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语》为政篇第二选节教案
《论语》为政篇第二选节教案
第一课时 九龙小学
徐维维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选节内容,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2.了解五则《论语》的大意,明白其中蕴含的道理。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读文,读出古文的韵味。教学难点
了解孔子所表达的思想,明白五则《论语》蕴含的道理。教学准备
课件、音频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上周所学的《论语》内容: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2.谈话导入
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论语·学而篇第一》,对孔子有了一定的了解,今天我们开始学习《论语》的第二篇《为政》,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其中的五则。
二、本篇概况介绍
《为政》篇包括24章。本篇主要内容涉及孔子“为政以德”的思想、如何谋求官职和从政为官的基本原则、学习与思考的关系、孔子本人学习和修养的过程、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方法,以及对孝、悌等道德范畴的进一步阐述。
三、初读感受
1.学生自由朗读句子,读准字音,读中感受句子意思。
2.检查学生读文情况,通过个人读,分组读和全班齐读等方式检查的学生朗读情况。
3.正字音,重点提醒共、罔、殆、诲、女、知等字的读音,听录音跟读。4.划分节奏,注意读文停顿节奏。
四、了解大意
1.教师出示学习的句子,让学生思考标有注释符号词语的意思。
2.师生共同解决注释意思,尽量让学生通过注释能说出句子大意,帮助学生理解它们的意思。
3.教师评析句子,引出每则《论语》所蕴含的道理,加深学生的理解。
五、师生小结
孔子一生主张为政应以“德”为本,从第一则中我们就能够了解一二,孔子教育弟子要多做实事,少说空话,学习中要温故知新,思与学相结合。今天的学习我们对孔子这些思想有一定了解,感受到孔子思想的光芒,今后我们要将这些思想融入到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去。
六、练习诵读
1、学生反复朗读。
2、个人、分组、全班配乐诵读。
第二篇:论语为政篇教案
《论语》为政篇第二
教案设计及执教者: 广利中心小学
教学目标
1、学习《论语》第二篇为政,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了解大意,明白道理。
2、结合自己实际,反思过去的不足,努力自我完善,用实际行动回报亲情。
教学重难点
读出古文的韵味,做到知行一致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同学们,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泱泱大国,在历史的长河中,诞生了无数的历史名人和文化典籍。在这些历史名人和文化典籍当中,有这么一个人和这么一本书,它照耀着、引领着一代又一代的人。这个人就是(点击课件)说出他的名字?对,这个人就是孔子。孔子是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是儒家的创始人,也是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他的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曾经有人用这样的一句话概括了孔子的一生。(点击课件)孔子是一位有才而得不到重用的闲人,是一位周游列国、四方游学的忙人,是一位为理想奋斗了一生的强人。
2.而那本对后世产生极大影响的书就是(点击课件)一起说。对,画面左边的就是《论语》的原件。(点击课件)《论语》的作者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里面记录的都是关于孔子和他弟子的一些言行。宋代的朱熹把《论语》列入“四书”之中(点击课件)是封建社会读书人必读之书。《论语》的内容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关于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二是关于思德修养方面的。全文共有20篇。每篇都是用第一则开头的前两三个字作为题目的。
今天就让我们继续走进《论语》,学习《论语》的第二篇为政。请同学们齐读题目。
二、诵读经典
1.为政篇共有24则,今天我们先来学习前八则,请同学们翻开书本23页,边听课文录音,边划出节奏停顿,并留意读音,请做好准备,开始。(点击课件)
2.请看屏幕。在这八则论语中,有几个字的读音我们要留意一下。(点击课件)(老师指出读音不正确的字。)
3.请同学们按划好的节奏停顿练习朗读。
4.看屏幕检查学生朗读的情况。(点击课件)先读前四则,再读后四句。注意及时纠正和作出评价。
5.指导读出古文的韵律美。6.师生配乐朗读。(点击课件)
三、略知文义
1.我们学习经典只是会读是不够的,还要理解它的意思。下面请同学们看屏幕,一起来了解这八则论语的意思。(点击课件)
2.现在,你们对这八则论语的意思有些了解了吗?那么,在这八则论语当中,提到最多的是关于什么方面的呢?对,5到8则都是讲关于孝道的。也有两则讲为政方面的。(点击课件)我们可以从“为政以德”和“道之以德”这两个地方,看出孔子是主张要以德治理天下的。
3.那么,在孝道方面孔子又是怎么说的呢?读!(点击课件)(生读)
在这里孔子很明确地告诉我们什么是孝。(点击课件)孝就是要经常关心父母的身体健康,不要对父母做出那些有违礼仪规矩的事。这两点孔子是明确告诉世人的。同时,孔子也向世人提出质疑(点击课件),齐读(生读)!孔子向我们提出的质疑是(点击课件)孝敬父母只是为他们提供吃、喝、穿、住就够了吗?
四、明理导行
1.你们认为这些就足够了吗?远远不够,孝敬父母不仅仅在物质上满足父母的要求,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在精神上感到快乐。现在在我国越来越多的独居老人和留守老人,他们都无法承欢膝下,过着十分孤独、寂寞的生活。对于这些老人来讲,想与子女见见面、说说话都成了一种奢望。所以才会有人建议,把“常回家看看”纳入到法律
中。什么是孝?让我们来看看这个“孝”字吧!(点击课件)“孝”字的上面是一个老字的一半,表示老人、长辈,下面是一个子字,表示子女、晚辈。那是什么意思呢?其实,我们的老祖宗在创造这个“孝”字的时候已经诠释了孝的真意。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当我们小的时候,上面的“老”字为我们遮风挡雨,使我们幸福快乐地成长;当我们长大了,下面的“子”字支撑着上面的“老”,把“老”字整个儿背了起来。那就是孝,相依相伴,相依为命。孝的本质是对亲情的回报。我们每个人都要回报那份浓浓的亲情。那么,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还没有长大成人,该用怎样的方式回报父母的恩情,表达自己的孝心呢?围绕着这个话题,请同学们进行一次讨论(点击课件)同桌之间、四人小组之内可以互相交流一下自己的看法。(学生交流环节)2.学生说自己的看法。老师随机引导小结。
3.同学们刚才所说的都是作为一名小学生向父母表达孝心的方式。老师把它概括起来就是(点击课件)一起读!(生读屏幕的内容)
4.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古代就有二十四孝的故事,虽然这些故事中的有些做法时至今日已经不可取了,但是他们的孝道精神代代相传。在北京也有一位孝子,他的故事感动了身边每一个人,中央电视台特意把他的故事拍成了电视专题片,让全国的人都来学习。他就是„„请看屏幕。(点击课件)
5.看完这个电视专题片,此刻,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6.孙茂芳伯伯用一片真心践行着人间的至善、至孝。这种孝超越了一般的孝。那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生呼应),这是大孝,是真正的孝行天下。
五、身体力行
1.孝是人世间最美好、最高尚的情感,无论社会如何发展,孝的真意不会改变。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只有弘扬这种美德,才会迎来人和、家美、国盛的明天。同学们,让我们都来(点击课件)读!再读!(生读屏幕内容,师贴板书)
2.“诵中华经典,做有德之人”不是一句口号,关键在于行动。下面请同学们马上行动起来,拿起你的笔,写一写课后反思。(点击课件,生写我的反思)
六、结束语
同学们,“百善孝为先”,让我们从小诵中华经典(生呼应),立志做有德之人(生呼应)。让经典伴随我们成长,收获智慧人生。
板书:《论语》
为政篇第二
诵中华经典 做有德之人
第三篇:论语为政篇感想
论语为政篇有感
物理学院
2011213611
朱健
为政篇是《论语》的第二篇,是学而篇的一个延续。为政篇包括了二十四章,涉及到孔子“为政以德”的思想、如何谋求官职和从政为官的基本原则、学习与思考的关系、孔子本人学习和修养的过程、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方法,以及对孝、悌等道德范畴的进一步阐述。
在对为政篇进行了阅读之后,我对此有了一些感受。作为一个师范生,想到以后会走上教师的岗位教书育人,我对为政篇中的一些教导人如何学习的章节由更特别的感受,这些篇章给了我一些启示。
为政篇第十一章“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是我最有感受的一句话,不仅仅是对以后教导学生,同时也是我自己学习时有的一些感受。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从而可以得到新的知识,在对已经学习过的知识进行温习时,总是会有新的体会。在我们学习的过程中,思维总是活跃的,我们的思维会在这个过程中与我们已有的知识发生碰撞,让我们不断有新的收获。在我们的世界中,新的知识的获得总是建立在就有知识的基础上的,“温故而知新”不仅在封建社会,在当今社会也有很好的借鉴作用,这是孔子对我国教育的一个巨大的贡献。这让我想到在今后的教育岗位上也要强调这一点,不仅教导学生书本上的新知识,也要引导学生温习学过的知识,在温习过程中思考,以获得新的体会。学习知识不仅可以学没有学过的知识,也可以温故知新,这样得来的知识不仅更加深刻,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孔子在为政篇中的关于学习的另一个观点是关于学习和思考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认为学习和思考应该并重。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茫然无知,学习了却没有收获;只知道思考却不学习就会内心充满疑惑却得不到解答。学习和思考应该同时拥有,同时进行,只有将学习和思考一起进行才能真正学到知识,提高自身的修养和素质,开拓自己的眼界,提升自己的智慧。在我看来,学习和思考就像鸟儿的两只翅膀,共同支撑着鸟儿飞翔,缺一不可。在我们教学的过程中,决不能进行灌输式的教学,要以学生为主,注重引导学生,不仅学习新的知识,同样要思考知识的内涵,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学习和思考一起出现,才能培养出真正的杰出的人才。在为政篇中孔子还提出了一个学习上很重要的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对于知识,人们应当虚心学习、刻苦学习,尽可能多地加以掌握。但人的知识再丰富,总有不懂的问题。那么,就应当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在我们的学习中,保持谦虚务实的态度是十分重要的,虚心的向他人求教,不以不知为耻,以虚心求学为荣。人一旦有了自我膨胀、对待学习不能实事求是的心,那么就再难以学到更多的知识了。这在教育中尤其重要,教导学生有一个谦虚求学的态度是我们老师的重要责任,学生一旦有了装作知道的心思,那他就会在学习上举步维艰,再难有进步了,在生活中也难与人相处。
《论语》为政篇对我的感触有许多,但只有关于学习、教育的才让我有了切身的感受,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我也会尽量努力做到。
第四篇:论语为政篇读后感
论语为政篇读后感(一)
和第一篇学而篇比较起来,个人觉得第二篇为政读起来难度就大了很多。第一篇其实只要明白了学问指的是做人的道理,则每一句都可以理解它的用意。但是第二篇中,除了几个句子是真正正面谈到政治外,其他说的似乎都是与政治没有关系的东西。
为此,我也专门去查了政字的意思。在古文中,政也通正用,所以我就在想,这里是不是孔子还是在讲做人?讲如何做一个正直的人?不过很快我认为这样解释是很牵强的。其实为政就是讲如何来当政,很明白不过。不过南怀谨先生的一句注释也值得我们注意:《论语》中讲的是为政,不是政治。孔子没有系统地去提出政治相关的概念。根据这句注释去理解为政篇的句子,似乎开始有了一些头绪。
为政一共二十四句。第一句讲的是为政的最高境界,然后用诗经的思无邪说明为政最需要解决的是思想问题,再后用自己的人生经历来说明为政需要丰富的人生经历。接下来,用了好几句的篇幅讲孝,然后讲了一个为政者的修为问题,最后用一句话总结:为政者要有见义而为的大勇,要有人溺己溺,人饥己饥的胸怀。这样一看,为政篇的思路就很清晰了。
当然,这个思路是南怀谨先生的《论语别裁》中间理出来的。我也曾试着去怀疑它,但是找不出比之更好的解释,所以我还是比较认可这个解释的。为政篇有好几句话都是讲孝的,似乎与为政没有太大的关系,其实关系很大。我国古代都是以孝治天下,所以在这里讲孝是有它的意义的。这点在为政第二十一句中也得到了证实:
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唯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在这一句中,孔子就明确说到:推行孝就是为政。所以该篇中间出现了很多人问孝的情况,就一点也不奇怪了。
此外,孔子还讲到了一个为政者的基本要求:要周而不比,即不要偏心眼;要不器,也就是说要全面发展;要温故而知新,要且学且思,还不能钻牛角尖,等等。
不过,虽然为政不能翻译成做一个正直的人,但是可以看出,这些为政的道理,放小了看,也都是做人的道理,这点在后面的章节中也有体现。所以我个人认为,《论语》总体讲的还是做人,还是学而篇说的学问。不管是讲为政也好,还是后面讲礼、仁也好,孔子的主张都是从自身做人入手,就像第一章所讲的君子固本,本立而道生。我想这也应该是学而篇作为开篇的原因吧。
整体来说,为政篇给我的启发不如学而篇多,可能是为政这个话题对我们这些一般人来说,没有如何做人更贴近。不过在专家的解释中,我还是体会到了《论语》文章布局的特点,对中间的一些话也还是有一些体会。我想,只要能学到一点东西,也是很好的事情。
论语为政篇读后感(二)
众所周知,论语每篇的标题是以文章的前二个字来命名的,当然除去子曰,因为,这两字出现的频率太高。
为政篇,初步看去,好像比较乱,好像并不是在说为政,而是在讲孝,讲君子,将信用。其实,都是在围绕为政这个主题展开的,第一句是主旨,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接着,孔子从思无邪,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从十五有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从孝无违、孝敬,从君子不器,先行言后从之,周而不比,以上这些说都是在围绕一个字展开——德,德代表着礼,代表着孝,代表着君子。曾国藩曾说过,德者,若水之源,树之本;才若水之流,树之叶,大概是这个意思,大概也是受我们伟大孔子的思想影响。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这篇有两句关于谈论学习的经典名言,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可能很多人会以为这两句出自学而篇,没想到却是在为政篇,乍看,我也是颇觉新鲜,过后,我觉得也很正常,无论从政,为学,都是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是肯定要注意学与思的结合,这也就是为什么高学历的人才,有时候,某个专业的问题跟他所研究的专业无直接的相关性,但却能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玄妙之门也!
最后,有一点对现在为政者都颇具借鉴意义的是:
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这段话我觉得现在有志于从政而又摸不着门道的人,可以用心慢慢去琢磨,去悟,在中国的政治里,这绝对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比马克思的资本论都更厉害。对于刚从大学毕业长期处于象牙塔里的莘莘学子而言,更是值得谨记!
当然,学而篇谈到与朋友交很重要的一点——信用,其实,为政也一样,这不,孔子就说了,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就像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诚信,是做人的根本,是前提,所以,无论你是从政,还是为学,都是不可缺少的。
论语为政篇读后感(三)
《论语》为政篇,是学而篇的一个延续,学习之初要有美德,学习运用中,美德之用也是无法或缺的。如开篇第一句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用道德来治理国家才会使自己像北极星一样,别的星辰都围绕它。就说明了,德的重要性,这也说明为政之人同样也需要有诸多的美德才可达到,此种效果。
围绕德这个主题,《论语》为政篇讲到何为孝,讲君子不器,讲信之重要性,德是为政之源,使看似散乱的为政篇,主题鲜明,条理清晰。
在德的主题下,又穿插了学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是我们耳熟能详的经典谈论学习的名言,很难和为政相联系,但是无论做什么,都需要不断地进行学习,都是学习、实践、思考,再学习、再实践,在思考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是学与思的结合,只有如此才可以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从孔子对颜回的评价就可得知,只要懂得学与思的结合就没有愚蠢的人。孔子言传身教,以自身所感教育学生,学与思的结合受益终身,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说,我十五岁有志于学习,三十岁说话做事都有把握,四十岁不致迷惑,五十岁能领悟天命,六十岁一听别人言语,便可以分别真假,判明是非,七十岁能随心所欲,有任何念头不会越出规矩。
因此德是做人之先,成事之基,学与思是达到成事目的的必经之路。
第五篇:读论语为政篇心得体会
读《论语》为政篇心得体会
众所周知,论语每篇的标题是以文章的前二个字来命名的,当然除去“子曰”,因为,这两字出现的频率太高。
为政篇,初步看去,好像比较乱,好像并不是在说为政,而是在讲孝,讲君子,将信用。其实,都是在围绕为政这个主题展开的,第一句是主旨,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接着,孔子从思无邪,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从十五有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从孝无违、孝敬,从君子不器,先行言后从之,周而不比,……
以上这些说都是在围绕一个字展开——德,德代表着礼,代表着孝,代表着君子。曾国藩曾说过,德者,若水之源,树之本;才若水之流,树之叶,大概是这个意思,大概也是受我们伟大孔子的思想影响。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这篇有两句关于谈论学习的经典名言,“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可能很多人会以为这两句出自学而篇,没想到却是在为政篇,乍看,我也是颇觉新鲜,过后,我觉得也很正常,无论从政,为学,都是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是肯定要注意学与思的结合,这也就是为什么高学历的人才,有时候,某个专业的问题跟他所研究的专业无直接的相关性,但却能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玄妙之门也!
最后,有一点对现在为政者都颇具借鉴意义的是:
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这段话我觉得现在有志于从政而又摸不着门道的人,可以用心慢慢去琢磨,去悟,在中国的政治里,这绝对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比马克思的资本论都更厉害。对于刚从大学毕业长期处于象牙塔里的莘莘学子而言,更是值得谨记!
当然,学而篇谈到与朋友交很重要的一点——信用,其实,为政也一样,这不,孔子就说了,“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就像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诚信,是做人的根本,是前提,所以,无论你是从政,还是为学,都是不可缺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