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第1课《沁园春_雪》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五篇范文

时间:2019-05-15 01:40: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第1课《沁园春_雪》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第1课《沁园春_雪》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第一篇: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第1课《沁园春_雪》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沁园春·雪》获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够准确熟练地背诵全诗。

2.掌握本词中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3.体会诗歌的意境,感受诗人博大的胸襟,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教学重难点

体会诗歌的意境,感受诗人博大的胸襟。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兴趣,创造宽松的学习氛围,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进入新课学习。】

播放歌曲《东方红》。

“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这是我们的父辈们非常熟悉,而且人人会唱的一首歌曲。歌词中有一句“他为人民谋幸福,他是人民的大救星”,这是对毛泽东的赞美,毛泽东不光是一个伟大的革命家,带领人民建设新中国,他还是一位诗人,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亲自感受一下他的词风。课堂实录

一、简介作者与写作背景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伟人及相关的写作背景有更全面的了解,进而更深刻的理解诗词的思想内容。】

毛泽东,字润之,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诗人,书法家。主要著作《毛泽东选集》(四卷)、《毛泽东文集》(八卷)、《毛泽东诗词》(共43首)。《沁园春·雪》是毛泽东于1936年(丙子年)2月在山西省石楼县留村所创作的一首词。诗词分上下两阕,上阕描写乍暖还寒的北国雪景,展现伟大祖国的壮丽山河;下阕由毛泽东主席对祖国山河的壮丽而感叹,并引出秦皇汉武等英雄人物,纵论历代英雄人物。

二、介绍词的知识

【设计意图:旨在让学生了解词的有关知识。】

词,又称长短句。一首词的字数、句数、段数、韵律、平仄,都有固定的格式,这就是词谱,词人依照词谱填词,词谱的名称叫词牌。比如《沁园春》、《虞美人》、《水调歌头》等。

一首词称为一阕;词若有上下两段,就称为上下阕。今天学习的课文“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这首词的题目。

三、听朗读,整体感知

【设计意图:学生听朗读,让学生进入情境。扫除文字障碍,感受诗歌的意境,为“品味语言”环节做好准备。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走入文本,读出感觉。】

1.放录音,想象本词所描绘的景象,初步体会词作所表达的感情。2.指导学生朗读课文:①读出激越豪壮的情调 ②读出重音、停顿、速度、节奏。

3.明确重点字词的读音和意义、重读的字词以及应该停顿的地方。分(fèn)外妖娆

成吉思汗(hán)

今朝(zhāo)惟余莽莽 风流人物

折腰

风骚

红装素裹

四、深入阅读,理解思想和艺术

【设计意图: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相互讨论,相互启发,充分发挥学生的互补作用培养学生交流、倾听、评价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多媒体展示思考题

1.这首词的题目是《雪》,哪些句子是写雪的? 明确:词的上阕。

2..词的上阕哪些句子总写北国雪景?这些词句创造了一个什么意境? 明确:前三句。创造了一个广阔博大的意境。

3.讨论:作者对雪景的描述,由哪个词领起?它统领了哪些句子? 明确:“望”字。它统领了以下句子“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4.上阕末尾三句写的是实景还是虚景,试加以分析。

明确:虚景。从“须”可以看出。“须”字表明雪后初晴之景出自作者的想象。写出了雪后景象的清朗、娇艳、多姿多彩。

5.试分析“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 明确: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江山”一句是承上“如此”,是指上阕中风光的壮丽。“无数英雄”是启下,概括了下阕所议论的封建统治阶级的几个代表人物。

6.作者对词中杰出的历史人物进行的总体评价是?

明确:“惜”惜中含褒,肯定他们是英雄;委婉的批评了他们缺少文治、文学才华欠缺。

7.作者认为谁是真正的英雄人物?你是从哪句诗看出来的? 明确:新时代的人民群众。“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8.“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有什么深刻含义?

明确:说明过去的历史人物毕竟有很大的局限性,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是今天的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只有他们,才是祖国河山的真正主人,才是真正的历史创造者。课后小结 这首词抒发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表达了空前伟大的抱负和无比坚定的信心。上阕主要是写景,但句句有情;下阕主要是议论,但也结合着抒情。先评论历史人物,最后直接表达作者观点——肯定“今朝”的革命英雄。课后习题

1.背诵这首诗歌。

2.搜集毛泽东的诗词,与同学一起品读。

第二篇: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第1课《沁园春 雪》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沁园春·雪》

教学目标

1.理解诗词大意,品味精练优美的语言。

2.理解上下阕的内容层次,学习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3.朗读,背诵默写全文,感悟毛泽东宏大气魄的精神境界。教学重点

朗读,背诵默写;理解写景、抒情相结合的特点。教学难点

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教

电脑,录音机,教学课件。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培养兴趣,强化动机

同学们,我给大家讲个故事。那是一九四五年秋天的一天,山城重庆笼罩在一片白色恐怖之中,国民党反动派出动上万的军队和特务,查封了《新华日报》等多家报馆,并把当天发行的所有报纸全部收缴上来。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原来是当天的报纸上发表了一首词,这是怎样的一首词,使得国民党反动派如此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呢?大家想不想知道这首词?那就请大家翻开课本,我们一起来学习毛泽东诗词二首的第一课《沁园春•雪》。

1.投影山东大学历史系教授高亨的《水调歌头 读毛主席诗词》: 掌上千秋史,胸中百万兵。眼底六洲风雨,笔下有雷声。

细检诗坛李杜,词苑苏辛佳什,未有此奇雄。

教师略作解释,请学生发表意见(根据经验,学生会认为是吹捧之词)。2.投影著名诗人柳亚子赞毛泽东《沁园春 雪》的一段文字:

“余索润之长征诗见惠,乃得其初赴陕北看大雪沁园春词一阕,展读之余,叹为古今有词以来第一作手,虽苏辛犹未能抗,况余子乎!”

教师说明:这段文字决不会是吹捧,因为他写于1945年国民党统治时期,那时吹捧毛泽东,可能有杀身之祸。

下面,我们学习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雪》。这首词是毛泽东诗词的代表作。

二、解题

词又称长短句,诗余,“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这首词的题目。

婉约派:李清照,柳永;豪放派:苏轼,辛弃疾(此部分)以提问的方式进行

三、交代写作背景 大屏幕显示:

1936年2月,抗日战争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了这首词。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为了国家的前途的人民的利益,毛泽东同志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其间,民主人士、诗人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毛泽东同志就把这首《沁园春.雪》抄给他,随后《新民晚报》公开发表,引起了我们开头所提到的极大的轰动。

四、诵读全诗,整体感知 1.听录音朗读

要求:

(1)根据大屏幕提示注意朗读的节奏,把握字音,必要时在书上标注。(2)看文中的注释,感知全词。投影显示: 沁园春﹒

/

滔滔。

惜/秦皇/汉武,(1936年

2月)

/

银蛇,略逊/文采,毛泽东

/

蜡象,唐宗/宋祖,北国/风光

高。

稍逊(xùn)/风骚。

欲与/天公/试比千里/冰封,须/晴日,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万里/雪

飘。

/

素裹

只识/弯弓/射大雕。

望/长城/内外,分(fèn)外/妖娆(ráo)。

俱/往/矣,惟余/莽莽(mǎng);

江山/如此/多娇,数(shǔ)/风流人物,大河/上下,引/无数英雄/竞/折(zhé)腰

还(hái)/看/今/朝。

2、学生个别朗读,教师点评

强调豪放风格,要读出气势,读出激情,声音要洪亮,令人热血沸腾,精神昂扬,心潮澎湃。

五、疏通字词,理解本词大意 解释下列词语: [沁园春]词牌名。[北国]北方。

[惟余莽莽]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惟余,只剩。莽莽,这里是无边无际的意思。[大河上下]黄河的上上下下。

[顿失滔滔]立刻失去了波涛滚滚的气势。意思是黄河水结冰了。[山舞银蛇]群山好象银蛇在舞动。

[原弛蜡象]高原(上的丘陵)好象白象在奔跑。[须]等到。

[红装素裹]形容雪后天晴,红日、白雪交相辉映的景象。[分外妖娆]特别艳丽多姿。[娇]美好可爱。

[折腰]鞠躬、倾倒。这里有称颂、赞美的意思。[略输]稍差。

[文采]文学才华,这里指广义的文化,包括政治、思想、文化。[稍逊]稍差。

[风骚]义同“文采”。风,原指《诗经》里的《国风》;骚,原指《楚辞》里的《离骚》。后来“风骚”代指文学才华。

[一代天骄]称雄一世的人物。天骄,“天之骄子”的省略语,意思是天所娇纵宠爱的人。[弯弓]拉满弓。

[俱往矣]都已经过去了。俱,都。[数]数得上。

[风流人物]这里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

六、品读课文,赏析意境,深入理解思想和艺术

这首词分上下两阕。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但上下阙各有侧重,上阙侧重哪种表达方式?下阙侧重哪种表达方式?

明确上阙写景,下阙议论,抒情。1.上下阕各写什么内容?它们又分哪几层?

答案:这首词的上阕写北方雪景,其中前三句是概括写,中七句是具体写,后三句是想象雪过天晴之景。

词的下阕是评论古代帝王,抒发壮志豪情。其中前两句起承上启下作用。中七句是评论古代帝王,后三句是抒发壮志豪情。

大屏幕

上阕 写北方雪景

(1)概括写北方雪景(前三句)(2)具体写北方雪景(中七句)(3)想象雪过天晴之景(后三句)下阕 评论古代帝王,抒发壮志豪情。(1)承上启下(前二句)(2)评论古代帝王(中七句)(3)抒发壮志豪情(后三句)

2.上阕的写景,哪几句是实景,哪几句是虚景?

答案:从“北国风光”到“欲与天公试比高”是实景;“须”字以下是虚景。大屏幕:

上阕 写北方雪景(写景)

(1)概括写北方雪景(前三句)实景(2)具体写北方雪景(中七句)实景(3)想象雪过天晴之景(后三句)虚景 3.上阕哪几句是静景,哪几句是动景? 大屏幕: 静景:千里冰封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动景:万里雪飘 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山舞银蛇,原弛蜡象

说明意义:把静景写成动景,表明在毛泽东眼里,大自然是生机勃勃的,也表明他本人是生机勃勃、富有进取精神和开拓精神的。还可以他的《念奴娇 昆仑》、《沁园春 长沙》印证。

3.“望”字可否换成“看”字?为什么? 答案:不可。因为是登高远眺,只能用“望”。4.“顿”字可否删去?为什么?

答案:“顿”不可删去,因为它写出了变化之速,寒威之烈。5.下阕中,“惜”字含有哪些意味?

答案:“惜”中含有多种意味。(1)含褒意,肯定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是中国历史上的杰出英雄,具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过巨大贡献。(2)批评这些英雄的不足,批评他们短于文治,在思想、文化方面建树不多,个人的文学才华欠缺。(3)自信自己作为无产阶级革命领袖和革命英雄,必将胜过前人。

大屏幕: 惜

(1)肯定他们是杰出帝王,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过巨大贡献。(2)批评他们在思想、文化方面建树不多,个人文学才华欠缺。(3)自信作为无产阶级革命领袖,必将胜过前人。

6.下阕提到的五位帝王,诗人认为哪一位最缺乏文采?你的根据是什么?

答案:认为成吉思汗最缺乏文采。因为其他几位是“略输”文采,“稍逊”风骚,而成吉思汗是“只识”弯弓射大雕。

7.主题句是哪一句?

答案: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8.这首词表达什么思想感情?它的写景和议论抒情有什么特点?

答案:这首词抒发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表达了空前伟大的抱负和无比坚定的信心。这首词写景,纵横千万里,大气磅礴,旷达豪迈;议论,上下几千年,气雄千古,风流豪壮。

大屏幕:

主题 抒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表达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心。写景,纵横千万里,大气磅礴,旷达豪迈; 议论,上下几千年,气雄千古,风流豪壮。重温高亨和柳亚子的评价以印证,说明毛泽东“一身文武双栖,将军利剑诗人笔”。大屏幕:

一身文武双栖,将军利剑诗人笔。

七、指导分角色朗读

1.听配雪景图片和滚动文字的朗读录音(事先制作电脑软件)。2.指导分角色朗读如下。投影下述滚动文字: 女领 沁园春 雪

男领 北国风光,(豪迈,高而慢)齐

千里冰封──,(拉长)

万 里 雪 飘。↗(高昂)女

望 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男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慢)女

山 舞银蛇,原 弛蜡象,男

欲与天公试比高。(高昂)女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 妖 娆,(慢)齐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男

惜秦皇汉武,↘(低沉)

略输文采;(慢)女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慢)男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齐

只识弯弓射大雕。↘(低,慢)领

俱 往矣──,(慢,拉长)齐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高昂,坚定)

数 风流 人物──。

还 看 今 朝!(一字一顿)

3.配乐分角色朗读

八、作业

背诵这首词。

第三篇: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沁园春雪》教案(新版)新人教版(新)

01、《沁园春•雪》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①掌握欣赏诗歌的一般方法,能通过想像和联想进入诗歌意境,体会诗情,在朗读中体会情感美和音乐美,在品析中领会诗歌丰富的表现力。

②捕捉形象,能联系背景说出情感体验。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个性化描述,感受诗人气魄雄伟、胸怀博大的超拔形象。②一句话品味词语,多媒体感受意境。3. 思想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人襟怀,培养乐观、坚定、自信的生活态度。教学重点 明方法、探诗境、味诗情、品诗语。教学难点 探诗境、味诗情。教学时数 2课时。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毛泽东是政治家、军事家,还是诗人。他一生留下七十多首诗词,每手都如一扇窗户,展示出他那风骚独具的个性情怀。今天我们透过《沁园春雪》,走近诗人毛泽东,感受伟人的诗才诗情。

整体感知 :

一、畅谈预习感受。

二、交流搜集资料: 1.创作背景与发表

这首词写于1936年2月。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毛泽东率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之后,领导全党展开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斗争。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欣赏“北国风光”,过后写下了这首词。本篇首次正式公开发表于《诗刊》1957年1月号。1945年10月,1945年日本帝国主义投降后,毛泽东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应柳亚子要求,亲笔书写了这首咏雪词赠他,11月4日,重庆《新民报》晚刊据传抄件刊出。其后,一些报纸相继转载,一时轰动山城。1951年1月8日,《文汇报》附刊曾将毛泽东同志赠柳的墨迹制版刊出。

2.《沁园春 雪》的影响

A 吴祖光称毛泽东的《沁园春 雪》是“睥睨六合、气雄万古、一空倚傍、自铸伟词”的第一流杰作中之杰作。

B 将介石看到《沁园春雪》后,大为震惊,为了达到他的罪恶目的,一时召集很多的反动文人,也来写诗填词,歌颂国民党,结果他们写的词比不管在意境方面,还是在文采方面都与毛泽东的差得远。

C 人民大会堂里有一幅巨幅图画,看后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这幅图画就是以《沁园春雪》为体裁创作的,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一边是“山舞银蛇,原驰腊象”,白雪覆盖大地的辽阔景象,一边是旭日东升,红日照耀着大地的壮丽景象,更显祖国壮丽多姿。

三、范读、齐读,感受意境。

四、自主探究,把握诗情。

1. 概括上下阕内容,上下阕是怎样联系起来的? 2. 全词的“诗眼”(主题句)是什么?怎样理解? 明确

1.上片描写北国雪景,展现祖国山河的壮丽;下片纵论历代英雄,抒发坚定的自信和伟大的抱负。“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这两句是上文写景与下文议论之间的过渡。“江山如此多娇”承上,总括上片的写景,对“北国风光”作总评;“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启下,展开对历代英雄的评论,抒发诗人的抱负。这一过渡使全词浑然一体,给人严丝合缝、完整无隙的感受。

2.“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点名主旨。

诗人具有的后来者居上的气概,抒发了作者作为革命家创造空前历史业绩的坚定自信、自励和伟大抱负。

问题探究

1.总写北国雪景的句子是?读后你又怎样的想像?

明确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这三句总写北国雪景,把读者引入一个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银色世界。“北国风光”是上片内容的总领句。诗人登高远望,眼界极为广阔,这是诗人的视野在想像之中延伸扩展,意境更加开阔,气魄非常宏大。天地茫茫,纯然一色,包容一切。“冰封”凝然安静,“雪飘”舞姿轻盈,静动相衬,静中有动。

2.作者以“望”统领下文,都望到了什么?你的感觉怎样?

明确 这里的“望”,有登高远眺的意思并有很大的想像成分,它显示了诗人自身的形象,使人感受到他那豪迈的意兴。“望”字之下,展现了长城、黄河、山脉、高原这些最能反映北国风貌的雄伟景观,这些景观也正是我们伟大祖国的形象。南北西东,地域广袤,与“千里”“万里”两句相照应。意境的大气磅礴,显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雄伟的气魄。这四句用视觉形象,赋予冰封雪飘的风光以更为具体更为丰富的直觉,更显气象的奇伟雄浑。“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的动态描写,都有活泼奔放的气势。加上“欲与天公试比高”一句,2 表现“山”“原”与天相连,更有一种奋发的态势和竞争的活力。化静为动,既是真实感觉,更因诗人情感的跃动。是实写。

3.哪几句是虚景?请描述你头脑中的美丽画面。

明确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想像雪后晴日当空的景象,翻出一派新的气象。雪中的景象在苍茫中显得雄伟,雪后的景象则在清朗中显得娇艳。“看”字与“望”字照应;“红装素裹”,把江山美景比做少女的衣装,形容红日与白雪交相辉映的艳丽景象。“分外妖娆”,赞美的激情溢于言表。

4.在下片中,领起下文的字是什么?怎样认识作者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等英雄人物的评价?

明确 以“惜”字总领七个句子,展开评论。形象化的议论,生动可感,耐人寻味。作者以“略输文采“稍逊风骚”“只识弯弓射大雕”,表现五位英雄人物缺少文采的形象,含蓄地批评他们长于武功而短于文治,才能不足,表明了自己对他们的评价。“惜”字定下批评的基调,意味非常丰富:“惜”中含褒,肯定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等人是中国历史上的英雄,而且是无数英雄之中的杰出者,他们具有雄才大略,对中国历史的发展都有过巨大的影响;“惜”中有贬,委婉地批评这些英雄的不足,他们不擅“文治”,在政治、思想、文化方面建树不多,个人的文学才华也欠缺;“惜”中寓志,蕴含后来者居上的气概,以及超越历代英雄人物的自信。

5.如何点明主旨的?

明确 先以美景引出英雄,再英雄人物作评价,之后水到渠成引出“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一主旨。“俱往矣”三字,将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一笔带过,转向诗人所处的当今时代,点出主题。“今朝”是一个新的时代,新的时代需要新的风流人物。“今朝”的风流人物不负历史的使命,超越于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具有更卓越的才能,并且必将创造空前伟大的业绩,这是诗人坚定的自信和伟大的抱负。

6.这首词的写景、议论与抒情有机结合,三者怎样浑然一体的?

明确 这首词是一首雄壮的抒情诗。它的抒情是与写景、议论有机结合、浑然一体的。上片写景,大气磅礴、气象雄浑,而又寓情于景,句句洋溢着热爱祖国山河的豪情,“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三句,更是赞美之情溢于言表。下半片议论,即上片之景而生情,由祖国河山的壮丽,想到无数英雄为之倾倒,并对历代英雄加以评说而寓情于议,蕴含诗人对祖国的深情,以及充满自信的情怀。“俱往矣”由评论历史人物落到赞扬当代风流人物,使全词的思想境界达到高峰,点明主题,抒发了诗人的豪情壮志。全词熔写景、议论与抒情为一炉,水乳交融,使主题非常鲜明突出,从而收到强烈的感人的艺术效果。

小结体会 布置作业: 1.诵读、背诵、默写这首词。

2.搜集毛主席诗词,准备交流。3.研讨与练习——

2、3

第二课时

背诵检查 品味语言

感受了诗人豪迈的胸怀、宏伟的气度,读懂了诗人傲视群雄的天骄情怀,让我再关注一下本词语言之美。这首词的语言非常凝练、贴切,极富表现力。请大家齐读课文,找出感受较深的词语,与大家分享。

【例】①动词的准确、传神:

“望”,既准确地描绘了诗人观察景物的位置──登高望远,又有力地领起以下各句的景物描写。

“看”:写想像中的雪后天晴、红日高照的美好景象时用一个“看”字,把诗人欣然观赏之状、无限赞叹之情表达得细致入微。

“驰”:形容白雪覆盖的高原如“蜡象”奔腾耸动,极为传神地把冰封雪盖的群山高原写活了,赋静景以动态,使之生机勃勃。

“舞”:形容雪披群山似“银蛇”逶迤曲折。②数量词搭配和谐性:

“千里”“万里”:互文见义,表现祖国幅员的广大,也反映诗人视野的辽阔。③形容词的形象性:

“莽莽”“滔滔”,都极富形象。③副词的强化作用:

“惟”:强调了白茫茫的一片是惟一的景象,其余什么也看不见了。

“顿”:强调黄河上下一下子失去波涛滚滚的气势,突出天寒地冻、河水结冰之速。④比喻、拟人、对偶等修辞方法的运用: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红装素裹”等都是巧用比喻。“欲与天公试比高”,一个“欲”字把“山”“原”人格化,生动地写出它们雄心勃勃的精神面貌和昂扬奋发的气概。

⑤用词巧妙性:

“冰”“雪”“银”“蜡”“素”等,使一个为大雪所覆盖的洁白美丽的广阔世界尽现眼前。⑥词语的分寸感:

“惜”“略输”“稍逊”“只识”等词语,既不全盘肯定,又不一笔抹煞,把诗人对历史上的英雄人物肯定中寓有批判的情感,委婉含蓄地表达出来。

⑦议论的形象性:

“竞折腰”“弯弓射大雕”,不仅使议论形象化,而且使人浮想联翩。概括性强:“俱往矣”三字,将几千年封建社会历史及一系列封建帝王一笔带过,转而歌颂“今朝”的“风流人物”,笔力千钧,意味深长。

⑧意脉贯通,韵律和谐:这首词以“北国风光”起句,再先“望„„”后“看„„”,继而由“引„„”至“惜„„”,最后以“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收尾,一气呵成。特别是上、下片分别以“望”字和“惜”字统领七个短句,一笔贯通,极有气势。词中又多短句,并以四字句为主,因而节奏鲜明。这就使全词在韵律上也颇显豪放的风格。

A诵读体味:讨论全词朗读方法,注意节奏、抑扬、轻重,把握感情。

B 拓展深化:《沁园春雪》是毛泽东播撒在民族文化长河中的一朵浪花,诗路花雨还在后面。请小组交流自己搜集的毛主席诗词,说出你喜欢的诗词或诗句,谈谈喜欢的理由。

(小组交流)

C总结激发:在毛主席诗词里,有蓬勃的青春意气,有婉丽的爱情悲欢。有残阳如血的壮烈,有战地黄花的灿烂。有风流人物的慷慨,有人间正道的沧桑。有宏图惊世界,有腊梅傲雪霜。有坐地巡天的浪漫华章,有闲庭信步的击水新唱。读懂了它,便读懂了这古老土地;读懂了它,便读懂了20世纪的悲欢离合。只要你踏上诗路,便会吮吸到香甜的文化之蜜,你的人生,也会变得摇曳多姿!让我们一起上路吧!

板书设计

沁园春 雪

描写北方雪景评述历史英雄

第四篇: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沁园春·雪》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本课内容在教材第2-5页。《沁园春·雪》是毛主席的代表作之一,体现了他作为一代伟人的豪迈情怀和不凡气度。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习词的相关知识,了解词的基本特点和表现手法。2.能够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注意重音及停顿。

3.体会诗词语言的凝练、准确和“诗化”形象的丰富内涵。4.学会借景抒情的表达手法,能够在写作中运用想象和联想。◆过程与方法

1.学生结合文中的注释,在教师的指导下,理解内容。

2.老师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活动,根据词的内容,发挥想象,以小组为单位,描绘出诗人笔下的“北国风雪图”。

3.设计问题,结合学生绘出的图画进行串讲,引导学生体会本阕词的壮美意境和诗人的豪迈情怀。

4.结合几首描绘雪景的诗词,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加深对本阕词主题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生能够感受诗人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以及他作为革命领袖,挥斥方遒的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心。

2.学生能够恰当、客观地认识诗人对历代帝王的评论,教师引导学生树立客观的功过观和正确的历史观。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重点

1.学会词的朗诵方法,掌握正确的停顿,能够找出诗歌的重音。2.体会诗歌语言的凝练,理解“诗化”形象的内涵。3.领会词的意境美和音韵美。◆难点

1.理解“封、飘、望、舞、驰、惜”等动词和“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含义。

2.理解诗人对历史人物的评鉴,体会他豪迈的伟人情怀,并树立正确的历史人物观。

◆教学突破

1.运用语言和画笔,在音乐的陪伴下,师生共同描绘诗人笔下的“北国风雪图”。

2.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诗画结合,感受诗人由近及远、借景怀古、实虚结合的写作技巧。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第一课时前,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提出预习内容和要求;查找关于长征的图片、音像等资料,如课文的朗读带、《长征组歌》的录影带或者毛泽东主席在长征途中的故事等。

2.第二课时前,搜集一些以“雪”为内容的诗词,如柳宗元的《江雪》、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与本词进行风格上的比较。

◆学生准备

1.第一课时前,尝试有感情、有节奏地阅读这首词,标示出重读的字词,摘抄描写雪景的句子;能够主动查找并了解本首词的写作背景;四到五人为一组,尝试根据诗词内容,绘制一幅“北国风雪图”。

2.第二课时前,摘抄一些毛主席诗词,如《沁园春·长沙》,能够尝试背诵一到两首,体会毛主席诗词的风格。

教学步骤(第1课时)

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指导

1.从描写“雪景”的诗句入手,结合创作背景,导入新课。的交融,进入新课。

2.朗诵教学。

3.设置问题,分组研读。4.分组绘制“北国风雪图”。

学生活动

1.结合自己的经历和体验,感受情与景

2.学习朗读的技巧,在朗读中初步体会词的意境和情感。3.探究动词的使用效果,诗歌形象的内涵。

4.体会作者观察角度的变化和想象、联想的艺术手法。

一、交流预习心得,导入新课(约分钟)

二、设置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约分钟)

三、组织活动,绘制“北国风雪图”(约分钟)

教学步骤(第2课时)

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指导

1.诵读,复习上次课知识,进入本课。2.学习上下阕词内容的区别与联系。3.研讨诗人对于历史人物的评点。4.比较阅读,学习鉴赏诗歌的技巧。

学生活动

1.复习上次课知识,进入新课。

2.学习本词上下阕内容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3.畅所欲言,并根据对课文的理解和认识,把握词的主旨。4.比较两首诗歌异同,掌握比较阅读的方法,会迁移运用。

一、诵读上阕词,复习已学内容,进入下阕词的学习(约分钟)

二、组织学生讨论,分析下阕词(约分钟)

三、教给学生比较阅读的方法,总结全诗(约分钟)

本课总结

这是一首主旨鲜明、气势恢弘、意境壮美的词。通过这首词的学习和背诵,学生基本能够掌握比较阅读的方法和“诗、乐、画”一体的学习思路。教师在讲解和引导的过程中应当与学生一样,始终处在鉴赏者的角度,给予学生充分的空间,各抒己见,畅谈自己对词的感受和体验。诗歌语言的分析是零散而琐碎的,抓住重点词语,是解读这首词的关键。

板书设计

问题探究与拓展活动

本词是毛泽东主席的代表作之一,在学习过程中,应该发挥学生积极主动、自主合作的探究精神。诗歌的学习一直讲究诵读和个人感悟,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设计问题,推进学生的学习活动,并善加指导。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理解本词的主题内涵、语言特色,而且要教会学生比较阅读的方法和“诗、乐、画”一体的学习思路,让学生在日后的诗歌阅读和鉴赏中学会迁移运用,拓展他们的探究能力。

练习设计

◆随堂练习设计

1.请给下面加粗字注音。

妖娆()分()外竞()成吉思汗()俱()答案与提示:ráo、fèn、jìng、hán、jù 2.请划出下面句子的停顿。

(1)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2)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3)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4)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答案与提示:(1)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2)须/睛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3)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4)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3.理解加粗词语在句中的意义。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答案与提示:“望”字承上启下,统领到“欲与天公试比高”。诗人登高远望祖国壮丽河山,情由景生,抒发内心的豪情壮志。“惟”和“顿”都是副词,起修饰限制作用,“惟”字有力地强调了白茫茫的一片是唯一的景象,其余什么也看不见了;“顿”字在句中强调黄河上上下下波涛滚滚的气势一下子失去,突出天寒地冻,河水结冰的速度。

4.词中哪些景物是实景,哪些是虚景?哪些是近景?哪些是远景?诗人为什么要这么写?

答案与提示:雪飘和冰封的北国雪景是近景,而群山、高原的一望无垠、连绵起伏是远景;雪是实景,长城、黄河与晴日之景是诗人想象出来的虚景。远近交替,实虚结合,使词中的景色层层叠叠,既反应了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又勾画了一幅壮美、立体的北国雪景图。充分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和豪迈胸襟。

◆个性练习设计

1.结合教师的讲解和自己的理解,分组合作画出词中表现的“北国风雪图”。答案与提示:结合课前预习和课堂讲解完成,使之成为推进教学活动的重要手段。

2.“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这句话在全词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与提示:承上启下的作用,前一句承接上文,后一句开启下文,由描绘自然景观过渡到评点历史帝王。

3.如何理解“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句话的含义?

答案与提示:这是全词主旨所在,因此至关重要。作者曾自注:“末三句,是指无产阶级。”在建国以来的相当一段时间,人们都遵从此说。但从文本出发,即根据这首词的内容和语境加以体会和分析,就会自然得出结论,这首词是以作者本人为抒情主人公的,末三句主要是作者自指,抒发了作者本人作为革命家、政治家的抱负和自信。

4.诗人柳亚子曾评价《沁园春·雪》说:“毛润之《沁园春》一阕,余推为千古绝唱,虽东坡、幼安,犹瞠于其后,更无论南唐小令,南宋慢词矣。”请你课外阅读几首苏轼的词,与《沁园春·雪》进行比较,看看他们有什么异同,尝试着写一篇评论性文章。

教学探讨与反思

诗歌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教给学生阅读、欣赏诗歌的方法,是教学的关键。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诗歌知识,背诵一定数量的名家名篇,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鼓励他们多发言,多发表观点。在诗歌教学中,教师要坚持诵读、品味的原则,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中华民族的语言之美和音律之美。

补充资料 1.关于作者

毛泽东(1893-1976),湖南湘潭人。字润之,笔名子任。1893年12月26日生于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早年就读于湖南第一师范,即开始革命活动,接受并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1921年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历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等职。平生于政务、军旅之暇,喜爱诗词、书法,用功尤勤,造诣甚深。著有《毛泽东选集》5卷,遗墨辑有《毛泽东书信手迹选》、《毛泽东题词墨迹选》、《毛泽东诗词手书》、《毛泽东手书古诗词选》。

2.《沁园春·雪》的写作背景

20世纪30年代,全党全军在毛主席制定的北上抗日的正确路线指引下,摆脱了蒋介石几十万大军的围追堵截,跨越了人迹罕至的雪山草地,战胜了王明机会主义和张国焘的分裂活动,胜利到达陕北,完成了二万五千里长征,建立了以陕甘宁边区为中心的中国人民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前进阵地。蒋介石在推行反革命“围剿”的同时,加紧卖国投降活动,妄图借日本侵略者之手,屠杀中国共产党人和一切不愿做亡国奴的人们,变整个中国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在这样一个威胁到全国人民生存的严重问题面前,战胜了内外敌人,征服了万水千山的中国共产党,又担负起抗日救国的历史重任。1936年2月,正是中国工农红军完成万里长征后,紧接着又在毛主席率领下,从陕北出发,渡河东征,奔赴抗日救国第一线的时刻。毛主席在这时写了《沁园春·雪》这首词。

十年过去了。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这时,蒋介石决心发动反革命内战。为了欺骗人民,他装出和平姿态,以便突然猛扑过来,把中国推进内战血海之中。伟大领袖毛主席高瞻远瞩,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为了揭露国民党假和谈、真内战的阴谋,领导人民实现创建新中国的历史目标,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大无畏气魄,不计个人风险,身系天下安危,亲赴重庆同国民党谈判。就在这时,毛主席将写成近十年之久的《沁园春》咏雪词书赠于人,这首“千古绝唱”才得以与世人见面。

第五篇: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第1课《沁园春 雪》教案2 (新版)新人教版

1、《 沁园春 雪》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了解词的内容,理解词的内涵。

2.领会词人的伟大胸襟、坚定的信念,赞美祖国壮丽河山和无产阶级革命英雄主义的感情。

教学重点:词的思想内容、精妙的语言 教学难点:词的意境的理解 教学方法:

1.朗读法:豪放的诗风容易引起学生的情绪,通过朗读可以调动学生的激情,产生良好的课堂气氛

2.探讨法:将一些重点知识拿来探讨,教师从旁引导,加深学生的认识和理解 课时安排: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读《七律 长征》,谈感受。毛泽东是一位古典诗词的爱好者,著名诗人臧克家说:“毛泽东诗词是伟大的篇章。”今天我们学习《沁园春 雪》。

二、介绍毛泽东

毛泽东(1893 — 1976),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字润之,湖南湘潭韶山人。毛泽东也是杰出的诗人,有许多大气磅礴的诗作,今天学的《沁园春》就是他的代表作。

三、背景介绍

《沁园春·雪》写于1936年2月。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毛泽东率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后,领导全党展开了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伟大斗争。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同志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这首词过后写下了这首词。

四、读诗词 体会魅力

1、自读,正读音,感受气势。

2、教师指导读,请学生听准每个字音。

3、齐读或者抽读检查字音

沁qìn

数风流人物 shǔ

折腰zhé

思汗hán 今朝zhāo

五、再读这首词,感知

1.①用你的语速、语调的变化表达出词人情感的变化。

②边读边想:词的上阕和下阕分别写了什么内容?哪两个字起到统领作用? 上阕:写景抒情 赞壮丽河山 下阕:评古论今 颂当代英雄 领字分别是“望”、“惜”

第二课时 六、三读诗文 思考

1.总写北国雪景的句子是哪几句?

2.作者以“望”统领哪几句,都望到了什么? 3.上阙中哪几句是实景,哪几句虚景? 4.“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5.找出诗中最能体现本诗主旨的诗行。

6.这首词上下阕各写了什么?各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七、读词的上阕:

1、描写什么?

2、如何描写?

3、上阕表现了什么?

八、精读上阙,合作探究

1、“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山、原都是静物,却写它们“舞”和“驰”,为什么这样写?给你怎样的感受?

“山”“原” 都是静物,写它们 “舞”和“驰”,用了化静为动的写法,运用比喻,形象地展现了群山起伏,丘陵绵延的壮观景致,极富动感,使人眼中的大自然显得生机勃勃,灵动活跃。

2、发挥你的想象,用散文化的语言描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的景象。你看,红日冉冉升起,放射出万道霞光,染红了天边的白云,映红了高原上皑皑白雪,云海茫茫,雪山巍巍,花松翠柏,郁郁青青,红日白雪交相辉映,祖国就象一位红装素裹的少女,格外妖艳多姿。

九、读下阕:

1、写什么?2如何写?3 表现什么?

第三课时

十、精读下阙,合作探究

1、全词一气呵成,浑然天成,这有赖于上下阕的自然过渡,理解它。

“江山如此多娇”总结上阕写景,“娇”字表现女性美,与上文“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相照应

“引”字引出下面评古内容。祖国河山如此壮丽美好,使得古往今来无数英雄为之倾倒

2、作者评论了哪几位英雄人物?包含了作者什么感情?为何要评论他们?

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

“惜”字可看出包含了惋惜兼有批判,“略输文采”、“稍逊风骚”、“只识”一一做了贬谪。

作者以”往昔“与”今朝“对比,”英雄“‘与”风流人物“对比,突出今朝英雄主宰江山的历史作用。

3、“惜”字领起哪些句子?有何含义? “惜”字的丰富含义:

a、惜中含褒。肯定他们是英雄人物,同时也就肯定了中华民族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民族。b、惜中有贬。委婉批评了他们的不足,短于“文治”。c、表现了后来者居上的伟大气概。

4、“风流人物”指谁?最后三句意义何在?

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对一个时代有极大影响的英雄人物。

事过境迁,千古风流人物都已过去,而今,真正才华横溢、文采飞扬,能够领略和欣赏江山秀美的人,能够促进祖国统一繁荣,还得算是今天的革命英雄,革命领袖,表现了毛泽东同志“天下大任,舍我其谁”的英雄豪情。

十一、小结

上阕写景抒情,下阕评古论今,从赞美祖国大好河山到评说封建帝王的不足,水到渠成地过渡到歌颂真正的英雄人物——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伟大的中国人民,从而将议论和抒情结合起来。绘北国雪景

概写(极目万里)↓ 分写

实景(长城、黄河、群山、高原)↓ 虚景

(晴日当空、分外妖娆)评历代英雄,抒个人抱负

过渡 ↓ 评古

(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 论今

(天下大任,舍我其谁)的英雄豪情

十二、课后反思

教学这首《沁园春雪》时,我想尝试改变这两点。

首先是设计、组织形式多样的有吸引力的学生活动,调动学生的兴趣,营造主动学习的氛围,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在课堂上动起来。这堂课我运用了范读、自由读、齐读、个别读,引导学生真正学会读书,读出词味,也教会学生学习诗词重要方法——诵读法。其次是少点零敲碎打的分析,多一些整体的品味、感悟。新课标培养学生“具有一定语言感受能力”、“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等要求都是从这一角度提出的。一开始的听范读和自由读都是整体感知,促使学生通过熏陶感染和朗读实践去感受整首词完整的音美、形美和意美。赏析的环节也是着眼整首词,引导学生品味词的准确、精练、富于形象性。

由于引导得当,学生积极思考、发言达到了预想的教学效果。

下载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第1课《沁园春_雪》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五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第1课《沁园春_雪》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五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