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语文学案下册答案(5篇范例)

时间:2019-05-15 01:43: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湖南语文学案下册答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湖南语文学案下册答案》。

第一篇:湖南语文学案下册答案

语文学案·基础模块·下册(配高教湖南版)参考答案

第一单元

阅读与欣赏

人的高贵在于灵魂

【课后巩固】

一、基础知识

1.D 2.D 3.C 4.B 5.B 6.【答案示例】他没有什么帅气的外表 他拥有温文尔雅的高贵气质

二、拓展阅读

7.(1)车厢里闹哄哄的,旅客们在聊天、打牌、吃零食

(2)少女躲在车厢的一角全神贯注地读书、记笔记。

(3)“我”觉得她仿佛沐浴在一片光辉中,“我”心中充满感动。

8.B

9.读书不够积极主动,不够专心,不【课后巩固】

一、基础知识 1.A 2.C 3.B 4.D 5.D 6.A

二、拓展阅读 7.A

8.D 9.对比论证 【课后巩固】

一、基础知识 1.C 2.D 3.B 4.C 5.B 6.B

二、拓展阅读

7.自然境界 功利境界 道德境界 天地境界

道德境界 天地境界 天地境界

8.帮助人达到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哲学要使人觉解道德原理,从而达到道德

够入迷。

10.脆弱、高贵。

引用帕斯卡尔的名言,是为了从中引出本文的论点“人的高贵在于灵魂”,并借助名言增强这个论点的说服力。

11.①选择例证:注重典型性,而且古今中外结合,名人和普通人结合。

②使用例证:注重丰富性,前三个古代名人事例,从不同角度共同证明古往今来的贤哲珍视思想、灵魂、精神生活甚于一切,后两个当今普通人事例,从不同角度共同说明“哪怕是一点不起眼的灵魂生活的迹象”也令人感动。

善 良

10.善良也是一种正气,是一种美丽,是一种崇高,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至高无上的纯洁,是一种魅力,是一种幸福,是一种奉献。

11.我喜欢善良,我不喜欢凶恶。

人生的境界

境界,使人了解宇宙,从而达到天地境界。

9.觉解程度。

10.(1)做事只顺着自己的本能或其社会的风俗习惯。

(2)做事只是为自己。

(3)做事是为社会谋福利。(4)做事是为了宇宙的利益。

11.哲学教人怎样成为圣人的方法。成为圣人就是达到人作为人的最高成就。

第二单元

阅读与欣赏

科学是美丽的

【课后巩固】

一、基础知识 1.A 2.C 3.B 4.D 5.D 6.D

二、拓展阅读

(一)7.①科学本身的内涵美。(各门学科都有自身美,每门学科中的不同门类都有各自的美,科学追求真理,揭示宇宙万物的真相及其变化规律)

②科学家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感受到的美。(过程美,顿悟和突破后快感)

8.这首科学诗用诗意的语言赞美碳的魔幻美。

【课后巩固】

一、基础知识 1.A 2.D 3.C 4.D 5.A 6.B

二、拓展阅读

7.B 8.C 9.A 10.B

11.由表及里。写荔枝的外形是循着壳—色—形(外形呈心脏形,蒂—肩—顶);写它的果实的顺序是壳膜—假种皮—核。

12.介绍了荔枝的生态知识和生产知识。

13.用幼年时对荔枝的疑问引出说明的对象,提出要说明的问题,是全文展开说明的总纲。本文开头写幼时的印象,未显出荔枝的特色,因而未引起多大兴趣。【课后巩固】

一、基础知识

1.B 2.C 3.A 4.A 5.C(A项,宾语残缺,应在“透明”后加“的宗旨”; B项,中途易辙,把“安倍政府”放在“在”的后面;D项,搭配不当,把“提高”改为“增强”)

9.主题班会、图片展览、举办讲座、办科普小报、举办科技节(科技日、科普周)、媒体宣传、利用网络发布科技信息、召开科技发布会等。

(二)10.(1)明亮的眼睛。

(2)景物改变了,星辰的位置也移动了。指节令变化,时间推移。

11.转折关系。

12.(1)√(2)√(3)√ 13.属于同义重复。“歧路”就是“岔道”。

南州六月荔枝丹

这就与上小学后读到的《荔枝图序》里的精彩描写(比喻说明)产生了矛盾,形成了对比,自然就构成了全文的悬念,使读者急于知道荔枝是怎样一种水果,有无价值。引用白居易一文,有着借以为纲,依次展开说明的作用。

14.“荔枝壳表面有细小的块状裂片,好像龟甲,特称龟裂片。裂片中央有突起部分,有的尖锐如刺,这叫做片峰。”因此由龟裂片和片峰组成。

15.“缯是丝织物,丝织物滑润,荔枝壳却是粗糙的。”不足之处在于没能表现出荔枝外壳的实际形态,把壳内壁的花纹误作膜的花纹。

飞向太空的航程

6.B(A项,“神舟五号”应为“神舟”五号;C项,句末句号去掉;D项,“三号四号”应为“三号、四号”)

二、拓展阅读

(一)7.春天孕育着希望,在这一年三月“863计划”出台,对中国开始载人航天探索起到了催化剂作用。

8.经过多次讨论,反复论证,对此十分谨慎,而且是历经思考探索,“逐渐形成了共识”。

(二)9.C(C项,给飞船一个向上抬的力的是“缓冲发动机”)

10.B(A项,“给飞船向上抬的力越阅读与欣赏

大”说法错误;C项,讲反了;D项,“反之未必”说法错误)

11.C(C项,试验“从夏天到秋天”是因为测出的数据不一致,并非试验的内容)

12.D(D项,常识错误,减速一步到位宇航员将不能承受)

第三单元 边城(节选)

【课后巩固】

一、基础知识

1.D[A项,应为“山岨(jū)”;B项,应为“嗾使(sǒu)”;C项,应为“茶峒(dîng)”] 2.B(B项,应为“暧昧关系”)3.C 4.C(C项,“巧夺天工”形容技艺十分巧妙,这里和上下文吻合。A项,“口若悬河”多形容能言善辩,说话滔滔不绝,这里用来形容词典的释义不恰当。B项,“视【课后巩固】

一、基础知识

1.C[A项,应为“阜盛(fù)”;B项,应为“嬷嬷(mï)”;D项,应为“纨绔(kù)”“怯弱(qiâ)”] 2.A(B项,应为“彩绣辉煌”;C项,应为“甜言蜜语”;D项,应为“混世魔王”)

3.C(②风流:指姿容美好,容貌出众秀丽。④便宜:方便。⑥行为样子。⑧惫懒:涎皮赖脸,调皮)

4.D 5.B(B项,表比较)6.B

同儿戏”多比喻做事不严肃,不认真,看成小孩儿游戏一样,这里和上下文语境不符。D项,“侧目而视”意为斜着眼睛看人,不敢正视,多形容敬畏的情态,这里和上下文语境不符)

5.A(B项,“只灶间有火光”后用分号。C项,“我们发给路费”后用冒号。D项,陈述句,句末应该用句号)

6.D(D项,沈从文应是“京派作家”)

二、拓展阅读

7.A 8.D 9.A 10.D 11.A

二、拓展阅读

7.(1)打量(2)交谈(3)送字(4)摔玉

8.①与黛玉的名有联系。黛:青黑色的颜料,古代女子用以画眉。颦:皱眉。

②和黛玉的神态(眉尖若蹙)有联系。9.对贾母的回答是真实的。发现贾母不喜欢女子读书,觉得自己有不谦之嫌,觉自己的回答有些失口,后面的回答体现了她寄人篱下那种小心谨慎的态度。

10.对封建正统思想的反叛的性格。11.如今来了这么一个神仙似的妹妹也没有,可知这不是个好东西。

12.表现贾宝玉追求人人平等,不愿与众不同的民主思想意识。

林黛玉进贾府

恰同学少年(节选)

【课后巩固】

一、基础知识

1.D 2.C 3.D 4.C(A项,“夺得科学高峰”搭配不当;B项,主客倒置;D项,缺宾语中心语)

5.B 6.B

二、拓展阅读

7.虚荣、自卑、自私和狭隘。

8.短短的一段文字却鲜明地表现了三种人物个性:孔校长简短的夸奖话语与简单的手势语言,表达了一个老师发自内心的友好与自豪;毛泽东友爱宽容、豪气十足的性格;与后面“阴沉着脸”“狠狠合上了自己那本书”“眼睛眯了起来”的刘表达与交流

三、课后拓展

我们中学生的生活也是非常单调的,谁过个生日来个小型聚会,也是对单调学习生活的一种调剂。我认为,约几个好朋友在一起聚聚,未尝不可。如果“大操大

三、课后拓展 1.C

2.是啊!朋友之间,师生之间,还有父子之间、母女之间、人与动物之间„„都会产生真挚的感情。生命中太多的“真阅读与欣赏

俊卿的形象形成鲜明对比,为后文人物塑造深埋伏笔,增加了小说人物描写的艺术性,提高了读者的阅读期待。

9.该对联在结构上呈现出对仗工整的特点:“旧书”对“俗见”(均属形容词与名词组成的偏正结构),“常读”对“尽弃”(均属副词与动词组成的偏正结构),“出”对“做”(均属动词)。“新意”对“雅人”(均属形容词与名词组成的偏正结构)。其意义雅致脱俗,不仅非常吻合萧子升文明儒雅、知耻严谨的性格,而且还彰显了小说“倡议读书”“学做雅人”的写作意旨。

口语交际·即席发言

办”就不太好了,因为我们中学生还是一个纯粹的消费者,不应拿父母的血汗钱玩潇洒、摆酷。因此,我的意见是中学生过生日不应该“大操大办”。

写作·记叙中穿插议论和抒情

挚”,让我们用心去珍藏,用爱去铭记,因为这些真挚的情感是我们一生的财富。

拥有生命中的“真挚”,你将拥有绚丽的晴空。

第四单元 荷塘月色

【课后巩固】

一、基础知识 1.A 2.A 3.C 4.A 5.D 6.D

二、拓展阅读

7.泻

8.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

缕缕清香

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 9.B

10.(1)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表达效果:由嗅觉向听觉转移,清香本应从人的嗅觉的角度来写,但此处作者用渺茫的歌声来加以形容,准确传达出香味的清淡、飘渺、若有若无之感,烘托出环境的幽雅与宁静,表现了作者美好的心情。

(2)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表达效果:将光与影和谐的组合比作梵阿玲上演奏的名曲,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月色的美丽与和谐,表达了作者对月夜的喜爱之情。

世间最美的坟墓

——记1928年的一次俄国旅行

【课后巩固】

一、基础知识

1.A[B项,应为“荫庇(yìn)”;C项,应为“栅栏(zhà)”;D项,应为“空地(kïng)”] 2.C(A项,应为“嬉戏”;B项,应为“扣人心弦”;D项,应为“震撼”)

3.D 4.A 5.B 6.A

二、拓展阅读 【课后巩固】

一、基础知识

1.C[A项,应为“触觉(juã)”;B项,应为“渲染(xuàn)”“色调(diào)”;D项,应为“模仿(mï)”]

2.C

3.A(B项,“迫不及待”和“急着”重复。C项,搭配不当,应改为“和听到一片兴奋的歌声”。D项,表意错误,“不再”应改为“再次”)

4.D(A项,连续问而非选择问,“存在呢”后面的逗号应改成问号;B项,句子很短,很紧凑,没有必要用表示较长停顿的冒号。C项,“谈到怎样教育青年少一代”是陈述语气,不应该使用问号,应该改为逗号)

表达与交流

三、课后拓展

①可以参照的演说题目:

7.转折

8.运用排比修辞手法,加强语气,说明托尔斯泰墓地的朴素之美。

9.表明每一个对托尔斯泰充满敬意的人都可以拜谒他的坟墓。

10.他的坟墓成了世间最美的、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最感人的坟墓。

11.描写、议论。

画里阴晴

5.D(D项,设问)

6.B(B项,作者是吴冠中,吴道子是唐朝人)

二、拓展阅读

7.西洋画家大都陶醉于阳光所刺激的强烈的色彩感,追求亮、艳、丽、华、鲜„„是“晴”派。

作者的画受益于民族传统的东西较多,特别喜欢画阴天和微雨天的景色。

8.西洋画家将风雨作为一种事故或大自然的变态来写。

作者认为阴雨天的景色更具意境和审美情趣。

9.为了说明西方风景画的传统技法,他们认为光是画面的主人。

10.“我”的绘画观与西方画家不同。

口语交际·演讲

老师要不要给高中生布置作业? 可不可以不参加高考? 班级集体参观有没有必要? 要不要限制高中生上互联网?

②可以参照的论题范围:

对一个社会现象的看法。

三、课后拓展 ①论点:

敬业的人值得尊敬;成功来源于敬业;即使是卑微的工作,也要用敬业的态度去面对。

②论据:

乔丹的敬业精神 ——成功来源于敬业

作为一名职业篮球选手,乔丹的敬业态度的确是无与伦比的。为了比赛的胜利,阅读与欣赏

对一个作家、作品、艺术家或艺术作品的意见。

对国内外某一形势的评价。

高中生的生理和心理健康。

他可以放弃娱乐和休息,拼命苦练。长期艰苦的技巧和体能训练是乔丹获得成功的根本保证。乔丹在他的自述中提到了成功的“秘诀”:“为什么当我需要在赛场上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时,我能够做到呢?因为我以前曾经做过,它是我准备工作的一部分。我到达过那种水平,我知道它在什么地方——如何获得用以对付比赛的突发情况。” 写作·议论文 论点与论据

第五单元

现代诗二首·我爱这土地

【课后巩固】

一、基础知识

1.A[A项,应为“嘶哑(yǎ)”]

2.D(D项,应为“毕恭毕敬”)

3.A(B项,成份残缺,应为“我市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老龄人口所占比例高于全国平均水平”。C项,不合逻辑,高铁在建规模不应在中国铁路运营里程中。D项,语序不当,将“公民”移动到“不仅”之后;成份残缺,应为“交通违章等信用信息的统一平台建成”。)

4.D(D项,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课后巩固】

一、基础知识

1.C[A项,应为“徘徊(huái)”; B项,应为“彳亍(chù)”;D项,应为“惆怅chàng)”] 2.D(A项,应为“嘶哑”;B项,应为“悠长”;C项,应为“愁怨”)

5.B

6.D

二、拓展阅读

7.不可以。因为用“嘶哑的”更能表现出“我”对“土地”的深爱的程度,去掉了会影响表达效果。

8.拟物。

9.象征遭受苦难的祖国。

10.诗人借一只饱受磨难的“鸟”的形象表现自己的忧患意识,和他对多灾多难的祖国的博大深沉的爱。

11.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雨 巷

3.D(A项,不合逻辑,属否定失当。“切忌不要”,“忌”本身就含有“不要”的意思。将“忌”改为“记”或将“切忌不要”后的“不要”删去。B项,句式杂糅,将句尾“的发生”去掉或将“解决”改为“避免” “防止”等意义的词语。C项,缺少主语,应去掉“关于”)4.D(D项,走尽/这雨巷)

5.D(A项,“家母”是谦辞,对别人称自己的母亲;B项,“令媛”是称别人的女儿;C项,“令尊”是称别人的父亲)

6.A(A项,《乡愁》的作者是余光中)

二、拓展阅读 7.D

8.被蒙蒙细雨笼罩的“雨巷”“悠长、悠长”,没有尽头,暗示希望的迷蒙渺茫。9.①“雨巷”象征当时1927年中国的黑暗社会现实,让人看不到尽头,看不到自由,幸福和希望。

②“姑娘”象征和戴望舒一样的知识分子要苦苦追寻的救国理想。他们在黑暗中摸索前行,苦苦寻找的救国之路,也象征着中国的希望。

3.A 4.B 5.A 6.D

二、拓展阅读 7.C

8.鲁侍萍心头埋着对周朴园的恨,她希望周早死,没有想过再见到周。

9.几乎明白地告诉侍萍,他绝不会承认和鲁大海的血缘关系。

雷 雨(节选)

【课后巩固】

一、基础知识

1.B[A项,应为“伺候(cì)”;C项,应为“勾当(gîu),离间(jiàn)”;D项,应为“江堤(dī)”] 2.C(A项,应为“甜言蜜语”;B项,应为“可见一斑”;D项,应为“严厉”)

【课后巩固】

一、基础知识 1.A(B项,“喧”应写作“暄”; C项,“徵”应读“zhǐ”,“埋”应读“mán ”;D项,“提”应读“dī”,“旦”应读“dàn”,“愆”应读“qiān”,“亢”应读“kàng”)

2.D(D项,葫芦提:当时的口语,糊涂的意思)

3.A(A项,“鼓”,名词活用为动词,击鼓)

4.D(A项,“是由于„造成的”用法错误,造成句式杂糅;B项,成分残缺,无主语,应将“从„„中”删去;C项,缺少谓语)

5.D 6.C

二、拓展阅读

7.D(表现她对天地不公和现实的无可奈何,一腔悲愤也只能化作泪水)

窦娥冤

8.依赖(信任)→怀疑→控诉(批判)→悲愤。

9.第一桩誓愿是血溅白练,她希望刑场上的人们能立刻了解她的冤屈。第二桩誓愿是六月飞雪,她希望自己的冤屈会在上天得到反应。第三桩誓愿是亢旱三年,她不仅希望个人的冤屈得到伸张,而且希望上天能够惩治邪恶。

10.三桩誓愿的顺序不可以颠倒。第一愿是想证明她“委实的冤情不浅”。第二愿让洁白的雪花覆盖她纯洁的躯体,表明她的清白。第三愿不仅是为了证明自己的冤屈,并且还希望上天惩治邪恶,斗争锋芒直指贪赃枉法、草菅人命的昏官污吏。三桩誓愿层层深入。

11.窦娥的三桩誓言中引用了四个传说:苌弘化碧、望帝啼鹃、飞霜六月因邹衍、东海曾经孝妇冤。这几个传说中的人物,有贤臣,有明君,有忠臣,有孝妇,结局却是蒙冤受屈。窦娥引用这些传说,意在表明她的心灵善良、美好。这样的好人蒙冤而死,自然使人们对不公正的社会产生愤恨之情,戏剧的审美作用得到了充分体现。

12.窦娥在诉冤过程中对天地的怀疑与依赖始终交织在一起:一方面通过指天斥地批判封建统治,另一方面却仍要天地清官来昭雪。表现窦娥的不屈反抗而又无力改变现状的无奈心态。

第六单元

阅读与欣赏

唐诗二首·将进酒

【课后巩固】

一、基础知识 1.B 2.C 3.D 4.A 5.C 6.C

二、拓展阅读 7.C 【课后巩固】

一、基础知识 1.B 2.C 3.B 4.B 5.B 6.A

二、拓展阅读 7.pí

tián 8.(1)第二年 【课后巩固】

一、基础知识 1.A(B项,“笺”应读“jiān”,“峭”应读“qiào”;C项,“砭”应读“biān”;D项,“称”应读“chân”)

2.D(D项,应为“安分守己”)3.B(B项,“故”是“所以”的意思,其他三项都是“旧”的意思)【课后巩固】

一、基础知识

1.A(B项,“吮”应读“shǔn”;C项,“鲜”应读“xiǎn”;D项,“发”应读“fā”)

2.D(A项,应为“在所不惜”;B项,应为“细水长流”;C项,应为“暮霭”)

8.(1)高堂之上的人,对着明镜感

叹自己的白发,早上还是青丝到晚上就变得雪白。

(2)陈王曹植曾在平乐观大摆酒宴,畅饮名贵好酒,尽情欢乐。

(2)铿锵脆亮

(3)原为琵琶高手的姓名,后代指精通琵琶的人

(4)姿色 9.C

琵琶行(并序)

宋词二首(念奴娇·赤壁怀古)

4.C(C项,是词的比喻用法,其他三项都是名词作状语)

5.C(C项,“强虏”不是比喻)6.B(B项,苏轼属于豪放派,其余属于婉约派)

二、拓展阅读 7.C

8.C(“卷”并非拟人手法)3.C(C项,年复一年)

4.C(C项,直接抒情;题干及其他三项都是融情于景)

5.D(D项,拟人;其他三项为比喻)6.D(“经年”呼应“今宵”不对)

二、拓展阅读 7.B 8.B

雨霖铃

师 说

一、基础知识

1.A(B项,“读”应读“dîu”;C项,“传”应读“zhuàn”;D项,“骀”应读“dài”)

2.D(A项,学者:古义为求学的人;今义为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B项,众人:古义为一般的人;今义为大家、许多人。C项,从而:古义为跟从、并且,是两个词;今义为连词,表上文是原因、方法等,下文是结果、目的等)

3.C(C项,均为“学习”的意思。A项,出:超出/出自。B项,惑:疑难问题/糊涂。D项,道:道理/风尚)

4.B(B项,“之”连接定语和中心词,相当于这些,这类;其他三项都为动词,到、往)

5.C(C项,使动用法;其他三项是意动用法)

6.B(B项,作者并没否认“童子之师”是老师)

二、拓展阅读

7.(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判断

(2)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8.(1)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2)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9.(1)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2)古之学者必有师 语文学案·基础模块·下册(配高教湖南版)同步检测卷参考答案

第一单元测试卷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1.C 2.C 3.D 4.A 5.B 6.D

二、阅读理解

(一)7.B 8.A

(二)9.A 10.C

11.你是一个打鱼的人,一天的收入能有多少?突然间得到十两金子,还不满足吗?

(三)12.略

三、现代文阅读

13.人的高贵在于灵魂。

14.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列举了阿基米德在生死瞬间更在乎他画的圆和第欧根尼让亚历山大大帝不要挡住他的阳光两则事例,证明了古今圣贤们珍惜自己的灵魂生活更甚于任何外在的事物,从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1.A 2.A 3.B 4.D 5.B 6.C

二、阅读理解

(一)7.C 8.B

(二)9.A 10.D

11.(祁奚)回答说:“您是问可不可以,不是问是谁的儿子。”

(三)12.略

三、现代文阅读 13.握住母亲的脚

14.青年大学生内心受到强烈震撼,他从未如此强烈地感受到母亲的艰辛不易,所以感慨万千,潸然泪下。青年从原

而证明了文章的中心论点:人的高贵在于灵魂。

15.承上启下

16.“可悲的路”指的是“由于生存斗争的压力和物质利益的诱惑,大家都把眼光和精力投向外部世界,不再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其结果是灵魂日益萎缩和空虚,只剩下了一个在世界上忙碌不止的躯体。”为了避免走上“可悲的路”,我们应当时常审视自己的内心,不断学习,经常思考,使自己的精神世界纯正而丰厚。

四、语文综合实践

17.成语里蕴含了丰富的文化。18.最爱学习的人——如饥似渴 最遥远的地方——天涯海角

五、应用文写作 略

六、作文 略 来表面上的了解母亲到真正体验到母亲的血目辛酸和无私奉献,领悟到了人生的真谛,灵魂由此得到了升华。

15.母亲的脚在手,懂得了做人不易的道理,就会时刻不忘肩负的责任,艰苦奋斗,踏实做人,一生都不会懈怠。

16.略

四、语文综合实践

17.活动名称:辩论赛。

宣传标语:引经据典长见识,唇枪舌剑练口才。

18.您是春风,为我吹散心头愁云;您是大树,为我送来夏日清凉;您是港湾,让我停泊心灵之船。老师,衷心地祝您:教师节快乐!

第二单元测试卷

五、应用文写作 略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1.C 2.B(A项,应为“一如既往”;C项,应为“剑拔弩张”;D项,应为“超声波”“鳞次栉比”)

3.B(B项,暗送秋波:旧时比喻美女的眼睛像秋天明净的水波一样,原指暗中眉目传情,泛指献媚取宠,暗中勾搭。A想,浩如烟海:形容文献、资料等非常丰富。C项,反戈一击:掉转武器向自己原来所属的阵营进行攻击。D项,溢美之词:过分吹嘘的话语。溢,水满外溢,引申为过分。常用于贬义)

4.B(A项,“噪声”不能排除;C项,成分残缺,缺少主语;D项,成分残缺,“发出”的宾语应是“号召”)

5.B(A项,“自然与人”“随风生长”搭配不当,应将“随风生长”移至“绿树蓊郁”后;C项,缺少谓语‚应改为“很少有人会有像以前那样的闲情逸致”;D项,不合逻辑,“不仅„„而且”引导的是递进关系,应将“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和“带来了理性化、工业化、市场化、都市化、民主化和法制化这些美好的社会制度”调换)

6.D(岳飞为南宋人)

二、阅读理解

(一)7.A(风景往往不在遥远的地方,有时就在你的身边,要善于发现)

8.D(此诗不关凡尘与佛门的旨意,仅仅写出寻春悟道的体验)

(二)9.C(乘:登上)

10.B(A项,都是表示目的的连词,意为“用来”;B项,前一个“于”是介词,意

六、作文 略

第三单元测试卷

为“向”,后一个也是介词,意义为“被”;C项,都是表示顺承的连词,意义为“于是、就”;D项,都是副词,意义为“乘机,趁势”)

11.燕军十分混乱,齐人追杀败北、逃跑的燕军,齐军所经过的城邑都背叛了燕国而归向田单。

(三)12.略

三、现代文阅读

13.①阳光是珍贵的,不是想有就有的。

②阳光是稍纵即逝的。

③含有大自然的气息,带有泥土和花草树木的呼吸和体温,以及来自云层的清新与湿润。不是唾手可得的。

④平等民主,一视同仁,给予人们发乎天、止于心的温暖。

⑤有情感有生命,可以传递在你我之间,像是母亲的拥抱、情人的抚摸、朋友的呵气如兰。

14.阳光代表温暖和爱心,而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这句话形象地写出了奶奶对小姑娘美好心灵的赞许与肯定,对其洒落阳光的宽容与安慰。

15.①比喻:第③段“那时候,我像……的地方”,突出了作者对阳光的渴望。

②对比:第④段用暖气和阳光对比,突出了阳光具有大自然和亲情因子的特点。

16.①从结构角度分析:为下文的抒情和议论作铺垫,说明阳光是有情感有生命的东西,可以在人们之间传递,可以带给我们美好而奇妙的感觉。

②从内容角度分析:赋予阳光以诗意般的色彩,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③从中心角度分析:丰富了文章的内涵,深化了文章的中心。

④从写法角度分析:神聚形散,化实为虚。

四、语文综合实践

17.①如果人生是一望无际的大海,那么挫折则是骤然翻起的浪花。

②如果人生是一片湛蓝的天空,那么失意则是一朵飘浮的淡淡的云。

③如果人生是波涛汹涌的大海,那么痛苦则是其中一朵永远相随的浪花

④如果人生是波澜壮阔的大海,那么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1.D 2.D 3.A 4.C 5.B 6.C

二、阅读理解

(一)7.A 8.D

(二)9.C 10.D

11.地位已经很高,态度越要谦虚;官职越大,待人处事的心越要小心谨慎;俸禄已很丰厚,就要慎重不应索取分外财物。

(三)12.略

三、现代文阅读

13.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把自己比喻成“经过酷暑薰烤、秋霜摧打的叶子”,赋予秋风以人的情趣,写出了品秋时的精神和身体状态,表达出“我”在生命的晚年并不感觉萧瑟,而是能如叶子般从容、快乐之情。

14.内容上:说明了自己的身体状况,暗示了自己已进入了人生的秋天;解释了为什么自己有时间去细细品味秋天的原因。

结构上:承上启下。上承“爱秋天”,下启对秋天的种种具体品味,总领下文。

痛苦则是其中不可或缺的浪花。

⑤如果人生是一片蔚蓝的天空,那么痛苦则是其中不可或缺的白云。

18.寒食节是我国北方每年在清明节前一天以不生烟火、只吃冷食的形式纪念春秋名士介子推的一个民间节日。

五、应用文写作 略

六、作文 略

期中测试卷

15.(1)短暂的美丽,一转眼就会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漫长的萧瑟的冬。但我不去想这些。昨天已经过去,明天还没到来,我现在能够做的,就是享受当下的秋天。

(2)万物都有一个相同的归宿,但愿我的坠落,也能如叶子这般从容这般快乐。

我们都需要一颗安详的心来完成季节的迁徙。

(3)树木如此,小野鸭如此,我们人类更是如此。

每一个时刻,都是一个新的开始。所有的日子都将会美丽着自己的人生。

(4)我们今天的言行,创造着自己的明天。

丢弃了过去,才能够开始新的生活,才能够做到真正地爱自己。

16.美丽易逝,珍惜当下的美好时光;万物都有同一个归宿,以从容、安详、乐观的心态看待“叶落”;人生的每一个时刻,都是一个新的开始,每个时期,都有使自己的人生美丽和充实的价值;“过去”不管辉煌还是平淡,都不可追,充分利用青春,利用有生之年,创造自己的美好明天;花落春犹在,生活不滞,生命不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四、语文综合实践 17.⑤③②①⑦④⑥

18.一体同心谋善策,全球协力创新风。

五、应用文写作 略

六、作文

审题立意思路简析:

本次作文在选材整体特点上侧重比喻性的特点。

材料以固态的盐可融于水中化为无形却又无处不在来喻指生活中相似的现象或道理——某些东西(或现象)会以无形(或抽象)的方式存在并渐染式地发生着影响。对“盐”的理解,可侧重其物理变化特性,不必过多考虑其实用价值属性(比如盐是一种对人体有益的物质)。

从材料的思辨性看,可思考“有形”与“无形”之间的关系,侧重“无形”的影响或价值方得其要。写作时需要通过自己的感悟和联想,与现实生活中的现象或道理衔接,得出自己的认识与思考。

在文体选择上,既可以结合自身经历、对生活现象的观察进行记叙类写作或者小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1.A 2.B 3.B(B项,天翻地覆:形容变化巨大,也形容闹得很凶。A项,衣锦还乡:古时指做官以后,穿了锦绣的衣服,回到故乡向亲友夸耀。C项,顺水推舟:比喻顺应趋势办事。D项,饱食终日:一天到晚吃得饱饱的,形容无所事事)

4.D 5.A 6.C

二、阅读理解

(一)7.C(C项,“没有多少”应为“绝无”)

说创作,也可以依据感悟提炼观点进行议论性文体写作。

在写作内容上,既可以大处着眼,也可以细处落笔,但在归结主旨上,应通过感悟或自省,落实于积极健康的立意,以符合高考作文的方向性立意要求。

从正面选材,大处着眼,诸如优秀传统文化的存在与影响、中西文化的逐渐融合、爱国情感的培育、公民意识法制观念的形成、社会道德风俗的变迁等,甚至是对中国哲学智慧——大道无形的认识;小处落笔可选择亲人间的爱、个人品格的塑造、语文素养形成等,可从生活中的细节取材或基于对细节的思考感悟,这些都是以化有形为无形的方式渐染、熏陶、影响、改变着我们。

如不考虑盐的实用属性,亦可从反面选材,诸如浮躁、急功近利、戾气等社会不良现象的普遍存在,无形中会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不利于社会的和谐,不利于人格的健康。反面选材需要通过反省式的文字进行正面立意。

第四单元测试卷

8.B(B项,尊佛奉道,修身治学,对元稹来说,都不过是心失所爱,悲伤无法解脱的一种感情上的寄托,因此,“半缘修道”和“半缘君”所表达的忧思之情是一致的,而且说“半缘修道”更觉含意深沉)

(二)9.D 10.B

11.您今天上山碰到老虎,山是老虎的家呀;下沼泽遇见蛇,沼泽是蛇的窝啊。

(三)12.略

三、现代文阅读

13.①从情节发展的角度看,他的“玩笑”引起农民夫妇对“我”的身份的误会,从而推动情节发展。

②从人物关系的角度看,他是一个穿针引线式的人物,把“我”与农民夫妇、未婚妻联系起来。

14.①老媪与农民夫妇形成对比,老媪的自私、冷漠更加凸显农民夫妇的善良、热情。(或老媪与其他旅客形成对比,相互映衬,表现出老媪的冷漠和其他旅客的热情。)

②“我”与未出场的“未婚妻”形成对比,“未婚妻”的幸福,突出了“我”的孤苦处境。

15.①这两处描写表现了农民夫妇纯朴、善良、慷慨的性格特点。

②后一处文字在描写农民夫妇误以为“我”是儿媳时表现出的亲情的基础上,写误会消除后仍表现出对“我”的关爱,由表现家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1.D 2.A 3.B 4.A 5.B 6.D

二、阅读理解

(一)7.B 8.B

(二)9.A 10.B

11.丢了一只羊,为什么追它的人这么多?

(三)12.略

三、现代文阅读

13.①以人们日常见面的问候语开篇,亲切自然。

②通过对这种问候语不同态度的对比,引出粮食话题,突出其重要性。

14.①机器切断了人与粮食之间的联系,对粮食的处理简单粗暴,毫无感情、颠覆了粮食、吃粮的人与吃本身。

②化肥、激素和农药的出现,改写了季节、雨水,改写了生命的密码,食物因多而贱,人们对食物不再怀有敬意。

庭亲情向表现人间温情拓展,深化了作品主题。

16.①“我”从农民夫妇对“我”父母般的关爱中感到了温暖,同时产生了对自己身世和处境的伤感之情。

②看到农民夫妇一家的恩爱、和谐,“我”产生了羡慕之情。

③“未婚妻”的幸福,引发了“我”对亲情、爱情的期待和渴望。

四、语文综合实践 17.今天刚栽下一棵树 明天就能结出果实

五、应用文写作 略

六、作文 略 15.①“养猪送猪”的细节,综合运用了多种描写手法,如为猪挠痒梳毛、垫麻袋的动作描写,“于心不忍”的心理描写,呼唤“猪娃子”的语言描写,以及猪肥膘晃荡的形象描写等,细腻逼真,生动形象。

②细节具体而形象地呈现出人们参与粮食生产的完整过程及与粮食的密切联系,表现了爷爷奶奶对猪的深厚感情,与后文大机器时代人们对粮食的态度形成对比。

16.①文章充满温情地叙写了农业时代粮食与人的血肉联系,并以之与大机器时代粮食生产、消费方式进行对比,表明了粮食是我们生命的源头和全部,表达了应珍爱粮食、尊重自然、敬畏生命的思想感情。

②可以从珍爱粮食、尊重自然、敬畏生命等角度来联系现实谈自己的看法。

四、语文综合实践 略

五、应用文写作 略

第五单元测试卷

六、作文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1.C 2.C 3.D 4.D 5.D 6.D

二、阅读理解

(一)7.A 8.D

(二)9.C 10.D

11.哪管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比我小呢?

(三)12.略

三、现代文阅读

13.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吹口琴者伤残的肘部;二是指男人的不信任给吹口琴者所带来的尊严与内心的伤害。

14.因为吹口琴者不是接受施舍的乞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1.B(A项,“横”应读“hènɡ”;C项,“稽”应读“qǐ”;D项,“荷”应读“hè”)

2.D(A项,应为“计日程功”;B项,应为“舶来品”;C项,应为“绿草如茵”)

3.A(①孩子的话有两个意思:拿来就能吃、嫌剥皮麻烦。妈妈就从“要剥皮”上引出先要付出劳动的说道,有针对性,循循善诱,也富有教育意义。“不劳而获”侧重于批评,太过严厉,与“橘子在告诉你”的情境不合、也少了正面的寓意。

②孩子的话有两个意思:果肉分成了小块,剥皮的橘子不完整。妈妈从“分”字上开导孩子,延伸出乐于“分享”的意思,颇有教益。“不用炫耀”的说法较为生硬,孩子也没有这样的想法)

4.D(A项,广开言路:尽量给下属和群众创造发表意见的条件。B项,生灵涂

第六单元测试卷

丐,而是靠自己的辛勤付出获得收入的艺

人,男人的不信任和固执己见给吹口琴者带来了极大的心理伤害。

15.吹口琴者是一位虽然肘部伤残但是有骨气、很诚实、自强不息、乐观面对生活的人。

16.①体现了吹口琴者的真诚乐观。②对男人和男孩的好心的感激。③对男人道歉的宽容。

四、语文综合实践 略

五、应用文写作 略

六、作文 略

期末检测试卷

炭:泛指,不能用具体数字。C项,如履薄冰:战战兢兢,小心谨慎的样子。此处应改为“四面楚歌”。D项,马首是瞻:古代作战时士兵看着主将的马头决定进退,比喻跟随别人行动或听从别人指挥)

5.A(B项,成分残缺,缺主语“由于”和“使”应删去一个;C项,误用否定词,应改为“以避免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或“以使合法权益不受侵害”;D项,语序不当,应为“精神不振,甚至出现低血糖休克”)

6.D(D项,《画里阴晴》——吴冠中——当代)

二、阅读理解

(一)7.C(C项,本诗直抒胸臆而不是“十分含蓄地表达”)

8.B(B项,选用的是刘长卿《送灵澈上人》一诗。这首诗中“上人”是对和尚的尊称。这首诗四句都写到了景物,而且对灵澈上人的感情都含在诗的字里行间,寓于“竹林”、“斜阳”、“青山”这些景物之中)

(二)9.D(D项,怠:疲乏,疲劳)10.C(代词,他的)

11.身体就要死亡,要钱又有什么用呢?

(三)12.略

三、现代文阅读

13.①她的外貌、拿钱时的动作、“没有知道她叫什么”等,说明她是一个穷困、地位微的人。

②而喝完就走,从不赊账,也不多事,又说明她虽嗜酒却很老实本分。

③她最后为荒唐的现实所吞噬,是一个非常可怜的下层小人物。

14.①极力描写酒婆的醉态并且将其写得“好看”,是为了使其醉后的“乐”“潇洒”与醉前的“黯”“寒伧”形成对比。表现穷人只有醉后,才能有片刻的“洒脱”。

②使悲剧意味更浓。

15.①洒馆老板几十年以假酒骗人,下层劳动者贫穷、郁闷、麻木,习惯于在虚假中生活。

②以“首善”称之,表达了反讽之意。16.BC(A项,“炮打灯”不是物美价廉的酒,“洒脱放纵”与原文说“晕头涨脑地洒脱洒脱放纵放纵”意义不同。D项,老板只是对酒不搀水反而害了酒婆感到别扭和奇怪,并没有内疚和后悔。E项,小说主题在于揭示批判“习惯于作假”的社会现象,不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四、语文综合实践

17.①朋友是快乐日子里的一把吉它,尽情地为你弹奏生活的乐章;朋友是忧伤日子里的一股春风,轻轻地为你拂去心中的愁云。

②朋友是顺境时的一台风扇,冷静地为你发热的头脑降温;朋友是逆境时的一盆炭火,热情地为你已冷的心灵加热。

五、应用文写作 略

六、作文

第二篇:九年级语文下册学案及答案2

九年级语文下册学案及答案2

课内精读我练

阅读下面的节选文字,回答问题。

老人

回吧,回去等你爹。

男孩

——哎,爹带巧克力回来,我分你吃。垂头丧气站住)

老人

怎么了?

男孩

爹不会回来了。

老人

奥?

男孩

我爹在城里又有了一个家。

老人上前抚着男孩的头。

男孩

爷爷,我没有巧克力给你吃了。

老人

咱们有枣儿,我们吃枣儿。

(踌躇欲下,又

老人将枣儿塞进男孩嘴里,自己也拿起枣儿咀嚼。

老人

(见男孩不动)快吃,快吃,几颗枣儿一起吃,使劲吃。

男孩

(掀起外衣,露出红肚兜上的衣袋)爷爷,我瞒着你,还偷偷藏着一颗枣儿,是留给我爹的……

老人

(愣住,继而激动不已)这地上的、匾子里的、树上的枣儿全是你的。想给你爹留多少就留多少。

男孩

不,还是留给枣儿叔叔吧。爷爷,枣儿叔叔会回来的。

老人紧紧搂住男孩。

男孩

我娘说,出远门的人有时候不认识回家的路了,只要家里人天天喊,他早晚会回来的。

老人

那,咱们喊喊?

男孩

喊喊!我先喊!(爬到土坡上,使劲儿喊)

枣儿甜,枣儿香,要吃枣儿喊爹娘;爹娘给个竹竿竿,打下枣儿一片片;

爹不吃,娘不吃,留给娃娃过年吃。

二人翘首远望,状如雕塑。响起无数个童声呼唤声。

3、品味小男孩的语言,说说体现了男孩怎样的性格?

4、“愣住,继而激动不已”“紧紧搂住男孩”“将枣儿塞进男孩嘴里,自己也拿起枣儿咀嚼”,这些文字在剧本中叫做什么?它们是不是可有可无的?

5、“我娘说,出远门的人有时候不认识回家的路了”,你能体会出其中的言外之意吗?

6、“二人翘首远望,状如雕塑。响起无数个童声呼唤声。”联系全剧,说说这样的结尾的表达效果。

拓展迁移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身边也有许多类似剧本的情形。请大家想想,我们该如何去关心他们?如何去帮助他们?

16音乐之声

教师寄语:在真正的音乐中,充满了一千种心灵的感受,比言词更好得多。

——门德尔松

学习目标:

.体会课文是如何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来刻画玛丽亚的形象的,品味课文中的环境描写,人物语言描写和动作、表情描写。

2.揣摩语言,发挥联想和想像,感受课文中人物唱词所体现的音乐故事片的特色。

基础知识:、音乐故事片《音乐之声》的剧作者是

国剧作家

(姓名)。

2、为下列加红的字注音。

峥嵘()山颠()山麓()涟漪()

遐思()伫立()虔诚()弥撒()

3、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峥嵘:

山麓:

流连忘返:

鳞次栉比:

顶礼膜拜:

不以为然:

理解探究:

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节选部分两个场景的内容。

5、从节选部分剧情看,主人公玛利亚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6、课文开头部分,大段环境描写对塑造玛利亚形象有什么作用?

7、课文是怎样将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来塑造人物形象的?

合作释疑:

8、本文有哪些内容是对玛丽亚的正面描写,哪些是侧面描写?

9、本文的描写非常丰富,有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表情描写,以及环境描写,请同学们在中各找一例,并体会一下它们的作用。

0、修遭院院长把玛丽亚比作“皎洁的月光”“天上的云彩”,你认为这样的比榆恰当吗?为什么?你也试着用一两个比喻去形容一下玛丽亚。

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院长问一位戴眼镜的修女:“你说,卡塔林麽麽,你觉得玛利亚怎么样?”

卡塔林:“这姑娘才好呢……可有时候……”

院长又问另一位修女:“阿格塔麽麽?”

阿格塔:“玛利亚很招人喜欢,就是有时候……有点怪。”

院长转而又问:“索菲亚麽麽,你说呢?”

索菲亚:“哦,我非常喜欢她,可她总是爱闯祸,你们说是不是?”她向其他各位修女问道。

贝尔塔:“她说的一点都不错。”

修女们唱《玛利亚》:

贝尔塔(唱):她爬树,擦破皮,衣服撕窟窿。

索菲亚(唱):做弥撒,蹦蹦跳跳,嘴里还吹着口哨。

贝尔塔(唱):头罩底下留着一头卷发。

卡塔林(唱):修道院里还把歌儿唱。

阿格塔(唱):她上教堂不准时。

索菲亚(唱):可忏悔起来倒真心诚意。

贝尔塔(唱):她什么事都拖拖拉拉,卡塔林(唱):就是吃饭挺准时。

贝尔塔(唱):不怪我心直口快,事实就是如此。

众修女(合唱):玛利亚不适合做修女。

在边上好久没开口的玛格丽塔忍不住了。

玛格丽塔(唱):我倒想替她说几句。

院长:“你说吧,玛格丽塔麽麽。”

玛格丽塔(唱):玛利亚总叫我笑哈哈。

玛格丽塔唱到这里忍俊不禁哈哈大笑起来,其他修女也一起放声地笑了。

1、“阿格塔:‘玛利亚很招人喜欢,就是有时候……有点怪。’”结合本段内的内容说一说,玛利亚“怪”在哪里?

12、概括说说,在众人眼里,玛利亚是一个怎样的人?

13、从众修女的议论中,可以看出她们认为玛利亚是否适合做修女,为什么?

14、从描写的角度看,节选文字是对玛利亚的什么描写?这样写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拓展延伸:

5、阅读影视剧本要注意体会他的画面感。你觉得画面感在本文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6、你周围有像玛丽亚这种性格的人吗?注意观察,用一段话描写这个人。

7《公输》教学案

教学目标:

1、感知内容,积累文言知识。

2、把握思路:墨子劝阻楚攻宋的三个步骤。

3、能联系人物言行分析人物形象。

4、体会墨子高超的劝说艺术。

助读资料

.《墨子》及墨子

墨子,名翟,鲁人,一说宋人,战国初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先秦堵子散文代表作家。曾为宋国大夫。早年接受儒家教育,后聚徒讲学,创立与儒家相对立的墨家学派。主张?兼爱”“非攻“尚贤”“节用”,反映了小生产者反对兼并战争,要求改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的愿望。

《墨子》是先秦墨家著作,现存五十三篇,其中有墨子自作的,有弟子所记的墨子讲学辞和语录,其中也有后期墨家的作品。《墨子》是我国论辩性散文的源头,运用譬喻,类比、举例,推论的论辩方法进行论政,逻辑严密,说理清楚。语言质朴无华,多用口语,在先秦堵子散文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2.公输

公输,名盘,也作?“般”或?“班”又称鲁班,山东人,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能工巧匠。现在,鲁班被人们尊称为建筑业的鼻祖,其实这远远不够.鲁班不光在建筑业,而且在其他领域也颇有建树。他发明了飞鸢,是人类征服太空的第一人,他发明了云梯,钩钜以及其他攻城武器,是一位伟大的军事科学家,在机械方面,很早被人称为“机械圣人”,此外还有许多民用、工艺等方面的成就。鲁班对人类的贡献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是我国当之无愧的科技发明之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语(参考)

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是和平与发展,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罄竹难书.今天我们走近一位热爱和平的人,他凭借自己雄辩的口才,巧妙的词锋以及果敢勇毅阻止了一场不义的战争,他就是墨子。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敝舆

短褐

犀兕麋鹿

鱼鳖鼋鼍

雉兔鲋鱼

文梓

楩楠豫章

守圉

三再读课文疏通文意

(结合文下注释疏通文意,标出疑难,师生释疑。)

解释以下加点词语和句子

夫子何命焉为?

吾义固不杀人

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

知而不争,不可谓忠

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宋所为无雉兔鲋鱼者也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

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吾请无攻宋矣

四、理清文脉,把握文意

本文对应的双方是谁?主要人物是哪一位?墨子前往楚国的目的是什么?

2谈谈你对本文思路的看法。

学生讨论。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二、精读课文,探究墨子止楚攻宋成功的奥秘,体味墨子的劝说艺术

墨子止楚攻宋战略三步走。

、学生分角色朗读2~12段。

思考:墨子是如何劝说公输盘的呢?

2、分角色朗读13~16段。

思考:墨子又是如何劝阻楚王的呢?

3、分角色朗读13~16段

思考:墨子最终是怎样迫使楚王放弃攻宋的?

四、人物分析

墨子:

楚王:

公输:

五、总结升华

墨子与公输盘,楚王的这场斗争给予我们什么样的启示?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六、中考链接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⑴子墨子曰

()

⑵愿借子杀之

()

⑶吾义固不杀人()

⑷不可谓知类

()

2.下面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

吾从北方闻子为梯

B.不可谓知类

为与此同类

c.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

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

D.于是见公输盘

胡不见我于王

3.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⑴夫子何命焉为?

译:

⑵宋何罪之有?

译:

4.用原文回答:(4分)

⑴墨子与公输盘一见面,就向他提出了怎样的请求?

答:

⑵墨子采取什么措施让公输盘答应他的请求?

答:

5.墨子抓住公输盘的哪句话进行批驳?从哪句话可以看出公输盘的虚伪性?(4分)

答:

6.怎样理解墨子的五个“不可谓”中的“智”“仁”“忠”“强”“知类”?墨子用五个“不可谓”的目的是什么?(4分)

答:

8《孟子》两章

设计人:范书颖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知识,掌握古今异义词及词类活用现象。

2、理解孟子的政治主张,了解孟子散文的特点。

3、背诵两文。

助读材料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鲁国人,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三岁丧父,孟母艰辛地将他抚养成人,孟母管束甚严,其“孟母三迁”、“孟母断织”等故事,成为千古美谈,是后世母教之典范。《孟子》是孟子及其门人所作,主张以'仁政'来统一天下。孟子还主张'性善'论。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一、导入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三、再读课文疏通文意

(结合文下注释疏通文意,标出疑难,师生释疑。

解释以下加点词语和句子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池非不深也

兵革非不坚利也

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四、理清文脉,把握文意)

1、本文的论点?

2、“道”指什么?“人和”指什么?二者间的关系?

3、谈谈本文的论证结构和论证方法。

五、中考链接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的含义(3分)

⑴ 池非不深也()

⑵ 委而去之()

⑶ 故君子有不战()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2分)()

A、得道者多助策之不以其道惨无人道

B、委而去之去国怀乡去留两便

C、寡助之至比至陈无微不至

D、攻亲戚之所畔辍耕之垄上始龀,跳往助之

3、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2分)

⑴ 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译:。

⑵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

译:。

4、本文阐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为什么说这一观点是孟子“仁政”主张的具体体现?

第二课时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二、再读课文疏通文意

(结合文下注释疏通文意,标出疑难,师生释疑。)

解释以下加点词语和句子

舜发于畎亩之中

管夷吾举于士

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行拂乱其所为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三、理清文脉,把握文意

1、本文的论点是什么?

2、本文第一段为什么要列举一系列历史人物?文中哪一句是从反面论证了这一点?

3、从行文上看,中哪句话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4、第三段主要阐述了作者的什么观点?

5、比较《孟子二章》在论证方面的不同。

四中考链接

XX年北京市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舜发于畎亩之中

发:_______(2)人恒过然后能改

过: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4分)

(1)饿其体肤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行拂乱其所为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第②段,说出就“国”而言,“死于安乐”中的“安乐”指的是什么。(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结合短文简析:多难为何能兴邦?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令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解释文段中加点的词。

2.翻译划线句“此之谓失其本心”这个句子。

3.填空:作者用“一箪食,一豆羹”来进行论证,这属于________的论证方法。文段中着重论述了“__________”比“_________”更重要,人应该保有本心的道理。

4.请任意写出文段中具有对比性的一组句子。

庆阳市

.下列加点字解释相同的两组是

A.弗敢加也万钟于我何加焉B.故不为苟得也为宫室之美为之

c.得之则生所识穷乏者得我与D.乡为身死而不受便扶向路

E.宫室之美吾妻之美我者

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孟子提倡的“舍生取义”曾经造就了一大批仁人志士,而现在的学校教育则强调我们中小学生要“珍爱生命”,教育部新修改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就删掉了“见义勇为,敢于斗争”的字样,对此,你是怎样看待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列举了“不食嗟来之食”的事例,请你给本文补充—个论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儒家认为“性相近,习相远”,即人们生来本性是相近的,都是善的,由于后天的社会环境与物欲使人的“性”差距变大,有人变“恶”了。阅读选文第一段,想想第一段中哪一句和这一观点相近,并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庄子》故事两则

教学目标、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归纳相关的文言现象。

2、领略两则故事中的旨趣。

3、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自学能力。

助读资料

关于庄子:庄子(约前369—前286年),名周,宋国蒙(今河南省商丘县东北)人,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曾做过宋国蒙地方的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相传,庄子自幼聪明好学,与惠施为同学、挚友,曾南游楚越,探访古风,率性认真,崇尚自然,非毁礼法,傲视王侯。楚威王曾以厚礼聘其为相,被他拒绝,从此终身不仕,退隐江湖,以编草鞋为生,寓言传道,著书十余万言。

关于《庄子》:《庄子》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其文汪洋恣肆,想象丰富,气势壮阔。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二、初读,读准字音

三、再读,疏通文意

(结合文下注释疏通文意,标出疑难,师生释疑。

解释以下加点词语和句子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庄子来,欲代子相

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四、理解故事寓意。

庄子讲鹓鶵故事的用意是什么?

思考明确

五、形象分析

庄子:

惠子:

第二课时

学习《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一、初读读准字音

二、再读疏通文意

(结合文下注释疏通文意,标出疑难,师生释疑。)

解释以下加点词语和句子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三、研读探究:、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

2、结合两则故事,比较庄子与惠子在思想、性格、气质等方面的差异。

四、拓展阅读

庄子送葬

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谓从者曰:“郢人垩慢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斲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斲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宋元君闻之,召匠石曰:‘尝试为寡人为之。’匠石曰:‘臣则尝能斲之。虽然,臣之质死久矣!’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

注释:①郢:春秋战国时楚国的国都。“郢人”指楚国都城里的某人。

垩:石灰

慢:通“墁”,涂抹。

②匠石:工匠名。

斲:削,清除。

③运:挥动。

斤:斧头④听:任凭。

⑤宋元君:宋国国君。

⑥质:对手。

⑦夫子:指惠子。

思考:这个故事表达了什么意思?

第三篇:七年级下册语文资源与学案答案

一、积累和运用(23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5分)鉴赏()威慑(镂空()蛰伏()丘壑()轩榭()嶙峋()阑干()贻误()中枢())

2.填写、简答:(4分)

⑴常见的说明方法有、、、、等。⑵常用的说明顺序:

、、。

3.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4分)

⑴大致说来,那些门和窗尽量工细而绝不庸俗,即使简朴而别具匠心。别具匠心:

⑵因为桥下要走船,如果水高船也高,水涨船高,桥就更要高了。水涨船高:

⑶即使对方的预警雷达网在飞行中途发现我,也已经是临阵磨枪,措手不及了。措手不及:

⑷有一只像刺猬一样的动物被选为吉祥物,在全世界招摇过市。招摇过市:

4.说说下列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4分)

⑴针鼹外形和刺猬差不多,长300~450毫米,宽不到70毫米,雄的略大一些。()()

⑵其速度之快不要说刺猬、野兔不及,就是现代人的工具甚至机器也未必能赶上它。中国的穿山甲也不是它的对手。()⑶桥是什么?不过是一条板凳。两条腿架着一块板,板上就可承担重量。把这板凳放大,“跨”过一条河,或是一个山谷,那就形成一座桥。()⑷按起飞位置和攻击对象可分为地对地、地对空、空对空、空对地等,按飞行方式可分为弹道式和

()巡航式,按射程可分为近程、中程、远程和洲际等。5.根据下面每句话的意思写出相应的成语(4分)

比喻两种敌对力量,互为条件,交替消长。()

照着自己一向的做法去做。

()

先动手以制服对方。()

弯下手指头计数时,首先弯下大拇指。表示第一,居首位。()6.体会下列词语在句中的作用。(2分)

二、文段阅读训练(37分)

(一)(16分)

⑴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讲究假山池沼的(),讲究花草树木的(),讲究近景远景的()。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唯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实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⑵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的池沼宽畅,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1、在第一段文字括号中填入恰当的词语。(2分)

2、说明事物应抓住特征。选文第一段说明苏州园林共同特征的句子是“

”。句中“

”二字贯穿全篇,全文紧扣这两个字分项介绍了苏州园林的特征。选文第二段中的“

”一句和最后一句话照应了这一特征。(3分)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大多:

⑵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梁和柱子以及门窗大多漆广漆,那是不刺眼的颜色。极少:

3、第二段可分为两层,这两层之间关系是

。在假山的堆叠部分,文中“

”一句从游览者的感受的角度突出了假山的堆叠的艺术效果。在说池沼的特点部分,文中用“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一句评述池沼与其他景致配合的艺术效果,句中的“这”指代的内容是

。(3分)

4、第二段说明的中心内容是:

(2分)

5、“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是技术”句中“艺术”和“技术”不能互换的原因是

。(2分)

6、两段中划线的两个句子所用的说明方法依次是、。(1分)

7、说明事物要注意合理安排说明顺序,这两个文段采取的是

顺序。从全文看,这两段之间的结构关系是

。(2分)

8、“如在图画中”、“鱼戏莲叶间”加上引号的作用分别是

、。(1分)

(二)(12分)

赵州桥横跨在洨河上,是世界著名的古代石拱桥,也是造成后一直使用到现在的最古的石桥。这座桥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到现在已经1300多年了,还保持着原来的雄姿。到解放的时候,桥身有些残损了,在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彻底整修,这座古桥又恢复了青春。

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这座桥的特点是:

(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桥洞不是普通的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

(二)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这个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涨的时候,还可以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同时,拱上加拱,桥身也更美观。

(三)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就介这么多同样形状的弓合拢在一起,做成一个弧形的桥洞。每道拱圈都能独立支撑上面的重量,一道坏了,其他各道不致受影响。

(四)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就连桥上的石栏石板也雕刻得古朴美观,唐朝的张鷟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桥的主要设计者李春就是一位杰出的工匠,在桥头的碑文里还刻着他的名字。

1、语段从历史、、、设计者几方面全面介绍了赵州桥。作者以赵州桥为例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征,是因为它是中国石拱桥中典型的 石桥。(3分)

2、对语段所用的说明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分类别、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

B、列数字、打比方、分类别、作诠释 C、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分类别

D、下定义、打比方、分类别、列数字

3、语段中主要用说明的表达方式,此外,还用了

。(2分)

4、语段第二段在介绍赵州桥时,结构特点是()(1分)

A、分——总

B、总——分——总

C、总——分

D、总——分——分

5、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的主要作用是什么?(2分)

6、语段中的两处引用,所指的角度不同:(2分)

前一句是为了说明赵州桥

,后一句是为了说明赵州桥。

(三)(9分)

①一条高低曲折的长廊,中间用同样一条高低曲折的花墙隔起来,就形成了内外两道长廊,这便是复廊。②沧浪亭整个园子,就环抱在这个长长的优美的复廊里。③复廊的外廊,紧贴园外的碧水河塘。你从外廊走,仿佛你并不在园里,而是在园外青葱翠色的田郊野外漫步。④但是,转过脸,你从花墙向里面看,却隐隐地看到园内树影婆娑,古亭傲立,绿竹红花,随风摇曳,另有一番风味。⑤如果从内廊走,你可以尽情欣赏园内那些亭台、假山、芭蕉掩映的小榭,飞檐凌空的厅屋等建筑艺术。⑥但转过脸,从花墙透窗外,园外的风光却又飞快进入你的眼帘。⑦这复廊真有说不尽的奇妙处。

20、这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什么?(1分)

21、说明对象的特征是什么?(2分)

22、用“||”线给这段文字划分层次。(1分)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23、据层次的划分,请指出选文的结构形式(A.总—分 B.分—总)(1分)

C.总—分—总 D.并列)(2分)

24、(多项选择)说明的顺序是(A.由概括到具体 B.由整体到部分 C.由原因到结果 D.由特点到用途 E.由远到近F.由外到内 G.由春到秋 H.由早到晚

25、(多项选择)“园内树影婆娑,古亭傲立,绿竹红花,随风摇曳”“这复廊真有说不尽的奇妙处”各运用的表达方式是()(2分)A.叙述 B.描写 C.议论 D.抒情

三 写作(40’)

以“我想设计这样一所学校”为题,写一篇说明文。500字以上。

第五单元测试题答案

一、积累和运用 1.略

2.⑴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 ⑵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3.⑴构思巧妙,与众不同。⑵比喻事物随着所凭借的基础的提高而提高。⑶事出突然,来不及应付 ⑷故意炫耀自己以引起别人注意 4.⑴列数字、作比较 ⑵作比较 ⑶打比方 ⑷分类别 5.(1)此消彼长(2)我行我素(3)先发制人(4)首屈一指 6.⑴起限制作用,说明还有些池沼是没有引用活水的。

⑵起修饰作用,说明苏州园林中还有使用彩绘现象的。两个词语都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二、文段阅读训练

(一)1.布局、配合、映衬、层次

2、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图画;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

3、总分;攀登时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种些花草。

4、苏州园林中假山和池沼的配合显示出艺术美。

5、“艺术”比“技术”有更高层次的要求,这样符合句意。

6、举例子;摹状貌

7、逻辑;总分

8、强调;引用

(二)1.结构、外形、独拱

2、B

3、议论、记叙

4、C

5、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

6、构造奇特,形式优美

(三)1、复廊

2、高低曲折,优美奇妙.3、1 2 || 3 4 5 6 || 7

4、B F

5、B D

三 写作

第四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雪》学案及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雪》学案及答案

《雪》 鲁迅 学习目标:

1、把握课文的语境和作者的思路。

2、反复诵读,领会本文内涵丰富、清新优美的语言。

3、体察作者博大的胸襟和坚强的斗志,培养初步的自然观上和艺术欣赏能力。教学重点 诵读,体会文章的语言美;品析两幅雪景图。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的深邃寓意。

一、导入:

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情况汇报:由各小组汇报搜集到的资料,展示有关“雪”的文字、图片等,畅谈对雪的感受。

二、了解作者、介绍背景

鲁迅(1881-1936),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破落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思想影响,1902年去日本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立志改变国民精神。1918年,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大胆揭露吃人的封建礼教,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小说集有《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南腔北调集》等。《野草》创作时,正是蒋介石发动的“四.一二”反命政变后,白色恐怖非常严重时期,现实的环境异常地严酷。在这部散文诗集中,鲁迅表现了他对黑暗势力的反抗和斗争,也表现了他对美好生活和光明未来的憧憬与追求,热烈赞颂现实中的叛逆,不屈服的勇士。1924年岁暮,北方降雪,鲁迅身处北国,眼前“大风吹雪盈空际”,作者萌发了创作冲动,从眼前的飞雪联想到江南的雪景,思绪在回忆和现实中不断变幻和翻腾。

三、检测预习:字词

四、自由诵读,整体感知课文,理清结构 思考:(1)文中描写了几幅雪景?

(2)师引导生分层,了解内容与结构:

按照“南方的雪”、“北方的雪”两大对比内容,可以把全文分成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1-3)滋润美艳之至的江南的雪。第二部分(4-6)如粉如沙的北方的雪。

五、美读课文,揣摩感情

阅读指导:江南的雪,要读出柔和的美,表达欣赏、喜悦的情感;北方的雪要读出壮丽的美,体现的是赞美、敬佩的情感。

六、细读课文,合作探究

(一)、江南的雪

1、问:作者是如何描写江南雪景的? 明确:景、人两方面进行描写的。

2、找出表现江南的雪的特点的词语。

滋润美艳

两个比喻句: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

3、写景:山茶、腊梅、梅花、杂草、蜜蜂(虚实结合、动静结合)

4、写人:小孩塑雪罗汉

(二)、北方的雪

1、找出描写北方的雪的特征的句子。

2、概括北方的雪的特征。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孤独的

3、文章是如何具体描绘北方的雪的? 形:如粉如沙不粘连 景:屋上地上枯草上 神:旋风里蓬勃奋飞

曰光里灿灿发光

天宇下旋转升腾

4、南北方的雪有什么不同? 学生讨论、交流。明确:

作者一反对江南雪景描写时温婉、缠绵的笔调,展现在我们面前的不再是有脉脉温情的恬淡、和平、安宁的图景,而是一幅雄浑、苍凉的画卷。两幅图形成鲜明的对比

(三)作者更喜欢哪里的雪景?从文中找出依据。作者更喜欢北方的雪景。

“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

七、精读课文,探究疑难

1、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用“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修饰雪花,强调了什么?)

—— “冰冷的”“坚硬的”强调雪的不屈的精神,而这种精神是“灿烂的”,最值得赞赏的。

2、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隐约的青春的消息”和“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分别形容江南的雪的什么特点?)

—— “青春”、“处子”都是最富有生命力的状态,这里是指江南的雪蕴蓄着生命,是与轻柔和缓的境界相联系的。

3、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是什么意思?)

——北方的雪的特质之一是孤独,在这里它还被表现成死掉的雨的意思。北方的雪完成升华与死亡联系在一起,也正是完全的献身,让它成为了雨的精魂--凝聚了所有坚强内核的精魂。

4、花丛中纷飞喧腾的蜜蜂给这幅雪景带来了什么?

——给雪景带来了生机与活力,使人们想到:冬天已经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5、为什么要写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塑雪罗汉情景,还写到一位父亲?

——雪天虽然将孩子们的手冻得通红,但也给他们带来了快乐的游戏。对塑雪罗汉的生动描写渗透了作者脉脉的温情,“洁白”、“明艳”、“闪闪生光”这些形象的词语既融进了作者对于南方冬天的美好回忆,也是在通过孩子们的眼睛去描绘令人欣喜的场景。江南的雪,透露出盎然的生机,蕴育着生命。

6、作者之怎样描绘朔方雪的?它引起你那些联想?

——“朔方的雪花”出场了,它是以孤独不妥协的姿态向世界宣告它的存在的。它“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在孤独寂寞之中,北方的雪谱写了一曲最为动人的乐章:“凛冽的天宇”下,北方的雪俨然是一个斗士,它“蓬勃地奋飞”,弥漫于太空中,“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像是一个奔放的挑战者。联想到:一种独立与张扬的个性精神,这种精神也正是鲁迅一以贯之的前行动力,就像他在一篇文章中说到的,“站在沙漠上,看看飞沙走石,乐则大笑,悲则大叫,愤则大骂,即使被沙砾打得遍身粗糙,头破血流,而时时抚摩自己的凝血,觉得若有花纹”。在文章中,北方的雪“决不粘连”,“奋飞”,“旋转”,“升腾”,正是这种精神最为形象的体现。

7、江南雪景的特点是通过怎样的方式表现出来的?

——文章开头首先提到暖国的雨,在博识的人们眼中,它是单调的。而有着丰富多彩之美的,是江南的雪。作者在这里以满怀感情的笔触写出了记忆中的江南的雪,它有着一个色彩斑斓的环境,通过孩子们的眼睛去描绘令人欣喜的场景。江南的雪,透露出盎然的生机,蕴育着生命。

八、深读课文,提炼主旨

这篇散文诗,通过对江南和北国的雪的细致描绘,在对比中表达了作者对北方雪的赞美,因为它体现了一种直面惨淡人生的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

九、研读课文,学习方法 师生共同总结:

(一)运用象征手法,在自然景象的描写中浸透了幻想的、隐喻的意象,具有深厚的思想意蕴和艺术意境。

(二)景物描写细致生动,用词准确。

(三)语言风格独特。

十、拓展延伸:再读课文,模仿创作

课文中写了塑雪罗汉,《从白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了雪地捕鸟,描写都非常生动传神。你在雪地里做过什么游戏?试写一段文字描述出来。打雪仗、堆雪人、推雪车、踹雪树?

十一、布置作业:

1、你认为本文语言是否有表意不简明的,如果有,怎样改为好?

2、你希望走过怎样的一条人生道路?是一帆风顺、平平淡淡走过,不留一点痕迹,还是经受困难、挫折,而奋起抗争地走过?谈谈自己的看法,并写一篇短文。(基础题)

3、阅读《野草》中描写自然景致的文章,如《秋夜》《好的故事》《腊叶》等,感受其中自然描写的特点。(提高题)当堂检测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博识的人们觉得他单调,他自己也以为不幸否耶?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胡蝶确乎没有;蜜蜂是否来采山茶花和梅花的蜜,我可记不真切了。但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

孩子们呵着冻得通红,像紫芽姜一般的小手,七八个一齐来塑雪罗汉。因为不成功,谁的父亲也来帮忙了。罗汉就塑得比孩子们高得多,虽然不过是上小下大的一堆,终于分不清是壶卢还是罗汉;然而很洁白,很明艳,以自身的滋润相粘结,整个地闪闪地生光。孩子们用龙眼核给他做眼珠,又从谁的母亲的脂粉奁中偷得胭脂来涂在嘴唇上。这回确是一个大阿罗汉了。他也就目光灼灼地嘴唇通红地坐在雪地里。

第二天还有几个孩子来访问他;对了他拍手,点头,嘻笑。但他终于独自坐着了。晴天又来消释他的皮肤,寒夜又使他结一层冰,化作不透明的水晶模样;连续的晴天又使他成为不知道算什么,而嘴上的胭脂也褪尽了。

但是,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这样。屋上的雪是早已就有消化了的,因为屋里居人的火的温热。别的,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

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

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一九二五年一月十八日

1、(中、过)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中、情)品读江南的雪部分,思考:江南的雪有怎样的特点,哪些语句表现了这一特点?你能看出在这些句子中倾注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吗?

3、(中、过)在描写完江南的雪之后,转入到对“朔方的雪”的描述中。中间用了“但是”一词,起到了什么作用?

4、(中、情)作者是怎样描写北方的雪的?作者对北方的雪是什么样的感情?

5、(中、过)鲁迅从来写文章都惜墨如金,而这篇散文诗他却用较多的笔墨描写塑雪罗汉的形象,你是怎样理解的?

6、(能、情)揣摩“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的含义。答案

1、文章细致生动地描绘了江南的雪景与北方的雪景,在对比中表现了对江南雪的喜爱和对北方雪的赞美。

2、江南的雪滋润美艳,色彩斑斓,蕴涵着生命,透露着生机。江南的雪,倾注着作者对故乡的怀恋和对美好理想的向往和追求。

3、表现了对美好事物不能长久的遗憾和引起下文对朔方雪的描写和赞美。

4、北方的雪“永远如粉,如沙”“在凛冽的天宇下”“奋飞”“升腾”。这些描写倾注了作者对北方雪不畏严寒,在孤独中抗争、奋斗的赞美之情。

5、雪罗汉是江南雪天中最值得珍藏的记忆,是美的象征。但是它却很快消融,让作者感到江南雪的美好是值得留恋的。这样的描写还自然引出对下文对朔方的雪的壮美的描述和歌颂。

6、北方雪的特质之一是孤独,在这里还被表现为死掉的雨的意思。北方的雪完成升华是与死亡联系在一起的,正是它的不屈和献身,让它成为雨的精魂——坚强和不屈的精魂。

第五篇:三年级语文下册学案

五、口语交际。

要求: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或经历过的有关爱心的一件是事讲述给大家。(须是真人真事)

六、学生畅所欲言上台讲。

七、小结:强调本节课所学主要内容。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感谢信

预习目辬:

1、学生给关心帮助自己的人写一封感谢信。

2、注意感谢信的格式。预习提纲:

一、能说会道

1、回忆生活中最令你感动的事情

2、我会把这件事情讲给好朋友听(讲清时间、地点、起因、经过、结果)

3、我会把最令我感动的地方讲具体。

二、笔下生辉

1、生活中哪些人值得你感谢,为什么?我会讲给别人听

2、我会给他写一封感谢信(注意格式)

教学过程:

一、自读要求,懂得:

1、写感谢信,开头要注意称呼,要有礼貌。

2、感谢信的正文,要着重写清楚对方关爱和帮助自己的事情,接着写表示感谢的话,最后还可以赞扬对方的精神。

3、感谢信的格式和一般书信基本相同,需要张贴或登报的,应该在信的第一行正中写上“感谢信”三个字。

二、自己构思,同桌互说。

三、练习本上打稿。

四、挑生读感谢信,教师指出不足之处。

五、小结:

通过学习,大部分同学掌握了书信的格式,做到了书写工整,并且能够准确的使用礼貌用语。

六、作业:

课后要求大家给曾经关心、帮助自己的人写一封感谢信。课后反思:

21、放飞蜻蜓 教学目辬:

1、会认生字:陶、贞、梗、衡、构、吻;会写生字 :蜻、蜓、陶、塘、抚、蚊、掌、衡、整、构、商;要求掌握的词语:池塘、抚摸、蜻蜓、蚊子、掌握、平衡、调整、结构、商量。

2、帮助学生能正确、流利地分角色朗读课文。学习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理解重点语句,能正确读

出句子的语气。了解课文叙述顺序,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陶行知对孩子们谆谆教导,懂得保护益虫。

3、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阅读习惯。教学重点:

理解陶行知如何耐心细致引导孩子们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并启发孩子们放飞蜻蜓。教学难点:

了解蜻蜓各部分的结构、特点及功能。

第一课时

预习目辬:

1、会认生字:陶、贞、梗、衡、构、吻;会写生字 :蜻、蜓、陶、塘、抚、蚊、掌、衡、整、构、商;要求掌握的词语:池塘、抚摸、蜻蜓、蚊子、掌握、平衡、调整、结构、商量。

2、能正确、流利地分角色朗读课文。预习提纲:

(一)、字词

1、我会认的字词:

2、我喜欢的词语(5 到10个)

(二)、朗读课文

我读了 辫书(至少3辫)基本达到不添字,不破字,不断句,能读通顺流利。

(三)、我的收获

通过预习我知道课文主要写了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谜语,生猜

细细身体长又长,斗大眼睛照前方,飞到东来飞到西,捉虫要数它第一。(蜻蜓)

(以此激发学生兴趣,了解有关小蜻蜓的知识,初步渗透保护益虫教育。)

2、板书并学习“蜻蜓”

板书:蜻蜓

学习“蜻蜓”:(1)提问:认识这两个字吗?读一读。

(2)对于蜻蜓,你都有哪些了解?(生答)

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关于蜻蜓的课文,板书:放飞。(齐读课题)

3、学生围绕课题质疑:看了课题,你产生了什么疑问?(谁捉了蜻蜓?谁放飞蜻蜓?为什么放飞?)

4、板书:捉蜻蜓—()—放蜻蜓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理清顺序。

1、自由读课文,同桌相互交流预习成果(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字词部分)

2、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纠正字音。(师检测完预习成果后做适当的点拨,然后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用他们各自独具特色的方式再次朗读课文)

3、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哪几节讲的是捉蜻蜓?哪几节讲的是放蜻蜓?哪几节讲的是讲蜻蜓?

4、自愿选择分别读三部分,再次熟悉课文,熟悉生字,纠正读音,统一认识。(小结:课文是按照事情的发生发展顺序写的。)

(三)、检测反馈

(四)、布臵作业,拓展延伸:

你还知道哪些有关蜻蜓的知识?还想了解哪些知识?(回家收集有关资料。准备下节课与同学们交流)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预习目辬:1、2、3、预习提纲:

(一)、句子 1.我喜欢的句子

2.我的发现

描写蜻蜓尾巴作用和特点的句子: 描写蜻蜓眼睛结构和作用的句子: 描写孩子们放飞蜻蜓的句子:

(二)、理解词语

七嘴八舌: 成千上万: 口吻: : :

(三)、我的体会

1、从 句中可以体会出陶行知对孩子们和蔼可亲。

2、从

学习带着问题默读课文

理解重点词句,能读出句子的语气 养成边读边思考的学习习惯

句中看出陶行知动作很轻,他不想伤害蜻蜓。

1、从

句中可以看出,在陶行知的启发下,孩子们用行动表示他们真正懂得了蜻蜓是人类的朋友,我们要保护益虫。

(四)、我的感悟

通过预习课文,我明白了: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在课文中认识了谁?(板书并简介陶行知)

(陶行知:我国著名的大教育家,他是安徽人,曾留学美国,拜当时世界最著名的教育家杜威为师。回国后,他创办了多所学校,我们南京的晓庄师范就是他创办的。)

2、同学们,如果你捉到一只蜻蜓心情会怎样?课文中哪个自然段讲的是小朋友捉蜻蜓?(指名读第一段,了解大意,想象孩子们捉蜻蜓的快活情景。)

3、可是最后他们却把蜻蜓放了,引导生读第三段(11自然段)

(1)从“纷纷”一词可以看出孩子们都同意放飞蜻蜓

(2)从“放了它,放了它”连喊了两辫,体会孩子们的心情。

4、引导学生探究:

翠贞他们好不容易才捉到一只蜻蜓,为什么最后大家却迫不及待地要把蜻蜓“放飞”了?(在“放飞”下加重点号)。此时你对陶行知先生产生了一种什么样的感觉?这节课我们继续读课文,来探讨一下,他是怎样的一个人?

(二)、细读课文,仔细品味。

1.有一天午后,陶行知先生遇到了一群孩子。(朗读第一节,指名交流,教师相机点拨。)2.(1)他慈爱地抚摸着翠贞的小辪子问:“翠贞,你知道蜻蜓吃什么吗?”从这个句子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慈爱,抚摸,更加体现了陶行知的亲切,对孩子们的关爱。)(挑生个别朗读)(2)孩子们是怎么回答的?朗读3-5自然段。(翠贞、一个小男孩、几个七嘴八舌的孩子,角色扮演,朗读。)

(3)陶先生拉着孩子们坐在田埂上,说:“还是翠贞说得对。苍蝇、蚊子、水里的孑孓,它都吃。你们说蜻蜓是不是我们的好朋友?”

从这个句子中你又体会到了什么?(体现了陶行知先生对孩子的循循善诱,和蔼可亲。)(4)通过小组间的合作交流自读课文7—10自然段。让我们来当小博士,通过朗读,找出蜻蜓的尾巴和眼睛各有什么特点?

(5)课件出示重点句子,学生谈体会:

a)孩子们入神地听着。陶行知用商量的口吻说:“把它放了,好不好?”说着,把蜻蜓还给翠贞。(尊重学生,相信学生有这样的觉悟,让学生自觉自愿地放飞蜻蜓)

b)翠贞看看小伙伴们,孩子们纷纷说:“放了它,放了它,让它回家去。”(焦急的心情,希望

蜻蜓早回家。)

c)翠贞张开小手往上一送,蜻蜓张开翅膀向空中飞去。(望着飞翔天空的蜻蜓,你有话想跟它说

吗?)

3.将这些描写陶先生的句子读一读,看看陶先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练一练,如何读好这些句子,让先生的形象出现在我们眼前。

(三)、布臵作业

听了陶先生和孩子们的对话,相信大家一定对蜻蜓有了更多了解。老师建议大家将课文中描写蜻蜓的有关句子再读一读,努力记住有关词句。你还可以用上课前搜集到的有关蜻蜓的资料,用自己的话来介绍蜻蜓。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学完这篇课文,你都有什么收获? 2.出示老师的收获:真正的教育不是告诉,而是启发与诱导。每一个学生都有一颗向善的心,教师要善于唤起学生向善的心!

(五)检测反馈 课后反思:

22、在金色的海滩上

教学目辬:

1、会认9个生字:礁、沫、肠、傻、辣、搁、羡、慕、捅;会写的生字:拾、碧、际、沫、堆、辣、搂、胸、灿、夺、羡、慕、塑、漏、检;掌握重点词语:拾贝壳、碧蓝、一望无际、泡沫、一堆堆、好心肠、火辣辣、搂在、胸前、夺目、羡慕、塑料、漏出来、捡起来。

2、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学习带着问题默读并理解课文。

3、帮助学生通过自读思考、交流讨论等方式读懂课文,在阅读实践中提高阅读能力,学习小姑娘乐于助人、诚实守信的美好品质。

学习重点:

理解小姑娘为画家看衣服,不要回报的美好品质。学习难点:

领会文章是如何通过小姑娘神态、动作和语言的描写,表现小姑娘金子般的心。

第一课时

预习目辬:

1、会认9个生字:礁、沫、肠、傻、辣、搁、羡、慕、捅;会写的生字:拾、碧、际、沫、堆、辣、搂、胸、灿、夺、羡、慕、塑、漏、检;掌握重点词语:拾贝壳、碧蓝、一望无际、泡沫、一堆堆、好心肠、火辣辣、搂在、胸前、夺目、羡慕、塑料、漏出来、捡起来。

2、预习提纲:

(一)字词

1、我会认的字词: 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

2、我喜欢的词语(5 到10个)

(二)朗读课文

我读了 辫书(至少3辫)基本达到不添字,不破字,不断句,能读通顺流利。

(三)、我的收获

通过预习我知道课文主要写了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步自学。

1、提出自学要求:借助拼音和字典学习生字的音和义,一边读课文,一边辬出自然段的序号,想想哪几个自然段可以合并在一起,全文可以分成几段。

2、学生按要求自学课文。

3、讨论交流。

(1)同桌互相讨论不懂的词句。

(2)学生提出仍然不懂的问题。

(3)讨论分段。

4、按划分的段落默读课文,想想每段说的是什么意思。

5、交流展示

三、进一步自学课文。

1、出示思考题,要求学生一边默读课文,一边思考问题。

(1)小姑娘在什么时间在哪儿捡贝壳?她遇到谁?他们说了些什么?

(2)小姑娘喜欢贝壳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3)小姑娘为什么没要画家的贝壳?通过这件事说明小姑娘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4)小姑娘反而把撒落在海滩上的贝壳拾起来还给画家,画家为什么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2、学生根据思考题,逐段默读课文。

四、小组讨论讨论、交流。

五、小组展示讨论结果,师点拨

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七、检测反馈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预习目辬:

1、.通过学习课文,教育学生学习课文中小姑娘助人为乐,诚实淳朴的美好品质。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预习提纲:

(一)句子

1、我喜欢的句子

2、我的发现

描写小姑娘外貌的句子: 描写海边美景的句子:

二、理解词语

一望无际: 沁出: 焦急: 羡慕: 情不自禁:

三、我的体会

1、从 句中我体会到小姑娘是个乐于助人的孩子。

3、从

句中我体会到小姑娘是个诚实守信的好孩子。

4、从

句中我体会到小姑娘是个帮助别人、不求回报的人。

四、我的感悟

通过预习课文,我明白了: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导入语:放音乐(海浪声,海鸥叫声)闭上你的眼睛,竖起你的耳朵,注意听,你来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地方?你看到了什么?.你喜欢美丽的大海吗?想不想跟我一起去海边走走呀。注意了你可要好好欣赏,回来后告诉我你在海边发现了哪些美丽的东西。让我们踏上那片金色的海滩吧!(出示课题)

二、初读感知

1、在金色的沙滩上走了一圈,老师发现了一些美丽的贝壳,谁愿意带领大家一起来拾贝壳。(小组内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

2、能不能告诉我,你在金色的海滩上发现了哪些美丽的东西?(板书:大海美 贝壳美 小姑娘更美)

三、品读句段

(一)海水美

1.到了海边,怎么可能不欣赏美丽的大海呢?哪些句子能让我们感受到海水美? 2.课件出示句子:“碧蓝的海水一望无际,海浪激起的泡沫像一堆堆白雪,美极了!” 指一生读。海水美在哪里?(出示图片)(播放海浪声)谁愿意来读读这句话,让海浪来为我们伴奏吧!

(二)小姑娘美和贝壳美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看看小姑娘究竟美在哪里呀?她怎么就那么吸引我呢?把你觉得小姑娘美的句子划下来吧。然后轻轻地读一读,好吗?

2.和小组里的小伙伴交流一下,看看他们找的和你的一样吗?互相说说找的理由,听听说得有没有道理。

3.全班交流,指导朗读,体会小姑娘守信用、不随便要别人的东西、拾金不昧的品质。(1)守信用

① 你从哪里看出她非常守信用?

②我们除了可以从小姑娘说的话中体会出小姑娘的守信用,你还能从别的地方体会出来吗?出示7至16节。你轻轻地读一读这段话吧。你可以抓住一个句子,甚至一个词语来体会一下。(2)不随便要别人的东西

①这个东西是指什么呀?

②画家捡到的贝壳美吗?你从哪里看出来?

课件出示美丽的贝壳,看到这么美的贝壳,你们想说什么?小姑娘又那么喜欢,那小姑娘为什么不挑几个呢?

③多善良的小姑娘呀,让我们一起来把这部分读一读吧。(3)拾金不昧

出示:小姑娘把一颗颗贝壳捡了起来,还给了画家。此时此刻,画家的胸中涌动着千言万语,谁来帮他说一说?

四、总结升华

1.此时此刻,你们也一定有许多的话想对小姑娘说吧?

2.今天,我们不仅在金色的海滩上看到了美丽的大海和贝壳,还和一位美丽的小姑娘交上了朋友。这个小姑娘诚实守信,不随便要别人的东西,还拾金不昧,她有着一颗金子般纯洁善良的心。

3.最后,让我们带着对小姑娘的喜爱和赞美,再一起来读一读这个课题吧。

五、布臵作业

1.把课文中给你感受最深的句子背下来。2.把你想对小姑娘说的话写下来。

六、检测反馈

课后反思: :

23、和时间赛跑

教学目辬:

1、会认生字:吁、暑、惯、益;会写生字:赛、慰、庭、寸、沿、狂、喘、吁、暑、惯、益;掌握重点词语:赛跑、安慰、庭院、沿着、狂奔、气喘吁吁、暑假、习惯、受益无穷。

2、3、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学习带着问题读课文,体会重点句子。引导学生懂得珍惜时间,形成正确的时间观念,养成主动思考和自觉积累语言的习惯。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明白时间一去不复返,懂得只要和时间赛跑,就可以在有限得时间内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教学难点:

感悟时间的意义。

第一课时

教学目辬:

1、会认生字:吁、暑、惯、益;会写生字:赛、慰、庭、寸、沿、狂、喘、吁、暑、惯、益;掌握重点词语:赛跑、安慰、庭院、沿着、狂奔、气喘吁吁、暑假、习惯、受益无穷。

2、预习提纲:

一、字词

1、我会认的字词:

2、我喜欢的词语(5 到10个)

二、朗读课文

我读了 辫书(至少3辫)基本达到不添字,不破字,不断句,能读通顺流利。

三、我的收获

通过预习我知道课文主要写了 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自己编了一个谜语,你们想听吗?什么东西有的人觉得充裕?有的人总觉得不够用?什么东西你珍惜它,就会给你带来财富?什么东西你浪费了它,也就等于浪费了自己的生命?(生说自己的见解,师引到时间上)同学们,对于时间,你有什么看法呢?(生自由表达,说出自己对时间的看法。)同学们,时间是摸不着,也看不到的,但又是时时存在的,并且一去不复返的,有个人,在他外祖母去世的时候,和我们想法一样,认为时间一天天过去,是很可悲的事情,可是后来,他却又同时间赛跑(板书课题)。你想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可 以把你喜欢的内容多读几辫。

2、谁来读自己喜欢的内容?(检查读书,了解读书情况)

3、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谁来告诉大家呢?(生说,互相补充,教师相机指导。)三、再读课文,质疑问难

1、读了这篇课文,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呢?要想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就得认真读书呀。(生再次认真读书,注意发现问题,教师巡视指导)

2、谁来说说自己的问题?你觉得哪写句子不好理解呢?(生发言,师生共同补充)

四、品味佳句,重点探究

1、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可真好,正是老师想提出的问题呢。那这些问题怎么解决呢?靠老师吗?对,得靠我们认真读书。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认真读一读,看能不能解决一些问题。(生读书,教师与学生个别交谈)

2、谁来读读自己最喜欢的句子?你觉得应该怎么读呢?读了这些内容,你有什么想法呢?(学生读书,谈感受。师生共评,指导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

五、总结:

这节课,你读了这篇课文,最深的感受是什么?请你用一句话写出来。(学生写,教师巡视,写完的站起来念给大家听。)

六、布臵作业:

1、熟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背诵。

2、收集珍惜时间的名人名言。

七、检测反馈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预习目辬:

1、理解关键句、段,理解文章的深刻含义;

2、朗读课文;

3、展示收集的名言、谚语。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学习带着问题读课文,体会重点句子。

预习提纲:

一、句子

1、我喜欢的句子

课文中描写时间飞逝的句子: 描写我和时间赛跑的句子:

二、理解词语

排除: 气喘吁吁: 受益:习惯:

三、我的感悟

通过预习课文,我明白了:

教学过程 :

一、回顾前文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和时间赛跑,我们看看,哪些人跑在了时间的前面好吗?先看看你昨天和时间赛跑的结果吧。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学生畅所欲言)

2、你记住了哪些生字词和优美的语句呢?(把生字词写在练习本上)

二、学生选择,深入探究

1、请你找出认为难理解的语句,和大家一起研究好吗?(生读书,画出自己认为含义深刻和难理解的语句,可以在旁边写上自己的看法。)

2、请你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你的看法。(小组交流后,各组选出本组的语句,在班上交流。主要是针对含义深刻的句子和难理解的句子如: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假如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展开讨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看法,谈感受。)

三、拓展延伸,深化中心

1、同学们,我们理解了含义深刻的句子,你觉得本文的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呢?他想告诉我们什么呢?今天,你又读了课文,又有怎样的感受呢?(生说,师生补充)

2、时间如流水,一去不复返,我们也要和时间赛跑。咱们身边,有哪些同学和时间赛跑,跑在了时间的前面呢?

3、珍惜时间的名言可多了,你收集了哪些呢?老师也收集了一些,咱们一起看看,读一读吧。(出示幻灯)

4、最后,让我们也来写名言怎样?请你把自己珍惜时间的想法,自己的感受用一句话写下来吧。(生写,师巡视,指导,写完的先念)

5、师总结:虽然时间一去不回头,但我们和时间赛跑,一定会成功!

四、依据层次 选择作业

师:同学们,我们今天已经清楚地了解了时间的宝贵,也懂得了要珍惜时间的道理。现在老师给大家布臵一项任务,根据你们自己的能力,选择其中的一题做做,下节课我们一起来汇报一下:

(1)从报刊、电视、网站上搜集更多走在时间前面的人,并知道他们的动人事迹。

(2)以《时间,你是我的亲密伙伴》为题,谈谈你浪费或珍惜时间的感受。(3)把自己感受最深最喜欢的名人名言、谚语贴在桌子角上或床头上,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激励自己一直和时间赛跑。

五、检测反馈

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1、2、教学反思: “计算机之父”童年的故事

教学目辬:

1、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

2、使学生懂得阿兰〃图灵的成功与他小时候勤于动脑、勇于实践是分不开的。

3、会认书中的生字:饮、阶、虑、犯、绩、拓、荒、奠、基。预习目辬:

1、我会带着问题读课文。

2、使学生懂得阿兰〃图灵的成功与他小时候勤于动脑、勇于实践是分不开的。

3、会认生字 预习提纲:

(一)朗读课文

1、我读了()辫书,基本上达到读通顺、流利

在听了爸爸关于“永远不会回来了”的回答后,“我”知道了什么?又是怎样做的? “我”为什么要这样做?

(二)、字词

1、我会认的词语: 2我喜欢的词语(5---10个)

(三)我的收获1、2、(四)理解词语

和蔼: 疑惑: 炫目: 奠基:

(五)我的体会

从 句中我体会到阿兰〃图灵是个勤于动脑的孩子。

2、3、从 句中看出阿兰〃图灵是个勇于实践的孩子。从 句中看出小阿兰 有些“怪”。通过预习课文,我知道课文主要写了 我喜欢的句子

(六)我的感悟

通过预习课文,我明白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是哪位科学家最早提出利用机器模拟人类的各种计算的吗?他叫阿兰〃图灵,是计算机理论的奠基人,被人们誉为“计算机之父”。(板书课题)

(二)自读课文,提出问题。

1.自读课文,提出问题。(要求:自由读课文,把不会读的字、不理解的字词查字典,自己解决。自己思考或查字典后,仍不理解的词句意思,课文内容,用笔画出来,做简单批注。)

2.检查读书,全班质疑。(读书时,读准字音,不丢字,不加字。质疑时,认真听同学提问,不重复别人的问题。)

3.默读课文,自己解疑。(要求:全班同学带着问题,再次默读读课文,画出有关描写小阿兰的语言、神态、动作的内容。)

(三)小组交流,检查自学。(培养学生合作能力,注意倾听的能力,思辩能力。)

1.轮流读文,读准字音。(画出读错的字词句,读完订正,再练读。)

2.提出疑问,讨论解决。(学生认真思考后仍不能解决的,小组讨论帮助解决。个人说出答案后还要谈理由。)

(四)全班讨论,检查自学。

1.轮流读书,了解全文。)(声音洪亮,读准字音,不丢字,不加字,断好句。)

2.讨论问题,解决疑问。

师:通过自学,小组讨论,谁愿意代表小组发言,帮同学解决难题?(以学生为主体,他们想先交流哪题,就交流哪题。)

(1)表现阿兰“怪”的语句。(读书上有关语句后,再谈自己的理解。)(从埋木头水手,用花草制饮料、台阶粉,写书,研究爱因斯坦的理论,做小实验这五件事,让学生抓住描写小阿兰的语言、神态、动作来交流。)

问:小阿兰这么怪,你们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孩子?(爱钻研,肯动脑,喜欢动手操作的好孩子。)

(2)他童年的“怪”和长大成为“计算机之父”有关系吗?

(①想象力丰富,独立思考,有创新精神,使他长大能够提出有关计算机理论。②童年对科学的兴趣和勇于实践的态度,使他长大能敢于提出别人没有提过的设想,并加以实践。)

问:阿兰〃图灵长大成为“计算机之父”,除了刚才同学们分析的两种情况,还有哪些原因?(他坚持不懈,不断开拓;家长的理解和认可等。学生说的合乎情理,师应加以肯定。)

(五)总结升华,知识拓展。

1.生谈收获体会。

2.交流课外资料。

(意图:培养学生搜集、使用课外资料的能力,丰富学生知识面。)

(六)、检测反馈

课后反思:

第一课时 预习提纲:

(一)语海畅游1、2、3、(二)写字1、2、3、4、(三)积少成多1、2、3、4、我会读这三条珍惜时间的名言 我会说出自己对它们的理解 我会背

我还知道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 我会读书中的两组字

我发现了: 我会写: 我会用这些字组词 我会读书中的六个成语

我会通过查找工具书理解成语的意思 我会记住这些成语

(四)阅读平台1、2、3、教学过程:

一、导课

二、出示生字

疾 迅 速 疲 建 迟 迈 厚

三、出示预习提纲。

我会把短文读通顺

我知道短文主要写了:

我从

句中看出比尔盖茨是个决心坚定的孩子。

1、自读生字,读准音,看清字形。

2、找出这些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利用工具书了解字意。

4、自己书空汉字,注意笔顺。

四、自学后小组交流。

五、小组长提交困惑。

六、教师让学生共同解决困惑。

七、指导书写。(先内后外。)

八、检测反馈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预习提纲:

一、能说会道

1、这种现象很有趣。

我会把这件有趣的事情讲给好朋友听(把发现了什么和怎样发现的讲清楚)

2、我会让好朋友给我提建议 我在生活中发现

二、笔下生辉

1、习作练习

我会把这有趣的发现写下来。

(要求:你发现了什么?是怎样发现的?把发现的过程写清楚,有趣的地方要写具体)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同学们,平时我们在生活中发现了很多有趣的事情,今天就展开想象,畅所欲言吧。

二、出示预习内容。

1、自己读教材内容。

2、想一想:在大自然和 生活中你发现了什么?

3、你是怎么发现的?

4、说时要抓住“趣”来说。

三、别人说时其他要认真听。

四、说后小组评出优秀,全班交流。

五、全班评一评。

评时要看哪些同学发现的事情有趣,而且说的清楚。

六、学生动笔写提纲,教师巡视。讲评一两篇提纲。

七、同学们在生活中都有新的发现,今天就让我们展开想象,大胆抒发自己的感受吧。

八、明确注意事项。

1、不可照搬别人的,是自己发现的。

2、要突出“趣”。

3、发现的经过、结果以及自己在发现过程中的所思所感也要写清楚。

4、写完后读一读,再修改一下。

九、学生撰写,教师巡视。写完后,小组间交流。小组推荐优秀生上台读自己的文章。全班交流,评比。

十、小结 教学反思:

第25课 我不能忘记祖国

学习目辬:

1、指导学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练习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课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结合课文,体会句子含义。

3、会认11个字:庆、资、索、估、淘、汰、锁、雅、亿、仁、统;会写15个字及掌握一

些词语。

学习重难点:有感情朗读课文,理解宋庆龄两段话的意思。

第一学时

预习目辬:1、2、3、预习提纲:

1、2、课文中的主人公是谁?

她的祖国在(),她是对()说这句话的,你认为她是一个()的人。

3、4、学习过程:

一、检查预习情况 我最喜欢的词语有()。我最喜欢()这句话,因为()扫清文字障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理解“不以为然、勤奋、温文尔雅、艰苦卓绝”等词语。

1、通过预习你知道她是()。她的祖国在壹(),她是对()说这句话的。

2、展示有关宋庆龄的资料。

3、小组分段朗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评选好同学,全班展示,共同评价。

二、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

1、出示生字。

(1)自主学习,读准、清楚字型。(2)小组交流与共同解决(运用工具书)。(3)开展读生字、新词小比赛。

2、理解词语。

“不以为然、勤奋、温文尔雅、艰苦卓绝”(1)利用工具书或查资料。

(2)小组合作交流。

三、朗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小组合作交流。讨论: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教师精心点拨。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

四、反馈提升。

1、见课后词语表。

2、比一比,再组词。

斯()资()虑()淘()期()姿()虚()掏()

五、拓展延伸:

宋庆龄在大学中学习怎样?在美国学生眼中,她是一个什么人?

课后反思:

第二学时

预习目辬:1、2、3、预习提纲:1、2、3、宋庆龄在什么情况下说的这句话?她为什么要这么说?

你知道中国历史有()、()、()。你感到十分()。给你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如果你是宋庆龄,面对同样的情况你会说()。

学习过程:

一、预习课文内容。

理解文中重点句子,体会宋庆龄爱国情感,增强自身的民族自豪感。正确、流利朗读课文,体会人物思想感情。

复习、导人新课。

1、2、听写生字和词语。

检查预习情况,让学生自由发言。

二、分段、学习课文。1.学习第一段(1)

(1)齐读。(2)你知道了什么?在小组交流、互相学习。(3)集中反馈。

2学习第二段(2-----11)(1)(2)(3)(4)指名、分段读,正确、流利有感情。师生共同评价朗读情况。

自主学习本段:你知道了什么?还有哪些疑问?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美国学生看不起亚洲,特别是中国?他们是怎么说的?宋庆龄又是如何回答的?

(5)(6)齐读宋庆龄的句子。思考她是一个怎样的人? 读句子,体会句子的含义。

见课后题。

3.学习第一段(12----14)

(1)指名、分段读,正确、流利有感情。思考: 她如何回答同学的问题?用----------划出她说的话。

(2)齐读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为什么?应该读出什么语气?(3)齐读本段,读出自豪、热爱祖国的情感。(4)分角色朗读。

三、总结课文,升华中心。

学了课文,你有什么体会?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四、检测反馈:

1、抄写三句你体会最深的话:-----------------------,----------------------------,-----。

2、给下面句子加上辬点:

(1)我 十分 喜爱 跳水 和 狮子 这两篇课文(2)钟敲了一下 两下 一直敲了12下 爸爸还没回来

五、拓展延伸:

收集宋庆龄的其它感人事迹,讲给特性们听。

课后反思:

第26课 卢 沟 桥

学习目辬:

1、了解卢沟桥的建筑特点,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认识卢沟桥的重要意义。

2、掌握9个生字和一些重要的词语。

3、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学习重难点:

学习第二自然段的写法,介绍家乡造型美观的建筑物。

第一学时

孟津县城关镇城东小学 雷晓华

预习目辬:

1、扫清文字障碍,初步了解内容。

2、理解“完好无损、千资百态、栩栩如生”等词语。

3、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预习提纲:

1、卢沟桥在(),修于()。

2、它的特点是()。

3、早在()卢沟桥就闻名世界。

4、本课我喜欢的好词有()。

5、我最喜欢第-------段,原因是---------------------。

6、你还明白了什么?

学习过程:

一、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回答,集中订正。

2、卢沟桥还有什么特殊的纪念意义?

二、学习课文:1、2、3、4、5、6、7、指名、分段读,划出生字新词。师生共同评价朗读情况。

自主学习小组讨论本课生字新词。

找出自己感兴趣的句子,在旁边写上感受。细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小组讨论: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 反馈、点拨。

三、再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课文全写了什么?

分组讨论------交流------展示成果。

四、检测反馈:

五、拓展延伸:

收集卢沟桥的有关资料,讲给同学们听。

课后反思:

第二学时

预习目辬:1、2、3、预习提纲:

1、卢沟桥的设计特点是-----------------,-----------------------

学习课文内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段。

理解重点句子,体会其特点及在历史上的特殊意义,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这些特点?

2、每年的7月7日,人们为什么都在此处进行纪念活动?

3、通过读书,你明白了(),还有()不明白。

4、抄写文中一个排比句,并写下来。

---学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1、2、听写本课生字、生词。通过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二、自主学习课文。

1、学习第一段。(1)齐读。

(2)小组交流,互相学习。

(3)反馈情况:卢沟桥的位臵与修建时间。

展示学生收集到的有关卢沟桥的资料或事件。

2、学习第二段。

(1)指名朗读,正确、流利有感情。(2)学生评价朗读情况。

(3)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4)石狮子给你什么感觉?请找出关键词语,写在下面横线上。

------。(5)指导按层次背诵。

(6)展示背诵情况,师生共同评价。

3、学习第三段。

(1)指名朗读,正确、流利(2)理解“独一无

二、奇观”。

(3)齐读本段,读出闻名世界的豪迈来。

4、学习第四、五段。

(1)它有什么意义?

(2)闻名世界的原因是什么?(3)为什么称它是里程碑?

(4)它闻名于世的原因有哪两点?(齐读4、5段,讨论交流并解决)。

三、总结课文:

1、闻名世界的原因是什么?

2、第二段用了什么写法?自己也用它写一句话。

四、检测反馈: 课后反思:

第27课 古诗两首

学习目辬:

1、2、掌握生字和新学的字。

指导朗读古诗,背诵课文,默写《塞下曲》,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

导朗读古诗,背诵课文,了解诗句的内容,想像诗中所描绘的画面,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第一学时

预习目辬:

1、扫清文字障碍,感知诗歌大意。

2、理解诗句意思,体会感情。

3、正确、流利朗读古诗课文《从军行》。学习提纲:1、2、3、古诗两首中的两首古诗分别是----------------,---------------。其中《从军行》是--------代----------写的。

从文中的插图你可以看到什么景象?你又想到了什么?你能从诗中的词语来说吗?

4、学习过程: 你喜欢图上的什么?《从军行》是什么意思?】

一、1、2、检查预习情况:

分组讨论、交流,你明白了什么?

这首诗是写了什么?---------------。

二、学习古诗:

1、介绍作者(展示已收集的资料)。

2、《从军行》的意思是什么?

从-----------,军-----------,行------------------。

3、自读古诗,划分节奏。

青海 长云 暗 雪山,孤城 遥望 玉门关。

黄沙 百战 穿 金甲,不破 楼兰 终 不 还。

4、按划分节奏,齐读。

5、以小组为单位自学古诗的意思。

三、交流展示自学情况。

1、你在自学时遇到什么困难?

2、针对提出问题进行解决。

3、小组内讲诗意。

4、思考:诗的前两句写了哪些内容?后两句写了哪些内容?

5、朗读并背诵古诗。

四、检测反馈:

课后反思:

第二学时

预习目辬:

1、掌握本课生词。

2、掌握动脑、动口、动手的读书习惯,理解诗句和部分字词的意思。

3、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并默写古诗。预习提纲:

1、《塞下曲》的作者是---------代----------。

2、书中的插图上画了哪些景象?你想到了什么?你喜欢图上的哪一个景象?诗中能找到相应的词语吗?

3、《塞下曲》中塞指----------------,曲指----------------。

学习过程:

一、1、2、检查预习情况。分组讨论,合作交流。朗读古诗,比一比谁读得好。

二、学习古诗:

1、自主学习与探究。(1)解题目的含义。

(2)分组自学并讨论,分析诗意。(3)小组内讲诗意,老师点拨。

2、讨论:诗中描写了怎样的一位将军?从诗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3、指导朗读古诗,体会感情。(1)小组讨论交流并划分诗的节拍。(2)反馈画节拍的情况。(3)按节拍读古诗,体会感情。

林暗 草 惊 风,将军 夜引 弓。

平明 寻 白羽,88

没在 石棱中。

(4)熟读古诗,指名背诵《塞下曲》。

4、你喜欢李广吗?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三、交流展示:

1、比一比谁说的最好。

2、比一比谁背的最好。】

四、检测反馈:

课后反思:

第28课 民族英雄戚继光

学习目辬:

1、指导自读理解课文,了解戚继光是一位抗击倭寇的民族英雄。

2、理解并掌握10个生字。

学习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戚继光是一位抗击倭寇的民族英雄。他不但勇敢,而且很有智谋。

预习目辬:

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理解并掌握10个生字并会口头组词。

3、理解课文主要内容。预习提纲:

1、戚继光是什么地方的人?事情发生在-------代。

2、倭寇指-,人们痛恨他们是因为-------------------。

3、戚继光是什么人?他为什么要组建军队、训练军队?

4、哪几段写他作战英勇?哪几段写他很有智谋?

5、他对国家、民族做过什么贡献?

6、你想对英雄说些什么? 学习过程:

一、检查预习情况:

1、分段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画出生字、新词。

2、师生共同评价朗读情况。

3、交流----展示-----生字、新词比赛。

二、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讨论----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反馈、汇报。

3、课文介绍民族英雄戚继光的---------------------------------------------------事。

3、4、小组讨论交流,每一个自然段的含义及主要内容。小组内互相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获词语。

三、学习课文:

1、指名、分段读课文。

2、师生共同评价朗读情况。

3、小组讨论交流预习提纲中3------6题。

4、反馈学习情况,教师精心点拨。

5、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在小组内有感情的朗读。

6、展示朗读情况,师生共同评价。

7、此时你想对英雄说些什么?

四、检测反馈:

1、自己设计“看拼音、写词语”。

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戚继光是什么人?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五、拓展延伸:

收集有关民族英雄的有关资料,讲给同学们听。

课后反思:

语文百花园七 学习目辬:

1、学习辨字歌,用关联词造句。

2、读读背背中爱国名言要牢记,感受语言文字的丰富内涵。

3、通过阅读,知道小英雄为人民做出了什么贡献?

4、通过故事会口语训练,培养学生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学习重点:

1、能说会道。

2、笔下生辉。

第一学时

预习目辬:

1、学习辨字歌。

2、完成读读背背。

3、完成阅读平台。

预习提纲:

1、读了辨字歌,你会区分“霄”与“宵”吗?给他们分别组一个词语。

2、完成119页2题。

3、读熟爱国名言,自己试着写一句-----------------------,背会带“国”字的成语,自己再写几个------。

4、于连是---------国人,他做了一件----------------------------事。人们感谢他的原因是-------------------------。学习过程:

一、学习“语海畅游”。

1、指名朗读。

2、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3、他们有什么区别?分别用他们再组词?

4、编一个辨字歌(小组---合作---交流)

5、学生自读句子,仿写一个关联词的句子。小组---合作---交流---展示)

6、拓展延伸,谁还会用其它关联词说话。

二、学习读读背背:

1、小组内互相读读爱国名言和成语。

2、讨论---交流句子及成语的含义。

3、点拨。

4、交流---展示名言或成语,齐读。

5、同桌互相检查、熟读成诵。

6、全班互评。看谁收集的资料好,看谁背诵的快。

三、学习阅读平台:

1、指名分段朗读短文。

2、讨论—交流,你读懂了什么?短文告诉我们什么?

3、思考: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

4、小组讨论—交流,教师精心点拨。

5、你喜欢于连吗?说说你喜欢的原因。

6、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话对大家说?

四、检测反馈:

1、被写几句爱国名言

2、背会几个带“国”字的成语。

五、拓展延伸:

自己收集一些爱国名言和带“国”字的成语。

课后反思:

第二学时

预习目辬:

1、能说会道,‘准备自己要讲的故事。

2、笔下生辉,明确自己的梦想。

预习提纲

1、写几个你认识的名人的姓名---------,-----------,------------。

2、你喜欢的故事有-------------,-------------,你最喜欢的故事有------------------,-------------------,原因是---------------------------。学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1、默写爱国名言和带“国”字的成语

2、反馈默写情况。

二、学习能说会道:

1、读题目要求。

2、小组内讨论---交流要讲的故事。

3、在小组内互相讲一讲,选讲好的。

4、全班交流---展示。

三、学习笔下生辉:

1、指名读题目。思考:题目给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

2、反馈思考情况,教师点拨。

3、给自己的梦想拟定个题目,写具体、生动。

四、学生写作文,教师巡视指导。

五、交流---展示自己的梦想。

六、拓展延伸:

把小组内的梦想编成一本书,让大家共同交流梦想。

课后反思:

29、清明节的由来

教学目辬:1、2、3、4、认识10个生字,学会本课15个生字,以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清明节的由来。

教学重难点:

1、2、学习课文,体会会重点句子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说说清明节的由来。

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预习目辬:1、2、3、扫清文字障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理解“座右铭、感人肺腑、狼吞虎咽、荒山野岭”等词语。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预习提纲:1、2、3、找出本课的生字宝宝,用自己最好的方法牢记这些生字。找出本课的形近字、多音字。

文中我最受感动的句子是 我想带着-——————的心情去读。4、5、6、我最喜欢的词语有——————————————————— 通过读课文我知道清明节在————————————--。本课主要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1、2、破题,板书课题 29清明节 你知道清明节是每年几月几日吗?3、4、5、6、你知道清明节是怎么过的?又有什么节日意义呢/ 教师将课题补充完整:29 清明节的由来 学生齐读课题,并进行课题质疑。

过渡:是呀!清明节究竟是怎么来的呢?清明节的意义是什么呢?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清明节的由来》

二、检查预习情况1、2、3、4、5、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不读破词、破句。师生共同评价朗读情况。出示本课生字。

指名认读,并做到口头组词。

说出最令你感动的句子,并说出自己的感受。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1、2、3、4、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 小组内互相交流,进行改进,推荐代表发言。反馈学习情况。

小组内互相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或语句。

四、小结:我们学习了这篇课文,知道每年的4月5日前后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清明节,并且关于这个节日还有一个感人肺腑的传说。作业

六、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预习目辬:

1、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体会介子推为了晋国安危,为了百姓的疾苦宁愿牺牲的伟大精神。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用自己的话说说清明节的由来。预习提纲:

1、找出描写介子推说的话(),从中看出介子推是一个()的人。

2、重耳当上国君了吗?他是怎样做的?

3、晋文公烧山原因()结果是()看到此你想说()介子推的愿望是()你的理解是()

4、用自己的话说说清明节的由来().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1、听写本课生字词语

2、过渡,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二、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1、全班齐读第1自然段

2、读懂了什么?组内交流

3、反馈学习情况。

4、知道清明节为什么是4月5日前后吗?学生自由发言。

三、学习2——3自然段

1、指名朗读第二自然段

2、学生评价朗读情况,3、学生自主学习本段。

4、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质疑?

5、组内互相帮助解疑,教师根据具体情况适当点拨。

6、找出最令你感动的句子,读給你的同桌听。

7、指名朗读介子推说的话,其余思考:介子推是一个怎样的人?

四、学习第4——6自然段

1、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学生思考:重耳当上国君了吗?他又是怎样做的呢?他是一个清明的国君吗/

2、介子推又是怎样做的?

3、读了本段你认为重耳、介子推各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五、学习5——7自然段

1、默读课文,重耳为了找到介子推他是怎样做的?结果怎样?

2、反馈学习情况,师生共同质疑解疑。

3、你知道介子推为什么不去做管吗、4、你知道什么寒食节,什么是清明节吗?

5、你想对介子推说什么呢?

六、自主学习第8自然段

1、你读懂了什么?

2、读了这段内容你有什么体会?

3、说说你知道的其他的节日由来?

4、全班一起有感情的朗读这段课文。

七、总结全文拓展练习。

你知道我国还有那些传统节日,在这些节日里,人们要做些什么?

一、作业 课后反思。

30、雪顿节上看赛牛

教学目辬:

1、认读8个生字,学会本课15个生字,以及有生字组成的新词。

2、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内容,体会藏族人民过雪顿节赛牦牛时的欢乐心情。

3、想想:雪顿节赛牦牛会的情景哪些有趣,哪些让人揪心? 教学重难点:

1、学习课文,体会西藏人民勇敢乐观的精神和安居乐业的情形。

2、引导学生体会西藏人民的豁达以及赛牛会的盛大场面。教学时数:二课时

第一课时

预习目辬:

1、扫清文字障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理解“别开生面、助威、精神抖擞,安慰”等词语。

3、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预习提纲

1、找出本课的生字,并用你喜欢的方法记住它。

2、找出本科的形近字,多音字。

3、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别开生面、助威、精神抖擞、安慰”等词语。

4、通过读课文我知道故事发生的时间是(),地点是(用()这些词语来形容牦牛。

5、我最喜欢的词语有()我喜欢的句子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破题:板书课题 30 雪顿节上看赛牛

2、全班齐读课题,质疑课题。

3、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吧!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分段读课文,其余学生圈出本课的生字及新词。

2、师生共同评价朗读情况。

3、出示本课生字,指名认读,并做到口头组词。

4、出示文中词语,进行“开火车”独生字新词。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

2、组内互相交流,推荐代表发言。

98),我能

。)

3、小组内互相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或语句。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

1、全班齐读第一自然段。

2、你读懂了什么?组内交流纠正。

3、你知道考察是去干什么的吗? 板书:藏族

五、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朗读第二自然段。

2、评价朗读情况。

3、学生自主学习本段。

4、反馈:你读懂了什么?你有哪些质疑?

5、你是从哪里体会当事人们的心情?自由发言。

六、小结:

七、作业

七、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预习目辬:

1、找出雪顿节赛牦牛会的哪些情景有趣,哪些情景揪心。2、体会藏族人民当时的心情。预习提纲:

1、通过读课文我知道牦牛的主人(),比赛的场面(),观众(),赛场气氛()。

2、最让人揪心的句子是(),最有趣的情景是(3、比赛结果是(),赛手的心情是(),我想对赛手说()。

99)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听写本课生字、词。

二、学习3-4自然段。1、指名朗读课文。

2、学生自主学习3——4自然段。3、反馈:你读懂了什么?有哪些质疑? 4、小组内互相帮助,教师适时点拨。

5、全班一起朗读(读出热烈氛围、激动心情)

三、学习5_7自然段。

1、读课文思考:看台上几次传来人们的惊呼?人们为什么要惊呼? 2、哪位同学能读出这种心情与语气?

3、当牦牛被激怒后,游客们的心里想些什么?那些情景最让人揪心? 4、全班一起朗读第六自然段。

5、游客们的担心是多余的吗?为什么?

6、你从哪里看出来主人很关心牦牛?他与主人之间感情怎样?

四、学习8——9自然段 1、默读课文,自学本段。2、出示自学提纲“

(1)比赛的结果怎样?赛手们的心情怎样?(2)你是怎样理解“豁达“这个词语的意思?(3)学到这儿你有什么感受呢? 3、反馈学习情况,师生共同解疑、质疑。4、为什么人们的态度发生了那么大的转变? 5、读了这段内容你有什么体会?

五、总结全文

六、拓展延深

你还知道少数民族有哪些传统节日?

彝族的火把节

傣族的泼水节

回族的开斋节

七、作业

八、课后反思:

31、东郭先生和狼

教学目辬:

1、正确认读本课8个生字。

2、理解“瘦弱、岔道、畜牲、糊涂”等词语 3、初读课文,了解寓言故事的主要内容及寓意。4、表演这个剧本。

教学重难点:

1、学习课文,体会寓言的主要内容及寓意。2、谈谈自己对这件事的体会。教学时数:一课时

第一课时

预习目辬: 1、扫清文字障碍,初步感知文章内容。2、理解“瘦弱、岔道、畜牲、糊涂”等词语。3、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4、知道课文是一个什么故事?体会寓意。

预习提纲: 1、圈出本课生字并认读。2、找出形近字、多音字。3、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

4、我最喜欢的词语有(()

喜欢的句子有)我最

5、6、东郭先生和狼是怎样遇上的?

狼要东郭先生救它时说(),被救后说(),我想对狼说(),对东郭先生说()。7、故事的结局是(),我懂得的道理是()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激起兴趣。1、2、3、揭示课题 东郭先生和狼(板书课题)今天我们来学习这个寓言故事。(齐读课题)回想我们以前学过有哪些寓言故事?

二、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全班一起朗读课题。2、学生质疑课题。3、过渡:

三、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2、学生质疑课题。

四、检查预习情况。

4、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其余学生圈出本课生字以及有生字组成的新词。

5、师生共同评价朗读情况。

6、出示本课生字,指名认读,并做到口头组词。

7、出示生词,说说你理解哪些词语。

8、开展读生字新词比赛。

9、讨论: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五、再读课文,理清脉络。10、11、小组推荐代表发言: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小组讨论各个自然段的段意。

六、学习课文12、13、指名分段读课文。出示自学提纲。

(1)东郭先生和狼是怎么遇上的?(2)它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3)故事的结局如何?你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4)学习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5)课文主要写了哪几个角色? 板书:东郭先生 老农 狼14、15、分别用几个动作词表示他们之间的关系。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1)哪几节写东郭先生救了一只被猎人追赶的狼?(2)哪几节写狼得救后露出凶相,要吃掉东郭先生?(3)哪几节写老农打死了狼?16、17、小结:

七、拓展延伸:表演这个剧本。八、作业 课后反思:

32、快乐国奇遇记

教学目辬:

1、认读10个生字以及有生字组成的新词。

2、知道皮诺曹怎样被小灯芯说动去快乐过的?后来又怎样脱险的?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学重难点:

1、学习课文,知道皮诺曹是一个没有主见、非常贪玩和愿意改正错误的好孩子。

看到这一切,你明白东郭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狼友有什么特点?老农呢? 此时你会对东郭先生说什么?你会对老农说什么?

2、谈谈自己对这件事的体会。预习目辬:

1、扫清文字障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理解本课出现的新词。

3、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4、知道皮诺曹是怎样去快乐过的?结果怎样? 预习提纲:

1、找出本课出现的生字并认读。

2、找出本课出现的多音字、形近字。

3、理解本课出现的新词。

4、我最喜欢的词语有(),我最喜欢的句子有()

5、本科主要写(),皮诺曹是被()说动去了快乐国皮诺曹的遭遇是()

6、我想对皮诺曹说()。教学过程:

一、谈话

导入新课:

1、破题,板书:快乐国 你认为什么样的国家被称为快乐国?

2、把课题板书完整学生齐读课题,并进行课题质疑。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2、出示生字宴、邀、爽、仗、跪、崖、贪。

3、指名读生字,并做到口头组词。

4、出示本课词语,开火车读生字新词比赛。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反馈学习情况。

3、小组讨论交流文章两个部分主要内容。

四、学习课文

1、出示学习提纲:

(1)说说皮诺曹是怎样被小灯芯说动去了快乐国的?(2)后来又怎样脱险的?

(3)学习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2、反馈学习情况。

3、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小组内进行有感情的朗读。

4、展示朗读,其余学生评价朗读。

5、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

6、教师评价朗读。

7、皮诺曹经历这一切,他明白了什么道理?

8、此时你会对皮诺曹说些什么?

9、小组内表演这个剧本。

五、总结:

六、拓展延深:讲一讲自己还知道的木偶奇遇记的故事。

七、作业设计:

八、课后反思:

语文百花园八

教学目辬:

1、熟练掌握汉语知识,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丰富内涵与底蕴。

2、了解郑和下西洋经过,知道这一创举的历史意义。

3、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口头语言的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预习目辬:

1、能正确流利的读语海畅游中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的读背“读读背背”中的句子。

3、知道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 预习提纲:

1、读语海畅游我发现这些词语的特点是(()

2、在名人名句中我最喜欢的是(还知道的名人名句有()。3、郑和是()朝官员,先后()次下西洋。4、你喜欢郑和吗?()原因是()。教学过程:

一、学习语海畅游 1、出示课本中的成语。2、认读成语,你发现了什么? 3、找出各个成语中的反义词。

4、你还能找出这样的例子吗?学生找例子,教师巡视。

二、读读背背

1、出示文中的古人名句。2、讨论每句大概意思。

3、全班齐读,同桌互相抽查,熟读成诵。

4、展示自己的采集本中收集的关于古人的名言名句。

5、全班互相评价,看谁收到的资料最好,教师进行适时评价。

三、阅读平台——《郑和下西洋》 1、指名分段读课文,要求读通顺连贯,2、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106),我还能说出这类的词语有,原因是(),我)

3、作者在这篇短文里告诉我们什么?

4、自读短文,想一想: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 5、你还知道郑和的哪些事迹呢?

6、你喜欢郑和吗?你喜欢的原因是什么? 7、你有什么话要对郑和说得吗?

四、作业设计:

1、我能说出含有反义词的成语有()我收集到古代的名人名言有()。

2、读完《郑和下西洋》这篇课文,我想对郑和说()。

五、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预习目辬:

1、读懂能说会道和笔下生辉的题目要求。2、回忆和书之间发生的事情。预习提纲:

1、我知道本次能说会道的要求是()笔下生辉的要求是()。

2、我和书之间发生的事有(),我最想写()。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1、听写成语。2、默写古人名句。

3、同桌互相批改,反馈默写情况。

二、能说会道——我的藏书角

1、教师读读题目要求。

2、本次练习对我们有什么要求呢? 具体要求如下:

(1)自己的藏书角是怎么布臵的,藏书角里都有一些什么书,是怎么分类的?

(2)自己藏得这些书是怎么慢慢积累起来的,在藏书的过程中,哪些事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3)在自己藏得书中,你最喜欢哪些书,为什么喜欢它? 3、展示自己收集的部分藏书。4、小组之间进行交流。5、各小组派代表发言。

6、全班进行评价。(要求:是否讲得清楚明了,是否语句通顺,是否达到本次练习要求。)

三、笔下生辉

1、指名读题目要求,其余学生思考:题目给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 2、反馈思考情况。3、出示要求:

(1)写出你和书之间发生的事情。(也可写你和小书架、小书橱、小书箱的对话,也可以夸夸你的小书架)

(2)认真的观察你的小书架(小书橱、小书箱)看看有多少书,都是哪些类型的书? 4、选择一件你和书之间发生的事情来写,把印象最深的部分写下来。

四、学生写作文,教师巡视指导。

五、写完以后,小组内相互读一读,改一改。

六、作业 教学反思:

下载湖南语文学案下册答案(5篇范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湖南语文学案下册答案(5篇范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七年级语文下册 2 海燕学案2(无答案) 语文版

    《海燕》 学习目标:理解文中小燕子形象的意义,领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掌握咏物抒情的表现手法。 教学重难点:咏物抒情的写作手法。 郑振铎(duó):我国现代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社会活......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短文两篇学案及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短文两篇学案及答案 短文两篇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了解作者的有关情况。根据注释翻译课文,掌握文言词语的用法。 2.了解中的优美意境,严密结构和凝练......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诗四首学案及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诗四首学案及答案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这四首诗,掌握积累生字词。 2、了解背景常识,理解诗歌内容,品味精美的语言。 3、体会诗人的情......

    五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

    第二单元 第5课 古诗词三首 学习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正确读写“牧童、蓑衣、鸡笼”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牧童》。 3.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

    七年级语文下册学案《猫》

    《猫》学案 教师寄语:做人应严于律己、实事求是。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 2、学习文章运用对比及侧面描写的写作方法 基础......

    七年级语文下册《斑羚飞渡》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安徽省马鞍山市第十一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斑羚飞渡》学案 新人教版 学习目标 一、整体感知课文,把握文章内容,理解关键词句含义。 二、深入领会斑羚们勇于自我牺牲的精神和......

    七年级语文下册写作怎样选材导学案(无答案

    写作 怎样选材(第 1 课时) 【学习目标】课标要求: 1.学习怎样围绕中心选择作文材料。 2.学习围绕中心取舍材料的方法。 目标达成: 1.学习怎样围绕中心选择作文材料。 2.学习围绕中心......

    八年级语文下册《组歌》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

    湖北省黄石市第十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组歌》导学案新人教版 精彩开篇词 哲理诗是世界诗苑的一朵奇葩,千百年来一直散发着醉人的芳香,为越来越多的读者所喜爱。含蓄隽永的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