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1年教师资格证教育学试题1套
2011年教师资格证教育学试题1套.txt花前月下,不如花钱“日”下。叶子的离开,是因为风的追求还是树的不挽留?干掉熊猫,我就是国宝!别和我谈理想,戒了!本文由leo2225186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教育学考试测试题 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5 个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15 分)1.从教育系统自身的标准出发,可以瘵教育形态划分为“制度化的教育”和 A.家庭教育 B.学校教育 C.社会教育 D.非制度化的教育 2. “最近发展区”的概念提出者是 A.赞可夫 B.维果茨基
【
】
【 C.巴班斯基 D.苏霍姆赫斯基 【
】 3.教育阻碍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消极影响和作用是教育的 A.正向功能 B.负向功能 C.显性功能 D.隐性功能
】
4.把“刺激——反映”作为行为的基本单位,认为教学的艺术在于如何安 【 排强化的观点是 A.哲学取向的教学理论 B.行为主义教学理论 C.认识教学理论 D.情感教学理论 5.据可查证的资料,人类最早的学校出现在 A.公元前 1000 年左右 B.公元前 1500 年左右 C.公元前 2000 年左右 D.公元前 1500 年左右 【
】
】
6.教育区别于其他社会领域的根本特征是 【 A.有目的的培养人 B.有专职教师 C.有专门的教学场所 D.有特定的教学对象 7.如果信度的最高值是 1,那么正规则测验的信度应达到 A.0,7 B.0,8 C.0.9 D.1.0 8.我国古代最早也是世界最早的成体系的古代教育学作品是 A.《老子》 B.《传习录》 C.《学记》 D《.四书集注》 9.从形态上看,我国现行学制是从单轨制发展而来的 A.双轨型学制 B.壬寅学制 C.分支型学制 【
】
】
【
】
【 D.癸卯学制 【
】 10.按照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观点,培养全发展的人的唯一的方法是 A.教育与政治制度相结合 B.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C.教育与文化相结合 D.教育与经济基础相结合】 11.班级组织的发育所经历的第二阶段是 【 A.团体要求构架内的矛盾阶段 B.团体要求构架外的矛盾阶段 C.个人属性之间的矛盾阶段 D.团体要求与个人属性之间的矛盾阶段 12. “产婆书”的创立者是 A 夸美纽斯 B.苏格拉底 C.柏拉图 D.毕达哥拉斯 13.对单一的研究对象的变化过程进行深入剖析的研究方法,被称为 A.观察法 B.个案研究法 C.调查法 D.实验法 【 【 】
】
】 14.在教育、教学或学习计划实施的前期阶段所开展的评价,被称为 【 A 形成性评价 B.总结性评价 C.诊断性评价 D.绝对评价法 15.历史上通称的“六三三”制即是 【 A、壬寅学制 B、葵卯学制 C、壬子—葵丑学制 D、壬戌学制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16.德育的任务包括 【 A.培养学生的正确审美观点 B.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 C.培养学生良好健康的心理品质 D.发展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能力 E.培养学生正确的政治方向 17.斯金纳的直线式程序学习的主要特征包括 【 A.大步跃进 B.呈现明显的反映 C.及时反馈 D.自定步调学习E.高错误率 18.对教育功能进行划分的角度可以从 【 A.作用的对象 B.作用的方向 C.作用呈现的形式 D.作用的前提 E.多维的复合 19.我国现行的学校教育制度主要包括 【 A.学前教育 B.初等教育 C.中等教育 D.高等教育 E.社会教育 20.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主要有 【 A.顺序性和阶段性 B.稳定性和可变性 C.均衡性 D.个别差异性 E.整体性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21.隐性教育功能 22.全民教育 23.班级组织 24.教学策略 25.终极性教育目标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 6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36 分)26.简述教育的基本要素。27.简述理想师生关系的基本特征。28.简述学生情感学习评价应注意的问题。29.简述班主任建设和管理班级的具体操作方法。30.简述现代学制有哪些类型?我国现行的学制主要属于哪能种类型? 31.简述当前学生失范行为的主要表现。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12 分,共 24 分)32.在知识经济时代学校应该怎样激法学生的创新精神。33.试论述班主任建设和管理班级集体的操作方法。
】 】
】
】 】
】 】 1-5 DBBBD 6-10 ACCCB 11-15 DBBCD ABEC ABCD ABDE 16-20 BCDE BCD 21 P33 22 P395 23 P281 24 P219 25 P61 26 P5 27 P148 28 P330 29 P299 30 P102 31 P242 32 P230 33 P299 1
第二篇:2012教师资格证教育学试题
2012教师资格证教育学试题
(一)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
1.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是()的发展。
A.教育规律
B.教育价值
C.教育现象
D.教育问题
2.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
A.培根
B.夸美纽斯
C.赫尔巴特
D.赞可夫
3.“我们敢说日常所见的人中,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这一观点出自洛克的()
A.《大教学论》
B.《教育漫话》
C.《爱弥儿》
D.《普通教育学》
4.学校的中心工作是()
A.教学工作
B.公共关系
C.行政工作
D.总务工作
5.“活到老学到老”是现代教育()特点的要求。
A.大众性
B.公平性
C.终身性
D.未来性
6.学校管理的目标和尺度是()
A.经济收入
B.良好的公共关系
C.学校绩效
D.政治影响
7.学校管理的基本途径是()
A.教学活动
B.沟通
C.教劳结合 D.协调
8.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规律的反映。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9.()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
A.教育方针
B.教育政策
C.教育目的 D.教育目标
10.学校德育对政治、经济、文化发生影响的功能即指()
A.发展性功能
B.个体性功能
C.教育性功能
D.社会性功能
11.美国各门课程中多样化的实践活动,日本的综合活动时间反映出对()在课程中地位的重视。
A.知识
B.能力
C.直接经验
D.间接经验
12.欧洲中世纪的宗教神学课程和工业革命后的以自然科学为基础的课程属于课程类别中的()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综合课程
D.融合课程
13.教学活动的本质是()
A.认识活动
B.实践活动
C.交往活动
D.课堂活动
14.“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某老师把学生的回答的分12个馒头的计算板书出来:12÷3=4(人)12÷2=6(人),12÷1=12(人),12÷0.5=24(人),这一做法体现了()
A.巩固性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15.布鲁纳认为,无论我们选择何种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依此而建立的课程理论是()
A.百科全书式课程理论
B.综合课程理论 C.实用主义课程理论
D.结构主义课程理论
16.把两个及其两个年级以上的儿童编在一个班级,直接教学与布置、完成作业轮流交替进行,在一节课内由一位教师对不同年级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是()。
A.分层教学
B.合作学习
C.小班教学
D.复式教学
17.罗杰斯的“以学生为本”、“让学生自发学习”、“排除对学习者自身的威胁”的教学原则属于()
A.非指导教学模式 B.结构主义课程模式
C.发展性教学模式 D.最优化教学模式
18.最早在教学理论上提出班级授课制思想的是()
A.泰勒
B.夸美纽斯
C.裴斯塔洛齐
D.凯洛夫
19.“矮子里找高个”、“水涨船高”是一种()
A.相对评价
B.绝对评价
C.定性评价
D.定量评价
20.从评价的功能上区分,中小学教育评价的类型可分为()
A.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
B.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 C.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D.正确评价和错误评价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10分)
1.学校文化的内容有()
A.教育的理想和追求 B.对学校功能及社会责任的理解C.对个性的理解 D.对学习、工作的态度
E.对集体的看法
2.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互配合的方法有()
A.互访
B.民主评议
C.家长会
D.家长委员会
E.校外指导
3.现代教育的特征主要有()
A.公共性和生产性
B.公益性和免费性 C.科学性
D.国际性
E.终身性和未来性
4.沟通对于学校管理来说,有如下功能()
A.作出判断评价
B.信息传递
C.控制
D.激励
E.情感交流
5.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措施有()
A.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重视学生自学能力培养B.重视学生主体参与课堂,获得体验
C.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针对性教育
D.教育目标要反映社会发展
E.在成熟的基础上引导发展
6.聘任教师的形式有()
A.招聘
B.续聘
C.解聘
D.不聘
E.辞聘
7.教育目的的功能有()
A.导向功能
B.强制功能
C.调控功能
D.示范功能
E.评价功能
8.参观教学法可分为()
A.可行性参观
B.准备性参观
C.现实性参观
D.并行性参观
E.总结性参观
9.班级组织机构微观建制的形式有()
A.委员会制
B.直线式
C.参谋制 D.职能式
E.直线职能式
10.咨询活动的基本原则有()
A.改变现实、追踪效
B.积极关注和信任来访学生
C.注重来访学生的主动参与
D.充分支持和鼓励来访学生E.严格为来访学生保密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学校
2.儿童个体发展
3.教育目的 4.德育
5.讲授法
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学习教育学有什么样的价值?
2.简述当代儿童发展观的基本内容。
3.泰勒的课程设计模式。
4.简述美育的任务。
5.我国教育法体系的几个基本层次。
四、简述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1)启发教育实践工作者的教育自觉,使他们不断地领悟教育的真谛。
(2)获得大量的教育理论知识,扩展教育工作的理论视野。
(3)养成正确的教育态度,培植坚定的教育信念。
(4)提高教育实际工作者的自我反思和发展能力。
(5)为成为研究型的教师打下基础。
2.(1)儿童的发展是以个体的生物遗传素质为基础的。
(2)儿童的发展蕴含于儿童主体的活动之中。
(3)实现发展是儿童的权利。
3.泰勒,美国著名的课程理论家,1944年出版了《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提出了关于课程编制的四个问题,即泰勒原理:
(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
(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
(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
(4)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
4.(1)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
(2)培养和提高学生鉴赏美的能力。
(3)培养和提高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4)培养和提高学生追求人生趣味和理想境界的能力。
5.(1)教育法(2)部门教育法(3)教育行政法规(4)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和教育行政规章。
五、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联系实际谈谈一个合格的教师的职业素质。2.试述决定课程的进步和发展的内部基本矛盾(基本关系)。
教育学试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D
2.B
3.B
4.A
5.C
6.C
7.B
8.B
9.C
10.D
11.C
12.A
13.A
14.C
15.D
16.D
17.A
18.B
19.A
20.C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ABCDE 2.ACD 3.ACDE 4.BCDE 5.ABC
6.ABCE 7.ACE 8.BDE 9.BDE 10.BCDE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是一种古老的、广泛存在的社会组织,它始于人类知识及其传播的专门化要求,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场所,是现代社会中最常见、最普遍的组织形式。
2.指儿童在其成长过程中,伴随着生理的逐渐成熟与社会生活经验增长的相互影响,其心理和生理能力不断提高的变化过程。
3.教育目的是教育主体对于其所希望达成的结果的设定,即教育活动所要培养人才的总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
4.是教育工作者组织适合德育对象品德成长的价值环境,促进他们在道德、思想、政治等方面不断建构和提升的教育活动。
5.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可分为讲述、讲读、讲解三种方式。
五、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1)文化素养与学科专业知识(2分)
①所教学科全面扎实的专业知识技能,②广博文化科学知识与多方面的兴趣和才能。
(2)教育理论知识与技能
①教育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②观察儿童能力和教研能力③教学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④教育机智
(3)职业道德素养 ①忠诚教育事业
②热爱学生
③严于律己,为人师表
2.课程的进步和发展要受制于政治、经济因素和自身成长发展的特殊规律,其基本问题(关系):
(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
(2)知识与能力
(3)分科与综合(4)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
第三篇: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试题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40分)
1.教育史上两大对立学派—传统教育派与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分别是(C)。A.凯洛夫和赫尔巴特 B.杜威和赫尔巴特 C.赫尔巴特和杜威 D.夸美纽斯和杜威
2.“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可一到人手里,就全变坏了。”这句话出自哪本教育名著?(A)A.《爱弥儿》 B.《教育漫话》 C.《普通教育学》 D.《人的教育》
3.中小学智育的根本任务是(B)。A.传授知识 B.发展学生的智力 C.形成技能 D.培养个性
4.强调直接经验为主的课程的典型表现形式是(B)。A.综合课程 B.活动课程 C.学科课程 D.潜在课程
5.(C)阶段是儿童道德发展的关键年龄。A.初中 B.婴儿 C.小学 D.幼儿园
6.教育教学要求的“一刀切”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C)。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7.决定教师劳动创造性的是(C)。A.劳动任务 B.工作性质 C.劳动对象的特点 D.劳动手段的特殊性 8.个人活动包括(D)。A.体育竞赛 B.学科小组 C.科普讲座 D.写日记
9.依据课外活动的机能可将课外活动分为接受性活动、创造性活动和(C)。A.探究性活动 B.发现性活动 C.训练性活动 D.社会性活动
10.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是(A)。A.讲授法 B.谈话法 C.讨论法 D.演示法
11.我国倡导启发式教学的第一人是古代教育家(A)。A.孔子 B.墨翟 C.董仲舒 D.朱熹
12.师范学校的出现,与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从时间上来说,(C)。A.是同时的 B.师范学校出现得早
C.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的时间早 D.说不清楚
13.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科学的方法,获得良好的发展,这句话的意思是说(C)。A.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B.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C.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D.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不能起到主导作用的 14.小学阶段是发展学生个性(B)。A.并不重要的时期 B.非常重要的奠基时期 C.没有效果的时期
D.最不会受外界影响的时期 15.基础垂课程是(B)。A.广域课程 B.必修的课程 C.相关课程 D.选修的课程
16.提出非学校化观念的是(B)。A.赫尔巴特 B.伊里奇 C.怀特海 D.克伯屈
17.在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关系问题上,应坚持的是(C)。A.坚持人文教育为主 B.坚持科学教育为主
C.坚持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携手并进 D.要看情况而定
18.教育内容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认识的(B)。A.主体 B.客体 C.教的主体 D.学的主体
19.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一个由我支配的特殊的环境,让我在这个环境里养育他们,我可担保,任意选择一个,不论他父母的才干、倾向、爱好如何,他父母的职业及种族如何,我都可以按照我的意愿把他们训练成为任何一种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乞丐或强盗。”这是(B)。A.遗传决定论的观点 B.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C.家庭决定论的观点 D.儿童决定论的观点
20.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的代表是(C)。A.杜威 B.怀特海 C.布鲁纳 D.克伯屈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21.素质教育的核心是___培养创新能力_______。
22.西欧中世纪早期的教会学校主要学习神学和七艺,七艺包括文法、___修辞_______、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23.人的身心发展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生理的发展,二是____心理的______发展。24.课外小组活动主体可分为学科小组、______技术小组____、艺术小组和体育小组。25.学生是课外活动的主体,教师在课外活动中主要起____辅助______作用。26.课外辅导是对___课_______的补充和延伸。
27.练习按学生掌握技能的进程可分为模仿性练习、独立性练习和___创造性练习_______。28.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不是精英教育和______专业____教育。
29.对整个班主任工作过程、状况和结局做出的全面的、恰如其分的评估,包括质的评和量的估计。这项工作被称为______班主任工作总结____。30.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_____促进_____的关系。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31.小学生的有意注意不断发展,但无意注意仍起着作用。低年级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教师及时提示和提出要求。(T)
32.战前学前教育很少被纳入国家教育系统,但现在很多国家都将学前教育纳入了国家教育系统,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T)
33.学习问题的理论是教学的基本理论,历代中外教育家曾以不同观点、从不同角度对教学过程作过种种的探索,提出了各自的见解。(F)
34.人们的思想观点和世界观的形成都离不开人们的认识,都需要以一定的感觉为基础。(F)
35.终身教育是适应科学知识的加速增长和人的持续发展的要求而逐渐形成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T)
36.任课老师在学生个体的发展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必须对全班学生的情况十分了解,在德、智、体等方面全方位地养成学生的素质。(F)
37.教育技术的现代化是指现代科学技术(包括工艺、设备、程序、手段等)在教育上的运用,并由此引起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变化。(T)
38.教学中的启发不是让学生自发地看,而是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地观察,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去把握事物的特征。(F)
39.培养小学生有目的有顺序地进行观察,引导儿童从知觉事物表面特征发展到知觉事物的本质特征。(T)
40.小学生的学习是无目的、无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的,不用遵循一定的教育制度以及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的。(F)
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41.为什么说环境不能决定人的发展? 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重大的影响和制约作用,但不能决定人的发展。其
原因在于:第一,人接受环境的影响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一个积极、能动的过程。这种能动性一方面表现在,人是通过实践活动接受环境的影响并获得发展的。人在实践过程中既接受环境的影响,也改造着环境,并在改造环境的过程中改造着自己。另一方面表现在人是按照已有的知识、经验以及在这些知识、经验基础上产生的需要和兴趣等接受环境影响的,因此,同样的环境在不同人身上可以产生不同的作用。第二,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广泛的、潜移默化的,也是自发的、零星的、无计划的、无目的的、不系统的,有时甚至是相互矛盾的。环境影响的这种特点,往往使人的发展具有两极性:既可以使人向好的方向发展,也可以使人向不好的方向发展。因此,在人的身心发展过程中,环境的作用是有限的。
42.根据课程的任务和课程的制定者,课程的类型有哪些? 课程类型是指课程的组织方式或设计课程的种类。(1)从课程任务的角度,可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三种类型。基础型课程注重学生基础能力培养的课程。拓展型课程高度重视学生知识与能力的拓展,关注学生知识视野的开拓,全方位发展学生各种不同的特殊能力。研究型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与能力。(2)从课程制定者的角度,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三种类型。国家课程是指由中央教育行政机构编制和审定的课程。属一级课程,管理权属中央级教育机关。地方课程是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机构和教育科研机构编制的课程,属二级课程。学校课程是学校自身研究开发的课程,又称校本课程。
43.我国小学课程设计的原则是什么?(1)高度的科学性和高度的思想性统一。(2)要以实现教育目的和学校培养目标为最终目的。(3)要适合小学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
44.简述设计教学法。
设计教学法是主张废除班级授课制和教科书,打破传统的学科界限,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己决定学习目的和内容,在自己设计、自己负责的单元活动中获得有关的知识和能力。
45.简述课外活动的特点。(1)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的自愿选择性。课外活动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愿选择、自愿参加的活动。(2)课外活动内容和形式的灵活多样性。从内容和组织形式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3)学生在课外活动组织上的自主性。与课堂教学相比,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具有更大的自主性。
五、论述题(本大题10分)
46.试分析义务教育的意义。
第一,义务教育既标志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又会不断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各国制定义务教育的制度,规定义务教育的实施年限,基本上是由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和文化教育水平所决定的,可以说,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是实行义务教育的根本条件。
第二,义务教育既体现着一个国家现代文明的水平,又会促进现代文明的提高,一个国家公民的民主生活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公民的这种民主生活就是要建立在教育机会均等、人人有受教育的权利的民主基础之上,并通过法律形式来加以保障的。义务教育是建立一个国家民主生活的基础和工具。
第三,义务教育既可以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又可以培养公民的法律意识。作为国家的公民必须接受一定年限的教育,这种思想不是所有的人都认识清楚的,尤其在经济落后的地区,由于主观与客观的因素,儿童与少年的受教育的权利时常会受到侵犯。实施义务教育从法律上维护了公民受教育的基本权利,也要求公民履行自己作为国家公民的应尽义务。
一、单项选择题
1.C2.A3.B4.B5.C6.C7.C8.D9.C10.A11.A 12.C13.C14.B15.B16.B17.C18.B19.B20.C
二、填空题 21.培养创新能力 22.修辞 23.心理 24.技术小组 25.辅助 26.课
27.创造性练习28.专业
29.班主任工作总结 30.促进
三、判断题
31.√32.√33.×34.×35.√36.×37.√38.×39.√40.×
四、简答题
41.【答案要点】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重大的影响和制约作用,但不能决定人的发展。其
原因在于:第一,人接受环境的影响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一个积极、能动的过程。这种能动性一方面表现在,人是通过实践活动接受环境的影响并获得发展的。人在实践过程中既接受环境的影响,也改造着环境,并在改造环境的过程中改造着自己。另一方面表现在人是按照已有的知识、经验以及在这些知识、经验基础上产生的需要和兴趣等接受环境影响的,因此,同样的环境在不同人身上可以产生不同的作用。第二,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广泛的、潜移默化的,也是自发的、零星的、无计划的、无目的的、不系统的,有时甚至是相互矛盾的。环境影响的这种特点,往往使人的发展具有两极性:既可以使人向好的方向发展,也可以使人向不好的方向发展。因此,在人的身心发展过程中,环境的作用是有限的。
42.【答案要点】课程类型是指课程的组织方式或设计课程的种类。(1)从课程任务的角度,可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三种类型。基础型课程注重学生基础能力培养的课程。拓展型课程高度重视学生知识与能力的拓展,关注学生知识视野的开拓,全方位发展学生各种不同的特殊能力。研究型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与能力。(2)从课程制定者的角度,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三种类型。国家课程是指由中央教育行政机构编制和审定的课程。属一级课程,管理权属中央级教育机关。地方课程是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机构和教育科研机构编制的课程,属二级课程。学校课程是学校自身研究开发的课程,又称校本课程。
43.【答案要点】(1)高度的科学性和高度的思想性统一。(2)要以实现教育目的和学校培养目标为最终目的。(3)要适合小学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44.【答案要点】设计教学法是主张废除班级授课制和教科书,打破传统的学科界限,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己决定学习目的和内容,在自己设计、自己负责的单元活动中获得有关的知识和能力。
45.【答案要点】课外活动具有如下特点:(1)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的自愿选择性。课外活动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愿选择、自愿参加的活动。(2)课外活动内容和形式的灵活多样性。从内容和组织形式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3)学生在课外活动组织上的自主性。与课堂教学相比,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具有更大的自主性。
五、论述题 46.【答案要点】 义务教育的意义是:
第一,义务教育既标志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又会不断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各国制定义务教育的制度,规定义务教育的实施年限,基本上是由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和文化教育水平所决定的,可以说,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是实行义务教育的根本条件。
第二,义务教育既体现着一个国家现代文明的水平,又会促进现代文明的提高一个国家公民的民主生活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公民的这种民主生活就是要建立在教育机会均等、人人有受教育的权利的民主基础之上,并通过法律形式来加以保障的。义务教育是建立一个国家民主生活的基础和工具。
第三,义务教育既可以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又可以培养公民的法律意识。作为国家的公民必须接受一定年限的教育,这种思想不是所有的人都认识清楚的,尤其在经济落后的地区,由于主观与客观的因素,儿童与少年的受教育的权利时常会受到侵犯。实施义务教育从法律上维护了公民受教育的基本权利,也要求公民履行自己作为国家公民的应尽义务。
第四篇:2012教师资格证教育学试题加答案
第1题: 理解课堂教学与课外教育工作的关系的正确观点应该是在()。[多选题]
• 课外教育工作具有相对独立的地位
• 课外教育工作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
• 课堂教学与课外教育工作可以互相取代
• 课堂教学与课外教育工作可以互相补充
• 外教育工作与课堂教学相互促进
• 第5题: 学生学习是人类学习的一种特殊形式,它的特殊性表现在::()。[多选题]
• 是一种规范化的学习
• 是一种独立发现式的学习
• 以学习为主要任务
• 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学习
第6题: 教学大纲即()。[单选题] • 学科课程标准
• 学年编制
• 课程计划
• 教学计划
第7题: 从课程任务的角度可把课程分为()。[单选题] • 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
• 基础课程、拓展课程、研究课程
• 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 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
第8题: 从法律的角度看,学校与学生的关系是()。[多选题] • 干预与服从
• 管理与被管理
• 监护与被监护
• 责任与义务
• 教育与被教育
第9题: 启发的首要问题是调动学生学习的().。[单选题] • 创造性
• 交往性
• 主动性
• 多样性
第10题: 1999年6月8日教育部印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这是指导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文件。()[判断题] • 错误
• 正确
第11题: 有一位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非常注意引导学生背一些古诗作为格言以自勉。新生入学时,他要学生背的第一首诗是《有志》:“天下无难事,在乎人为之,不为易亦难,为之难亦易。……”第二首是《早起》:“朝日初上窗,起身勿傍徨……勤惰从此分,习惯遂为常。”…… 这位班主任在工作中采用的是()法。[单选题] • 陶冶法 • 说服法
• 锻炼法
• 榜样法
第12题: 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提出的有关儿童的原则有()。[多选题] • 儿童活动游戏原则
• 尊重儿童尊严原则
• 尊重儿童意见原则
• 无歧视原则
• 儿童利益最佳原则
第13题: 教师胜任教学工作的基础性要求是,必须具有()。[单选题] • 教育专业素养
• 学科专业素养
• 职业道德素养
• 品德专业素养
第14题: 课程计划是有关学科教学的指导性文件,是教师进行学科教学的直接依据和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判断题] • 错误
• 正确
第15题: 按评价所运用的方法和标准的不同,教学评价可以分为()。[多选题]
• 相对性评价
• 正式评价
• 非正式评价
• 绝对性评价
第16题: 小学劳动教育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多选题] • 培养儿童正确的劳动观点
• 培养儿童尊重他人劳动成果的意识
• 培养儿童爱护公共财物的意识
• 通过劳动产生劳动成果
• 帮助儿童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
第17题: 在接手三年级的一个新班后,我发现班里有个比较“特别”的孩子:他不仅性格孤僻,而且几乎与班上所有同学发生过摩擦。经了解,这个孩子的家庭成员文化水平不高,父亲是某娱乐场所的部门经理,性格暴躁,母亲因不堪忍受父亲的个性,在孩子4岁时与孩子父亲离婚。父母离异后,爷爷奶奶非常疼爱孙子,在物质生活上尽量满足他。通过家访,我发现这个孩子家的VCD片几乎都是有关枪战、爆炸、打斗等暴力影片,他说自己也最喜欢看暴力电视节目。针对这些情况,我婉转而客观地与家长分析了孩子的攻击性行为,认为家庭环境对孩子个性形成影响较大,孩子年龄较小,可塑性较强,可及时进行干预以帮助其矫正。经过协商,他父亲与爷爷奶奶表示愿意支持、配合对孩子的教育,一是决不打骂孩子,二是尽量限制孩子观看暴力影片,三是尽可能多与孩子进行沟通交流。同时根据他的实际情况,在学校我们通过合理宣泄、榜样示范等对他进行教育疏导。经过一段较长的时间:但他的转变很大,攻击性行为明显减少,还交上了几个好朋友。[情景题]
1、依据案例,下面说法正确的是()。[不定项选择题] • 教师、家长和社会人员都应为学生的道德教育树立好的榜样。
• 既然是在校学生,学生德育主要就是学校的责任
• 德育离不学校、家庭和社会三者结合• 环境对人的道德品格的形成起决定性作用
2、德育的开展要贯彻一定的原则。案例体现了德育的()原则。[不定项选择题]
• 长期性` • 导向性
• 一致性
• 因材施教
3、案例中教师运用了哪些德育方法()。[不定项选择题] • 批评法` • 表扬法
• 说服法
• 榜样法
4、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要遵循一定的规律。该案例体现了()规律。[不定项选择题]
• 教育影响一致性规律
• 知、情、意、行相统一规律
• 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
• 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规律
第18题: 关于终身教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多选题] • 它的本质在于,现代人的一生应该是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一生
• 它的提出者是法国教育家保罗朗格朗
• 终身教育就是成人教育
• 它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和教育形式
• 是对将人的一生分为学习阶段和学习结束后阶段的否定 第19题: 小学德育的方法选择主要取决于德育内容和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判断题] • 正确
• 错误
第20题: 人的教育活动和动物“教育活动”的本质区别是()。[多选题] • 模仿性
• 复杂性
• 规律性
• 意识性
• 社会性
第21题: 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物质前提作用的因素是()。[单选题] • 学校教育
• 遗传素质
• 社会环境
• 个人努力
第22题: 课程计划的编制应该遵循的原则()。[多选题] • 保证学科之间协调平衡 • 保证实现教育目的和任务
• 考虑到教师的意愿
• 体现课程结构的完整性
• 考虑学校和地方的特色
第23题: 首次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探讨社会主义教育原理且在世界上有较大影响的教育学家是()。[单选题] • 杨贤江
• 赞可夫
• 凯洛夫
• 苏霍姆林斯基
第24题: 教育学形成时期的主要著作有()。[多选题] • 斯宾塞的《教育论》
• 凯洛夫的《教育学》
• 洛克的《教育漫话》
• 卢梭的《爱弥儿》
• 赞科夫的《教学与发展》
第25题: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辨明是非以获取知识的方法是()。[单选题] • 谈话法
• 实验法
• 讨论法
• 讲授法
第26题: 在我国小学道德教育的组成部分中,()是基础。[单选题] • 道德品质教育
• 思想教育
• 法制教育
• 政治教育
第27题: 师生关系从本质上是一种上级与下级、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判断题] • 正确
• 错误
第28题: “我们敢说日常所见的人中,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这一出自《教育漫话》的观点是()提出的。[单选题] • 洛克
• 夸美纽斯
• 卢梭
• 赫尔巴特
第29题: 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称为()。[单选题]
• 目标管理
• 民主管理
• 常规管理
•平行管理 第30题: “人只有受过一种合适的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这说明教育的本质属性是培养人的实践活动。()[判断题] • 错误
• 正确
第31题: 有位低年级教师,在教《谜语》这一课时,首先复习了一组过去学过的词:“跃进”、“斗志昂”等,原因是新课文中有“笑迎”这一新词。这位教师运用了教学的()原则。[单选题] • 理论联系实际
• 巩固性
• 直观性
• 启发性
第32题: 构成教育活动的两个最基本的要素是()。[单选题] • 教师与教材
• 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
• 教师与学生
• 学生与教材
第33题: 小学教育阶段是少年期,是培养学生习惯的重要时期。()[判断题] • 错误
• 正确
第34题: 下列有关素质教育的判断,正确的是()。[多选题] •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
• 素质教育是代替全面发展教育的教育
•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主动、活动发展的教育
•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第35题: 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的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这是身心发展的()。[单选题] • 顺序性
• 阶段性
• 差异性
• 不平衡性
第36题: 教育目的是教学工作的依据和归属,教育目的具有()功能。[多选题] • 选择
• 评价
• 规范
• 激励
• 导向
第37题: 《学记》中记述教育思想观点的有()。[多选题] •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 教学相长
•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 长善救失 第38题: 古代中国教育“六艺”,它包括礼、乐、射、御、书、数,其中礼、乐是德育内容。()[判断题] • 正确
• 错误
第39题: 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方法,既指教师教的方法,也指学生学的方法。()[判断题] • 正确
• 错误
第40题: 根据一节课完成的任务的数量可以将课的类型分为()。[单选题] • 演示课和联系课
• 单一课和综合课
• 技能课和检查课
• 新授课和巩固课
第41题: 我国教育内容的规范形式体现在()。[多选题] • 参考书
• 教学大纲
• 教科书
• 练习册
• 课程计划
第42题: 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有相一致的地方是()。[单选题] • 同是一种活动
• 方向一致,但课外活动不是一种正规教育活动
• 是一种正规教育活动,且方向一致
• 都是一种正规教育活动,但方向不一致
第43题: 在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如果只看到学生差的地方,认为无可救药,那就违背了()原则。[单选题] • 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
• 发扬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 对学生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 统一要求与从实际出发相结合 第44题: 教师指导下的有组织的课外活动是实现教育目的的主要途径之一。()[判断题] • 正确
• 错误
第45题: 下列课程属于综合课程的有()。[多选题] • 融合课程
• 潜在课程
• 活动课程
• 核心课程
• 广域课程
第46题: 孔子提出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体现了教学的()。[单选题] • 巩固性原则
• 循序渐进原则
• 启发性原则 • 直观性原则
第47题: 注重教育的后天培养,主张“有教无类”的中国古代教育家是()。[单选题] • 朱熹
• 墨子
• 孔子
• 王夫之
第48题: 一位家长在星期一发现儿子上学时磨磨蹭蹭,遂追问是怎么回事,孩子犹豫了半天才道出实情。原来在上个星期二早上,班主任老师召开全班同学会议,用无记名的方式评选3名“坏学生”,因有两名同学在最近违反了学校纪律,无可争议地成了“坏学生”;而经过一番评选,第三顶“坏学生”的帽子便落在儿子头上。这个9岁的小男孩,居然被同学选出了18条“罪状”。当天下午初二年级组长召集评选出来的“坏学生”开会,对这三个孩子进行批评和警告,要求他们写一份检查,将自己干的坏事都写出来,让家长签字,星期一交到年级组长手中。该家长当着孩子的面,没有表示什么,签了字便打发孩子去上学。随后,她打通班主任的电话,询问到底是怎么回事,班主任说:“你的孩子是班上最坏的孩子,这是同学们用无记名投票的方式选出来的。”当她质疑这种方法挫伤脑筋孩子的自尊心时,老师却回答:“自尊心是自己树立的,不是别人给的”,并说他们不认为有什么不对,其目的也是为了孩子好。自从这个9岁的孩子被评选为“坏学生”后,情绪一直非常低落,总是想方设法找借口逃学。依据上述材料完成以下四道题目。[情景题]
1、以上案例说到的事实是()。[不定项选择题] • 9岁的小男孩被评选为“坏学生”
• 学校的一个班用无记名的方式评选“坏学生”
• 班主任虽然认为评选“坏学生”不对,但仍然执行学校的决定
• 孩子被评选为“坏学生”后,情绪非常低落,总是想方设法逃学
2、材料中班主任的错误之处在于。()。[不定项选择题] • 违背了德育过程中的尊重性原则
• 错误地运用了学生互评的作用
• 对学生不良行为的负强化
• 违反了德育过程中要以正面引导为主的原则
3、材料中班主任老师的正确做法应该是。()。[不定项选择题] • 深入了解学生,找出问题背后原因,有的放矢进行教育
• 尊重学生和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 任其自然,孩子长大了就好了
• 用更加严厉的方法对待这个“坏学生”
4、以上情景案例给我们的启示是。()。[不定项选择题] • 学生是人,他们也有自尊,要尊重学生
• “坏学生”就是要让他逃离学校
• 中小学存在的这种不尊重学生而又司空见惯的现象应引起我们重视
• 学生是受教育者,不存在尊重学生的问题
第49题: 学校教育不仅影响着学生发展的水平,也影响着学生发展的方向。()[判断题] • 错误 • 正确
第50题: 学科课程也称为是核心课程,重视儿童的兴趣、需要和教材的心理组织,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组织活动课程内容。()[判断题] • 正确
• 错误
第51题: 资本主义教育与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课程设置不同。()[判断题] • 正确
• 错误
第52题: 活动课程特点表现在()。[多选题] • 课程具有偶发性质
• 尊重学生的主动精神
• 是针对学科课程而提出来的
• 重视儿童的兴趣、需要和教材的心理组织
• 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组织活动课程内容
第53题: 在师生关系上提出“儿童中心主义”西方现代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是()。[单选题] • 裴斯泰洛齐
• 杜威
• 布鲁纳
• 斯宾塞
第54题: 个体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认为人的认知发展一般要经历感知运算水平、前运算水平、()和形式运算水平。[单选题] • 直觉运算水平
• 具体运算水平
• 动作运算水平
• 表现运算水平
第55题: “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出自于()。[单选题]
• 《孟子》
• 《论语》
• 《学记》
• 《大学》
第56题: 教师教育不但要使教师学会教学,而且还要学会学习、学会研究,使教师成为“教者”、“学者”、()于一身的专业人员。[单选题] • 服务者
• 讨论者
• 研究者
• 协作者
第57题: 认为教育目的是为完满生活作准备的是()的主要观点。[单选题] • 教育准备生活说
• 个人本位
• 社会本位
• 教育适应生活说 第58题: 分组教学是为了克服班级授课制的弊端而提出的,因此比班级授课制优越。()[判断题] • 错误
• 正确
第59题: 教学大纲的主体部分是()。[单选题] •习题
• 说明部分
• 本文
• 目录
第60题: 教育具有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育人功能等多种功能,在这些功能中属于教育本体功能的是()。[单选题] • 文化功能
• 政治功能
• 经济功能
• 育人功能
第61题: 试卷的难度越大越能提高区分度,拉开学生得分的差距。()[判断题] • 错误
• 正确
第62题: 德育要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依靠和发扬他们自身的积极因素去克服他们品德上的消极因素,这体现了德育的一致性原则。()[判断题] • 正确
• 错误
第63题:近代社会教育的巨大变化表现在()。[多选题] • 教育的世俗化
• 公立教育迅速崛起
• 教育的阶级性
• 教育的全民化
• 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
第64题: 根据课程的开发和管理分类,可以把课程分为()。[单选题] • 相关课程、广域课程、核心课程
• 基础课程、拓展课程、研究课程
• 必修课程、地方课程、活动课程
• 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
第65题: 不同专业、不同性质、不同层次学校要完成的具体任务是()。[单选题]
• 教育目的• 教学目标
• 教育方针
• 培养目标
第66题: 一个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普遍实施一定程度的基础教育的义务形式称为()。[单选题] • 普及基础教育
• 普及义务教育
• 普及教育 • 普及国民教育
第67题: 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过程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是()。[单选题] • 教学目的• 教学方法
• 教学原则
• 教学内容
第68题: 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多选题] • 发展的匀衡性
• 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 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 • 发展的被动性
• 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
第70题: 德育要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依靠和发扬他们自身的积极因素去克服他们品德上的消极因素,这体现了德育的方向性原则。()[判断题] • 错误
• 正确
第71题: 美国教育家杜威的主要教育思想主张是“教师中心”“生活即教育”。()[判断题] • 正确
• 错误
第72题: 遗传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的大小与其本身是否符合常态有关。()[判断题] • 正确
• 错误
第五篇: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
教育学资料节选自中国教考论坛
一、概念、单选、判断、多选
1、高等教育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
2、欧洲中世纪大学作为近代高等教育的开
端。不是整个高等教育的开端,之前有带有高等性质的大学。
3、在中世纪,大学主要是围绕文、法、医、神四科来组织教育和教学活动,属于专业教育机构4、1998年8月29日通过并公布的《中华人民共
18、威斯康星大学在任校长范。海斯提出的“威
斯康星思想”而著名。威斯康星思想明确把服务社会作为大学的重要职能。大学为社会服务的基
本途径:
1、传播知识、推广技术、提供信息;
2、专家服务。
19、教育方针是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根据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基本国情,通过一定的立法程序,为教育事业确立的总的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是教育政策的总概括。
20、教育方针的基本构成: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教育的培养目标;实施的途径。
21、1995年3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对我国教育方针作了规定。
34、高等教育两种价值观的主要观点代表人物:
个人本位观可溯源与亚里士多德的“自由教育”理论;近代代表人物18世纪法国启蒙学家卢梭;20世纪初永恒主义代表人物之一赫钦斯再次弘扬自由教育理念。
35、社会本位观在西方可溯源于柏拉图的哲学家
教育和军人教育。
36、在现实社会背景下寻求两种价值选择相互间的协调与整合:美国20世纪教育家杜威他主张教育应使“个人特征与社会的目的的价值协调起来”
49、我国成人高等学校从形式分
1、职工大学和
职工业余大学;
2、广播电视大学;
3、函授学院和普通高校的函授部;
4、普通高等学校的夜大学;
5、其他(包括教育学院和中小教师进修学院、管理干部学院等);
6、除了以上由具体机构承担的成人教育以外,我国还建立了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又称之为“没有围墙的学校“。
50、现代学位制度主要起源于一些西欧的中世纪
大学;现代学位制度确立的标志是德国柏林大学创设的哲学博士学位。
37、在我国殷商、西周时期,教育内容以“六艺”,51、我国目前的学位制度确立的标志是1980年
即礼、乐、射、御、书、数为主。古希腊教育内容包括文法、修辞学、辩证法,音乐,《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的颁布。
52、《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
和国高等教育法》第二条对高等教育概念的表述是:本法所称高等教育,是指完成高级中学教育基础上实施的教育。
5、(多选题)政治对高等教育的制约有四个方面:
一、政治决定了高等教育的领导权;
二、政治决定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
三、政治制约着高等
教育体制
四、政治制约着高等教育的方针、目的。
6、高等教育的领导权由谁来掌握取决于政权的性质。
7、高等教育的政治功能:
1、对受教育者进行政治教育;
2、培养政治、法律等专门人才;
3、推进民主政治的发展。
8、(单选题)经济结构中的产业结构和行业结构对应高等教育科类结构;经济结构中的技术结构对应高等教育层次结构;经济结构中的消费和分配结构对应高等教育形式结构;经济结构中的国民经济的区域结构对应高等教育地区结构。
9、苏联学者斯特鲁米林的研究:运用受教育年限的长短来确定劳动简化率的方法计算出因教育程度的提高所产生的价值占国民收入的比率为30%。
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的研究:根据人力资本理论的观点,通过教育资本储量分析的方法来推算教育对国民收入增长的贡献为33%
10、美国丹尼森的研究:应用经济增长因素分析的方法研究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35%。
11、科学技术发展对高等教育有着广泛的影响,其中最为直接的和最明显的是对高等教育内容和手段的影响。
12、文化对高着等教育的影响四个方面:文化影响着高等教育的内容;文化系统与文化设施影响高等教育的实施;文化传统影响着高等教育特色的形式;高等教育的校园文化作为社会的亚文化更受到社会文化的深刻影响。
13、人才培养职能肇始于古代,发展和完善于欧洲中世纪大学,也是现代高等学校最基本的职能。
14、最早产生的中世纪大学有五所:意大利的萨莱诺大学;意大利的波隆那大学;法国的巴黎大学;英国的牛津大学;英国的剑桥大学。
15、近代中国最早建立的新式大学有四所:天津中西学堂;南洋公学;京师大学堂;山西大学堂16、19世纪初德国大学确立了发展科学的职能,发展科学职能产生的背景是1810年洪堡柏林大学的创办,这是大学现代化的开端。柏林大学创办的基本原则:“大学自治与学术自由”,“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原则“。
17、19世纪末美国大学确立了社会服务的职能,社会服务的职能产生的背景是1862年美国 《莫里尔法案》的颁布,引发了美国赠地学院运动,以康乃尔大学、威斯康星大学为代表的部分赠地学院开创大学直接为社会服务的办学思想。
22、1998年8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一章第四条又重申高等教育必
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23、1999年6月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就素质
教育的实施,对教育方针的内涵作了具体的阐述: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24、教育目的是指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
所需要的人的基本要求,它规定了所要培养人的基本规格和质量要求。
25、无论是教育政策的制定,教育制度的建立,还是教育内容的确定,教学效果的评价等,都必须受教育目的的制约。
26、教育目的的性质体现为两个方面,1、教育
目的是一种教育理想。
2、教育目的又具有客观性。
27、高等教育的目的可表述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高级专门人才”。
28、(多选题)高等教育目的的作用,1、高等教
育目的具有导向作用,2、高等教育目的具有调控作用,3、高等教育目的具有评价作用,4、高等教育目的具有激励作用。
29、制定培养目标应确定的几个关系,1、德与
才的关系、2、身与心的关系、3、专业素质与文化素质的关系。
30、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三个方面,首先,从人作为生产力的主要因素———劳动力来考察认人的发展,人的体力和智利是构成劳动能力的两个对立统一的要素,它们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核心。其次,人的发展还受到社会分工的制约。第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我国教育目的的基础。
31、高等学校德育工作是我国社会主义高等教育
性质的体现。2高校智育是以系统的科学理论和技能武装学生,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的教育。
32、全面发展教育的实施途经主要有三个方面:
1、教学工作,2、科学研究,3、社会实践。
33、高等教育价值的两种选择:以个人为中心的个人本位价值观强调,高等教育的目的在于促进作为个人的个性和理性发展,即培养全面和谐的人;以社会为中心的价值观强调,高等教育的目的是直接满足社会的现实需要。
算术,几何学,天文学,这些内容被称为“七艺”。
38、通才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具有高尚情操,有高深学问、高级思维,能自我激励、自我发展的人才。他实行的是一种博雅教育,注重理智的培养和情感的陶冶。
39、专才教育是指培养比较狭窄专业人才的教
育,教育内容主要涉及某一学科、专业的系统化知识,注重专门知识的传授和专门技能的训练。
40、课程体系应该“一维”、“深井型”向“二维”、“T型”转变。
41、英才高等教育和大众高等教育是指教育发展的两个阶段,最初由美国学者马丁。特罗提出:他认为,当一国高等教育入学人数低于适龄入学人口的15%时,其高等教育发展属于英才教育阶段;当该比例达到15%——50%时,属于大众高等教育发展阶段;50%以上属于普及高等教育阶段。
42、英才高等教育阶段体现了传统高等教育特
征,注重少数治国人才和专家的培养;大众高等教育阶段反映了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对高级人才数量需求的扩大,也是高等教育民主化的结果。
43、英才阶段向大众化转变的两种模式:以公立
高等教育系统的扩张为主的美国模式和以私立大学规模扩张为主的日本模式。中国走日本模式。
44、瑞典著名教育家胡森认为,教育平等包括起
点、连续的过程和最后目标(结果)三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高等教育平等是一个发展的概念。
45、高等教育的效率反映了教育内部的投入与产
出的关系
46、学制是指一个国家的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学制的建立受制于一定社会的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学制的建立要受社会政治制度的制约。
47、举办者角度将高等教育概括为四种基本类
型:
1、单一公立系统,单一管理部门(代表国家意大利);
2、单一公立系统,多重管理部门(代表国家法国);
3、多重公立系统,多重管理部门(代表国家澳大利亚);
4、私立和公立系统,多重管理部门(代表国家日本和美国)
48、国外大多数国家的高等学校分为三个层次:
1、初级学院和短期大学;
2、大学和专门学院;
3、研究生院。中国分高等专科学校(含部分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大学和专门学院、研究生院。
规定:学士学位由国务院授权的高等学校授予;硕士、博士学位由国务院授权的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授予。授予学位的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及其可以授予学位的学科名单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提出,经国务院批准公布。
53、各国招生制度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1.统一的入学考试形式(统一考试的组织者既可以是国家和地方教育主管部门,也可以是社会中的民间组织。在亚洲,统一考试普遍被采用)2.有高校单独组织入学考试的形式(美国)3.统一考试和单独考试相结合的形式(日本)
54、1998年我国决定将实行‘3+X’方案,‘3’
为语文、数学、外语三门科目,‘X’为综合科目考试,有文理大综合和文科综合、理科综合小综合两类。
55、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实行多渠道的招生制度,逐步推行了定向生制度、保送生制度、委培生和自费生制度。
56、在我国,高校教师的职务资格认定和职务设
置包括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四级。
57、高校教师岗位设置应遵循以下4个原则:第一,系统原则,第二,整体效应原则,第三,最低岗位数量原则,第四,动态性原则。
58、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是指与高等教育管理活动
有关的组织制度体系,它主要包括高等教育组织机构的设置、组织机构间的隶属关系,以及相互间的职责、权限的划分等。
59、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的模式及代表国家:
1.中央集权型的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欧洲大陆的一些国家,如法国、意大利和瑞典。其中以法国尤为典型)2.权利分散型的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美国)3.集权与分权结合型的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德国、日本、英国)
60、我国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即‘两极管理,以省级统筹为主’的体制。
61、高等学校的管理模式:1.欧洲大陆模式(以
学术权力为主,高校内部权力重心明显倾向于基层教学和研究单位,并深刻体现了学术权威影响的高等管理模式)2.美国模式(行政权力相对强大,强调规范,实行相对严格的等级制度,下级对上级负责的高校管理模式)3.英国模式(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相对平衡,两者相互制约的高校管理模式)。62、我国高等学校的领导体制是1989年后实行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63、高等教育结构的概念(是指高等教育系统内各组成部分之见的联系方式和比例关系,它是1个多维、多层次的复杂的综合结构,大
致分为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两大部分。宏观结构
主要包括:层次结构、形式结构、能级结构、地域结构、管理体制结构等。微观结构包括:学科专业结构、课程结构、教材结构、队伍结构等。
64、影响高等教育结构的因素有四个:1.经济因
素(经济因素往往是高等教育结构形成、发展以及调整过程中的决定性要素)2.文化、传统因素 3.科学、技术因素(科学技术因素对高等教育影响主要体现在层次结构和科类结构上)4.教育因素
65、层次结构(高等教育的层次结构,又称水
85、教学原则:是依据已发现的教学规律和一定的教育目的,对教师和教学工作者提出的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守的基本要求。86、大学教学原则:
1、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
2、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统一的原则
3、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的原则
4、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
5、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87、课程的定义:狭义的课程是指被列入教学计
划的各门学科,及其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开设顺序的总合。广义的课程则是指学校教育中对实现教育目的的发生作用的一切文上的短学程化;
3、教学活动的场所呈非课堂化
和多样化。
99、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备课、上课、课后总
结和学业成绩评价等
100、多选题教师指导毕业设计与毕业论文的原则:
1、教育性原则
2、科学性原则
3、因材施教原则。
101、教学方法就是在教学中为实现一定的教学
目的、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所采取的教学途径或教学程序,是以解决教学任务为目的的师生间共同进行认识和实践的方法体系。
六、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的原则。114、科研程序:科研准备阶段(一、选题
二、申请课题); 科学实验阶段; 研究成果评审、报奖和推广应用
115、大学的科研成果分六类:
一、理论性成果
二、应用性成果
三、发展性成果
四、阶段性成果
五、教学研究成果
六、科学专著和较高水平的教科书。
116、凡属于发明的科技成果及重大理论性的研
究成果,在上报成果的同时,可以向国家科委申请发明奖与自然科学奖。
102、(多选题)高校教学方法的主要特点:1、117、大学生社会实践是一种以实践的方式实现
平结构,指高等教育内部由于教育程度和水平的高低不同而划分的层次及其相互关系)。
66、科类、专业结构(不同学科领域的高等教育的构成状态。一般以高等教育机构所授学位、文凭与证书的科类划分为准)67、形式结构(指不同办学形式的高等教育构成状态)。
68、能级结构(指具有不同办学条件、不同办学
要求和培养目标的各类高等学校间的比列关系。我国目前分三个能级:1.设研究生院,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并重,教学和科研兼顾的重点院校。2.以本科教育为主的一般院校。3.以培养应用性、技艺性为主的专科学校)。
69、地区结构(高等教育结构在地区分布上的构
成状态。我国目前高等教育的布局形成的较为突出的模式有两种。1.梯度结构模式2.中心城市模式)
70、高校教师的任务有三点:1.培养高级专门人
才,即教书育人2开展科学研究3为社会服务。
71、高等学校教师的劳动特点:1高校教师劳动的复杂性2高校教师劳动的创造性3高校老师劳动的个体性与群体性。
72、高等学校教师的结构:1职务结构2学历结
构3年龄结构4专业结构。
73、高校学生生理发展特征:处于人体生长发育的‘第2个生长高峰期’的后期。74、高校学生的记忆以逻辑记忆为主,思维能力
尤其是辨证思维能力得到高度发展。75、按专业组织教学,培养高级专门人才是现代
高等学校的主要特点之一。
76、专业的概念(狭义的专业是指高等学校的专业,即高等学校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基本教育单位,由特定的专业培养目标和 相应的课程体系组成77、专业的出现以一定的社会分工为前提,又与
一定的学科基础相对应,专业设置与调整既要遵循现代科技发展的特点,又要依据一定的社会经济发展的阶段特征。
78、高等学校对学生政治思想教育最基本的途径
是教学
79、教学是高等学校实现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 80、自学能力和科研能力是学生能力发展的 2
个重要方面
81、教学是高等学校的中心工作,是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82、大学生学习的特点:1独立性的增强2学习的自主性增强3学习的探索性增强 84、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的中间过渡性特征:高校
教学是学校这一特定环境下的认识过程转入社会实践认识过程的中间过渡阶段。
化与经验、活动。
88、(单选多选判断)按课程的侧重点放在认识的主体上还是客体上来构建课程,可将课程分为学科课程和经验课程;从分科型或综合型的观点来看,可分学科并列课程和核心课程;从层次构成上看,可分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以及专业课程;从选课形式(课程要求)上看,可分必修课程、限选课程和选修课程;根据课程课时数的多少将课程划分为大、中、小、微型课程;根据课程内容主要是传授科学知识还是操作技能,划分为理论型课程和实践型课程;根据课程有否明确的计划和目的,将课程划分为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
89、隐性课程贯穿于学校教育的整个过程,学生
从学校的组织和制度的特征中习得规范和生活态度,学校在无形中亦完成了社会化训练、阶级结构的维持等功能。
90、高校专业教学计划是按照高等学校培养目标的指导教学活动的规范性文件,它体现了社会对某一种专门人才培养规格的基本要求,是学校组织和管理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91、多选题教学计划的组成:
1、专业培养目
标和基本规格
2、课程设置
3、主要教学活动
4、时间分配
5、学年编制(简称校历)。92、教学大纲是以系统和连贯的形式,按章节、课题和条目叙述该学科的主要内容的教学指导文件。
93、多选题编制教学大纲的原则(具体要
求):
1、明确的目的性2前沿性3思想性4启迪性5教学适用性。
94、教材,也称教科书,是教学的主要依据。教
材建设是课程建设的核心,是进行教学工作、稳定教学秩序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95、班级授课制(班级教学制)是将学生按照大
致相同的年龄和知识程度编成班级,教师面对由一定数量学生组成的班级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
96班级授课制最先由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其
〈大教学论〉中作了理论上的系统阐述。在我国,1862年创办的京师同文馆开始采用班级授课制;1901年清政府宣布废科举、兴学堂,班级授课制逐渐在我国各级学校中普遍推行。
97、散班级授课教学组织形式:
1、19世纪末美
国出现的巴达维教学法;
2、欧洲出现的曼格依木教学法;
3、20世纪30年代英国出现的“开放教学“;
4、50年代初英、美等国的”协作教学“。
98、多选题(单一条易出单选题)班级授课制发展变化趋势主要有:
1、教学活动展开的小规模化;
2、教学活动展开的时间间隔
由教师直接控制转变为师生共同控制信息的传递;
2、教师教的成分逐渐减少,学生自学的成分随着年级的升高而递增;
3、教学方法与研究方法的相互渗透和结合。103、(单、多选题)大学教学方法分类:
1、教
师和学生主要运用语言来传授、学习知识和技能的方法,如讲授法、问讨论法等;
2、是指教师指导学生通过直观感知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方法,如实验实习法、演示法、参观法等;3是指教师指导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和技能的方法,如自学指导法、练习法等。104、选择题(二者概念和区别)讲授法是通过
教师的口头语言表述、讲解、讲演等形式,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也称课堂讲授法;讨论法是指以加深对所学内容的认识、辩明是非或获得新的结论为目的,把学生组织起来,激发思维,各抒己见以取得共识和交流,分享不同见解的教学方法。讲授法是单向的,讨论法是双向的。
105、(多选题)近代直观性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包括看图、演示模型、标本、参观等各种教学手段
106、(多选题)教育技术的领域包括四个方面:
1、学习者
2、学习资源
3、教育开发职能4教育管理职能。
107、多选题教育技术在高校教学中的作用:
1、对教育决策的影响
2、对教学模式的影响
3、对高等教育、高校教学发展的影响。108、计算机辅助教学就是将计算机用做媒体,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多媒体技术是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并逐渐与通讯技术、大众传播技术等融为一体,具有交互处理、传输和管理文本、图像、动画和声音等信息的功能这样一种技术组合。
109、1999年6月,教育部制定〈关于发展我国
现代远程教育的意见〉,提出“统筹规划、需求推动、扩大开放、提高质量”的十六字方针。
110、教师教学活动的评价准则包括:教学素质、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环节的安排,以及教学的实际效果。
111、自1982年中国科学院面向全国设立国家级
自然科学基金和社会科学基金.112、科学的学业评价有六个步骤:
一、确定和
表述待考课程的教学目标;
二、编审试题;
三、建立试题题库;
四、实施考试,取得信息;
五、阅卷评分;
六、考试结果的统计分析与对策;
113、高等学校科研应遵循的原则:
一、社会经济效益与学术水平相统一的原则;
二、正确处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发展研究关系的原则;
三、科研与教学相互促进的原则;
四、遵循项目指南与尊重自由选题相结合的原则;
五、支持青年研究人员,开拓新的研究领域的原则;
高等学校教育目标的教育形式,是高等学校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深入现实社会,参与具体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以了解社会、增长知识技能、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活动过程。
118、社会实践活动的目的主要在于培养学生 119、几种主要的社会实践活动:
一、军事训练
二、专业实习
三、生产劳动
四、社会调查
五、智力扶贫
六、参观考察。
120、思想政治教育三个特点:
一、鲜明的阶级
性
二、广泛的群众性
三、很强的实践性 121、(多选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五个原则:
一、方向性原则;
二、疏导性原则;
三、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四、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五、统一要求与个性化结合原则 122、思想政治教育的六种方法:
一、调查研究
法;
二、说理启迪法;
三、情感交流法;
四、榜样教育法;
五、参观访问法;
六、品德评价法
123、(概念掌握)说理启迪法就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启发引导教育对象,以理服人的教育方法;榜样教育法是用他人的良好行为作为榜样来启发、激励青年学生的方法。124、(多选题)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途径:
一、思想政治教育课活动;
二、教职员工的“三育人”;
三、党、团、学生会组织活动;
四、校园文化;
五、社会实践;
六、各课教学
125、(多选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分三类:
一、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1、系统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
2、马克思主义人生观、世界观教育
3、马克思主义道德观教育
4、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教育
5、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制教育);
二、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1、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和形势任务教育
2、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关系的教育
3、劳动态度和纪律教育
4、革命传统教育);
三、按阶段安排思想政治教育内容(1、新生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2、二、三年级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3、高年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126、(多选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
1、教育者对大学生施加影响的过程
2、促进学生思想矛盾运动和转化的过程
3、思想政治教育是不断运动、发展、深化的过程。127、(简答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
1、用
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教育学生,确保高等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
2、用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启发和教育学生,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调动和激发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