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练优2017春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5大堰河__我的保姆教案

时间:2019-05-15 01:14: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学练优2017春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5大堰河__我的保姆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学练优2017春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5大堰河__我的保姆教案》。

第一篇:学练优2017春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5大堰河__我的保姆教案

5.大堰河——我的保姆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把握诗中的节奏和旋律,体会诗人对劳动人民真挚、热烈的感情。(重点)2.了解诗歌常常借助于鲜明生动的形象来抒发感情的特点。(难点)【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933年1月的一个早晨,一个年轻人站在阴冷、潮湿的牢房里,外面是漫天飞舞的雪花。他不由得因冷而神飞,睹雪而思人,想起了一个连名字都没有的普通农妇,他的保姆——大堰河,挥笔写下了《大堰河——我的保姆》这一首蕴含浓浓深情的诗歌。这位诗人就是艾青,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诗。

二、自主预习1.走近作者。

艾青,原名蒋海澄,1910年出生,我国现代著名诗人。代表性诗篇除本文外,还有《光的赞歌》《古罗马的大斗技场》等。

2.朗读课文,读准下面加点字的字音。大堰河(yàn)

檐头(yán)

荆棘(jīng jí)....掐死(qiā)火钵(bō)碾(niǎn)...冰屑(xiâ)团箕(jī)忸怩(niǔ ní)....凌侮(wǔ)叱骂(chì)咒语(zhîu)...3.理解词义。

荆棘:泛指山野丛生的带刺小灌木。天伦:指父子、兄弟等关系。

忸怩:形容不好意思或不大方的样子。窸索:形容轻微细碎的声音。4.阅读课文,思考问题。全诗共13节,根据诗人感情和思绪的发展脉络,可以划分几个部分?各部分的大意是什么?

明确: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1─2节)写大堰河得名的原因及大堰河与自己的关系。第二部分(3─8节)集中刻画大堰河勤劳、善良的品质,抒发诗人对大堰河的怀念与尊敬。第三部分(9─10节)写大堰河死后的凄凉和家人的悲惨遭遇。第四部分(12─13节)诗人呈给大堰河的挽歌和献诗。

三、合作探究(一)内容探究

1.连名字姓氏也没有,以她村庄的名字作名字,这说明了什么呢? 明确:她地位低下,身份卑微。

2.读了这首诗后你知道了一些什么事?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读了这首诗后,我知道了大堰河是“我”的保姆,“我”是吃了她的奶长大的;她心地善良、一生辛苦勤劳;她爱“我”如自己的儿子;她只活到四十岁就离开了人世。作者以深沉、真挚的感情,歌颂了贫农妇女大堰河勤劳、善良的美好品质,描写了她的悲惨命运,并诅咒和揭露了造成她悲惨命运的黑暗社会。

3.诗歌从第四节开始,转入了对大堰河深情的回忆。诗人在这个不属于自己的家庭里得到了什么呢?诗人回忆了在大堰河家里生活的几个分镜头?主画面又是什么呢?

明确:八个镜头,主画面是“抱在怀里,抚摸我”。突出了大堰河勤劳、慈爱的品质。正是这双勤劳的、尽管粗糙却温暖的手,使一个贫困的家庭充满了温馨,使艾青——这个被地主家庭嫌弃的孩子得到了无微不至的母爱,而“我”和大堰河只不过是乳儿和乳母的关系。

(二)问题探究 1.诗人是怎样想起大堰河的?为什么他说“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而不是看到春雨、听到秋风萧瑟的声音“使我想起了你”呢?

明确:大堰河纯洁无私的内心世界如同雪一样的洁白无瑕,而白雪覆盖大地的庄严肃穆的景象正好表达了诗人深切的悼念。正因为这许多原因,艾青想起了这个给过他无限温暖的大堰河,想起了她悲苦的身世(她的名字就是生她的村庄的名字),想起了她低下的社会地位(她是童养媳,以养育“我”来养育她的家),想起了她死后草盖的坟墓,枯死的瓦菲,长了青苔的石椅,这一切都在我们的心中构成了凄凉、衰败、荒寂的景象,寄托了诗人深深的哀悼和怀念之情。

2.诗人在五岁时终于被领回了自己的家,但诗人感觉到的却是“忸怩不安”,为什么会这样?

明确:大堰河家穷却有爱,“我”家富有但缺少爱,想到这些,诗人心中充满了眷恋与感激。

四、板书设计

叙事

抒情

大堰河—我的保姆引起回忆——介绍“我”与大堰河的关系——(追怀 痛悼)大堰河生前家务繁重,疼爱乳儿 含泪别离,贫富对比 生活勤俭,宽厚善良

爱儿好梦,美丽心灵

(眷恋 感激)大堰河死后死后凄苦,一生悲凉 殡葬之薄,悲惨写照

家人遭遇,悲剧命运

(同情 诅咒)直接赞美——呈给大堰河的赞美诗——(赞颂 讴歌)

五、课外拓展

推荐阅读艾青的诗《我爱这土地》。

我爱这土地 艾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2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3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理清诗的抒情结构,把握保姆大堰河的形象。(重点)2.了解本诗通过记事写人以及直抒胸臆的特点,学习对比、反复、排比等表现方法。(重难点)【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品读了艾青写给大堰河的诗。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本文,分析大堰河的形象及作者对大堰河的深厚感情。

二、自主预习

1.大堰河死后得到的是什么?

明确:微薄的葬礼。她生前付出的何其多,而死后得到的又何其少啊,想到这里,诗人的心一阵阵发痛,他的心中充满了对她悲苦命运的深切同情。

2.诗中称呼时而用“她”,时而用“你”,这怎么理解? 明确:用“她”是客观的交待,用“你”是表达亲切的深情。

三、合作探究(一)体会情感

分析下面诗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1)大堰河,在她的梦没有做醒的时候已死了。

明确:大堰河还没有弄清楚悲剧命运的原因就死去了,表达了诗人极其遗憾的心情。(2)我的大堰河般的保姆和她们的儿子,呈给爱我如爱她自己的儿子般的大堰河。明确:抒发了诗人对大堰河深情的怀念和由衷的赞美之情,把对大堰河的爱升华到对广大劳动人民的爱。

(二)人物形象 仔细阅读诗歌,分析诗人笔下的大堰河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这一形象寄托着诗人怎样的情感?

明确:大堰河是勤劳、善良、博大、慈爱的,她终日操劳,艰辛地养育了“我”;大堰河又是悲苦的,贫穷、劳累的生活过早地夺去了她的生命,黑暗的社会现实使她凄苦悲凉地离开了人世。大堰河就是中国劳动妇女的缩影,她默默无闻、忍辱负重、任劳任怨地奉献自己生命中全部的爱,她是平凡却又伟大的母亲。诗人通过赞美大堰河,表达了对大地上所有像大堰河一样的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

(三)品味语言

《大堰河——我的保姆》这首诗采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

明确:(1)排比。大量运用排比句,使内容凝练,形式整齐,节奏明快,气势酣畅,有力地表达了诗人对大堰河真挚的爱。如诗歌第四节接连用“在你„„之后”构成排比,既显得节奏和谐,又能使感情洋溢。(2)反复。如第一节中作者反复吟咏“大堰河,是我的保姆”,表现了作者对大堰河的深情,同时为全诗奠定了浓郁的抒情基调。(3)对比。作者把大堰河美丽的梦境和凄惨的死亡,生前的辛勤操劳和死后的凄苦悲凉进行对比,增强了诗歌的抒情 气氛以及对主题的表达。

四、板书设计

大堰河——我的保姆

艾 青

诗人感情

大堰河形象

修辞手法

一、怀念与痛悼 身世悲苦低微 反复

二、眷恋与感激 勤劳、善良、无私 反复、排比、对比

三、同情与控诉 命运悲惨 反复、排比

四、讴歌与赞美 灵魂高尚 呼告、排比

五、课外拓展

只有平凡的儿女,没有平凡的母亲。我们的母亲都是可亲、可敬、可爱的。母爱,人类情感走廊中的上品,伟大永远是它的同义语。母亲一个关切的眼神,一声轻轻的呼唤,还有那眼角的皱纹、满手的老茧、微驼的背影,哪一个做子女的不应刻骨铭心?用我们的笔、用我们的心来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之情吧!

请以“母爱”为话题写一段文字,150-300字即可。提示:通过细节描写来突出“母爱”。

六、教学反思

鉴于这是研究性学习,在其过程中,方法的指导比较多,这样的方法指导,在同学们熟悉了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和流程后,可以删去,这样,可留更多时间给同学们讨论、思考。总体来说,在声情并茂的朗读、新颖别致的教法、深刻透彻的分析方面做得不够。

第二篇:5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

学目标

1、领会诗歌抒情性的特点,了解诗歌常常借助于鲜明生动的形象来抒发感情

2、理清诗的抒情结构,把握保姆大堰河的形象

3、反复朗读,体会修辞方法(对比、反复、排比)的作用

重点难点:

1、写作背景与诗的抒情基调 2、抒情主人公与作者的关系

二.导入:

1.1933年1月的一个早晨,一个年轻人站在阴冷、潮湿的牢房里,外面是漫天飞舞的雪花。他不由得因冷而神飞,睹雪而思人,想起了一个连名字都没有的普通农妇,他的保姆——大堰河,挥笔写下了《.大堰河——我的保姆》这一首蕴涵了浓浓深情的诗歌。这位诗人就是艾青,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诗。

2.作者简介:艾青,原名蒋海澄,1910年出生。中国诗坛上一颗明亮的星。我国现代著名诗人。代表性诗篇除课文外,还有《光的赞歌》、《古罗马的大斗技场》等。

3.写作背景 :艾青出生时难产,一位算命先生说他的命是“克父克母的”,因此被送到一位贫苦农民家里抚养。5岁时被领回家中开始读书,但依然受到冷遇,不准称自己的父母为爸爸妈妈,只准叫叔叔婶婶。正如他自己所说,他是在“冷漠和被歧视空气里长大”的。因此他对他的养母大堰河(大叶荷)的爱是发自内心的,大堰河对他的爱是让他刻骨铭心的。

五.理清结构层次。

第一部分(1─2节)写大堰河得名的原因及大堰河与自己的关系;

第二部分(3─8节)集中刻画大堰河勤劳、善良的品质,抒发诗人对大堰河的怀念与尊敬。第三部分(9─10节)写大堰河死后的凄凉和家人的悲惨遭遇。第四部分(12─13节)是诗人呈给大堰河的挽歌和献诗。

六、体会感情

诗是诗人感情的载体,这首诗歌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又是怎样的呢? 全诗13个诗段,概括每个部分所抒发的思想感情。第1部分:怀念与痛悼 第2部分:眷恋与感激 第3部分:同情与控诉 第4部分:讴歌与赞美

小结: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这首诗,作者通过对自己的乳母的回忆与追思,抒发了对贫苦农妇大堰河的怀念之情、感激之情和赞美之情,从而激发人们对旧中国广大劳动妇女悲惨命运的同情,对这“不公道的世界”的强烈仇恨。理清了诗人由现实到回忆,再到现实的抒情结构,体会诗人起伏跌宕的感情旋律。三十年代末的上海,一位著名诗人见到了艾青,曾激动的说,德国有莱茵河,法国有塞那河,埃及有尼罗河,那么,我可以骄傲的说,中国有大堰河。是的,如果把诗人半个世纪的创作看成是一条巨大的河流的话,那么,大堰河就是他永不枯竭的源头。

第二课时

一. 齐读。二. 研读。学习第一部分。

1、指名朗诵

2、看前两节诗,一共十行倒有三行重复,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学生发表看法。(反复,突出诗人永难忘怀大堰河的养育之恩,浓浓托出深深怀念之情。)

3、这三段中,大堰河是个什么样的人?请学生谈谈。(连名字姓氏也没有,以她村庄的名字作名字,大堰河又是一个童养媳,后来又是地主儿子的保姆,在养活地主儿子的前提下养活自己。是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农村妇女的典型。)

4、诗中,称呼时而用“她”,时而用“你”,这怎么理解?你换一下试试。(用“她”是客观的交待,用“你”是表达亲切的深情。)总结:第一部分交代大堰河的悲苦身世及与我的关系,表现诗人对乳母的怀念之情。

学习第二部分。

1、第三节有几个镜头?这些镜头给你什么印象?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学生试答。

诗人看到雪,想起了保姆大堰河。通过想象和联想,•描绘了一组冷落凄清的画面:荒凉的坟墓、冷落的故居、典押了的园地、长了青苔的石椅,通过一连串的排比,在对悲惨凄凉气氛的浓重渲染中,深切地抒发了诗人对保姆大堰河的思念和哀悼之情,并由此自然地引出第二部分对大堰河悲惨一生的回忆。

问:诗人是怎样想起大堰河的?为什么艾青说“我看到了雪使我想起了你”?而不是看到春雨,听到秋风萧瑟的声音使我想起了你呢?

答:大堰河纯洁无私的内心世界如同雪一样的洁白无暇,而白雪覆盖大地的庄严肃穆的景象正好表达了诗人深切的悼念。正因为这许多原因,艾青想起了这个给过他无限温暖的大堰河,想起了她悲苦的身世(她的名字就是生她的村庄的名字),想起了她低下的社会地位(她是童养媳,以养育我而养育她的家),想起了她死后草盖的坟墓,枯死的瓦菲,长了青苔的石椅,这一切在我们的心中构成了怎样的一种意境呢?(凄凉、衰败、荒寂)这样的景象,寄托了诗人深深的哀悼和怀念之情。因此,我们在读这几节时,该用怎样的语气去朗读呢?(低沉、舒缓)好,大家一起把第三节读一下。注意把握诗人的感情。

2. 诗人以诗来概括大堰河一生的遭遇。大堰河一生干过两种活,在诗人小时,他是乳母,诗人五岁后她便做了佣工。那一节突出她的“乳母生涯”,那一节突出她的“佣工生涯”?(4节,7节)

3.艾青因为生他时母亲难产,后来又因为一个算命先生说他克父母,而被送到大堰河家整整抚养了5年。如果说第一层是作者站在现实的牢房里,那么,从第四节开始,作者就转入了对大堰河深情的回忆了。那么,诗人在这个不属于自己的家庭里得到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第四节。(朗读)问:诗人回忆了在大堰河家里生活的几个分镜头?主画面又是什么呢? 八个镜头,主画面是“抱在怀里,抚摩我”。

诗人运用这样的手法,是为了突出她怎样的品质? 勤劳、慈爱。

这些排比句有什么作用?(这些排比句一方面了具体地铺叙了大堰河的极度贫穷和繁重的家务劳动,另一方面表明大堰河无时无刻不在关心照料养乳儿,时时给他以温暖, 处处给他以爱抚, 充分表现出大堰河的勤劳及对乳儿无私的爱。我们感到,这里尽管贫穷尽管粗陋,但这里有母爱的拥抱和抚摸。)这一节读的时候要读的慢,读的重,读的深沉。

4、第七节,在具体描写大堰河的佣工生活时,为什么每一句都用“她含着笑”开头?大堰河为什么笑?这表现了她什么品格?(用了六个排比句,描写大堰河不论冬夏不分寒暑,年复一年地承担着如此繁重的劳动:洗衣、做菜、喂猪、熬汤、收麦、晒豆„„但又始终含着笑,这突出了她勤劳、淳朴、宽厚、善良、本份,也渗透着诗人对她悲苦命运的同情。她以自己的双手换取自己和一家最低的生活需求,她为此感到满足——她对生首尾的反复,表现了大堰河用她的一切,先是乳汁,后是双手,为“我”和我的一家所作的牺牲,表现了一个社会底层劳动妇女的伟大。

5.作者一方面表现大堰河的勤劳、淳朴、宽厚,另一方面也表现了大堰河对乳儿的爱,诗中写大堰河对乳儿的爱采取了多种方法,第四节通过大堰河的乳母生涯浓墨重彩、反复铺陈正面抒发大堰河的爱的的话,那么笫五段是用什么方法?第六段呢?(第五节是淡笔点染,侧面烘托。用设问句“大堰河,你为什么要哭?”间接地表现出她对乳儿离开的依依不舍和对乳儿内心的疼爱。第六节跟第四节形成一种强烈的对比:第四节说在大堰河家虽然物质条件很差,但蒙受的是深挚的爱。第六节说虽然物质条件很优裕,但精神上极其痛苦。在大叶荷家中,在将近五年的寄养中,他承受了乳母超越生母的爱,感受了亲人般的温暖,离开了乳母,便离开了母爱,这在幼小的孩子来说,是最最痛苦的事。尽管新家中挂着“天伦叙乐”的匾,实际上孩子失去了天伦叙乐。通过对比,反衬出大堰河家中虽然贫穷却充满欢乐充满爱)

6、第八节,又一次正面写大堰河对乳儿挚真的爱,在年节里,大堰河为了她的乳儿“忙着切那冬米的糖”把他乳儿画的关云长贴在灶边的墙上,对她邻居夸奖她的乳儿。这些描写,已经尽至了,但作者又深挖一层,把大堰河心底里的深情展示了出来: 大堰河曾做了一个不能说的梦 在梦里,她吃着乳儿的婚酒 坐在辉煌的结彩的堂上 而她娇美的媳妇亲切地叫她“婆婆”

大堰河对她乳儿的爱原来如此深切真挚,就连梦中也念念不忘!她乳儿幸福就是她最大的满足!这个梦,把大堰河对乳儿的爱推向了高潮,倾注了她那慈母的深情。但是这个梦是不能说的,因为这个梦对大堰河来说是非份的,是一种执着的明知不可能实现却始终不能忘怀的期待。

三.小结

本文通过描述大堰河悲惨的一生,抒发了对其真挚的怀念和热情的赞美(牢房阴冷,晓雪飞舞);同时,在叙述悲惨一生的同时,诅咒和控诉了黑暗的旧世界。

第三课时

一. 齐读9-13节。二. 研读。学习第三部分。

1.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人,命运所给予她的,却有贫困和苦难。她活着,对于世界是无私地赠予,不停的劳作,毫无保留的贡献她的一切——从血汗、乳汁、到赤诚的心,而直到她死,世界给予她的,是什么呢?(朗读)

问:大堰河死后得到的是什么?(微薄的葬礼)

她生前付出的何其多,而死后得到的又何其少啊,想到这里,诗人的心一阵阵发痛,他的心中充满了对她悲苦命运的深切同情。

问:这里,用了一连串的数量词,有什么意义? 数量词组“四十几年”、“数不尽”跟“四块钱”、“几尺长方”、技术“几束”、“一手把”的尖锐对比,突出了诗人对“不公道的世界”的揭发和控诉:大堰河只活了“四十几年‘,可是她却受了“数不尽”的奴隶的凄苦;给她送葬的,只是“四块钱”的棺材,“几束”稻草,“一手把”的纸钱的灰——这就是她辛苦一生所得的最后报偿!诗人强烈的愤慨包含在这数量词组的对比之中。

问: 是什么造成了她的悲剧?诗人对这个社会怀着怎样的感情?齐读11节,读出诗人的憎恨之情。

7、第四部分是诗的结束,作者从对往事的回忆又回到眼前的现实,与开头相呼应。诗人用六个“呈给你”和两个“呈给”的排比、反复,饱蘸激情,盛赞大堰河的灵魂乃至亲抚过自己的手、唇、脸颊、乳汁,情感奔放通畅,是抒情高潮。最后一节回应开头,重现诗的主旋律。整首诗结构严谨,一气呵成。

(如何理解“紫色的灵魂”?一种看法,紫色是高贵、神圣的象征,“紫气东来”、“紫禁城”。大堰河身份虽卑贱,但她慈爱、善良、勤劳,集中了人之美德,她的灵魂最高贵、最伟大。另一种看法,紫色是伤痕的颜色,是凝血的颜色,是因窒息而死的人的颜色,代表了不幸、苦楚、伤痛和死亡,大堰河苦难一生,结局悲惨,因而称之为“紫色的灵魂”。)

这一节,诗人的感情并没有停留在大堰河一个人身上,艾青正是通过对大堰河勤劳、善良、宽厚、淳朴的形象的塑造,写出了整个旧中国农民的悲惨命运,不是吗?正是这些像大堰河一样的人类社会的保姆,用他们勤劳的双手创造了人类世界,创造了供统治阶级和剥削阶级享乐的物质财富,用宽厚、善良的心给人以温暖;正是这千千万万的劳动群众,挤干了乳汁,流尽了血汗,养活了别人,自己却一无所有,过着悲惨的生活。所以,诗人把诗“呈给大地上一切的,我的大堰河般的保姆和他们的儿子”,就使诗的主题思想有了更深广的社会意义。

艾青的诗作在形式上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自由奔放的诗体。在这首诗里,诗并没有因散而失去诗味,而是诗意更浓,抒发的更自由,表达的更充分。用排比、反复来体现格律,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大量的排比,层层递进,不仅展现了多种画面,增强了抒情气势,也增强了诗的内在旋律。

三.分析诗歌表现手法。

1、是抒情诗,但在叙事中抒发强烈的感情:如第4、7、8、11小节的叙述,抒发了同情、怀念、赞美、爱戴的感情。

2、修辞手法:

妙用对比:两个家庭生活对比,体现社会制度不合理;两家的不同待遇对比,显示诗人的爱憎;生前的操劳和死后的凄惨;美丽梦境和凄惨死亡对比,深刻表现了文章主题

大量反复:表现特有的感情,使诗句一唱三叹,增强表达效果。

(为了加强情感和音节的旋律,诗中还大量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方法。如第1•段的首尾两句,反复吟咏“大堰河,是我的保姆”,表现对大堰河特有的深情。第3•段首尾句反复:“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进一步渲染了抑郁低沉的思念之情。第4、6、7、8、9、10、11段中,•也都采用了的开头和结尾的诗句反复的手法,使诗歌一唱三叹,回环婉转,增强了诗歌的抒情效果。)

多次排比:既使内容凝炼,形式整齐,也有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

(排比的手法是这首诗艺术表现上最主要的特征。全诗除了一、二、五、十一、十三节之外,全使用了这种手法,诗中所形成的巨大的撼动人心的力量,浓烈的抒情气氛,都与这种大排比的手法与句式相关。)总之,反复、排比更有助于表达强烈浓厚的感情。

第三篇:高一语文教案《大堰河我的保姆》

大堰河我的保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艾青,原名蒋海澄,1910年出生。中国诗坛上一颗明亮的星。我国现代著名诗人。代表性诗篇除课文外,还有《光的赞歌》、《古罗马的大斗技场》等。

1932年,艾青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7月因为参加进步的美术活动而被捕,国民党政府以“危害民国紧急治罪法”、“颠覆政府”罪判处艾青有期徒刑六年。被捕之后,狱中生活使他由绘画转向了新诗写作。正如诗人所说:“我过的是囚徒的生活,我和绘画几乎断了关系,我自然而然地接近诗。”他开始大量写诗,托人带出发表。《大堰河——我的保姆》就是这样诞生的。1933年1月的一天早晨,牢房阴冷,铁窗临风,窗外晓雪飞舞,望着漫天飞舞的雪花,这位只有二十三岁的诗人,不禁想起了用乳汁把他养大的保姆,思念感激之情冲击着诗人的心。这是诗人第一次用“艾青”这个名字呈现给中国劳苦大众的一首赞美诗。它在《春光》杂志一卷三期上发表之后,立即轰动了全国,并受到了茅盾、胡风等文学前辈的好评。

二、整体感知

艾青出生时难产,一位算命先生说他的命是“克父克母的”,因此被送到一位贫苦农民家里抚养。5岁时被领回家中开始读书,但依然受到冷遇,不准称自己的父母为爸爸妈妈,只准叫叔叔婶婶。正如他自己所说,他是在“冷漠和被歧视空气里长大”的。因此他对他的养母大堰河(大叶荷)的爱是发自内心的,大堰河对他的爱是让他刻骨铭心的。

朗读全诗,把握诗人感情的律动,给课文分层次。(提示:如果把诗分为三部分,如何划分?参考课后思考第二题。如果把追忆部分再分,从那儿分?参考课后思考第三题)完成课后思考练习第一题:

第一层次(1——3段):怀念 第二层次(4——8段):眷恋 第三层次(9——11段):控诉 第四层次(12、13段):赞美

三、学习第一部分。

1、指名朗诵

2、看前两节诗,一共十行倒有三行重复,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学生发表看法。(反复,突出诗人永难忘怀大堰河的养育之恩,浓浓托出深深怀念之情。)

3、这三段中,大堰河是个什么样的人?请学生谈谈。(连名字姓氏也没有,以她村庄的名字作名字,大堰河又是一个童养媳,后来又是地主儿子的保姆,在养活地主儿子的前提下养活自己。是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农村妇女的典型。)

4、诗中,称呼时而用“她”,时而用“你”,这怎么理解?你换一下试试。(用“她”是客观的交待,用“你”是表达亲切的深情。)

5、第三节几个镜头?这些镜头给你什么印象?学生试答。(被雪压着草盖着的的坟墓、关闭了的故居檐头的枯死的瓦菲、被典押了的一丈平方的园地、门前的长满了青苔的石椅,全是冷色调的。这些镜头描绘了一种荒凉、寂寞的惨淡景象,故居已人亡物非,破门关闭,一点点园地已被典当,几根枯草在瓦缝中瑟瑟发抖,门前石椅上长满青苔,再也不见往日疼爱。暗示大堰河生前的贫困和死后的寂寞,浸透着诗人的伤痛、怀念之情。)总结:第一部分交代大堰河的悲苦身世及与我的关系,表现诗人对乳母的怀念之情。

一、导语

三十年代末,有人说:“德国有莱茵河,法国有塞纳河,埃及有尼罗河……我们可以骄傲地说„中国有大堰河。‟”“大堰河”并不是一条河流。在浙江方言中,与“大叶荷”(板书)同音。“大叶荷”是距诗人艾青(板书)家畈田蒋村五华里的一个村名。诗人的保姆自小卖给畈田村作童养媳,因为她是大叶荷村人,人们就用“大叶荷”称呼她。今天我们学习诗人的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板书)

二、作者简介

艾青(1910~1996),中国现代著名诗人。原名蒋海澄,笔名莪伽、克阿、林壁等。浙江金华人。1928年就读于杭州西湖艺术学院,次年留学法国。1932年参加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不久被捕,在狱中开始写诗,以《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诗成名。1937年后辗转于武汉、山西、桂林、重庆等地,参加抗日救亡活动。1941年到延安,参加延安文艺座谈会,主编《诗刊》。1949年后任《人民文学》副主编等职。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到黑龙江、新疆等地劳动。文化大革命中一再遭到批判。1976年10月后重新获得写作权利,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国际笔会中国中心副会长,被法国授予文学艺术最高勋章。曾任《诗刊》编委、中国文联委员、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诗人把个人的悲欢融合到民族和人民的苦难与命运之中,表现出对光明的热烈向往与追求,富有强烈的时代感和现实性,感情深挚,风格独特,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推动一代诗风的重要诗人。著有诗集《大堰河》、《北方》、《向太阳》、《归来的歌》等,论文集有《诗论》、《艾青谈诗》等。

三、写作背景

诗人出生时母亲难产,一位算命先生说他的命是“克父母的”,因此,他被送到贫苦的大堰河家去抚养,5岁时被领回家中读书,但依然受冷遇,不准称自己的父母为爸爸妈妈,只准叫叔叔婶婶,正如他自己所说,他是在“冷漠和被歧视的空气里长大的”。1932年7月12日,艾青和其他12名青年被逮捕,国民党反动派以“危害民国急治罪法”,控告这些手无寸铁的青年“颠覆政府”,艾青被判处有期徒刑六年。《大堰河——我的保姆》即写于诗人在监狱的日子里。当他看见了漫天飞舞的雪花,联想到保姆落满白雪的坟头,挥笔写下了这首赞颂劳动人民,诅咒黑暗世界的著名诗篇。

四、关于大堰河

大堰河,原出生于离艾青老家五里远的大叶荷村,很小就被卖到艾青的家乡--畈田蒋村当童养媳。她没有名字,人们只好用她的出生地称呼她,“卑微到连自己的名字也没有!”她一生命运非常悲惨:与前夫生了三个孩子;前夫死后,另嫁,又生了两个孩子。当时农民生活非常艰难,苛捐杂税,还有地主盘剥。大堰河孩子多,生活更是艰难,她受尽煎熬,仅四十多岁就离开了人世。

五、课文学习

(一)播放录音。

要求:听录音,标出下列加点词语的读音,体会诗人对大堰河的深厚感情。瓦菲

叱骂

凌侮

凄苦

火钵

忸怩

典押

荆棘

辉煌 检查明确:

瓦菲(fēi)叱(chì)骂 凌侮(wǔ)凄(qī)苦 火钵(bō)忸怩(niǔ ní)典(diǎn)押

荆棘(jīng jí)

辉煌(huáng)

(二)整体感知:

1、理清诗歌脉络,简要概括大意。

2、这首诗主要写了哪些事情?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讨论明确:

:交代大堰河的悲苦身世和与我的关系。第二部分

1、诗歌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2)(3—11):回忆大堰河辛劳而又悲苦的一生,集中刻画了大堰河勤劳、善良的品格。第一层(3—8):写大堰河对诗人的爱。第二层(9—11):写大堰河死后的凄凉和一家人的悲惨遭遇。第三部分(12—13):表达诗人对大堰河深情的怀念和由衷的赞美之情。

2、大堰河是诗人的保姆,诗人是吃她的奶长大的。她非常疼爱诗人。后来诗人被父母领回家,大堰河又到诗人家打工,对诗人非常关照。她善良,勤劳,贫苦,四十多岁时去世。诗歌抒发了诗人对大堰河深深的敬爱和赞美之情,以及对旧社会黑暗现实的控诉。

(三)诗歌研读 研读第一部分。◇

1、朗读。

2、思考:

(1)第1节以“大堰河,是我的保姆”开头和结尾,意图是什么?(2)诗人为什么看到雪便想起了大堰河?(3)第一部分为什么由第三人称改为第二人称?

讨论明确:

强调大堰河和诗人的关系,表达诗人对大堰河的深厚感情,为下文叙事和抒情作铺垫。(1)

(2)诗人年幼时生活在冷漠的环境中,只有在大堰河家里才感到温暖,得到母爱。人在寒冷孤独时,本能地希望得到抚慰、温存,回到亲人的身边。因此看到飞雪,自然地想起了大堰河。

(3)用第二人称,便于诗人和大堰河对话,强烈地抒发诗人的悲痛和对大堰河的怀念之情。研读第二部分。

◇第一层

1、朗读。

2、思考:

(1)如何理解大堰河的“哭”与“笑”?

(2)诗人主要用什么手法表现大堰河对自己的爱? 讨论明确:

(1)“哭”,是因为大堰河与诗人有着深厚的感情,当诗人被父母领回家时,大堰河对诗人依依不舍。“笑”是因为大堰河到诗人家打工,能够与诗人在一起。“哭”与“笑”形成鲜明的对比,有力地表达了大堰河对诗人特殊的感情。

(2)①铺排。第4节用8个排比句,第7节用6个排比句,第8节用二组排比句,写大堰河关心、爱护诗人的往事。②反复。第3、4、6、7节的开头和结尾相同,增强表达力量,突出主旨。反衬。用诗人回到家中的陌生、忸怩,反衬大堰河对诗人的爱。③

第四篇:语文精华教案:大堰河——我的保姆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语文精华教案:大堰河——我的保姆

【教学目的】通过分析人物形象,理清诗人情感发展的脉络,培养学生阅读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点】人物形象的分析 【教学难点】诗人情感发展的脉络 【教学方法】诵读——鉴赏——分析

一、导入:

1933年1月的一个早晨,一个年轻人站在阴冷、潮湿的牢房里,外面是漫天飞舞的雪花。他不由得因冷而神飞,睹雪而思人,想起了一个连名字都没有的普通农妇,他的保姆——大堰河,挥笔写下了《.大堰河——我的保姆》这一首蕴涵了浓浓深情的诗歌。这位诗人就是艾青,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诗。

(板书课题)

二、分析全诗诗人感情的变化:

诗歌是靠形象来表达感情的,所以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就是发挥联想和想象,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人的感情。

提问:浏览全诗,思考,作者在这首诗表达了那样的一些感情?

现在我们就来读诗,看一看这些同学的回答是不是很好的把握了诗人感情发展的脉络。

(一)首先我们来看诗歌的第一层,请一位同学帮我们把这一节的内容朗读一下。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问:诗人是怎样想起大堰河的?为什么艾青说“我看到了雪使我想起了你”?而不是看到春雨,听到秋风萧瑟的声音使我想起了你呢?

答:大堰河纯洁无私的内心世界如同雪一样的洁白无暇,而白雪覆盖大地的庄严肃穆的景象正好表达了诗人深切的悼念。正因为这许多原因,艾青想起了这个给过他无限温暖的大堰河,想起了她悲苦的身世(她的名字就是生她的村庄的名字),想起了她低下的社会地位(她是童养媳,以养育我而养育她的家),想起了她死后草盖的坟墓,枯死的瓦菲,长了青苔的石椅,这一切在我们的心中构成了怎样的一种意境呢?(凄凉、衰败、荒寂)这样的景象,寄托了诗人深深的哀悼和怀念之情。因此,我们在读这几节时,该用怎样的语气去朗读呢?(低沉、舒缓)好,大家一起把第三节读一下。注意把握诗人的感情。

(二)如果说第一层是作者站在现实的牢房里,那么,从第四节开始,作者就转入了对大堰河深情的回忆了。

艾青因为生他时母亲难产,后来又因为一个算命先生说他克父母,而被送到大堰河家整整抚养了5年。那么,诗人在这个不属于自己的家庭里得到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第四节。

问:诗人回忆了在大堰河家里生活的几个分镜头?主画面又是什么呢? 八个镜头,主画面是“抱在怀里,抚摩我” 诗人运用这样的手法,是为了突出她怎样的品质? 勤劳、慈爱。

现在让我们闭上眼睛,展开想象的翅膀,一个勤劳、充满母亲般慈爱的大堰河向我们走过来了,她的双手轻轻的抚摩着她的乳儿,这是怎样的一双手啊。大家睁开眼睛,谁能给我描述一下这双手?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是啊,正是这双勤劳的,尽管粗糙却温暖的手,使一个贫困的家庭充满了温馨,使艾青——这个被地主家庭嫌弃的孩子得到了无微不至的母爱,而我和大堰河只不过是乳儿和乳母的关系。

诗人在五岁时终于被领回了自己的家,这是怎样的一个家啊。但诗人心中感觉到却是——“忸怩不安”。

问:为什么会这样?(补充背景介绍)

大堰河家穷,却有爱,我家富有,但缺少爱,想到这些,诗人心中充满了——眷恋与感激。

全班同学齐读4、5、6三节,读出诗人的眷恋之情,感激之情。

(三)大堰河在流尽了她的乳汁之后,又开始劳动了,流她的血汗。大家自读第七节,思考:大堰河从事着这样又苦、又脏、又累的活儿,为什么始终含着笑呢?

大堰河的笑是有着多种原因的,有为和乳儿重新生活在一起的喜悦,有在劳动中获得的满足。这让我们想起了另一个和她有着相似命运的人——祥林嫂,当她在鲁家作着比一个男人还多的事情时,“然而她反满足,口角边渐渐的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这是多么淳朴,宽厚的灵魂啊。

全班女同学齐读六个含着笑的句子。

(四)但是,诗人写到这里,认为还不足以表现大堰河对我的爱,于是,她又带着我们走进了大堰河美丽而丰富的内心世界。大家浏览第八节,看一看,作者选取了几个细节来表现大堰河对自己的深爱?

问:为什么说做梦能表现大堰河对我的爱呢?

大堰河的梦正是她对诗人最美好的祝愿,她期望他能长大成人,成材成家,生活幸福美满。我们试想一下,如果这个梦实现了,有一个娇媚的媳妇叫她一声“婆婆”,她会有怎样的表情呢?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五)是啊,谁不期望美梦成真呢?如果这个梦能实现,该有多好啊。但是,大堰河流尽自己的血汗后,就过早的离开了人世,结束了自己悲苦的一生。(教师朗读9、10节)

问:大堰河死后得到的是什么?(微薄的葬礼)

她生前付出的何其多,而死后得到的又何其少啊,想到这里,诗人的心一阵阵发痛,他的心中充满了对她悲苦命运的深切同情。

问: 是什么造成了她的悲剧?诗人对这个社会怀着怎样的感情?齐读11节,读出诗人的憎恨之情。

(六)艾青的回忆到这里就结束了。在他的回忆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出身低微,地位低下,却有着金子般美好心灵的大堰河。她勤劳,善良,宽厚,她如同一座雕象,一直矗立在诗人的心中。诗人从回忆的大门走了出来,外面依然是漫天飞舞的雪花,依然是阴冷潮湿的牢房,但诗人却有着按捺不住的澎湃的激情,呈给大堰河由心灵而写成的赞歌。(教师范读12、13节)

问:为什么是紫色的灵魂?这首赞歌,仅仅是呈给大堰河的 吗?(紫色代表着高贵,这首诗歌是献给所有勤劳的中国人民)

三、小结: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这首诗,理请了诗人由现实到回忆,再到现实的抒情结构,体会诗人起伏跌宕的感情旋律。三十年代末的上海,一位著名诗人见到了艾青,曾激动的说,德国有莱茵河,法国有塞那河,埃及有尼罗河,那么,我可以骄傲的说,中国有大堰河。是的,如果把诗人半个世纪的创作看成是一条巨大的河流的话,那么,大堰河就是他永不枯竭的源头。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第五篇:学练优2017春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3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案

13.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学习目标】

1.把握中心论点,理清结构思路。(重点)2.学习从正反两方面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证方法。(重点)3.理解并培养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难点)【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自古以来,人们不断探求事物本质,科学地认识世界,获得新知,追求新生活。无论是大大小小的事例,还是大大小小的人物,都在体现着“格物致知”的精神。美籍华裔物理学家丁肇中先生,就是其中的典范。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他对“格物致知精神”的阐述。

二、自主预习1.走近作者。

丁肇中,美籍华裔物理学家,祖籍山东日照。1976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曾发现一种新的基本粒子,并以和自己中文姓氏“丁”类似的英文字母“J”将那种新粒子命名为“J粒子”。

2.背景资料。

本文是作者于1991年10月18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情系中华”大会上接受特别荣誉奖时发表的演讲。如丁肇中先生本人所说:“多年来,我在美国的学校里接触到不少中国学生,因此,我想借这个机会,向大家谈谈中国学生应该怎样学习自然科学。”

3.读准字音。丁肇中(zhào)

彷徨(pánɡ huánɡ)...授予(yǔ)不知所措(cuò)..4.理解词义。

彷徨:犹疑不决,不知往哪个方向去。袖手旁观:比喻置身事外或不协助别人。

格物致知:推究事物的原理法则而总结为理论知识。5.阅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明确:我们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三、合作探究(一)整体感知 1.《大学》里“格物致知”的含义是什么?作者所说的真正的格物致知的含义是什么? 明确:《大学》里的“格物致知”是指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作者所说的真正的格物致知的含义:第一,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袖手旁观,而需要有想象力地、有计划地探索。

2.传统的中国教育有什么弊病?原因是什么?

明确:弊病: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原因:可能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使人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

3.为什么说当今社会需要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

明确: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在研究学术中是不可缺少的,而且在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中也是不可少的。(二)论证思路 本文思路清晰,请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理清本文的思路。

明确:提出问题:中国学生应该怎样学习自然科学?

分析问题:解释格物致知的含义,论述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是实验精神。

解决问题:强调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精神的意义,并对我们这一代提出希望: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地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三)事实论据

为了论证自己的观点,作者在文中依次列举了哪些事例?

明确:①王阳明“格”竹子,探讨自己,头痛而失败。②通过实验了解竹子的性质。③中国学生功课成绩好,面临研究工作却不知所措。④作者到美国大学做研究时恐慌的经历。

(四)论证方法

本文是怎样采用摆事实与讲道理相结合的方法来论证观点的?试举例说明。

明确:列举事例时,采用正面事例与反面事例相结合说理的方法。如:反面事例:列举明朝大理论家王阳明因“格”竹子而苦思头痛失败的事例,阐述了传统儒家对实验的态度是把探察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的道理。正面事例:通过作者在大学念物理时,因事先没有准备,做研究时发现需要自己做主张、出主意而恐慌的亲身经历,阐述了以埋头读书应付一切,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的道理。

四、板书设计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剖析“格物致知”之含义

分析“格物致知”之重要

提出希望,发出号召层层深入 说理充分

五、课外拓展

1.“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面对浩瀚的知识海洋,光靠死记硬背是不能到达光明的彼岸的。你将如何行动呢?是做明天的创新型人才,还是做死抠书本的书呆子?请写出你的打算。

示例:在今后的学习中,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展开想象的翅膀,说出自己的想法,并能根据自己的想法动手做一做。要主动参与、主动观察、主动动手操作、主动思考探索、主动表达交流,并培养自己的合作精神,具有敢于表现自己、勇于挑战自我的人生态度。善于思考、认真实践、努力钻研,拥有不怕困难与挫折、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2.课文第八自然段采用讲道理与摆事实相结合的写法,先表明观点:“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有计划的探测的过程。”然后,举“通过实验了解竹子的性质”的事例,来证明这个观点。

请以“梦想与行动”为话题,仿照上面的写法,写一段话。(120字左右)示例:只有梦想而不付诸行动的梦想只能是空想,只有行动才能使梦想具有现实意义。原始社会末期的大禹目睹水患无穷,民众流离失所,树立了平息水患,使百姓安居乐业的梦想。他劳神焦思,泽行路宿,带领群众长年奋斗在抗洪泄洪第一线,三过家门而不入,最终止息了水患,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六、教学反思

1.由于本文思路清晰,深入浅出,语言简洁,由学生自主积极动笔读书,圈点批注完成对课文内容和思路的初步自学,探究本文的论点,努力探寻本文的论证方法,培养学生对议论文知识能力的迁移运用;用讨论交流法,实现对自学内容的反馈与纠正。

2.本课教学设计积极地创设作者、学生、教师民主平等的对话交流氛围,让学生大胆质疑问难,培养学生探究合作的学习能力。在质疑和交流中明确格物致知的真正内涵,明确倡导格物致知的现实意义,在此基础上启发鼓励学生树立格物致知精神。

下载学练优2017春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5大堰河__我的保姆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学练优2017春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5大堰河__我的保姆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