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信息技术应用于语文课堂教学的研究
信息技术应用于语文课堂教学的研究
广州市番禺区市桥德兴小学 黎银兴
[摘要]:
在信息时代降临的今天,既对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更为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如何站在新的高度深化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优势,建立小学语文新型教学模式,创造性地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在实践中,可巧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学习激情;合理借助信息技术,以突破教学重难点;活用信息技术整合教学资源,提高创新阅读的有效性。事实证明,合理借助信息技术进行语文教学,可以优化语文教学,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使语文教学进入一种美的意境。
[关键词]:巧用;灵用;活用
在信息时代降临的今天,既对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更为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如何站在新的高度深化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优势,建立小学语文新型教学模式,创造性地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艰巨任务。事实也证明了信息技术网络能提供文本、图形、动画、视频图像、声音等多种媒体集成的大容量信息,给学生带来了一种全新的学习环境和方式。通过信息技术,学生可以在娱乐中接受教育,增长知识,能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那么,如何恰当的巧用信息技术,让信息技术更好地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呢?
一、巧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学习激情
情境教学是教师从教学需要出发,根据教学目标,创设以形象为主体、富有感情色彩的具体场景或氛围,以激发和吸引学生主动学习。良好的课堂情境的创设往往取决于一堂课的导入环节。教师如能巧妙利用信息技术课件创设课堂氛围,那就会犹如磁石吸铁一般,紧紧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兴趣。信息技术新颖有趣的动画情境,融直观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图文并茂,动静相融的教学场景,引发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使教学过程变得生动活泼,更具吸引力,能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如在教学第四册《雷雨》中“雷雨前”的景象时,我播放了一段关于雷雨前的录像,学生在欣赏信息技术课件再现课文情境的一幅幅生动逼真的画面,边想象雷雨前自然景象的变化。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器官,也促使形象思维活动的展开,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浓厚兴趣。同时,由于信息技术课件已将雷雨前闪电、雷声不断变亮、变响的过程生动地展现在学生眼前,所以学生能很快理解“越来越”的意思是一次比一次强。为帮助学生巩固对“越来越”这个词语的理解和运用,我让学生看有关信息技术展现的植物、动物生长的动画片段后,进行填空练习:()越来越()。让学生通过句子的填空练习,加深对抽象的关联词语的理解,从中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又如在学习《曼谷的小象》这课时,我首先让学生欣赏曼谷美丽的风光和大象,进入情境。老师配乐展示多幅曼谷的风景图和大象图,老师边展示边介绍:曼谷是泰国的首都和最大城市,也是东南亚第二大城市。在泰语里是“天使之都”的意思,她是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之一。全市有佛庙400多座,又被称为“佛庙之都”。在曼谷,您到处可以看到精致美观,各式各样的佛庙。在曼谷你除了欣赏佛庙还应该去欣赏大象,因为那里的大象乖巧、聪明能干,是人们的好帮手。大家想去那旅游吗?今天,黎老师带你们出国,去曼谷旅游,去看曼谷的景、曼谷的人,还有曼谷的小象。这样学生仿佛置身于曼谷的奇异风光中,既了解了有关曼谷的知识,又激发了去曼谷了解曼谷的人和象的热望,这样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可将抽象的语言文字化为直观可感的画面,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最佳途径,为后面新课内容的顺利教学作好了铺垫,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灵用借助信息技术,以突破教学重难点
小学语文教材内容丰富多彩,但有难易之分。对于教材中难理解的问题,如果单靠简单的教学手段,哪怕老师费尽唇舌,也难以引导学生去理解和突破。如果能灵活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加强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是可以弥补教学上的不足,变抽象为具体。这样的教学,使学生通过视听觉产生强烈的兴趣,打破了沉闷的学习气氛,改变枯燥单一的学习方式,能使学生更为顺利地理解信息,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这就使学生不再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却能产生学习的兴趣,主动、及时地获取信息,从而激发他们自觉地参与学习,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认识,容易突破重难点。如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语言精练,具有极强的震撼力。学生领略圆明园惜日的辉煌和认识侵略者的贪婪与疯狂是文中的重难点之一。如果单纯靠教师的语言描述,学生只能简单地知道圆明园在艺术上的成就和馆藏品的价值,以及从表面上知道圆明园的毁灭是英法联军播下的恶果。但在教学中我并没有采用这样的方法。而是首先播放圆明园的景色录像,边放边配上语言描述,圆明园在学生的头脑中的印象越来越清晰。我趁热打铁,让学生用语言由衷地赞美祖国灿烂的文化。当学生高昂的爱国热情被激起之时,我及时地播放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电影片断,巨大的反差给学生内心带来强烈的震撼,激起他们对侵略者的愤恨,对圆明园毁灭的痛惜。这样灵用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不仅可以丰富文本的内涵,还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三、活用信息技术整合教学资源,提高创新阅读的有效性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只有“厚积”才能“薄发”,提倡扩大阅读面。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也提出:语文教育应当引导学生学好教材,超越教材。对语文学科的学习来说,要打破教材作为唯一课程资源的观念。在教好原有教材的基础上,注意延伸扩展。用信息论的观点来看,就是在一定时间内给学生传导最多信息,使他们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信息技术计算机的运用,将教材的一些内容进行延伸,再创造,使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可以充分利用各种资料和音像材料来整合教学资源,扩大知识容量,既能使教学内容在多层面、多形式达到良好的组合,又使教学内容呈现出形象生动、感染力强的特征,因而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时主动投入的激情。所以我们要树立大语文观,构建课内外联系,学科间融合的语文课程体系。如教学《荷花》这一课时,我布置学生网上搜集信息、拓展学习。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荷花的资料在课上交流。老师也将自己收集的资料与学生共享,进行课后延伸,进行荷花综合学习。如荷花的历史,荷花裁培在中国具有5000年以上;荷花的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荷花家族的食用营养价值;荷花的高贵品质,迎骄阳而不惧,出污泥而不染;古往今来诗人墨客歌咏荷花的诗句等。
又如在教学《邓小平爷爷植树》一课,我在较好地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的情况下,引导学生通过信息技术阅读关于《植树节的由来》和《邓小平同志和全民植树运动》,学生通过阅读,拓宽了知识面,知道3月12日是植树的好日子,更深切地体会到邓小平爷爷植树的认真态度和他的心愿。因此,利用信息技术整合教学资源,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而且能加强学生对教学内容和阅读方法的掌握,更有助于他们在课外时间里,读更多的书籍,扩大了学生的信息量,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就这样,学生通过实践创新,综合能力得到锻炼,语文综合素养得到提高,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阅读速度与理解能力,这不就是践行教学的有效性吗?
合理借助信息技术进行语文教学,可以优化语文阅读教学,使语文教学进入一种美的意境。优美的画面、动听的音乐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使语文课充满意境之美,而且提供大容量教学信息、实现教学信息的优化整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教师》2010年8月刊
2、《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
第二篇:信息技术应用于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让体育教学绽放新的精彩
王清华
摘 要 教育现代化其中最重要的标志是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又体现在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上,在体育教学上也是如此。不论是体育理论教学还是体育技术教学,都离不开现代信息技术的辅助,可以说现代信息技术让体育教学绽放出新的精彩。分析多媒体在体育教学中的意义,并就实施的要点进行研究。关键词 信息技术;体育教学;实践教学
随着新教改的不断推进和实施,多媒体教学已经被广泛应用到各学科的课堂教学中,体育课程的教学也在利用多媒体进行进一步的探索和改革。多媒体教学则常见于体育理论教学的部分,在教学过程中,把多媒体与理论知识有机融合,不仅能使学生掌握扎实的体育知识,也为体育的实践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利用多媒体进行体育教学的意义
多媒体在体育教学中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和意义,笔者将多媒体在体育教学中的意义概括为以下几点。
1.1 多媒体技术的引入有助于体育教学模式的改革
由于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学生和教师对体育的教学模式也提出更高的要求。首先,传统的讲解——示范的教学模式已经完全不能满足学生对体育课堂教学的需求,而枯燥单一的场地和室外训练,经常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其次,教师不稳定的自身条件会严重影响体育的教学效果,教师对理论知识的讲解不清晰、动作示范又不准确,那么学生就无法掌握相应的体育技能。
在体育的教学过程中引入多媒体技术,不仅有助于传统的教学模式的改革,还能避免教师自身所产生的不利因素,提高体育课堂的教学质量。1.2 多媒体技术的引入有助于健康运动理论的传授
学生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反复练习熟练掌握了体育技能。然而,由于许多体育理论知识结构不够完善,学生往往只知道机械地做动作,却不知为何这样做。另外,对于很多与健康运动有关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方法,学生也没有系统全面的认识,这样就容易使学生产生运动误区,不仅对学生的身体造成伤害,也有悖于体育的教学宗旨。而多媒体技术的引入会使枯燥的健康运动理论变得丰富多彩、生动活泼,有效填补现代体育教学的缺口,学生既形成完善的理论知识结构,又
掌握了熟练的运动技能。
1.3 多媒体技术的引入有助于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
由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学生对于计算机和互联网等新生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因此,在体育教学活动中要紧抓这一特点,利用网络技术,制作有关体育活动的多媒体课件,并科学规划课件内容,如体育基础篇、健康知识篇、运动技巧篇、运动影响篇等,构建完整的体育知识体系,形成合理的体育教学素材。教师可以运用可操作的虚拟现实模型和3D模型等手段,让学生从各个角度观看体育项目的动作技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准确地掌握每个动作要领。所以,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不仅有利于体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还有助于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实施多媒体教学的要点
鉴于多媒体在体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广大体育教师应认真研究,合理利用多媒体辅助体育教学。
2.1 明确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
教学目标的确立要在准确把握教材内容、教学目的以及学生特点的基础上进行综合考虑,要依据学生的体育现状,逐层推进,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案,突显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树立正确的体育态度,提高运动技能。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采用板书和口述等教学模式,枯燥、乏味、不形象的教学难以引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多媒体技术具有声形兼备、图文并茂的特点,学生能够通过图像、画面、声音等综合信息对体育技能产生较为直观的印象,便于学生学习。
让学生从单纯的模仿上升到直观的体会。这样才能从真正意义上提高体育技能课的授课质量。
2.2 利用多媒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多媒体可以满足学生对图像、声音、文字、影片等多方面的需求,打破传统理论课堂的沉闷和枯燥。学生会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探究,提高学习效率。2.3 制作多媒体课件,提高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
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课件的制作是至关重要的。制作多媒体课件时要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和学生课外自主学习的需要,以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为主要目的,切不可一味地追求信息的大而全。另外,体育教师通过制作多媒体课件,提高了自身的技术水平,也提升了教学质量。
2.4 处理好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之间的关系
多媒体技术是目前比较先进的教学手段,它可以有效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效率,拥有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优势。但多媒体只是用于辅助体育教学的一种教学手段,并非体育教学的全部,也绝对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学模式,更加不能因为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忽视体育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而是应该把多媒体技术与传统的教学模式加以组合优化,使其相辅相成,这样才能使体育的课堂教学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小结
总之,在中学体育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是体育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实践证明,现代信息技术有效促进了学校体育教学的发展,提高了体育课堂教学效率,并且通过现代教学管理软件的开发与运用,大大减轻体育教师的负担。所以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现代信息技术在现代体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充分利用多媒体及网络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参考文献
[1]何春彪.多媒体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和现状[J].中国教师,2009(S2).[2]焦建军.让多媒体在体育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21):170.[3]吴柏池.多媒体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0(7).[4]李晖.多媒体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甘肃教育,2009(6).[5]何平,周信德.中学体育多媒体课件的制作[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8(1).(作者单位: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齐陵街道第二中学)
第三篇: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
【摘要】本篇文章根据小学生的情况,研究了小学语文课堂上如何让教学更有效的方法,这些方法有:课堂教学中老师应该充当什么角色的方法,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一系列方法,课堂教学中怎样以学生为主体的方法以及引领学生使用多种方法来学习的办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 老师与学生的角色 课堂有效教学 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4-0040-01
从上世纪90年代起,全世界各个地方都开始重视对基础教育进行改革。怎样增强学生的学习效率,激发小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热情地参与整个教学的过程,是现在的教育研究中的内容,本篇文章根据小学生的情况,研究了小学语文课堂上如何让教学更有效的方法,给语文的教育工作者对于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带来一定的建议。
1.课堂教学中老师该如何进行角色定位的方法
让教学更有效率是指在教学的时候,老师使用多种方法与手段,花费最少的时间,投入最少的精力,但却得到最大的教学成效,达到教学的要求,让社会与个人的教育价值需要被满足。高效率的教学注重学生的成长进步和教学的成效,需要老师为提高效率而努力。
1.1老师的角色
老师的角色需要从传统的传授型改变为研究型方向。传统的教学方法只需要老师进行简单的传授知识,老师的任务也只是生搬硬套,但是实际上,每个学生的个性是不同的。这种方式来教学,对课堂的教学方法实施没有好处,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老师只有把传统的传授型的角色转变成了研究性的角色,才能适应新时代的课堂要求,才能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1.2老师教学的方式
老师教学的方式需要从传统的传授型改变为师生互动型。我们国家传统的教学方式是老师讲学生听,这样的教学方式不重视学习是主体的活动,这和当今这个科技信息快速发展的社会不适应。现今的语文教学需要进行改革,让教学的过程转变为师生共同发展进步的互动的过程。
2.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的方法
2.1课堂的开始激发学生对这堂课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多种的方法,有一种就是在课堂开始的时候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需要依据上课的内容来用心设计该怎样进入课堂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设疑、引起悬念、用故事来引起学生对课堂兴趣的方法。只有课堂的开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才会更积极与有动力去听课,去探索。
2.2让学生之间进行相互竞争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竞争能让学生产生紧张感与动力,所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老师在课堂中需要创造条件来让学生之间进行竞争。比如老师在教完生字后,比较谁认得快,记得多和牢,谁能组更多的词;还可以让多个学生进行课文朗读,比较一下谁能读的更有感情色彩,谁了解的更加深刻;总结课文就比谁的总结更加完善。学生比赛的方法既可以是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竞争,而且可以让学生组成小组,然后让各个小组之间进行竞争。
2.3使用新的方法,创新教学的方法
刻意来求新,一样也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喜新厌旧这是人的共同特征,并且青少年都有强烈的好奇心,学生最讨厌的就是老师教的时候方法步骤都一样,没有一点点创新,语文老师每一次都只是对作者进行介绍,然后介绍时代背景再划分段落,最后归纳中心等等,而且教的方法也一样,没有任何的创新。老师要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就要根据教学的内容来进行创新,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要抓住学生的心理需求,在学生面前多多展示新的东西,这样就会迎合学生,学生也会更有兴趣上你的课,更有兴趣的学习这一门课。教学的方式和方法要灵活多变。老师讲述、学生看书和相互讨论交叉着来,努力的想方法来对课堂进行创新,课堂上让学生感到新意就能让学生产生兴奋感,然后才能让学生动脑,这样的话才能让学生有很大的乐趣。
3.课堂教学的时候要不断地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的方法
课堂的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学生,所以教学要以学生为本,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应该要让学生主动的积极参与学习和实践的过程,老师只是辅助的作用,引领与带动学生学习。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3.1老师要亲和学生,让学生争着做主人
课堂教学中,老师不仅要作为学生的良师,还要和学生成为朋友,用真心的感情和诚心的语言来创建学习情境,让学生产生主人翁的概念,让学生有不断定目标与达到目标的想法,只有当学生知道了自己不只是参与教学活动的一员,还是这个活动的主人,这样才会去积极地接近课堂与融入课堂。
3.2老师要带动学生的实践意识,让学生积极参与实践
想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就要放宽学生,不要只是使用考试和作业来让学生产生巨大的严厉,最后学生只能是循规蹈矩在老师的条条框框里进行盲目的学习,老师应该让课堂有时活跃有时安静,该讨论的时候就讨论,该做题的时候就做题,老师既要民主,又要能够控制住学生。因为学习是外在实践然后再吸收的过程,要让学生勇于实践,不懂就要问老师问同学,课堂上积极参与,不仅要能写还要能动手能说。
参考文献:
[1]伍春兰;基于“几何画板”的中学数学课堂“探究学习”的实践与探索[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2]李金富,唐华军;活动式教学与探究式教学的差异浅析[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3]钱树人;高中生物课程开展探究性学习的回顾[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12期
第四篇: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
《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发布者:陈建飞 发布日期:2012-12-16
《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长期以来,在传统教育影响下,人们把课堂教学主要框定在教师的教学活动范围内,忽视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课堂教学无效现象大量存在,虽然我国目前的课改实验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但一些课堂教学效率比较低下的问题始终没有解决。目前初中语文教学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那就是: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很痛苦,而学生却没有得到真正有效的发展,教学中少、慢、差、费的低效局面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其主要表现有:
(1)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则被动地接受知识。在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主动的施教者,学生是外界刺激的被动接受者。从目前的初中的语文教学实际来看,大多数教师依旧采取这一传统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目标,它忽视了学生的智力开发,不利于学生能力提高,使学生处于被动地位,不能发挥其积极性,这显然不符合国家提出的素质教育方针。
(2)主客体错位。学生没有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课堂成了教师表演的场所,学生只是教师的配角。教师习惯于灌输,学生习惯于接受;教师只顾“教什么”,不研究“怎样教”;学生只知“学什么”,不掌握“怎样学”;教师越俎代庖,学生惟马首是瞻。本应是课堂主体的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水平被置之度外,结果是学生不会学,不懂学,乃至学不好,学习效益差。
(3)忽视差异。没有把学生当作是一个个充满活力的丰富多彩的生命个体,而把他们当作是有待修剪的“花草”和需要加工的“器物”;没有把学生的差异作为一种教学资源,而是当作一种教学阻力,始终用一刀切的方法进行教学,把课堂教学活动作为生产“标准件”的流水线,使千差万别的学生经过统一的打磨,塑造成一个个统一规格、统一标准的“产品”。
(4)知能脱节。课堂教学重接受、轻探究,重听课、轻动手,重记忆、轻应用,重结果、轻过程,重认知、轻情感和价值观,强调知识的掌握和经验的沿袭,忽视能力的发展和创新精神的培养,知识只是以孤立苍白的形态而不是生动联系的形态为学生所接受,学生成为“知识的巨人”、“行动的矮子”。(5)重负低效。“题海战术”盛行,其结果是教师累、学生苦、家长难、教学代价高、效率低,课堂教学陷入了“高耗低效”的怪圈。
(6)物式灌注。教师是“水桶”,学生是“水碗”,课堂教学是“灌水”的物式行为和过程。知识本位的物式教学目标成了唯一的教学目标,全盘讲授的物式灌注成了唯一的教学方法,量化评分的物式评价成了唯一的评价手段,整齐有序的物式管理成了教学的价值标准。这种物式灌注的教学使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被挪用,自主思维的空间被挤占,智慧被窒息,精神被萎缩了。
(7)追求形式。没有把课堂教学目标真正定位在学生的发展上,缺乏对学生思维广度、思维深度、思维力度、思维效度的训练,而一味追求课堂教学的表面形式,在“方法时尚化、手段媒体化、结构模式化、过程程式化、教授表演化”上大做文章,形成表面上课堂教学研究轰轰烈烈,实质上课堂教学效果空空洞洞的局面。
(8)发展畸形。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是定位在学生的全面发展上,而单纯注重认知发展,只训练学生的即时应试能力,而对学生终身发展所必需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整合培养却加以忽视,导致学生表现出不会思维,不会创新以及情商较低的畸形发展状态。
总之,课堂教学失去了教师和学生生命价值的依托,也失去了课堂教学核心的生长性质,使课堂生活变得暗淡无光,缺乏生机和活力。
因此如何使我们的教师拥有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理念,掌握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和方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特别是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现今,讨论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了。本课题正是基于对课堂教学现状的考察与反思提出来的。如何通过对课堂教学的大量观察和分析,寻找造成课堂无效或低效教学的原因,探求有效教学的理念和实施办法;如何在实践层面推进有效教学的策略,这些问题迫切需要解决。
二、课题内涵:
所谓有效性,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的唯一指标。具体来说,有效是指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效果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结果与预期的教学目标相吻合的程度;效率是指投入和产出之比,即以较小的投入,花费较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得较大的教学结果;效益是产出、收益,即通过课堂教学活动促进全体学生素质和个性的最优化发展。因此,评价教学有没有效,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者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三、课题提出的理论依据:
(一)研究依据: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以后,大家普遍认为:教学也是科学。也就是说,教学不仅有科学的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于是,人们开始关注在课堂上如何用观察、实验等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教学问题,如程序教学、课堂观察系统、教师与学生的行为分析、教学效能核定的指标体系以及教学行为——结果变量等。有效教学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来的。
1、赫斯特等人对有效教学的研究。赫斯特认为教学的目的是发展和扩大概念图式和心理技能,从而引起行为变化。因此,教师应该经常考虑怎样使得教学内容被学生接受,使得学生真正学到知识。合理地运用不同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教学思想可以使得学生学到更深、更多和更广泛的知识。如果教师没有考虑学生的个人需求和自主权,学生在课堂里的行为问题就会屡屡发生,导致差生的成绩一再滑坡。他认为有效的教学应该保证学生有兴趣,能自我激发动机,有自主权。这样,学生大脑完全投入到处理教材和学习任务之中,他们就会一直学习直到自己满意为止。因此,下列三种情况可以称得上是有效教学:学生不仅学到了教师传授的大部分学科知识,而且学到许多其他知识;上课结束很久以后,学生还在继续研究和探讨上课内容;不是强迫学生学习,而是学生渴望学习。
2、国内的有效教学研究也很活跃。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崔允漷教授写的《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崔教授对有效教学的内涵、核心思想作了清晰界定,提出有效教学的理念:一是“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其次,要求教师有“全人”的概念。学生的发展是全人的发展,而不是某一方面或某一学科的发展。教师千万不能过高地估计自己学科的价值,而且也不能仅把学科价值定位在本学科上,而应定位在对一个完整的人的发展上。二是“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三是“有效教学更多地关注可测性或量化”,如教学目标尽可能明确与具体,以便于检验教师的工作效益。有效教学既要反对拒绝量化,又要反对过于量化。应该科学地对待定量与定性、过程与结果的结合,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业成就与教师的工作表现;四是“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要求每一个教师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持续地追问“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我的教学有效吗?”“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五是“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他提出教学的准备、教学的实施与评价三个阶段的具体教学策略,还提出教师应该掌握有关的策略性的知识,以便于自己面对具体情景时能作出决策。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方法与内容:
1、课题研究的目标
通过该课题的研究,分析有效教学的基本特征,找到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并提出提高有效性教学的基本策略,探索出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和途径,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评价策略,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2、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采用综合方法进行研究,即根据不同阶段要求将文献研究法、观察法、调查问卷法、行动研究法等科学研究方法综合运用,以期达到最佳研究效果。①、前期研究内容主要采用观察法、调查法、文献研究法等,从多角度收集资料,分析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找准突破口。
②、具体研究阶段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在行动中反思,在反思中行动,逐步完善有效教学方案和实施策略;采用个案法,通过具体的教学案例,总结验证课题假设。
③、总结阶段,采用抽样调查法,评价学生素质和教师专业发展情况;综合采用“质”和“量”的办法,形成研究报告。
3、课题研究的内容
①、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文献学习
②、分析影响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a、教师行为、学生行为的有效性。b、教学目标、内容、方法的有效性
③、探索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和方法
五、课题研究步骤:
1、课题研究准备阶段(2011年1月-2011年7月)
调查语文课堂教学现状,文献探讨,确立课题,完成课题研究方案。
2、组建课题组阶段(2011年7月-2011年9月)
成立课题组,提出组织、管理、科研的具体任务.3、具体研究阶段(2011年9月-2013年7月)①、学习有关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理论文献。
②、针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内容分模块分时间研究,探索出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和方法(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内容可分为:导入新课教学、阅读课教学、文言文教学、口语交际教学、综合性学习教学、古诗教学、名著导读教学、作文教学等)。
4、总结研究成果阶段(2013年7月-2013年8月)
六、预期研究成果 :
力争形成丰富的研究成果,包括:研究方案、调查报告、实验报告、优秀论文发表获奖、典型教学案例、制作课堂教学片段录像。
第五篇: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
【摘 要】我国各地的小学进行了教育的改革,这种新式的关于小学课程的改革,真正从素质教育的层面出发,孩子们书包轻了,但获得的知识却增多了,课余活动时间增多了,但并不意味着孩子们荒废学习,而是在实践中成长,真正做到了将从书本中得到的知识运用于具体的实践中去。这是我国小学教育中的重大创新,使传统的单一的教与学的过程更为开放和自由,不仅激起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更方便了广大教师们,为日后我国有效教学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基础,有着较好的教育示范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教育;有效教育;语文课堂;教育改革
小学生处于接受知识的初期阶段,对知识的兴趣主要取决于课程是否有趣,因此,课堂情境是十分重要的。例如在龟兔赛跑一课的教授中,有的教师只是按照课文给同学们大致讲解了一遍,而善于利用课堂情境的教师则会选择让学生们前期准备一场话剧表演,在正式上课时,则会以表演来讲述课文,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既使得学生们有效地吸收了知识,又使得教师可以进行轻松教学,有利于提高课程效率。对于学生在课堂中提出的问题,有些老师认为这是在存心与老师作对,但是有些老师却能从学生的提问中发现学生的创造力,更为欣赏提问的学生。这其实是教学观念的差异问题,当前被广泛认同地教学观念是后一种,可以使得教师对学生的心理更为了解,从而进行因材施教。
一、我国小学的语文课堂难以推进有效教学的因素
(一)教师对新课标的概念认识不足
当今我国的关于新课程的改革虽然是以开放和合作探究为主题,但是由于对广大地区的教师与有效教学相关的培训不足,导致教师在具体实施的时候没有完全把握其中奥义,只是顶着新课程改革的名义继续着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或是片面追求教学改革而不注重教学质量,既毫无经验也不进行积累,可以说这完全背离了教育部进行新课程改革的初衷,没有形成一个活力四射、开放进取的课堂氛围。
(二)教师对教学文本的解读不足
语文的课堂教学的好与差其实体现了教师本身的文学素养的高低,在教师进行课前备教案的时候,教师对于课堂氛围的掌控、课堂问题的相关设计以及授课的先后顺序都应该完美掌控。而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则是对教学的根本――课文进行全面而有深度的解读,如果教师在进行授课之前没有完全解读教学文本,只是靠从网络上摘录的模糊性的问题,这就难以使课堂具有启示性,学生就难以在课后对此次课堂产生深刻的影响,在较短的时间内就会完全忘记所学的知识。而这堂课也并没能产生学生与教师对课程的探讨,难以引起共鸣,可以说这是一堂效率十分低下的语文课,而究其原因就是没有融入教师自身的真情实感和理解。
(三)教师缺少对全体学生的素质的关注
当前我国的教育模式主要为精英教育,教师将主要的精力都放在成绩优秀、上课积极的少数学生的身上,对于大多数成绩中等、上课发言不够积极的学生的关注甚少。但是现在越来越注重对所有学生进行素养提高,因为性格等多种方面的因素而导致上课发言不积极或者是即使被点名后回答也不尽如人意的学生们更需要得到教师的鼓励。他们是学习中的最底层,也许只要一点点的鼓励支持,就能够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那些考试中的黑马们。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教师们往往忽略了这一点,并未进行对学生们的细致观察就径自加快教学进程,忘记要留多一点时间给那些反应较慢的学生。
二、小学语文课堂顺利开展有效教学的建议
(一)积极引导学生对课本的问题探究,避免被动接受现象的发生
当前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不应仅仅是对大多数学生已掌握的、教学课本上已十分明确的知识点重复多次地讲解,而是应该通过自己的文化素养和理解,增设丰富有趣的问题来引导学生。例如,在对于亡羊补牢一课的讲解中,不仅要让学生们明白亡羊补牢为时未晚的意义,还应列举实际的例子来将其运用到生活中去,作业没写,不能用没带的借口,而是主动向老师认错并讲明原因,最后将作业补上,这才是亡羊补牢的实践运用。而不是教师在讲台上大讲特讲亡羊补牢的理论,即使教师的口才再好,也难敌学生一次开动脑筋想问题,锻炼其独立思考的能力。
(二)提倡学生间的相互协作,反对闭门造车的自学方式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这句话并非是空穴来风,而是十分有根据的。孩子们的想象力是无限的,而成年人因为其完全的社会化早已形成了思维定式,其思维能力是受到拘束的。而一个人的自学是十分孤独的,教师不应提倡大家进行闭门造车的自学,因为一个人的思维总是有限的、单一的,无法创新和改进,但是如果是集众人之力来解决一件事,其速度是非常快的。所以,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课堂上,我们有必要锻炼学生们的协作能力和集体主义精神,这不仅能够使课堂更多元化、更具积极性,而且同学们的分组讨论的过程中也能扩充知识,相互尊重,打破了课堂、课本教学的范围限制。
(三)加强师生间的交流沟通,并提高对话内容的知识性
师生间因为有了更多的交流才能相互了解,才能使课堂氛围更为和谐。因为语文这门学科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能够有效地锻炼学生们的表达能力和信息的交互能力。所以师生间的对话应该更多地围绕解答知识疑问来开展,而不是聊天和批评、训斥。以这种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必将有着清晰的逻辑思维和表达理解的能力。
我国小学的语文课堂如果要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则单单学习诗词歌赋、听说读写汉字和阅读体验的增加是远远不够的,有效教学最根本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观察能力以及独立能力等等对其未来发展有重要影响的能力,这有利于对我国传统文化的承袭,亦有利于对我国民族精神的延续,这也为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增添后备力量,使有效教学的星星之火,燎原于中华大陆。
【参考文献】
[1]宣英.语文情境教学法探析[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03)
[2]余文森.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的“命脉”[J].江西教育,2012(Z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