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教案设计1(大全五篇)

时间:2019-05-15 01:12: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教案设计1》,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教案设计1》。

第一篇: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教案设计1

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运用迁移规律,引导学生借助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方法来推导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并理解这个过程。2.会用圆柱的体积计算圆柱形物体的体积,运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3.引导学生逐步学会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借助实物演示,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思维和计算能力。教学重难点:探索圆柱体体积的计算方法,理解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指导、学生观察、猜想、验证、讨论和归纳的方法。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什么叫物体的体积? 2.回忆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公式,圆的面积推导过程。(设计意图:复习旧知识,为引入新知识作准备)3思考:.圆柱的体积如何计算?大部分图形公式的推导都是把新学的转化为已经学过的图形,圆柱体可以转化为什么图形?(设计意图: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

二、探究新知

1、学生自学课本,探讨方法。

2、课件展示转化方法及过程。(设计意图:渗透转化思想,运用课件讲解将复杂的推导过程直观形象化。)

3、.思考:①在把圆柱体转化成长方体的过程中,“体积”有没有发生变化?②圆柱和长方体的“底面积”大小怎样?“高”呢?有没有发生变化?

4、想一想、填一填: 把圆柱体切割拼成近似(),它们的()相等。长方体的高就 是圆柱体的(),长方体的底面积就是圆柱体的(),因为长方体的体积=(),所以圆柱体的体积=()。用字母“V”表示(),“S”表(),“h”表示(),那么,圆柱体体积用字母表示为()(设计意图:明确转化之后各个量的关系,从而得出圆柱的体积公式。)

三、例题:一根圆柱形钢材,底面积是75平方厘米,长是90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公式的运用)

三、练习(设计意图:学以致用,巩固提高)

1、计算下面圆柱的体积。(1)r=2cm,h=8dm(2)d=6cm,h=4cm(3)c=25.12cm,h=12cm

2、李家庄挖了一口圆柱形水桶,地面以下的井深10m,底面直径为1m。挖出的土有多少立方米?

3、一个圆柱的体积是80立方厘米,底面积是16平方厘米,它的高是多少?

4、一根方钢长50厘米,底面是边长12厘米的正方形。如果把它锻造成底面面积是90平方厘米的圆柱形钢材,这根钢材长多少厘米?

四、教学总结: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习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及小结求圆柱体积的一般方法。

五、作业。教学反思: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对于图形的问题往往停留在直观上,本节课利用直观形象让学生掌握抽象理论,这是学生智力的一次发展。这节课充分利用学生学过的知识做铺垫,采用迁移法,利用课件让学生观看将圆柱体转化成已学过的立体图形,在通过观察、比较找两个图形之间的联系,进而推导出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从而使让这节课的难点变得简单而生动。本节课应用巩固提高,我设计了以下四种情况的练习来促进学生巩固、内化所学新知。

1、已知圆柱底面积和高,求体积。

2、已知圆柱底面半径和高,求体积。

3、已知圆柱底面直径和高,求体积。

4、已知圆柱底面周长和高,求体积。不足之处: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的有效、良性互动还达不到预期目标,有一部分学生没有具备良好作业习惯,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欠缺。在今后的教学中把充足的探究时间与空间交给学生,改变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观念,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

第二篇:《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教学反思

《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教学反思

大同小学 陶令

“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圆的面积计算”、“长方体的体积”、“圆柱的认识”等相关的形体知识的基础上教学的.同时又是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其他形体知识做好充分准备的一堂课.

课始,教师创设问题情境,不断地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旧知,探索和解决实际问题,并制造认知冲突,形成了“任务驱动”的探究氛围.

展开部分,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动手操作、观察以及交流讨论的平台,让学生在体验和探索空间与图形的过程中不断积累几何知识,以帮助学生理解现实的三维世界,逐步发展其空间观念.

练习安排注重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运用自己刚推导的圆柱体积计算公式解决引入环节中的两个问题,使其认识数学的价值,切实体验到数学存在于自己的身边,数学对于了解周围世界和解决实际问题是非常有作用的.

教师无论是导入环节,还是新课部分都恰当地引导学生进行知识迁移,充分地让学生感受和体验“转化”这一解决数学问题重要的思 1

想方法.同时,还合理地运用了多媒体技术,形象生动地展示了“分成的扇形越多,拼成的立体图形就越接近于长方体”,有机地渗透了极限的初步思想.

第三篇: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数学教案设计

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数学教案设

1、通过让学生主动探索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经历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探索过程,进一步感受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2、使学生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3、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概括能力和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先请同学们自己阅读以下材料,然后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一下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并把问题随手记录下来。

1厘米

学生阅读后首先回顾了平行四边形、长方形地面积公式及推导过程。然后学生提出了质疑,主要问题有:

数方格怎么求三角形的面积?

不数方格怎么求三角形的面积?有没有一个通用公式?

能把三角形也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求面积吗?

转化成的这些图形跟三角形有什么关系吗?

1。数方格的问题

学生根据学习材料可以解答用数方格的方法求三角形的面积。

老师接着问:有一个很大的三角形池塘,你来用数方格求它的面积。

学生小声笑了起来。为什么笑?老师问到。学生说数方格太麻烦了,池塘也不好划分方格。

嗯,看来数方格求面积是有一定局限性的,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三角形的面积。

2。转化的问题

你想把三角形转化成什么图形?学生会转化成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梯形行吗?这时学生会有两种答案,有的说行,有的说不行,为什么不行?老师追问,学生在讨论中达成共识:必须转化成学过的,可以计算面积的图形。

师:三角形怎样才能转化成这些图形?请同学们利用手中学具,通过拼一拼,折一折,剪一剪,利用转化成这些图形来解决下面的几个问题。

学生操作,讨论,汇报。

1。转化的图形

学生的答案有很多种,把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转化成了平行四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还有把一个三角形沿高剪下拼成了正方形、长方形,还有把一个三角形沿中位线对折,两边也折转化成了2层的长方形。

2。解决转化前后图形间的关系

大小的关系

通过比较学生们发现,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的图形跟三角形关系是S = S÷2。一个三角形转化成的图形跟三角形关系是S =S

底和高的关系

拼割前后各部分有什么关系?能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吗?

生1: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转化成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高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高,三角形的底就是平行四边形的底。因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底×高,它是由两个三角形拼成的,所以三角形的面积是底×高÷2

师:思路真清晰,为什么÷2,谁还想说。

公式推导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想出了这么多好方法推出了三角形的面积公式,那谁能给大家说说三角形的面积等于什么?

生:底×高÷2

师:如果我用S表示三角形的面积,a表示三角形的底,h表示三角形的高,那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该怎么表示呢?

生:S=a×h÷2

推导拓展

师:我们再来看第二组,你能通过一个三角形的转化来推导它的面积公式吗?

学生1:我是把一个等腰三角形对折,然后从中间剪开拼成了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底是三角形的底的一半,高是三角形的高,因为长方形的面积是长×宽,长方形的面积等于三角形的面积,所以三角形的面积是底×高÷2。

学生2:我是把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上面对折下来,然后剪开,把它补在一边,拼成了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是三角形的底,高是三角形高的一半,所以也能推出三角形的面积是底×高÷2。

生3:我是把一个三角形沿着两边的重点对折,然后又把底边的重点这样对折,折成了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底是三角形底的一半,宽是三角形高的一半,再乘以2,也可以推出三角形的面积是底×高÷2

师:这个方法怎样,谁来评价一下。学生评价,太棒了。

生4:我还有一种办法。把一个长方形沿对角线折叠,因为长方形的面积是长×宽,长方形是两个三角形拼成的,所以,三角形的面积是底×高÷2

出示学习材料2,学生阅读后谈感想。体会祖国的古代科学家得了不起,XX多年前就推导出了这个公式。今天同学们通过自己的研究也推导出了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说明同学们也很聪明,相信将来你们还会有更多更大的发现,到那时你们的名字也将载如史册,大家有信心吗?

师:好,今天这节课我们研究了三角形的面积,你们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回去继续反思整理,写出你们的反思报告。

1。充分体现了“问题意识的培养”。

老师用了一种新的教学流程进行教学。即以“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为主线。当一个问题得到解决后,新的问题接着出现,学生始终处于“愤”和“悱”及对问题的探究中,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的兴奋点,学生的问题意识得到发展。

2。重视研究问题的过程。

这节课以思维训练代替了重复练习,以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为重点,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进行转化,然后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归纳、抽象概括推导出公式,没有通过太多的练习却获得了超常规的解题能力。这个过程是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和提高的过程。

第四篇: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教案

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教案

晏金明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9页的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和例6,完成第20页“做一做”的第1题和练习三的第1—2题。

教学目的:通过用切割拼合的方法借助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推导出圆柱的体积公式,使学生理解圆柱的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能够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圆柱的体积。

教具准备:圆柱的体积公式演示教具(把圆柱底面平均分成16个扇形,然后把它分成两部分,两部分分别用不同颜色区别开)。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圆柱的侧面积怎么求?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2.长方体的体积怎样计算?

学生可能会答出“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教师继续引导学生想到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统一公式“底面积×高”。

板书: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3.拿出一个圆柱形物体,指名学生指出圆拄的底面、高、侧面、表面各是什么?圆柱有几个底面?有多少条高?

二、导入新课

教师:请大家想一想,在学习圆的面积时,我们是怎样把因变成已学过的图形再计算面积的?

先让学生回忆,同桌的相互说说。

然后指名学生说一说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把圆等分切割,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找出圆的面积和所拼成的长方形面积之间的关系,再利用求长方形面积的

计算公式导出求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师:怎样计算圆柱的体积呢?大家仔细想想看,能不能把圆柱转化成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来求出它的体积?

让学生相互讨论,思考应怎样进行转化。

指名学生说说自己想到的方法,有的学生可能会说出将圆柱的底面分成扇形切开,教师应该给予表扬。

教师: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如何将圆柱转化成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来求出它的体积。

板书课题:圆校的体积

三、新课

1.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教师出示一个圆柱,提问:这是不是一个圆柱?(是。)

教师用手捂住圆柱的侧面,只把其中的一个底面出示给学生看提问:

“大家看,这是不是一圆?”(是。)

“这是一个圆,那么要求这个圆的面积,刚才我们已经复习了,可以用什么方法求出它的面积?”

学生很容易想到可以将圆转化成长方形来求出圆的面积,于是教师可以先把底面分成若干份相等的扇形(如分成16等份)。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沿着圆柱底面的扇形和圆柱的高把圆柱切开,可以得到大小相等的16块。

教师将这分成16块的底面出示给学生看,问:现在把底面切成了16份,应该怎样把它拼成一个长方形?

指名学生回答后,老师进行操作演示,先只把底面部分拿给学生看。大家看,圆柱的底面被拼成了什么图形?”

学生:长方形。

教师:大家再看看整个圆柱,它又被拼成了什么形状?

(有点接近长方体:)

然后教师指出:由于我们分得不够细,所以看起来还不太像长方体;如果分成的扇形越多,拼成的立体图形就越接近于长方体了。

教师:把圆柱拼成近似的长方体后,体积发生变化没有?圆柱的体积可以怎样求?

引导学生想到由于体积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可以通过求切拼后的长方体的体积来求圆柱的体积。

教师:“而长方体的体积等于什么?”让全斑学生齐答,教师接着板书:“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教师:请大家观察教具,拼成的近似长方体的底面积与原来圆柱的哪一部分有关系?近似长方体的高与原来圆柱的哪一部分有关系?

通过观察,使学生明确: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底面积,长方体的高就是圆柱的高。

板书: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教师:如果用V表示圆拄的体积,S表示圆柱的底面积,H表示圆柱的高,可以得到圆柱的体积公式; V=SH

2.教学例6。

出示例6。

(1)教师指名学生分别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

②能不能根据公式直接计算?

③计算之前要注意什么?

通过提问,使学生明确计算时既要分析已知条件和问题,还要注意要先统一计量单位。

(2)用投影片或小黑板出示下面几种解答方案,让学生判断哪个是正确的?

①V=SH=50×2.1=105

答:它的体积是105立方厘米。

②2.1米;210厘米

V=SH=50×210=10500

答:它的体积是10500立方厘米。

③50平方厘米=0,5平方米

V=SH=0.5×2,1=1.05

答:它的体积是1.05立方米。

④50平方厘米=0.005平方米

V=SH=0.005×2.1=0.0105立方米

答:它的体积是0.0105立方米。

一先让学生思考,然后指名学生回答哪个是正确的解答,并比较一下哪一种解答更简单。对不正确的第①、②种解答要说说错在什么地方。

(3)做第44页“做一做”的第1题。

让学生独立做在练习本上,做完后集体订正。

四、小结(略)

五、作业

练习十一的第1—2题。

这两道题分别是已知底面积(或直径)和高,求圆柱体积的习题。要求学生审题

后,知道底面直径的要先求出底面积,再求圆柱的体积。

第五篇:可持续增长率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可持续增长率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可持续增长率=销售增加/基期销售=[留存率×销售净利率×(1+负债/股东权益)]/{(资产/销售额)-[留存率×销售净利率×(1+负债/股东权益)]}的推导过程:

(1)注意:公式推导过程中的 销售额=本期销售额=基期销售额+销售增加额

销售增加=销售增加额

本期资产总额=资产

基期销售额=基期销售

(2)根据:(销售增加/本期销售额)×本期资产总额=留存率×(净利润/销售额)×(基期销售额+销售增加额)+留存率×(净利润/销售额)×(基期销售额+销售增加额)×(负债/股东权益)

可知:(销售增加/本期销售额)×本期资产总额=留存率×销售净利率×(基期销售额+销售增加额)+留存率×销售净利率×(基期销售额+销售增加额)×(负债/股东权益)

=留存率×销售净利率×(基期销售额+销售增加额)×(1+负债/股东权益)

即:销售增加×本期资产总额/本期销售额=留存率×销售净利率×(基期销售额+销售增加额)×(1+负债/股东权益)

由于:销售额=本期销售额=基期销售额+销售增加额

销售增加=销售增加额

本期资产总额=资产

基期销售额=基期销售

所以,销售增加×本期资产总额/本期销售额=留存率×销售净利率×(基期销售额+销售增加额)×(1+负债/股东权益)可以改写为:

销售增加×资产/销售额=留存率×销售净利率×(基期销售+销售增加)×(1+负债/股东权益)为了便于看清楚,假设“留存率×销售净利率×(1+负债/股东权益)=A”,则等式两边同时除以A之后得到:

销售增加×(资产/销售额)/A=基期销售+销售增加

等式两边再同时除以“基期销售”得到:

(销售增加/基期销售)×(资产/销售额)/A=1+销售增加/基期销售

(销售增加/基期销售)×(资产/销售额)/A-(销售增加/基期销售)=1

(销售增加/基期销售)×[(资产/销售额)/A-1]=1

(销售增加/基期销售)×[(资产/销售额)-A]/A=1

销售增加/基期销售=A/[(资产/销售额)-A]

代入“留存率×销售净利率×(1+负债/股东权益)=A” 可得:

销售增加/基期销售=[留存率×销售净利率×(1+负债/股东权益)]/{(资产/销售额)-[留存率×销售净利率×(1+负债/股东权益)]}

下载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教案设计1(大全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教案设计1(大全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长方体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教学设计

    《长方体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教学设计 古桥镇徐王赵小学郑国奇 一、学习目标 (一)学习内容 “长方体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是《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

    五年级数学教案——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五年级数学教案——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教学目标:理解和掌握梯形面积公式,并能运用梯形的面积公式正确地计算梯形的面积。 通过实际操作,掌握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理解公......

    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5篇模版)

    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编排意图 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是在学习了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与前两节一样,教材先通过小轿车车窗玻璃是梯形的这样一个生活......

    多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及推导过程

    多边形的面积 一、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1、把一个平行四边形沿着一条高剪开,再拼一拼,看能拼成一个什么图形? 2、拼成的长方形和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相比,面积有没......

    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_教学设计(精选)

    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部分 教学目的: 1.通过让学生主动探索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经历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探索过程,进一步感受转化的数学......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教学内容:人教版9册 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部分 教学目的: 1、通过让学生主动探索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经历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探......

    五年级数学上册 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教案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 教学设计理念: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学生已有认知结构和经验的基础上,有计划地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比较、概括、判断、......

    《积的近似数》教案设计

    《积的近似数》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教育部审定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四时。 【教材分析】教材首先说明求“积的近似数”的背景和一般方法,指出要根据需要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