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美术教案-服装设计课例-教学教案
《自己设计时尚的服装》教学理念:现代基础教育以全面发展学生素质为目标,在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中,我们不难发现,传统的教学模式过于偏向学科知识的机械记忆、浅层次理解和简单应用层面上开展教学活动,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他们很少有机会成为学习的主体,这样学生的学习如何提高?素质教育如何进课堂? 美术学科是一个综合类学科的领域,在这个领域中,我尝试新的教学方式,使之成为学生开放性学习活动的 一个新的空间。《自己设计时尚的服装》是根据最新的新课程标准自编的一堂课,在编制过程中,我有意识的降低教材的难度,尽可能的避免专业化,教学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深入浅出,课堂上利用多媒体教学来启发学生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整堂课我以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审美活动,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开发创新潜力。作业的练习中,学生可以毫无顾虑、自由自在的进行设计、表演,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在愉快的学习气氛中掌握知识与技能。服装与人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被称为人的“第二皮肤”。服装的产生,首先是为了御寒、遮体的实用需要,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人们对服装的审美要求不断的加深。中学生正处于蓬勃的青春期,“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现在的中学生对“美”的认识逐渐提高,他们不但懂得美,更懂得怎样通过服饰来表达自己的美,表达自己的个性。这节课中,我作为教师,当作为学生学习知识的指导者,引导他们以探究的方式去发现各种关于服装的问题,研究解决自己发现的问题。我不再局限于课本,更多的是让学生与现实生活、社会背景相联系,通过服装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通过学生亲身体验设计服装的乐趣,丰富他们的校园生活,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这堂课中我采用的是综合性、探究性、合作性的学习方法。综合性表现在将服装与社会学科、音乐表演、现实生活、历史背景等相联系;探究性学习是学生自己根据资料对我国历代服装和各民族服装进行探究,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运用合作性学习在于学生以六人小组合作,共同学习知识,共同完成作业。教学方案:[课 时]1课时[课 型]综合课(知识、欣赏、实践)[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让学生初步了解我国历代服装和我国各民族服装的发展,培养学生对服装设计的兴趣及对“美”的感悟。
2、情感目标:通过学习自己家乡的服装特色来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
3、技能目标:让学生通过练习来表达自己的个性,让他们体会到亲手设计服装的乐趣。[教学内容和重点难点]
1、教学内容:学习服装知识,设计制作服装。
2、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难点:引导学生对服装进行大胆的设计、制作。[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
1、为学生准备手头资料。
2、为学生准备布、剪刀等工具。(或学生自己带)[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将同学进行分组,六人一组并选出组长和模特
二、导入新课:
1、播放服装大赛表演vcd,让学生感受时尚生活的美。课堂摘要:师:同学们看了后有什么感觉?生:老师,很有视觉冲击力。生:模特的身材好棒。生:他们的衣服很漂亮。师:你们想不想当模特?想不想穿漂亮衣服。生:想。(学生有跃跃欲试的感觉)师:那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跟服装有关的知识,自己来当服装设计师,自己走台步。(屏幕显示首页):
2、欣赏、讨论我国的历代服装:学生分组讨论:学生根据教师下发资料和播放图片进行讨论:a、服装的作用有那些?b、中国服饰有什么规律可循?c、我国各朝代服饰的特点。(用一句话概括)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前三个问题。(学习服装知识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师总结:“服饰在人类生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中国人民创造了无数精美绝伦的服饰,为世界服装之林作出突出贡献,中国服装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艺术感染力。”
3、由我国历代服装引入我国各民族服装。学生配合各民族服装特点(资料),采用七个常见的民族出示图片请同学到黑板上连线教学。
第二篇:美术教学设计-服装设计课例
美术教学设计-服装设计课例
周阿杰
1、认知目标:让学生初步了解我国历代服装和我国各民族服装的发展,培养学生对服装设计的兴趣及对“美”的感悟。
2、情感目标:通过学习自己家乡的服装特色来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
3、技能目标:让学生通过练习来表达自己的个性,让他们体会到亲手设计服装的乐趣。
[教学内容和重点难点]
1、教学内容:学习服装知识,设计制作服装。
2、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难点:引导学生对服装进行大胆的设计、制作。[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
1、为学生准备手头资料。
2、为学生准备布、剪刀等工具。(或学生自己带)[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将同学进行分组,六人一组并选出组长和模特
二、导入新课:
1、播放服装大赛表演VCD,让学生感受时尚生活的美。
课堂摘要:
师:同学们看了后有什么感觉? 生:老师,很有视觉冲击力。生:模特的身材好棒。生:他们的衣服很漂亮。
师:你们想不想当模特?想不想穿漂亮衣服。生:想。(学生有跃跃欲试的感觉)
师:那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跟服装有关的知识,自己来当服装设计师,自己走台步。(屏幕显示首页):
2、欣赏、讨论我国的历代服装:
学生分组讨论:
教学感想: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以贴近生活的内容为主题,更能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第三篇:美术教案-课例《唱脸谱》-教学教案
七年级艺术—《唱念做打传精神》
[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63 更新时间:2004-8-30 文章录入:松树 ]
教材:艺术一年级第一册第一单元课时:第二课时(共二课时)教学思路:加深学生对国粹艺术的认识,让我们在动手做脸谱和唱戏歌中体验戏剧,并参与表演,激发他们对戏剧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表演能力。教学目标:
1、唱会《唱脸谱》,学会简单的虚拟动作。
2、了解脸谱在京剧表现中的作用,并绘制简单的脸谱。
3、拓展课的内容:提高学生表现力。教学重难点:利用所学虚拟动作及绘制脸谱综合表演,提高学生的兴趣,增强歌曲的感染和。教具准备:《唱脸谱》伴奏带、纸、画笔、颜料、实物投影仪。教学过程:
一、回顾与复习
1、音乐:
a、复习歌曲《唱脸谱》。
b、复习京剧知识
(1)产生至今约200多年
(2)分类①传统京剧(《铡美案》);②现代京剧(《红灯记》)③当代戏歌(《唱脸谱》)
2、美术:欣赏并复习点线面知识,对称与均衡;
3、音乐:
学生跟伴奏复习歌曲(唱得不错,但还缺少什么?)--引入新课
在京剧表演中,除了唱腔,还有配合唱腔的动作神情。
二、认识与体验音乐:
1、学生分组讨论:歌词中的角色有什么动作表现?
2、学生进行表演。
3、教师示范:兰花手、虎口掌、剑指导。
学生学习模仿:强调兰花手表现女性曲雅、秀气、虎口掌,表现男性的勇猛、刚直。美术:
1、京剧表演除了唱腔动作神情之中,他们的行动也引人注目,脸谱尤为突出。脸谱的作用?塑造个性。
2、《唱脸谱》中的各个角色都有什么样的个性呢?
通过上节课布置查资料任务,请学生讲一讲?
3、分别讲角色故事,总结人物个性。
4、脸谱的颜色。(1)特点:鲜明(观察总结)
5、为脸谱上色。(教师参与)
三、表演展示
1、制作脸谱面具。
2、学生表演《唱脸谱》(加上动作,戴上面具)
四、教学评价与反思
1、中国其它剧种。
2、请学生课外收集相关资料。
课例《唱脸谱》
课题概述
《唱脸谱》是人音社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中音乐教材第三册第四单元中的一首京歌,也是整个单元中唯一一首与众不同的歌曲,这首歌巧妙地将通俗歌曲的演唱风格及伴奏手法与曲艺音乐、戏曲音乐融合在一起,它既是流行歌曲,又是京剧唱段。歌曲的曲式结构是不带再现的单二段曲体,歌曲的a段是通谱歌形式,包含四个乐句。曲作者将地道的老北京方言自然地融化在旋律中。依字行腔,韵味十足。歌曲的b段是分节歌形式,包含四个乐句。前三个乐句均为两小节,保持着结构的完整;第四句“黑脸的张飞叫喳喳”通过节奏的伸展和使用花脸托腔,将长度扩充为八小节。使全曲在高潮中完满地结束。歌词的第一部分借助一位女子的语气,阐述了外国友人对我国的“国剧”──京剧的美好印象。歌词的第二部分是一位男士对戏曲脸谱的侃侃而谈,惟妙惟肖地勾画出一张张“美佳佳”的脸谱。课例设计 教学目的:
1.通过欣赏脸谱,使学生了解脸谱是中国京剧中的一种脸部化妆方式。
2.通过学唱《唱脸谱》,让学生了解中国国粹与流行歌曲的巧妙融合,从而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艺术的兴趣,进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通过画脸谱,引导学生体验音乐、美术这两种诉诸不同感官的艺术学科的结合,培养学生对综合艺术的审美感受。教学重点:
1.了解脸谱知识,认识脸谱在京剧中的作用。
2.在歌曲演唱中分辨不同脸谱的不同表现力。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录音机、磁带、画笔、白纸等 教学过程:
一、赏析与导入──看脸谱
㈠组织教学:在京剧音乐声中开始上课
㈡资料展示:多媒体展示收集到的有关脸谱的知识
1、脸谱的产生;
2、脸谱的颜色 ;
3、脸谱的样式
二、活动与体验──唱脸谱
㈠新授引入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歌曲──《唱脸谱》(多媒体投影),了解一下歌曲中涉及到的脸谱人物。
㈡歌曲范唱
1、谈话:听完这首歌曲,你从中知道了哪些有关脸谱及人物的知识。
2、学生自由谈
㈢学唱新歌
1、学生先在教师的钢琴伴奏中视唱旋律,然后随教师指挥一起唱。
2、难点突破,前半拍休止
3、随钢琴唱词(体会京剧风味的流行歌曲的特点)
4、齐唱歌曲(加深情感体验)
三、思考与创作──画脸谱
㈠欣赏:录音播放京剧唱段,学生思考剧中人物的脸谱可以看出他是什么形象? ㈡创作:(背景音乐与播放京剧)
1、学生在音乐声中分组画脸谱。
2、在音乐中学生展示作品,师生共评。
四、反馈与小结──演脸谱
㈠学生戴自制脸谱唱歌曲,教师伴奏。
㈡小结(多媒体投影展示)
今天,我们一起愉快地学习了《唱脸谱》这首歌曲,学到了许多京剧中的脸谱知识,认识到了祖国京剧艺术的博大精深,希望同学们在以后不要只欣赏流行歌曲,要多听听京剧,做一个热爱民族音乐艺术的人……
五、结束课业
在京歌《唱脸谱》音乐中学生走出教室。教学拓展 我在音乐教学中,通过优化师生双边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活动条件,留给自由的空间,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使学生通过切身体验激发情感,学习音乐文化知识,并在自己的体验中尝试创造,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一、教法设计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学是为了教会学生的学,教是为了将来的不教,持教之功贵在得法”。我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运用了情感体验式教学法。我自己上网搜集了许多关于脸谱的知识,用课件的形式显现给学生,让学生去看、去想,产生一种直接感受,这就是体验,它是个体在接触实物时对其原貌的亲身感受。情感是音乐教学中帮助学生实现审美体验价值的最佳载体,在欣赏和学唱歌曲中,我用自己的指挥来引导学生赏析、演唱,学生很快就掌握了,比起传统的教学生认识音符、掌握时值要快的多。
二、学法指导
《学记》中说:“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现代教育研究也表明:良好的学习态度、方法,可缩短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音乐教学注重的是学生的审美感受,是为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打基础。因此,我将常用教学方法与自己的“情感体验式”教学法结合起来,重点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与鉴赏能力,让他们认识脸谱,了解京剧,并区分不同脸谱的不同表现力,让学生自己去研究,能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
三、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检验学生情况的有效途径,我在这节课中采取的是综合评价方式,不是看学生这首歌唱到什么程度,而是关注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情感反应,参与态度和程度等,看他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是否对京剧产生了兴趣,是否对脸谱产生了兴趣,是否拿着自制的脸谱兴高采烈地边演唱歌曲边手舞足蹈,上完这节课是不是很快乐,余兴未尽,是否真正做到也在乐中陶情,情中激趣,趣中学乐,乐中审美,美中提高,我想,这也是每一个音乐教师追求的最高境界,资料库
一、理论依据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指出: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在教学中,要强调音乐的情感体验。中学音乐教学大纲也在教学目的及教学过程中分别提出了“丰富情感体验”和“注重情感体验”的要求,由此可以看出情感体验之重要。体验是个体在接触实物或实践活动中对其原貌的一种真切感受,它往往是点燃灵感火花、导入深层认识、实现发明创造的源泉。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是实现审美体验价值的最佳载体。
二、教学素材
(一)有关脸谱:脸谱是塑造人物的特殊手段,在京剧中是其它角色不能替代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是戏曲演员面部化妆的一种谱式,是从唐代乐舞“代面”所戴的面具逐渐演变而来。演员用各种色彩在面部勾画成一定的图案,借以显示人物的性格、特征或其它特点。一般以红色代表忠勇,如“关羽”;黑色代表粗犷、耿直,如“张飞”;白色代表奸邪,如“曹操”。各有特定的脸谱,观众一看脸谱,即知其为何人,脸谱是学习花脸行当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勾脸也是一功,要用画笔蘸色,对镜勾勒,首先勾画眉,次勾画眼窝、鼻窝、嘴角脸膛全部,然后勾画脸纹。
在脸谱中还有一种化妆方法,叫揉脸,将选择的油彩放在手中,揉搓均匀,在脸上拍均匀后,再用笔在管理权限部位,进行勾画,像《四杰村》的余千、《野猪林》的卖刀人、包公戏中的赵虎……都是这样画法。
第四篇:服装设计教案
重点:服装设计速写的绘画过程
难点:服装设计速写与普通速写的区别,线条的流程,展示服装速写的要求:突出服装设计要素 授课过程:
联想龙爪槐 问:像什么 教师:我觉得像一件裙子
不仅仅是老师,世界上许多服装设计师都从各种生活中的事物寻找设计的灵感 让我们一起来设计自己的服装 引题
服装设计的概念
说起服装设计,就不得不提到服装模特 同学们心中的模特——现实中的模特
1人体比例,有没有发现什么奇怪的地方?(比例不正确)哪里和真人不太一样? 时装速写比例和普通比例的区别
为什么要刻意拉长腿部比例?(S曲线):更能凸显服装的线条感 试一试:用最简洁的方式描绘出模特动作
展示(选择部分作品):优点,缺点,火柴人(缺点在哪里):无法表现出模特身材 教师讲解模特的表现方法:三个三角形
2了解了模特的画法后,我们该如何为模特设计一件衣服呢 以花卉为例
这么多的花卉,你喜欢哪个,你会怎样利用这些花卉来设计服装? FLASH游戏
学生上台,碰见的问题:部分花卉与模特不搭配 为什么?该如何解决? 一:利用花卉本身的外形进行联想(造型联想)图片展示
问:还有什么方法?
二:夸张变形:依据模特本身的动作与身形,修改花卉部分外形(教师示范)三:图片填充(图片欣赏)这3点要板书 间接语 作业布置: 作品创作:
使用一种花卉,大胆想象,为你的模特设计一套服装
要求:
1.利用花卉外形、突出人物身形
2.注意花卉大小、色彩的搭配
3.创意新颖
第五篇:服装设计教案
在美术课中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新教材的广泛使用,我们体会到课程改革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操作平台,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成为课程改革对教学提出的要求。在新教材中,有很多部分是要求学生去自主探究,去收集整理分析资料,自主地去获取新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等,这些都要求学生有较高的自主学习能力。那么,怎样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发挥他们的创新精神就成为教学中有待解决的问题。通过我和本组另一位老师仔细的研究,发现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无意识地浪费了很多资源,而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可以很好的启发学生善于寻找、利用身边的废旧资源,进行美术创作,美化生活。从而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节约资源的良好习惯。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艺术创作,大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自主探究意识和自学的能力。例如 在“造型、表现”课中可以让学生尝试以各种材料与绘画工具相结合,选择适合的废旧材料(如毛线、纸条等),来表现身边的物品。在“设计、应用”课中,可以选用学生喜欢的废旧材料,运用剪、粘、拼、切、卷等制作方法,围绕一定的创意设想,如时钟、椅子、立体雕塑等的设计制作来美化生活及环境,培养设计意识和实践能力。而在“欣赏、评述”课中,欣赏艺术家进行的“变废为美”的艺术创作,感受他们对废旧材料的巧妙利用,以及对美的设想。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通过自主研究,团队合作,还可以提高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提升环保意识,做地球环保小卫士。例如在《体积与空间中的生命》这一课我们就尝试插入利用废旧物品进行艺术创造这个环节,变废品为艺术品不同与以往教材中的泥塑、纸雕等立体造型内容。它要求学生用独特的眼光寻找自己生活学习中合适的废旧材料,并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运用多种立体造型的手法进行创作。这一教学内容受现代西方雕塑观念的影响。二次大战后,西方雕塑受到绘画革新与实验的冲击,无论在内容、形式与材料上有了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众多雕塑家开始选择废旧材料和现成品制作雕塑作品,以此引起人们对现代文明、环境问题的反思,警示人类,从而赋予废品雕塑更加深刻的文化涵义。教材中例举了米开朗基罗的《大卫》等传统雕塑和毕加索的《牛头》等现代雕塑,通过比较,一方面让学生了解两者在创作特点、材料、方法等方面的异同,认识“现代雕塑”的材料性、多样性、创造性等特点,另一方面借以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因此,不难发现,此教学内容用以往的一课一练的方法很难进行。教师必须进行新的教学探索与实践。
因此整个教学活动,我们以创造性为教学出发点,教师不提出任何约束的条件。课前学生收集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现成品、废旧物品,在他们对这些新材料、新工具的摆弄中,会突发各种创造的灵感,创造之门由此打开,从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多鼓励,少批评
2、多提建议,少做结论。
又比如在《时间的表情》这一课上,学生能够主动认识到用废旧物品来制成现代感很强的时钟彰显了艺术的特殊魅力和文化含义,并能发表自己的看法。所以要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并运用多种立体造型的手法创作艺术品其实也并不是难事。变废品为艺术品就是要鼓励学生从生活中寻找和发现各种废旧材料,充分利用废品的形状、颜色、质感等特征来创造,使作品丰富、奇特。每一个环节都要目标明确,特别让学生清楚了解他们该做什么、该怎样做等问题,便于自主研究。同时作好各项记录工作,如:摄像、照相、文字记录等动态、静态的资料记录收集工作。通过各种途径查找能够用来做艺术品设计的材料,以及当代艺术品的有关资料。学生在查找资料的同时,其实她们已经收获了大量在课本上找不到的一些艺术讯息,她们的艺术鉴赏力和创造力都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在上《物品上的花廊》这课时所使用的是形形色色的包装盒,在现代社会当中,商品是非常讲究包装的,这些包装本身有时就是一件艺术品。让学生收集这些包装材料,再辅以彩纸、彩带等其它一些装饰材料,通过设计、制作成各种各样有趣的造型。
教学中,本课的一个难点就是能突破盒子本身外形的束缚,大胆想象创造出其他造型。盒子的造型基本是以长方体或立方体为主,学生就会先入为主,只去联想现实生活中本身就是一些长方体的东西,比如:电视、冰箱等,实际上这就是一种联想的局限性。在教学中,我没有先出示盒子,而是在黑板先出示一些常见的花卉图案,然后让学生来用几何形来概括。可以简化或者是夸张,仔细观察分别找出它们的基本特点,比如水仙花花瓣有六个,叶子很长。向日葵花瓣不大但花蕊却很大呈圆形。等等,这时我要求学生用这两种几何体以外的形状来概括,最好是带棱角的几何形体,如长方体、锥体等,用这样的方法来反推,学生就很容易掌握这种概括方法,轻而易举的就从身边的材料当中选出了可用之物。也就可以把自己在生活看到任何一件东西用几何形体来概括,而且不局限在自身的形象当中,拓宽了学生制作的题材,但这样也存在一个问题,学生可以把大的块面概括的非常好,却很难概括好一些细节部分,比如象牙、耳朵等,但细节的缺失就会使制作出来的作品缺少灵性。所以制作的过程中要不断的提醒学生,细节、细节。
在设计制作过程中,学生一般都是用加法(粘贴)来制作,很少会用减法(切、挖等)来制作,我在范作展示中就采用了大量了的切、挖为手法的作品,让学生来学习,丰富了作品的制作手法。
设计制作类的课程,往往是最易出成果,也是最难出成果的,需要我们老师在课程设计上多动脑筋,多想办法,才会让这些课程充满乐趣。
在本课题的整个研究过程中我们大抵分成六个环节进行:
第一环节:提出问题 启发诱导
1.提出问题:教师提出问题,布置活动的要求,能否运用废旧材料,通过奇思妙想,作成一件艺术品? 教师作为区域活动的组织者,首先教师要做个有心人。心中要时刻有“怎样巧用废旧材料制作”的意识,要积极利用身边的废旧物品,变废为宝,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其次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明白艺术来源于生活,艺术来源于创造。2.启发诱导:教师运用已有的资料,介绍一些艺术家的创意作品,让学生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在这个阶段我们一边安排学生看一些网络上的艺术作品展,一边找来一些相关的艺术书籍拓宽学生们的思路,并且给大家介绍了一些艺术家的创意作品,比如毕加索的《牛头》就是用废弃的自行车的车把和车座拼接而成,那么这些艺术家的创作源泉来自哪里,其实就来自于生活,让学生明白创作并不神秘,它就在我们身边,而后我们发动学生在我们的身边寻找可以被用来创造的废旧物品,让学生体验到变废为宝的成就感。
3.组成小组:根据学生意愿,自由组合,形成研究小组。小组与小组之间要进行评优,这样通过小组竞争的方式让我们的活动能够 持续蓬勃的进行下去。学生的主动性才会更强。
4.选择材料:(课内)从身边的学习用品想起,讨论并举例我们生活中的废品。(课外)收集材料,并筛选材料。这个过程其实是最难,因为在我们的生活中可以截取的废旧物品太多了,但哪些是我们可以利用上的,哪些是不能使用的,因为我们也要考虑到一个安全的环节。每一种材料的质地不同,他的制作方法也不同需要的工具也不同,比如有些废弃的铁质产品,尽管学生有很好的构思,但制作起来非常麻烦往往需要动用很多大型工具切割机,打磨机等等。这也是废旧材料再利用中我们比较头疼的问题,目前我们只有先使用一些比较易于操作的材料来进行加工。学生的想法固然很重要,但是我们必须找到能够安全使用的工具进行操作,所以很多时候我们往往会先收集学生的想法,然后再根据学生的想法来找材料进行操作。如果这种材料是不方便操作的话,我们会设定两个方案,第一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或者方案采用画草图的形式进行记录,第二也可以让学生改变想法,用另一种可以替代的易于操作原材料来进行。
第二环节:交流材料 创新设计
1.交流材料:将课前收集的材料进行交流,讲述选择的理由。2.介绍方法:举例说明几种创意方法。学生的想法非常多,比如一个学生这样提议把易拉罐的拉环留着,攒够一百个,然后用钩针一个一个连接可制作成一个别致的水杯垫,比如一些没用了的光碟,可以将他们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组合,做成各种吊饰,非常好看。废报纸可以等积攒多了叠放在一起,扎好,再适当包装一下,就成了小垫子或者小凳子。当然最常见的还是用各种饮料瓶做装饰品,像康师傅绿茶的瓶子可以做一副绿竹图,可乐罐可以组合成很多漂亮的图形。坏掉的发夹可以缝在衣服或者窗帘等等上做点缀。
3.创新设计:以自由组合的小组为研究小组,将课外收集的材料进行筛选,根据材料的特殊造型,运用“脑力激荡法”启发创新思维,最后确定设计方案。
第三环节:操作实践 提出质疑
1.操作实践:根据学生上节课确定下来的设计构思,结合课外收集整理的材料,运用各种组合与连接的方法,在课堂上操作完成。其中一个学生具体制作方法是:将一只废易拉罐(如露露饮料罐)起掉一头盖子,另一头用圆头榔头敲凹。用厚瓦楞纸板卷起两节一号电池,电池正极朝上、负极朝下装入罐中。找一个合适的塑料盖(如神奇大大卷的盒盖正好可以扣在露露饮料罐上),在盒盖中央挖一个圆形小洞,洞的大小以使灯泡插紧为宜。将灯泡底座插入小洞。取一段寻线两端剥去线皮,一端绕在灯座上,另一端从塑料盖侧面扎一个小孔穿出。将塑料盖盖在易拉罐上。检查一下,灯泡、电池是不是紧密接触。到这里一次性手电筒就做好了。使用时,用大拇指把从侧壁穿出的导线按在从拉罐无油漆的焊缝上,手电筒就会发光,大拇指离开导线跳起,手电筒就灭了,使用非常方便。只是这种做法必须要有一定的机电知识作为铺垫,只能是个别比较感兴趣的同学小范围的创作。
2.提出质疑:针对操作中碰到的各种疑难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组内讨论,并提出进一步修改的建议。这主要是针对学生的一些创意大家共同探讨一下能否切实可行,方案通过即可实施,方案被否定则继续修改,直到最后定稿。
第四环节:答疑排难 改进完善
1.答疑排难:根据上节课提出的修改建议及课后的进一步思考,在课堂内答疑排难。
2.改进完善: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组内同学们的共同努力,进行进一步的修改完善。
第五环节:展示交流 总结心得
我们的展示活动大体上分为三部分,首先在班级进行展出,然后同学们相互交流心得,并进行总结,加以改进。然后我们选择了部分作品参加了园区第五届校园文化艺术节的艺术教育成果展。最后我们又在全校的一次义卖活动中鼓励大家把自己亲手制作的艺术品拿去参加义卖,反响很好。以至于同学们的创作热情不断高涨。
第六环节:修改定稿 回顾创作
1.修改定稿:根据上次展示交流后的改进意见,进行再一次修改,最后定稿。
2.回顾创作:小组讨论,本次活动的最大收获与体会,并进行班级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