们了,咱们得加油啊!②你不了解情况就大发议论,太主观了吧? ③王丹考虑问题脑子很灵活,刘磊的思路 敏捷。
A、马上 不免 更加 B、马上 未免 更加 C、立刻 不免 越发 D、立刻 未免 越发 解析:“马上”所表示的时间性幅度要稍大一些,偏口语化;而“立刻”表示的是即刻
要发生的事情,偏书面语化。“未免”表示对某种过分的情况不以为然,侧重在主观评价;“不免”表示客观上不容易避免,如:看到你们,不免让我想起了高中时的自己。“越发”限用于同一人或事物的进一步变化;两个人或事物比较时,不能用“越发”,必须用“更加”。
(2)判断下列句子划横线处的虚词使用不正确的一项:
A、这与其说是靠他个人的力量,不如说是由于他是社会的一个成员。B、他的一生自然使我想起了《论语》中孔子同他的弟子的一段对话。C、在这条熟悉的林荫大道上,他偶尔碰到了自己在中学时代的恋人。D、有些青年人居然这样评价《城南旧事》这部影片:“小孩儿片,没劲。”
解析:正确选项:C。“偶尔”跟“经常”相对,表示“次数少”。“偶然”跟“必然”相对,表示“意外”。选项C中应该是表示意料之外的意思,故应用“偶然”而非“偶尔”。
九、小试身手一、二(见教师用书p152-153)
句子“手牵手”——复句和关联词
教学目标
1、掌握正确划分复句层次的方法,能够判断复句内分句的关系。
2、理解并掌握常见关联词的使用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正确划分复句层次的方法,能够判断复句内分句的关系。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总第14-15课时
一、引入
请同学们用恰当的关联词把下面四句话连接起来:(幻灯显示)
1、张海迪姐姐瘫痪了:
2、张海迪姐姐顽强地学习;
3、张海迪姐姐学会了多门外语;
4、张海迪姐姐学会了针灸。
正确答案:张海迪姐姐虽然瘫痪了,但她顽强地学习,不仅学会了多门外语,而且学会了针灸。
结果有一个学生写道:虽然张海迪姐姐学会了针灸,可她还是瘫痪了。
有一个学生写得更过分:张海迪姐姐不但学会了外语,还学会了针灸,她那么顽强地学习,终于瘫痪了。
后两位同学的答案非常好笑,但是这两句话的关联词运用都没有错误,它是错在分句的组合不合情理、不合逻辑。对一个复句,从语言运用角度去思考,我们不仅要判断关联词运用得是否正确、得当,而且要分析复杂的句子的层次结构和组合关系是否合乎逻辑。今天我们来学习有关复句的知识。
二、判断单复句
(一)我们先来做一个简单的判断单复句练习。
1、它深信,乌云遮不住太阳。(单句)
2、这副对联知道的人颇少,有介绍的 必要。(复句)
3、不久我就离开了母亲,因为我要读书啦。(复句)
4、不管在什么情况下,她都遵守纪律。(单句)
(二)明确单复句概念
1、单句概念
单句就是指结构和意义比较简单的句子。分两种情况。
一种是:就某个句子看只是一个主谓结构,但充当句子中某个成分(如主语、宾语、定语、状语等)的也是主谓结构,也就是说在句子中还包含着从属或降级的主谓结构。如:我听说今年大学扩大招生了。“我听说”的宾语“今年大学扩大招生了”是一个主谓结构。
一种是:就某个句子看不止一个主谓结构,其中任何一个主谓结构也不是从属或降级的主谓结构,但这些主谓结构之间的联系非常紧密(句子中间没有停顿,书面上没有标点符号),也就是说这几个主谓结构说的差不多就是连续发生的同一件事。
如:老师鼓励我考大学。句子=老师鼓励我+(我)考大学 我下了课去图书馆。
句子=我下课+(我)去图书馆
2、复句概念
复句是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互不从属的分句的句子,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主谓结构。练习:判断单复句
(1)他今天有病没去上班。(单句)(2)他今天有病,没去上班。(复句)(3)因为他今天有病所以没去上班。(复句)
3、如何区分单复句
①复句的分句间互不为成分,这是区分单、复句最重要的一点。复句的分句之间结构上互不包含,就是说互相不作句子成分,没有句子成分之间的结构关系,这是复句的本质特征,也是复句和单句的最根本的区别。②不能看只有一个主语就断定不是复句。凡是一个主语管几个动词,只要中间用逗号或分号表示停顿,又互不做成分,就是复句。
如:我请假去看病。(单句)我请假,去看病。(复句)
③有些关联词既可以用在复句的不同分句中,也可以用在单句中。如:只有热爱工作的人,才能热爱生活。(单句)
4、小试身手:辨别下列句子是单句还是复句。
(1)无论你还是我都不可能完成这项任务。(复句)(2)片面强调政治,而不注重学习,都是不对的。(单句)(3)只有这种知识,这种意志,才是世界上最宝贵的财产。(单句)(4)只有在冬季,我才能看到这种景象。(单句)(5)我们依照规章制度,罚王峰停工三天。(复句)(6)只有共产党,才是领导我们穷人闹翻身的大救星。(单句)
(7)发放个人消费贷款,对活跃市场、改善人民生活、扩大有效需求、拉动经济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单句)(8)无论谁,都必须遵守纪律。(单句)(9)暴风雨冲过的荒草,象用梳子理过似的,躺倒在烂泥里。(单句)(10)这是普遍真理,任何地区、任何时代都适用的真理。(复句)
三、复句的类型
复句分联合关系和主从关系两种。(详见书本85页)
1、联合关系的复句:
并列复句、选择复句、递进复句、连贯复句、解说复句。
2、主从关系的复句:
因果复句、目的复句、转折复句、条件复句、假设复句、让步复句。
3、关联词是复句的黏合剂(复句关联词详见书本86页)
活动:找出下面复句中的关联词,并说明复句的结构关系。
(1)南朝如果出了个英主,我们大辽是肯定斗不过他们的。(假设关系)(2)迟大冰一边漫无目的地走着,一边遥望着广漠的绿野。(并列关系)(3)与其建这么个没用的碑,还不如拿这笔钱救济伤残人。(选择关系)(4)不但能救得杨过和小龙女性命,而且能解你体内之毒。(递进关系)(5)可惜师伯那时不在,否则令狐大哥也不会身受重伤了。(转折关系)(6)任何缺点错误都是对人民不利的,因此也就对党不利。(因果关系)这些复句都只有一个结构层次和一种结构关系。其中(1)、(5)、(6)三句只有一个单用的关联词;(2)、(3)、(4)三句则有两个成对配合使用的关联词。
活动:上面句子能不能不用关联词
请试着去掉这些复句中的关联词,想一想,如果不用这些关联词,复句还可以说吗? 根据这种情况,上面这些句子可以分为三组:
第一组,(2)、(6)句可以去掉关联词,而且不改变句意。比较:(2)迟大冰漫无目的地走着,遥望着广漠的绿野。(并列关系)(6)任何缺点错误都是对人民不利的,也就对党不利。(因果关系)第二组,(1)、(4)句去掉关联词后句子仍然成立,但是原意改变了。比较:(1)南朝出了个英主,我们大辽是肯定斗不过他们的。(因果关系)(4)能救得杨过和小龙女性命,能解你体内之毒。(并列关系)
第三组,(3)、(5)句不能去掉关联词:(5)句去掉关联词后只能读成假设关系的复句,但是却与原来想表达的意思完全相反了;(3)句去掉关联词,表达不出两个分句之间的语义联系,句子变得完全不成立了。比较:
(3)建这么个没用的碑,拿这笔钱救济伤残人。(5)可惜师伯那时不在,令狐大哥也不会身受重伤了。
小结:关联词在复句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使分句之间的逻辑联系清楚地显示出来,因此,在组织复句时一定要注意关联词的运用。
4、指出下列复句类型
(1)人民感谢我们,资产阶级也会出来捧场。(并列复句)(2)学习既要有一股钻劲,又要有一股巧劲。(并列复句)(3)有的青年虽有理想,但刻苦勤奋不足。(转折复句)
(4)为了维护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国家经济安全,我们必须抛弃单就“外经贸论”的传统思路。(目的复句)
(5)要么我们被困难吓倒,要么我们把困难搬掉。(选择复句)(6)要是到了夏天,那座高山上的积雪就会融化。(假设复句)
45(7)我们即使再盖一间库房,也装不下这些稻谷。(让步复句)(8)说实在的,我也搞不懂是怎么回事,也不想去搞懂它。(递进复句)(9)既然他处处为集体着想,就会得到大家的信任。(因果复句)
(10)多一点翻译的技能还在其次,更主要的,还是受一点美英华文化的熏陶。(递进复句)
(11)他宁可少睡些,也要把当天的事情做完。(选择复句)
(12)你要是踩着那些窝儿下去,到17米的地方就会发现井壁的一旁有一条隧道。(假设复句)
(13)他们今天是来开会,还是来参观呢?(选择复句)(14)他们不是来旅游的,而是来视察工作的。(并列复句)
(15)一层雨过,云渐渐地卷向了西去,天又晴了,太阳又露出脸来了。(承接复句)
5、易混淆的复句类型(1)并列复句和选择复句。
这两种复句中的大部分句子容易区分,但也有容易混淆的情况。并列复句中从正反两方面对比表述的类型(常用的关联词有“不是„„而是„„”,“是„„不是„„”),有学生易混同于选择复句中的一种没有取舍的情况(常用的关联词为“不是„„就是„„”)。例如“不是人们的社会意识决定人们的社会存在,而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
辨别这两种复句:
首先可以从关联词入手。教师可引导学生将这两类复句的关联词进行比较(特别是比较其关联词的后部分),分析其异同点。
其次,可从句子表达的意义上来区别。并列复句是为了鲜明地说明事情或事物的特点,意思往往是确定的;选择复句则列出两种不相容的可能,引人注意,意思是不确定的,要人们自己去确定取舍。
(2)因果复句和并列复句。
虽然这两种复句有本质上的区别,但因果复句中表推论因果关系的情况(常用“既然„„就„„”来表示),有些学生易混同于并列复句中的“既„„又„„”的情况。例如:“既然我们是学生,我们就要认真读好书。”这个复句本来是因果复句,但有些学生判断为并列复句。
辨清这两种情况的方法有二:
第一用换关联词法来判断,表推论的因果复句中的“既然„„就„„”可换成表一般因果关系的关联词“因为„„所以„„”,意思上不会有多大的变化;而并列复句却不能把“既„„又„„”换成“因为„„所以„„”;
第二,用前后分句换位法来判断:前后分句不能换位的是因果复句,能换位意思不变的
则是并列复句。
(3)假设复句和条件复句。
这两种复句由于在某种情况下比较相似,所以很容易混为一谈。如(1)“如今,你若是从井冈山许多山坳走过,便能看到一条条修长的竹滑道。”(2)“只要能妥善保护草皮和灌木,沙丘就可以被固定下来。”很多学生不明白为什么例(1)是假设复句,例(2)又是条件复句。
可从两方面来辨别这两种复句。
第一,根据关联词来辨别:凡是前一分句中的关联词与“如果”意思一样的(如“假如”、“假若”、“若是”、“若要”等),则是假设复句;凡是前一分句的关联词与“只有”意思相近的(如“只要”、“除非”等),就是条件复句。
第二,根据句子感情色彩来判断:假设复句往往带有假设的意味,主观色彩较浓;而条件复句常常是冷静地叙述情况,比较客观。
(4)并列复句和递进复句。
并列复句分句间或者是平列关系,或者是对举关系。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他的脑子里所有的就不是空想,他的行动也就可以不断地得到进步。一边让雨淋湿我的头发,一边还想去田野悠然地踏青呢。
常用的关联词有“也”“又”“还”“既„„又„„”“一边„„一边„„”“一方面„„另一方面„„”“不是„„而是„„”等。
递进复句由两个有递进关系的分句组成,后一个分句表示的意思比前一个分句进一层,如程度更深,数量更大,范围更广等。递进复句一般要用关联词语连接,常用的关联词语有“更”“而且”“甚至”“尤其”“特别”“何况”“不但(不仅、不只、不光)„„而且(并且、也、还)„„”“尚且„„何况„„”等。例如:
①那雨却下得大了,而且下了一整天。②对于叔叔回国这件十拿九稳的事,大家还拟定了上千种计划,甚至计划到要用这位叔叔的钱置一所别墅。③老旦是我所最怕的东西,尤其是怕他坐下了唱。
(5)有一个顺口溜把难记的、易混的整理在一块,请牢记。“不是”“而是”是并列,“不是”“就是”是选择,“尚且”“何况”是递进,“尽管”配“还”是转折。“既然”配“就”是因果,“即使”配“也”是让步,“无论”“除非”和“不管”,“只有”“只要”讲条件。
四、多重复句
(一)分析复句(多重)的方法步骤:
先读懂整个复句所表达的意思,这是基础。步骤:
1、确定分句的数目和界限。
综观整个多层复句,确定分句的数目,明确分句之间的界限。
即使进了养老院,也可能有一个两老无猜的美好收获,而且没有青壮年时期的诸事缠身,你可以如童年一般朝夕牵手,尽情享受。这个多层复句由以下5个分句组成:
即使进了养老院,也可能有一个两老无猜的美好收获,而且没有青壮年时期的诸事缠身,你可以如童年一般朝夕牵手,尽情享受。
2、找出关联词语
关联词语是复句中重要的语法标志。
分析多层复句时,关联词语有助于理清分句之间的结构关系和语义关系,尤其是合用的关联词语一般都出现在同一个结构层次中。
例如:即使进了养老院,也可能有一个两老无猜的美好收获,而且没有青壮年时期的诸事缠身,你可以如童年一般朝夕牵手,尽情享受。
这个多层复句中出现的关联词语依次是“即使”、“也”、“而且”。
3、划分第一个层次
在确定分句和关联词语的基础上,仔细分析各分句的意义和分句之间的关系,找到全句语义关系最松散的结合点,以此确定多重复句的第一个层次,用单竖线(“|”)将第一个层次切分开;并根据前后关联词语和前后分句的意义,确定分句之间的结构关系。
例如:即使进了养老院,|(让步假设)也可能有一个两老无猜的美好收获,而且没有青壮年时期的诸事缠身,你可以如童年一般朝夕牵手,尽情享受。
根据合用的关联词语“即使”和“也”,并参考分句之间的意义,可以判断该复句第一个层次是让步假设关系。
4、划分其余层次
划分好第一个层次后,再分析前后两个部分的结构关系,看它们是不是还可以分析出分句形式来。
如果不是一个分句,还要重复以前的步骤,划分出第二层次。在第二层次的结合处用双竖线切分开,并注明结构关系。这样一直分析下去,直到最后一层,即组成部分都是最小单句形式的分句为止。
即使进了养老院,|(让步假设)也可能有一个两老无猜的美好收获,|||(递进)而且没有青壮年时期的诸事缠身,||(因果)你可以如童年一般朝夕牵手,|||(并列)尽情享受。
第二个层次是因果关系,第三个层次分别是递进关系和并列关系。
(二)多层复句分析举例
1、二层复句
①孩子们常常听着一种美妙的声音入睡:|(解说)那不是马蹄碰撞石头的声音,||(并列)而是一种多情的、引人入胜的声音。
②大学生只有当月末囊空如洗时,||(条件)才会给双亲写寥寥数语,|(因果)因为,惟有家书才能“抵万金”。
③如果我们常心存感恩,||(假设)人生就会过得再快乐不过了,|(因果)因此请好好经营你那值得经营的人生,||(连贯)让它充满芬芳。
④如果你失去了太阳,||/(假设)你还有星光的照耀,||(并列)失去了金钱,||/(假设)还会得到友情,|(并列)当生命也离开你的时候,//你却拥有了大地的亲吻。
2、三层复句
①由于叙述得很详细,||(递进)而且有许多细节的描写和形容,|(因果)以致专案组中有的善良人都为之感动,||(因果)觉得他确实是一个老实人,|||(递进)还是一位善于“形象思维”的艺术家。
②无论是在超市购物,|||(选择)还是到个体摊位买东西,||(条件)货物清一色都是韩国商品,|||(递进)并且绝无假货,|(因果)卖假货的一旦被查出来,||(条件)当事者会被依法治得倾家荡产。
③如果我放了他,||(假设)就表示我不是英雄,|(转折)但杀了他,||(假设)纵然是英雄,|||(让步)也只是个度量狭小的英雄。
④他们到我这里来,||(因果)只不过是因为他们实在是无聊,|||(并列)没地方可去,|(并列)我之所以容纳他们,||(因果)只不过是想赶走这屋子里的冰凉和寂寞罢了。
⑤我并不信教,|(转折)但是苦于找不到意大利语的老师,|||(因果)也只能从当教徒入手,||(目的)以便接近神父,|||(目的)获得学意大利语的机会。
⑥如果所有的房屋都设有暖气,||(假设)人们便不会对温暖心生感激,|(并列)而假如你从寒风凛冽的野外行乞归来,|||(连贯)能有一束点燃的取暖柴薪,||(假设)你一定会被这难得的温暖所感动。
3、四层复句
①小孩子只有当自己的欲望得不到满足,并受到不正确的对待,如训斥、责骂、体罚时,||(条件)才有可能撒谎;|(转折)然而这也仅仅是有撒谎的可能,||(因果)是否真的
撒谎,|||(条件)看周围环境的影响,||||(并列)看大人对他的态度等。
②在公司早期几次最艰难的时候,老董事长总是召集全体员工开会,|(连贯)虽然不是声泪俱下,||(转折)也是认认真真:|(解说)要么咱们搞到钱,||||(假设)大家做下去;|||(选择)要么咱们就关门,||||(连贯)大家一起开路。
③我非常尴尬地呆在一边,||(连贯)想说点什么,|||(解说)或者是反驳,||||(选择)或者是解释,|(转折)可是到底英语不是母语,|||(因果)一到关键的时候就卡了壳,||(因果)最后一言不发地坐在那里。
④我们无论认识什么事物,||(条件)都必须全面地看,|||(解说)不但要看到它的正面,||||(递进)而且要看到它的反面,|(条件)否则,就不能有比较完全和正确的认识。
五、演练
1、下面句子中的关联词使用不正确的一项:
A、如果他真的要在那园子里出了什么事,这苦难也只好我来承担。B、唐明皇为了宠幸杨贵妃,就干过这样的事。
C、只有数完了名单,审判日就降临到那些不列在名单上的人。D、但是我们还是有缺点的,而且还有很大的缺点。
明确:选C。“只有”和“就”不搭配。“只有”和“才”搭配使用,“只要”和“就”搭配使用。
2、把下面句子改写成一个单句,原句内容不能省略。
他用双手创造了奇迹!二十年的时间,在这荒山野岭上造成大片森林。它蒙着如丝细雨,显得格外郁郁葱葱。
明确:“他”为陈述的主体(主语)改写成:
在这荒山野岭上,经过了二十年的时间,他用双手奇迹般地创造了这蒙着如丝细雨、显得格外郁郁葱葱的大片森林。
“森林”为陈述的主体(主语),改写成:
这蒙着如丝细雨、显得格外郁郁葱葱的大片森林,是他用了二十年的时间,靠自己的双手,在荒山野岭上奇迹般的创造出来的。
如丝细雨中,这一大片土地他用了二十年的时间在荒山野岭上奇迹般创造出来的森林,显得格外郁郁葱葱。
3、完成书本86页小试身手一、三。
第二篇:高二选修先秦诸子教学设想
《先秦诸子选读》教学设想
【教学设想】
1、重视挖掘先秦诸子散文的思想内涵。诸子散文是中华文化的经典,有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学习先秦诸子散文,要引导学生领悟其深邃的思想,“由其世以知其人,由其人以逆其志”,用“知人论世”和“以意逆志”的方法走进诸子。如孔子的“仁”、“义”,孟子“民为贵”和“乐民之乐,忧民之忧”及“仁义礼智”,庄子的“尊生”,墨子“兼爱”“非攻”等等。以此来提高学生对我国文化传统的认识,加深对优良传统的热爱,陶冶身心、涵养德行。
2、学习经典,注意联系现实。先秦诸子对社会人生各方面的问题,有异常敏锐深刻的思考,至今仍然富有现实意义。因此教课时要发掘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契合点,阐发经典在现代社会的意义,引导学生思考社会、思考人生。
3、体会先秦诸子散文独特的艺术魅力。
通过学习,要体会《论语》言简意赅、质朴含蓄的特点,《孟子》运用比喻和寓言阐述事理的方法,《庄子》想象奇幻、行文汪洋恣肆的特点,《韩非子》锋芒锐利、说理透辟的特点。
4、加强名句名段诵读,重视文化知识积累。
每个篇目后都有背诵要求,教课时要落实背诵的基本要求,识记一些名句,如孔子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欲速则不达”、“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孟子“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老子“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等等。
5、不必篇篇都学,面面俱到。在篇目和语段的取舍上,删繁就简,选学简易浅显、有故事、有情节的文章,不必在佶屈聱牙的文字上耗费时间和精力。
6、在疏通文字的基础上,重点讨论挖掘文章的思想内容,引导学生领会传统文化的精髓,不要上成古汉语知识课。
【课时安排】
31课时
概说 2课时 第一单元“”和《论语》选读,7个小专题,7课时。第二单元《孟子》选读,7个小专题,7课时。第三单元《荀子》选读,1个小专题,1课时。第四单元《老子》选读,1个小专题,1课时。第五单元《庄子》选读,5个小专题,6课时。第六单元《墨子》选读,3个小专题,2课时。第七单元《韩非子》选读,2个小专题,5课时。
【课文进度具体安排】
第一单元《论语》选读
一、《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学习全文)1课时
二、《当仁,不让于师》(选学1、9、10段)1课时 附带解析其他词句: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莞而 /割鸡焉用牛刀 /单瓢陋巷
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习全文)1课时
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学文本)1课时 附带解析词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任重道远 /杀身成仁
五、《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选学1、3段)1课时 附带解析词语:见义勇为
六、《有教无类》(选学1、5、6、7段)1课时 附带解析词语:切磋琢磨
七、《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选学7、10段)1课时 第二单元《孟子》选读
一、《王好战,请以战喻》(学习全文)2课时
二、《王何必曰利》 1课时
三、《民为贵》(选学1、2、3段)1课时
四、《乐民之乐,忧民之忧》(选学第1段)
附带解析语句:乐民之乐者„„未之有也 2课时
五、《人和》(不学文本)解析和背诵语句:(课后第一题)
六、《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不学文本)解析和背诵语句:(课后第一题)讲析名句:1.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1课时
七、《仁义礼智,我固有之》(学习全文)1课时 第三单元《荀子》选读(不学文本)1课时 第四单元《老子》选读
《有无相生》(选学1、3、6、7段)1课时 第五单元《庄子》选读
一、《无端崖之词》(学习全文)3课时
二、《鹏之徙于南冥》(必修本已学,用于自读,灵活处理)
三、《东海之大乐》(选学第一自然段“秋水”)1课时 四《尊生》(学习全文)2课时
五、《恶乎往而不可》(不学文本)第六单元《墨子》选读
一、《兼爱》(选学最后一段)1课时
二、《非攻》(学习全文)1课时
三、《尚贤》(不学文本)第七单元《韩非子》选读
一、《郑人有且买履者》(学习全文)3课时
二、《子圉见孔子于商太宰》(学习全文)2课时
第三篇:高二下学期教学设想
先秦诸子选择读
第一单元《论语》选读
一、《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学习全文)1课时
二、〈当仁,不让于师〉(选学1、9、10段)1课时 附带解析其他词句: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莞而 /割鸡焉用牛刀 /单瓢陋巷
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习全文)1课时
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学文本)附带解析词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任重道远 /杀身成仁
五、《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选学1、3段)1课时 附带解析词语:见义勇为
六、《有教无类》(选学1、5、6、7段)1课时 附带解析词语:切磋琢磨
七、《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选学7、10段)1课时 第二单元《孟子》选读
一、《王好战,请以战喻》(学习全文)2课时
二、《王何必曰利》(不学文本)
三、《民为贵》(选学1、2、3段)1课时
四、《乐民之乐,忧民之忧》(选学第1段)附带解析语句:乐民之乐者……未之有也 2课时
五、《人和》(不学文本)解析和背诵语句:(课后第一题)
六、《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不学文本)解析和背诵语句:(课后第一题)讲析名句:1.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七、《仁义礼智,我固有之》(学习全文)1课时 第三单元《荀子》选读(不学文本)1课时 第四单元《老子》选读有无相生》(选学1、3、6、7段)1课时 第五单元《庄子》选读
一、《无端崖之词》(学习全文)3课时
二、《鹏之徙于南冥》(必修本已学,用于自读,灵活处理)
三、《东海之大乐》(选学第一自然段“秋水”)1课时 四《尊生》(学习全文)2课时
五、《恶乎往而不可》(不学文本)第六单元《墨子》选读
一、《兼爱》(选学最后一段)1课时
二、《非攻》(学习全文)1课时
三、《尚贤》(不学文本)
第七单元《韩非子》选读
一、《郑人有且买履者》(学习全文)3课时
二、《子圉见孔子于商太宰》(学习全文)2课时
语言文字应用
第一课:走进汉语的世界 1课时
第一节:美丽而奇妙的语言认识汉语——认识汉语 自 学 第二节: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 1课时 第三节:四方异声——普通话和方言 自 学 第二课:千言万语总关“音” 2课时
第一节:字音档案——汉字的注音方法 自学
第二节:耳听为虚——同音字和同音词 1课时
第三节:迷幻陷阱——“误读”和“异读” 1第四节:声情并茂——押韵和平仄 第三课:神奇的汉字 4第一节:字之初,本为画——汉字的起源 2第二节:规矩方圆——汉字的简化和规范 第三节:方块的奥妙——汉字的结构 1第四节:咬文嚼字——消灭错别字 1第四课:词语万花筒 3课时
第一节:看我“七十二变”——多义词 1第二节:词语的兄弟姐妹——同义词 1第三节:每年一部“新词典”——新词语 第四节: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 1第五课:言之有“理” 6课时
第一节: “四两拨千斤”——虚词 1第二节:句子“手牵手”——复句和关联词 2第三节: “有话好好说”——修改病句 2第四节:说“一”不“二”——避免歧义 1第六课:语言的艺术5课时
第一节: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 2第二节: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 2第三节:淡妆浓抹总相宜——语言的色彩 1第四节:入乡问俗——语言和文化
课时 自学 课时 课时 自学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自学
第四篇:高二英语选修6 模块2 语言点教案
3eud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pany has had another excellent year.产量上升了60%, 公司又是一个好年景。结构四,with +名词(代词)+名词,She used to sit reading in the evening with her pet dog her only companion.她从前总爱在晚上坐着看书,她的宠物狗便是她唯一的伙伴。结构五:with +名词(代词)+现在分词,She stood there chatting with her friend, with her child playing beside her.她站在那儿跟朋友闲聊,孩子在旁边玩。结构六:with +名词(代词)+过去分词,“I think we can leave with our heads held high,” Eriksson said.“我认为我们可以高昂着头离开,”艾里克松说。结构七:with +名词(代词)+不定式,With 10 minutes to go, you’d better hurry.还有十分钟,你最好快一点。
4.When it had gone past he crossed the road, keeping his eyes on the place where the cat had vanished.它过去后,他跨过马路,看作猫消失的地方。句中where引导的是表示地点的定语从句。在定语从句中,用where还是which主要看它在从句中所充当的成分来决定的。where在定语从句中用来指地点,作状语,其先行词都是表示地点的名词。如:This is the room where his elder brother once lived.这是他大哥曾经住过的房间。This summer I want to go to Hangzhou,where there is a beautiful lake. 这个夏天我想去杭州,那里有个美丽的湖。并非先行词表示地点时都用where,若表示地点的先行词在从句中3eud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e to attend our party tonight? —Sorry, but I do wish I ____.A.had
B.can
C.will
D.could 【解题关键】 解答该题的关键是要理清上下文语境,准确判断wish引导的宾语从句中虚拟结构的使用。
【答案解析】分析上下文语境可以知道,wish引导的宾语从句表示与将来事实相反的愿望,故应用would,could+动词原形。答案D。
3.It is necessary that people both young and old in China ____some English to be prepared for the Olympic Games to be held in Beijing in 2008.A.learn B.will learn C.must learn D.have learned 【解题关键】 解答该题的关键是要注意在句型It is necessary(strange, natural, important...)+从句中,从句中谓语动词虚拟语气结构的使用。
【答案解析】在句型 It is necessary(strange, natural, important...)+从句结构中,从句中谓语动词要用“should+动词原形”构成,should 可以省略。答案A。
4.If he his legs in the last training, he the coming World Cup, which he has been longing to compete in.A.hadn’t hurt;would join in
B.hadn’t hurt;would have taken part in
3eud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ing nearer.A.work B.will work
C.worked
D.have to work 【解题关键】 解答该题的关键是要注意在句型It’s time that...结构中虚拟结构的使用。【答案解析】在It is time that...句型结构中,从句的谓语动词要用虚拟结构,可以用一般过去时,也可以用should +动词原形,但should不可省略。答案 C。8.____him not to do so, he wouldn’t have made such a serious mistake.A.Did I persuade
B.If I persuade C.If I should persuade
D.Had I persuade 【解题关键】 解答该题的关键是要把握在虚拟条件句中,省略if时,句子结构的使用。【答案解析】题干中主句的谓语动词使用了wouldn’t have made,说明该动作表示与过去事实相反,故条件句使用表示与过去事实相反的虚拟结构if sb.had+过去分词,或使用 had sb.done 即省略了if的虚拟结构。答案D。
9.His suggestion that you ____once more sounds reasonable.A.try
B.tried
C.must try
D.can try 【解题关键】 解答该题的关键是要注意把握在表示“建议、命令、要求”等引导的名词性从句中,虚拟结构的使用。
【答案解析】分析句子意思可以知道,名词suggestion之后的从句为同位语从句,从句中应使用 “should+动词原形”。其中 should 可以省略。答案A。10.—Do you mind if we set out earlier tomorrow morning? 3eud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e
B.came C.would come
D.would have come 【解题关键】 解答该题的关键是要根据上下文语境,准确推断出部分虚拟结构的使用。【答案解析】根据对话情景可知,答句Unfortunately, you were out on business.(不幸的是你出差了)实际上是上一句暗示的条件。从答句所给的特定的动词时态(一般过去时)来看,上句所说内容是对过去情况的假设,故暗示的条件句应为If I hadn’t been out on business,由此可见,选项部分为主句的谓语动词,表示与过去事实相反,应选用would have come。答案 D。
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教学资源集散地。可能是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
第五篇:高二选修
高二选修《先秦诸子散文》名句摘录集锦
《论语>>
1、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翻译:当管理者自身端正,作出表率时,不用下命令,被管理者也就会跟着行动起来;相反,如果管理者自身不端正,而要求被管理者端正,那未,纵然三令五申,被管理者也不会服从的。
2、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翻译:孔子说:”君子心胸宽广,小人经常忧愁。”
3、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翻译:孔子说:不因别人不了解自己而忧虑,却应当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
4、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翻译:天冷了,这样以后才知道松柏是最后衰落的。
6、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子路》 翻译:做事情贪快就达不到目的,贪求小利就成就不了大事。
9、仰之弥高,钻之弥坚。《论语·子罕》
翻译:越抬头看,越觉得高远;赵用劲钻研,越觉得深邃。
12、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 翻译:君子取义,而小人只是看到眼前的利益。
1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魏灵公》
翻译:要做好工作,先要使工具锋利。比喻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非常重要。
17、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己。《论语·述而》 翻译:品德高尚的人吃东西不追求饱足,居住不追求安逸,勤勉于做事而谨慎于言谈,接近有德的人来匡正自己的错误,这样就可以说是好学了。
18、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翻译: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19、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翻译:孔子说:”早晨得知了道,就是当天晚上死去也心甘。” 20、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翻译:见到有德行的人就向他看齐,见到没有德行的人就反省自身的缺点。
2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
翻译:读书人不可以不抱负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担任的东西重而路程遥远。
22、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
翻译:孔子说:”若非弟子努力想弄明白某个问题却还没弄明白,就不去开导他;若非弟子想表达某
种意思却表达不出就不去启发他。举一个墙角做例子给弟子讲清楚而弟子不能触类旁通,推知另外三个墙角的情况,那么就没有必要再去教他。”
25、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
翻译:自己立身修德,也要让别人立身修德。自己通达事理也要让别人通达事理。
29、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翻译:我(孔子)听说过:无论是有国的诸侯或者有家(封地)的大夫,不必担心财富不多,只需担心财富不均;不必担心人民太少,只需担心不安定。
30、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年龄)《论语·里仁》
翻译:父母的生日不能不知道,一方面应该高兴,一方面应该担忧 就是指父母过生日当然该高兴,但也离死不远了,强调后者。
44、子贡问曰:“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 翻译:子贡问孔子说:“有一个字可以终身去实践它的吗?大概是‘恕’吧!自己不想要的东西,不要强加给别人。”
45、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卫灵公》
翻译:孔子说:“面临着合于仁义的事情,就是对老师也不必谦让。”
54、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翻译:孔子说:“人不讲信用,真不知道怎么可以呢!就好比大车上没有一样輗(ni)一样,小车上没有軏(yue),它怎么能够行走呢?
56、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翻译:知道的比不上喜欢的.喜欢的比不上乐在其中的。
57、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论语·雍也》 翻译:孔子说,智慧的人爱水,仁义的人爱山;智慧的人好动,仁义的人喜静;智慧的人容易快乐,仁义的人容易长寿。
58、子曰:“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论语·雍也》 翻译:孔子说:“仁德的人,自己想站得住首先使别人也能站得住,自己做到通达事理首先要使别人也通达事理。凡事能就近以自己作比,而推己及人,可以说就是实行仁的方法了。”
59、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述而》
翻译:孔子说:“吃粗糙的饭食喝冷水,弯着胳膊枕着它,其中也有乐趣啊。干不正当的事而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说好像漂浮在天空的云彩。”
6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子罕》 翻译:孔子说:“军队可以被夺去主帅,男子汉却不可被夺去志气。”
63、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论语·述而》
翻译:叶公向子路问孔子是个什么样的人,子路不答。孔子(对子路)说:“你为什么不样说,他这个人,发愤用功,连吃饭都忘了,快乐得把一切忧虑都忘了,连自己快要老了都不知道,如此而已。” 《中庸》名句:
66、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 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
翻译:好学的人,离智者也就不远了;无论何事都竭尽所能去做的人,离仁者也就不远了;时时刻刻把“荣辱”二字记在心上的人,离勇者也就不远了。知此三件事的人,便可以了解为何人人都需要修身的目的了。
67、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礼记·中庸》.翻译:任何事情,事前有准备就可以成功,没有准备就要失败。69、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
翻译:讲的是治学求进的道理。意思是:要广泛地多方面学习,详细地问,慎重地思考,明确地分辨,踏踏实实地实行。《孟子》名句摘录
70、闻过则喜,闻善则拜。《孟子·公孙丑上》
翻译:听到人指出我的过失我高兴,听到人说我的好话我拜谢。
72、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孟子·尽心下》
翻译:孟子说:“贤人先使自己明白,然后才去使别人明白;今天的人则是自己都没有搞清楚,却想去使别人明白。”
73、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76、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孟子·梁惠王上》
翻译:指眼力能看到一根毫毛的末梢,而看不到一车柴草。比喻只看到小处,看不到大处。78、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孟子·告子上》
翻译:没有怜悯伤痛的心,不能算是人;没有羞耻憎恶的心,不能算是人;没有谦辞礼让心的人,不能算是人;没有分辨是非善恶心的人,不能算是人。
80、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滕文公下》
翻译: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在天下最中正的位置——礼上,走在天下最开阔的大路——义上;得志的时候,和老百姓一道走;不得志的时候,自己走自己的路,不受富贵诱惑,不为贫贱动摇,不为武力屈服,这才叫大丈夫。
83、孟子曰:“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孟子·离娄下》
翻译:孟子说:“通达的人说话不一定句句守信,做事不一定非有结 果不可,只要合乎道义就行。” 86、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上》
翻译:孟子说:“在赡养孝敬自己的长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亲缘关系的老人。在抚养教育自己的小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小孩。”
87、孟子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孟子·公孙丑上》 翻译:孟子说:“我善于分析别人的言语,我善于培养自己的浩然之气。”
88、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公孙丑下》
89、孟子曰:“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91、孟子曰:“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离娄下》
翻译:孟子说:“君子内心所怀的念头是仁,是礼。仁爱的人爱别人,礼让 的人尊敬别人。爱别人的人,别人也经常爱他;尊敬别人的人,别 人也经常尊敬他。”
93、孟子曰:“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翻译:孟子说:“所以上天将要降落重大责任在这样的人身上,一定要道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以致肌肤消瘦,使他受贫困之苦,使他做的事颠倒错乱。” 94、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翻译:称一下,然后知道轻重;量一下,然后知道长短。主张做什么事情多要三思而后行,不可以盲目行事。
95、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上》 翻译:能力弱者只能完善自身,能力强者则可以兼顾天下。98、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尽心上》
翻译:孟子说:“孔子登上了东山,觉得鲁国变小了,登上了泰山,觉得天下变小了。《荀子》名言
102、源清则流清,源浊则流浊。《荀子·君道》
翻译:源头的水清,支流就清,源头则浊支流则浊,是说的做事从头就要做好,要不然到后来一直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