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数学教学因阅读而精彩
数学教学因阅读而精彩
康庄中心小学
郑永涛
阅读是人类的一种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是人类吸取知识的主要手段和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说起阅读,人们只会想到语文、英语的阅读理解,不屑于数学的阅读。其实数学是一种语言,是一种高度概括、简洁精要、甚至有时常常是精心设计的语言。而语言的学习是离不开阅读的,所以,数学教学也离不开阅读。
那么,数学阅读应读什么又怎么去读呢?
一、创新形式,激发兴趣
数学语言是枯燥乏味的,所以培养学生阅读数学语言的兴趣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其浓厚的阅读兴趣,就会为他们持续阅读、提高数学阅读能力提供内在动力,所以我们要不断创新阅读形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分类阅读,循序渐进
1、阅读课题
课题就是对整节课的一个浓缩的概括。通过阅读课题,让学生大致了解这节课我们应该学些什么。
2、阅读概念
数学概念是抽象化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是反映数学对象本质属性的思维模式。
(1)在阅读中理解概念的条件。(2)
在阅读中理解概念符号的含义。
三、阅读例题
例题教学是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教师怎样引导学生读懂例题,举一反三呢?(1)读中理解(2)读中比较
四、指导阅读,及时讲解
课堂讲授必须和阅读结合起来,学生阅读完后,教师要及时检测阅读质量,了解学生阅读情况,根据反馈信息来进一步调整讲授重点和关键。
总之,作为数学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阅读是我们数学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只有重视数学阅读教学,才能为学生的主动发展提供可能,才能为学生的数学自主学习提供基础。数学教学因阅读而精彩!
第二篇:精彩数学
1、教学设计4篇:《猜一猜》教学设计、《游戏公平》教学设计、《比赛场次》教学设计、《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教学设计。
2、论文4篇:《让可能性教学变得一切皆有可能》、《交流中诞生精彩》、《让课堂充满活力》、《改革学生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
3、教学反思3篇:《比赛场次》教后反思、《游戏公平》教后反思、《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教后反思。
4、课件5个:《生活中的比》课件、《猜一猜》教学课件、《游戏公平》教学课件、《比赛场次》教学课件、《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教学课件。
5、随笔1篇: 《我的不耻教学》
6、教学讲座1次:《怎样让学生在课堂上诞生精彩的观念》
7、教学实录1篇:《猜一猜》教学实录。
第三篇:小学数学教学精彩片断
我的教学故事
——小学数学教学精彩片断及反思
教学片段一
课堂不精彩,人生不精彩。课堂教学精彩了,我们的教学过程就成了享受人生的过程。
怎样使课堂精彩起来,怎样使我们的教学变成享受人生的过程?希望这组数学教学片段能给大家以有益的启迪。
精彩的课堂应该是使学生获得成功体验的课堂。师生不再按“计划课堂的程序机械被动的模仿,而是在多维互动的交往活动中“共同创造和分享新知识、新思维、新发现、新体验。我的《找规律》,让学生设计出了“庆“六一”儿童节的舞台设计,结果,学生富有创意的作品被学校采纳。这样的成功,这样的喜悦,孩子可能一辈子也不会忘记,老师自然也从中体验到了育人的喜悦。这样令人陶醉的课堂,怎能不是精彩的课堂?精彩的课堂应该是呵护学生心灵、关注学生情感的课堂。过分、片面地注重知识的教学,反而不利于知识的学习,情感是知识学习的催化剂。赋予知识以情感,在知识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魅力和价值,这是新课改所倡导的,也是我们过去所忽视的。教学片段二
画一画、拼一拼等动手操作,动口表述,动脑思维的实践探究活动,可使学生明理动情。例如教学圆的认识时,提问:你能在钉子板上围出一个圆吗?通过让学生猜一猜、围一围、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初步感受到直线图形和曲线图形的不同。反思四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在教学中要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学片段三
教师出示数学课本第39页例1场景图。
(引导学生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分出已知条件与问题,整理成下题。)
李叔叔正在看一本书,看了两天。昨天看到第66页,今天又看了34页。这本书一共234页,还剩多少页没有看?
师:你能根据题中的已知条件与问题列出算式吗?
(学生试着用自己的方法做。教师巡视指导,然后反馈交流。)
生1:要求还剩多少页没有看?我是这样算的:
234-66-34 =168-34
=134(页)
师:谁能解释一下吗?
生2:要求还剩多少页没有看,先用这本书的总页数减去昨天看了的66页,等于168页,再用168页减去今天看了的34页,就求出还剩134页没有看。
师:怎么知道昨天看了66页?
生2:“看到第66页”就说明看了66页。
师:理解得好!还有与他的算法一样的吗?
(许多学生举手示意算法相同。)
师:还有与他的算法不一样的吗?
生3:我是这样算的——
234-66-34
=234-(66+34)
=234-100
=134(页)
师:谁看懂了?能不能解释一下呢?
生4:这种算法是先算出两天一共看了多少页,也就是先算出66+34的和,再用总页数减两个数的和。因为这个“和”正好是一个整百数,这样计算简便。即,234-100=134(页)。
师:计算时认真观察,就能做到“怎样算简便就怎样算”。
(教师再次呈现学生的几种不同的算法,引导学生继续进行交流,教师相机引导。)
生5:我认为还可以这样算——
234-66-34
=234-34-66
=200-66
=134(页)
师:请你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生5:我是这样想的,先用这本书的总页数减今天看了的页数,也就是先算234-34=200(页),这样相减正好得到一个整(几)百数。一个整(几)百数减一个两位数比较简单,容易口算。
师:同学们的想法非常好。这几种算法,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生6:我喜欢生1的算法。因为这样列式,计算过程清楚。
生7:我喜欢生3的算法。他是先求出两天一共看了多少页,再用总页数减去两天所看的页数的和,而这个“和”正好是一个整(几)百数,这样计算非常简便。
师:从上面的算法看出,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依次减去那两个数,或者先求出两个数的和,再减去这个和,也可以先减去两个数中的一个数,再减去另一个数。至于哪种方法更简便,计算时要根据题目的数字特点恰当选用。生3的算法是今天新学的,生5的算法也很巧妙,能使繁杂的计算变得简捷。请同学们仔细比较辨别,何时用何种方法,要依据具体题目确定。
(独立完成“做一做”。4人小组讨论交流,突出生3的算法。)
反思:
“简便计算”是运算定律(或性质)的简单应用,是提高学生运算技能和增强数感的重要内容。本教学片段体现了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及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在教学中,教师把简便计算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受通过计算,能有效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意识。
2.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在本教学环节中,教师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探究过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总结,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每一位学生都获得成功的体验,得到相应的发展。
3.尊重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在本教学片段中,教师放手让学生通过提问、列式、计算等形式自主探索出计算“连减”的几种简便方法,加深了学生对运算定律(性质)的理解,展示了学生自我探索知识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抽象出相应的数学模型,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
4.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在教学中,教师改变了知识的呈现方式,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如让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主动探究新知,在解决问题中掌握所学知识;注意引导学生相互学习,让学生在有效的交流中表达自己的解题思路,培养参与意识;利用与同伴交流、比较异同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知识,培养优化意识,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第四篇:灵动数学 演绎精彩
灵动数学 演绎精彩
——全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最新成果展活动观摩会有感
3月9日至11日,全国“名师大课堂”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最新成果展活动在绿色之城——广西南宁举行,我有幸参加了此次盛会,我有幸参加了这次活动。活动中,来自各省的11位授课教师都以自己的特色诠释着数学课堂教学中生命的对话。静坐广西体育馆台下欣赏了来自全国各地教学能手的11节不同特色、不同风格的数学观摩课,领略着教师们对教材的深刻解读,感受着他们对课堂的准确把握,体会着他们对学生的密切关注,聆听着专家的精彩、富有智慧的课堂评价,精彩细致的课堂点拨……,真所谓课堂千百、各显神通。在这几天里,让我接触到了最前沿的教育理念,个性化地教学设计以及适合不同学生发展的灵动课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感觉受益匪浅,下面我就把自己听课的感受梳理,与大家共享。
一、务实求真,密切联系学生生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感兴趣的事物中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本次观摩活动,上课教师们都非常重视数学知识和学生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问题入手,展开研究,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和生活密不可分,数学离我们并不遥远,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如:山西的张慧丽老师执教的“排队问题”就是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开始教学的。上课伊始,张老师请同学们欣赏长江码头上繁忙的船只。进而提出码头上有三艘货船需要卸货:A船需要8小时,B船需要4小时,C船需要1小时。同时只能卸一艘船,可以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卸?“货船卸货”这个情境,对于生活在长江边的武汉孩子们是非常熟悉的,这个生活情境一下子拉近了学生数学学习和生活的关系,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当学生们找出了所有的排队顺序后,教师追问:如果等候的时间最短,要怎么卸?进而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推理、合作、探究等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从不同的方法中选择最优化的方案。
二、引导学生经历和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有 效策略和方法
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能够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根据具体问题的描述,选择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然后解决问题,重视方法的掌握,重视研究问题的策略,重视方法的验证。这次本次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最重要的一大亮点,这也是与传统教学中的最大区别。有利促进学生数学意识的形成,让学生会用数学的眼光和思维方法去分析和处理生活中的问题。在解决问题中让学生主动展现他们的解题思路,引导学生完整地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过程中一方面求得问题的方案和答案,另一方面又让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解决问题后引导学生对解决问题过程进行反思和验证,强化学生对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的掌握,强化学生解决问题的培养。如:江苏省的吴冬冬老师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一课。
1、长方体的“面”、“棱”、“顶点”知识点的理解,老师创设了学生动手切土豆的情景。先切一刀。摸摸新切的面,比较和切之前有什么变化,构建“面”概念。再切一刀,观察发生了什么变化。指一指新增的边,并想一想它是怎样形成的。构建“棱”的概念。切第三刀,观察又有什么新变化。指一指新增的点,并数一数它是由几条棱相交而成的。构建“顶点”概念。
2、自主观察,了解“面”、“棱”、“顶点”的数量。通过三个环节(1)、独自数一数长方体“面”、“棱”、“顶点”的数量。(2)、交流结果和数法。(3)、提出研究角度。
3、探究长方体特征。(1)、动手操作,探究“棱”的特征。老师给每一位同学准备学具当一回“小小建筑师”利用活动展示、动手操作、汇报交流等环节让学生发现长方体相对的棱长度相等。(2)、直觉判断,认识长方体直观图。通过初步认识、直觉判断、形成表象。让学生在看、摸、想的过程中判断长方体。(3)、变式呈现,理解长、宽、高。教师通过逐次擦去棱,想象长方体:先擦去一条,展开想象;再擦去三条,继续想象;最后,发现最少保留三条不同方向的棱就可以想象出长方体原来的样子。揭示长方体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它的长、宽、高。(4)探究“面”的特征。老师通过根据情景想象长方体的6个面,选择合适的长方形配面的环节,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理解长方体的6个面都是长方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探究正方体的教学给我印象最深刻。老师通过动态演示变化过程,观察特殊的长方体。长方体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 面是正方形,其余的四个面完全相同。接下来再继续变化棱长,得到正方体。引导学生从面、棱、顶点三个方面自主探究正方体的特征。比较正方体和长方体,得出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整个教学过程都是学生自己探索、合作交流的结果的过程。值得我们学习。
三、立足课标,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数学课程标准把“四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作为目标体系。基本思想是数学学习的目标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一位教育学家也曾指出:“作为知识的数学出校门不到两年可能就忘了,惟有深深铭记在头脑中的是数学精神和数学的思想、研究方法、着眼点等,这些随时随地发生作用使学生终身受益。”可见,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和精髓,掌握科学的数学思想方法对提升学生思维品质,对数学学科的后继学习,乃至学生的终身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本次观摩交流课中,教师们都注重了数学思想的渗透。如天津的朱玉宾老师执教的“田忌赛马----对策问题”就渗透了对策思想和优化思想。上课之初,朱老师设计了一个用扑克牌玩“比大小”游戏。游戏规则为:1.同桌两人进行对阵,分三场比赛,三场两胜;2.选牌后,用猜拳的方法决定出牌顺序;3.每张牌只能用一场,谁的数大谁就获得本场胜利。游戏结束后,教师现场调查并提出问题:怎样才能以小胜大?然后带着问题,同桌两人再次游戏,探究对策。学生在游戏中逐渐感悟到以小胜大的策略:一是让对方先出,二是用最小对最大。之后朱老师介绍了对策思想在我国源远流长,最著名的就是流传至今的历史故事《田忌赛马》。学生观看完《田忌赛马》的故事,朱老师引导学生把田忌赛马和之前的扑克牌游戏联系起来,一起剖析如何做到对策的最优。然后组织学生进行第三次比赛,由学生分别扮演齐王和田忌,通过学生的体验、合作,最后总结出做到对策最优的三条“法宝”:知己知彼、全盘考虑、整体取胜。朱老师的这节课把对策思想和优化思想在学生游戏中渗透,做到了润物细无声。学生在一次次的比赛中,逐步体会到了对策思想和优化思想的核心。老师在最后再加以提升和总结,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四、教师评价及时到位并且多方位
在教学过程中,几乎每位教师都注意了及时评价及激励评价,对学生 的鼓励和赞扬不断,如“你可真会借鉴别人,修正自己啊!”、“谢谢你给课堂带来了不同的声音”、““同意的同学把你们的掌声送给他”、“你知道的可真多”、“这儿,应该有掌声”等等。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评价语言,在学生的心里却可以激起不小的情感波澜,对于整个课堂的教学效果的提高也起到了相当程度的积极影响。
纵观这次课改最新成果展示活动的11节课,教师们的课堂各有千秋,可谓百花齐放、异彩纷呈。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实在太多太多,我想,优秀的课例含有各种不同的营养成分,需要我们求学的人不断咀嚼、消化、吸收、借鉴,我相信,只要我们跟着新课标的足迹,一步一个脚印,定会让更多的人在数学上得到更深、更广的发展。
2014年3月16日
第五篇:数学课堂精彩常用语
数学老师一定要看看--数学课堂精彩常用语
“数学常用语”是教师教学的习惯用语,是体现教师主导作用的重要表达方式,是实施新课程、新理念的重要手段。新课程下的教师的角色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那么这个角色的常用语有哪些呢?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结合自己的体会和收集来的资料,特将一些教学常用语整理成菜单形式介绍给大家,希望给象我这样的新上岗教师一点借鉴。
菜单一:启发性常用语
教师的教学主要是为了让学生自己学会学习,着重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启发性教学语时应关注每一位学生,给每一个学生一个广阔的思维天空,便于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达到“一石击起千层浪”的效果。其常用语有:
——“看到这个课题你想到什么?”/“你想提出哪些数学问题?”/“你想探究什么问题?”
——“预习后,你了解了什么?有什么疑问?”——“汇报一下你们收集来的数据、信息、资料。”
——“从这道题(统计图、表)中,你可以看出什么?”/“你获取了哪些信息?”
——“出门旅游、卖东西等要考虑哪些问题?”
——“根据所给的信息,谁愿意帮他想一个好办法”/“请同学们帮他设计一个可行方案(如旅行、乘车、铺地砖、设计图形等)”
——“根据数的整除关系、约数倍数的知识说一句话”。
——“谁敢试一试?”/“谁能试一试,自己来解决?”
——“你说的办法很好,还有其他办法(解法)吗”?/“能不能想出更好的解法?”/“你能想出几种”?/“看谁想出的解法多?”
——“请把你的想法与同伴交流一下,好吗?”
——“谁还想来说一说?”/“谁还能再举一些例?”
——“仔细观察(或听),你同意他的想法吗?”/“你觉得他们写得(说得、思考得)怎么样?谈谈你们的看法?”
——“这是什么?”/“为什么?”/“问题在哪儿?”/“怎么办?”
以上这些启发性的用语,较具开放性,每个学生因为生活背景、生活经验、基础、能力的不同,做出的反应也不一样,有的学生想到的知识多些,有的想到的内容少些,有的学生说的内容层次深些,有的可能肤浅些,上述教学用语照顾了不同层次的学生,有利于学生的创新也有利于学生的回忆和建构。
菜单二:赏识性常用语
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被肯定、被尊重、被赏识的需要,每个人仿佛都是为赏识而生存。为此。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应该尊重孩子,赏识孩子。用赏识的眼光和心态,去寻找每一个可以赏识的对象。不要等他们已经将最优秀的一面表现出来后,才去赏识他们。而是要抓住师生、生生之间每一次交流中的闪光点,运用赏识性用语,使他们的心灵在赏识中得到舒展,让他们变得越来越优秀,越来越有信心。例如:在学生对问题做出不同层次的回答后,应给予一定的评价,而且应该用赏识性的评价。在一次公开课上有位教师每次在学生回答题后,反应平淡,既不肯定,也不否定,听课教师和学生不太明白老师对学生的回答是否满意,让人摸不着头脑。其实有很多带感情色彩的用语可以信手拈来,如
:——“对!”/“很好!”/“不错!”/“OK!”/“你真行!”/“你真棒!”/“你是最棒的!”/“你真聪明!”/“你真会动脑筋!”/“你头脑真灵活!”/“你接受力真强!/“你真有胆量,不简单!”/“这位同学思维真敏捷、思路也很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