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土家族棉花球运动技、战术教学训练

时间:2019-05-15 01:29: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土家族棉花球运动技、战术教学训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土家族棉花球运动技、战术教学训练》。

第一篇:浅谈土家族棉花球运动技、战术教学训练

浅谈土家族棉花球运动技、战术的教学训练

(湖北民族学院

体育学院, 湖北恩施

445000)摘要:通过挖掘,整理的土家族棉花球运动是以扣篮为中心的民族特色体育项目,具有独特的运动环境,新颖的比赛方法,观赏价值高,易普及,易推广的特点。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受到了各年级领导与人们的好评,且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本文着重对其技术,战术及其教学内容进行了阐述,以为棉花球运动在各级各类学校中推广普及提供教学参考。

关键词:

土家族

棉花球运动

技,战术

教学训练

Humble Opirions of Teaching and Training about the skill and Tactics of Tujia Cotton Ball Sport

Tanglong(PE Academy Hubei Institute Nationality Hubei Enshi 445000)Abstract: Tujia Cotton Ball sport is a sport focusing on spiking that is full of national characteristic by grubbing and arranging.It has special sports environment,the method of competition is original,view-worthy and eacily popularized.During the few years it gained excellent achievement,with winning good jugement from all the leaders and paple.The passange emphasizes en the skill,tactics and teaching,that is for nothing else but to afford teaching method is popularize the Cotton Ball sport in various schools on purpose.Key words:

Tujia Nationality,Cotton Ball sport,Skill and Tactic,Teaching and Training

棉花球运动是土家人在长期生产生活中保留下来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20世纪50~70年代,普通流传于湖北鄂西少数民族聚居地的土家族,苗族,侗族。主要是土家族民族体育游戏。由于受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条件的制约,曾是贫困山区学生生活中最主要也是最普及的球类活动,没有场地,人数的限制,双方在奔跑中传,抢球,力争将球控制在本方队员手中,由于类似于抢花炮,有被误人为是篮球的替代品,所以没有把它作为一项独立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后经挖掘整理后的棉花球运动因其独特的运动环境,新颖的比赛方法,较高的观赏价值,独特的扣篮设计等特点,逐渐被广大青少年朋友所亲赖。随着其科研成果的不断被认可,相信在不就的将来,它会成为民运会上一朵奇葩。值此,对棉花球运动的技术,战术及其教学训练内容进行讲解,为今后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学提供参考。1

棉花球运动简介 1.1 运动场地:

球场为长方形,长28m,宽15m。球场的四角各装有一个球篮(无板),分别以球场四个顶角为圆心,以6m为半径画弧,弧线与边线和端线相交,此扇形区就为限制区。罚球区在弧线的中央,弦长1.5m,在发球罚球线后2m和4m处各画一条长1m的短弧线,分别叫做8m和10m扣篮线。作为队员在取得两次和三次罚球资格时,根据有关规定选择扣篮时的起跳线。(如图1)1.2 器材:

球篮架安装在球场的4个顶角。篮圈离地面高2.20—2.90m(可以升降),篮圈与横梁相连,牢固安装成水平,平分顶角45。篮圈内径40cm,用直径为2cm的钢筋制成(图2所示)。

1.3 比赛用球

球是用海绵和橡胶制成,球里面是海绵,外层是橡胶,不需充气,不易变形,质地柔软,球感好,弹跳好,易抓易握,变形后能自动复原。球的圆周为60—62cm,重量为500—550g(图3所示)。1.4 比赛方法:

比赛双方各自上场六人,各自攻守两个球篮。采取各种战术声东击西,真假结合,南球北调,左转右移,力争将球扣入或投入对方的球篮。其中扣进一球得3分,投进一球的2分,在进攻的2个球篮中的任何1个球篮按规则规定的钭、扣得分都是有效的。

棉花球的基本技术

棉花球运动是以手脚运动为基础,以控制球和支配球为主要争夺手段,以扣篮为中心,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以投球或扣球得分为最终目的的攻守对抗性竞赛运动。棉花球技术是战术的基础,它制约着战术运用的质量。在比赛中,队员个人技术和集体协作能力,将直接影响比赛胜负,通过日常教学训练,我们通常将棉花球运动技术分为进攻技术和防守技术。为了方便教学,根据棉花球的运动技术特点,同时也从实践需要出发,又将棉花球运动的基本技术划分为移动技术,投球技术,扣球技术,传接球技术,运球技术,抢断球技术等六个方面。

2.1移动技术:

棉花球的移动技术主要是指跑和急停急起两个部分。跑是棉花球运动技术最基础也是最重的动作。俗话说:“会跑就会打球”。善于跑,讲究跑,跑的快且灵活是参加棉花球运动的必备基本功。其主要跑动方式有侧身跑、弧线跑、变向跑、放松跑、转身跑、变速跑、后退跑等:急停急起是棉花球运动攻守行动中与其他攻守动作结合运用的基础技术,主要用于跑动中接球或是摆脱对手。2.2投篮技术:

投篮是进攻队员为将球投向球篮而采取的各种专门动作的总称。在棉花球比赛中只是一种得分主要手段,因其独特的扣篮设计,球架上无篮板的特点,投篮得分现象并不多见,依据临场运用形式与特点,比赛中常见的投篮技术有原地单手肩上投篮,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和跳投三种。2.3扣球技术:

棉花球是以扣篮为中心的对抗性竞赛活动,能使更多的青少年尝试扣篮的乐趣和体验成功的喜悦。由此可见,扣篮是棉花球运动的主要得分手段,根据我院第五届棉花球邀请赛统计的情况来看,每场扣篮的得分值平均在67.5%—85.5%,其中体育学院的两支队伍比赛中,扣球分值更是占到96.5%,其独特的扣篮设计不仅激发了广大青少年运动热情,还展现了青少年的运动潜能。常见的扣篮有原地单、双手扣篮,行进间单、双手扣篮,空中接力和快板球扣篮等。2.4 传球技术:

传球是棉花球运动的又一重要基本技术,是组织进攻的纽带,战术配合的桥粱。传球时应根据一的目的做到快速、准确、及时、隐蔽、巧妙并能为接球后下一个攻击性动作提供有利的保证,传接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战术配合的质量和比赛节奏是否流畅。2.4.1 传球技术:

棉花球的传球技巧与传球配合的默契程度,因棉花球的设计材料与篮球不同,所以棉花球的传球手法与篮球也不相同。棉花球主要采用甩传,而甩传主要是利用甩手腕和弹拨指将球传出。常见于突破后分球,供内线及短传推进的传球,常见的甩传有:双手腹前甩传,单手体侧甩传,单手肩上大力向前甩传等。2.4.2 接球技术:

接球是棉花球比赛中进攻时最基本,最重要的技能,常见的接球技术有双手接球和单手接球两种。多数情况下都是才哟功能双手接球,根据来球高度、速度、方向不同,有可分为上手接球,低手接球和跳起接球等。2.5 运球技术:

棉花球运动的运球技术与篮球运球有着本质区别,它必须与传球和扣球紧密衔接,必须一气呵成,根据规则规定,只允许队员派1次球,如像打篮球那样连续拍球则属违例。长见的运球方式为(1)持球走(跑,跨)1—3步——拍1次球——在接传球,投、扣篮动作;(2)拍1次球——走(跑,跨)1—3步——接传、投、扣篮动作;(3)持球走(跑,跨)1—3步——拍1次球——在走(跑,跨)1—3步——接传、投、扣篮动作。2.6 抢断球技术:

抢断球技术也就是截获对方传接球的获得球技术,简单来说,就是比赛中,预先判断对手进攻意图,当球刚由传球队员手中传出的一刹那突然起动,单脚或双手用力蹬地跃出,身体舒展,引占合理的位置,双臂或单臂前伸将球截获,抢断球在棉花球比赛中广泛用于传接球瞬间。值得注意的是要保持最佳防守位置,甚至可以欲擒故纵,抢战完后要迅速发动快速反击。基本战术

棉花球运动战术是指在比赛中,队员个人技术合理运用和全队队员相互协调配合组织形式和方法,起目的是为了充分发挥本队特长制约对方,争取比赛胜利。根据棉花球运动攻守对抗特征,可将棉花球战术体系分为进攻战术和防守战术两个部分。3.1 进攻战术:

棉花球运动主要是在全场范围内利用进攻基础配合的传切、策应和突分球以及快攻和掷界外球时的各种固定战术配合组成的进攻战术。常见的有传切配合,突分配合,快攻,2攻1,3攻2等。

3.1.1 传切配合:

传切配合棉花球运动中常用的战术,也是最基本的进攻战术。它是指进攻队员之间利用传球和切入技术组成简单配合。土家族棉花球运动率先按照人的身高划分了“级别”,其独特的扣篮设计也为传切配合在比赛场上的完美演绎提供了支持。为此,在正式的比赛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空中接力扣篮”、“前飞”、“背飞”的精彩场面。3.1.2 突分配合

突分配合也是棉花球运动又一基本配合,新颖的比赛方法所蕴意出的同时,攻守两个球篮的打法给队员战略意识提出了新的挑战,场上声东击西,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南球北调的攻守场面,都是无不体现了突分配合。3.1.3 快攻与长传快攻

快攻就是队员由防守转为进攻时,以最快速度,最短时间把球推进到前场,在对方尚未部署好防守之前造成人数上,位置上的优势,果断而合理地进攻的一种进攻战术。3.1.4

二攻一和三攻二

二攻一和三攻二是快攻战术结束阶段中以多打少的一种配合形式。在教学中要注意强调快速推进、快速结束。因为比赛中二攻一和二攻三的局面是一个良好的得分机会,所以要保证成功率,要想保证二攻一和二攻三的成功率,除了要求两到三个人的默契配合外,还要注意提高个人的篮下投篮的命中率。否则配合再好,也不能得分。

3.2 防守战术

防守战术是在丢球后的即刻开始的。防守战术在比赛中的具体运用,往往表现出一定的被动性,即受进攻战术的牵制。但就其目的而言,防守战术是扼制对方进攻并设法夺回球的控制权。因而,其主动性仍然是极其明显的,防守战术的主动性通常体现在战术原则主动运用方面的积极抢断。常见的防守战术有一防二、二防

三、区域联防、半场人盯人防守等。3.2.1 一防二和二防三

一防二和二防三防守战术是由二攻一、三攻二进攻战术应运而生的,也是棉花球比赛中常见的以少对多的对抗形式。它要求防守队员合理及时地抢占有利位置,利用假动作造成对方失误或是延缓对方进攻速度。3.2.2 区域联防(四二联防)

区域联防是由进攻转入防守时,防守队员退回后半场,每个人分工负责防守一定的区域,严密防守进入该区的球和进攻队员(在自己的防区内进行人盯人的防守),并把每个防区有机地联系起来的防守战术形式。在棉花球运动中常见的区域联防的形式是四二联防:即每个篮下都有中锋,前锋,后卫各一人,其中前锋和后卫各自站在本方限制区类防守,中锋站在限制区外配合防守。3.2.3 半场人盯人防守

半场人盯人防守战术,是在棉花球比赛中由进攻转入防守时,全队有组织地迅速退回后场,在半场范围内进行盯人防守的一种全队战术。它是棉花球运动中各种防守战术的基础。半场人盯人防守战术,是以个人防守为基础,综合运用挤过、穿过、换防、关门、夹击等防守基础配合所组成的全队战术。4

教学与训练

随着世界经济飞跃发展,各族人民生活环境大为改善,物质生活水平、精神文化需求也大为提高。新的文化氛围、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也对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产生了根本性影响,与此,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到来无疑也将促进民族传统体育事业大发展。目前,各地关于民族传统体育走进奥运会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在东西方体育融合下,应运而生的土家族棉花球运动率先在国内外提出了“身高级别”地比赛,并以扣篮为主要得分形式,这不、仅满足了青少年朋友及广大体育人口的需求,更促进了民族体育文化的发展,也为其赢来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土家族棉花球运动的教学与训练可分为理论与实践两个部分,其理论住要侧重于民族体育文化和中西体育融合教育;实践部分应结合棉花球运动特色,以加强运动员爆发力为着重点,辅以其力量、速度、灵敏、耐力、协调、柔韧等方面的素质。5 建议

(1)国家民委、国家体育总局、湖北省民委、湖北省体育局将该项目列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比赛项目。(2)建议国家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将该项目逐步向各级各类学校和社会推广应用。(3)借助篮球在我国广乏开展的基础上,加大队土家族棉花球运动的宣传力度,并逐步修改和完善棉花球运动规则,组织有关专家和棉花球科研小组编写相应书籍,培养棉花球教练员和棉花球骨干。

参考文献:

[1] 姚正国.谈土家族棉花球运动[J].辽宁体育科技.2003(6).[2] 贺泽江,姚正国.土家族棉花球运动与篮球运动的技、战术比较分析[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4(3).[3] 篮球运动高级教程.体育院校专修通用教材[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4] 姚正国,姚竞.土家族棉花球运动的创新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03(3)

第二篇:足球战术教学与训练

足球战术教学与训练:

战术教学训练的内容,可以归纳成两类:

第一类包括个人战术、局部战术和整体性的小型分队战术。这一类战术是每一个球队必须掌握的,即使是高水平的球队。

第二类是成队战术和定位球战术。这一类战术要从本队的实际出发和参加比赛的需要,进行设计并训练。球队想要在比赛中成功地打出成队战术与定位球战术,一方面必须熟练地掌握这些套路并能灵活运用,另一方向必须娴熟地掌握与运用第一类战术。第一类战术的训练是第二类战术训练的基础;第二类战术训练是第一类战术训练的延续与发展。进行战术教学训练时,特点是上述第二类战术教学训练,必须遵守比赛的原则和个人战术戒律等。足球训练是一种综合性训练,即把技术、战术、身体素质、作风、心理诸因素的训练融为一体。激烈争夺的比赛中每完成的一次精彩战术配合,都离不开优异的技术、良好的身体素质与顽强勇敢的拼搏精神。因此战术训练,特别是对抗性的战术训练,必须揉进上述诸因素,并应提出严格要求,才能不断提高战术训练的质量。

一、战术教学训练的内容

战术教学训练包括个人的、局部的、整体小型分队的、成队的、定位球等五种,而每一种战术又有进攻与防守两个方面。

(一)个人战术的教学与训练

技术在比赛中的运用即为个人战术。技术教学训练是解决正确掌握技术动作。技术运用于比赛中就单纯是按动作规格完成动作的问题,而是具有战术的目的,技术与战术具有内在的联系,两者不能截然分开的。因此个人的战术训练要紧密结合技术的训练,技术训练中应提出战术的要求,如运球过人的教学训练,开始时教某一运球过人的技术动作,当有一定基础就应提出运用上的,即个人战术方面的要求。比赛中什么情况下该用这一运球过人动作,什么情况下不该用,过人之后又该怎么办等等。由此可见,这就不单是一个运球技术动作的问题。

任何一个技术动作应用于比赛中都有上述的战术内容。应该指出,虽然技术与个人战术具有内在联系,训练不能截然分割,但在训练的某一段时间或一堂课的训练中,侧重于技术或个战术的要求仍是应该的,这要根据训练的任务来决定。

(二)局部战术的教学与训练

局部战术的教学与训练,除开始时就应明确跑动传球的路线外,要特别注意提高个人战术的意识。如某一传切配合,用什么动作方法摆脱,跑位是什么时候该突然加速,传球队员如何与跑位队员在传球时机、落点、力量上配合默契,这些都应不断反复地进行训练。局部战术作为一种 基础,球队的每个队员都应进行训练,特别是青少年队的训练。局部战术是成队战术的一个组成部分,进行成队战术训练时,应经常拆成几个局部进行训练,并应反复练习这一配合。

(三)整体性小型分队战术的教学与训练

当个人战术、局部战术有一定基础后,即可进行整体性小型分队战术的教学与训练。这种战术训练最基本的内容是1对1、2对2、4对4、8对8。整体性小型分队战术教学训练1对1是训练个人的攻守能力;2对2是攻守战术配合基础的训练,进攻的二人要接应、支援、插上等,防守的二人要盯人、保护与补位等。4对4是攻守战术阵型的训练,4个人就可分成前锋队员,前卫队员、后卫队员,有了这三条线就有了阵型的雏形,就可以进行阵型的基本战术要求训练;8对8是4对4的扩展,战况变化更多,更接近于正式比赛。整体性小型分队战术除上述基本内容外,也可3对3、5对5、7对7以及人数不等的2对3、4对5等内容。运用整体性小型分队战术训练,要防止单纯地用以提高兴趣,赛出胜负。

(四)成队战术的教学与训练

每一个球队都应有几套行之有效的成队战术配合,并要长期反复地训练,达到队员之间配合默契,应用熟练。同时还要有与之相匹配的应变战术,以应付比赛中变化万千的战况。成队战术的训练开始时应拆成几个局部,在局部战术熟练的基础再合并成套进行训练,成套练得熟练后再练应变的战术。在制订成队战术时应考虑到本队队员技术、身体素质等方面的实际能力,并结合本队比赛中采用的阵型,以及与本队的正选阵容相结合。同时还应考虑替补队员的位置,以使平时训练参与的队员也就是上场参赛时的角色。

(五)定位球战术的教学与训练

定位球战术的训练主要应是任意球、罚球点球与角球。而任意球又以门前30米范围内的直接、间接任意球为主。定位球战术配合要根据本队队员的技术与身体素质,进行设计和训练。

足球场上位置职责 一.边后卫

(一).防守。边后卫的主要防守职责是防守边翼,并根据球的位置和教练员所决定的防守战术去行动。在战术上的任务是:

1.严防边路通道。防守对方的边锋或者进入边锋位置的其他的队员,为此必须:(1).占据有利位置

a.站在内线,比对手更接近自己的球门;

b.与对手保持适当的距离——上前能截球,转身向后能先于对手靠近球;

c.将运球的对手往边路挤,以缩小其活动范围;

d.在内线紧跟移位对手(直至与同伴交换看守对象)。(2).识别对手特点

a.对善于运球突破的对手,要提前防守并与对手保持一定距离;

b.机动灵活采取防守手段。由于对手的进攻行动是变幻莫测的,而一旦识破对手的进攻意图就应该根据比赛的实际情况,果断地采取行动。

2.封锁边路通道,保护球门免遭对手的攻击是防守的核心,也是边后卫的重要任务。为此必须:

(1).防守同侧边锋(包括临时边锋)时,可以采取“堵内放外”的原则,切断对手内切直达球门的通路。.(2).当对手突破自己而中后卫补位时,应积极地进行交叉补位,弥补中路空隙。

(3).对手在异侧边路进攻时,应该“放边保中”,随时弥补中卫防守上的漏洞和抢断对手长传转移球。

(4).对方在中路进攻时,在人球兼顾的前提下,适当向中路收缩,随时准备弥补中卫防守上的漏洞。

3.参与制造越位。一般情况下,边后卫的位置不要落在自由中卫的后面,需要运用造越位战术时,边后卫压出应快,切忌因落在后面而导致造越位战术的失败。

(二).进攻。提高边后卫的进攻质量对于确保攻守平衡和增强全队的进攻力量具有重要意义。

1.迅速发动进攻。

2.接守门员发球。

3.参与中场的组织进攻。

4.担当临时边锋。二.突前中卫(盯人中卫)

(一).防守。

1.看守突前中锋。这是突前中卫的主要任务。为此必须:(1).占据有利位置

a.力争占据内线靠近球的一侧;

b.与对手保持合适的位置;

c.将运球对手往边路挤,以缩小其射门角度;

d.只要有可能接球并对球门产生较大威胁时均应紧逼,反之则可重点扼守门前中路或与同伴交换看守对象。

(2).识别对手特点。不给对手个人突破,组织进攻等诸方面的能力与专长的发挥,以最大限度的削弱其进攻危险性。

(3).机动灵活抢夺。抢夺要见机行事,既不能让对手舒服接球,又不能盲目贴身乱扑。同时要十分重视展开积极的空中争夺,以削弱对手的头顶传射威力。

2.向后交叉补位。当自己抢断失败,自由中卫上去阻截企图突破的中锋时,突前中卫应迅速为自由中卫进行补位,以便重新形成双层防线的局面。

(二).进攻。主要任务是防守,但是,一旦战术时机成熟,就应该参加进攻。具体任务:

1.抢得球后,可以将球传给边位,前卫,或前锋来发动进攻。

2.在中场接应同伴传球,组织进攻,加强中场进攻力量。

3.战机成熟时候,可以直接投入一线进攻,并力争射门。进攻结束必须迅速回位 三.自由中卫(拖后中卫)

(一).防守。处于3名后卫后方的要害地域,是防守的可靠后盾。阻截直达球门的通路是主要职责。为此,需要根据球的位置和双方攻守的情况,积极选好位置,随时准备对付各种可能出现的复杂局面。

1.驻守防区,截获传球。

2.抢断渗透性直传球,弥补门前空挡。

3.阻击离开自己基本位置的插上“奇兵”。

4.机动保护,及时补漏。

5.掩护进攻,弥补空挡。

6.居后指挥,稳固防守。

(二).进攻。

1.夺球发动进攻。抢得球后,可以将球传给边位,前卫,或前锋来发动进攻。

2.居后接应配合。3.突然插上进攻。自由中卫通常无专人盯逼,突然出现在对方门前颇有威胁。主要采用长距离运球突破,结合2过1配合的方法,力争射门。进攻结束必须迅速回位。

四.组织型前卫

1.组织进攻。在中场随时准备摆脱防守,接应同伴,充分发挥组织者的作用。

2.控制节奏。根据比赛临场情况决定进攻的速度和节奏,选择有利的传球时机与传球点。

3.威胁球门。当中锋拉边或回撤,边锋里切或回撤,则应以突然的快速插上或套边占领空挡,接获同伴传球,并依靠个人突破或二过一配合完成射门。

4.积极防守。本方一旦丢球,就应立即转为防守,着重注意对口盯人,在中场延缓阻滞对方进攻,伺机抢夺,随着对方进攻的推进而撤退到本方门前防卫。

五.防守型前卫(后腰)

1.对口盯人。通常盯防对方的“二中锋”,抑制其进攻的威胁。

2.机动防守。根据临场的不同情况,在罚球弧前面的中场地带,采用盯人与区域防守完成各种防守任务。

3及时补位。中路防守上出现漏洞时,应及时弥补中卫的空隙,封锁攻门的通道。一旦由守转攻,一侧前卫插上进攻时,亦应占据插上前卫留下的空挡,以免中场脱节。

4.伺机进攻.进攻的主要任务是负责前后左右的接应,以及灵活地转移进攻方向。但是,一旦出现良好的战机,也应该及时插上进攻和远射。

六.进攻型前卫(前腰)

1.制造空挡。通过无球跑动,在两肋策动,吸引对方注意力,从而打开缺口,为同伴利用中路空挡,进行转移传球或运球突破创造有利条件。

2.组织进攻。在中路控球时,应当发挥组织进攻的作用。尤其是当前卫,边后卫插上助攻时,应为其提供有威胁的传球。

3.攻击球门。善于利用中锋为墙做2过1突破,攻击对方球门。

4.边锋里切拉出边路空挡,前卫套边替代边锋进攻职能。

5.积极防守。本方一旦由攻转守时,要积极追赶和盯防就近的对方控球队员,延缓对方进攻,并积极参与门前防守。遇到中场指挥者和防守前卫出击时,则应在中场保护以确保中场优势。

七.前锋。

1.积极射门。在对方门前运用带球突破,空切突破,中路包抄,争顶高球等积极射门。

2.扯动看守。通过无球跑动,扯动防守者,制造空挡,为同伴突破与射门创造空隙。

3.传球配合。位于全队最前方,采用传切,顶球摆渡,墙式2过1配合等,为同伴创造突破与射门的机会。4.积极反抢。失球后立即反抢,争取将球夺回,或者破坏对方第一传,延误对方的反攻。八.边前卫

1.侧翼进攻

(1).通过带球突破或配合突破,打开边路缺口,进行传中或射门。

(2).通过有球或无球的活动,扯动防守,拉出边路空挡,让前卫或后卫插上。(3).中路或异侧进攻时,拉边牵制防守,并随时准备接应转移传球。(4).大范围交叉换位,起到另一侧边锋的作用。

2.中路进攻

(1).内切中路,进行配合突破或射门。(2).与中锋交叉换位,起到中锋作用。(3).异侧边路传中,及时包抄射门。

3.积极防守

(1).由攻转守时,紧盯“自己的后卫”,不让其自由助攻。(2).必要时积极参与中场或后场的集体防守。

(3).当对方发角球或罚球区附近任意球时,要积极参与门前防守。(4).但本方边后卫出击时,应临时代行边卫之职

第三篇:篮球运动战术教学与训练

篮球运动战术教学与训练讨论题

1.何谓篮球战术?篮球战术有几种分类方法? 2.篮球战术的组织和运用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3.试述篮球战略与战术的关系。4.试述篮球战术数量与质量的关系。5.简述运用篮球战术的目的是什么? 6.试述篮球战术意识的概念及特点。7.组织进攻战术的原则是什么? 8.组织防守战术的原则是什么?

9.试述中锋应具备的条件和具体任务。10.试述前锋应具备的条件和具体任务。11.试述后卫应具备的条件和具体任务。12.简述传切配合的要求。13.简述突分配合的要求。14.简述掩护配合的要求。15.简述策应配合的要求。16.简述挤过配合的要求。17.简述穿过配合的要求。18.简述绕过配合的要求。19.简述交换配合的要求。20.简述夹击配合的要求。21.简述“关门”配合的要求。22.简述补防配合的要求。

23.试述进攻战术基础配合教学与训练的注意事项。24.试述防守战术基础配合教学与训练的注意事项。

25.何谓快攻战术?在比赛中有哪些机会可以发动快攻?

26.短传快攻由哪几个阶段组成?图示抢获后场篮板球后的快攻配合路线。

27.试述快攻战术教学与训练的步骤。

28.如何防守对方抢到后场篮板球后发动的快攻?

29.如何防守对方掷后场界外球快攻? 30.半场人盯人防守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31.何谓8字进攻?绘一8字进攻配合示例图(可不写文字说明)。

32.试述组织进攻半场人盯人战术的基本要求。33.举例并绘图说明进攻半场人盯人的方法。

3-42 34.针对对方什么情况采用半场扩大人盯人防守比较适宜?

35.如果你是某中学篮球队的教练员,带队参加市联赛,你根据什么情况和本队什么条件采用全场紧逼人盯人防守战术?

36.运用全场紧逼人盯人防守战术有什么基本要求?全场紧逼人盯人防守形势如图3-42所示,⑤突破❻的防守时应如何轮转补防? 37.试述进攻全场紧逼人盯人防守的基本要求。38.区域联防的防守原则是什么?

39.何谓区域联防?运用区域联防的时机有哪些?

40.简述2-1-2区域联防的优缺点,并图示这种防守形式的薄弱区域。41.进攻区域联防战术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42.什么叫移动进攻法?有何特点?

43.简述全场区域紧逼防守有哪些优点、缺点?

44.试述全场区域紧逼防守战术与半场人盯人防守、区域联防战术有何共同点和不同点?

45.全场区域紧逼防守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46.简述1-2-1-1阵形全场区域紧逼防守方法,并绘图说明。47.简述进攻1-2-1-1阵形全场区域紧逼战术方法,并绘图。48.试述移动进攻法的基本要求。49.试述进攻混合防守的基本要求。

50.何谓固定战术配合?它的特点是什么﹖ 51.防守战术的攻击性体现在哪里?

52.在战术教学中,为使学生建立完整的战术概念,应采用哪些方法? 53.简述战术教学中产生错误的原因。54.阵地进攻的“快速”体现在哪里? 55.快攻战术训练着重解决哪些问题? 56.培养队员战术意识的要求是什么? 57.战术训练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58.简述篮球战术训练的要求 59.如何组织战术训练? 60.简述篮球战术教学步骤。

(二)参考答案

1.篮球战术是在比赛中队员个人技术的合理运用和队员之间相互协同配合的组织形式。篮球战术的分类方法,有根据篮球运动攻、守对抗的特点,按进攻战术、防守战术来分的;有 根据篮球比赛中队员行动组织原则,按个人战术行动、部分队员的战术配合和全队战术来分的;还有就是教材、教科书多采用的分类方法,即主要是以便于教学、训练和学习参考为原则,按战术系统来分的,如快攻与防快攻、区域联防与进攻区域联防等。2.篮球战术的组织和运用的基本原则是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认识和处理战略与战术、战术与战术、战术与技术等的关系,指导思想正确,从实际出发,以己之长攻彼之短,充分发挥队员的主观能动性,掌握比赛的主动权,以争取比赛的胜利。

3.战略是研究比赛全局规律性的问题,战术是研究比赛中具体攻守方法的问题,虽然它们都是研究比赛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但各自研究的范围和内容不同。从整个比赛全局来看,战略占主导地位,战术应服从战略的目的,而实现战略目的又直接取决于战术任务的顺利完成。所以,它们之间既是从属关系,又是依存关系,必须相互适应,相辅相成。4.篮球战术数量和质量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一个球队,既要掌握多种多样的战术,又要具有高质量的战术,只有这样才能在比赛中根据各种复杂的情况,因时、因地、因人而异地采用相应的对策。战术单调、不灵活、无变化,必将陷于被动,但仅有战术的多样性而没有战术的质量作保证,则多样性就失去了意义,成为华而不实的战术。5.运用篮球战术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发挥本方队员的技术,制约对方,力争掌握比赛的主动权,争取比赛的胜利。

6.篮球战术意识是指队员在具体运用技术的过程中,支配自己行动并带有一定战术目的的心理活动。战术意识是队员在运动实践中所具有的经验、才能与知识的反映,也是队员在比赛中判断能力、应变能力、合理地运用技术和实现战术等能力的概括。

篮球战术意识的特点:(1)思维过程具有行动性;(2)通过第二信号系统实现;(3)由于动作变化迅速,所以思维活动也要进行得迅速而灵活;(4)运动中的思维是在激烈对抗的条件下进行的,因此,它与情绪和意志紧密相联。

7.组织进攻战术的原则是:(1)根据战略指导思想、技术风格和本队的具体条件,确定适合本队情况的落位队形;(2)充分考虑进攻的点和面,保持进攻的均衡性和内外结合性;(3)确定移动的基本路线;(4)保持球动人动;(5)保持进攻配合的连续性;(6)保证充分发挥每名队员的特点,保证进攻的机动性;(7)保证在连续配合中每一次投篮后,都有组织地冲抢篮板球;(8)保证攻守平衡,防止对方快速反击。

8.组织防守战术的原则是:(1)根据战略指导思想、技术风格和本队的具体条件,确定防守的落位队形和组织结构;(2)根据攻势防御原则,确定集中优势兵力积极展开夹击、围守和抢断;(3)对防守范围,要侧重防区和内外线防守力量的分配;(4)对后场篮板球的争夺和守转攻的反击、组织配合和人员分工都要明确安排;(5)不断提高队员攻击性防守水平,加强防守战术意识;(6)组织阵地防守战术时,要考虑针对性,保持机动,善于分辨主要防区和次要防区,善于动静结合,以便进行重点防守,破坏对方的主要进攻配合,变被动为主动。

9.中锋应具备的条件包括身材高大、沉着、冷静、灵活、反应快,具有很好的耐力和弹跳力,技术全面,善于居中策应,能准确地投篮、积极拼抢篮板球,并有较强的防守能力。

中锋的具体任务是在阵地进攻中落位于对方篮下,一般活动在离篮下5米左右的范围,积极攻击和得分,进行策应、掩护,积极拼抢篮板球,组织本方进攻和牵制住对方防守。在防守时及时退防,看住对方中锋队员和负责组织本方篮下的防守与协防,保证后场篮板球的控制。

10.前锋应具备的条件是身材较为高大,速度快,弹跳好,技术全面,是主要得分的队员。

前锋的具体任务是守转攻时及时投入快攻,迅速快下完成攻击任务;在阵地进攻中,经常在罚球圈两侧、底线两角及底线一带的区域内活动,与中锋、后卫配合,果断地寻找个人攻击机会,在对方阻挠下完成各种进攻动作,高大前锋队员应加强篮下进攻;由攻转守时积极进行阻截,退入后场积极地看住对手切入篮下和投篮,配合全队协防,并积极拼抢篮板球。

111.后卫应具备的条件是身体素质好,快速而灵活,技术全面,控制支配球能力强,比赛中沉着冷静,篮球意识好,有组织指挥才能。

后卫的具体任务是进攻时主要在罚球弧顶外及其两侧一带活动,组织全队的进攻,传好球并给同伴创造投篮机会,进行中远距离的准确投篮和持球突破。由攻转守时,堵截对方传球,延误其推进速度。在后场防守中,除紧盯对手和积极阻挠外围进攻队员的中距离投篮和传球外,还要协助同伴进行夹击、围守、积极抢断球。

12.切入队员要善于掌握时机,当防守者只注意球或因企图封断传球而失去防守位置的一刹那迅速切入。对方防守较紧时,要用假动作或动作方向、速度的变化摆脱对手,切入篮下。持球队员要做瞄篮、突破、运球或其他进攻假动作,牵制对手。当切入者摆脱对手并能接到球时,要及时地将球传给他。

13.突破动作要突然而快速,在突破过程中首先要做好投篮的准备,又要随时观察场上攻守队员的位置和行动,以便及时、准确地传球。其他进攻队员要掌握时机及时跑到有利的进攻位置上接球。

14.掩护时的身体姿势要正确,距离要适当,动作要合理,避免掩护动作的不合理而造成犯规;要运用投篮、切入等假动作隐蔽自己的行动意图;要掌握切入和传球的时机,并根据防守者的情况,及时变换配合的方法。

15.策应队员在策应前要注意及时抢占有利位置,接球后两脚开立,两膝弯曲,上体稍前倾,两肘微屈,两手持球于腹前,用臂和身体保护好球。要随时注意观察场上情况,以便及时将球传给获得有利进攻机会的同伴或自己进攻。在策应过程中,要用转身、跨步及时调整策应的方向和位置,以便协助同伴摆脱防守,增加策应的变化与威胁。传球队员要根据策应者的位置和机会,及时传球给策应队员,争取做到人到球到。传球后要及时摆脱防守准备接球。

16.挤过时要贴近进攻者,跨步动作要及时、突然、有力。后撤防守的队员位置要适当,注意观察切入者和掩护者的行动,做好补防准备。

17.防守掩护者的队员要及时提醒同伴并主动让路,穿过队员要及时迅速地调整防守位置和距离。

18.防守掩护者的队员要及时提醒同伴对手的掩护,在同伴绕过的一刹那,要贴近对手。绕过的队员要快速调整防守的位置和距离。

19.交换防守时,在一般情况下防守掩护者的队员要提醒同伴,准备换防。换防时,防守掩护者的队员要及时阻截对方队员摆脱的进攻路线,而被掩护的防守队员要迅速调整自己的防 守位置,以防进攻队员切向篮下和接球。

20.要正确选择夹击的时机,行动要积极、果断、突然,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夹击时用身体和腿部控制进攻队员的活动,挥动手臂,封堵其传球路线,但要防止犯规。21.防守突破的队员应积极抢步堵住进攻者的突破路线,临近突破一侧的防守队员要及时向同伴靠拢进行“关门”,不给突破者留有空隙。

22.补防时,动作要迅速、果断,其他防守队员要注意观察突破队员的分球意图,并及时抢占有利位置争取断球。

23.进行进攻战术基础配合教学与训练时应注意:

(1)先教传切配合,再教突分配合,后教掩护配合,最后教策应配合。掩护配合先练无球队员之间的掩护,后练有球和无球队员之间的掩护;先练原地掩护,后练行进间掩护。(2)做进攻战术基础配合练习时,可先不加防守,以便熟悉配合的方法、路线和配合的要求,由固定到变化、由消极防守到积极防守一步步地进行练习。

(3)练习方法的选择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实战需要出发,任何一种配合的练习,都要考虑时机的判断,方向、动作、时间的变化,突然性,合理性这四个因素,并在此基础上,用不同的进攻基础配合方法组合进行练习,提高战术配合的运用能力。24.进行防守战术基础配合的教学与训练时应注意:

(1)先教“关门”配合,后教挤过、穿过、绕过和交换防守配合,最后教夹击和补防配合。

(2)练习防守战术基础配合,一开始应在消极进攻的条件下进行,由固定到变化,再在由消极进攻到积极进攻的条件下提高防守配合能力。在训练中要严格要求,特别要注意配合的时间性、合理性。

25.快攻是由防守转入进攻时,以最快的速度、最短的时间在对方尚未部署好防守之前,创造人数上和位置上的优势,果断而合理地进行攻击的一种速决的进攻战术。

比赛中发动快攻的时机有:(1)抢到后场篮板球时;(2)抢、断球后;(3)跳球时;(4)对方投球中篮后掷端线界外球时。

26.短传快攻通常是由发动与接应、推进、结束三个阶段所组成。

抢获后场篮板球后的快攻配合路线如图3-43所示。⑧抢到后场篮板球后,⑥拉边接应,并迅速将球传给中路插上接应的⑦,⑦从中路运球推进,根据情况可将球传给快下的④或⑤投篮,⑥⑧传球后跟进。

图 3-43 27.快攻战术教学与训练,首先要把快攻的组织结构和基本要求讲解清楚,然后让队员按顺序练习快攻的发动、接应、推进和结束。一般可以先练习长传快攻,再练习短传推进快攻,最后练习全队抢到后场篮板球的快攻,并以抢篮板球发动快攻、短传与运球相结合的推进、以多打少的结束为教学训练的重点。

快攻战术的练习,应先在固定形式下掌握快攻的方法,然后过渡到机动情况下练习;先不加防守,再逐步增加防守进行练习,最后在接近比赛情况下反复练习,以求不断提高。

28.如对方抢到了后场篮板球,临近的队员要积极阻挠持球队员第一传,根据争抢篮板球的人数和情况,有时也可由临近对方持球队员的两名队员共同封阻、夹击。其次要积极堵截接应队员,不使其接到球。若对方接应队员不固定,几名队员都可能接应第一传时,则采用全场紧逼防守,就近找人迅速防守各自的对手,及时控制对方发动快攻。

29.防守对方掷后场界外球快攻的关键是由攻转守必须迅速。通常采用的防守方法有两种:一种是靠近发球者的队员积极阻挠对方传球,使其没有长传偷袭快攻的机会;另一种是放弃 发球队员,夹击接应队员,控制对方的速度,使本队其他队员迅速后退,根据战术要求组织好预定的防守阵形。

30.半场人盯人防守的基本要求是根据对手、球、球篮来选位,以盯人为主,人球兼顾,近球紧、远球松,积极移动,抢占有利位置,破坏对方进攻配合,加强防守的集体性和攻击性。具体要求有以下几点:(1)对持球队员的防守一般要逼近,保持在对手和球篮之间的位置,积极干扰对手投篮、传球,防突破,控制对手持球任意行动。(2)对不持球队员的防守应切断其接球路线,防止其空切篮下,注意及时调整防守位置和随时准备协防。(3)在控制对手的基础上,积极进行夹击、抢断和补防。(4)防守对手的分工,通常是根据双方队员的身高、技术水平和攻防位置来考虑,尽量与对手相当。

31.8字进攻是进攻队员移动的路线所组成的图形像个8字,所以称为8字进攻。8字进攻配合示例如图3-44所示。

32.组织进攻半场人盯人战术的基本要求是:

(1)合理地组织进攻队形,充分利用进攻基础配合方法,要在动中配合,注意战术的连续性。

(2)要内线与外线进攻相结合,正面进攻与两侧进攻相结合,扩大攻击面,增多攻击点,主攻明确,有所侧重,结合情况,灵活机动。(3)注意速度,讲究节奏,快慢、动静结合。

(4)组织拼抢篮板球,注意攻守平衡,攻守转换速度要快。

33.进攻半场人盯人的方法举例如图3-45所示,④传球给⑤后为⑥做掩护,中锋⑧移动到罚球线接球转身攻击,或将球传给切向篮下的⑥或⑦。

图 3-44 图 3-45

34.对外围投篮较准而突破与篮下进攻较弱,后卫队员控制、支配球能力也较弱的球队,采用半场扩大人盯人防守比较适宜。

35.以下几种情况均可采用全场紧逼人盯人防守战术:

(1)对方身材高大而欠灵活,篮下有威胁,我队身材较矮小,但速度快、灵活性好。(2)对方队员体力差,后备力量较弱,我队体力好,后备力量较强,为了消耗对方体力时。

64(3)对方比赛经验不足或平时缺少进攻全场紧逼训练。(4)突然变化战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5)为了扩大战果或挽回败局。

36.运用全场紧逼人盯人防守战术有以下基本要求:

(1)由攻转防时,全队思想、行动统一,找人迅速,有声势。抢占有利防守位置,控制对手。

(2)防持球队员时,首先要防突、防投,当对手运球时,要迫使他向边线运球,并迫使他早停球。对手停球后,要贴近他,积极封堵其传球,并创造断球机会。(3)防无球队员时,以防其接球为主,人球兼顾,尽量迫使其远离球。如对方摆脱或掩护时,则必须全力追防或抢过防守,尽量不交换防守。

(4)全队要有良好的配合意识,相互呼应,密切配合,照顾全场。远球侧的防守队员应根据情况及时调整防守位置,随时准备补防和伺机断球。

如图3-46所示,⑤接球后突破了❺的防守,沿边线运球前进时,❼应放弃自己防守的⑦,及时迎防⑤运球推进,❽及时补防⑦,❻补防⑧,❺补防⑥,形成逆时针

轮转补防。

3-46 37.当对方采用全场紧逼人盯人防守时,应遵循以下基本要求组织进攻:

(1)要沉着冷静,思想统一,行动一致,争取在对方未形成紧逼之前就组织迅速反击,打乱对方防守部署,或者按计划伺机进攻。

(2)持球队员切忌盲目运球。运球时,要注意观察场上情况,选择好突破方向,不要在边角地区停球。传球时,要多用短而快的方法,少用远传球。

(3)无球队员要积极移动,进行掩护、策应等基础配合,造成对方补防、换防出现漏洞,形成以多打少的优势。

(4)调用运球突破能手进行个人攻击,打乱对方防守部署。

38.区域联防的防守原则概括地讲是:由攻转守,快速布阵;随球移动,保持队形;控制防区,严防重点;有球盯人,无球协防;防突破,防溜底;伺机抢断,积极反击。39.区域联防是一种半场防守的全队战术。防守队员退回半场,按照一定的队形,每人分工负责防守一个规定区域,严密防守进入该区域的进攻队员和球,并与同伴协同,将五个区域有机地联系起来组成防守整体,所以叫区域联防。

运用区域联防有以下时机:

(1)对方外围中、远距离投篮不准,而内线威胁较大时。

(2)对方频繁地采用穿插移动和运球突破,而本队个人防守技术较差,或犯规较多时。(3)为了加强组织抢篮板球和发动快攻反击时。(4)为了使对方不适应,策略性地改变防守战术时。40.2-1-2区域联防的优点是:五名防守队员分布比较均衡,移动距离近,便于互相协同防守,并能根据进攻队的特点,变换防守队形和守区,演变成2-

3、3-2等联防队形,所以,它是区域联防的基本形式。这种防守队形,还具有便于控制篮下、有利于抢篮板球和发动快攻的优点。

2-1-2区域联防的缺点,如图3-47所示,阴影区域是它的防守薄弱地区,不利于防守这些区域的中、远距离投篮,不利于在球场底角进行夹击防守配合。

图 3-47 41.进攻区域联防战术的基本要求是:

(1)争取在对方尚未退回后场组织好防守队形之前,立足未稳之际,展开快攻反击。(2)对方已组织好防守队形时,应针对防守队形采用相应落位,避免一对一局面。(3)在移动中伺机进攻,通过人、球快速转移,创造以多攻少的局面。

(4)加强穿插、溜底、运突和策应、掩护配合方法,以及内外结合的攻击,打乱防守队形,破坏联防的协同防守,创造投篮机会。

(5)准确的中、远距离投篮是进攻区域联防的重要手段,应利用联防薄弱区域果断地进行投篮。

(6)积极争抢篮板球,争取二次进攻机会。同时,要注意保持攻守平衡的队形,随时准备退守。

42.移动进攻法是五名队员有组织地协调联合行动。它是不停顿地连续传球、空切、掩护、策应、转移球、交换位置,在动中配合,以寻求攻击机会的一种机动进攻法。

它的特点是没有固定的配合路线和攻击点,没有固定进攻位置,机动性大。

43.全场区域紧逼防守的优点是:(1)兼备区域联防和人盯人防守两种防守战术的特点,即队员划区落位,在明确分工的区域内进行紧逼盯人防守。(2)组织、发挥集体的力量,突出或变化防守的侧重点。(3)在全场展开积极的争夺,有计划地进行逼堵追夹,轮换补位,制造抢、断球的机会,利用“8秒”“5秒”规则的限制威胁对方,争取割断对方内外线的联系。

缺点是:由于落位部署要消耗一定的时间,因此,不能及时破坏攻守转换意识强的队的攻势,也不利于控制对方有组织地抢篮板球发动反击的速度。

44.全场区域紧逼防守战术与半场人盯人防守、区域联防的共同点是:(1)都要求队员在防守时积极移动、有声势,加重对方心理的负担,体现出攻击性。(2)都要求队员做到“人球兼顾”,以及近球区以多防少、远球区以少防多;防有球队员紧、防无球队员松。(3)都强调组织好全队的协防、夹击、补位等集体配合。

不同点是(1)由攻转守时在前场防守的要求不同:全场区域紧逼防守要求队员在分工区域内落位,就近进行人盯人防守,打破了固定看人的界限;人盯人防守则要求队员固定看人,没有明确的防区分工;区域联防要求队员,除领防队员外,其他人迅速退回后场防守。(2)进入半场阵地防守的要求不同:区域紧逼防守战术要求队员在分工防区内盯住对手,对于在外围横向移动者,“护送”到邻区交换防守;对手在内线向球纵向移动时防守人跟随他跨区防守,对手背球纵向移动时采用“护送”换人防守;人盯人则要求固定看人,必要时才结合交换防守;区域联防则是根据球的转移变化防守队形,采用轮转补位、局部“护送”控制对手的移动。

45.全场区域紧逼的基本要求有:

(1)由攻转守时,队员要迅速按分工的区域落位。(2)在自己防区内,要以防球为主,兼顾盯人,体现近球区以多防少、远球区以少防多的原则。(3)处于全队防守第一线的队员,要明确防守的侧重点是“堵中放边”,迫使对方停止运球,进行夹击,制造断球机会。

(4)后线防守队员要采取偏向有球一侧的错位防守。

(5)前场防守时,如果球已超越自己防区,则要以最快的速度、最短的路线向后场回防,力争保持使球处于自己前方的防守位置。

46.1-2-1-1阵形如图3-48所示。(1)球在前场的防守如图3-49所示。

前场的防守主要由❹❺❻来完成。当④在端线外掷球时,❹应站在他的左侧,阻挠他传球给⑥。此时❻要抢前防守,不让⑥接到④的传球。如果球已按防守队的意图传给了⑤,则❹应随球移动到⑤的左侧堵⑤向中区移动,并与❺一起夹击⑤。此时❻应向中区移动,重点防止④或⑥接应⑤的回传球。位于后场的❼❽应根据情况,在必要时向前移动,做好断球准备。

(2)球在中场时的防守如图3-50所示。

图 3-49 67

3-48

图 3-50

中场的防守主要由近球的❺❼❽来完成。❹和❻要轮转补位防篮下,做好协防。当⑤开始运球时,❺要竭力逼他向边线运球,不使其向中区变向。位于前场靠中线的❼发现⑤运球突破刚过中线时,要及时果断地向中线死角处移动,逼使⑤停止运球,与❺作夹击⑤。此时,❽根据情况向左前方移动,控制左侧进攻队员接应⑤的传球。当⑤开始运球时,❹和❻应兼顾左侧进攻队员,分别以最短的路线回防至弧顶和篮下右侧进行协防。

(3)球在后场时的防守如图3-51所示。

后场的防守主要由❼❽❻来完成。球沿边线传给⑦时,❼随球回撤与❽合作夹击⑦,❻要移向篮下,防止⑧进入限制区接球,❺要控制⑤,不让他重新得球,❹要退至罚球线附近,人球兼顾,与❻一起随时准备断⑦传给④⑥⑧的球。

球线附近,如果进攻队员将球传至中区,防守队员则应立即沿逆时针方向移动进行补防。如

图3-52所示,⑤把球传给④后,防守队员应在轮图 3-51 换补位的基础上,重新组合1-2-1-1防守队形。

47.进攻1-2-1-1阵形区域紧逼战术方法如图3-53所示,④在后场端线掷界外球给摆脱防守的⑤后,立即进场接⑤的回传球。此时⑥反跑到弧顶处接应,并根据当时防守情况和同伴在场上移动情况,决定传球目标。图3-53中所示的是⑥传球给④,④接球后传给⑦,⑦接球后传给空切的⑤,⑤接球后如对方补防,就传给跟进的⑥投篮。

图 3-52 图 3-53

48.移动进攻法的基本要求是:(1)多传球,少运球,尽量少停球。

68(2)传球后立即空切和去为同伴做掩护,不准原地站立停留不动。

(3)掌握好空切、掩护和摆脱防守的时机,如果两人同时切入同一区域,则后者要迅速转移到其他空区。

(4)内策应队员要站立在无球侧,外策应队员可向有球侧移动。49.进攻混合防守的基本要求是:

(1)要及时了解对方混合防守的形式和特点,抓住其防守的薄弱环节,采取相应对策,组织进攻配合。

(2)被对方盯住的队员应沉着冷静,不要急躁,不要乱跑或急于进攻,以免影响全队的进攻部署。

(3)当核心队员被对方紧逼时,可以利用掩护给被盯住的队员创造进攻机会,或者是被盯住的队员给其他队员做掩护,使同伴摆脱防守。

(4)采用不断换位、穿插移动等方法,造成局部区域在人数上的优势,以多打少。50.固定战术配合,是进攻队在比赛中利用掷界外球、跳球、罚球等特定的时机所组织的,参与配合的队员和配合的方法都比较固定的一种战术打法。

它的特点是:(1)队员落位和战术行动的分工职责明确,便于组织配合。(2)参与配合的成员精干,配合方法简单而有实效,配合路线短,结束配合时间快。(3)便于充分利用和发挥队员的特长。(4)由于队员落位固定和方法简单,容易被对方识破,若临场应变意识和能力弱,则极易为对手所制约。

51.防守战术的攻击性主要体现在坚持快速的指导思想:

(1)提高由攻转守的速度。由攻转守时以最快的速度对对方进行堵截、夹击、抢断、封阻,在全场范围内展开地面争夺,力争地面优势。

(2)对方还未把球推进到前场或篮下时,就要设法把球抢过来进行快速反击,或造成对方违例失误;或迫使对方队员相互脱节,力量分散;或迫使对方中锋向外移动接应,减少篮下威胁。

(3)防守应成为主动控制进攻的打法。

52.为使学生建立完整的战术概念,通常采用以下方法:

(1)运用直观法,采用录像、图片、战术沙盘等直观教具,演示或选定学生按战术要求进行集体战术配合的示范,使学生对所学的战术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和认识,初步形成战术的完整概念。

(2)在演示或示范的基础上,进一步讲明战术的实质,结合每名队员在战术中的位置、职责、作用、移动路线、配合方法、攻守区域和变化等进行具体的讲解。讲解后,可重新进行战术方法的示范,使学生能把看、听、思有机地结合起来,加深对战术的理解,加速完整战术概念的形成。

(3)让学生进行实地演习,体会战术队形、位置分工、配合路线和方法,巩固已形成的完整战术概念。

53.战术教学中产生错误的原因:

(1)是对某战术的概念模糊不清,对其基本落位队形、移动路线、攻击地点、防守范围、侧重防区和一定的变化规律等战术的组织形式、战术方法、完成战术的基本要求等不能深入细致地理解。

(2)是对战术所必需的位置技术,完成战术时技术运用的目的、任务等不清楚,造成经常出现的盲目行动。

(3)是对人与球的配合时机、时间、节奏等掌握不好,配合不当。

(4)是个人战术行动与集体战术配合的关系处理不好,往往注意了个人攻击而忽略了整体配合,或者相反。

69(5)是基础配合的质量不高,特别是在对抗应用时的应变能力差。

(6)是学生现有的技术掌握的情况和战术意识水平不能满足完成战术的需要。

(7)是教学进度安排不当,没能做到从实际出发,系统性不够,对技术、战术教学比赛、理论讲授内容及观摩学习等缺乏系统、合理的安排,相互脱节。

(8)是讲解、示范不得当,战术的教学程序、组织教法不细致、不严密,针对性不强。54.阵地进攻的精华在于“快速”,体现在传球快、移动快、穿插换位快、策应空切快、掩护快、切入突破快、投篮出手快。总之,人球不断快速移动,快而不乱,讲究节奏。55.快攻战术训练着重解决:

(1)强化快攻意识。靠队员的主观能动性,力争一切可能的机会打快攻。

(2)发展快速技术。一是队员的奔跑速度要快,二是球的转移速度要快。技术运用上要做到四快,即观察判断反应快、起动加速摆脱快、传球推进速度快、运球突破分球快;二准,即快速移动中传球准、投篮准;一节奏,即能快决不慢,不能快决不乱,把快攻失误减少到最低限度。

(3)抓好身体素质训练。

56.战术意识是指队员在复杂困难的条件下,能准确地观察场上的多变形势,迅速而正确地决定自己的行动。它与队员的思维活动有着密切关系,因此,在训练中要做到:(1)要让队员有较多的战术理论知识;(2)要让队员明确在不同状态(有球、无球、进攻、防守)下、不同位置时的具体职责;(3)多组织教学比赛,启发队员对场上的各种复杂情况进行分析、推理,培养思维能力;(4)组织观察比赛,边观察边讲解,培养队员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5)要使每名队员都熟悉本队的具体情况,掌握同伴的特点、习惯,以便默契配合。57.战术训练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1)抓战术意识的培养和提高是首要的;(2)进攻战术训练要大力发展快攻,提高阵地进攻的速度和灵活性;(3)防守战术训练要立足于攻击性和有效性。

58.在战术训练中,要不断提高技术的运用能力,系统地学习基础配合和各种攻守战术体系,要善于组织和分配本队的力量,理解和运用规则,了解同伴及对手的行动,提高判断能力,并使之在训练过程中掌握大量的比赛方法,能在比赛中运用和发挥。战术训练应与身体训练、技术训练、战术意识和战斗作风的培养相结合,这样更能提高战术训练质量,有助于在实践中运用。

59.全队战术的形成,绝非轻而易举,需要付出长期艰苦的劳动,更需要每一次课精心组织;

(1)首先要加强对队员的集体主义教育,建立整体观念。

(2)加强两三人的基础配合,严格要求配合质量,为实现完整配合打好基础。

(3)有分有合,局部配合以完整配合为背景,完整配合以局部配合为基础,在局部配合熟练的基础上反复进行全队完整配合。

(4)攻防战术训练是一个完整的训练过程,但一般是先练进攻,后练防守,以攻带防,以守促攻。进攻的训练顺序是:无防守情况下练习进攻加消极防守练习进攻加积极防守练习进 攻在接近比赛情况下练习进攻。防守的训练顺序是:在消极进攻(只配合不投篮)情况下练习加强进攻,在增加防守难度情况下练习在接近实战情况下练习。

(5)先练习掌握本队主要的基本的攻守战术,在不断提高质量的基础上逐步掌握多种攻守战术。掌握常用战术后,再练习特殊战术。60.篮球战术教学通常分为三个步骤:(1)掌握战术方法

A.首先通过沙盘、场地图等直观教具使学生建立完整的战术概念,然后在演示、示范、讲解的基础上,通过假设攻守的情况进行实地练习,让学生实际体会战术队形、位置、70 分工。熟悉战术配合路线,加深和巩固已形成的战术概念。

B.掌握局部战术配合。局部战术配合的教学,应先重点进行战术中主要配合的教学,后教次要配合,再进行战术配合的组合教学。一般按照下列顺序进行教学。

a.示范、讲解局部战术配合的方法和用途,包括配合的位置、移动的路线、配合的时间和运用的时机等。

b.在假设攻守的条件下掌握配合的方法。

c.在消极攻守条件下掌握配合的时机。

d.在积极攻守对抗的条件下提高运用配合的能力。

C.掌握全队战术:

a.在消极攻守对抗的条件下熟悉战术队形、配合路线,如练阵地进攻战术时,暂不要投篮,把主要精力用于掌握战术方法上。

b.在积极攻守对抗的条件下,提高运用战术的能力,如练进攻战术时应提出明确的要求:第一,连续运用一个配合创造一种或几种投篮机会;第二,连续运用几个配合创造一种或几种投篮机会。通过反复练习,提高运用战术的能力。(2)掌握战术的攻守转化和综合运用能力

在掌握两个或两个以上全队战术的基础上,进行各种战术的组合练习,提高运用战术的应变能力。

A.提高进攻与防守战术的转化能力:

a.在练习中,当进攻结束时,无论对方抢到篮板球或掷界外球,都应立即干扰对方的篮板球第一传和发界外球,然后可采用全场或半场防守。

b.当防守结束时,无论是抢到篮板球还是发界外球,都应立即转入反击,首先是发动快攻,如快攻受阻,则迅速转入阵地进攻,使快攻与阵地进攻紧密结合。

B.掌握综合运用战术的能力:

在练习中,根据对方情况,有策略地运用各种战术,造成对方不适应。如在一个防守回合中,在前场采用全场区域紧逼,到后场采用区域联防,在半场防守时采用区域联防,根据进攻队形立即变为对位联防,再由对位联防变为半场人盯人防守,在练习综合防守战术的同时,还能提高进攻队员的战术识别和应变能力。(3)在比赛中提高运用战术的能力

比赛前提出战术要求,比赛中进行具体指导,并做好战术统计和拍摄电影、录像等工作。比赛后要认真总结,总结时要善于运用统计数据、电影、录像或沙盘等进行战例分析,总结出成功的经验,找出失败的原因,提出改进的方法,通过比赛不断地提高运用战术的能力。

第四篇:运动训练

竞技体育起源:

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性体育活动。(运动员以比赛竞争为基本手段,以满足人们审美享受及刺激等需要的社会实践)

竞技体育形成和发展的基本动因是多元的。

一是生物学因素,即人们为了更好地提高自身活动能力而创立和发展了竞技体育活动; 二是心理学因素,人的“取胜和对抗的本能”及“追求胜过对手”的动机推进了竞技运动的形成;三是社会学因素,人们全面地认识到竞技体育对推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价值,参与和观赏竞技体育已经成为人类社会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从而有力推动了竞技体育的发展。

现代竞技体育发展的百年回顾

竞技体育在世界范围广泛开展;建立了相对完整的管理体制;运动竞赛活动日益活跃; 运动竞技水平及运动训练科学化水平不断提高;竞技体育发展的职业化与商业化趋势。竞技体育的构成(运动员选材、运动训练、运动竞赛、竞技体育管理)

竞技体育的基本特点:

竞争性、集群性、规范性、公平性、公开性、观赏性、功利性

竞技运动的现代社会价值:

激励人类自我奋斗精神;推进竞争合作的道德教育;提高现代社会的生活品味; 促进社会大众的体育参与;显示国家(地区)和社会(地区)团体的综合实力; 促进经济与社会的迅速发展;排解社会成员的不良心绪。

运动训练是竞技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经济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运动训练与运动竞赛的关系:

参加竞赛并在竞赛中取胜是运动员训练的最终目的。运动训练的内容和安排应力求符合各个运动项目的特点和竞赛规则的要求,最终求得在比赛中充分地表现出已经具备的竞技能力,同时,运动竞赛的特定条件和气氛,为创造高水平运动成绩提供了平时训练中难以具备的良好条件,而运动成绩也只有在专门组织的比赛中表现出来,才能得到社会的承认。运动员的比赛成绩又是对其训练效果的最好检验。

运动成绩释义

运动成绩是运动运动员参加比赛的结果,是根据特定的评定行为对运动员及其对手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发挥状况的综合评定。包括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出来的竞技水平(运动员所具备的竞赛能力在比赛中的表现成为竞技水平),也包括竞赛的胜负或名次。

运动成绩的决定因素

任何一个竞技项目比赛的运动成绩都是由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表现(竞技能力与比赛发挥)、对手在比赛中的表现(竞技能力与比赛发挥)以及竞赛结果的评定行为(竞赛规则、评定手段及裁判员的道德与业务水平)这三个方面因素所决定的。

竞技能力的定义

竞技能力是指运动员的参赛能力。由不同表现形式和不同作用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以及心理能力构成。

竞技能力与两个相似概念含义的异同

(1)竞技能力与运动能力含义的异同:人体从事体育活动的能力即运动能力,在竞技运动中的运动能力称为竞技能力。因此,运动能力的涵盖面比竞技能力更广,而竞技能力只是运动能力诸多表现中的一种。

(2)竞技能力与训练水平含义的异同: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所达到竞技能力的水平称作训练水平,反映训练中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发展程度。在训练实践中,训练水平也常用来表达教练员组织训练工作的能力。可以说,训练水平是一个多义词,竞技能力的含义则专一而明确;当训练水平被用来表达运动员的训练状态时,则竞技能力这一概念更为具体地表述所达到的程度。

运动员竞技能力的构成及在比赛中的主要表现:

构成因素竞技表现

体能力量、速度、耐力

技能动作质量、动作稳定性

战术能力自身发挥、干预对手、影响判定

心理能力参赛情绪动员、比赛情绪控制、竞技意志保持

运动智能知识运用

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的非衡特征及补偿效应

据刘大庆,田麦久的研究表明,相对于运用统计方法建立的能够反映优秀运动员总体共同特征的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模型而言,每一个运动员个体竞技能力的各个构成因素的发展大都呈不均衡状态,这种非衡状态时普遍存在的。

但运动员竞技能力构成因素中某种素质或能力的缺陷,可有其他高度发展的素质或能力在一定范围内予以弥补和代偿,使其总体竞技能力保持在特定水平,这种现象称为运动员竞技能力非衡结构的补偿效应。

教练员的基本素质:

强烈的事业心,奉献精神与高尚的道德情操;坚实的专业知识与全面的基础理论知识; 熟练的专项训练操作能力与创新能力;适应运动队生活环境的能力。

运动员的基本素质:

高度负责的事业心和强烈的进取精神;坚忍不拔、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

强烈的学习追求与准确的独立分析、判断和理解能力;

高度的自控能力和抵触不良思想、落后意识的能力。

高水平运动队的训练管理:

思想教育管理、训练竞赛管理、组织人事管理、科技服务管理、运动员业务和文化学习管理、财物后勤管理。

基因是人类竞技能力的物质基础。

选拔优秀运动员的目标是选出那些生活年龄与生物年龄相一致(或偏小),而形态、技能、素质、心理、技术、运动成绩等确实是某一个生物年龄中水平较高者。

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

运动训练原则是依据运动训练活动的客观规律而确定的组织运动训练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是运动训练活动客观规律的反映,对运动训练实践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竞技需要与定向发展原则

竞技需要与定向发展原则,是指根据项目比赛的特点和运动员在比赛中获取满意运动成绩的需要,从实战出发,定向地科学安排训练过程的阶段划分及训练的内容,方法、手段和负荷等因素的训练原则。

贯彻竞技需要原则与定向发展原则的训练学要点:

科学设立长远的和阶段的训练目标;依据专项能力结构特点确定训练内容

围绕训练任务和训练内容选择训练的方法和手段;根据比赛特点安排训练负荷

系统训练与周期安排原则:

系统训练与周期安排原则是指,根据运动训练结构特点、竞技状态呈现特征和重大赛事安排规律,系统持续地、周期性地组织训练过程的训练原则。

贯彻系统训练与周期安排原则的训练学要点:

健全多级训练体制,为运动员实现多年系统训练提供有力保证;

分段组织系统训练过程的实施;处理好训练安排的固定因素与变异因素的组合。

集群组训与区别对待原则

集群组训与区别对待原则是指,运动以组、队形式共同训练,同时依运动项目、个体特征、训练任务、训练条件、训练阶段等方面的不同而分别做不同训练安排的训练原则。

贯彻集群组训与区别对待原则的训练学要点:

共同提高与个性发展相结合;共性内容与个别安排相结合;

适宜负荷与适时恢复原则

适宜负荷与适时恢复原则是指,根据运动员的现实可能和人体机能的训练适应规律,以及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需要,在训练中给予相应量度的负荷,负荷后及时消除运动员在训练中所产生的疲劳,通过生物适应过程,提高机体能力和取得理想训练效果的训练原则。

贯彻适宜负荷与适时恢复原则的训练学要点:

正确理解运动负荷的属性;正确掌握运动负荷与运动性疲劳的评价方法;

科学地探求负荷量度的临界值;积极采取加速机体恢复的适宜措施(训练学恢复手段、医学、生物学恢复、营养学恢复手段、心理学恢复手段)

导向激励与有效控制原则:

导向激励与有效控制原则是指,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激发运动员主动从事艰苦训练的动机和行为,并对运动训练活动实施积极有效控制的训练原则。

导向激励与有效控制原则的训练学要点:

加强训练的目的性和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育;

重视运动员主观反应、实际表现和训练信息的收集和运用

训练计划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

运动训练方法与手段

运动训练方法是在运动训练活动中,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完成训练任务的途径办法。运动训练方法的作用,在运动训练过程中,运动训练方法是教练员进行训练工作、完成训练任务、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应用工具。

运动训练手段是指在运动训练过程中,为提高某一竞技运动能力、完成某一训练任务所采用的具体练习。

运动训练方法与运动训练手段的关系

相同点:

目的相同;方法是认识总结,手段是具体操作;运用同一种方法可采用不同的手段; 方法的描述是定性的,手段的描述是定量的。

不同点:

运动训练方法是完成训练任务的途径和办法,是由人们提炼出来的比较概念化的认识如重复

训练法、间歇训练法;而运动训练手段则是具体的、有目的的身体活动方式,是运动训练方法的具体体现。

运用同一种训练方法去发展某一竞技能力时,可采用不同的训练手段。

对训练方法的表述通常是定性的,而对运动训练手段的表述通常是有明确的数量规定。

运动训练方法的基本分类

(1)依发展竞技能力的目的,可分为体能训练方法、技能训练方法、战术能力训练方法,再进而区分,可分为力量训练方法,速度训练方法,耐力训练方法等

(2)依训练内容的组合特点,可分为分解训练法,完整训练法,变换训练法,循环训练等

(3)依负荷与间歇的关系,可分为持续训练法,重复训练法,间歇训练法等

(4)依训练负荷时氧代谢特点,可分为无氧训练法,有氧训练法,无氧、有氧混合训练法

(5)依训练时不同外部条件,可分为语言训练法,示范训练法,助力训练法,加难训练法

运动训练方法的应用

1、模式训练法

模式训练法是一种按具有高度代表性的规范式表模型的要求组织和把握运动训练过程的控制性方法。

操作程序为:

解析影响运动竞技水平的各种因素;获取各影响因素的指标参数;建立影响运动员竞技水平的因素结构模型;以因素结构模型的评价标准数值为评定标准,对运动员竞技水平变化的结构状态进行阶段性检查评定;将检查评定的结果反馈于运动训练过程的各个环节,以找出产生偏离状态的原因;对运动训练过程相应环节的组织实施发出调节指令;改进训练工作,使训练的阶段结果不断逼近模式目标。

结构:

模式训练法由训练的目标模型、检查手段、评定标准、训练方法4种构件组成。

特点:

模式训练法具有信息化特点;

模式训练法具有定量化特点;

2、程序训练法

程序训练法是按照训练过程的时序性和训练内容的系统性特点,将多种训练内容有序地编制成由若干步骤编制组成的训练程序,按照预定程序组织训练活动,对训练过程实施科学控制的方法。

构件:程序训练法有训练程序、检查手段、评定标砖、训练方法四种构架组成。

特点:

程序训练法具有系统化特点;程序训练法具有定型化特点;程序训练法具有程序化特点。

运动训练方法具体操作方法的应用:

1、分解训练法(单纯分解训练法、递进分解训练法、顺进分解训练法、逆进分解训练法)分解训练法是指将完整的技术动作或战术配合过程合理地分成若干个环节或部分,然后按环节或部分分别进行训练的方法。

2、完整训练法

完整训练法是指从技术动作或战术配合的开始到结束,不分部分和环节,完整地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

3、重复训练法(短时间重复训练法、中时间重复训练法、长时间重复训练法)

重复训练法是指多次重复同一练习,两次练习之间安排相对充分休息的练习方法。

4、间歇训练法(高强性间歇训练法、强化性间歇训练法、发展性间歇训练法)

间歇训练法是指对动作结构和负荷强度、间歇时间提出严格要求,以使机体处于不完全恢复状态下,反复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

5、持续性训练法(短时间持续训练法、中时间持续训练法、长时间持续训练法)

持续性训练法是指负荷强度较低,负荷时间较长,无间断地连续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

6、变换训练法(负荷变换训练法、内容变换训练法、形式变换训练法)

变换训练法是指对运动负荷、练习内容、练习形式以及条件实施变换,以提高运动员积极性、趣味性、适应性及应变能力的训练方法。

7、循环训练法(循环重复训练、循环间歇训练、循环持续训练)

循环训练法是指根据训练的具体任务,将练习手段设置为若干练习站,运动员按照既定顺序、路线,依次完成每站练习任务的训练方法。

8、比赛训练法(教学性比赛训练法、检查性比赛训练法、模拟性比赛训练法、适应性比赛训练法)

比赛训练法是指在近似、模拟或真实、严格的比赛条件下,按比赛的规则和方式进行训练的方法。

第五篇:运动训练

试述我国竞技体育的“举国体制”的优势及不足。

答:“举国体制”是指我国政府为提高竞技体育水平及其国际竞争实力,实现奥运战略目标,采取行政手段整合全国体育资源而形成的体系和制度的总称。

优势:“举国体制”的产生是在整个国家处于完全生产资料公有制和计划经济体制条件下的必然。这种国家宏观管、办体育的制度具有相当积极的历史意义。在一定的历史时期,“举国体制”为集中人力、物力、财力,通过统一规划、调配、布置,来保证部分重点项目的形成优势,攻击尖端,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它使得作为整体的中国体育树立了在国际体坛的形象,树立了国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了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在举国体制的理念下,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形成了“思想一盘棋、组织一条龙、训练一贯制”的三级训练网,从管理体制本身而言能够统一意志、统一思想、统一行动,形成全国各区域各有侧重、各取所长、协调发展的竞技运动项目合理布局,避免“大而全”、“小而全”的人力、物力、财力浪费,极大地发挥了各地方竞技体育的积极性,基层业余体育训练成效显著,后备人才培养充足,使我国高水平竞技在国际体育舞台上取得了优良的成绩,不仅一举摘掉了“东亚病夫”的帽子,成为世界竞技体育强国,而且也带动了我国群众体育和学校体育的发展。

这种以政府投入与管理为主要特征的竞技体育组织管理体系突出表现出三个优点:其一,便于体现国家意志,政府相关部门可将人、财、物力集中,保证重点投入,为运动训练提供优越的条件;其二,由于该体制层次分明、层层衔接,能有效保证运动员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并在比赛中出成绩;其三,该体制有较强的激励作用,能最大限度地激发运动员的进取心。

不足: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入发展和竞技体育事业的发展,这种以政府行政为主体的管理体制,虽然有的特点和优势,但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和弊端,尤其是在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的提升,体育健身娱乐参与意识不断增强,社会体育需求日益扩大和多元化的新的历史时期,“金牌体育”和“功利性体育”已经成为制约我国步入体育强国的主要障碍,传统意义上的“举国体制”已经不能适应我国建设小康社会体育强国的历史要求,存在着诸多不利影响:

(1)举国体制的功利化违背奥林匹克精神

“重在参与”是奥林匹克运动的主要宗旨之一,而在特殊历史时期的“举国体制”则过分强调体育的政治功能,突出国家利益的绝对性,似乎体育比赛是国家的一切,任何运动员和教练员都必须服从所谓国家利益的大局,在这种体制下有些体育部门形成了绝对权力,在所谓国家利益的幌子下,往往喜欢把一些问题上升到国家利益的高度,违背了公平竞争的体育原则,损害了运动员的利益。与此同时,过多依赖政府投入,必将对国家财政产生较大压力,而社会力量未能充分利用,制约了社会群体在奥林匹克运动中的广泛参与。

(2)举全国之力打造竞技体育,从体制和思想层面影响大众体育的发展

体育运动旨在参与,体育运动是对大众而言的,正如我国体育的根本目的“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无论是大众体育、学校体育、还是竞技体育,其目标不是只有少数高尖人才去争金夺银,为国争光,而是要让全体人民能够享有体育的功能和魅力,为所有的人提供参与、健身、娱乐的机会,让不同年龄、性别、职业、层次的人们都去参与体育锻炼,参与全民健身,使国家真正成为体育强国。

而我国竞技体育的举国体制,主要目的则是纯粹的为竞技运动水平的高度发展,为国家尽快解决体育的某些重大突破任务,为达到竞技运动的政治功能,而举全国之力、集全民之智所形成的体育事业组织与项目管理体制,只为追求名次和奖牌,忽视大众体育的发展。这种体制的发展不仅会在体制上强化集权化的管理模式,严重影响政府体育行政职能的改革和转变,而且也从思想上桎梏了大众体育的根本理念,由于其机制不灵活,不能与市场经济较好地融合,其发展已经推动了动力和活力。

当前,竞技体育的最高目标是奥运会,而奥运项目几乎全是西方运动文化的产物,因此,要向奥运文化靠拢,就得放松或放弃对祖国传统体育文化的提倡,或者把祖国运动文化按西方规范改造。为了向奥运会靠拢,就得突出那些预计可获得奖牌的大项目或大项中的小项目,势必放松或放弃一大批人民群众已经或正在开展的运动项目,缩小了运动项目的活动范围,减弱了丰富性和普遍性。这样,脱离了社会经济、文化的活动基础,变成了社会超前的产物,导致了我国人民运动生活的颓变。体育,特别是竞技体育在社会上难以受到重视,失去了活力,失去了社会基础,使许多所谓的奥运会项目几乎在民间失去了阵地。对此,从历届奥运会奖牌分配表即可略见端倪。

(3)脱离了教育体系,脱离了学校体育

竞技体育的“举国体制”使得运动员和教练员以至于整个国家忽略了对运动员综合素质的教育和能力培养。运动员从进入专业队起,将大部分的精力放在了训练上,忽略自身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文化课及其他生存技能都很少触及,导致我国运动员虽然有较高竞技水平,但整体素质缺失,自我生存能力低,最终导致运动员退役后就业成为难题。

(4)管理体制僵化,制约体育事业整体发展

举国体制的管理形式、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日益僵化,难以真正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由于政府的包办一切,统得过死,严重的束缚了下级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束缚了下级的智慧和进取心,也极大的阻碍了社会办竞技体育的进程,不利于放手发动全社会办体育,制约了竞技体育的娱乐功能和经济功能,与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配置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背道而驰。“举国体制”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发展起来的,竞技体育作为一项社会主义公益事业,在过多强调其政治功能的同时,必然会限制竞技体育的经济功能和娱乐功能的发挥和拓展,因此也必然排斥商业化经营和市场机制,从而给竞技体育带来了诸如国家负担过重,经费投入不足,缺乏动力机制和约束机制等弊端。试比较传统的周期安排训练理论和板块训练安排训练理论的主要特点.答:首先,周期安排训练理论和板块训练安排训练理论是竞技运动训练实践发展过程中科学化训练的重要体现。周期安排训练理论强调训练的阶段性和循序渐进的发展规律,适用于各层次训练的要求,而板块训练安排训练理论则主要适用于高水平运动员的训练。其次,二者在训练依据、安排特点和功能方面存在以下异同:

1、传统的周期安排训练理论的依据、特点、功能:

(1)依据:训练周期的划分主要依据运动员的“竞技状态”形成的规律和重大比赛时间、日程安排、以及超量恢复理论、运动员个体竞技能力、生物节奏变化的规律、运动员个体学习、工作、生活的安排,同时要兼顾商业赞助的要求。

(2)特点:准备期很长,负荷量大,强度偏低,比赛较少,不具备专项训练的特点,容易使运动员出现疲惫状态,训练质量得不到保证,恢复速度很慢,出现超量恢复的时机难以精确的控制,不利于运动员以最佳的竞技状态参加重大比赛,更不适应新竞赛体制。

(3)功能:周期训练理论按生物学的观点,将竞技状态的发展过程分为形成、保持和消失阶段,于此对应的训练周期中的准备期、比赛期和恢复期。准备期着重发展一般和专项竞技能力,促进竞技状态的形成;比赛期要求提高专项竞技能力,发展稳定的竞技状态;恢复期主要以消除疲劳,积极恢复为主要任务。各时期的任务明确,有利于教练员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及分析解决训练过程中的问题。同时,经过长时间的准备期系统训练,有利于竞技状态的形成和保持,在比赛中创造优异成绩。

2、板块训练安排训练理论依据、特点、功能:

依据:与周期安排训练理论基本相同,但更多地是考虑运动员高水平竞技阶段的特殊性。

特点: 相对于传统模式在准备期中平行发展多种身体素质,“板块结构”集中在3-4 周内有选择性地确定较少的训练发展目标加以实现(不超过2个)。使高水平运动员在相对集中的时间内,接受单一的,或者两个比较大的训练刺激,并且便于在每个训练扳块中通过身体素质、比赛结果和生理、生化医学指标测试检查训练效果。这就是“板块结构”核心的设想。

3-4个这样的板块构成了训练准备期,同时在年训练周期中,完成不同的训练负荷和目标的转换、基础训练和专项训练的准备、潜力的挖掘,完成赛事。在“板块结构”理论中,准备期同样安排比赛,在比赛期也安排主要的基础训练(如最大力量)。因为在高水平运动训练中,日常训练的刺激已达不到对运动员的强度要求和兴奋点刺激,这就势必通过比赛来实现。“板块结构”训练安排的系列成效将通过训练的置后效应以及身体器官的适应性来实现。

功能:“板块结构”的3个阶段包括:

(1)增长阶段:提高基础能力,有氧,最大力量和基本技术;

(2)转换阶段:提高专项能力,器官潜力的挖掘。主要发展专项耐力、力量耐力、专项技术的准备;

(3)目标实现阶段:保持专项快速力量的最高水平状态,做好赛前准备。

理论界通过实践证明: 训练周期的板块结构理论更能体现高水平运动员训练的优越性和实效性, 专项素质与专项技术融合更加完美, 运动量与运动强度的选择更加科学、精确。

以赛代训、以赛促训是现代训练的一种方向, 也是一大特点。而运动量小、强度大, 有利于运动员的机体和神经保持足够刺激, 保持最佳状态, 也是当今高水平运动员训练发展的新方向。你认为影响运动技术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答:

运动技术是运动员竞技能力水平的重要决定因素。运动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是竞技体育水平不断提高的重要基础,也是运动员取得高水平运动成绩的重要保障,发展运动技术始终是世界各国竞技体育运动训练的关键环节。影响运动技术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除运动技术本身的影响因素外,也直接或间接地受到社会、环境、地域

文化、区域运动技术传统、不同时期竞技运动训练科学化程度及竞赛规则和裁判法等诸方面的影响。

从运动技术本身的影响因素看,主要包括主体、客体两大方面:

1、主体原因包括:(1)人体结构力学特征;(2)运动员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与协调能力;(3)运动感知能力,如时空、速度、方位、本体感受等能力;(4)运动员动作技能的贮存数量及其协调能力;(5)运动员运动素质的发展水平;(6)运动员个性心理特征。

2、客体原因包括:(1)竞赛规则与裁判法;(2)技术环境;(3)器材设备与场地等硬件设施的保障。

从运动技术发展的影响因素看,除上述主客体原因外,还存在一些直接、间接的影响因素。如:

1、社会文化与民族特质。社会文化对运动技术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不同的文化

与民族特质对区域特长技术的影响,如亚洲排球对快、灵、变的技术追求与欧美排球对高举高打的强攻型打法技术的崇尚,表现出亚洲运动员的民族文化与身心特点区别于欧美运动员的特点。

2、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的影响。如北欧冰雪运动在技术上的领先优势,引领世界各

国冰雪项目技术的发展。

3、区域传统运动强项的发展水平。如东亚运动员在乒乓球、羽毛球等灵巧类项目上的技术发展,决定了其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如果没有技术打法的创新和发展,其优势必将受到挑战。

4、运动训练科学化水平的影响。训练科学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使人们能够在更加精

确的水平上对技术动作进行细致的分析和研究,在训练方法、手段及负荷安排上更加准确高效,这对于提高和发展运动员的高水平竞技技术是不可缺少的必要保障。

5、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竞技运动所依赖的场地、器材、设备的更新

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各类新材料的应用极大地促进了与之相应的运动技术的提高。如:塑胶跑道的使用推动了田径运动各项目群技术的更新和发展;碳素等高科技合成材料的应用,使运动员得以在更大程度上充分发挥其技术潜力。

6、高水平职业体育竞赛表演市场的发展。为促进体育表演业的市场收入水平和职业

运动员的优势地位,高难、优美的运动技术更多地融入运动技术之中,结合运动员本身特点的各类特长技术、绝招技术成为制胜和增加观赏性的技术重点。

下载浅谈土家族棉花球运动技、战术教学训练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土家族棉花球运动技、战术教学训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运动训练

    名词解释: 1、运动员体能:运动员机体的基本运动能力,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构成部分。 2、系统训练原则:指持续地、循序渐进地组织运动训练过程的训练原则。 3、协调能力:指运动......

    单兵战术动作训练教案

    单兵战术训练教案 旅八 刘跃武 一、 训练提要 科目:单兵战术 目的:通过训练,提高同学们的单兵战术动作水平,为下一步的考核打下坚实的基础。 内容:匍匐前进 方法:队组织,班实施。......

    单警战术训练教案

    单警战术训练教案 教学内容: 一、持枪姿势 原地警戒持枪,非警戒持枪和方位变换出枪(左、右、前、后) 二、持枪运动搜索 非警戒持枪搜索和警戒持枪搜索 三、合理利用各种障碍物及......

    走进土家族教学设计

    “走进土家族”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导游基础知识》是一门为导游工作服务的专业基础课。这门课程的主要特点是知识面广,信息量大,内容抽象。本课是教材第三章“中国民......

    足球训练技术与战术训练提纲

    足球训练技术与战术训练提纲 第一阶段一、身体训练(一)身体训练的目的 1.使学生热爱足球。 2.培养学生反应灵敏。并提高身体素质。(二)身体训练的主要内容 1.做体操 2.以跑为主......

    运动训练总结

    竞技体育的源起: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 竞技体育形成的基本动因,可以归结为一下三......

    运动训练读后感

    运动训练学读后感 田麦久主编的、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审定的《运动训练学》。觉得很有收获,对自己今后的体育教学工作和研究工作很有帮助。下面是我对书中内容的吸收和思......

    土家族民族音乐教学活动设计

    土家族民族音乐教学设计 一、土家族民族音乐背景 土家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其民间艺术丰富多彩,歌谣、舞蹈都有其民族风格和特色。土家族民歌民歌是土家族口头文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