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5S管理在中职专业课教学中的运用
5S管理在中职专业课教学中的运用
衢州中等专业学校 徐宏芳
摘要:中职学校生源素质的下降给教学工作带来了新的压力,学校的教学工作需要不断地加强,为了更好地对接企业,本文提出了在中职专业课教学中推行“5S管理”,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毕业后能更好地服务于企业,让企业满意。关键字:5S管理 教学 专业课
从九十年代中期至今,中国教育发展风起云涌,高等教育高速度地跨入大众化的发展阶段,给中等职业教育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压力和冲击。这给中职学校的教学工作带来了新的压力。中职学校的教学工作需要不断地挑战自我,需要不断加强。笔者将企业的“5S管理”运用到了日常的专业课教学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5S管理背景
中职学生是一群特殊的群体,相对普高生来说,他们缺乏良好的行为习惯,动手能力也弱,而且缺乏耐心。中职学校的教学质量评定是以企业用人的需要和满意程序来鉴定的,企业认为有用的人就是中职学校要培养的人。从企业对中职毕业生就业的反馈信息来看:企业需要的毕业生要爱岗敬业、吃苦耐劳;要有较强的组织纪律性、责任心和较好的工作态度;要有良好的自我发展能力、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要有良好的动手能力及应变、创新能力;要有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等。为了更好地对接企业,为了使我们的毕业生能够更好地服务于企业,让企业满意,因此我们很有必要在日常的专业课教学中运用“5S”管理模式进行教学。
二、5S管理内涵
“5S”是源于日本的一套管理方法,它包括整理(SEIRI)、整顿(SETION)、清扫(SEIESO)、清洁(SEIKETSU)、素养(SHITSUKE)等五项内容。由于它们在日语的罗马拼音中,均以“S”开头,故简称“5S”。它是现代企业中的一种先进管理模式,是通过规范的现场管理来提升员工的素养,从而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益。
1、整理:就是区别要与不要的东西,工作场所除了要用的东西以外,其他一切都不放置,目的是将“空间”腾出来活用。
2、整顿:就是使工作场所内所有的物品保持整齐有序的状态,并进行必要的标识。杜绝乱堆乱放、产品混淆、该找的东西找不到等无序现象的出现。目的是不浪费“时间”找东西。
3、清扫:就是使工作环境及设备、仪器、材料等始终保持清洁的状态。目的是保证工作场所干干净净,明明亮亮。
4、清洁:整理、整顿、清扫这三项的坚持与深入就是清洁,其要点是坚持和保持,不搞突击。实际上就是将上面3S的做法制度化、规范化。目的是通过制度化来维持成果。
5、素养:就是培养文明礼貌习惯,按规定行事,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这是5S的核心,没有人员素质的集体,5S就不能正常开展,即使正常开展也不能坚持。目的是提升“人的品质”,成为对任何工作都讲究认真的人。
在中职专业课教学中,推行“5S”管理,就是通过规范教室、实验、实训场所等现场、现物,创造一个干净、整洁、有序的学习环境,提高学习效率;同时使学生养成自觉自律的法纪意识和主动、创新、团结协作职业意识。我们的目标是:让优秀成为习惯,做优秀的职业人。
三、5S管理在中职专业课教学中的运用
中等职业学校比较重视专业课的教学,为了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的专业课教学一般都采用“实践——理论——实践”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因此,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课教学以实践教学为主。在实践教学中特别适合引入“5S管理”模式。
1、教育宣传
教育宣传的目的是要让每一位学生都明白什么是“5S管理”,清楚在专业课教学中引入5S管理的目的、意义,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为什么要做、应该怎么做、什么时候去做、谁去做等问题。当然,教育宣传的方式要多样化,教师不仅要在班级内进行宣传,而且还可以将5S的基本要求做成宣传画在教室或实训室进行张贴等。
2、成立“5S管理领导小组”
任何一项工作的开展,都需要有专人或领导小组负责,推行5S也不例外,5S管理领导小组成立的目的是为了在专业课教学中更好地促进5S管理模式的推进,通过制订周密、切实的计划来保证活动的开展,同时能够协调各部门开展工作,保证各个步骤落到实处。
3、具体实施流程(1)清理实训场地
在推行5S管理前先对实训场地进行一次大清理,制定明确的标准:什么是必需的,什么是没用的,免得引起不必要的争论。
(2)明确摆放位置
实训场地所有的东西一律进行编号,按照要求进行统一摆放,使所有的学生都能明确:什么东西,放在什么地方,放了多少。
(3)安排值日,制定清洁标准
为了确保实训场地的清洁,责任到人,事先要排定值日表、画出值日区域以及制定出清洁标准,并且要把值日表、区域图以及清洁标准挂在人人都能看到的地方,使每位同学都能明确自己的清洁时间、地点、清洁内容以及相关的清洁要求。
(4)严格实训课的教学过程
中职学校的专业课实训模块的教学是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实训室就好比是一个单位的车间,再加上中职学生的自制能力相对较差,因此,在学生进入实训室之前必须制定出严格的实训要求,比如课前准备(允许带什么)、进入实训室的座位安排、实训的过程中出现问题如何处理、实训结束后的东西整理等。
(5)量化考核,监督检查
将“5S管理”运用到专业课教学中,它的效果怎样,必须通过一定的量化评定,才能做出结论。因此教师更要制定合理的量化指标,通过严格的监督、评定,从而达到以评促管、以评促改。各个指标量化分级后,要全员参与,专人负责,明确责任,分步实施。教师要通过不同方式进行检查监督,如查阅记录、文件,现场观察,询问、座谈等,然后事实求是的打分,做出客观的评价。
4、注重学生素养的培养
教师在整个实训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素养,让学生养成严格遵守规章制度的习惯和作风,这是“5S”管理的核心。因此,在“5S管理”中,要始终着眼于提高学生的素质。通过规范实训场地、实训器材、实训工具等,营造一目了然的实训环境,培养学生良好的工作习惯,最终提升学生的品质,取得理想的实训效果。
结束语:
将“5S管理”应用于中职专业课的教学中操作起来并不难,只要制定出相关的制度,然后严格按照制度去执行,一定会有成效的。最终能使学生以“自我管理的原则、勤俭创业的原则、持之以恒的原则”为基础,从我做起、严以律已。相信学生在走入社会工作之前,必能具备基本的职业素质,相信企业也会很欢迎这样的毕业生。当然,“5S管理”是一项循序渐进的长期管理工作的理念,不能指望在短期内取得很大的效果,应该让这项工作从形式化、到行事化、再到习惯化,使“5S管理”成为每一个人日常工作学习的一部分,从而让中职学校的学生毕业后更受欢迎。
参考文献:
1、王杏珍·“5S管理”在职校电子电工实训课教学中的运用·中等职业教育·2008年第8期
2、易霞、张月娟、彭晓玲、方辉·“5S”教育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湖南中医大学学报·2008年6月第28卷第3期
3、王茜·5S管理理论在高校教务管理中的应用·科技咨询导报·2007,No.28
4、马金伟·浇议用“5S”管理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教育论坛·2009年3月(总第102期)
5、陈亚伟·开展“5S”管理活动必须抓好的六个关键问题·现代企业教育·2008年,01月,下期
第二篇:项目教学法在中职专业课教学中的运用反思
项目教学法在中职专业课教学中的运用反思
【摘 要】当前中职课程教学改革已全面展开,对工作导向的教学模式有了更深的思考和研究,也逐步实践了项目教学法等更符合中职教育特点的教学方法,取得了较显著的成效,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困惑和问题。笔者基于在专业课教学中运用项目教学法的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以期进一步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找到解决的办法,在职教改革中更深入地探索。【关键词】项目教学法 问题 反思
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入,人们对中职学校的培养目标有了更明确的认识,中职培养的学生,应是具有足够的职业能力和良好的职业素质,富于创新精神,能适应自身和职业需要的可持续性发展要求的劳动者。为了适应这种需要,中职的专业课教学设计和手段必将打破传统的学科模式,使课堂教学“工作化”,有目的的将专业知识按照它们在目标职业活动中的本来顺序展开,从而强化学生的职业意识,建构职业知识和技能体系,培养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
项目教学法就是当前职业教育中的一种得以广泛运用的“做中学、做中教”式教学法,其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主观能动作用,师生之间的活动是互动的,适合在中职专业课教学中应用。笔者通过几年来对项目教学法的实践,就其在当前中职专业课教学运用中的问题进行粗略的分析,期待得到同仁的指正和帮助,使之得以发挥更切实有效的作用。
一 项目教学法的内涵
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即以项目带动教学。这里的项目应该是一个目标职业中定向工作领域的典型工作任务,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一个项目的全过程,在此过程中学习掌握教学计划内的教学内容,获得相应的职业能力。学生应全部或部分独立组织、安排学习活动,处理项目工作中遇到的细节和困难。项目教学法能较好地将理论和实践结合在一起,是典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研讨性学习。
二 实施项目教学法应具备的条件
项目教学法是基于职业需求的以完成实际或模拟的工作任务而使学生获得职业能力的方法,这就对教材、教学设备以及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方法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中职专业课教学中,根据中职学生的特点和就业形势,应该满足下列条件:
1.教材中项目的有效性
项目的设计应符合中职学生的就业预期,要包含全部教学内容并尽可能地融合多门课程的知识点;项目的难度必须适中,在中职学生当前发展水平的基础上,经过适当努力能够完成;同时要使各种技能得以有效重复,让学生达到熟能生巧。
2.教学设备的配套性
既然要给学生提供模拟的工作环境,就必然要求学校配备“够用的工作设备”,创造准工作活动的氛围,使学生在工作(教学)过程中完成对知识的构建,有效提高其职业能力。
3.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的完整性
传统教学是按照学科体系展开的,教师只传授知识和技能,而不考虑其在工作任务中的地位和作用。而建立于工作导向的项目教学法已经形成了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基本特征,要求教师在整个工作环节中完成咨询、指导与解疑,因此,教师必须储备更完整的专业技术和教学能力,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从而使知识点融会贯通并得到必要的整合。
4.教师指导过程的开放性
新的教学模式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转变,由传统的传授者成为学生意义建构的协助者、促进者,责任了整个教学的设计和组织。所以,教师应引导教学过程从可控课堂向自由课堂、构建学习演变,并建立切实有效的评价机制,在开放教育中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
三 在中职专业课教学中运用项目教学法存在的问题
1.教材不能体现出工作导向
当前,中职教育对各专业课并没有统一的教材要求,而以项目为主线的教材琳琅满目,水平则参差不齐。其中,项目大多都采用了需求描述——任务分析——相关知识——实现思路和步骤——知识拓展的设计脉络。可纵观全篇,却很难体现出其在准职业岗位中的地位,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顺利地完成本项目,却仍不知道适合于何种职业群,也无从了解其在工作中何时何地可以运用和实现。
同时,职业的需求要求学生在完成项目时综合运用各种相关知识,例如笔者所担任的《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就要求学生掌握photoshop、dreamweaver、javascript、sql server 以及asp 等多种知识与技能。当前各学科教材的项目并没有实现统一规划和设计,无法互补和延展,使学生依然局限于学科的概念,难以树立工作岗位观念。
2.教师理解片面,使用项目教学法僵化
项目教学法是当前较流行且行之有效的教学法,得以在中职专业课教学中广泛运用,而实际情况是,许多教师对项目教学法的理解存在偏差,认为专业课必须以项目教学法进行教学,一味盲目地使用,为项目而项目,忽略了传统教学法等其他教学法,导致教学方法的排斥和僵化现象。而有些学校对教师的评价导向也助长了这种风气的蔓延。
3.对项目教学法的本质把握有误,穿新鞋走老路
教师受传统教育教学模式的束缚和心理定势的影响,对项目教学法的把握不足,甚至只单纯将项目分解成若干知识点进行讲授并让学生模仿,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指导作用严重滞后,违背了课程改革的初衷,制约了教学效果。
4.教师的实践经验不能满足教学的需求
多数一线教师并没有相关课程的实际工作经验,也就无从真正了解该职业所需的职业技能的习得、工作方法的养成、工作态度的锻造、职业道德的培养和知识体系的构建方法,因此不得不纸上谈兵,失去项目教学法的应有价值。
5.学生的知识层次和接受能力制约了项目教学法的实施
中职学生基础普遍较弱,虽然加德纳教授的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进入中职学习的绝大多数学生的智能倾向主要为形象思维,适合接受“做中学”的教学模式,然而其长期偏差的学习态度、思维方式及知识基础却不能适应项目教学的要求,不能主动探究,缺乏团队意识。
四 对运用项目教学法存在问题的策略分析
第一,长期而言,期待中职的教育主管部门和教研机构能及时采集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并进行必须的论证,组织相对统一的专业课教材的编写,在职业分析的基础上,将涉及学科教材中的项目及任务分解、实现步骤等环节统一设计,以利于教学的有机联系和综合开展。在此过程中,一定要有企业一线人员的参与,以确保本教材职业地位的体现。短期而言,各中职学校应依托教研,积极组织相关教师进行企业调研和教学研讨,有效地共享资源,对教材进行必要的调整和修改,尽可能地还原工作环境、工作流程,体现知识和技能在职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实现教学中的工作导向性。
第二,明确项目教学法的本质,合理选用教学方法。教师在项目教学的实施过程中,不能局限于其单一的使用,应根据项目的内容、进程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引导和帮助学生完成项目任务。如对必需的理论知识采用传授法,基本技能就必须要示范,大项目以项目教学法为主,具体小任务可以采用任务驱动法或案例教学法等。
第三,通过学校的有效组织和教师主动的业务学习,利用专家讲解、教学演示、网上视频等多种方式,使教师真正明白项目教学法的内涵,掌握各环节的设计和把握。同时,督促教师积极进行教学反思,分析项目实施的优劣与不足,如知识的“够用和延展”是否合度、评价体系是否完善等,以利于教学水平的有效提高。
第四,学校应主动创造条件,让教师到相关企业“实习”,以获得第一手资料。此外,也可主动邀请企业一线人员到校指导,或进行校企合作,开拓性的企业为获得必要的人才,必定会给予大力的支持。
第五,教师要尽快地完成对学生的综合分析,以此对项目进行适当的调整,由简渐难,由小渐大,由单一渐综合,多鼓励,树立合作意识,激发探究兴趣,且忌传统的“喂学生”和“单标准的评价机制”,逐步养成学生对项目教学法的适应,达到预期教学目标。
总之,中职教学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尽管实施项目教学目前还存在一定困难,但这种教学模式的确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教学质量。笔者在总结自己教学实践和教学改革经验的基础上发表了一些不成熟的见解,殷切希望同仁们指正。
第三篇:中职专业课教学反思
关于SMT专业《气压传动》教学工作的几点体会
自2010年9月我被分配至学校以来,承担《气压传动》的教学工作至今,下面我谈谈近一年来我对这门课的几点体会:
一、关于学科
我所代的《气压传动》属于机械工程类专业基础课,是SMT工业生产中的动力来源,主要是讲述各种气压元件、气动回路的构造和工作流程。我校SMT(电子表面组装)专业属新兴专业,在中职层次开设学校较少,可借鉴的和本课程相关资料不多。
这门课属于技术类课程,在实践中发现,课堂教学是一方面,主要的学习还是应该放在生产实践中,可能在课堂上难教又难懂的知识,只要让学生见到实物,看到它是怎么工作的就能很快理解,这一点在我去年参加的省级中职教师培训中有深刻体会。
二、关于教师
我在大学期间的专业是物理学(师范类),对工科不甚了解,没有经过金工实习,不了解机械工程类课程的学习方法,也走了不少弯路,可以说这门课对我来说完全是一个陌生的领域,需要重新学习。职教处其他老师也都是普高教师出身,讲这门课的现在只有我一人,无法实现对学科内容的探讨,每周四的教研活动由于各位老师学科不互通,讨论学科内容较少,基本都是在讨论学生管理和提高课堂效率。教学工作基本是通过自学和在网上、图书馆查阅资料完成。
去年冬天,学校派我参加在陕西科技大学举办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省级培训班,专业为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主要涉及的就是各类数控机床,虽然专业不很对口,但是该专业属于工科机械类,使我对这一类学科的情况有了大体了解,重要的是了解到一些工科课程特别是技术类课程的学习方法。这次培训可以说是一次及时雨,把我这样一个“门外汉”带上了轨道。通过培训,还知道了一些职业教育教学方法,学习了一些专业知识,按照培训基地的安排,培训的大部分时间都放在了企业里,在秦川机床厂、宝鸡机床厂,老师直接在生产车间教学,效果很好,很直观,让我认识到实训、实习对于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三、关于教材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到普通高职、本科相关专业中一般学习《液压与气压传动》,在学习中,液压和气压相互比较着学习,教学效果不错。我校SMT专业由于不涉及液压传动,所选教材为机械工业出版社中职规划教材《气压传动》(沈向东主编),可借鉴资料
较少,基本没有对应的课件等教学资源,书后也没有附带教学光盘。经过查询资料,该教材基本是日本SMC公司《现代实用气动技术》的精简版,很多内容跳过或删掉,导致有些内容不太连贯,学生不好理解教材内容。
四、关于教学
现在所进行的教学,由于条件所限,基本上是在黑板上讲机械结构和工作流程,学生根本对教材内容提不起任何兴趣。去年培训时有专家提到,这种在黑板上讲机器的教学方法在职业教育中是比较忌讳的,一般起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下一步准备在网络上搜索和制作一些工作流程和机械结构的多媒体演示动画,尽量把学生的兴趣吸引过来。另外,建议学校最好能提供实物教具,有助于师生学习。经过近一年的教学实践,总体感觉教材难度远远高于学生的接受水平,且内容多、杂,经常出现备的课讲不完的情况,在实践中也在不断摸索,合理分配课时和教学内容。
五、关于学生
现在所教SMT1、2班的学生,学习基础差,但最主要的问题是学习的习惯不好,可能是由于教材是黑白印刷,才半学期班上一半同学的教材已经丢失。学生没有学习兴趣,甚至对学校的各种活动基本没有兴趣,本课程教材中的图都是机械图,但学生《机械制图》课程基础太差,基本看不懂图,也不愿意看图。课堂上让学生看图,少有人抬头,课堂上时不时要维持纪律,讲课时师生基本互动不起来,经常出现教师唱独角戏的情况。
另外我和学生曾有过这样的对话:
“你们为啥上课不听”
“听不懂”
“一开始就不听肯定听不懂”
“这课和我们的专业有啥关系,学了也没用”……
鉴于此建议学校今后在介绍本专业时,比如印制专业介绍的宣传页时,把应学的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实习、实训等按学时一一列出,使学生在学习本专业之前有一个宏观认识。
以上就是我对从事这项工作近一年来的一些体会,希望各位领导批评指正,提出意见,更好的促进后面的教学和学科建设工作。
2011年6月11日
第四篇:361教学模式在音乐高考专业课中的运用
361教学模式在音乐高考专业课中的运用
【摘要】 361教学模式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其根本理念是:以学为主,提高教学效率。这里的“学”是指学生,以学生为根本,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为出发点来组织教学。教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者,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音乐专业学科具体是指声乐、钢琴(或器乐)、视唱练耳、乐理四门课程。其核心是较为典型的“经验型知识”,这些学科以经验、实践作为学习基础。根据学科特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学习音乐专业课程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实践证明,将361教学模式运用在音乐高考专业课中是恰到好处的,它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音乐专业学习中都取得进步,学习效率大大提高。
【关键词】 361教学模式 音乐高考专业课 运用
【中图分类号】 G633.9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4)12-077-020
361教学模式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其根本理念是:以学为主,提高教学效率。这里的“学”是指学生,以学生为根本,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为出发点来组织教学。教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者,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这与一些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以教为主的理念是截然不同的,361教学模式试图将“灌输式”的教学转换为“交流式”教学。
以《广东省音乐术科考试大纲》为指导性依据,音乐专业学科具体是指声乐、钢琴(或器乐)、视唱练耳、乐理四门课程。其核心是较为典型的“经验型知识”,这些学科以经验、体验、实践作为学习的基础。根据学科特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学习音乐专业课程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在教学中应该学习并掌握音乐专业课程的相关理论知识并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知道如何运用这些规律,提高学生运用科学方法的自觉性和创造性,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水平。将361教学模式运用在音乐高考专业课中是恰到好处的,361教学模式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音乐专业学习中都有了进步,学习效率大大提高。
361教学模式立足于课堂,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始终,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模式尤为适合运用在音乐高考专业课这种经验性知识的学科。现将361教学模式运用于音乐专业的具体做法阐述如下:
361教学模式运用于音乐专业教学的立体框架
(1)教师把课堂教学时间分成三部分:教师三分讲、学生六分练、最后一分考。
(2)教师把学生按专业水平高低分成三个层次:三分中等生、六分基础生、一分优等生。
(3)教师按学生层次制定高考目标:三成冲击重点、六成保证本科、一成冲击重点名校。
(4)教师的工作时间安排:三分沟通(与学生沟通、与家长沟通)、六分教学、一分反思。
(5)教师的教学工作安排:三分讲课、六分备课、一分整合反思。
(6)学生的学习时间分成三部分:三分预习、六分课堂学习、一分复习。
(7)学生按专业科目比重不同确立学习重点:三分基础课、六分主科、一分反思。
(8)学生在自主学习、练习时如何提高效率:三分思考、一分交流。
361教学模式运用于音乐专业教学应该注意的问题
重视361教学模式中的备课环节。361教学模式中,教师的工作重点在于“六分备课”上。备课的三大内容,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这都是以辅助学生学习为最终目的的。从“十分讲”到“三分讲”,讲课的时间缩短了,这就要求老师有针对性的讲,讲重点、讲难点、讲清楚、做示范,这是老师必须把握的原则。明确教学目标,讲课的目的是什么?是知道学生如何进行实践,最终让学生更快更好的掌握专业技巧。一切教学活动都要围绕这个目的展开。审视、理解教学目标,只有对教学目标有了清晰的把握,才能确定相应的教学重点。将承载教学目标的内容作为教学重点,在讲课时讲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紧紧联系起来。其次,将关键知识作为将关键知识作为教学重点。凡事都有主次之分,知识中有些线索可以将这个领域的内容都串起来,这就是“关键知识”,在众多的知识点中定位这样的关键知识对于解决教学重点是行之有效的。课堂上有60%的练习时间,练习曲目的选择要针对每个学生的专业水平给出个性化的、能够提升学生专业水平的曲目练习,而不是全班一样。备学生的前提,是要熟悉学生。熟悉学生的专业水平、脾气秉性以及身心发展规律等等,这会给教学带来便利。备方法,我认为用学生的思路上课,是高明的教学智慧。如果你想让学生搞懂你在讲什么,那就得尽可能用学生的思路来讲课。一些老师在课堂上讲得津津有味,而学生却听得索然无味,为什么?他根本听不懂你在讲什么。备课时老师应该考虑如何弱化自己的思路,把自己当成学生,如果这个知识点我并没有学过,拿什么作为切入点比较容易讲透?如何指导学生的学习思路,是备课环节一定要解决的问题。
361教学模式下,从音乐学科规律出发思考如何突破音乐专业教学难点。任何音乐学科,不论声乐、钢琴、视唱练耳和乐理都是听觉艺术,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是音乐教学中必须做到的。听觉体验是音乐学习的基础,在艺术的各个门类中,唯有音乐学科具有这一特殊性。361教学模式正好为学生创造了更多听觉训练的机会,而且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不同要求的听觉训练。例如:传统的视唱练耳课上,视唱的曲目是全班一起练习的,一条曲目的针对性是有限的,不可能对全班每一位同学都有用,而课堂上的时间也是有限的,全班一起练习只能使班上一部分同学得到提高。361教学模式下,增加了学生自主练习的时间,老师可以针对各个层次的学生布置练习曲目,最后检查、纠正错误等等,这样有的放矢的解决问题,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提高,学习效率自然提高了。还有一点,老师在讲课时一定要做示范。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应贯穿于音乐教学活动的始终,音乐专业教学的各门课程,无论声乐、钢琴、器乐、视唱练耳、乐理都要围绕“听”(听觉体验)这个中心来进行。在实际教学中,音乐知识的讲解、音乐技能的创收和练习却容易将注意力偏重于语音、乐谱、动作等“非音乐听觉体验”方面。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回到听觉体验上来。同时361教学模式为我们提供了指导性依据,“讲课”不是说教,课堂上老师先给学生做示范,让学生模仿,老师指出不足再做示范,学生再练习,这样的学习模式必定是优于传统模式的。
音乐专业教学中要承认差别,因材施教。我校是艺术教育特色学校,艺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定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艺术教育。那么,我们招收的音乐专业学生除了一部分是音乐特长生外,大部分仅仅是对音乐感兴趣而选择了音乐专业。这样学生的音乐能力存在明显差别,如音高感、节奏感、嗓音条件也是因人而异,每个学生的音乐学习基础和习惯也有差别。因此,在教学中要考虑到各类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接受能力,既要满足三成基础较好学生的学习要求也要兼顾六成音乐基础稍薄弱的学生能够逐步跟上、缩小差距。361教学模式能够帮助教师做到这一点,例如,钢琴课上一些学生已有几年钢琴学习经验,一些学生零基础,如何教学?先让有基础的学生弹弹基本练习、活动活动手指,这是十分必要的就像体育运动前要做准备活动一样。与此同时老师给零基础的学生上课,分析曲目的重点、难点和相关的弹奏技巧并做示范、提要求、布置课堂练习任务,让学生当堂练习:这时老师对有基础的同学进行指导,最后检查练习效果,纠正学生在练习中出现的错误,并布置课后作业。实践证明,361教学模式下的钢琴课使音乐能力存在差异的学生都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大大的提高了教学效率。
有效沟通是361教学模式实施的前提。老师在生活中要跟学生做朋友,这也是了解学生的方法之一,有了平等、民主的环境才能实现有效沟通。善于接纳学生的真实表现,有了真实性才有了针对性。除了跟学生沟通,跟学生家长沟通也是教学工作必不可少的环节。音乐专业教学工作需要家长的理解和支持。一些学生家长并不了解音乐专业的学科特点,比如音乐专业的考试内容、考试要求、就业前景等等,甚至某些家长的思想还停留在学音乐出来就是当“戏子”的阶段,以至于不同意孩子选报音乐专业,这就是缺乏沟通的表现了。沟通还包括学生之间的沟通,在专业学习中难免会遇到各种问题,学生之间的相互沟通和相互学习往往也会收到不错的效果。
六分课堂学习因三分预习而有效。预习是真正的自主学习,预习占361教学模式中学生学习时间的30%。所谓的“先学后教”,就是要求学生课前学习也就是预习,课堂教学在预习的基础上展开。例如,声乐课前,布置的预习任务是歌曲识谱,如果学生完成了预习任务,在声乐课上老师就可以直接解决学生在演唱歌曲时出现的技巧问题;如果学生没有完成预习任务,布置的歌曲学生还没识谱,不会唱,那么在课堂上就要拿出时间给他识谱,学习效率明显降低。所以督促学生预习,才能让课堂教学在为学生解惑和引领学生更深刻理解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更加有效。
361教学模式下,要引导学生多品、多思、多练。常常听到一些音乐专业的学生,在琴房里埋头苦练同一首曲子无数遍,而且是从头至尾一遍一遍的练习,但容易弹错的地方还是容易弹错。我问他:为什么不提出来单独练习、或者放慢速度练习呢?他的答案是:没想过。还有一些学生,当问到你们想考哪所大学?答曰:不知道。没有思想的学生是可怕的,没有学习方法的学生也是可怕的。所以,我要求学生每两周写一篇有关于专业的反思,反思可以是专业学习中的困惑、可以是专业学习中的不足以及试图解决的方案,可以是高考的目标学校以及在哪方面要做出努力,也可以是学习计划表等等。
当然教无定法,没有任何一种教学模式能够解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所有问题。如何将361教学模式在音乐专业教学中发挥得更好还值得我们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进一步探索和完善。
第五篇:在果林专业课教学中运用互动教学的体会论文
【摘要】在果林专业教学中运用互动教学模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索学生主动学习的途径,充实课堂教学的新模式。并且结合现代果林新技术手段的应用,努力培养高素质、创造性的果林人才。
【关键词】果林专业教学 互动教学
在知识快速更新的今天,授课的目的不再是仅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特别是培养学生的研究和创新能力。已故科学巨星钱学森很忧虑当前国家培养人才的前景,科学上创新的东西越来越少,学校教育在培养创新型人才方面任重道远。新世纪的人才培养方式为,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怎样才能使这种培养方式成为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重要摇篮。实践证明:互动式教学是培养创新性人才的重要途径。互动式教学模式将教学的互动行为分为三个阶段:启动阶段—互动阶段—主动阶段。在教学互动中,加强学生、教师、教材、情境的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从而推动学生创造性学习的展开。
一、启动阶段
首先,教师要对课本教材进行加工,挖掘出蕴含在教材中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因素。在加工课本教材的过程中,既要考虑学生自身条件,又要结合知识所针对的专业市场的现状。不脱离实际,把课本教材加工成适合职业学生的乡土教材。例如学习苹果品种的分类,如果简单的给学生灌输书本的知识,学生们一定感到很乏味。但是如果我们事先发动学生到市场、超市搜集了相关的素材(苹果品种)。并且适当地重新编排教材,增加本地素材(苹果品种)的种类、特性。那么,这节课同学们的感官就充分地调动起来。既学到了鲜活的知识,通过品尝又掌握了不同苹果品种的风味特征,印象是极其深刻的。其次,讲授和训练都是教学手段,其目的都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把果园的东西请到课堂上来,突破季节的限制。随时随地让学生学到专业的知识。实现学生的学习由不懂到懂和由懂到掌握的两次飞跃,讲解和训练的结合极其重要。根据学生的发展水平循序渐进,实现教法与学法的统一,最终达到学生能单独完成学习任务的目的。
二、互动阶段
在课堂互动方面,教师针对教学内容提出相关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之前引导学生读课本,查相关论著资料并积极思考问题,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踊跃表达自己的观点,注意倾听别人观点,并及时的对他人传达的信息进行有效分析、评价,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在互动式教学过程中,学生和教师涉及到的内容和知识都比课本知识要广泛丰富的多。互动教学模式的运作不仅使教师这一方竭尽全力地注重知识输出的有效性,而且使学生这一方面变被动为主动,激发了他们的参与意识,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促使他们逐步摒弃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所形成的机械的学习方式,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能力。不少学生想知道如何进行苹果品种的培育。那么网络教室提供了这样的平台。教师现场演示利用网络查找相关的专业文献、图片、动画课件链接、视频、观察、语音、幻灯片等影响资料的方法,以及如何运用网络电子论坛BBS和国内外同行专家请教和讨论问题,用来及时解决自己的问题,学到新知识。学生跟随教师同时操作,使他们能身临其境,乐在其中,真正体会到利用网络获取知识的快捷和得到解答的快乐和成功。学生在这里尝试了成功,在课堂之外就能够运用自如。这里包含了教师与学生个体、教师和学生群体的互动。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实现学生个体和学生群体的互动。
三、主动阶段
学生自主争取成功阶段最为关键。因为要实现学生自主争取成功的教育目的就必须使学生形成自主争取成功的主动意识。因此,这一阶段的重点是培养学生自觉地反复开发自己的能力和意志。在某些教学章节结束后,提出新问题,让学生课外查找图书资料、网络文献资料来解答问题,在分组学习中教师和学生一起来讨论,及时点评,给予肯定,让学生体会成功学习的快乐,养成探究新知识的良好习惯。这就让学生进入了主动阶段,自己争取成功。许多成功者告诉我们一些成功的“秘诀”,成功就是简单的事情重复地做。
四、应用互动式教学的体会
规范学习行为和方向:利用互动式教学之后,好比夜行中的一盏灯,学生前进的方向有目标,因而收到事半功倍到效果;具有可调节与兼容优化性:互动式教学兼容了师生的智慧和才能,教师根据每一节课时教学实践、修改、优化“教与学”的知识结构,调整运用能力训练题,追踪学生探究问题的新趋向,及时进行指导和总结,经过不断的教学实践、反复和提升,从而优化了课堂教与学的过程;促进素质教育:互动式教学变教为诱、变学为思、以诱达思、促进发展,互动式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灌、学生装的费时低效的教法,以导促学,促使学生从“苦学、死学”变为“乐学、会学”,学生素质得以真正提高;培养创新精神:互动教学模式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建立了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鼓励学生大胆提出不同的意见,培养学生的思想力和发散思维,让学生走进课堂,走出课堂。允许学生异想天开,无论什么问题,都不是把现成的答案给学生,而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在探求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
参考文献:
[1]蔡路.关于成功教育的思路[J].黑龙江教育学报,2004,(20).[2]张军.互动教学和成功教育在心血管临床教学中的尝试[J].西北医学教育,20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