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二上数学计划教案
第一单元计划
教学内容:
测 量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概念。认识质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质量概念。
2、使学生知道常用的长度单位间、质量单位间的换算关系,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恰当地选择单位。
3、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和质量,会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测量。
4、在实际操作中,增强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操作技能,培养实践能力。
5、通过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生产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养成认真观察、仔细测量的好习惯。教学重点:
1、感受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实际长度,1吨的实际重量。
2、会用毫米、分米作为单位量物体的长度。教学难点:
1、对1千米的长度和1吨的质量形成正确的表象。
2、恰当选择单位估计物体的长度和质量。课时安排:6课时。
第一课时
认识长度单位 —— 毫米
教学内容:
教材第2—3页的内容及练习一第1至第3题、7题。教学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厘米度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2、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并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重点:
认识长度单位毫米,会用毫米度量物体长度。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估测方法。教具准备:
1分、2分、5分的硬币各一枚,磁卡一张,学生尺,曲别针,铅笔盒,数学书,铅笔或签字笔等。教学方法:动手操作、小组合作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复习旧知。
(1)师生一起回忆曾经学过哪些长度单位?
(2)请同学们以厘米为单位,分别测量曲别针、铅笔的长度。(3)集体交流,说说你是怎样测量的。
2、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根据掌握的知识,估计一下我们的数书长、宽、厚各是多少?老师板书学生估计的结果。
提出问题:究竟数学书的长、宽、厚各是多少呢?谁估计的结果更接近准确数据呢?请同学们分成小组对数学书的长、宽、厚进行实际测量。
二、探究新知:
1、认识毫米。
(1)分组测量数学书的长、宽、厚。
(2)组织全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测量结果进行交流。
长:不到21厘米、差2个小格。宽:不到15厘米、差2个小格。厚:不到1厘米、只有6个小格。
提出问题:要想精确地表示出测量结果,而测量的长度又不是整厘米时怎么办呢?
引出毫米:当测量结果不是整厘米时,我们可以用毫米表示。位于厘米间的一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
板书课题:毫米的认识
2、学习1厘米=10毫米。
请同学们拿出直尺,从直尺上选定1厘米的长度,数数在1厘米的长度里有几个小格。每个小格的长度有什么特点?(长度相等)
通过观察和数格从中得出,把1厘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就是1个小格,长是1毫米。1厘米=10毫米。(板书)
3、深刻感悟1毫米的长度,形成直观印象。
(1)说一说在生活中哪些东西的长、宽或厚约是1毫米?然后动手量一量,看说的对不对。(硬币、磁卡、钥匙等)
(2)说说生活中哪些物品通常是以毫米为单位计量的?(3)说说数学书的长、宽、厚各是多少厘米多少毫米?(4)猜一猜学生尺的厚度是几毫米?然后同桌测量验证。
三、作业设计
1、练习一第1、2、3题及7题。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
橡皮长5()
教室长10()
玻璃厚5()
铁皮厚2()
3、在括号里填出适当的数。
1米=()厘米
1厘米=()毫米
四、思维训练:
怎样能较准确地知道多少张纸的厚度是半毫米?
五、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毫米,硬币、磁卡、钥匙等物体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知道了当测量长度的结果不是整厘米时,就可以用毫米来表示,还知道了厘米与毫米的关系是:1厘米=10毫米。板书设计:
毫米的认识 1厘米=10毫米
第二课时
分 米 的 认 识
教学内容:
教材第4—第6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实践,使学生意识到量比较长的物体的的长度可以用分米作单位。
2、认识分米,建立1分米的长度概念。
3、培养学生估测意识和能力。教学重点:
认识分米,建立1 分米的长度概念 教学难点:
选用合适的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能够根据分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进行简单的换算和计算。教具准备:
例2情景图,尺子等。教学方法:操作、小组合作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导言: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你们还记得它叫什么吗?到现在为止我们共认识了哪些长度单位?
2、请同学们用语言表述或用手比划出1米、1厘米、1毫米的长度。
二、探究新知:
1、知道分米产生的实际意义:
(1)估算课桌的长和宽。
(2)同桌两人为一组测量课桌的长和宽。(3)汇报测量方法:说说你们是怎样测量的。
今天,老师还请来了四位小朋友。(出示例2情景图)他们也参加了我们的测量活动,下面我们来看看他们是怎样测量的。
用学生尺测量的。
方法一:15厘米为一段连续量。
方法二:18厘米为一段连续量。
方法三:10厘米为一段连续量。
方法四:20厘米为一段连续量。
(4)针对10厘米为一段连续量的方法,师提出:“10厘米的这一段,可以用比厘米大的单位来表示,你们知道是什么吗?”(板书:分米)
类似课桌的长和宽这样的长度,一般选用分米作单位来表示。
2、了解分米与厘米、米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1)观察测量尺,你们能不能从中发现分米与我们以前所学过的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
以小组为单位交流。
板书: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2)练习:2米=()分米
30厘米=()分米
1米—2分米=()分米
14厘米+26厘米=()分米
1、会选择分米为单位进行测量。
(1)以分米、厘米为单位,测量课桌的宽是_分米_厘米。
厘米。
_分米_厘米,课桌的高是
_分米_(2)以分米、厘米为单位,测量前后两张课桌之间的距离大约是
4、建立1分米的长度概念。
(1)闭上眼睛想一想:1分米有多长?
5(2)用手比划一下,1分米的长度。(3)生活当中哪些物品的长度约是1分米?(4)估测一下黑板的长度约是多少分米?
指名到前面测量,看谁估测的最接近准确长度。
三、作业设计:
1、练习一的第3、5、6题
2、判断下列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 √ ‖,错误的打“× ‖(1)一条裤子长9分米()(2)一张床长5分米()(3)小明高14分米
()
(4)一支毛笔长2分米也就是20厘米()
3、填空:
5分米=()厘米=()毫米
30毫米=()分米 40毫米=()厘米=()分米
2米=()厘米
四、思维训练:
在一块长2分米的塑料板条上,标刻出长度为1毫米的线段,可以标出多少段?
五、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认识了长度单位分米,知道了当测量较长距离或物体长度时,就可以用分米作单位;还知道了分米与米、分米与厘米的换算关系分别是: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分米是小于米大于厘米的长度计量单位。)板书设计:
分米的认识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第三课时
千 米 的 认 识
教学内容:
教材第七页至第八页例三和例四 教学目标:
1、认识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学重点、难点:
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会用千米表示实际长度 教学准备:
例3情景图,“做一做”的校园门口情景图,卷尺等。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汇报交流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名称。
1、钢笔长约15()
2、一棵大树高10()
3、纸板厚约5()
4、钉子长约4()
老师对学生填写结果进行评价。指出这些都是我们生活常见的物体。
二、探究新知:
1、感知千米产生的实际意义,知道千米与米之间的关系。
(1)出示教材例3情景图:
提出问题:在生活中你见过这样的情景吗?谁能说一说这副图主要说了些什么?(从这里到叶镇还有21千米等)
关于千米这一概念,你们对它都有哪些了解?(千米也是长度单位、千米是比米大的长度单位、千米又叫公里、1千米=1000米、千米是测量长距离时选用的计量单位)。老师补充说明
(2)出示课本第8页“做一做”的校园门口情景图。
提出问题:小华家到学校的路程正好是1千米,你能估测一下。“他家可能在哪里?”“他从家到学校大约要用多长时间?”(小组讨论并汇报)
老师指出:刚才同学们所说的,都是猜测的,那么,到底1千米有多长,你们哪位同学估测最准确,你们能自己想办法来验证吗?
(3)分小组设计验证方案。
7(4)汇报交流
老师补充说明,呈现如下方案:
方案一:走一步大约长5分米,走2000步大约是1千米。从学校门口出发,走2000步,看走到什么地方是1千米,再计算一下时间。
方案二:出示课本第8页例4情景图。
在操场上量出100米的距离,沿着100米的跑道走10次,就是1千米,并计算一下时间。
方案三:出示课本第7页右下方图。
学校操场跑道400米,沿着跑道走两圈半就是1千米,并计算出所用时间。
2、体验1千米的实际长度,形成正确表象。
组织学生到操场上去走1千米的距离,学生自己计算时间并汇报结果。
三、作业设计:
课本第9页练习二的1、2题。
四、课堂小节: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还想再了解那些相关的知识? 板书设计:
千米也是长度单位
千米是比米大的长度单位、千米又叫公里 1千米(公里)=1000米 千米是测量长距离时选用的计量单位
走1千米大约用15分钟
第四课时
米与千米之间的换算
教学内容:
教材第八页的例五及练习二的第三题、第五题、第六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长度单位名称之间的换算。
2、培养学生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
米与千米之间的换算方法 教学准备:
小黑板、情景图等。教学方法:指导练习,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1米=()分米 2厘米=()毫米 50厘米=()分米 1米=()厘米
3分米=()厘米
80分米=()米
1千米=()米2、1米–7分米=()分米
1分米–4厘米=()厘米
25厘米+15厘米=()分米
23毫米+27毫米=()厘米
2、观察这一组题你发现了什么?(都是关于长度单位换算的题)
3、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千米”,知道1千米=1000米,那么根据千米与米 的关系,你能正确换算吗?
二、探究新知:
1、学习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
(1)出示例5:3千米=()米
5000米=()千米
①全班同学一齐动笔写在书上。②指名说出解答思路。
(2)出示课本第8页的“做一做”。
指名说出结果并说说是怎么想的。
2、了解几种常见物体的运动速度。
老师导语:上节课,同学们同过亲身体检知道了,我们走1千米大约用15分钟,每小时走4千米。
(1)提出问题:那么你们知道骑车1小时、坐汽车1小时、乘飞机1小时各行多少千米吗?
学生打开课本完成第9页练习二第1题。
(2)组织反馈,增加相关信息量。
①指名说出连线结果。
②提问:除这些物体的运动速度外,你还知道其他以千米为单位的物体的运动速度吗?(火车大约1小时行驶200千米等)
3、解答相关实际问题。
让学生把书翻到第10页看到练习二的第4题。
(1)引导观察,说一说从这副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请同学以小组为单位,根据题中三组信息任意选择一组,结合日常积累的生活常识,帮助他们设计一下行动方案,并计算出大约需要多长时间。
(2)小组汇报,集体评价行动方案是否可行,为什么?
三、作业设计:
1、课本第9页练习二第3题、第10页5题。
2、填空。
8千米2米=()米
20千米—2000米=()千米
720米+300米=()千米()米
四、思维训练:
课本第10页练习二的第6题。
五、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新的收获和体会吗?(掌握了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方法,进一步感受了千米的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了解了许多常见物体的运动速度,学会了如何根据这些常见物体的运动速度合理安排外出行程。)板书设计:
米与千米之间的换算 3千米=()米 5000米=()千米
第五课时
吨 的 认 识
教学内容:
教材第11页至第13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重量概念。
2、学会换算质量单位。
3、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存在这些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重点:
认识重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重量概念。教学难点:
学会估计生活中的物体的质量 教学准备:
例6情景图、一枚胸花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小组合作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回顾一下以前我们学过哪些关于重量的单位?(克、千克)
2、举例说出哪些物体的重量是1克,哪些是1千克?(1枚2分的硬币大约重1克,两带食盐大约重1千克。)
3、想一想自己的体重大约是多重?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猜一猜物体的质量
(1)老师手里握着一枚胸花,让学生猜一猜,老师手里有什么,并估测它的质量。(2)、猜一猜老师约有多重。
(3)、再猜一猜一头牛妈妈、一匹马爸爸、一头猪姐姐、一只熊哥哥约重多少千克?
2、现在老师给你们讲一个故事。
美丽的森林村里住着许多的动物,森林村是在一条河岸上,这条河,河水很清,在河对岸也有一个村庄,这个村庄住着白兔、小猴等动物,„„。
3、认识吨,建立1吨的质量概念。
出示例6情景图,师:看!图上就是美丽的森林村,我们一起去看一看。(1)提出问题
(2)各学习小组议一议,这四只动物能一起过桥吗?为什么?(3)汇报;
4、小结:(1)吨是比千克大的质量单位。(2)1吨=1000千克
5、请学生说一说生活中什么东西大约重1吨。
三、了解“吨”的应用价值。
提出问题:通常在什么情况下,要使用质量单位“吨”呢?请举例说明。(1)很重物体的质量。如卫星、宇宙飞船、钢铁等的质量。(2)交通工具的载重量。如轮船、汽车、火车的载重量。
11(3)许多物体的质量总和。
四、学习吨与千克的换算。
1、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例7
2、汇报
3、抽生板演。
4、总结单位名称的换算方法。
五、作业设计:
1、课本第13页练习三的第1、2题。
2、判断对错。
①粉笔长13克。
()②一瓶牛奶重250千克。
()③一个皮球重2吨。
()④1吨铁比1吨棉花重。
()
六、课堂小结:
到此为止,对于吨的认识同学们满意吗?能谈一谈你的收获吗? 板书设计:
吨的认识
吨是比千克大的质量单位。
1吨=1000千克
第六课时
生活中的数学
教学内容:
教材第一十四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千米和质量单位吨,牢记单位之间的进率。
2、能联系生活,理解生活中处处存在这些数学知识。
3、培养学生学会观察生活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
能联系生活,说出生活中的数学。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
1、复习长度单位:
(1)让学生说一说你认识了哪几个长度单位。(板书: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
(2)举例子说一说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1千米的长度。
2、复习质量单位
(1)让学生说一说你认识了哪几个质量单位。(板书:克、千克、吨)(2)举例子说一说1克、1千克、1吨有多重?
二、联系生活,了解生活中的数学
(一)自学课本第一十四页的内容
1、学生看书第十四页的内容。
2、各学习小组交流,你看到了什么?全班交流 师:请各小组代表汇报你们组发现了什么? 生:我们组发现一辆汽车限载重量8吨,……。
(二)归纳概括,形成网络。
1、以小组为单位,根据你的想法,把这些计量单位进行分类整理。
2、组织反馈,集体交流分类情况。
板书:长度单位: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质量单位: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指名说一说,你是根据什么分类的?
3、通过以上整理,我们对这些计量单位一定有了更清楚的认识和更深刻的印象。那么,谁能举例说一说,通常在什么情况下需采用千米、分米、毫米和吨这四个计量单位。
三、作业设计: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1)1枝铅笔长约2()(2)一包饼干约重200()
(3)我国的长城是世界八大奇迹之一,它的总长约6000()(4)一卡车西瓜大约重1()
2、填空。
100毫米=()厘米
50千米=()米
3分米=()毫米
25米=()分米
16吨=()千克
2000千克=()吨 3、1只熊猫约重100千克,多少只熊猫约重1吨?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对学过的常用计量单位进行了分类整理。通过整理认识到:常用的长度计量单位有五种,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是: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常用的质量单位有三种,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是:吨、千克、克。同时对它们之间的关系有了比较系统的了解和掌握。板书设计:
生活中的数学
长度单位有: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质量单位有:克、千克、吨。
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质量单位之间的进率: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第二篇:二上数学观察物体教案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67页例1和“做一做”及70页练习1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地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学生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渗透全面观察事物的辩证思想。
3、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养成初步的倾听习惯、合作意识和评价意识。教学重点:体验到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教学难点: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悟。(执教教师同一装束的四张照片)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大家都熟悉的人的照片,想看吗?(课件按后、左、右、前顺序依次展示,每出示一张后问:猜一猜,他是谁;他是谁?是谁?)
问:都是张老师,每次看到的却不一样。(课件出示四张图)师:解决这样的问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观察物体。(揭题)
二、实景游戏一:变换角度观察物体(直观体验1)
师:想不想亲身体验一下?生:想
师:老师邀请两位同学站到中间来。(教师走到学生中间)++同学,你站在这里,就是我们观察的对象。
师:++同学请你从前后左右四个方向观察,把每次观察的样子大声的告诉同学们。能办到吗(能)
师:我们先从++同学的前面开始观察。生:边观察边汇报。看见了什么--------师:(说的很好,再简单一点就更好了)
然后指着坐在前面的同学问,你们同意吗?(同意)
师:现在改变观察位置,到左边去观察(教师把边说便把观察同学移到左边),看到了什么,告诉大家。观察者汇报
师手指左边的同学,你们同意吗?(同意)。师:走到后面去观察,又看到了什么? 观察者汇报
师手指后边的同学,你们同意吗?(同意)
师:再一次改变位置,到右边位置去观察,把你观察到的告诉大家。观察者汇报
师手指右边的同学,同意吗?(同意)
师:观察的真不错,我们用热烈的掌声表扬他们。(请观察者回到自己的座位,教师也回到讲台)(直观体验2)
师问:观察有趣吧,(有趣),现在我们全班同学一起来体验观察的乐趣,观察玩具小恐龙
师:请玩具小恐龙“坐”在课桌的中间,注意:每个小朋友都不能去拿动小恐龙。(教师边说便把恐龙放到课桌中间)
1、指导“拍照”
师:我们用“拍照”的方式从前后左右四个方向观察小恐龙。
示范:请同学们像老师这样用双手的大拇指和食指搭一个“框”来表示“相机”,用这个相机去给小恐龙“拍照”,对准小恐龙,看清楚了-----按下快门——咔嚓——
闭上眼睛,想一想照片拍出来的样子,把它“印”在自己的脑子里。2:现在我们来拍第二张照片,请同学们像刚才观察小朋友那样移动一个位置(停顿,看学生移动好了),摆好相机,按动快门,------咔嚓------,闭上眼睛,想一想,照片拍出来的样子。
3:再变换位置,从其它两个方向“拍照”。把照片“印”在自己的脑子里。开始
(学生开始拍照,师指导)师:辨认相片
师:1组给小恐龙四个方向拍了照片,2组也拍完了,3组也拍完了,都拍完了吗(拍完了)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小恐龙的照片。辨认前面
课件出示前面位置恐龙相片
师:想一想,这张照片你们是在恐龙的哪个位置观察的?(停顿)请每个小组的所有同学都站到拍这张恐龙照片的位置去。师:现在你们站在恐龙的什么位置观察。生:前面
师:非常正确。现在你们站在恐龙的前面观察
板书:前面
师板书完转过身问:站在恐龙的前面你们看见了什么?互相说一说? 生七嘴八舌的说。
师:谁来把看见的给大家说说。(如果学生说的啰嗦,简单一点,说出主要特征就更好了)
师肯定,你观察得不错,描述出了从恐龙前面观察到的样子。辨认后面
师:请看第二张相片,(课件出示后面照片),想一想,这张照片又是在恐龙的哪个位置观察的? 师:请站到相应位置去。
师:现在你们站在恐龙的什么位置观察。生:后面
师:同意,现在我们站宅恐龙的后面观察。板书:后面
师:站在恐龙的后面观察,看见了什么,互相说说。请一个同学说说。
师:同学们说的很好,要看到恐龙的头或者尾,就站在恐龙的前面或者后面观察。辨认右面
师:
1、请所有同学看大屏幕。(出示右面图)
2、站在不动,想一想,这张照片你们认为是在恐龙的那个位置观察的。学生回答:可能有左面或者右面(师问有没有不同意见)
师:有的同学认为是左面,有的认为是右面,还有的同学犹豫不决。其实,同学们认为的左面或者是右面都是恐龙的侧面。板书:侧面 记住了:不管是左面还是右面都称为侧面。
师指着说:这幅恐龙侧面的照片,到底是左面还是右面,我们对比看看下一张照片。(出示左面)
师:比较一下,这两张照片到底有什么不同。(出示左右一起图)生汇报:头和尾巴方向不一样。
师:对,我们就可以用观察头或尾的方向来确定观察者站的位置。师指着说:请看上边这张照片,恐龙的头向那边(右边),我们就应该站到这只恐龙(师指着学生桌上恐龙)的右边去。师;请同学们试着站一站。
(学情预设:如果有站在左边的,教师指点,看看你面前小恐龙的头,是在那边(左),可以伸出左手)
师:下边这张照片,恐龙的头向那边(左边),我们就应该站到恐龙的左边去,请每个小组所有的同学都站到相应位置去。
师:表现得真棒(竖起大拇指),请同学回到自己的座位坐好。师: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同样的一只小恐龙,我们看到了它不同的样子(出示课件四张图),拍出了不同的照片。(手指课件照片)停顿 师:原因是什么呢? 生汇报(2-3)
师小结:对了,同一只恐龙,同一个小朋友,同一个张老师,都是同一个物体,我们从在不同位置、不同角度去观察,看到的样子是不同。板书:不同 三 场景活动一:根据画面匹配观察者与视图(书上例题)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从不同位置观察了小恐龙,有三个小朋友也在观察一只漂亮的小恐龙玩具,想不想看看。(想)(课件出示主题图)学生看主题图(不出示下面)
师:想一想,如果是你站在这三个小朋友的位置观察,小恐龙会是什么样子?(思考)
师:请将下面三幅图(课件出示下边)和观察的小朋友用线连起来。翻开数学书67页例一,把这个题完成在书上。学生完成,师巡视。(做完了的小组内交流)师;我们来看看++同学完成的情况,订正,师展示。师指着说:
第一幅图是小明看到的,同意吗(同意)第二幅图是小亮看到的,同意吗(同意)第三幅图是小红看到的,同意吗(同意)全部正确的举手,全班都对了。
师;我想问一问,(指着图说)你为什么认为这幅图是小亮看到的呢? 学生汇报:因为小亮是站在前面观察。
师:你的回答真好。你教会了我们一个学习的方法,当我们不能亲自体验时,我们就可以把自己当做观察的小朋友。场景活动二:(书上做一做)
师:把一叠书放在桌上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出示主题图)。请你想一想,右边的图片分别是谁看见的,在书上连一连。(完成书上67页做一做)订正,请一个小朋友
同意吗,同意。
场景活动三(书70页1题)
师:观察了书,再去观察我们熟悉的小货车,(出示课件)右边边三幅图分别是哪位小朋友看见的,请你连线。完成在书上70页1题。
五、场景活动三(物体的特殊性):从不同角度观察小皮球。
师: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我们知道了一个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看到的形状是不同?
师:请观察这个物体(师转动)师:你们想说什么? 学生汇报
师:对了,像这样特殊的物体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看到的形状却是一样的。
六、拓展活动二:观察十张数字镂空卡片
师:
1、我们熟悉的数字中会不会有这样的情形呢?(课件出示数字)
2、仔细观察这些数字卡片?猜一猜,哪些数字从后面观察的形状和前面一样?(生猜后,师翻过来验证)。(0、8一样)
3、剩下这些不一样的数字,一起来看看从后面观察的样子,教师翻转卡片。
七、全课总结:
1同学们,说一说你最喜欢这节课的哪一个活动。为什么喜欢这个活动?(1-2)
2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到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有个寓言故事叫“盲人摸象”,请看。播放“盲人摸象”视频
师:同学们,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从某一个位置观察,看到的只是它的一部份,要想得到物体的整体形状,就需要全面观察。好了,今天学到这儿,下课。
第三篇:二上数学第八单元 教案
第八单元
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家学内容:数学广角——搭配
(一)单元教材分析:
数学不仅是人们生活和劳动必不可少的工具,通过学习数学还可以提高人的推理能力和抽象能力。排列与组合的思想方法不仅应用广泛,而且是后面学习概率统计知识的基础,同时也是发展学生抽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好素材。传统的教材中没有单独编排这部分内容,有关这方面的知识是本册教材新增的内容之一,教材试图在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方面做一些努力和探索,把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最简单的事例呈现出来,并运用操作、实验、猜测等直观手段解决这些问题。重在向学生渗透这些数学方法,并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3、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1、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3、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单元课时安排:2课时左右 第一课时
数学广角
(一)教学内容: 课本P97页。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找出最简单的排列数。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
3、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的思考问题的意识。教学重点:
经历简单事物排列规律的全过程。教学难点:
培养有序排列的思想。教学准备:
数字卡片、红、黄、蓝三种彩色纸,三本不同的故事书,小红花。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今天老师要带同学们一起去游戏,好吗?我们到数学广角去玩一种叫搭配的游戏(板书:数学广角
搭配),在去之前让同学们看几组数字:(1)1(2)1(3)1 比较上面三组数字,第二组有重复现象,第三组有遗漏现象。(理解重复和遗漏。)告诉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注意不要重复和遗漏
二、新授。
1、出示例1:
用1和2两张数字卡片可以组成哪些不同的两位数。
(1)学生小组合作,用手中的数字卡片摆一摆,可以摆出哪些两位数,将摆出的两位数写在题单上。
(2)抽学生汇报结果,老师在黑板上演示。可摆出12和21两个两位数。
2、出示例2:
用1、2、3三张数字卡片可以组成哪些不同的两位数。
(1)学生小组合作,用手中的数字卡片摆一摆,可以摆出哪些两位数,将摆出的两位数写在题单上。
(2)抽学生汇报结果,老师在黑板上演示。可摆出12、21、13、31、23和32六个两位数。
(3)我们可不可以按一定的顺序来摆?
讲解定位法:如果我们在十位上摆1,个位上可以摆2和3,就可以摆出12、13,如果我们在十位上摆,2,个位上可以摆1和3,就可以摆出21、23,如果我们在十位上摆,3,个位上可以摆1和2,就可以摆出31、32。这样摆出的数就是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
(4)学生尝试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小组合作,交流讨论,抽学生汇报,老师在黑板上演示。
3、小结:我们在进行排列的时候要按照一定的方法和顺序才会不重复、不遗漏。
4、巩固练习,(1)完成做一做。
学生先独立做,抽学生回答,老师在黑板上用三种不同的卡片演示。
指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完成。(2)完成题单第四题。
学生猜一猜中奖号码,猜中的学生说一说理由。老师在评讲。
三、课堂练习。
1、课后练习第1题。
抽三个学生到讲台上,排成一排,老师给他们照一张相片。然后让学生思考,还有没有其他的排法。通过学生演示得出3名同学坐成一排合影,有6种坐法.2、课后练习第2题。
老师拿出三本书,分给三个同学,请同学帮忙想办法,可以有哪些分法。
3、数学思考:
用数字卡片0、2和3可以组成哪些不同的两位数。
学生独立完成,老师小结,0不能写在十位上,所以只能写出四个两位数:20、23、30、32.四、课后小结:
同学们,今天的课有意思吗,生活中的很多问题都可以用今天学的知识来解决。希望你们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用到生活中去。
搭配
(不重复、不遗漏)
个
十个
十
位
位
位
位
2
2 1
3 1 3
1 2
第二课时
数学广角二 教学内容:
课本P98页。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找出最简单的排列数。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
3、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的思考问题的意识。教学重点:
经历探索简单事物组合规律的过程。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简单事物排列和组合的不同。教具学具:
数字卡片、人民币。教学过程:
一、复习。
有3张数字卡片,5、7、9,用它们组成不同的两位数,能组成多少个两位数?
二、学习新知:
1、出示例题:
如果用着3张数字卡片,任意取出其中的两张求它们的和,得数有多少种可能呢?
2、解决问题
请学生小组探究后尝试解决后全班交流。(1)用填表的方法。(2)用连线的方法。(3)随便写写。
3、思考只有3种结果,为什么摆两位数却有6种结果呢?
摆两位数跟卡片的位置有关,加法算式的结果和卡片的位置无关。
4、观察
上面的几种方法,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随便写,容易漏掉或重复。
三、巩固练习
1、完成做一做第1题。
(1)请3个小朋友做游戏,想一想后回答。(2)各小组3个同学互相握手,亲身体验。
小结:3个同学互相握手时,可以先确定一个人和另外两个人分别握手一次,剩下的两个人再互相握手一次,一共3次。
2、完成做一做第2题
四、课堂总结这节课我们上得真愉快,你们都学会了什么?
几个物体摆在一起,有时要讲究排列的位置,如摆数,位置不同,数的大小就不同。有时却不讲究排列的位置,只要组合在一起就可以了。如握手、搭配事物等。希望同学们遇到问题要认真思考,做出准确判断。
第三课时
数学广角 教学内容:
教材P99页。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回忆整理复习,对简单事物的排列和组合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
3、使学生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尝试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重点:
掌握有序排列、巧妙组合的方法。并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教学难点:
怎样可以不重复不遗漏地排列。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今天我们去一个很有趣的地方,想不想去呢?
二、1、自主探索。
既然参加活动,就要穿漂亮些,衣柜里有这样几件衣服,小朋友一共有几种不同的穿法呢?(教材P99页)(1)观察并与同桌讨论。(2)小组合作,动手实践。
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几种不同的搭配方案,每人选一种试试看。搭配的时候应该 注意些什么呢?(不重复不遗漏)
2、归纳演示。
搭配方案一:用学具摆一摆。搭配方案二:连线。搭配方案三:列式。搭配方案四:编号。
3、小结。同学们真能干,想出这么多的办法。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我们还会遇到许多这样的问题,都可以运用有序的思考方法来解决它们。
三、课后小结:
这次数学广角你们玩得开心吗?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从这里你学到了什么?
生活中经常会遇到需要选择的方案的时候,是不是所有的方案都要选择呢?怎么办?
四、课堂练习。
第四篇:二上数学第三单元教案
二上第三单元教案 角的初步认识
教材简析
第三单元主要教学角和直角的初步认识,这些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三角形的基础上教学的。角和直角与实际生活与密切的关系,周围许多物体上都有角。教材从学生熟知的校园生活情境引出角和直角,图中有正在做操的学生,正在踢足球的学生
还有拿着三角板的老师和修剪花木的爷爷。这些情境都与角和直角有关。如:做操的学生伸开双臂组成了角,老师三角板上的角,爷爷剪刀上的角等等。通过这些激发学生的性趣。学情分析
角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联系,周围许多物体上都有角,教学对象是二年级学生他们对角并不陌生能够很容易的周围物体上找到角,怎样引导学生抽象出所学的角,使学生经历角的抽象过程,感受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学会从数学的角并去观察、分析现实问题,通过具体的实际操作活动,抽象出数学概念,为学生学习几何知识做好准备。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2、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尺判断角和直角。
3、初步认识锐角钝角。
4、学会用三角尺拼角。【过程与方法】
借助三角尺完成对角的认识,在观察、操作活动中理解角的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重点难点:
1、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会画角和直角。
3、能用三角板判断直角。
4、正确画出角和直角。
5、在生活中发现角和直角。课时划分
本单元大约用5课时安排教学。
第一课时 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
教材第38页例
1、例2以及第39页的“做一做”和练习八的1-3题。课时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和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
2、会用直尺画角。
3、通过操作活动帮助学生建立角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际操作能力。重点难点
初步认识角,建立角的空间观念。教具准备
主题图剪刀插有吸管的可乐瓶自来水管等实物。三角尺、直尺、哽纸条、图钉、白纸。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出示校园一角学生上体育活动的情境内图在。图上画了什么?老师手上拿着什么?爷爷手上拿着什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角,到底什么是角呢?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们就来学“角的初步认识”(板书课题)
(二)讲授新课
1、初步认识角。
(1)出示剪刀、钟面、三角板,让学生指出角。(2)指定学生指出角。
(3)说说周围物体哪些地方有角,请指出来。
2、学生实际操作。(1)制作活动角。小组活动
教师演示:用纸条制活动角。学生观察变化情况。全班交流:角的大小跟张开的程度有关。(2)折叠角。
师生都拿出一张纸,共同折叠。
3、认识角各部分的名称。
(1)教师在黑板画不同的角,并说明角各部分的名称。(2)指明学生指出其他两个角的各部分名称。(3)提问: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
4、教学画角
(1)教师演示画角。(2)学生动手操作(3)指名学生板演。
(三)巩固练习
做“练习八”的第1-3题。第1题:指一指图中哪里有角,学生互相讨论、交流,然后指名学生说说并说明理由。
第2题:指出哪个是角哪个不是角?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
教材第40页例
3、例
4、“做一做”和“练习八”的第7题 课时目标
1、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折一折等活动,使学生初步对直角有感性认识。
2、会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并能画直角。
3、能过操作活动,帮助学生建立直角的空间观念。教具准备
一面国旗、一张椅子、运动员练习双杠图、三角板、白纸。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角,让学生指出角的顶点和角的边。
2、提问:一个角有几个顶点?有几条边?
3、教师出示图形,让学说出各图形各有几个角。
(二)讲授新课
1、初步认识直角,出示例3。
(1)教师出示国旗椅子的实物及运动员练习双杠图,让学生在上面找角,数一数各有几个角?
教师说明:这些角都是直角,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直角。板书课题:直角的初步认识(2)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直角。
(3)做教材上第40页的“做一做”,用三角尺比一比教科书封面上的角是不是直角。(直角)
2、折直角。
让每个学生都拿出一张纸,要求先上下对折(全班动手对折),然后提问:再怎样折可以得到直角?(再左右对折,就可以得到直角),再让学生左右对折,教师注意订正。
3、观察三角板上的角。学生自己拿出三角板找直角。
提问:三角板上的三个角有几个是直角?(有一个是)
4、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来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
教师说明:要知道一个角是不直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去比一比。教师示范。学生操作。
5、教学画直角,出示例4。
(1)教师在黑板边演边说、画出直角。
(2)做教材第40页“做一做”的第2题。数直角。教师巡视指导。
(三)巩固练习。做“练习八”的第7题。让学生在方格纸上画直角。用三角板画三个不同的角,其中要有一个角是直角。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锐角和钝角
教学内容
教材第41页上的例题5及“做一做”。课时目标
1、让学生能在认识直角的基础上辨认锐角和钝角,能用自己的语言准确地描述锐角和钝角的特征。
2、在认识角的教学活动中,初步了解三种角的大小,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3、经历观察、比较、操作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分析能力和抽象能力,进一步空间观念,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重点难点
1、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
2、能正确区分锐角钝角和直角的特征。教具准备 直尺、三角尺。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启发导入。
1、出示游乐场的图片,谈话激趣。
2、观察较片,并与同桌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3、学生汇报引入“角”。这位同学找到了角,人找到了吗?
(二)主动探究,获得新知
1、请小朋友拿出纸和笔画一个你喜欢的角。小组讨论,合作交流、就地取材。
2、将小朋友画的角进行分类。
合作交流。请小讨论:说说你是怎样分的?
3、指名小组汇报结果,并说明分的理由。
4、引导学生展开讨论。(1)分类验证,渗透方法。
(2)学生上台验证,并说出自己是怎样比的。(3)验证其他的两类角。(4)给角取名。说取名的道理。
设问1:你给比直角小的角取一个好听的名字吗? 设问2:你能给比直角大的角也取一个好听的名字吗?(5)给角分类。
谁能根据角的大小给角分类呢?
(三)实践运用,深化发展。
1、做角:你做一个自己喜欢的角,给身边的小朋友说说你做的是什么角?
2、举例:你能说说你在哪儿见到这个角?
3、演示角:你能两手或两脚演示这些角吗?
4、找角:(红旗上)。
5、完成教材上41页“做一做”的第1、2题。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活动课——用三角尺拼角
教学内容
教材第42页的例题6和“做一做”。课时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让学生会用三角尺拼角。
2、通过拼一副三角尺、两副三角尺,使学生更进一些步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
3、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的意识。重点难点
1、会用两个三角尺三个三角尺拼出直角、钝角和锐角。
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教具准备
1、三角尺、多媒体课件等。
2、学生每人一套三角尺、纸若干张。教学过程
(一)探索活动
1、你们已经掌握了什么是钝角、什么是锐角,但是你们会画钝吗?会画锐角吗?
画钝角的方法是什么?画锐角的方法是什么?(分组操作,探究方法)你们都画了什么角?
(用幻灯机展示学生画的各种角)
2、让学生展示自己画的角和画角的方法。(指每组代表到前面边演示边说明,集体探讨和订正方法。)
(二)发展活动
出示教材42页例题6的情境图。(用两个三角拼一拼)
1、用两个三角尺可以拼成什么角? 你们能拼成一个钝角吗? 分组操作上台演示。
2、你们还可以拼出其他的角吗?希望你们多多动脑动手,看谁拼出的角多。
分组操作,用幻灯机展示学生拼的各种角。(可能有以下答案)
(1)用直角和锐角拼出的肯定是钝角。(2)用锐角和锐角拼出的还是锐角。(3)用锐角和锐角拼出了钝角。
如果有些同学没有拼出台上同学展示的角,就请和台上的同学一起来拼一拼。
(三)巩固练习,提升能力
1、完成教材42页的“做一做”
(1)用两副三角尺拼出锐角、直角、钝角。(2)学生小组操作、汇报展示。
2、讨论:一副三角尺和两副三角尺拼出来的角有哪些是相同的,哪些是不同的? 小组讨论,汇报。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这节课复习了哪些知识?通过复习你们又学会了什么知识?你们会用三角尺拼钝角了吗?会拼锐角吗?用的是什么样的角拼出来锐角和钝角?
教学反思:
第五课时 练习八
教学内容
教材第43-45页“练习八”的4-14题。课时目的
通过练习让学生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重点难点
能正确辨认直角锐角钝角。教具准备
直尺、三角尺、七巧板。教学过程
(一)复习
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些角,让学生说说是什么角?
(二)巩固练习完成练习八的4-14题。
1、第4题:变角游戏(1)用活动角做一个直角。(2)作圆纸片折一个直角。
2、第5题:比较两个三角尺上各选一个角,比一比它们的大小。
指名说说,你是怎样比较的。
3、第6题:说一说,找一找哪些是直角。(用三角尺量一量)
4、第8、9、10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5、第11、12题:画一画,说一说。
(1)第11题以游戏形式,两人一组,一人画一个角另一人立即说出是什么角,两人互换。
(2)第12题:指一名学生说一说直角、锐角和钝角各有什么特征,然后在钉子板上画出来。
6、第13题:出示七巧板。
(1)说一说七巧板中的每块板是什么形状,上面各有哪些角。
(2)比一比5块三角形板的各个角的大小,你有什么发现?(3)用两块三角尺拼直角,你能拼出几个?拼钝角呢? 学生小组合作交流,操作,汇报,订正。
7、第14题:学生独立思考,分组讨论,交流,然后指名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三)课堂总结
本单元结束了,你有什么收获?你认为自己能得几颗星星? 学生自己讲述自己的收获。
课时达标
1、根据图标出直角、锐角、钝角。(教师事先准备好资料)
2、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直角、一个锐角、一个钝角(图已经给出顶点)。(教师事先准备好资料)
教学反思:
第五篇:二上数学总结
2013----2014学第二学期 四年级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大箕小学
陈海霞
一年以来,我遵纪守法,积极参加政治和业务学习,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努力钻研教材,探索教法,积极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如下总结:
以课堂教学为核心,落实每堂课的教学任务
1、严谨备好每一节课。
人常说:功在课前,因此我在上课前认真备课,钻研了《数学课程标准》、教材,对学期教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学期中,着重进行单元备课,掌握每一部分知识在单元中、在整册书中的地位、作用,思考学生怎样学,学生将会产生什么疑难,该怎样解决,在备课本中体现教师的引导,学生的主动学习过程,充分理解课后习题的作用,设计好练习。
2、认真上好每一节课。
(1)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思考。上课力求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同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件,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
3、细致批阅每一次作业.。
针对不同的练习错误,教师面批,指出个性问题,集体订正共性问题。批改作业时,教师点出错题,不指明错处,让学生自己查找错
误,增强学生的分析能力。学生订正之后,仍给满分,鼓励学生独立作业的习惯,对激发学习的兴趣取得了较好效果。分析练习产生错误的原因,改进教学,提高教师教学的针对性。
4、耐心做好每一次辅导.对学困生分层次要求,在教学中注意降低难度,放缓坡度,允许他们采用自己的方法慢速度学习,注重他们的学习过程的指导,在教学中逐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对学生的回答采取“扬弃”的态度,从而打破了上课发言死气沉沉的局面,使学生敢于回答问题,乐于思考。
5、客观评价每一位学生。
评估不只是看学生学习成绩如何,更重要的是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学习品质的发展状况,作为教师改进教学的依据,在评讲试卷时,打破按顺序逐题讲解的模式,尝试采用按类讲解。如:将试卷中错误较多的类型依次进行讲解,希望通过这一改变,能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掌握、运用知识。
通过一个学期的努力,看到孩子们都得到进步,我真是倍感欣慰,在以后的工作中,相信我们班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2014年6月
2013----2014学第二学期
班主任工作总结
大箕小学
陈海霞
“做一名好老师”是许多老师一生所追求的目标,也是我的目标。自踏入教育这个岗位以来,我始终以勤勤恳恳、踏踏实实的态度来对待我的工作,以“师德”规范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以“当一名好老师”作为自己工作的座右铭,现将一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班级工作常抓不懈
开学伊始,学生从家里的舒适生活突然转换成集体生活,而且忙碌又紧张。所以,我利用“开学第一周”结合学校德育处的“新学期、新气象、新展望”系列活动,不厌其烦地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行为习惯教育、学习习惯教育,让学生们尽快步入学习的“轨道”。通过重温《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让每个学生明确他们的行为准则,教育他们在学习上做到互帮互助,人人争先;在生活中做到相亲相爱,情如手足;在活动中做到团结一致,发挥集体的力量,为班为校争荣誉。同时,利手班级舆论的力量,对一些行为不合规范的同学进行教育,让他们明白做人的道理,促使他们在校成为真正的好学生。
二、课间活动规范有序
为了规范课间操秩序,为了做好课间操,我和级主任、班主任、体育老师一起编队行、教体操,团结合作,齐抓共管,十分愉快。从学校举行的“七彩阳光”广播体操比赛比赛来看,充分体现了团队精神。
三、充分发挥班队干部作用
为使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力争使其成为行为美、语言美的文明学生,升旗仪式进行了课间活动讲文明的系列教育,特别是对学生中出现的追逐打闹,乱丢乱扔,上下楼梯拥挤,站队无秩序等现象进行
教育,并引导学生课间做安全指数高的益智小游戏。少先队大队培养了一支得力的小干部队伍。
四、家校联合稳步推进
与家长们就学生情况进行近距离沟通。家长会的召开,进一步加强了学校与家庭,老师和家长之间的联系和沟通,让家长了解学校及老师们今后一段时间里工作的主攻方向,共同找到家、校配合的切入点,提高我班教育教学质量,从而促进孩子的思想和学业进步。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要人人抓,反复抓,不厌其烦、齐心协力地抓,课堂教育,课外引导,发现问题及时制止,对于屡教不改的应采取有效措施严加管教,想方设法,持之以恒地扭转学生的坏习惯,形成好习惯,让学生受用终身。
总之,通过这些工作、这些活动的开展,学生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提高了能力,在活动中,学生们进一步加深了友谊、增强了集体观念、锤炼了意志品质!但是在不断的工作实践中,我深深地认识到,课程的改革需要我不断的加强学习、反思,提高自身的素养。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也暴露出不足,如何做到科学计划、科学落实、科学管理教育教学,如何作好班级管理,这些还需不断地努力。
2014年6月
2013---2014学第二学期
德育工作总结
大箕小学
陈海霞
本学期转眼过去,我对我班德育工作进行了一个盘点。在此我通过这个机会进行认真总结,这对我来说既是一份感动,也是一种鼓舞,更是一种鞭策。开学以来,在学校蹲点指导下,依据学校德育处工作计划,围绕“勤奋学习,快乐生活,全面发展”的教育主题,在此特总结如下:
一、班级工作常抓不懈
开学伊始,学生从家里的舒适生活突然转换成集体生活,而且忙碌又紧张。所以,本年级教师利用“开学第一周”结合学校德育处的“新学期、新气象、新展望”系列活动,不厌其烦地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行为习惯教育、学习习惯教育,让学生们尽快步入学习的“轨道”。通过重温《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让每个学生明确他们的行为准则,教育他们在学习上做到互帮互助,人人争先;在生活中做到相亲相爱,情如手足;在活动中做到团结一致,发挥集体的力量,为班为校争荣誉。同时,利手班级舆论的力量,对一些行为不合规范的同学进行教育,让他们明白做人的道理,促使他们在校成为真正的好学生。
二、课间活动规范有序
为了规范课间操秩序,为了做好课间操,我和级主任、班主任、体育老师一起编队行、教体操,团结合作,齐抓共管,十分愉快。从学校举行的“七彩阳光”广播体操比赛比赛来看,充分体现了团队精神。
三、充分发挥班队干部作用
为使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力争使其成为行为美、语言美的文明
学生,升旗仪式进行了课间活动讲文明的系列教育,特别是对学生中出现的追逐打闹,乱丢乱扔,上下楼梯拥挤,站队无秩序等现象进行教育,并引导学生课间做安全指数高的益智小游戏。少先队大队培养了一支得力的小干部队伍。
四、家校联合稳步推进
与家长们就学生情况进行近距离沟通。家长会的召开,进一步加强了学校与家庭,老师和家长之间的联系和沟通,让家长了解学校及老师们今后一段时间里工作的主攻方向,共同找到家、校配合的切入点,提高我班教育教学质量,从而促进孩子的思想和学业进步。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要人人抓,反复抓,不厌其烦、齐心协力地抓,课堂教育,课外引导,发现问题及时制止,对于屡教不改的应采取有效措施严加管教,想方设法,持之以恒地扭转学生的坏习惯,形成好习惯,让学生受用终身。
总之,通过这些工作、这些活动的开展,学生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提高了能力,在活动中,学生们进一步加深了友谊、增强了集体观念、锤炼了意志品质!教师们在培养学生的同时,也在成就着自己,这个团结进取的团队里的每个成员都在累着并快乐着。
2014年6月
2013---2014学第二学期 数学学科德育渗透总结
大箕小学
陈海霞
经过一学期的数学教学,对学生渗透了爱国主义思想、热爱劳动的思想、勤俭节约的思想等一系列德育工作的渗透,使学生在学习数 学知识的基础上,又得到了思想上的熏陶。
一、充分挖掘数学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渗透德育教育。《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小学数学教材的例题、习题、注释中,有不少进行德育教育的、形象生动的图画和有说服力的数学材料。因此我们将小学数学教材,作为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思想品德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载体,深入挖掘其中的精神品质素养教育的因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材中有许
多的数学史料或插图,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家对数学研究的突出贡献,例如在教学《秋游》一课时,根据教材提供的情景,对学生进行了有礼貌的思想教育。
二、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如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在数学中,有很多规律和定律如果光靠老师口头传授是起不到作用了,这时候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共同思考,总结。这样不断可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而且还可以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能力等。拿教学方法来说,我们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法,这种学习法共享一个观念:学生们一起学习,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学生在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前提下进行学习。在这种情景中,学生会意
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关系,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
三、利用数学活动和其他形式进行德育教育。
德育渗透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应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我们可以适当开展一些数学活动课和数学主题活动,根据学生的爱好开 展各种活动,比如计算竞赛,讲一讲数学家小故事等,相信这样一定会起到多重作用的。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也要注意它的策略性,一定不要喧宾夺主,要提高渗透的自觉性,把握渗透的可行性,注重渗透的反复性。我相信只要在教学中,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 力,点点滴滴,有机渗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就一定能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
2014年6月
2013—2014学第二学期
养成教育工作总结
大箕小学
陈海霞
时光飞逝,一学期的工作即将结束了。本学期,我班的养成教育工作坚持从学生实际和学校实际出发,按照细、小、实的管理思路,坚持全面贯彻实施新《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大力开展学生养成教育,取得了一定成效,现总结如下:
一、加强师德建设,发挥榜样示范作用。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在贯彻落实养成教育过程中,我经常深入班级,同时加强自身建设,加强学习,真正成为学校德育工作带头人。以自己的能力、人格,高尚的品德,形成“全员参与、全程实施、提升观念、注重实效”的德育工作作风。我每天自己打扫办公室,升旗仪式时排在学生队伍后侧,与学生一起高唱国歌,值周按时到岗,半年来,我从课堂到课间,从学校到社会,总能给学生以良好的行为示范。
二、加大养成教育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
1、我充分利用 “国旗下讲话”、“宣传廊”等校园宣传阵地开展“每日一学”、“今日榜样”等活动,在学生中进行榜样宣传,通过榜样的言行把一些抽象的道德规范具体化,人格化,很好地感染受教育者。同时,对一些不良的行为进行分析、讨论,及时纠正,从而不断提高学生良好的思想意识,激发良好行为。
2、通过向学生家长发放《养成教育致家长一封信》,召开家长座谈会,向家长进行行为习惯养成的知识宣传,向家长宣讲学校养成教育工作计划和对各年级的具体要求,争取家长的积极支持与配合,促进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氛围。
三、养成教育持之以恒,长抓不懈
结合我校的实际,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对学生好习惯的培养采
取分阶段、有重点的进行实施。本学期把听课、写字计算等好习惯作为培养重点进行全面实施。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能有层次,有重点地来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良好的行为规范养不是靠几次教育,几个活动就能完成的,它需要老师和学生持之以恒来完成。
四、取得的成效与努力方向
实行养成教育以来,学校校容校貌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课下学生活动非常有序,上下楼梯靠右走,学生的各种活动井然有序如打球、做游戏等;学生个人卫生洁净了,校园环境整洁了,学生自觉维护校园环境的意识增强了;课堂上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学生守纪律了,学生会学习了,自信心增强了,文明学生越来越多,得到了社会和家长的认可。
虽然我们的养成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今后,在养成教育方面的工作更需要注意积累,不断提高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不断学习,吸收别人的经验,把我校的养成教育做得更好。养成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贵在坚持,持之以恒。我将继续努力,不断创新,为学生一生的成长奠基。
2014年6月
2013----2014学第二学期
远程教育应用经验小结
大箕小学
陈海霞
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工程的根本目的,就是要运用信息化的手段和方式,向广大农村地区输送优质的教育资源,有效的解决我国广大农村教育的跨越式发展。远程教育丰富的教学资源,对于地处农村学校的我们来说,能够转变我们的教育教学理念,开阔我们的视野,优化我们的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校的教育教学发展,是缩短城乡教育差距的有效途径。将远程教育资源运用于教育教学已是必然。
一、运用远程教育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堂成功的教学课,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十分重要的,多媒体教学是我们的好帮手,远程教育资源更是我们的良师益友。恰当地运用远程教育资源进行教学比“一块黑板,一本教材和教学参考书,一只粉笔和教鞭”的传统教学模式更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它能够促使学生快速、高效的获取知识,发展思维。
1、运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吸引学生,导入课题。进行新课的教学时,在导入中,枯燥的讲解无法激起学生的兴趣,也不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那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则能像磁古石一样吸引学生,并使其受到感染和教育。如在教学《轻重》一课时,可运用多媒体课件,在轻柔的音乐声、动态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清楚地感受到物体轻重的比较。使学生在充满好奇的心态下,开始新课的学习。这样生动巧妙的导入课文,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运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介绍背景。学习某些知识,需要学生了解时代背景,而这些知识大多数离学生的生活比较远。而远程教育资源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运用远程教育资源创设课堂情景。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创造与渲染气氛,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使他们尽快的进入情境,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和联想,这时教师就可以设置悬念,让学生带着疑问开始新课的学习,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远程教育资源在活动课中的运用
活动课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活动,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突破传统课堂教学的一种教育形式。让学生在“乐”中“学”,在“学”中“乐”,以获得直接经验,提高实践能力。教育活动课,能让每个学生都参与,都能最大限度的开发智力。多媒体技术及设备能再现声形,图文并茂,我们在课外教育活动课中使用这一手段。
通过远程教育资源的运用,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它能使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不断受到教学成果的激励,从而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它能使教师提高自己的能力,迅速、准确地获得学生的反馈信息,从而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节奏。只要运用得当,远程教育资源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是举足轻重的。我们应该站在历史的高度,站在为国家培养新世纪人才的高度,运用好远程教育资源。
2014年6月
2013----2014学第一学期
远程教育应用经验小结
大箕小学 陈海霞
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它把我们农村教学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梦想变为了现实。远程教育丰富的教学资源,对于地处农村学校的我们来说,能够转变我们的教育教学理念,开阔了我们的视野,优 化了我们的教学手段,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促进了学校的教育教学发展。在此就我在远程教育资源的应用方面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它首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小学生生性好动,自控能力差,单一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容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出现在大屏幕上的图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能仔细观察,达到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利用多媒体教学,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可以省去很多板书时间。课堂上需要板书的知识要点,多媒体课件早已设计好,省出来的时间,可以用来详解教学重点、难点,辅导学生练习,增大教学容量,提高学习效率。
四、远程教育资源在活动课中的运用
活动课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活动,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突破传统课堂教学的一种教育形式。让学生在“乐”中“学”,在“学”中“乐”,以获得直接经验,提高实践能力。教育活动课,能让每个学生都参与,都能最大限度的开发智力。多媒体技
术及设备能再现声形,图文并茂,我们在课外教育活动课中使用这一手段。
远程教育资源的运用,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不断受到教学成果的激励,从而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它能使教师提高自己的能力,迅速、准确地获得学生的反馈信息,从而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节奏。
2013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