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第六课时 6~10的加减法(三)_冀教版(2014秋)
第五单元第六课时 6~10的加减法
(三)教学内容
教材44~45页 10的加法和相应减法 教学提示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10的加减法以及一图四式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经验。教学时充分利用情境图,和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动手操作,动嘴描述,理解知识的发展过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经历观察情景图、发现数学信息、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并列式计算的过程。
过程 与方法:会计算得数是10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能根据一幅图写出四个算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从熟悉的情境中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的兴趣,获得愉快的学习体验。重点、难点
重点:正确计算得数是10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能根据一幅图写出四个算式。
难点:正确计算得数是10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加深认识相应的加减法算式之间的联系。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数字卡片、课件。学具准备:数字卡片。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出示数字卡片:7、3、4、6)
师:你能根据上面的数字说一说10的组成吗? 生1:7和3组成10或3和7组成10.生2:6和4组成10或4和6组成10.师:请你根据说出的10的组成,口算出下面算式得数:7+3、4+6、10-
3、10-4.我们今天一起来继续学习10的加法和相应减法。下课之前记得直接说出上
第 1 页 面算式的得数!(板书: 6~10的加减法
(三))
设计意图 :抓住10的组成,既做好必要的知识铺垫,又为新授做准备。二.探求新知。
(一)猴子问题。(课件出示情景图)
师:观察情景图,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并详细说说你看到的猴子们的情况吗?
给学生充分思考时间,最后全班交流。生1:树上有6只猴子,地上有4只猴子。生2:有2只棕色的猴子,8只黄色的猴子。生3:5只猴子正在吃桃子,5只猴子在快乐的玩耍。
师:美丽的秋天到了,果园里的桃子熟了。根据同学们详细的描述,我知道了来到桃子树旁边玩耍的猴子们的情况。你能根据猴子们的数学信息,提问一个用加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吗?
生:一共有多少只猴子?
师:求‘一共有几只猴子’可以怎样算呢?
(给学生充足时间交流,对于描述不清的及时进行指导)
生1:树上6只加地上4只,是猴子的总数量,列式:6+4=10或4+6=10.生2:2只棕色的猴子加8只黄色的猴子,是猴子的总数量,列式:2+8=10或8+2=10.生3:5只猴子正在吃桃子,5只猴子在快乐的玩耍,是猴子的总数量,列式:5+5=10.(学生边说算式,教师边板书)
师:解决同一个数学问题‘一共有几只猴’,你们从不同角度观察猴子的状态列出了这么多的算式,你们真了不起!图中除了猴子,你还看到了什么,能根据图中给出的数学信息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并列式解答吗?
(给学生充分交流时间,对于描述不清的及时进行指导)生1:树上长着5个桃子,5个桃子被猴子拿在手中。生2:地上猴子手中有2个桃子,头顶有8个桃子。
设计意图:启发学生根据猴子们在做什么,猴子的颜色以及位置等不同角度
第 2 页 观察情景图并发现数学信息和思考数学问题。激发学生从熟悉的情境中,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的兴趣,获得愉快的学习体验。
(二)算一算。
(出示教材44页算一算主视图)
师:根据情景图,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左边有7朵红花,右边有3朵蓝花。
师:你你能根据情景图提问用加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并列式计算吗?
生1:一共有几朵花?
生2:7+3=10或3+7=10.(学生边说,教师边板书并强调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师:根据情景图,你还可以怎样理解题意?
(给学生充分交流时间,指着示意图描述不清的及时指导)
生1:一共有10朵花,去掉左边有7朵花,求右边有几朵花?列减法算式:10-7=3.生2:一共有10朵花,去掉右边有3朵,求左边有几朵花?列减法算式:10-3=7.(教师小结:这幅图既可以表示把7朵红花和3朵蓝花合起来是10朵花。又可以表示从10朵花中去掉3朵剩7朵或去掉7朵剩3朵,所以一共可以列出4道算式:两道加法算式,两道减法算式。)
设计意图:借助花朵情境图,让学生形象理解一图四式,能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理解知识的发展过程。给学生充分观察、思考的时间,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三、巩固知新。1.练一练第3题。
(1)出示示意图。先让学生说一说图中告诉了什么,求什么。(2)再根据扩线图写算式。
(3)学生之间交流各自结果,最后请同学读出自己的答案。2.练一练第5题。
(1)出示示意图,教师加以指导,首先告诉学生题中的水果代表一个数。(2)让学生尝试进行解题思路的交流,最后教师进行指导,如:一个苹果
第 3 页 +3=10,求一个苹果=(),就是看哪个数加3等于10.可以这样想:因为7+3=10,所以,一个苹果=7.设计意图:
有关水果的练习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知识的实用性。
四、达标反馈。
2.你能写出所有的算式吗?试一试。
答案:1.(1)7+3=10(或3+7=10)(2)10-4=6 2.5+4=9 4+5=9 9-4=5 9-5=4
五、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得数是10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以及根据一幅图写出四个算式。谁能说说如何根据一幅图写出四个算式呢?
不要求学生描述得特别准确,只要意思对就可以。最后,师生进行概括: 1.示意图两边图形个数相加之和是图形总的数量(列出两个加法算式)。2.示意图中图形总的数量,去掉左边的图形数量还剩右边的图形数量(列出相应的减法算式);示意图中图形总的数量,去掉右边的图形数量还剩左边的图形数量(列出相应的减法算式)。
设计意图:一方面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学习的数学知识点,另一方面激发学生认真听课,积极回答问题的好习惯。
六、布置作业。
2.看图列出四道不同的算式。
答案:1.(1)7+3=10(2)9-3=6(3)8+2=10(4)10-1=9 1.左边人数+右边人数=总人数 右边人数+左边人数=总人数。
列式:2+6=8 6+2=8 总人数-左边人数=右边人数 总人数-右边人数=左边人数
列式:8-2=6 8-6=2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节课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观察情景图中猴子的状态开始。再结合猴子们在做什么,猴子的颜色、位置等,让学生提出“一共有几只猴子”的第 4 页 数学问题。最后同学之间探讨怎样解决这个数学问题。对于算一算(是本套教材第一次出现根据一幅图写出两个加法、两个减法算式的练习)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两个减法算式。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交流、反思等活动逐步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过程,学生在观察中理解,在操作中感知,不仅拓宽了思路,获取了新知识,而且沟通了知识的内涵,领悟了学习方法,转变学习方式,激活学习热情,学生全员参加数学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初步感知所学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第 5 页
第二篇: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10的加减法教案
10的加减法
【学习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61页;练习十三中练习题。【课标标准描述】
结合具体情境,体会整数加减法的意义,能熟练口算10的加减法,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学习目标】
1.掌握得数是10的加法以及10减几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相应的口算。2.通过引导学生经历根据一幅图,进而根据一个加法算式写出另一个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并算出得数的探索过程,进一步感悟“交换两个相加的数的位置得数一样”的客观规律。3.通过用10的加减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评价活动方案】
1.创设摘苹果的学习环节,通过让同桌互说和小组互动的活动,关注学生是否能掌握10的加减法,以评价目标1。
2.创设同位摆圆片的学习环节,通过学生间的交流与对比活动,关注学生是否能正确掌握一图四式的规律,以评价目标2。
3.创设找朋友的游戏环节,通过学生间的交流活动,关注学生是否能多角度解决问题,以评价目标3和4。【教学过程】
一、导情激趣,复习铺垫
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今天快乐天使领我们到数学王国开开眼界,你们想去吗?不过,快乐天使要和你们对对密码,如果密码对上了,数学王国才会“芝麻开门”噢!
出示课件。课件中的快乐天使说“1”,学生举起数字卡片9,齐说“1和9组成10”… 复习完10的组成后,快乐天使说:“小朋友们真聪明,密码已经成功对上了,我们一起去游览数学王国吧!
【设计意图:此外采用与快乐天使对密码的形式进行10的组成的复习,学生边举数字卡片边说10的组成,他们非常感兴趣,积极性很快就被调动起来,同时课堂气氛也很快活跃起来了。】
二、参与游戏,自主控究(评价目标1)
(一)摘苹果游戏
快乐小天使先带我们去数学王国的果园摘苹果比赛,你们想参加吗? 1.课件出示小猴和小兔分别要摘10个苹果
2.说说参赛双方,小猴子摘了几个,树上还有几个?
小朋友们仔细观察,你能说出哪些算式?等学生说完后,课件出示4道算式: 6+4= 10-6= 4+6= 10-4=
你能自己算出得数吗?
3.师生交流,把你的算法告诉大家 学生可能会有以下回答:
数一数,共有10个苹果,所以6+4=10 因为6和4组成10,所以6+4=10 ……
4.同桌之间互相说说小兔子摘苹果的情况,说出四个算式:算出得数,并说说算式。
(二)玩玩想想,操作探索10的加减法全部算式的计算方法(评价目标2)
小朋友的办法真多!可以利用10的组成来算,也可以利用加减法算式之间的联系来算,这些算式都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10的加减法(提示课题),10的加减法有很多题目,你想自己学习吗? 1.摆圆片活动
同位两人,利用手中的圆片摆一摆,能摆出哪些算式?
2.观察摆图情况,同位互相说说算式和得数,并说说是怎么想的? 3.班级交流
谁愿意把自己列的算式说给大家听?并说说你是怎么列出来的?与这位同学不一样的小朋友请说一说自己的想法。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每组的4道算式。
(三)讨论记忆方法
(1)你们能想办法记住这些算式吗?说说看。(2)老师和学生一起来表演“凑十歌”。
一九一九好朋友,二八二八手拉手,三七三七真亲密,四**六在一起,五五凑成一双手。
四、巩固深化,拓展思维(评价目标3)游戏“找朋友”
学生扮演快乐小天使,我是快乐小天使,飞呀飞呀找朋友,我是“2”,谁是我的好朋友?其余学生(拿着数学卡片),我是“8”,我是你的好朋友,两人合:“2加8等于10”。
【学习目标检测】
1.课本练习十三第5题,书上的孔雀展翅图,学生单纯的练习10减几,巩固10以内数的减法。
2.第7题是用直观图的方法练习添未知加数,这类内容更有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同时又可以为今后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做准备。课后反思:
第三篇: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课时 分一分冀教版
第一课时 分一分
教学内容
教材24~25页 把实际物品抽象出立体图形 教学提示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立体图形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经验。教学时充分利用情境图,和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动脑思考,动嘴描述,体会比较的思维方法,理解知识的发展过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结合熟悉的实物,经历把实际物品分类,并抽象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能举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形状的实物,并说出它们的图形名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鼓励每个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游戏,获得愉快的学习乐趣,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重点、难点
重点: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难点:正确区分各种立体图形,掌握分类与比较等学习方法,初步建立空间观念。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10袋各种形状的实物、多媒体课件。学具准备: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模型若干个。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师:同学们,瞧谁来了?(出示课件:带音乐的机器人)生:来的是机器人。
师:对!机器人想和我们共同学习,还给每个小组的小朋友带来了一篮礼物,想知道有什么礼物吗?
生:想。
(教师展示包装盒、墨水盒、排球、茶叶桶、地球仪、五子棋盒、魔方、包装桶、鱼罐头、网球、鞋盒、礼品盒等,让学生说出它们的名称,教师鼓励评价并媒体展示图片)
师:看这么多的物品,同学们都认识,真了不起!那么你们能把它们根据形状分一分类吗?
生:能。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认识和研究这些物体。(板书:分一分)设计意图 :低年级学生参与教学很少是因为认识上的需要,因此设计这样的教学活动,是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以便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
二、探求新知。
(一)看一看、分一分,揭示课题。
(以组为单位先仔细观察袋子里的礼物,然后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师:哪个小组可以汇报你们是怎样分的呢?为什么这样分?
学生1:我们小组是按物体有角和没角分成两类。(学生边说,教师边用课件演示分类结果)
学生2:我们小组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把物体分成4类。(学生边说,教师边用课件演示分类结果)
(教师依次拿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实物让学生为其取名,并说说为什么;学生会把长方体说出长方块,把球说成圆,教师及时纠正,并板书名称)设计意图:通过这一环节的学习,学生对这4种物体的外观形状有了初步认识,采用小组的方式分一分,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让他们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二)摸一摸,感知特点。
师:请你高高举起球,并互相看看拿对了吗?如果拿对,请放回学具篮中。
(用同样的方法依次拿出圆柱、正方体和长方体;但是长方体不放回篮中)1.摸---感知长方体。
师:请同学们仔细看一看,摸一摸你们手中的长方体,把你看到的、摸到的长方体先和组里的同学们说一说。
(给学生充分交流时间,指着实物描述不清的及时指导)
师:谁能用最大的声音告诉大家,你现在觉得长方体是什么样子?你是怎么感觉到的?
生(统一意见):长方体长长方方的,有尖尖的角,有6个平平的面。2.摸一摸---感知正方体、圆柱、球。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体,现在你还想认识什么物体,就拿出来看一看,摸一摸,再给同组的同学们说说心中的感受。
(给学生充分摸物体以及交流的时间,描述不清的及时指导)
生1:正方体是正正方方的,也有6个平平的面,并且6个面都一样大(这一点可能有些学生有一定难度,教师及时加以指导)。
生2:圆柱四周圆圆的,上下一样粗,上下都有平平的面。
生3:球圆溜溜的。
设计意图:(1)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实物摸一摸,把自己的感受和大家说说,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心情轻松,没有任何压力,思维也会迅速活跃。
(2)教师这样放开让学生亲自尝试,加深了学生对几种立体图形特征的体验,培养了动手能力,通过生生交流,师生交流,认识更加系统化,更加全面化。
(三)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师:同学们你们刚才看到和摸到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都穿着花衣服,如果去掉花衣服,你们还认识吗?(课件演示将实物抽象出几何图形)(顺势将这些几何图形贴在黑板上。)你能尝试依次从袋子里拿出相应的实物吗?
(让学生做第一次尝试,依次从袋子里拿出相应的实物,完成后闭眼想象四种图形的样子。接着教师出示大小、颜色不同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图形卡片,让学生进行辨认。)
设计意图:由生活中的具体实物到脱去外衣以后的抽象的几何图形,过渡非常自然,学生乐于接受。
(四)融入生活,寓教于乐。
师:生活中,你身边哪些物体的形状是我们今天学习的这些形状?你能说一说吗?
生1:文具盒、数学书、药盒子等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生2:魔方、化妆品盒子、骰子等物体的形状是正方体。生3:蜡烛、灯管、铅笔等物体的形状是圆柱。生4:皮球、足球、玻璃球等物体的形状是球。
设计意图:通过说一说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学生的思路放开了,思维拓宽了,并且体验到了数学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培养了他们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三、巩固知新。1.练一练。第1题。(1)出示示意图,让学生观察,说说从示意图中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2)指导学生说一说各物品形状(教师要注意知道学生的语言,如:铅笔是圆柱形的)。
(3)同学之间交流物品形状,并随意指出物品让学生说它的形状。2.教材第25页---数学游戏。
可以同桌两人一起做,也可以全班一起做。(可以按形状名称摸物体;也可以根据摸出的物体形状说名称)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画面,动手摸物体等方式,引导学生大胆讨论,全班交流,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认真观察、善于思考的习惯。
四、达标反馈。
1、找朋友(连一连)。
2.3.答案:
3.答案不唯一 如:摸出一本数学书,它的形状是长方体。
五、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认识了简单的四种立体图形。谁能说说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各有什么特征?
不要求学生描述得特别准确,只要意思对就可以。最后,师生进行概括: 1.长方体长长方方的,有尖尖的角,有6个平平的面。
2.正方体是正正方方的,也有6个平平的面,并且6个面都一样大。3.圆柱四周圆圆的,上下一样粗,上下都有平平的面。4.球圆溜溜的。
六、布置作业。1.连一连。2.动脑筋想一想,填一填。
3.数一数有几个正方体?
答案:
2.(1)2 7 2 2(2)②④ ①③ 3.3 5 4 5 4 4
板书设计
分一分
长方体:长长方方、6个面、不易滚动。正方体:四四方方、6个面一样大、不易滚动。圆柱:上下一样粗细、上下底面是圆、易滚动。球:圆圆的、易滚动。教学反思
在实际生活中,立体图形与生活联系较为紧密,而且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经验,一般他们都会进行直接判断。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教学资源,组织了一个个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以活动激趣,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最后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过程,学生在观察中理解,在操作中感知,不仅拓宽了思路,获取了新知识,而且沟通了知识的内涵,领悟了学习方法,转变学习方式,激活学习热情,学生全员参加数学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进一步感知所学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教学资料包
一、教学精彩片段。
(一)师:同学们,今天聪明的蓝猫来和我们一起上数学课,咱们每个组的桌子上都有一个袋子,这是蓝猫给大家的礼物,看一看是些什么?蓝猫还提出一个要求: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看哪个组的同学们放的又快又好。(板书:分一分)
(二)师:今天,老师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个精美的纸袋,请你们按要求从里面摸出下面的立体图形!并推一推这个立体图形,你发现了什么? 1.长方体。2.正方体。3.圆柱。4.球。......设计意图:用游戏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快乐地学习,对几种立体图形的特征有更丰富的体验,并能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与合作能力。
二、教学资源 生活中如何判定立体图形
1.长长方方并且有6个面,这样的物体是长方体。2.四四方方并且有6个面一样大,这样的物体是正方体。3.上下一样粗细并且上下底面是圆,这样的物体是圆柱。4.圆圆的并且易滚动,这样的物体是球。
三、资料链接。
(一)篮球的圆柱体规则?
圆柱的说法就是说当你张开手的时候你可以被高度概括成一个圆柱体,这个圆柱体内的空间是你的··如果对手侵犯了··比如像打手··那就是犯规的·(这种规则更倾向于判罚身体接触)·类似于科比麦迪那种造犯规就是根据这个原理··不过NBA虽然也存在这种说法··但是NBA有个更重要的宗旨就是鼓励进攻··所以对圆柱体的概念就相对模糊了··当然··人站在合理冲撞区里可以基本无视这种规则··
(二)“数学之神”——阿基米德
阿基米德公元前287年出生在意大利半岛南端西西里岛的叙拉古。父亲是位数学家兼天文学家。阿基米德从小有良好的家庭教养,11岁就被送到当时希腊文化中心的亚历山大城去学习。在这座号称“智慧之都”的名城里,阿基米德博阅群书,汲取了许多的知识,并且做了欧几里得学生埃拉托塞和卡农的门生,钻研《几何原本》。
后来阿基米德成为兼数学家与力学家的伟大学者,并且享有“力学之父”的美称。其原因在于他通过大量实验发现了杠杆原理,又用几何演泽方法推出许多杠杆命题,给出严格的证明。其中就有著名的“阿基米德原理”,他在数学上也有着极为光辉灿烂的成就。尽管阿基米德流传至今的著作共只有十来部,但多数是几何著作,这对于推动数学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如:《球与圆柱》,熟练地运用穷竭法证明了球的表面积等于球大圆面积的四倍;球的体积是一个圆锥体积的四倍,这个圆锥的底等于球的大圆,高等于球的半径。阿基米德还指出,如果等边圆柱中有一个内切球,则圆柱的全面积和它的体积,分别为球表面积和体积的。在这部著作中,他还提出了著名的“阿基米德公理”。
丹麦数学史家海伯格,于1906年发现了阿基米德给厄拉托塞的信及阿基米德其它一些著作的传抄本。通过研究发现,这些信件和传抄本中,蕴含着微积分的思想,他所缺的是没有极限概念,但其思想实质却伸展到17世纪趋于成熟的无穷小分析领域里去,预告了微积分的诞生。正因为他的杰出贡献,美国的E.T.贝尔在《数学人物》上是这样评价阿基米德的:任何一张开列有史以来三个最伟大的数学家的名单之中,必定会包括阿基米德,而另外两们通常是牛顿和高斯。不过以他们的宏伟业绩和所处的时代背景来比较,或拿他们影响当代和后世的深邃久远来比较,还应首推阿基米德。
第四篇: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第6课时 认识10教案
认识10
一课时
教学内容
认识10 教材第26~29页的内容。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认识10的过程,初步建立10的数感。
2.学会10以内的数数、认数、读数、写数、比较大小,对数10的概念得到全面的认识以及把握。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索、合作交流,会独立认、写10,并掌握10以内数的顺序。
难点:数出10根小棒捆成一捆,初步理解10个一和1个十的关系。教具学具
主题图,小棒,投影等。教学过程
一 学前准备
1.从0数到9,再从9数到0。2.比较数的大小。
(1)教师拿出卡片8,请学生说出两个比8小的数。(2)教师拿出卡片5,请学生说出比5大的数。二 探究新知 1.学习认数、数数。
(1)10月1日是什么节?(国庆节)各族小朋友欢歌笑语,庆祝节日。(出示主题图)(2)请你仔细观察,看看有哪些数学知识。教师引导:数一数,有几个小朋友在跳舞。像这样10个小朋友,可以用数“10”来表示。出示印刷体10让学生认,然后带领学生读一读。2.学习10的写法。
(1)引导学生观察10的字形,并说说10的结构:10是由“1”和“0”两个数字组成的,左边是1,右边是0,组在一起是10。
(2)教师示范,边写边讲解:10书写时要占两个“日”字格,左边格子里写1,右边格子里写0;先写1,再写0,两个数字不要离得太远。
(3)学生在田字格中学写10。教师巡视、指导。3.熟悉10以内数的顺序。
(1)同桌互相读读直尺上的数,正读、倒读,看着数,背着数。
(2)数后教师提问:9的后面是谁?(10)10的前面是谁?(9)和9相邻的两个数是谁?(8和10)9比10大还是小?(9比10小,10比9大)10大于几?(10大于8,10大于7……)10前面的数与10比,你又能得出什么?(都比10小)三 课堂作业新设计
1.教材第26页“想想做做”的第1题,数10根小棒,捆成一捆,渗透10个一是十。10是由10个一组成的。(1)数出10根小棒,同桌互相检查。
(2)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问:1捆是几根?(1捆是10根)2.教材第26页“想想做做”的第2题。
(1)出示红果和双手图。看谁能很快数出它们的个数。(2)教师说开始。同学们自由数。(3)交流数的方法。
交流完数红果的方法后启发引导:数双手时怎样数快呢?引导:五个五个地数,5、10,一共有10个手指。
(4)不管用什么方法,只要数对了就要给予鼓励。(5)用你认为最快最好的方法再数一遍。同桌互查。
3.教材第27页“想想做做”的第7题,在○里填“>”“<”或“=”,学习1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1)先让学生独立完成。
(2)交流比较的方法。如10○9,因为10比9多1,所以10>9;还可以想10在9的后面,所以10大于9;因为9比10小,所以10就大于9……
4.教材第26页“想想做做”第3题,教师说完要求后,同桌一起练习,互相检查。
5.教材第28页练习二的第1题,你会用学过的数说一句话吗? 先找几个同学做示范。然后同桌一起说说,看谁说得多,说得好。
6.教材第28页练习二的第3题。投影出示苹果图。先观察这些苹果的特点。教师指导:一共有()个苹果。学生数完后填空。
找到最中间的一个苹果涂上红色,然后数它的两边各有几个苹果。
7.教材第28页练习二的第4题。
先让学生自己观察,然后教师指导做,读一问做一问,最后投影订正、指导。
8.教材第29页练习二的第6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看看分别可以填几。板书设计
认 识 10 6
910 10的书写:
10>9>8>7>6
课后反思
本课力图通过愉快的情境启发学生初步认识10。教学中,尽可能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在合作交流中理解10以内数的顺序,且能顺着数和倒着数。再让学生亲自动手摆10个圆片,将10根小棒捆成一捆,还可以开展写数比赛,组织有趣的火车钻山洞游戏活动,使学生较好地获得感性认识,并慢慢上升到理性认识,培养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教师在课堂中及时运用表扬和奖励这种激励竞争机制,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第五篇: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6和7的加减法教案
第三课时:6和7的加减法
【学习内容】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42页 【课程标准陈述】
1.在现实情境中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实物的顺序和位置。能运用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能进行交流。2.结合具体情境,体会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能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3.能运用数及数的运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实际意义作出解释。【学习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的活动,理解和掌握掌握6和7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准确迅速的计算6和7的加减法。
2.经历由一幅图写出两道加法算式或两道减法算式,并且算出得数的探索过程。3.通过一图两式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学习重点】
掌握得数是6或7的加法及6减几,7减几的计算方法。【学习难点】
根据一幅图写出两道加法算式或两道减法算式,并且算出得数。【评价活动方案】
1.通过学生摆小棒(两人一组面对面坐),学生观察交流自己写的算式,理解和掌握掌握6和7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明白:在这两个算式里,相加的两个数相同,相加的得数相同,两个加数在算式中的位置不相同等活动,来评价学习目标1、2。
2.通过课件展示摆花的情景图,学生跟着用纸花摆一摆,课件展示摆小棒的情景图,引导学生计算等活动来评价学习目标3。【学习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都会计算得数是2,3,4,5的加法和5,4,3,2减几的减法。那么大家会计算得数是6或7的加法及6减几,7减几的减法吗?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这方面的内容。(板书课题:6和7的加减法)我们先来复习一下6、7的组成。课件展示。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一图两式(评价目标1、2)(1)学生摆小棒(两人一组面对面坐)同学们,一边摆5根,一边摆1根,你能根据摆的小棒图写一道加法算式吗?(2)学生交流自己写的算式。
(教师板书可能出现的算式:5+1= 1+5=)教师提问:写出的两个算式相同吗?大家都是根据同一组小棒写出的算式,为什么两个算式不相同?
学生回答。(由于每一组两个小朋友坐的方位不同,观察的角度也不相同,所以写出的算式就不一样)(3)如何计算5+1和1+5呢?同桌相互说一说。
(4)引导学生比较5+1=6和1+5=6的异同。请同学们细细观察比较,这两个算式有什么不同,相同点又在哪里?
引导学生发现:在这两个算式里,相加的两个数相同,相加的得数相同,两个加数在算式中的位置不相同。
(5)两个一组在桌面上摆6个圆片,先去掉1个,并让学生根据摆的过程,写出减法算式,6-1=5,然后再从6个圆片里去掉5个,学生根据摆的过程写出减法算式6-5=1。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的计算方法,并说一说6-1=5和6-5=1这两个算式之间的联系。2.教学摆一摆。(评价目标3)
(1)课件展示摆花的情景图,学生跟着用纸花摆一摆。同学们能根据摆的纸花计算4+2和2+4吗?学生摆后再计算,说说计算方法。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4+2=6 2+4=6,引导学生算:6-2=(),6-4=(),比较这两道算式。(2)课件展示摆小棒的情景图。引导学生计算。5+2=()2+5=()7-2=()7-5=()比较这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
(3)课件展示摆三角形的情景图,学生看图计算。3+3=(),6-3=()3.学生思考。同学们,如果你不摆学具,还能算出6-2,6-4,7-2,7-5的得数吗?学生讨论交流后回答。(评价目标1)4.教学书写算式。
(1)教师示范,并讲解写算式的要求。(2)学生练习写算式。
(3)学生交流并相互评价所写的算式。
三、知识运用
1.完成教材第42页做一做。(评价目标1、2)2.完成教材第44页练习九第6题。(评价目标1)3.游戏接龙。游戏规则:(1)内容:巩固7以内的加减法。
(2)让学生分若干组,每组先让一个学生出一道题,请下一位同学算出得数,这位同学算出得数后,再用这个得数开头出一道题,请他的下一位同学来算以此类推。如:1+3=4,接4-2=2,接2+4=6。教师限时,看哪个组说得又对又多。
四、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学习目标检测】
1.完成教材第44页练习九第8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