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音乐 乃呦乃 教学设计
乃呦乃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一、让学生相互倾听,用和谐,统一的声音演唱乃哟乃。
二、初步了解二部合唱。能够与他人充分交流,密切合作,增强集体意识和协调能力。
二、在合作环节,学生通过体验,获得乐趣,感受合作的魅力。2学情分析
每个学生各有各不同的特点,各有各喜欢的节奏及声部,在分组演唱活动中,我让学生自选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表演,选择自己喜欢的声部,并根据音乐交换位置,让学生学会与人合作的能力,相互谦让,为小组作努力取得好成绩,互相配合的团体合作精神。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用不同的演唱形式处理歌曲,并进行歌唱。【教学难点】歌曲合唱部分的处理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
一、设疑引入,营造气氛,欣赏美。
1、师生问好。复习旧知:
歌曲伴奏导入:孩子们音乐律动进教室!师:孩子们,脸上挂满了灿烂的笑容!(表扬发串铃)师:让我们带上欢乐的心情,跳起来吧!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旧知,趣味歌唱,体验意境,感受“优美、欢乐”。】
2、我听到了土家族小朋友欢乐的歌声!。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一段土家族的音乐,请同学们仔细聆听?老师在什么地方演唱?说说理由?
生:各抒己见。。
3、现在:让我们来揭晓答案。(观看小段视频)
孩子们,你们说的真好,土家族人居住在空旷神怡的大山里,这就是土家族人在唱山歌呢!【设计意图:设疑导入,让学生带着问题聆听,通过老师深情的范唱,提高学生兴趣,从听觉入手,引发学生好奇心,为后面设计“喊唱”变换节奏,先铺垫,在不知不觉中,即有效的达到培养学生欣赏美的能力,又巧妙的进入课堂。】
活动2【讲授】
二、讲授新课,山歌体验,设计不同的演唱形式,感受美!
4、现在我们一起去爬山喽!
爬在前面的小朋友一定要记得呼喊后面的小朋友,加油!而后面的小朋友,听到伙伴们的呼喊,应该立即应合他们!(发声练习,三度音程)如果刚才是在爬山的话,现在已经到了半山腰,想必孩子们都有点累了吧!让我们放慢脚步!请听老师的范唱——轻声、高位置!(发声练习,五度音程)其实我们的声音就像爬山,爬山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腰部的气息来帮帮忙!孩子们:坐直了,腰部给点力,眉毛提起来,眼睛亮亮的!我们再来。
【设计意图:音程、短音、长音进行发声练习,以及二声部的旋律训练,为后面合唱部分学习先铺垫。】
师:到山顶啦!仰望蓝天,碧蓝如洗,老师想大声吆喊—— 乃哟乃—— 生:乃哟嗬—— 师:你们到了吗? 分组练习“喊唱”部分!跟琴演唱“喊唱”部分!
合着音乐“喊唱”部分!按老师的手势完成!
5、多好听呀!你们知道吗?这样的演唱形式叫做“对唱”(贴图)
【设计意图: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以带领学生“喊唱”游戏,你追我赶,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歌曲的意境,巧妙的进行发声练习,并简单的了解了合唱中的对唱的演唱形式,为后面的歌唱作好铺垫。】
6、当我们置身山谷中,对着大山呼喊的时候,会出现一个什么样的声音? 生:回声!
师:回声一定是比原声------小声。现在老师呼喊,你们来做我的回声。
7、分别练习:唱.起 歌.儿 乃.哟 乃 跳.起 舞.来 真.快 乐
(声音要求:坐直了,眉毛提起来,眼睛亮亮的,腰部给点力。)
【设计意图:根据二年级学生好奇,善于模仿的特点,让学生跟着老师一起练唱,掌握回声的技巧——轻声演唱歌曲的二声部,对于初步了解二声部合唱的学生来说,能在这一学习过程中找到自信,增强学习的兴趣。】
8、请同学们跟着老师的钢琴,我们完整的演唱回声部分!
9、孩子们,你们唱的真好听!老师也想跟着音乐一起唱起来!请同学们仔细聆听,老师跟着音乐唱不同的声部?你们听到了什么?
生:老师的速度慢,老师的节奏快。。师:这样的演唱有什么样的效果?
生:感觉更多的人演唱。。歌曲丰富了。。更好听了。。
师:孩子们,你们的回答真好,让更多的人合在一起演唱不同的声部,这样的演唱形式叫做“合唱”!(贴图)
今天,就让我们在这大山里,合在一起演唱,庆祝盛大的节日吧!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跟着音乐,演唱歌曲的二声部,即回声部分!师生一起合着音乐演唱歌曲的一、二声部!感受和声美!
师:你们喜欢节奏快的一声部?还是喜欢放慢速度的二声部呢? 生:自由选择,师:请小朋友们,合着音乐交换位置,找到自己喜欢的声部和小朋友。
11、现在我们试着合作一下。(不成功的情况?)师:为什么我们没有合起来?你们有什么困难吗? 生:我们唱快了,唱慢了。。师:对了,两个声部的小朋友演唱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倾听对方的声音并及时修正自己的声音.注意音量的控制.我们再来一次!
12、恩,不错,老师听到了孩子们和谐、统一的声音,请孩子们跟着钢琴,我们一起参与合唱。
【设计意图:师生合作,学生主导,带着问题歌唱,即掌握二声部的演唱技巧——注意倾听对方的声音,从而找出老师与歌曲演唱的不同,让孩子们能积极参与活动,共同进步,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小主人,享受音乐给他们带来的快乐。由浅入深进行二声部练唱,循序渐进确保合唱的成功,】
13、现在让我们把喊唱和合唱,两个部分合起来演唱,跟着老师的手势。
14、跟着音乐合唱一次。真好听!
正当孩子们玩的开心的时候,妈妈的呼喊声——来了!孩子们有点依依不舍,但是他们知道“父母呼、应勿缓”。她们随声应合着妈妈!乃哟乃—— 乃哟嗬——
15、在给小朋友依依道别后,让我们用一个欢呼声来结束完美的一天!哟嗬!16,现在,让我们一起完整的演唱歌曲!
美好的一天开始:齐唱,舞蹈——然后开始吆吼对唱——接着二声部合唱、注意倾听——呼喊——欢呼结束!
【复习:齐唱部分(跟琴演唱)
接下来是对唱吆喊合唱部分(跟老师的手势)
合唱部分是我们刚才演唱的,接着是妈妈的呼喊声,最后欢呼结束!】
17、孩子们,你们的表演真精彩,今天我们不仅在社巴节上,用歌声变现了土家族小朋友的欢乐,我们还改编了歌曲,精辟了演绎了《完美的一天》,感谢孩子们用歌声为我们带来美的享受!
第二篇:《乃呦乃》教案
三年级上音乐教案——第二课——歌曲《乃哟乃 》
教学目标:能用活泼优美的声音,准确地演唱歌曲《乃哟乃》。能认唱音符do、mi、sol。
情感目标:了解土家风情,感受土家族音乐特点,并对土家族歌舞产生兴趣。教学重难点:感受并表现 土家族歌曲的特点。
一、组织教学
(1)导入。(课件出示中国地图)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中国有多少个民族吗?我们是哪个族?(2)欣赏图片感受土家风情。
今天老师带你们去领略一下独特而神奇的土家族风情。看!这是土家的山水,漂亮吗?但吸引我的不光是这些,你们看:这是土家人的房子,成片的吊角楼就是他们的家。这是土家人的服饰,颜色鲜艳并有很多配饰。
二、揭示、板书并理解课题
我们刚边看画面时还听到了音乐,这是一首有名土家族儿歌,歌名叫《乃哟乃》。1.板书课题
多奇怪的名字呀? “乃哟乃”是土家族语,翻译成汉语是“快快来”的意思。我们一起来呼唤伙伴吧!
2、读课题
“那就让我们一起乃哟乃、快快来看看这首土家歌曲吧!
三、1.在找、唱、听、奏活动中,感受土家族歌曲《乃哟乃》的音乐特点。2.师生一起用柯达依手势认唱DO、MI、SOL音高。3.小组合作唱歌谱师巡回指导,小组汇报并相互评价。4.找重复音符组合。
5.师生接龙唱谱。(唱两遍,第二遍时加拍手。)
“土家族人用简单的“DO、MI、SOL” 三个音符写出这么好听的音乐,你们说土家人聪明不聪明?”还有和他们一们聪明的人,居然可以把锅碗瓢盆也能当作乐器,演奏出美妙的音乐。看!6.播放《碗盆交响》课件视频。
四、唱响土家族歌《乃哟乃》。
“你们想不想知道土家小朋友在歌里唱了些什么?请你仔细听!1.播放课件录音范唱,师生一起聆听。
我请5个小朋友上台来把歌词贴上,我们边听边看看他们贴得对吗? 2.再播放一遍录音范唱。
“看到歌词,你们说土家小朋友的生活是怎样的?”(快乐的 幸福的„„)3.师带着生有节奏地念歌词进行两遍。A.第一遍拍着强弱拍念.歌词中乃哟嗬是衬词,表示土家人高兴的声音,就像我们平时高兴喊的YE一样,想想你喊YE高兴时会做什么动作? B.第二遍在带上动作念歌词。4.学唱歌曲。
A.第一遍师唱一乐句生跟唱一乐句。
B.第二遍师弹一乐句生学唱一句(进行两遍)。
C.第三遍师唱其它即蓝色部分,生唱红色色块部分即“乃哟嗬”并配上高兴的动作。
D.第四遍师生互换。
E.师再重点教唱没唱好的乐句。5.师合音乐伴奏范唱一遍。
6.生合伴奏快乐地齐唱歌曲。并在“乃哟嗬”处做动作表示高兴的心情。
五、课堂小结
教学反思
四十分钟的课很快就结束了,回想这一节课的整个过程,我觉得有很多地方是值得我反思的。首先是整个教学环节的安排比较紧凑,在学生上来介绍土家族的特点时,因为只有学生讲而显得较为枯燥,如果能配上土家族民俗风情的多媒体视频,我想效果一定会更好。
这此上课让我觉得,教学有多种多样的方法,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地去尝试、去实践,在新课程标准理念的指导下,优化自己的教学方法,让新理念真正渗透到我们的教育教学中去。
第三篇:乃呦乃反思
《乃呦乃》教学反思
音乐欣赏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之一,是一种通过对具体音乐作品的聆听及其他辅助手段来体验和领悟音乐美的音乐教育形式。学生广泛的接触音乐作品,就能较快的提高音乐的鉴赏力和表现力。在课堂中,我们可以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来丰富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更主动的学习。
《乃呦乃》是一首简短的土家族民歌,整首歌曲由五个小乐句组成,旋律中只用DO、MI、SOL三个音。歌曲虽然简单,但歌曲旋律变化不明显,学生在学唱时容易混淆。在课前我的想法就是要在课堂中,引导学生用听、看、体验、表演等方式,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因此我在课堂上就积极的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我通过师生互动、学生身体各感官的参与活动,以及教师教态的亲切感,引导学生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我力求使自己的语言更富有童趣,这从课堂上学生的反映来看,起到了一定的效果。
1.律动。律动是儿童最喜欢的方式之一,引导学生有组织的进行有节奏的动作,能帮助儿童借助身体来理解音乐的内容,风格和情绪,训练孩子的韵律感。2.打击乐。在教学中,运用节奏月,一方面可以复习巩固已经学过的节奏,提高孩子拍击节奏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敲击打击乐模仿生活中的声音,培养乐感,增添学习的兴趣。
3.情景表演。表演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是调动学生强烈的参与意识和创造热情。
学生学习的较主动,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教学目标的体现者,在教学中,我设计了孩子们和老师一起进行接龙游戏,分组表演,这样既充分发挥了教师的引导性,也最大限度的提高了学生活动的自由度,使每个同学的个性都得到充分自由的发挥,学生在课堂上非常的活跃,且思维也比以前活跃了,这也就证明,在课堂上发挥学生的潜能是非常必要的,教师要给学生空间,这样学生才会自由的发挥,上的效果也得到了提高。
总之,倡导“以音乐为本,从音响出发,以听赏为主”的理念,应该是由开始的无意识聆听到理解音乐内容的过程,让每个孩子都可以学会聆听。
第四篇:小学音乐二年级上册《乃呦乃》教案
《乃呦乃》教案
教学目标:
1、能以准确的节奏和音准,欢快动听的声音,完整的演唱歌曲。初步感受土家族儿歌的特点,体验土家族民歌的风格和韵味。
2、引领学生走进土家族的山寨,再说一说、听一听、唱一唱、演一演中丰富音乐体验,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
3、能够主动参与小组的活动,在活动中拉近于音乐的距离,感受学习的快乐和合作的快乐。教学重点难点:
感受并表现土家族歌曲的特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图片、钢琴等。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引导启发法,听赏感知法,对比体验法,歌唱教学法,联想模仿法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创设情境。
1、师生问好。
听音乐进教室,肢体语言渲染。
2、导入新课,聆听体验。
师:同学们,咱们祖国有56个少数民族兄弟姐妹,其中有个少数民族叫土家族。今天呀,老师就带你们去看一看,你们想去吗?他们有一个像我们过年一样非常热闹的节日叫社巴节。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去土家族的社巴节上看一看,他们是怎样庆祝自己的节日的。师:他们是怎样庆祝自己的节日的?你来说 生:唱歌。
师:你说(用歌声来庆祝)。
生:摆手舞(用舞蹈表达自己欢快的心情)。
师:摆手舞,这是社巴节里最热闹的一个活动了。大家一起跳摆手舞,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土家的摆手舞好不好?(师生跳摆手舞)师:你们想不想再试试?
3、揭示课题。
师:我们一起用舞蹈感受了土家人的欢乐,耳边还回荡着他们欢乐的歌声,刚才我们听到的这首歌就是土家族有名的儿童歌曲,曲名叫《乃呦乃》。
4、简单介绍土家语“乃呦乃”。
师:《乃呦乃》好奇怪的名字呀,你猜猜他会是什么意思呢? 师:谁来猜猜? 生:少数民族。
师:噢,真勇敢!大胆的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谁还来猜猜。生:跳舞。
师:让我们来看谜底就是? 生:快快来。
师:哦,快快来,乃呦乃,它是一句土家语,翻译成汉语就是快快来。其实,聪明的土家人在“乃哟乃”的基础上,还创造了许多类似的语言。像“乃乃哟”和“乃哟嗬”,他们都是快快来的意思,都表达了热闹的气氛和幸福快乐的心情!
师:你看这个土家族小朋友在招呼我们快来呀一起跳摆手舞,你们想不想学一学,也来体验一下土家族小朋友的快乐!我们一起学一学这句土家语好不好,谁来试一试,学一学?大家一起学一学,如果你要想招呼更多的小朋友来呀,你会怎样说?来我们试试。“乃呦乃”“快快来”。
师:好热闹呀,真是一群快乐的孩子,土家族小朋友这么热情邀请我们,我们赶快去看一看吧。
二、歌曲教学。
1、歌词。
师:我们感受了土家族小朋友的热情、快乐,我们一起去听听他们的歌声,用小耳朵仔细听。师:谁的小耳朵最灵,听出唱什么了吗?
师:让我们来看看第一句“乃呦乃、乃呦嗬,乃乃呦、乃呦嗬”。师:你们发现吗?这四个词有哪个是相同的?请你说。生:乃呦嗬。
师:“乃呦嗬”分别出现在第二次和第四次对不对?嗯,让我们来一起读一下。
师:记住了吗?他把“乃呦乃”,重复着说,变化着说,还是让我们快快来,让我们快快来干什么呢? 师:来干什么呢? 生:来唱歌。
师:大家一起读一下,“唱起歌儿乃呦乃乃呦嗬”。师:再大声一点。“唱起歌儿乃呦乃乃呦嗬”。师:除了唱歌还干什么呢?(跳舞)没错,还跳舞。师:大家一起读一遍。“跳起舞来真快乐,乃呦嗬”。
师:真快乐,你们快乐的时候表情是什么样的?哦,笑的,那第四句啊就是“嘻嘻哈哈乃呦乃,乃呦嗬”。再读一遍。
师:做一个嘻嘻哈哈给老师看一下,真好看,笑得像花儿一样。好,看谁呀,最先记住这些歌词。
师:歌声、笑声都让我们感受到他们的快乐!他们好开心阿。让我们一起读一遍好吗?(学生读一遍)
2、学唱歌曲,处理歌曲。
师:现在我们能不能来轻声唱唱这首歌(随多媒体课件轻声唱歌曲)。师:让我们仔细听一听看能发现什么?(曲调一致)
师:在山寨里人们经常用一领众和的方式来唱歌,下面我来领,请同学门在每一句最后“乃呦嗬”的地方跟我和一和,一起感受山寨人的心情。好不好?然后换过来试一试,同学们来领我来和师:同学们唱得都这么带劲。师:坐直了你的歌声会更美。
师:哦,我看很多小朋友都已经会唱了,我们一起来唱一遍行不行啊? 师:这回老师加前奏了。
师:有个问题想问小朋友,你觉得唱这首歌的时候情绪应该是怎么样的?请你说。生:情绪是很欢快活泼。
师:噢,你说的可真好。大家同意他的意见吗? 师:让我们快乐一点来唱这首歌好吗? 师:带着活泼欢快的情绪(唱)。
师:我还有一个问题想问大家,这里面哪一句歌词出现的最多,你说。生:“乃呦嗬”。
师:那你觉得在这个地方唱强一些好还是弱一些好。
师:有不同意见吗?这样吧我们来试试,你们两个组的小朋友就唱弱一些,这组小朋友就唱强一些,好不好。师:先你们来试试。
师:你们觉得哪一种更适合表达社巴节。
师:那我们觉得社巴节的时候啊,大家都来到摆手堂,非常的热闹,那更强一些是不是跟适合这热闹的气氛。
三、总结。
师:今天我们在土家的山寨里感受到山寨人的快乐,大家唱着土家人欢快的歌,跳着土家人欢快的舞,尽情的享受节日的快乐。我国少数民族的音乐丰富多彩,富有自己的特点,以后我们还要多了解。快乐的时光真是短暂,我们要和土家族的小朋友说再见了!我们一起说再见。
第五篇:歌曲《乃呦乃》教学反思
歌曲《乃呦乃》教学反思
歌曲《乃呦乃》教学反思歌曲《乃哟乃》是一首简短的土家族民歌,全曲由五个小乐句组成。旋律中只用do、mi、sol三个音,而且每个乐句的句尾最后一小节都是sol、mi、do顺序,音高、节奏完全相同。由于歌曲乐句的长短不同,形成了(2+2+3+3+3)有变化句式结构,旋律简单而不单调,简短旋律欢快热烈,表现了土家族儿童欢乐开朗的性格。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游戏是他们最喜欢的方式之一,因此在了解了歌曲的情绪后,我鼓励学生像“找相同与不同游戏”中让学生找到相同的旋律,最后孩子们找到了两个“s m s,s m d ”,两个“d d m,s m d”,当然还有五个“s m d”,再配上“乃呦乃,乃呦嗬”,学到这,孩子们已经觉得这首歌曲有点意思了,之后的活动有旋律模唱、旋律与歌词接唱、歌词接唱、旋律接唱,孩子们都完成得很好,在旋律的接唱中,我主要让他们接唱五个小句中的最后一句,也就是“s,m,d”,最后还让他们分角色扮演“d m s”,并自由组合唱一唱,只是在最后分角色扮演的游戏环节中,课堂秩序有点乱,但是通过这些环节,孩子们已经能唱准“s m d”这一句了,而且也感受到了快乐,今后的游戏环节中中,应加强课堂秩序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