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为政的素质——从《论语-为政篇》浅谈为政的素质
为政的素质
——从《论语〈为政篇〉》浅谈为政的素质
【摘要】《论语-为政篇》是集中阐述孔子为政思想的一篇,可以说由学而第一到为政第二到八佾第三再到里仁第四详尽的为我们讲述了孔子及孔子门弟子的核心思想。每每读此四篇,其中微言大义了然于胸,但每次的细心阅读都会有新体会新收获。本文主要从为政以德、以孝治天下、慎言慎行、任人唯贤、倡行中道等五个方面进行分析试图达及浅谈为政的素质这一行文目的。
【关键词】论语;为政篇;为政的素质;孝;德;中道;
“政者,正也。子率以正,孰敢不正?”“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政治的意思就是端正,你带头端正,谁还敢不端正?自身端正不发号施令却能执行。
为政,很多人一看到这个题目随即想到了做官,想到了前文所说的政治,似乎这也是很顺理成章的事情。但是在《论语》当中却很少看到孔老夫子谈政治,他只提为政。为政并不等于政治,它更是一种教化,是一种人生修养。
“如笃学之,明辨之,融会有得而见之于行事之间,必可得自证。”
——南怀瑾先生语
一、为政以德
孔子为政的核心思想是“为政以德”,他不满足于当时社会礼崩乐坏天下无道的状况,一心要变天下无道为天下有道。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德者,得也;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德是人赞天地之化育的深刻体现,可以说它是人之为人的一个标准、一种界定,无德之人似如禽兽又禽兽不如。孔子的为政以德以德治天下,要求一个人不断的完善自身,替身自己的人生境界。在这里老夫子用天象比配人间,以北极星比配统治者治理天下的德行。你自己的德行完备了,就像天上的北极星那么闪闪发光,你的道德人格魅力就征服了众生,天下之人自然会臣服于你。结合:“导之以政,齐之以德,民免而无耻。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可以看出孔子的基本出发点是:只有把为政建立在道德教化的基础上,才能使百姓有知耻之心。换句话说为政者应该为政以德,齐之以礼于是百姓有耻且格,天下方为大治。
二、以孝治天下
孟懿子问孝。孟武伯问孝。子游问孝。子夏问孝。
不同身份地位不同派别阶层的人问孝于孔子,孔子的回答不尽相同。梁老师说这是孔子智慧的体现——因材施教。看一看有子的这段话,就明白何为以孝治天下,为何能以孝治天下。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虽然是有子所言,但是其中所言是也。观其排于学而第一的第二章亦可知这句话的含义所指,分量轻重可见一斑。
“孝”可以说是人德性的基本体现,在家尽孝守悌出门在外才能尽忠尽己,报效祖国。在整本《论语》中关于孝的描写很多,曾经的我还因为某种机缘替大家搜集过“孝”的相关章句。另外,进入大学熟读背诵的第一部经典就是《孝经》可以说至今还记忆尤新。对于孔子的以孝治天下,在此就不再详叙。但是需要说
明的一点是,“孝治”还必须建立在德行的基础之上,只有厚德,孝治才能真正笃行。
三、慎言慎行
子张问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阕殆,慎行其余,则寡悔,禄在其中矣。”
这一章十分鲜明的概述了为政之时慎言慎行,可谓形象深刻。意思是说,说话做事都要谨慎为好,事先要多听、多看,以免产生说话过失和事后后悔的严重后果。在后文中还提到过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即要多听,选择其中善的并从之,多看并且记在心里而心中有数。在官场中说话做事之道学问颇为深刻,但孔子却给我们阐述得错落有致,在当今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作为领导者,一定要有实事求是的老实态度和工作作风,言行要谨慎小心在具体的为政过程中可谓“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总之,做到言寡尤,行寡悔,禄便在其中矣。
四、任人唯贤
为政之本在于选贤,要治理好国家,必须举用贤才,善于用人。孔子的任人唯贤打破了以往任人唯亲的传统。在为政篇中孔子提出了察人的方法,“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廋”是隐藏的意思,人焉廋哉就是哪一个人能够隐藏呢?全面的看一个人,使一个人不隐藏,孔子说了三个递进的方面,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视”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看,就是很宏观的看全面的看;“观”是微观的看细致的看;“察”是考察,不光是看,还要从生活中去考察,视其所以,看他做的事情,观其所由,观察他的做事目的、动机;察其所安,细致的察看他做事后的心态。这里讲述了孔子为政选人的思想精髓。
下面孔子解答鲁哀公的对问,提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意即做为为政者,须要举直错诸枉选拔正直的人,将其错于诸枉以使民服而天下治。可见为政察人用人的深刻内涵。
五、倡行中道
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为政者作为一方百姓的领军式人物,其言行教化直接影响到其臣民。可谓“身正影必正。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乱者也。”
所谓异端就是走极端偏向的路线,不走中道,不行中庸之道。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不但不走中道,还标新立异,特别从事怪异思想。子不语:怪、力、乱、神。孔老夫子不谈怪、力、乱、神之类的偏离中道之事,为政者更是要如此。不仅做到守中道还要做到思无邪,以己身正而率领众人身正于是天下大治。
综上所述,作为为政者可以得到很大的启迪:一个真正的为政者要做到“遵五美,屏四恶”即“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坚决摒弃“不教而杀,不戒视成,慢令致期,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的四种不善之行。在为政或追求为政的道路上把自己经营好不断提升自己的修养以及道德境界。做到“仁、义、礼、智、信” 修身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
可以说,阅读为政篇给我们的启发颇为深刻,在内圣的基础上才能有真正外王的可能性。一个为政者应该慎思之笃行之明辨之,只有这样方可开出智慧之花,结出丰硕的果实。
第二篇:论语为政篇读后感
论语为政篇读后感(一)
和第一篇学而篇比较起来,个人觉得第二篇为政读起来难度就大了很多。第一篇其实只要明白了学问指的是做人的道理,则每一句都可以理解它的用意。但是第二篇中,除了几个句子是真正正面谈到政治外,其他说的似乎都是与政治没有关系的东西。
为此,我也专门去查了政字的意思。在古文中,政也通正用,所以我就在想,这里是不是孔子还是在讲做人?讲如何做一个正直的人?不过很快我认为这样解释是很牵强的。其实为政就是讲如何来当政,很明白不过。不过南怀谨先生的一句注释也值得我们注意:《论语》中讲的是为政,不是政治。孔子没有系统地去提出政治相关的概念。根据这句注释去理解为政篇的句子,似乎开始有了一些头绪。
为政一共二十四句。第一句讲的是为政的最高境界,然后用诗经的思无邪说明为政最需要解决的是思想问题,再后用自己的人生经历来说明为政需要丰富的人生经历。接下来,用了好几句的篇幅讲孝,然后讲了一个为政者的修为问题,最后用一句话总结:为政者要有见义而为的大勇,要有人溺己溺,人饥己饥的胸怀。这样一看,为政篇的思路就很清晰了。
当然,这个思路是南怀谨先生的《论语别裁》中间理出来的。我也曾试着去怀疑它,但是找不出比之更好的解释,所以我还是比较认可这个解释的。为政篇有好几句话都是讲孝的,似乎与为政没有太大的关系,其实关系很大。我国古代都是以孝治天下,所以在这里讲孝是有它的意义的。这点在为政第二十一句中也得到了证实:
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唯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在这一句中,孔子就明确说到:推行孝就是为政。所以该篇中间出现了很多人问孝的情况,就一点也不奇怪了。
此外,孔子还讲到了一个为政者的基本要求:要周而不比,即不要偏心眼;要不器,也就是说要全面发展;要温故而知新,要且学且思,还不能钻牛角尖,等等。
不过,虽然为政不能翻译成做一个正直的人,但是可以看出,这些为政的道理,放小了看,也都是做人的道理,这点在后面的章节中也有体现。所以我个人认为,《论语》总体讲的还是做人,还是学而篇说的学问。不管是讲为政也好,还是后面讲礼、仁也好,孔子的主张都是从自身做人入手,就像第一章所讲的君子固本,本立而道生。我想这也应该是学而篇作为开篇的原因吧。
整体来说,为政篇给我的启发不如学而篇多,可能是为政这个话题对我们这些一般人来说,没有如何做人更贴近。不过在专家的解释中,我还是体会到了《论语》文章布局的特点,对中间的一些话也还是有一些体会。我想,只要能学到一点东西,也是很好的事情。
论语为政篇读后感(二)
众所周知,论语每篇的标题是以文章的前二个字来命名的,当然除去子曰,因为,这两字出现的频率太高。
为政篇,初步看去,好像比较乱,好像并不是在说为政,而是在讲孝,讲君子,将信用。其实,都是在围绕为政这个主题展开的,第一句是主旨,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接着,孔子从思无邪,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从十五有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从孝无违、孝敬,从君子不器,先行言后从之,周而不比,以上这些说都是在围绕一个字展开——德,德代表着礼,代表着孝,代表着君子。曾国藩曾说过,德者,若水之源,树之本;才若水之流,树之叶,大概是这个意思,大概也是受我们伟大孔子的思想影响。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这篇有两句关于谈论学习的经典名言,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可能很多人会以为这两句出自学而篇,没想到却是在为政篇,乍看,我也是颇觉新鲜,过后,我觉得也很正常,无论从政,为学,都是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是肯定要注意学与思的结合,这也就是为什么高学历的人才,有时候,某个专业的问题跟他所研究的专业无直接的相关性,但却能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玄妙之门也!
最后,有一点对现在为政者都颇具借鉴意义的是:
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这段话我觉得现在有志于从政而又摸不着门道的人,可以用心慢慢去琢磨,去悟,在中国的政治里,这绝对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比马克思的资本论都更厉害。对于刚从大学毕业长期处于象牙塔里的莘莘学子而言,更是值得谨记!
当然,学而篇谈到与朋友交很重要的一点——信用,其实,为政也一样,这不,孔子就说了,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就像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诚信,是做人的根本,是前提,所以,无论你是从政,还是为学,都是不可缺少的。
论语为政篇读后感(三)
《论语》为政篇,是学而篇的一个延续,学习之初要有美德,学习运用中,美德之用也是无法或缺的。如开篇第一句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用道德来治理国家才会使自己像北极星一样,别的星辰都围绕它。就说明了,德的重要性,这也说明为政之人同样也需要有诸多的美德才可达到,此种效果。
围绕德这个主题,《论语》为政篇讲到何为孝,讲君子不器,讲信之重要性,德是为政之源,使看似散乱的为政篇,主题鲜明,条理清晰。
在德的主题下,又穿插了学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是我们耳熟能详的经典谈论学习的名言,很难和为政相联系,但是无论做什么,都需要不断地进行学习,都是学习、实践、思考,再学习、再实践,在思考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是学与思的结合,只有如此才可以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从孔子对颜回的评价就可得知,只要懂得学与思的结合就没有愚蠢的人。孔子言传身教,以自身所感教育学生,学与思的结合受益终身,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说,我十五岁有志于学习,三十岁说话做事都有把握,四十岁不致迷惑,五十岁能领悟天命,六十岁一听别人言语,便可以分别真假,判明是非,七十岁能随心所欲,有任何念头不会越出规矩。
因此德是做人之先,成事之基,学与思是达到成事目的的必经之路。
第三篇:论语为政篇感想
论语为政篇有感
物理学院
2011213611
朱健
为政篇是《论语》的第二篇,是学而篇的一个延续。为政篇包括了二十四章,涉及到孔子“为政以德”的思想、如何谋求官职和从政为官的基本原则、学习与思考的关系、孔子本人学习和修养的过程、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方法,以及对孝、悌等道德范畴的进一步阐述。
在对为政篇进行了阅读之后,我对此有了一些感受。作为一个师范生,想到以后会走上教师的岗位教书育人,我对为政篇中的一些教导人如何学习的章节由更特别的感受,这些篇章给了我一些启示。
为政篇第十一章“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是我最有感受的一句话,不仅仅是对以后教导学生,同时也是我自己学习时有的一些感受。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从而可以得到新的知识,在对已经学习过的知识进行温习时,总是会有新的体会。在我们学习的过程中,思维总是活跃的,我们的思维会在这个过程中与我们已有的知识发生碰撞,让我们不断有新的收获。在我们的世界中,新的知识的获得总是建立在就有知识的基础上的,“温故而知新”不仅在封建社会,在当今社会也有很好的借鉴作用,这是孔子对我国教育的一个巨大的贡献。这让我想到在今后的教育岗位上也要强调这一点,不仅教导学生书本上的新知识,也要引导学生温习学过的知识,在温习过程中思考,以获得新的体会。学习知识不仅可以学没有学过的知识,也可以温故知新,这样得来的知识不仅更加深刻,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孔子在为政篇中的关于学习的另一个观点是关于学习和思考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认为学习和思考应该并重。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茫然无知,学习了却没有收获;只知道思考却不学习就会内心充满疑惑却得不到解答。学习和思考应该同时拥有,同时进行,只有将学习和思考一起进行才能真正学到知识,提高自身的修养和素质,开拓自己的眼界,提升自己的智慧。在我看来,学习和思考就像鸟儿的两只翅膀,共同支撑着鸟儿飞翔,缺一不可。在我们教学的过程中,决不能进行灌输式的教学,要以学生为主,注重引导学生,不仅学习新的知识,同样要思考知识的内涵,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学习和思考一起出现,才能培养出真正的杰出的人才。在为政篇中孔子还提出了一个学习上很重要的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对于知识,人们应当虚心学习、刻苦学习,尽可能多地加以掌握。但人的知识再丰富,总有不懂的问题。那么,就应当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在我们的学习中,保持谦虚务实的态度是十分重要的,虚心的向他人求教,不以不知为耻,以虚心求学为荣。人一旦有了自我膨胀、对待学习不能实事求是的心,那么就再难以学到更多的知识了。这在教育中尤其重要,教导学生有一个谦虚求学的态度是我们老师的重要责任,学生一旦有了装作知道的心思,那他就会在学习上举步维艰,再难有进步了,在生活中也难与人相处。
《论语》为政篇对我的感触有许多,但只有关于学习、教育的才让我有了切身的感受,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我也会尽量努力做到。
第四篇:《论语·为政篇》带译文
为政篇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译文
孔子说:‚(周君)以道德教化来治理政事,就会像北极星那样,自己居于一定的方位,而群星都会环绕在它的周围。‛
孔子说:‚《诗经》三百篇,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它,就是‘思想纯正’。‛
孔子说:‚用法制禁令去引导百姓,使用刑法来约束他们,老百姓只是求得免于犯罪受惩,却失去了廉耻之心;用道德教化引导百姓,使用礼制去统一百姓的言行,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也就守规矩了。‛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
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
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矩。‛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孟懿子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孝就是不要违背礼。‛后来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樊迟给孔子驾车,孔子告诉他:‚孟孙问我什么是孝,我回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答他说不要违背礼。‛樊迟说:‚不要违背礼是什么意思呢?‛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孔子说:‚父母活着的时候,要按礼侍奉他们;父母去世后,礼,祭之以礼。‛ 要按礼埋葬他们、祭祀他们。‛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孟武伯向孔子请教孝道。孔子说:‚对父母,要特别为他们的疾病担忧。(这样做就可以算是尽孝了。)‛
子游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如今所谓的孝,只是说能够赡养父母便足够了。然而,就是犬马都能够得到饲养。如果不存心孝敬父母,那么赡养父母与饲养犬马又有什么区别呢?‛
子夏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当子女的要尽到孝),最不容易的就是对父母和颜悦色,仅仅是有了事情,儿女需要替父母去做,有了酒饭,让父母吃,难道能认为这样就可以算是孝了吗?‛
孔子说:‚我整天给颜回讲学,他从来不提反对意见和疑问,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
像个蠢人。等他退下之后,我考察他私下的言论,发现他对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我所讲授的内容有所发挥,可见颜回其实并不蠢。‛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孔子说:‚(要了解一个人),应看他言行的动机,观察他所走的道路,考察他安心干什么,这样,这个人怎样能隐藏得了呢?这个人怎样能隐藏得了呢?‛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君子不器。‛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孔子说:‚君子不像器具那样,(只有某一方面的用途)。‛ 子贡问怎样做一个君子。孔子说:‚对于你要说的话,先实行了,再说出来,(这就够说是一个君子了)。‛
孔子说:‚君子合群而不与人勾结,小人与人勾结而不合群。
孔子说:‚只读书学习,而不思考问题,就会罔然无知而没有收获;只空想而不读书学习,就会疑惑而不能肯定。‛ 孔子说:‚要整理整顿那些异端,(因为)他们对天下的危害太大了!‛
孔子说:‚由,我教给你怎样做的话,你明白了吗?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啊!‛
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子张要学谋取官职的办法。孔子说:‚要多听,有怀疑的地方先放在一旁不说,其余有把握的,也要谨慎地说出来,这样就可以少犯错误;要多看,有怀疑的地方先放在一旁不做,其余有握的,也要谨慎地去做,就能减少后悔。说话少过失,做事少后悔,官职俸禄就在这里了。‛
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鲁哀公问:‚怎样才能使百姓服从呢?‛孔子回答说:‚把正直无私的人提拔起来,把邪恶不正的人置于一旁,老百姓就会服从了;把邪恶不正的人提拔起来,把正直无私的人置于一旁,老百姓就不会服从统治了。‛
季康子问道:‚要使老百姓对当政的人尊敬、尽忠而努力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干活,该怎样去做呢?‛孔子说:‚你用庄重的态度对待老百姓,他们就会尊敬你;你对父母孝顺、对子弟慈祥,百姓就会尽忠于你;你选用善良的人,又教育能力差的人,百姓就会互相勉励,加倍努力了。‛
有人对孔子说:‚你什么不从事政治呢?‛孔子回答说: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
‚《尚书》上说,‘孝就是孝敬父母,友爱兄弟。’把这‚《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孝悌的道理施于政事,也就是从事政治,又要怎样才能算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是为政呢?‛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孔子说:‚一个人不讲信用,是根本不可以的。就好像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车没有輗、小车没有軏一样,它靠什么行走呢?‛
子张问孔子:‚今后十世(的礼仪制度)可以预先知道吗?‛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
孔子回答说:‚商朝继承了夏朝的礼仪制度,所减少和所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
增加的内容是可以知道的;周朝又继承商朝的礼仪制度,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所废除的和所增加的内容也是可以知道的。将来有继承周虽百世,可知也。‛
朝的,就是一百世以后的情况,也是可以预先知道的。‛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孔子说:‚不是你应该祭的鬼神,你却去祭它,这就是谄媚。见到应该挺身而出的事情,却袖手旁观,就是怯懦。‛
第五篇:论语为政篇.教学设计(模版)
《论语》为政篇第二 教学目标
1、学习《论语》第二篇为政,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了解大意,明白道理。
2、结合自己实际,反思过去的不足,努力自我完善,用实际行动回报亲情。教学重难点
读出古文的韵味,做到知行一致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泱泱大国,在历史的长河中,诞生了无数的历史名人和文化典籍。在这些历史名人和文化典籍当中,有这么一个人和这么一本书,它照耀着、引领着一代又一代的人。这个人就是(点击课件)说出他的名字?对,这个人就是孔子。孔子是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是儒家的创始人,也是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他的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曾经有人用这样的一句话概括了孔子的一生。(点击课件)孔子是一位有才而得不到重用的闲人,是一位周游列国、四方游学的忙人,是一位为理想奋斗了一生的强人。今天就让我们继续走进《论语》,学习《论语》的第二篇为政。请同学们齐读题目。
二、诵读经典
1.为政篇共有24则,今天我们先来学习前八则,请同学们翻开书本23页,边听课文录音,边划出节奏停顿,并留意读音,请做好准备,开始。(点击课件)
2.请看屏幕。在这八则论语中,有几个字的读音我们要留意一下。(点击课件)(老师指出读音不正确的字。)
3.请同学们按划好的节奏停顿练习朗读。
4.看屏幕检查学生朗读的情况。(点击课件)先读前四则,再读后四句。注意及时纠正和作出评价。
5.指导读出古文的韵律美。6.师生配乐朗读。(点击课件)
三、略知文义
1.我们学习经典只是会读是不够的,还要理解它的意思。下面请同学们看屏幕,一起来了解这八则论语的意思。(点击课件)
2.现在,你们对这八则论语的意思有些了解了吗?那么,在这八则论语当中,提到最多的是关于什么方面的呢?对,5到8则都是讲关于孝道的。也有两则讲为政方面的。(点击课件)我们可以从“为政以德”和“道之以德”这两个地方,看出孔子是主张要以德治理天下的。
3.那么,在孝道方面孔子又是怎么说的呢?读!(点击课件)(生读)在这里孔子很明确地告诉我们什么是孝。(点击课件)孝就是要经常关心父母的身体健康,不要对父母做出那些有违礼仪规矩的事。这两点孔子是明确告诉世人的。同时,孔子也向世人提出质疑(点击课件),齐读(生读)!孔子向我们提出的质疑是:孝敬父母只是为他们提供吃、喝、穿、住就够了吗?
四、明理导行
1.你们认为这些就足够了吗?远远不够,孝敬父母不仅仅在物质上满足父母的要求,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在精神上感到快乐。现在在我国越来越多的独居老人和留守老人,他们都无法承欢膝下,过着十分孤独、寂寞的生活。对于这些老人来讲,想与子女见见面、说说话都成了一种奢望。所以才会有人建议,把“常回家看看”纳入到法律中。什么是孝?让我们来看看这个“孝”字吧!“孝”字的上面是一个老字的一半,表示老人、长辈,下面是一个子字,表示子女、晚辈。那是什么意思呢?其实,我们的老祖宗在创造这个“孝”字的时候已经诠释了孝的真意。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当我们小的时候,上面的“老”字为我们遮风挡雨,使我们幸福快乐地成长;当我们长大了,下面的“子”字支撑着上面的“老”,把“老”字整个儿背了起来。那就是孝,相依相伴,相依为命。孝的本质是对亲情的回报。我们每个人都要回报那份浓浓的亲情。那么,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还没有长大成人,该用怎样的方式回报父母的恩情,表达自己的孝心呢?围绕着这个话题,请同学们进行一次讨论(点击课件)同桌之间、四人小组之内可以互相交流一下自己的看法。(学生交流环节)2.学生说自己的看法。老师随机引导小结。
3.同学们刚才所说的都是作为一名小学生向父母表达孝心的方式。老师把它概括起来就是(点击课件)一起读!(生读屏幕的内容)
五、身体力行
1.孝是人世间最美好、最高尚的情感,无论社会如何发展,孝的真意不会改变。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只有弘扬这种美德,才会迎来人和、家美、国盛的明天。同学们,让我们都来(点击课件)读!再读!(生读屏幕内容,师贴板书)
2.“诵中华经典,做有德之人”不是一句口号,关键在于行动。下面请同学们马上行动起来,拿起你的笔,写一写课后反思。(点击课件,生写我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