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3第三节 结课的艺术
第三节
结课的艺术
让结课语给语文课绾一个漂亮的结
俗话说:“编筐编篓,重在收口。”要想上好语文课,务须讲究结课艺术。心理学研究表明,一节课45分钟,学生的认知积极性呈现一个波形状。最初1—2分钟注意不稳定,其后20—30分钟学生进入注意力最佳状态。下课前7—10分钟,注意又开始逐渐趋于衰退。临近下课,学生的注意力进入分散期,教师应当及时变换课堂的活动方式。使学生注意力再次反弹,以巩固课堂所学的知识、规律和方法。大凡优秀的语文教师,结课时不是草草收场,不是书到临尾渐渐松,而是课了事未休,课终情更浓,课结智不停,不仅仅使学生的思维局限于课内,还要使学生在课外仍然保持强烈的求知欲。结课艺术是教师的基本功。
但目前有许多在职教师缺乏这方面知识,或者疏于研究,一节课下来,或虎头蛇尾,不了了之;或老生常谈,落入俗套;或牵强附会,随意性强。有的甚至把课时挤得满满的,以致“溢”出课外;有的则多余几分钟甚至十几分钟,无事可做。这些无疑会冲淡一节课所学内容,长此以往还会对学生的语文学习产生消极影响,这自然谈不上结课艺术。
其实,一节课结尾该如何收束,应讲究艺术,需潜心研究。
怎样让结课语给语文课绾一个漂亮的结?一般可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文学独白
感染熏陶
文学独白是教师情至高潮的一种难以自禁的倾泻,是教师析理入微时的一种细腻畅快的表达。它能让人深思,让人警醒,让人振奋。记得1991年8月,在旅顺举行的全国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中,程翔老师教《孔乙己》一文,曾以一段饱含深情的文学独白作为该课的结尾,给听课者留下深刻印象。
‚孔乙己就这样在人们的笑声中死去了。孔乙己静悄悄地死去了。他的死一点也没有惊动这个社会,他的死就像树上无声地落下一片叶子,就像荒野枯死了一棵无名小草。他在笑声中出场,在笑声中度日,最后在笑声中死去。他活着的时候,封建社会公开地侮辱他、损害他,用封建意识毒害他、麻痹他。他盲目地挣扎了一辈子,被别人践踏,也自己践踏自己。这个可悲的下层小知识分子啊,被吃得干干净净,他的人格、尊严、价值被剥夺得干干净净,成了封建教育制度下的一个牺牲品。‛
执教者在这里,以饱满的激情,诗一样的语言,对全文作了总结性讲解,昭示哲理,形象感染,教之以情,教之以理,耐人寻味,意境深远犹如千里洞箫,激起学生的共鸣。
听到此处,我们能不为这样精彩的文学独白而感动吗?这样的文学独白在结尾处给予响亮的“一撞”,其声激越,其声洪亮,给人带来的是多少情的感染、美的熏陶以及理性的思索啊!
二、音乐渲染
余音绕梁
音乐大师贝多芬说:“音乐当使人类的精神爆发出火花。”音乐犹如“内在的海洋”(罗曼?罗兰语),虽无汹涌的波澜,却能渗透人的灵魂。使人们赏心悦目,心旷神怡,精神可随着优美的旋律而升华。由于音乐的美感愉悦作用对人的心理和生理的良好影响,因此,许多语文教师运用它作为语文教学的一种“愉悦疗法”,来丰富学生审美情感,增强情绪体验,激发学生向上的道德力量。清华附中韩军老师教杜甫的《登高》一诗是这样结课的:
‚(深情地说):同学们,这首诗大家已经背下来了。杜甫是我们民族的精神祖先,是我们每个人的精神先辈。让我们在乐声中背下这首诗,永远铭记这首诗,这是杜甫老人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的精神遗产。‛(课在《二泉映月》声及学生深情的朗读声中结束)
此时,课堂上,音乐声、朗读声构成了奇妙的交响乐;课堂中气氛凝重,有些学生禁不住留下眼泪。这样结课,易于引起学生思想感情的共鸣,强化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胜过千言万语。我们在教授诗歌等文学作品时,若巧妙运用音乐烘托、师生朗读等方法,有助于学生理性地、深入地理解所学的诗文。
三、创设高潮
戛然而止
一堂成功的语文课不是呆板机械的而是机动灵活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安排一个“高潮”,通过高潮把学生推到一个新的境界中去。正如小说的高潮可以安排在结束一样,课堂教学中的“高潮”也可以安排在结束。程翔老师在教《梦游天姥吟留别》时,便把“高潮”安排在下课前的5分钟内,程老师在分析李白在诗中怎样表现复杂的思想感情时说道:
‚……长安三年,李白并非没有获得高官厚禄的可能,只要他向权贵们稍一低头,哪怕只有一句阿谀逢迎的话,他便高官任做,骏马任骑了。然而,李白的伟大就在于他不愿为了高官厚禄而低下高贵的头,不愿为了荣华富贵就出卖自己的灵魂和人格,那简直比杀了他还要严重!李白在政治上失败了。李白的失败造就了他的成功。他在政治上失败了,但在文学上成功了;他暂时地失败了,却永远地成功了。这就是李白。同学们,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这段结束语,充满哲理,生动感人。学生、教师听后群情激昂,然后戛然而止,留下了无穷的回味余地。可见,在结课时,灵活设计“高潮”,可以把学生的“心”紧紧“抓住”,收到“言已尽而意无穷”的神奇效果。
四、节外生枝
激活思维
传统教学以学生懂为目的,内容听懂了,问题解决了,就大功告成,功德圆满。教者在结课时若能“节外生枝”,设疑问难,定能出奇制胜。一位教师教《石壕吏》,在学生读懂会背全诗并达到基本的教学目标后,设计了一个“光明的尾 2 巴”:
教者问学生:‚有人认为《石壕吏》不是一首好诗,因为诗人杜甫在这首诗里始终是一个冷漠的旁观者,没有出来表态。你们同意这个观点吗?‛“一问激起千层浪”,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学生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后来学生一致认为:‚伟大诗人杜甫在《石壕吏》中是通过人物刻画和情景描写来表态的,诗人虽然没有直接出来讲话,但同情谁,憎恶谁,态度是明确的。‛这问题好像节外生枝,但正是这一问,把学生的思维又带到一片新天地,使他们从更高的境界去审视课文内容和所反映的文学现象,使教学出现新的高潮。这不能不算是一个“光明的尾巴”。
教者善于引领学生在有限中求无限,不断拓展教学时空,将学生引进一重又一重崭新的天地,让学生一次又一次在领略那“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景致的同时,思维得到训练,能力得到提高,情趣得到熏陶,人格得到完善。
五、承上启下 巧妙过渡
一般老师都比较注意一节课内各环节间过渡语的运用,却很少注意在单元与单元、课文与课文、一节课与一节课之间内容的过渡。有经验的老师不仅注意到这些问题,还特别注意在同一篇课文内不同课时之间创设结束语,使上下课时之间上下勾联,自然得体,如行云流水,浑然天成。如程翔老师在教《记念刘和珍君》第一课时是这样结课的:
‚明明是爱国青年,却被污蔑成‘暴徒’!明明是自觉的情愿,却被造谣者说成‘受人利用’。在这种情况下,鲁迅先生能不义愤填膺吗?他能不站出来为死者说一句公道话吗?他能不挺身而出来揭露反动派的丑恶嘴脸吗?鲁迅先生就是带着这种悲愤的感情来写这篇文章的,悲愤的感情就构成了本文贯穿始终的线索。下一节课,我们将重点学习悲愤的感情线索。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这段结束语可以说是用火热的激情写就,不仅能引起听课者的强烈共鸣,给人一种“忘了自己,进入角色”的感觉,还指明下一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既是旧课的“收场”,又预示了新课,成为新课的“开场戏”,为旧课的“收场”和新课的“开场”作了自然的过渡。这是程翔老师“全身心地投入到教材和教学之中,与教材和学生同呼吸,共起伏”(吴心田语)的结果。
六、归纳总结 耐人寻味
演绎和归纳是最常见的两种逻辑思维方式。语文课堂教学较多采用的则是归纳式。因为学生对一篇课文的理解,一般要经历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过程。因而,归纳总结便成了结课艺术最常用的方式。
有位教师在执教《祝福》一文时,在师生共同分析祥林嫂这一人物形象的基础上,采用归纳总结式:
‚以上,我们从肖像描写和动作描写两方面分析了祥林嫂这个人物形象。现在,我们可以总结一下这个人物形象了:祥林嫂是一个勤劳、善良、质朴、遭受生活磨难的坚强的下层农村劳动妇女,她对生活的要求十分低,但她具有强烈的反抗性格。由于她深受封建礼教毒害,她的反抗带有浓厚的悲剧色彩,她是封建礼教的牺牲品。小说还描写了她的心理和语言,我们不作重点分析了。这节课就到这里。下课。‛
这一结尾,简洁明了,系统完整。既将同学们讨论的意见加以高度概括,又揭示作者塑造祥林嫂这一人物形象的意义;既总结了全文,又深化了文章的主旨;更为重要的是有效地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条理性。
七、引而不发 别有洞天
所谓引而不发,不是卖关子,故弄玄虚,制造教学的神秘气氛。而是在学生对课文领悟已达一定深度的情况下,教师通过点拨、提示、发问、假设等手段,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纵深推进,从而激发学生新的思维兴奋度。教师的作用仅仅是“引”,真正的意义在于学生的“发”。要“发”得好,必须“引”得妙。如一位教师在《项链》一课将结束时,突然设问:
莫泊桑认为‚极细小的一件事可以败坏你,也可以成全你‛,假如项链没丢,或丢了以后发现钻石是假的,那么路瓦栽夫人的结局该会怎样呢?一串项链能成全她进入上流社会吗?项链丢了,你认为该喜还是该悲?
这一连串的悬念使学生因下课铃声而行将关闭的思考的闸门再次打开,引发学生进行种种猜想、判断、理解,收到了“课虽完而思不断”的审美效应。
采用引而不发的结课方式,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的思考力,培养自学能力,以适应未来社会。同时,引而不发也是一种教学艺术——空白艺术。空白,容易使人产生一种急于填补、充实的心理动态和使之匀称完美的心理倾向,极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留下空白,别有洞天,任学生见仁见智,大胆想象,自由发挥,纵横驰骋,积极创造,使课堂教学达到一种虚实相映、游刃有余的艺术境界。
八、教师“下水” 水到渠成
读写结合是我国传统语文教学的重要方法,学以致用是语文乃至其他学科教学的重要原则。语文教师在教授一篇课文的终结课上若一味分析课文的写作方法,往往落入俗套,调不起学生胃口,激发不了学生学习兴趣。如果教者能在认真领悟教材的基础上,在下课前,来一篇文采飞扬的下水口头作文,定能收到神奇的艺术效果。如有一位青年教师教郁达夫的《故都的秋》一文是这样结课的:
乔治〃桑说:‚我从来热爱乡村的冬天。‛郁达夫写到:‚北平的四季,每季每节都有它特别的好处。‛现在请同学们想想:你最喜欢哪个或哪几个季节?为什么?请写一篇随笔,注意要写出自己真实而独特的感受,若能情景交融更好。4 这时,教者和学生一同构思,稍作思索后,以教师声情并茂的下水口头作文为本节课的高潮和结尾。这样的结尾,真是水到渠成,天衣无缝,既为学生示范,又有新意。令听者叫绝,易于收到“亲其师,信其道”之奇效。当然,采用此法结课,教者须有扎实的语言功底,较深的文学修养。
欣赏名师的语文结课艺术,恰似欣赏一段段言近旨远的台词,韵味无穷;又如聆听一篇篇掷地有声的演说辞,激情澎湃。
精心设计你的结课方式吧!它可以充分展现你的文采、知识与气度,可以提高你语文课的文学水准、艺术趣味,可以引导学生由课内向课外延伸,使学生在广阔的语文天地里纵横驰骋,尽情领略无限风光。
我们期盼更多的语文教师都能给每一节语文课绾一个漂亮的结!(本文发表于《演讲与口才》2002年第12期,有改动)
语文教师的结课艺术
湖北省枣阳市吴店中心学校
刘纯纲
一堂好的语文课,教师恰当得体的结尾设计不容忽视,它可以完善深化新授内容,激发学生去主动探求新知,以便由课内向课外延伸。
一、概括总结式
前苏联教育家叶尼洛夫﹒叶希波说过:“通过总结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主要事实和基本思想来结束一节课是很有好处的。"授完一篇课文,教师做一次简要总结,使学生获得一个较为完整的印象。总结可以从恩想内容和艺术特色两个方面入手,决不是前面教学内容的简单重复,而要变化角度,要增加深度。如教完《孔乙已》、《范进中举》两篇小说后,教师将范进与孔乙已作比较找出他们的异同:这两个“生活”于不同时代的知识分子,同处于穷困潦倒的地位,同受到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所不同的是范进终于叩开了功名富贵的大门,而孔乙已虽同为热衷功名的知识分子,但孔乙已麻木迂腐的性格之中留有傲气,偷窃懒惰的恶习之外,不乏善良正直;范进则显得猥琐懦弱而又圆滑世故。在范进的脸谱上,可贴一“丑”字标签,而孔乙已的灵魂深处,渗透出几缕浓重的“悲”来。
这样收束可供学生形成总体印象,加深对文章中心的理解,对人物产生不同的感情涟漪。
二、迁移扩展式
学完《羚羊木雕》课文内容后,教师可设计这样的提问结课主:“学了《羚羊木雕》,我们对万芳及其父母的做法都有自己的理解,你在生活中遇到过类似的事情吗?是怎样处理的?”这个提问将课文的学习迁移到让学生讲述自己的故 事,让学生联想与课文内容相似的自己与父母在家庭中产生矛盾的事。这样把语文课学习引伸到广阔的生活,开拓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将学生在学习课文中产生的感悟、共鸣、联想倾诉出来,使学生产生新的求知欲。同时,这样的结课艺术还能激发学生留心身边小事,积累生活素材,勤于观察周围事物的欲望。
三、巧妙过渡式
教学的连续性,知识的相关性决定了前一课的“尾”与下一课的“首”紧紧相接,于是,好的“结尾”往往能承上启下。比如讲授《绝唱》结课可以这样设计:“白妞说书技艺高超,她的声音能绕梁数日,在听众心中久久不绝。作者为突出这一点,主要采用了烘云托月的写法,从听众的反应、场面效应等多方面烘托。这种方法比直接描述更凑效,更能突出中心,课后同学们不妨读读下一单元的《口技》一文,把两篇课文放在一起,你会有更深的理解。”这样结课,不仅概括了两篇课文的突出特点,而且从写作方法的角度,巧妙地由上篇课文过渡到下一篇,也达到了布置预习的目的。
四、注重‚授渔‛式
钱梦龙老师在执教《故乡》一课时是这样结课的:
老师:……同学们,现在时间不多了,总的看来,这两节课较为成功,最后我想问问同学们,你们现在在读书方法上有什么新的体会? 学生:读文章要思前想后。学生:读书要读得细,想得深。
学生:经常向自己提出问题,并且自己动脑筋解决。
老师:对,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培养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两种能力培养起来了,那你读书的本事就大了,好,下课。
这是着眼于总结阅读方法的课尾,钱老师作了巧妙的引导,授予学生以“渔”。学生从这样的结课中受益匪浅,必会更好的增强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
五、巧设悬念式
新课结束时,教师给学生布一点“疑云”,设置一些悬念,引而不发,让其独立思考,去化疑释悬。久而久之,会激发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如教学《皇帝的新装》,结课可这样设计:“假如皇帝发现自己上当受骗,他会如何对待两个骗子,如何对待大臣和说真话的小孩?请同学们课后大胆思考,续写一段。”
六、求异创新式
一位老师在上《扁鹊见蔡桓公》时,结果是这样设计的:“同学们,课文学完后,你们能不能换一下角度考虑一下,用今天的眼光去评价扁鹊和蔡恒公呢?”问题提后,众多学生发言,有学生讲到:“桓公讳疾忌医而死是可悲的,但扁鹊作为医生,规劝病人的力度不够,方法太委婉,没有设法医其心病,有臣卑思想,不能直言不讳。”在学生积极的发言中,结束此课。这样的结课方式鼓励学生勇 6 敢地反驳,否定前人的结论,提出自己的看法,推陈出新,标新立异。虽然见解幼稚些,但学生求异思维,不盲从,不迷信的独立个性得到培养。
当然,结课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无论怎样,结课的设计应适时、自然、和谐,既给人以完整的感觉,又留下一种持久而绵长的“回味”。
政治课教学结课艺术初探
卢石养
课堂教学是教师的主阵地,一个教师要想真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就必须精心设计如何结课。结课艺术具有画龙点睛、突出重点、强化目标、增强整体效应的功效,在政治课教学中创造和谐愉悦、充满求知激情的课堂结课艺术氛围是巩固新知识、训练学生能力、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升华德育目标的重要保证。常用的结课方式有三类:
(一)强化教师主导作用的结课
这种结课方式突出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教师的归纳课堂知识引导学生思维评论现时问题收尾,具体又可分为以下四种:
1.总结式结课
教师运用简洁概括的语言对本课重难点进行总结,再次强化教学目标。这是最常用的方法。
2.图表演示结课
教师通过图示表格将新知识表格化,帮助学生比较分析、综合、理解、概括所学知识。这种方法直观性强,既便于学生系统总结知识,又便于学生记忆,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3.悬念式结课
为克服政治课一潭死水,毫无生机,教师可以在学生学完新知识后,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驱动学生积极思维。就像古典章回小说和评书那样用“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讲”的话语来吸引学生。例如在讲完《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后,不失时机提出:“市场经济是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为什么国家还要制定各种计划?”让学生思考,从而能激发学生求知欲,调动其课后自学的积极性。
4.评点式结课
教师结合所学新知识就现实问题加以评述,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既能提高学 7 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又能升华学生思想境界,实现德育目标。例如在讲完我国个人收入分配政策后指出,既然按劳分配是基本原则,那么我们就应崇尚劳动光荣,反对好逸恶劳,克服有些同学仰慕别人父母有钱,鄙视自己劳动父母的思想。
(二)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结课
在这类方式中教师只引导,主要由学生概括新知识,在运用新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升华学生思想境界,实现政治课德育目标。具体行式有:
1.学生概述结课
根据遗忘规律可知,在记忆后短期内遗忘较快。若能及时让学生回忆,再现所学知识,则能增强记忆。学生概述结课就是让学生总结新知识,然后找一位同学向全班同学汇报,不当的地方由其他同学补充、修正。这样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增强学生记忆,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作用。
2.课堂练习结课
掌握知识的目的在于运用。在课堂教学最后几分钟,学生思考教师精心设计的练习题对学生进一步理解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重大意义。例如本人在讲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时就出了两个辨析题:(1)“劳动收入就是按劳分配的收入”。(2)“实行按劳分配就能实现共同富裕”。学生争相发言,我点了几名同学回答,然后一一进行评析,肯定学生正确的回答,修正他们的错误。这种方式能有力避免教师唱“独角戏”。
3.学生即席演讲结课
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评价,自觉提高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的能力,是思想政治课的重大任务。即席演讲结课是实现上述能力培养,增强教学活力的有效方法。这种方式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借助即席演讲的形式,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比如在学完货币的知识后,便可安排一场即席演讲比赛,让学生联系实际说明树立正确金钱观,反对拜金主义的重要性。这样,既能巩固所学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概括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这种形式深受学生欢迎,可取得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的结课
此类结课方式需教师和学生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它能有效实现教师和学生在知识上、思想上的交流,促进教学相长。它又主要有两种形式:
1.师生对话式结课
它是通过教师和学生的问答对话,引导学生把所获得的新知识加以条理化系统化,加深理解,教师用这种方式可检查学生对所学新知识的掌握程度。通过对话,学生的兴趣会提高,思维会更积极,从而能有效养成独立思考、探索研究的习惯。例如在讲商品价值量时就设计了以下问题:(1)什么是商品价值量?(2)商品价值如何表现?(3)商品价值量由什么决定?(4)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 8 率的关系如何?(5)商品价值总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如何?。由浅入深,引导学生逐步揭示知识内在联系,扩展学生思路,巩固所学知识。
2.教师答辩式结课
这种方式就像答记者问,让学生自由提问,教师一一解答。它能活跃课堂,又能帮助学生解答新知识中的疑难问题,是一种很好的结课形式。
总之,结课是一门艺术,它的形式多种多样,教师应精心设计好每节课的结尾。这样既能使学生学有所得,又能给学生以艺术享受,使之回味无穷。
精心结课
提升能力
课堂教学是课堂实施和教学活动的主场所,大多数老师在如何导课、如何授课上下功夫,很少有人去精心研究如何结课,这几年我在如何结课、如何在结课时做到首尾呼应,留有余味,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愿望、引发学生再思考上做了探讨和实践,效果还是不错的,具体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总结式结课:一节课的最后教师用准确简洁的语言把整堂课的内容加以总结归纳,以使本节课重点突出,具体方法可以有很多,例如采用完成实验报告、构建知识网络图、表格式等形式进行结课,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综合概括能力。
2.悬念式结课:结课时教师用悬念的方法给学生留下一个有待探索的问题,使学生期待下节课的学习,例如在学习完初三第二单元第一节《水分子的运动》进行小结时,总结水的三态变化由水分子的运动所致,这个过程中水分子本身不变,发生的是物理变化,那么水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还是物理变化吗?这将是我们下一节将要探讨的问题。这样的结课可以使学生为了得到答案,期待下节课《水的分解与合成》的学习。激发了学生继续学习的愿望。
3.激励式结课:教师以充满激情、意味深长的话语寄厚望于学生,打动学生的心扉,增强学生致力于科学研究的信心。例如《原子结构》的结课语是这样的,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1955年就提出:宇宙是无限的,无论从时间上,还是从空间上都是无限的,从宏观来说是无限的,从微观来说也是无限的,原子可以分,电子可以分,因此我们对世界的认识是无穷无尽的。比质子、中子小的粒子我们称它为夸克、亚夸克(也叫毛粒子),目前对亚夸克的研究尚未有新的发展,希望同学们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将来为尖端科技做出贡献,为我们伟大的祖国争光添彩。这个结课不仅向学生渗透了物质的无限可分性的微粒观,而且激起了学生学科学、爱科学致力于科学研究的欲望。
4.延伸式结课:结课时,教师注意把课堂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课外生活结合起 来,将课堂上的内容延伸到课外,例如:《化学与环境保护》的结课语:污染并非化学之过,只是人们不合理的使用化学造成的结果。我们要提倡运用绿色化学理念,利用自然、改造自然,让化学更好地为我们社会服务,我们只有尊重自然,才能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个结课在让学生认识了科学是一把双刃剑的基础上,倡导学生课外一定热爱大自然、保护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
5.首尾呼应式结课:这种结课一般在导课时教师设置了伏笔,结课时首尾呼应可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例如:《质量守恒定律》这节课在导课时展示波义耳、拉瓦锡两位科学家关于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后,提出问题,为什么波义耳失败而拉瓦锡成功了?经过探究实验进行结课时,让同学们解释波义耳失败的原因进行结课,不仅加深了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同时培养了学生一丝不苟的实验精神。
6.游戏式结课:为了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教师组织学生或与学生一起通过游戏的形式体验或巩固课堂所学知识,例如:《水的分解与合成》结课时,有的老师让男生扮演氧原子、女生扮演氢原子组合成水分子进行表演,使本节课的知识,在快乐的游戏中进行了巩固和升华。这样的例子太多了这里不再一一例举。
总之,结课的方法还有很多,一节课想让学生全程参与,教师不仅在导课上吸引学生,在探究化学知识的过程中抓住学生的心,还要精心安排结课,将整节课的知识进行归纳、整合和提升,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做到堂堂清。以上是自己几点不成熟的做法,还请各位专家、老师批评指正。
第二篇:艺术评课
跃动课堂 艺术教学
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重要的精神活动之一。纵观整个教学过程、反思整个教学行为,我想这一节课总在追求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和谐统一、有效发展。整个教学过程可谓:教师实实在在地教、学生踏踏实实地学、课堂真真实实地收获着实效。下面我将从以下几点方面进行评课。
“哆”览众山尽眼底
2011版《艺术课标》强调:“艺术课程是一门注重体验、综合和创新的课程。”我个人认为本课能立足于本课的知识点,让本课的教学立于“高山之颠”,让我们的教学立于“不败之地”。多次思考后,我感觉本课能立足于重难点,让所有重难点尽收眼底。如能立足知识点
1、;
2、;
3、。同时能以 “服务于学生的发展”为基点,创设了有效的体验情境,如 让我们的教学充盈情感,让我们的氛围充满和谐。同时本课又体现了知识综合性,如。把知识点进行大融合,大整合,这样学习知识这是十分高效的。这样水到渠成的教学就像我们平时的呼吸那么自然,那么有效性。(建议自己即时性找一些共性知识点,提炼综合性,如有音乐美术,如有自我探索共同交流)“瑞”气呈祥幸福提(快乐、评价)
于本课而言有了师生间的融洽对话,生生的共进对话,生本间的知识对话。这对话体现在师生间的和谐互动,体现在师生间的评价语言,进而让课堂瑞气呈现,进而让孩子的幸福指数得以提升,如当前面和谐氛围营造下,当老师说:“你愿意再来说一说吗”学生话匝子打开了,生1:“ ”。师评:“聪明的同学反映如此神速。”紧接着生2赞同说:“我也同意,因为。”这里的师生对话充满激励,生生对话充盈人文。在这教学过程中我还听到了许多关于评价的“天籁之音”如()。和谐的对话中,让我听见了孩子的“妙语”,让我感受到了实效的“真谛”!这就是课堂的幸福,进而体现艺术课程的“人文性”。这也是此次课改的亮点之一。
“觅”寻方法实效升(讨论等方法)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价值观的过程。”随着课改的深入,学习方法较以往更能引起同行的重视,因为学习方法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今天我们的这节艺术课我们的老师采用了讨论的方法,让孩子在讨论交流中得出结论、发现规律。如
(这节课肯定有讨论法、评价法)
“发”自内心最可贵(真情)
2011版艺术课标强调:艺术课程所涉及的感知与体验、创造与表现、反思与评价等活动,具有游戏性和愉悦性,然而这种愉悦更应来自教师发自内心的真情表达,于本课在 环节,我们的老师表情是如此地始终洋溢着笑容,语言上又说:“
”,这是多么亲切与真诚的话语,引发出来的是孩子的真情回报,如孩子满意的一笑,如孩子真情评价。
“所”听所见更得思 听了动人,看了精彩,引我所思与所感,这样的课堂竟能上得如此的精彩,我想这一定是缘于教师的细心阅读文本,阅读课标,走入文本让我们的教学如此的具有可学之处,印象特深刻的还有,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创新性地进行教学(),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更是艺术教学精华之处。
“拉” 动琴弦奏凯歌
一堂好的课总是如此的“善始善终”,结构上又总是如此的完美,令人回味,能做到“课终趣未尽”,在本课的结尾时,这位老师能
把教学进一步推到成功的彼岸。
“西”餐菜中少一味
课堂教学的魅力就在于它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当然今天这堂课更像一道弥香的“唯美西餐”,然后这道大餐中,或许也存有些许遗憾。
1、少了些许的味道(评价)。如在学生回答:“ ”这时的答案非老师所要,怎么办?假如能重回课堂,如果让我来做,我感觉这时的我可以加以评价:“真佩服你啊,懂得了”。如果能用这个旋律加上评价效果将是十分亮丽的。如:
2、缺了些师傅的手艺。(功力)。面对生成点我的把握不到位,不能很好地把精彩放大,如 假如能让重回课堂,我将()
3、省了些事先的餐桌安排。(设计上)现在回想起来,在设计上如果能把这个顺序小做调查,如,让教学更有声有色,以提升孩子的对于知识掌握的系统性。
水本无痕,相荡而起涟漪。以上只是我针对本课的此许看法,当然这些点评语里我适时巧妙地运用了艺术中的“1234567”来加以评课。也希望能得到本座的指导!
空白处加入当堂的课题。
第三篇:艺术整合课
艺术整合课《春天在哪里》总结
为了进一步推动新课程改革,落实新课标目标理念,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让学生学有兴趣,学有所长,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让学生学得会,有专长,高高兴兴的生活,快快乐乐的成长。本学期学校开展大教研活动,艺体组开展了音乐、美术整合课,选择了我和崔老师共同上一节《春天在哪里》。
开学初,组内经过讨论就确立了课题、授课教师和授课年级,此后每周二早前两节课都要进行教研,从初备课,开始有思路,到教案成型,进行组内试讲,再到思路清晰,正式讲课,我们一直反复备课,说课,磨课,组内老师毫无保留的传授经验,出谋划策,使我自身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在本次整合课内容安排上把三年级美术课中《春天在哪里》和三年级音乐《嘀哩嘀哩》有机而自然地融合在一起,力求两者完美的融合,没有生拼硬凑的感觉,在备课过程中努力寻找两节课的共同点,找出两者的结合点,最终决定通过欣赏春天的乐曲和欣赏教师现场作画,感受春天,导出一群黄鹂鸟的叫声给我们带到了春天,导出歌曲部分;再通过歌曲的听和唱导出通过视觉感受春天,进入到绘画和手工部分,使音乐美术两节课合理的融合。教学中我们以学生为主体,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采用分工合作的方式,有唱歌组、舞蹈组、打击乐组、还用绘画组和手工组,教师只是作为学生的引导者、参与者、组织者,尽量让学生去想,去做,去唱。在这节课中,美术和音乐的结合,使课堂充满艺术气息,能营造一种生动活泼快乐的教学气氛,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追求新知,抒发情感,在活泼愉快的学习中发挥潜能与创造力。
在评课的过程中,老师们给了我关于教学语言和组织教学方面的经验,也指出了我在这些方面的缺点,如:语言方面,讲话是不能正面面对学生,做范画是有背对学生的情况,还有课堂中有些语言不够精炼等。教学过程方面,有些话我可以引导学生说的,自己却直接说出来了,还有,课堂展示部分,有些学生显得没有放开,我应该在展示之前就给学生一些提示,明确不同类型的作品展示方法不同等。
通过本次整合课,我进一步感受到了备课的重要,以及集体备课的力量,卞老师对于我做范画的环节和展示的环节给了很多帮助,代老师对于我课堂仪态和语言方面给了很多建议,张扬老师为我们做了精美的PPT,组里给我这次讲课的机会,对于经验尚浅的我来说帮助很大,我很珍惜,也很感谢。
今后我将尽力改正自己存在的问题,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第四篇:艺术考察课
艺术考察
考察范围:美术教育、美术市场、美术馆、博物馆、民间艺术、传统文化、公共艺术等。
作业:完成一篇不少于3000字的考察报告。
要求:1,考察报告中必须具体写出考察目标、考察路线、考察过程等;
2,考察可结伴合作,但考察报告每人必须独立完成(或小组成员在同一选题下每人
独立完成不少于3000字的章节);
3,鼓励独立思考和原创写作,对大量借用既有资料的论文不给予高分;
4,外出考察注意安全,要把考察路线告知班长、班主任和辅导员,最好结伴出行;5,考察报告要在教育实习后返校第二周,打印装订统一交稿;
6,考察过程与写作过程有问题可与老师及时沟通,*** 石磊。
第五篇:艺术赏析课论文
2013学年第一学期《设计艺术赏析》课程考察作业
学号:12132110 姓名:金露东 班级:自动化121
1.请写下你课外自主学习本课程内容的方式、途径以及心得体会,不少于500字。
王老师你好!我是工学院的一名学生,因此平时学习和赏析本课程内容的机会不会很多,所以课外自主学习的方式与途径自然少得可怜。我最主要的方式就是网上搜索阅读与图书馆里相关书籍的查阅,不过依旧还是有深刻的心得体会。
设计艺术是视觉及造型艺术,具有可视的形象特点,利用现代化教学方法使美术教学手段向多元化发展,如实物展示、投影运用、多媒体音像的引进,通过声音、动画、视频、投影等手段,为我们创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亦动亦静,能再现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情景,大大地增加信息量和科技量。从而使设计艺术形成简易、新型、交互、愉悦的学习方式,激发大家学习兴趣,满足大家发展的需要,实现促进审美理念的形成和发展的目标。
我认为设计艺术欣赏课在欣赏名作过程中,就应该大胆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上课过程中包含了许多高水平的美术作品作为欣赏内容,在引导我们欣赏这些作品时,凡是容易理解的都要给大家留下一定的思维空间,鼓励我们独立观察,充分想象,细细领悟作品表现出来的艺术效果,同时要求大家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大胆发表个人见解,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理解能力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大家对美术欣赏的兴趣,促进学生语言表达和发散性思维的发展。有人总认为“欣赏”就是拿美术作品给学生看,或者认为美术就是教学生画画。其实不然,欣赏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认识作品,了解画者思想情感,与艺术家直接交流,理解作品信息,对作品进行理性分析,再认识、再创造的过程,是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结合。
总而言之,我感到很庆幸我在这学期选了这门选修课,给我的价值观,艺术眼光及个人品味都提升了一个空间。我真的学到了很多!
2.请选择你见过的或了解到的有创意的设计作品(至少三件)加以赏析评析,不少于1500字。要求:思路清晰、语言通顺;格式清晰统一;图文并茂;欣赏评理合理,有自己的理解。严禁抄袭。
作品赏析一:《条形码设计》 作品类型:平面设计
作品的创意思想分析: 条形码是一个产品的重要标识,我们平时看到的条形码都是黑色的条纹状,估计很多人都没有注意到。“包装的触角应该无处不在,但是为什么包装上的条形码始终一成不变?”直到有一天一群日本设计师设计的条形码作品,并且了解到他们也曾这样发问过。
学习有关条形码的技术知识外,这群生活在东京的日本设计师开始对条形码进行有趣的设计。他们根据产品的特点,把一些相关的设计要素与条形码合成一体,让原本枯燥无聊的符号变得生动有趣,并成为整个包装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给苹果汁的条形码加上了半个带叶的苹果;他们给啤酒的条形码设计成一个啤酒杯的形状;牛奶的顶部加上了牧场,甚至在条码的中间嵌入了一头奶牛;他们给广岛的博物馆设计出蘑菇云状的条码„„
我的点评:条形码做得如此有创意,让人眼前一亮。小细节才能体现一个产品包装的完美性,这样的条形码必然会给产品的包装加分。旦愿日本条形码设计,能够点亮我们中国包装设计师的灵感。
作品赏析二: 《蜡烛香皂包装设计》 作品的创意思想分析: LUCIA 的灵感来自总裁 Lucie Bernier 纯净的生活方式。她经常到欧洲、亚洲等地区旅游,带回了文艺复兴时期各式各样的设计,有佛罗伦萨人的面料,葡萄牙、西班牙和意大利等国家的陶瓷。她希望创造一系列的专业香皂(现在的蜡烛)反映这些丰富纹理的设计。每个设计体现旧世界魅力与现代风味。LUCIA 用黑白色的标签体现了清洁的肥皂产品,同时抵消了丰富、令人眼花缭乱的旧世界设计的纹理。所以,这是一个在当代的产品设计,标签必须体现这个。该肥皂盒设计与制作的设计灵感来自西班牙、葡萄牙战前旧的肥皂设计。蜡烛盒制作的灵感来自在意大利发现的Pannetone蛋糕。
我的点评:LUCIA用过去和未来满足目前市场对美的追求。Lucie灵感来自过去传统的难忘回忆,未来感性的现代性。在这里,目前罕见的芳香气味、美丽的颜色和迷人的纹理,使这些小奇迹看起来像珠宝般珍贵。我们已经建立了能够反映奢侈品的真实本质、精神和内在美的产品线。这些精美的包装,让人无法忘怀。
作品赏析三:《弯腰的作品的创意思想分析: 丽但是又很脆弱,稍微划痕。现在,新科技的本身变得更好打理。设计时的人体工学,一适度大大增强。高高矮的人拿上面的书就一个简单的变化,就为利。从造型上来看,普通的书架相比更具
书架》
以往的家具经常是外表美不注意表面就会留下一些应用,使得皮革、木质家具体贴的另外一个层面来自点点尺寸的调整,都会令舒的书架非常实用,但是个子很费力,弯曲的设计,只是大部分人带来了信心和便整个书架的设计很现代。与美感。
我的点评:这个书架放在家里,给人一种空间与时间的扭曲感,深动形象的给人一种线条的柔和感,令人感到舒适。
作品赏析四:《急救呼吸机》
作品的创意思想分析: 结合了呼吸机主机、氧气瓶、附件包于一体,在野外救护、多途径转运、急救等使用环境下,体积小巧,携带方便,无需电源支持,同时又具有同步通气和手动通气功能,大大的扩展了急救呼吸机的使用空间。气源接口采用两种方式,不仅与自身携带的气瓶连接,还可与气站方便连接。
我的点评:这是2007中国创新设计红星奖金奖产品,作者很好的将呼吸机主机、氧气瓶、附件包于一体,不仅方便小巧,而且很好的体现了现代化的可持续发展与节约空间的思路,既环保有高效的产品。
作品赏析五: 《Yeo Valley酸奶标志设计》 作品的创意思想分析: Yeo Valley 发布新标识并推出新的系列包装。大罐装(Big Pots)有三种产品系列——全脂牛奶、脱脂牛奶和希腊酸奶。品牌标志的设计把 Yeo Valley 包裹在一滴牛奶里,诠释了 Yeo Valley 作为世界上新兴乳品的偶像地位。包装设计则突出了大罐装(Big Pots)是 Yeo Valley 酸奶的主打产品,并强调了产品每种味道的天然品质和有机成分。
我的点评:设计者设计的标志尽量明显并且清晰,让顾客很容易就看见标志,并且记着。绿色的包装也体现了绿色环保的概念,包装上的水果植物可以体现这个品牌酸奶的新鲜程度。提起购买者的购买欲望。商标的设计简洁明了,能够引起品牌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