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角的认识》教学评课

时间:2019-05-15 01:37: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角的认识》教学评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角的认识》教学评课》。

第一篇: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角的认识》教学评课

《角的认识》教学评课

1、本课的教学,从挖掘机工作的生活场境入手,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角,从而来复习角的知识,进一步研究角的相关知识,让学生感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紧密相连,养成注意观察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现象的习惯。在研究学习中对于平角、周角的认识充分利用知识的迁移,得用对活动角的操作来感受各种角的形成,进而形成一个新的角的特点讨论,来认识平角、周角,掌握其特点。听课老师感觉对于学生来说知识的形成过程比较自然,并变抽象为具体,有利于学生的很好把握。

2、难点的突破,较好的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在学生对角认识的基础上,先从最熟悉的直角、锐角、钝角入手,最后认识平角、周角。平角、周角的认识是本节课难点,虽然学生已经认识了直角、锐角、钝角,但是平角、周角的出现仍然与学生的认知经验相冲突,为了突破难点,老师运用多媒体技术,很好的让学生直观的了解了,平角和周角,使本来的教学难点在信息技术技术的配合下,得到较好的突破。

3、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数学来源于生活,日常生活应该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大课堂,并且应该从小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习惯。本节课教师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努力:从繁忙的工地上,挖掘机工作时铲斗臂形成的各种角入题,到课末让学生找身边的各种类型的角,到最后演示各种生活中角的例子,目的是激发学生到生活中找角的和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积极性,这些做法值得肯定。总体上这节课上的比较成功,但是,课件中的平角和周角的展示,可以再增加两根简洁的长条绕着一点转动的活动角更好,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平角和周角,还可以为认识角的组成和画角做一个铺垫。

第二篇: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方向》评课

《认识方向》评课

《认识方向》是青岛版小学数学第四册的教学内容。本单元内容经常出现在学生的生活经历中,是培养他们空间观念的好素材,但在过去的教材中很少出现。本课是第一教时,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会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辨认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主要任务是让学生认识8个方向的位置关系,也就是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一个自己的方向板,进而使学生学会在实际生活中依据判断出的一个方向,辨认其它的七个方向,但这些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还是有较大难度的。因为二年级学生的推理思维能力较弱,方向感不强,抽象的方向知识对于他们来说,很难理解掌握。但朱老师却有重点的从以下三方面给学生加以指导:

1、创设情境,使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正确辨认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北)来辨认其余七个方向;

2、引导学生有效地利用自身的生活经验,认识并理解方位知识;

3、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节课中,帮小动物找家,富有童趣;帮游客设计水果种植的示意图,充满乐趣,制作方向板,非常有趣,这一系列趣味活动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帮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做到了学以致用。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习的过程是轻松地,愉快的,充满乐趣的,是主动地参与,是积极地体验!

整节课,张老师让学生在带着对方向的生活经验自主地去探索,让他们合作交流,在数学的探究氛围中引导他们去掌握方向。并且也充分利用他们的肢体语言,手脑并用,不仅调动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而且在游戏中掌握知识点,让他们发现数学也不是那么枯燥。

整节课的过程设计给人一气呵成的感觉,环节之间过渡比较自然。

本节课存在一些小小的不足:在某些细节处理上欠火候,尤其是学生容易错的地方或不易掌握的地方。对学生的评价、激励作用不够。作为二年级的数学老师,应该多鼓励多表扬。在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时,还是放的不够“彻底”,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多相信学生。

第三篇:四年级数学上册:角得认识

角得认识

教学目标

1.认识直线、线段、射线及它们的联系和区别、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尺子画角.

2.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发展生学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理解角的概念,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

理解角的概念、用尺子画角.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演示动画“角的认识”.

2.师:今天老师要和同学们一起来认识一个新朋友——角.(揭示并板书课题“角的认识”)

二、引导探究.

1.(1)演示动画“直线、射线、线段”.

(2)启发提问:手电筒、太阳光射出来的光线都可以看成是射线.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可以看作射线呢?

(3)小组讨论:直线、线段、射线有什么联系?又有什么区别?

(联系:都是直的,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

区别:端点数不同,线段的测量长度直线、射线是无限长的,无法测量)

2.初步认识角.

(1)演示课件“角的认识”.(从一点引出4条射线)

提问:①你能从中找出多少个角?(最多6个)

②如果只想得到一个角?该怎么办?

(2)板书:“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3)继续演示课件“角的认识”,演示角各部分名称.

(4)引导学生利用两根硬纸条和一个小钉子摆角.

教师引导学生边操作边思考:

①怎样可以得到一个角?

②怎样可以得到一个较大的角?

③怎样可以得到一个较小的角?

3.联系实际,深入感知.

(1)提问:联系实际想一想,生活中哪有角?

(2)启发学生用不规则的纸折出或剪出一个角.

全班进行比赛,看谁的角最标准.

摸一摸自己得到的角的顶点和边、感受角,教师选择有代表的角巾在黑板上展示.

(3)观察黑板上的角,按照角的大小请同学们排出顺序.

(4)当学生在叙述顺序语言表达困难时,适时出示角的表示方法.(强调“∠”和“<”的不同)

4.讨论尝试,比较大小.

(1)演示动画“角的大小比较”.通过故事,引出问题.

(2)同学讨论、尝试比较角大小的方法.

(3)继续演示动画“角的大小比较”.

(4)由学生小结比较角大小的方法.

(先把两个角的顶点和一条边重合,然后看另一条边的位置,哪个角的另一条边在外面哪个角就大.如果另一条边也重合,说明两个角相等.)

5.体验画角.

(1)由学生尝试用尺子画角,教师巡视.

(2)小结角的画法.(先画顶点,再从顶点起画两条射线)

三、巩固练习.

完成第126页第1题.

下面的图形,哪些是直线?哪些是射线?哪些是线段?

2.比一比看谁的眼力好.哪些是角?哪些不是?

3.一张长方形纸、剪去一个角还有几个角?

四、质疑小结.

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都学会了什么?(射线、线段、什么叫角,角的各部分

名称、比较两角大小的方法和角的画法)

课后总结.教师出示顺口溜:

小小角,真简单,一个顶点两条边,画角时,要牢记,先画顶点后画边.

五、布置作业.

从一条射线的端点开始,截取一条4厘米长的线段.

板书设计

角的度量和分类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

2.认识直角、平角、钝角、锐角和周角.

3.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建立各种角的概念.

教学难点

正确地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演示课件“角的度量”.

提问:这些角你能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给他们排一下队吗?

教师指出左端两个大小比较接近的角

提问:你知道他们相差多少吗?

2.教师谈话:如果我们能够度量出每个角的大小,以上问题就可以解决了.你们想不想知道他们究竟相差多少呢?(揭示课题“角的度量和角的分类”)

二、探索新知.

(一)角的度量.

1.继续演示课件“角的度量”,出示量角器的图片.

讲解:量角的大小,要用量角器,因为它的形状是一个半圆,所以又叫半圆仪.角的计量单位是“度”,用符号“ °”表示,结合图片,认识半圆仪中心,0刻度线和内外圆刻度.

2.(1)继续演示课件“角的度量”,播放视频“1°角的概念”.

(2)出示几个不同的角,并估算角的度数.

(教师:要想知道所估算的是否准确,还要通过测量.)

3.量角的方法.

(1)自学教材第123页第一、二自然段.

(2)由学生汇报度量角的方法.结合黑板上的角,边度量边介绍.

(3)继续演示课件“角的度量”,播放视频“量角方法”.

(4)尝试测量角的度数(尽量使角的开口方向不同),巡视中注意了解学生掌握情况.

(5)教师举出几种学生常见的错误:

错误类型一:学生量角时,量角器中心点和角的顶点没重合.

错误类型二:量角器0°刻度线与边没对齐.

错误类型三:看错了刻度,应看里圈,却看外圈刻度了,或者应看外圈却看里圈刻度了.

(6)讨论:怎样避免前面的错误,正确迅速地量出角的度数呢?

(0°在哪个圈上,就在哪个圈上找角的另一边所对的刻度)

(7)继续演示课件“角的度量”,播放视频“角的大小比较”.

(播放前先请同学用估算的方法判断,播放后教师进行总结)

(二)角的分类

1.自学教材第124页《角的分类》.(可按书中内容边学习边操作)

2.小组讨论:

(1)角可以分哪几类?每类角的特征是什么?

(2)直角、平角、周角之间有什么关系?

(3)平角和直线一样吗?

3.利用活动角,按老师要求摆角.

(直角、钝角、平角、锐角„„)

三、巩固练习.

1.量一量一副三角板中各个角的度数.

2.完成教材第126页第7题.

说出每个钟面上的时间,量出时针和分针所成的角度.

提问:不用度量你能知道每个时刻分针与时针的夹角吗?

3.利用活动角的量角器摆出下面各角.

(1)直角(2)平角(3)120°(4)30°(5)77°

四、质疑总结.

1.这节课都学会了什么?

(角的度量和分类.量角时要对齐顶点和0刻度线,如何确定看哪一圈刻度)

2.教师整理成顺口溜助记.

量角器量角很简单,角可分为五大类.

中心重合角的顶点,直、平、周角最特殊,一条边对齐0刻度,锐角小于九十度,角的度数看另一边.钝角介于直、平间.

3.鼓励学生对所学知识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解题.

五、布置作业.

完成第127页第9题.

把下面的角的度数分别填在适当的圈里.

12° 92° 179° 34°

89° 160° 58° 100°

五、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比谁猜的准

活动目的

学生在量角时往往出现不知看哪一圈的刻度,如果结合角的分类和估测能够避免这一问题,依据先判断角的种类.再估测角的大小,最后进行实际测量,不仅能避免错误,提高学生估测能力,还能养成良好的检验习惯.

活动方式

以小组为单位(两、三人即可)进行比赛.

活动过程

1.轮流画出一个任意角,先共同判断属于哪一类角.达成共识后,组员各自估测此角的度数大约是多少,然后组员共同用量角器测量其准确值.

2.比一比

角的画法

教学目标

1.在学生掌握角的分类和度量的基础上,掌握角的画法,会用量角器按指定度数画角.

2.通过动手操作,初步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

3.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相关知识进行及时检验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按指定度数画角的方法.

教学难点

按指定度数正确画角.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予做准备.

1.把下面各角填入适当的括号内.

40° 135° 180° 91° 360° 90° 127° 4°

锐角()钝角()

直角()平角()周角()

2.量出下面各角的度数.

师:我们已经学过画角的方法,如果知道一个角的度数,怎样画出这个角呢?

二、尝试体验,探究新知.

1.教师明确研究任务:画一个65°的角.

2.利用活动角,渗透角的画法.

学生活动:(1)利用活动角和量角器,想办法摆一个65°的角.

(2)同学之间互相利用量角器检验.

(3)请摆的比较准确的同学介绍摆角的方法.

(4)尝试摆不同的有(按老师要求)

3.尝试画角.

教师要求:利用直尺和量角器画一个65°的角,画完之后再用量角器量一量(检验)

学生活动:

(1)尝试并体验画一个65°的角.

(2)学生质疑(提出自己画角时遇到的问题?)

(3)请学生介绍准确画角的技巧.

4.自学书中“角的画法”

(1)自学教材第125页“角的画法”.

(2)画一个65°的角.

(3)学生讨论:画角的步骤(①重合②找点③连线)

三、归纳小结,质疑问难.

1.引导学生小结“角的画法”.

(1)先画一条射线使量角器的中心和射线的端点重合,零刻度线和射线重合,(2)在量角器所画角刻度线的地方点一个点.

(3)以射线的端点为端点,通过刚画的点,再画一条射线.

2.让学生质疑问难.

师:有什么问题需要请教大家或要提醒别人要注意的问题?

四、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1.用量角器画出30°的角.(集体订正.)

提问:如果不用量角器,你能准确地画出30°角吗?(利用三角板的30°角)

2.用量角器画出20°、70°、95°、135°和165°的角.同桌同学互相检验.

3.用一副三角板画出15°、150°和165°角.

(1)动手尝试(2)集体订正(3)合作交流

提问:你还有不同的画法吗?

五、发挥想象,培养创新.

1.用一张长方形纸折出下面度数的角.

45° 135° 75°

学生演示折角的方法

2.利用手里的学具画135°的角,看谁的画法最多?

(90°+45°,180°-45°,60°+30+45° 用半圆仪 用三角板)

六、布置作业.

1.完成第127页第13题.

看下图,已知∠1=60°,求∠

2、∠3和∠4的度数.

2.完成第127页第12题.

用一副三角板拼成下面度数的角.

180° 120° 135° 75° 105°

3.完成第127页第16题.

下图中∠1=90°,∠2是多少度?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用三角板画角

活动目的

通过用三角板画不同度数的角,熟练学生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有序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探索精神.

活动设计

利用一副三角板,看你能画出多少个0°~180°的角.(不包括0°和180°)

参考答案

因为15°角可以通过三角板上的45°角和30°角画出,所以0°~180°之间凡是15°的倍数的角都可以画出来,有15°、36°、45°、60°、75°、90°、105°、120°、135°、150°、165

角的垂直

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演示及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垂线,积极探索画垂线的方法并会用三角板画垂线.

2.提高学生规范作图的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态度和自觉检验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认识垂线、掌握画垂线的方法.

教学难点

利用三角板正确、规范地画出已知直线的垂线.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出示下列图形.

教师提问:每组都有两条直线,每组的两条直线之间有什么共同特点?

(延长后都相交一点,成四个角)

教师导入:相交是两条直线位置关系中的一种,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两条直线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况——垂直.(板书课题“垂直”)

二、指导探索.

(一)认识垂线.

1.播放视频“认识垂线”.

教师提问:大家都看到了∠1变成了直角?那么∠

2、∠

3、∠4变成了什么角呢?(∠1变成直角,∠

2、∠

3、∠4也变成了直角)

学生讨论:∠1变成直角,为什么另外三个角也变成了直角?

(相邻两个角组成一个平角,180°— 90°还是90°)

2.教师讲解: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叫做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

教师提问:你怎样理解互相垂直?怎样理解“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

3.判断哪组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4.引导学生说出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边是互相垂直的(举实例)

(二)垂线的画法.

1.画垂线.

(1)教师说明:工人师傅一般用角尺画垂线,我们画垂线通常使用三角板.

教师提问:你猜猜,我们会利用三角板的哪一部分画垂线?

(2)分组讨论过直线上(或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每组自选内容)并尝试画垂线.

(3)分组汇报演示.

(4)播放视频“垂线画法1”和“垂线画法2”.

(5)学生比较:两种情况在画法上哪些地方相同?

(先把三角板一条直角边与已知直线重合,另一条直线边过已知点)

2.认识点到直线的距离.

(1)用尺子测量从A点引出的4条线段的长度找出最短的一条.

(2)演示动画“垂线段最短”.

(3)教师讲解: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垂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点到直线的距离.

(4)练习:找出哪一条线段表示A点到直线的距离.(没有)

教师提问:那你能画出来吗?

3.画长方形和正方形.

(1)学生尝试画一个长2.5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或画一个边长3厘米的正方形(任选一个画)

(2)互相检验所画图形是否规范.

(3)播放视频“长方形的画法”.

(三)巩固练习.

完成第132页1题.

拿一张纸,折出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

2.用小棒摆出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指出垂足并说出这两条直线的关系.

3.游戏:4人一组,利用皮筋摆两条直线如下的关系.

①重合 ②相交 ③垂直

4.画长方形和正方形.

(1)长方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

(2)边长3.5厘米的正方形.

(四)质疑小结.

1.教师提问:本节课你都学会了什么?

(垂直的概念、画垂线的方法„„)

2.鼓励学生对本节课内容提出质疑,组织学生进行解疑.

(五)布置作业.

练习二十九第2题

平行线的教学

教学目标

1.认识平行线,初步了解平行线的性质,学会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平行线.

2.培养学生操作的初步技能.

3.渗透分类的思想,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观点.

教学重点

理解平行线的概念和性质.

教学难点

1.理解“同一平面”.

2.会用三角板和直尺画平行线.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谈话:前面我们学习了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位置关系.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板书:同一平面 两条直线)

2.学生摆小棒.

利用手里的小棒,每根小棒代表一条直线,每两根为一组,请你用这些小棒摆一摆,看看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你能摆出几种情况.两个同学一组可以互相合作、互相商量.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平行线的概念.

1.出示下列图形.

2.讨论:你能根据它们的位置关系给它们分分类吗?说出分类的理由.

3.持不同分类方法的同学进行辩论.

4.教师小结:表面上看起来不相交,如果把两条直线无限延长后相交于一点,看来今后不能先看表面现象,要看到其实质.

5.教师讲解:

这两组直线表面不相交,延长后也不相交,这才是真正的不相交,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平行线.(板书课题:平行线)

6.学生尝试概括:什么是平行线?

7.教师出示长方体:

教师提问:这两条直线延长后相交吗?它们是平行线吗?

8.师生进一步概括平行线的定义(给重点处加标记)

学生讨论:平行线应具备哪几个条件?

9.播放视频“平行线举例”.

10.出示练习:下面各图中哪些是平行线;哪些不是?

(二)教学平行线的性质.

1.出示图形:

教师提问:你们所说的宽度是指哪一条线段?(板书:平行线间的距离)

2.教师小结: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这是平行线的一个重要性质,这一特性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3.实践操作.

(1)利用若干小棒摆,变换不同位置、方向,使它们互相平行.

(2)小组合作:利用两根皮筋,使它们互相平行、两个小组合作,使其两两平行.

三、画平行线.

1.学生自学:平行线的画法(见第133页),并尝试画出一组平行线.

2.演示视频“平行线画法”.

3.教师小结平行线画法:靠紧、画线、平移、画线.

4.探索与尝试:你还有其他画平行线的方法吗?

四、质疑小结.

1.让学生看书并提出疑问,组织学生解疑.

2.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都学会了什么? 中 国教 育资源网 www.xiexiebang.com

小结:①定义: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②性质: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③平行线画法:靠紧、画线、平移、画线.

五、布置作业.

完成第134页第1题.

检验下面的各组直线,哪组是平行线,哪组不是平行线?

完成第134页第2题.

检验下面每个图形中哪两条线段是平行的.

完成P134页第3题.

用直尺和三角板在练习本上画两条平行线.

4.判断.

①永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②在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③在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不相交,就一定互相平行.()

④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线叫做平行线.()

六、拓展练习.

和1号棱平行的有哪些棱?还有哪些棱互相平行?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摆长方形或正方形

活动目的 巩固垂直概念

学生准备

火柴棍(一盒)

活动过程

按老师要求摆长方形或正方形,看谁摆的快、规范.

①用4根,摆一个正方形

②用6根,摆一个长方

三角形的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三角形的意义,掌握三角形的特征和特性,能按角的不同给三角形分类.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正确认识三角形及其分类.

教学难点

正确掌握画三角形高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课前调查.

课前调查: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外形或表面是三角形?请收集和拍摄这类的图片.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www.xiexiebang.com中 国教)育资源 网{

小组讨论:我们学过的四边形有着密切的关系,你能看图说出它们的关系吗?

4.找出下图中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每种图形有几个?

四、质疑小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梯形的定义及各部分名称和认识特殊的梯形)

2.对于今天所学的知识大家还有什么问题?

鼓励学生质疑、解疑

五、布置作业.

指出梯形的上底和下底,画出下面梯形的高.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剪图形

活动目标

通过剪图形实现所学过平面图形的相互转化,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要求

每个图形只许剪一刀.

①将平行四边形剪为梯形.

②将梯形剪为平行四边形.

③将任意四边形剪为梯形.

④将梯形剪为两个三角形.

⑤将三角形剪为梯形.

看谁完成的最快最标准.

第四篇:认识角评课稿

一、在生活化的课堂中用数学

本节课教学设计,充分尊重学生的已有经验,密切联系了学

生的生活实际,巧妙地利用学生熟悉的五角星,剪刀,数学书等生活中的材料,丰富教学资源,创设生动、有趣、充满数学思考的角的王国的情境。使数学教学贴近了学生生活,这有利于学生逐步形成角的表象,感觉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体会数学的价值,增进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如:课伊始,学生拿着五角星,在指角、摸角,说角,做角等实践活动中,充分感知角的形状,在此基础上抽象出角的图形,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由实物到图形、由具体到抽象,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接下来老师又适时地引出了角的符号。学习用符号表示角、读角,渗透符号化的意识,为下一步学习打好了基础。为了更好地体现了课标中所倡导的知识来源于生活,再回归于生活。教师又设计了经历在生活中找角的过程体验,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角,进而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悟到数学的价值,从而更加喜欢数学,同时也增强了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在图形中找角这一及时训练,学生把头脑中形成的角的表象与角的图形对应起来了并通过辨认作出了判断,从而强化了形成的表象,培养了学生分析、判断的能力。

二、在活动化的课堂中做数学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以数学活动为主线贯穿数学过程的始终,教师设计了指角、摸角、做角、表示角、读角、找角、比较角等多种形式的数学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实践、探究、交流、展示的机会,留给了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体现了“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这一新的教学理念。

比如:在做活动角的过程,学生既充分体验到了具体的角,又充分感悟到角的大小,体验到角的大小与角两边叉开的程度有关。角的两边叉开越大,角越大,角的两边叉开越小,角越小,通过这一实践活动,既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思考,又有效地将学具二次利用,增强了学具的实效性,提高了学具的利用率。

又比如:在组织学生探索角的大与什么有关与什么无关的活动中,首先教师为学生创设了问题冲突的矛盾情境,极大地调动起了学生探索的欲望,接着引导学生进行猜想,根据观察,猜测作出的判断,必须经过科学验证才能成立。于是进行了小组探究活动,经过充分验证得出了结论,利用这种活动方法既可以比较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与什么无关,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科学验证的意识,这也正是课标中所倡导的: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的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觉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三、大胆“放”促其“创”

如在动手实践制作角和合作交流比较角的过程中,问题是富有挑战性的,方法是不确定的,学生是自由发挥的,过程是现场生成的。

又比如:在引导“认识角”的过程中,敢于放手让学生向书请教。引导学生直接与教材对话,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又体现了数学学习的动态生成,从而使学生能准确地说出角的各部分名称。

四、尊重学生,体现人文关怀。

重视评价、激励促发展。在课上我们可以看到教师尽量做到让每个学生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在数学活动中获得到一种积极的成功体验,教师的儿化语言更是成为推动学生向前发展的动力那恰如其分的鼓励、那催人奋进的评价,从孩子们绽放的笑脸中得到了最好的印证。一位哲学家说过,一个人品尝过一次成功的喜悦,会激励他千百次地战胜失败。如:学生在做角的过程中,教师适机评价同学们可真聪明,看到了角的样子,就能把角做出来,你们真了不起!

再比如:在观察动角揭密过程中,教师是这样激励学生的:“刚才我们在生活中找了这么多的角,可见同学们是善于观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这些亲切的话语成为学生不断地向前发展的动力。试想在这样的氛围中怎能不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呢?

因此课堂上教师对学生进行的适时且有效的评价,这对学生的心理成长和学习都有很大帮助。

总之,本节课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改革所提倡的数学学习不是一个简单的、被动的接受过程,而是学生自己体验、探索、实践活动的过程这一理念。

五、值得探讨反思的几个问题

1、虽然教师是在鼓励学生,使学生的自信心有了提高,思维也活跃了起来相比之下,教师的评价手段还是比较单一,只有口头上的表扬,我想,如果再能根据二年级学生特点运用奖励红花、智慧星或小组之间整体性评价等方法会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本节课的练习充分体现了层次性、实效性,注重了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从训练中我们能够真实地看到孩子们在课堂学习中所获得情感体验。但数学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要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因此我认为在初步辨认哪些图形是角辨别角的训练题中还应当设计出几种不同的图形来发展学生的思维,强化对角的认识,可以设计:

真正做到教学无小节,处处有教育,关注学生,从小做起。

另外还应联系生活设计向课外延深的训练。可以设计回家后再去找不同大小的角的活动,让大社会成为小课堂的延深,成为学生获取更多知识的大舞台。进一步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数学教学的目标是从三个维度来确定的。本节课教学是扎扎实实地,既重视了双基,又培养了学生积极的情感。但是在突出重点上如在进行角的各部分名称上还要再进行强化,可引导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记忆,可以以儿歌的形式如:今天我们把角学,角的形状都知道。直直的线是两条边。尖尖的地方是顶点,或者运用儿童其他喜欢的方法进行有效记忆。

4、合作学习中教师的引导很关键。小组合作不是教师完全放手的学生交流。教师在合作学习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在开展合作学习中,随时都会有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就会阻碍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当小组内的同学对任务不清楚时教师要给予重申,当发现有共性的有价值的问题时,应建议放在全班讨论,引导每个同学都参与这个问题之中。从而收到更好的学习效果。比如活动角的认识与角的大小比较中,学生能说的要让学生充分地说。从学生表现看,他们应该能说出来也能够说完整。活动的时间还应给的更加充分些。

5、课前预设不等于课堂生成。预设是生成的前提和准备,生成是预设的充实与完善。全课的设计应是灵活的,机动的,留有较大空间的。留待课堂上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即席创作”。及时捕捉“非预设生成”的智慧火花,灵活调整,机智地驾驭课堂,还课堂以互动的精彩和生命的色彩。如;在课前我们事先预设出了在比较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而只与角的张开的大小有关时,估计学生说出来比较困难,而采取了淡化或躲避这一问题的策略,可在课堂上学生却能克服困难,水到渠成,有效的生成了。学生们成功地突破了难点,是真真正正的互动生成,可见学生的潜力是巨大的,教师要敢于放手,去锻炼学生才行!

6、争强好胜是儿童的天性。叮嘱在此时显得那样的软弱无力,活动角一动真正意义上的“比较角的大小”就不复存在了,表面的热闹是有的,但如何既能保证活动的本身具有有效性呢?作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可以适当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例如让学生闭眼做活动角,再睁开眼睛进行比较在动静互换中,让学生在独立中思考,在交流中学习,帮助学生更好地建立角的正确表象,深刻体验到“角是有大小的”丰富内涵,使学生学得有趣、学得有效

第五篇:认识角的评课

一、成功之处:

1、新知识的学习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尊重学生的知识起点。

1、课的开始通过复习学过的平面图形导入新课,再由老师的一句“给大家介绍一个新的平面图形”,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欲望,从而自然地引入新课、揭示出课题。

2、学生在生活中对角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积累了一些经验。教学时,教师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先在实物图片上找一找、指一指。交流过程中学生以为尖尖的部分就是角,这时候老师及时地告诉学生:这只是角的一部分,尖尖的点就是角的顶点。尊重了孩子真实的知识起点。在此基础上老师和孩子一起补充,用完整的语言来描述什么是角。从后面的练习中也可以看出学生叙述的比较到位。最终在观察实物的基础上抽象出角的平面图形。

2、注重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

在初步认识了“角”之后,让学生通过搭一搭、拉一拉、折一折,进一步体会角的特征,理解角是有大小的。通过亲自操作,学生获得了自己去探索数学的体验,培养了学生的探索意识。以小组为单位做角、展示角,让学生参与了合作与交流的活动,在交流中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注重知识的拓展延伸

1、在认识了角之后安排了“数多边形角的个数”这个练习,通过研究让学生认识到边的数量和角的数量之间的关系。

2、在研究“角是怎样变大变小”这个环节,教师不仅让学生自己探究出角的大小与两条边拉开、合拢有关。还在此基础上渗透了“两条边平平的“、“两条边重合在一起”它们也是角这个知识点,为今后的学习埋下了伏笔。

4、教师教态自然亲切,不做作。在合适地时机对学生加以指导,能注重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二、不足之处:

1、“让学生找物体上的角“这个环节,由于物体是立体的,学生描述的时候教师没有及时指出是××面上的角。应注重叙述语言的规范,突出角是一个平面图形。

2、比较钟面上角的大小这个环节,除了让学生判断出大小外,应让学生说说判断的理由,这里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体现思维的多样性。

3、最后一个环节教师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剪去长方形上的一个角,看看剩下的图形里有几个角。但是自始至终教师没有让学生动动手,只是让学生凭空想象,因而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所以该动手的地方还是要动手,让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直观地找到答案。

一、详评《角的认识》

郏教师有着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教态自然,语言清晰流畅,教学内容重点突出,层次清晰,各部分知识点的衔接自然、流畅。课堂上师生交流融洽,营造了和谐的课堂氛围。郏教师能很好地把握教材,分析教材时能对学生于新知会产生的错误认识作出正确的预设,并根据自己的思路重组了教学内容,上出了一堂非常个性化的课。

本节课有两个亮点:

1、为“角”找准基点。

郏教师对“角”这一知识点的定位清晰、准确。课始,谈话: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很多平面图形,回忆学过了哪些平面图形?(生答)今天要介绍一个新的平面图形——角。

寥寥数语,就把“角”这个知识点在整个知识链中的定位清晰、准确地给出了——角是一个平面图形。既然是平面图形总与生活中的物体有一定的联系,于是郏教师就带领学生去寻找生活中的数学原形,她首先选择了三角尺。当学生指到三角尺面上的一个尖点,认为是角时,老师就很明确地告诉他:这只是角的一部分,叫“顶点”。然后老师规范示范,边指边说:从一个顶点出发的两条边,组成的平面图形就是角。再请学生上台正确地指出角,又同桌拿出三角尺互相完整地指角。另再请学生在书上的五幅实物图上指角,最后从实物中抽象出画在平面图形上的角。这一过程中,郏教师很注重学生对角概念描述的准确性与完整性的训练,所以学生的语言表达非常到位。

2、“做中学”得有兴趣。

为了让学生认识到角是有大小的,而且角的大小和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郏教师设计了用两根塑料小棒做角,使角变大、变小的活动环节。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体会到了要使角变大,就把角的两条边张开;反之,要使角变小就把角的两条边合拢。虽然学生未能用“两边叉开的大小”这样专业的术语来描述,但却是用自己喜欢的语句较准确地表达了,相信学生在认知情感方面是获得了快乐的体验的。

后一个环节,在长方形纸上“只折一次就折出角来”的活动中,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与创造性在“做”的过程中得到了充分的施展与发挥。学生能在较为复杂的环境中,运用角的概念作出正确的判断,从而认识到“折一次最多能折出三个角”。这样既巩固了学生对角的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又培养了学生在新环境中冷静思考解决问题的良好思维习惯。

在活动时,学生的多种感官都参与到了学习中,好动是小孩子的天性,特别是在数学课上能做折纸、剪纸这样的活动,边玩边学,学生就学得兴致高昂。

商榷之处:

1、语言需严密。

数学学科的特点之一就是:严密性,特别是上有关概念的课,一定要注意语言的严密性。在将实物上的角抽象成平面图形时,老师说:“选其中的三个拿出来。”是不是可以说成“把其中三个实物上的角画下来,就成了这样的平面图形”然后再出示三幅角的平面图。

2、表达应简洁。

数学有一个特点——简洁美。在老师带领学生初识角时,语言表达是非常完整规范的:“这是一个顶点,这是两条边,组成了一个角”学生边指边说边还做划出一个弧线的手势,但是到课尾了,请学生来指出剪去一个角,剩下来的图形有几个角时,还是要求学生如此来说,就显得有些冗长了。试想在现实的学习生活中请你指出长方形的一个角,是不是只需在两边之间标出(划出)一个弧线的记号?这样既生动又简洁。所以我认为当学生已经对角的概念有明确的认识之后,可以让学生用简洁的方式来指角,这样既让学生感到数学的简洁美,又能给老师缩减出更多的教学时间为下一个环节服务。

认识角第二个点评

这次参加了小数班的活动,听了三位老师的课,感悟很多。三位老师的课虽然不是十全十美,但是仍有很多地方值得我去学习,也给了我很多启示。

第一位老师的《认识角》一课,在出示了课题“认识角”之后,教师便拿出三角尺,让学生在三角尺上找一找角。根据学生的原有知识经验,学生认为角的顶点便是角,教师没有一味的否定学生,而是纠正他的错误,告诉他这只是角的一部分,叫顶点,角应该还有两条边。

从这一教学片段可以看到,教师在教学之前,对学生的原有知识经验已经做了了解,她把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来利用,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和理解,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

在我们平时的课堂教学中,的却常常会忽略了学生的原有知识经验,我们的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他们在以往的生活学习和交往活动中已经形成了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和看法,而且他们具有利用现有知识经验进行推论的潜能。学习不单是知识由外到内的转移和传递,更应是学习者主动建构自己知识经验的过程,即通过新的经验与原有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来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识经验。我觉得我们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应该重视起学生的原有知识经验,并且把他作为一种课堂教学资源充分利用起来。

4月27日上午,我们小数班的三位学员在南郊小学上了三节研讨课。下午我们围绕有效课堂教学进行了互动评课。下面结合听《认识角》一课谈一些自己的感想与思考。

角是“空间与图形”领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性知识。在学习角的相关知识之前,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通过对许多物体的感知,已具备了有关角的感性经验。我留意了一下这节课所用的教材,发现教材是从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把角的认识和生活情景紧密结合在一起,接着让学生在找找、折折、比比等活动中加深对角的认识,最后在一系列的观察、比较中体会角有大小,由此引出各种方法比较角的大小。这些安排,对于学生今后的进一步学习有关数学内容如度量角的大小、角的分类以及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都很有意义。

我听得那堂课《认识角》,纵观整个教学过程生成,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锻炼与情感体验同步进行。主要表现在:

1、数学教学的生活化

《标准》强调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这堂课中,郏老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导出生活中的角,用实物(三角板、钟面、纸扇等)的演示,让学生观察,让学生触摸,让学生动手、去口、动脑。营造生动、鲜活的课堂气氛,让学生自己表述自己所认识的角,让学生从生活中的角到平面的图形去追索,去发现,去总结,学生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对角的认识有一个渐进的过程。不仅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激发学生从生活中找数学的浓厚兴趣,也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重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这是《标准》中提倡的学习方式。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先让学生寻找角,获得初步的感知,然后让学生折角、画角,使学生对角的特点有了一个直观的印象,发现了角的多种特征及表示方法。由于给予了学生一个自己去寻找、发现角的过程与空间,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提出了多种表示方法,这些都是学生在小组合作的前提下,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获得的,非常具有创造性。因此,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兴趣与效果。

在最后的练习设计时我想是不是最后一个活动可以改成轻松一点的,有趣味性的,运用今天的知识设计一个你喜欢的图形,这样在练习创作的过程中丰富了对角的认识,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大胆的想象,在活动中体会并感受到几何图形的美。

在老师引导感知角的大小时,好像没讲到角的大小与边长无关,这里有没有必要提一下呢?从深层次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再一次回顾这节课,一方面努力吸取其成功的亮点,一方面思考着我该如何去上好这样一节课。

下载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角的认识》教学评课word格式文档
下载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角的认识》教学评课.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角的认识评课

    评《教的初步认识》一上 孔淑霞 听张老师执教的《角的初步认识》一上后,整体感觉是:路子比较清晰,层次也比较分明,重点突出、难点也得到了处理,彰显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

    四年级数学上册 角的认识 1教案 青岛版五年制

    角的认识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学生动手折角、分类,使学生了解直角、锐角、钝角、平角、周角的意义。 能力目标: 通过引导、探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等能力,并培养学生......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听评课记录

    角的度量听评课记录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过程应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本节课一开始,教者便从学生画角、比较角的......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画角》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画角》精品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用量角器按指定度数画角,并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角的有关知识。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及分析、推理的能力......

    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平行与相交》评课稿

    《平行与相交》评课稿 《平行与相交》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角以及直线、射线、线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是一节概念课,概念课的教学就要抓住其概念的本质,让学生经历概念本质......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角的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角的分类和画角》 教学设计 第1课时 教学内容:例题及“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 .利用活动角学习角的分类,认识分类的标准,掌握不同角的特征,发现锐角、直角......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画角》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画角》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画角 教学设想:在学习了量角的基础上我又带领学生学习画角的知识和技能,因为学生对量角器、三角板的认识与使用有了一定的知识经......

    四年级上册《角的认识》教学设计

    《角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生在学习射线的基础上,认识角的定义、角的组成及各部分名称,并能用符号表示角。 2.过程与方法:经历从具体物体中抽象出角的过程,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