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德育课活动体验式教学的尝试与思考
德育课活动体验式教学的尝试与思考
我想,这世界上如果只存在着一种真正的成功,那一定属于孜孜不倦的求学者,一边隐忍成长,一边坚信学无止境。但最可怕的不是厌倦,而是你渐渐地把厌倦当成了习惯,还认为理所当然。
这几年听了诸多德育课教师的课堂教学后,发现最常用的是体验式教学,体验式教学方法总体上可分为两种:一是非介入性体验,即并不介入实际认知客体,而是通过各种间接的方法模拟实际生活,通过构象的形式建构认识的方式,如案例教学法、互动教学法和角色扮演教学法等虚拟情境体验方法。二是介入性体验,指认识主体实际面对认知客体,通过主客体互动而获得知识的方式,主要包括以实践教学法为主的真实情境体验方法。教学实践中用的最多的较为成熟的是第一种非介入性体验,在第二种介入性体验方面也敢于走出第一步,下面就介绍德育教师的几个活动体验式教学案例。
一、活动体验式教学实践案例
案例一:
《恪守职业道德》德育活动体验课
-------走进刘国钧纪念馆
一、走近职场刘国钧1、2、3、记录:刘国钧先生5个职场故事(每个故事平均4行,共计20行)。思考:每个职场故事分别体现了刘国钧先生什么职业道德? 反思:
请联系自身实际谈谈刘国钧先生的职场故事给了你什么启示?
二、学习新时代职场榜样:
请列举一个当今时代人物的职场故事,并简要分析体现的职业道德以及作用。
三、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四、你所学专业需要哪一些职业道德?为什么?有什么作用?
五、小组讨论、交流、分享(课堂进行)
案例二:《增强规则意识》德育活动体验课
------你好,校园规则!
一、寻访任务(在 作业本、现场完成)
(一)知规: 这些场所分别有哪些规则?
(要求:每个场所、每人整理、至少5条)
(二)明规 :
1、这些场所为什么要制定或遵守这些规则?
2、有什么作用?
(要求:每个场所、每人整理、各至少5条)
(三)守规:你和你们小组成员遵守规则情况如何?自评、互评。(从仪容仪表、文明礼貌、待人接物、遵章守规等方面进行,)
1、自评:每个人至少整理5条
2、他评:选择某位组员至少3条
(四)悟规:这一体验活动你有哪些体会?(课后完成)
二、“三国杀”破冰游戏分组(每组4—5人)
三、各组明确寻访的校园场所和场合
四、交流分享会(课堂进行))
结合教材内容,在春天的时候开展了《感受道德之美校园踏春》活动,让同学们在欣赏校园美丽春景时体会、实践礼仪道德,《货币的基本职能》一课,让同学们参观学校的会计文化中心,了解货币产生的过程,正确认识金钱。学习哲学《联系的观点》时,带着同学走进校园附近的油菜花田,在大自然中体验学习普遍联系的观点。
二、思考:
1、活动体验式教学是时代需要
在我国第34个教师节这样的日子里,全国教育大会在北京召开。此次大会习近平首次将其称之为“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提出今后教育工作的具体要求: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要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要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要在增长知识见识上下功夫;要在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功夫;要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作为德育课教师理所当然要按照习主席的具体要求努力不懈怠,探索、尝试、实践、反思,促进德育课程教学改革向纵深方向发展。
马云认为,过去是知识驱动,未来是智慧驱动,是体验驱动;过去是以制造为中心,未来以创造为中心;过去追求标准化、规模化,未来讲究个性化、特色化。未来的教育,不能只教知识,教和育不一样,教的是知识,育的是文化;学和习是两个概念,学是学知识,习是尝试知识、体验挫折,是一种想象力、一种文化。德育课的活动体验式教学方式追求的和马云的观点不谋而合,让学生们在真实的环境中看听说、参与实践、体验分享、反思成长。
二、形成教育者组织引导与学生自主活动体验相结合的格局
在德育课活动体验式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在应加强组织引导:一是根据工作特点,学生特点,教师根据授课内容精心制定好活动体验式教学的具体实施计划;二是根据课堂教学或实践体验的特点,确立具体的实施步骤,选择恰当的方法;三是加强与学生的双向互动,沟通交流。只有不断地与学生互动沟通,才能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明白学生的实际需求,选择合理的体验式教学内容和方法,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四是做好跟踪反馈工作。同时,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在活动中自主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做到学生主体性和教育者导向性的有机统一。学生作为主体积极地亲历具有教育性、创造性的实践活动,在主动参与过程中体验并审视自己的活动实践,积累正确的经验,心智得到改善与建设。
体验式教学中的教师不是一个传授者,而是一位促进者、协助者,让学生通过体验和思考,进行自我发现和发展,其重点不是自己的“教”,而是学生的“学”,并在此过程中鼓励探索,容忍失败,体验式教学方法的选择必须契合教育教学的主要内容,适合学习主体的需要,激发并保持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因此活动体验式教学可以解决关于职校生理论基础薄弱、学习兴趣不强、理论说教无效的教学困扰。
三、主要的问题:
1、学生在活动中会遇到许多预料不到的问题、矛盾、冲突,教师备课时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学情,为处理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把握教学重点难点、选用教学方法提供依据。必须从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程度、学习兴趣、知识结构等方面综合考虑学生的活动实践能力,即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能够达成教学目标的几个维度,达到多高的程度。如果一切都在预料之中,学生确实焕发出积极、主动、迫切的学习热情,那么提高学习效率一定会成为实锤。
2、活动体验课不同于课外活动,是教学内容之一,是教学内容的第一步,不能代替课堂教学,仍旧需要回到课堂结合学生的活动体验开展教学。另外,以上活动场所主要在校内,50人左右的班级容量,人数合适,场所容许,组织得力,效果明显,若是100人左右的合班,基本上就不适合了,人多不易组织管理,校内场所也容纳不下。
总之,德育课活动体验式教学还在尝试路上,如果我们都能在日复一日的厌倦中开出最有质感的花,用诗意的心去代替聒噪和嘈杂,那一切都会变得不一样。
第二篇:在德育课中实施体验式教学
作文课中的品德渗透
梁山镇中心小学 张慧诚
关键词:体验、感受、调动、升华
一、体验式教学是实现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
德育工作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其实这是我国素质教育的终极目标,而“爱国主义”,“民族主义”,“集体主义”等都是德育的终极目标,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在学校教学工作中一至处于首要地位。是教育界乃至社会十分关注的问题。长期以来,德育课程教学存在着许多弊端,重“明理”,轻“导行”;重“灌输”,轻“感悟”;重“接受”,轻“体验”;重“书本”,轻“生活”。可称之为“说教式教学”。它以教师为主角进行单一的说教和训导,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当成是消极接受道德说教的“录音机”和没有独立自主思想的教育对象,因而无法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我在教学中,从小学生的实际出发,进行“关注学生个性体验”的课题研究,试图从“快乐生活”和“个性体验”的角度来优化作文教学,赋作文教学以生活的灵性,恰当的把德育教育融入课堂。我的具体做法是:(1)享受学校生活
校园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庄严肃穆的升旗仪式,沉积学生的爱国情操;竞争激烈的校园春秋季运动会,让学生感受运动的快乐,团结的激情;精彩纷呈的艺术节,展示孩子们优美的舞姿和高亢的童声,感受生活美好;趣味浓郁的班级活动,让学生在欢声笑语中汲取知识的养分,让自信、能力在这里养成。这些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为学生快乐作文提供最原始的积累。高尔基曾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所以我鼓励学生大量阅读课外书籍,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坚持每周一检查、一交流、一评比,让同学们在快乐的阅读中拓展知识面,获得更丰富的素材积累。朗诵比赛、成语比赛等等,寓作文教学于游戏之中,不断激发他们的灵感,感悟人生。(2)感受家庭生活
家是一个人的情感归宿,家庭亲情是永不褪色的话题,家庭生活是学生习作的素材库。学生融入家庭生活,主动与父母交流,参与家务劳动,引导学生善于捕捉、体验,并主动表达对生活的感悟,学生就能把“包粽子”、“吃月饼”等写得细腻而富有童趣,习作就会充满生活的气息,流露孩子率真的心灵,从而养成关爱他人,感恩父母的品质。(3)关注社会生活
社会是个大学校,它具有广阔的空间。让学生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关注社会现象,体验社会发展,激发写作欲望。例如,我动员学生给汶川灾区献爱心,并且给灾区的孩子写一封信,唤起他们对灾区人们的关爱之情;我组织学生观看电影《汶川大地震》,组织学生参加关爱留守儿童的社会捐助活动,让学生
体验人间真情和大爱无疆的场景;我让孩子们观察城市的变化,让他们感受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等等这些,拓宽了孩子们的视野,丰富了他们的思想感情,让知识与学生的活动、体验交织在一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自觉地进入体验状态,在体验中形成自我教育的主动意识,从而达到净化自我心灵。(4)引进自然生活让知识与学生的活动、体验交织在一起
古人云: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美丽神奇的大自然,它不仅属于画家,更属于小学生。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开展“我与春天有个约会”、“我与小树一起成长”、“我给小鸟做个窝”等活动,使学生细致观察自然美景,细心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景诱情发,情由景生,学生带着“出笼小鸟”般的愉悦,山水花鸟,飞禽走兽,便跃然纸上。
二、在课程中实施体验式教学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更是发展的主体、体验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和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为此,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内在动力,当代作家刘心武说过:所谓独特,就是基于我个人的生活经历和生活感受……,我越从自己独特的经验和感受出发,我的作品就越不会与别人雷同,越可能具备特点。由此可见,体验和感受是个性作文不可或缺的催化剂。那么习作教学中,如何从体验入手,张扬学生的习作个性呢?
(一)注重生活实践,增强个性体验。“学校不能和生活脱节。”德育课程要从脱离儿童生活的状况中转变过来,成为面向儿童生活的课程,德育课程要从过去的理想化、政治化、模式化的框架中走向生活化,让儿童在生活中深刻认识社会和自我,从切身的体验中学会识别美与丑、善与恶、真与假,并在生活交往中学会做人。徳育要大胆让学生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和多元道德价值观念,不回避现实生活中学生遇到的种种矛盾,放手让学生在多变的社会生活中,灵活运用道德知识去通过分析、比较做出正确而合理的选择,我从习作体现个性化入手,让学生写个性化的生活经历。比如母亲节这天,为了让同学们感受母亲的辛苦,我要求每个学生回家后为妈妈做一件事,并写下来。因为是亲身的经历,每个学生都有独特的感受。在事后的习作中,有的写道:“在我的记忆中,妈妈的头发乌黑发亮,可当我给她梳头时,却意外地发现竟然添了白发。想起自己平时总是不听妈妈的话,惹她生气,心中充满深深的歉意”。有的写道:“我把妈妈的脚放在一盆温水里,仔细地洗了起来。可是脚掌上全是小口子,不忍目睹。每当口子裂开的时候,妈妈就会感到钻心的疼。这时,许多往事便涌上心头。这些小口子,都是妈妈为我操劳的见证啊!我心一酸,泪就落了下来”。还有的写道:“我帮妈妈拖地,拖了一遍又一遍,好不容易才拖干净,直累得腰酸腿疼。不由得想起妈妈平日的辛劳”。那一次的习作是前所未有的真情流露、生动感人。
(二)自主选择,调动写作积极性。
研究表明,不同学生具有不同的写作方法,只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每个学生就能写出天真而又有个性的习作。
在教学实践中,一次我要求学生以“保护环境”为题写一篇作文,让他们自由发挥,不加以干涉。结果,有的学生把看到的美景写成一篇优美的抒情文,从而激起人们保护环境的意识。有的学生则以“鱼儿与小鸟的对话”为题,阐述破坏环境的危害性。甚至有的学生还以寓言或者编故事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感想。写得七彩纷呈、入情入理、生动感人。学生在写作中放飞思绪,享受快乐。
(三)抒写真情实感,表达独特感受。
生活是儿童作文的源泉,每个儿童都具有不同的生活经历和感受,影响着他们的成长和思想。而他们在作文中表达出来的又是那么的天真,这是儿童生命季节中最宝贵的。我曾经要学生在习作中谈谈“我的理想”。同学们畅所欲言,有的说:我的理想是当大款,住豪华别墅,神气活现。有的说:我要当一个武功高强的大侠,行侠仗义。还有的写当大官、当警察、教师、农民,等等等等。我对孩子们的这些说真话、写所感的行为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赞赏,但同时又对他们这些稚嫩的认识给予正确的引导。
通过充分倡导个性化写作,使学生在写作中放松自我,展示自己的思想情感,乐于用作文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
三、创设轻松氛围,感受写作的快乐
要让学生快乐写作,就要为学生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写作氛围。比如,一次,我在班上开展“找朋友”的游戏,将孩子们分成A、B两组,要求同学们面对面地给对方画像,然后将画像打乱发给同学们,对着画像找朋友,并进行相互采访。拿到画像后,同学们就像清晨的小鸟,叽叽喳喳地议论开来。有的说:“这个帅哥是王进吧?好像又不是,鼻子大了点”,有的说:“这个像是谁画的呀,太可笑啦,头那么大,眼睛又那么小”,……。在同学们的交流中,我听到了他们稚嫩的情感交流的话语,感受到了友情互助的愿望和童心焕发的真诚。“你平时喜欢玩什么?”“玩电脑,你呢?”“我喜欢打篮球”。“我觉得你数学很好,下次一定要帮助我哟”。“我家里养了一个小狗,好可爱的,下次来我家里玩好吗”……。教室里洋溢着阵阵欢快的童音和笑声。此时,我突然发现一个叫王烨的小女孩正默默地坐在座位上,注视着我,我走过去问:“你没找到朋友吗?”她怯生生地低下头,小声说道:“老师,我想和你做朋友好吗?”我心里咯噔一下,说:“好啊”,她走向我说:“那我可以亲一下你吗?”,我蹲下身子说:“老师很愿意”,于是她紧紧地搂着我的脖子,用稚嫩的嘴唇亲在我的脸上。顿时,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涌上心头,我不知道这是作为小学教师的那份责任?骄傲?还是自豪。最后,我问大家,你们愿意把这节课的快乐写一写,与其他人分享吗?同学们异口同声的说:“愿意!”。第二天,《有趣的作文课》《我的新朋友》《我的画像》等一篇篇充满个性的文章放在了我的桌上。轻
松的氛围让学生不再害怕作文。
为了让学生自主快乐地写作,我创设班级作文选刊,让学生将自己快乐的事、愿意与大家分享的事,写到班级作文选刊上,其余的学生看后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一个小小的改变让我惊喜不已:我看到了科学课上实验成功带给学生的自豪感;我看到了美术课上一张普通的画也是学生独有的快乐;我看到了老师的一个个表扬竟然可以帮助孩子们树立自信……。
徳育教育,只有融入快乐的教学过程中,才能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在体验中良好的品质逐渐形成,德育教育的有效性也能得以实施。
参考文献:小学语文苏教版第十一、十二册
第三篇:尝试“体验式教学”提高课堂实效性
尝试“体验式教学”提高课堂实效性
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学生的理解、体验和感悟。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我们不太重视儿童在接受教育过程中的体验。成人的观念,披着“知识”的外衣,以标准化答案的方式排斥着儿童独有的人生体验。如果忽视了儿童在理解基础上的体验,以及在体验基础上的理解,那么除了死记硬背,孩子们还能干些什么?因此,我试图在教学中开展以学生体验为基础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们在体验、理解、感悟中发展。
例如在上“体积与体积单位”一课时,我尝试从始至终让学生在体验中质疑,在操作中体验,在体验中思考,在体验中创造,在体验中抽象,在体验中提升。
课的开始,在吃早餐的生活小问题中引入:老师将同样多的牛奶倒入两个相同的杯中后,其中一杯牛奶的液面会高一些。这样,学生的好奇心理会致使他们不约而同的产生疑问:这是怎么回事呀?学生们猜想了很多种可能性,但百思不得其解。这时老师就请两位同学到前面来,分别将牛奶喝掉,两位同学都争着要喝液面高一些的那杯牛奶,说这里面一定藏着秘密。
牛奶被一饮而尽,喝牛奶的同学首先发现,“这杯牛奶中有一大块儿冰糖!”孩子们看看他,又看看冰糖,都笑了起来。这时有的学生说,因为冰糖挤占了杯中的一定的“地方”,所以,牛奶液面会上升。还有学生补充说,其实这个“地方”就是空间。于是孩子们自然就产生了各种假设和疑问:是不是所有的物体都占空间?这个空间看得见吗?占的空间又有什么不同呢?在数学中,我们又管它叫什么呢?能不能算出来?等等。
问题真是五花八门,于是也就有了要继续研究的冲动。
这时老师就为同学们准备了许多的物品,例如石头、杯子、水、沙子、木块儿、面团儿、气球、盒子、苹果、草莓„„请同学们用自己手中的物品来验证自己的假设的正确性。于是,同学们饶有兴趣的分组开始了各自的试验。
对“体积”的认识是学生的数学学习从二维平面向三维空间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以往的教学更多的是讲授式的,即告诉学生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就叫做体积。但对什么是物体所占的空间并没有体验,因此,学生对空间的大小只具有抽象的模糊概念。这时,我安排了充足的活动时间与空间,使学生在观察、猜测、动手实验的过程中学习。在这种亲身的探究与体验的过程中,与同伴交流,向大家阐述自己的观点,体验不同实验的优劣,不断完善自己的认知,真正感受空间及空间的大小,在不知不觉中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了。孔子说“吾听吾忘,吾见吾记,吾做吾悟!,'学生在试验的过程中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耳朵去听,用自己的手去做,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在“做”的过程中的这种体验,不仅使学生充分的感知了物体确实占有空间的事实,而且很自然的对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也有了足够的认识。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新奇的想法。比如,A组同学们先将正方体形状的积木按进面团中,再将积木拿出来,于是面团凹下去了一块,这就是刚才那块儿积木所占的空间,按下去的积木有大有小,于是证明了空间也有大有小。B组同学是在一个平碗的沙子中“种”入了一个土豆,再将沙土抚平,于是沙土富裕了很多,他们将多出来的沙土倒入另一个碗中,这个碗中的沙土就是土豆所占的空间,只是碗中沙土的形状与土豆的形状不同而已。c组同学将大草莓放入口中,腮帮子就鼓了起来。说明草莓占有一定的空间。同组的同学还说,我多吃了几个草莓胃里会有点胀的感觉,说明草莓占了胃中的一些空间。这时,班中有个同学说:“你再多吃点儿就该饱了”。老师马上问:“饱了说明什么?”学生说:“草莓占胃的空间越来越大”。D组„„同学就是这样通过大量的体验和感知,逐步抽象出体积的概念——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体积。使“体积”概念清晰而深刻。在动手操作的外在表现形式下,学生自主的内在体验,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展,他们对三维空间的理解更加自然、顺畅、深刻。
在学习体积单位的时候,通过学生亲自寻找体积单位,让学生经历和体验前人发现体积单位的过程,从而巩固学生对立体空间观念的理解,并来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厘米、立方分米和立方米。学生学习过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通过迁移可猜测出体积单位的名称,再与体积单位的概念联系起来,脑中就可以自己构想出体积单位的样子。于是上课时老师说:“今天老师给大家准备了很多的物品,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构想,来自己寻找或者创造出体积单位。”老师给学生准备的东西丰富多彩,有豆子、石子、纸片、绳子、各种形状的积木、长短不一的木条等等。学生在自我探索和寻找体积单位的过程中,不仅找到了边长1厘米、1分米的正方体,将它们作为体积单位。有的小组还合作用几根米尺组成了一个边长1米的正方体框架,把它作为一个体积单位。并且说明了为什么选用正方体作为体积单位的原因。有一个组的同学还发言说:“我们也找到了一个体积单位,就是边长不是整厘米数,它的边长是3.3厘米。如果把它作为单位,计算时就不太方便,但我们认为它也可以作为体积单位。”这时,老师充分的肯定了孩子们的创造。老师说“边长3.3厘米的正方体原来也是个体积单位,它以前叫l立方寸,但是由于它不是国际单位,所以已经被淘汰了,你们能发现它,老师还是非常高兴的。你们个个都是小小发明家了,你们发现和寻找体积单位的过程,与我们的前人很类似。不过你们很聪明,你们比他们的发明要快多了。”学生都得意的乐了起来。正是老师给了学生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体验了研究的历程,学生才会对体积概念本身有进一步的认识,对空间观念有进一步的理解,也才会有这样的成功与快乐的体验。
体验学习不仅充分展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而且它使学习进入了一个生命的状态,因为有了体验,学习过程中不仅要用大脑思考,而且要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嘴巴去说,用手去做,用身体去经历,用心灵去感悟,这已不仅仅是理解知识的需要,更是激发学生生命活力,促进生命成长的需要。
第四篇:试论体验式教学的新尝试
内容摘要:
论文 关键词:体验 体验式教学 课堂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有效性 论文摘要:体验式教学就是指在教学中教师积极创设情景,引导学生由被动到主动、由依赖到自主、由接受性到创造性地对 教育 情景进行体验,并且在体验中学会避免、战胜和转化消极的情感和错误认识,发展、享受和利用积极的情感与正确的认识,使学生充分感受蕴藏于这种教学活动中的欢乐与愉悦,从而达到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目的。在体验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来合理开发与利用好课堂教学资源。
论文 关键词:体验 体验式教学 课堂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有效性
现在的中学思想 政治 课教材出现了尤为引人注目的一个显著变化,那就是在框架结构和具体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教材力图构建贴近社会生活和学生实际的课程内容体系,体现“以生活为基础”,而且在具体知识的呈现上也力求充分做到“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把基本观点、原理融人鲜活的生活题材之中,通过大量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范例来展示观点。换句话说,新教材把“教本”变成了“学本”,力求使课程教学内容回归学生现实生活的价值取向,鼓励学生对教课书的自我解读,自我理解,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
正是基于这样的现状,广大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在教学中努力尝试体验式的教学。
一、体验式教学及其重大的现实意义
可见,体验教学不仅是理解知识的需要,更是激发学生生命活力,促进学生成长的需要。体验既有情感的刻骨铭心,又有知识的深刻烙印,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这和思想政治课的三维目标是一致的。所以在教学中,它要求教师要积极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和他们的感受需求,加强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尽量选择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情景实例,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来组织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思考和探索。在教学内容上,教师也应特意安排一些“留白”,给学生留下思考的余地,给学生机会去丰富和生成新的学习内容。这样做就将过去片面强调基础知识的传授,转变成了不仅把教材当作是知识的载体,更重要的是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种工具、一种途径、一种方式,即一种最基本的课程资源。这样做不仅使学生能初步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结合社会生活和自身成长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开展研究性学习,自主学习、自主研究,培养了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古代哲人曾说过:我听,我忘记;我看,我记得;我做,我学到;我教,我掌握。东西方哲人又曾说:实践出真知。因此从事新教材的教学,我们不但要引导学生发现生活、理解生活,更要引导学生参与生活、体验生活。参与、体验生活就是为了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们要积极创设生活情景,让学生有积极运用自己所学的理论来解决自己、家庭和社会上的各种实际问题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充分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来锻炼他们的生活参与能力,同时,要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经验,认真思考、总结 每个所学的理论究竟可用来解决哪些实际问题,让学生积极与同伴、教师交流这方面的成果。生活是自己的,认知过程是自己的。于是,体验向自我开放,通过体验,人类经验和个体经验实现融合,情感和理性直接对话。只有这样,教育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精神世界,在学生的心灵与人生中留下有意义的痕迹,才能实现其精神构建和个性形成。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尝试和探索体验式教学,最大限度地让学生投入到积极探索知识的活动中,并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思考,发展能力,从而体验创造,体验成功,真正成为思想政治课理论学习的主人。随着二期“课改”的不断深人,以学生发展为本,坚持课堂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贴近学生的实际、贴近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的教学原则已广为广大教师所接受。但是,在真正的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如何深人贯彻实践这些教学理念并能取得积极良好的教学效果?却值得我们深思熟虑。现实情况是,许多教师把体验式教学变成了观点加大量例证式的教学,稍好一点的是先出现大量的例证,然后由学生通过例证概括归纳出教师想要得出的结论。学生真正的参与体验与激情的投人在这样的过程中被蒸发和抽象掉了。政治课教学再次陷人脱离受教育者的生活体验和生活需要的境地,导致学生在这样的课程面前再次感到无尽的厌倦和疲惫,无法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二、深入开展体验式教学的关键在于课堂教学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
根据上海市第三女子中学某教师开设的一节高一思想政治《投资理财应当遵循的原则》的公开课,我们特别应该指出的是该教师设计编排了一个引人人胜的故事一以贯之,运用这样的教学资源吸引了学生,所有的教学内容在这个故事中被巧妙地贯穿了进去,并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参与教学、现身说法,增添了学生对知识的亲切感、缩短了理论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感、增强了知识的弹性,有力地促进了知识的迁移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中学思想政治课本资源由于种种原因总是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因此,要使得课堂教学逐渐实现从“教教材”向“用教材教”的转变,思想政治课教师必须具备并提升自己选择和运用课堂教学资源的能力、整合并重新开发教材内涵的能力。王老师的这堂教学公开课给我们提供了一条深人开展体验式教学上好思想政治课的新思路,针对某些教学内容教师设计一系列故事发展线索,以相关的故事、情景设计串联起知识,引导学生参与课堂互动带动教学,充分整合发挥课堂教学资源的作用,并在教学中融人许多贴近学生实际的新的内容来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总之,的这堂课给了我们许多的启示。
启示一:课堂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最根本的落脚点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新课改“注重从实践、体验中获得新知识”、“重视在生活中认识社会”,其理念就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始终把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在开发和利用课堂教学资源时要追求效率的最大化,即是否有利于学生更好、更快地获得知识、技能,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理念等。教师在课堂上“塑造”了一个小白领cici投资并几次反复的故事,在cici几次投资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都参与其中,帮助cici出谋划策设计不同的理财方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有设计理财方案的冲动,也有自己设计的理财方案得到首肯的满足,更体验到失败后的懊恼和反思,逐渐体味到投资理财应该遵循的原则并学习到了一定的投资技巧。学生在获取了大量丰富的课堂教学资源的同时,还培养了“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批判性思维的能力”、“辩证思维的能力”等。这也正是教学有效性的具体体现。
启示二:课堂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必须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教学资源的开发与运用是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的,它对知识与技能目标,或者对过程与方法目标,或者对情感价值观目标的达成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可以支持课堂教学的资源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在选择教学资源时切不可信手拈来。怎样将理论性强又显得极为枯燥的理财基本原则能够用深人浅出又让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使学生接受而又不产生反感,这是一个艰巨而又困难的教学任务。在这堂课中,教师可以选择用一个个投资理财成功或失败的案例来分头讲解几个理财的基本原则,但是,学生能够有多大的兴趣耐心听教师把一个个原则讲解清楚?这样做无非就是陷人了观点加例证的教学之中。所以,选择一个个教学资源还是容易的,但用好、用贴切并将它们用一条线索有机地融合起来实现教学的目标是不易的。这需要政治教师能准确地把握教材的逻辑结构,整合好自己手中的资源,为达成教学目标服务。这一堂课下来,学生饶有兴趣地知道了投资理财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懂得了要综合权衡投资的安全性、流动性、赢利性,并根据自身的特点,树立风险意识,学会投资理财,可以说教师开发运用教学资源有效地实现了教学的目标。
第五篇:“活动体验式”教学在中职德育课的运用
“活动体验式”教学在中职德育课的运用
摘 要:本文主要探讨“活动体验式”教学在中职德育课的运用,着重介绍“活动体验式”教学几个主要特征,其中活动体验式教学的基本要素包括:情景设置、学习活动设计、反思交流,小组互动。通过这种有趣而富有意义的活动体验式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上心动而又行动起来与教师一起分享生活感悟与体验,得到心灵和行动效果的双重提升。唤醒更多德育教师参与“活动体验式”教学。心动而又行动起来!
关键词:活动体验;情境设置;反思交流
教育需要触动学生的心灵。而中职教育实际上是一门“动心”的艺术,中职生成长的环境往往更是精神上的盐碱地。职校老师更客观看到中职生他们文化素质不高,更偏重近期表层的教育要求急于让他们增加知识改善行为习惯。许多老师都是很负责的都很敬业,都怀着强烈的责任感,追求完美的教学效果,而且教育技巧也达到相当水平。但随着时代的变化,今天的中职生并不满足于这些,他们不仅希望从老师那里获得知识,更希望与老师分享生活感悟和心理体验,得到心灵的滋养。换句话说,他们希望老师成为他们生活导师,而不仅是知识的传声筒。如果不能把德育工作做到学生的心坎上,其教育效果往往会苍白而无力。
中职生往往缺少别人的肯定对自己缺乏信心。尽管这些孩子的心灵也许已结上冰层,但只要我们老师换一种思路,在了解和体谅学生处境与想法的基础上,从学生最需要、最容易接受的方面入手,借助于有趣而富有意义的活动,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引导他们进行循序渐进的行动努力,就可能取得心灵与行动效果的双重提升。在德育课上让他们心动而又行动。实践表明,这种做法不仅是可能的,而且也是教育发展的趋势。我曾以《职业生涯规划》这门课做一番尝试,放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代之以活动体验为主的方式。带领学生感受职业的相关情境,组织学生参与各种活动任务,并启发他们思考总结学习的收获与值得改进之处。通过一学年师生的共同努力,取得一定的德育课堂实效。学生的各方面素质和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活动体验式”教学的主要特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活动体验式教学的目标在于提高意识与能力水平
活动设计其基本宗旨并非教给学生许多知识信息,而是借助于切实的案例和相关的自主探索活动,来提高他们的职业意识与能力水平。
经过尝试和结果反思,使我认识到中职德育课教学的追求不能用停留在一般性的只是信息层面,而应进一步落实到具体的行动表现上来。如果选择典型的行为样式来表达和衡量教学目标就可以把德育教学目标具体化并更有助于指导教学,下面我以《职业生涯规划》这门课为例。这门课的具体目标要求和活动设计见下表:
实践证明只要学生参与以上行动项目,并达到相应要求。这一门德育课的教学效果一定优于以往的听讲式教学。
二、活动体验式教学的基本要素
活动体验式教学的基本要素包括:情境设置、学习活动设计、反思交流、小组互动。
(―)情境设置:德育课设置教学情境的方式主要有两种:案例描述和场景设计。前者可以从学生与教师用书中获取,具体的呈现方式有直接描述(可让口才好的学生来讲述)、参与性倾听、角色扮演三种。场景设计则是每一节教学的活动场地和组织方式的安排,其中既有教学设施、场地、工具材料的准备,也有分组和小组活动方式的安排。
(二)学习活动设计:活动体验是这种教学方式的主要特点,要求通过引导学生参与回顾自己的经验、讨论、角色扮演、游戏等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提高行动效果能力水平。每章节都设计至少两个典型的行之有效活动方案。
(三)反思交流,每次课结束时都有汇报展示,分享交流的环节,并要求把活动结果记录下来,即使“失效”的活动,也可以通过反思讨论,意识到失败的原因和成功的条件。提高学生的抗挫折能力(注意:教师要激励学生,用赞美的眼光去评价学生)。
(四)小组活动,把一个班分成4-6人左右的小组让学生个人作为成员在小组内活动、交流,并进行必要的分工,一方面可以更充分地沟通互动,达到有效互助的效果,另一方面以小组总结汇报,既节约了时间,也减轻了老师课堂管理的压力。分组的方式可多样化,如报数法,随机拼图法,生日法等轮换使用,这样做可以给学生新鲜感,但每次要多费些时间。
体验式教学就是让学生通过各种活动体验,激发潜能,把握机会,主动尝试,实现学生心态由消极到积极的转变,从而既能主动地采取行动,也能顺利地就业,为将来发展做尽可能多的准备。
三、活动体验式教学应该注意的问题
1.活动方案要切实可行,可操作性强,每个活动都有明确的要求,具体操作规程和实施这个活动要达到的教育目的。
2.每次活动后,要安排5分钟总结环节,让学生发表本次活动过后的体会,让学生在“说”过后,会有一种满足感,他们会感到轻松、舒畅。如此他们在学习活动中就会更加努力,生活中就会更加自信。这样教师可以得到一些反馈信息,同学也能有所分享活动的快感。
3.每次活动前都要想好可能出现的问题与对策。如不习惯于小组教学的班级,开始分组时需要更多一点时间进行准备,以便让学生充分理解小组活动的任务,分工时限和活动原则。在活动过程中,老师应进行巡回指导,以便小组活动更顺利有效。还有做游戏活动时,学生可能积极参与游戏却不肯静下心来,课堂掌控很重要,注意时间分配。
4.教师对学生的活动应做好正确评价并及时评分。注重过程评价,在评价时,我们教师不妨运用“增减效应”,比如先说学生做不好的一些无伤尊严的小毛病,然后再恰如其分地给予赞扬。多以欣赏的眼光,激励学生,努力成为他们的生活导师,让学生爱上你的德育课。做到每位学生心动而又行动。
体验式教学尽管备课很辛苦,对老师也是一种提高。它会给你带来意外的收获,得到这种收获的不仅有学生还有老师自己,每节课的教学准备与重心由教材内容转移到学习活动的设计,组织与指导上来,不仅学生课业更积极地参与,得到更有效的活动指导,老师也可以提升更高级的教学能力――学习情境与活动的设计,活动的过程的监控与指导、突发问题的处理能力,从学生活动中得到丰富反馈等等。经过不断的这种教学实践,相信每位教师不仅任教水平会突飞猛进,而且也会提升职业生活质量,职业学校老师常有一种无奈,虽然职责是教会学生工作,而自己却不会“工作”。因为职校老师大都只学过书本知识,没有在企业工作过。从体验来看,进行问题或任务活动为中心的体验式教学,不仅让学生受益,也有助于改善老师自己的学习管理,活到老,学到老。努力提升自己的职业生活质量。
四、结束语
一般的传统讲解式教学,会把教师累得口干舌燥,练就的主要理解和口头复述能力,而不能提高创造性地设计、组织、指导学生学习的能力,再加上过多地依赖单向的知识传递,对学生的了解和针对性的指导也很难到位。我觉得该唤醒那些还沉睡在传统教学的德育同行们。心动而又行动起来吧!参与体验活动式教学的乐趣吧。
参考文献:
[1]方俊颖.心理健康教育在中职德育教育中的运用[J].亚太教育.2016(14).[2]黄春萍.探究中职德育教育的关键问题[J].课程教育研究.201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