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家庭教育环境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策略

时间:2019-05-15 01:00: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生家庭教育环境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策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生家庭教育环境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策略》。

第一篇:小学生家庭教育环境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策略

小学生家庭教育环境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策略

教育对于人的一生有着重要的影响,教育是由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组成的,三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任何教育环境出问题都必定会导致教育出问题。而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事业的基础,在整个教育中处于重要地位,并且起着特殊的作用,家长在家庭教育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父母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每句话、每个举动、每个眼神,甚至看不见的精神世界,都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孩子的身体发育、知识的增长、智能的培养,尤其是品德的陶冶、良好行为习惯和个性的形成等等都是首先在家庭中获得熏陶与启迪,良好的家庭教育熏陶,将使孩子受益终生。但不良家庭环境带给孩子的影响,不仅是生活、健康、学习方面,更严重的是对情感、个性、品德的恶劣影响,往往会伤害幼小的心灵,甚至影响其终身。

根据多年来的教学经验及家访的实践发现小学生家庭教育环境存在以下问题:

一、现有的家庭结构模式给教育带来困难。

1、三口之家:在中国尤其是中国的城镇,“三口之家”成为主要家庭结构模式。家庭结构简单,人口数量减少,规模小,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更为紧密,父母对子女的教育不易受外界干扰,这是有利的一方面。同时家庭结构简单也给家庭教育带来一些新的困难:首先,家庭结构简单,人口数量减少,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也简单,孩子所受到的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锻炼也相应减少,不利于培养孩子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其次,“三口之家”中,城镇中家长多为双职工,工作忙碌,早出晚归,孩子多半放在接送中心或辅导站;农村中父母都要参加生产劳动,劳累一天 无暇问及孩子的学习、生活,这样家长与孩子接触机会少,生活照料上往往不周到,教育上也存在很多漏洞;最后,因为是独生子女,所以两代人的家庭,父母爱与关注的焦点全部集中在孩子身上,往往出现溺爱的现象,造成许多孩子性格孤僻、执拗,缺乏责任感,从而影响到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

2、几代同堂:由于实行计划生育,今年来我国不少家庭出现“三代同堂”甚至“四世同堂”的状况,孩子因此成为“小皇帝”、“小公主”,几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自理能力、自立能力下降。有些老人受教育程度有限,对于现代的教育方式不能认同,所以一家人往往会产生对孩子的教育分歧。

3、单亲家庭:当今社会环境纷繁复杂,夫妻离异现象普遍,使得单亲家庭数量增多,每个教学班中都会有几个单亲孩子,因为家庭的残缺,总是或多或少对孩子的学习、性格、品行造成一定的影响,尤其是一些后进生的不良行为体现的更为明显:厌学、上网成瘾、打架……这些孩子由于家庭的因素,所以比正常家庭的孩子更容易自卑、偏执、易怒、情绪不稳、增加教育的难度。

4、留守儿童:随着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入城市,因而出现了很多农村留守儿童。留守的少年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当他们最需要父母拥抱的时候,父母却为了生活,远离家乡,一年到头只能见上一两次面。很多孩子是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亲属照看,或长期在接送中心,在生活上他们无法得到父母细致的照料与关怀,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的引导和帮助,在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一些人甚至会因此而走上犯罪道路。

二、父母子女之间缺乏良好的沟通方式。

就一项关于“中小学生及家庭沟通现状”问题对2025个家庭的调查结果表明:“父母与孩子存在沟通问题的家庭比例为87%”。调查表明,在家长和孩子存在沟通障碍的家庭中,家长的问题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在行为沟通方面,父母与子女之间非语言沟通被忽视,“当孩子有话向父母倾诉时”,95.5%的家长不会放下手中的家务,注视孩子的眼睛去倾听,仅有26.1%父母能与孩子一起运动或旅游。在语言沟通方面,91%家长“当孩子犯错误,常常唠叨、指责”,约96%父母喜欢用“不要”“不许”的语句指责孩子的行为。在沟通态度方面,61.3%家长“宁可对孩子唠叨、少赞扬”;只有31.9%家长“能反省在要求孩子用礼貌用语时,自己是否也常用”。(本段资料来源:成都晚报。)根据几次家访以及平时和家长沟通的结果表明很多家长不知如何和自己的孩子沟通或沟通的方式并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有些家长忙于工作,很晚才到家,回到家只是象征性地问一问作业写完了没?很少能坐下来和孩子面对面地沟通,等到问题积聚地多了才发现,这时才采取措施。或指责、或打骂,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父母子女之间产生隔阂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三、教育理念与学校、社会步伐不一致。

这里的教育理念不一致既包括超前的也包括滞后的。随着公民受教育水平的提高,大部分城镇居民的文化水平有了极大地提高,有些年轻的父母自认为有一套,不满意学校的教育方式,对孩子采用宽松的教育方式,但又缺乏科学的指导,与学校教育格格不入,使得学生不知所措。

另外一种则是落后的教育方式,多数家长仍然把教育子女的重心放在孩子的成绩上,他们不考虑孩子的潜能和兴趣,忽视孩子的 心理素质和个性品行的培养,很多家长不惜花一切精力来抓孩子的学习,甚至限制孩子的外出活动。很多家长为了为孩子创造所谓的“良好的学习环境”不惜重金投资,即使经济条件比较差的家庭,家长也千方百计为子女提供比较优裕的生活条件。但却忽略对孩子心灵的关爱、心理的呵护和精神的引领。

解决家庭教育环境的策略:

一、营造和谐民主的家庭教育氛围

要创造和谐的家庭教育环境,家庭成员之间应当互相尊重、地位平等、彼此团结、氛围温馨、共同进取。因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一个和谐民主的家庭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也是家庭教育顺利开展的前提和基础。所以家庭成员之间应增强凝聚力,尤其是在促进孩子的学习和品德发展方面,为了保证家庭教育的效果,父母或长辈应以自己的良好榜样形成合力,为孩子营造一个充满正气、文化浓郁、温馨、和谐、民主的家庭环境,使孩子耳濡目染,受到教育和熏陶。

二、掌握良好的行之有效的沟通方式和技巧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相互的交流,是一种双向的行为,不是你说的别人一定会全盘接受,而是需要许多的技巧的,有一句精辟的话语“没有不可沟通之人,只是你还没找到与他人沟通的方法。”因此家长要掌握与孩子进行沟通的策略,才能达到教育目的。

在与孩子沟通是要知道自己必须说什么,什么时候说,掌握好沟通的时间,把握好沟通的火候,知道怎么说。沟通的方式有很多,口头沟通、(可以针对某些不得不说的问题和孩子进行交流,也可是随机的和孩子谈一谈今天的心情、收获、苦恼等)书面沟通、(可以和孩子互相写一些简短的小纸条,也可以是书信)还有非语言沟通(看着他的眼睛,抚摩他的头,拉着他的手,一个微笑,一个拥抱)等等每种沟通都有其利弊。

家长在与孩子沟通和交流时要讲究一定的技巧、遵循一定的原则。要平等、真诚,家长在与孩子沟通和交流时,要注意一定的时间和场合;要巧妙利用一定的情境,让孩子说自己心中想说的话;要积极关注孩子感兴趣的话题。要经常肯定孩子的长处,对于孩子的某些不足要予以谅解;家长可随时对孩子身边的事件进行咨询,了解孩子的发展状况;家长还可以向孩子讲讲自己或身边熟悉的人的成长故事,以缩小家长和孩子之间的距离,便于家长和孩子之间的平等对话和交流。

三、更新家庭教育观念

好的家庭教育,需要家长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和调整自己,更新教育理念,家长要认识到当今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是多样性的,不仅需要高分的孩子更需要多能的孩子,因此要仔细观察孩子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尽量为孩子特长的发展提供条件,不要进行盲目攀比。“三百十行,行行出状元”。不应当以考分高低来考量孩子,现代素质教育不再是一张试卷定优劣的教育时代,而是要看综合能力。在培养孩子成才的同时更要注重对其成人的培养培养他们的积极社会责任感及和高尚的道德品德。

四、举办家长学校培训班,重视家长培训工作。

教育合力不仅指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所形成的合力,同时还包括家庭里面的所有成员对孩子的教育要形成合力。要实现家庭教育的健康发展,形成教育合力,应发挥学校教育的优势,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家长必须加强和学校的沟通,确保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方向的一致。创办好家长学校,家长素质的提高,将是学校教育良性发展的强大动力。“父母是否掌握了 科学的教育方法,将直接决定孩子教育的成败。栽花的人,懂得栽花的方法,才能把花栽好;教育孩子,也要先懂得科学的教育方法,家庭教育搞好了,学校教育事半功倍。”

总之,要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重视教育中家庭教育环境对孩子的影响,因为家庭教育关系到孩子的一生,甚至是决定了孩子一生的走向。家庭、学校、社会三方应紧密联系、有机结合、分工合作,成为一体,优化孩子成长的家庭教育环境。

第二篇:当代小学生心理问题与家庭教育策略

当代小学生心理问题与家庭教育策略

在全社会提倡素质教育的大方向下,青少年的健康,特别是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备受关注。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于学校而言具有重要的教育地位,但家庭、社会的影响更不容忽视,特别是家庭教育的成功与否,对于小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是十分重要的。

一、当代小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

(一)小学生身心发展上的不平衡

当代小学高年级学生,心理发展的水平远远跟不上生理发展水平,尤其是女学生生理发展的超前趋势十分明显,有学者研究发现,城市儿童成长的加速现象特别明显。这种不同步,使学生对自已外部形象的自我意识发展了,对自身突然出现的有关生理现象没有做好心理上的准备,极易产生心理上的过分的自卑感。另一方面,由于家庭双亲在教养上的过分保护和溺爱,使得许多学生能力发展受到抑制,表现为心理上的幼稚化。也就是社会上常常提出的,生理成熟超前,心理成熟滞后。这种身心发展上的不平衡状态给小学生带来了心理上的矛盾,极易产生心理问题

(二)独立意识和自控能力比较差

当代小学生大多习惯一切活动听命于父母的精心安排,包括削铅笔,吃饭、穿衣服等等。导致了他们长期地缺乏独立自主意识的锻炼。表现在动手能力差、自理能力差、成就动机弱化、社会适应能力差等等。具体表现为学习上的依赖性时间观念差、任性、娇气、意志力薄弱。

二、家庭教育的误区

(一)重视生理健康,忽视心理健康。

绝大多数家长在对待儿童成长的问题上,存在着重视生理发育,成长,而忽视心理健康。只要儿童身体上没有病就满足了,能吃会睡就是健康了。在教育方面单纯认为,只要功课做好了,其它什么都可以不用管了。家长往往忽视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高尚道德情操的培养,甚至许多家长以为,学生的行为规范、学习习惯、道德观念的教育是学校的任务。有的家长不知什么是心理健康,等到发现自己的孩子与众不同时,才引起重视。

(二)家庭教育方式上简单粗暴

家庭教育在方式上存在着简单粗暴现象,主要表现为四种类型:

1、娇宠型。这种教育方式主要导源于父母溺爱子女,将孩子捧在手里,含在口中,以免外来的侵害;对子女的要求有求必应,要什么就给什么,不让子女受一点委屈,久而久之,就会大大助长子女的贪欲;

2、放任型。这种教育方式表现为家长对子女放任自流,不管不问,树大自然直,有些家长甚至常常拿自己的童年与子女的现在作比较,其实,过度的放任与娇宠没有什么两样;

3、专制型。该教育方式则导源于父母的自私或自以为是的心理。家长视子女为私有财产,爱怎样就怎样,信奉“不打不成才”、“棍棒底下出孝子”的古训,严加管制,强迫教育,动辙就体罚子女,讽刺、挖苦、殴打、断食,不择部位,不择手段,不仅伤害子女的自尊心,还容易致伤、致残、致死;

4、攀比型。作为家长不顾自己孩子的特点和实际情况,盲目地和人家的孩子攀比,当着自己孩子的面,专挑自己孩子的“缺点”比别人孩子的“优点”,其结果是过多的埋怨、批评、侮辱、体罚,子女的自尊心和上进心在家长简单的“攀比型”教育中丧失殆尽,造成家长与子女的关系不和,压抑子女的个性和聪明才智,产生严重的逆反心理。

(三)子女的学习就是一切

家庭教育观念是家长对子女教育的基本认识,它受多种因素影响,除传统的因素外,还受学校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影响。长期以来,我国的中小学教育普遍实行的是“应试教育”,这种教育模式强调选拔功能,始终把应试与升学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忽视学生的心理需要和个性差异,力求锻造“驯服听话、考试高分”的标准件。家庭教育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地区调查表明,“独生子女家长希望,孩子上大学接受高等教育的,一般都在百分之九十以上”。在父母看来,子女唯一要做的就是学习文化课,他们送子女进最好的学校,入最好的班级,想方设法和教师联系,以得到老师的关注。升学成了家长对子女的唯一期望,家长和子女成了升学的机器。家里所有的人都围着子女升学转,好吃的留给子女以补充营养,好用的留给子女以方便学习。电视不敢开,节假日不能玩,升学成了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的中心,成了家庭教育的唯一目的和任务。

三、家庭教育中应该注意的策略问题

(一)心理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必须重视身心发展的全面平衡。

现代心理学研究指出,人的一切素质的发展都应当建筑在健康的心理基础之上。心理健康是其它素质发展的基础,心理素质的发展制约着人整体素质的发展。良好的心理素质可以促进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发展。有的专家打比方,心理健康的个体好比是良好的信息载体,一切教育信息都必须通过这个载体而起作用。因此,家庭教育中,家长必须树立起心理健康教育的观点。

作为教育者要尊重理解孩子和加强自身修养,才能维护和发展儿童心理健康的任务。教育者的感召力来自教育者的威信。一个口是心非、表里不一的教育者必然失去威信,不仅难以使受教育者接受教育,而且会强化他们的逆反心理。小学生的逆反心理,往往是由于与教师、家长之间缺乏沟通引起的。成人要从尊重、理解小学生心理的角度出发,与他们真诚相待、沟通思想,并凭借自己的丰富的经验帮助小学生学会应对挫折,使他们能心悦诚服地接受成人的正确意见。有时,若一时不能说服小学生,也允许他们保留自己的观点。这样,小学生也会理解教育者的心情,尊重教育者的意见,不一定会反其道而行之。

(二)家长应了解家庭的教育意义,改变育儿观念。

1、了解个体差异,调节期望值,开发学生的潜能。

家长应该在了解孩子个性差异的基础上开发他们的潜能。对孩子的期望应该实际,避免过高期望给孩子带来太大心理上的压力。过高的不切实际的要求将带给小孩子沉重的精神枷锁,导致产生严重的心理障碍。家长应该及时调节教育上的策略,对小孩通过努力取得的成绩应及时鼓励和表扬,确立孩子的学习自信心。

2、变过爱过严的简单粗暴式教育为爱严结合的鼓励式教育家

对子女过爱、过严都不利于子女的成才。家长对子女教育真正作用的是爱严结合的“鼓励式”。心理学研究揭示了人的行为基本遵循这样一个规律:需要→动机→行为→目标,然后再产生新的需要如此循环,不断提高。鼓励是解决子女行为的心理动力,改变子女的行为方式,“要我做”变成“我要做”,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子女的积极性;鼓励是建立在相信子女、尊重子女的基础上的,它能使子女产生新的更高的成就动机,对子女的学习具有激活特性和活动机能。

3、改善家长对孩子的评价。儿童在交往活动中失败了不能只看到他的能力差,而应该看到他的努力程度;儿童成功了,不要留在对成功的赞赏,还应该看到他的不足之处,指出做得更好的方法,这样可以树立学生辩证的评价思想,有利于学生全面、恰当地自我评价能力的提高。

(三)培养儿童社会参与意识,避免过度保护

在过度保护条件下培养出来的儿童往往无法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缺乏社会适应力。家庭教育在这方面应该作有益尝试。比如,“吃苦教育”“挫折教育”等等。还可以有意识地让孩子到乡下去住一段时间,或父母离家几天,使孩子有独立地锻炼自己的机会。当然,还应该教会孩子克服困难的方式、方法。

另外,家长要放手让小孩参加有益的,力所能及的社会活动,鼓励孩子独立地解决交往中碰到的问题。让他们学会与其他成员的合作、共处,形成群体观念,养成责任感、义务感,改变自我中心倾向。

(四)更新观念,变服务于应试的教育为素质教育

家庭教育作为一切教育的基础,必须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义无反顾地实施素质教育。当前中国的学校教育要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在这一重大转轨过程中,家庭教育也必须进行变革,家长必须树立家庭教育是素质教育的观念,培养子女成为全面的、高素质的人才。家长对子女实施的素质教育,不仅包含人在生理上的与生俱来的特点,而且包括人的体质、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等方面。即一个人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的全部质量。

综上所述,家长在家庭教育方面,首先应该确立心理健康教育的观点,要了解儿童的个性差异,开发儿童的社会参与意识,培养儿童的心理承受力。其次,作为家长应该明白身教重于言教的重要性,家庭教育应该在互相尊重、平等、民主规范的基础上开展。小学生是未来的希望,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新的问题也层出不穷,家长只有和老师一起不断学习,不断交流,加强家庭教育,探讨家庭教育的新办法,解决各种各样的困难,才能把小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

第三篇:新教师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策略

新教师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策略

作者: 王庆欣|来源:| 点击数:2448 |时间:2012/4/5 14:39:36 每位教师的成长,都是从新教师开始起步的。教师的成长效益取决于前三年与前五年,这是新教师成长的时间。前三年是新教师从“学院派”向“务实派”转型的重要时期;前五年是新教师由青涩转向较为老练、成熟的关键段。作为培养新教师专业发展的学校,应该尽最大的财力、物力、心力等关注、引领新教师的茁壮成长;对于新教师自己,更应谦逊乐学,不遗余力地发展自我。两者共同“发力”,新教师的成长才能焕发出蓬勃的生机。刚刚走出师范院校的新教师,在教育教学的理论上有一定的积淀,但由于实习的时间较为短暂,与学生“零距离接触”的机会毕竟有限,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区别,“纸上谈兵”与“沙场血拼”有着天壤之别。虽然新教师在上岗前,教研部门与学校都曾组织过类似“通识培训”式的集训,但时间较短,新教师从吸纳与消化再到运用更需时日的浸润,因此,集训效果不甚明显。放眼当下新教师的课堂教学,笔者就小学语文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剖,尝试着逐一予以“化解”,愿这些策略能为新教师的顺利成长助一把力。问题一:文本解读能力单薄,过分依赖参考资料

一册教材在手,往往只注重于读具体的某一课教材。备课前,先看教学参考书,上网下载相关的教学设计,如果没有必要的教学辅助资料,某一课的教学就不知从何处入手进行备课。由于没有潜心读文本,使得某课教学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等也都是照搬教学参考资料。由于文本解读能力的欠缺,在教学处理上就难免“摸不着北”,课堂教学的“重心”便会由着新教师的“喜好”而动。如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12册《索桥的故事》,这是巴金的作品,课文描述的是作者走在四川省灌县二王庙山脚下的一座索桥上的所见所思,想到了修建都江堰的李冰父子,想到了修建索桥的“何公何母”,想到了高尔基笔下的“燃烧的心”,还想到了勇士丹柯„„表达了作者对那些想帮助多数人、想跟多数人的心贴近、拥有为了多数人甚至牺牲自己的伟大的心的人们的敬仰与赞叹之情。

一位新教师执教时,由于对教材内容解读上的偏颇,在第一次试教中,将教学目标的确定“人为地拔高”了,并且仅想用一课时就教授完本课。结果,在具体的教学实施中,学生连读书的时间都被教师“霸占”了,一味地要求学生围绕“什么东西‘比故事更美、更好’”来探究“心”的内涵。学生没有时间与文本对话,只是机械地为教师的问题来“按图索骥”,课上得沉闷,又了无生气。

其实,本课宜用两课时进行操作,第一课时的教学任务是:读通读顺读准课文;能用简洁的语言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写出课文的提纲,全班交流、评价;学习课文的一、二自然段,联系课文思考:为何写索桥还要写都江堰?课文第一自然段给我们怎样的写法启示?在作业设置上,仿造第一自然段写写某一处的建筑。第二课时的教学任务是:精读课文的3~5自然段,围绕“什么东西‘比故事更美、更好’”,探究“心”的内涵。通过有感情的朗读,特别是每讲到一处索桥的故事,教师就引导学生深情地回读文本中心句;紧接着创设情境:假如你也走在这座修葺一新的索桥上,聆听着巴金的这篇美文,你的内心会有怎样的想法?教师可适当补充“5·12” 汶川地震中的感人镜头,在央视大楼火灾中英勇牺牲的消防员的先进事迹等,让学生用练笔的形式,将情感内化成文字,达成文道的有机统一。解决策略:抛开“辅助资料”,训练独立解读文本的能力

1.学校要分学科请校内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培训新教师如何解读文本、教材。培训者现身说法,以具体的教材为例,将自我的解读与建构教材的“心路历程”呈现出来。

2.对新教师进行“训后考核”。分学科给出具体的教材篇目,在没有任何参考资料的情况下,限时请新教师解读教材,写出教材解读的书面文字来。学校请培训者对新教师的教材解读进行“案例剖析”,给受训者以必要的智力支持。3.布置作业,跟踪督促,展示提升。一课的解读仅属于一课,学校要求新教师在规定的时间内学习执教学科的《课程标准》,通读小学阶段的所有教材,选择所任教年级的教材中的2~3课,写出详细的教材解读,并根据学情进行分析,指出该课教材的教学重难点、教学目标的确立及依据等。学校组织专人进行点评,在学校范围内展评,可书面展示,也可开辟小专场让新教师说教材解读,以此促进新教师解读教材能力的提高。

问题二:课堂实施“平均用力”,过分追求“面面俱到”

这在新教师教学课堂上屡见不鲜。还以语文教学为例,新教师也知道,语文教学要以读为本,语文教学要注重夯实学生的语文“地基”,字词句段篇、听说读写等应该具体落实。于是乎,新教师的教学课堂上便出现了“眉毛胡子一把抓”、“这也舍不得那也丢不了”的“课堂怪状”来。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从内容入手是得当的,但内容是“例子”,是“抓手”,紧拽不放,进不了语文的大门,只能在语文的门外徘徊。

一位新教师这样处理《司马光》第二课时的教学:课伊始,检查学生对第一课时的生字词的掌握情况;接着写“吓、叫”两个生字;而后重点学习课文的第四自然段,要求学生说说:课文中的孩子们面对落水的同伴是怎么做的?想象孩子们当时是怎么叫喊的?全班模仿;第四环节,出示司马光与众不同的救人语段,划出动词,边读边比划动作,探究司马光的品质;最后进行拓展:想一想,还有什么办法可以救伙伴。

让学生从文本中找其他孩子与司马光面对突击事件时的不同表现,两相对比,让学生体悟司马光临危不乱、镇静沉着的特点是很有帮助的,学习这些内容是必需的。但教师却没有找到以内容为“突破口”、对学生进行有效表达训练的方向。让学生模仿喊“救命”,让学生想象还有什么办法救同伴,这些都是游离文本内容之外的“非表达”,浪费了课堂宝贵的教学时间。如若教师这样处理:在那么危急的情形下,司马光的眼前可能也闪过这么一些救人的方法,但他选择了砸缸,请联系下文,想象一下:司马光当时想些什么?他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引导学生读文本中描写司马光砸缸的语段。再引领学生走近这些连贯动词,创设课堂情境,也让学生现场“小试牛刀”,进行连贯动词的说话训练。同样是表达,这样一调整,可以想见给予学生的当场语文营养是不一样的。解决策略:学会重新建构教材,训练“抓大放小”的能力

优秀教师“优”在何处?单就教学艺术而言,“优”在懂得正确且有新意地建构教材,常会在不经意间产生并迸发教学美的“星光”。新教师就应该追这样的教育教学之星。

1.学习名家名师,从他们的课堂教学艺术中贪婪吮吸教学艺术营养。观看名家、名师的课堂教学光盘,做课堂实录,从中去分析名家名师在建构教材方面的神奇能力。2.一段时间后,先找名家课堂实录的文字稿,先“束之高阁”,找来同题教材,进行独立分析,独立备课,找一面镜子,自己上课给自己听。再取出名家的课堂实录,面对镜子“高声朗读”,继而“复述”,从“历练”中去缩短自己与名家名师之间的“差距”。

3.听同年级同备课组教师的课,新教师要有“不辞劳苦”的毅力,多推门听课,向身边的教师学习,集众人之长,内化成自我建构教材的“内功”;同时,新教师还要主动出击,凡是周边、本地域有举办教育教学的观摩,只要调得开课,就要前往观摩、学习,认真做好听课笔记,特别是教师在“抓大放小”方面的成功做法,新教师听后要好好咀嚼,好好内化,最好能及时地倾吐于笔端。问题三:课堂教学“霸权当道”,过分“牵引拉拽”

照理说,新教师刚刚走出校门,教学思维还是比较活跃,条条框框束缚相对要比较少。可惜,在笔者所听过的大多数新教师的课,都存在着“霸权当道”“牵引拉拽”的迹象。

某位新教师执教《可贵的沉默》的第二课时,是这样处理教学的:首先,从课文第一幅插图入手,从文中找描写孩子动作、神态等的文句,读一读,想一想,从中可以看出孩子们怎样的心情?接着出示课文的第二幅插图,引导学生说出“沉默”一词,思考:孩子们为什么沉默了,这“极为可贵的东西”又是指什么呢,孩子们的“可爱之处”在哪里。而后,再让学生探究:沉默时,孩子们可能在想 ;也可能在想 ;还可能在想。孩子们回答后,分角色朗读相关语段,比比谁读得“更骄傲、更快乐”,最后让学生自由地说说:学了这篇课文后,你觉得自己应该怎么做。

从教学过程上看,教师是留给了学生探究、读文、补白、思考、阐发自我收获的时空,似乎“宽松度”不错。但细细嚼味,所有的流程、课堂学生的思考方向、学生的读书深浅度等,都是由教师“承办”,虽有“放权”探究,但落到实处,实质是教师的“长官意识”在牵引。

如果教师先让学生观察课文的两幅插图,说说看:你有什么发现?能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段吗?再看看标题,想想:这是一群()的孩子,他们的“沉默”为什么是“可贵”的?假如要你给课文再配两幅插图,其中一幅必须有你,你想在上面画什么?为什么?大的教学流程这样安排,并将一些重点词句的理解、感悟穿插其间,这样给学生的文本学习以更大的自由度,相信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将会更出彩。

解决策略:俯视学生,卸下“长官意识”,变“牵引”为“引流”

1.解剖学情。新教师要更勤快地走入并融入学生,了解学生的喜好,了解并熟悉每一位学生的语文学习基础。只有真正“读懂”学生,读懂学生的语文学习起点,才能在课堂实施中做到有的放矢。

2.专题探讨。教会新教师“引流点”的确立与驾驭。学校要围绕该专题,聘请有丰富经验的一线教师,以具体的教材为媒介,以“互动式培训”为主,先请新教师充分发表自己对本教材如何引领学生由“肤浅”走向“深入”的方法,再请新教师同伴进行充分评议,而后,经验丰富的教师才出示自己的“底牌”作比较,以案例说话,为新教师的课堂“引流”能力的提高提供最直接的帮助。

3.专项反思。以“课堂教学如何有效引流”为主题,整个学期针对该专项开展有“方向性”的反思,反思得失、成败,思索改进方法并努力付诸实践。新教师要勇于敞开自己的教学之门,邀请教师同伴走进课堂,真诚听取教师同伴的评价声音,“兼听则明”,促进课堂教学引领,引导艺术水平的提高。问题四:课堂关注“面窄局限”,过分“聚焦”优生层面

课堂教学呼唤“面向全体,全面发展”。在新教师的课堂上,为了课堂教学进度,为了课堂教学的“顺畅行进”,他们往往让“优生唱戏”,优生“霸占”课堂,“话语权”凸显,而恰恰忽视了中等层面与学习上暂时处于下风的“弱势群体”。往深里追究,这也是另类的教育不公平。

解决策略:关注全体,小组合作,学会较为合理分配“话语权”

1.成立学习小组,学习小组按学力进行合理搭配。上中下穿插,定组长,定记录员,定发言顺序。引进激励机制,小组竞争,与平时、期末的学科学习综合能力评价挂钩,以小组的“同荣”来引发中下层面的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热情。2.新教师要学会充满激情地对待每一堂课。特别是语文教师,教师的激情是“引爆”学生热情的“导火索”,新教师要学会“煽情”,为学生的思维激荡“推波助澜”。要相信学生,他们的思维与创造是无止境的,只要你能给他们一米阳光,他们就能还给你万丈光芒。

笔者执教《巩乃斯的马》一文,在教学即将结束时,当时抛出了“作者花那么多的笔墨描写了骤雨中群马狂奔的壮阔场景,从作者的酣畅流泻的笔墨中,你能悟出作者写这篇文字的用意吗?”

沉默了一会儿,终于有学生举手了。焦梅朵同学率先发言:“老师,我觉得这是作者对自由的一种向往!”我并未表态,只是示意她继续说下去。她不紧不慢地说:“马群在骤雨中毫无羁绊地狂奔,任由牧人怎样喊也无济于事。这是马群在自由的境界里驰骋,也是作者所要表达的内心渴望。”

“不错!”笔者随即接过焦梅朵同学的发言进行归结板书——“表达了作者对不受羁绊的生命力的向往与追求。”

课上到这儿,笔者举目四望,用真挚的目光期待着:“其他同学还有不同的看法与见解吗?”

这时,杨靖轩同学举手了,笔者指名他起来回答。没想到出语惊人,说出的答案连笔者也自叹不如,他说:“老师,我觉得作者似乎在传达着这样一种声音——一个民族,只有在危难之际,才能显示出她非凡的凝聚力和团结性。就像这巩乃斯的马一样,起先分散在各处,骤雨一到,仿佛分散在所有山谷里的马都被赶到这儿来了。平时像一盘散沙,关键时刻却能迅速聚拢到一起来,就像一个国家受到外强侵凌时,她的人民便立即团结起来一致对外。”

多么精彩、睿智的发言,于是我带头鼓起掌来。我动情地说:“靖轩同学,你真了不起!也许作者在写这篇文字时都没有想到自己的作品竟还有这样的一种象征义。都说评论家比作家高明,他能解析出作者作品中的深刻内涵,而这些也许作者本人在创作中都未曾意识到。今天,王老师终于见识到了一位未来文学评论家了。来,让我与你握下手吧。”同学们都向他投去了敬佩与羡慕的目光。

那一刻,我真的太高兴了。我看到了学生们的非凡表现,他们对文本的解读也不亚于甚至还超出我们成人的理解。孩子的潜能无限,我们为师者就要想方设法点燃、引爆他们的思维,给足学生思考的时间,让我们的学生能自己想、自己读、自己悟、自己品、自己“联”,只要我们的引导、点拨恰当,给孩子一点阳光,学生们将会给我们整个太阳的惊喜和光芒。■

第四篇:初中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策略

初中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策略

近年来,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在不断进步,新课程理念得到明显体现,譬如,学生的自主学习、讨论问题、动手活动机会比以前多了,也不乏精彩的课堂教学,令人赞赏。但是,仍有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亟待解决,这些问题归纳起来有如下几点。

1.课堂教学的指导思想(有意或无意)仍沿袭传统的“教师中心论”、“传道、授业、解惑”,不注重发挥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观能动性,不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来看,采取填鸭式的“满堂灌”,使得学生只能消极、被动地接受语文知识。这种现象虽然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有所改观,但是,他的共性和普遍性还是显而易见的。年龄愈大的教师这种现象愈突出,地理位置愈偏远、学校规模愈小的学校问题愈严重。

2.过分重视人文性,在对作者的情感、课文的态度和价值观、审美教育方面讲得多,甚至分析很到位;而对语文的工具性比较轻视,淡化了基本的语言训练。表现的形式是:学生对文本朗读不足,语文基础知识与技能训练不够,教师分析讲解多,学生质疑问难少。学生学到的东西都是教师准备好的、标准的、“步调一致”的“参考答案”。因而,导致学生基础薄弱,只记住了一些已有定论的答案,分析问题的技能欠缺,举一反三的能力不足。

3.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流于形式。接受新课程理念熏陶后,分组学习讨论、学生表演、比赛等活动形式常常能在课堂教学中见到,但仔细观察后会发现,这些活动大多属于花架子、走过场,一时热闹而已,不能与教学内容的必要性、学生的真正需求这些实质性东西相联系。

4.重视知识传授的结果,忽视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过程。这主要表现在对考试分数的追求上,只要学生能取得高分,不管这种教法是否符合教学规律,是否符合学生身心发展,都是好教法,都是值得推广的。单调刻板的答案背诵、大题量作业练习这一方法得到了多数人的推崇。

5.教学形式单一,仅限于课堂教学一种形式。课外阅读、社会实践等综合性活动被当做“语文课”来上,这些“活动课”的内容和形式也表现为不是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而是为对付考试。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真实贯彻新课程理念,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水平,必须采取得力措施,从根本上解决好上述问题。

1.营造愉悦、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新课程理念下语文教学的基础,是学生在课堂上主动思维、大胆质疑、积极探究的前提条件。因此,教师首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以学生为本,放弃那种高高在上,令学生敬畏三分的“师长”架子,把自己摆在与学生平等相处的地位,以朋友谈心式的语气带领学生探究问题。“亲其师,信其道”的古训值得我们深刻领会,如能真正落实在语文教学的实际行动中,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科性质和地位作了明确定义:“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今天,重温这些话语,我们应该有所领悟,让学生会学习语文,能够运用语文是语文课教学的根本,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完美统一是语文教师追求的目标。我们一定要注重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让语文课更像“语文”。

3.从备课内容和方式上进行本质性改革。新课程语文教学观要求教师备课从学生自学开始,注重学法的指导和综合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先学,以学定教,少教多学,直至不教而学;把语文的文本交还给学生,让他们自己阅读、思考,找出疑点,发表见解。教学过程设计要由原来那种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强行灌输,学生被动接受,向教师积极启发诱导,学生主动获取探究的过程转变,努力构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新机制。现在,让我们对备课做一个重新定位:教案只是教师深入钻研教材的结果,是对课堂教学过程的一种预设,而组织教学时要因时而动,因人而异,避免按部就班,死板硬套。教师首先应该考虑的是,教学活动能不能让所有学生都方便学、乐意学,教师将要呈现给学生的东西必须是经过精心选择、最适合学生接受的,起步是简单的和能激发学生兴趣与求知欲望的。这样的标准实际上更高,对教师备课要求更苛刻,不经过充分准备是难以上好本节课的。

4.优化教学方法。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新型语文课堂教学方式一个重要特征是,教师是生命的“牧者”,是学生学习动力的发动者和学习空间的创造者。课堂教学是以学生为本的动态过程,师生共同讨论、研究、实验、表演等,过去那种形式主义的教师“灌”,学生“喝”的单向交流方式或者教师问,学生答的双向交流方式获得实质性转变。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互相启发,互相帮助,使不同智力水平、认知结构、思维方式、认知风格的学生实现“互补”,达到共同提高,学生思维的火花飞扬四射,课堂教学顿时成为了一系列学生主体活动的展开与整合过程。

新课程倡导的小组合作学习适应了学生的多边交往需要,为学生个体的发展、个性的张扬提供了更广阔自由的空间,平时默默无闻的学生在小组中得到了更多的参与机会。小组内优势互补,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但这种形式需要教师积极引导和指导,教师要尽可能做到“不见自我”,不越俎代庖。特别是起步阶段,教师必须从一点一滴手把手教导,让学生有兴趣、懂方法、忠诚交流、友谊合作,成熟后逐步提高质量和效益。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新课程语文课虽无定法,但却需要讲究教学方法。启发式是我们组织教学的总原则和出发点。语文界前辈吕叔湘先生曾经说过,真正掌握一种教学法的教师,他是会随机应变的,他的教室里是生气勃勃的。随机应变是个人经验的积淀和素养高低的真实体现,是“有心人”劳动成果的最佳展示。如果说对语文课有什么统一要求的话,那就是“活”、“实”。

5.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

(1)组织辨论会、朗诵会、新闻报道会、口头作文会、集锦会、非常6﹢1、快乐大本营、才艺展示会等等。通过这些丰富有趣的活动,可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点燃学生创造思维的火花,使他们快乐思考,主动思考,有效思考;语文潜移默化、熏陶感染的特点也体现得更充分,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生成的新认识和看法会更多,更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2)自编、自导课本剧。语文教材为了适应学生情感和认知的需要,常常编排一些有趣的内容,可以在进行课后练习时组织学生合作编排短剧,通过分角色表演以加深学生们的体验。对于那些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来说,他们不甘于对原文的简单再现,而是进行了大胆的想象,能够设计出很多与剧情有关的道具、动作、神态、语言等,生动活泼的表演有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开发。

(3)设立课外阅读课。语文教师要树立大语文的观念,除了组织学生认真学好课本知识外,还要指导学生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甚至广告、社区宣传栏等都可以成为他们阅读的对象。为了不增加学生负担,使课外阅读落到实处,教师可以利用自习课,或每周安排1节课,让学生自由阅读,或开展读书展评活动,介绍自己读过的书的内容,谈读后的感想以及自己的评论,还可以回答同学的提问。这样学生读书时就比较认真,不仅读,而且能深入思考。学生的知识面、读写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等能力也会不断得到升华。

于漪老师说过“语文教师教了多少年语文都是新教师”。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语文教学将呈现一派生机机勃勃的景象,更新鲜的东西也有待我们学习和接受。

第五篇:小学生心理问题的认识与解决策略

小学生心理问题的认识与解决策略

小学生阶段是人的行为、性格和智力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随着时代的进步,学习压力的增加,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也变得严重起来。心理健康在受到威胁时,会让小学生学习变差,影响成长.其实,有时表面上看上去正常的人,在他的身体内或许潜伏着严重的心理问题。结合我工作的情况以及所教学段,谈谈对小学生心理问题的认识。在这一阶段,由于身心变化比较快,再加上文化知识及社会经验的不足,小学生很容易产生心理问题。所以,锻炼他们的意志品质,优化他们知、情、意、行等方面的素质,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品格和健康的心理,是我们每一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小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

1、敏感:

这一阶段的小学生自我意识强烈,自尊要求迫切,而且心理承受能力比较低。在一时期,小学生很重视在老师和同学们眼中的印象和心中的位置,而且也非常在乎成绩,渴望得到友情。一旦成绩有波动,或者人际关系不够融洽时,就会产生强烈不安、焦虑和恐惧,甚至还会生气、愤怒,而且过于敏感多疑。

2、叛逆:

小学生对事物的认识正处于似懂非懂的时期,有表现欲望,渴望得到肯定,渴望摆脱父母和老师的监护。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他们往往会表现出对人和事的强烈批判和怀疑的态度。当然,有的学生会激烈表达情感,有的则以沉默对待老师和家长。

3、依赖心理

当今的社会,有一部分小学生不管干什么,都需要别的帮助,才能完成。这种类型的小学是产生了依赖心理。有依赖心理的小学生,主要表现在对环境、家人的依赖,其次表现在有自责倾向。这些表现每时每刻都在危害着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他们从小到大都是在身边的人关怀及呵护下长大的,像一些大少爷、大小姐一样,不会做任何事或是做事不熟悉。这些有依赖心理的人,当被家人或他人说几句后,就会感觉没人再爱他,他失去了所有爱。

4、厌学与逃学问题

现在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小学生的学习压力自然也越来越重。据调查,有厌学情绪的小学生占总数的5%—–10%。这些厌学的小学生主要是因为对学习缺乏兴趣,从而成为老师、同学及家长眼中的差生,加上成绩不好,对学习慢慢失去了尚有的一点儿兴趣,成为了厌学。这时的小学生,上课不听讲,不做作业,在上课时间玩东西、看书、东张西望,渐渐地,他们干脆从厌学转变为逃学。这么一个过程,有时足以让一位少年的前途变得一片黑暗。当然,厌学的心理也会发生在优等生身上。这些优等生,由于心理承受力小,一旦别人超过了自己或自己目标未达到,就会产生厌学心理。

5、学习方面的问题

据生理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是一项非常艰苦的脑力劳动。“现在的社会,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没有动力就不会努力,不努力自然会被淘汰”这些话都是当今社会老师及家长认同的观点。而他们谁又能打保票,给孩子这么多压力,不会造成孩子心理上的问题呢?相信对于这个问题,没人敢打保票。其实,现在孩子的心理问题大都是因为学习压力过重才造成的。现在无论是谁,都很看重学生的分数,所以在学习身上多了他们本不该有的负担,加之现在的教学内容比原来难,自然让孩子对于这些不该有的负担有了偏见,也就造成了他们的心理出现了问题。

身为家长,要及时找到解决方法才能早一点挽救孩子哦!

教师和家长应该帮助这些学生摆脱心理问题的困扰。

1、及时心理矫正是培养良好心理品质的有效方法。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主要集中在冷漠、孤独、厌学、焦虑、自卑、敌对心理,都是不正确心理观,是由自身的素质、环境、教育、家庭影响等诸多因素造成。一旦发现学生出现心理波动,教师必须及时矫正。俗话说:防范于未然,这是很有必要的。小学生面对复杂的心理一无所知,很难辨清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什么正确,什么错误……良好的心理品质既是与生俱来的,也有后天培养的,还有不断矫正提高的。

上期有一个孩子调班到我班,是个脾气暴躁的学生,转班以后,班里连续发生他创下的故事:打哭同学了,咬伤同学手了,把别人的物品藏起来了等等。每天,班主任、任课老师都要提到他:头疼!

首先,我们通过家长会和其父母沟通,指出助长孩子的霸道的危害性。其次,找孩子谈心,明确指出他的行为造成的后果,提醒他“称霸”不是才能,“才能”需要修养!再次,关注他在班里的表现,及时表扬他关心同学、服务同学的行为,表扬他的优点,尊重他的人格,制止可能发生的过激行为。目前,他有了很大的转变,学习兴趣也浓厚了,他思维很灵活,因此,学习成绩也逐步提高了。不正确的心理现象得到及时矫正,使学生正确看待人生观和信念观,为其一生积攒宝贵的财富!

2、改进教育方法。

(1)激发兴趣的策略。兴趣是儿童学习的强大动力,激发兴趣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变“苦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教学时可尽量将

教学内容与生活中的实例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及时充分地向学生展示数学的内在美,可以以数学的广泛应用性撤趣,也可利用现代化教育手段加强直观教

学撤趣,也可创设成功机遇撤趣,还可以精心设计问题,用问题激发兴趣,等等。

(2)激励评价的策略。教师要正确、科学地评价学生,充分运用激励手段,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评价理念要凸显发展性,评价内容要形成多维性,评价方式要体现多样性。

(3)量力性策略。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学习网和年龄特征,处理好学生个性差异和自我差异,从儿童现有的知识、经验水平出发进行教学,因材施教,让学生易于接受,乐于接受,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

(4)个案研究策略。针对具有典型性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个案研究,建立学生促康档案,对他们的认知、情绪、行为问题进行定期调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要注意一般与特殊相结合,策略研究和个案研究相结合,调查结果与平时的观察相结合。再次是教育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把握自我,努力改善自我,平时常提醒自己遇事尽量克制,多进行沟通,增加信任度,也就多了一份理解;

3、我们要帮助学生来分析他们的优点,正确做出评价,千方百计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还要引导学生以勤补拙和扬长避短来克服自卑,使学生找到自己的突破口,通过勤奋努力,在某个方面做出成绩来。最后,教会学生克服悲观消极的心态,树立自信心和上进心;通过组织他们参加社会实践来提高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培养多方面的兴趣来转移注意力,多结交知心朋友,寻求社会力量的帮助等。

如果你想得到甜蜜,就将自己变成工蜂,到花蕊中去采撷;如果你想变得聪慧,就将自己变成一尾鱼,遨游于书的海洋。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努力学习的过程中收获快乐。

下载小学生家庭教育环境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策略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生家庭教育环境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策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生心理问题及解决策略

    小学生心理问题及解决策略 【摘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的心理问题正在日益增加,造成学生心理问题有社会的原因,家庭的原因,师源性因素,学生自身的原因,这些因素造成的不正常的......

    中职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策略

    中职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策略 摘 要:中职体育作为新课程改革要求背景下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在促进我国学生体能方面的提高、身心素质的发展以及综合素养的起着关键性的作......

    班级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策略

    2011级1班班级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策略 班级情况介绍:班级50人,其中包括教师子女1人,补录2人; 班级存在的问题: 1、心态上:班级还有一部分同学的学习斗志不强,目标不明确,做不到竭尽......

    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摘要:学校教育需要家庭配合,家庭教育需要学校指导,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具有互动作用。不同的家庭结构对孩子的教育是有差异的,而且家庭环境、父母的素......

    教学设计理论与实践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

    教学设计理论与实践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 【摘要】教学设计自20世纪80年代进入我国以来,一直处于引进的状态,缺乏理论与实践的本土化研究,加之理论构建中自身存在的问题,使教......

    宣传部存在的问题与解决

    宣传部存在的问题与解决 刘晨曦 1、各组之间的联系、互动不够 上届美工组、网络组的工作完全是脱节的,给各个组的干事之间联系的机会也很少,导致有些工作进行的不是很顺利。这......

    农村小学英语教学存在问题及其解决策略

    农村小学英语教学存在问题及其解决策略 [摘要] 英语是世界最广泛使用的语言,全球有4亿人把英语作为第一或第二语言来使用,世界上有大量的国家把英语作为一门外语来学习和使......

    体育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策略

    体育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策略 摘要: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学生创设和谐宽松的体育学习环境,形成互动共享的氛围。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