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活动体验式”教学在中职德育课的运用
“活动体验式”教学在中职德育课的运用
摘 要:本文主要探讨“活动体验式”教学在中职德育课的运用,着重介绍“活动体验式”教学几个主要特征,其中活动体验式教学的基本要素包括:情景设置、学习活动设计、反思交流,小组互动。通过这种有趣而富有意义的活动体验式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上心动而又行动起来与教师一起分享生活感悟与体验,得到心灵和行动效果的双重提升。唤醒更多德育教师参与“活动体验式”教学。心动而又行动起来!
关键词:活动体验;情境设置;反思交流
教育需要触动学生的心灵。而中职教育实际上是一门“动心”的艺术,中职生成长的环境往往更是精神上的盐碱地。职校老师更客观看到中职生他们文化素质不高,更偏重近期表层的教育要求急于让他们增加知识改善行为习惯。许多老师都是很负责的都很敬业,都怀着强烈的责任感,追求完美的教学效果,而且教育技巧也达到相当水平。但随着时代的变化,今天的中职生并不满足于这些,他们不仅希望从老师那里获得知识,更希望与老师分享生活感悟和心理体验,得到心灵的滋养。换句话说,他们希望老师成为他们生活导师,而不仅是知识的传声筒。如果不能把德育工作做到学生的心坎上,其教育效果往往会苍白而无力。
中职生往往缺少别人的肯定对自己缺乏信心。尽管这些孩子的心灵也许已结上冰层,但只要我们老师换一种思路,在了解和体谅学生处境与想法的基础上,从学生最需要、最容易接受的方面入手,借助于有趣而富有意义的活动,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引导他们进行循序渐进的行动努力,就可能取得心灵与行动效果的双重提升。在德育课上让他们心动而又行动。实践表明,这种做法不仅是可能的,而且也是教育发展的趋势。我曾以《职业生涯规划》这门课做一番尝试,放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代之以活动体验为主的方式。带领学生感受职业的相关情境,组织学生参与各种活动任务,并启发他们思考总结学习的收获与值得改进之处。通过一学年师生的共同努力,取得一定的德育课堂实效。学生的各方面素质和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活动体验式”教学的主要特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活动体验式教学的目标在于提高意识与能力水平
活动设计其基本宗旨并非教给学生许多知识信息,而是借助于切实的案例和相关的自主探索活动,来提高他们的职业意识与能力水平。
经过尝试和结果反思,使我认识到中职德育课教学的追求不能用停留在一般性的只是信息层面,而应进一步落实到具体的行动表现上来。如果选择典型的行为样式来表达和衡量教学目标就可以把德育教学目标具体化并更有助于指导教学,下面我以《职业生涯规划》这门课为例。这门课的具体目标要求和活动设计见下表:
实践证明只要学生参与以上行动项目,并达到相应要求。这一门德育课的教学效果一定优于以往的听讲式教学。
二、活动体验式教学的基本要素
活动体验式教学的基本要素包括:情境设置、学习活动设计、反思交流、小组互动。
(―)情境设置:德育课设置教学情境的方式主要有两种:案例描述和场景设计。前者可以从学生与教师用书中获取,具体的呈现方式有直接描述(可让口才好的学生来讲述)、参与性倾听、角色扮演三种。场景设计则是每一节教学的活动场地和组织方式的安排,其中既有教学设施、场地、工具材料的准备,也有分组和小组活动方式的安排。
(二)学习活动设计:活动体验是这种教学方式的主要特点,要求通过引导学生参与回顾自己的经验、讨论、角色扮演、游戏等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提高行动效果能力水平。每章节都设计至少两个典型的行之有效活动方案。
(三)反思交流,每次课结束时都有汇报展示,分享交流的环节,并要求把活动结果记录下来,即使“失效”的活动,也可以通过反思讨论,意识到失败的原因和成功的条件。提高学生的抗挫折能力(注意:教师要激励学生,用赞美的眼光去评价学生)。
(四)小组活动,把一个班分成4-6人左右的小组让学生个人作为成员在小组内活动、交流,并进行必要的分工,一方面可以更充分地沟通互动,达到有效互助的效果,另一方面以小组总结汇报,既节约了时间,也减轻了老师课堂管理的压力。分组的方式可多样化,如报数法,随机拼图法,生日法等轮换使用,这样做可以给学生新鲜感,但每次要多费些时间。
体验式教学就是让学生通过各种活动体验,激发潜能,把握机会,主动尝试,实现学生心态由消极到积极的转变,从而既能主动地采取行动,也能顺利地就业,为将来发展做尽可能多的准备。
三、活动体验式教学应该注意的问题
1.活动方案要切实可行,可操作性强,每个活动都有明确的要求,具体操作规程和实施这个活动要达到的教育目的。
2.每次活动后,要安排5分钟总结环节,让学生发表本次活动过后的体会,让学生在“说”过后,会有一种满足感,他们会感到轻松、舒畅。如此他们在学习活动中就会更加努力,生活中就会更加自信。这样教师可以得到一些反馈信息,同学也能有所分享活动的快感。
3.每次活动前都要想好可能出现的问题与对策。如不习惯于小组教学的班级,开始分组时需要更多一点时间进行准备,以便让学生充分理解小组活动的任务,分工时限和活动原则。在活动过程中,老师应进行巡回指导,以便小组活动更顺利有效。还有做游戏活动时,学生可能积极参与游戏却不肯静下心来,课堂掌控很重要,注意时间分配。
4.教师对学生的活动应做好正确评价并及时评分。注重过程评价,在评价时,我们教师不妨运用“增减效应”,比如先说学生做不好的一些无伤尊严的小毛病,然后再恰如其分地给予赞扬。多以欣赏的眼光,激励学生,努力成为他们的生活导师,让学生爱上你的德育课。做到每位学生心动而又行动。
体验式教学尽管备课很辛苦,对老师也是一种提高。它会给你带来意外的收获,得到这种收获的不仅有学生还有老师自己,每节课的教学准备与重心由教材内容转移到学习活动的设计,组织与指导上来,不仅学生课业更积极地参与,得到更有效的活动指导,老师也可以提升更高级的教学能力――学习情境与活动的设计,活动的过程的监控与指导、突发问题的处理能力,从学生活动中得到丰富反馈等等。经过不断的这种教学实践,相信每位教师不仅任教水平会突飞猛进,而且也会提升职业生活质量,职业学校老师常有一种无奈,虽然职责是教会学生工作,而自己却不会“工作”。因为职校老师大都只学过书本知识,没有在企业工作过。从体验来看,进行问题或任务活动为中心的体验式教学,不仅让学生受益,也有助于改善老师自己的学习管理,活到老,学到老。努力提升自己的职业生活质量。
四、结束语
一般的传统讲解式教学,会把教师累得口干舌燥,练就的主要理解和口头复述能力,而不能提高创造性地设计、组织、指导学生学习的能力,再加上过多地依赖单向的知识传递,对学生的了解和针对性的指导也很难到位。我觉得该唤醒那些还沉睡在传统教学的德育同行们。心动而又行动起来吧!参与体验活动式教学的乐趣吧。
参考文献:
[1]方俊颖.心理健康教育在中职德育教育中的运用[J].亚太教育.2016(14).[2]黄春萍.探究中职德育教育的关键问题[J].课程教育研究.2016(07).
第二篇:体验式教学在中职德育课教学实践中的具体应用
体验式教学在中职德育课教学实践中的具体应用
体验式教学是以“教学活动过程就是学生生命体验的过程”为课程实施的价值取向的教学方式,是实现学生素质实质性发展的一种比较理想的教学方式。具体而言在教学中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大量创设生活情境,启发、引导学生,让学生在源于学生自己亲身经历的真实生活中深层体验,再在典型的生活情境中感悟生活的本质和道理强化认知,最后将道德认知、信念和情感外化为道德行为,指导自己应该怎么做,而且准备怎么做,在生活中内化践行,并且让学生关注身边人,关心身边事,在生活中学习,向生活学习,让生活成为我们的德育课堂,切实增强德育的实效性和持续性。我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讲述体验式教学在教学实践中的具体应用。
一、课堂教学中采用多元互动的体验教学 1.角色体验活动
角色本指戏剧舞台上所扮演的剧中人物。1935年,美国社会学家米德最先将角色一词引入社会学领域中,后来逐渐发展形成角色理论。角色理论认为:社会中的人是它所扮演的各种角色的总和。一个人就是通过扮演各种角色来了解社会上各种行为习惯和行为规范。在我们的教学中,可以将与社会现实和学生生活的联系比较密切,结合教学内容可以组织学生编排写教学小品,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来体验现实生活,从角色扮演中获得真实的感受和内心的体验。如《礼仪修养显个人魅力》中设计就可多次的角色扮演来创境激趣,让同学当一回纪检干部,模拟检查全程。在体验导行环节,让学生扮演校园导游,向来宾介绍学校。
在心理健康课的内容感恩——体验母亲的辛苦,可以设计一个角色体验——十月怀胎。
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把事先准备好的两个分别重达3公斤的沙袋拿出来,让学生体验母亲十月怀胎的辛苦。
在同学们的大笑声中,有两个男同学勇敢地走了上来表示愿意试试。教师把两个沙袋分别绑在两个同学的肚子上,然后请他们绕着课桌在教室里走三圈,两位同学明显地感到吃力。在同学的哄堂大笑中他们又站在了讲台旁,然后教师请这两位同学说说感受。一位同学说:“肚子感觉老往下坠,很不好受,我出生时超重,有9斤多,我母亲太不容易了!”另一位同学说:“让我走三圈没问题,如果这个样子让我绑上十个月,那我可吃不消。我母亲太伟大了,我以后要好好孝敬她。”
这两位学生的天真无邪的发言赢得了同学们的一阵掌声。教师又请了两位女同学尝试了这种亲身体验,由于两位女同学相对瘦弱,因此她们的感受更加强烈!上诉案例就把学生置身于某一种情景中,让其去体验去感受,从而获得情感上的认同,认识上的提高,进而去指导学生们的行为实践。
2.游戏活动体验
游戏活动作为一种体验式教学的一种方式,在我们的心理健康课程中的引用特别多。在上合作精神培养的主题时,就设计了3个的游戏活动。分别是人椅游戏(全班同学分成4组,每组10人,各组同学站成一列,双手搭在前面同学的肩上,身体靠后坐在后面同学的腿上,保持上半身挺直,看哪组同学坚持的时间更长(其中只要有一位同学失败就判定整组出局);解手链(让每组圈着站成一个向心圈;教师说:先举起你的右手,握住对面那个人的手;再举起你的左手,握住另外一个人的手;现在你们面对一个错综复杂的问题,在不松开的情况下,想办法把这张乱网解开;);背靠背(每组同学背靠背成一圆坐下,双手分别穿过左右相邻同学的手臂并回到胸口相握,然后整组一起起立(在过程中双手不得放开)。
此外,在我们的其他德育课程中也有运用,在讲关于“自由”概念的教学,教师让两个学生双手交叉分别握住对方的手腕,比赛看谁先挣脱对方。起先,他们互相拼力气,而后,其中一个松开了双手,做出胜利者姿势。同学们恍然大悟给予他掌声。问:“什么是自由?学生说“对游戏规则有真正认识就是自由;又问:谁导致你不自由?学生说:自己;再问:怎样才能对规则有真正认识?学生说:智慧、能力。游戏间的师生对话,就是关于“自由”概念的最好解释了。游戏的形式具体、简单,但能够使学生在活动中对知识体验、理解更好直观,同时,游戏是双方在交流中开展的,它也为学生的群体参与创造了可能。
3.课堂互动式体验活动
现代教育学认为,学习是一个交流与合作的互动过程。学生获得知识并不是简单地接受知识,而应在体验、顿悟和创造中学习,通过有目的的观察、操作、实验以及合作交流等行为,由外到内主动构建自己的认知、经历,在原有认知经验的基础上,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的认知经验的相互作用下,从而在合作体验中获得知识,使自己得到发展。
在我一次外出听课中,曾看到这样一个教学片断:学校的老师通过校园实拍的图片,展现一个学生乱扔包装袋的情景。提问:“如果你看到这样的情景,你会怎么想?又会怎么做?”这位教师没有叫学生直接站起来回答(因为我们都知道,如果只是单纯地叫学生直接回答,那他们肯定都回说“我会把这个包装袋捡起来扔进垃圾桶。而事实上我们很清楚有多少学生会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这么做呢?)为了引出学生真实的想法,这个教师设计了一种“实践卡片”。所谓的“实践卡片”是一张纸,让学生把真实的想法和做法写下来。而这张纸是学生个人所有,上面可以不署名,没有他本人的同意,其他的同学或老师都不能看,不对这些想法发表意见,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学生讲真话。就上面这个问题,这个老师在征求了一些同学的同意后公布了几个学生的想法,应该说是非常真实的想法。
有这样一些:“我很想捡起来扔进垃圾桶,但是我又怕被别人说我假清洁,所以我没捡。”“我不会捡,我在这里做好事,老师又没有看到,又不会表扬我。”“这又不关我的事,有同学打扫的,干嘛去捡啊。”还有一部分的同学写到:“如果旁边的同学去捡,那么他也捡。”只有极少数的同学写:“校园清洁卫生是靠大家保持的,人人有责,所以我会去捡。”听到这儿,不由感到学校德育工作却是很艰巨,小小一件事,在他们心里,居然会有那么多的想法。(学生知道校园环境需要每个人来维护,应该随手捡起垃圾,而事实上真这样做的人少之又少。)由于认知和行为之间缺少情感的驱动,最终导致知行脱节。
这位教师很睿智的在引导学生进行情景体验,而且把这种体验也拓展到课后的实践。因为他是班主任,所以他还设计了这样一个小片段:让几个平时不爱护清洁卫生的学生打扫一周学校的垃圾堆,使之充分感受垃圾带给自身的痛苦,也感受平时同学们打扫垃圾带来的麻烦。然后每人写一篇心得体会,班会课的时候朗读。他们通过亲身体验,都深深感到了垃圾带来的危害,而听的同学听到身边的同学的现身说法,心里也都有触动,这样就把知识的落实与情感的体验很好地融合在一起,这就让我想到两年前我们针对随手乱丢垃圾的同学惩罚一样,一旦发现他们随手乱扔垃圾,就请他们做“文明督导员”,让他体验到做这个工作的艰辛(主要时间的约束,占了他们大部分的业余时间),以此来约束自己的行为。
4.体验性阅读活动
体验性阅读活动是以情境资料为基础,以平等交流为方式,以情感体验为核心,以精神升华为目的的一种阅读教学形式。体验性阅读旨在促进和帮助学生内省体察,使学生在体验感知的过程中,丰富思想情感,认知未来世界。案例一:以教学“人生价值”为例,“人生价值本来就是青少年十分关注但又十分困惑的问题,而教材的处理十分简单,很难让人生价值的概念、原理真正融入到学生的脑海。要使学生对“人生价值”产生思考,引起内心的思考,产生心灵的共振,这才是教学的关键。
5.课堂实验活动体验
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是知、情、意、行等因素协调发展的结果,实践体验是促进学生知行统一的重要途径。只有实践才能把学生学到的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明理、激情、导行等都离不开实践。课堂实验活动是学生实践体验学习的形式之一。由学生活动——分析——总结,再到教师归纳讲解,学生从被“灌输”的角色中解脱出来,有了平等参与教学的机会,即获得了感性的体验又进行了理性的思考,从被动的地位转变为主动的参与教学的地位,由此构筑起师生交往对话的平台,创设了情趣盎然的教学情境,加强了师生互动,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气氛。
案例:从放东西说起——主次矛盾原理教学 教具:一只广口瓶,一些大小石块和沙子
教师先将大石块放入瓶中,直至不能再放入为止。然后问学生:瓶子是否已满?学生答:满了。教师再将小石块放入瓶内大石块的间隙中,直至不能再放入为止。再次问学生瓶子是否已满?学生已悟出什么,回答说未满。教师问为什么?学生答还有沙子可以放入。教师称赞说对了,然后再放入沙子,到满为止。
教师:请同学们思考,这个实验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学生肯定会有各种各样的回答,如工作再紧张,总有空闲时间,要学会钻空子等。无论怎样活动,只要有道理,教师都应予以肯定。
教师:那么回答的都很对,但我想告诉你们一个更深刻的道理,请大家继续看实验。
教师先将小石块放满瓶子,然后问能否再放入大石块,学生答不能;教师问能否放入沙子,学生答可以。教师再将小石块倒出,然后用沙子放满瓶子,再问能否放入石块,学生肯定答不能。到此,实验完毕。
教师:现在,请将前后两种方法进行比较,看它能说明什么道理?学生讨论活动后教师归纳总结,引出教学主题。
教师:人总有许多事情要做,但事情总有大小之分。如果先做小事,就像先放沙子,结果必然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最终失去抓大事,去的大成就的机会。这个道理在哲学上就叫做主次矛盾关系原理。原理说明,教学任务完成。
二、丰富多彩的课外体验法
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教育过程最优化”,即指教师有目的地选择组织教学过程的最佳方案,使教学达到最佳的效果。德育课教学的最优化,一方面要立足于课内,以课内为基础;另一方面,还应努力课外发展,使课内与课外有机结合起来,使小课堂连着大世界,才能使教学更上一层楼,达到德育课教学的真正目的。
1.课外作业体验
比如在讲授“社会保障制度”这一内容时,为了让学生认识社会保障制度,以“了解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为题目,布置课外预习作业,让学生充分利用亲友、传媒的帮助,用“读书”、“访谈”、“调研”等方法,从多角度了解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组织交流时収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作业布置中设计了“收集本校(最好是本专业)在自己岗位上成才的优秀校友的先进事迹。
2.社会实践活动体验(注意安全)
如组织学生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等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与自然、社会的直接接触中亲身进行观察、实验、收集信息等体验互动,从而获取经验和知识,培养实践能力。
如第九课《预防一般违法行为》第一框题《认清违法危害》,教材主要介绍了违法行为的含义和类别,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类别以及处罚方式。
A.实践活动的时间、场所。活动场所:增城市拘留所。B.活动目的。
让学生在实情调查中获取直接经验,在实践中感知违法行为的危害性,学生亲眼所见比教师的理论说教更有说服力。违法人员被短期剥夺人身自由关押拘留所,这是最真实又最有威慑力的案例,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违法危害大,违法是要承担法律责任的。
C.活动环节说明。1)参观拘留所。
在教师的带领下,由拘留所工作人员指引,一边参观一边听拘留所教员的讲解,一边记录或拍照(得到允许的情况下)。参观内容包括被拘留人员的住宿场所、学习场所、宣传栏和图片展览厅等。
2)访问交流。
访问对象主要是违法人员,按照拘留所的安排与拘留所人员进行分组交流,每一组调查对象都包含了四类常见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违法行为,队员间分工合作完成访谈任务,既有集体交流又有个别访谈。
3)完成调查任务。
完成调查表、整理搜集到的图片资料,每个人写一份心得体会或调查报告,制作一份行为自查和行为规划书,并以创意形式将以上资料制作成普法宣传材料,创意形式可以是报告会、法制讲座、主题演讲、图片展览和动画制作等。
活动效果
百闻不如一见,见了豁然开朗。
在参观中,学生亲眼看到了违法人员被拘留后失去短期自由的生活状况,《治安管理处罚法》的宣传资料,卖淫、吸毒、无证驾驶、赌博、结伙斗殴等违法行为对社会、家庭带来各种危害的真实图片,那些过去对违法行为只停留在听说层面,甚至认为违法行为离自己生活很远的学生,不由心中豁然开朗,产生了这样的感悟:违法行为原来就在我们身边,而且带来很大危害,不仅损害社会和他人的利益,还会导致家庭不幸、失去自由、害人害己。
零距离接触,触动守法的神经。
学生通过访问违法人员,听他们讲述自己违法事件的经过及所受的处罚、违法后的感受及对学生的劝告,很多人在讲述中流下了后悔的泪水,学生产生了深深的触动:这些被拘者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坏,很多本来都是善良人,有些人因无知而犯了法,有些人因为法制观念不够强而犯法,而违法都是要承担法律责任的,因此,我们要树立牢固的法制观念,好好学习法律,做个遵纪守法的人。
亲历现场调查,目标顺利达成。
调查任务包括搜集关于违法行为的图片、资料,记录访谈违法人员的内容,撰写调查报告或参观心得体会,制作行为自查和行为规划书,制作普法宣传创意等。调查的人员包括违法人员、拘留所教员及其它工作人员,要求通过调查了解违法行为的相关知识,获取真实案例,会运用违法行为知识分析调查到的案例,不仅自己有深刻的感悟,还要向他人宣传守法观念。学生通过完成调查任务,收集到了大量的图片资料,撰写了有真情实感的心得体会,提高了分析能力,提出了富有想象力和创新性的普法宣传创意。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再次进行思考,加强了对违法行为危害性的理性认识,不仅自己树立了知法守法的法制观念,还产生了向他人宣传守法观念的社会责任感。如此,活动目标顺利达成。
3.探究学习体验
强调学生要用自己的头脑亲子获得知识而不是被动地接受。如在关于讲述如何调节情绪就可采用探究学习,设置“小梅的一周”,让学生在体验小梅心情的同时学会更好的调节情绪。
以上就是体验式教学在中职德育教学中的应用,当然要提高中职德育课的实效,还需要在学生的体验中进行感悟、践行,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的课堂尽情张扬生命色彩,使每个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使课堂充盈着生命的活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第三篇:在德育课中实施体验式教学
作文课中的品德渗透
梁山镇中心小学 张慧诚
关键词:体验、感受、调动、升华
一、体验式教学是实现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
德育工作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其实这是我国素质教育的终极目标,而“爱国主义”,“民族主义”,“集体主义”等都是德育的终极目标,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在学校教学工作中一至处于首要地位。是教育界乃至社会十分关注的问题。长期以来,德育课程教学存在着许多弊端,重“明理”,轻“导行”;重“灌输”,轻“感悟”;重“接受”,轻“体验”;重“书本”,轻“生活”。可称之为“说教式教学”。它以教师为主角进行单一的说教和训导,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当成是消极接受道德说教的“录音机”和没有独立自主思想的教育对象,因而无法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我在教学中,从小学生的实际出发,进行“关注学生个性体验”的课题研究,试图从“快乐生活”和“个性体验”的角度来优化作文教学,赋作文教学以生活的灵性,恰当的把德育教育融入课堂。我的具体做法是:(1)享受学校生活
校园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庄严肃穆的升旗仪式,沉积学生的爱国情操;竞争激烈的校园春秋季运动会,让学生感受运动的快乐,团结的激情;精彩纷呈的艺术节,展示孩子们优美的舞姿和高亢的童声,感受生活美好;趣味浓郁的班级活动,让学生在欢声笑语中汲取知识的养分,让自信、能力在这里养成。这些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为学生快乐作文提供最原始的积累。高尔基曾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所以我鼓励学生大量阅读课外书籍,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坚持每周一检查、一交流、一评比,让同学们在快乐的阅读中拓展知识面,获得更丰富的素材积累。朗诵比赛、成语比赛等等,寓作文教学于游戏之中,不断激发他们的灵感,感悟人生。(2)感受家庭生活
家是一个人的情感归宿,家庭亲情是永不褪色的话题,家庭生活是学生习作的素材库。学生融入家庭生活,主动与父母交流,参与家务劳动,引导学生善于捕捉、体验,并主动表达对生活的感悟,学生就能把“包粽子”、“吃月饼”等写得细腻而富有童趣,习作就会充满生活的气息,流露孩子率真的心灵,从而养成关爱他人,感恩父母的品质。(3)关注社会生活
社会是个大学校,它具有广阔的空间。让学生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关注社会现象,体验社会发展,激发写作欲望。例如,我动员学生给汶川灾区献爱心,并且给灾区的孩子写一封信,唤起他们对灾区人们的关爱之情;我组织学生观看电影《汶川大地震》,组织学生参加关爱留守儿童的社会捐助活动,让学生
体验人间真情和大爱无疆的场景;我让孩子们观察城市的变化,让他们感受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等等这些,拓宽了孩子们的视野,丰富了他们的思想感情,让知识与学生的活动、体验交织在一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自觉地进入体验状态,在体验中形成自我教育的主动意识,从而达到净化自我心灵。(4)引进自然生活让知识与学生的活动、体验交织在一起
古人云: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美丽神奇的大自然,它不仅属于画家,更属于小学生。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开展“我与春天有个约会”、“我与小树一起成长”、“我给小鸟做个窝”等活动,使学生细致观察自然美景,细心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景诱情发,情由景生,学生带着“出笼小鸟”般的愉悦,山水花鸟,飞禽走兽,便跃然纸上。
二、在课程中实施体验式教学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更是发展的主体、体验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和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为此,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内在动力,当代作家刘心武说过:所谓独特,就是基于我个人的生活经历和生活感受……,我越从自己独特的经验和感受出发,我的作品就越不会与别人雷同,越可能具备特点。由此可见,体验和感受是个性作文不可或缺的催化剂。那么习作教学中,如何从体验入手,张扬学生的习作个性呢?
(一)注重生活实践,增强个性体验。“学校不能和生活脱节。”德育课程要从脱离儿童生活的状况中转变过来,成为面向儿童生活的课程,德育课程要从过去的理想化、政治化、模式化的框架中走向生活化,让儿童在生活中深刻认识社会和自我,从切身的体验中学会识别美与丑、善与恶、真与假,并在生活交往中学会做人。徳育要大胆让学生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和多元道德价值观念,不回避现实生活中学生遇到的种种矛盾,放手让学生在多变的社会生活中,灵活运用道德知识去通过分析、比较做出正确而合理的选择,我从习作体现个性化入手,让学生写个性化的生活经历。比如母亲节这天,为了让同学们感受母亲的辛苦,我要求每个学生回家后为妈妈做一件事,并写下来。因为是亲身的经历,每个学生都有独特的感受。在事后的习作中,有的写道:“在我的记忆中,妈妈的头发乌黑发亮,可当我给她梳头时,却意外地发现竟然添了白发。想起自己平时总是不听妈妈的话,惹她生气,心中充满深深的歉意”。有的写道:“我把妈妈的脚放在一盆温水里,仔细地洗了起来。可是脚掌上全是小口子,不忍目睹。每当口子裂开的时候,妈妈就会感到钻心的疼。这时,许多往事便涌上心头。这些小口子,都是妈妈为我操劳的见证啊!我心一酸,泪就落了下来”。还有的写道:“我帮妈妈拖地,拖了一遍又一遍,好不容易才拖干净,直累得腰酸腿疼。不由得想起妈妈平日的辛劳”。那一次的习作是前所未有的真情流露、生动感人。
(二)自主选择,调动写作积极性。
研究表明,不同学生具有不同的写作方法,只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每个学生就能写出天真而又有个性的习作。
在教学实践中,一次我要求学生以“保护环境”为题写一篇作文,让他们自由发挥,不加以干涉。结果,有的学生把看到的美景写成一篇优美的抒情文,从而激起人们保护环境的意识。有的学生则以“鱼儿与小鸟的对话”为题,阐述破坏环境的危害性。甚至有的学生还以寓言或者编故事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感想。写得七彩纷呈、入情入理、生动感人。学生在写作中放飞思绪,享受快乐。
(三)抒写真情实感,表达独特感受。
生活是儿童作文的源泉,每个儿童都具有不同的生活经历和感受,影响着他们的成长和思想。而他们在作文中表达出来的又是那么的天真,这是儿童生命季节中最宝贵的。我曾经要学生在习作中谈谈“我的理想”。同学们畅所欲言,有的说:我的理想是当大款,住豪华别墅,神气活现。有的说:我要当一个武功高强的大侠,行侠仗义。还有的写当大官、当警察、教师、农民,等等等等。我对孩子们的这些说真话、写所感的行为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赞赏,但同时又对他们这些稚嫩的认识给予正确的引导。
通过充分倡导个性化写作,使学生在写作中放松自我,展示自己的思想情感,乐于用作文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
三、创设轻松氛围,感受写作的快乐
要让学生快乐写作,就要为学生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写作氛围。比如,一次,我在班上开展“找朋友”的游戏,将孩子们分成A、B两组,要求同学们面对面地给对方画像,然后将画像打乱发给同学们,对着画像找朋友,并进行相互采访。拿到画像后,同学们就像清晨的小鸟,叽叽喳喳地议论开来。有的说:“这个帅哥是王进吧?好像又不是,鼻子大了点”,有的说:“这个像是谁画的呀,太可笑啦,头那么大,眼睛又那么小”,……。在同学们的交流中,我听到了他们稚嫩的情感交流的话语,感受到了友情互助的愿望和童心焕发的真诚。“你平时喜欢玩什么?”“玩电脑,你呢?”“我喜欢打篮球”。“我觉得你数学很好,下次一定要帮助我哟”。“我家里养了一个小狗,好可爱的,下次来我家里玩好吗”……。教室里洋溢着阵阵欢快的童音和笑声。此时,我突然发现一个叫王烨的小女孩正默默地坐在座位上,注视着我,我走过去问:“你没找到朋友吗?”她怯生生地低下头,小声说道:“老师,我想和你做朋友好吗?”我心里咯噔一下,说:“好啊”,她走向我说:“那我可以亲一下你吗?”,我蹲下身子说:“老师很愿意”,于是她紧紧地搂着我的脖子,用稚嫩的嘴唇亲在我的脸上。顿时,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涌上心头,我不知道这是作为小学教师的那份责任?骄傲?还是自豪。最后,我问大家,你们愿意把这节课的快乐写一写,与其他人分享吗?同学们异口同声的说:“愿意!”。第二天,《有趣的作文课》《我的新朋友》《我的画像》等一篇篇充满个性的文章放在了我的桌上。轻
松的氛围让学生不再害怕作文。
为了让学生自主快乐地写作,我创设班级作文选刊,让学生将自己快乐的事、愿意与大家分享的事,写到班级作文选刊上,其余的学生看后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一个小小的改变让我惊喜不已:我看到了科学课上实验成功带给学生的自豪感;我看到了美术课上一张普通的画也是学生独有的快乐;我看到了老师的一个个表扬竟然可以帮助孩子们树立自信……。
徳育教育,只有融入快乐的教学过程中,才能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在体验中良好的品质逐渐形成,德育教育的有效性也能得以实施。
参考文献:小学语文苏教版第十一、十二册
第四篇:多媒体在中职德育课教学的运用与优化
多媒体在中职德育课教学的运用与优化
摘 要: 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改变中职德育教学的被动局面,创新中职德育课教学。本文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多媒体在中职德育课中的运用及优化作用。
关键词: 多媒体 中职德育课 运用 优化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开展多媒体教学已成为大力推动教育改革的潮流。多媒体在提高教育质量、教学效率、实施教学创新等方面有显著作用。中职德育教师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如何把握多媒体技术带来的机遇,教学好中职德育课,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以下是我在中职德育课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所做的实践。
一、利用Flash制作课件,生动的交互式动态画面能有效激发学生兴趣
Flash动画具有很好的表现形式,以动画表现出来的内容丰富生动,正好可以弥补中职德育课内容枯燥乏味带来的无趣。Flash交互式动画可能会让德育课教师陌生,实际上并不复杂的交互式动画只需要一些简单的ActionScript语句就能实现。学校可以组织德育教师参加Flash交互式动画培训班,也可以统一订购Flash交互式动画课件供教师使用。Flash交互式动画的运用,使德育课教师掌握课堂主动权,强大的交互功能可以极大调动学生学习德育课程的积极性,切合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使课堂知识真正传递到学生心中,保证教学效果。优化中职德育课堂教学资源,提高中职德育课堂教学效率。
二、丰富中职德育课学习资源,改善中职德育课学生的学习方式
“计算机是教育的新根,Internet是未来的黑板”,这是信息时代教育的重要特征,为教育变革与发展创造了一个全新的环境。使中职德育教学呈现出传统教学模式不具备的诸多优势。网络上储存着容量极其巨大的资源,包括文字、声音、图片、视频,为学生带来丰富的学习和求证素材,这是传统中职德育课堂教学远远不能比拟的。中职德育教师可以根据德育教学需要,布置开放性探究学习任务,教师只提供相关资源目录和网址,让学生自己上网查找,自己完成任务并制作研究报告课件,最后由学生进行展示和汇报,全班讨论和评价。通过这样的过程,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得到发挥,同时,通过浏览大量网页资源,学生长了见识,开阔了视野,有助于形成接纳和包容的健康心态。我在网络课程设计当中还会依据教学内容实际情况,在其中添加类似于视频、动画等内容,从而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例如,学生学习哲学内容时,普遍感到内容具有极强的理论性,极为抽象难懂,但实际生活中常常会碰见此类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播放一些视频给学生,展现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如果活动进行过程中遇到不懂的问题,可以利用互联网查找所需资料。与此同时,在每次分析结束之后,将案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处理情况与学生的处理情对比,并且借助网络呈现出来,在激烈探讨氛围中,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有关知识的准确理解,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创设生动活泼的课堂环境,让德育课教学事半功倍
从中职学生实际情况看,学习基础较弱,学习习惯差,学习积极性不高,进中职主要是学技术找工作,对德育心存抗拒。而且,德育课作为中职学校的公共课,同专业课相比显得枯燥乏味,有些课程难懂,如哲学与人生、经济政治与社会等理论性较强,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教学效果不理想。使用多媒体教学,教师运用录像、光盘、计算机等媒体把书里的知识演变成图文并茂、情景交融、有声有色的教学课件,使学生通过多种感觉参与学习,更好地获取知识、记忆知识,进面提高思辨能力和理解能力。多媒体教学在中职德育教学中的应用起到了优化教学、创新教学的积极作用。
1.中职德育课引入多媒体教学能激发学习热情,提高教学质量。多媒体设备提供的是视、听、触等多感官刺激,比传统“说教”教学模式效果要好得多,如powerpoint,flash等课堂,极大地丰富教学色彩。
2.多媒体教学中插入的表格、图片能直观生动地展现知识间的相互关系,展示物品的外形和结构,灵活再现事件人物与情感。让德育教育更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如禁毒宣传,通过一张张相关当事人的照片,效果更好。一些重大活动如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春节联欢晚会等都在微博上进行实时播报。根据这一特点,对课堂上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通过微博与学生实时互动,在电子白板上直播,学生回答的问题通过微博互动展示出来,其他同学根据实时播放的内容可以补充回答,极大地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3.多媒体课件播放的优美音乐能让课堂更欢快,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兴味盎然地跟随教师的引导,在这样的课堂环境中,平时调皮的学生也能静下心来。
4.多媒体课件的视频片段能吸引学生的关注,有选择、有目的地运用视频,使学生既集中精神,又结合情节进行学习思考。如讲到“和平与发展”课程内容时,播放海湾战争、利比亚战争的视频,增强德育课教学的真实性,给学生以极大震撼。
四、中职德育课运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化与整合多种现代先进媒体进入课堂,以其鲜明的色彩、直观化的表现力,能化腐朽为神奇。使用不当,就会事与愿违,效果适得其反。纵观目前中职德育课堂中多媒体教学的使用,这种情况还是相当普遍的。主要表现是:一是随大流,缺乏独立思考。有的教师无论什么课、什么教学内容,一概摒弃传统教学手段。认为多媒体教学无论如何都强于传统教学。这样一来,不仅没能体现中职德育课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优势,反而生搬硬套。二是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缺乏计划性、目的性。天天多媒体、节节多媒体,花里胡哨的。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利用没有从教学内容、教学实际和学生心理需求出发,因而没有发挥出独特优势,未能取得如期效果。
那么,如何使多媒体教学手段在中职德育课中发挥最大功能,体现优越性,使之真正融于德育课教育教学中呢?这就要求中职德育课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设计出周密的多媒体教学方案,将多媒体教学目标落实于教学各个环节,有的放矢地实施德育课教学,使中职德育课多媒体教学效果最优化。
1.实现中职德育多媒体教学目标,要突出一个“实”。设计好德育课多媒体教学目标,要考虑多媒体教学目标的实施,即如何运用多媒体教学实施精加工。要求教师具体操作时一定要实事求是、注重实效,突出“实”字。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把抽象的德育课教学问题具体化,枯燥的德育教学知识趣味化,静止问题动态化,复杂问题简单化。如面对道德品质、文化素质差异大又“见多识广”、“成熟老到”的学生,偏重理论、授课方式单
一、联系实际少的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合时宜。课堂上除了采用生动的语言、直观的图示等方式外,还会用到视频、电视、网络等多种教学手段,如组织学生观看《今日说法》、《焦点访谈》等,这些既真实又生动的节目使他们从思想上真正重视和喜欢德育课。
2.实现中职德育多媒体教学效果,要讲究一个“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检测德育课多媒体教学效果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要检测多媒体教学德育课目标落实效果,检测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有什么收获。另一方面要检测德育课多媒体教学媒体使用效果。使用多媒体教学要认真做好课后反思,善于及时总结分析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的得失,写好教后感,力求扬长避短,使之更完善,不断提高,才能使中职德育课富有成效。
信息化时代,将中职德育教育和信息化手段相结合,既适应现今德育信息化发展趋势,又是新时期下提升中职德育课教学实效性与目的性的重要手段。中职德育课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运用多媒体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中职学生对德育课的兴趣,不断探索,形成属于自己的独特的教学模式,让中职德育课有亮点,成为学生喜爱的一门课。
参考文献:
[1]李冬梅.结合现代信息技术优化中职德育课教学[J].[2]袁守红.信息技术在中职德育课教学中的运用[J].[3]刘壮.浅谈中职德育课堂中的多媒体辅助教学[J].[4]赵永.化学教学中引入电化教学应处理好的几个问题[J].
第五篇:体验式学习在中职德育课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究(修改)
体验式学习在中职德育课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究
【摘要】体验式学习重点强调让学生在做中学、做中悟。该模式有利于挖掘德育课的实用功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有利于发展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实践教学中,体验式学习可以通过创设情景,组织社会调查实践活动,实训课和工学结合,亲临现场,参加集体活动,营造浓厚道德氛围等策略来实现。
【关键词】中职生;体验式学习;德育
我校本学期借鉴山东昌乐二中的“271课堂模式”,开展了“自主管理 快乐学习”的学习模式。在这一学习模式的实践和探索中我们发现只有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去做,去实践才能实现课堂的高效。而在中职德育的课堂上更应该注重学生在实践中的“思”和“悟”。即“做中学、做中悟”的体验式学习方式。我们通常将传统学习方式比喻成“观摩游泳”,将体验式学习方式比喻成“自己游泳”。传统学习通过教师和书本讲解正确姿势,但是无论讲解观摩如何细致,学习者若不亲身体验是学不会游泳的。而体验式学习就是让你亲自下水,在摸索中与教练不断沟通,发现自己的盲点,总结姿势技巧,学习主体是自己,而池边的教练只是一面镜子,为你的表现不断作出回馈及鼓励。这样做能够将学习者的潜能真正发挥出来,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方式。
一、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中职生重技能轻文化。大多数学生把专业课的学习放在第一位,文化课放在其次,文化课中,又把德育课放在后面,部分学生甚至觉得德育课可有可无;也有部分学生认为德育课的存在是必要的,但觉得现行德育课的教学方式不适合他们,教学内容与他们的思想实际、知识水平相去甚远,理解较困难,今天的德育课教学对他们没有带来多少益处。因此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就成了教师的“独角戏”,学生难以真正溶入到课堂中,在课堂上的表现为有的学生上课不专心,人在曹营心在汉;有的通宵上网聊天、玩游戏,上课趴在课桌上睡觉;有的上课讲话、玩手机、听MP3,对教师干涉不听,反而顶撞教师;有的经常无故旷课、迟到早退、东游西逛、无所事事。
(二)中职德育课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缺乏。教育学认为,教育活动是一种双边活动,它既是师生之间的一种相互影响关系的活动,又是受教育者主观世界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具有作用与反作用性,如果这种双边的互动的残缺就-1-
意味着教育的残缺。德育课教学过程应该是师生积极互动的过程,德育课课堂内师生互动的状况如何,直接反映出了德育课的教学效益。但是在中职德育课教学中,主要还是教师“一言堂”为主,学生的主体性意识与主动参与性被忽视,与师生的互动教学相差很远。
(三)中职德育教师所运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存在问题。德育课教学质量的高低,与德育课教师运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有密切关系。但是很多教师认为中职学校学生的学习基础太差,接受、理解知识能力极低,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基本上是唱“独角戏”,把讲授法作为最常用教学方法,照本宣科,不从学生出发,不为学生着想,不考虑学生的年龄因素及接受能力,过多运用学生不懂的专业术语,对学生觉得难懂不理解的地方一带而过,草率了事。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堆砌材料,把一些无关的事实随意迁移,而对那些相关的事实不进行组织整理,零碎杂乱地讲授给学生,这扼杀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展,形成了毫无意义的“教师乱讲一气,学生死记硬背”的满堂灌的僵化局面。到头来,教学计划虽然完成了,教学目的却没有达到。其实过度使用讲授法的结果就会忽视学生的感受,忽视学生的体验、学生即使学到了知识也不会达到“悟”的目的,进而德育课中非常重要的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目标就很难实现。
针对以上问题,我通过不断的课堂实践和探索发现体验式学习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模式。
二、中职德育课体验式学习的内涵
体验式学习理论的最早构建者戴维•库伯认为:“学习是体验的转换并创造知识的过程。”将体验式学习放入教育中,可以将其定义为在某个真实或者模拟的场景中,由教师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进行切实的实践并获得充分的体验,在这个过程中对其以往的经验进行运用、反思和改造,并与他人分享,从而得出新经验、新知识、实现自我认识、技能的改造、提升的一种学习方式。
三、体验式学习在中职德育课教学中的意义
(一)有利于挖掘德育课的实用功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在人们印象中,德育是空洞的教条和说教,德育教师是矜持、刻板的“马列主义老太太”,很多学生对德育课抱有可学可不学,学了也没用的错误思想。特别是目前绝大多数中职生都是应试教育体制下的中考失利者,他们基础知识较薄弱,耐性差,自信心不足,从而不想学、不爱学甚至拒绝学习,教师天天面对不
爱学也不会学的学生,教育教学工作的兴趣淡然,再加上学生难管、难教,传统的教学根本无法达到预想的教学效果。体验式学习就是由学生亲自参与到发现知识的过程中来,将德育课教学活动根植于生活,将教学与生活融合在一起,通过与活生生的现实生活实际的联系,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主动参与的强烈愿望,激发起学生求索问题的热忱,同时在活动中引导学生在生活的背景、事件、经历和问题中自主探究、自主建构,使学生在观察生活、感受生活、体验生活的探究活动过程中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掌握服务生活的本领和技能,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有利于发挥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深入认识,有利于增强自信、负责的精神,形成稳固的学习动机,从而实现德育课的教学目的。
(二)有利于发展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实践能力不仅是对人的素质的基本要求,也是培养人的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的重要条件。中等职业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技术应用性人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技术特别是新技术知识,往往是在课堂上获取的,但要真正掌握技术,必须通过应用即充分的实践,实施活动教学。体验式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让学生亲自感受具体而丰富的客观世界,亲身经历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通过观察、实验、实习、社会调查等实践性活动,诱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
四、体验式学习在中职德育课中运用的策略
体验式学习重视实践性的学习方式,它的有效性、重要性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充分展现出来。
(一)创设情景,开展课内体验式学习活动。
德育课堂上开展德育体验式学习活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教师应该做一个有心人,从学生平常的生活、学习、工作实践中发现、收集德育素材作为课堂德育活动的背景资料,这些从学生身上得到的素材真实并且能令学生信服;其次,根据素材设计情景,并以辩论、演讲、经历分享、角色扮演等活动为载体,融入相关的道德知识,借助学生的以往经历、体验、情感等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体验,学习相关的德育内容。学生通过自身的体验参与到课内道德教学中来,有效提升了课堂德育效果。如教学时,“小品进课堂”,开展情境表演,就可以使教学内容从静止的纸面上站起来,引发学生的亲切感与新鲜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之在轻松愉快的心境下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如:上《天天3.15——
关注消费者的权益保护》时,用小品创设两个人在各个消费场所中的情景。小品是我自己根据教学内容编写的,课前先让学生练习。当在课堂上展示的时候,引起了台下同学们热烈的掌声。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了过来。整个小品表演下来,同学们全神贯注,观看得非常认真,比我平时讲课的效果好了很多。表演结束后,当我问起在小品中有哪些消费类型的时候,学生们都能积极地回答。学生还能回答在这些消费活动中消费者的哪些权利被侵犯了,哪些权利得到了保护。整堂课下来,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很好。通过这种小品活动学生不仅学习了课本内容,更学到了在实际的消费活动中应该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达到了教学的目标。
另外,也可以用案例创设情景。如我在上《杜绝不良行为》这一课时,我就根据课堂内容编写了一则案例发给学生,当我讲到不良行为的内容时,我就问学生在案例中有哪些不良行为,在讲到不良行为的危害时,我就问学生案例中的主人公受到了哪些处罚,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就自然而然地体会到了不良行为的危害。这样就不用教师大张旗鼓地去讲了。在讲到如何杜绝不良行为时,我就让学生帮助案例中的主人公出出主意,如何才能改掉身上的这些坏毛病。最后我又因势利导,教育学生应该遵守有关学生守则,遵守学校纪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组织社会调查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上有理可讲,有话可说。
中职德育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需要学生参与实践活动,中职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习特点也要求课堂教学要具有实践性。
我们学校学生现在使用的四本德育课国家规划教材就有太多可取之处,特别是其中的社会调查部分,我们德育教师可以有选择性地充分利用。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一言堂”出现的原因不仅仅是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思路的问题,我觉得在很多时候还在于学生不会讲或无话可讲。只有让学生去调查、去体验,他们才能有话可说,有感受可讲。如在上《投资理财》这一课时,我就事先把学生分成四组并布置不同的任务。第一组主要是到各大银行了解存贷款利率和手续,第二组主要是了解债券的种类,最好能拿到几张债券的样张,第三组主要是了解各类保险的办理手续并把自己参加的一些保单拿过来展示,第四组主要是调查除了以上三种主要的投资方式外,还有哪些投资方式。通过调查后的课堂上差点没了老师说话的机会。整节课下来,讨论异常激烈,而且都是有理有据,完全打破了“一言堂”的沉闷。课堂效果可想而知。总之,创设的情景形式多样,但
无论形式怎样变化,其宗旨都是通过教师创设学习诱因,激发学生情意,调动学生动机,从而使学生产生良好的心理体验,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
(三)充分利用实训课和工学结合的机会,体现“做学合一”
中职学校具有得天独厚的体验式学习的资源。学生在学习专业时,开展项目教学,专业技能实习,都要深人社区,深人工厂,与社会接触,与企业接触,与厂长、会计等企业管理人员交流。我们德育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引导学生采取调查、讨论、访问、演讲等多种方式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德育知识的价值,体验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心理,以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主体意识。强化学生体验环节,丰富教学内容,是德育生本教学实现课程目标的有效教学策略。如在财会专业学习货币职能时,让学生以小组学习的形式收集常见的信用工具,了解不同形式结算的情景,归纳货币的职能,并开展“金钱万能吗”的讨论。如一个参加工学结合的电子班回来后,我在上《发展变化与顺境逆境》这一课时,让学生谈谈在工学结合期间遇到的一些困难以及是如何解决的,学生们踊跃回答。原因就在于他们去体验了,有经历,有感受。
(四)带领学生亲临现场,让学生亲身体验。
哲学、政治经济学有些知识比较抽象,有的知识距离学生的现实生活比较远,很难理解。通过带领学生亲临现场,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易于构建知识,巩固知识。如学习《法律基础知识》的《犯罪的惩罚》时,组织学生深人县人民法院旁听法官审判,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审判程序。特别是最后法官宣读对犯罪人的判罚时,给了学生很大地思想冲击。这样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了活动,更好地理解了知识,形成了认识。
(五)组织集体活动,促进学生道德学习。
学校的运动会、班团会等活动都可以为德育所用。以运动会为例,学生在活动中会自觉的遵守团结、合作、公平竞争等要求,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发现自己在这些活动中的道德体验,使道德体验和自觉产生的道德行为外化,这样学生的道德体验会更加深刻,也能使道德行为更具自觉性和迁移性。
(六)营造浓厚的道德氛围,陶冶学生道德品质
学生每一天的生活都是一种真实而自然的体验情景,这个情景对于学生来说是高度个性化的,学生在情景中会潜移默化地学到许多东西,并有可能终身受到影响。因此教师应该有意识地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道德学习氛围。氛围的营造可以从两个层面进行:其一,从学生自身的层面来看,教师要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集体,正如马卡连柯所说的通过集体产生的“平行的教育力量”;其二,全体教师要联合起来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要将德育作为全体教职员工的责任,营造全校范围内的德育氛围。教师在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同时应该注意自身的道德修养,让自己成为学生良好职业素养、道德品质的最佳榜样。
体验式学习丰富了学生的心理体验,激发了学生的道德情感,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德育课的重要功能是促进学生思想上的成长,而有些知识在课堂内讲解是无法理解的,是需要学生亲自实践,用心体验的。通过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让学生作为主体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在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技能知识等层次全面和谐地发展,使学生的知、情、意、信、行发生变化,以“体验”促发展,进而达到知行统一,实现培养全面发展的新时代职业人才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中职德育教学贴近学生实际的初探》广西航运学校龙小兰
2.《“活动—发展”教学模式在中职德育课的构建》詹敏玲龙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