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体验性教学的尝试与思考

时间:2019-05-13 02:36: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语文体验性教学的尝试与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语文体验性教学的尝试与思考》。

第一篇:小学语文体验性教学的尝试与思考

小学语文体验性教学的尝试与思考

摘要:基于基础教育阶段“核心素养”以及儿童阶段心理发育特点,在小学阶段语文教学过程中,体验性教学十分重要。这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淡化外部的、可测量的、简单的知识传授与技巧训练,转向内在的、难以测量的、复杂的品格提升与生命体验。在语文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推进体验式阅读教学,从偏重语文文本的概念化分析,转变到引领学生自主性体验和个性化、创造性理解上来,能够促使学生以自身的体验自主建构知识。

关键词:小学语文;人文性;体验性;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7)10B-0055-03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基础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偏重语文学科的工具性还是人文性,一直是一个极具争议的话题。最近,国家关于基础教育阶段“核心素养”教育要求的提出,使这个争议画上了句号:人文性先于工具性,因为教育的原点是“人”。教育的任务首先应该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与健康的人格,然后才是能力的提升。这就要求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淡化外部的、可测量的、简单的知识传授与技巧训练,转向内在的、难以测量的、复杂的品格提升与生命体验。语文教学的主要工作应该是启发学生心智、陶冶学生情感、提升学生品格,丰盈学生的内心体验。可见,生命体验是实现语文学科人文性教育,实现核心素养培育目标的的基本路径。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我们着力推进体验式阅读教学。从偏重语文文本的概念化分析,转变到引领学生自主性体验和个性化、创造性理解上来,促使学生以自身的体验自主建构知识。经过三年多的探索,逐渐形成“积极引领生成与丰富体验――总结概括升华体验――文创实践迁移体验”的课堂范式。本文以两位教师(李老师和夏老师)苏教版国标本第十册中的一篇课文《水》的教学为例,阐述笔者对体验式语文教学的理解。

一、积极引领,丰富体验

阅读教学的“体验”,是指学生在多角度、多层次阅读文本过程中,将课文语言所表达的知识和经验,与自己已经拥有的感觉、经验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一定的情感、态度、形象、感受和领悟,把学生的生活体验融入文本阅读过程中。让学生与自己的已有生活体验与课文比对、体悟,与作者感同身受,生成与丰富人生体验。

李老师课堂情景:缺水之苦。

师:缺水的生活舒服吗?你能用一个字概括吗?

生:不舒服,可以用“苦”字概括。

师:请大家仔细阅读课文3-4小节,看看哪些句子直接描写了村民们缺水之苦?

生1:特别是在夏天,在骄阳下忙了一整天的男女老少都有一种将要被风干了的感觉。

生2:我们四兄弟,像四根将要被晒干的狗尾巴草一样,从小到大,挂到了母亲的眼前。

师:刚才这两位同学读了这两句话,普通话发音很准确,很好。对作者要表达的情感有一点点理解,比如,他们对“风干”和“晒干”这两个词都加重了语气。但是,老师感觉,他们对于作者要表达的感情还没有真正体味出来。只有真正体悟到作者的感情后,才能在朗读的过程中,用适当的音调较为准确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至于什么样的音调是准确的,没有一定的标准,关键是要走进作者的内心。那么,我们首先看看这两位同学朗读的过程中强调的“风干”和“晒干”这两个词。什么是风干?

生1:风干就是利用风的力量将里面的水分沥干。

师:刚才这位同学表达得很准确。那么,你们在生活中见到过哪些东西被风干?

生2:葡萄干、牛肉干、咸鱼、香肠、风干鸡等。

师:很好。那么,被风干的东西有什么特点呢?

生3:摸上去很硬,吃起来没有水分,嚼起来费劲。

生4:看上去皱巴巴的。

师:如果人有一种将要被风干的感觉,身体有哪些表现?

生1:嗓子说话沙哑,嘴唇干裂。

生2:皮?w粗糙,紧巴巴的。

师:大家说的都很形象贴切,说明同学们观察生活很细致。请刚才那两位同学根据你的理解,带着感情再把那两句话读一遍,好吗?

(两位学生再次朗读课文)

师:大家说,他们比原来的朗读是否更具感染力了?

生:好多了!

师:通过朗读,你现在对作者的生存环境有何感受?

生1:缺水的日子是很痛苦的。

生2:水是这里最珍贵的东西。

生3:我们这里虽然不缺水,但也要节约用水。

语文体验性阅读教学,是一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过程。这个教学片段中,老师采取了三个步骤:初读―品读―诵读。初读: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学生初读时只是觉得“好”,但说不出“好”在哪里。即学生在初读时,最多只能把握其基本内容和情感基调,不能全面细致地领会文本内涵。要想让学生深度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必须引导学生调动他们已有的生活体验,让学生从情感体验出发,对文本进行个性化解读与创造性诠释。比如,为了让学生深刻体悟“风干”的感觉,引导学生描述 “风干”:你的眼睛看到了什么?你的嘴巴尝出了什么?你的喉咙与手感觉到了什么?为了引导学生体味“痛快”的感觉,让学生到前面表演“脱得光溜溜的、奔跑跳跃、大呼小叫、尽情享受、张大嘴巴”,进行角色体验。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诵读。所谓诵读,是指将文字符号变为可感的视觉与听觉符号。诵读要求学生调动起眼、耳、口、心、脑等器官,揣摩词语的内涵,体味文字的内在意蕴,把作者的情感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该激昂处激昂,该委婉处委婉,所谓“因声求气”,实现与学生、作者心灵感通的教学愿景。

二、总结概括,升华体验

体验性阅读学习可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模糊体验,要求学生初读课文,对文章有一个大概的整体感知;第二层,具体体验,要求学生对课文结构,文学特征有比较清楚的了解;第三层,升华体验,要求学生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与文章融合一体;第四层,体验运用,就是把所学知识内化到已有的知识结构中去,并能融会贯通地加以运用。

由于年龄和阅历的局限,学生对生活的体验往往是浅层的、零碎的。课文作者则对生活进行了提炼,对生活经验的传达,上升到了一个较高的层面。他们对体验的描述往往是系统的、深层的。比如,在上述课堂情境中,师生关于“风干”一词的问答式教学过程中,学生对风干的理解,每位学生只能答一两个词或句子。一位学生只能够答出看到的,另一位同学只能够答出吃到嘴里的感觉,他们对“风干”的体验是零碎的。在老师启发前,没有一位同学回答“人有被风干的感觉”是怎样的,即没用“心”系统体验。学生的答案,显现出其体验的表面性与片面性,而且缺乏想象,缺乏精神层面的思考。因此,老师要注意将学生的生活体验与作者的体验相比较,让学生体会到生活表象下所蕴含的深刻,有效地将作者的语用经验转化到生活中去。引导学生将知识概念化、系统化,实现体验的升华。另外一位夏老师在文本学习完之后,呈现了这样的教学情境:

师:作者童年生活的地方好吗?

生:不好。

师:那么,作者为什么花了那么多的笔墨描述了故乡关于“水”的苦和乐呢?

生1:水是很珍贵的,教育我们要节约用水。

生2:我们生活变好了,但是不能忘记过去。

生3:教育我们应该苦中作乐。

生4:故乡虽然很苦,但那里留给了作者深刻的童年记忆。

师:大家说的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你认为,哪一个说法更符合作者的写作初衷?

(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

师:老师个人认为,这篇文学作品最主要的不是教育大家节约用水,要有爱心。作者最想表达他对故乡的怀念之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因为,每一个人的童年都是他一生最深刻的记忆,童年的生活体验是他珍贵的精神财富。

这样,教师引领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联系生活,凭借自己的直觉、情感、灵性,体味、感受、领悟作者的情感表达,在不断的阅读过程中再认识、再发现。引导学生学会总结作者的写作技巧,引领学生的感受与体悟作者的生活体验的表达方式,由体验升华出语用能力。

三、文创实践,迁移体验

学生通过循序渐进的阅读学习,能够比较深刻地把握课文内在意蕴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迁移应用,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夏老师考虑到城市长大的孩子没有农村生活体验,设计了另外一个话题:你有特别饥饿的经历吗?你有特别困倦的经历吗?请描述这种体验。下面为学生的习作:特别饥饿的经历。

放学回家后,我像根木头般呆呆地站在门前。不好,忘带钥匙了!家里有人吗?伸手按了门铃,没人来开门。我不甘心,又按了?状危?结果还是没人来帮我开门。怎么办?爸爸还没回来,去幼儿园接弟弟的爷爷奶奶肯定又在外面玩,可是我好饿啊!我们家吃饭晚,所以我现在很饿,很想回家吃点东西。左看右看,没有办法,只好在家门口坐下来,摸着瘪下去的肚子,感到有些郁闷。“咕噜噜――”肚子的抗议不断传来,我感觉眼前已有金星冒出,它们忽上忽下,忽左忽右,绕着我打转。我本来就容易饿,出现这种情况不奇怪。此时的我,看见那一层一层的楼梯,都恨不得它们能变成香喷喷的巨型“黄金砖”面包吞下去。背着书包的我似乎连再次站起来都困难,干脆就贴着门,闭上眼睛,脑袋里想象食物的样子,以此来“画饼充饥”。就这样,我坐了近半小时,忍受了半小时的煎熬,爷爷奶奶带着弟弟才回来。我迅速冲进家里,连书包都来不及放下,就打开冰箱,拿了一个面包往嘴里塞。奶奶不住地嘟囔,等我给你热热再吃,别拉肚子喽!我根本来不及应答,三下五除二,几口就把一大块面包吞进肚子里,好好吃哟!

在习作中,学生展开想象,在内化课文体验学习的基础上,把课堂所学的经验成果延伸到生活中,通过语用经验的延伸,走出教材、走进生活,这是技能内化的桥梁。教师依照技能形成的规律,设计一些形式新颖、操作简便的语用练习,供学生在生活中操练,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另外,每个学生对作品都有自己的理解与认识,我们应该尊重孩子们个性化的体验,引导他们真切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责任编辑:赵?S

第二篇:体验性学习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尝试

体验性学习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尝试

------体验性学习在英语教学中飞翔的三部曲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小学英语也像其它学科一样在教育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任务、课程评价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成为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英语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英语教学中,应努力倡导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能构建知识、提高语言能力,而且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探究等活动方式,完成任务和实现目标。”如何让英语课堂教学体现新课标的精神与宗旨?这是每一个英语教师都必须思索的问题。经过不断的学习与探索,我尝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体验性的学习。

关键词:

体验

生活化 简化抽象

语言环境

丹麦语言家斯帕森说过:“教学外语的首要条件看来是要尽可能地让学生接触外语、使用外语,学外语像游泳一样,学生必须潜在水中,而不是偶然沾沾水,学生必须潜入水中,亲身感受,这样,他最后才能够像一个熟练的游泳者那样乐在其中,享受在其中。”这也说明了一个道理,学生对知识的领会只有在体验中,才能得到升华。

一、鼓励生活英语,让学生体验课本外的风景。㈠英语“生活化”。

英语《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要重视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出发,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语言知识来设计富有趣味性、科学性的英语活动,是学生切实感到身边有英语,用英语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对英语产生亲切感,增强学生运用英语的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教师能展现给学生的也不仅在三尺讲台之内了,只要一敲开电脑,全球资讯尽在眼前。因此,作为教者,就应具备敏锐的观察力,预先洞察出学生在学习上可能出现的“知识盲点”,然后利用网络,寻找适当的内容,帮学生架起体验的桥梁。

六年级上册英语教材Unit 1的Part A Let’s read部分里,向学生介绍了有关“中西方交通规则的不同文化。可学生们对于西方国家的交通规则知识知之甚少,有的甚至一无所知。外语学习本身就是文化的双向交流,而这课时的“中西方交通规则的异同”是学生理解的难点之一。可单单凭借课本几幅插图,是无法完成这种体验过程的。那怎么办?于是,我就通过网络实现了让学生和中西方交通规则知识零距离的接触:列举世界上人、车靠右走大多数的国家名称中国、美国等,但还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左行的如,英国、澳大利亚等。有的国家根据本国的具体情况,设计各种有特色的交通标志。如具有环保意识和爱护动物的标志,表示动物优先通过,或提醒司机注意前方动物的出没。如澳洲在有袋鼠、鸸猫出没的地方,都挂着袋鼠、耐猫图案的黄色标志,好像一道交通标志风景线。当学生看到屏幕上每个国家的交通法规尽现在眼前时,犹如自己身临其境,手舞足蹈地融入了汽车行驶中。顺着学生们的激情,我顺水推舟,教学了Red light、green light、yellow light。真实的情景再现激起了学生们很强的兴趣,很快他们就认识了红绿灯的交通规则。于是我又设计了“挑战十字路口”的游戏,让学生们亲身演示过红绿灯的过程。学生们有的做小交警,有的做行人,有的秩序地经过十字路口并运用所学的交通规则靠右行走:Drivers drive on the right sideof the road。而做小交警的同学要指出行人或司机违反交通规则的行为进行教育。这样的学习活动让学生们从体验中感知知识。这难道不是一次成功的体验吗?

㈡生活“英语化”。生活“英语化”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具备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英语的本领,使他们认识到英语已进入我们的生活,要处处留心观察英语,养成事事、时时吸收运用英语知识的习惯,调动他们主动学习英语、创新性运用英语的积极性。例如,开展收集电话号码来学习运用英文数字;收集国旗图样、世界著名景观学习英语国名;收集服饰品牌学习英语字母;收听国际台天气预报学习表示天气的英语习惯用语等活动,浏览大街上广告牌上的英文缩写,使学生将英语运用到生活中去,与实际生活相接轨。

二、简化抽象知识,让学生体验英语的意义。

小学生听觉灵敏,善于模仿,具体形象思维好、富于想象、活泼好动,教师要抓住这些特点,将抽象的语言知识简单形象化,让学生在通俗易懂的语言里面,体验成功的喜悦,让学生易于体会英语的意义,从而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如,在四年级下册教学天气词hot、warm、cool、cold时,可分别拿几杯“热的、暖的、凉的、冷的”的水,让学生去摸一摸,切身感觉不同的温度;在三年级下册教方位词in、on、under时,让学生将自己的右手拳头分别放在左手掌的“里面、上面、下面”,亲身把位置“做”出来;同是三年级下册教形容词big、small、tall、short时,可让学生说说自己身上有关于这方面的特点:My nose is big.My mouth is small.He’s tall.I’m short.等。再如,教学五年级上册《What‘s your favourite food?》第四课时,让学生掌握味觉方面的单词,我让每一学生从家里带来三个空的瓶子,自己分别给每位学生配上酸、甜、咸、辣苦的调料,通过亲身的体验、尝试,同学们在哭笑不得的表情中,愉快地学会并掌握了单词sour、sweet、salty,另外学习了三会但词peper。让学生通过口、眼、耳、手、脑等多种身体部位去感知所学语言。

由于儿童难以摒弃母语的影响,再简单的英文字母、单词、句型对于他们而言都有可能会是抽象的。作为教师,应该抓住知识的特点,简化并优化语言 知识点。充分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精心设计如画、唱、模仿、实物展示等不同的方法,使学生乐于体验,从而掌握语言的真正意义。

三、有效创设情景,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体验英语。

第多斯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创设逼真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要给学生体验快乐的课堂,教师要不断丰富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优化课堂结构,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的英语学习由“有趣“向”乐趣“发展,再从乐趣向志趣升华。用游戏组织教学是激发学生兴趣的一种技巧和手段,游戏教学使学生在“玩”中学到知识,在愉快中学到英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的有效方法就是恰当地创设情景,将枯燥无味的语言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走进孩子的生活世界,创设一个真实逼真的完整的交际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在情景中体验知识,领会知识。情景体验具有亲历性、内发性和独特性的特点,是通过学生亲身实践来认识语言的过程。要在英语学习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必须积极创设能使用英语的生活情景,充分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得他们主动的去学、去说、去做。

例如,在学习五年级上册Unit 3 what’s your favourite food? 这一课中,其中有这么一个句型”What would you like for dinner?于是我结合学生的语文综合实践课的课题”水果茶会”偷梁换柱,将“水果茶会”改为“大食会”带着学生进行了一次野餐,带上喜欢的食物。大家三五成群,围成一个小组,我要求他们必须要用英语交流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食物。讲台大屏幕上投影某一餐厅的图作为背景。学生一边挑选食物,一边体验语言知识: What would you like for dinner?-----I’d like some tomatoes,beeff,cucumber, potatoes,onions…这种身临 其境般的体验加快了学生习得语言的速度,也加深了学生对语言知识的理解。接着,充当服务员和顾客的学生开始对话了:Can I help you? Yes, please.What would you like for dinner?—I’d like some green beans, carrots, mutton….随着学生对语言知识掌握程度的加深,他们在情景中运用并扩展了语言,创造性地说出:It’s dilicious.I like it very much.Would you like some pork? No,thanks.Yes, they are healthy..等的句子。再如六年级下册Unit2 What‘s the matter with you,Mike?我分别从家里带来了许多纱布,设计情景:让学生包扎不同的身体疼痛部位,让其他学生利用所学的句型:How do you feel? I am sick.What’s the matter with you? I have a headache/toothache.Are you Ok? Do you feel better now?My finger hurts…..让学生在充满欢乐有趣的演练活动中尽情地演,尽情地体会。让学生感受到身边有英语,用英语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对英语产生亲切感,增强学生运用英语的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每次组织实践活动,我都立足于全体参与,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我在知道活动时,首先考虑到的是给接受能力教差的学生更多的鼓励和协助,降低难度并扶一把。如Book IV Unit 6中的“Draw your farm”,我就和他们一起描绘农庄,并在画面的安排、色彩的选择方面给予必要的帮助和知道。其次,我注意培养优秀生独立运用所学语言去做事情的能力,同时也鼓励他们主动和后进生合作,帮助同学并在帮带的过程中培养合作能力,体验更高层次的成功感。其三是鼓励学生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变废为宝;变词为句、变句为对话、变对话为文段;大胆尝试,积极创新,作品“各自精彩”,不要千篇一律。《英语课程标准》中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出发,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而情景英语的体验则能让学生切实感到身边有英语,用英语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对英语产生亲切感,增强学生运用英语的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体验性的学习,需要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引导学生用心灵去触摸文本,体验获得知识的乐趣。我们英语教学应以学生的亲身体验、参与为基点,让学生通过体验来学习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并通过习得语言来巩固、深化语言知识与技能,在生活实践中发展和创新语言学习,让英语教学真正地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让学生们感受英语课堂与时代生活脉搏相通,更让她们体会到英语课是他们培养他们创新精神、引导他们发展的重要课程。

参考文献:

1、《英语课程标准》2003年7月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2000年《广东教学研究》第十期《浅谈“情景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3、小学英语教育网《快乐的体验,有效的学习》

4、胡春洞 《英语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4月

第三篇: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的思考与尝试

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的思考与尝试

增城市正果中学胡柳春

各位老师、各位同行:

接张娅老师的任务,就我们这次的教研活动,安排我今天在这里作一个发言,那么,我就作一个十分钟左右的发言吧。发言的内容是: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的思考与尝试。围绕着如何改进我们的工作方法,顺利实现中小学语文教学的平稳过渡,就这方面谈一谈。下面就这一工作浅谈一下我的思考和尝试,但愿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先谈谈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问题涉及到关键的两种人:一是教师,二是学生。

1、教师

中小学衔接关键之一在于教师。小学语文教师与中学语文教师虽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但是总的来说,还是异多同少。

首先是所受的教育不同。小学教师接受的是中等师范教育(大学扩招后,升格为大学专科),原则上是不分专业的,接受的是面向小学生的教育,一般来说接受的文化知识较浅显。中学教师接受的是高等师范教育,分专业接受专业教育,接受的是面向中学生的教育,接受的文化知识较深、较专业、较系统。

其次是教学的风格不同。小学的教学风格是细、慢,精耕细作,注重字词,注重识记、朗读。中学的教学风格是粗线条的、快节奏的,注重整体把握,重点突破,以点带面,注重自主理解分析、灵活运用。

再次是受教育的对象不同。小学生与初中生单从年龄上来说,相差一年或半年。根据心理学专家研究,13岁是一个人一生中一条重要的分界线。就那么一年或半年,学生的心理就发生了翻天复地的变化。小学六年级都还是撒娇的儿童,初一一下子就是“小大人”了。面对不同的教育对象,加上小学与初中的课程设臵不同,因此,教育手段、教育方式、教育模式都将不同。这,无形中就造成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衔接出现问题。

2、学生

小学生相对中学生来说,好新、好动、对教师的依赖性较强,比较听话,可塑性较强,对学习的兴趣有一个从直接兴趣向间接兴趣逐渐转化的过程,但小学生对学习的间接兴趣的发展是有限的。而中学生随着他们认识能力的发展,对学习的目的性认识会有所提高,学习的自主性和对学习的间接兴趣在逐步增强。根据心理学研究,初中生的叛逆性最强。小学生与中学生在心理和生理上都有所不同,如果我们的教师把握不好,将导致教学上衔接不上。

二、再谈谈我们面对以上的情况而作出的几种变化。

1、管理模式的变化

小学阶段的管理基本上是班主任教师的全天跟班管理,语文、数学老师轮番轰炸,教学科目较少,教学时间充裕,搞的是人人过关,学生学习比较被动;

初中则不然, 开设科目多,班主任到班时间相对有限,语文教师同时教学两个班级,教学课时非常有限,不可能再在搞轮番轰炸,人人过关,对学生学习的自觉性要求增高。

2、教学要求的变化

学生进入初中,文考科目由过去的两三科升为六七科,学习的科目多,且内容也比较深。加上小学时各方面准备不充分,顿时会感到手足无措。

我们中小学的教学,基本上是一个由感性到理性的过程。也就是说:随着学历的升高,理性成分越来越多,感性成分越来越少。对学生自学能力要求也在增高。

语文教学也是如此。小学语文积累的成分较多,理解和应用的成分较少。中学语文,积累的成分在增加同时,理解和应用的成分也增加。

相对来说,小学教师讲课速度较慢,课堂容量较小,要掌握的知识反复讲,反复练,对作业精批细改,使学生每个知识点都过关。由于课时紧,中学教师讲课速度一般较快,课堂容量大,许多细节性的东西,特别是纯记忆性的内容,只能一带而过,甚至于直接甩给。由于班额过大,老师不可能作细致的辅导,作业也不可能精批细改,这就要求学生要有高度自觉性,认真、独立地完成好作业。

3、教学方法的变化

进入中学,新的语文教师,教学习惯、教学思路、教学要求、教学方法与小学迥然不同,如果老师再没有这方面的经验,学生会倍感茫然,无所适从。我认为中学语文教学提倡的是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以学生自学为主,而小学语文教师课堂上充满着激情充满着引导。所以,教学方法上一定有变化。

三、在弄清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的一些变化后,可以作以下的一些尝试。

1、加强入学教育

七年级学生,只有十二三岁,有的背井离乡,来到一所陌生的学校,面对的是全新的环境,特别是我们增城地区,好多学校都是有住宿的,他们的内心是矛盾的,一方面他们对这个环境感到新奇,另一方面感到茫然。如果此时,我们的教师高估他们,不从内心关心他们,不讲究教法,按照我们的理解直奔

主题,直接进入我们教学,迅速让他们拉开差距,势必他们的茫然上升为害怕、甚至于恐惧,特别是一些从偏远村小来的胆小学生更是如此。

为此,我在教学起始年级时,前一个周都是入学教育。

首先,介绍的是我们的学校和任教本班的教师、以及本班学生状况。让他们对所处的环境有一个大体认识,便于他们正确处理师生间、同学间的关系,特别是引导住校学生,更应该引导他们学会如何独立生活,使他们首先从生活上适应中学教学。

然后,介绍中小学的差异,常见学习方法,比如如何上自习等等。

最后,简介语文学科。介绍有趣的语文故事,让学生明白,语文是有趣的、有用的、有法的。

以上做法,目的是让学生知彼知己,融洽师生关系,消除是师生间的陌生感和学习的恐惧感。

2、努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信心

比如课前三分钟的古诗背诵或是讲故事,说成语,练书法等等形式。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乐学,又能联系我们的生活。树立信心方面,可以是先系统地介绍阅读一篇文章的完整步骤和基本方法,然后选取几篇与小学差不多的文章,师生双方共同实践,验证这些方法。目的是让学生觉得语文学习是有章可循的,是具体实在的,增强他们的信心。大家知道,七年级第二课,有篇课文叫做《走一步,再走一步》,这篇课文就是教育学生,要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好眼前的路,做好眼前的事。我们的语文教学更应贯彻这个思想。事实上,只要学生端正态度,养成良好的习惯,认真做好眼前的事,努力培养自己的能力,对学习语文应该是有兴趣和有信心的。

3、结合学生实际教学

第一学期,尤其是前半学期,师生双方都有一个适应过程,学生还要适应新的环境和其他学科。其压力是比较大的,因此,我们在教学时,应该结合本班学生实际,尽力降低教学起点,放缓教学梯度,放慢教学进度,使绝大多数学生跟上步伐,避免一开始就掉队的现象。像一些最简单的生字词注音啊,解释啊,古诗词的默写啊,要放慢点,反复来。半期过后,师生双方都适应了,再适当加快教学进度。

4、高度重视学生自主意识与自学能力的培养,做好学习方法的衔接

中学语文教材的内容增加了,难度也加深了,知识点增多了,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与自学能力。因此,教师应有意识、有步骤地教给学生一套行之有效的语文学习方法,如怎样抓好预习——听课——复习——作业——单元小结五个环节;怎样掌握好基础知识;怎样进行文段阅读;怎样做好知识整理与归纳;怎样运用科学记忆法提高学习效率等。讲授新课,重点不在于分析解答,而在于引导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渐改变依赖老师的习惯,养成自己动手、动脑、动口的好习惯。强调预习、复习指导学习的方法。

我想,只要我们的老师明确意识,积极探讨和实践,我们的工作即使是千头万绪也是一样可以做好的。

最后,说得不好的地方,请各位同行指正,谢谢大家!

第四篇:小学_体验作文_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尝试

小学“体验作文”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尝试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真正的教育必须培养出能思考会创造的人。”由此,我深深地感到,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习作教学时,要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同时,还应十分注意对学生创新品质的培养。“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在对小学生习作教学时,我感到要创新首先要有感悟,否则创新将无从谈起。因此,我结合班级学生的个性特点,开展了“体验作文”教学模式的尝试。

一、“体验作文”教学模式的提出

人们常说,语文是一门“工具性”的学科。这仅仅是把它作为传达某种观念、思想或情感的符号、媒介来说的,它毕竟还有其特殊性。语言工具的运用,受制于“人”这个主体对客观存在的人或事的能动作用——认识客观世界和表现,这种认识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作文是一种语言的训练活动,学生的习作是思想感情交流的有效途径之一。然而,长期以来,学生对于习作有畏难情结,他们深感无话可言,无事可说,没有什么感情可以抒发。为什么这么多年以来,作文教学如此困扰着师生们呢y因为传统的教育存在诸多弊端,它以教师为主角进行单一的说教和训练。“体验作文”教学模式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它是按照预定的教学内容和目标,科学、有效地创设一种达到“身临其境”或“心临其境”的体验氛围,从而使学生有感而发,轻松愉快地抒写自己的感受。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学生在不断地体验,不断地实践中慢慢地乐学作文,乐写作文。

二、“体验作文”教学结构模式的实施

“体验作文”教学模式灵活多变,富有新鲜感,学生们通过游戏、小品、表演、演讲、操作等一系列活动体验后,头脑灵敏,反应敏捷,以下是我开展“体验作文”教学的感受。

1.变观念、增意识

作为语文教师,我在教学中时时紧跟教育改革的步伐,及时转变观念,在作文训练中不能只看眼前一时的效果,而应有一个长远的计划,用整体的观点看待可能出现的或已经出现的问题,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要把“体验作文”教学看作一个重要的环节。

2.巧安排、落实处

我在“体验作文”教学尝试时,结合班级同学们好动、表现欲强的特点,在已有的合作学习的基础上,设计课内与课外的活动。课内既有语文单元作文训练,又有我精心设计的即兴作文。课外有学校统一组织的活动,也有自主活动。例如:我在教学情境说话《我心爱的小物品》时,事先准备了一盆精巧的声控菊花,在学习了课本上例话,掌握丁知识点的基础上,我出乎大家意料地拿出了这盆花,同学们惊喜万分,纷纷伸长脖子,瞪大眼睛看着我手中的盆花,这时我采用的是手语教学,让同学们看着我的手势,一步一步地观察了这盆花的特点,最后,当我拍手时,声控花的歌声把这一情境推向了高潮。由于同学们有了直接的感官体验,当堂就把事先根本没有见过的声控菊花的特点描绘得准确贴切,并且还抒发了自己对这盆声控菊花的喜爱之情。其实,这样的训练经常进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这可以从同学们事后交给我的练笔中看出结果。正是由于有实际效果,所以我一直坚持把每周的作文训练落到实处。3.重课堂、抓效益

美国心理学家、学生行为咨询专家格拉塞通过调查指出:“学校是满足学生需要的最主要场所。”学校的课堂教学,更是学生获得知识、培养能力的基本途径,是进行“体验作文”教学的主要渠道。我充分发挥课堂四十分钟的效益,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每节课中,学生无论是朗读训练,还是概括总结;无论是讲故事说寓言,还是分角色表演节目;无论是眼看、鼻嗅、口尝、手摸,还是实验、操作、竞赛以及说话、写话的训练,都让学生获得体验,依靠平时的点点滴滴,积累真实感受,在体验中感到有物可写,有事可说,有感情可以抒发。

4.勤实践、多延伸

叶圣陶先生指出:“让学生消除学习与生活的界限,学习就是生活,并非生活的准备。”学生需要接触社会,接近生活,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续。活动中的孩子们既快乐又轻松,毫无思想负担,轻装上阵,通过观察、体验与感受,写出的文章最富有真情。“只有真情最具感染力。”例如《今天我当家》这篇习作,同学们在双休日通过一天自己的亲身实践,真切地感受到当家难!当好家更难!有的从买菜为切入口,有的从整理居家为着眼点,有的从准备晚餐为突破口„„无不抒发着自己的感慨,读了他们的习作让人忍俊不禁,却又清闲怡人。

三、“体验作文”教学效果

通过“体验作文”教学,我明显地感到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提高,学生们从学会游戏、学会学习、学会生活进而走向更会学习。江泽民同志在第三次全教会上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体验作文”教学模式强调实践,为学生今后的创新奠定了基础,为培养学生今后的创造力提供了保证。■

第五篇: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尝试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尝试 语文论文http://

摘要:作文,是语文教育的重中之重,民国语文热,究其原因,或许是由于当代语文教育存在着明显的弊端。小学语文教学论文不过,追根溯源,其实每个年代的语文教育都难掩其“时代特征”。细数每个年代作文教育的状况,既可以作为我们管窥社会的独特视角,也能对当代语文教育起到警醒和提示作用。关键词:小学语文 作文 字词教学

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我的尝试:

一、作文教学与多媒体技术

在“减负”呼声日益高涨的今天,计算机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也日益广泛、深入,不少学校能自己制作课件,设计程序,在课堂上运用,令人耳目一新,达到较好的效果。然而,如果教师缺乏现代教育思想,仍扮演课堂的统治者,学生被动接受来自教师、教材、多媒体各方面的灌输,成了一个知识容器。那么,计算机就不能发挥其优势。

现代教育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多媒体辅助作文教学如何体现这一点,下面以《学写人物的对话》为例,谈谈自己的思考和实践。

1.分层设置写作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指南,也是学习评价的依据。教学过程要达到的目的任务是多方面的,既要使学生获得扎实的知识与技巧,又要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与各方面的能力。然而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是多方面的,个别差异必然存在。教材规定的习作要求是面向大多数学生而定,比较系统。教师要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对习作要求作恰当处理。如《学写人物的对话》,我在课件制作时设计了四个写作目标:

1、根据看到的画面展开想象,把人物对话写下来;

2、根据看到的画面展开想象,把人物对话写下来,并写出人物说话时的神态、语气、动作等;

3、根据看到的画面展开想象,把人物对话写下来,并写出说话时的神态、语气、动作等;人物语言富有个性,自然妥贴;

4、自己从生活、学习中选择一个内容,把人物对话写下来,并达到第三个目标所要求的。显然,这四个目标的难度是逐步提高的。学生根据自己的作文基础选择一个自己认为能达到的目标,电脑会作出相应判断。选目标1,电脑显示:你很谦虚,相信你一定能达到目标;选目标2,电脑显示:你的目标定得恰当,细心一些,赶快动手写。选目标3,电脑显示:好样的!你是个自信的孩子,相信你一定得“优”。选目标4,电脑显示:你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学生,祝你成功!学生经过努力,达到或超过了自行确立的学习目标时,他就获得了成功感,增强了自信心。

2.设计切合学生实际的作文资料库

有了明确的习作目标,学生可以围绕目标确立写作的素材。多媒体的优势在这里得到最好的体现。但是,五光十色,堆砌太多的资料,既容易迷乱、抑制学生的思维,又会浪费课堂上宝贵的时间。笔者认为,必须遵循科学性、趣味性、层次性的原则来设计。如《学写人物的对话》,我只安排了四段对话录像:

1、一位小姑娘去商店买文具盒与营业员阿姨的对话;

2、两位同学一起看《故事大王》时的对话;

3、一位大嫂在农贸市场买菜时与蔬菜摊主的对话;

4、年轻的夫妻俩卖完了自家生产的农副产品摇着乌蓬船回家的对话。这四段录像只出现画面,没有说话声,恰当地配以音乐。目的是让学生展开想象,他们在说些什么?然后自己选择一个内容写,也可以自己从生活积累中选择内容写,不作素材上的硬性规定。鼓励学生求异、创新,写出神态各异的人物,多姿多彩的生活。这样,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作文地积极性。

3.写作方式多样化

学生自身的作文技能有差异,文字输入速度有快慢,如果一刀切地要求学生一堂课完成整篇文章是不科学的。因此,教师可设计多样化、可选择的习作方式。如:课堂内只完成文章的重点段或其中的一个片段。也可以两位同学合作写一个相同的内容,先扮演不同角色演对话,后一起写。协作学习,取长

补短。还可以师生合写。教师与一位学生建立合作学习伙伴,实行个别辅导。如教师写营业员阿姨的语言,学生写小姑娘的话,教师的示范于无声中提携了学生,学生习作中的错误教师可以及时指正。习作方式的多样化,打破传统作文教学中死气沉沉、令人窒息的场面,创作过程是一个积极思维、积极创新、互相学习、互相激励的过程。

4.作文评改个别化

既然写作目标是分层次的,那么,目标作为评估的依据,在作文评改时也以学生是否实现了自定目标为主要标准。首先要求学生自我评价。这是学生对学习成果的自我检省,有助于学生自尊心、自信心的培养,是很有意义的一个教学环节。自己认为已经达到了写作目标,语句通顺,即可打“优”或“良”。在自我评价中学会肯定自己、批评自己从而发展自己。然后可安排学生互评、互读同学的作文,依自己的标准给对方打成绩,同样展开讨论:为什么你给“优”或“良”、“及格”等。这是一个充分体现学生个别差异、促进同学间相互了解、相互学习的很有价值的环节。教师要坚持因人而异的差异评价。同样水平的作文,对不同程度的学生,给予不同的成绩。

二、加强字词教学

“小学语文,字词的学习是基础,取消字词练习,语文还教什么呢?”这的确是小学语文教学中较大的一种改变。如果处理不当,会造成忽视字词教学的现象,抑或是教师家长在课本以外,四处寻找用于字词练习的材料,对教材做补充处理。这里所说的字词练习,主要指同音字、多音字、形近字的辨析,同义词、反义词的辨析,以及组词、选词填空等练习形式。作为练习形式,上述几种类型有其存在的理由。那么,为什么要删减这些内容?问题出在哪里呢?

1.为了考试的需要,师生投入大量精力、时间去做这样的字词练习。老师、学生甚至家长一般都认为,只要练习到位,考试取得好成绩的机会比较大。小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2.在习作或口语交际中,不注意字词错误的纠正。在习作中,我们把注意力放在对篇章结构等“写法”的教学方面,对字词应用这个基础环节反而忽视。这种现象的集中表现是不纠正习作中的错别字及运用不恰当的词语。

仅从上述两种表现,可以看出一种矛盾现象:一方面,单在认知领域,我们极为重视字词教学;另一方面,在综合的应用领域,对字词的准确应用却又很不重视。这也许是语文考试重认知、轻能力轻应用的倾向对教学工作起到不良导向作用的结果。?

综上所述,计算机辅助教学为作文评改提供了极为便捷高效的手段。教师可将任何一名学生的习作切换给所有学生,或显示在大屏幕上,让全体学生而是都面对同一篇习作。也可将教师机上的范文随时切换给一个、一组或全体学生,大大优化了作文批改的环节,提高了作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下载小学语文体验性教学的尝试与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语文体验性教学的尝试与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语文的体验性学习

    谈 语 文 体 验 性 学金昌铁路中学窦建荣浅习 浅谈语文体验性学习摘要:丰富而深刻的体验性学习是学生获得隐性知识的常用方法。体验性学习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教师为学生设立......

    小学体验性作文教学模式和策略

    小学体验性作文教学模式和策略 甘寨小学教师:石永玺 《语文新课程标准》关于写作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把学生的独......

    叙事类文言文教学的体验与尝试

    叙事类文言文教学的体验与尝试 摘 要:传统的文言文教学让学生心生畏惧,望而却步。究其原因,就是在教学的过程中不少教师对学生的学习不放心,依然采取“串讲”的方式进行教学。如......

    技校语文参与式教学的思考与尝试论文[最终定稿]

    关键词:技校语文参与式教学思考尝试摘要:学习方式是决定学习兴趣、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从学生基础、能力、心理、情感诸方面实际出发,让学生自主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构建多元的学......

    体验性学习方式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尝试

    体验性学习方式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尝试 体验学习是指学习者在社会、生活实践或具体案例的分析中,通过学习者的亲身参与和互动,及对情感、行为、事物和策略的内省体察,从而掌......

    浅谈中职数学教学的思考与尝试

    浅谈中职数学教学的思考与尝试 湖南省汝城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朱菊球 【摘要】单一的数学教学方法会使学生学习数学过于枯燥,尽管老师在讲台上讲得有条有理,学生对数学学习还......

    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的尝试

    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的尝试 众所周知,语言来源于生活,小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这是“新课标”的指导精神。识字、阅读、口语交际、习作都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紧密相连。在语文......

    小学语文情境教学的尝试

    小学语文情境教学的尝试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是学生学习语文基础知识,培养语文学习习惯,积累语文文学素养的重要时期。小学语文对于小学三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一个容易失去学习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