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试谈强化实验教学提高病原生物学教学质量(一)
试谈强化实验教学提高病原生物学教学质量(一)论文关键词:实验教学病原生物学教学质量
论文摘要:为了提高病原生物学教学质量,我们在实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病原生物学包含医学微生物学与人体寄生虫学2门相关学科,是医学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中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川。实验课是病原生物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教学的质量直接影响着这们课程的整体教学效果。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存在重理论讲授、轻实践操作的现象。学生缺乏动手能力和开拓创新精神,很难适应素质教育的需求。我们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深切的体会到只有强化病原生物学实验课各个环节,采用经典与创新结合的教学方法,传统与现代并用的教学手段,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1实验教学内容的优化、改革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学科发展的要求,制定实验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编写实验教材、优化教学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改革单调的演示验证性实验。逐步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激发学生创新意识,锻炼、培养学生独立操作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及作风 每次实验课前,首先让学生充分预习实验内容,实验过程中教师应帮助学生建立“有菌观念”,养成“无菌操作”的良好习惯。及时纠正错误,规范实验操作,实验课上一定要强调“眼见为实,实事求是”的重要性,强调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对于实验报告中抄袭实验讲义,编造实验结果,不讲求实事求是的现象要予以严肃批评教育,同时也和未获得预期结果的学生一起探讨原因,营造切磋研讨,教学相长的机会和氛围。在实验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求精敬业的医学职业道德,为以后科研及临床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3强化技能训练
实践技能训练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最有效的途径,我们在强化技能训练的同时,将能力培养和态度培养贯穿于实践教学的始终。如显微镜油镜的使用、革兰染色法与抗酸染色法操作、细菌的培养与鉴定技术等。对锻炼和培养学生的精细动作,细致的观察力及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等都极为重要。通常一个完整的实验过程,涉及实验设计、操作步骤、结果观察、报告书写等方面,教师要充分利用实验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切实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4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4.1明确实验目的首先向学生阐述实验目的,鼓励其亲自动手,独立操作。
4.2将社会实践融人到实验教学中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一些常见病原性疾病的实验诊断方法进行相关实验诊断和检测。如学生应用透明胶带法自行检查蠕形蜡感染;应用粪便生理盐水涂片法检查蠕虫卵;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方法对自身血清中的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抗原、抗体进行检测。因为这些实验都是检测自己的感染情况,所以学生实验操作都非常认真,实验过程中既掌握了操作技术,又深刻体会了实验技术在临床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同时学生在实验中对自身的健康状况又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极大地激发了实验兴趣。
第二篇:如何提高生物学教学质量
如何提高生物学教学质量
姓名:陆宁学校:利辛县第七中学
对于一位教师来说,教学质量是立足之本。那么如何提高教学质量?这是每一位老师都需要思考的问题。特别是对于生物老师来说,生物学科是一门边缘学科,它渗透广、覆盖面大,与人类的生活、健康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在21世纪,为培养生物科学技术的后备力量以及提高全民素质,中学生物学教育对于提高全民的生物科学素养已成为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任务。但是由于中考不计分、在高考中生物科学占分值较少等原因,很多学生对于学习生物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严重影响教学质量。当前,我们新进行的新课程改革也正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所以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教学质量,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
明确学习目的是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首要条件。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的一个必要手段,它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克服重重困难的内在推动力,是学生的精神粮食,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应当时常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大量实践表明,时常在课堂当中向学生介绍生物科学史实和当前世界以及中国生物科学研究发展前沿,最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性,引导学生对学习生物学抱有较大地热情和憧憬,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
二、增强生物课堂教学趣味性
明确学习目的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但更重要的兴趣培养还必须始终贯穿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应当增强课堂教学趣味性的策略,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巧妙安排知识点之间的联接,使抽象概念直观化、枯燥知识生动化、课堂语言幽默化,并且精心提出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增加学生兴趣。当教师对于某些那问题难以讲解或者学生难以理解,知识点较抽象,往往可以采用视频、PPT动画或者实物模型等直观视觉手段辅助教学,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这是一种借助声、像、图、文和多科学的表达方式对学生的不同感官产生全方位的刺激,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抽象为直观,不仅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使他们的思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问题的探讨中来,更好地实现三维目标,提高教学效果。另外,生物学本身具有实验性、知识点强的特点,如果教师上课只是照本宣科,学生肯定会感到枯燥乏味,所以教师还应该在教学过程当中注重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探讨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将社会生活中一些有趣的事件、典型事例、新奇内容引入到生物教学中来,把课本知识由学生的间接需要变成学生的直接需要,既可弥补教材的不足,又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关心社会生活、参与探讨社会热点问题的习惯,使学生终身受益。
大量实践表明,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若能精妙地将知识性和趣味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寓教于趣,寓教于乐,便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达到极好地教学效果。
三、重视实验活动
实验活动在生物教学中占有核心的地位。随着教育的改革,生物课程标准非常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教材设置中体现了实验内容多、形式多、要求多的特点。根据中学生好奇心重、求知欲强、发散思维等心理特点,结合本学科特点和相关教育学理论,可把实验活动发展成为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兴趣的一种有效途径。
例如,学习细胞内的各种结构,可以让学生利用橡皮泥制作出一个简易的细胞结构模型,不但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兴趣,还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入了解细胞的各种结构;另外,结合教学内容还可以组织学生动手采集各种动植物,并制作成标本;组织学生参观植物园,动物园,在班级和宿舍种花、种草等等。这样把一些生物学知识通过一些新奇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能使课堂氛围活跃,引人入胜,不但可以培养学生兴趣,还可以在乐趣中获得知识、巩固知识。这种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实验活动,无疑会达到一个很好的教学效果。
四、提高教师的基本素养,提高生物学课堂教学效率
在教学过程中,想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依靠全体教师的力量,也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够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因此提高教师的基本素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最基本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在知识素养、能力素养等方面不断进步和自我提高。要求教师要增强事业心,切实重视继续教育,促进教师观念的转变和知识的更新,要密切关注生物学与社会生活、科学技术等之间的密切联系以及当前高科技领域内生物学研究的成果及其应用的有关知识,了解国内外生物学教学改革的趋势等等,并且要注重练习教学基本功,提高授课质量。另外,教师也要积极参与教学科研活动,不但可以使教师更进一步掌握教育规律,了解教育发展的新动向,增强对教育理论的认识,提高教学责任感,养成反思的好习惯,更新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
总而言之,教育的目的就是能够培养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的最优化。只要我们生物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积极动脑筋,想办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氛围,生物教学就可以取得比较令人满意的效果。
第三篇:《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作业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作业
一、名词解释
1、抗体
2、超敏反应
3、人工主动免疫
4、人工自动免疫
5、消毒
6、灭菌
7、无菌
8、无菌操作
9、中间宿主
10、感染阶段
二、简答题
1、简述抗原的概念、特性及分类(根据抗原性能)。
2、列出医学上重要的抗原有哪些?
3、免疫应答根据效应机制可以分为哪几类?其过程包括哪几个阶段?
4、简述初次应答和再次应答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
5、注射青霉素引起的过敏性休克属于哪一型的超敏反应?简述其发生机制。
6、人工主动免疫和人工被动免疫的区别。
7、简述脑膜炎奈瑟菌的形态和致病性(致病机制和所致疾病);链球菌感染后引起的超敏反应性疾病有哪些?
8、简述破伤风梭菌的感染条件、致病机制及防治原则。
9、简述结核菌素试验的原理、方法、结果分析及临床应用。
10、简述病毒的结构、基本特性、感染途径和感染类型。
11、简述脊髓灰质炎病毒的防治原则。
12、简述HBV(乙型肝炎病毒)抗原抗体检测结果及其临床意义。
13、简述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传染源及传播途径。
14、简述狂犬病病毒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及防治原则。
15、简述寄生虫病流行的基本环节和防治原则。
第四篇:重庆医科大学病原生物学教学大纲
《病原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供七年制、五年制临床医学及相关专业使用)基础医学院病原生物学教研室编写 2012年9月
目 录
(医学寄生虫学部分)
总论……………………………………………………………………6 第一章 医学线虫……………………………………………………7 第二章 医学吸虫……………………………………………………9 第三章 医学绦虫……………………………………………………11 第四章 医学原虫……………………………………………………13 第五章 医学节肢动物………………………………………………16
教学时数分配表(共24学时)
教学内容 总论
第一章 医学线虫 第二章 医学吸虫 第三章 医学绦虫 第四章 医学原虫 第五章 医学节肢动物 合计
总 论
一、目的要求
1.了解全世界与我国寄生虫病流行状况及危害性。2.熟悉寄生虫病流行规律与防治原则。
3.掌握寄生虫,宿主,生活史等基本概念;掌握消除性免疫、非消除性免疫(带虫免疫、伴随免疫)的概念;掌握世界范围内重要的寄生虫病的名称;掌握寄生虫病流行的基本环节、寄生虫病流行的特点。
二、主要内容
1.人体寄生虫学的定义、研究范围。
2.寄生的概念;寄生虫的类型(体外、体内、专性、兼性、长期、暂时、机会性寄生虫);宿主类型(终末宿主,中间宿主,保虫宿主,转续宿主)。
理论课学时 3 4 5 3 6 3 24 3.寄生虫与宿主的相互作用。
4.寄生虫病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及对社会经济与发展的影响以及我国寄生虫病的现状及寄生虫病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5.寄生虫病的流行特点(地方性,季节性,自然疫源性),流行的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影响流行的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寄生虫病的防治基本原则。
三、教学方法 讲授。
四、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寄生及宿主的概念,宿主的类别,体现寄生虫免疫的特点的带虫免疫和伴随免疫现象,寄生虫病的流行特点,流行的基本环节及影响流行的因素,寄生虫病的防治原则。第一章 线虫
目的要求
1.了解蛔虫、蛲虫、鞭虫、钩虫、丝虫成虫形态结构,所致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
2.掌握蛔虫、蛲虫、鞭虫、钩虫虫卵的形态特征及相关的鉴别要点。
3.掌握蛔虫、蛲虫、鞭虫、钩虫的生活史(主要是寄生部位,感染阶段、感染途径及感染方式)与致病的关系、实验室诊断方法(主要是病原学诊断方法),防治原则。4.掌握两种主要丝虫微丝蚴形态及鉴别要点、生活史中成虫的寄生部位、人体感染过程、微丝蚴夜现周期性及致病作用;掌握丝虫感染诊断方法及防治原则。5.掌握旋毛虫幼虫的形态特点、生活史及与致病的关系、感染方式及诊断方法 主要内容
1.线虫概述,线虫主要形态特征(虫体外形、雌雄虫区别、生殖系统基本结构、虫卵基本结构),生理特征(虫卵孵化、幼虫发育、幼虫蜕皮、成虫取食与代谢),生活史类型(土源性、生物源性),主要线虫种类有蛔虫、鞭虫、钩虫、蛲虫、丝虫、旋毛虫等(注意学名和俗名的对应)。
2.蛔虫雌雄成虫的形态,虫卵详细结构(受精卵、未受精卵、感染期卵的区别),生活史(成虫寄生部位、感染性蛔虫卵的发育过程、幼虫移行、成虫寿命、产卵量、卵的抵抗力),人的感染蛔虫的方式与途径,致病作用,常用检查方法(生理盐水直接涂片法等),广泛流行的原因及防治方法。
3.鞭虫成虫的形态特征,虫卵形态结构,生活史特点(成虫寄生部位、人的感染方式与途径),致病作用,常用检查方法(生理盐水直接涂片法等),防治方法。
4.十二指肠钩虫与美洲钩虫成虫形态结构(大小、外形、口囊及交合伞的区别)、虫卵特征,生活史(成虫寄生部位、虫卵在土壤内的发育、人的感染方式与途径、幼虫在体内移行)、致病作用(钩蚴性皮炎、肺部炎症、成虫引起的钩虫性贫血,重点是钩虫性贫血的机理),常用检查方法(饱和盐水浮聚法等),流行因素(两种钩虫在我国的地区分布不同)与防治方法。
5.蛲虫的成虫与虫卵特征,生活史(寄生部位、产卵位置、虫卵发育时间短的特点),肛门-口-手的特殊感染方式,致病特点,常用检查方法(透明胶纸法等),反复感染的流行特点与相应的防治方法。
6.旋毛虫成虫、幼虫囊包形态,生活史特点(成虫、幼虫寄生于同一宿主、生活史完成需要换宿主),人感染旋毛虫的方式,致病作用的严重性,常用检查方法(肌肉活组织压片检查),流行因素与防治方法。
7.寄生人体的丝虫种类、地区分布,重点是班氏丝虫和马来丝虫。丝虫致病作用(急性期与慢性期的临床症状),检查微丝蚴的病原学方法。 教学方法
讲授。
重点、难点
重点:蛔虫、钩虫、蛲虫,鞭虫虫卵的形态特征,旋毛虫囊包形态,上述线虫对人的感染阶段、感染途径及感染方式,重要致病作用,最佳病原学诊断方法及防治原则。
难点:钩虫引起缺铁性贫血的原因;蛲虫的重复感染与异位感染。
第二章 医学吸虫
一、目的要求
1.了解常见人体吸虫(肝吸虫、肺吸虫、姜片虫、血吸虫等)所致疾病的流行因素与流行特点。(宋体四号)
2.熟悉上述吸虫的生活史、成虫形态结构。
3.掌握常见人体吸虫(肝吸虫、肺吸虫、姜片虫、血吸虫等)虫卵的形态特点,成虫的寄生部位,感染阶段、感染途径及感染方式,致病作用与致病机理,实验室诊断方法(病原学诊断为主),防治措施。
二、主要内容
1.吸虫概论,吸虫的外形特征(体表、吸盘)及主要内部结构(盲管型消化系统、雌雄同体的生殖系统、排泄系统、神经系统),生活史基本过程(虫卵、毛蚴、胞蚴、雷蚴、尾蚴、囊蚴、童虫、成虫)、生活史特点(幼体繁殖、宿主转换与世代交替),主要吸虫(注意学名和俗名的对应):肝吸虫、肺吸虫、姜片虫、血吸虫。
2.肝吸虫成虫主要结构(形状、口腹吸盘位置与大小、消化系统、生殖系统),虫卵的结构特征(形状、颜色、大小、卵盖、内含毛蚴),生活史(成虫寄生部位、生活史发育过程、中间宿主的名称、对人的感染阶段与感染方式),致病作用(成虫致病为主),实验诊断方法(粪检查虫卵),流行因素(重要的是食生鱼的习惯)与防治措施。
3.鉴别两种肺吸虫(卫氏与斯氏)成虫的主要结构(形状、口腹吸盘位置与大小、消化系统、生殖系统的并列特点)、虫卵的结构特征(形状、颜色、大小、卵盖、内含物),生活史(成虫寄生部位、生活史发育过程、中间宿主的名称、对人的感染阶段与感染方式、童虫在终宿主体内移行),致病作用(卫氏肺吸虫以成虫致病为主,斯氏肺吸虫由童虫致病),实验诊断方法(查痰、查粪、活检皮下包块),流行因素(重要的是食生蟹或喇蛄的习惯)与防治方法。
4.寄生人体的血吸虫种类与流行地区(以我国流行的日本血吸虫为主要内容)。日本血吸虫成虫主要结构(雌雄异体、形状、口腹吸盘位置与大小、消化系统、生殖系统),成熟虫卵、未成熟虫卵与死亡虫卵的结构特征(形状、颜色、大小、卵盖、内含物),生活史(成虫寄生在肠系膜静脉血管内、卵如何进入肠道并随粪便排出过程、生活史发育过程、中间宿主的名称、对人的感染阶段与感染方式),致病作用(主要是虫卵所致),实验诊断方法(针对急性期、慢性期、晚期病人的不同病原学与免疫学检查方法),流行因素(重要的是接触疫水)与综合防治措施(治疗病人与病畜、管粪、管水、灭螺)。
5.姜片虫成虫主要结构(形状、口腹吸盘位置与大小、消化系统、生殖系统),虫卵的结构特征(形状、颜色、最大的吸虫卵、卵盖、内含物),生活史(成虫寄生部位、生活史发育过程、中间宿主的名称、对人的感染阶段与感染方式),致病作用(成虫致病为主),实验诊断方法(粪检查虫卵),流行因素(重要的是食生的菱角等水生植物)与防治措施。
三、教学方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及少量相关视频。
四、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肝吸虫、肺吸虫、血吸虫成虫与虫卵的结构特征,鉴别要点。对人的感染阶段、感染途径及感染方式,致病作用及致病机理,诊断方法。重点掌握日本血吸虫。
2.教学难点 幼体繁殖的概念,吸虫生活史的共性及特点。
第三章 医学绦虫
1.了解常见人体绦虫(猪带绦虫、牛带绦虫、细粒棘球绦虫、曼氏迭宫绦虫等)所致疾病的流行因素与流行特点。
2.熟悉常见人体绦虫(猪带绦虫、牛带绦虫、细粒棘球绦虫、曼氏迭宫绦虫等)的生活史过程。
3.掌握常见人体绦虫(猪带绦虫、牛带绦虫、细粒棘球绦虫、曼氏迭宫绦虫等)成虫、幼虫和虫卵的结构特征,对人的感染阶段、感染方式与途径、致病作用,实验室诊断方法(病原学诊断为主),防治措施。
二、主要内容
1.绦虫概述,成虫外形(带状、分节)与节片构成(头节、颈节、幼节、成节、孕节),寄生人体的圆叶目绦虫与假叶目绦虫的形态与生活史主要区别(虫卵、中绦期幼虫结构特征、中间宿主),常见绦虫(注意学名和俗名的对应):猪带绦虫、牛带绦虫、细粒棘球绦虫、曼氏迭宫绦虫等。
2.猪带绦虫成虫,头节、成节、孕节、囊尾蚴、虫卵的形态特征、生活史(成虫与囊尾蚴寄生部位、中间宿主、囊尾蚴与虫卵均可为感染阶段、多种感染方式),致病作用(猪带绦虫病与猪囊尾蚴病),病原诊断方法(孕节压片法等),流行因素(生食猪肉、猪的饲养方法)与预防方法(治疗病人、不食生猪肉、加强猪肉检疫)。牛带绦虫成虫头节、成节、孕节结构,生活史(中间宿主与感染阶段),致病作用(只有成虫致病),注意牛带绦虫与猪带绦虫比较。
4.细粒棘球绦虫成虫、棘球蚴的结构特征,生活史(虫卵为感染阶段,人为中间宿主,棘球蚴寄生人的主要部位),致病作用与部位有关,诊断(免疫学诊断与B超、CT等影像学诊断),流行特点与地区,预防方法。
5.曼氏迭宫绦虫成虫、裂头蚴、虫卵的主要形态特征,生活史(裂头蚴感染人的方式、寄生部位,人可作为转续宿主、中间宿主、终末宿主,),裂头蚴的致病作用,及裂头蚴病的预防方法。
三、教学方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及少量相关视频。
四、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重点讲解猪带绦虫成虫与囊尾蚴、细粒棘球绦虫的结构特征,对人的感染阶段、感染途径及感染方式,致病作用及致病机理,诊断方法。
2.教学难点 中绦期的概念,囊状蚴与实体蚴的区别,曼氏迭宫绦虫的生活史。
第四章 医学原虫学
一、目的要求
1.了解常见寄生人体原虫的流行病学情况。了解利什曼原虫感染阶段与感染方式,致病作用,实验诊断方法。
2.熟悉常见寄生人体原虫的生活史过程。
3.掌握常见寄生人体原虫(溶组织内阿米巴、阴道毛滴虫、蓝氏贾第鞭毛虫、疟原虫、弓形虫等)与病原学诊断有关的形态特征,对人的感染,致病作用,实验诊断方法,防治方法。
二、主要内容
1.医学原虫概论,原虫是单细胞的真核生物,原虫主要形态特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原虫生理特性(一个细胞完成全部生理功能,包括运动、营养、代谢、繁殖等,重点在繁殖的各种方式),三种生活史类型(人际传播型、人兽传播型、媒介昆虫传播型),原虫致病特点(增殖致病、扩散致病、机会致病),主要医学原虫(注意种名与俗名的对应):溶组织内阿米巴、利什曼原虫、阴道毛滴虫、蓝氏贾第鞭毛虫疟原虫、弓形虫等。
2.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伪足、内外胞质、泡状细胞核、)与包囊(形状、1-4个核、糖原泡、棒状的拟染色体)主要形态结构,生活史基本过程(四核包囊-小滋养体-包囊),感染阶段与方式,致病作用(肠内阿米巴病、肠外阿米巴病)与致病机理(虫株毒力、滋养体侵袭、宿主的免疫状态和伴有的其他细菌感染),病原学诊断(急性期查滋养体与慢性期包囊的方法)。阿米巴痢疾的流行因素与防治方法。根据溶组织内阿米巴,比较结肠内阿米巴与致病型自由生活阿米巴的形态、生活史以及致病的特点。
3.寄生人体的利什曼原虫种类,生活史基本过程(在人体内无鞭毛体、在白蛉体内前鞭毛体的发育),感染阶段与感染方式,致病作用(内脏型、皮肤型、淋巴结型黑热病),实验诊断方法(骨髓穿刺法为主)。
4.蓝氏贾第鞭毛虫的滋养体和包囊形态结构(鞭毛、细胞核),生活史过程,感染阶段与感染方式(水源性疾病),致病作用(旅游者腹泻,脂性腹泻),诊断方法(急性期和慢性期的不同方法),预防方法。
5.阴道毛滴虫的形态结构,生活史仅有滋养体,感染阶段、致病阶段和传播阶段都是滋养体,直接和间接方式传播,致病作用(引起阴道炎、尿道炎等性传播疾病),诊断方法(生理盐水涂片法等),预防方法(注意性伴侣的治疗)。
6.寄生人体的疟原虫种类,我国以间日疟原虫为主。生活史过程(人体内与蚊体内的发育繁殖过程),红内期主要形态特征,感染阶段(子孢子的两型)与感染方式(按蚊作传播媒介),致病作用(潜伏期,疟疾发作,再燃与复发,贫血,脾肿大,凶险型疟疾,疟疾性肾病),诊断方法(薄血膜法,厚血膜法,免疫学方法),流行因素与地区,防治方法(现症资料、预防复发、预防感染的治疗方法及常用药物),疟疾的免疫机理与预防疟疾的疫苗。比较恶性疟原虫、三日疟原虫、卵形疟原虫的红内期形态、生活史及致病作用。
7.弓形虫生活史的多种形态(滋养体、包囊、假包囊、卵囊),滋养体主要形态特征,生活史主要特点(在人和其他脊椎动物间传播,多种阶段可以感染人),感染阶段与感染方式,致病作用(先天性与免疫低下者的机会性弓形虫病),诊断方法(涂片染色,免疫学方法),流行特点,预防方法。
三、教学方法
理论讲解,PPT演示。课堂提问与总结相结合。
四、重点、难点
重点讲解猪痢疾阿米巴、阴道毛滴虫、疟原虫、弓形虫对人的感染阶段、感染途径及感染方式,致病作用及致病机理,诊断方法。
第五章 医学节肢动物学
一、目的要求
1.了解医学节肢动物的防治原则与方法。2.熟悉医学节肢动物发育过程与生态习性。
3.掌握重要医学节肢动物(蚊、蝇、蚤、虱、蜱、螨)的主要形态特征,传病方式与传播的病原体。
二、主要内容 1.医学节肢动物的主要生物学特征,发育过程的变态特性,对人的危害(昆虫病,虫媒病),重点是医学节肢动物的传病方式(机械性与生物性传播)。昆虫纲主要虫种:蚊、蝇、虱、蚤、白蛉;蛛形纲的主要虫种:硬蜱、软蜱、疥螨、蠕形螨、尘螨。重点是蚊、蝇、疥螨、蠕形螨。
2.蚊(卵、幼虫、蛹、成蚊)的变态发育过程与生态习性(滋生地、栖息地、食性与生殖营养周期、季节消长、越冬)。传播疾病的三属蚊(按蚊、库蚊、伊蚊)卵、幼虫、成虫的鉴别,主要蚊种名称,重点是各种蚊媒传播的疾病名称及其病原体,灭蚊的主要措施(物理、化学、生物的方法,尤其是灭蚊的新方法、新药物)。
3.蝇、蛆的主要形态特征,生活史阶段(卵、蛆、蛹、成蝇)及生态习性(幼虫滋生地、成蝇食性、活动与栖息场所、季节消长与越冬),重点是传播疾病的生活习性。常见蝇种(家蝇、麻蝇、绿蝇、大头金绳、丽绳)的主要鉴别特征。
4.蚤、虱(人虱、耻阴虱)的主要形态特征及生活史阶段,传播的疾病名称及病原体。
5.硬蜱与软蜱的主要形态区别,蜱所致疾病与传播的疾病。疥螨、蠕形螨、尘螨的主要形态特征,所致疾病,诊断与防治方法。
三、教学方法
理论讲解,PPT演示。课堂提问与总结相结合。
四、重点、难点
重点讲解医学媒介节肢动物的致病方式,蚊、蝇、虱、蚤、传病方式与传播的病原体。疥螨、蠕形螨诊断与防治方法。
目 录
(微生物学部分)
绪论……………………………………………………………………22 第一章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23 第二章 细菌的生理……………………………………………………24 第三章 消毒与灭菌……………………………………………………24 第四章 噬菌体…………………………………………………………25 第五章 细菌的遗传与变异……………………………………………26 第六章 细菌感染与免疫………………………………………………27 第七章 细菌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28 第八章 球菌……………………………………………………………28 第九章 肠杆菌科………………………………………………………29 第十章 弧菌属…………………………………………………………30 第十一章 厌氧性细菌…………………………………………………31 第十二章 分枝杆菌属…………………………………………………32 第十三章 其他细菌……………………………………………………33 第十四章 支原体………………………………………………………34 第十五章 立克次体……………………………………………………35 第十六章 衣原体………………………………………………………35 第十七章 螺旋体………………………………………………………36 第十八章 真菌学概述…………………………………………………37 第十九章 主要致病性真菌……………………………………………37 第二十章 病毒的基本性状……………………………………………38 第二十一章 病毒的感染与免疫………………………………………38 第二十二章 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39 第二十三章 呼吸道病毒………………………………………………40 第十四章 肠道病毒……………………………………………………41 第二十五章 急性胃肠炎病毒…………………………………………42 第二十六章 肝炎病毒…………………………………………………42 第二十七章 虫媒病毒…………………………………………………43 第二十八章 出血热病毒………………………………………………44 第二十九章 疱疹病毒…………………………………………………45 第三十章 逆转录病毒…………………………………………………46 第三十一章 其他病毒 朊粒…………………………………………46
教学时数分配表(共36学时)
教学内容 绪论
第一章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第二章 细菌的生理 第三章 消毒与灭菌 第四章 噬菌体
第五章 细菌的遗传与变异 第六章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第七章 细菌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 第八章 球菌 第九章 肠杆菌科 第十章 弧菌属 第十一章 厌氧性细菌 第十二章 分枝杆菌属
理论课学时 0.5 2.5 1.5 自学 0.5 1.5 2.5 自学 2.5 2.5 0.5 1.5 1 第十三章 其他细菌 第十四章 支原体 第十五章 立克次体 第十六章 衣原体 第十七章 螺旋体 第十八章 真菌学概述 第十九章 主要致病性真菌 第二十章 病毒的基本性状 第二十一章 病毒的感染与免疫
第二十二章 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 第二十三章 呼吸道病毒 第二十四章 肠道病毒 第二十五章 急性胃肠炎病毒 第二十六章 肝炎病毒 第二十七章 虫媒病毒 第二十八章 出血热病毒 第二十九章 疱疹病毒 第三十章 逆转录病毒 第三十一章 其他病毒 朊粒 合计
绪论
一、目的要求 0.5 0.5 1 1 0.5 0.5 2.5 2.5 自学 2 1 0.5 2 0.5 0.5 1 1 0.5 36 1.掌握微生物的定义,按结构组成分类,医学上常见的微生物种类。2.了解微生物的分布、微生物学的发展史,了解医学微生物学的概况。
二、主要内容 1.微生物的定义
2.微生物的种类和分布 3.微生物学的发展史 4.医学微生物学
三、教学方法 讲授
四、重点、难点
重点:微生物的定义,按结构组成分类,医学上常见微生物种类
第一章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一、目的要求
1.掌握细菌的基本形态、测量单位,细菌细胞壁的组成和结构,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细胞壁的差异及意义,L型细菌的含义及特性,质粒的概念,细菌特殊结构的含义及功能。
2.熟悉革兰染色的方法、结果判定和意义。
3.了解细胞壁的功能,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中介体的作用,核糖体的组成和功能,细菌形态学检测的方法,革兰染色的原理。
二、主要内容
1.细菌的形态、大小及测量单位
2.细菌的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 3.细菌的特殊结构:芽胞、鞭毛、荚膜、菌毛 4.细菌形态与结构检查法:革兰染色
三、教学方法 讲授
四、重点、难点
重点:细菌的基本形态、测量单位,细菌细胞壁的组成和结构,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细胞壁的差异及意义,L型细菌的含义及特性,质粒的概念,细菌特殊结构的含义及功能。
难点:细菌细胞壁的结构
第二章 细菌的生理
一、目的要求
1.掌握细菌的生长繁殖条件,细菌的生化反应(糖发酵、吲哚、H2.S试验)的原理及意义,细菌合成代谢产物的种类。
2.熟悉细菌按气体环境不同所分的种类,厌氧菌厌氧生长的机制,细菌个体生长的方式和速度,细菌生长繁殖的规律。
3.了解细菌的营养类型和营养物质,细菌的能量代谢,细菌生物氧化的类型,细菌的人工培养,细菌分类原则和命名方式。
二、主要内容
1.细菌的营养类型及生长繁殖条件
2.细菌的代谢产物分解性代谢产物,合成性代谢产物 3.细菌的生长繁殖的规律 4.细菌的人工培养 5.细菌分类和命名
三、教学方法 讲授
四、重点、难点
重点:细菌的生长繁殖条件,细菌的生化反应(糖发酵、吲哚、硫化氢试验)的原理及意义,细菌合成代谢产物的种类。第三章 消毒灭菌
一、目的要求
1.掌握消毒、灭菌的概念,常用消毒灭菌方法(巴氏消毒法、煮沸法、干烤法、高压蒸气灭菌法)的条件。
2.了解防腐、无菌的概念,其它常用消毒灭菌法的条件,化学消毒剂的应用。
二、主要内容 1.基本概念
2.物理消毒灭菌法
3.化学消毒灭菌法
4.影响消毒灭菌效果的因素
三、教学方法 自学
四、重点、难点
重点:消毒、灭菌的概念,常用消毒灭菌方法。第四章 噬菌体
一、目的要求
1.掌握噬菌体、毒性噬菌体、温和噬菌体、溶源性细菌、前噬菌体的概念,温和噬菌体的溶源性周期和溶菌性周期。
2.了解噬菌体的应用。
二、主要内容 1.噬菌体的概念
2.噬菌体与宿主细胞的关系 3.噬菌体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 讲授
四、重点、难点
重点:噬菌体、毒性噬菌体、温和噬菌体、溶源性细菌、前噬菌体的概念,温和噬菌体的溶源性周期。
难点:温和噬菌体的溶源性周期。第五章 细菌的遗传变异
一、目的要求
1.掌握质粒的主要特性及医学上常见的质粒,细菌基因转移与重组的主要方式(转化、转导、接合和溶原性转换)。
2.熟悉细菌的变异现象(形态结构的变异、毒力变异、耐药性变异、菌落变异),细菌的遗传物质。
3.了解细菌基因突变的规律,细菌遗传变异的实际意义。
二、主要内容
1.细菌变异的表现
2.细菌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
3.细菌遗传变异的机制基因突变,基因的转移与重组 4.细菌遗传变异的实际意义
三、教学方法 讲授
四、重点、难点
重点:质粒的主要特性及医学上常见的质粒,细菌基因转移与重组的主要方式。难点:细菌基因转移与重组的主要方式。
第六章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一、目的要求
1.掌握正常菌群、条件致病菌、医院感染、毒力的概念,侵袭力的组成、带菌者的概念及意义,内毒素和外毒素的主要特性。
2.熟悉非特异性免疫的组成,机体对胞外菌、胞内菌和外毒素感染的免疫。
3.了解感染的发生与发展过程。
二、主要内容 1.基本概念 2.细菌的致病机制 3.宿主的免疫性 4.感染的发生与发展
三、教学方法 讲授
四、重点、难点
重点:正常菌群、条件致病菌、医院内感染、毒力的概念,侵袭力的组成,带菌者的概念及意义,内毒素和外毒素的主要特性。
第七章 细菌感染的检测方法与防治原则
一、目的要求
1.掌握死疫苗和活疫苗的优缺点。
2.熟悉人工主动免疫和人工被动免疫的特点和概念。
3.了解细菌感染的检测方法,特异性免疫获得的方式,常用的免疫抑制剂。
二、主要内容
1.特异性免疫获得的方式 2.人工主动免疫 3.人工被动免疫 4.细菌感染的检测方法
三、教学方法 自学
四、重点、难点
重点:活疫苗与死疫苗的比较。
第八章 球菌
一、目的要求
1.掌握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球菌、脑膜炎球菌和淋球菌的形态染色性,葡萄球菌A蛋白,葡萄球菌的主要致病物质,链球菌的培养特性、主要致病物质,脑膜炎球菌,淋球菌的培养特性及抵抗力。
2.熟悉葡萄球菌的培养特性和抵抗力,微生物学检查方法,所致疾病,链球菌的抗原构造和分类,A群链球菌所致疾病,微生物学检查法,肺炎球菌的培养特性、致病性。
3.了解葡萄球菌的免疫性和防治原则,其它群链球菌所致疾病,链球菌的免疫性和防治原则,脑膜炎球菌、淋球菌的致病性、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
二、主要内容
1.葡萄球菌属生物学性状、致病性与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防治原则 2.链球菌属生物学性状、致病性与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防治原则 3.肺炎球菌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微生物学检查、防治原则 4.奈瑟菌属:脑膜炎奈瑟菌、淋病奈瑟菌
三、教学方法 讲授、PBL教学
四、重点、难点
重点: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球菌、脑膜炎球菌和淋球菌的形态染色性,主要致病物质。
难点:葡萄球菌A蛋白
第九章 肠杆菌科
一、目的要求
1.掌握肠道杆菌的共同特性,大肠杆菌的主要致病物质、5.组致病性大肠杆菌及所致疾病,志贺菌的主要致病物质,沙门菌属的生化反应特点、抗原构造及分类,主要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标本采集与肠热症病程关系,肥达试验的原理、结果分析与意义。
2.熟悉志贺菌抗原构造及分类,抵抗力,所致疾病及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法,3.沙门菌属的免疫性、带菌者的检查及特异性防治。4.了解大肠杆菌在卫生学上的意义,志贺菌的防治原则。
二、主要内容
1.肠道杆菌的共同特性
2.大肠杆菌生物学性状,致病性与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防治原则 3.志贺菌生物学性状,致病性与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防治原则 4.沙门菌生物学性状,致病性与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防治原则
三、教学方法 讲授
四、重点、难点
重点:大肠杆菌的主要致病物质、5.组致病性大肠杆菌及所致疾病,志贺菌的主要致病物质,微生物学检查法。沙门菌属的主要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标本采集与肠热症病程关系,肥达试验的原理、结果分析及意义,带菌者的检查。难点:志贺菌的微生物学检查法,肥达试验的结果分析。第十章 弧菌属
一、目的要求
1.掌握霍乱弧菌的两种生物学类型及所致疾病。2.熟悉霍乱弧菌的形态、染色及培养特性。3.了解弧菌的致病性、培养特性、防治原则。
二、主要内容
1.霍乱弧菌生物学性状,致病性与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防治原则 2.副溶血性弧菌生物学性状,致病性
三、教学方法 讲授
四、重点、难点
重点:霍乱弧菌的形态、染色及培养性,两种生物学类型及所致疾病。第十一章 厌氧性细菌
一、目的要求
1.破伤风梭菌的芽胞特征,致病条件,防治原则,产气荚膜杆菌的形态特征和培养特征。
2.熟悉厌氧菌的种类,破伤风梭菌、产气荚膜梭菌的培养特性,致病性,破伤风梭菌的抵抗力。
3.了解破伤风梭菌的致病机制,气性坏疽的防治原则,厌氧菌的分布,常见无芽胞厌氧菌及所致疾病。
二、主要内容
1.厌氧菌的种类及分布
2.破伤风梭菌生物学性状,致病性,防治原则
3.产气荚膜梭菌形态特征和培养特征,致病性,防治原则 4.常见无芽胞厌氧菌及防治原则。
三、教学方法 讲授
四、重点、难点
重点:破伤风梭菌、产气荚膜梭菌的形态特征、所致疾病。破伤风梭菌的致病条件,防治原则。
难点:破伤风梭菌、产气荚膜梭菌的致病机制。
第十二章 分枝杆菌属
一、目的要求
1.结核分枝杆菌的形态特征,变异性,免疫性,结核菌素试验原理和用途,结核病的防治原则。
2.熟悉结核分枝杆菌的培养特性、抵抗力。
3.了解结核分枝杆菌的致病物质、微生物学检查,麻风杆菌。
二、主要内容
1.结核杆菌生物学性状,致病性与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防治原则。2.麻风分枝杆菌
三、教学方法 讲授、PBL教学
四、重点、难点
1.重点:结核分枝杆菌的形态特征,变异性,免疫性,结核菌素试验原理和用途。2.难点:结核分枝杆菌的免疫性。第十三章 其他细菌
一、目的要求 1.掌握白喉杆菌的形态特征,特异性预防原则。掌握幽门螺杆菌、空肠弯曲菌、军团菌、铜绿假单胞菌的主要特性。
2.熟悉白喉杆菌的培养特性、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微生物学检查法。3.了解白喉杆菌的致病机制及过程。
二、主要内容
1.白喉棒状杆菌生物学性状,致病性与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防治原则。2.幽门螺杆菌、空肠弯曲菌、军团菌的特性 3.铜绿假单胞菌的特性
三、教学方法 讲授
四、重点、难点
重点:白喉杆菌的形态特征,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特异性预防。幽门螺杆菌、空肠弯曲菌、军团菌、铜绿假单胞菌的主要特性和致病性。
难点:白喉毒素的致病机制。第十四章 支原体
一、目的要求
1.掌握支原体的形态结构特征及所引起的主要疾病。各种疾病的传播方式。2.熟悉支原体的培养特性,常用的微生物学检查方法。3.了解其致病机理与免疫性、防治原则。
二、主要内容
1.概述、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微生物学检查 2.主要病原性支原体
三、教学方法 讲授
四、重点、难点
重点:支原体的形态结构特征及所引起的主要疾病。第十五章 立克次体
一、目的要求
1.掌握立克次体的形态结构特征及所引起的主要疾病。各种疾病的传播方式。2.熟悉常用的微生物学检查方法。3.了解其致病性与免疫性,防治原则。
二、主要内容 1.概述
2.生物学特性
3.主要病原性立克次体 4.微生物学检查 5.防治原则
三、教学方法 讲授
四、重点、难点
重点:立克次体的形态结构及所引起的主要疾病,各种疾病的传播方式。难点:立克次体的抗原组成。第十六章 衣原体
一、目的要求 1.掌握衣原体的形态结构特征、发育周期,所引起的主要疾病。各种疾病的传播方式。
2.熟悉常用的微生物学检查方法。
3.了解其致病机理与免疫性、防治原则。
二、主要内容 1.概述
2.生物学特性 3.主要病原性衣原体 4.微生物学检查 5.防治原则
三、教学方法 讲授
四、重点、难点
1.重点:衣原体的形态结构特征、发育周期,所引起的主要疾病,各种疾病的传播方式。
2.难点:衣原体的发育周期。
第十七章 螺旋体
一、目的要求
1.掌握钩端螺旋体、梅毒螺旋体的形态结构特征及所引起的主要疾病,各种疾病的传播方式,钩端螺旋体的微生物学检查。
2.熟悉防治原则,梅毒螺旋体的微生物学检查方法。
3.了解其致病机理与免疫性,了解其它螺旋体。
二、主要内容 1.概述
2.钩端螺旋体生特性物学、致病性与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防治原则 3.梅毒螺旋体生物学特性、致病性与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防治原则 4.其它螺旋体的主要特性
三、教学方法 讲授
四、重点、难点
1.重点:钩端螺旋体、梅毒螺旋体的形态结构特征及所引起的主要疾病,各种疾病的传播方式。钩端螺旋体、梅毒螺旋体的微生物学检查。
2.难点:钩端螺旋体、梅毒螺旋体的微生物学检查。第十八章 真菌学概述 第十九 主要致病性真菌
一、目的要求
1.掌握多细胞真菌的形态结构特点、新型隐球菌、白色念珠菌的形态特征及所致疾病。
2.熟悉真菌的培养特性,致病性。
3.了解真菌的抵抗力和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了解其它病原性真菌。
二、主要内容
1.概述、生物学性状、致病性与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 2.常见病原性真菌 3.防治原则
三、教学方法
讲授
四、重点、难点 重点:多细胞真菌的形态结构特点,新型隐球菌、白色念珠菌的形态特征及所致疾病。难点:真菌的致病性。第二十章 病毒的基本性状
一、目的要求
1.掌握病毒的概念、主要特性,病毒大小的测量单位,病毒的结构及功能。2.熟悉病毒增殖周期的基本过程。
3.了解病毒的形态及分类、核酸与蛋白质,培养,病毒的遗传变异。
二、主要内容 1.概述
2.病毒的大小与形态 3.病毒的结构及功能 4.病毒的增殖
5.病毒的遗传与变异 6.病毒的分类
三、教学方法 讲授
四、重点、难点
重点:病毒的概念、主要特性,病毒大小的测量单位,病毒的结构及功能。难点:病毒增殖周期。第二十一章 病毒的感染和免疫
一、目的要求
1.掌握病毒垂直传播的含义,病毒的感染类型,掌握干扰素的定义,抗病毒作用特点。
2.熟悉病毒的致病机制,病毒的特异性免疫。
3.了解干扰素的作用机制。了解其它抗病毒免疫的作用。
二、主要内容
1.病毒的传播方式。2.病毒的感染类型。3.病毒的致病机制。4.抗病毒免疫。
三、教学方法 讲授
四、重点、难点
重点:病毒垂直传播的含义,病毒的感染类型,干扰素的概念,抗病毒作用特点。难点:病毒细胞水平的致病机制。第二十二章 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和防治原则
一、目的要求
熟悉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病毒感染的预防,了解抗病毒治疗。
二、主要内容
1.病毒感染的诊断 2.抗病毒治疗 3.病毒感染的预防
三、教学方法 自学
四、重点、难点
重点:病毒感染的快速诊断方法,病毒感染的特异性预防。难点:病毒的分离培养。第二十三章 呼吸道病毒
一、目的要求
1.掌握流感病毒的结构及功能、分型与变异。
2.熟悉流感病毒所致疾病与免疫性,麻疹病毒的生物学特性,致病特点,3.特异性预防。
4.了解流感病毒微生物学检查及防治原则,麻疹病毒微生物学检查,其它呼吸道病毒。
二、主要内容
1.流感病毒生物学特性、病致性与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防治原则 2.麻疹病毒生物学特性、病致性与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防治原则 3.其他呼吸道病毒
三、教学方法 讲授
四、重点、难点
重点:流感病毒的结构、分型与变异。麻疹病毒的生物学特性,致病特点,特异性预防。
难点:流感病毒的结构及分型。第二十四章 肠道病毒
一、目的要求
1.掌握肠道病毒的共同特性,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免疫性,特异性预防。
2.熟悉脊髓灰质炎病毒的致病性,柯萨奇、埃可病毒所致疾病,致病特性。3.了解微生物学检查,其它肠道病毒的致病特点。
二、主要内容
1.肠道病毒的共同特性
2.脊髓灰质炎病毒生物学特性、致病性与免疫性、防治原则 3.柯萨奇、埃可病毒致病特性、所致疾病 4.其他肠道病毒
三、教学方法 讲授
四、重点、难点
重点:肠道病毒的共同特性,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免疫性,特异性预防。难点:柯萨奇、埃可病毒致病特性,所致疾病。第二十五章 急性胃肠炎病毒
一、目的要求
1.熟悉轮状病毒的形态结构、分型,掌握所致疾病和微生物学检查方法。2.了解引起人类胃肠炎的其它病毒。
二、主要内容
1.常见的人类胃肠炎病毒 2.轮状病毒生物学特性、致病性与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
三、教学方法 讲授
四、重点、难点
重点:轮状病毒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微生物学检查方法。第二十六章 肝炎病毒
一、目的要求
1.掌握乙型肝炎病毒的形态结构、抗原组成,传染源和传播途径。血清学检测的指标及临床意义,防治原则。
2.熟悉甲肝病毒的生物学特性、传染源和传播途径,防治原则,微生物学检查,熟悉乙肝病毒的致病机理,熟悉丙、丁、戊肝炎病毒的形态结构特点,传播途径。
3.了解甲肝病毒致病性与免疫性。
二、主要内容
1.甲肝病毒生物学特性、致病性与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防治原则 2.乙肝病毒生物学特性、致病性与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防治原则 3.丙、丁、戊肝炎病毒的主要特性
三、教学方法 讲授
四、重点、难点
重点:乙型肝炎病毒的形态结构、抗原组成,传染源和传播途径。血清学检测的指标及临床意义,防治原则。甲肝病毒的生物学特性、传染源和传播途径,丙、丁、戊肝炎病毒的形态结构特点,传播途径。
难点:乙型肝炎病毒的形态结构、抗原组成,致病机制。第二十七章 虫媒病毒
一、目的要求
1.熟悉乙型脑炎病毒的结构特点、流行环节。
2.了解乙型脑炎病毒的致病性、微生物学检查及防治原则,了解登革病毒的主要特性。
二、主要内容
1.乙型脑炎病毒生物学特性、流行环节、致病性与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防治原则
2.登革病毒的主要特性
三、教学方法 讲授
四、重点、难点
重点:乙型脑炎病毒的结构特点、流行环节。第二十八章 出血热病毒
一、目的要求
1.熟悉汉坦病毒的主要特性,流行环节、致病性。2.了解微生物学检测查,防治原则。
二、主要内容
汉坦病毒形态结构、致病性与免疫性、防治原则
三、教学方法 讲授
四、重点、难点
重点:汉坦病毒的主要特性,流行环节、致病性。第二十九章 疱疹病毒
一、目的要求
1.掌握单纯疱疹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致病特点。
2.熟悉疱疹病毒的共性,巨细胞病毒的传播途径、所致疾病,熟悉EB病毒所致疾病、检查方法。
3.了解疱疹病毒的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及防治原则。
二、主要内容 1.疱疹病毒的共性
2.单纯疱疹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致病特点、免疫性、防治原则 3.巨细胞病毒致病特点、微生物学检查 4.EB病毒致病特点、微生物学检查
三、教学方法 讲授、PBL教学
四、重点、难点
重点:疱疹病毒的共性。单纯疱疹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致病特点。难点:疱疹病毒的致病特点。第三十章 逆转录病毒
一、目的要求
1.掌握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传播方式、损伤细胞、所致疾病。
2.熟悉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形态结构特点、变异,微生物学检查及防治原则。3.了解人类免疫陷病毒致病机制,人类嗜T细胞病毒。
二、主要内容
1.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生物学特性、致病性与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及防治原则 2.人类嗜T细胞病毒的主要特性
三、教学方法
讲授、PBL教学
四、重点、难点
重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传播方式、损伤细胞、所致疾病。难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形态结构特点。第三十一章 其他病毒
一、目的要求
1.掌握狂犬病毒的形态结构特点,防治原则。阮粒的含义,致病性。2.熟悉微生物检查中的包涵体检查。
3.了解狂犬病毒的致病性,阮粒的生物学特性,人乳头瘤病毒。
二、主要内容
1.狂犬病毒形态结构特点、致病性、微生物学检查及防治原则 2.阮粒的含义,生物学特性,致病性 3.人乳头瘤病毒的主要特性
三、教学方法
讲授
四、重点、难点
重点:狂犬病毒的形态结构,防治原则。阮粒的含义,致病性。
第五篇:强化教学改革 提高教学质量
强化常规管理
提高教学质量
金井中心校11--12学第一学期教学工作总结
乔海水
各位校长、老师们,今天大家带着浓浓的年味来参加本学期的第一次大会,也是上学期教学工作的总结大会。上学期全体教职员工勤奋工作,恪尽职守,尽心尽力,使我中心校的各项工作均按计划、有步骤运转,很好地完成了学期初制定的工作目标和任务,在此我代表中心校对各位教职员工一学期来取得的成绩表示热烈的祝贺,对大家付出的辛勤劳动表示诚挚地感谢!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上学期工作总结大会。主要目的是回顾上一学期以来中心校的教学工作,总结成功经验和成绩,反思存在问题和不足,表彰成绩突出的优秀校长和教师,部署和安排本学期工作重点,也就是总结经验,发现不足,确保我中心校的教学质量在本学期取得辉煌的成绩,尤其是取得“两考”胜利。
一、常规检查情况
上学期末,中心校组织8人检查组,对各小校进行了为期五天的学校管理和教学常规大检查。每到一校,一是检查学校的学校环境、校园文化、安全工作、教学管理、校长听课、学习笔记、工作记录等;二是检查每个教师的备批改补、学习笔记、教研、反思等。检查结束时,并和学校领导及部分教师进行互动或交流与探讨,进一步规范完善了常规教学工作。
(一)、在检查中,检查组深深感到各校确实在校园建设、教学常规、教研教改方面都花了力气,下了功夫。校容校貌变化了;课堂师生角色变了;学校整体面貌发生了令人惊喜的变化。各校根据教学新理念,构建和谐有效课堂,教育教学质量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同时各校建立了相应的奖励措施,极大地激励着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校长们真正做到了“工作中有方向,前进中有目标,行为中有动力。”
(二)、在此次对教师的常规检查中,检查组评出了胡勤霞、赵娜、巩晓蓓、吕转转、邵富强、张晓娜、荆换、张正润、孟玉红、闫红艳、张春、李丽、朱亚红、闫金荣、孙秀玲、李冰、李菊红、范卫强、昝栩、许彩虹、闫晓芬、张盼盼、朱建娜等23位优秀教师,他们的教学计划制定详细,有基本情况、教学目标、课时安排、教学措施;备课过程具体,有目标、有过程、有训练、有作业、有板书;教学反思实例具体,分析到位;作业批改认真,符号到位、有改错、有评价、有日期;补差次数多,有针对性作业且认真批改;听课手册次数超出规定且记录详细、评价认真;学习笔记都在两本以上;教研课都是实实在在上过,并且保留资料齐全;单元考和月测有试卷,有分数册和考试分析,并且装订规范。在检查中,除了以上23位教师,大部分教师在常规工作中,都能达到学期初制定的各项要求。
(三)、在常规检查中,不论是学校管理方面,还是教师的常规工作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学校的管理制度、教学工作的重视以及校长学习和校长对各项工作检查记录等,都待进一步完善。比如教师备课实用性,作业数量质量和批改的方式,教学反思的深度,教研工作的制度等都待进一步加强。
二、期末检测情况
上学期期末考试由于广大教师的辛勤耕耘和奖励方案的彻底改变,今年小学的获奖人数达到历史新高,获奖人数76人,占到代课教师的80%,下面就期末考试的基本情况汇报如下:
(一)、各小学校获奖情况
1、特等奖和一等奖的分布情况:31个特等奖的分布情况,大井4人、赤社1人、西曲凡10人、南扶3人、卫褚1人、西王9人、侯村2人。31个一等奖的分布情况,大井3人、赤社1人、西曲凡3人、南扶6人、卫褚2人、西王11人、侯村6人。
2、各校获奖人数占本校代课教师的比例:大井获奖人数8人,占本校代课教师总数的67%;赤社获奖人数4人,占本校代课教师总数的36%;西曲凡获奖人数14人,占本校代课教师总数的100%;南扶获奖人数12人,占本校代课教师总数的85%;卫褚获奖人数7人,占本校代课教师总数的63%;西王获奖人数22人,占本校代课教师总数的100%;侯村获奖人数8人,占本校代课教师总数的80%;
3、四年级全区统考情况:上学期四年级五个学科是全区组织统评的,“一分两率”全部超过全区平均值的学科和学校是:语文,西曲凡、西王;数学,赤社、西曲凡、南扶;英语,大井、西曲凡、南扶、西王;科学,大井、西曲凡、西王、侯村;品德,大井、西曲凡、南扶、卫褚、西王、侯村。从以上情况来看,四年级的整体成绩在全区处于中上游水平.4、在上一学期期末考试中,还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所带的学科有两科或者三科都获奖,按照奖励方案,除四年级统考中有17名教师获得特等奖,还有14多名(含四年级的代课教师)的教师都是获得两个一等奖上升到特等奖的,这些教师都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二)期末考试存在问题
1、部分学科中的个别班级的平均分低于中心校平均分10分以上,二年级数学一个学校,三年级英语一个学校,三年级科学两个学校,三年级品德三个学校,四年级数学一个学校,六年级数学一个学校,六年级品德一个学校,共十个班级人次,在这十个学科教师中基本上都有其他学科获奖,甚至是一等奖和特等奖,就是由于有一科成绩差而取消了奖项。不是说这些教师在这些学科中没有耕耘,不过是深浅不一罢了。
2、从期中期末全区统评的六年级和四年级成绩来看,中心校语文的整体水平处于全区的中下游,语文多年来一直是我中心校的一个薄弱学科,但中学获奖的大部分是语文学科教师,同样是起早贪黑,中学语文老师辛辛苦苦落个地主,小学语文老师辛辛苦苦却落个贫农,这应该值得我们反思,中学这几位教师我是比较熟悉的,从表面上我看出他们有三点值得我们学习,一是以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课堂;二是积累大量资料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强化训练;三是知识过关狠。
3、学生的字迹和考试答卷书写的一般规则有待进一步加强训练。
三、本学期教学工作重点
(一)、抓严抓实各项常规工作。
(1)严抓各项制度计划的落实。要保证教学工作具有科学性、计划性、可行性,做到每项工作开展时有目标、有方案、有规划、有管理。各校必须保证每学期各项工作目标明确,计划合理,管理到位。开学两周后,要对各校的常规制度、计划进行一次检查,并计入学校考核量化档案。
(2)各校要进一步完善教学常规检查制度。常规工作,要以“讲实用、讲效益”为原则,要求教师做到备课要“深”,上课要“实”,作业要“精”,教学要“活”,负担要“轻”,质量要“高”,各校要经常对教师的课前准备、课堂教学、作业与辅导、教学评价等方面,对教师的常规教学进行指导性管理。
(3)抓实常规工作的各个环节,保证教学质量逐步提高。
一抓备课。如何提高备课质量是教师上好每一堂课的关键。要求做到:目标明确、重点突出、难点突破、过程合理、条理清晰、板书规范、训练适当、反思及时。要真正做到“掌握课标,吃透教材,挖掘到位,知识准确。” 总之,备课要以“简练、实用”为宗旨。
二抓课堂。本学期开学第一月,继续组织全体教师进行有效课堂的“轮讲互听共评”活动,充分让大家听,大家评,人人参与,“说长道短”,“评头论足”,帮助寻找不足,帮助改进,促使每一位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意识不断提高,逐步形成自己的一套独特有效的课堂教学风格。
三抓反馈。主要抓作业训练和单元考和月测,要求:语文课课有作业,数学天天有作业,英语、科学、品德周周有作业。作业布置要做到内容精、形式活、质量高,提倡分层布置,所布置的作业要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为基点,作业批改做到及时,认真,超过30人的班级,基础知识可采用学生互批或小组共评,重点和难点知识教师要人人过手;学生数少的班级要做到面批面改,不管怎么样,努力做到每一个学生都要过基础关,中上等学生要过难点关,总之,要抓两头带中间,不放弃一个学困生,不耽搁一个优等生。本学期继续坚持单元考和月测,及时对学生的一段所学进行检查分析补漏。
2、加强学习,引领成长
⑴ 业务学习做到有计划、有目标、有安排、有考勤、有记载,本学期检查学习笔记除自学部分外还要有共同学习的内容。
⑵各校要利用网络资源来获得优质的教学信息,本学期要对各校利用网络进行辅助教学情况进行检查,看看各校下载了多少资料,打印多少材料,在教学中应用了多少。
⑶继续抓实“五个一”,即要求教师每学期看一本好书、教师每周写一篇教学反思、每月写一篇能体现个人水平的创新教案,每学期上一节观摩汇报课,写一篇有价值的教学论文。
3、加强随堂听课。
本学期,各校领导要不定时走进课堂,深入教学第一线,以随时发现问题,及时加以指导、改进。也就是说,我们学校的领导不能丢掉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随堂听课要查教师的教案、听教师教学设想、看教师课后作业设计、问学生掌握情况等,并做好记载,提出建设性意见,敦促整改,使教师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能力,从而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4、认真组织开展好每次的教研活动。
要求各校教研组精心组织,定时间、定人员、有针对性,确保教研活动有成效,让全体教师都能受益。教研活动的内容不要搞什么大课题,就是我们平时教学中遇到的实实在在问题,把它提出来,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加以解决。
5、狠抓“两考”工作
(1)、学校一把手亲自抓,在人力财力物力上向毕业班倾斜;(2)、抓好整体,确保及格率,突出优秀率;(3)、抓好“两考”的信息资料工作;(4)、抓好平时的检测工作。
(5)、制定好复习计划,及时弥补学生知识缺陷。
同志们,眼界决定境界,思路决定出路。上学期期末考试质量分析不仅是对工作的总结,更有对今后工作的思考,使大家明确了下一阶段的工作目标,在以后的工作中统一思想,更新教育理念,我们将继续摸索提高教学质量之路,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改进,在改进中提高,我们相信在广大教职员工的不懈努力下,一定能够取得本学期教学质量的全面胜利。
谢谢大家!
金井中心校
2012年2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