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认识三角形 七年级下 北师大版 复习课教案 分类经典必考题目

时间:2019-05-15 01:57: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一讲--认识三角形 七年级下 北师大版 复习课教案 分类经典必考题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一讲--认识三角形 七年级下 北师大版 复习课教案 分类经典必考题目》。

第一篇:第一讲--认识三角形 七年级下 北师大版 复习课教案 分类经典必考题目

三角形

(一)知识网络: 一、三角形三边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判断三线段能否构成三角形方法:较短两段之和是否大于最长线段。二、三角形中的角的关系:

(1)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0(2)三角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3)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不相邻的两内角这和;(4)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不相邻的内角.三、三角形三线:

(1)有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在三角形的内部;(2)有三条中线,交于一点,在三角形内部;

(3)有三条高线,交于一点,在锐角三角形的内部、在直角三角形的直角顶点处、在钝角三角形的外部.四、三角形分类:

1、按角分类:(1)锐角三角形;(2)直角三角形;(3)钝角三角形.2、按边分类:(1)不等边三角形;(2)等腰三角形;(3)等边三角形.五、全等图形:能够重合的两个图形称为全等图形.(全等图形的形状和大小都相同)

【典型例题】

一.边的大小关系,范围讨论

例1 下列每组数分别是三根小木棒的长度,用它们能摆成三角形吗?为什么?(单位:cm)(1)1,3,3

()(2)3,4,7

()(3)5,9,13

()(4)11,12,22()(5)14,15,30()例2 下列命题:

(1)只有两个三角形才能完全重合;

(2)如果两个图形全等,它们的形状和大小一定都相同;(3)两个正方形一定是全等形;

(4)边数相同的图形一定能互相重合.其中错误命题的个数是()A.4个 B.3个 C.2个 D.1个

例3 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3cm和4cm,则第三边长X的取值范围是

;若X是奇数,则X的值是

,这样的三角形有

个;若X是偶数,则X的值是

;这样的三角形又有

个。

例4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一边是5cm,另一边是7cm ,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多少?

例5如图,在△ABC中,AD是BC边上的中线,△ADC的周长比△ABD的周长多5cm,AB与AC的和为11cm,求AC的长.

过手变式练习: 有一个三角形的两边分别为5和12,且周长为奇数,则满足条件的三角形的个数为__________ 已知一个三角形有两边相等,周长为56cm,两边之比为3:2,则这个三角形各边的长为_______ 已知△ABC有两边长分别为2,7,另一边长是关于x的方程(3x-m)+2=2(x+1)的解,求m的取值范围 若a,b,c是△ABC的三边,试化简abcabcabc 从长度分别为2,34,5的四条线段中,任选三条,能组成三角形的概率是___________________ 在△ABC中,D是BC边上的任意一点,求证AB+BC+AC>2AD 三角形的三边长都为自然数,其中一边是4(但不是最短边),这样的三角形共有几个? 已知在△ABC中,a16bc6ab10bc0,若a,b,c是三角形的三边,求证ac2b

222二.角的关系

例1 AD是△ABC的一条高,也是△ABC的角平分线,若∠B=40°,求∠BAC的度数.例2如图,△ABC中,∠ B=34°,∠ACB=104°,AD是BC边上的高,AE是∠ BAC的平分线,求∠ DAE的度数.

例3(1)如图所示,∠A+∠B+∠C+∠D+∠E=()A.180°

B.260°

C.270° D.360°

A D EC B

例4.一副三角板按图中的方式叠放,则∠α等于()A.75° B.60° C.45° D.30°

过手变式练习:

∠A=120°,∠B=45°,∠E=33°,∠F=108°,求∠COD的度数

2、如图,已知 ∠E+∠F=∠H,求:∠A+∠B+∠ACD+∠CDG的度数.

3、如图,∠DAB和∠BCD的平分线AP和CP相交于点P,并且与CD、AB分别相交于M、N.解答下列问题:(1)若∠D=40,∠B=36,求∠P的度数;

(2)如果图中的∠D和∠B为任意角时,其它条件不变,试问∠P与∠D、∠B之间存在着怎样的数量关系?(直接写出结论即可)

4、如图,BD是△ABC中∠ABC的角平分线,CD是△ABC的外角∠ACE的平分线,它与BD的延长线交于点D,我们将会得到∠A=2∠D这一结论,试想一想为什么?并加以说明.

5(1)在△ABC中,∠A-∠B=20°,∠B-∠C=20°,求∠A和∠C的度数。(2)在△ABC中,A12B13C,试判断△ABC的形状。

(3)在△ABC中,A2B3C,试判断△ABC的形状。

三.角平分线和中线 注意: 三角形角平分线和角的平分线的区别: 在△ABC中,∠ABC,∠ACB的平分线交于O,则∠BOC=90°+1/2∠A

例1 已知D是△ABC的边BC的中点,且SADC=10,求SABC

例2 如图,△ABC中,∠ABC与∠ACB的平分线交于点I,根据下列条件,求∠BIC的度数.(1)若∠ABC=60°,∠ACB=70°,则∠BIC=

(2)若∠ABC+∠ACB=130°,则∠BIC=

(3)若∠A=50°,则∠BIC=

(4)若∠A=110°则∠BIC=

(5)从上述计算中,我们能发现已知∠A,求∠BIC的公式是:∠BIC=

(6)如图,若BP,CP分别是∠ABC与∠ACB的外角平分线,交于点P,若已知∠A,则求∠BPC的公式是:∠BPC=.

过手变式练习: 在一个钝角三角形,已知一个锐角是30°,则另一个锐角α的取值范围是: 在△ABC中,已知∠C=90°,∠BAD=1/3∠BAE, ∠ABD=1/3∠ABF,则∠D 在△ABC中,已知∠C=90°,AD平分∠BAC,且∠B=3∠BAD,求∠ADC的度数

4在△ABC中,已知CE⊥AB于E点,DF⊥AB于点F,AC∥ED,CE是∠ACB的平分线,求证EDF与=∠BDF

5(2011•怀化)如图所示,∠A,∠1,∠2的大小关系 如图,D是△ABC的BC边上的一点,且AD=BD=CA,∠BAC=63°.求∠DAC的度数.

高线,面积

例1 如图,AD,AE分别是△ABC的高和中线,已知AD=5cm,EC=2cm(1)求△ABE和△AEC有面积;(2)它们面积之间存在什么结论?(3)由此你有什么猜想?

过手变式练习:

1 在三角形ABC中,已知三条高AD、BF、CE相交于点O,求∠1+∠2+∠3的度数

2 在△ABC中,AD⊥BC于点D,AE平分∠BAC(∠C>∠B)试研究(1)∠EAD与∠C,∠B的关系;

(2)若F是AE上一动点,①若F移动到AE之间的位置时,FD⊥BD,此时∠EAD与∠C,∠B的关系如何②若F继续移动到AE的延长线上时,FD⊥BD,①中的结论是否还成立?说明理由(2005 聊城)D,E分别是BC,AD的中点,F为CE的三等分点,S△ABC=4,则S△BEF= 在△ABC中,D、E分别是BC、AC上的点,AE=2CE,BD=2CD,AD、BE交于点F,若S△ABC=3,则四边形DCEF的面积为

5.O是等边三角形ABC内任意一点,OD⊥AB,OE⊥BC,OF⊥AC高AM⊥BC,求证OD+OE+OF=AM

6.分别以2 cm、3 cm、4 cm、5 cm的线段为边可构成________个三角形.课后练习:

1.在△ABC中,∠C=90°,∠A=40°,则∠B=________.2.两根木棒的长分别是7cm和9 cm,现要你选择第3根木棒,将它们钉成一个三角形,若选择的木棒长度是7的倍数,则你选择的木棒的长为________cm.3.有三个三角形,它们的两个内角的度数分别是:①30°和50°②70°和20°;③82°和23°,其中属于锐角三角形的是________.4.在△ABC中,若∠C=12∠B=13∠A,则△ABC是________三角形(按角分类).5.如图1所示,CD是△ABC的高,且CD=5,S△ABC=25,则AB=________.6.如图2所示, BE、CD是角平分线,∠A=80°,则∠1+∠2=________.7.如图3所示,在△ABC中,CD⊥AB,∠ACB=86°,∠B=20°,则∠ACD=______.C A C D E2C

B 1

图1

图2

图3 8.如图所示,其中∠1=________.A D B A D B

o

9.一定在△ABC内部的线段是()A.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三条角平分线、三条中线 B.钝角三角形的三条高、三条中线、一条角平分线 C.任意三角形的一条中线、二条角平分线、三条高 D.直角三角形的三条高、三条角平分线、三条中线

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1100 o

A.一个钝角三角形一定不是等腰三角形,也不是等边三角形 B.一个等腰三角形一定是锐角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

C.一个直角三角形一定不是等腰三角形,也不是等边三角形 D.一个等边三角形一定不是钝角三角形,也不是直角三角形

11.下列说法正确的个数为()(1)用一张像底片冲出来的10张一寸照片是全等形(2)我国国旗商店四颗小五角星是全等形(3)所有的正六边形是全等形

(4)面积相等的两个正方形是全等形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12.在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高线中,属于直线的有(每种线只有一条)A.0条

B.1条

C.2条

D.3条

13.现有两根木棒分别长40 cm和50 cm,要从下列长度的木棒中选出一条,与前面两根木棒钉成一个三角架(木棒不能余),则可选出()①5 cm ②10 cm ③40 cm ④45 cm ⑤80 cm ⑥90 cm A.3条

B.4条

C.5条

D.6条 14.在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中,说法正确的是()A.至少有一个直角

B.至少有一个钝角 C.至多有两个锐角

D.至少有两个锐角

15.锐角三角形中,任意两个内角之和必大于()A.120° B.100°

C.90°

D.60°

16.如图所示,∠1=∠2=∠3=∠4,则AD是△ABC的()

A 1 2 3 4 B D C

A.高

B.角平分线 C.中线

D.以上都不是

17.若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x-

1、x、x+1(x>1),则x的取值范围是()A.x>1

B.1<x<2 C.x>2

D.x≥2 18.一个三角形中最小角不能大于()A.50°

B.60°

C.80°

D.90°

19.小明说:有这样一个三角形,它两条边上的高的交点正好是该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你认为小明说的这个三角形一定()A.是钝角三角形 B.是直角三角形 C.是锐角三角形 D.不存在 20.在△ABC中,∠A=13∠B=15∠C,则△ABC是()A.锐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D.以上都不对

21.如图所示,虚线部分是小刚作的辅助线,则你认为线段CD为()A B C D

A.边AC上的高

B.边BC上的高 C.边AB上的高

D.不是△ABC的高

22.如图所示,CE平分∠ACD,F为CA延长线上一点,FG∥CE交AB于点G,∠ACD=100°,∠AGF=20°,你能求出∠B的度数吗?若能求,请写出求解过程;若不能求,请说明理由.FA GB C D E23.一个三角形的周长为36cm,三边之比为a∶b∶c=2∶3∶4,求a、b、c.

24.如图,豫东有四个村庄A、B、C、D.现在要建造一个水塔P.请回答水塔P 应建在何位置,才能使它到4村的距离之和最小,说明最节约材料的办法和 理由.

【家庭作业】

1.有两条线段的长分别为a=8 cm,b=6 cm,要选一条线段c,使a、b、c构成一个三角形,则c的取值范围应是________.2.已知△ABC的周长为48cm,最大边与最小边之差为14cm,另一边与最小边之和为25cm,求△ABC各边的长.

3.三角形所有外角的和是()A.180° B.360° C.720° D.540°

4.锐角三角形中,最大角α的取值范围是()A.0°<α<90° B.60°<α<180° C.60°<α<90° D.60°≤α<90 5.如果三角形的一个外角不大于和它相邻的内角,那么这个三角形为()A.锐角或直角三角形 B.钝角或锐角三角形 C.直角三角形 D.钝角或直角三角形

6.已知△ABC中,∠ABC与∠ACB的平分线交于点O,则∠BOC一定()A.小于直角 B.等于直角 C.大于直角 D.大于或等于直角 7.如图,∠ABC=∠ADC=∠FEC=90°.(1)在△ABC中,BC边上的高是________;(2)在△AEC中,AE边上的高是________;(3)在△FEC中,EC边上的高是________;

(4)若AB=CD=3,AE=5,则△AEC的面积为_____.8.如图,在△ABC中,D、E分别为BC上两点,且BD=DE=EC,则图中面积相等的三角形有()

A.4对 B.5对 C.6对 D.7对

9.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条高的交点恰是三角形的一个顶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A.锐角三角形 B.钝角三角形 C.直角三角形 D.无法确定

10.下列各题中给出的三条线段不能组成三角形的是()A.a+1,a+2,a+3(a>0)B.三条线段的比为4∶6∶10 C.3cm,8cm,10cm D.3a,5a,2a+1(a>0)

11.若等腰三角形的一边是7,另一边是4,则此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A.18 B.15 C.18或15 D.无法确定 12.如图,AB∥CD,BC⊥AB,若AB=4cm,SABC12cm2,求△ABD中AB边上的高。已知:在△ABC中,AD是BC边上的中线,E是AD上一点,且BE=AC,延长BE交AC于F,求证:AF=EF 在△ABC中,已知C是BD上的一点,A是BF延长线上的一点,连接AC于点E,且∠B=42°,∠D=59°,∠DEC=47°,求∠F的度数 如图,直线a∥b,直线AC分别交a、b于点B、C,直线AD交a于点D.若∠1=20°,∠2=65°,则∠3度数等于(),如图,将一等边三角形剪去一个角后,∠1+∠2=()如图1,有一个五角星ABCDE,你能说明∠A+∠B+∠C+∠D+∠E=180°吗? 如图

2、图3,如果点B向右移到AC上,或AC的另一侧时,上述结论仍然成立吗?请分别说明理由. 在三角形ABC中,已知三条高AD、BF、CE相交于点O,求∠1+∠2+∠3的度数。如图所示,△ABC中,AB=AC,BE、CD是△ABC的中线,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有

()A.S△ADC=S△BDC A B.S△ABE=S△CBE C.S△BDF=S△CEF

D.S△ADE=S△BDC

D FB EC

第二篇: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复习课教案

全等三角形的复习

教学目标:

1、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能识别全等三角形中的对应边、对应角,掌握并能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2、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掌握判定三角形全等的基本事实(“边边边”“边角边”“角边角”)和定理(“角角边”),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

3、能利用三角形全等证明一些结论。

4、探索并证明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定理,能运用角的平分线的性质。教学重点:

应用全等三角形性质与判定定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

分析思路的形成。教学准备:

教案、PPT 教学过程:

一、自学回顾

根据本章的知识结构图,带着以下问题进行复习:

1、你能举一些实际生活中全等形的例子吗?

2、全等三角形有什么性质?

3、从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相等、三个角分别相等中任选三个作为条件来判定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时,哪些是能够判定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是什么?

4、学习本章后,你对角的平分线有了哪些新的认识?你能用全等三角形证明教的平分线的性质吗?

5、你能举例说明证明一个几何命题的一般过程吗?

二、典型分析,强调方法

(一)复习巩固全等三角形的概念

1、完成复习题12 第1、2题 ①齐读题目,理解题意 ②学生独立思考 ③2名学生上台板演 ④集体纠正

2、通过练习,回顾巩固全等三角形的概念

全等三角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点A 与点D、点B 与点E、点C 与点F 重合,称为对应顶点; 边AB 与DE、边BC 与EF、边AC 与DF 重合,称为对应边; ∠A 与∠D、∠B 与∠E、∠C 与∠F 重合,称为对应角。

(二)复习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

1、完成复习题12 第3、4题 ①齐读题目,理解题意 ②学生独立思考 ③指名学生回答问题 ④集体纠正,强调注意点: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条件要用中括号连接; 三角形全等的符号的书写

2、通过练习,回顾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1)三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3)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4)两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5)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分别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三)复习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逆定理

1、完成复习题12 第5、6题 ①齐读题目,理解题意 ②学生独立思考 ③2名学生上台板演 ④集体纠正

2、通过练习,回顾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逆定理

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

三、课堂小结

你能说出本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吗?它们之间的联系是什么?

四、作业布置

复习题12

第1题到第11题 板书设计

反思:

全等三角形的这一块练习涉及的面很广,除了这节课的知识,还包括了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同角的余角的关系,三角形中线等知识,完成练习之前,我特别针对这些知识进行了复习,让学生有系统的回顾了哪些知识是与线段相等或角相等有关的。当一个练习涉及多个知识点的时候,学生解题就比较困难了,需要老师的提醒才能找到;而且在上课期间由于练习的量比较大,我担心该讲的练习没有时间讲,就把分配给学生的练习时间减少了,这其实是不利于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当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课堂练习时间。

第三篇:政治七年级下北师大版4.10.1认识竞争教案解读

政治七年级下北师大版4.10.1认识竞争教案

教学目标:

1、教育学生认识到竞争的意义,树立竞争意识。

2、使学生明确竞争是我们生活的世界的普遍现象。教学重点:认识竞争的意义。教学难点:树立竞争的意识。学法指导: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方法:问题设计法

教学用具:小黑板 图片 课前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本97页思想驿站“想一想”

1、2、升学以来,你是否也遇到过与志宏类似的情况?

结合自己的实际,想一想,同学之间学习上的竞赛对我们有什么帮助。(由这个问题导入竞争的意义)

二、自学指导1、2、竞争的意义? 中学生竞争的表现?

三、材料分析(结合自学指导分析)

1、课本98页 国企改革中引进市场机制的例子

说明:适当的竞争可以增强人们的紧张感,激发人的积极性,进取心和创新精神,从而有助于发挥人们的潜能。

2、课本99页

“夜郎自大”的故事

说明如果人不直面竞争,参与竞争,不与别人加以比较,那么往往会产生自以为是,固步自封,不思进取的心态。

3、课本99页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说明因竞争而产生的危机意识,忧患意识对人的促进作用。

4、课本101页 育才中学初一(4)班由“学习的巨人,体育的矮子”变为“学习、体育双强班”的例子 说明:团队的竞争可以增强集体凝聚力。

5、体育运动员在体育比赛中的两幅图片。

说明体育运动员在体育比赛中展现出的高度的集体主义精神,高度的集体凝聚力,同时也体现出竞争需要合作。

四、合作探究

1、拿破仑将军曾经有这样一句名言:“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1)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2)请你也写出一句类似的格言。

2、小华升入中学后,面对学校组织的各科测验,演讲比赛,体育比赛……他觉得竞争无处不在,压力很大。他想:学校要是没有这些竞争该多好呀!

如果你是他的好朋友,你该如何劝导他?

五、作业设计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竞争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发挥潜能

B、适当的竞争可以增强人们的紧张感,激发人们的积极性,进取心和创新精神

C、竞争有利于我们做到取长补短 D、竞争使人们的压力加大,得不到愉快

2、竞争对人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有促进作用。因为()A、竞争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发挥潜能

B、竞争有利于人们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便于发气魄优点,改正缺点

C、竞争的激励作用会推动整个社会不断前进 D、团队之间的竞争可增强集体凝聚力 板书设计

第四篇:我说课的题目是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11章第2节

说课教案

我说课的题目是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11章第2节《尿的形成与排出》。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第二课时,共分三个部分来说明,分别是《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

一、说教材

(一)教材地位

《尿的形成和排出》是在学生学习了人体的营养、消化、物质的运输之后,针对人体内废物如何排出而安排的。它在本册书中是一个教学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与前面所学知识联系紧密,因此解决好尿的形成和排出,有利于将前面所学的知识贯穿起来,并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所以本节起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课内容包括“肾”、1、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2、说明了尿液形成过程的物质变化

3、说出肾脏的血液变化“尿液的形成”、“尿液的排出”和“泌尿系统的卫生”四部分内容,还安排了两个活动。在生活中,学生对尿的形成和排出这一生理现象虽熟悉,但对尿是怎样在肾脏中形成还不清楚,尤其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学生更是不了解,因此通过对本节内容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对形成尿液的过程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同时,本节内容也能使学生领悟到排泄这一生理过程是人体内保持清洁、使生命充满生机活力等美好状态的前提。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示意图和视频等课件,观察、归纳、发现问题。

(2)分析血浆、肾小球中液体以及尿液成分数据,运用实验数据进行科学推测。

(3)结合生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问题。

情感价值目标:

1.体验学生自主学习的乐趣,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习惯。

2.让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三)、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肾脏的结构和尿液的形成过程。

2、教学难点:

肾单位的结构和尿液的形成过程。

课时安排:2课时

二、说教法和学法

(一)学情分析

1、心理和生理特征:从年龄特征来看,七年级学生平均年龄12、13岁,他们学习生物学已经有半年多的时间,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生物学知识基础,他们思维活跃,敢于质疑和讨论,对于生物学这门课充满兴趣但形象思维优于抽象思维,感性认识优于理性思维,自控能力较差,自主探究能力还不够强。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扬长避短地完成学习任务。

2、知识现状:本节是在学生学习了人体的营养、消化、物质的运输之后,针对人体内废物如何排出而安排的。在生活中,学生对尿的形成和排出这一生理现象虽熟悉,但对尿是怎样在肾脏中形成还不清楚,尤其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学生更是不了解。

3、知识障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的差异会产生不同层次的学习成果和不同的学习体会,特别是在理解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是一个动态连续的过程时,对于七年级的部分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要借助课件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和认识。

(二)、教学方法

1、自学导思法:老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探究。

2、直观教学法:主要利用立体的,直观的多媒体现代教学手段,结合教师的层层引导,启发学生积极思维,逐步将学生将感性的认识引导到了理性认识,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3、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精神。

4、学会用表格、图解表来对比总结。

教学重点、难点突破: 要突破这节内容的重难点,我认为比较有效的措施,就是将血液循环的有关知识与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尿的形成过程内容密切联系。下面结合我在教学中的设计,谈谈突破措施: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本节内容,在教学中我以尿液的形成和排出为主线,以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为载体,主要通过观察、思考、探究引导学生了解泌尿系统的组成,再根据对血浆、肾小囊中液体以及尿液成分的比较分析,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的形式,加强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帮助理解尿液形成的过程,推测肾小球、肾小管、肾小囊壁的作用,从而解决尿是如何形成的这一教学难点,并形成人体结构与生理功能相适应的基本观点。具体教学流程是:

(一)、情境导入,激发热情

创设情景:以故事的形式引入新课的学习。

(二)、新课讲授

1、泌尿系统的组成(复习): 展示泌尿系统的组成模式图,引导学生观察与思考并讨论:重点强调指出肾脏的结构和功能。

2、尿的形成

(1)形成尿液的器官——肾

首先学生活动:对照课本插图和课件展示,仔细辨认肾的内部结构。请1~2组课前准备比较充分的学生作为老师,根据投影出示肾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完成讨论题。学生展示、归纳,教师强调:肾单位是肾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2)尿的形成过程

尿的形成过程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为了让学生顺利学习,我设计了如下的方案: 第一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投影出示尿液化验单。

第二步活动: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使学生明确目标。结合课本上第63页“尿的形成示意图”及“血浆、原尿、尿液主要成分”的表格,通过观察比较和小组讨论,思考问题,学生看书,相互讨论。老师巡回指导。学生交流答案。第三步活动:用FLash制作的尿的形成和排出动画,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学生结合动画叙述尿的形成过程。

第四步活动:解读数据:教师设问,学生提出有关新发现,挖掘教材内涵内容。让学生充分讨论,培养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五步活动: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和自学解难有关内容,最后归纳出结论。第六步活动:再次展示flash动画演示尿液形成的两个过程“滤过与重吸收”,由此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形象化,进一步让学生形成整体的认识.这是突本节难点的策略之一。第七步活动:学生归纳出结论。巩固练习

第八步活动:生活连接:出示教材中的化验单。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3.尿液的排出

教师设问,激发学生兴趣。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有关内容,从而得出正确结论。4.泌尿系统的卫生

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践,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有关内容和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三)、课堂小结:

1、尿的形成

2、尿的排出和意义

3、泌尿系统的卫生

第五篇:北师大版比的认识复习课教案Microsoft_Word_文档111

《比的认识整理复习》教学设计

裕展寄宿制小学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掌握求比值、化简比的方法,能理解两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进一步掌握按比例分配问题的结构特征,并能正确地解答实际问题。

2、进一步理解比、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通过观察,让学生懂得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3、向学生渗透对各类信息的整合、梳理意识,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教学重点:

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整理,使之系统化、条理化,学生能够熟练的运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

1、学生了解和掌握单元复习的方法,能够主动复习。

2、能够熟练的化简比以及应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

一、师生交流,引入新课

二、回忆、整理知识

1、想一想,说一说,本单元所学内容?(请学生说一说,教师相机板书)

2、梳理各板块知识点:

①生活中的比:比的意义;比、分数和除法之间的关系;求比值。什么是比?什么是比值?怎样求比值?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为什么比的后项不能为零?

即时练习:课件1、2 求比值(教师出示三题,指名板演)②比的化简: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谁能说说商不变规律、分数的基本性质、比的基本性质的内容。即时练习:化简比(教师出示三题,指名板演)比较:化简比与求比值有什么不同? 课件3 ③比的应用:抓住数量找份数。即时练习:课件4、5 小结: 通过以上题目的练习,你觉得解答按比分配的应用题需要注意什么?

三、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如何评价今天的学习?

四、作业:

用你喜欢的方式整理本单元知识。

下载第一讲--认识三角形 七年级下 北师大版 复习课教案 分类经典必考题目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一讲--认识三角形 七年级下 北师大版 复习课教案 分类经典必考题目.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