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必修五梳理探究《文言词语和句式》
梳理探究——《文言词语和句式》
教学目标:
1.区分实词、虚词。
2.理解掌握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词类活用。3.掌握主要的文言句式。
教学重难点:现代句式和古代句式的语言区别。教学方法:运用课件,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文言文以简约的语言承载着传统文化的精华,我们中学生要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文言文是“言”“文”并重的,这里的“言”,即文言知识,如实词理解,句式辨析等,今天我们就来梳理探究文言词语与句式。
文言词语包括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
实词:表示实在意义的词,包括名词、动
词、形容词、数词、量词。
虚词:意义比较抽象,有帮助造句作用的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代词以及兼词。
一、文言词语
包括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
实词:表示实在意义的词,包括名词、动
词、形容词、数词、量词。
虚词:意义比较抽象,有帮助造句作用的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代词以及兼词。兼词:兼有两个意义和作用的词。如:投诸渤海之尾
(《愚公移山》)
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
置杯焉则胶
风雨兴焉
(一)文言虚词 常见文言虚词:
而
何
乎
乃
其且
若
所
为
焉
也
以
因
于
与
则
者
之(高考考试大纲,共18个)
虚词的作用
表结构关系(请息交以绝游
木欣欣以向荣)
表示特定的语法关系(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
作定语后置的标志(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
突出语气(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
表示时间(彼且奚适也)多义虚词
文言虚词虽然不多,但是绝大多数与现代汉语的不同,某些虚词有多义现象,用法比较灵活。
《逍遥游》练习
学习文言虚词的方法(要求)一:运用分析和比较的方法,理解常见虚词在上下文里的具体作用。练习一
比较并解释下列各句中的“于”字
积于今六十岁矣 ——表时间,到 而大声发于水上——表处所,从,在 业精于勤荒于嬉——表原因,由于,因为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表对象,对,对于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表比较,比,超过 不求闻达于诸侯——表范围,在 激于义而死焉者也——表被动,被 鱼跃于渊——表处所,从
求救于术(袁术)——表对象,向 逢蒙学射于羿——表对象,向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表被动,引出动作的主动者 学习文言虚词的方法(要求)二: 掌握常见文言虚词的通常用法
(二)学习文言实词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一词多义
积累常见文言实词,掌握其意义。示例一:属
shŭ:
隶属,归属: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类:不者,若属皆为所虏
zhŭ:
连缀,写:衡少善属文
嘱托:属予我作文以记之 示例二:兵
兵器: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过秦论》)
军队、士兵:得选兵八万人,进兵击秦兵(《信陵君窃符救赵》)战争、军事: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扬州慢》)根据上下文准确把握词义 练习
①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动词 断绝《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动词 隔绝《桃花源记》
③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动词 横渡《劝学》
④ 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
动词 停止 消失《石钟山记》 ⑤ 以为妙绝
形容词 到了极点《口技》 ⑥ 佛印绝类弥勒
副词 很 非常《核舟记》
⑦ 而心目耳力俱穷,绝无踪响
副词 完全 绝对《促织》
⑧
绝云气,负青天
动词,直上、穿过(《逍遥游》)2.古今异义
(1)不要把文言文中的两个单音节词误以为一个双音词。铁骑突出刀枪鸣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腹犹果然
(2)注意对偏义复词的理解与积累。
(3)注意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词义感情色彩的变化
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悦亲戚之情话
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 先帝不以臣卑鄙 3.词类活用
在教材的基础上补充名词作状语:
(1)表示方位或处所。译为“向(朝、往)”•“从(在、当)•”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2)表示比喻,可译为“像••一样”“像••似的”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常以身翼蔽沛公 名词作动词
乐琴书以消忧
或棹孤舟
襟三江而带五湖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然后图南
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 使动用法
川泽纡其骇瞩
屈贾谊于长沙
窜梁鸿于海曲
眄庭柯以怡颜
徐孺下陈蕃之榻
而征一国者 意动用法
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乐夫天命复奚疑 名词作状语
园日涉以成趣
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第二课时
二、文言句式
(一)判断句
1、用“者”、“也” 表判断。“者”表停顿,“也”表判断。⑴廉颇者,赵之良将也。⑵夫战,勇气也。
⑶莲,花之君子者也,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⑷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2、用副词“乃”“则”“即”“皆”“耳”“诚”表判断。⑴臣乃市井鼓刀屠者。⑶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⑷梁父即楚将项燕。⑸环滁皆山也。⑹此亡秦之续耳。
(7)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8)宾主尽东南之美。3.动词“为”“是”表判断(注意和代词“是”的区别)⑴人为刀俎,我为鱼肉。⑵问今是何世。
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⑷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4、主谓直接表判断的。⑴荀卿,赵人。⑵刘备天下枭雄。
5.用“非”表示否定判断。予本非文人画士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城非不高也,城非不深也,兵草非不坚利也。
(二)被动句
一、“于”表被动
不拘于时,学于余
二、“见”表被动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三、“见„„于”表被动
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四、“为”表被动
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五、“为„„所”表被动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六、“被”表被动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余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
七、动词本身表被动
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八、“受„„于”表被动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三)省略句
句子中省略某词或某种成分的现象,文言文中是很多的。最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省略主语。
2.省略谓语。
3.省略宾语。
4.省略介词。
5.省略量词。
(四)倒装句 宾语前置
A.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⑴古之人不余欺也。
⑵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⑶忌不自信。
B.疑问句中代词作动词或介词宾语,宾语前置。⑴大王来何操? ⑵沛公安在? ⑶执肃手曰:“卿欲何言?” ⑷微斯人,吾谁与归!⑸不然,籍何以至此?
C.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⑴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⑵夫晋,何厌之有? ⑶唯利是图,唯才是举。
(五)主谓倒装。为了强调谓语,有时将谓语置于主语之前。这仅仅是因为语言表达的需要。甚矣,汝之不惠!
(六)定语后置
文言文中,定语的位置一般也在中心词前边,但有时为了突出,中心词的地位,强调定语所表现的内容,或使语气流畅,往往把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并用“者”结句。1.中心词+定语+者式结构 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廉》)寻找能够出使回复秦国的人 2.中心词+之+定语+者式结构 率谢庄少年之精技击者百人
率领谢庄精通武艺善于格斗的少年 中心词+之+定语式结构
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涉江》)佩带着长长的长剑,戴着高高的帽子 都督阎公之雅望
有崇高声望的都督阎公 中心词+数(量)词式结构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一顿有时(就)吃掉一石的粮食。铸以为金人十二。
用它铸成了十二个金人。
4、介词结构后置
现代汉语中,介词结构常常放在动词前作状语,古代汉语里有些则置后作补语。⑴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⑵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⑶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⑷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三、成语中的文言现象 出自文言文中的成语举例
完璧归赵、负荆请罪、刎颈之交——《廉颇蔺相如列传》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锲而不舍——《劝学》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劳苦功高;人为刀俎,我为鱼肉——《鸿门宴》
因利乘便、翁牖绳枢、揭竿而起、云集响应、度长契大、同年而语——《过秦论》 今是昨非、欣欣向荣——《归去来兮辞》)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高朋满座、钟鸣鼎食、萍水相逢、老当益壮、命途多舛、达人知命——《滕王阁序》
成语具有文言虚词现象
一蹴而就——而:连词,表示承接关系。
侧目而视、同日而语——而,表示修饰关系。动辄得咎——辄:就。动不动就受到处分或谴责。逃之夭夭——出自《诗·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花。”原来形容桃树十分茂盛,后因“桃”和“逃”同音,人们就用来表示逃跑的意思。这里“之”的意义和用法是,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刮目相待——出自《三国志·吴书·吕蒙传》:“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其中“相”的意思是第三人称,他。
成语“无所不为”的“所”是特殊代词,表示动作行为支配的对象。没有什么不干的,指什么坏事都干。
成语中的文言现象 名词作状语:
鳞次栉比——鳞:鱼鳞;栉:梳篦的总称。像鱼鳞和梳子齿那样有次序地排列着。多用来形容房屋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齐。
街谈巷议—大街小巷里人们的议论。指民间的舆论。
土崩瓦解——比喻事物的分裂象土崩塌、瓦破碎一样,不可收拾。比喻彻底垮台。
管窥蠡(lí)测——管:竹管;蠡:贝壳做的瓢。从竹管里看天,用瓢测量海水。比喻对事物的观察和了解很狭窄,很片面。
声名鹊起——形容知名度迅速提高。名词动用
未雨绸缪——绸缪:紧密缠缚。趁着天没下雨,先修缮房屋门窗.比喻事先做准备。密云不雨——满天乌云不下雨。比喻事物正在酝酿,一时还没有发作。
不胫而走——胫:小腿。没有长腿却能跑,形容传布迅速。使动用法
兵不血刃——兵:武器;不血刃:不使兵刃见血。形容未经战斗就轻易取得了胜利。
曲突徙薪——曲:弯;突:烟囱;徙:迁移;薪:柴草。把烟囱改建成弯的,把灶旁的柴草搬走。比喻事先采取措施,才能防止灾祸。
汗牛充栋——栋:栋宇,房屋。书运输时牛累得出汗,存放时可堆至屋顶,形容藏书非常多。
意动用法
幕天席地——把天作幕,把地当席。原形容心胸开阔。现形容在野外作业的艰苦生活。不远千里——不以千里为远。形容不怕路途遥远。
师心自用——师心:以心为师,这里指只相信自己;自用:按自己的主观意图行事。形容自以为是,固执己见,不肯接受别人的正确意见。
通假字
善刀而藏——善:善通“缮”,擦拭。将刀擦净,收藏起来。比喻适可而止,自敛其才。厉兵秣马——厉:同“砺”,磨;兵:兵器;秣:喂牲口。磨好兵器,喂好马。形容准备战斗。状语后置
持之以恒——持:保持,坚持;恒:恒心。有恒心地长期坚持下去。宾语前置
吞舟是漏——本指大鱼漏网,后常以喻罪大者逍遥法外。时不我待—— 我待:“待我”的倒装,等待我。时间不会等待我们。指要抓紧时间。
第二篇:《梳理探究;文言词语和句式》教案(高二必修教案设计)
1、词类活用中意动与使动的区别是什么?
2、我们在阅读文言文遇到实词时,如何准确把握词语的意义?
3、宾语前置有哪几种情况? 教学重点:同上123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一、文言词语
(一)词类活用
师:词类活用是古汉语中某些实词的特殊用法,这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某种语法功能,相应具有某一新的意义,并且临时改变了词性,有的还改变了读音。(探究问题
1、词类活用中意动与使动的区别是什么?)学生展示合作探究成果: ①悦亲戚之情话(《归去来兮辞》)②且庸人尚羞之(《廉颇蔺相如列传》)③善万物之得时(《归去来辞》)
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师说》)⑤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烛之武退秦师》)⑥侣鱼虾而友麋鹿(《赤壁赋》)
以上例①到例③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例④到例⑥是名词的意动用法。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是主语认为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所具有的属性,即认为宾语怎么样;名词的意动用法是主语认为宾语是这个名词所表示的事物,即认为宾语是什么或把宾语当作什么。
第三篇:梳理探究之文言词语和句式学案
梳理探究之文言词语和句式学案
文言词语学案
学习目的:
1、了解文言词语学习应注意的四个方面
2、词类活用中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的区别
3、我们在阅读文言文遇到实词时,如何准确把握词语的意义?
学习重点:
1、词类活用中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的区别
2、如何把握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学习难点:
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如何把握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学习安排:
两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学时
学习重点:
1、了解文言词语学习注意的四个方面
2、词类活用中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的区别 学习过程:
一、预热练习准确翻译下面6个语句
1、悦亲戚之情话
(《归去来兮辞》)
2、且庸人尚羞之
(《廉颇蔺相如列传》)
3、善万物之得时
(《归去来辞》)
4、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鸿门宴》
5、沛公旦日从百余骑见项王(《鸿门宴》
6、眄庭柯以怡颜(《归去来兮辞》)
二、结合课本90-91页内容了解文言词语学习应注意的四个方面:
二、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比较,请你思考一下,和组内的同学探讨一下这两种活用区别在哪里? 个人意见:
组内意见:
补充说明:
三、练习巩固:准确翻译下列句子
1、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2、不远万里
3.鱼肉百姓
4、春风又绿江南岸
5、烛之武退秦师
四、作业:
1、完成第二学时的课前练习
五、学习小结:
第二学时
学习重点:
1、文言文学习中,文言实词的含义如何辨析
2、词类活用中其他活用类型的判断辨析 学习过程:
一、预热练习准确翻译下面6个语句 一)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6题
纪纲,临邑人,为诸生。燕王①起兵过其县,纲叩马请自效。王与语,说之。纲善骑射,便辟诡黠,善钩人意向。王大爱幸,授忠义卫千户。既即帝位,擢锦衣卫指挥使,令典亲军,司诏狱。纲觇帝旨,广布枚尉,日摘②臣民阴事。帝悉下纲治,深文诬诋。帝以为忠,亲之若肺腑。擢都指挥佥事,仍掌锦衣。帝所怒内侍及武臣下纲论死,辄特至家,洗沐好饮食之,阳为言,见上必请赦若罪,诱取金帛且尽,忽刑于市。
数使家人伪为诏,下诸方盐场,勒盐四百余万。还复称诏,夺官船
二十、牛车四百辆,载入私第,弗予直。构陷大贾数十百家,罄其资乃已。籍故晋王、吴王,干没金宝无算。得王冠服服之,高坐置酒,命优童奏乐奉觞,呼万岁,器物僭乘舆③。欲买一女道士为妾,都督薛禄先得之,遇禄大内,挝④其首,脑裂几死。恚都指挥哑失帖木不避道,诬以冒赏事,捶杀之。
纲又多蓄亡命,造刀甲弓弩万计。端午,帝射柳,纲属镇抚庞瑛曰:“我故射不中,若折柳鼓噪,以觇众意。”瑛如其言,无敢纠者。纲喜曰:“是无能难我矣。”遂谋不轨。十四年七月,内侍仇纲者发其罪,命给事、御史廷劾,下都察院按治,具有状。即日碟⑤纲于市,家属无少长皆戍边,列罪状颁示天下。(节选自《明史》)
注:①燕王:即明成祖朱棣,明太祖第四子。明太祖洪武十三年,封燕王。②摘(tì):揭发。③乘舆:此处泛指皇帝用的器物。④挝(zhuā):击,敲打。⑤碟(zhé):一种分裂肢体的刑法。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找出文中词类活用词语,并给予解释
2、准确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①构陷大贾数十百家,罄其资乃已 译文:
②若折柳鼓噪,以觇众意 译文:
二、分组展示之后,学生相互之间给予点评和纠正
三、自己的文言文词语学习辨析心得(你认为如何才能准确判断词语并翻译呢?)
四、学生小结:
五、作业
完成文言句式课前练习部分
六、学后反思:
文言句式学案
学习目的:
1.了解高考对文言句式的要求。
2.理解和掌握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文言句式及其用法。3.通过相关练习加以巩固和提高 学习重点:
掌握辨析较复杂的文言句式的能力 学习难点:
掌握辨析较复杂的文言句式的能力 学习方法:
学练结合,注重积累 学习安排:
两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学时
学习重点:
判断句和被动句的辨析和翻译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训练:
1.写出文言文几种特殊句式的名称
2.请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类型并翻译。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
莲,花之君子者也,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吾属今为之虏矣。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梁父即楚将项燕。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二、通过课本92页内容了解什么是判断句,怎么去断定一个句子是否是判断句?判断句有几种类型? 1、2、3、总结:
三、课本92页关于被动句内容的学习,了解如何判断被动句?被动句有几种类型? 1、3、总结:
四、作业
完成第二学时课前练习
五、学后反思:
第二学时
学习重点:
学习过程:
一、课前练习:
将下面一段文字翻译成现代汉语。
昔者,齐王使淳于髡献鹄于楚。出邑门,道飞其鹄,徒揭空笼,造诈成辞,往见楚王曰:“齐王使臣来献鹄,过于水上,不忍鹄之渴,出而饮之,去我飞亡。吾欲刺腹绞颈而死,恐人之议吾王以鸟兽之故令士自伤杀也。鹄,毛物,多相类者,吾欲买而代之,是不信而欺吾王也。欲赴他国奔亡,痛吾两主使不通。故来服过,叩头受罪大王。”楚王曰:“善。齐王有信士若此哉!”厚赐之,财倍鹄在也。译文:
二、学习课本92页关于省略句的内容,了解省略句省略成分,完成小字部分2练习
三、依据课本内容92页小字部分,总结1宾语前置句的句式特点 僵卧孤村不自哀。大王来何操? 沛公安在?
客何为者? 夫晋,何厌之有?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古之人不余欺也。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唯利是图,唯才是举。不然,籍何以至此? 孔子云:“何陋之有?”
总结:
补充:
四、介词结构后置句的句式特点练习,翻译下列句子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不拘于时,学于余。
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
屠惧,投以骨。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
小结:
五、定语后置句练习和总结
1、翻译下面几句话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石钟山记》)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劝学》)
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鸿门宴》)
2、小结句式特点:
3、补充
六、翻译下面三个句子,总结句子的特点 甚矣,汝之不惠(慧)。《愚公移山》〈列子〉 快哉此风!(宋玉《风赋》)“美哉,我少年中国。
七、作业:
完成第二单元文言句式的总结汇总
八、学后反思:
第四篇:文言句式和知识必修五教案
文言知识和句式
第一课时
必修五文言知识整理
一、通假字
乃瞻衡宇 北冥有鱼
三餐而反 小知不及大知 此小大之辩也 而御六气之辩 而征一国者 旬有五日而后反 汤之问棘也是已 夙遭闵凶 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二、古今异义 《归去来兮辞》
征夫:问征夫以前路
(古:行人;今:指出征的人)
人事:尝从人事,(古:做官。
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或事理人情。)幼稚:幼稚盈室。
(古义:小孩。
今义:年纪小或形容头脑简单或缺乏经验。)情话:悦亲戚之情话。
(古义:知心话。今义:男女之间表示爱情的话。)追:知来者之可追。
(古义:挽救,补救。今义:追赶,追求。)《腾王阁序》
宰:家君作宰,路出名区。
(古义:县令
今义:动词,宰杀)维: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古义:在今义:维护,维持)悲:谁悲失路之人
(古义:同情
今义:悲伤)
穷: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古义:困厄,处境艰难
今义:贫穷,少钱)赊:北海虽赊,扶摇可接
(古义:远
今义:赊欠等)
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
(古义:这
今义:常作判断词)再:胜地不常,盛筵难再
(古义:第二次
今义:又一次)
逢迎:千里逢迎。
(古义:迎接。
今义:说话和做事故意迎合别人的心意。)上路:俨骖
于上路。
(古义:高高的路。今义:动身。)介:一介书生
(古:个。今:介绍,介于)
学士:孟学士之词宗
(古:掌管文学撰述的官
今:常用来指学位)数:识盈虚之有数
(古:定数
今:数量)彩:彩彻区明
(古:日光今:彩色)
秋:序属三秋
(古:秋季的第三个月今:三个秋季)猖狂:阮籍猖狂
(古:狂放,不拘礼法;今:肆无忌惮)见机:君子见机
(古:看见细微的征兆。今:看机会看形势 《逍遥游》
果然:腹犹果然
(古义:食饱之状
今义:副词,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众人:众人匹之
(古义:一般人
今义:多数人,大家)虽然:虽然,犹有未树也。
(古义:虽然这样
今义:转折连词)发:穷发之北
(古义:毛,草木
今义:头发)
大年:小年不及大年
(古义:寿命长的今义:丰收年;春节)
海运: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古义:海动。今义:海洋运输。)虽然:虽然,犹有未树也。
生物: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古:天空飘浮的生物或云气、尘埃等.今:动、植物、微生物等。)之:二虫又何知
(古:泛指动物。
今:虫子。)野马:野马也,尘埃也
(古:流动的雾气。今:野生之马。)
春秋:蟪蛄不知春秋
(古:四季。今:春季和秋季,岁月;人的年岁)决:我决起而飞
(古:快速的样子
今:决定)枪:枪榆枋而止
(古:触,碰
今:枪械)适:适莽苍者
(古:往
今:刚好)
羊角:抟扶羊角而上九万里
(古:旋风
今:羊的角)比:行比一乡
(古:合 今:比较)《陈情表》
不行:九岁不行
(古义:不能走路
今义:不可以或能力不够)成立:丁孤苦,至于成立
(古:成人自立。今:(组织、机构等)正式建立)上报: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古:报答
今:向上级报告或刊登在报纸上)秀才: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古义:优秀人才
今义:明清两代生员的通称)告诉: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古:申诉,诉说
今:说给别人听,让人知道)辛苦: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古义:辛酸苦楚,苦衷。今义:身心劳苦)
郎中:拜臣郎中
(古义:尚书部的属官
今义:中医医生)星火:急于星火。
(古:流星的光,比喻急迫。今:指微小的光。)告诉:则告诉不许。(古义:申诉。今义:受害人向法院告发。说给人听,使人知道。)寻:寻蒙国恩。
(古义:不久。今义:寻找。)
除:除宦洗马。
(古义:授予官职。
今义:去掉,不计算在内。)婴:刘夙婴疾病。
(古义:绕。今义:婴儿。)
息:晚有儿息
(古:子
今:气息;停止)区区: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古:拳拳。今:少;不重要)浅:人命危浅
(古:不长。今:和深相对)薄:日薄西山
(古:迫近
今:轻微,少)废: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古:停止
今:没有用的)
三、词类活用 使动用法
(一)动词的使动用法
所谓动词的使动用法,顾名思义,就是“主语所代表的人物并不实行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而是宾语所代表的事物实行这个动作。”②在古代汉语中,不及物动词常有使动用法。例: 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滕王阁序》)屈,使„„委屈;窜,使„„逃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六国论》)
却,使„„退却。宁许以负秦曲。(《廉颇蔺相如传》)
负,使„„承担。项伯杀人,臣活之。(《鸿门宴》)
活,使„„活下来。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伶官传序》)
兴,使„„兴盛;亡,使„„灭亡。腾、起:腾蛟起凤
(使动用法,使„„腾空,使„„起舞)彼于致福者
(使„„到来)
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使„„满意;使„„信任)闻:谨拜表以闻
(动词使动,使„„知道)终:无以终余年(动词使动,使„„结束)卒:保卒余年(动词使动,使„„终了)
㈡、名词的使动用法
所谓名词的使动用法,就是③“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例: 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滕王阁序》)
下,使„„放下来。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鸿门宴》)
王,使„„做大王。星: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名作状,像流星一样)
㈢、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所谓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就是④“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或状态”。例: 其达士,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而磨厉之于义。(《勾践灭吴》)洁,使„„洁净;美,使„„美丽;饱,使„„温饱。臣请完璧归赵。(《廉颇蔺相如传》)
完,使„„完整无缺。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过秦论》)
弱,使„„变弱。眄庭柯以怡颜
(怡:使„„愉快)审容膝之易安
(安:使„„安乐)
意动用法
所谓意动用法,⑤是指谓语动词具有“认为宾语怎样”的意思。这种意动用法只限于形容词和名词的活用,动词本身没有意动用法。㈠、名词的意动用法
名词用作意动,⑥是把它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作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例:
课本中有这些句子: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师说》)
师,以„„为老师。侣鱼虾而友麋鹿。(《前赤壁赋》)
侣,以„„为伴侣;友,以„„为朋友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师说》)
师,以„„为老师。襟、带:襟三江而带五湖
(意动用法,以„„为襟,以„„为带)㈡、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形容词用作意动,⑦是主观上认为后面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或状态。例: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邹忌讽齐王纳柬》)
美,认为„„美丽。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师说》)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师说》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师说》)耻,以„„为耻。
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廉颇蔺相如传》)
羞,以„„为羞耻。乐琴书以消忧
(乐:以„„为乐)悦亲戚之情话
(悦:以„„为愉快)善万物之得时
(善:以„„为善羡慕)
名词用作动词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烛之武退師》)
军,驻扎。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
水,游泳。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滕王阁序》)
襟,连带。
带,环绕。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屠慧褒始舍其址。(《游褒禅山记》)
舍,盖屋。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阳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者。(《游褒禅山记》)名,命名。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游褒禅山记》)名,说出。
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戒五日,舍相如广成传舍。(《廉颇蔺相如传》)舍,安排住宿。
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廉颇蔺相如传》)
刃,杀。楚人一炬,可怜焦土。(《阿房宫赋》)
焦土,成为焦土。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伶官传序》)
函,用盒子装。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前赤壁赋》)
下,攻下;
东,向东。乐琴书以消忧
(琴、书:抚琴、读书)
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棹:划船)策扶老以流憩
(策:拄着)
上: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作动词,往上飞)
名词用作状语
古代汉语中时间名词可作状语,普通名词也可作状语。普通名词作状语可以分为四种情况: ㈠、表示方位或处所
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廉颇蔺相如传》)
前,上前。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劝学》)上,向上;下,向下。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臾之地,北收要害之都。(《过秦论》)
南,向南;西,向西;东,向东;北,向北。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廉颇蔺相如传》)
廷,在朝廷上。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外:在门外。内:在家里。名词作状语。)㈡、表示工具或依据
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过秦论》)
席,用席子。故令人持璧,间至赵矣。(《廉颇蔺相如传》)
间,从小路。躬亲:躬亲抚养
(名作状,亲自)
但以刘日薄西山
(日:一天天地,名词作状语)㈢、表示比喻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过秦论》)
云,像云一样。雄洲雾列,俊采星驰。(《滕王阁序》)
雾,像雾一样;星,像星一样。常以身翼蔽沛公。(《鸿门宴》)
翼,像翅膀一样。
形容词做动词
形容词可做谓语,但是不能带宾语。当形容词后面带宾语时,它活用为动词。方是时也,予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游褒禅山记》)
明,照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齐桓晋文之事》)
老,尊敬;幼,爱护。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廉颇蔺相如传》)
严,尊重。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远:远离,形容词用作动词)
形容词做名词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供其乏困。(《烛之武退师》)
乏困,缺少的东西。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师说》)
惑,困惑。携幼入室,有酒盈樽
(幼:儿童、小孩子)倚南窗以寄傲
(傲:傲世的情怀)美:宾主尽东南之美
(形作名,才俊)
四美具,二难并
(形容词作名词,美好的事物;难得的人)《齐谐》者,志怪者也
(形容词作名词,怪异的事物)
在故老,犹蒙矜育
(故老:年老之人,形容词用作名词)夙遭闵凶
(忧患凶丧)
猥以微贱
(卑微低贱的身份)愿陛下矜悯愚诚
(诚心)
四、文言句式
1、复驾言兮焉求(疑问句宾语前置。“焉求”即“求焉”,追求什么)
2、胡为乎遑遑欲何之(疑问句宾语前置。“何之”即“之何”,到哪里去)
3、寻程氏妹丧于武昌(介宾结构后置)
4、将有事于西畴(介宾结构后置)
5、农人告余以春及(状语后置,“以春及告余”)
6、乐夫天命复奚疑(宾语前置,“疑奚”)
7、遂见用于小邑(见,被)
8、以心为形役(为,被)
9、童子何知(宾语前置)
10、纤歌凝而白云遏(被动句
11、怀帝阍而不见(被动句)
12、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介词结构后置)
13、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介宾结构后置)
14、而莫之夭阏者(否定句,代词作宾语)
15、之二虫又何知
16、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
17、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18、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19、惟兄嫂是依
第五篇:文言词语和句式 教案
小组活动,探究为上
——“梳理探究”专题《文言词语和句式》教学设计
一、了解学生需求,确定教学目标
新课程,应该不是以教定学,而是以学定教,在梳理探究前了解学生的学情,通过调查,了解到学生的学习难点,从而确定“文言词语和句式”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共有三个探究问题:
1、词类活用中意动与使动的区别是什么?
2、我们在阅读文言文碰到实词时,如何正确把握词语的意义?
3、宾语前置有哪几种情况?
二、成立合作小组,明确探究内容
合作、探究是实现有效学习的重要方式。让全班同学自由组合,分成六个小组,每两个小组负责梳理探究一个问题,给学生一周预备时间,让学生根据问题梳理高中语文课本一至五模块的文言文,找出典型例句,分析比较,也可以上网搜集资料,从而探究出规律,合作完成文言词语与句式专题的学习任务。由六个小组各派一名学生另外组成一个评价小组,对六个小组的成果进行打分评价,评出最佳小组。
三、教学过程
师:文言文以简约的语言承载着传统文化的精华,我们中学生要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文言文是“言”“文”并重的,这里的“言”,即文言知识,如实词理解,句式辨析等,今天我们就来梳理探究文言词语与句式。
第一、文言词语
(一)词类活用
师:词类活用是古汉语中某些实词的非凡用法,这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某种语法功能,相应具有某一新的意义,并且临时改变了词性,有的还改变了读音。
(探究问题
1、词类活用中意动与使动的区别是什么?)
学生展示合作探究成果:
生甲:
课本中的典型例句
① 悦亲戚之情话(《归去来兮辞》)
② 且庸人尚羞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善万物之得时(《归去来兮辞》)
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师说》)
⑤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烛之武退秦师》)
⑥ 侣鱼虾而友麋鹿(《赤壁赋》)
以上例①到例③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例④到例⑥是名词的意动用法。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是主语认为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所具有的属性,即认为宾语怎么样;名词的意动用法是主语认为宾语是这个名词所表示的事物,即认为宾语是什么或把宾语当作什么。生乙:
①眄庭柯以怡颜(《归去来兮辞》)
②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过秦论》)
③士不敢弯弓而抱怨(《过秦论》)
④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鸿门宴》
⑤沛公旦日从百余骑见项王(《鸿门宴》
⑥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繁执事。(《烛之武退秦师》)
以上例①到例③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例④是名词的使动用法,例⑤到例⑥是动词的使动用法,古汉语的使动用法就是谓语表示主语使宾语怎么样的一种用法。1
生丙:
意动用法与使动用法的主要区别是:前者是主语认为宾语怎么样或是什么,使动用法是表示主语使宾语怎么样。
生丁:
请其他小组同学做拓展练习:
1、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认为„„小)
2、不远万里(认为„„远)
3.鱼肉百姓(以„„为鱼肉。)
4、春风又绿江南岸(使„„绿)
5、烛之武退秦师(使„„退)
其它小组同学质疑提问,使动意动小组同学解答。
师补充:意动用法与使动用法的主要区别是:前者是主语主观上认为宾语怎么样或是什么,意动用法是表示主观意念上认为宾语怎么样、是什么,这种主观熟悉不一定与客观情况相符。比如2003年高考(全国卷)语文试题中的作文素材,是选自《韩非子》的一个寓言故事,其原文是这样的: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这就是有名的“智子疑邻”的故事。文末“智其子”中的“智”是古汉语的意动用法,意思是认为其子智即认为自己家的孩子聪明。意动用法是主语主观上认为宾语具有了谓语所表示的性质状态。这个失窃家庭的孩子也可能聪明,也可能并非很聪明,凭此一点不能作出聪明与否的结论,更不能因此而对邻居家老人产生怀疑。而使动用法是客观上即事实上使宾语发生了某种变化,或者使宾语将要发生某种变化。丰衣足食::使„„丰足。“丰、足”是客观上使“衣、食”发生了变化。
(二)实词词义
师:学习任何一种语言,语音、词汇、语法三者缺一不可,而三者之中,词汇居于首位。古代语言的词汇中最重要的是实词,文言实词的把握应逐课积累,几年之后,水到渠成,这样就能达到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要求。
(探究问题:我们在阅读文言文碰到实词时,如何正确把握词语的意义?)
学生展示合作探究成果:
生甲:
1、①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归去来兮辞》)②拔剑切而啖之(《鸿门宴》
其他例句略。
根据以上例句,总结规律:根据字形推断词义辨别。
(例①“眄”的含义,根据“目”和“眄”的对象“庭柯”就可知其大致是“看”的意思。例②“啖”的含义,根据“口”,就可知其大致是“吃”的意思。)
2、①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过秦论》)
②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劝学》)
其他例句略。
根据以上例句,总结规律:利用结构相似的句式辨别
(例①(“地”与“固”相对,“地”是名词,“固”也应是名词,解为“险固的地方”例②“跬步”对“小流”,可以推断“跬步”即为“小步、半步”的意思。)
生乙:(第二小组补充)
3、①收天下之兵。(《过秦论》)
②正襟危坐而问客曰(《赤壁赋》)
其他例句略。2
根据以上例句,总结规律:利用成语来推断词义。
(例①中的“兵”。我们可借助成语“短兵相接”中“兵”的意义去试解,可推断出解释为“兵器”之意。例②中的句中的“危”字,可借助成语“危言危行”很轻易推断出是“端正”的意思。)
4、①故山殊可过(《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②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陈情表》)
其他例句略。
根据以上例句,总结规律:利用文章语境推断词义
(例①“过”搭配对象为“山”,可释为“游览”。例②“鲜”应和“无”对应,结合上文意思,故为“少”。)
生丙:
请其他小组同学做拓展练习:
1、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用”和“以”位置相同,“以”的意思不就是“用”)
2、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应”搭配对象为节拍之“节”,“应节”即为“随着节拍、和着节拍”,可释为“随着,和着”。)
3、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表示对方这样做是使自己感到幸运的,幸而、幸好)
其它小组同学质疑,实词词义小组同学解答。
师根据情况补充。
师总结: 综上所述,在一词多义辨析时,如能辅之以技巧,根据字形推断,利用句式辨别,结合语境把握等,的确有事半功倍之效。当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想攻克文言堡垒,要害靠平时的日积月累。第二、文言句式宾语前置
师:在文言文的阅读过程中,我们假如对一些句式,尤其是像宾语前置等比较非凡的句式不熟悉、不理解,必然会造成理解上的困难。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这种句式,进行梳理和探究。
学生展示合作探究成果:
(探究问题
3、宾语前置有哪几种情况?)
生甲:宾语前置:课本中的典型例句 ① 秦人不暇自哀(《过秦论》)②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张衡传》)③彼且奚适也?(《逍遥游》)
④项王曰:“沛公安在?”(《鸿门宴》)
⑤虽生,何面目以归汉?(《苏武传》)⑥夫晋,何罪之有?(《烛之武退秦师》)3 ⑦成语:唯利是图
生乙:
1、例①至例②是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格式:主十否定词【不、未、无、莫、毋、弗】十宾【余、吾、尔、自、之、是】十动
2、例③至例⑤是疑问句中代词作动词、介词的宾语前置(1)宾语在动词前面 格式:主十宾【谁、奚、胡、何、曷、安、恶、焉】十动?(2)宾语放在介词前面 格式:主十宾【谁、奚、胡、何、曷、安、恶、焉】十介十动?
3、例⑥至例⑦是:用“之”、“是”作标志的宾语前置 格式:主十宾十之(是)十动
师总结:同学们归纳得很好,宾语前置共有三种情况:①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②疑问句中代词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前置③用“之”、“是”提宾。
生丙:
请其他小组同学做拓展练习:
1、唯陈言之务去(《答李翊书》)
2、吾谁敢怨?(《捕蛇者说》)
3、不然,籍何以至此?(司马迁《鸿门宴》)
4、唯弈秋之为听(《弈秋》)
5、成语: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其它小组同学质疑,宾语前置小组同学解答。
师根据情况补充。
四、学生评价
学生组成评价小组,对六个小组的成果进行打分评价,评出最佳合作小组。
评分细则:
评分标准
实词词义组
使动意动组
宾语前置组
例句是否典型(20分)
规律是否正确(30分)
表达是否流畅(20分)
合作是否默契(20分)
课件是否精美(10分)
师总结:
同学们在“文言词语和句式”专题的学习过程中,互相启发、共同探究,不仅有所发现,学有所得,而且培养了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我们“探究并快乐着”。好,这个专题就上到这里。
教学反思
这个专题的教学过程,我觉得提高学生的学习爱好是要害,“爱好是最好的老师”,有了爱好,学生就能出聪明,就可以由被动的、反应性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创造性的获取者。
为了让学生有爱好主动学习,我在教学过程中留意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首先,以学定教,在课前先了解哪些问题是学生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自己梳理探究的,哪些是需要学生合作梳理探究的,通过讨论,我们共同确定了三个问题作为合作探究目标。
然后,让学生根据爱好分成六个小组,每两个小组负责梳理探究一个问题,给学生一周预备时间,让学生根据问题梳理高中语文课本一至五模块的文言文,找出典型例句,分析比较,也答应学生上网搜集资料,从而探究出规律。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他们认真梳理了课本中的典型例句,碰到疑难问题小组同学之间互相讨论,在小组长的协调下,分工合作,计算机技术好的同学制课件,语言表达流畅的同学担任成果展示时的发言人,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目标。在成果展示课上,学生发言积极,很好地合作完成了“文言词语与句式”专题的学习任务。
最后,由六个小组各派一名学生组成评价小组,评价小组对六个小组的成果进行打分评价,同学们从“例句是否典型,规律是否正确,表达是否流畅,合作是否默契,课件是否精美”五个方面着手,综合测评,最后,“词类活用小组” 获得了“最佳小组”的称号,看到自己的付出有了回报,“词类活用小组”的同学备受鼓舞。
课后,许多同学对我说,通过这次梳理探究活动,许多以前不太明白的问题弄懂了,受益匪浅。这次课后被人教社录成了优质课制成光盘全国发行。
其实,教学活动是双边活动,钱梦龙先生就说过:“学生的熟悉活动只能通过自己的实践、感知,在他们自己头脑进行,别人谁也替代不了。”在“文言词语与句式”专题的教学过程中,我以学生参与教学为核心,让学生自主探究,体验进步的喜悦和获得知识的满足。新课程强调活动探究,合作学习,注重在学生的活动中主动建构知识。叶老曾说过,要让学生奋其力,自致其知,而学生开展的质疑和答疑、自评和互评等活动,让学生把握了学习的自主权,学生在讨论、交流、竞争中主动获取了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