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学英语课堂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实践探析(最终版)
大学英语课堂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实践探析
[摘要]当前大学英语课堂中缺乏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介绍,学生学习英语,却很难用英语却介绍本民族的文化,导致文化“失语”。针对这种现象,本文将试着提出解决措施。
[关键词]大学英语;中国传统文化;
一、在大学英语课堂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
(一)有助于培养学生传统文化意识。语言是文化的组成部分,而学习语言最主要的功能是为了交流,因此,学习任何语言的都不应该脱离本土文化。当前,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多元文化共存,学生不仅需要对外来文化的宽容,同时也需要对自己本民族文化的认同,还需要对本民族文化在多元化背景下的自我反省。日益频繁的国际交流,和日益发达的信息网络都为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提供了机遇和可能。因此,大学生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人才,不仅要对本民族的文化有所了解,还肩负着传承本民族的文化的重任,同时,还应该能够通过交流手段将其传播出去,让世界认识中国,了解中国。因此,大学生需要认真学习汉语,更应该认真学习汉文化,增强自身的传统文化意识,自觉去保护本土文化。但是当前我国大学生不仅汉语水平不足,其对汉文化的了解程度也令人堪忧。中华文明具有五千年的灿烂历史,许多处世哲学及学派观点,对今天的社会发展仍然具有重要意义。大学的英语教学中,学生在学习外国语的过程中不仅要了解英美文化,同时也应该多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在心中形成对比,了解两者的差异性,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将传统文化的内容融入到大学英语的学习,让学生有机会去了解两种文化的差异,在对比中更加理性地去对待两种文化,进而提高自身的传统文化意识。
(二)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本土文化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英语学习中对英美文化的介绍居多,很多学生对英美文化并不了解,因此,对英语的学习未免显得过于枯燥。而如果将中国传统文化和实际生活中存在的场景能够迁移到英语教学中,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语言的热情。英语学习中对中国文化的再学习,也有助于学生跨文化的交流沟通,增强对本土文化的自信心。进而有利于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三)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大学生是祖国未来建设发展的重要储备人才,也应该是中国与世界交往中,传播传统文化的重要群体。如此重任就需要大学生要提高自身的母语水平,更要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给别人介绍中国文化。大学英语虽然是培养和教授学生学习外国语,但也不应该放松对学生传统文化的培养。在让学生了解英美文化的同时,增强其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学习母语和掌握传统文化的自觉性。当前大学生群体热衷于过洋节,除了商家的过分炒作外,也是对传统文化不够重视的表现。很多学生可以对圣诞节、感恩节、复活节、情人节的来龙去脉滔滔不绝的讲明白,却说不清七夕节、端午节、清明节的来源。中国文化以其古老神秘的迷人魅力让越来越多的外国人为她着迷,当外国人兴致勃勃地向中国学生探讨传统文化时,中国学生浅薄的传统文化知识自然是不够用。
二、当前大学英语课堂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传播传统文化的意识。语言作为一种重要的交流工具,是介绍本民族文化,了解其他民族文化的重要手段。英语的学习是为了将其作为手段去学习外国文化和传播本土文化,然而应试教育却忽略这一工具作用,只是一味地强调分数的重要性,因此,在教材的编写中很少有中国传统文化的介绍,大部分都是对英美文化的详细介绍,这就导致中国传统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缺少一席之地,学生了解的少,自然缺乏学习传统文化的主动性。而教材的这种设置,也让英语教师忽视了自身传授传统文化的责任,认为教英语就是教英语,与传统文化的传播是两回事,缺乏传统文化意识,在教学中自然也就很少会涉及相关的传统文化方面的内容。
(二)课程设置亟待改革。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大部分高校在课程设置方面对英语专业非常重视,很多院校英语都是必修课程,而语文因为是本土文化却变成了选修课程,课程管理不严,考试走形式走过场,而英语课程中涉及传统文化的内容少得可怜,语文课程又不受重视,传统文化传播障碍重重。在这种课程设置中,教师和学生都会不自觉地形成重英语轻语文的错误心理。与此同时,课程之间交流不够顺畅,相互之间联系较少,很难让学生形成全局观,而英语和语文这两个学科各自在课程内容上都较多却难度较大,这种情况下,两个学科很难进行相互的渗透,学生在学习时也会界线分明,很少主动将传统文化与英语联系在一起。再者,英语教学中缺乏实践性教学,忽视对学生创新能力和文化意识的培养,一味地强调学生英语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分数的提高,导致课堂教学枯燥无味,老师不停的“灌”,学生被动的“接”,虽然学生的成绩提高了,但实际应用能力却没有得到提高。
(三)教师传播传统文化意识薄弱。教师是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既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引路人,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当前虽然大部分高校开始意识到传播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然而在执行过程中,很多英语教师在教学压力的影响下,仍然采用?^去的教学方法去教学,只注重学生英语知识、语法方面的成绩的提高,很少主动将传统文化知识与英语学习相联系,而有些教师虽然有传播传统文化的意识,但却在英语表达方面遇到困难,往往不能准确地去表达中文意思,而学生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往往缺乏文化意识和主动学习文化知识的积极性,教师又缺乏这方面的引导,很多学生仍然只重视学习成绩的提高,根本不在乎用英语去传播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
三、在大学英语课堂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途径
(一)教材的选编。教材是实现教学目的的重要工具,它的选择和编写直接影响着教学目标的成败与否。当前大部分使用的大学英语教材虽然在内容上有介绍中国文化的部分,但大部分还是对英美文化的介绍,中国文化部分少之又少。这种设计一方面让学生对英语学习兴趣索然,因为没有本土文化的融入,很难有代人感,学习起来较枯燥。另一方面学生讲英语作为一种对外交流的手段时,很难用英语去准确的介绍和表达中国传统文化,自然就会出现“失语”现象。因此,为了改变这种“失语”现象,适应当前国际化交流的大趋势,在英语教材选编时除了要包含真实的英美文化的真实选材外,还应该增加对中国文化的介绍。如在英语教学中增加学生实践内容,让学生自己选择介绍中国传统文化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对中医、武术、唐诗宋词的介绍等,再如可以增加一些经典诗歌等的翻译版本,从而提高学生用英语表达传统文化的能力。同时,在教材设置上还要考虑素材的难易程度及全面性,不仅要阅读方面要增加,还应该增加听力和口语表达方面的设置。同时,还要保证课程内容编排的连贯性和系统性。
(二)充分利用网络课堂。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网络教学提供了可能。网络上强大的信息库为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的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大的交流平台。学习不必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变得更加自由,学生可以将自己碎片式的时间充分利用起来。同时,网络上有些英语学习网站信息更新迅速,都是当下的一些热点问题,有很多专门针对中国文化的介绍的文章,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知识量也能学会用英语去讨论热点问题。这些网络课堂的优点,都弥补了教材更新慢,趣味性差的缺点,两者互补,为学生的英语学习和传统文化的学习提供了便利。
(三)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而适应社会竞争。因此,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介绍英美文化的同时,将学生熟悉的习惯的传统文化融入教学,引导学生对两种不同文化进行对比,找出差异性,在对比中提高学习兴趣。根据教学进程安排?可以设置一些实践内容,如让学生自己试着设计一节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课题,如对诗歌、地域特色、传统节日等的介绍,增加学生的参与性,并让学生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加深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提高民族自豪感,进而提高学生用英语介绍传统文化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四)转变教师观念。在过去的英语教学中,主要注重对英美文化的介绍,对传统文化缺乏重视,英语教学者也认为英语课就是教授学生学好英语就够了,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重视,是思想政治老师的责任。然而,语言作为文化的一部分,与文化是不可分的,语言作为交流的工具,更需要文化来丰富。因此,在英语教学中不能忽视对传统文化的学习,英语教师要转变过去的错误观念,在英语教学中适当加入传统文化的内容,让学生学会用英语去表达本土文化,教师要及时与学生进行交流,帮助学生纠正错误观念,不盲目崇外,也不盲目自大,树立宽容地多元文化价值观,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同时有利于学生克服“失语症”,提高英语表达能力。
四、结语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全球化背景下,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中华文化爱好者学习和交流,在大学英语课堂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必要性。高校应该在课程设置上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师的传统文化意识,同时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手段,丰富教学内容,创设更多方法和途径传播中国传统文化,让英语为中国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交流中真正成为重要的交流手段,促进英语与传统文化的完美融合。
第二篇:包装设计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实践与探索
包装设计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实践与探索
【摘 要】本文以包装设计教学为研究对象,以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包装设计教学为研究目标。首先,对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包装设计教学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和阐述;其次,分别从包装设计课程内容、课堂教学以及教学模式这三个方面,着重对包装设计教学中,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入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希望能够通过本研究为我国包装设计教学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提供一定的帮助作用。
【关键词】包装设计 中国传统文化
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包装新材料和包装新技术在我国商品包装形象上得到了充分体现。但是,这也使得很多商品包装盲目追求奢华,从而将失去了地域特色以及文化底蕴,进而导致中国的传统文化在商品包装上得不到很好地继承和发展。而包装设计教学也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如教学模式陈旧、缺乏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也不注重与中国传统文化进行融合。因此,应当加大对包装设计教学的分析和研究。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包装设计教学的重要性分析
(1)融入中国传统文化能够促进包装设计人文素质教育的发展。包装设计教育是为社会提供包装设计人才的教育,应当把我国传统文化作为其教学的一部分重要内容。强调以文化特色、人文历史、民间传统艺术作为包装设计教学的资源来进行教学。这种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包装设计教学,能够对其中的艺术内涵和文化精髓进行讲解。再结合包装设计方法,能够促进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发展,引导其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上实现大胆创新。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包装设计的教学模式,能够为学生提供一种文化学习的平台,帮助学生更快的吸收我国传统民族文化,并促进其对于这种文化的运用。
(2)融入我国传统文化进行教学能够体现出办学的特色。很多院校在办学模式上都一味的模仿名牌学校,将别人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式生搬硬套到本院校,体现不出自己院校的办学特色。而融入民族传统文化进行教学,能够实现教学内容的定位和方向,能够促进本院校文化内涵以及人才优势的充分发挥。从而根据本院校的优势来制定科学的发展方向,体现出本院校的办学特色。这对于包装设计教学来说也是一样的,应当根据不同的设计教育思想来办学,其设计教育应当体现出当地的传统文化特色,并以满足市场需求为目标。艺术设计,包括包装设计在内,其发展不能够脱离国情特色以及民族传统文化,因此,融入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包装设计教学,不仅能够体现出办学特色,而且对我国设计教育体系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包装设计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探索
(1)在包装设计课程内容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我国包装设计教学的主要载体就是课程内容,因此,应当在课程内容中融入我国传统文化。要加大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合理开发和应用,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树立传承传统文化的意识,鼓励学生积极进行传统文化的研究和学习,从而为包装设计奠定一定的素材基础。具体来说,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包装设计课程内容之中,首先要将中国传统的理论文化、地域生活环境、民族风俗习惯以及民间工艺等融入到课程内容教学中去;其次,根据传统文化,大量积累包装设计的题材、材料、造型以及图文等所需要的素材,为其作品创作提供条件。如一些南方的学校,在包装设计课程内容中融入了一些南方的建筑特色,如下梅古镇、古粤城村等雕刻纹饰图案设计。另外,还有对当地历史文化的,如宗教等的融入。通过在包装设计课程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能够极大的丰富教学内容,对于学生获取设计灵感具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2)在包装设计课堂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在包装设计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就是根据中国地域传统文化,寻找其与包装设计的契合点。而这就需要学生分析、整理中国地域传统文化,并基于此能够以视觉元素将这个契合点呈现出来。因此,包装设计教学应当引导学生加大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利用。首先,让学生搜集一些黑龙江大米产地的文化特色。通过对其产地环境,如土壤肥沃、气候适宜等的了解,来进行包装的设计。同时,还应当根据大米目标顾客(家庭妇女)的特点来进行设计。因此,应当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到包装设计课堂教学过程中,从而为后续的设计提供“点子”。
(3)在包装设计教学模式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首先,在包装设计教学过程中,应当以学生为教学中心,将其放于教育的主体地位。对学生的特点、优点以及个性进行充分的了解,做到因材施教。另外,要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实践的能力,通过与教师的良好沟通完成教学任务。如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通过参观当地传统艺术文化、专家采访以及拍照和摄影等方式,来全面了解中国地域传统文化,从而为包装设计提供各种素材。
结语
综上所述,在包装设计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不仅能够有效促进人文素质教育的发展,还能够体现出办学特色,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平台。因此,应当加大我国传统文化在包装设计教学中的融入力度。
参考文献
[1]靳敏平.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应用[J].大舞台,2015-07-20.[2]苏洪恩.包装设计中的传统文化研究[J].青年文学家,2015-07-20.
第三篇:让“魔术”融入英语课堂
巧妙魔术,为英语课堂增添奇幻色彩
苏州国际外语学校
张嘉
台湾魔术师刘谦在今年春晚上表演过魔术节目之后,人们一时间对魔术产生了相当浓厚的兴趣。为了活跃英语课堂,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也尝试着将魔术引入了课堂。
将“魔术”融入课堂不是为了随意取“闹”,而是通过变魔术让英语课堂更有趣,使学生乐于学习。教师在课堂上运用魔术时要注意,魔术的运用要紧密切合课堂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例如,在教授有关颜色的单词时,教师可通过“魔术”把水变化出不同的颜色,以吸引学生对颜色的关注。
以下是笔者的教学片段:
教授目标:单词red, green, blue, grey, purple, orange等表示颜色的单词和句 型What color is it?(教师预先准备好几个装满自来水的瓶子,先在瓶子盖上分别放上几种不同 颜色的易溶颜料。教授单词时教师用力摇动瓶子,颜料就会溶到水里,从而使水呈现出各种不同的颜色。)
Teacher shows some bottles of water to the students.T: Look!What color is it? Ss: ? T: No color.Look carefully again.Teacher shakes the bottles.Then the water shows different colors.T: What color is it? It’s…
Teacher introduces words red, blue, green… 请看笔者的另一个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句型---What’s in the …?---There is/ are…
(教师预先准备一个纸袋,在袋子背面挖一个洞。表演时,教师将袋子正面对着学生。开始时,教师把袋子倒过来,让学生“看到”袋子是空的。然后,教师从袋子背面的洞里放入物品,然后从袋子口拿出,学生会觉得教师突然从袋子中“变”出了不同物品。)
T: What’s in the bag?(Let Ss guess.)Ss: …(Teacher encourages Ss to think of more answers.)T: Oh, no.Nothing.T: What’s in the bag? Ss: No.Nothing.T: No.There is a book in the bag.Teacher encourages Ss to ask: What’s in the bag? T: There is/are…
Ss follow the teacher to practice the sentences.当然,教师在表演魔术时要引导学生在观看魔术的同时将注意力集中在学习单词和句型上。
教学改革的不断开展对教育教学的创新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在课堂中也期待着更新鲜、时尚的教学方法。“魔术”的融入,是符合现代教学的要求和学生需要的。但这对教师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必须熟悉魔术的手法,同时紧密结合教学的内容,使“魔术”更自然地融入课堂教学,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更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第四篇:浅谈小学英语课堂中如何融入核心素养
浅谈小学英语课堂中如何融入核心素养
湖南省永州市冷水滩区杨家桥小学
钱芳英
【摘要】:英语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通过英语课教育及自身的实践和认识活动,获得的相关英语学科的基础知识、技能、情感、观念和品质等。英语核心素养包含多个方面,教师在对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进行培养的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同时,还应该关注学生对英语这门学科的情感体验,使学生从情感上认识到学习英语的重要性,进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关键词】:核心素养
必然性 核心素养培养的途径
学科素养是在学科学习和实践活动中养成的,并具有该学科特点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品质和基本经验的综合。龚亚夫教授认为,核心素养应当包括两个方面,即认知的与非认知的。认知方面指的是学术、知识,非认知方面则是指价值观、情感态度等。21世纪技能可以包括3方面,即学习和创新技能,信息、媒介与技术技能,生活与职业技能;另外,批判性思维能力、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创造性的思考能力等等,也都属于今后培养核心素养中应包括的内容。我们让学生学习英语并不仅仅为了让他能够与别人交流,而是要从各个方面改变他的生活,改变他的心智,这才是英语教学的目标。教师一定要把学生的兴趣、态度和行为方式考虑进去,而这些必须和他们熟悉的文化环境以及他们关心的事情建立起联系,而不是与他们生疏的外国社区环境相联系。
我们的教学目标应如何调节呢?怎么实施呢?龚亚夫教授说,我们的英语教学应有三个目标,即语言交流目标、思维认知目标和社会文化目标,这三个目标在真正的教学中可以融合在一个教学活动中。例如,中小学教师经常教学生如何用英语表达开门、关门,如果此时我们同时教给学生在开门时要看一下门后有没有人,如果有人需要为他扶着门,这时就把三个目标融合成了一个教学任务。我们在教学中如果都能设计这样的教学活动,教师就不用再刻意地去找情感目标,学生自然而然就能形成国际通用的行为规范。下面我从以下四个方面简单说说英语核心素养的培养:
第一,用兴趣作为引导,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
小学生活泼好动、充满活力,教师应 努力营造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在这个环境中,老师要和学生保持良好的交流,让学生拥有一定的自主性,让学生可随心所欲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让他们和文学中的灵魂有一个直接的碰撞,这样能够不断地提高学生对英语的理解能力,同时也可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完善他们的思维方式。
二、教师发挥带头作用,培养学生英语核心素养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技能和学习习惯的形成养成期,教师的言传身教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作用。在这一时期,小学生多会以教师的行为方式为模板进行模仿,养成自身的学习方式,因此,英语教师要在课堂中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影响和带动学生。第二,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授课内容,创立差异性的教学环境,与学生融为一体,在课堂中将学生带入到为教学所营造的教学环境中,让学生主动探索英语学科的魅力和其中的奥妙,最大限度地吸引小学生,引领学生利用学习环境提高学习效率,培养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三、适当增加绘本阅读,助推学生核心素养养成
在教学中,我们发现系统化的英语教材发挥了科学化、合理化的优势,可是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定的弊端。对于喜欢尝新,对世界充满无限想象的孩子来说,这几乎千篇一律的教材形式,很容易让孩子产生厌倦与排斥情绪。在这样的背景下,“绘本教学”应运而生。“绘本”那精致独特的装帧,唯美的画面,一下子便吸引了孩子们的眼球,让他们爱不释手了。英语对孩子们来说,毕竟是第二语言,从行文方式到行文措辞都有一定的陌生感,在教学中加入课外阅读环节,有助于学生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完整的作品传达了一种完全不同的思维模式,这是影响学生个人核心素养的关键因素。
四、借助学科整合,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提升学科核心素养
英语教师要整合学科知识,列举一些正确行为对人产生的积极影响和错误行为对人产生的负面影响,让学生判断自己言行的对错,让学生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1.诚信友善。诚实守信;文明礼貌;孝亲敬长,有感恩之心。2.合作担当。重点是积极参与集体活动,具有团队合作精神。3.明辨是非。具有规则意识。
4.生态意识。重点是热爱并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具有绿色生活方式。总而言之,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围绕英语核心素养来设计和实施英语课程,必定会成为我国英语教育改革的一个里程碑。因此,我们小学英语教师应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紧紧围绕语言表达技能,紧扣英语交际性特征,让学生在会听、敢说、能读、可写的过程中丰富认知感知,在实践运用中提升学科综合素养;教学过程中,密切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高尚的品德,并懂得对自己的言行进行约束,成为具有综合素养的人才,为之后的成长成才铺设道路。
第五篇:信息技术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
教育是一种文化活动,从宽泛的角度看,信息技术教育也应是一项信息文化活动。当下的信息时代环境中,信息技术学科强调学生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但更不能忽视社会道德,伦理、价值观。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历史遗产在现实生活中的展现,信息技术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不可或缺。?
如何在现有的环境下,使信息技术教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呢?笔者在实际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做出适当调整,通过信息技术平台软件,让学生在学习技术的同时感悟、传承、发扬传统文化。以下是笔者的一些教学实践。?
一、文本的引入,感悟传统文化精髓?
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教授说:“我虽然献身于现代科学,但我对我承受的中国传统和背景引以为豪。”传统文化中的精粹篇章,凝聚着中华民族的人文情感,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与道德因素,是极佳的学习材料与内容。?
1.课前练习,潜移默化?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是起步阶段,指法教学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在课前通常都有一些上机时间让学生进行练习,笔者在这几分钟时间里让学生打一些《三字经》、《百家姓》、古诗等,虽然只有一两句话,一首古诗„„但这些都是我们的传统文化中的精粹篇章,学生练习指法时在与计算机的交互中对这些经典篇章进行理解、鉴赏„„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习中国传统文化。?
2.课堂操作,顺势引导?
信息技术学科由于其学科特点,操作性较强,在课堂中如何融入传统文化呢?信息技术教材上的文本材料往往比较单一,如《图文并茂赞西湖》只有《西湖的来历》这样一篇文字材料,在备课时对文本材料进行一些处理,本课的教学目标是插入与调整图片,但这些都是在基于文本的内容之中。在教学时给学生提供了一些相关的文字材料,如白居易、苏东坡的介绍与西湖的渊源、有关西湖的古诗、西湖的来历„„赞美西湖就得了解西湖,在动手操作前花几分钟阅读一下自己感 兴趣的文本,根据文本内容寻找合适的图,有了这个基础,再让学生运用插入图片,进行美化,学生在学习技术的同时,更深入了解西湖。信息技术教学中还有很多这样的教材,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多考虑一点,那么传统文化的内涵就进一步得以延伸。?
二、教材的理解,传承传统文化智慧?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在我们的信息技术教材中也有很多这样的教学内容。如四年级的《丰富多彩的节日》、五年级的《身边的礼仪》。这些都是很好的材料,渗透着中国人的哲理与智慧。?
教学《丰富多彩的节日》时,学生通过网络能比较容易知道有哪些传统节日。这时教师帮助学生整理一下传统节日,如下是15个主要节日:春节、上元节(元宵节)、花朝节(花神节)、上巳节(女儿节)、寒食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元节(鬼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节、腊八节、祭灶日(小年)、除夕。知道有这些节日后,学生结合自己交流所知的传统节日,然后让学生自己搜集一两个自己感兴趣的节日,要求有这些传统节日的来历,风俗,相关诗词„„保存自己所建的文件夹中,最后同桌互相交流。搜集资料的目的是了解资料,在搜集中为自己所用。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灿烂的礼仪文化源远流长。礼仪在现代文明社会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折射出一个民族的文化和精神面貌。礼仪的教学也是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五下有一单元文明小使者,专题教学时更有利于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本单元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通过演示文稿介绍礼仪,在幻灯片中插入文字、图片、音乐等对象做成演示文稿,在搜集资料时也是对礼仪的学习,音乐的插入教师提供如《茉莉花》、《高山流水》、《广陵散》等传统音乐,让学生边制作边欣赏,作品制作完成后,要根据学生的内容,精心挑选有代表性的内容,让学生通过演示文稿进行宣传介绍。学生介绍礼仪的同时,也是在学习,这样的学习定会让生活更美好。?
三、活动的结合,发扬传统文化精神。?
现在的校园文化活动非常丰富,信息技术课程也应紧密结合这些活动。如本校开展了读书节活动,我以唐诗宋词为例进行教学,唐诗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两颗明珠,唐代被称为诗的时代,宋代被称为词的时代,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在我的讲解下,学生通过设置竖排文字与古籍的装帧方法(让学生通过实物用word进行封面的设计),对唐诗宋词的理解有了更进一步的深入。?
教学自选图形中,结合读书节活动让学生通过艺术字与自选图形设计一枚属于自己的读书章,教学中出示2008奥运会会徽——“中国印”,理解这枚印章中的中华文化元素,让学生感受中国传统文化之美。学生设计自己的读书章,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理性的文化,信息技术课程也有自身特点,以上所述只是笔者借鉴一些成功经验,优化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策略的一种尝试。这些策略并不是适合任何一节课,只是希望通过这些尝试,能提升学生信息技术的同时,体悟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