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上海交大《病原生物学》33集教学视频
上海交大《病原生物学》33集教学视频
本课程为上海交通大学病原生物学精品课程教学视频,全套视频共33集,由知盈医学课堂整理免费共享。
本课程自建校即设立,由我国著名微生物学家和免疫家余贺教授主讲。“文革”中,医学微生物学曾与其他医学基础课合并教授。“文革”后,医学微生物学课程又分开,为基础医学主干课程。1978年,卫生部建立全国统编教材或规划教材体系,《医学微生物学》第1版,第2版即由余贺教授主编。当时学时为128。《医学微生物学》第3-5版,亦由我教研室陆德源教授主编。自第3版开始,免疫篇章不再归《医学微生物学》,学时缩短为84(理论48,实验36)。我校因有免疫研究所,《医学免疫学》也不再为微生物老师教授。自余贺教授创建我室后,曾多次举办全国助教学习班。“文革”结束后,1978,1979,1980连续3年,我室又举办了3期医学微生物学高级师资班。为全国播下了医学微生物学师资人才的种子。很多师资班学员在各学校都成了骨干师资。80年代末,我校开设了英文班,法文班和7年制班。《医学微生物学》也相应部分或全部用外文讲授。
第1集第2集第3集第4集第5集第6集第7集第8集第9集第10集第11集第12集第13集第14集第15集第16集第17集第18集第19集第20集第21集第22集第23集第24集第25集第26集第27集第28集第29集第30集第31集第32集第33集
第二篇: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教案
学
院
教
案
(/
学
年
度
第二
学
期)
教师姓名
课程名称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
专业及班级
授课日期
年
月
日
第1
周课
次
授课内容
免疫与免疫学概述
免疫器官、免疫细胞、细胞因子
教学目标
掌握免疫概念,免疫系统的三大功能、免疫器官的组成和功能、免疫细胞的种类作用
熟悉免疫细胞的受体、了解免疫学发展史及免疫学在医学生物学中的重要地位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免疫的概念、功能;免疫系统的组成难点:
抗原提呈细胞的概念
教学资源
多媒体、投影仪
作业
复习本次课内容,预习下次课内容
课后记
教学效果良好
学
院
教
案
(/
学
年
度
第二
学
期)
教师姓名
课程名称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
专业及班级
授课日期
年
月8
日
第2
周课
次
授课内容
抗原的概念、特点
免疫球蛋白与抗体的概念
免疫球蛋白的结构
主要的免疫球蛋白
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功能
教学目标
掌握免疫球蛋白的结构、免疫球蛋白的功能、各类Ig的特性与功能
熟悉抗原、免疫原性、抗原性、抗原决定簇、异嗜性抗原的概念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度:
抗原、抗原决定簇的概念;免疫球蛋白的结构、免疫球蛋白的功能;各类免疫球蛋白的特性功能
难点:
抗原决定簇的概念;
免疫球蛋白的结构
教学资源
多媒体、投影仪
作业
复习本次课内容,预习下次课内容
课后记
教学效果良好
学
院
教
案
(/
学
年
度
第二
学
期)
教师姓名
课程名称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
专业及班级
授课日期
年
月15
日
第3
周课
次
授课内容
补体系统的组成、激活和生物学特性
免疫应答的概念和类型
免疫应答的过程
免疫应答的效应和特点
教学目标
掌握补体概念,补体系统组成和命名,补体系统的生物学功能、免疫应答的概念、体液免疫应答和细胞免疫应答的过程
熟悉补体的活化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补体概念,补体系统组成和命名,补体系统的生物学功能
难点:
三大补体激活途径
教学资源
多媒体、投影仪
作业
复习本次课内容,预习下次课内容
课后记
教学效果良好
学
院
教
案
(/
学
年
度
第二
学
期)
教师姓名
课程名称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
专业及班级
授课日期
年3
月
日
第4
周课
次
授课内容
抗感染免疫的类型
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意义
超敏反应的类型和特点
免疫缺陷病与自身免疫性疾病
移植免疫与肿瘤免疫
免疫学检测
免疫学防治
教学目标
掌握抗感染免疫的类型、超敏反应的类型、各型超敏反应的特点、人工自动免疫、人工被动免疫的概念和特点
熟悉非特异性免疫组成、抗感染免疫意义、移植免疫与肿瘤免疫的机制
了解免疫学防治和检测手段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超敏反应的类型;各型超敏反应的机制
难点:
I型超敏反应的机制
教学资源
多媒体、投影仪
作业
复习本次课内容,预习下次课内容
课后记
教学效果良好
学
院
教
案
(/
学
年
度
第二
学
期)
教师姓名
课程名称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
专业及班级
授课日期
年
月29
日
第5
周课
次
授课内容
微生物绪论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细菌的生长繁殖与人工培养、新陈代谢、遗传变异
实训:细菌形态的观察
教学目标
掌握细菌的化学结构、功能与意义,G+与G-菌细胞壁的区别、质粒的概念、芽胞的医学意义、G染色的结果和意义、细菌在培养基中生长情况
熟悉细菌的基本结构、特殊结构及其意义、细菌生长繁殖的方式与速度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细菌的基本结构和特殊结构组成及其意义
难点:
G染色的结果和意义
教学资源
多媒体、投影仪
作业
复习本次课内容,预习下次课内容
免疫学部分练习题
课后记
教学效果良好
学
院
教
案
(/
学
年
度
第二
学
期)
教师姓名
课程名称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
专业及班级
授课日期
年
月5
日
第6
周课
次
授课内容
细菌的分布
消毒与灭菌
细菌的致病性
感染的来源与类型
实训:外界因素对细菌的影响
教学目标
掌握消毒灭菌的概念、物理消毒灭菌的原理和常用方法、细菌的变异现象、细菌致病的物质基础、内/外毒素的区别
熟悉正常菌群和菌群失调的概念、影响消毒灭菌效果的因素、细菌侵入途径、感染的种类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消毒灭菌的概念;细菌致病的物质基础;内/外毒素的区别
难点:
内/外毒素的区别
教学资源
多媒体、投影仪
作业
复习本次课内容,预习下次课内容
课后记
教学效果良好
学
院
教
案
(/
学
年
度
第二
学
期)
教师姓名
课程名称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
专业及班级
授课日期
年
月
日
第7
周课
次
授课内容
化脓性细菌(葡萄球菌、链球菌、奈瑟菌)的生物学性状和致病性
消化道感染细菌(埃希菌、志贺菌、沙门菌)的生物学性状和致病性
教学目标
掌握化脓性细菌的主要生物学特性;金葡菌、乙型链球菌和脑膜炎双球菌的主要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志贺菌、沙门菌和霍乱弧菌的致病物质、所致疾病;标本采集的注意事项
熟悉肺炎双球菌、淋球菌和绿脓杆菌的致病性;淋球菌的防治原则;其他各菌的致病性和防治原则
了解化脓性细菌的微生物学检查和防治原则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金葡菌、乙型链球菌和脑膜炎双球菌的主要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志贺菌、沙门菌和霍乱弧菌的致病物质、所致疾病
难点:
金葡菌、乙型链球菌的主要致病物质
教学资源
多媒体、投影仪
作业
复习本次课内容,预习下次课内容
课后记
教学效果良好
学
院
教
案
(/
学
年
度
第二
学
期)
教师姓名
课程名称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
专业及班级
授课日期
年
月
日
第8
周课
次
授课内容
呼吸道感染细菌(结核分枝杆菌、白喉棒状杆菌)的生物学性状和致病性
厌氧性细菌的生物学性状和致病性
动物源性细菌的生物学性状和致病性
教学目标
掌握结核杆菌的致病性、免疫性及防治原则;OT试验的原理、方法、结果和临床意义及用途;破伤风杆菌的致病条件、致病物质、所致疾病与防治原则
熟悉结核杆菌的生物学特性;白喉棒状杆菌的致病条件、致病物质、所致疾病与防治原则;无芽胞厌氧菌的感染特征、所致疾病;常见病原性真菌所致疾病
了解无芽胞厌氧菌种类、分布和防治原则;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结核杆菌的致病性、免疫性及防治原则;OT试验的原理、方法、结果和临床意义及用途
难点:
OT试验的原理、方法、结果和临床意义及用途
教学资源
多媒体、投影仪
作业
复习本次课内容,预习下次课内容
课后记
教学效果良好
学
院
教
案
(/
学
年
度
第二
学
期)
教师姓名
课程名称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
专业及班级
授课日期
年
月
26日
第9
周课
次
授课内容
支原体的生物学性状和致病性
立克次体的生物学性状和致病性
衣原体的生物学性状和致病性
教学目标
掌握梅毒螺旋体的传播方式、所致疾病和防治原则
熟悉常见病原性真菌所致疾病
了解梅毒螺旋体的生物学特性;支原体、立克次体和衣原体的概念和所致疾病;
支原体、立克次体和衣原体的生物学特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梅毒螺旋体的传播方式、所致疾病
难点:
衣原体的生物学特性
教学资源
多媒体、投影仪
作业
复习本次课内容,预习下次课内容
课后记
教学效果良好
学
院
教
案
(/
学
年
度
第二
学
期)
教师姓名
课程名称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
专业及班级
授课日期
年
月
日
第10
周课
次
授课内容
病毒的基本性状
病毒的致病性
病毒感染的检查及防治原则
教学目标
掌握病毒的基本形状;病毒的结构、化学组成和作用;病毒持续感染的类型;病毒的致病机制;标本的采集与送检;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病毒感染的防治;
熟悉病毒增殖;抗病毒免疫;病毒的感染途径;病毒分离培养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病毒的基本形状;病毒的结构、化学组成和作用
难点:
病毒的致病机制
教学资源
多媒体、投影仪
作业
复习本次课内容,预习下次课内容
课后记
教学效果良好
学
院
教
案
(/
学
年
度
第二
学
期)
教师姓名
课程名称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
专业及班级
授课日期
年
月
日
第11
周课
次
授课内容
呼吸道感染病毒的生物学性状和致病性
肠道感染病毒的生物学性状和致病性
肝炎病毒的生物学性状和致病性
教学目标
掌握流感病毒的抗原型别与变异、流行的关系;脊髓灰质炎病毒的致病性、免疫性及防治原则;甲型、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的传播途径、致病特点和免疫性及防治原则;乙型肝炎病毒抗原构造和免疫学检测的关系;
熟悉麻疹病毒、腮腺炎病毒的致病性、免疫性和防治原则;甲型和乙型肝炎病毒的主要生物学特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流感病毒的抗原型别;乙型肝炎病毒抗原构造和免疫学检测的关系;
难点:
乙型肝炎病毒抗原构造和免疫学检测的关系;
教学资源
多媒体、投影仪
作业
复习本次课内容,预习下次课内容
病原微生物部分练习题
课后记
教学效果良好
学
院
教
案
(/
学
年
度
第二
学
期)
教师姓名
课程名称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
专业及班级
授课日期
年
月
日
第12
周课
次
授课内容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生物学性状和致病性
虫媒病毒和出血热病毒的生物学性状和致病性
其他病毒及朊粒的生物学性状和致病性
教学目标
掌握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感染方式、致病性和防治原则;乙型脑炎病毒的传染源、中间宿主、传染方式、所致疾病和免疫性;狂犬病毒致病性和防治原则
熟悉单纯疱疹病毒和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传染方式、致病特点
了解乙型脑炎病毒的主要生物学特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感染方式、致病性;狂犬病毒致病性
难点: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致病机制
教学资源
多媒体、投影仪
作业
复习本次课内容,预习下次课内容
课后记
教学效果良好
学
院
教
案
(/
学
年
度
第二
学
期)
教师姓名
课程名称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
专业及班级
授课日期
年
月
日
第13
周课
次
授课内容
真菌的生物学性状和致病性
寄生、寄生虫的概念
寄生虫与宿主的关系
蛔虫、蛲虫、丝虫、钩虫的生活史和致病特点
教学目标
掌握;真菌的概念、培养特性和抵抗力、致病性;寄生虫的组成;寄生、寄生虫、宿主、中间宿主、终宿主、保虫宿主、感染阶段和生活史的概念;寄生虫对宿主的作用;寄生虫病的流行与防治原则;
各种的蠕虫形态和所致疾病
熟悉蠕虫生活史和防治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寄生、寄生虫、宿主、中间宿主、终宿主、保虫宿主、感染阶段和生活史的概念
难点:
寄生虫对宿主的作用
教学资源
多媒体、投影仪
作业
复习本次课内容,预习下次课内容
课后记
教学效果良好
学
院
教
案
(/
学
年
度
第二
学
期)
教师姓名
课程名称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
专业及班级
授课日期
年
5月
日
第14
周课
次
授课内容
肝吸虫、肺吸虫、姜片虫、血吸虫的的生活史和致病特点
链状带绦虫、肥胖带绦虫的生活史和致病特点
疟原虫的生活史和致病特点
实训:人体寄生虫学实验
教学目标
掌握疟原虫的致病性
熟悉各种吸虫的生活史和防治
了解各种吸虫的实验室诊断和流行因素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疟原虫的致病性
难点:
各种吸虫的生活史
教学资源
多媒体、投影仪
作业
复习本次课内容,预习下次课内容
课后记
教学效果良好
第三篇:《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作业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作业
一、名词解释
1、抗体
2、超敏反应
3、人工主动免疫
4、人工自动免疫
5、消毒
6、灭菌
7、无菌
8、无菌操作
9、中间宿主
10、感染阶段
二、简答题
1、简述抗原的概念、特性及分类(根据抗原性能)。
2、列出医学上重要的抗原有哪些?
3、免疫应答根据效应机制可以分为哪几类?其过程包括哪几个阶段?
4、简述初次应答和再次应答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
5、注射青霉素引起的过敏性休克属于哪一型的超敏反应?简述其发生机制。
6、人工主动免疫和人工被动免疫的区别。
7、简述脑膜炎奈瑟菌的形态和致病性(致病机制和所致疾病);链球菌感染后引起的超敏反应性疾病有哪些?
8、简述破伤风梭菌的感染条件、致病机制及防治原则。
9、简述结核菌素试验的原理、方法、结果分析及临床应用。
10、简述病毒的结构、基本特性、感染途径和感染类型。
11、简述脊髓灰质炎病毒的防治原则。
12、简述HBV(乙型肝炎病毒)抗原抗体检测结果及其临床意义。
13、简述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传染源及传播途径。
14、简述狂犬病病毒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及防治原则。
15、简述寄生虫病流行的基本环节和防治原则。
第四篇:重庆医科大学病原生物学教学大纲
《病原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供七年制、五年制临床医学及相关专业使用)基础医学院病原生物学教研室编写 2012年9月
目 录
(医学寄生虫学部分)
总论……………………………………………………………………6 第一章 医学线虫……………………………………………………7 第二章 医学吸虫……………………………………………………9 第三章 医学绦虫……………………………………………………11 第四章 医学原虫……………………………………………………13 第五章 医学节肢动物………………………………………………16
教学时数分配表(共24学时)
教学内容 总论
第一章 医学线虫 第二章 医学吸虫 第三章 医学绦虫 第四章 医学原虫 第五章 医学节肢动物 合计
总 论
一、目的要求
1.了解全世界与我国寄生虫病流行状况及危害性。2.熟悉寄生虫病流行规律与防治原则。
3.掌握寄生虫,宿主,生活史等基本概念;掌握消除性免疫、非消除性免疫(带虫免疫、伴随免疫)的概念;掌握世界范围内重要的寄生虫病的名称;掌握寄生虫病流行的基本环节、寄生虫病流行的特点。
二、主要内容
1.人体寄生虫学的定义、研究范围。
2.寄生的概念;寄生虫的类型(体外、体内、专性、兼性、长期、暂时、机会性寄生虫);宿主类型(终末宿主,中间宿主,保虫宿主,转续宿主)。
理论课学时 3 4 5 3 6 3 24 3.寄生虫与宿主的相互作用。
4.寄生虫病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及对社会经济与发展的影响以及我国寄生虫病的现状及寄生虫病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5.寄生虫病的流行特点(地方性,季节性,自然疫源性),流行的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影响流行的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寄生虫病的防治基本原则。
三、教学方法 讲授。
四、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寄生及宿主的概念,宿主的类别,体现寄生虫免疫的特点的带虫免疫和伴随免疫现象,寄生虫病的流行特点,流行的基本环节及影响流行的因素,寄生虫病的防治原则。第一章 线虫
目的要求
1.了解蛔虫、蛲虫、鞭虫、钩虫、丝虫成虫形态结构,所致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
2.掌握蛔虫、蛲虫、鞭虫、钩虫虫卵的形态特征及相关的鉴别要点。
3.掌握蛔虫、蛲虫、鞭虫、钩虫的生活史(主要是寄生部位,感染阶段、感染途径及感染方式)与致病的关系、实验室诊断方法(主要是病原学诊断方法),防治原则。4.掌握两种主要丝虫微丝蚴形态及鉴别要点、生活史中成虫的寄生部位、人体感染过程、微丝蚴夜现周期性及致病作用;掌握丝虫感染诊断方法及防治原则。5.掌握旋毛虫幼虫的形态特点、生活史及与致病的关系、感染方式及诊断方法 主要内容
1.线虫概述,线虫主要形态特征(虫体外形、雌雄虫区别、生殖系统基本结构、虫卵基本结构),生理特征(虫卵孵化、幼虫发育、幼虫蜕皮、成虫取食与代谢),生活史类型(土源性、生物源性),主要线虫种类有蛔虫、鞭虫、钩虫、蛲虫、丝虫、旋毛虫等(注意学名和俗名的对应)。
2.蛔虫雌雄成虫的形态,虫卵详细结构(受精卵、未受精卵、感染期卵的区别),生活史(成虫寄生部位、感染性蛔虫卵的发育过程、幼虫移行、成虫寿命、产卵量、卵的抵抗力),人的感染蛔虫的方式与途径,致病作用,常用检查方法(生理盐水直接涂片法等),广泛流行的原因及防治方法。
3.鞭虫成虫的形态特征,虫卵形态结构,生活史特点(成虫寄生部位、人的感染方式与途径),致病作用,常用检查方法(生理盐水直接涂片法等),防治方法。
4.十二指肠钩虫与美洲钩虫成虫形态结构(大小、外形、口囊及交合伞的区别)、虫卵特征,生活史(成虫寄生部位、虫卵在土壤内的发育、人的感染方式与途径、幼虫在体内移行)、致病作用(钩蚴性皮炎、肺部炎症、成虫引起的钩虫性贫血,重点是钩虫性贫血的机理),常用检查方法(饱和盐水浮聚法等),流行因素(两种钩虫在我国的地区分布不同)与防治方法。
5.蛲虫的成虫与虫卵特征,生活史(寄生部位、产卵位置、虫卵发育时间短的特点),肛门-口-手的特殊感染方式,致病特点,常用检查方法(透明胶纸法等),反复感染的流行特点与相应的防治方法。
6.旋毛虫成虫、幼虫囊包形态,生活史特点(成虫、幼虫寄生于同一宿主、生活史完成需要换宿主),人感染旋毛虫的方式,致病作用的严重性,常用检查方法(肌肉活组织压片检查),流行因素与防治方法。
7.寄生人体的丝虫种类、地区分布,重点是班氏丝虫和马来丝虫。丝虫致病作用(急性期与慢性期的临床症状),检查微丝蚴的病原学方法。 教学方法
讲授。
重点、难点
重点:蛔虫、钩虫、蛲虫,鞭虫虫卵的形态特征,旋毛虫囊包形态,上述线虫对人的感染阶段、感染途径及感染方式,重要致病作用,最佳病原学诊断方法及防治原则。
难点:钩虫引起缺铁性贫血的原因;蛲虫的重复感染与异位感染。
第二章 医学吸虫
一、目的要求
1.了解常见人体吸虫(肝吸虫、肺吸虫、姜片虫、血吸虫等)所致疾病的流行因素与流行特点。(宋体四号)
2.熟悉上述吸虫的生活史、成虫形态结构。
3.掌握常见人体吸虫(肝吸虫、肺吸虫、姜片虫、血吸虫等)虫卵的形态特点,成虫的寄生部位,感染阶段、感染途径及感染方式,致病作用与致病机理,实验室诊断方法(病原学诊断为主),防治措施。
二、主要内容
1.吸虫概论,吸虫的外形特征(体表、吸盘)及主要内部结构(盲管型消化系统、雌雄同体的生殖系统、排泄系统、神经系统),生活史基本过程(虫卵、毛蚴、胞蚴、雷蚴、尾蚴、囊蚴、童虫、成虫)、生活史特点(幼体繁殖、宿主转换与世代交替),主要吸虫(注意学名和俗名的对应):肝吸虫、肺吸虫、姜片虫、血吸虫。
2.肝吸虫成虫主要结构(形状、口腹吸盘位置与大小、消化系统、生殖系统),虫卵的结构特征(形状、颜色、大小、卵盖、内含毛蚴),生活史(成虫寄生部位、生活史发育过程、中间宿主的名称、对人的感染阶段与感染方式),致病作用(成虫致病为主),实验诊断方法(粪检查虫卵),流行因素(重要的是食生鱼的习惯)与防治措施。
3.鉴别两种肺吸虫(卫氏与斯氏)成虫的主要结构(形状、口腹吸盘位置与大小、消化系统、生殖系统的并列特点)、虫卵的结构特征(形状、颜色、大小、卵盖、内含物),生活史(成虫寄生部位、生活史发育过程、中间宿主的名称、对人的感染阶段与感染方式、童虫在终宿主体内移行),致病作用(卫氏肺吸虫以成虫致病为主,斯氏肺吸虫由童虫致病),实验诊断方法(查痰、查粪、活检皮下包块),流行因素(重要的是食生蟹或喇蛄的习惯)与防治方法。
4.寄生人体的血吸虫种类与流行地区(以我国流行的日本血吸虫为主要内容)。日本血吸虫成虫主要结构(雌雄异体、形状、口腹吸盘位置与大小、消化系统、生殖系统),成熟虫卵、未成熟虫卵与死亡虫卵的结构特征(形状、颜色、大小、卵盖、内含物),生活史(成虫寄生在肠系膜静脉血管内、卵如何进入肠道并随粪便排出过程、生活史发育过程、中间宿主的名称、对人的感染阶段与感染方式),致病作用(主要是虫卵所致),实验诊断方法(针对急性期、慢性期、晚期病人的不同病原学与免疫学检查方法),流行因素(重要的是接触疫水)与综合防治措施(治疗病人与病畜、管粪、管水、灭螺)。
5.姜片虫成虫主要结构(形状、口腹吸盘位置与大小、消化系统、生殖系统),虫卵的结构特征(形状、颜色、最大的吸虫卵、卵盖、内含物),生活史(成虫寄生部位、生活史发育过程、中间宿主的名称、对人的感染阶段与感染方式),致病作用(成虫致病为主),实验诊断方法(粪检查虫卵),流行因素(重要的是食生的菱角等水生植物)与防治措施。
三、教学方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及少量相关视频。
四、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肝吸虫、肺吸虫、血吸虫成虫与虫卵的结构特征,鉴别要点。对人的感染阶段、感染途径及感染方式,致病作用及致病机理,诊断方法。重点掌握日本血吸虫。
2.教学难点 幼体繁殖的概念,吸虫生活史的共性及特点。
第三章 医学绦虫
1.了解常见人体绦虫(猪带绦虫、牛带绦虫、细粒棘球绦虫、曼氏迭宫绦虫等)所致疾病的流行因素与流行特点。
2.熟悉常见人体绦虫(猪带绦虫、牛带绦虫、细粒棘球绦虫、曼氏迭宫绦虫等)的生活史过程。
3.掌握常见人体绦虫(猪带绦虫、牛带绦虫、细粒棘球绦虫、曼氏迭宫绦虫等)成虫、幼虫和虫卵的结构特征,对人的感染阶段、感染方式与途径、致病作用,实验室诊断方法(病原学诊断为主),防治措施。
二、主要内容
1.绦虫概述,成虫外形(带状、分节)与节片构成(头节、颈节、幼节、成节、孕节),寄生人体的圆叶目绦虫与假叶目绦虫的形态与生活史主要区别(虫卵、中绦期幼虫结构特征、中间宿主),常见绦虫(注意学名和俗名的对应):猪带绦虫、牛带绦虫、细粒棘球绦虫、曼氏迭宫绦虫等。
2.猪带绦虫成虫,头节、成节、孕节、囊尾蚴、虫卵的形态特征、生活史(成虫与囊尾蚴寄生部位、中间宿主、囊尾蚴与虫卵均可为感染阶段、多种感染方式),致病作用(猪带绦虫病与猪囊尾蚴病),病原诊断方法(孕节压片法等),流行因素(生食猪肉、猪的饲养方法)与预防方法(治疗病人、不食生猪肉、加强猪肉检疫)。牛带绦虫成虫头节、成节、孕节结构,生活史(中间宿主与感染阶段),致病作用(只有成虫致病),注意牛带绦虫与猪带绦虫比较。
4.细粒棘球绦虫成虫、棘球蚴的结构特征,生活史(虫卵为感染阶段,人为中间宿主,棘球蚴寄生人的主要部位),致病作用与部位有关,诊断(免疫学诊断与B超、CT等影像学诊断),流行特点与地区,预防方法。
5.曼氏迭宫绦虫成虫、裂头蚴、虫卵的主要形态特征,生活史(裂头蚴感染人的方式、寄生部位,人可作为转续宿主、中间宿主、终末宿主,),裂头蚴的致病作用,及裂头蚴病的预防方法。
三、教学方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及少量相关视频。
四、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重点讲解猪带绦虫成虫与囊尾蚴、细粒棘球绦虫的结构特征,对人的感染阶段、感染途径及感染方式,致病作用及致病机理,诊断方法。
2.教学难点 中绦期的概念,囊状蚴与实体蚴的区别,曼氏迭宫绦虫的生活史。
第四章 医学原虫学
一、目的要求
1.了解常见寄生人体原虫的流行病学情况。了解利什曼原虫感染阶段与感染方式,致病作用,实验诊断方法。
2.熟悉常见寄生人体原虫的生活史过程。
3.掌握常见寄生人体原虫(溶组织内阿米巴、阴道毛滴虫、蓝氏贾第鞭毛虫、疟原虫、弓形虫等)与病原学诊断有关的形态特征,对人的感染,致病作用,实验诊断方法,防治方法。
二、主要内容
1.医学原虫概论,原虫是单细胞的真核生物,原虫主要形态特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原虫生理特性(一个细胞完成全部生理功能,包括运动、营养、代谢、繁殖等,重点在繁殖的各种方式),三种生活史类型(人际传播型、人兽传播型、媒介昆虫传播型),原虫致病特点(增殖致病、扩散致病、机会致病),主要医学原虫(注意种名与俗名的对应):溶组织内阿米巴、利什曼原虫、阴道毛滴虫、蓝氏贾第鞭毛虫疟原虫、弓形虫等。
2.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伪足、内外胞质、泡状细胞核、)与包囊(形状、1-4个核、糖原泡、棒状的拟染色体)主要形态结构,生活史基本过程(四核包囊-小滋养体-包囊),感染阶段与方式,致病作用(肠内阿米巴病、肠外阿米巴病)与致病机理(虫株毒力、滋养体侵袭、宿主的免疫状态和伴有的其他细菌感染),病原学诊断(急性期查滋养体与慢性期包囊的方法)。阿米巴痢疾的流行因素与防治方法。根据溶组织内阿米巴,比较结肠内阿米巴与致病型自由生活阿米巴的形态、生活史以及致病的特点。
3.寄生人体的利什曼原虫种类,生活史基本过程(在人体内无鞭毛体、在白蛉体内前鞭毛体的发育),感染阶段与感染方式,致病作用(内脏型、皮肤型、淋巴结型黑热病),实验诊断方法(骨髓穿刺法为主)。
4.蓝氏贾第鞭毛虫的滋养体和包囊形态结构(鞭毛、细胞核),生活史过程,感染阶段与感染方式(水源性疾病),致病作用(旅游者腹泻,脂性腹泻),诊断方法(急性期和慢性期的不同方法),预防方法。
5.阴道毛滴虫的形态结构,生活史仅有滋养体,感染阶段、致病阶段和传播阶段都是滋养体,直接和间接方式传播,致病作用(引起阴道炎、尿道炎等性传播疾病),诊断方法(生理盐水涂片法等),预防方法(注意性伴侣的治疗)。
6.寄生人体的疟原虫种类,我国以间日疟原虫为主。生活史过程(人体内与蚊体内的发育繁殖过程),红内期主要形态特征,感染阶段(子孢子的两型)与感染方式(按蚊作传播媒介),致病作用(潜伏期,疟疾发作,再燃与复发,贫血,脾肿大,凶险型疟疾,疟疾性肾病),诊断方法(薄血膜法,厚血膜法,免疫学方法),流行因素与地区,防治方法(现症资料、预防复发、预防感染的治疗方法及常用药物),疟疾的免疫机理与预防疟疾的疫苗。比较恶性疟原虫、三日疟原虫、卵形疟原虫的红内期形态、生活史及致病作用。
7.弓形虫生活史的多种形态(滋养体、包囊、假包囊、卵囊),滋养体主要形态特征,生活史主要特点(在人和其他脊椎动物间传播,多种阶段可以感染人),感染阶段与感染方式,致病作用(先天性与免疫低下者的机会性弓形虫病),诊断方法(涂片染色,免疫学方法),流行特点,预防方法。
三、教学方法
理论讲解,PPT演示。课堂提问与总结相结合。
四、重点、难点
重点讲解猪痢疾阿米巴、阴道毛滴虫、疟原虫、弓形虫对人的感染阶段、感染途径及感染方式,致病作用及致病机理,诊断方法。
第五章 医学节肢动物学
一、目的要求
1.了解医学节肢动物的防治原则与方法。2.熟悉医学节肢动物发育过程与生态习性。
3.掌握重要医学节肢动物(蚊、蝇、蚤、虱、蜱、螨)的主要形态特征,传病方式与传播的病原体。
二、主要内容 1.医学节肢动物的主要生物学特征,发育过程的变态特性,对人的危害(昆虫病,虫媒病),重点是医学节肢动物的传病方式(机械性与生物性传播)。昆虫纲主要虫种:蚊、蝇、虱、蚤、白蛉;蛛形纲的主要虫种:硬蜱、软蜱、疥螨、蠕形螨、尘螨。重点是蚊、蝇、疥螨、蠕形螨。
2.蚊(卵、幼虫、蛹、成蚊)的变态发育过程与生态习性(滋生地、栖息地、食性与生殖营养周期、季节消长、越冬)。传播疾病的三属蚊(按蚊、库蚊、伊蚊)卵、幼虫、成虫的鉴别,主要蚊种名称,重点是各种蚊媒传播的疾病名称及其病原体,灭蚊的主要措施(物理、化学、生物的方法,尤其是灭蚊的新方法、新药物)。
3.蝇、蛆的主要形态特征,生活史阶段(卵、蛆、蛹、成蝇)及生态习性(幼虫滋生地、成蝇食性、活动与栖息场所、季节消长与越冬),重点是传播疾病的生活习性。常见蝇种(家蝇、麻蝇、绿蝇、大头金绳、丽绳)的主要鉴别特征。
4.蚤、虱(人虱、耻阴虱)的主要形态特征及生活史阶段,传播的疾病名称及病原体。
5.硬蜱与软蜱的主要形态区别,蜱所致疾病与传播的疾病。疥螨、蠕形螨、尘螨的主要形态特征,所致疾病,诊断与防治方法。
三、教学方法
理论讲解,PPT演示。课堂提问与总结相结合。
四、重点、难点
重点讲解医学媒介节肢动物的致病方式,蚊、蝇、虱、蚤、传病方式与传播的病原体。疥螨、蠕形螨诊断与防治方法。
目 录
(微生物学部分)
绪论……………………………………………………………………22 第一章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23 第二章 细菌的生理……………………………………………………24 第三章 消毒与灭菌……………………………………………………24 第四章 噬菌体…………………………………………………………25 第五章 细菌的遗传与变异……………………………………………26 第六章 细菌感染与免疫………………………………………………27 第七章 细菌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28 第八章 球菌……………………………………………………………28 第九章 肠杆菌科………………………………………………………29 第十章 弧菌属…………………………………………………………30 第十一章 厌氧性细菌…………………………………………………31 第十二章 分枝杆菌属…………………………………………………32 第十三章 其他细菌……………………………………………………33 第十四章 支原体………………………………………………………34 第十五章 立克次体……………………………………………………35 第十六章 衣原体………………………………………………………35 第十七章 螺旋体………………………………………………………36 第十八章 真菌学概述…………………………………………………37 第十九章 主要致病性真菌……………………………………………37 第二十章 病毒的基本性状……………………………………………38 第二十一章 病毒的感染与免疫………………………………………38 第二十二章 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39 第二十三章 呼吸道病毒………………………………………………40 第十四章 肠道病毒……………………………………………………41 第二十五章 急性胃肠炎病毒…………………………………………42 第二十六章 肝炎病毒…………………………………………………42 第二十七章 虫媒病毒…………………………………………………43 第二十八章 出血热病毒………………………………………………44 第二十九章 疱疹病毒…………………………………………………45 第三十章 逆转录病毒…………………………………………………46 第三十一章 其他病毒 朊粒…………………………………………46
教学时数分配表(共36学时)
教学内容 绪论
第一章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第二章 细菌的生理 第三章 消毒与灭菌 第四章 噬菌体
第五章 细菌的遗传与变异 第六章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第七章 细菌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 第八章 球菌 第九章 肠杆菌科 第十章 弧菌属 第十一章 厌氧性细菌 第十二章 分枝杆菌属
理论课学时 0.5 2.5 1.5 自学 0.5 1.5 2.5 自学 2.5 2.5 0.5 1.5 1 第十三章 其他细菌 第十四章 支原体 第十五章 立克次体 第十六章 衣原体 第十七章 螺旋体 第十八章 真菌学概述 第十九章 主要致病性真菌 第二十章 病毒的基本性状 第二十一章 病毒的感染与免疫
第二十二章 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 第二十三章 呼吸道病毒 第二十四章 肠道病毒 第二十五章 急性胃肠炎病毒 第二十六章 肝炎病毒 第二十七章 虫媒病毒 第二十八章 出血热病毒 第二十九章 疱疹病毒 第三十章 逆转录病毒 第三十一章 其他病毒 朊粒 合计
绪论
一、目的要求 0.5 0.5 1 1 0.5 0.5 2.5 2.5 自学 2 1 0.5 2 0.5 0.5 1 1 0.5 36 1.掌握微生物的定义,按结构组成分类,医学上常见的微生物种类。2.了解微生物的分布、微生物学的发展史,了解医学微生物学的概况。
二、主要内容 1.微生物的定义
2.微生物的种类和分布 3.微生物学的发展史 4.医学微生物学
三、教学方法 讲授
四、重点、难点
重点:微生物的定义,按结构组成分类,医学上常见微生物种类
第一章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一、目的要求
1.掌握细菌的基本形态、测量单位,细菌细胞壁的组成和结构,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细胞壁的差异及意义,L型细菌的含义及特性,质粒的概念,细菌特殊结构的含义及功能。
2.熟悉革兰染色的方法、结果判定和意义。
3.了解细胞壁的功能,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中介体的作用,核糖体的组成和功能,细菌形态学检测的方法,革兰染色的原理。
二、主要内容
1.细菌的形态、大小及测量单位
2.细菌的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 3.细菌的特殊结构:芽胞、鞭毛、荚膜、菌毛 4.细菌形态与结构检查法:革兰染色
三、教学方法 讲授
四、重点、难点
重点:细菌的基本形态、测量单位,细菌细胞壁的组成和结构,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细胞壁的差异及意义,L型细菌的含义及特性,质粒的概念,细菌特殊结构的含义及功能。
难点:细菌细胞壁的结构
第二章 细菌的生理
一、目的要求
1.掌握细菌的生长繁殖条件,细菌的生化反应(糖发酵、吲哚、H2.S试验)的原理及意义,细菌合成代谢产物的种类。
2.熟悉细菌按气体环境不同所分的种类,厌氧菌厌氧生长的机制,细菌个体生长的方式和速度,细菌生长繁殖的规律。
3.了解细菌的营养类型和营养物质,细菌的能量代谢,细菌生物氧化的类型,细菌的人工培养,细菌分类原则和命名方式。
二、主要内容
1.细菌的营养类型及生长繁殖条件
2.细菌的代谢产物分解性代谢产物,合成性代谢产物 3.细菌的生长繁殖的规律 4.细菌的人工培养 5.细菌分类和命名
三、教学方法 讲授
四、重点、难点
重点:细菌的生长繁殖条件,细菌的生化反应(糖发酵、吲哚、硫化氢试验)的原理及意义,细菌合成代谢产物的种类。第三章 消毒灭菌
一、目的要求
1.掌握消毒、灭菌的概念,常用消毒灭菌方法(巴氏消毒法、煮沸法、干烤法、高压蒸气灭菌法)的条件。
2.了解防腐、无菌的概念,其它常用消毒灭菌法的条件,化学消毒剂的应用。
二、主要内容 1.基本概念
2.物理消毒灭菌法
3.化学消毒灭菌法
4.影响消毒灭菌效果的因素
三、教学方法 自学
四、重点、难点
重点:消毒、灭菌的概念,常用消毒灭菌方法。第四章 噬菌体
一、目的要求
1.掌握噬菌体、毒性噬菌体、温和噬菌体、溶源性细菌、前噬菌体的概念,温和噬菌体的溶源性周期和溶菌性周期。
2.了解噬菌体的应用。
二、主要内容 1.噬菌体的概念
2.噬菌体与宿主细胞的关系 3.噬菌体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 讲授
四、重点、难点
重点:噬菌体、毒性噬菌体、温和噬菌体、溶源性细菌、前噬菌体的概念,温和噬菌体的溶源性周期。
难点:温和噬菌体的溶源性周期。第五章 细菌的遗传变异
一、目的要求
1.掌握质粒的主要特性及医学上常见的质粒,细菌基因转移与重组的主要方式(转化、转导、接合和溶原性转换)。
2.熟悉细菌的变异现象(形态结构的变异、毒力变异、耐药性变异、菌落变异),细菌的遗传物质。
3.了解细菌基因突变的规律,细菌遗传变异的实际意义。
二、主要内容
1.细菌变异的表现
2.细菌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
3.细菌遗传变异的机制基因突变,基因的转移与重组 4.细菌遗传变异的实际意义
三、教学方法 讲授
四、重点、难点
重点:质粒的主要特性及医学上常见的质粒,细菌基因转移与重组的主要方式。难点:细菌基因转移与重组的主要方式。
第六章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一、目的要求
1.掌握正常菌群、条件致病菌、医院感染、毒力的概念,侵袭力的组成、带菌者的概念及意义,内毒素和外毒素的主要特性。
2.熟悉非特异性免疫的组成,机体对胞外菌、胞内菌和外毒素感染的免疫。
3.了解感染的发生与发展过程。
二、主要内容 1.基本概念 2.细菌的致病机制 3.宿主的免疫性 4.感染的发生与发展
三、教学方法 讲授
四、重点、难点
重点:正常菌群、条件致病菌、医院内感染、毒力的概念,侵袭力的组成,带菌者的概念及意义,内毒素和外毒素的主要特性。
第七章 细菌感染的检测方法与防治原则
一、目的要求
1.掌握死疫苗和活疫苗的优缺点。
2.熟悉人工主动免疫和人工被动免疫的特点和概念。
3.了解细菌感染的检测方法,特异性免疫获得的方式,常用的免疫抑制剂。
二、主要内容
1.特异性免疫获得的方式 2.人工主动免疫 3.人工被动免疫 4.细菌感染的检测方法
三、教学方法 自学
四、重点、难点
重点:活疫苗与死疫苗的比较。
第八章 球菌
一、目的要求
1.掌握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球菌、脑膜炎球菌和淋球菌的形态染色性,葡萄球菌A蛋白,葡萄球菌的主要致病物质,链球菌的培养特性、主要致病物质,脑膜炎球菌,淋球菌的培养特性及抵抗力。
2.熟悉葡萄球菌的培养特性和抵抗力,微生物学检查方法,所致疾病,链球菌的抗原构造和分类,A群链球菌所致疾病,微生物学检查法,肺炎球菌的培养特性、致病性。
3.了解葡萄球菌的免疫性和防治原则,其它群链球菌所致疾病,链球菌的免疫性和防治原则,脑膜炎球菌、淋球菌的致病性、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
二、主要内容
1.葡萄球菌属生物学性状、致病性与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防治原则 2.链球菌属生物学性状、致病性与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防治原则 3.肺炎球菌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微生物学检查、防治原则 4.奈瑟菌属:脑膜炎奈瑟菌、淋病奈瑟菌
三、教学方法 讲授、PBL教学
四、重点、难点
重点: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球菌、脑膜炎球菌和淋球菌的形态染色性,主要致病物质。
难点:葡萄球菌A蛋白
第九章 肠杆菌科
一、目的要求
1.掌握肠道杆菌的共同特性,大肠杆菌的主要致病物质、5.组致病性大肠杆菌及所致疾病,志贺菌的主要致病物质,沙门菌属的生化反应特点、抗原构造及分类,主要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标本采集与肠热症病程关系,肥达试验的原理、结果分析与意义。
2.熟悉志贺菌抗原构造及分类,抵抗力,所致疾病及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法,3.沙门菌属的免疫性、带菌者的检查及特异性防治。4.了解大肠杆菌在卫生学上的意义,志贺菌的防治原则。
二、主要内容
1.肠道杆菌的共同特性
2.大肠杆菌生物学性状,致病性与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防治原则 3.志贺菌生物学性状,致病性与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防治原则 4.沙门菌生物学性状,致病性与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防治原则
三、教学方法 讲授
四、重点、难点
重点:大肠杆菌的主要致病物质、5.组致病性大肠杆菌及所致疾病,志贺菌的主要致病物质,微生物学检查法。沙门菌属的主要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标本采集与肠热症病程关系,肥达试验的原理、结果分析及意义,带菌者的检查。难点:志贺菌的微生物学检查法,肥达试验的结果分析。第十章 弧菌属
一、目的要求
1.掌握霍乱弧菌的两种生物学类型及所致疾病。2.熟悉霍乱弧菌的形态、染色及培养特性。3.了解弧菌的致病性、培养特性、防治原则。
二、主要内容
1.霍乱弧菌生物学性状,致病性与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防治原则 2.副溶血性弧菌生物学性状,致病性
三、教学方法 讲授
四、重点、难点
重点:霍乱弧菌的形态、染色及培养性,两种生物学类型及所致疾病。第十一章 厌氧性细菌
一、目的要求
1.破伤风梭菌的芽胞特征,致病条件,防治原则,产气荚膜杆菌的形态特征和培养特征。
2.熟悉厌氧菌的种类,破伤风梭菌、产气荚膜梭菌的培养特性,致病性,破伤风梭菌的抵抗力。
3.了解破伤风梭菌的致病机制,气性坏疽的防治原则,厌氧菌的分布,常见无芽胞厌氧菌及所致疾病。
二、主要内容
1.厌氧菌的种类及分布
2.破伤风梭菌生物学性状,致病性,防治原则
3.产气荚膜梭菌形态特征和培养特征,致病性,防治原则 4.常见无芽胞厌氧菌及防治原则。
三、教学方法 讲授
四、重点、难点
重点:破伤风梭菌、产气荚膜梭菌的形态特征、所致疾病。破伤风梭菌的致病条件,防治原则。
难点:破伤风梭菌、产气荚膜梭菌的致病机制。
第十二章 分枝杆菌属
一、目的要求
1.结核分枝杆菌的形态特征,变异性,免疫性,结核菌素试验原理和用途,结核病的防治原则。
2.熟悉结核分枝杆菌的培养特性、抵抗力。
3.了解结核分枝杆菌的致病物质、微生物学检查,麻风杆菌。
二、主要内容
1.结核杆菌生物学性状,致病性与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防治原则。2.麻风分枝杆菌
三、教学方法 讲授、PBL教学
四、重点、难点
1.重点:结核分枝杆菌的形态特征,变异性,免疫性,结核菌素试验原理和用途。2.难点:结核分枝杆菌的免疫性。第十三章 其他细菌
一、目的要求 1.掌握白喉杆菌的形态特征,特异性预防原则。掌握幽门螺杆菌、空肠弯曲菌、军团菌、铜绿假单胞菌的主要特性。
2.熟悉白喉杆菌的培养特性、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微生物学检查法。3.了解白喉杆菌的致病机制及过程。
二、主要内容
1.白喉棒状杆菌生物学性状,致病性与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防治原则。2.幽门螺杆菌、空肠弯曲菌、军团菌的特性 3.铜绿假单胞菌的特性
三、教学方法 讲授
四、重点、难点
重点:白喉杆菌的形态特征,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特异性预防。幽门螺杆菌、空肠弯曲菌、军团菌、铜绿假单胞菌的主要特性和致病性。
难点:白喉毒素的致病机制。第十四章 支原体
一、目的要求
1.掌握支原体的形态结构特征及所引起的主要疾病。各种疾病的传播方式。2.熟悉支原体的培养特性,常用的微生物学检查方法。3.了解其致病机理与免疫性、防治原则。
二、主要内容
1.概述、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微生物学检查 2.主要病原性支原体
三、教学方法 讲授
四、重点、难点
重点:支原体的形态结构特征及所引起的主要疾病。第十五章 立克次体
一、目的要求
1.掌握立克次体的形态结构特征及所引起的主要疾病。各种疾病的传播方式。2.熟悉常用的微生物学检查方法。3.了解其致病性与免疫性,防治原则。
二、主要内容 1.概述
2.生物学特性
3.主要病原性立克次体 4.微生物学检查 5.防治原则
三、教学方法 讲授
四、重点、难点
重点:立克次体的形态结构及所引起的主要疾病,各种疾病的传播方式。难点:立克次体的抗原组成。第十六章 衣原体
一、目的要求 1.掌握衣原体的形态结构特征、发育周期,所引起的主要疾病。各种疾病的传播方式。
2.熟悉常用的微生物学检查方法。
3.了解其致病机理与免疫性、防治原则。
二、主要内容 1.概述
2.生物学特性 3.主要病原性衣原体 4.微生物学检查 5.防治原则
三、教学方法 讲授
四、重点、难点
1.重点:衣原体的形态结构特征、发育周期,所引起的主要疾病,各种疾病的传播方式。
2.难点:衣原体的发育周期。
第十七章 螺旋体
一、目的要求
1.掌握钩端螺旋体、梅毒螺旋体的形态结构特征及所引起的主要疾病,各种疾病的传播方式,钩端螺旋体的微生物学检查。
2.熟悉防治原则,梅毒螺旋体的微生物学检查方法。
3.了解其致病机理与免疫性,了解其它螺旋体。
二、主要内容 1.概述
2.钩端螺旋体生特性物学、致病性与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防治原则 3.梅毒螺旋体生物学特性、致病性与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防治原则 4.其它螺旋体的主要特性
三、教学方法 讲授
四、重点、难点
1.重点:钩端螺旋体、梅毒螺旋体的形态结构特征及所引起的主要疾病,各种疾病的传播方式。钩端螺旋体、梅毒螺旋体的微生物学检查。
2.难点:钩端螺旋体、梅毒螺旋体的微生物学检查。第十八章 真菌学概述 第十九 主要致病性真菌
一、目的要求
1.掌握多细胞真菌的形态结构特点、新型隐球菌、白色念珠菌的形态特征及所致疾病。
2.熟悉真菌的培养特性,致病性。
3.了解真菌的抵抗力和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了解其它病原性真菌。
二、主要内容
1.概述、生物学性状、致病性与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 2.常见病原性真菌 3.防治原则
三、教学方法
讲授
四、重点、难点 重点:多细胞真菌的形态结构特点,新型隐球菌、白色念珠菌的形态特征及所致疾病。难点:真菌的致病性。第二十章 病毒的基本性状
一、目的要求
1.掌握病毒的概念、主要特性,病毒大小的测量单位,病毒的结构及功能。2.熟悉病毒增殖周期的基本过程。
3.了解病毒的形态及分类、核酸与蛋白质,培养,病毒的遗传变异。
二、主要内容 1.概述
2.病毒的大小与形态 3.病毒的结构及功能 4.病毒的增殖
5.病毒的遗传与变异 6.病毒的分类
三、教学方法 讲授
四、重点、难点
重点:病毒的概念、主要特性,病毒大小的测量单位,病毒的结构及功能。难点:病毒增殖周期。第二十一章 病毒的感染和免疫
一、目的要求
1.掌握病毒垂直传播的含义,病毒的感染类型,掌握干扰素的定义,抗病毒作用特点。
2.熟悉病毒的致病机制,病毒的特异性免疫。
3.了解干扰素的作用机制。了解其它抗病毒免疫的作用。
二、主要内容
1.病毒的传播方式。2.病毒的感染类型。3.病毒的致病机制。4.抗病毒免疫。
三、教学方法 讲授
四、重点、难点
重点:病毒垂直传播的含义,病毒的感染类型,干扰素的概念,抗病毒作用特点。难点:病毒细胞水平的致病机制。第二十二章 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和防治原则
一、目的要求
熟悉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病毒感染的预防,了解抗病毒治疗。
二、主要内容
1.病毒感染的诊断 2.抗病毒治疗 3.病毒感染的预防
三、教学方法 自学
四、重点、难点
重点:病毒感染的快速诊断方法,病毒感染的特异性预防。难点:病毒的分离培养。第二十三章 呼吸道病毒
一、目的要求
1.掌握流感病毒的结构及功能、分型与变异。
2.熟悉流感病毒所致疾病与免疫性,麻疹病毒的生物学特性,致病特点,3.特异性预防。
4.了解流感病毒微生物学检查及防治原则,麻疹病毒微生物学检查,其它呼吸道病毒。
二、主要内容
1.流感病毒生物学特性、病致性与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防治原则 2.麻疹病毒生物学特性、病致性与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防治原则 3.其他呼吸道病毒
三、教学方法 讲授
四、重点、难点
重点:流感病毒的结构、分型与变异。麻疹病毒的生物学特性,致病特点,特异性预防。
难点:流感病毒的结构及分型。第二十四章 肠道病毒
一、目的要求
1.掌握肠道病毒的共同特性,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免疫性,特异性预防。
2.熟悉脊髓灰质炎病毒的致病性,柯萨奇、埃可病毒所致疾病,致病特性。3.了解微生物学检查,其它肠道病毒的致病特点。
二、主要内容
1.肠道病毒的共同特性
2.脊髓灰质炎病毒生物学特性、致病性与免疫性、防治原则 3.柯萨奇、埃可病毒致病特性、所致疾病 4.其他肠道病毒
三、教学方法 讲授
四、重点、难点
重点:肠道病毒的共同特性,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免疫性,特异性预防。难点:柯萨奇、埃可病毒致病特性,所致疾病。第二十五章 急性胃肠炎病毒
一、目的要求
1.熟悉轮状病毒的形态结构、分型,掌握所致疾病和微生物学检查方法。2.了解引起人类胃肠炎的其它病毒。
二、主要内容
1.常见的人类胃肠炎病毒 2.轮状病毒生物学特性、致病性与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
三、教学方法 讲授
四、重点、难点
重点:轮状病毒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微生物学检查方法。第二十六章 肝炎病毒
一、目的要求
1.掌握乙型肝炎病毒的形态结构、抗原组成,传染源和传播途径。血清学检测的指标及临床意义,防治原则。
2.熟悉甲肝病毒的生物学特性、传染源和传播途径,防治原则,微生物学检查,熟悉乙肝病毒的致病机理,熟悉丙、丁、戊肝炎病毒的形态结构特点,传播途径。
3.了解甲肝病毒致病性与免疫性。
二、主要内容
1.甲肝病毒生物学特性、致病性与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防治原则 2.乙肝病毒生物学特性、致病性与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防治原则 3.丙、丁、戊肝炎病毒的主要特性
三、教学方法 讲授
四、重点、难点
重点:乙型肝炎病毒的形态结构、抗原组成,传染源和传播途径。血清学检测的指标及临床意义,防治原则。甲肝病毒的生物学特性、传染源和传播途径,丙、丁、戊肝炎病毒的形态结构特点,传播途径。
难点:乙型肝炎病毒的形态结构、抗原组成,致病机制。第二十七章 虫媒病毒
一、目的要求
1.熟悉乙型脑炎病毒的结构特点、流行环节。
2.了解乙型脑炎病毒的致病性、微生物学检查及防治原则,了解登革病毒的主要特性。
二、主要内容
1.乙型脑炎病毒生物学特性、流行环节、致病性与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防治原则
2.登革病毒的主要特性
三、教学方法 讲授
四、重点、难点
重点:乙型脑炎病毒的结构特点、流行环节。第二十八章 出血热病毒
一、目的要求
1.熟悉汉坦病毒的主要特性,流行环节、致病性。2.了解微生物学检测查,防治原则。
二、主要内容
汉坦病毒形态结构、致病性与免疫性、防治原则
三、教学方法 讲授
四、重点、难点
重点:汉坦病毒的主要特性,流行环节、致病性。第二十九章 疱疹病毒
一、目的要求
1.掌握单纯疱疹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致病特点。
2.熟悉疱疹病毒的共性,巨细胞病毒的传播途径、所致疾病,熟悉EB病毒所致疾病、检查方法。
3.了解疱疹病毒的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及防治原则。
二、主要内容 1.疱疹病毒的共性
2.单纯疱疹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致病特点、免疫性、防治原则 3.巨细胞病毒致病特点、微生物学检查 4.EB病毒致病特点、微生物学检查
三、教学方法 讲授、PBL教学
四、重点、难点
重点:疱疹病毒的共性。单纯疱疹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致病特点。难点:疱疹病毒的致病特点。第三十章 逆转录病毒
一、目的要求
1.掌握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传播方式、损伤细胞、所致疾病。
2.熟悉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形态结构特点、变异,微生物学检查及防治原则。3.了解人类免疫陷病毒致病机制,人类嗜T细胞病毒。
二、主要内容
1.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生物学特性、致病性与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及防治原则 2.人类嗜T细胞病毒的主要特性
三、教学方法
讲授、PBL教学
四、重点、难点
重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传播方式、损伤细胞、所致疾病。难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形态结构特点。第三十一章 其他病毒
一、目的要求
1.掌握狂犬病毒的形态结构特点,防治原则。阮粒的含义,致病性。2.熟悉微生物检查中的包涵体检查。
3.了解狂犬病毒的致病性,阮粒的生物学特性,人乳头瘤病毒。
二、主要内容
1.狂犬病毒形态结构特点、致病性、微生物学检查及防治原则 2.阮粒的含义,生物学特性,致病性 3.人乳头瘤病毒的主要特性
三、教学方法
讲授
四、重点、难点
重点:狂犬病毒的形态结构,防治原则。阮粒的含义,致病性。
第五篇:临床医学院病原生物学教研室事迹材料
临床医学院病原生物学教研室事迹材料
临床医学院病原生物学教研室是一支具有积极向上的团队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风貌的团队:教职工共9人,其中女职工8人(女职工比例为89%),具有高级职称者占6人,成员全部具有硕士以上学位(其中博士学位者4人)。
该集体是一个成员政治素质高,乐于奉献,具有良好团队精神和职业素养的团队。团队成员立足本职,大力弘扬“四自”精神,积极参与“创先争优、巾帼建功”、“素质提升”等活动,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动发挥女性作用,彰显女性力量。
高校教师承载着传播与创造人类文明的神圣责任与使命,团队成员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修身立德、在拓展医学生综合能力素质和科学研究方面积极进行探索改革。
在教学方面:该团队成员始终注重学生知识、技能、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在日常教学中,团队成员经常广泛研读教育和专业理论书籍,潜心钻研,严谨笃学,积极进行教学改革,用心备课,精心组织教学,向教学要质量。以临床医学专业认证为要求,积极进行实验探索改革。成员获得首届来华留学生讲课比赛三等奖;成员连续荣获2015、2014、2013、2012、2011潍坊医学院教学奖一等奖;荣获2015-2016学年、2014-2015学年、2013-2014学年、2012-2013学年、2011-2012学年潍坊医学院优秀教师;团队主持两门省级精品课程;主持省厅级教学课题5项;主编与参编15部教材;发表20多篇教学论文,多篇论文获省高教、省医学会优秀教学论文奖。2016年由微生物师资牵头,联合免疫、形态学实验室举办的临床医学院第三届综合实验技能竞赛经过在学校PPT汇报,与会专家评审,荣获潍坊医学院实验竞赛一等奖。2016多位团队成员的课成为学校的优质观摩课;
在科研方面:团队紧跟本领域发展趋势,结合地方经济发展状况及人才需求形势,在长期的科学研究实践中凝练了三个稳定的研究方向。在近年,取得了很大成绩:发现巨细胞病毒早期感染与糖尿病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连续发现新的致病菌,并已完成了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鉴定工作;隐孢子虫致病免疫机制以及治疗药物的研究,为临床治疗隐孢子虫病提供理论依据;幽门螺旋杆菌与胃癌进展的研究,揭示胃癌的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从而设计有效的干预措施防治肿瘤的转移;在结核病治疗领域,在国际上首次提出并验证了利用减毒分枝杆菌作为靶向载体,运载治疗性基因对细胞内吞噬的TB进行靶向杀伤的可行性,在对细胞内寄生菌的基因治疗与免疫治疗领域开辟了新的方法;研发了减毒分枝杆菌靶向载体携载Lysin/Holin的治疗性活疫苗。近年来,近年团队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省自然科学基金5项;厅级项目9项;发表国内外论文近50篇,其中20余篇文章被SCI收录;申报了二项国家发明专利。
大学生课外指导方面:以临床医学专业认证为要求,课外花费大量时间与精力积极、悉心耐心、科学指导大学生进行科研创新活动;2016指导的6组大学生入围了潍坊医学院科技创新大赛名单,其中3组同学被推荐进入2016年第三届山东省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的网上评审名单,1组同学经过网评进入了山东省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的决赛名单,并且荣获第三届山东省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三等奖。指导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5项;指导大学生进行科研创新发表文章10余篇;指导大学生获2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在高等医学教育迅速发展的今天,高校教师的教育责任任重而道远。病原生物学教研室团队要具有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脚踏实地、爱岗敬业、以身作则、严谨笃学、勇于探索,切实承担起新的历史时期赋予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光荣使命,为我国高等医学教育的发展做出我们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