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的科技》教案

时间:2019-05-15 01:58: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宋元的科技》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宋元的科技》教案》。

第一篇:《宋元的科技》教案

《宋元的科技》教案

授课教师:李 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知识目标:掌握宋元时期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及向世界的传播,由此进一步了解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

(2)能力目标:通过引导学生对课本和课件中图片的观察、想象以及对具体材料的分析,探究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发明过程,初步培养学生进行历史感知、历史想象的形象思维能力。通过对宋元科学技术高度发展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全面、系统的思考问题的能力以及概括、归纳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研讨比较分析雕版印刷术和活字印刷术的区别,体会活字印刷术的创新性,认识此项发明对中国和世界的贡献。

(2)通过阅读了解指南针的发明、改进、应用、传播情况,认识指南针对中国及欧洲航海业的促进作用。

(3)回忆已学有关火药的知识,了解火药、火器的改进,应用情况,及其对中国作战技术的影响,对欧洲社会的巨大的震动。

(4)以合作探究→动手体验→思维拓展三大版块整合教材重点、难点,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如视频、图片、阅读材料等教学资源的优化组合),以及实物演示等多种教学手段,采用问题探究、分组合作、动手体验等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探索欲,并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受发明的艰辛,体验成功的快乐;在具体的认知、体验之后再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三大发明对世界文明进程的推动作用。由感知历史→动手实践→深入思考、拓展延伸,从而突破重点和难点,完成对学生认识、实践与思维能力的提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宋元时期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成就,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认识到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2)通过反思近代中国与世界先进文明的差距与对比,培养学生振兴中华、赶超世界,先

进科技的历史责任感。

【教学重点】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及向世界的传播。【教学难点】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世界历史的影响。【课时安排】1课时 【教授新课】

【导入新课】:上一学期我们已学习过四大发明的造纸术,它是由东汉时期的宦官蔡伦改进发明的。除造纸术以外,大家还知道其它的三个是什么吗?(学生回答: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大家都知道它们是在要发明传播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宋元的科学技术》 【目标展示】

1、识记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时间、特点意义。

2、识记指南针的发明、应用、传播和意义。

3、识记火药的发明、应用、传播和意义。

4、了解科学家沈括、郭守敬的科技成就和贡献。

5、分析宋元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原因。【自主学习】

一、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1、背景:隋唐时期,人们已使用雕版印刷,雕版印刷费时费力费料,还不易保存。一部书往往需要几百甚至上千块雕版。

材料:宋太祖时由官方主持刻印《大藏经》,耗时12年、雕版13万块,印完后堆积如山的雕版派不上用场。另外,当时一个刻工一天只能刻四五十个字,一般六万字的书就需要三四年才能刻完。

【练习巩固】想一想:雕版印刷术有哪些缺点和不足呢?

答:费时、费工、错了不易改正,模板不易保存。

【自主学习】

2、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1)时间:11世纪中期(北宋)(2)发明者:毕昇

(3)特点:活字印刷既经济,又省时、又省力,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交流和发展。

(4)影响: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交流和发展,是我国对世界文明的卓越贡献。活字印刷术后来陆续传到朝鲜、日本和欧洲。欧洲到15世纪才有活字版,比毕升的发明晚400年。

(5)印刷的四道工序:刻制单字、排版、印刷、拆版。

【练习巩固】想一想:

1、对比雕版印刷与活字印刷的不同,体会毕昇的“创新”在哪里?

答:变“死字”为“活字”,变“死版”为“活版”,既经济又省时省力,还方便保存。

2、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有什么重要作用? 答:促进了我国以及世界文化的传播、交流和发展。

【自主学习】

3、活字印刷术的传播与发展

(1)传播:13世纪,活字印刷术传入朝鲜,此后又传入日本;经阿拉伯人之手又传至欧洲。(2)发展:元代创用了木活字明代创用了铜活字、铅活字。铅活字一直沿用到20世纪后期。【自主学习】

二、指南针、火药的发明和西传

1、指南针的发明、应用与传播

(1)指南针:早在战国时期,人们就利用磁石指南的特性,发明了司南,由于它不便携带,所以没有广泛应用。到了宋代,人们发明了便于携带使用的的指南针。

(2)制作方法:用天然磁石摩擦钢针,使之为可以指南的磁针。当时有四种装置法:浮于水上、放在指甲上、放于碗沿上、悬于死线上。(3)发展:把磁针和方位盘合为一体,制成罗盘。(4)应用:运用到航海和军事上。

(5)传播:南宋时,阿拉伯人学会使用指南针,并把它传入欧洲。(6)作用:它的传播,为后来欧洲航海家的远洋航行创造了条件。【练习巩固】想一想:

1、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是什么?(答:司南)

2、指南针什么时候发明?什么时候应用于航海事业?什么时候传播到国外?(答:北宋;北宋;南宋)

【自主学习】

2、火药的发明、应用与传播

(1)发明:火药是我国古代炼丹家在炼制丹药过程中发明的。唐代记录了火药的配方:硝石、硫磺、木炭按比例混合制成。(2)应用:①唐末:开始运用于军事。

②宋元时期:广泛运用于军事,出现了火球、火箭、火枪、火炮等各类火药武

器。③南宋时期:出现了管形射击火器----突火枪。④元代:出现了用金属制作的火铳和火炮。

(3)传播:13世纪火药传入阿拉伯,14世纪传入欧洲。南宋后期:管形射击火器传入欧洲,促进了欧洲火药武器的迅速发展。四大发明对欧洲及世界文明发展的重要作用 ?

“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这三种东西,已改变了世界的面貌。第一种在文学上,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由此又引起了无数的变化如此之大,以致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宗教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

【自主学习】

四、沈括、郭守敬对科学技术的贡献1、2、沈括:北宋科学家,撰写《梦溪笔谈》;创制“十二气历”,比欧洲早800多年;最早使用“石油”这一名称。

郭守敬:元代天文学家,编成《授时历》,推算出回归年长度,比现行公历确立早300年。

【交流展示】通过学生完成自主学习内容,展示学习成果;教师注意补充订正。【释疑点拨】

是什么因素促使宋元时期的科技得到如此大的发展呢?

宋元时期政治的发展、经济的繁荣、各民族各地区间经济文化的交流、承继隋唐时期文化和吸收外来文化、各族人民的 聪明才智和辛勤的劳动等。

【归纳提升】

宋元时期科学技术的发展继续领先于世界并向欧亚大陆地区传播,同时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生产各个领域,对人类在文化、军事和航海等方面的活动产生了巨大的动力和影响。四大发明不仅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全人类的骄傲。【作业】 完成练习册十三课《宋元的科学技术》

第二篇:宋元文化 教案

温故而知新,问题导入:你知道世界上最早的印刷术吗?雕版印刷术。什么时候已经有了雕版印刷的佛经、日历、诗集?隋唐时期。世界上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作品是?《金刚经》。视频导入:播放北京奥运会四大发明

英国科学家李约瑟在其《中国:发明与发现的摇篮》一书中说:“古代中国在1500年内科技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现代世界科技赖以存在的发明一半来自中国的北宋……”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近灿烂的宋元文化。

科技成就展馆: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是因为我国有誉满全球的四大发明,你知道是哪四大发明吗?(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

四大发明中最早的发明是什么?什么时候谁改进了造纸术?(造纸术,东汉蔡伦)造纸术的发明有利于文化的传播,推动世界历史进程。说起印刷术也不陌生,最早的印刷术是什么印刷?什么时间出现的?(雕版印刷术,隋唐时期)但雕版印刷费时费力,于是出现了活字印刷术。雕版印刷术有什么样的弊端(不足)?每印一页书就要刻一块版,书印好后,雕版也就被废弃,既浪费材料,也浪费人力,浪费时间。

何人为我们解决了难题呢?他就是北宋的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与雕版印刷相比,活字印刷有什么进步之处呢?变死字为活字,变死版为活版,既经济又省时。既经济、又省时,大大促进文化传播。

指南针的应用使人类可以全天候航行,将“原始航海时代推至终年。”由此指南针也被世人誉为“水上之友”。

现在我们看到的人物是毕升,他生活在北宋,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既经济,又省时,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15世纪,欧洲才出现活字印刷,比我国晚约四百年。

北宋时,聪明的中国人不仅发明活字印刷术,还发明指南针。这幅图片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司南,人们根据磁石指南北的特性,战国时制成司南。北宋时又制成指南针,开始用于航海事业。南宋时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为后来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创造条件。指南针的发明不是一蹴而就的,它经历古代中国人一千多年的探索。

下面这两幅图片是南宋的突火枪和元代的火炮。说起火药与我国土生土长的一种宗教有关,大家知道是哪种宗教吗?(道教)

对。道教炼制丹药,发明了火药。唐中期的书籍中,已有火药配方记载;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宋元时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主要有突火枪、火箭、火炮等。

13、14世纪,火药和火药武器传入阿拉伯和欧洲。

谢谢解说员的精彩介绍,使我们感受到宋元时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的西传,对欧洲乃至世界的影响都是翻天覆地的。

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继续向前追忆:隋唐时期又有哪些领先世界的成就呢?通过追忆我们不得不惊叹:中国古代科技一路遥遥领先。据统计:明代以前世界上重要发明和科学成就大约300项,中国大约175项。

作为21世纪的中国人怎样看待古代科技的辉煌?是作为“夜郎自大”的资本,还是作为奋发向上的动力?该怎样创造再度的辉煌?值得同学们思考!

请同学们到展厅二看一下。史学成果馆:(课件展示)在我国史学著作中,有堪称“史学双璧”的两部史书,其中一部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部书就是左面的人物司马迁写的《史记》。另一部史书就是右面的人物司马光写的《资治通鉴》。司马光生活在北宋,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史学家。《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按年代顺序,叙述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对研究古代历史有重要参考价值。司马光写《资治通鉴》耗费了19年心血,靠的是顽强的毅力、持之以恒的精神和严谨的治学态度,这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在饱览了史学大餐后,我们再去领略宋元那独特的文学魅力。宋代文学的成就是词,词人词作层出不穷。请大家往展厅三走。

文学和艺术成就展馆:(课件展示)我们先来欣赏《念奴娇· 赤壁怀古》(视频播放)。宋代词人杰出的有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等。接下来,与大家讨论一个问题: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相比,在生活年代和词的特点上有什么不同?苏轼扩展了词的内容,着重表达豪放的思想感情,描绘雄浑壮观的景物。他的词,气势豪迈,雄健奔放,对后世影响很大,代表作《念奴娇· 赤壁怀古》。李清照的词风格委婉,感情真挚,善于运用口语,显得格外清新自然。辛弃疾继苏轼之后,把词的豪放风格发扬光大。元朝文学的主要形式是元曲。图片中的人物是元朝著名的剧作家关汉卿,代表作有悲剧《窦娥冤》。元曲由杂剧和散曲组成。让我们一起回顾各个时期的文学成就: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在领悟了宋词元曲之后,我们一起欣赏宋元的绘画与书法,它将把我们带入美丽的艺术长廊。先来欣赏两幅绘画作品,第一幅是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北宋东京汴河沿岸的风光和繁华景象,是我国美术史上的不朽作品。第二幅是元朝赵孟頫的《秋郊饮马图》,当时人称他的画属于神品。书法方面我们学习了五位书法家,他们是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人称宋四家。还有一位书法家是元朝的赵孟頫。

宋元文化灿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参观了宋元文化的百花园,了解并欣赏了宋元文化的灿烂,有请各位到留言厅休息一下,并把参观的感受、感想写在留言板上。参观本厅后,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是惊、是叹、是„„师及时点评学生的感想,并述说自己的感受。惊,我们的祖国有如此博大精深的文化;叹,我们的祖先有如此的聪明和才智„„

江泽民同志曾说:创新是一个民族不竭的动力。我们的古人已经为我们做出了表率,相信同学们定会奋发努力,再创辉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第三篇:《繁荣的宋元文化》教案

《繁荣的宋元文化》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对司马光和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的学习,知道《资治通鉴》的作者和体例,并能够识别《史记》和《资治通鉴》两部史书的不同体例。

通过对苏轼、李清照、辛弃疾及其代表作的学习,了解中国古代的文学成就,明白文学是对现实社会的反映,有什么样的时代背景就有什么样的文学内容。

过程与方法

列表比较《史记》和《资治通鉴》的异同,明确纪传体和编年体的编撰特点,培养比较问题和整理历史知识的能力。

通过对宋词作品的欣赏,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其素质。

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插图和有关的历史图片和戏剧作品,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同时增强对有关历史知识的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司马光的了解,明白成功伴随着艰苦的努力,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李清照、辛弃疾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以及关汉卿同情人民疾苦的情结是前人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通过这种情感的迁移,启迪学生关心国家命运,关注社会发展的价值观。〖教学重点〗:《资治通鉴》、宋词、苏轼、李清照、辛弃疾和元杂剧 〖教学难点〗:元曲的特点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大家知道,民族文化是民族之魂,中华民族创造的中国文化始终以其独有的源多流广,博大精深,深刻地影响着世界,身为中国人的我们,更应该了解民族文化的精髓,陶冶情操,完善素质,使我们不仅仅是中国人,还要具有中国魂。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国文化的一个片段――繁荣的宋元文化,在浩瀚的史学、意境悠远的宋词和“感天动地”的元杂剧中,领略它的风采。

(板书出示课题)

我们知道,中国五千年的灿烂历史主要是通过史书记载下来的,我国古代的第一部通史是谁编写的?叫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西汉司马迁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我国历代王朝编写史书的典范。之所以称之为“典范”,是因为司马迁开创的“纪传体”,被后来史学家们所沿用,而突破这一体例,重新采用编年体编写史书,并取得卓越成就的是北宋史学家司马光。

一、司马光与《资治通鉴》(板书)

1.司马光(板书)

北宋大臣,史学家,字君实,夏县(今山西闻喜)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据史书记载,司马光幼年十分聪明,七岁时砸破水缸救落水小伙伴的故事,当时就被绘成《小儿击瓮图》广为流传

司马光不仅聪明,而且十分勤奋。幼年时,为了有更多的时间读书,睡觉时用一段圆木作枕头,圆木滚动,司马光惊醒,立即翻身下床,挑灯夜读,司马光称之为“警枕”。久而久之,便养成了刻苦读书的好习惯,为他日后主编《资治通鉴》打下了坚实的学业基础。

司马光在编修《资治通鉴》的19年中,几乎付出了他全部的精力和心血。为了编写,他常常废寝忘食,有时家里实在等不上他回来吃饭,便将饭送至书局,还要催几次他才吃。

他每天修改的稿子有一丈多长,而且上面没有一个潦草的字。他的房子窄小,夏天闷热,洒下的汗珠常常把书稿都浸湿了。后来他请人在书房里修成一间“地下室”,就在这个冬暖夏凉的地方,专心致志的埋头编书。《资治通鉴》编成后,存放的残稿堆满了两间屋子,而司马光的身体已经十分衰弱,眼睛昏花,牙齿大都脱落。

通过以上三个小故事,我们可以得出下面的结论:聪明+勤奋+持之以恒=成功。司马光成功的标志是《资治通鉴》的问世。

2.《资治通鉴》(板书)

司马光对历史很有研究,他认为治理国家的人一定要通晓自古以来的历史,从历史中吸取兴盛衰亡的经验教训。他又觉得,从上古到五代,史书实在太多,皇帝没有那么多时间看。于是他决定编写一部为统治阶级提供治国经验的简明通史。因宋神宗为其命名并作序“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故名《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历时19年编成,全书共294卷,记述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它以年、月、日为序进行叙事,取材范围极广,同时出于“专取国家盛衰,系生民休戚,善可为法,恶可为戒者”的目的,全书用大量篇幅记述了历代政治、军事以及民族斗争的有关史实,吸取历史上治乱兴衰的教训,以给统治阶级提供借鉴;加之考证详密,文笔生动,因此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

《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它的问世使司马光与司马迁齐名。人们将他们视为中国古代史学界的两大伟人,合称为“两司马”。3.《史记》和《资治通鉴》的比较(板书)4.想一想

从司马光严谨治学的态度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二、意境悠远的宋词(板书)

1.词的产生及特点(板书)

唐朝中期以来,音乐比较发达,尤其是我国西北地区的民族音乐(高昌、龟兹的音乐)传入长安等地,原来盛行的五言诗或七言诗,句式固定,缺少变化,谱入乐曲有较大困难。为了适应新兴灵活的乐曲,为了便于歌唱,人们就按照乐曲的节拍来填写歌词,这就是词的出现。它实际上是一种新体诗歌,是诗的特殊形式。词的句子长短不一,又叫长短句。

词源于诗,具有诗的一般特点,但又有别于诗,有它自身的特点。

(1)词牌:词因为有乐曲相配,故每一首词都有与其相配合的词调,词调的名称又叫词牌,每一个词调都有一个词牌名。如《虞美人》《清平乐》《水调歌头》等。

(2)填词:诗可以说写诗、作诗,而词的创作称填词,必须依词谱的相关规定(句式、字数、押韵的位置、对仗位置、平仄规定等)去“填”上适当的字,而不是随意地去写。今人填词一般依照清代舒梦兰编写的《白香词谱》去填,另外比较通行的有《词律》《钦定词谱》。

2.重要的词作者(板书)

(1)李清照(板书)

中国古代著名的女词人,号易安居士,山东人。生活在两宋之交,是婉约派的正宗词人。李清照生于一个有知识的家庭,因家庭潜移默化的作用,使其具有很高的文学修养。后来她和太学生赵明诚结为伉俪。他们的婚姻向来被当作才子佳人、珠联璧合的美满结合。这一时期,她的词作以闺情相思,歌咏自然为主。后期,因金兵南下,北宋灭亡,李清照夫妇举家南逃。不久赵明诚去世,这在精神上给李清照沉重的打击。她只身一人,多年飘泊江南,饱尝了颠沛流离之苦。由于生活的巨大变化,李清照的词风突变,出现了关心国家命运、思念故乡的作品。她的词细腻真挚,流畅自然,后期则充满了沉哀凄苦和强烈的爱国情感。

介绍李清照的词《声声慢•寻寻觅觅》,诗《夏日绝句》。让学生了解李清照的词风和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思想。

(2)苏轼(板书)

苏轼,(北宋)四川眉山人,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在词坛上被誉为“不朽的精灵”。其成就主要在诗、词、散文、书法、绘画等方面,人称“五绝”。就是这样一位天才作家,其人生经历却充满坎坷,饱尝艰辛。他在政治上、生活上遭受一系列打击,尽管他有失望,有牢骚,有悲愤,却始终追求人生的价值和个性的张扬。介绍《念奴娇》。

大江东去,浪淘净,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全篇气势磅礴,格调雄浑,撼人心魄,为宋词开创了全新的境界,被誉为“千古绝唱”。吟诵这壮美的词句,谁能想到苏轼已经被贬到黄州,正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

介绍《水调歌头》。

这首词寄托了苏轼对美好人生的向往。全篇写得酣畅淋漓,摇曳多姿,结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不仅是苏轼在苦恼人生中的真诚愿望,也是千百年来人们向往幸福生活的共同心声。

苏轼的词思路开阔,流畅隽永,气势磅礴,富有浪漫主义精神和雄浑博大的意境。他突破了以往的词专写男女恋情、离愁别绪的传统,把山川、田野、纪游、交友、说理、怀古等丰富的内容融进词中,扩展了词的题材,开创了豪放派的词风,而苏轼本人已化作不朽的文学精灵――永远激励和指点着在人生旅途上艰苦跋涉、在文学的峰峦间奋勇攀登的人们。

(3)辛弃疾(板书)

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居士。与苏轼齐名,合称苏辛。一生坚决主张抗金,收复失地,曾多次进奏,都未被采纳施行。因光复故国的雄才大志未能得到施展,一腔忧愤化而为词,由此造就了南宋词坛一代大家。

辛弃疾的词题材广泛,风格多样,但以慷慨悲壮的爱国词为其主调,代表作有《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等。

介绍《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三、“感天动地”的元杂剧(板书)

1.元杂剧(板书)

元杂剧是一种把诗歌、音乐、舞蹈、表演、宾白相结合,融合各种表演艺术形成的完整的戏剧形式。杂剧在元朝时已趋成熟,结构以一剧四折为通例,在四折之外有楔子,它冠于一剧之首,用来交代人物和故事的前因,相当于开场戏(承、前、转、合)。杂剧每一折都有唱、白、科三种要素,唱是歌曲,主要作用于抒情;白又称宾白,只用念不用唱,包括独白、对白、旁白,主要用来叙事;科是杂剧中的动作和效果。元杂剧的角色分为四类:旦、末、净、丑。其中旦、末是最主要的角色。

2.关汉卿和《窦娥冤》(板书)

关汉卿是元代戏剧的奠基者。在整个中国古代戏剧史上,他的剧作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是无与伦比的。他生性乐观幽默,面对多舛的命运和黑暗的现实决不屈服。他说:“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他写过六十多种剧本,代表作有《窦娥冤》《望江亭》《救风尘》等。他的杂剧内容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弥漫着昂扬的战斗精神,他生活的时代,政治黑暗腐败,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群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的剧作深刻地再现了社会现实,充满了浓郁的时代气息。

《窦娥冤》写一个孤苦无依的年轻妇女窦娥,遭受无赖陷害,反被受贿的贪官判处死刑,“官吏每(们)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窦娥的冤情无处伸张,她临死前发出誓愿,她的鲜血要溅在刑场旗杆的白练上、六月飞雪、大旱三年。关汉卿用浪漫主义的手法,让窦娥的誓言实现,愤怒鞭挞了黑暗势力。

《窦娥冤》被列为十大悲剧之一,而关汉卿也被确认为世界文化名人。

3.散曲(板书)

散曲,源于民间,是可以配乐演唱的长短句,是诗词发展到元代的文学形式。散曲大量吸收了民间和少数民族的乐曲,在内容上更能广泛地反映现实生活,与词相比,散曲的音乐性、语言表现力略胜一筹;它的表达自由活泼,题材内容无所不包,因而深为市民所喜爱。散曲和杂剧合称为元曲。

巩固小结

浩瀚的史学,意境悠远的宋词,感天动地的元杂剧,不仅仅让我们领略了宋元文化的风采,也感受了前人勤奋学习、持之以恒的人格魅力,深刻理解了成功的艰辛。同时在李清照、辛弃疾忧国忧民的爱国热情中,陶冶了情操,提纯了我们的灵魂。让我们将这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永远珍藏。

最后让我们在苏轼的诗句中结束这节课: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第四篇:灿烂的宋元文化教案

第13课灿烂的宋元文化

(一)教案

松山六中

聂凤茹

一、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印刷术、指南针的发明与传播和火药在军事上的广泛应用。

2、通过学习三大发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索精神。

能力目标:

1、通过概括四大发明的历史作用和意义,培养学生分类概括历史事实和分析总结历史事实的能力。

2、通过演示司南和罗盘针的工作原理,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认识到四大发明对世界文化发展的重大贡献,增强民族自豪感

2、认识到宋元时期我国科学技术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二、学习重点: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过的应用及向世界的传播

学习难点:使学生充分认识四大发明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三、学习过程

导入新课

1、复习提问:第二单元的课题是什么?(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2、过渡讲解:这个课题指出了宋元历史的两个突出特点:一是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南方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水平都超过了北方,终于在南宋时完成了经济重心的南移。二是民族政权并立。各族相互间有战争也有和平,和平友好是主流,民族融合程度得到提高,进一步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于是宋元时期以自己鲜明的时代特色和独特的风格创造了中华文明史上又一个文化高峰。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一)自主学习:

学生阅读72-74页“导入框”、课文、插图和“动脑筋”内容,自学并回答以下问题:

1、宋元时期闻名世界的重大科技成就是哪三项?其发明的时间、应用及外传的情况?

2、沈括、郭守敬生活在什么朝代?他们的科技成就主要有哪些?他们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3、试分析宋元科技高度发展的原因?(组内讨论完成)

(二)合作探究:

1、我的问题:„„

2、我们的问题:„„

3、老师的问题: 1)、对比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的不同,你认为有哪些变化?

2)、结合课文“南宋突火枪”、“元代火炮”和导入框“火箭”插图,“动脑筋”:它们和今天的火箭发射原理是否相同?

(三)拓展延伸:

教师展示投影:在人类历史上,科学技术的曙光最早照亮世界的东方。从公元1001年至1500年,在世界重大的科技成就中,中国占58%。(英国剑桥大学 李约瑟博士)

在宋元时期,中国的科技水平领先世界,根据著名科技史专家李约瑟博士的统计,在世界重大发明中中国的发明占了一半以上。但为什么唯独印刷术、指南针、火药被称为大发明?(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从世界文明的角度考虑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对世界很重大的推动作用)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获得了哪些新知识?有何感想?

(五)巩固训练:

1、欧洲到15世纪才有活字版,比毕升的发明晚()A、300年

B、400年

C、800年

D、1000年

2、我国制成最早的指南仪器是在()

A、战国时期 B、两汉时期C、唐朝时期 D、北宋时期

3、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时期,其标志性的成就是①造纸术的发明②活字印刷术的发明③指南针应用于航海④火药的广泛使用()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韩非子﹒有度》记载:“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指东西方向)。”

材料二

据《萍洲可谈》载,北宋时有人在应州看到“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材料三

马克思在《机器、自然和科学的应用》中说:“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打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了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

材料四 鲁迅先生在《电的利弊》中说:“外国人用罗盘针航海,中国人用它来看风水。”

读后请回答:

(1)我国古代所奉献于人类的四大发明是、、、。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司南和指南针所发挥的作用。

(3)如何理解材料三的内容?材料中提到的指南针、印刷术和火药在宋元时期的发展状况怎样?

(4)材料四中鲁迅先生揭露了当时中国社会的什么问题?

(六)当堂反思:

第五篇:与宋元思书教案

与宋元思书教案

一、授课目的与考点分析:

A、教学目标

1.理解本文的基本内容并掌握常用的文言词汇。

2.通过理解和分析,欣赏富春江上雄奇秀丽的景致,领会作者爱慕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3.培养对文言文的语感。B、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笔下富春江景色之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2.理解“鸢飞戾天”两句。

二、授课内容:

(一)基础知识: 1.字词的音与义:

飘荡(dàng)

急湍(tuān)

轩(xuān)邈

泠泠(líng)

经纶(lún)横柯(kē)

2.作者与作品:吴均,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家世寒贱,均好学而有俊才。沈约曾见其文,颇为赞赏。天监初,柳恽任吴兴太守,召他为主簿,常与他赋诗。

吴均是史学家,他著有《齐春秋》三十卷、《庙记》十卷、《十二州记》十六卷、《钱塘先贤传》五卷,注释范晔《后汉书》九十卷等,惜皆已亡佚。他是著名的文学家。

3.本文本文是一篇优美的山水小品文——形式上是六朝所盛的“骈文”(也称“四六文”),骈文讲究对仗、韵律、藻饰,后畸形发展,文而无质,故佳品不多。如本篇者,实罕不多见。

4.节奏、重音、停顿:

(1)语速——慢一些——品味文中的意境。(2)停顿——逗号——句号——小层——一段后(3)重音。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重音应落在“箭”“奔”二字上。

(4)节拍—— “二二”节拍为主。如:“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5.文章的语言美。

——音韵和谐美,整散相间,别具一番参差错落的韵致。—— 语言形象生动,写景文字精当凝练,有一种独特的美

(二)课文讲解: A、第一自然段:

1.重点字词的含义:①风烟:指烟雾。②共色:同样的颜色。③俱:都。④许’:附于数词之后,表约数,相当于“光景”“左右”。⑤独绝:独一无二;绝,到了极点。⑥从流飘荡:乘着船随着江流飘浮荡漾。这句是作者叙述自己的行动的,省略了主语。

2.小结:以上是文章的第一部分,这部分是文章的总起,概括描述了从富阳至桐庐一路上的奇山异水。

B、第二自然段:

1.重点字词的含义:①缥碧:青白色;缥,音.piao3。②急湍:急流的水;湍,音tu6n。③直视无碍:一直看下去,可以看得很清楚,毫无障碍,这是形容江水非常清澈。

2.小结:以上是文章的第二部分。这部分以简练传神的笔法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描写富春江的异水。水色,水清,水深,水急都突出了“异”之特点。

C、第三自然段:

1.重点字词的含义:①寒树:使人看了感到有寒凉之意的树。②负势竞上:凭依(高峻的)形势,争着向上。这一句说的是“高山”,不是“寒树”。③轩邈:轩,高;邈,远。这两个字在这里作动词用,意思是这些高山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④泠泠:形容水声的清越。⑤相鸣:互相和鸣。⑥戾天:到天上;戾,至。⑦息心: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⑧经伦:筹划、治理。⑨忘反:流连忘返;“反”同“返”。⑩横柯上蔽:横斜的树枝在上

边遮蔽着。上,在上,名词作状语。⑨犹:好像,如同。@交映:互相掩映。⑩见:同“现”,显现,显露。

2.小结:以上为文章的第三部分。这部分以细腻的笔触详写了富春江夹岸的奇山,并抒发了人在此山中的感受。在这里,作者既从侧面烘托出山水之美,也抒发了对世俗官场和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之情,含蓄地流露出爱慕美好的大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三)文章重难点: 1.结构:总分——写景的顺序:

第一自然段总写富春江奇特秀丽的景色——扣住 “奇山异水” 第二自然段写异水,运用比喻和夸张将富春江“异水”形象地表现出来

第三自然段写“奇山”:作者从视觉、听觉感受的角度来写,给景物蒙上了一层清淡幽雅的色彩。

2.这一段山水到底奇在哪,异在哪?

A.异水:——水之清澈(“千丈见底”“直视无碍”)

水的特点:清、急。

运用的修辞——夸张、比喻。

表现手法——直接描写、间接描写、动静结合。

B.奇山:——山之峻峭(“争高直指,千百成峰”)①看“山之形”——24字把静态的山写活了,充满生机与活力。②听“泉水、鸟、蝉、猿之声”

天籁之音,和谐悦耳。它们发出声音,不是为了名,也不是为了利,作者是怀着一种对大自然的向往之情、赞美之情来写的。

③感——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④看“山之色”——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3.文章特点——语句多用对偶句,增强气势

——抓住景物特征,注重细节描写 ——善用精妙词语,表现事物特征

4.重点句子理解:

①“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为了功名利禄而极力攀高的人,他们看到这山峰后,也平息自己那热衷功名利禄的心。筹划世俗事物的人,看到这幽美的山谷,也会流连忘返。这正是作者的感慨。

——山水之美 世俗之恶 官场之险。

志——无拘无束、任性自得

(负势争高,息心忘反)②“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是说水都是青白色的,千丈之深的地方也能看到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水底的游鱼和细小的石子也能看得清清楚楚。——突出水之清。“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是说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那惊涛骇浪势若奔马。——突出了水之急。作者从两个侧面来写水,把静态的色和动态的形都描摹得异常形象。

(四)板书设计: 与朱元思书

总: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分:异水—— “清”

(千丈见底、直视无碍)夸张

——“急”(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夸张、比喻 —— 水绿、水深、水清、水净、水急

奇山——看——形——高峻、挺拔、茂密、雄奇

听——音(泉水、鸟、蝉、猿)——泉声、鸟声、蝉声、猿声

感——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看——色——忽明、忽暗、三.本次课后作业:

1、熟读、背诵该文

2、把该文改为现代文

下载《宋元的科技》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宋元的科技》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繁荣的宋元文化》教案

    《繁荣的宋元文化》教案 (一)教学目的 1.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印刷术,指南针的发明及其传播;火药在军事上的广泛运用。北宋科学家沈括创“十二气历”,著科技著作《梦溪笔谈》......

    灿烂的宋元文化教案

    亿库教育网http://www.xiexiebang.com 百万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第13课灿烂的宋元文化 一、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比较清楚地掌握宋元时期灿烂科学技术成......

    宋元诗篇

    宋元詩篇  柳永 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方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

    第14课宋元的文化艺术教案

    七(下)《繁荣的宋元文化》教学设计 类别:中学历史编号: 【教材分析】 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文化高度繁荣的时期。《资治通鉴》、宋词和元杂剧是这一时期史学和文学艺术取得突出进......

    第14课宋元的文化艺术教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公开课教案 第14课宋元的文化艺术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宋元时期的文化成就,包括史学、宋词及杰出的词人、元曲和关汉卿、......

    宋元文学史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元杂剧:又称北杂剧,是在诸宫调和金院本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成熟的戏剧形式,由“四折一楔子”构成。折是音乐单位,一折里只用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四折就是四大套曲子,可选用......

    13《灿烂的宋元文化(一)》教案

    第13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掌握宋元时期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及向世界的传播,了解科学家沈括、郭守敬的科技成就及贡献,由此进一步了......

    宋元时期的工艺美术

    宋元时期的工艺美术 一、宋代的工艺美术:12、另外染织工艺中的缂丝达到了一定的艺术水平,铜镜、漆器也各 有特色。 1】陶瓷工艺:宋代是我国陶瓷发展的鼎盛时期。宋代陶瓷兴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