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体验式教学在中职德育课堂中的运用

时间:2019-05-15 05:05: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游戏体验式教学在中职德育课堂中的运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游戏体验式教学在中职德育课堂中的运用》。

第一篇:游戏体验式教学在中职德育课堂中的运用

游戏体验式教学在中职德育课堂中的运用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游戏体验式法,就是以游戏的形式教学,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气氛中,在欢乐愉快的活动中,在激烈的竞赛中,在兴奋和刺激中,不知不觉地学到教材中的知识内容,并对该知识内容有所体验有所领悟,达到教学目的。

游戏运用于教学的做法自古就有。柏拉图是“寓学习于游戏”的最早提倡者,他要求“不强迫孩子学习,主张采用做游戏的方法,在游戏中更好的了解每个孩子的天性”。杜威认为教学必须通过“对儿童的兴趣不断地予以同情的观察”,教学中需特别注意“抓住儿童的自然冲动和本能,利用它们使儿童的理解力和判断力提到更高的水平,使之养成更有效率的习惯;使他的自觉性得以扩大和加深,对行动能力的控制得以增长。如果不能达到这种效果,游戏就会成为单纯的娱乐,而不能导致教育意义的增长”。在杜威看来,教学中应该渗透着游戏,并且借助游戏达到“教育意义的生长”。我国教育家胡叔异曾指出“儿童喜欢做的事情,莫过于游戏”。

一、游戏体验式教学在中职德育课堂中的作用

(一)游戏教学法有利于帮助学生明确本课程学习目的,提升德育课程的吸引力

学生厌学德育课的原因之一是他们认为德育课就是说教课,讲大道理,空洞无趣。如果能改变他们这种定势看法,引起他们学习的兴趣,将有利于今后的教学。在导言课上用游戏教学法,可以达到这种效果。如在高一第一学期上《职业生涯规划》导言课时,我设计了游戏“快速报数”,由每小组选出队长一名,组织本组组员进行报数比赛,报数者站立并大声报数,出现任何错乱均得重报。最后报数成功,速度最快的一组获胜。输者,由队长率领全组同学向胜方表示诚服,竖起大拇指对获胜队说:“嘿嘿,你真棒!”获胜队要谦虚地拱手说:“承让,承让!” 游戏很简单,但在游戏过程中,有些队因为赛前没有规划,结果会出现两人同时站立报数的现象,或者上一个报完数后下一个无人接报的现象。这时,我设置了记者采访环节:“在刚才的游戏中,你觉得最让你为难的是什么?你是怎样解决的?”在学生思考回答后,引导学生思维提升:“简单的报数游戏都要认真规划、清醒应对,那么,当面对我们的职业生涯时,我们该怎么做呢?”学生有所想有所悟,明确了学习本课程的目的。

(二)游戏体验式教学有利于引导学生思维,突破教学重难点

如《哲学与人生》第十三课第二框的教学重难点就是让学生认识并学会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社会的关系。我在备课就想,学生从小学开始就上过班会课、团队课等各种各样的关于集体主义教育的课,这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如果简单地照本宣科,是起不到教育作用的。如何加深学生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呢?我设置了游戏“交通堵塞”,具体如下:准备好9个塑胶地垫,将塑胶地垫呈一字型在地上铺开,选8位选手分成两边相对站立在地垫上,留中间一个地垫不站人;选手通过中间的空格进行移动,移动的方式是只能前进一格或跳一格,不能后退,只要有人后退就要重来;完成两边人的互换,并且大家维持同一个方向。这个游戏有一定的难度,第一次玩时选手都不能成功,我提示大家,要让所有选手都顺利通过,关键是要有大局观念,不能只顾个人,要懂得互相迁让,协调配合。帮助学生破解游戏后,引导学生思考,在现实生活中,当我们遇到类似情况时,该怎么办?如果你像游戏中一样,是最后一位通过的选手,你怎么想?怎么做?这一游戏很好地帮助学生认识了个人与集体、社会的关系,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有效地突破了教学重难点。

(三)游戏体验式教学有利于将教学内容生活化,增强德育教学实效性

如在讲“职场礼仪”时,我模仿网络游戏的冲关模式,设计了游戏“文明礼仪关关过”,在课前按职场礼仪要求由易到难设计了五关,课堂上让学生根据过关题做出对应的文明礼仪表演,由学生评委根据参赛选手的表现决定其是否过关,过关者可以进入下一关。最后根据过关数评出最佳“礼仪先生”或“礼仪小姐”。课堂上参赛选手积极表演,观看的学生在台下积极提建议,帮助参赛选手冲关。在快乐的游戏中学生体验了许多职场礼仪,将课本知识转化为实践,加深了他们的对职场礼仪的认识、体验和感悟,也让学生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学生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不但获得了知识、提升了能力,而且在游戏中潜移默化地完成了德育过程。

二、在中职德育课堂中运用游戏体验式教学要注意的问题

(一)设计的游戏应有一定的趣味性、目的性、启发性

趣味性是指选用的游戏应符合中职心理特点,与所授课班级学生的兴趣趋向相符,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好奇欲望、参与欲望。比如工科类班级和文科类班级的兴趣趋向是有所不同的,选用的游戏也应有所不同。男生多的班级和女生多的班级所选用的游戏类型也应有区别。目的性是指游戏必须与教学密切相关,所设计的游戏应围绕教学目的进行,不能淡化教学任务,甚至毫无目的地进行,为了游戏而游戏。启发性是指教师设计选用的游戏应适合中职生的智力水平,应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能力的培养、情感的提升。可操作性是指所设计选用的游戏应有利于课堂气氛和课堂节奏的调整和把握,游戏时间、角色表演、竞赛过程等等都应该是可操控的,既要放得开又要收得拢,防止把课堂变成闹哄哄的游戏场。

(二)教师在游戏教学中的要做好设计者和组织者的角色

课前,教师要以教学内容为素材?O计游戏,在备教材、备学生的前提下,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来设计游戏。古今中外的很多游戏活动都具有很好的德育功能,在教学中,可以对这些游戏活动做改动,以便游戏更好地为教学服务。游戏设计好后,有时教师还要提前做好游戏材料、道具和场地的准备活动。一般来说,课堂教学中所采用的游戏道具应以简单为宜,道具材料不宜繁杂多样,同时要注意安全。游戏中,教师要先讲清楚游戏规则,引导学生有序地开展游戏,保证学生积极参与,同时还要注意观察全局,及时调控,防止学生不按规则进行游戏,产生混乱。游戏结束后,要引导学生思考游戏中蕴涵的道理,反观自身,体察觉悟,努力提高。老师对学生在游戏中的表现也要进行小结和评价,帮助学生更好认识自己,以便学生在以后的游戏活动中有更好的表现。

责任编辑 邱 丽

第二篇:体验式教学法在中职德育课堂中的运用之我见

体验式教学法在中职德育课堂中的运用之我见

内容提要:

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学生的学习活动不应是单纯的接受知识,而应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体验式教学,让学生有充分的情感体验,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就好像一个学游泳的人,听再多的理论知识、看再多的游泳事例,还不如让他直接到水中去游泳去实践,效果来得好,来得快。这就是体验对一个人学习的影响。关键词:

中职德育课、体验式教学、创设情境 正文: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法制教育、职业道德和职业指导教育、创业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等的主阵地。中职德育课是为中职生德育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人文性的必修课,它不仅要传授知识和技能,更要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新课改要求德育课教学应遵循“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做到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和行为养成相统一。而心理学家也反复强调:没有体验,就没有内化。在德育知识的传授过程中,学生只有产生了相应的情感体验,才会真正理解和感悟这些知识的价值和意义,从而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体验式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方式,具有其自身的理论基础和优越性。

一、什么是体验式教学

所谓“体验”,是指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事物的过程。体验式教学就是课程实施不仅是学生凭借书本,还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把知识对象化,以获得客观、精确知识的过程,更是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凭借自己的感情、直觉、灵性等直观的感受、体味、领悟去再认识、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中职德育课体验式教学是指在德育课的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认识特点和规律,以培养学生具有独立、自主、创新等主体精神为目标,以营造教学氛围、激发学生情感为主要特点,以学生自我体验为主要学习方式,力求在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中,达到认知过程和情感体验过程的有机结合,让学生在体验教学中学习有关的知识内容,领悟做人道理,选择行为方式、实现自我教育,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认识提高的快乐,参与合作的快乐,获得相应审美、价值与情感体验,从而使教学过程在学生主动积极的体验中生动、活泼地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方式。体验使学习进入生命领域,使学习扩展到情感、生理和人格等领域,使学习过程既是知识增长的过程,又是身心和人格健全发展的过程。

二、中职德育课教学中实施体验式教学的原因

1、中职德育课现状

纵观当下的德育课堂教学,德育教育注重灌输式教学,学生感到德育课枯燥乏味,课堂气氛沉闷,内容抽象难懂,学生无法理解和接受,甚至反感,教师缺乏激情。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导地位严重越位,学生很少拥有发挥能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的时间。或者学生“学而不信,知而不行”,在课堂上说得头头是道,课外表现的又是一套;学生懂得是非善恶的评判标准,在课堂里、在试卷上能作出正确的道德判断,却未必能把它转化成具体行为,存在书里书外“两层皮”的现象。当然,造成这些现象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社会的、家庭的、个人的),但学校教育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现代教学论认为,知识学习只有经过学习者的内心体验,才能产生真切感悟,达成自我建构。“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需要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生活体验;社会规范也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才能真正内化”,教师在教学中为学生设立各种全过程亲身体验、实践、主动探究的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躬行”去获得“亲知”。

2、课程改革的要求

新的教育理念呼唤新的课堂教学方式,实施新课程必然要采用新教法。新课程改革特别强调“活动”、“实践”、“调查”、“探究”、“经历”等的体验性学习,因此,学生在学习中要身体力行,用心感悟。教师要结合每节课的具体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能激发学生兴趣,实现教学目的的教学方法。新课程强调从学生的经验和体验出发,引导学生不断深入地观察和体验真实社会。体验式教学倡导学生对学习活动的思考与体验,肯定学生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感知世界的能力,体验式教学强调课堂教学的动态化,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生动的教学情境中,在感情认识提高基础上进行学习。

3、人的认知规律 当一个人在接受信息知识的时候,接受渠道多种多样,如看、听、写„„那么,什么情况下可以让一个人对某个东西有比较深刻的感悟呢?据统计,你听到的可能记住25%,写下来的可能记住50%,自己亲自做一遍的可能记住70%,和别人一起做过的可能会记住90%。由此可知,体验到的知识比被灌输的知识深刻的多,而平时教师上课用得较多的是讲授法,容易使知识停留于口头,使学生嘴里会说,但心里却不服,脑子里思路也不清晰。要克服这一弊端,必须使讲授具有一种独特的征服人的力量,能使学生听得身心舒畅,豁然开朗。也就是说,在听之时,学生如果在特定的课堂情境下获得一种内心的共振,无论教师是用讲授法还是用其他的教学方法,学生在师生心理相容的体验中,就能真正接受教育,接受知识,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4、寓教于乐,激发兴趣

体验式教学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激活课堂教学。以往以说教为主的教学方式,学生普遍感到厌烦,因为整节课上下来,学生都没有感到能够激起他们兴趣的兴奋点,因此感到困乏。故在课堂中教师应该多创造一些兴奋点,那就是多创造一些学生体验的过程,让学生能够真正参与课堂教学,能够在体验中学到知识,这样学生上课就能够很“愿意”很自然地学到知识,教师也能够轻松有效地引导学生学好知识。

三、体验式教学在中职德育课教学中的应用

体验式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模式最根本的区别是它不是以学生为中心或教师为中心,而是强调师生的共同参与。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学习”,而不是被“教”。因此,挑战在于教师和教学过程在多大程度上调动学生运用自己的头脑去“学习”,最终形成自己的结论,并运用到现实环境中。

1、创设情境——发现问题。

在体验式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特定的学习内容和学生实际,恰当地运用实物演示、直观音像、音乐作品、故事诗歌小品等形式和手段来创设情境,尽量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景中,感受生活,引发学习兴趣,借助这些情境的直观性、形象性,对学生的感官产生刺激,使之进入所创设的情境氛围中,激起相应的直觉情感,发现情境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谈出自己的感觉。这时候,教师应是平等的参与者和协作者,引导学生感受情境,从情境中发现问题。例如,在《职业道德与法律》中,在讲授《人生重知己 万里同一乡》这一课的介绍礼仪时,我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他的做法,然后我再对学生的做法进行点评。几乎每个学生都积极发言,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激发了他们对德育课的兴趣。在讲授《会面礼仪》时,每组选两位同学扮演我指定的角色表演握手礼,其他同学仔细观看并发表意见。整堂课师生始终置身在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中,学生的积极性都很高,纷纷进行了会面现场摸拟。这样的学习兴趣,我觉得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部动力,使学生自己真正在找寻他们心目中的正确答案,而不用教师教给他们正确答案。但是我们不能为了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而要考虑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如果创设的情境已游离于教学之外,只追求表面形式,那么就会远离新课程的要求,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融入情境,启发联想——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

引导学生融入到所创设的情境当中,让他们的情感在情境中得到体验,就能给学生带来丰富的知识体验,从而深刻地掌握知识。当学生唤起学习和情感的需要后,教师可以运用图文、小品、游戏等手段,让学生在情感中通过想象来体察形象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把教材中的知识点和脑海中已有的品德表象联系起来,把教材中蕴含的情感在自己身上做想象性投射,通过想象感受自己生活在某种氛围中,设身处地设想自己成为体验的对象,产生与体验对象相一致的移情体验,并从中领悟和把握知识,感悟其中的道理,使“理”通过“情”进入学生的心灵。比如在讲《友谊与诚信》时,我先让同学们以小组竞赛的方式罗列出了他们认为做为一个好朋友应当具备的条件。然后,让同学们表演小品:小明在周五的时候和好朋友小波约好周日下午一起去图书馆看书,结果小明在周日把这事给忘了,和爸爸一起去看电影了,让小波一个人在图书馆外等了足足一个半小时。周一小波询问小明时,小明说轻描淡写的说“我忘了这事,我和爸看电影去了,没关系,咱们下次再去。”在小品表演完后,我让同学们谈了自己的看法,并说说自己在实际生活中的遭遇和做法。同学们纷纷发言,说出了自己的类似经历及当时心里的感受,同时,有很多同学也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向自己曾经失信于他们的同学道歉。如此,让同学们真正感受到诚信在生活、友谊中的重要性。这样的教学效果远要比教师耳提面命强的多。

3、超越情境——解决问题,获取创造性情感体验。

当学生在情境中能够把自己的情与景结合,能够融入情境中学到教材的知识点后,还要能够将自己在情境之中体验到的情感,学习到知识点应用于情境,解决情境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甚至能根据教材的要求创设有利于学习知识点的情境来,才能达到在情境中学习,在情境中提高能力的目的。比如在普及紧急救险、安全逃生的知识时,我给出四个情境:发生交通事故、发生拦路抢劫、发生食物中毒、发生火灾,让学生自己选择情境设计具体情节并表演出来,其他同学根据他们的表演,猜测内容并评价分析按照表演同学的求救方式,能否及时有效地获得救助。在讨论分析后,让学生明确懂得紧急救险、安全逃生的重要性。

4、走出课堂,在实践体验中开发创造潜能

要使学生熟练地掌握体验习得的知识,对自己所学知识加以证实,将所学知识合理应用,还得通过实践练习方能达到目的。例如,在讲授《珍惜在校生活,奠定终身学习基础》时,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如何进行校园生活规划,然后我再对学生的规划进行点评。同时,我还会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多多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利用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把课堂与课外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生活是最好的教育环境,生活在人的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学会做人主要在生活中体验实现。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用新的教育观来培养和指导学生,选择合理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自觉地去做学习的主人,以积极的情绪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从而提高德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新一轮中职学校德育课课程改革方案出台》教育部网站 [2] 《新课程教学实施指南》

[3]《试论提升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有效性探索》符翠铃

[4]《引生活之源 活课堂之水---中职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方法初探》云和职技校 张清风

[5]《浅析中职学校德育课程改革的探讨》应届毕业生求职网 [6]《浅谈体验式教学法在中职德育教学中的运用》陈慧

第三篇:体验式教学在品德与社会课堂中的运用

体验式教学在品德与社会课堂中的运用

摘 要: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一门社会学科,它与生活实践联系非常紧密,所以,课堂体验在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体验式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它符合素质教育的理念,遵循人本主义的观点,是以培养学生的个性、增强学生的生活体验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

关键词:小学;品德与社会;体验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8)04B-0097-02

学生品质的塑造,离不开对生活的体验和领悟。而且,只有来源于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活动,才能够更好地触动他们的心灵,引发他们内心深处的真实情感。因此,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运用教材的时候,要具有创造性,不能照本宣科,要从小学生的实际出发,从他们的生活中寻找有价值的教育内容,再与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拉近学生与教学内容的距离,让学生与生活离得更近,亲身体验课本中的理论知识,实现品德教育与现实生活的融合。

一、创设生活教学情境,增强情感体验

陶行知曾经说过:“教育即生活。”这句话非常清楚地告诉我们,教育与生活是息息相关、不可分离的。新课程标准中也指出:“学生的现实生活是进行学习的基础,学生的品德与社会性来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与感悟,学生的生活体验对他们自身品质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价值。”但是,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一般会局限在课本知识的传授,与真实、鲜活的生活相脱离,使得品德与社会课堂缺乏灵动性,显得苍白无力。为了印证课本知识的正确性,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联系生活的教学情境。

例如,在教学《请到我的家乡来》一课时,教师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这样的教学情境:上课开始,教师为学生播放了反映家乡面貌的照片,并让学生介绍。然后,教师要求学生将自己认为最美的地方记下来,以导游的身份做进一步的了解与介绍。当然,这些都要给学生留出充裕的时间,等学生准备好了,再让学生以组为单位,尝试做“导游”。

这样的教学情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学习的空间、锻炼的机会,通过学生的观察、分析、合作与交流,他们的观察能力与表达能力更强了,同时也让学生享受到了学习品德与社会课程的乐趣,增强了学习品德与社会课的积极性。最重要的是,有了生活情境做学习的背景,学生树立了正确的道德观与价值观,这是最宝贵的教学成果。

可见,在品德与社会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实际生活,为学生创设生活化情境,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真实体验,引导学生的思维,体现学生的个性。让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在情境中焕发活力,获取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走进社会生活课堂,实现有效教学

很多时候,学生的品德与性格跟他们对生活的认识和感受是分不开的,他们在生活中的情感越细腻、体会越充分,心中的感悟就会越深刻。

因此,品德与社会教学要以社会生活为教学背景,以学生的生活体验为学习基础,将课堂学习与课外实践融合在一起,提升品德与社会课堂的教学内涵。所以,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教师要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这个小课堂,融入生活这个大课堂,让学生在社会生活中亲身体验、用心感悟,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

例如,在教学《爸爸妈妈我想对您说》一课的时候,在学完以后,教师就为学生布置了一个作业,让他们做个有心人,回家观察爸爸妈妈在家中的劳动情况,并且记录下来,从而体会爸爸妈妈的辛苦,学会体谅父母,为爸爸妈妈分担家务。几天以后,学生的作业反馈回来了,很多人的记录都是“每天,妈妈要为我做早饭”“爸爸每天都要来学校接我,然后回家做晚饭”等等。以前,学生从未留意过这些,通过这个小活动,学生们感受到了父母的不易,都跟自己的父母说出了心里话,抢着为父母分担一些家务。即使都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请,但是也体现出了学生对爸爸妈妈的孝敬,使这一课的教学效果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可见,这样的教学活动,将学生从教室引向了社会生活中,让理论知识上升到实际行动的层次,让课堂教学充满生活的味道,真正实现了教学内容的学以致用。这样的课堂教学,才是真实有效的教学。

三、关注学生已有体验,提高教学效率

虽然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思维还不成熟,但是这并不表示他们对这个世界一无所知。学生们也有自己的意识与想法,在生活中也有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只不过这一切需要教师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站在学生的立场上,用心去体会。品德与社会教学要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开始,在学习中要运用好学生的已有经验。因此,教师要认真对待,耐心发掘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并将之与课堂教学融合在一起,让学生的已有经验在品德与社会课堂中灼灼生辉。

例如,在教学《法律护我成长》一课时,教师就运用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成功地完成了本课的教学。在学生的认知世界里,法律似乎非常遥远,所以学生对法律的概念比较陌生,更不会在生活中去运用它。因此,教师利用生活中熟悉的事例,将所学内容生活化,拉近法律与生活的距离,让知识变得更加容易。教学过程是这样的:教师为学生展示了电视上经常出现的寻亲节目,一个可怜的小女孩,没有人要她了,也没有人爱她了,我们看看是谁帮她找回了曾经的爱?如果没有法律的保护,她最后会怎么样?面对这个被丢弃的小女孩,学生非常同情。面对教师的循循善诱,学生很快明白了法律在生活中的巨大作用,对所学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样课堂教学就顺利多了。

可见,教师将所教知识内化,用学生熟悉的实例、已有的生活经验作为沟通的桥梁,学生会很快理解教学内容,掌握所学知识。因此,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教师要认真体察学生的生活感受,并且为课堂教学所用,一定可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四、巧用生活教学素材,提升认知能力

生活是进行品德与社会教学的大课堂,它包含的教学素材既丰富又精彩,如果将它运用于品德与社会课堂之上,不仅可以成为沟通生活?c课堂的桥梁,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生活意识,提高学生的社会能力。因此,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深刻挖掘生活中的教育素材,让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内容与生活更加贴近。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让所学知识得到及时的巩固,学生的生活也会变得更加真实,学习才会更加有意义。

例如,在教学《家乡的变化》一课时,如果教师只是照本宣科,列举几个生活中的例子,学生会感到很陌生,甚至会怀疑:这是我的家乡吗?我怎么不知道呢?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结合生活实际,组织学生进行了一次家乡一日游,让学生走出教室,亲自去观察家乡的变化,感受家乡的美景。

在活动中,学生表现得非常兴奋,观察得也很仔细,哪怕是一块小小的站牌,学生也发现了与以前的不同之处。这样的教学方式更加直观,学生的学习欲望会更加浓厚,学生边走边看,边看边讨论,用自己的眼睛、心灵,真切地感受到了家乡的变化,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观察力,还增强了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可见,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教师要依托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从现实生活出发,为学生搭建一个学习的平台,在品德与社会课堂上开展有趣的生活活动,在课下组织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运用生活中的材料,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五、结束语

总之,体验式教学是解放学生天性、构建知识体系的有效手段。如果将它运用于品德与社会教学中,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德育素质,还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状态。因此,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运用体验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品德与社会课堂散发迷人的魅力。

参考文献:

[1]包树林.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新思路[J].现代教育科学,2013,(6).[2]韩巴特尔.基于小学品德与生活课体验式教学的探索与思考[J].考试周刊,2014,(22).

第四篇:体验式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有效运用

体验式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有效运用

一、注重体验,激发学生的兴趣

学习兴趣是指学生渴望获取新知,并着力去研究、探索的一种意愿,常伴有积极、愉悦、满足的情绪体验。学习兴趣是促进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发展能力的重要驱动力。《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体验独立思考、合作探究、思维碰撞的全过程,从而使学生感受到探索数学知识的乐趣,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例如,四年级“神奇的莫比乌斯圈”的新课导入环节,教师带来了“魔术表演”:先出示2个面、4条边的长方形纸条;将纸条首尾相贴,“变”出一个纸圈――拥有2个面2条边。学生的注意力一下被吸引,教师适时卖了个关子:“猜猜老师继续往下变,能把刚才那张纸条变成几个面?几条边?”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纷纷大胆猜测:“还是2个面2条边”“我认为会变出1个面1条边。”在教师再次“变出”一个莫比乌斯圈后,学生的好奇心再次得到激发:这个纸圈到底是几个面几条边呢?在此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用手上的纸条也照样子做个纸圈。接着,教师引发学生思考:“你有什么方法来验证这个纸圈是几个面,几条边?”经过小组交流,得出验证的好办法:在纸圈边沿的一个点上做个记号,用手指沿着边沿绕;在纸圈内也沿着宽画条横线作记号,从这个横线起,沿纵向画线条。在动手操作体验的过程中,学生惊奇地发现:用手指绕纸条边沿一圈,回到作记号的那个点;从另一个记号处画线条,最后也回到了出发点。学生惊喜地说道:“这个纸圈真的只有一个面,一条边呀!”在充满趣味的“魔术”情境中,教师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在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中,真正体验到“莫比乌斯圈”的神奇,掌握其特点。在这里,从“猜测到验证”的数学思想也得到充分的渗透和体现。

二、注重体验,培养学生的能力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以探索活动为主的体验性学习对激发学生求知欲,培养学生的能力起到重要作用。在数学教材中,本身有很多需要学生体验的内容――长度单位、质量单位和时间单位的认识等。

例如,三年级“毫米的认识”一课是建立在学生认识了“米”和“厘米”这两个长度单位的基础上,先让学生用直尺测量课本的长、宽、厚,发现不能用整厘米数来表示,从而引出:需要认识更小的长度单位――毫米。接着让学生在直尺上找出1毫米,用手指比画1毫米有多长,再举例说出生活中接近1毫米长或厚的物件。学生取出准备好的银行卡、IC卡等,摸一摸、捏一捏其厚度,建立起深刻的1毫米有多长的表象。之后,还安排了让学生按指定长度(2毫米、3毫米„„)捏出书页厚度的活动,整个学习过程都是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亲身体验、深刻感受,学生估测物件长度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

“经历―体验―探索”这一过程目标,要求每位教师在数学教学时应致力于注意学生的探究过程,注意学生学习体验,使学生真正投入到丰富多彩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去,发展学生的各项能力。

三、注重体验,发展学生的思维

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其实质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展开数学思维活动,研习数学家们思维活动的成果,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结构向数学家的思维结构转化。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直观具体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在数学教学中注重学生的体验学习,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

例如,在“三角形三边的关系”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先出示主题图,学生找出小明上学的最短路线,后借助动态的课件演示,让学生大胆做出猜测: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这个猜测做出初步判断:甲+乙>丙,甲+丙>乙,丙+乙>甲。接着教师出示了3组小棒:①5,9,7,②5,9,3,③5,9,4;让学生用上面的结论,猜测哪组小棒能围成三角形,并提出问题:“‘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这个结论到底对不对呢?”学生带着这个问题,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教师提供的三组小棒:①4,5,6,②2,3,6,③4,2,6,动手展开实验,并完成表格。

在小组实验后,学生汇报归纳: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整个教学过程我们不难看出,教师独具匠心的设计。教师让学生经历了从生活场景中抽取数学原型,并大胆猜测。学生运用猜测的结论做出初步判断,然后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实验加以验证猜测,最后得出正确结论。这样一个完整的过程,既向学生渗透了“猜测―验证”的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同时还让学生在亲身的体验中,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在课末,教师还设计了一道思考题:“两根小棒长度为5厘米和9厘米,要围一个三角形,那第三根小棒最短是多少厘米?最长又是多少厘米(取整厘米数)?有几种情况?”再次促进学生积极开动脑筋,拓展学生的思维。整节课,因为教师注重体验学习在教学中的运用,所以学生学得主动、有效,思维得到很大的发展。

(作者单位:福建省福清市渔溪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王彬)

第五篇:体验式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新课程标准提出的现代学习方式是以弘扬人的主体性为宗旨,以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为目的。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因此,语文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在教与学的关系上要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如何在语文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我认为体验式教学模式具有其独特的魅力。语文体验式教学法,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引向指路,创设语文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共同收集,处理语言信息,通过多向互动交往和情感交流等多种途径,使学生在不断的体验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提高学生个人的品德修养和语文素养。

那么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体验式教学呢?我认为可以从课内和课外两个方面入手。

一、激发兴趣,准备体验 论文发表

首先,在课堂教学环节中要抓住引入环节。在一节课的起始阶段就调动起学生求学的兴趣至关重要。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思维水平,根据教材内容确定学习目标,充分考虑如何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每篇新课文之前,应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以及他们在学习生活中的实际情感体验,生动事例以及简单朴素的道理作为切入点导入新课。如在学习《我的老师》、《藤野先生》、《背影》、《回忆我的母亲》等类似题材的课文,就可以在引入的环节中,先引导学生来畅谈自己的实际的情感体验,唤起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但每一篇课文,每一节课的引入都是没有定式的,这一环节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前提,为一节课开一个好头,有利于建立良好的课堂氛围,有效保证其他教学环节的顺利进行。

二、朗读教学,初步体验

如我在讲读《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一文时,先是让学生自由朗读,初步体验作者的思想感情。然后让学生模仿广播电台播音员读这则消息,让其他学生当听众,体验如果是解放军指战员听到这则消息的感受,如果是得到解放的江南老百姓听到这则消息时,感受又如何?再假如是蒋介石的官兵听到这则消息后又有什么感受?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这则消息情感思想,体会作者语言的丰富内涵。

三、创设情境,加深体验。

于漪老师曾经说过:要让学生走进语文,不是只听客观介绍,隔墙看花。如何让学生真正走进语文,我们上课时,如果能够把自己隐蔽起来,让学生走上讲台,成为课堂的主角,甚至可以把教学目标也隐蔽起来,让学生自己发现并总结出某些问题,创设情境,让学生加深体验。而且我们语文教师在课堂上除了朗读教学外,还可以创设情境,让学生加深体验。教师向学生提供各种情境,让学生亲身实践。这里的情境有:图象回放,开放性练习,小品表演,模拟课文情节,人物形象评析,大自然奥秘探索等等,浓厚的气氛激起学生的体验,这样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效地掌握知识,加深了学生的体验,为学生提供更多值得回味的情境和氛围。

如我在教《皇帝的新装》这篇课文时,我把表演引入了课堂,给予学生更多的心灵自由。一方面满足了他们的游戏冲动和角色幻想,另一方面又加深了他们对课文的体验。把握皇帝、骗子、大臣们的内心思想活动,体验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角色表演的学生情绪高昂,在把握课文人物内心思想感情的基础上表演得生动形象,而没有表演的学生则进行对比分析,品头论足,教师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角色体验,不但领会课文的思想感情,而且审美能力也提高了,参与意识也加强了。

四、课外阅读,拓展体验。

体验式教学除了在课堂上运用,也可以延伸到课外。如通过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加强学生的体验能力。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九年的课外阅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但由于学生平时阅读量少,对文章的理解力不够,学生囫囵吞枣地阅读,往往不能举一反三,不能获得独特的属于自己的体验。针对这种现象,我鼓励学生在阅读课外文学时,多做读书笔记,拓展学生的体验能力。这种读书笔记类似读后感,可以是对文章主题的思考,也可以是语言结构,行文风格,甚至记录一下文章打动你的一个句子。我尤其鼓励学生联系实际生活谈谈文章对你的启示。如阅读《西游记》时,我除了要求学生体验文章的思想感情,分析人物形象之外,还要求学生找一些打动他们的骈句;我们在学习高尔基的《童年的朋友》时,我要求学生联系实际生活谈谈文章中的外祖母对你有何启示;学生在阅读《鱼我所欲也》时体验到生活的种种选择;读到《海燕》想到自己如何对待生活中的暴风雨&&那些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通过他们的想像和联想,转化为自己的体验。当然,学生在进行体验时,我们允许学生体验的多元性,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学生由于价值观不同,学生的体验就不同;同一学生在不同时期关注点不同,体验也不同。

体验式教学,加强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体会到主动学习的快乐,让学生的语文能力有了表达的机会,提高语文分析能力和写作能力,从而真正培养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

下载游戏体验式教学在中职德育课堂中的运用word格式文档
下载游戏体验式教学在中职德育课堂中的运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体验式教学在初中政治课堂的运用

    马路边的回想 内容摘要: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马路上多了许多像我一样的新生力量,知识经济膨胀的年代,人们更加关注教育,教育出精英的法宝值得每个教育者去追......

    谈体验式教学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

    谈体验式教学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 南京市公园路中学:谷马林 【内容摘要】本文总结了体验式教学模式在生物学教学中的优势,特点、方法和注意事项,提出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我们应适......

    体验式教学在中国传统文化教学中的运用

    体验式教学在中国传统文化教学中的运用 摘 要:体验式教学是一种新型教学方式,也是一种深受学生欢迎的教学方式。体验式教学的趣味性较强,学生可以参与其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也可......

    探索体验式教学在美术课中的运用

    7探索体验式教学在美术课中的运用 揭东县锡场中学 林少佳 我的教学风格: 打破程式化,让学生在体验中成长。 打破程式化的美术课堂教学,主要是因为一直以来,美术鉴赏课或者美术理......

    “活动体验式”教学在中职德育课的运用范文合集

    “活动体验式”教学在中职德育课的运用 摘 要:本文主要探讨“活动体验式”教学在中职德育课的运用,着重介绍“活动体验式”教学几个主要特征,其中活动体验式教学的基本要素包括......

    “游戏”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运用

    “游戏”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运用 摘要:学习兴趣是引发学习动机,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的心理因素,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是小学阶段美术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美术教学只有适......

    游戏活动在音乐课堂中的运用

    游戏活动在音乐课堂中的运用 游戏是小孩子最喜欢的一种活动。德国教育家福贝尔认为:“游戏是儿童认识世界的工具,是快乐的源泉,是培养儿童道德品质的手段,在游戏过程中最能表现......

    在小学体育课堂中如何运用游戏

    在小学体育课堂中如何运用游戏 富民小学 曹长坤 体育教学应该是丰富多彩的,是富有实效的教学。通过有效的教学,不仅让学生有效锻炼身体,增长体育知识,增强自身身体素养,更有利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