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发展兴趣,让学生学有所长
发展兴趣,让学生学有所长
心理学家认为 : 在学习的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是认知兴趣 , 它直接推动孩子们去探求新知识、发展新能力 , 而缺乏这种兴趣 , 就会使学习成为枯燥无味的负担。可见 , 要想使学生真正成为认识和实践的主体 , 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 必须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前提 , 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贯穿于教学的始终。由于学生年龄小 , 注意力、控制力差 , 兴趣的激发显得更为重要。老师应充分运用启发式的提问、直观的教具演示、富有感染力的教学语言 , 以及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 , 或就地取材 , 就文发挥编个小故事 , 做个小游戏 , 来个小表演 , 这些都不亚于播洒兴奋剂 , 会使疲乏的学生又振奋起来 , 进入主动求知状态。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 : “要让孩子们体验劳动的欢乐和为自己的劳动而感到自豪”。不管哪个学生提出问题或答问后 , 总是希望得到老师的赞扬与肯定。因此 , 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 老师还要注意课堂上的评价 , 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 , 善于发现学生自身的闪光点 , 以鼓励为主进行评价。如当学生的回答远离标准完全不对 , 或根本无价值时 , 就可从他发言的声音、说话的口齿、站姿等其他方面去鼓励 , 如你回答的声音真响亮!你能提问真勇敢!给他们以信心。评价应当有区别 , 要因人而异。如基础差的学生 , 他们在学习中常常处于不参与或被动参与学习的状态 , 他们能问敢答 , 那本身就是一种进步 , 评价时就应重在鼓励其参与。又如有些学生性子急 , 爱冲动 , 他们往往没经过深思熟虑就说就问 , 这时评价就重在帮助其养成良好的思维方式、习惯。另外 , 根据心理学家的分析 , 儿童长期处于满足状态 , 会失去进取和探索欲。因而 , 对于基础好的学生 , 评价就应提高要求 , 重在鼓励创新。如一次我让学生用 “ 增添 ” 一词造句 , 一位学生立刻站起来说 :“今年我们学校又增添了不少先进的教学设备。”我听后并没有马上肯定 , 而是又追问 :“ 有什么用呢 ? 你有什么感想 ?” 那学生一经提醒 , 好似恍然大悟 , 略思考一会 , 马上将原来的话改成 :“ 今年我们学校又增添了不少先进的教学设备 , 我们的学习条件更优越了 , 我想今后一定要好好学习, 不辜负老师们的期望。” 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 又发展了他们的思维,让他们学有所长。
心理学家通过实践证明 , 人们的思维有一种套用习惯的定势倾向 , 这种倾向愈强 , 思考问题的方式就越单调 , 思路就越狭隘、呆板 , 就不能进行灵活的创造性的思考。在教学中当学生一时思路阻塞 , 跳不出定势的影响 , 老师就要看准时机 , 巧妙地加以引导,挑起争论 , 激起波澜 , 让他们从迷茫、困惑中一下子豁然开朗 , 越思越勤 , 越思越精 , 乐趣无穷。
第二篇:如何让学生学习数学有兴趣
如何让学生学习数学有兴趣
江西赣县王母渡中心小学
在我教书的生涯中,经常会遇到学生上课无精打采,老师上课做无用功,在一次小小的教学故事中,改变了我教书的态度,故事就是从这开始的。
有一次,我有一节数学课是排在体育课后面的,经常到了上课时间,学生还是气喘吁吁、汗流浃背的,给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后来,我每到这节课,就给学生讲一个数学小故事。结果,学生不但没有因为体育训练而影响学习,反而体育课一结束就回教室安静地等着我来讲故事。
有一次,小男孩如何发现数学定律的故事:有一次上课,老师说:“你们今天算从1加2加3一直加到100的和。谁算不出来就罚他不能回家吃午饭。老师说完就看起小说来。小朋友们开始计算:1加2等于3,3加3等于6……数越来越大,很不好算。但是不久,小男孩便报告老师自己做好了。老师以为数学家捣乱,可是看一看他写的数:5050,不觉惊奇起来。这个8岁的小男孩怎么这样快就得到了这个答案呢?小男孩解释他发现的一个方法,这个方法就是古时希腊人和中国人用来计算级数1+2+3+……+n的方法。小男孩的发现使老师觉得羞愧,他以后便认真教起书来,而且,在他的鼓励下,这位小男孩成为一个伟大的数学家。学生听完故事后,显得很激动,有位学生在日记中表示,要向这位小男孩学习,开动脑筋,刻苦钻研,创造发明。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小学生由于年龄比较小,自我控制能力弱,再加上数学内容相对来说比较枯燥,如果老师不改进教育方法,总是以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来讲授,那么,肯定不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谈不上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了。
要想当一名学生喜欢的教师,就应该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同时,悉心推敲每节课的讲授方法,只有学生喜欢,才会注意听讲,而不是一味地强制学生去听。学无止境,让我们不断学习,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与魅力。
第三篇:课堂——让学生的兴趣发扬
论文材料
《谈“课堂上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
上街基小学 林大力
《谈“课堂上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
论文摘要: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好老师,学生只有有了兴趣才能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之中,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课堂上我要关注学生、尊重学生的表现,了解他们对什么感兴趣,从兴趣入手进行教学,在课堂上多给学生时间提问题、讨论解答问题相信学生的能力。这样的开放课堂真正做到了以人为本、从兴趣入手、点拨引导,学生轻轻松松地学习,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我现在简单地谈一下自己在课堂上是如何激发学生兴趣的。
一、巧妙的教学导言
阅读既要通过对课文的语言的分析,引导学生学习语言,也要用教师对课文理解的语言对学生进行语言教育。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每节课都要根据不同类型课文,精心设计教学语言,使导言、结语、讲述、点拨、小结等都力争达到明晰,富于启发性,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教学《小草》这篇课文时,我巧设悬念,设计了这样的导言:“同学们,这节课老师带给你们一样东西。”学生一听精神大振,纷纷猜疑。我马上接着说:“什么东西呢?”说完板书:小草,同学们产生这样的疑问:小草有什么奇特之处呀!老师为什么要给我们带来小草,这时我见时机成熟,顺势导入“小草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是人们学习的榜样。”这样的导言,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更激发了学生热爱小草的感情,从而在愉快而热烈的情绪中投入学习。当然,设计导言因文而异,方法大概有以下几种:以中心命题的课文,适宜“开门
见山,直接释题,”那些节选的文章,则需要“交代出处,简介作者;成语故事,童话,寓言一类的课文,可以在导言中“揭示中心,说明道理”····总之,导言应当鲜明而富有启发性,简洁而富有艺术性,既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又应引导学生定向思维。
讲解一篇课文,推敲导言固然重要,斟酌结语也不容忽视。结语的形式多种多样:有的可以结合板书设计,有的应照应导言设计,有的应扣准文题设计,有的应抓住中心设计,有的应根据写作特点或训练要求设计,从而达到“课尽趣尚浓”的效果。还有《小草》一课,我结合板书说“同学们这节课结束了,那么你从小草身上获得了哪些启示?”学生回答说:“我学会了坚强,做事情不半途而废,要积极向上,我还要像小草一样回报父母的爱,做一个知恩图报的人。”我最后总结说:“小草是多么的平凡,我们都应像小草一样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用我们自己的平凡演绎精彩的未来。”这样一来,虽然课结束了,但学生还停留在继续学习的艺术空间,回味无穷,给学生留下了深深的思索,给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设了良好的空间,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以后的阅读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体会情节
我还注重从课文的情节入手,通过指导朗读引导复述等方法,调动学生记忆的各种表象,进行再造想象。如学习《燕子》一课时,可以先指导学生有表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文中的图景,活泼机灵的小燕子,从南方赶回来了,它展翅飞翔,动作轻巧,之态优美。然
后让学生根据在脑中形成的表象,复述这幅图景。这样,一幅有动有静,有声有色的图画,便在学生的脑海里显现出来了。学生在头脑中一边想着活灵活的小燕子,一边学习着课文内容,学生的学习兴致很浓,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地学习潜力,达到了预期的学习效果。
三、注重创设课堂氛围
在语文教学中创造一种轻松、和谐、风趣、愉快的课堂气氛十分必要,学生可以在这种愉快的氛围中努力学习和探究。要形成这样一种课堂气氛,教师必须尊重学生,虚心听取学生的意见,把学生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这样学生才敢于大胆发言,才敢于自由争辩。而当学生一旦认识到自己的探索成果,那种焕发出来的自信心以及由此诱发出来的智慧,潜力往往是超出教师意料的。
我在指导学生给《再见了,亲人》这篇课文划分段落时,课堂上出现了两种意见。一种是将全文分为两段,根据地点的变化来分(与教学参考书一致);一种是划分四段,他们是依据话别对象的变化来分;先写大娘告别,接着写跟小金花告别,再写跟大嫂告别,最后写跟所有亲人告别。课堂上双方据理力争,无论从人数上,还是从理由上,后者都占了优势。经过认真分析,我当即表态,两种说法都对,因为各有道理。学生们各自带着胜利的喜悦,学得有滋有味。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达到了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四、体验情感
教学艺术,是移情的艺术,在教学中,只有教师教课入“情”,学生读书才能入“境”。老师讲课总要带着一股激情,才能激发学生
情感,使学生也想像老师那样投入情感,倾情阅读。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时,我是这样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的:我先用带感情的描述,把学生带入情景——一个又阴又冷的大年夜,一个可怜的小女孩,光着头、赤着脚,哆哆嗦嗦地走在街上卖火柴。再引导学生了解小女孩是怎样卖火柴的,让学生体会,在那贫富悬殊的社会里,穷苦的小女孩受尽了欺凌和痛苦;接着启发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去想象大年夜街头的情景,体会富人们是如何欢度佳节的,再让学生把穷富两方面对照,联系起来体会,唤起全班学生对小女孩的无限同情。我又进一步引导学生们想象课文中所描绘的闪亮明旺的大火炉,冒着香气的烤鹅,点着几十支明晃晃的蜡烛的圣诞树,并且启发学生——与可怜的小女孩的悲惨处境对比,然后把课文各部分内容联系起来,就使学生进入作者创造,老师再创造的情景中,再进一步激起他们对小女孩的无限同情,进而再一步要求学生思考:作者是怎样动用想象的艺术来抨击那人压迫人的不合理的社会,以表达作者对小女孩的深切同情的。这样,学生的思维就不断地随着老师的引导,在十分活跃的状态下得到训练和发展,学生的情感也同老师和作者的情感产生了共鸣,很好地领会了文章的中心。
五、形式多样的方法
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课堂、课外两方面入手。在课外使时我放下架子和小学生交朋友、玩乐,这样学生才能消除畏惧心理和老师无话不说,思想才能活跃,个性才能发展。我在课堂上关注学生、尊重学生的表现,了解他们对什么感兴趣,从兴趣入手进行教学。
表演画画这些学生都喜欢用表演的形式教学《凤姑娘的信》,让学生在游戏中了解课文内容;用画画的方法教学《家》更好的了解动物的家是什么样子的。在课堂上多给学生时间提问题,讨论解答问题,相信学生的能力,这样的开放课堂真正做到了以人为本,从兴趣入手点拨引导学生轻轻地了解课文内容,体现了师生的平等,互动合作。新课程为师生之间的交流预设了广阔的空间,期望教学能成为交流活动,所以唯有平等才有利于交流的顺畅,才能使课堂活跃,才能培养有广性的学生。
总之,在课堂上讲究教学的艺术和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就能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第四篇:兴趣引领——让学生教与学事半功倍
兴趣引领——让学生教与学事半功倍
——浅谈起步阶段学生英语学习的“激趣”策略
[内容摘要] 在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和保持学生较浓的学习兴趣,应该把握良机,利用起步阶段学生对老师、教材有浓厚的新鲜感和好奇心时,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在活动、情景、形象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望,吸引学生说英语,用英语,直至达到爱英语的目的,让学生对英语学习有个良好的开端,并形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进而增强学生使用英语的能力。
[关键词]兴趣激趣 策略
兴趣是人们爱好某种活动或力求认识某种事物的倾向。低段学生开始学英语时,一般都会对一门外语有一种跃跃欲试的心理,他们有很大的好奇心,也有学好英语的愿望,但他们没有学习英语的经验。如果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英语教学的启蒙阶段,就单纯采用那种单调乏味的,只注重讲解、机械模仿与死记硬背的教学方法,必然不能适应小学生好奇爱动的特点,不能满足他们旺盛的求知欲望。常此以往,他们原有的学习兴趣和想学好英语的良好愿望,必然会慢慢淡化甚至丧失殆尽。为了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我们英语教师在开学初就应该抓好这项工作,采用一些新颖、有趣、激励学生上进的教学方法,引起低段学生的求知欲,使我、他们兴致勃勃地去学英语,那么当他们学会了一句日常用语,学会说几个英语单词后,就会有一种满足感,就会产生愉快的情趣体验,从而产生更进一步学好英语的兴趣。因此在设计课堂教学时,应以引起并促进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为目的,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而我们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则注重“一学期之计在于‘头’”,我们在英语课中更是如此。因此英语教师要认真对待开学初的教学工作,让学生的英语学习有个良好的开端,也给教师自身的教学工作开个好头。下面谈谈具体的策略:
一、“激趣”由吸引开始
以前的观念是:“你不会学习,我来教你学习,;你不愿意学习,我来强制你学习。”现在的观念是:“你不会学习,我来教你学习;你不愿意学习,我来吸引你学习”。因此,我们说的“吸引”,就是“使儿童喜欢学习,使他们很乐意参加到教师和儿童共同进行的教学活动中来。”
学期初学生对老师或者自己的学习都是充满信心的,如果一开始就将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牢牢抓住,那么在保持该兴趣时教师就可轻松对待了,因此关键是看教师有没有“吸引力”,会不会“吸引”学生。
前苏联教育学家罗缪夫说过:“有趣味,有吸引力的东西使识记的可能性增加一倍半。”兴趣是教学的潜力所在,教师应根据英语学科的实际特点和小学生爱说、爱玩、爱唱,敢想
敢说,求新求异的年龄特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景,这才有利于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从儿调动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因此,在课前,教师应更详细认真地备课,充分研究教材,在各教学环节增添趣味性。对学习材料和内容的处理,应尽量地设计成简单可以让学生轻松接受的,由易到难、逐步深入的思路,为学生创设新颖真实的情景,再由该情景过度到课本所展现的情景中;合理地运用事物、挂图、简笔画、录音、多媒体课件等,让所呈现的情景更加直观而富有情景中;为学生创设思考的空间,让学生学会思考、讨论、回答问题,特别是简笔画或者学生喜欢的图片,引导学生形象地学,也可以利用图片进行活动式地进行猜、说等,起到过度或者练习的作用,从而引导学生参与其中,乐在其中,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学生使用英语的能力。
只要吸引了学生的兴趣那就为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利用策略保持这种兴趣提供了非常扎实的基础,也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英语提供了平台。
二“激趣”由活动开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学习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如果一个人对所学内容感兴趣,就会孜孜不倦、乐在其中,越学越爱学。兴趣不是天生的、它需要教师的引导、培养和保护才能形成和发展。小学生的特征是好动、爱表演、比怕羞,乐于接受新奇的、趣味性强的事物,而教师教法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游戏教学,尽可能地将枯燥乏味的语言为学生乐于接受。生动有趣的学习形式,使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为学生创造一种良好的语言环境,这样,有利于学生的英语学习,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各方面的素质。
1.利用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年龄因素也决定了小学英语教学应以培养学生的直接兴趣为主。因为只有感兴趣的事物学生才会去喜爱它,所以,教师应把活动引如课堂,如游戏、歌曲、儿歌等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PEP英语第一册时,一方面,由于学生们刚开始接触英语,另一方面,由于他们的年龄因素,所以,在四十分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注意力不可能长时间的高度集中,因此,我在低年级教学中开展“找朋友,击鼓传花,Hide and seek“等活动,让学生自由轻松的集中注意力,用最高的热情去完成学习任务。
2.课前预热,课后余热。
还可以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利用上课的前十分钟创造出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Warming up)。比如唱一些英语歌曲,开展如”Let’s do.”或”Let me guess.” 等有趣的复习知识型的游戏,活跃课前气氛,增强英语课堂的趣味性,引发学生的求知欲。
三、激趣由情景开始
丰富多彩的活动固然能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但居于首要地位的则是成功的英语教学。不论是学习哪一种语言,都离不开特定的语言环境,学生流利的语言输出源于自然交际
情景中无意识习得。所以把情景荣辱英语课堂教学中,将更有助于学生学好英语。在教学三年级动物一类单词时,就可将课堂设置成“生日晚会”,请学生带上动物头饰,扮演小动物邀请小动物参加,增加了情景同时让学生的积极性处于高涨,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交流中,不但花了较少的时间学会了新单词,又很好地将过生日这一情节贯穿了其中,给学生创造了一个非常真实的情境,学生学得开心,教师较得省力,连学生都感到怎么四十分钟一会儿就到了?是啊,一旦学生的兴趣被激发了,交流的欲望增强了,就能促进掌握用英语理解和表达思想的能力,训练了英语技能,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又如在教学水果单词时,就可将颜色作为快乐的热身,让英语学习在有色彩的课堂中进行,增加了趣味,学生学得开心,教师教得更加有信心。
乌申斯基说过:“如果最初的教学充满了想象和色彩,能为儿童多种感官所接受,我们就能使自己教授的知识为儿童所棘手。”一个易于被小学生接受的英语学习过程是轻松而愉快并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
孔子也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这里的“乐”其实就是“兴趣”。我们要用兴趣来激活学生的思维,唤起学生的学习注意。从心理的角度来说,儿童的注意力较分散,只有对感兴趣的东西才能集中注意并持久保持。
据调查,一节课10分钟,小学三年级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只有十几分钟。针对儿童好动的特点,必须在开学初就牢牢地抓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激发并诱导学生开展英语的合作互动学习。
因此,如何最大限度的利用激趣作用,在全面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的同时,让学生的个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培养出符合新世纪需要的人才是很重要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深入,今日的英语已经不再像往日那样,不只是单为了应付一张试卷的“哑巴英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敢说英语,爱说英语,打下良好的语音、语调、语感基础。这才是从事起点教育的小学英语教师的职责所在。
主要参考文献:
[1]陈家麟:《学校心理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1995.4。
[2]张承芬:《教育心理学》,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
第五篇:如何让学生对识字产生兴趣
如何让学生对识字产生兴趣
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乐趣。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有利条件,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和提高识字效率。教学实践证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使学生真正成为识字的主人,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我在使用教材的识字教学实践中,取得的一些成果经验总结如下:
一、创设识字情境,激发识字兴趣
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低年级学生注意力不但容易分散,而且对单纯的识字枯燥无味,学生往往缺乏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课时,在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对识字产生兴趣。结合学生心理特点,依据识字内容,运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表演、绘画、音乐、挂图等),帮助并促进学生识字。
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景,增加识字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识字,不断创新探索识字方法。如教“拍”、“打”等字时,可让学生去做这些动作,体会这些字的部首与意思的关系,从而记住这些字的字形。还可以结合儿歌激发学生对识字的浓厚兴趣。低年级教材要图文并茂、生动活拨,为了提高学生对文字的敏感性和好奇感。如教“日、月”等字时,先让学生认真观察图片,再看日、月的形状,然后出示汉字,让学生进行图文对照,在活跃的气氛中学生再将教材对应的图和字用线连接起来,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学生很快记住了字形。
二、引导学生在愉快轻松的学习中灵活掌握多种识字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认为低年级学生应该“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因此,教师在教给学生识字方法的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逐渐学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或适合自己的方法识字,逐步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并把识字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感受到识字带来的乐趣。
1.归类识字法
从汉字的构字来看,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几种。教学时,如果能帮助学生进行适当的归类,既有利于提高识记效果,又可以促进学生举一反三,扩大识字的范围。如教学“树、枝、材”等形声字时,我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这些字的共同点:“这些字都带有‘木’,都跟树木有关。”同时,进行拓展,引导学生想一想还认识那些带有“木”字旁的字,并进行交流。
2.编故事识字法
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去揭示汉字的构字规律和音、形、义的关系。通过直观手段、形象语言、生动故事,把一个个抽象的汉字演绎活化成一幅幅图画或一段段小故事。如:教“会“字时,我边讲故事边写笔画:“一个人在云上走,原来他会气功。”
3.近、反义词识字法
积累近、反义词识记生字。如教学“美丽――漂亮”、“前――后”时,我出示卡片“前”,做向前走的动作,学生拿出卡片“后”,边读字边向后退。近、反义词一个带一个串连记忆。
4.猜字谜识字法
把生字编成谜语,让学生在猜字谜中学习生字,既识记了字音、字形,又理解了字义,同时锻炼了思维能力、语言的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一举多得。如:“格外大方――回”、“一口咬断牛尾巴――告”。
5.编顺口溜、口诀、儿歌识字法
在教学中,把一个个枯燥乏味的汉字编成儿歌,帮助学生记忆字形。如:双木林,三人众,土里埋等。鼓励学生发挥他们的想象力,进行自主识字和创造性识字。如记忆“喝”和“渴”时,学生就能自编顺口溜:“口渴要喝水,‘渴’是三点水;‘喝’是口字旁,喝水要用嘴。”
三、在生活中快乐识字,拓宽识字渠道
在生活中识字,是一种重要的识字方法,它是课堂识字的补充与扩展。我引导学生平时留心观察,把生活当成他们识字的大课堂。鼓励他们多留意生活实际,如认商店里各种商品的名称、食品包装袋和报刊杂志上的字等,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就请教别人或查字典。做生活的有心人,让生活教会自己更多的汉字。同时,为了增加趣味性,我还要求学生把课外认识的字收集到自己的《日积月累本》上,定期巩固、交流、展示,比一比谁的课外识字量大、识字渠道广、学习积极性高,并评小学语文教学论文选“识字大王”。这既增加了识字量,也培养了学生社会实践动手动脑的能力。
四、巩固识字效果,分享识字乐趣
学生记得快,忘得也快。针对这一特点,教学中我常常让学生根据熟字换偏旁这类方法,让学生用加减法识记生字。如:“级”和“极”、“惊”与“景”等,通过对比记忆,学生不仅能较快掌握新字,而且还能在对比中与以往的熟字多次见面,进一步巩固了旧字,体会识字成功的乐趣。
总之,识字教学要以学生为本,教师要创设多种趣味性的手段帮助学生识字,激发学生的兴趣,把学习自主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学习,轻松步入“识字乐园”,寓教于乐,不断提高识字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