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1年高考地理复习-区域地理教案
高中地理辅导网http://www.xiexiebang.com
2011年高考地理复习:区域地理教案
第一部分 中国地理复习
(一)区域认定,落实分布——充分利用地图,活化地图是突破区域地理的关键和基础
1. 依据经纬线认定
(1)四至点
最北端:53°N 最南端:4°N 最东端:135°E 最西端:73°E
(2)北回归线、30°N、40°N穿过的地区;90°E、100°E、110°E、120°E穿过的地区
2. 按地形分三大块
平均海拔 主要地形区
第一阶梯
阶梯界限
第二阶梯
阶梯界限
第三阶梯
3.按气候区分三大块
4.省区轮廓
5.地形有明显变化的地区(注意等高线的分布和变化)盆地、河谷、山脉等
6.剖面图的认定
7.熟练掌握以下基本地图
(1)中国地形图(三大阶梯、16条主要山脉、主要高原、平原、盆地、丘陵)、地形剖面图(30°N、36°N、89°E)
(2)中国气候类型图(温度带、干湿地区,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各类气候类型的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
(3)中国水文图(中国的河流、湖泊分布图,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布,黄河、长江、珠江水系图)
(4)中国的自然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能源、水资源、森林资源等)
(5)中国的人口
(6)中国的交通(铁路、主要河港、主要海港)
(7)中国的农业(种植业、畜牧业,主要粮食作物、经济作物)
(8)中国的工业(四大工业区)
(9)商业中心的分布
(10)中国分区(北方、南方、西北、青藏地区)
(11)中国政区图
京翰教育http://www.xiexiebang.com
高中地理辅导网http://www.xiexiebang.com ★
(二)比较差异,把握特征
分区地理是在中国地理总论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具体化的区域地理,分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块进行阐述的同时,又将台湾、香港与澳门单—列阐述、从总体上看,四大区域的自然条件、人文地理特征差异很大。这些自然人文地理特征又是各种地理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的自然人文综合体。每个区域,都涉及到位置、范围、地形、气候、植物、人口、民族、工业、农业、交通、城市、名胜古迹等该地区较为独特的地理特征,每个区域特征的形成,尽管是各种地理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但其中必定有一主导因素。如青藏高原主要因海拔高,气候寒冷;而西北地区主要是因为离海洋远、地形闭塞造成的干旱环境。所以抓住主导因素和主要线索去学习区域地理往往会取得较好效果。另外分析一个地区的区域地理优势及限制因素,进而分析其经济发展方向是学以致用的具体体现,也就是通常讲的区域国土整治开发研究。这是地理学研究的重点,也是历年高考地理试题中从不回避的重点。国情是制定国策的基础,有关规定是实施国策的保证。进行国土整治开发与政治,要以科学的观点和对国情的理解去认定、判断、评价和反思,这样回答有关问题才能把握方向。
1. 综合分析、比较差异、概括特点是学习区域地理的有效方法
(1)抓住山脉,掌握地形,深入了解地形对各地理要素的影响
地形是重要的地理要素,它以地表的高低与形态特征影响着其它要素。
①抓住山脉的分布,学习我国地形的特点与分布
A山脉构成我国阶梯界线
B由山脉构成边界的各地形单元
②结合地形的特征与分布分析我国地形对气候、河流等地理要素的影响
A地势特点对气候、河流的影响
地势西高东低,有利于海洋的湿润空气进入;
阶梯分布又使降水较集中于迎风(夏季风)的阶梯地段。如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第二阶梯的边缘山脉等;
第一阶梯因地势高而形成独特的、高寒的高原气候;
西高东低导致我国大河的流向是自西向东,而阶梯分布又有利于丰富水力资源的形成与集中;
B我国山脉的分布对气候及河流的影响。
东—西走向山脉对季风的运行(无论是冬季风还是夏季风)都起到了较大的阻挡作用。尤其是对冬季风的影响更为明显,致使各季风向南运行速度减缓,势力减弱,且使南北的影响差异加大。
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大致与我国海岸线平行;对海洋吹来的湿润空气有抬升作用,故山脉迎风坡降水多,如台湾山脉的东侧、长白山地,武夷山地等。
东—西走向的山脉,有利于河流在总的地势影响下,自西向东流去。同时这些山脉成为我国主要河流之间的分水岭。如秦岭是黄河与长江的分水岭;南岭是长江与珠江的分水岭。
(2)抓成因、识气候,以气候为主线贯穿中国地理复习
气候是受多种要素影响的地理要素,同时它又是地理环境中最积极的组成部分,它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其它要素,决定着一个地区的地理特征,影响着人类的活动。
①从成因入手,学习我国气候的特点(高中地理第二章)
京翰教育http://www.xiexiebang.com
高中地理辅导网http://www.xiexiebang.com A季风的形成及运行规律是最重要的基础知识
B季风的形成、性质及活动规律
C季风活动规律对气候的影响
夏季风推移的规律决定了东部季风区雨季出现的日期及其长短;
夏季风推移的规律决定了我国主要天气现象(长江中下游梅雨与伏旱、黄河中下游的春旱等)出现的地区与时期;
冬季风的运行规律决定了我国冬季气温低的特点;
冬季风的运行规律决定了寒潮出现的时期及影响范围;
冬夏季风交替影响决定了我国季风气候的总特征。
②结合我国气候的特点学习其它地理要素的特点
A从季风区的分布、季风的运行规律及干湿区的分布,学习河流水文特征
B季风区分布影响着内外流区域的分布
C由冬、夏季风的运行规律推导出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D由干湿区、温度带、地形分析外流区域河流的差异
③结合气侯状况,学习我国植被、土壤的特点
土壤是植被、气候、岩石及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产物。而植被又受到气候的影响,因此,土壤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气候的特点。如中温带的湿润、半湿润地区,植物为森林草原类型,草树茂密,气温又低,分解较缓,保持大量腐殖质,因而形成黑土。气候较干的黄河中下游地区,则因钙质易于保持,而形成钙质土。而在亚热带与热带湿润地区,大量可溶盐分被淋走,积留下不溶于水的铝、铁氧化物,因而形成红壤。在干旱区则因植物无法生长,土壤中基本上没有有机物质,因而形成荒漠土。南方水稻产区为水稻土。
④从气候的特点分析外力作用对地形的影响
我国西北地区干旱少雨,流水切割微弱,接近冬季风源地,因而以风成地形为主;季风区内的黄土高原因多暴雨,土质松软,切割作用强,多成沟壑纵横之态;而西南地区,高温降水多,切割作用强,形成山地性高原,在石灰岩地区则形成著名的喀斯特地形。青藏高原因地势高耸,气候寒冷,而多冰川地形。而东部地区湿润多雨,在地壳下陷处,因流水泥沙的沉积,冲积而成广阔平原;在地壳隆起的地区,裸露的岩石则在流水切割下多形成低山、丘陵。
⑤温度带及干湿区的分布,分析我国农业的分布
A温度带决定耕作制及作物的分布。
B干湿地区决定农牧业的分布
(3)熟练掌握以下中国区域差异分界线
①秦岭—淮河
②一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
③年降水量:800mm 400mm 200mm等降水量线
④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界线
⑤地形三大阶梯界线
⑥内流区域与外流区域界线
⑦中国人口界线
⑧黄河、长江沿线
⑨京哈—京广铁路线,陇海—兰新铁路线
京翰教育http://www.xiexiebang.com
高中地理辅导网http://www.xiexiebang.com(3).树立四个观点
a区域差异观点
b因地制宜观点
c人地协调观点
d可持续发展观点
(4).区域差异
(一)三大自然区 ①自然地理分界线
400mm年等降水量线: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东部季风区;
3000米等高线:青藏高原/东部季风区
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青藏高原/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
②三大自然区的特点
东部季风区
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
青藏地区
地形:拔较低(500米以下)平原、丘陵为主
1000-2000米)高原、盆地为主
4000米)高原、山脉为主
气候:季风气候显著,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低温少雨)
大陆性显著,气候干燥,气温年较差、日较差较大,多大风天气
气候严寒,太阳辐射强,风力强大
水文:流河、淡水湖 地表水以雨水补给为主(东北地区河流有春汛和夏汛)
多为内流河,河流短小,河流补给主要是高山冰雪融水
多咸水湖,多大河源头
植被:林 草原、荒漠 高山草甸、荒漠
人类对自然界的影响广泛、深刻程度 农业限制因素:水旱灾害
农业生产结构:我国最重要的农耕区
农业生产结构调整方向:面向国际、国内市场,向深加工、外向型、生态农业方向发展。
人类对自然的影响远不如东部季风区;
农业限制因素:水分
农业生产结构:以畜牧业为主,有灌溉农业
农业生产结构调整方向:向节水农业(如集水型)、特色农业方向发展。
人类对自然界的影响微弱,始自然状态保存较完整。
农业限制因素:热量
农业生产结构:以畜牧业为主;还有河谷农业
京翰教育http://www.xiexiebang.com
高中地理辅导网http://www.xiexiebang.com 方向:高科技农业
(二)大自然区域的内部差异:
东部季风区
西北地区
青藏高原区
(三)我国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发展差异
①东部地区的经济发达:
A.主要优势:
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基地
商品粮基地
商品棉基地
桑蚕基地
海洋渔业基地
亚热带、热带基地
是我国最具实力的工业基地
特 征 主要工业中心
辽中南工业基地
京津塘工业基地
沪宁杭工业基地
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经济国际化程度高
科技文化水平高
城市化水平高
B主要问题:
东北森林保护与抚育更新;辽中南工业区面临设备陈旧、资金不足、产品技术含量低、环境污染严重等诸多问题;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华北平原综合治理盐低洼地、碱地、沙地,改造中低产田;发展节水农业;
黄河、海河的根治;长江、淮河的治理;
北方省市淡水资源短缺;
长城沿线的风沙问题
红壤的改良
C发展方向
充分发挥沿海地理优势:科技、人才、信息等。
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第三产业和集约化农业生产,缓解能源、交通运输紧张,原料不足,北方缺水和环境问题。
充分发挥技术创新的优势:加强传统工业基地的技术改造,使产品向高精尖方向发展。
建设农林渔副产品基地
加强东西向交通建设,扩大对外经济贸易
京翰教育http://www.xiexiebang.com
高中地理辅导网http://www.xiexiebang.com ②西部地区的发展
A发展优势
发展边境贸易
能源和矿产资源丰富
B主要问题
经济落后,科技文化教育落后
生态环境恶劣
C发展方向
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加强草原牧区建设,发展林牧业
大力发展交通运输
发展边境贸易,扩大旅游创汇
有步骤开发黄河中上游、长江上游的能源、矿产资源和水力资源
保护生态环境,防治污染
发展节水农业
保护草场,治理沙漠
第二部分 世界地理
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
1.面积排位
2.观察主要分布的半球(南北半球、东西半球)
3,观察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北纬30°、北纬40°等重要纬线穿过的大陆和大洲以及0°经线、180°经线、西经20°、东经160°、经80°、东经120°、西经120°、西经80°、西经120°穿过的大陆和大洲,以及它们穿过的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
4.包围在每一个大洋周围的大洲的名称。
5.大洲界线,跨大洲的国家
6.以南极半岛为起点,按地球自转方向依次分布的大洋
7.重要的岛屿、半岛、群岛:
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伊比利亚半岛、亚平宁 半岛、巴尔干半岛、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中南半岛(马来半岛)、南极半岛,印度尼西亚群岛、西印度群岛、马来群岛、日本群岛、琉球群岛、菲律宾群岛、不列颠群岛、美拉尼西亚群岛、密克罗尼西亚群岛(夏威夷群岛)冰岛、爱尔兰岛、马达加斯加岛、苏门答腊岛、爪哇岛、塔斯马尼亚岛、斯里兰卡岛、新西兰北岛、南岛。
8.重要的河流、湖泊、海峡:
印度河、恒河、尼罗河、刚果河、莱茵河、多瑙河、伏尔加河、密西西比河、亚马孙河、湄公河、叶尼塞河、鄂毕河、锡尔河、阿姆河、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马六甲海峡、霍尔木兹海峡、土耳其海峡、直布罗陀海峡、英吉利海峡、麦哲伦海峡、莫桑比克海峡、白令海峡,黑海、红海、波罗的海、孟加拉湾、阿拉伯海、墨西哥湾、加勒比海、地中海、日本海、几内亚湾、北海。
京翰教育http://www.xiexiebang.com
高中地理辅导网http://www.xiexiebang.com 9.主要的国家:
日本、新加坡、印度、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澳大利亚、巴西、新西兰、阿根廷
总论:
1、七大洲分界线(注意南美洲、北美洲、拉丁美洲的范围)*南极洲是跨经度最广、地势最高的洲。
2、四大洋的位置(被哪些大洲包围);及大洋中著名的岛屿。
*北冰洋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洋。
3、世界主要的交通要道及其地位(包括运河、海峡)。
亚洲:
1、季风气候显著
2、日本自然环境的特点;经济高速发展的原因;工业分布特点;主要工业区。
3、东南亚的国家;东南亚的热带经济作物;分析新加坡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
4、印度的位置;主要物产;亚洲耕地最多。
5、中亚的位置;主要物产。
6、分析西亚在世界上的战略地位;(三洲五海之地、丰富的石油资源)
非洲:
1、东非裂谷带;气候类型南北对称分布。
2、埃及苏伊士运河;长绒棉产量世界第一。
欧洲:
1、海岸线最曲折(挪威峡湾——冰川侵蚀形成);地势最低。
2、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
3、著名的河流——莱茵河、多瑙河、塞纳河、泰唔士河,及其流经的主要国家、著名城市、主要工业区。
4、熟悉欧洲各分区主要国家;欧洲联盟。
5、英国、法国的相对地理位置;各自主要的经济特色;英国的老工业区和新工业区。
6、德国的位置;分析德国鲁尔区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7、了解俄罗斯的邻国;莫斯科、摩尔曼斯克的位置。
8、了解巴尔干半岛上各国的相对位置。
北美洲:
1、北美洲三大地形区;地形对气候的影响;各地形区的矿产。
2、五大湖;及其周围的工业城市。
3、分析美国东北部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4、分析美国电子工业中心“硅谷”高速发展的原因。
5、美国农业带分布;农业专业化生产的好处。
6、熟悉中美洲、西印度群岛的位置。
南美洲:
1、南美洲主要地形区、气候类型;安第斯山脉对南美洲气候的影响。
2、巴西的位置;著名物产。
京翰教育http://www.xiexiebang.com
高中地理辅导网http://www.xiexiebang.com 大洋洲:
1、大洋洲的范围(注意所属的南北半球,180度经线的位置)。
2、澳大利亚自流井成因;半环状气候类型分布。
3、澳大利亚著名物产;堪培拉和悉尼的位置。
南极洲:
1、南极洲轮廓特点;外围大洋位置的判断。
2、我国中山站、长城站的位置。
3、南极科考的重要意义。(对比分析我国对北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的意义)
京翰教育http://www.xiexiebang.com
第二篇:区域地理复习——日本教案
区域地理复习————日本
教学目的
1、通过对本节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日本在世界的地理位置及其地形特点;
2、通过对日本的地形及纬度分布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日本的气候类型及其特征,学会分析其气候的成因;
3、通过对日本的气候和地形的学习,学会分析日本工业布局的特点及成因;通过对其气候成因的分析,了解日本农业生产的优势和劣势。
教学重点
1、日本的地形特点,气候类型及其特点、成因;
2、日本经济发展的优势和劣势及其日本工业布局的特点;
3、日本气候类型与中国同纬度相比有何不同?
4、日本的资源优势和劣势,日本的自然灾害及其成因、危害。
教学难点
1、日本气候的分布及成因;
2、日本的工业分布特点及成因;
3、日本社会经济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如人口老龄化和资源贫乏的解决等。
教学方法
1、讲授
2、对比分析
3、案例分析
教具准备
1、教学挂图
2、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授课教师
高二地理组:张瑞华
教学过程
一、日本的自然地理特征:
1、日本是东亚东部海洋上一个群岛国家。(1)领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大岛屿及其附近的1000多个小岛组成。(2)面积比较狭小,人口稠密。州北海道本面积37万多平方千米,人口约1.2亿。九州人口单一,99%以上为大和民族。四国
2、山地、丘陵为主的地形:(1)境内多山,山地、丘陵占国土总面积3/4以上。河流短、急,水能丰富。平原面积狭小,多分布在各岛的沿海地带。东京湾附近的关东平原是面积最大的平原。(2)地壳不稳定,多火山地震。富士山是一座活火山,海拔3776米,是日本的最高峰。(3)海岸曲折多优良港湾(如神户、横滨),(人工海岸占1/3)。
3、海洋性显著的温带气候:(1)、日本地处温带,在亚洲东部的温带季风气候区内,季风气候显著。(2)、南北气候有较大的差异:本州北部和北海道属温带季风气候;本州南部和四国、九州属亚热带季风气候。(3)、气候海洋性强。因四面环海,受海洋影响大,降水丰富,年降水量达1000-2000毫米。与亚洲大陆同纬度地区相比,冬季较为温和,夏季较凉爽。
4、自然资源日本境内大部分为森林所覆盖,森林、水力资源丰富;因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热资源丰富,温泉多,旅游资源丰富。日本矿产资源贫乏,工业所需的原料、燃料,绝大部分依赖于国外进口,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原料进口国。
二、日本的经济
1、工业主要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为什么?)的狭小地区,主要有五大工业区:(1)京滨区:以东京和横滨为中心,是日本最大的工业区。(2)名古屋区(中京区):以名古屋为中心。(3)阪神区:以大阪、神户为中心,是日本第二大工业区。(4)濑户内区:濑户内海沿岸。(5)北九州区:以北九州为中心。(以高新技术为主)理由:岛国多优良的港湾,海运便利;矿产资源缺乏,有利于进口原料;国内市场狭小,有利于产品出口。
2、发展迅速,是经济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生产水平居世界前列。
3、经济以工业为主,工业现代化水平很高。工业部门以钢铁、机械、电子、化学、纺织等为主。许多工业产品的产量和产值居世界前列。
4、经济对外依赖性突出,是世界上最大的原料进口国(怎样进口?)。工业产品也大量销往国外。
三、应用实例:
1、读下面两图回答下列问题。⑴左图中A、B、C三地与右图所示气候特征一致的是___地,简单概括其降水特点并分析其成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结1.日本是一个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的群岛国家,人多地少,地狭人稠;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海运便利。2.日本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面积狭小,关东平原是最大的平原;火山、地震、台风、海啸多发,灾害频繁。3.日本以季风气候为主,北部温带季风气候,南部亚热带季风气候,海洋性强,降水偏多。4.日本工业发达,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属临海型分布),工业主要是进口—加工—出口型。5.日本矿产资源极度贫乏,主要靠进口,对外依赖性强;森林、水能、渔业、旅游资源丰富。
板书设计:
日本
一、日本的自然地理特征
1、位置(1)海陆位置(2)经纬度位置
2、地形
3、气候
4、自然资源
二、日本的经济
1、工业布局特点及其工业类型
2、工业发展的优势与劣势
3、日本农业发展的优势条件
第三篇:区域地理印度教案
区域地理南亚--印度
教材分析:南亚是中国的邻近地区,印度是南亚地区一个十分重要的国家,在区域地理在扮演比较重要的角色,同时由于中国和南亚国家尤其是印度近年来在边界问题上的摩擦和冲突,导致这一热点地区或国家有较大概率会被搬上地理舞台。因此本节内容有着很重要的意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南亚的位臵、范围及热带季风气候。
2、印度的地形、气候、河流、资源分布及工业发展特点。
3、结合气候图,分析南亚的类型、特点及成因,说明自然带的特点及农业地域类型。
4、联系南亚的人口增长特点,探究人口问题及措施
(2)过程与方法:
1、掌握通过经纬网来判定国家地区的地理位臵的方法
2、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提供方法和思路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开眼看世界的开放意识;2增强学生的知己知彼的国家意识,树立新时代学生特征。
教学重点:
1、南亚的类型、特点及成因,说明自然带的特点及农业地域类型。
2、印度工业发展的区位条件及工业的分布。
3、南亚的人口增长特点,探究人口问题及措施
教学难点:
1、南亚的类型、特点及成因,说明自然带的特点及农业地域类型。
2、印度工业发展的区位条件及工业的分布。
教学过程:
1、课题引入 引入问题:在亚洲与我国的近邻国家中,有一个国家与我国的关系“很铁”,亲如兄弟;
同时也存在这样一个国家:曾经的文明古国,未来的第一人口大国,经济发展迅速,有“金砖四国”的美誉,我国未来潜在的最大竞争对手。这两个国家历史上曾经是同根生,但近现代却屡次爆发战争。这两个国家分别是谁呢?属于哪一个区域?(引入南亚区域,区的图片
2、了解区域主要地理位臵
并展示南亚在世界上的位臵)展示相关南亚地(1)地理位臵和范围:展示课件图示“南亚” 指图说明南亚的主要的经纬度位臵、海陆位臵及范围: 经纬度:赤道—35°N,东经60°—东经97°之间。北回归线和东经80°从中间穿过。
海陆位臵:亚洲的南部,印度洋的北岸
3、了解主要地形河流和气候
(1)喜马拉雅山地(北部)——是地势很高的喜马拉雅山脉南坡的一部分。山地北高南低,山势由海拔7000米陡降至300 米,山地的垂直变化明显。高山上冰雪覆盖,山麓河谷地带为一片热带风光。居民的农事活动多集中在暖湿的河谷平原一带。
教师点出:新生代以来欧亚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褶皱隆起。南亚地处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上,多地质灾害。
(2)恒河-印度河平原(中部)——平原西起阿拉伯海沿岸,略成弧形向东延伸,直到孟加拉湾沿岸,地势平坦,面积广阔,是巴基斯坦、印度和孟加拉国的主要农业区。(3)德干高原(南部)——古老的熔岩高原,构成印度半岛的核心,海拔不高,地势西略高东略低。在高原的东西两侧分布有低矮的山脉,沿海一带有狭窄的平原。气候——四种气候类型为主,季风气候显著
图示“南亚气候类型分布图”,描述南亚主要的气候类型及分布特征。在斯里兰卡岛南部、马尔代夫群岛亦有热带雨林气候分布。
热带沙漠气候—西北部;高原和高山气候—南亚的北部;热带季风气候—南亚的大部分,大陆性较强。
【提问】南亚西北部降水稀少形成沙漠的原因是什么?
【回答】夏季受来自于热带大陆气团的影响,西南季风难以北上,影响微弱;冬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早期人类过度的毁林开荒。
主要河流:印度河、恒河、雅鲁藏布江—布拉马普特拉河
4、了解其他主要地理特征
(1)读图分析南亚的农业:季风水田农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主要粮食作物为水稻和小麦,经济作物主要是棉花、茶叶、黄麻。农业是南亚经济的基础。印度则是南亚农业大国。
(2)主要矿产、工业和城市——主要是印度
德干高原有丰富的煤、铁、锰等矿产资源,印度在此基础上建立的工业体系比较完整,工业比较发达,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尤其是 软件产业。(世界第二软件产业大国,仅次于美国)。主要的城市有首都—新德里;加尔各答—最大城市、重要海港、麻纺工业中心;孟买—最大海港,棉纺工业中心。
(3)历史悠久,人类古文明中心之一,两大宗教发源地。印度教—印度和尼泊尔。佛教—斯里兰卡。伊斯兰教—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和马尔代夫。
(4)白种人为主,世界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3个人口过亿的国家。印度09年人口已达12.03亿),提出解决人口问题的具体措施。
教学反思:引导学生形成从局部看整体的地理学习思想,从南亚的整体特征总结归纳局部的特征,形成一个全面的观点看待世界,立足整体。
第四篇:世界区域地理(六个国家)复习教案
世界区域地理(六个国家)复习教案
广水市骆店镇中心中学 李清霞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掌握这六个国家的区域特征。
2、这些国家的地形、气候、河流等等自然环境因素。
3、这六个国家的自然环境与工农业生产及生活的联系。教学重难点
1、这六个国家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特征。
2、读图识记各个国家的地形、气候、河流、人口城市、工业中心等等。教学过程
一、日本
读图识别日本周围的海域、国家及日本国土的组成:
1、日本周围有哪些海域?
2、日本由哪几个部分组成,最大的是哪一个?
3、日本的邻国
4、日本的工业中心为什么分布在太平洋沿岸的濑户内海沿岸?
二、印度
1、印度的三大地形及分布特点、最大河流。
2、邻国
南亚最大的国家、邻近的海洋
3、印度的气候类型及成因。
4、造成的灾害。
5、印度的城市与工业中心分布有什么特点?
6、印度的软件外包。
三、俄罗斯
1、地形特点 四周濒临的海洋
北部北冰洋,东临太平洋,西北波罗的海,西面里海、黑海。
2、交通
主要分布在欧洲部分,以莫斯科为中心呈放射状。西伯利亚大铁路为什么建在南部?
3、气候
北部有一小部分位于北极圈内,寒带气候,大部分位于北温带,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四、美国
1、地形、地势
西部:科迪勒拉山系(世界最大)东部:较为低矮的阿巴拉契山地 中部:平原
2、气候: 东部降水多
西部降水少 降水向西减少 北部:冬季寒潮 夏季中东部暖热
3、河流
密西西比河来自东西两侧山地,由北向南注入墨西哥湾。五大湖提供灌溉
4、人口
移民国家,50个州,本土48个(北温带),海外两个:阿拉斯加(少部分在寒带)、夏威夷(热带)
所以美国跨寒、温、热三带。
5、农业
机械化、地区专业化。农产品:小麦、玉米、大豆、棉花
6、工业城市分布在太平洋、大西洋、五大湖沿岸。
五、巴西
1、混血人
2、地形
3、气候
4、河流
亚马孙河:长度世界第三,流域面积最广
5、城市:
最大:圣保罗 首都:巴西利亚 人口和城市为什么分布在东南沿海?
六、澳大利亚
1、地形:东西高,中部低
2、位置:南半球,独占一个大陆,周围被太平洋、印度洋包围,从大陆分离早,物种进化缓慢。
3、城市、人口分布在东南沿海 最大:悉尼 首都:堪培拉
4、气候 半环状
5、称号
第五篇:高考区域地理24个出题点
【高考区域地理24个出题点】
1.欧洲地形的基本特征
以平原为主,地势起伏不大,冰川地形广布,山脉主要分布在北部和南部
2.影响中欧平原(波德平原)、东欧平原的主要外力作用及其表现
地质时期的冰川侵蚀。平原呈波状起伏
3.欧洲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欧洲多为平原,且山脉走向为东西向;海岸破碎,多伸入内陆的海湾;有利于海洋湿润气流进入内地形成海洋性气候
4.欧洲气候的主要特征及成因
温和湿润,海洋性特征明显;自西向东由海性气候过渡到大陆性气候。
①欧洲地形低平、山脉多东西走向;西临大西洋,且多伸入大陆的海湾,在西风作用下,湿润气流容易伸入内地,降水较多;
②大部分地区位于温带纬度范围内,且受到北大西洋暖流的增温增湿作用,气候温和湿润;
③常年盛行西风,从大西洋带来的水汽自西向东减少。
5.比较分析英国本岛东西两侧农业地域类型的差异及形成原因
西侧乳畜业发达,为西风迎风坡,降水多,日照较少,且纬度高,热量不足,只适合多汁牧草长的生长;东侧发展种植业,为背风区,降水稍少,日照较多,气温较高,生长期较长,能够满足种植业对光热的需求
6.英国是世界上工业化最早的国家,分析其发展条件
①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航海业发达;
②煤、铁、石油等工业原料丰富,开发早;
③侵占殖民地,掠夺资源,占领市场,工业积累早,资本雄厚
7.法国的地势特征
东南高,西北低;东南以山地和高原为主,西北以平原和丘陵为主
8.分析巴黎盆地做为重要农业区的区位因素(法国成为粮食出口国的区位条件)
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比较平坦,耕地面积广;气候温和湿润;土壤较肥沃;河网密布,水源充足;政府鼓励农业发展的政策;交通便利、科技发达;高度机械化和现代化为农业发展提供物质保障
9.注入地中海的罗讷河是法国水力资源丰富的河流,其上建有无数低坝,分析低坝的好处
农田淹没少,移民减少甚至不需要移民;船只过闸时间短,过闸用水也少;对生态和景观的影响小;溃坝等造成的威胁小
10.德国地势特征
南高北低,呈阶梯状分布;南部为高原和山地,中部为丘陵和中、低山,北部为平原
11.莱茵河是欧洲最重要的航运河流,分析其航运价值大的原因
①大部分在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水量丰富,水量大,全年可通航;
②所流经地区大部分地势低平,水量平稳;
③气候温和,无结冰期;
④干支流流经国家多,且都是经济发达国家,航运需求量大;
⑤河口处为著名港口鹿特丹,又与多瑙河等河流有运河相通,航运价值高)
12.试比较德国南北农业发展的差异和形成原因
北部地势平坦,但气候夏季温凉,冬季阴冷,土壤较为贫瘠,只生长牧草,主要发展畜牧业;南部的高原和山地主要为森林和牧场,南部的河谷地带,土壤肥沃,日照时间长,热量充足,主要发展种植业
13.分析德国鲁尔区工业发展的区位条件
丰富的煤碳资源、附近有丰富的铁矿区(法国洛林)、便利的水陆运输条件、充足的水源、雄厚的技术力量、广阔的市场
14.分析意大利新兴工业的特点
以中小企业为主;轻工业占主导地位;生产过程分散,多实行家庭承包;资本集中程度低;工业多分散在小城镇,成为“分散型工业化”
15.意大利中小企业发展的条件
廉价劳动力丰富;20世纪70年代世界原料和能源涨价,大企业和重工业发展利润小;发达的银行信贷体系;国家政策的引导与支持,经济高度开放
16.“阳光·海难”是西班牙在西欧旅游宣传的主题,从地理角度分析这现象的成因
西班牙大部分处于地中海气候区,夏季少雨,晴天多,阳光充足;海域水静浪小,海滩广布,适合海浴;西欧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多雨,阳光不足,不适合海浴,对阳光和沙滩有强烈的向往;西班牙投其所好,做此宣传
17.冰岛是世界上大气质量最好的国家之一,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上分析其成因
冰岛处于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的张裂处,地热资源极其丰富,减少了石化燃料的使用;该国经济结构以旅游、金融等为主,几乎没有重工业的发展,降低了废气的排放量
18.俄罗斯濒临三大洋,但海运并不发达,分析成因
除摩尔曼斯克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终年不冻外,大多数海港因纬度高都有较长的封冻期;除北冰洋外,其它各海沿岸港口与外洋联系,都必须经过别国的海域;国内工业与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决定铁路运输比海运的成本要低,距离也更近
19.俄罗斯大河(自南向北流向)众多,但下游的农业却不够发达,分析原因
大河下游纬度较高,热量不足;气候湿冷,土壤较贫瘠
20.俄罗斯大河(自南向北流向)众多,但航运能力较弱,分析原因
所处纬度较高,河流结冰期长;地形起伏较大,流速快,开发航运难度大;河流自南向北流,且纬度多,常有凌汛发生;大河所处地域,人口少,远离经济中心,开发价值不大
21.分析俄罗斯西西伯利亚沼泽的形成成因
①所处纬度位置高,气温低,蒸发微弱;
②地下有较厚的冻土层,地表水不易下渗;
③河流众多,地表不分充足;
④地势低洼,不易向外排水,长期积水形成沼泽
22.俄罗斯大河众多,但只有伏尔加河下游形成农业区,分析其自然区位条件
纬度相对较低,热量充足;位于冲积平原和里海沿岸平原,地形平坦;耕地面积广,且土壤较为肥沃;靠近河流,水源充足
23.俄罗斯乡村居民多用圆木建筑居所,分析这一现象形成的地理原因
俄罗斯地处高纬度,冬季漫长寒冷,木屋可有效隔冷;古代乡村居民多以游牧业为主,木屋便于拆卸;俄罗斯森林资源丰富,可就地取采
24.分析俄罗斯与中国的能源合作可能存在的障碍
俄罗斯的能源外交战略使两国能源合作面临严峻的挑战;世界各国对能源的争夺使中俄能源合作面临激烈的竞争;俄罗斯的政策环境、经营环境和社会治安环境也阻碍着中国对俄能源投资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