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符妮娜:二上数学复习课教案
二年级数学复习课教案
1、复习表内乘除法(一)学习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除法的意义.知道乘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2.熟记乘法口诀,并能熟练地口算表内乘除法.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除法的意义.知道乘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2.使学生熟练地口算表内乘除法.教学过程:
一、复习乘法口诀: 齐背乘法口诀
根据“四六二十四”这句乘法口诀,能说出两个乘法算式和两个除法算式吗?
二.复习乘除法的意义: 1.问:4×6=24表示什么意思 24÷4=6表示什么意思
师小结:4×6=24表示4个6相加或者6个4相加得24.24÷4=6表示24里面有几个6 或者把24平均分成4份,求每份是多少 2.问:在4×6=24中,“4”叫什么 “6” 叫什么 “24” 叫什么 问:在24÷4=6 中“24”叫什么 “4”叫什么 “6”叫什么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总复习第1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比一比赛一赛谁做得又对又快;指名说个别题是如何算的;集体订正;2.完成总复习第2题
a.让学生自己在书上完成;b.指名回答,集体核对;四.课堂作业: 1.口算题.2.根据“七八五十六”写出两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并说出算式里各部分的名称.2、复习表内乘除法(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两步混合运算的顺序及小括号的作用,能正确计算两步混合运算和带有小括号的式题.2.使学生掌握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关系.复习重,难点: 1.能正确计算两步混合运算和带有小括号的式题.2.使学生掌握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关系.复习过程:
一、复习乘,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关系.1.(出示)()×7=49 35÷()=35 4×()=16()×3=21()÷6=2()÷2=8 指名答:()×7=49 括号里该填几,你是怎样想的 35÷()=35括号里该填几,你是怎样想的()÷6=2括号里该填几,你是怎样想的 根据生的回答,师小结: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除数×商 2.完成总复习第3题
a.让学生填一填书上的表格;b.指名说每一个格的计算过程;c.集体核对订正
二.复习混合运算: 1.(出示)4+6÷2 36÷6÷6(12+18)÷6 a.指名板演,其余在自备本上完成;b.问:在一个式子里,有加法,也有除法,先算什么
在一个式子里,都是除法,怎么算 在一个式子里,有括号,先算什么 C.教师小结: 在一个算式里有加减法,也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当只有加减或只有乘除法时,按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算.当算式中出现括号时,应该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2.完成总复习第5题
a.让学生试着自己完成;b.指名说:你是怎样想的 C.集体核对,师作补充;
三.课堂作业: 总复习第4题
3、复习米、分米、厘米的认识及观察立体 方向与位置
复习目标: 1.使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初步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2.进一步使学生知道1m=100mm.并会简单地换算,能够合理地选择长度单位,并能进行简单的估计和目测.3.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由三个正方形搭成的立体,判断从正面,侧面,上面看这个立体时,看到的是什么图形.复习重,难点: 1.使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初步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2.使学生会简单地换算,能够合理地选择长度单位.3.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由三个正方形搭成的立体,判断从正面,侧面,上面看这个立体时,看到的是什么图形.复习过程: 复习方向与位置 1.填空:(1).地图上的方向是上 ,下 ,左 ,右.(2).太阳从 方升起,从 方落下.(3).东和 ,南和 ,是两个相反的方向.(4).讲台在黑板的 面,窗户在教室的 面.2.完成总复习第20题
a.让同桌同学互相说一说,讨论一下.b.每个问题指名说,集体评价,订正.二.复习观察立体
(出示总复习第16题)问:用三个正方体拼出了下面的几种图形,找出从上面可以看到图a的有 ,看到图b的有 ,看到图c的有.让学生在书上填一填,用3个正方体搭一搭.指名口答,集体订正.师小结:我们学习从正面,侧面,上面看到的形状,他们的形状不完全相同,这就要求我们小朋友在观察物体时要全面,要学会用不同的方面去观察.复习米,分米;厘米的认识
1.问:我们学习过哪几种长度单位 从大到小说出他们的名称.它们用字母怎么表示
2.用手比划一下1m, ,1cm,各有多长
哪些物体大约长1m 哪些物体大约长 1cm呢 3.完成总复习第22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口答.4.复习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1米=()厘米
5.完成总复习第23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指名说思考过程.三.复习测量 复习测量物体的方法.四.课堂作业: 总复习第21题
4、复习应用题(一)复习目标: 使学生掌握看图列式的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及图文结合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并会列式.复习重,难点: 使学生掌握看图列式的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及图文结合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并会列式.复习过程: 复习看图列式
1.完成总复习第6题
问:每盒有几个,有几盒,求一共有多少个,怎么列式 2.(出示)●●●● ●●●● ●●●● ●●● 问:求一共有多少个●,能直接用乘法计算吗 应该怎么样列式,为什么
3.☆☆☆☆☆ ☆☆☆☆☆ ☆☆☆☆☆ ☆☆☆☆☆ ☆☆☆ 求一共有多少个
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二.复习图文结合应用题: 1.完成总复习第7题
问:篮子里少了多少个鸡蛋,实际上就是求什么 怎么列式 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问: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指名说,各自在书上提出属于自己的问题,并列式解答.2.完成总复习第8题
让学生自己完成,指名口答,集体核对,订正.3.完成总复习第9题
问:要求每枝圆珠笔多少钱,那么首先要求什么 那么怎样求出5枝圆珠笔多少钱呢 让学生在自备本上完成,指名板演.集体订正,指名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4.完成总复习第10题
让学生自己读题,试着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指名说:你是怎样想的
四.课堂作业
练习册
5、复习应用题(二)复习目标: 使学生掌握两步计算的应用题的解题思路,会正确列式.复习重,难点: 使学生掌握两步计算的应用题的解题思路,会正确列式.复习过程: 一.复习图文结合应用题 1.完成总复习第11题
问:要求连环画的本数是故事书的几倍,首先要知道什么 书上直接告诉我们了吗 怎么求
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2.完成总复习第12题
让同桌同学讨论,这道题目你打算怎么做/ 指名说说怎么想的
师小结:这道题目要先把1辆大轿车的人数去掉,然后把剩下的人数除以一辆面包车可以坐的人数,从而求出一共需要多少辆面包车.3.完成总复习第1题
首先找出这道题中的单位“1”,判断用乘法还是除法.让学生自己完成,指名板演.集体核对,订正.4.完成总复习第15题
(1)指名说一说每件商品的价格.问:求5个练习本和一盒彩笔共花多少钱,怎么列式 指名说解题思路,独立完成集体订正.(2)让学生独立完成第(2)(3)题
指名板演,并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集体核对,订正.(3)问: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让学生提出来并在书上写出来,列式解答.集体交流.二.补充应用题练习1.对比练习(1)小红用15元钱买了5支铅笔,小华有9元,够买几支这样的铅笔(2)小红用15元钱买了5支铅笔,小华想买9支这样的铅笔需要多少钱
a.让学生自己读题,指名分析题意.b.问:两小题的第一步实际上都是要求什么啊
够买这样的几支,实际上就是求的什么(就是求9里面有几个3)买9支需要多少元,实际上就是求什么(就是求9个3是多少)让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集体核对订正.学校体育室有篮球24个,篮球的个数是排球的 3倍,篮球和排球一共有多少个 问:先求什么 怎样求排球的个数
让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集体核对订正.三.课堂作业: 补充练习: 1.学校朗诵组有女生9人,男生的人数是女生的2倍,朗诵组一共有多少个同学 2.小明用12元钱买了4支铅笔,小华想买6支这样的铅笔需要多少钱
第二篇:二上数学计划教案
第一单元计划
教学内容:
测 量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概念。认识质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质量概念。
2、使学生知道常用的长度单位间、质量单位间的换算关系,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恰当地选择单位。
3、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和质量,会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测量。
4、在实际操作中,增强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操作技能,培养实践能力。
5、通过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生产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养成认真观察、仔细测量的好习惯。教学重点:
1、感受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实际长度,1吨的实际重量。
2、会用毫米、分米作为单位量物体的长度。教学难点:
1、对1千米的长度和1吨的质量形成正确的表象。
2、恰当选择单位估计物体的长度和质量。课时安排:6课时。
第一课时
认识长度单位 —— 毫米
教学内容:
教材第2—3页的内容及练习一第1至第3题、7题。教学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厘米度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2、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并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重点:
认识长度单位毫米,会用毫米度量物体长度。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估测方法。教具准备:
1分、2分、5分的硬币各一枚,磁卡一张,学生尺,曲别针,铅笔盒,数学书,铅笔或签字笔等。教学方法:动手操作、小组合作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复习旧知。
(1)师生一起回忆曾经学过哪些长度单位?
(2)请同学们以厘米为单位,分别测量曲别针、铅笔的长度。(3)集体交流,说说你是怎样测量的。
2、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根据掌握的知识,估计一下我们的数书长、宽、厚各是多少?老师板书学生估计的结果。
提出问题:究竟数学书的长、宽、厚各是多少呢?谁估计的结果更接近准确数据呢?请同学们分成小组对数学书的长、宽、厚进行实际测量。
二、探究新知:
1、认识毫米。
(1)分组测量数学书的长、宽、厚。
(2)组织全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测量结果进行交流。
长:不到21厘米、差2个小格。宽:不到15厘米、差2个小格。厚:不到1厘米、只有6个小格。
提出问题:要想精确地表示出测量结果,而测量的长度又不是整厘米时怎么办呢?
引出毫米:当测量结果不是整厘米时,我们可以用毫米表示。位于厘米间的一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
板书课题:毫米的认识
2、学习1厘米=10毫米。
请同学们拿出直尺,从直尺上选定1厘米的长度,数数在1厘米的长度里有几个小格。每个小格的长度有什么特点?(长度相等)
通过观察和数格从中得出,把1厘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就是1个小格,长是1毫米。1厘米=10毫米。(板书)
3、深刻感悟1毫米的长度,形成直观印象。
(1)说一说在生活中哪些东西的长、宽或厚约是1毫米?然后动手量一量,看说的对不对。(硬币、磁卡、钥匙等)
(2)说说生活中哪些物品通常是以毫米为单位计量的?(3)说说数学书的长、宽、厚各是多少厘米多少毫米?(4)猜一猜学生尺的厚度是几毫米?然后同桌测量验证。
三、作业设计
1、练习一第1、2、3题及7题。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
橡皮长5()
教室长10()
玻璃厚5()
铁皮厚2()
3、在括号里填出适当的数。
1米=()厘米
1厘米=()毫米
四、思维训练:
怎样能较准确地知道多少张纸的厚度是半毫米?
五、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毫米,硬币、磁卡、钥匙等物体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知道了当测量长度的结果不是整厘米时,就可以用毫米来表示,还知道了厘米与毫米的关系是:1厘米=10毫米。板书设计:
毫米的认识 1厘米=10毫米
第二课时
分 米 的 认 识
教学内容:
教材第4—第6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实践,使学生意识到量比较长的物体的的长度可以用分米作单位。
2、认识分米,建立1分米的长度概念。
3、培养学生估测意识和能力。教学重点:
认识分米,建立1 分米的长度概念 教学难点:
选用合适的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能够根据分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进行简单的换算和计算。教具准备:
例2情景图,尺子等。教学方法:操作、小组合作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导言: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你们还记得它叫什么吗?到现在为止我们共认识了哪些长度单位?
2、请同学们用语言表述或用手比划出1米、1厘米、1毫米的长度。
二、探究新知:
1、知道分米产生的实际意义:
(1)估算课桌的长和宽。
(2)同桌两人为一组测量课桌的长和宽。(3)汇报测量方法:说说你们是怎样测量的。
今天,老师还请来了四位小朋友。(出示例2情景图)他们也参加了我们的测量活动,下面我们来看看他们是怎样测量的。
用学生尺测量的。
方法一:15厘米为一段连续量。
方法二:18厘米为一段连续量。
方法三:10厘米为一段连续量。
方法四:20厘米为一段连续量。
(4)针对10厘米为一段连续量的方法,师提出:“10厘米的这一段,可以用比厘米大的单位来表示,你们知道是什么吗?”(板书:分米)
类似课桌的长和宽这样的长度,一般选用分米作单位来表示。
2、了解分米与厘米、米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1)观察测量尺,你们能不能从中发现分米与我们以前所学过的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
以小组为单位交流。
板书: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2)练习:2米=()分米
30厘米=()分米
1米—2分米=()分米
14厘米+26厘米=()分米
1、会选择分米为单位进行测量。
(1)以分米、厘米为单位,测量课桌的宽是_分米_厘米。
厘米。
_分米_厘米,课桌的高是
_分米_(2)以分米、厘米为单位,测量前后两张课桌之间的距离大约是
4、建立1分米的长度概念。
(1)闭上眼睛想一想:1分米有多长?
5(2)用手比划一下,1分米的长度。(3)生活当中哪些物品的长度约是1分米?(4)估测一下黑板的长度约是多少分米?
指名到前面测量,看谁估测的最接近准确长度。
三、作业设计:
1、练习一的第3、5、6题
2、判断下列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 √ ‖,错误的打“× ‖(1)一条裤子长9分米()(2)一张床长5分米()(3)小明高14分米
()
(4)一支毛笔长2分米也就是20厘米()
3、填空:
5分米=()厘米=()毫米
30毫米=()分米 40毫米=()厘米=()分米
2米=()厘米
四、思维训练:
在一块长2分米的塑料板条上,标刻出长度为1毫米的线段,可以标出多少段?
五、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认识了长度单位分米,知道了当测量较长距离或物体长度时,就可以用分米作单位;还知道了分米与米、分米与厘米的换算关系分别是: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分米是小于米大于厘米的长度计量单位。)板书设计:
分米的认识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第三课时
千 米 的 认 识
教学内容:
教材第七页至第八页例三和例四 教学目标:
1、认识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学重点、难点:
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会用千米表示实际长度 教学准备:
例3情景图,“做一做”的校园门口情景图,卷尺等。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汇报交流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名称。
1、钢笔长约15()
2、一棵大树高10()
3、纸板厚约5()
4、钉子长约4()
老师对学生填写结果进行评价。指出这些都是我们生活常见的物体。
二、探究新知:
1、感知千米产生的实际意义,知道千米与米之间的关系。
(1)出示教材例3情景图:
提出问题:在生活中你见过这样的情景吗?谁能说一说这副图主要说了些什么?(从这里到叶镇还有21千米等)
关于千米这一概念,你们对它都有哪些了解?(千米也是长度单位、千米是比米大的长度单位、千米又叫公里、1千米=1000米、千米是测量长距离时选用的计量单位)。老师补充说明
(2)出示课本第8页“做一做”的校园门口情景图。
提出问题:小华家到学校的路程正好是1千米,你能估测一下。“他家可能在哪里?”“他从家到学校大约要用多长时间?”(小组讨论并汇报)
老师指出:刚才同学们所说的,都是猜测的,那么,到底1千米有多长,你们哪位同学估测最准确,你们能自己想办法来验证吗?
(3)分小组设计验证方案。
7(4)汇报交流
老师补充说明,呈现如下方案:
方案一:走一步大约长5分米,走2000步大约是1千米。从学校门口出发,走2000步,看走到什么地方是1千米,再计算一下时间。
方案二:出示课本第8页例4情景图。
在操场上量出100米的距离,沿着100米的跑道走10次,就是1千米,并计算一下时间。
方案三:出示课本第7页右下方图。
学校操场跑道400米,沿着跑道走两圈半就是1千米,并计算出所用时间。
2、体验1千米的实际长度,形成正确表象。
组织学生到操场上去走1千米的距离,学生自己计算时间并汇报结果。
三、作业设计:
课本第9页练习二的1、2题。
四、课堂小节: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还想再了解那些相关的知识? 板书设计:
千米也是长度单位
千米是比米大的长度单位、千米又叫公里 1千米(公里)=1000米 千米是测量长距离时选用的计量单位
走1千米大约用15分钟
第四课时
米与千米之间的换算
教学内容:
教材第八页的例五及练习二的第三题、第五题、第六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长度单位名称之间的换算。
2、培养学生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
米与千米之间的换算方法 教学准备:
小黑板、情景图等。教学方法:指导练习,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1米=()分米 2厘米=()毫米 50厘米=()分米 1米=()厘米
3分米=()厘米
80分米=()米
1千米=()米2、1米–7分米=()分米
1分米–4厘米=()厘米
25厘米+15厘米=()分米
23毫米+27毫米=()厘米
2、观察这一组题你发现了什么?(都是关于长度单位换算的题)
3、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千米”,知道1千米=1000米,那么根据千米与米 的关系,你能正确换算吗?
二、探究新知:
1、学习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
(1)出示例5:3千米=()米
5000米=()千米
①全班同学一齐动笔写在书上。②指名说出解答思路。
(2)出示课本第8页的“做一做”。
指名说出结果并说说是怎么想的。
2、了解几种常见物体的运动速度。
老师导语:上节课,同学们同过亲身体检知道了,我们走1千米大约用15分钟,每小时走4千米。
(1)提出问题:那么你们知道骑车1小时、坐汽车1小时、乘飞机1小时各行多少千米吗?
学生打开课本完成第9页练习二第1题。
(2)组织反馈,增加相关信息量。
①指名说出连线结果。
②提问:除这些物体的运动速度外,你还知道其他以千米为单位的物体的运动速度吗?(火车大约1小时行驶200千米等)
3、解答相关实际问题。
让学生把书翻到第10页看到练习二的第4题。
(1)引导观察,说一说从这副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请同学以小组为单位,根据题中三组信息任意选择一组,结合日常积累的生活常识,帮助他们设计一下行动方案,并计算出大约需要多长时间。
(2)小组汇报,集体评价行动方案是否可行,为什么?
三、作业设计:
1、课本第9页练习二第3题、第10页5题。
2、填空。
8千米2米=()米
20千米—2000米=()千米
720米+300米=()千米()米
四、思维训练:
课本第10页练习二的第6题。
五、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新的收获和体会吗?(掌握了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方法,进一步感受了千米的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了解了许多常见物体的运动速度,学会了如何根据这些常见物体的运动速度合理安排外出行程。)板书设计:
米与千米之间的换算 3千米=()米 5000米=()千米
第五课时
吨 的 认 识
教学内容:
教材第11页至第13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重量概念。
2、学会换算质量单位。
3、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存在这些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重点:
认识重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重量概念。教学难点:
学会估计生活中的物体的质量 教学准备:
例6情景图、一枚胸花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小组合作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回顾一下以前我们学过哪些关于重量的单位?(克、千克)
2、举例说出哪些物体的重量是1克,哪些是1千克?(1枚2分的硬币大约重1克,两带食盐大约重1千克。)
3、想一想自己的体重大约是多重?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猜一猜物体的质量
(1)老师手里握着一枚胸花,让学生猜一猜,老师手里有什么,并估测它的质量。(2)、猜一猜老师约有多重。
(3)、再猜一猜一头牛妈妈、一匹马爸爸、一头猪姐姐、一只熊哥哥约重多少千克?
2、现在老师给你们讲一个故事。
美丽的森林村里住着许多的动物,森林村是在一条河岸上,这条河,河水很清,在河对岸也有一个村庄,这个村庄住着白兔、小猴等动物,„„。
3、认识吨,建立1吨的质量概念。
出示例6情景图,师:看!图上就是美丽的森林村,我们一起去看一看。(1)提出问题
(2)各学习小组议一议,这四只动物能一起过桥吗?为什么?(3)汇报;
4、小结:(1)吨是比千克大的质量单位。(2)1吨=1000千克
5、请学生说一说生活中什么东西大约重1吨。
三、了解“吨”的应用价值。
提出问题:通常在什么情况下,要使用质量单位“吨”呢?请举例说明。(1)很重物体的质量。如卫星、宇宙飞船、钢铁等的质量。(2)交通工具的载重量。如轮船、汽车、火车的载重量。
11(3)许多物体的质量总和。
四、学习吨与千克的换算。
1、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例7
2、汇报
3、抽生板演。
4、总结单位名称的换算方法。
五、作业设计:
1、课本第13页练习三的第1、2题。
2、判断对错。
①粉笔长13克。
()②一瓶牛奶重250千克。
()③一个皮球重2吨。
()④1吨铁比1吨棉花重。
()
六、课堂小结:
到此为止,对于吨的认识同学们满意吗?能谈一谈你的收获吗? 板书设计:
吨的认识
吨是比千克大的质量单位。
1吨=1000千克
第六课时
生活中的数学
教学内容:
教材第一十四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千米和质量单位吨,牢记单位之间的进率。
2、能联系生活,理解生活中处处存在这些数学知识。
3、培养学生学会观察生活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
能联系生活,说出生活中的数学。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
1、复习长度单位:
(1)让学生说一说你认识了哪几个长度单位。(板书: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
(2)举例子说一说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1千米的长度。
2、复习质量单位
(1)让学生说一说你认识了哪几个质量单位。(板书:克、千克、吨)(2)举例子说一说1克、1千克、1吨有多重?
二、联系生活,了解生活中的数学
(一)自学课本第一十四页的内容
1、学生看书第十四页的内容。
2、各学习小组交流,你看到了什么?全班交流 师:请各小组代表汇报你们组发现了什么? 生:我们组发现一辆汽车限载重量8吨,……。
(二)归纳概括,形成网络。
1、以小组为单位,根据你的想法,把这些计量单位进行分类整理。
2、组织反馈,集体交流分类情况。
板书:长度单位: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质量单位: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指名说一说,你是根据什么分类的?
3、通过以上整理,我们对这些计量单位一定有了更清楚的认识和更深刻的印象。那么,谁能举例说一说,通常在什么情况下需采用千米、分米、毫米和吨这四个计量单位。
三、作业设计: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1)1枝铅笔长约2()(2)一包饼干约重200()
(3)我国的长城是世界八大奇迹之一,它的总长约6000()(4)一卡车西瓜大约重1()
2、填空。
100毫米=()厘米
50千米=()米
3分米=()毫米
25米=()分米
16吨=()千克
2000千克=()吨 3、1只熊猫约重100千克,多少只熊猫约重1吨?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对学过的常用计量单位进行了分类整理。通过整理认识到:常用的长度计量单位有五种,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是: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常用的质量单位有三种,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是:吨、千克、克。同时对它们之间的关系有了比较系统的了解和掌握。板书设计:
生活中的数学
长度单位有: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质量单位有:克、千克、吨。
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质量单位之间的进率: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第三篇:二年级数学复习课教案
二年级数学复习课教案
第一课时:复习表内乘除法(一)
复习内容:总复习部分内容及补充内容
复习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除法的意义.知道乘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2.熟记乘法口诀,并能熟练地口算表内乘除法.复习重,难点: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除法的意义.知道乘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2.使学生熟练地口算表内乘除法.复习过程:
复习乘法口诀:
齐背乘法口诀
根据“四六二十四”这句乘法口诀,能说出两个乘法算式和两个除法算式吗
二.复习乘除法的意义:
1.问:4×6=24表示什么意思
24÷4=6表示什么意思
师小结:4×6=24表示4个6相加或者6个4相加得24.24÷4=6表示24里面有几个6 或者把24平均分成4份,求每份是多少
2.问:在4×6=24中,“4”叫什么 “6” 叫什么 “24” 叫什么
问:在24÷4=6 中“24”叫什么 “4”叫什么 “6”叫什么
巩固练习:
1.完成总复习第1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比一比赛一赛谁做得又对又快;
指名说个别题是如何算的;
集体订正;
2.完成总复习第2题
a.让学生自己在书上完成;
b.指名回答,集体核对;
四.课堂作业:
1.口算册.2.根据“七八五十六”写出两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并说出算式里各部分的名称.第二课时
第三课时
做测试卷
第四课时
评卷
第五课时:复习表内乘除法(二)
复习内容:总复习部分内容及补充内容
复习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两步混合运算的顺序及小括号的作用,能正确计算两步混合运算和带有小括号的式题.2.使学生掌握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关系.复习重,难点: 1.能正确计算两步混合运算和带有小括号的式题.2.使学生掌握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关系.复习过程:
复习乘,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关系.1.(出示)()×7=49 35÷()=35 4×()=16
()×3=21()÷6=2
()÷2=8
指名答:()×7=49 括号里该填几,你是怎样想的35÷()=35括号里该填几,你是怎样想的()÷6=2括号里该填几,你是怎样想的根据生的回答,师小结: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除数×商
2.完成总复习第3题
a.让学生填一填书上的表格;b.指名说每一个格的计算过程;c.集体核对订正;
二.复习混合运算:
1.(出示)4+6÷2 36÷6÷6(12+18)÷6
a.指名板演,其余在自备本上完成;b.问:在一个式子里,有加法,也有除法,先算什么
在一个式子里,都是除法,怎么算
在一个式子里,有括号,先算什么
C.教师小结:
在一个算式里有加减法,也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当只有加减或只有乘除法时,按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算.当算式中出现括号时,应该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2.完成总复习第5题
a.让学生试着自己完成;
b.指名说:你是怎样想的C.集体核对,师作补充;
三.课堂作业:
总复习第4题
第六课时
第七课时
练习
做测试卷
第八课时
评卷
第九课时:复习米,;厘米的认识
及观察物体 方向与位置
复习内容:总复习部分内容及补充内容
复习目标: 1.使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初步认识前,后左,右四个方向.2.进一步使学生知道1m=100cm.并会简单地换算,能够合理地选择长度单位,并能进行简单的估计和目测.3.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由三个正方形搭成的立体,判断从正面,侧面,上面看这个立体时,看到的是什么图形.复习重,难点: 1.使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初步认识前,后左,右四个方向.2.使学生会简单地换算,能够合理地选择长度单位.3.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由三个正方形搭成的立体,判断从正面,侧面,上面看这个立体时,看到的是什么图形.复习过程:
复习方向与位置
1.填空:
(1).认识方向方向是前 ,后 ,左 ,右
..2.讲台在黑板的 面,窗户在教室的 面.2.完成总复习第20题
a.让同桌同学互相说一说,讨论一下.b.每个问题指名说,集体评价,订正.二.复习观察立体
(出示总复习第16题)
问:用三个正方体拼出了下面的几种图形,找出从上面可以看到图a的有 ,看到图b的有 ,看到图c的有.让学生在书上填一填,用3个正方体搭一搭.指名口答,集体订正.师小结:我们学习从正面,侧面,上面看到的形状,他们的形状不完全相同,这就要求我们小朋友在观察物体时要全面,要学会用不同的方面去观察.复习米,;厘米的认识
1.问:我们学习过哪几种长度单位 从大到小说出他们的名称.它们用字母怎么表示
2.用手比划一下1m, ,1cm,各有多长
哪些物体大约长1m 哪些物体大约长 1cm呢
3.完成总复习第22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口答.4.复习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1米=()厘米
5.完成总复习第23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指名说思考过程.三.复习测量
复习测量物体的方法.四.课堂作业:
总复习第21题
第十课时
第十一课时
练习
做测试卷
第十二课时
评卷
第十三课时:解决问题(一)
复习内容:总复习部分内容及补充内容
复习目标: 使学生掌握看图列式的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及图文结合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并会列式.复习重,难点: 使学生掌握看图列式的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及图文结合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并会列式.复习过程: 复习看图列式
1.完成总复习第6题
问:每盒有几个,有几盒,求一共有多少个,怎么列式
2.(出示)●●●● ●●●● ●●●● ●●●
问:求一共有多少个●,能直接用乘法计算吗
应该怎么样列式,为什么
3.☆☆☆☆☆ ☆☆☆☆☆ ☆☆☆☆☆
☆☆☆☆☆ ☆☆☆
求一共有多少个
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二.复习图文结合应用题:
1.完成总复习第7题
问:篮子里少了多少个鸡蛋,实际上就是求什么
怎么列式 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问: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指名说,各自在书上提出属于自己的问题,并列式解答.2.完成总复习第8题
让学生自己完成,指名口答,集体核对,订正.3.完成总复习第9题 问:要求每枝圆珠笔多少钱,那么首先要求什么
那么怎样求出5枝圆珠笔多少钱呢
让学生在自备本上完成,指名板演.集体订正,指名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4.完成总复习第10题
让学生自己读题,试着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指名说:你是怎样想的四.课堂作业
练习册
第十四课时
第十五课时
练习
做测试卷
第十六课时
评卷 第十七课时:解决问题(二)
复习内容:总复习部分内容及补充内容
复习目标: 使学生掌握两步计算的应用题的解题思路,会正确列式.复习重,难点: 使学生掌握两步计算的应用题的解题思路,会正确列式.复习过程:
一.复习图文结合应用题
1.完成总复习第11题
问:要求连环画的本数是故事书的几倍,首先要知道什么 书上直接告诉我们了吗 怎么求
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2.完成总复习第12题
让同桌同学讨论,这道题目你打算怎么做/
指名说说怎么想的师小结:这道题目要先把1辆大轿车的人数去掉,然后把剩下的人数除以一辆面包车可以坐的人数,从而求出一共需要多少辆面包车.3.完成总复习第1题
首先找出这道题中的单位“1”,判断用乘法还是除法.让学生自己完成,指名板演.集体核对,订正.4.完成总复习第15题
(1)指名说一说每件商品的价格.问:求5个练习本和一盒彩笔共花多少钱,怎么列式
指名说解题思路,独立完成集体订正.(2)让学生独立完成第(2)(3)题
指名板演,并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集体核对,订正.(3)问: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让学生提出来并在书上写出来,列式解答.集体交流.二.补充应用题练习
1.对比练习
(1)小红用15元钱买了5支铅笔,小华有9元,够买几支这样的铅笔
(2)小红用15元钱买了5支铅笔,小华想买9支这样的铅笔需要多少钱
a.让学生自己读题,指名分析题意.b.问:两小题的第一步实际上都是要求什么啊
够买这样的几支,实际上就是求的什么
(就是求9里面有几个3)
买9支需要多少元,实际上就是求什么
(就是求9个3是多少)
让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集体核对订正.学校体育室有篮球24个,篮球的个数是排球的
3倍,篮球和排球一共有多少个
问:先求什么 怎样求排球的个数
让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集体核对订正.三.课堂作业:
补充练习:
1.学校朗诵组有女生9人,男生的人数是女生的2倍,朗诵组一共有多少个同学
2.小明用12元钱买了4支铅笔,小华想买6支这样的铅笔需要多少钱
第四篇:一年级数学复习课教案
一年级数学上册复习教案
20以内的数的认识
复习内容:第三,七单元 复习目的:
1、通过复习20以内的数的组成、数序等,使学生加深对数的概念的认识和理解。
2、加强区分基数和序数(几个和第几个),在表示第几个时要注意说明方向、顺序。如:从左往右数,第2个是()
3、强调数物体个数的方法: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方向数数、做记号、根据物体摆放的规律按群数数等。
4.、加深对0的理解:在不同情境中,0的含义是不同的。一般情况下0表示没有,还表示“起点”和温度计上的“基准”0度。要依据具体情况,判断0的含义。教具准备:数字卡片 复习过程:
一、复习数的认识及排列
1、开学到现在,你们学习了哪些数字?
同学们,数学数学,离不开数,回忆一下,到目前为止,我们认识了哪些数呢?
学生齐读:0、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
让学生换多种方式读,比如:让学生顺着数,也可以让学生倒着数,还可以让学生跳着数,可以是数单数,也可以数双数。
2、说一说数与数之间的位置关系:如13在几的前面?19在几和几的中间等?
师:数,我们认识了,也会排列顺序了。那么这两个数,你能很快地说出谁大谁小吗?
出示11和17:你是怎么比的呢?
生:我是从前往后数的,先数到的小,后数到的大。
生:我看数位,十位一样,看个位,个位数大的,那个数就大。
师出示6、9、15:你能说出这三个数的大小吗?
生:6<9<15 按规律填数
(1)11 13
()
()。
(2)20 18
()
()
12。
二、复习数位
1、师出示卡片11:
你们看,这是几?它是几位数呢?
从右面起,第一位是什么位,第二位是什么位呢?个位上“1“表示什么,十位上的“1”又表示什么呢?
生: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2位是十位,个位上的“1”示1个一,十位上的“1”表示1个十。
2、练习:
(1)、看卡片,说出它里面有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13、16、18、20)
(2)、我说你猜:
1)1个十,3个一组成几?(13)2)9个一,1个十组成几?(19)
3)个位上的数是最大的一位数,十位上的数比0大1,这个数是几?(19
4)我是10前面的一个数,我是几?(9)5)我比9少1,我是几?(8)
6)我是12和14中间的一个数,我是几?(13)
7)我是19后面的一个数,我是几?(20)8)我比18少1,我是几?(17)
9)我是由1个十和2个一组成的,我是几?(12)三.复习“凑十法”
第五篇:一年级数学复习课教案
一年级数学上册复习教案
20以内的数的认识 第一课时(20以内的数的认识)越北镇中心校学 张玉华
复习内容:20以内的数的认识及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以及P69-71练习八第3、4、5、6、11题 复习目标:
1、通过复习20以内的数的组成、数序等,使学生加深对数的概念的认识和理解。
2、加强区分几个和第几个,在表示第几个时要注意说明方向、顺序。如:从左往右数,第2个是()
3、强调数物体个数的方法: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方向数数、做记号、根据物体摆放的规律按群数数等。
4加深对0的理解:在不同情境中,0的含义是不同的。一般情况下0表示没有,还表示“起点”和温度计上的“基准”0度。要依据具体情况,判断0的含义。
3、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应用能力)
4、通过复习,促进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提高和发展,增强运用知识的能力,加深对数学的体会。教具准备:数字卡片 复习过程:
一、复习数的认识及排列
1、开学到现在,你们学习了哪些数字?
同学们,数学数学,离不开数,回忆一下,到目前为止,我们认识了哪些数呢?
学生齐读:0、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
让学生换多种方式读,比如:让学生顺着数,也可以让学生倒着数,还可以让学生跳着数,可以是数单数,也可以数双数。数离不开我们的生活,那谁能用这些数说一句话呢?
2、会计算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吗?
3、说一说数与数之间的位置关系:如13在几的前面?19在几和几的中间等?
二、复习数位
1、师出示卡片11:
你们看,这是几?它是几位数呢?
从右面起,第一位是什么位,第二位是什么位呢?个位上“1“表示什么,十位上的“1”又表示什么呢?
生: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2位是十位,个位上的“1”示1个一,十位上的“1”表示1个十。
师:同学们说得很对,那么你能说出“11”各个数位上的数表示什么吗?
2、练习:
(1)、看卡片,说出它里面有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13、16、18、20)
(2)、我说你猜:1个十,3个一组成几?9个一,1个十组成几?
个位上的数是最大的一位数,十位上的数比0大1,这个数是几?
20里有几个十?几个一?
三、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方向数数
复习序数的含义
’
1、出示教材第116页的第3题,先让学生口答,再在书上填写。(1)从左边起,红珠子是第几个?(2)把第14个珠子涂上颜色。
2、数学游戏,猜猜我是几。
(1)我是10前面的一个数,我是几?(2)我比9少1,我是几?(3)我是12和14中间的一个数,我是几?
(4)我是19后面的一个数,我是几?(5)我比18少1,我是几?(6)我是由1个十和2个一组成的,我是几?(7)我是由2个十组成的,我是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