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老年摄影课教学初探
老年摄影课教学初探
蔺相民
摘要:本文从老年大学摄影教师的角度,审视了老年摄影教学的特点,并针对这些特点,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对从事老年教育的同行,有一定借鉴作用。
在全民摄影的年代,有越来越多的老年人也喜欢上了摄影,报读老年大学摄影班的人数,也在逐年递增。
老年大学摄影班,除学员平均年龄偏大,授课时间不多外(每学期18次课,每周2节课),还有四个“不一”的特点。即学习目的不一,对摄影的了解程度不一,使用摄影器材不一,理解能力不一。这四个“不一”,给老年摄影课教学带来很多不利因素,因而成为老年大学摄影课教学的难点。针对这四个“不一”的特点,探讨如何更好地进行老年大学摄影课教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十分有意义的。
对教学产生影响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笔者担任老年大学摄影教师,对老年大学摄影课的教学有些肤浅认识,仅试着从教师这一个方面,对老年大学摄影课的教学实践进行探讨。
无疑,任何一所学校,教师都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老年大学摄影教师,即要有大量的实践经验,又要有系统的理论知识;即能在各种场合拍出合格的照片,又能系统地讲述摄影技术与摄影创作知识。没有经过系统摄影理论学习,只有实际拍摄经验的摄影者,哪怕有摄影作品发表或获奖,仍然不是理想的老年大学摄影教师。
做为老年大学摄影教师,笔者认为有下列几个问题值得注意。
一、讲授摄影课要遵循摄影知识的逻辑性
初学摄影的老年学员,学习目的是不一样的。多数学员是想通过学习,了解基本的摄影技术与技巧,从而能够拍出稍好点的家庭人像和旅游纪念照;少数学员还想通过学习,掌握更多的摄影创作知识,从而能拍摄出参赛或获奖的摄影作品。针对老年学员学习目的不一的特点,笔者认为,做为老年大学摄影教师,更需遵循摄影学科本身规律,按逻辑顺序授课。即从了解照相机种类、性能,熟悉镜头,光圈,快门的特性入手,掌握构图、用光的基本方法,到专题摄影的拍摄要点及实践,以及照片修饰的作用。引导学员逐步认识摄影器材,熟悉其功能特性,由浅入深的掌握摄影技术技巧,循序渐进的参与摄影艺术创作。使学员从“不会用相机”到懂得摄影,从“不会拍照”到能拍出好看的照片。做为摄影教师,不可颠倒摄影学科本身顺序,在学员还不熟悉焦距、景深和曝光等摄影基础知识的情况下,就夸夸其谈摄影比赛,并鼓励学员进行摄影艺术创作;更不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不顾及逻辑性的想到什么就讲什么。虽然都与摄影有关,但离学员却是远隔千里。
面对不同学习目的的学员,遵循摄影学科本身规律,按逻辑顺序授课,老年学员容易理解和记忆,从而打牢了基础。便于在日后的拍摄活动中,灵活运用所学的摄影知识,在各种情况下都能实现拍摄目的,得到自己满意的照片。二、一定要认真备课
不言而喻,教师是否认真备课,是其职业道德的体现,是其对所授课程重视程度的展示;同时,也是对教师是否尊重学员、是否真正热爱老年教育事业的检验。
在老年大学摄影班,曾有这种现象出现:29位学员交来的摄影作业,竟然是先后使用了28种型号的照相机拍摄的;36位学员中,有9位已经学过摄影课,对摄影基础知识有初步了解;其中3位已经是先后听过3位摄影老师授课的“老学员”,是“市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女摄影家协会会员”等;约有20位学员是“一点也不懂摄影”的,甚至真的有一两位学员“连照相机还不会用”。面对使用多种型号照相机、专业基础程度差别悬殊的学员,要想真的上好这门摄影课,谁都明白,不认真备课,是肯定不行的。
在备课的过程中,教师应始终想着所有学员。例如,在准备讲述一个新内容时,既要有针对多数没有基础学员的浅显易懂的语言、实例和图片,也要考虑到少数有基础学员的希望提高的需求,简要提示此类题材拍摄要点及拍摄技巧等;既要让多数没有基础的学员听得懂,记得住,“吃得饱”,也要让少数有基础的学员“有的吃”。
实践证明,摄影教师大量的接受摄影相关信息,充分的收集授课所需资料,认真的制作授课幻灯片,是可以部分的弥补学员基础参差不齐这一不利因素的。
三、充分运用多媒体手段
众所周知,多媒体手段在教学中具有直观、方便、快速、经济、覆盖面广等特点。而摄影课教学的自身特点,决定了摄影课教学使用
多媒体手段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针对老年学员理解摄影名词概念快慢悬殊这一特点,摄影教学实践中,利用电脑和投影大屏幕,播放备课时制作好的摄影课幻灯片,不仅节省了大量的板书时间,老师少吃了很多粉笔灰,还能让学员通过大屏幕或液晶电视,看到了清晰的文字,鲜艳的图片,条理的归纳,更加便于理解老师讲授的内容了。例如,在讲到“白平衡”一词时,因其是抽象的科学概念,多数学员是不好理解的。使用大屏幕,播放在同一光源、同一拍摄条件下,分别采用不同白平衡选项拍摄的同一场景的照片,学员直观的看到了采用不同白平衡选项后,拍摄出了不同色调的照片。学员对白平衡这一概念不但有了较深刻的印象,更主要是对这一概念有了正确理解,有利于日后的拍摄活动中,灵活运用“白平衡”选项,拍摄出能表达自己想法的摄影作品。另外,通过大屏幕或液晶电视播放对比性的图片,更能直观的说明问题,使学员一目了然。
摄影的最终目的是拍出好照片,每一节摄影课都离不开范例图片的展示。充分运用多媒体手段,播放与授课内容相关的摄影图片和文字,在科技发达且普及的今天,已经是顺理成章且非常普通的事情了。没有必要再像经济落后年代那样举着一张巴掌大的照片讲授摄影了。也很难想象,不使用多媒体器材播放摄影范例图片的摄影课是如何进行的了。
四、掌握好课堂讲授与实际拍摄的时机和比例
大家都知道,学习摄影有“三多”,要多看(听),多拍,多交流。
老年摄影教学同样离不开这“三多”,既要在教室里讲解摄影技术,也要在校内外实践拍摄,还要通过大屏幕点评学员作业。
如何把不多的课时做科学合理的分配,充分利用好这两节课的时间,就必然的成为了摄影教师不得不面对、不得不考虑的问题。笔者认为,在老年摄影课教学实践中,将课堂授课、实践拍摄、作业讲评的时间比例大约做个1:1:1的分配,是比较合适的。即:用一节课时讲解一种摄影技术,然后用一节课时实践拍摄,再用一节课时对学员作业做出讲评。
不但要分配好讲、拍、评的时间比例,也要掌握好课堂讲授与实际拍摄的时机。在做教学计划和备课时,尽量做到:这一节课讲摄影技术,下一节课即拍摄实习。这样安排的好处是,学员兴趣高,跃跃欲试;更主要的是便于学员形象的理解和加深记忆;配合作业,容易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实践证明,这样将课堂授课、实践拍摄、作业讲评的时间比例大约做个1:1:1分配的方法,是符合老年摄影学员特点的,是深受学员欢迎的,是正确可行的。
五、不容忽视的几个“小事”
老年摄影教学实践中,还会遇到看似“很小”的事,其实影响“不小”的事。这些小事如果不能引起教师足够的重视,也会对学校名誉、学员信心、教学质量等方面产生负面影响。下面仅举几例说明。
1、教师对学员必须有足够的耐心
教学实践中,多数学员会提出与课程相关的问题,个别学员也会
提出“离题万里”或“幼稚可笑”的问题,甚至会提出让教师为难的问题,但绝对都是无恶意的提问,只是个人语言表达水平的差异。无论学员提出什么样的问题,教师给予耐心的回答,都是对学员学习信心的鼓励,是教师高素质的体现,是对学校名誉的良好维护。
耐心来源于爱心。热爱老年教育事业,不计较报酬,愿意为其献出一份力量的教师,视学员如兄弟姐妹和长辈,对其所问所答必定是耐心的,毫不急躁的。
2、不能要求学员统一使用“单反”照相机
“学摄影一定要用单反照相机”,不必追究此话源于谁口,但它造成的影响却不可小视。有的学员为了继续学习刚刚喜欢上的摄影,收起了“傻瓜相机”或“家用相机”,重新购买了“发烧级”或专业级的“单反相机”„„。结果,有的女性学员嫌单反相机过于笨重,操作复杂而不愿使用,多数时候还是愿意使用“傻瓜相机”拍照。这样一来,花费上万元(甚至更多钱)买来的“单反”基本成了摆设。且不说会给学员造成不大的经济损失,起码是一种浪费吧,倒是为日本国的GDP增长出了一点小力。笔者认为,对初学摄影的老年学员而言,只要有任何一款数码相机就可以了,无论是什么取景方式或型号的。待其掌握了一定的摄影知识后,再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条件,选择一款更适合自己使用的相机。
基于以上认识,笔者在每学期第一节摄影课上,都要强调三点:(1).学摄影不一定要用单反相机;(2).选择一种题材坚持拍摄一段时间以后,再考虑更换相机也不迟;(3).任何一款相机都可能拍出好照
片。
3、举例要恰当
任何教学活动,都会有举例说明。恰当的举例,有助于概念的阐述,有助于学员的理解和记忆。
老年摄影教学实践中,不但也需要举例,而且是需要大量的举例。笔者在一个学期的摄影初级班教学中,播放各种题材,各种光线,不同季节,不同构图的摄影图片近千幅。由于全部是自己拍摄,故使用起来得心应手,能恰当的说明所讲授的摄影技术技巧和概念,为其做了形象的说明和补充,学员一看就懂了,也很容易记住了。笔者观点,老年摄影教学中忌讳使用“国际摄影大师”的作品做范例图片,因为学员还理解不了大师的创意和拍摄技法,更达不到大师的创作水平,离他们“太远”了。多使用学员熟悉的风景和人物照片,学员会有亲切感,因而对摄影学习也会更加有兴趣和信心。
4、认真选择和编写适应老年学员使用的教材
学习一门新的知识,一般是需要一本相关的图书资料的。书店里有很多摄影书籍,五花八门,确实能让人眼花缭乱。初学摄影的老年学员,很难确定买哪本书更适合自己学习。这时,摄影教师有责任为其推荐一两本简明扼要、图文并茂,适合初学者阅读的摄影图书。笔者的观点是,教师所推荐的图书,必须是自己对全书仔细阅读过的(哪幅图号标错了,自己应该是清楚地)。
当然了,教师如果有时间和责任心,能根据老年学员的特点,编辑一本适合老年学员阅读学习的教材就更好了。编辑教材过程中,要
注意字体不能太小,分量不要太重,成本不要太高。
衣食住行无忧的老年人,越来越注重精神文化生活了。数字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使数码相机得以大量普及。更多的老年大学学员,对摄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也给老年大学摄影教师提出了新的课题。
2011年3月13日 完稿於唐家湾
第二篇:摄影课心得
《摄影课心得》
摄影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可以记录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我们总是把自己最喜欢的事物,通过手机或者其他的拍照方式,将它们定格在美好的瞬间。不知不觉,摄影也成为一门专业学科。而恰好,这个学期我们也开设了这门课,让我对“摄影”,有了更深的理解。
从前,我们在平时中拍照时,大多接触的是手机或者数码相机,用这些设备拍照时很方便,只要对着一样东西拍就可以,对一些外在条件也没有限制,也不用调焦距,就可以拍好照片,方便至极。然而这只是娱乐而已,可以说我对摄影一窍不通。然而,在学习了短短一个学期之后,理解作为一名专业学习摄影的学生来说,我们要注意和考虑的事项很多。当我拿着单反时,最最重要的就是要时时刻刻严谨,以防损坏。对于一个相机最最关键的就是它的镜头,镜头的价格很昂贵,千元到万元以上,价格不等。所以,在我们平时就要做好保护措施,避免阳光的暴晒和雨水潮湿。我们平时最为熟悉的相机就是索尼、佳能和尼康。这些相机,都是比较好的,价格也是很昂贵的。
在我们是上实验课期间,我们是分小组进行,两人一组,两人可以相互帮助,轮流拍摄,完成作业。在刚开始的基础课上,拍照时,调焦距是最基础的,只有调整好适当的焦距,才能拍摄出清晰的照片。调焦距可以分为自动调焦和手动调焦,一般上我们会打在自动挡上,这样拍摄时就比较方便。我么要把照片拍好,还要注意进光,它的光圈,快门等等这些设置,这些都是基础,做好这些准备工作后,我们才能进行下一步拍摄活动。
拍摄的种类有人物、风景、商业、时尚、产品、社会新闻、动物、静物 等等等,我们学习过程中拍的最多的就是人物和景物还有社会新闻。在选好拍摄对象时,构图很重要,一个好的构图是一幅作品成功的关键。着和我么画画有点相似。在一个有限的空间内,将事物表达得最淋漓尽致。记得老师在课上讲过,拍摄景物时不能太正中间,要偏一点,可以避免整幅画面太过于死板、僵硬。在拍摄人物时,对于它的构图也有所要求,人物和背景或者身边的景物都要有所取有所舍,重点在于突出人物,而不是周边景物。在拍摄时,“平稳”很重要。只有注意好这些,排出的照片才不会因为摇晃而模糊或者构图不平。大一时的摄影课只有短短两周时间,拍摄的照片清晰度都很好,但是发现几乎每张照片都是同一
个问题就是在拍摄时没有保持平稳,照片都是不平的。可见,拍摄时保持“平稳”,是有多重要。
拍摄景物,天气和光线等限制因素也很明显。我们在阴天、晴天、室内、室外等等不同的环境下,接受的光线不同,拍摄出的效果也有明显的差异。还有时间的不同,在日出、中午、傍晚,光线强弱有差别,拍摄的照片效果也有很大差异。所以针对不同效果的照片,我们要学会选择一个好的时间、地点,只有“天时、地利、人和”,才会达到理想状态。在人物照时,抓拍总能抓住人物表情最精彩的瞬间,而显得十分自然、真实。也往往最能抓住观众的眼球。拍摄社会新闻的时候,选择好的素材最重要。所以,我们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点滴,发现生活中的“美”,善于观察生活,才能找到好的题材。和学习广告专业,我们通过平时观看一些摄影展或者摄影大赛的作品,可以提高自己的摄影知识。
拍摄的角度各不相同,不同角度呈现出事物的多面性。我们选择一个好的角度拍摄,将景物或者事物表现到最完美状态。和摄像相似,仰拍时就有一种形象高大的效果,俯拍的效果则相反。和摄像不同的是,摄影只能通过图片画面来表现,来叙事。而摄像还可以通过声音来表达。
在拍摄照片时,并不是只要用手和眼睛就可以,还要用动脑筋去思考,去考虑怎么样才可以拍摄最理想的效果。在最后一次的作业,我们拍摄了社会新闻、风景和人物。人物和新闻中,以抓拍的方式能够表达最真实的情感,风景拍摄时最难的。在课上观看同学的作品,觉得有些同学真的很用心,拍得很好,开阔了我的眼界,同时也给了我很多拍摄上的启发。我们班在6月18号,举办了名为“拾影半夏”的摄影展。挑选出班级中最优秀的作品,进行展示。这次的展览让我们不但展示了自己的能力,也让自己吸取更多的意见,让自己更进步。
我在这学期的摄影课,受益匪浅。都说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我们在摄影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提升自己的审美度。通过不断的实践学习进步着。我们理论课,学习关于摄影知识。在实践课上,用相机拍摄作业,然后课上观看、分析照片。这样理论结合实践的学习方法,让我们更好地掌握摄影的技巧。虽然,在成绩方面没有很大的成就,但是却有很大的进步,感谢老师的悉心教导,也希望下学期还开设这样的课程!了解摄影,让我们的生活更多彩多姿!
第三篇:摄影课总结
摄影课小结
姓名:宋宝磊
班级:10产品造型 学号:21014021034 指导教师:汪海波
一、通过这个学期的学习,我对摄影有了比以前更深入的了解。所谓摄影艺术,就是指现代平面造型艺术的一个分支,是人类艺术中最年轻的艺术种类之一。其美学特征就是摄影者运用摄影器材,通过对光线、影调、色彩、构图等主要造型手段,反应社会生活和自然现象,表现主题,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塑造美的艺术形象,借以实现宣传、教育等主要的社会功用。
摄影艺术与艺术摄影不是同一个概念。摄影艺术包括所有领域内的摄影,而艺术摄影仅仅是摄影艺术中的一个门类。摄影的特性是人们对摄影特性的认识是在长期实践中逐渐形成的。摄影艺术不断发展,人们认识也随之改变,逐步趋于完善。摄影术诞生初期,感光材料的感光度低,加上相机器材笨重,只能拍静止的物体,同时许多摄影师是由画家转行过来的,人们更多的是看到摄影与绘画的相同之处。随着感光材料和照相机性能的逐步改善,拍摄运动物体逐渐成为可能。摄影是人类视觉的延伸。
我们产品造型设计与摄影相结合,产品造型设计通过对个人进行包装和塑造后所呈现的整体效果为个人产品造型设计。这主要包适产品的外形、色彩、材质的设计。个人产品造型设计随着人们精神需求和审美要求而不断攀高,需要设计师与时俱进。人的审美进程由最初对人的第一特性的崇拜发展到对人的第二特征的欣赏,随着人类精神生活的提高,又注重人的第三特性的追求——即对气质和品味的追求,这种追求尤其表现在现代人的审美观上。
造型设计就是通过对产品造型来对美的视觉的延伸,而摄影也是人类视觉的延伸,所以二者关系密切。我们在课上对摄影的认识以及对相机的应用对以后我们的产品造型设计专业有很重要的影响。
当然我们对这门课理解还需要加深,因为毕竟是把几年的课程都压缩成几节课来讲解,但是我们仍然可以对摄影有着很深的了解,但实践尤为重要。
人物形象与摄影都是需要表现色彩,色彩饱和度可能是摄影者最不能控制的要素,要拍出色彩鲜艳的照片,除了被摄体本身的色彩要漂亮外,现场的光线或照明更是重要。
好的照片要突出主题,然而造型也要突出主题。总而言之,摄影与产品造型设计都是人类视觉的延伸,突出人物与事物主题。摄影是通过相机来体现的,而产品造型设计是通过设计造型来表现的。
二、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老师把学校的相机分发给我们,带领同学们在校园内进行了摄影实践。针对不同的景点,不同的光线教同学们对于光圈、快门速度及ISO进行不同的设置,使我们对相机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之后,我们在外出一个月的写生时间,进行了独立的摄影实践,经过不断地练习,拍摄使我们对根据不同的环境不同的主体对相机进行怎样的设置有了一定的感悟。
《一缕阳光》---摄影作品分析
这是一幅生活题材的人文纪实作品,这是其组照作品中的一张。画面中,一名小朋友站在走廊一边的窗口,一缕阳光从窗口射入,照亮了小孩子的眼睛。他身后的走廊也因为光线的照射,明暗交错着。这是一幅很美好的生活场景,小孩子面带微笑。他向往阳光,向往美好的生活!
作者拍摄时,采用了经典的黄金分割点构图法,把画面主体-----小孩子,放在了右侧的黄金分割线位置。这不仅仅可以是画面吸引观众的注意,也更突出了趣味中心。另外,这幅作品也运用了开放式构图。画面中,小孩子的目光指向画面外,也同时引领着我们不由得思考引画面外的场景。这引发了人们的对小孩子内心的思考,带领我们走进他的世界。
画面的主体突出是这幅作品的亮点,作者采用了较长焦距的镜头拍摄,不仅仅压缩了空间,提炼的画面的主题,还虚化了背景突出了主体。另外,较大的光圈的使用,更是虚化了背景,缩小了景深,进一步突出了主体。这幅作品在结构上采用了中景景别,焦点控制在小朋友的脸部范围内,保证了主体的细节,包括发丝,脸颊皮肤质感等部分,十分生动的刻画了一个小朋友的神态,在用光方面,点光源是整张照片的主题和亮点。光线来自于右前侧,偏重于侧逆光方向,光线较为硬朗,使得小朋友的脸部十分有立体感。光比适中,使得脸部暗部的细节也比较丰富。而背景中,光景明暗交错变化。画面下半部分的处于阴影中,上半部处于亮部。整体反差较大,画面略显生硬,不过在与主体人物的衔接上恰到好处,使得人物的轮廓均匀、明显。摄影师运用了各种手法,突出了主体,技巧过人,效果也是十分完美的。
这幅作品也运用了黑白是色调,这是一种简化的效果,黑白灰的过渡勾勒出了一个明确的主题,一缕阳光。阴影是黑色的,过渡是灰色的,阳光照射的部分呈现出高亮的白色。正是这些简单的色彩简化了画面,但细节依旧丰富,这也是这幅作品所吸引人的地方。
总的来说,这幅作品内容新颖,对主题《一缕阳光》的表现十分生动。光线的控制更是恰到好处。主体突出,细节丰富也是这副作品的亮点。所以这是一副堪称优秀的摄影作品!
这是一幅以农村为题材的纪实摄影作品,画面中,一扇明亮的窗户映入眼帘,上面贴有红色的双喜窗花以及各种剪纸。窗外拥着一群人,他们向窗内投射着好奇的目光,神态各异。而窗内,两只红色的枕头摆在窗口,好一派热闹喜庆的结婚场景!
作者在拍摄时,大胆运用了窗户的框架结构,在画面中以窗的轮廓,形成框架式的构图,把观众的视线都汇集与画面中心,起到了突出、烘托主体的作用,令我们的眼睛关注于这扇窗户,以及窗外的人群。
在画面中,窗口的人群位于画面下部的黄金分割位置。这不仅使观众的视觉兴趣点集中于此,亦是起到了突出主体的作用。而画面底部的枕头以及四周围的窗框,都是具有戏剧化特点的陪体,他们把人群隔绝在了房间之外,营造了一种神秘、好奇的气氛,同样起到了烘托主题的作用。
其实,画面中最吸引人的,也是最精彩的部分要属画面中的主体,人群。他们的目光投向窗内,同时,者在取景时位于窗内,这带给观众更多开放的思维。通过这一群人各异的神态,也许会让我们联想到许多。比如,“窗内到底发生着什么?新娘在哪?新娘好看么?”等一系列趣味性的思考。作者利用了开放式的构图,充分展示了作品主题《瞧新娘》的具体内容。
作者在创作时,运用了短焦距的广角镜头,完整的取下了整个窗框的全景。同时,使得画面具有立体感,透视关系明显,表现效果显著。景深的范围也比较大,包括枕头、窗框、以及人群,都完完整整,清清楚楚地展现在观众面前。整体上细节丰富,内容充实,作品整体布局合理,十分精彩。
在用光的方面,光源来自于窗外直射的阳光。较硬的测逆光来自于画面的左测。光线直射入窗户,使得窗户的框架在窗台位置行程明显的投影。作者在曝光测定时,为了保证主体人物的曝光正确,作者测定了人物脸部的曝光数据,使得人物细节丰富,质感丰富。但窗口部分曝光过度,暗部曝光不足。影调较硬,明暗反差较大,但明暗的对比也简化了画面,同样起到了突出主体的作用。在色彩上,这幅作品色彩变化多样,带有强烈的暖调,红色的双喜字,温暖的阳光,都营造了一种欢乐,温暖的场面,为主题做贡献。在拍摄这幅作品的时候,作者的创意才是这幅作品的亮点。为了表现“瞧新娘”的这层含义,作者通过对围观人群的刻画,侧面描述了一个隆重,喜庆的结婚场面。使得画面充满趣味,又不失喜庆的韵味。总体而言,这幅作品完整的表达了瞧新娘的情景,喜庆的气氛也洋溢其中。画面布局合理,构图开放大胆,构思巧妙,曝光合理。作品以农村为题材,生动地表现了农村结婚喜悦的场景和气氛,表现了农村的美。这是一幅精彩的作品
杜瓦诺《锁不住的爱情》
1、点明了时代背景和 特定环境
2、突出主体人物,深 化作品主题
3、**和宁静强烈对 比,作品有极大冲击力
阿威顿《窗口》
1、窗口虽大,但单一洁 白色,人物与其形成强烈 对比,从背景中突出
2、在窗口、人物面部、人物衣着三者间影调有层 次过渡,而人物面部曝光 最准确,使其清晰而突出
3、人物瞪大的眼睛与窗 口形成呼应,既点了题,更突出了主题
一、眼神画龙点睛,突出主题。
二、光线的巧妙运用:侧 逆光形成鲜明轮廓,把女 孩贫困、质朴的形象展现 出来了同时由于桌上白纸 的反光作用,面部和眼睛 特别明亮。
三、明暗对比、虚实对 比,突出主体形象
《作曲家伊戈尔·斯特拉文斯基》
一、人物加环境的人像摄影,突出人物身份,创意新。
二、构图大胆而严谨。整个画面用大小几个正三角 形套构而成,具有了一种强烈的节奏感和音乐美。
三、通过影像大小对比,影调浓淡对比的手法,既,表现出了作曲家深思熟虑潜心创作的风貌
这是一幅风景作品,画面的整体基调比较暗,色彩上以红色为基本基调,因此奠定了整部作品沉稳而温暖的调子。画面的情绪是温馨而不张扬,沉稳而不压抑。看到远处氤氲的雾气,更增加了作品神秘而安详的气息。由于空气介质的存在,这种空气透视效果的使用,让作品的层次更加丰富,影调更加细腻,表达出一种和谐的气氛。
这幅图片的主体是白天鹅。作者把地平线安排在“井字分割”的下面一条黄金线上,左边的那只天鹅位于画面左下角的黄金点上,右边两只天鹅位于画面右下角的黄金点上,另外三只天鹅居中,主体突出,能够吸引视线,引起关注。
这幅图片的主体是草原。作者把河岸线放在“井字分割”下面的黄金线上,河面看上去很平静,没有一点波澜,两只鸭子位于图片的中央,安静的游着,使这幅图片看上去有生气。
• 草原一望无尽,好像和天相接了。天空的颜色呈明暗对比,阳光快要突破乌云的阻挡放射光芒。牧民的帐篷在远处隐隐可见。整个画面看起来很简洁、视野广阔、层次鲜明,画面颜色偏淡,显得环境和谐静谧。
画面中是一个贫困山区的小女孩形象。作者通过对小女孩面部表情和手的特写,突出了山区孩子生活贫困,渴帮助的特点。
人物的眼睛画龙点睛,突出主题,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同时也呼吁人们关爱山区儿童。
第四篇:摄影课感悟
摄影感悟
自从这学期开了摄影课后,对摄影的认识有人很有的改变。以前认为摄影只是简单的拍摄,现在发现摄影不仅是对现实的表现,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唯有好的生活态度,才能拍出好的影像。认识了摄影,也就认识了时尚,这不仅需要仔细的观察世界,也要用心的体会世界。摄影不仅可以留住那短暂而又美好的记忆,更可以让我们永远保持一种年轻的心态。学摄影让我学会仔细观察生活,观察周围的事物。摄影课让我对摄影有了新认识,摄影不仅是对实物的记录,更是对大自然的灵活运用,让每一花,每一草都能发挥它的作用。
我记得有人说过“摄影之所以诞生它的,它的目的就是为了记录”。我想摄影诞生之后所带来的最大的好处就是它的记录功能,也就是它可以拍下人这一生所有美好的瞬间,也可以拍下人世间最美妙的事物供人欣赏......所以我觉得摄影这门艺术是无法取代的。摄影的出现,很大程度的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与此同时,摄影对于设计及人类生活的影响也不可估量。信息时代的生活也随着摄影的发展而发生翻天地覆的变化,摄影作为一种视觉语言在人们生活中所占有的地位也越来越高,很大程度上,摄影已经成为了现代信息传达的主要表现手段了。所令我感动的这张照片。我想除了感动过我之外想必也曾感动过无数人,而这一切也是因为摄影的存在而存在。一张吸引人的照片为什么会吸引人,它一定有个吸引人的地方,这个吸引人的地方就是主题。也是最能表达这张照片意涵之所在。而通常这个主题点也正是我们镜头的对焦点,为的就是要突显主题,让人一看就明了。这是我们按下快门前首先要思索的地方。
有人喜欢静静地一个人拿着相机拍摄周围的生活,以前我也觉得是这样。后来老师布置作业后,我们都是寝室一块出去采风。带上水和食物。像是去野餐一样。在大自然中尽享摄影的乐趣和友情的乐趣。在美丽的风景中留下了我们珍贵的回忆…… 摄影给我的感受太深了,不仅在学习上,也在生活上。摄影既扩展人的视野,也陶冶了人的情操。我很喜欢摄影。以后也会拿起相机经常到外面转转、看看、拍拍。一边学习,一边感受…… 外拍摄影给予了我无限的摄影空间,使我更热爱关注社会百态和生活的每个角落,懂得欣赏和捕捉美景,发展一项有益又有趣的爱好。学摄影让我学会仔细观察生活,观察周围的事物,既扩展人的视野,也陶冶了人的情操。摄影给我的感受很深,不仅在学习上,也在生活上。我很喜欢摄影。以后也会拿起相机经常到外面转转、看看、拍拍,一边学习,一边感受…… 在学会如何去构图和取景角度,更重要的莫过于了解快门的快慢和光圈的大小,还有对色彩的敏感,因为不同的快门和光圈,即使是同一取景,最后也有很大的差 别。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和研究,对构图和取景我有了比较深刻的了解和能够拍摄出一些良好的照片,不过对色彩的敏感仍然是薄弱的地方,而且这方面也是难点。要拍摄出优秀的相片,除了刚才论述的那些,重要的是有特色,有内涵。相片就是摄影者个性的表现。这好比音乐家和画家,音乐和画就是他们的灵魂所在。
每一个题材,不论它平淡还是宏伟,重大还是普通,都包含着视觉美点。当我们观察生活中的具体物象-人、树、房或花的时候,应该撇开它们的一般特征,而把它们看作是形态、线条、质地、明暗、颜色、用光和立体物的结合体。通过运用各种造型手段,在画面上生动、鲜明地表现出被摄物的形状、色彩、质感、立体感、动感和空间关系,使之符合人们的视觉规律,为观赏者所真切感受时,才能取得满意的视觉效果-视觉美点。也就是说,构图要具有审美性。正象罗丹所说 的“美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但构图不能成为目的本身,因为构图的基本任务,是最大的可能阐明艺术家的构思。有人认为“画无定法”,因为客观事物千变万化,情感思想内容更是纷纭复杂,所以谁也讲不出构图结构的规律。恩格斯说“自然界中的普遍性的形式就是规律”,因此可见,规律就是普遍性的形式。实践证明,构图结构是有一定的规律的,在中国画论时的“经营位置、布置、布局、结构、光色”等都是有关构图规律精辟论述。
各种光,无论它源于太阳,还是泛光灯,或闪光灯,一律被称为光。但不同光源产生的光的性质,即它的强度、持续照明的时间、方向和颜色却因光源的不同而不同。你可以选用任何一种光,只是要根据预计的拍摄效果而定。切忌偏爱某一种光。应该学会使用各种光,这样才能在拍摄中做出最佳选择。摄影使用的光感材料必须通过光源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光线在摄影中不仅用来照明被摄物体,它还担负着传递被 摄物体的信息,在这方面它起着桥梁和媒介的作用。例如,被摄物体形状、体积、数量,色彩、质感、空间深度感等信息,以及被摄物体影调的明暗配置、画面气 氛、层次等诸多方面,都必须通过光线的效应才能表现出来。所以,摄影者不能单纯从表像观察到光、而要在实际的构思中去灵活运用光。在一个被摄物中,不同采 光的角度、照度,得出的效果各异。然而。我们必须掌握光在摄影中的效应和“光感”,善于运用,感觉敏锐,是摄影者应有的本能,画家*手中熟练的画笔来描绘 物体,摄影有凭着运用光线来表现被摄物。因此,光是摄影的灵魂,完成摄影的过程需要光,表现摄影艺术本质依*光,正确地认识光线,摸透光的变化规律,了解 它所带来的艺术效果,在摄影艺术创作中充分去运用,才能做到惜光如金,用光如神。摄影艺术是造型艺术,光对摄影艺术造型的表现力起着关键的作用。在摄影创意中要有“光”的造型意识,调动 “光”的造型手段,才能达到它的艺术效果。摄影中被摄物体在画面中的再现,要通过光作传播媒介,光线对摄影的造型表现,环境气氛的渲染,思想感情的表达,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大自然中,光是千变万化的,复杂微妙的。一天当中,阳光随着时间的变化,而不断改变入射的方向,角度及强弱,就会在摄影造型中带来 不同的效果。例如,太阳会升至或降至15度,也就是早晨或黄昏的时间,其特点是太阳入射角度小,光对景物照射垂直面受光面积大,物体产生投影较长,受光面 与阴影面反差大,光线强度小,较柔和。在这种光线条件下,选用逆光、侧逆光拍摄,容易获得明显的空气透视感,画面呈现气氛浓烈,富有诗意的造型效果。当太阳与地面的光照度成20度至60度的时候,这种光线的特点是入射角适中,光线方向性明确,亮度变化小,造型效果好,光影移动慢,色温适中,这时正是摄影的,黄金时间,此时拍摄景物清晰,影调明朗,层次丰富,有利于景物在造型上表现出立体感,空间感和质感。这时选择不同方向的光线造型,使景物能获得色调分明,层次丰富,线条刚劲,光线明快的效果。
上了这么多节的摄影课,不仅让我对摄影的技术有了一定了解,对摄影的意义也有了深刻的体会,它可以对我们的健康心理素质有了一定的影响,一方面,可以通过欣赏好的作品来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人文精神,增加社会责任感。从风光摄影作品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秀丽、壮观之美时,会引起由衷的赞美和对祖国的热爱;从纪实摄影作品中领悟到所揭示的社会问题时,会引起对自身的反思和对社会的责任感。例如,提起在我国家喻户晓的“希望工程”,首先映入人们脑海中的就是那双渴求知识的大眼睛,《大眼睛的小姑娘》成为希望工程宣传的经典作品。作者解海龙在其希望工程系列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和炽热的人道主义情怀,感动了许多国内外善良的人,大家纷纷慷慨解囊,奉献爱心。通过摄影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们更加关注社会,增强了社会使命感和责任感。另一方面,大学生积极参加摄影实践活动,可以消除心理障碍,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在摄影实践中,成员的互相帮助和个人体力、意志的磨练,克服了困难,加深了团队中同学间的友谊,既陶冶了情操,培养乐观开朗的性格,又培养了坚韧不拔克服困难的意志和团队协作精神,潜移默化中个人的心理障碍也会逐步得到消除和矫正,这也更好地为毕业后适应社会创造了条件。
总之,摄影是传播先进文化的载体,摄影教育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在培养高素质人才方面发挥出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实践中,如何进一步发挥其在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需要广大教学者加以不断的研究和探讨,从而提高高校摄影教育的效果。
摄影课既是一门艺术教育课,又是一门美育课,它从大学生喜爱的影视艺术着手,通过对影视艺术及其文化内涵的研究与探索,把艺术教育和素质教育紧密联系在一起,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具有独特优势,发挥着重要作用。
第五篇:摄影课感受
我们了解了相机的发展历史,和一些常见摄影,如风光摄影,领略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建筑摄影、人像摄影、人文摄影,讲述人类的故事,生活摄影,记录点滴瞬间,旅游纪念摄影,花卉、花卉摄影,对于有生命无感情的要赋予它感情才拍的好。舞台、新闻纪实、野生动物、运动、极限运动、婚纱、比如结婚照不一定要死板的按照别人要求的姿势拍照,只要能从照片中感觉到爱情的幸福就好。商业广告、我们普通人不一定看得懂。水下摄影、感受到摄影的魅力,我们欣赏了老师拍摄的照片,觉得自己还没那好的技术和条件,没有相机,只会用手机把想记住的时刻定格下来。老师给我展现了摄影的大世界,让我觉得视野开阔。
我本来觉得照片表达的内容就是本身的内容,但听了其中的故事觉得好丰富!姜老师很幽默的讲述照片中和照片背后的故事,他和他朋友之间的故事,他怎么帮朋友拍照,让我听得津津有味。原来记录生活的相片,是为了更好还原其中的故事。他认识熟悉这么多朋友,好厉害。觉得自己对朋友的喜好不是特别熟悉,有点残愧。
上课是一种视觉的享受,脑海的洗礼,喜欢看上课放的的照片,更喜欢老师说的课。老师的人生经历很丰富,看得广。
当我听到老师说他摄影的“当有一天创作摄影的时候被安逸舒适所打败,这会是很危险的事”,对摄影产生崇高的敬佩。了解摄影并不容易,用很多钱买很贵的相机,背很重的单反去记录眼前的事物,如果是拍凶猛的野生动物,就有危险;拍鸟就要一直蹲在水里有频率的按快门,让鸟不感觉奇怪,像平常一样落在水面上。或者拍很久等待他的到来。伤心的时候挺伤心的歌,知道有人比我还惨。价值观。我希望有机会去拍风光摄影,想把眼睛欣赏的美好的大自然美景来定格下来。我更喜欢和大自然亲们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