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小学高年级学生保持美术课的兴趣[五篇]

时间:2019-05-15 01:04: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如何让小学高年级学生保持美术课的兴趣》,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如何让小学高年级学生保持美术课的兴趣》。

第一篇:如何让小学高年级学生保持美术课的兴趣

如何让小学高年级学生保持美术课的兴趣

康永光

铁牛小学

摘要:教师的作用之一就是引导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学生对美术感兴趣,才能主动去吸收美术知识和技能,我们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方法,让学生去感受事物并对事物产生充分的联想,从而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表现欲望,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本文结合美术教学实际探讨如何激发与培养美术学习兴趣的途径。

关键词:兴趣 导入 创新 以人为本 多元化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我们它分为三个阶段,其中,五六年级为高年级段。这个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心理个性发展的阶段,同时学习任务加重,只有少部分能够保持对美术的兴趣。这阶段的学生在美术教学中表现为想象力欠缺、表现手法局限,导致学生对美术课程缺泛兴趣。这是美术课程在小学高年级段存在的最大问题。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就提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有兴趣的学习才是主动的、积极的。只有学生对美术感兴趣,才能主动去吸收美术知识和技能,并更多地接触优秀的美术作品和生活中美好的事物,而知识和能力是创造能力的基础。兴趣也是信心的推动力,对美术兴趣盎然的儿童,总是信心十足敢于大胆表现,他们思想活跃经常表现出创造的欲望和热情。在教学中,我们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方法,让学生去感受事物并对事物产生充分的联想,从而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表现欲望,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下面我们就如何让小学高年级学生保持对美术课程的兴趣展开讨论。

一、精心设计,新颖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个成功的导入环节能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小学生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特别感兴趣,导入环节要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激活学生的求知欲,那么一节课就向成功迈进了一大步。

五六年级的美术课有很多课程是多种学科结合的综合,例如设计·应用、综合·探索等领域的美术课中创设情景导入,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美术课堂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美术的兴趣,老师需要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多种学科相结合,创设情景。在教学中我们常用的有音乐导入、情境导入、故事导入等,这也是最能激起学生兴趣的。如在《礼物的外套》一课中,我告诉同学们,下星期是XX同学生日了,我们要给他送一样礼物,要怎么妆扮一下,让礼物更漂亮、更珍贵、更能表达同学们的心意呢?后来学生做出来的东西还真让我吃了一惊。有好几件作业,无论是从材料到包装的形式都让人耳目一新。

二、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我们常见的美术教学中,往往是老师在黑板上画一个东西,学生就跟着画一个东西,规定好先画这再画那。只是机械地重复了老师的动作,并没有动用自己的认识和思维,无形中抑制了学生的想象力。教师在教学上应该采取生动的教学方法,留给学生一个自由表现的空间,让他们充分显露其艺术才华,找到属于自己的艺术语言。让学生去感受事物并对事物产生充分的联想,从而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表现欲望,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美术课由于其审美性的特点,要求给学生提供大量的欣赏资料,这些量大、涉及面广的教学材料能通过计算机技术很好地集成在一起,从而达到辅助教学的目的。多媒体通过鲜明的画面,逼真的色彩,美妙的音响效果,凭着强大的交互能力,有效地调动学生的视、听、说、手、脑等感官,能让学生从中体验情感、体验创造,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积极思维,主动记忆,联想、探讨,及时反馈,节省了课堂教学的时间,提高了学习效率,从而达到减轻负担、传授知识、开发智力和培养能力的目的。

三、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氛围,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美术教学是师生双边互动的教学,师生心与心之间的呼应就像人们在群山之中得到回声一样,教师对着学生心灵的高山呼唤:“我尊重你,理解你,关怀你„„”学生便在心灵的深处回应:“我尊重你,理解你,关怀你„„”由此可见情感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因此教师在教学时为了调动学生情趣,自己要感情投入,教学时精力充沛,用幽默风趣的语言、生动形象的类比、深入浅出的解释来引导学生学习和探索,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教师只有付出真实的情感,才能收获真挚的感情,才能在师生之间架起情感的桥梁,以利于情感的沟通。但在美术教学中,由于美术学科不是考试科目,许多美术教师常对学科歧视有情绪,上课时不够投入;又加上教师在社会上的角色也日益丰富和多元化,压力也越来越大,如何调节自己的情感,把美术课上好,这也是我们美术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有许多美术教师做得很好,他们在上课时能忘却自己的烦恼,关注自己的课堂,关注自己的学生;能以饱满的激情面对那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使学生在教师的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产生情感激励。现代的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在新课程改革的内容中增加了“人文性”,强调了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是学习的主体,如何在教学中应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新课标要求学生在美术学习活动中,要改变过去的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要让他们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去主动学习,并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投入情感,在学习中体验成功的愉悦,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从而增强自信心。而自信心的树立是培养学生美术学习情感的一个重要的途径,它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美术教学中,在“教”之余更要强调“学”的成分,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乐学精神,鼓励和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想法,尊重他们的主观感受和独到的艺术见解。创造机会和空间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师生之间处于一种对话交流的互动关系中,使得课堂气氛融洽,学生的积极性也会因此调动起来,对美术兴趣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

四、在美术教学中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对学生以鼓励为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对学生学习评价的方式,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美术的态度和学习效果,弄不好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失去学习美术的兴趣和信心。对学生美术学习过程和结果作出合理评价,对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高尚的审美情操、完美的人格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重视对学生的评价,用多种方式评价,有利于学生自主精神的培养,也有利于师生交流互动,更能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导向和信息反馈作用,能让学生更好地喜欢美术课,融入美术课堂。譬如,教师可以把平时批改的美术作业中,收集优秀的习作进行展示、张贴或悬挂在各班教室里的专用园地内。这样既可以鼓励先进的学生,也可以促进后进的学生,而且灵活易做,涉及面广。更重要的作用是在于它充当了学生学习美术的热情和兴趣的兴奋剂,让学生始终保持对学习美术有较高的积极性。

总之,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学习,是一个既 “古老”而又“崭新”的教育教学改革课题,我们还需在教学中不断探索。

参考资料

1.《美术新课程标准》 2.《心理学》

上海教育出版社

第二篇:小学高年级学生英语兴趣的培养

小学高年级学生英语兴趣的培养

摘要: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能驱使人接近自己所喜欢的对象,驱策人对事物进行钻研和探索,从事创新的、有趣的,或个人爱做的的事。学习兴趣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起着重要的源动力的作用。一个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他就会积极主动地要求学、喜欢学和坚持学。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他们年龄小,自制力差,在学习活动中常带有很大的盲目性,易受外界干扰。学习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小学英语科目的教学过程中,兴趣的培养成为低年级教学的主要目标。但进入高年级后,由于学生自身的发展、教材内容的变化、学习难度的加大等原因,使得高年级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明显下降。为此,教师应从学生、教材、教法等方面入手,继续努力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关键词: 高年级英语学习兴趣培养方法

一、小学高年级学生英语学习兴趣下降的原因

(1)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1、小学高年级大多数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有一定发展,他们能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一些较复杂的内容,因而理解能力明显提高。能按照一定目的调控自己的认知活动,各种智慧品质的有意性已显示得较清楚。

2、个性心理品质开始走上自我完善的道路:① 情绪稳定性进一步提高,能以某种道德规范在一定时间内调控自己的情绪;②活动中表现出较明显的自我意识;③自控能力逐步发展,且逐步具有自觉性;④逐渐能独立自觉地认识具有远大意义的、抽象的行为动机、行为目的,以及较复杂的行为方案;⑤能较为持久地从事日渐复杂和困难的活动。

3、已能理解学习的社会意义,学习的责任感加强。独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需要和欲望增强。

(2)小学高年级英语教材分析

我们使用的教材是《牛津小学英语》, 它按“话题—功能—结构—任务”相结合的体系,设计和安排了大量形式多样、情景真实的语言实践活动。并且设计了视、听、说、读、写、唱、游、演、画、做等版块来让学生通过具体而生动的体验,逐步领悟语言基础知识,掌握语言基本技能,提高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小学三、四年级版块较少,主要强调听说练习。需要掌握的词语约140个,认读词语约140个;

五、六年级版块增多,且在听说的基础上,又强调了抄、读、写、默的要求。需要掌握的词语约280个,认读词语约280个,是中年级的一倍。板块中的对话篇幅明显增长,难度也增加,又出现了一般现在时(第三人称单数作主语)、现在进行时、一般过去时;情态动词、there be结构等等难度较大语法知识。

根据小学高年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中年级英语的教学方法,如简单的跟读朗诵单词,小游戏等已经不能吸引他们。甚至会产生厌恶、感觉幼稚等反感情绪。再加之高年级教材的难度加深,读、背、写、默的力度加大,更容易让学生感到英语学习枯燥乏味,困难较大。英语成绩相较于中年级又有了明显地下降,学生体会不到成功的乐趣, 从而导致对英语学习失

去兴趣。这样恶性循环,最终导致学生对英语这个科目产生畏惧心理,不愿学、不想学,甚至放弃对英语的学习。因此,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应该竭尽所能扭转这一局面。在小学高年级英语的教学中,不仅要保质保量的完成教学任务,更要不断地努力探索创新,结合小学高年级学生的特点,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从而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热情,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英语学习,提高英语成绩。

二、如何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1)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诱发学习兴趣

人都是有感情的,特别是小学生。而教学过程是师生双向互动的过程,故良好的师生关系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学生的情感认知活动。作为一名教师,只有把爱注入学生心田,才能真正赢得学生的尊重。尤其是小学高年级学生,他们的心理已逐步向成人化发展。对事物有自己个人的见解和想法。以往命令式的口吻和简单传授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他们学习的需要。教师必须通过交流来走入他们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需要什么,能够接受什么。然后在具体通过教学环节中的动作、语言、表情、姿态乃至眼神传递给学生,才能使学生体验到亲切、温馨、幸福的情感,因此产生积极的学习情绪和良好的心境。表扬和激励是激发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的好方法。我们都有体会,当认知水平较低、学有困难的学生表达辞不达意时,教师应鼓励说:“我知道你心里明白,可就是语言未能组织好。”,“你再想一想,我相信你一定会答得很好!”。学生只要体验到一次成功的欢乐和胜利的欣慰,便会激起进一步求知的意念和力量。高年级学生更看中精神上的鼓励,他们更在意自己在教师心目中的位置,而不仅仅是简单的物质奖励和口头的夸奖。往往一个赞许的眼神更能让他们体验到满足与成功。这种由成功的体验所产生的情感满足就会转化为他们进一步学好英语的强大动力,由此认识到“英语是有趣的”、“英语是美的”、“英语不难学”、“英语就在我们的生活中”,从而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自助信心。

(2)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激发高涨的学习情绪

少年儿童具有活动的天性,只有尊重儿童爱玩、爱动的天性,创造轻松活泼、宽松民主的学习气氛,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激发积极的学习情绪。高年级学生抽象思维已有明显发展但还不成熟。因此,我认为还是应该充分利用直观教具,设置情景进行了教学。如:教学5B第六单元“At a PE lesson”时,教师可以准备一些关于所教运动项目的记录片,如NBA、欧洲杯等。还可以准备体育器材等,让学生来讲述这项运动甚至表演。这样轻松活泼的气氛极大地激发了学生高涨的学习情绪。

在教 5B第五单元“Hobbies”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当当小老师。让他们来讲述自己的爱好,从而与学生产生共鸣,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其中。

教学中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老师,而是和他们平等的朋友,在平等、融洽的气氛中,学习新授内容、巩固了所学英语知识,培养了学生的积极情绪以及共同参与交流,互相合作的精神。

利用各种条件和环境,努力为学生创设问题情景和宽松的活动氛围,学生在从事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中,在生动活泼的学习过程中,学习情绪高涨,兴趣倍增。

(3)寻找榜样目标,培养积极情绪

榜样的作用是推动学生进步的一个重要发面。高年级学生对于榜样的选择已逐渐脱离低年级时的不切实际,盲目崇拜。那些真正在不同领域取得骄人成绩,受到世人景仰的人物,往往更能引起他们崇敬的情绪。追求成功是学生的一种现实体验和强烈的动机趋向。在教学中应该注意充分发挥榜样对学生的这种引导、激励作用。适时向学生介绍一些曾经教过的学生中成功的典型,激发他们向往成功的愿望。

(4)完善激励制度,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少年儿童有巨大的情感能量,只有在积极、主动的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中,他们才能更好地学习、实践、探索。

为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教师应该充分运用激励机制。如让学生跟读录音磁带,教师定期抽查。对于那些语音面貌好的同学,教师不仅要积极地表扬。更可以任命他为小辅导员,帮助其他学生纠正发音。对于那些经过努力语音面貌有改善的同学,教师应该及时地给予表扬和肯定。

另外,我认为“高分”能帮助学生树立一定能学好英语的自信心。特别是小学阶段,如果一个学生经过努力英语取得了好成绩,他就会认为英语是他学得好的一门课程,是他喜欢的课程,并会保持兴趣,且学习情绪积极,继续努力以争取更好成绩。反之,则会丧失信心,失去兴趣。因此在教学中可以尝试“高分”机制,也就是说在为每一位学生打分时,可以打上一个高出他原有水平“高分”。以此给予他鼓励和成功的体验,激发他的学习兴趣。当然教师所打的“高分”也要恰当,切记盲目偏高,从而导致学生产生过度膨胀的心理。

这样,学生在激励中情绪高涨,不断成功,成功的体验不断促进小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的发展。

三、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具体手段和方法

(1)一首优美、动听的歌曲

“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从儿童心理特征来讲,学生在唱歌时,随着旋律的起伏变化,在感到松弛、愉快、满足的同时,产生兴奋情绪。因此,将唱歌这种形式运用到小学英语教学中去,能大大地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例如在学习数字的时候,因为数字比较枯燥,于是在学习的同时教学英文歌曲,让学生一边唱一边学,以唱促学,以学优唱,并在唱的同时辅以手势,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大大降低了学习难度,并且增强了记忆。

(2)一个有趣好记的顺口溜

英语自身富有音乐节奏,抑扬顿挫的语音语调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让学生感到是在欣赏一首动听的歌曲。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若能把一些枯燥的、但具有一定联系的知识编成一个个简单易学的顺口溜,再辅以教师自身的素质和充满激情的教学,如丰富的表情,幽默的语言,大方得体的教态。这一举手一投足,使整个课堂就宛如一场醉人的配乐诗朗诵,学生从中体味无穷,不知不觉中他们的兴趣和听说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例如在讲授身体部位的单词时,就可以把各部位名称编成了顺口溜:eye-eye-nose , ear-ear-mouth ,hand-hand-face。在做示范的时候还可以加上动作,边说边夸张地用手触摸自己或学生的eye, nose, ear, mouth ,hand, face等器官,然后带着全体同学一起边说边做动作,先慢后快。重复几遍之后进行比赛,看谁“说得最好,动作最准”。这样在较短的时间内,可以基本使每个学生熟练地说出这6个单词并准确地指出来。学生学习兴趣的高涨正好说明了编顺口溜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可以使知识变得简单、生动,印象深刻。同时,教师生动夸张的表演和学生由于轻松学会知识而产生的积极向上、欢乐愉快的情绪又在潜移默化中更加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热情。

(3)生动真实的情景对话

1、说一说

教师应该充分抓住学生渴望说的这种情绪体验,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这种说话训练中来,尽量让每个学生都开口说一说。并及时的运用言语和体态语言对他们的说话训练给予及时地肯定和鼓励,允许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做出不同层次的要求,尤其对后进生要降低难度,让他们有条不紊的进行,放慢说话的速度,首先第一步做到敢说会说。学生有了迈出第一步的勇气,他们便有了一种参与的意识,并使之在后面的活动中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状态。

2、演一演

演一演是在说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通过学生的自由组合、自由编排而产生的具有生活情境效果的对话再现。这个过程重在让学生学以致用,充分理解每句话的含义。

在这个环节中,大多数学生已经能够将语言串联并很好的寻求到相适应的对话场景中,讲得有声有色。

如:两位学生表演对话,设置这样的场景:一位学生扮演花甲老大爷,一不小心跌倒在路边,一位系红领巾的学生赶忙冲上去扶住老大爷。这个编排既训练了对话,又充分体现了少先队员内在的好品质,能给其他同学留下深刻的印象,是自然真实的生活写照,不浮夸,易于接受,对所有学生也是一次很好的情感教育。

3、比一比

让学生比一比,既是对学习成果的汇报,又可以促进学生间的交流,巩固所学知识。面对一大群积极举手的小学生们,教师要有选择地让他们表演。后进生往往对自己缺乏信心和勇气,基于这点,教师可以让他们先做尝试,避免他们受到好同学的压力,愈发消极。每次表演后,都要对他们集体表扬,希望他们再接再厉。表演的次数一般控制在3~4次为宜。教师可以制定几条评选最佳表演者的标准。

如:1.对话语音无错误,声音响亮,有感情;2.表演有创意,并和对话含义相符合;3.表演时态度端正,神情自然;4.思想健康,可以让我们得到一点启发。表演结束后,和全体学生公平客观地选出优胜者,教师给予个别奖励,并对全体学生的表现都给予肯定,一方面给予成功的喜悦,另一方面还能培养他们集体荣誉感。

通过这一手段, 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英语的习惯,能综合灵活运用简单的交际用语。这也是对学生语言潜能的一种挖掘。让他们用积极的态度大胆实践,体验成功。让每一个学生都在轻松快乐中学习,树立起自信心。

(4)自编短剧,调动学习积极性。

学习要“学以致用”,而英语的学习更是如此。我们要让学生学了英语后,要会开口说英语。为此,每节课,教师都可以花五分钟左右时间让学生到讲台前表演他们自编的课本剧。具体做法如下:上课前,由当天的值日生(两个),先用英语作Duty Report。内容有:星期、日期、出席情况、天气等。(未学到的项目可适当删减)。然后由这两个值日生,或者他们再邀请别的两三个同学一起,表演他们课前已编排好的短剧,剧情可依照已学过的课文的情景,也可自己创设情景,但是台词必需要运用已学过的类型。之所以这样做,为了复习旧课,而这种复习不是简单的重复,而一种创造,是语言的活用,从而加深对新学内容的理解,最终达到“学以致用”。自编自演课本剧,让学生在笑声中复习,巩固旧知识,避免了让学生紧张得窒息的提问复习法,而收效却远远超过后者。这种方法能使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也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试得一试。

(5)开展竞赛,调动学习兴趣。

小学高年级学生具有进取心和荣誉感,尤其在市场经济竞争的熏陶下,学生的竞争意识更加激烈。将竞争机制引入英语课堂教学中来,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形式。例如,我们可以将日常口头操练用语变化成竞赛用语;问答可以来一个“抢答”;拼读学词,来一个拼“单词大王”竞赛,以及书写比赛,猜谜语大赛,传悄悄话竞赛等多种多样的形式;再用积分法,给予鼓励效果更佳。课堂上适当的竞赛,学生乐于参与,乐于争先,乐于学习,这就调动了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为一名小学英语老师,我们肩负的担子是沉重的,我们的任务是艰巨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深入,兴趣、知识和能力是现代小学生最需要的,也是我们英语教师所追求的。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他们敢说英语、爱说英语,打下良好的语音、语调和语感基础,这才是从事起点教育的小学英语教师的责任所在。我们只有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多参与一些积极有效的、丰富多采的课堂活动,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缩短课堂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在类似生活的情景中轻松愉快地学习英语, 才能真正做到把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兴趣和生活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因为教学内容的吸引而兴奋起来,才能最大限度地使他们快快乐乐地获取知识,轻轻松松提高他们的英语素质。只有这样,我们的英语教学才能更具科学性,才能更加符合语言学和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同时,让他们的个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培养出更多的符合新世纪需要的人才。

第三篇:如何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如何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发布人:圣才学习网 发布日期:2010-04-01 15:18 共 人浏览[大] [中] [小]

摘要:正处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大都形成了一定的学习规律,他们也会根据自己的喜好主观的选择自己喜欢的学科,这对教师来说,尤其是小学科来说有一定的优势,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譬如对美术不感兴趣,不做作业,上课不积极,对于基础的美术知识一概不知等等,归根结底,都是由于兴趣在作怪。于是,怎样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便成了一大难题。而提高学习兴趣是多方面的,也是一个持久的过程,需要教师不断的在教学中总结经验,不断创新,用更为新颖的上课形式打动孩子们。

关键词:小学美术 兴趣

1·问题提出的背景

我是一名刚刚参加工作不到一年的美术老师,担任小学高年级的美术教学工作。由于自己刚走上工作岗位,对于教师这个职业非常新奇,对于孩子更是喜爱有加。在美术课堂中,我也经常和孩子沟通交流,去了解他们的喜好。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自己的试验,我发现在自己的课堂上,这些大孩子有的表现的非常好,回答问题积极,绘画作业也是及其认真。而有的孩子不仅对上课没有兴趣,作业也是草草应付,更有甚者直接不做作业,对于这样的孩子,我不知如何是好。这个时候,我想起了心里学教

308

师在班里进行心里授课时做的一个小游戏:老师说水果就拍一下手,说动物就拍两下手,孩子们显然很高兴。可做的时候有好多孩子却做错了。最后老师说是想通过这种做法提高孩子的注意力,教师可以更好的组织上课。这样一来,孩子们表现的很积极,上课自然就集中多了;我还了解到,孩子们非常喜欢做游戏,在常规的美术课堂中,也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进行授课,激起孩子们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小学美术就是要教给孩子最基本的审美。我翻阅了资料,很多教师都把游戏或者孩子感兴趣的话题引入课堂,虽然这种做法许多老师都做过,但坚持下来的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的并不多。如今的素质教育不仅要教会孩子学习文化知识,还要教会孩子用正确的眼光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因此如何在美术课中让孩子更好的参与进来,积极的配合老师,提高学习美术的兴趣,就其意义、实施形式都是值得我们美术教师去探索和实践的。

2·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意义

只要每个学生都对美术感兴趣,那么上课不再是一件难事,绘画也不在被动,生活也会天天光彩夺目。那么提高这些高年纪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有着怎样的重要意义呢?

2.1唤起学生参与课堂的情感

这个意义是显而易见的。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只有学生自己喜欢了才会去听,去做,才会认真积极的参与课堂。

2.2更好的建立师生互动

在课堂中,如果教师一味的去讲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识,学生大多会皱紧眉头,有的会昏昏欲睡。这一切源于对这节课缺乏真正的兴趣。如果教师一开始就有意识的引入活动或者游戏,激发学生的兴趣,那么这节课会非常精彩。教师也会在其中和学生建立一种特殊的情感,从而让学生对美术课产生特殊的感情。

2.3培养学生沟通和交往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一门学科感兴趣了,才会去学习,去研究,去和其他人交流。有一个学生本身不爱交流,却非常喜欢画画,上课总是闷着头画呀画。遇到问题也不问同学和老师,这样一来,在美术课堂中,她就成了孤立群。有一天我找到她,和她说了好长时间的话,还给她讲了个小故事。其实我发现这个学生并不是不爱交流,只是因为长时间在课堂上不说话形成了一种习惯。于是,了解到学生喜欢绘画的基础上,我有意识的组织了几次团队合作,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她积极的和其他学生交流互动,培养她的交往能力。后来,如果有问题,她会来找我,和我说话,让我知道最近她的表现。

2.4提高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美术是一门审美学科,什么是美?这需要教师在上课中不断的和学生去交流。美术课是通过一些基本的知识告诉孩子们,美就在我们身边。而我们缺少的就是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让孩子快乐的学习生活,多观察,多思考,会对他们的一生有所帮助。只有当学生真正对这门学科感兴趣了,才会去体验和感悟生活。

3.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实施形式

一般说来有很多种形式可供参考,可每个学生有每个学生的特点。教师不可能单个辅导,因此了解班级内学生的喜好是非常重要的。

3.1课前小故事

美术课也是有人文素养的。它和语文也有密切的关联。在上课前适当的给孩子讲一个小小的耐人寻味的故事,不仅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而且会让他们集中注意力,期待下一次美术课的到来。

3.2课前一个小游戏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组织能力,因此可以给他们安排“工作”,让他们自己出谋划策,参与游戏的全过程。从而激发学生热爱课堂,热爱生活。

3.3根据大部分学生的喜好进行课堂调整

高年级的学生拥有自己独立的喜爱的活动,因此教师不能只根据自己的喜好去选择活动的形式。在六年级有的班级中,男孩子大部分喜欢篮球,你让他不画画,可以,可让他不上体育课,那是很难的。基于这种情况,我对班里的学生说,美术和体育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比如体育中的投篮动作,在我们美术中就要对它进行分解,然后一步一步呈现在纸上。如果你真正的喜欢篮球,应该对它有更深的了解。那节课,我们把篮球和绘画结合起来,对人投篮时的动作进行分解,大部分男孩子对此非常感兴趣。

3.4课后一支歌

高年级的学生兴趣非常非常广泛,大部分喜欢听流行歌曲。有一天我走进三班的教室,看到孩子们正在听《北京欢迎你》这首奥运歌曲。看到他们认真学歌的劲头,我想到忽然打扰他们会很不好,有可能打击他们的积极性。我说,这节课我想和你们一起唱歌。他们都不相信,瞪大了眼睛看着我。我说,我不骗你们。咱们每天一起上课,却没有一起唱过歌,对吧?孩子们齐声说对。我接着说那让我们今天好好的一起上次课,然后好好的唱这支歌,好么?如果好的话,请用最美的坐姿来表示。他们个个挺直了腰板,认真听课。在我看来,这是一次最美丽的尝试。

3.5用心去和每一个孩子交往,真正关注他们的兴趣

我是一名刚刚参加工作不久的老师,对于和孩子的交往,在别人看来也许还很幼稚。我爱我的每一个学生,他们喜欢的我也尽量去学,更多的关注他们的兴趣。在我的课堂中,有的学生真的很不愿意绘画,那么我会让他做手工,或者阅读书目。因为单纯的逼迫是教不出好学生的,只有自主的学习才会成为动力。

4、提搞学生兴趣值得注意的几个地方

4.1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审美能力,因此教师要因势利导,分清班级内学生的层次定位。这样便于更好的引导学生。

4.2要以书本为基础,以课堂为环境。我们美术课就是要解决几个很简单的问题,解决好了就行了。所以要提前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学生,让学生理解明白老师的意图,防止在过程中出现因学生喜好不同而出现的混乱情况。

4.3提高高年级学习兴趣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任务。我们教师除了传道授业解惑以外,还要教会学生怎样做一个大写的人。并不是让他在自己的课堂上认真就够了。要以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为保证。因此,在美术课堂中,切忌不要给孩子灌输单一学科学习,要让他们对每个学科都产生一种神秘感和向往。

细心留意我们的孩子,会发现孩子本身就是最好的灵感。他们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他们要的是快乐的感觉,他们本来就是组成快乐的一个个元素。美术课堂是快乐的,我很庆幸自己能给孩子带来美术的快乐,同时也让自己沉浸在这快乐里。和孩子在一起,快乐是简单的、直接的,或许我们都可以让我们的快乐元素再丰富一些。

小学高年级学生接受学习的特征 刘衍玲 吴明霞

(一)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

小学高年级学生出现了初步的抽象思维,逐步能透过现象深入事物的本质,已能预见事物的结果。能掌握大多数定义性概念,可以直接把概念的关键属性同他们的认知结构相联系,但定义性概念和规则的学习仍需具体经验的支持。主动思维开始急剧增长。他们不断认识到创造对象的作用、意义和价值,好奇心和创造意识日益浓厚。独立意识增强,敢于发表与教师、父母不同的见解。但独立的幼苗还很嫩,容易遭受挫折,要注意保护。学生学习的兴趣开始分化。学习负担增加,开始面临人生的残酷竞争,有了升学压力。

(二)根据小学高年级学生接受学习的特征进行教学

1.小学高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知识经验积累,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安排教学活动

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在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进行新的构建的过程,当他们遇到新问题时,总是试图用自己原有的图式去同化,如果获得成功,便会得到认知上的暂时平衡;否则,便会出现认知上的不平衡,需要通过顺应去达到新的平衡。在日常教

学中,教师必须在上课之前就了解到学生在遇到新问题时会有怎样的反应:如果对即将遇到的新问题,学生有能力同化它,那么教师就应创设一个合适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自己去解决问题;反之,教师就应找出造成学生认知“不平衡”的关键处,进行铺垫、搭桥,用恰当的教学手段启发学生把暂时中断的思路连接起来,使他们的思维重新活跃起来。

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要用到迁移的方法,在迁移的过程中儿童的某些思维特点明显地显露出来,高年级教师在教学中通常注重有针对性地点拨和引导。有些学生在学习了新知识后很难与旧知识产生联想,所以理解不透,有的地方还容易混淆、糊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学生的反馈,了解学生学习的新知识中哪些与旧知识的连接点不清晰,教学的重点就应放在这些地方,帮助学生顺利通过学习障碍。经常这样做,学生会从中学会思维方法,提高学习能力。

2.小学高年级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开始发展,教师要重视和保护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小学生幼小的心灵天真直率,他们相信教师,愿意把自己的见解告诉教师,很希望得到教师的鼓励、肯定。学生自己的思考可能正确也可能错误,作为教师首先应该肯定的是他们的积极性,然后才是正确与否。教师的一句极简单的鼓励的话,会成为学生长时间的学习动力;反之,如果挫伤了他们的思维积极性,就可能影响他们以后的学习积极性,甚至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所以,保护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很重要。

人人都有成功的需要,当一个学生能完成某项任务时,他就会感到自己有能力、能胜任,感到自尊、自信,自我效能感增强。因此,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保护每一个学生的独创精神,哪怕是微不足道的见解,教师也要给予充分的肯定。特别是对少数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更要加倍关注。要着力培养他们成功的心理、自信的心理,使每个学生都相信自己能学习、会学习。

其次,教师要热情鼓励学生多思善问,发表与教师不同的见解,敢于否定所谓“权威”定论;鼓励学生“别出心裁”“标新立异”;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从而发现新问题、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要培养他们敢于坚持自己的观点,敢于向权威挑战的精神;尽量引导学生突破定势的约束,推陈出新,不落

俗套;要尊重他们不同寻常的提问、想法。允许学生说错、做错,错了绝不挖苦、讽刺。对于学生敢于提出问题的行为,教师首先应给予肯定,至于提出、回答的正确与否,是第二位的,可以由学生集体讨论逐步澄清。只有这样,才能创设一种宽松、和谐、合作、民主的课堂气氛,也只有在这样的课堂气氛中,才能使每个学生树立起学习信心,自己体验成功的喜悦。

3.小学高年级学生已有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多鼓励质疑问难,以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质疑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最有效途径。只有当学生发觉对教材的理解上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时,他们的求知欲才会产生和增长起来。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疑问,就能主动地探求知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高年级学生积累的知识相对较多,有了自己的思考,因此,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启发他们对教材内容、学习方法等方面提出问题。指导质疑时要循循善诱,必要的地方加以点拨。只要教师热情鼓励、经常指导,学生的质疑习惯和能力就会逐步形成,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就会不断发展,学习的兴趣也就会不断强化和提高。

与之相适应,教学活动注重对学生思维的启发,引导学生的思路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学生的思路一旦走上了正路,就要放手让他们自己走下去。在学生思路不流畅的时候,教师要给予他们启发引导;在他们思路畅通的时候,教师就要和他们一起磋商研究问题。学生在这样宽松的环境里学习,可以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4.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

据调查,小学中年级和高年级学生学习适应不良率最高的是“独立性和毅力”,最低的是“身心健康”。(白晋荣等:《小学生学习适应性研究》,载《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3)。)因此,应有针对性地进行重点指导。中、高年级学生的“独立性和毅力”应作为重点指导项目,如表现在学习、遵纪、劳动、自理等方面的主动性、自控性和坚持性等,均要加强教育和引导。鼓励学生在能力所及的范围内独立自主地完成分内之事,切忌大包大揽;有意识地组织一些体育活动、劳动、游玩等实践活动以锻炼学生的毅力,鼓励、督促他们坚持到底;或者通过制订、实施学习计划,练字,写日记,长跑等形式增强学生毅力。

第四篇:更有效地让高年级学生课前预习

更有效地让高年级学生课前预习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习惯。”对于学生来说预习是自主学习的起始阶段,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预习是一种自学活动,它包括独立阅读新材料、动手完成预习提纲和习题、查阅工具书等等。一个学生能自觉地而不是被迫地、长期地而不是短暂地坚持预习,他就会使自己的阅读速度逐渐加快,会善于分析综合、各种问题,思维的广度、深度、速度也逐步得以改善。

作为高年级学生,经过几年的学习,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不过,目前尽管许多教师布置学生进行课前预习,但学生往往是走过场,预习并没有收到多大的效果,更没有达到教师所期望的价值。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预习时没有明确的任务,没有较好的方法所导致的。因此,我认为预习时必须布置学生完成预习作业,掌握灵活的方法,让学生经历实实在在的自主学习过程。

一、预习作业的作用

1、有助于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

学生预习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缺少恒心,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学习行为,学生的预习往往表现出反复性,表现为部分不自觉的同学经常会出现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情况,这样学生的预习习惯就很难养成。而适当的预习作业,使学生有了具体的预习任务;教师对预习作业进行的评价,就使学生有了完成好预习任务的压力,这样长期坚持训练,就能实现培养学生预习习惯的目标。

2、有助于提高预习的质量。

常态下,学生的语文预习还经常表现出这样的情况:对所要预习的课文匆匆读一两遍,顶多再自学一下生字,对文中的内容却不仔细研究,这种停留在表面的预习不能达到预习应有的效果,反而会对学生的预习产生消极的影响。而带有作业的预习,可以使学生深入地学习教材,尝试着解决问题,这样在任务目标的驱动下,有了学生思维的有效参与,预习的质量自然就提高了。

3、有助于改进教师的教学。

我们强调要建立教师、教材、学生三者之间的对话,要求教师的教学要因材而教。但教材是一个静态的文本,学生的学习与思维又是个性化的,怎样才能实现上述要求呢?预习作业就是一个很好的平台。通过预习作业完成情况,教师可以比较准确地把握学生对教材的理解程度以及学生知识的原点,从而便于教师修改自己的课前预设,调整教学思路,合理分配教学时间,使得教学更加有效合理。

二、预习作业的布置

从本学期起,语文《评价手册》上每课都有“预习导航”,上面的题目都是引导学生进行预习时,要求完成的。如“我已大声朗读课文遍。”“本课生字中有以下几个需要提醒。(写在田字格中)。”“我已经读懂了这些词语的意思。”“读了课文,我知道了课文主要讲的是。”„„

这些题目如果学生能认真完成,相信预习一定会受到较好的效果。当然,并不是《评价手册》上所有的题目都很好,作为教师也应有所选择和补充,这些题目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可以不要全班学生都完成。以免让学生丧失预习的积极性。而当“预习导航”上的题目不全面时,老师可以在边上做适当的补充。刚开始,我总是发现学生虽然完成了这些作业,但检查预习效果时仍然不明显,慢慢地我才发现,原来有的学生不是先去读课文,而是直接去完成作业。于是我又进一步指导学生预习的方法。

三、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

1、有目的地朗读课文。

预习的最基本要求就是让学生去朗读课文。不是只要填上自己读了几遍就可以,而是要真真正正地捧着书去读。我让学生预习时每篇课文至少读三遍。三遍不是连在一起读,而是分开读。第一遍读通课文,遇到不会读的字词圈出来,然后在文中画出带生字的词语,自学生字词时要读准字音、看清字形、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了解字义。在没有生字词障碍的情况下读第二遍,争取做到正确,比较流利,读完思考课文的大概内容。接着读第三遍,让学生质疑思考,在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2、针对性地搜集资料。

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语文,强调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因此在教学中让学生去搜集与课文有关的资料,通过阅读资料,学生对课文内容加深理解,积累更丰

富的知识。对于搜集的资料鼓励学生以读书笔记、读书卡等形式记载下来,形成一笔“财富”。

3、完成习题发现问题。

在读懂课文和搜集资料的基础上,才让学生完成“预习导航”上的习题,绝大部分学生会迎刃而解,这就会让学生感到预习的成功感,从而调动预习的积极性。但学生的学习能力毕竟有限,对于还不能解决的问题或自己的疑问,应要求学生记录下来,等到检查时反馈给老师。这既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也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参考,更让学生在课堂中学习更加具有针对性。

三、预习作业的评价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语文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每个学生都有求知欲望,每个学生都有提高自身能力的渴求,对于学生的预习,要注意调动学生的预习积极性,不断强化学习需要。如果老师只提预习要求,不对学生实施评价,那有的学生就没有兴致,甚至有的会存有侥幸心理,应付预习,一旦有一次成了“漏网之鱼”,就很难再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因此,教师要十分重视对学生预习作业的评价,这样既培养学生对预习的兴趣,提高预习的能力,又可以为改进教师的教学指明方向。

1、小组互评。

课前,安排学生在学习小组内(一般为4人一组),在组长的组织下,学生逐个朗读生字、词语和课文,互相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自己在预习中已经掌握了什么?还存在哪些问题?并且学生还可以相互指导、相互启发。小组互评时,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每个人都有自我表现的欲望以及得到他人肯定的愿望,这就成为学生自觉预习的内驱力。通过这种小组互评的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积极、认真地预习,以达到提高预习质量的目的。

2、教师评价。

作业的要求是“有发必收,有收必改”。及时批改学生的预习作业能够规范学生的预习行为。对于预习作业,我做到一定在上新课前批改结束,及时地了解学生预习的第一手资料,找准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修正自己的教学预案,使得教学过程更加具有针对性。

在课上,我在检查学生预习时,尤其关注成绩一般和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指名读生词,读课文,概括内容等,对他们的表现给以鼓励性的评价。还让学生说说,通过预习掌握的知识以及遇到的困难,然后,教师从中选择有价值的问题写在黑板上,并结合教学实际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评价。这样,对学生而言,提出问题也成为学习成功的一种标志,由此更激发了学生在预习时提出问题的欲望,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3、学生自评。

课堂结尾,安排学生说说预习对本节课的学习有什么帮助,哪些知识经过预习就已经掌握,哪些知识是预习时不理解的但经过教师讲解后掌握的。这样的自我评价有助于学生形成反思的好习惯,意识到预习的作用,进一步体会到经过课堂学习后克服困难所带来的成功体验。

4、课后相互交流。

为了提高学生预习的能力,我还重视让学生在评价中进行交流,并在交流中对学生的预习进行指导。课后让学生互相交流预习的方法,发挥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使学生会相互取长补短。当然,学生对预习方法的交流并不意味着教师的完全放手,教师也应该找准时机,在评价中对学生预习中的典型情况进行指导,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会预习,为学生今后预习能力的提高打下基础。

需要说明的是,学生的预习能力与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预习作业并不是以解决所有的问题为目标,教师是学生预习的指导者,也是学生预习的评价者,但更是学生预习的参与者。只有教师与学生的平等参与,只有学生在预习过程的不断训练中,学生的预习习惯与能力才能不断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

2、《教育艺术》2011年第五期

第五篇:让学习兴趣为高年级语文课堂注入活力

让学习兴趣为高年级语文课堂注入活力

学习兴趣是学生有选择地、积极愉快地学习的一种心理倾向,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成分,也是推进学生进行学习最主要的源动力。只有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会调动自己所有的感官积极投入地参与课堂,在课堂中得到收获。特别是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兴趣更是影响课堂有效教学的重要因素之一。

反思我们高年级的语文课堂教学,经常遇到或发现这样的现象:

一、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后,举手的同学寥寥无几,经常一节课下来,课堂就由这几个同学唱主角。在这些同学回答的过程中,其他的同学忙于做笔记或者是人云亦云,他们在课堂中就是一个旁听者的身份。有时不禁纳闷,这个班在低年级时可是小手林立,怎么现在却没有人举手了,然后归咎于年龄大了,孩子性格开始“沉稳”了,不再那么张扬了;

二、在批作业时,我们在办公室中经常会听到:“这道题目明明我课堂刚讲过,怎么又那么多同学错!”“这题目不知做了几遍了,怎么还有人错?”一句话,得到办公室很多老师的响应,都认为进入高年级,学生作业没有小时候认真,做作业开始心浮气躁。

主观分析上述原因,我们知道从低年级到高年级,由于学生的学习负担加重,他们渐渐变得现实,把学习看成是一种任务。有的同学在家长和老师长期强制下学习,对学习渐渐失去兴趣,甚至厌倦,有的同学随着年龄增长,对学习以外的事物产生了兴趣,分散了注意力,因此导致了课堂效率低下,学习成绩下滑。而从客观上分析,主要是我们的课堂教学出了问题。从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来看,7-11岁的儿童还是属于具体运算阶段,思想还是停留在比较单一的程度,而我们现在的课堂过早地拔高了对他们的要求,提早要求他们进入成人的思维,导致学生产生了畏难的情绪。研究表明,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但是如果不给他们提供实现这一需要的方法,他们就体验不到认识的欢乐,这种需要就会萎谢,而对知识的兴趣也就随之熄灭。

那么,如何在自己的课堂上让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 我尝试在课堂中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探索。

一、营造良好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激活学生学习的欲望。

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是实现主体性教学和培养创新精神的基本前提。托兰斯研究表明,创造性儿童往往因教师不能理解支持他们的思想而隐藏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从而对他们的创造性产生了严重的抑制作用。教师要通过对学生情感上的交流感染学生进行创造思维活动,试想:面对一个面目冷冰冰的教师,学生怎敢各抒己见呢?

1、教师要成为一名探索者和学习者

在课堂上,我常常以一个探索者和学习者的身份出现,从而来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我们经常要求教师具有渊博的知识,但人无完人,教师也不是万能的。

在留美博士黄全愈先生所著的《素质教育在美国》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话:到美国之后,我发现多位教授对我的提问让人难以置信地回答道:“我不知道!”“我无法回答你!”有一次,我对一个问题穷追不舍,一位我十分敬重的知识非常渊博的教授稍有愠色地抬起眼睛对视着我,说:“我已经告诉你拉,我不懂!”不懂就是不懂,老师的谦虚反而让学生觉得真实和可信,远远比告诉一个摸棱两可的答案或者错误的不确定答案来的精彩。在和学生一起学习的过程中,如果学生率先发现答案,那获得的成功感所带来的激动将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更长久保持下去。学习《观书有感》这首诗时,有同学在下举手说我“朱熹”的“熹”读错了,应读作第三声。她还振振有词,拿出一本《唐诗宋词》给我看,说上面的注音就是第三声。立即有同学在下面插嘴说,应该是第一声。顿时教室里炸开了锅,我没有生气,而是提出建议:“你们为什么不去借助一下工具书呢?”立即我们开展了查字典比赛,几秒钟我们就一起找到了答案,应该是第一声。这一个课堂内的小插曲,使得学生印象深刻,对于诗的学习兴趣盎然。

在高年级的课堂,教师必须带着探索者、学习者的身份进入课堂,支持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鼓励学生积极探索,这样更能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

2、教师要成为一名引导者和欣赏者

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在语文课堂的教学中,要使学生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在读中悟情,读中悟境,读中悟意,读中悟法,就必须成为一名引导者和欣赏者,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年级的学生与高年级的学生不同。低年级的学生需要教师外在的刺激,小朋友的鼓掌,老师的拥抱,一朵小红花等等都能让学生兴奋半天。而高年级的学生更多地应该从内在的角度对学生进行肯定。此时,一个欣赏的目光,一句鼓励性的评价,能使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如在学习《观潮》一课第五小节时,我请同学说说读了文字后对钱塘江大潮的感受。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回答了这个问题。下面是一段实录:

生说:“从六米多高中我可以感受到浪非常高,非常壮观。六米多高相当于我们两层教学大楼那么高的高度呢!”

师评价:“你很会学习,能运用平时教学中作比较的方法读懂句子内容。” 生说:“从比喻句中可以感受到潮水的壮观。作者把浪来时的声音比作了千万辆坦克同时开动时发出的声音,可见浪来时的声音非常响,当时的场面十分壮观。”

师评价:“你不仅读懂了句子内容和修辞方法,更出色的是回答问题完整规范,很了不起!”

(还有的同学分别从速度,以及横贯江面的气势等方面阐述了潮水的壮观。)

在这堂课中,教师给以点拨为主,以评价为导,在学生的回答中随时捕捉智慧的火花,给与充分的欣赏,让学生感受被肯定时的快乐。

二、优化教学过程,维持学生学习兴趣

如果通过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激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没有良好的教学过程去维持兴趣,那么兴趣就会稍纵即逝。因此需要充分地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全面地优化教学内容,合理地设计教学方案,要通过优化教学过程,来培养学生稳定而持久的学习兴趣。

1、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体验自主学习的成功

课堂是教师和学生组成的多边活动的统一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优化教学过程的前提。在课堂中可以通过让学生个性化地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营造有利于学生个性化阅读的“场”,张扬学生个性,放飞学生潜能。因此,语文教学的难易度应处于学生认知水平的“最近发展区”,让他们“跳一跳,够得着”。无论是掌握知识还是领会方法,都不能一蹴而就,必须遵循正确的规律和方法,而且要有一个符合学生认识规律的逐步积累过程,建立恰当目标。如《小溪流的歌》一课,内容比较浅显,富有童趣,是学生比较喜欢的课文。因此,在这课教学中,我着力研究让学生自读自悟,结合已有的学习经验,让学生学会运用已掌握的学习方法,真正在课堂上自己读书,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从而读出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激发阅读的兴趣。“从描写小溪流的语句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听到小溪流唱的歌,你会产生怎样的感受?得到哪些启示?”问题设计比较有层次性,适合不同程度的学生,因此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回答了这个问题。有的同学读懂了小溪流的活泼调皮;有的读懂了小溪流热情友善;有的读懂了小溪流不知疲倦、勇往直前等等。课堂中教师给学生提供读悟表达的空间和自由,让学生个性化地体验,积极独立地思考问题,教师给以点拨启导,学生在教师点拨中逐步学会了自主学习的方法,体验到成功。

2、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主动学习的情境

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体现在教学的某一方面某个环节上,而是要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使学生有兴趣,形成连锁反应,这需要老师在教学中运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如:质疑设问,以疑激趣。在《揭开雷电之谜》一课中,通过“读前质疑→读后质疑→深思质疑”这样一个层层推进的过程,千方百计调动学生质疑、解疑的积极性。让学生不断深入文本,在逐渐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了兴奋点,促进学生发现问题,在研读文本去解决问题,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又如:创设情境,以情求趣。在教学中,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坚持情感教育,即在教学中创设能激发学生情感,有吸引力的环境,如图片、录音、影视、多媒体等创设、渲染出教学具体、形象、生动的环境和氛围,把学生引入课文内容所描述的情境中,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使学生在感情上受到震动,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又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3、改变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搭建主动学习的平台

高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对于课文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对于一些内容比较浅显的课文,开展小组间的合作学习,不仅能够实现优势互补,促进知识的建构,更加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现自我的舞台,对自我价值有了肯定。以同一个教研组两位老师执教的《奇异的琥珀》一课为例。第一位教师精心设计教案,巧妙地通过导语一步步引导学生学习琥珀形成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课堂教学自然流畅,足见教师功底。可是,学生发言的面不广,使得课堂的效率不高。而第二位教师在教研讨论的基础上,采取让学生以小组合作自学的方式,让学生交流读懂的内容,在大组交流时,教师适时进行有效指导。教师讲解时间减少,学生学习实践的时间增加,在智慧火花碰撞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处于高速运转,使得课堂中焕发活力,课堂效率大大提高。正所谓“给学生一个舞台,他们会还你一个精彩”。

下载如何让小学高年级学生保持美术课的兴趣[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如何让小学高年级学生保持美术课的兴趣[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如何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五篇]

    如何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众所周知,在学习过程中,“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但许多学生不愿学英语,关键是他们对英语没有兴趣,尤其是小学生。由于我国课堂教学枯燥......

    发展兴趣,让学生学有所长

    发展兴趣,让学生学有所长心理学家认为 : 在学习的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是认知兴趣 , 它直接推动孩子们去探求新知识、发展新能力 , 而缺乏这种兴趣 , 就会使学习成为枯......

    浅谈美术课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浅谈美术课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的教育理念要求课堂焕发出师生的生命活力,如何使学生在每一堂课中兴趣盎然,我深切体会到身为美术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美术课成为学生发展的乐园

    让美术课成为孩子发展的乐园 庆云镇中心小学韦静 《山东普通中小学管理规范》要求开全课程,开足课时,于是原来仅仅在墙上课程表里存 在的美术课要实实在在地走进课堂,走近学生......

    激发农村小学高年级学生作文兴趣的策略研究(精选)

    激发农村小学高年级学生作文兴趣的策略研究(续) 五、研究初步成效 (一)引导体验,培养了学生丰富的情感 好的习作应该浸染着浓郁的情感色彩,也正是这种情感驱动的力量,推动学生进入......

    课堂——让学生的兴趣发扬

    论文材料 《谈“课堂上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 上街基小学 林大力 《谈“课堂上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 论文摘要: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好老师,学生只有有了兴趣才能更好地投入到学......

    兴趣引领——让学生教与学事半功倍

    兴趣引领——让学生教与学事半功倍 ——浅谈起步阶段学生英语学习的“激趣”策略[内容摘要] 在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和保持学生较浓的学习兴趣,应该把握良......

    让兴趣引导学生学好计算机

    让兴趣引导学生学好计算机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计算机教学中,应结合本学科的特点,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入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有兴趣学,越学越有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