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组织合作学习 深化引探教学[大全5篇]

时间:2019-05-15 01:41: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科学组织合作学习 深化引探教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科学组织合作学习 深化引探教学》。

第一篇:科学组织合作学习 深化引探教学

科学组织合作学习深化引探教学

广东省南雄市黎灿学校钟航燕

内容提要:

在小组内进行合作学习的最大标志是组内同学之间同时互动、平等参与、人人尽责、互相信赖、小组自治。关键词:

引探教学法

教师的角色

学生的需要 探究

取长补短

发挥个性优势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小学生精神世界尤为重要。” 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在新课程改革深入推进的今天,学习方式已发生了重大转变,体现学生思维、情感态度的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新课程理念积极倡导的。

一、合理分组,明确职责。每组四人,可按“121”的方式分组,即一个优等生,二个中等生,一个学习困难生搭配。引探教学法创始人陈永林教授曾经说过:“在小组内进行合作学习的最大标志是组内同学之间同时互动、平等参与、人人尽责、互相信赖、小组自治。”因此,合作学习不能成为成绩好的同学的“一言堂”,成为合作学习的主宰;也不能成为学困生的避风港,他们在合作学习中往往一语不发,静静地旁听,或心甘情愿当听众,或坐享其成,或人云亦云,盲目随从,对小组内的不同意见根本无法提出真正意义上的赞同或反对,也无法汲取有效的成分修正自己的观点。更有甚者,他们干与学习无关的事情,对学习任务置之不理、漠不关心。针对这一现象,小组内可指定一名学生做组长,一名学生执笔作记录。并在一定时间后小组内学生轮流做组长和记录,这可提高全组学生的水平。一段时间后,还可小组与小组的优等生、或中等生、或困难生交换,扩大合作交流范围,取长补短,发挥个性优势,促进全班学生的提高。

二、把握好合作的时机。从合作学习的主体来看,合作学习应是学生的需要,当学生个体单凭一己之力难以完成任务,需要别人的合作时,才有合作的必要。从合作内容看,要选择容易引起争论,需要多角度、多层次深入探究的问题,或者选择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学生理解有困难的才叫问题。“问题”就是要学生跳一跳才能摘到的那个“桃子”。学生的独立思考是合作学习适宜的“温度”。学生只有在充分的独立思考、独立学习后才会产生交流、表达的欲望。在大多数学生产生这种欲望时,小组合作学习的出现才能让学生感到如竹笋破土见阳光,像马儿一样在合作学习这片草原上奔跑。以一节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课为例:

师:课文从哪几方面写了索溪峪的“野”?

生:从山野、水野、动物野、游人野写了索溪峪的野。师:(课件出示思考题)以小组为单位讨论:(1)索溪峪的山与别处的山有什么不同?(2)索溪峪的水的野性美体现在哪里?

(3)课文是怎样写出山上野物的“野性子”的呢?(4)课文是怎样写出索溪峪游人的“野”? 生:(四人围在一起,开始讨论。)

师:(巡视约三分钟后)请同学们说说自己的意见。„„

从以上例子我们可以看到,案例中的任务不但简单――学生个体多读几次课文就可以解答,而且来源于外在的强制,很难调动学生充分的认知内驱力。引探教学法提倡在教学中把教师的“引”与学生的“探”有机结合起来,“引”中有“探”,“探”中有“引”,“引”指导“探”,“探”检验“引”,从而让学生高高兴兴地进入语文世界,培养创造性思维,在探索中激发兴趣,从发现中寻求快乐,主动地获取知识,获得学习的成功。上述例子中教师设计的问题显得有些苍白无力,教师要随时注意挖掘教材中隐藏的“发现”因素,创设一种使 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情境,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索知识、使教学过程围绕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问题而展开。从学生合作的时机来看,留给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独立学习的时间不够,合作学习显得有些仓促。不难发现,教师的意图是要落实合作学习的课程理念,但是对合作学习的内涵把握得不够准确,更没有对合作学习的具体操作进行有效的设计。

三、把握好合作学习时教师的角色。教师在合作学习时扮演什么角色呢?《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可见,合作学习在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交流的同时也必须重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在不久前听过的一节公开课中,教师在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后,先是袖手旁观,等待观望,然后是翻看自己的教案,盘算下一环节的教学设计。合作学习中出现这种不和谐的现象,根本原因在于教师准确把握合作学习的精神实质,表面化、形式化地理解其意义。在辞典中,“引导”是带领和向导,即带领着人向某一目标前进。引探教学法认为:首先,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无形中可能自始至终贯彻的是自己的意志,教学的最终结果可能只是在学生脑海中建立教师的思维模式;其次,学生学习过程只可能成为追求单向目标的活动;其三,教学双边活动主体被模糊化。其实,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起着“指引”的作用。“指引”在词典中有指点、示意向某一个目标前进的意思。由此,教师的“指引”,突出并界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虽然只是措辞而已,但因为长期暗示的原因,学生主体性并未能得到应有的突显。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其作用只在于帮助学生确定学习的方向和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学生的发展取决于其本身的素质。这样可能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独立性和发散思维能力。教与学是在不断相互促进中而不断“相长”的过程。现代教师的伦理观是建立在充分承认学生的身心完整、个性独特、正在发展和潜力巨大的认识基础上;而建立“平等、民主、对话”的师生关系则是教师伦理观的行为取向。因之,我们在贯彻引探教学法教学指导原则的基础上,注重依靠学生,开拓资源;发展学生,激发兴趣;成长学生,挖掘潜能。把“学生——课堂主体;生活世界——课堂内容;构建生命意义——课堂本质;问题探究体验实践——课堂根本”作为课堂教学的统帅思想,以此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因此,在学生的合作学习中,教师不应该是“墙角一枝梅”,而应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与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去,多与学生交流,多了解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信息,多给予学生适当的点拨和引导,努力为学生合作学习的良好开展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让引探教学法得到进一步的深化。

第二篇:谈参加“引探教学”交流活动的感受.

谈参加“引探教学”交流活动的感受

老师们好,9月29日,我在湖南第一师范参加了全国引探教学的交流学习,下面就把学习的一点收获和感受与老师们共同交流和学习,有不成熟的地方还希望老师们批评指正。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改变课程实施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小学生精神世界尤为重要。”长期束缚在教师、教材、课堂圈子里不敢越雷池半步的学生,在今天更需要我们极力改变学习方式,在教学中把教师的“引”与学生的“探”有机结合起来,“引”中有“探”,“探”中有“引”,“引”指导“探”,“探”检验“引”,从而让学生高高兴兴地进入语文世界,培养创造性思维,在探索中激发兴趣,从发现中寻求快乐,主动地获取知识,获得学习的成功。

对于“引探”教学的定义,刚刚陈娅已经做了详细而透彻的阐述,下面我着重就我学习和平时教学的情况,具体谈谈如何在实践中运用引探教学法,以及引探教学法在教学中的操作。

一、创设“趣”“疑”的情境,激发主动探索的欲望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趣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沉重的负担。”所以说教师只有善于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达到获取知识,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目的。一堂新课的成功与否,其新课的导入起着重要的作用。因为刚刚上课,学生的思维还处于抑制状态,还没有进入学习状态,这时,如果教师用一个小故事、一个谜语、或一首歌曲来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我在教学看图

说话《不要捕蜻蜓》一课时,首先出示谜语:尾巴一根钉,眼睛两粒豆,有翅没有毛,有脚不会走。让学生猜猜是什么昆虫,学生的兴趣很浓厚,纷纷展开想象,表达自己的猜测,课堂气氛很活跃,为新授的展开做了很好的铺垫。在这种情况下,不仅激起了学生探索新知识的兴趣,调动起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又如,这次有老师在上分类一课时,先是录制一段反映学生生活的录象,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感受分类的必要,再一步一步主动加入到学习中去。

二、引导发现、感悟,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发现是探究的开始。由于好奇是少年儿童的心理特点,它往往可促使学生作进一步深入细致的观察、思考和探索,从而提出探究性的问题。让学生提出问题,自主合作探究,不仅仅是一个方式方法问题,而且是一种教育观念的问题,如果我们能营造一个积极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成为“问”的主体,成为一个“信息源”,那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被大大激发。因为学生提问题总是以自身积极思考为前提的。正因为这样,我们说教师与其“绘”学生10个问题,不如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产生”一个问题。只有学生自己主动提出问题,主体作用才能得以真正的发挥,才能体现自主探究发现。因此,教师要随时注意挖掘教材中隐藏的“发现”因素,创设一种使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情境,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索知识、使教学过程围绕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问题而展开。例如我在教学《小象过生日》时,首先我以故事的形式出示一篮堆放在一起的水果,提出要求:要买一篮同样的水果,如何很快的买到?接着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质疑:“看到这篮水果,你们有什么要问?”学生的思维闸门被打开了,“这篮子里会有哪些水果?”“每种水果会有多少个?”“哪种水果最多?” “哪种水果最少?”等许多问题的发现,不仅使课上处处闪烁探究、创新的火花,更使学生进入到深层次的学习探索阶段。

就我自己来说,任教苏教版数学的三年来,我就十分重视对学生提问意识的培养,如,在上加和减时,我不是出示算式让学生直接学习计算方法,而是先用课件出示3种物品的价格,然后让学生当顾客自己提数学问题并想办法解答,再以小老师的身份向同学们介绍自己的方法,主动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亲身体验学习的快乐。

此外读完文章,多问学生“有什么感受?受到什么启发?还有新的想法吗?”既重视了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探究的主体,发展的主体,又让他们发表了内心真切的感受。如我看到有位老师教授完《司马光砸缸》问到:学完了这课,你有什么要说的?有的说:“砸缸的办法不好,把大水缸砸坏了多可惜啊,我可以扔根木头进去,先让小朋友浮在木头上,再找大人救他。”有的说:“我要把自己的长衣服扔进去让他抓住,然后拉出来。” 还有的说:“如果是现在我遇到了这个情况就可以打110。”这些标新立异,具有时代气息的感受是多么稚气、独创呀!这样学生在自读、自悟、自问、自解的过程中初步体验到探究学习的成功喜悦,从而唤起他们进一步探究的内驱力。

三、多给一些“活动”的机会,让每个学生参与探究。1,创设条件,激发兴趣,提供主动探究的空间

作为老师,我觉得我们应该相信孩子,乐于为孩子提供“研究”所需要的时间和空间,并且给予积极的配合与指导。许多教育家都论述过教学中应有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学中,只有创设条件,提供他们主动参与的空间,学习效果才能得到增强。如我看到一篇教学案例,教学《草原》一课,老师让学生根据课文对草原的描写“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轻轻流入云际”创作一幅图画。学生边读课文边蘸绿色颜料作画,课堂气氛活跃,他们通过颜色的“凉抹”,体会到小丘的“柔美”,通过色彩的浓淡,“渲染”了草原的“翠色欲流”。在此基础上,再以生动的语言形象描述草原的美景,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样的柔美,特别是羊群在小丘下活动,真像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学生们完全陶醉于草原的美丽之中,思维处于积极的兴奋状态。这时,教师提出要求:你能根据图画,想象出羊群在草原的美吗?请用比喻句描述。此时,学生已有了创作欲望,能大胆想象,积极思考表达。

2、给学生自由选择的权利,提供主动探究空间

每个人都有自己一定的权力,每一个学生应该有选择学习的权力,如果让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自己的喜好去学习,那么学生的学习兴趣肯定非常浓厚。如教学中让学生学习自己喜欢的文章;学习文中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句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学习课文;在课堂学习想自己所想的,谈自己想谈的,做自己想做的……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中充分行使自己的权利,充分享受学习的乐趣。

这里提到一个写作文的问题,虽然我不是语文老师,但我对此有一些想法,我觉得应该要减少命题作文,让学生写自己心里想写的东西,我原来读书的时候,第一师范的语教老师雷老师曾今给我们说过,要让孩子们写好作文,想写作文就必须让他们写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十个字: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

四、设计开放作业,强化自主探究的实践性

教学是一个开放的系统,生活中处处有语文,数学,也处处用语文,数学。皮亚杰认为“儿童如果不具有自己的真实活动,教育就不可能成功。”如何设计开放的作业,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实践中有所收获呢?首先要尊重学生个性的要求,其次开放作业的形式要多样。我认为作业内容的开放形式可以采用下面几种:

1、读式的作业:①阅读自己喜欢的书,摘录优美的语句;②举办“读书报告会”;③背诵古诗比赛;④生活见闻交流会等。

2、游戏表演类的作业:①编演课本剧;②语文游艺营(成语接龙、一字开花、猜谜语、绕口令、找朋友等);③对话表演(打电话、接待客人、老师家访);④诗歌朗读会等。

3、书法绘画类的作业:①办手抄报、墙报、黑板报;②参观书法展览;③参加写字比赛、书法比赛;④为课文绘插图;⑤根据文意、诗意、词意作画;⑥制作小书签;⑦报刊剪贴、编辑等。

4、书面表达:①班级日记接力;②故事接龙;③写观察日记绘画日记数学日记;④编写童话、寓言;⑤采写广播稿;⑥成立少儿文学社;⑦作文门诊部等。这样开放的作业内容,既与教材内容相联系,又与学生生活相结合,还“接轨”了社会活动,学生有了“自由驰骋”的自主学习.自由探索的空间,在实践中才能焕发生命的活力。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只有在教学中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在合作中发展,才能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我的汇报完毕,谢谢大家!

2004-10-15 汇报

第三篇:三疑三探”教学模式下,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下,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所倡导的主要学习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使“三疑三探”教学在形式上成为有别于传统教学的一个最显著的特征。它打破了教师“一言堂”的模式,同时也在课堂上给了学生自主探究、相互合作的机会,目的是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发展交往与审美能力,强调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但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时也应注意几个问题。

1.小组合作学习应避免流于形式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试验之初,几乎所有的课堂教学都有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说明教师已经开始关注这种学习方式。然而多数讨论仅仅停留在形式上。往往是老师一宣布小组讨论。前排学生立即转过身,教室里面马上都是嗡嗡声,只见每个学生都在张嘴,但是谁也听不清对方说些什么。教师看看手表,几分钟后一声“停”,学生立即停下来,学生回答的是“我认为应该怎么样”或是“我觉得如何如何”。学生强调的仍是个体自我,而不是代表小组的意见。甚至出现一个学生发言时同组内的其他同学举手表示反对的现象。其原因在于:小组并没有真正的合作,讨论浮在表面,学生只是说了说并没有议一议,没有经过小组集体讨论形成意见,因而对外不能保持一个声音。

其实,小组合作学习的几大要素包括:学生之间的相互配合,共同任务中的分工和个人责任,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对本组成员完成的任务进行加工和评估,并要求找到有效途径。这要求我们教师能根据学生在小组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判断,找出问题症结所在。如在上例中,经过课后反思,在以后教学中我反复强调:小组意见要统一,汇报的同学代表的是小组意见,即使有些意见一时无法统一,也应该在汇报后再提出来,请其他小组或老师来一起讨论解决。

2.处理好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的关系

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本来并不矛盾,但实际操作中却存在许多问题。一是小组发言成了“好生”的一言堂,学习好的学生不会等其他学生而抢先把自己的意见说出来,有些成绩较差的学生也乐于坐享其成,不再动脑思考。结果好的更好,差的更差,出现了两极分化的现象。二是经常出现好的小组发言,而差的小组尽管老师给于照顾,仍没有发言的机会。面对这些情况,教师至少应该注意这样几个方面:

(1)尽可能使各小组学习均匀,即每个小组的成员学习能力上好、中、差的协调,这样可以确保每个小组发言机会相当。教师在组建学习小组时,应注意学生的个性特点、思考方式、学习习惯、性别等方面的差异,注意小组成员之间年龄特征的互补性。

(2)事先应建立一些基本的合作规则。在“三疑三探”教学课堂上,可先在“设疑自探”环节让小组成员先独立思考,把想法写下来,然后在“解疑合探”环节中再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其他人倾听,然后讨论,形成统一的集体意见。使每个成员都有思考的机会和时间,小组汇报的成员也应按一定的顺序更替,让每个成员都有机会得到锻炼。(3)学生在讨论时,教师应该深入到小组中,掌握学生合作的程度、讨论的焦点、认知的进度等等,从而灵活地调整下一个教学环节。

教学中,教师若能解决这些问题,就能有效地提高合作学习的实效,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发展学生的交往能力。

第四篇:合作学习中组织的研究

合作学习中组织方式的研究 前言: 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是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都是人们合作探索的结果,社会人文精神的弘扬也把乐于合作、善于合作作为重要基石。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的具体目标之一,而合作学习也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成为新课程改革所提倡的学习方式之一。我校顺应教育形式的发展,遵循素质教育的规律,结合学校教育教学的实际,及时而广泛地开展了“合作学习中组织方式的研究”的课题实验活动,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习、现代教育观念的确立、现代教育技术的掌握、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等已成为广大教师的自觉行动和追求目标。过去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已失去了它的市场,一个“自主、合作、探索”的教风与学风正在形成,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了很好的激发,自主学习的时空渐趋拓宽,与此同时,学生的个性特长也得到了发展,物理素养也得到了提高。下面把我们课题组三年来的实验情况作一简单介绍:

一、选择课题

1、现状调查

在国家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实验两年后,2003年秋季我校也使用了新课程实验教材,并且我校被定为济宁市新课程改革实验学校.学校领导非常重视新课程改革,教师课改热情高涨,但是在实验教学中发现,旧的教学模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已不能适应新教材的要求.必须进行课堂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的改革!为使改革更具有针对性,我们决定对全体初

二、初三学生的学习现状进行细致的调查。经过课题组成员商讨我们确定了三种调查方案:对学生问卷调查、召开学生座谈会、召开教师座谈会。参加调查的人数360人,收回问卷360份,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认真的统计。其中,学生学习方式、方法不合理的占89.7%。

2、选题理由

我们对调查的结果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大致归纳为五点:

1、学生之间缺乏合作精神,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学生基本不会用;

2、合作学习中只有少数学生产生影响力,多数学生不能或不敢表达自己的认知水平;

3、教师的课堂教学模式直接制约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4、学生对合作学习的意义、操作流程认识不清,存在认知上的误区;

5、教师教学中缺乏对学生的有效奖励机制。针对现状的调查分析我们不难看到,学习方式的滞后成为新课改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最大阻力。为此我们选定“合作学习中组织方式研究”作为实验的课题。

3、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①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新课标提出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教师在组织教学时经常会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这一组织形式。但在具体应用时往往偏重于形式,而没有准确深入理解教学目标的内涵;没有追问小组合作学习是否有效,是否真正促进了学生能力的发展等活动实施的本质问题。同时,在物理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往往不是贯穿于整节课的始末,它常常和其他的教学组织形式:诸如教师的演示、讲授以及学生的独立学习相结合。只有根据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时机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在物理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学生能力的培养。新课标对于这一做法的充分肯定更加坚定了我们信心。深入地研究小组合作学习的规律,探索如何通过科学的设计,利用学生喜欢交流和互动的天性,喜欢探索和发现的年龄特征,借助于小组合作的形式,提高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使物理教学“动”起来,“活”起来。

教学组织形式在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中,处于真正具体落脚点的地位,具有综合、集结的性质。教学组织形式的沿革,反映了教学理论的深化和教学实践的要求。小组合作学习与传统的班级授课制相比,它在增加学生的交往、促进社会技能、社会情感的发展以及在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上具有较为显著的优势。小组合作学习也因而成为西方当今最受欢迎的教学策略之一。本选题针对我国实际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实验研究,在理论上企图吸取国外教学理论的精华,从而丰富、深化和完善我国教学理论,尤其是教学组织形式理论;在实践上,企图将小组合作学习进行合理移植,实现小组合作学习的本土化,从而构建科学、高效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②本课题的研究可以推动本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能力,大面积提高我校理科教学成绩。③从理论和实践上探究物理教学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为中学物理教学提供具有经验方法上的借鉴。

基于上述认识,我们把“合作学习中组织方式研究”作为物理课程改革的重点和突破口来进行研究、探索和实验,也就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4、课题预期的目标:

在实验研究过程中,我们力求体现如下目标:

(1)全面性。素质教育第一要旨是面向全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都能受益。

(2)主动性。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学生学习的需要变为自觉自愿的心理渴求,变被动式的吸收为主动式的探索,使学生处于教学的主体地位,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探究性。教学中,创造条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自主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发展。(4)合作性。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合作探索、相互沟通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培养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总之,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让学生在主动学习,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获取新知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为了使下一步便于检验实验效果我们制定了具体的目标值:

①80%的学生能恰当地用合作的方式解决学习中的困难问题,60%的学生能应用多种合作方式进行学习;

②及格率由目前的60%提高到85%;优秀率由现在的20%提高到45%;③85%的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研究实践过程 1现代科学原理和方法(1)现代科学原理

本实验课题的理论依据,是以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面向”等教育理论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为指导思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总目标,更新观念,树立新的人才观、教学观和质量观。课题组成员需认真完成《走进新课程》、《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当代教育新理论》、《物理新课程标准》等理论数目的学习。

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学习策略,于70年代兴起于美国,并且已被广泛应用于中小学教学实践。它将社会心理学中的合作原理纳入教学之中,强调人际交往对于认知发展的促进功能。小组合作学习将班级授课制条件下学生个体间的学习竞争关系改变为“组内合作,组际竞争”的关系;将传统教学师生之间的单向交流,改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教学效率,也促进了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促进了学生心理品质发展的社会技能的进步。(2)研究方法:

学习小组合作的实施方式:可以取开放式、半开放式和集中式三种。①、开放式

基本式:这类组织方式的特点是,各组研究题目完全由学生根据兴趣爱好自主选择决定,小组研究课题互不重复,其成果丰富多样,选题领域广泛,学生同社会的联系面比较宽。变式:每一个研究题目至少有二个小组各自独立地开展研究。便于形成“组间竞争、组内合作”的良性机制。②、半开放式

基本式:各小组研究的主题相同但具体题目互不相同。特点是,学生必须在统一的主题范围内,自主选择研究题目。变式:与基本式的区别就在于小组研究的题目可以重复,每个题目都有二个或二个以上的小组独立开展合作研究。③、集中式基本式

由全体同学讨论或师生共同交流,最后确定一个引起广泛兴趣的研究题目,作为唯一的研究题目,各合作学习小组独立开展研究。这种组织方式研究的视角、方法、过程及至结果各不相同,差异性大,“组间竞争“可能比较激烈。例如:政治课就“科索沃问题”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各小组课余收集大量有关资料,各组在课堂上展开讨论、交流研究结果。

2、实验的主要流程

(1)建立领导机制,确立实验班级。在上级教育部门的亲自指导下,学校成立由校长、教导主任、教研组长、部分专家组成的实验领导小组,负责实验工作的管理、指导工作,并确立了实验班级和实验老师。领导组下设指导组、管理组,由市教研员负责课题研究的学术指导;管理组由学校中层以上领导组成,田校长任课题组组长,负责课题研究活动的组织及协调工作。

(2)加强指导

①课题组制定实验方案和实验计划,分阶段进行实验。

②举办课题实验讲座,对实验教师进行培训,明确实验的理论指导,步骤和方法,提高科研能力。

③加强学生学法指导,组织学部的骨干教师合作创办编写《学生合作创新学习手册》,并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在日常生活中写出心得体会,嘉庆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的能力和坚韧不拔的创新毅力。④课题组成员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掌握实验动态,并及时给予指导,定期检查,进行调控,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3)制定方案

在课题实验过程中,与市教研室密切配合,开展以说、讲、评、议为主的多种形式的研讨活动。广泛听取意见制定切实可行的实验方案。(4)建立综合档案

建立综合档案(内容包括前期资料、过程资料、评价资料),为实验提供准确、科学、全面的数据,增强实验的科学性、可行性、有效性。(5)定期总结

每月,课题组均应根据可靠数据,总结阶段性成果。各实验教师也应及时总结经验,撰写教研论文。

3、实验步骤和过程:

制定课题研究的整体计划:整个实验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2003年9月--12月份,现状调查,组内分工,制订实施计划; 第二阶段:2004年1月----2004年12月份方案实施阶段;

第三阶段:2005年1月---2006年9月份方案实施与调整,理论总结,撰写研究报告。课题研究分工情况

课题实验:李淑文、李萍、岳隆煜、刘艾丽、焦立新、韩加旺 课外辅导:焦立新、刘艾丽、李淑文 调查统计:韩加旺、刘欣晶

信息收集:田绪海、刘宝忠、焦立新 理论研究:焦立新、田绪海、刘宝忠 成果收集:李淑文、焦立新 制定实施方案

首先,合作学习是一种现代的教学理论和策略,它冲破了传统教学理论的很多束缚,对教学过程给予了重新的界定,对教师的教学行为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毋庸置疑,教师的有效组织是合作学习成功的必要条件。因而,如何引导教师逐步澄清自己头脑中内隐的合作学习观,真正认同并形成科学的合作学习观,并有效地运用这一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一个问题。为此我们制定实施方案一: 实施方案一: 其次,合作学习是针对学习的组织形式而言的,相对的是“个体学习”。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在学习中尤其是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和课题研究活动中,常常需要分组指定研究计划、分组实验和调查,需要讨论、争论和意见综合等合作学习。但是从目前学生的情况来看,对于合作学习的精髓并没有深刻的理解,为此,我们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了实施方案二: 实施方案二:

为了保证两个方案实施过程中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的策略:

1、重视理论学习,提高对合作学习的认识

.组织参加实验的教师学习国内外有关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使实验具有较高的理论起点,防止实验流于形式和经验。

2、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提升合作教学能力 合作学习的研究表明,合作能够有效地调动所有参与者的积极投入。充分发挥每个人的聪明才智,激发高度的求异思维,因此,在以“合作”为核心的学习环境中,所有参与者——教师、学生及课题组成员的合作对于提升研究的质量、推动研究的深化就具有尤为突出的价值。因此,促使教师在合作中研究合作,是提高教师合作交往能力、运用合作学习的能力及培养学生合作能力的有效途径。(1)加强教师间的合作

加强教师间的合作是确保教师提升合作学习质量的前提。由于教师缺乏合作学习的能力与技巧而不能依据学生特点、学习内容和学习要求,灵活地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活动,更不能为学生的合作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从而大大降低了合作学习的效能。要提高教师运用合作学习的质量,必须首先引导教师学习合作,尽可能地为教师间的合作创造机会,搭设舞台。教师视自身不同情况,针对相同的教学内容,互研互促,充分挖掘合作学习与学科教学的融合点,在相互学习中促使教师对合作学习的研究不断向纵深发展;每个研究小组可由不同年级的教师,实行同伴观课制度,使教师间相互借鉴、吸收其它学科一些好的做法、经验,进而激发教师的研究灵感,创造性地运用于自己学科的教学中。实践证明,教师间的合作中不仅使教师加深了对合作学习重要性的认识,其合作能力及教学效果也有了明显的提高。(2)密切教育专家和实验教师间的合作 从课题研究情况看,无论在哪个研究阶段,专家的专业引领都至关重要。在研究的初始阶段,专家对一些问题的点拨,诸如小组成员如何分工、时间如何控制、评价次数有无一定之规等,都能帮助教师快速掌握合作学习的操作要领,使合作学习具备了基本的“形”。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专家对探讨合作点的创设、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等一些深层次内容的引领,会使教师解除对实验中的困惑,更会激发出极大的创造热情,使合作学习真正做到“形神兼备”。由此可见,走专家与实验教师合作之路,可以为教师提供智力支持,引导教师深入思考合作学习中理论与实践及其将二者相结合的一些问题,实现教师及其所参与的课题研究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是提升教师运用合作学习质量的关键。(3)在探究中激趣导学,实现师生互动合作。合作学习理论强调师生之间应该以民主平等为基础。事实上,也只有在民主平等的关系中才有可能实现学生的充分参与、充分的合作和互动,进而增强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因而一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多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需要,满足学生的合理需求。另一方面,教师还必须争取到学生的信任。除了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及时沟通,在课外与学生的交流也是十分必要的,它能使学生真正认识教师、接受教师,与教师进行情感沟通,建立和谐规范化的师生教学关系。此外,在知识迅速更新的今天,教师已不再是知识的垄断者而同样是新知识的学习者。教师有意识地创设民主、和谐、人本的教学环境,并作为学生学习的伙伴,与学生共同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使教学过程成为一种“人际合作关系过程”,必定会拉近师生间的心理距离,稳固师生合作的成果,保证教育教学质量。当教师和学生每一个人都是课堂教学行动的能动体时,合作学习才会真正焕发出生命的活力。(4)提倡合作探究,树立课堂榜样,实现生生互动。

课堂教学过程,是若干个体共同协作,相互提升和影响的过程。“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物理课堂教学中也是一样,树立好的榜样能够形成一定程度的辐射力。对于一般中学来讲,物理基础较差的学生较普遍,若利用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可以对这些学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们.深入实验班级,在充分了解实验班级学生的各方面情况之后,根据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对学生进行分组。具体分组方法:(1)为每个小组制订小组概况表。

(2)给学生排名次。要求把实验班上的全体学生按其以往的学业成绩从最高排至最低。这种排列要做到完全客观。

(3)确定小组数目。两个实验班的学生接近40人,每组4人。

(4)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将学生分到各小组。要注意以下几点:①每组都应包含学习成绩好、中、差的学生。②应使全班各组的平均成绩大致相同。③不允许学生自由选择本组成员,防止出现组内同质的现象。④应注意小组成员在性别、兴趣、能力等方面的合理搭配。⑤每小组设小组长1名,并隔一周轮换一次。⑥填写小组概况表。(5)结合物理学科特点,组织多种方式的合作学习。物理学是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个好的物理老师往往把一些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把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这将为学生学好物理创设良好的实验情景,提供充足的感性体验。如果安排每个学生独立完成大量的实验,获取每一个数据,课堂教学的时间明显不足,这时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通过小组合作,既保证了教学任务的完成,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又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合作的意义。有些物理知识较为抽象、深刻,有些开放性的甚至具有挑战性的问题由于学生个人认识能力的局限性,单靠某个学生独立思考会出现困难或回答不全面。这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1)基本式。基本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教师精讲和小组成员互助合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的合作学习形式。其具体流程为:

①教师精讲。这是在课的起始阶段进行的。在这一阶段,教师应用生动、直观的手段,扼要讲解所要学习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对其中的关键内容加以提示和点拨。②小组成员进行互助性合作活动。这是在教师精讲学习材料后,小组成员通过组内的互助性合作,掌握教师精讲的内容。小组合作活动有以下几条规则:一是每个学生都有责任保证他们的小组成员学会教学内容。二是只有在所有小组成员都掌握了学习材料后才能算完成学习任务。三是在请教老师之前要先请示小组所有成员的帮助。四是小组成员可以小声地讨论。③形成性测验。对学生进行形成性测验的目的是检查各小组每一成员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不同于前一阶段的是,测验不允许小组成员之间进行互助活动,而必须由个人独立完成。测验的试卷可由不同小组交换批阅。

④小组奖励。与传统教学的个人奖励不同,小组合作学习实行小组奖励。即对测验中个人成绩较好的成员以及均分较高的小组进行奖励。基本式小组合作学习这种侧重奖励优胜小组的做法,能大大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促进下一阶段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

⑤在实施基本式合作学习5—6周以后,应对学生重新进行分组,这样可保证各小组力量均衡,并使学生有机会同别的同学合作,从而使教学过程充满生气和新意。(2)拼盘式。拼盘式就是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之后,把一项学习任务分割成几个部分,各小组的各个成员负责掌握其中的一个部分。然后,将分在不同小组中学习同一部分任务的学生集中起来,组成一个个专家组,共同学习和研究所承担的任务以至熟练掌握。然后全部学生都回到自己的小组中去,分别就自己掌握的那部分内容都教给同组其他同学,从而全面掌握全部的学习任务。一个单元结束后进行测验,检查每个学生对学习任务的掌握情况。每个学生的测验成绩单独记分,小组之间不进行比较。拼盘式小组合作学习的显著特点在于,由于任务的关联性很强,大家对其他同学的学习都会产生兴趣并表示关心,促进小组成员之间互帮互教,从而共同掌握学习内容。

(3)游戏——竞赛式。游戏——竞赛式与基本式在许多方面是相同的。所不同的是游戏——竞赛式以学业竞赛代替了基本式的测验。在游戏——竞赛式中,学生都作为不同小组的代表,同以往成绩与自己相当的其他小组成员展开竞赛。游戏——竞赛式的教学流程是:①教师精讲。②小组合作活动。③游戏与竞赛。其中①②与基本式前两个步骤基本相同。游戏通常与教学内容有关。游戏以3人一张竞赛桌的形式展开。竞赛桌的3位选手由每小组推选产生。游戏的过程是:一个学生抽出一张带有数码的卡片,就必须回答与数码相应的问题。按照竞争的原则,参赛者可对别人的回答进行质疑或提出自己的答案,正确者记分,错则扣分。游戏——竞赛式通常是在一个单元结束之后,在每周的周末进行为宜。可根据竞赛的成绩对参加竞赛的选手进行调整,尽量做到使组内每个成员都得到参赛的机会。

三、课题研究取得的成效

1、阶段性的成果。

教师方面,教师教育教学理论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能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设计教学活动,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真正发挥了一个组织者、创设者、帮助者的作用。能有效组织学生合作学习。完成了新课改下教师角色的转化。在三年课题研究中,我们物理组共撰写的论文,有20多篇在国家、省、公司获奖。我教师在济宁市、公司所举办的教学比赛中多人获奖。学生方面,在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下作业、作业批改、课下探究等各个方面,都有了较强的合作意识,掌握了合作的方法与技能,合作学习的效果较好。在实验班与非实验班的对比中,实验班的及格率、优秀率、平均分等方面均好于非实验班,05、06级毕业生升学考试物理成绩优异。学生学习主体意识的唤醒,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他们的学习动机,使课堂教学活动呈现出勃勃生机,学生的创新见解层出不穷,创新意识得到培养。新的学习方式使师生关系更为融洽,师生之间的交流更加畅通,促进了后进生的转化,实验年级学生的物理及格率达到96%。社会效益方面,我们组的实验成绩得到广大家长一致认同。公司在我校举办的两次新课程教学示范课,我组李淑文老师所采用的“小组教学法”、“探究教学模式”均获得广泛好评,并在公司内推广使用。在市教研室新课程阶段视导时,我组的课改成绩得到专家领导的充分肯定。

2、教研成果丰硕

(1)田绪海校长被评为“全国煤炭基础教育先进工作者”

(2)在第十四、十五届全国初中物理奥林匹克竞赛中,我校许继珂、王磊、张钊、牛健等多名参赛选手获一等奖,刘艾丽、李淑文被授于“全国优秀辅导员”荣誉称号。(3)在公司第三次学科带头人评选活动中,李萍被评为初中物理教学能手。

(4)在济宁教研室“新课改”调研时,我校物理组的教改成绩获物理教研员张金华老师的充分肯定。田绪海同志在“新课改”推进会上作了典型经验介绍.(5)在山东省物理课件评比中,焦立新老师的课件《直流电动机》获二等奖,刘艾丽老师的课件《电和磁》获二等奖。

(6)韩加旺老师被评为公司级优秀教师,李淑文被评为矿优秀教师。

(7)刘艾丽、刘欣晶等多位老师撰写的论文分别在公司、济宁市、省教研室的论文评比中获一、二等奖。

(8)2006年公司教学能手评比中,李淑文获公司教学能手称号。

(9)2006年焦立新老师撰写的论文《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究》获全国基础教育科研优秀论文一等奖。

3、顺利地完成了预期的目标。

通过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我们看到:

①85%的学生能恰当地用合作的方式解决学习中的困难问题,72%的学生能应用多种合作方式进行学习;②及格率由实验前的60%提高到89%;优秀率由26%提高到51%;③94%的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跟踪与反馈

1、尽管我们的课改实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由于理论水平的原因和教学实际情况的限制,还有很多困惑急于解决:

困惑一:关于具体操作问题。虽然通过讨论实践,对教师角色的转化和合适有效的定位达成了共识,对新型教师角色、如引领者、激励者、促进者、对话者的实施方法等有了一些设想,但是如何使这些设想系统化,如何以理论去体现,怎么在总结报告中体现出来,这将是下阶段我们关注的重点。

困惑二:关于资料问题。面对适应未来教育发展方向的全新教育课程,我们感受到身边原来已有的资料难以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我们盼望能有联系教材内容的丰富资料供教学时参考,以便老师恰当地运用生动、有趣的课程资源,满足学生好奇、探索的心理需求,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并且使教学更有生气,更具灵性。

困惑三:关于评价问题。学生的发展是多元的,这也必然带来评价的多元,但是在这其中,有很多东西是无法量化的,很多事情的改变有可能是感性的隐性的,也就是说非理性非表面化的,那么到底如何评价研究的得失,又是一个重要问题。对于上述问题,我们已经打算着手商讨解决方案,相信经过我们的共同努力会把这些问题解决好。

2、努力方向

为更好地巩固已经取得成果我们还必须努力作好如下的工作:

(1)继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改水平。为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我们将继续加强科研能力的培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提高教改水平,使课题实验顺利进行。

(2)严格要求,勇压担子。严格要求青年教师,对他们勇压担子、加砝码,要求青年教师把压力变为动力,努力钻研业务,苦练基本功,提高自身素质。(3)加强培训,促进群体。

鼓励教师努力学习,积极参加各种培训,不断完善自己,并将创造更有利的条件,让教师外出听课、学习、参观、研讨,开阔眼界,学习先进,改革教学,将多邀请教育专家来校讲座、听课、教研,使全体老师都能受益,促使课题实验更有利地开展。(4)探索实验中的问题,及时调整实验方案。

对于实验中出现的一些没有预测到的问题,我们将及时发现、探讨实验方法,及时调整实验方案,使课题实验扎扎实实地进行下去。

我们坚信只要我们努力用新的教育理念来指导教育实践,积极倡导合作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就会在自主探索的学习中享受到浓浓的乐趣,蕴藏着的无限创造潜能就会尽情地释放,我们的课题实验目标将更为充分地体现出来。

以上是我们对于课题研究的阶段总结,由于理论水平的限制,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这也正是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应重点提高与改进的地方。在下一阶段的工作中,我们会继续加强理论学习,以实践为主,以理论为指导,进一步把我们的课题研究推向深入发展。

合作学习中组织方式的研究

--山东省教育科研“十五”规划重点课题 《新课标下教与学行为的转变》子课题结题报告 山东省兖矿集团兴隆庄矿校 物理课题小组

第五篇:如何有效组织小组合作学习

如何有效组织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的教学组织形式,其目的是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展开合作,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小组合作学习改变了以老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单向教学模式,使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得以充分的发挥,在优势互补中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我校现正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听了视频材料后就学校提出究竟怎样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才有效?就着这个问题,我反思几点:

(一)明确适度任务,安排适量时间

小组合作学习是小组协同探究的过程。

1.对开展合作学习的条件进行充分的考虑。明确的学习任务是探究的先决条件,在组织学生进行合作之前一定要有具体的学习、探究内容作指向。

2.对提什么样的问题让学生探究要充分考虑。以往在视导过程中,经常发现有的老师,不管提什么样的问题,都让学生交流讨论,有些问题在课本中能直接找到现成的答案,也让学生讨论,小组合作学习成了一种口头语,这种合作是无效的。凡是要求进行合作学习的问题,一定是学生通过自学或个人思考不能解决的问题或是不能全面、完整的得出答案,需要发挥小组力量进行讨论、完善的,这样的问题才有合作学习的价值。

3.要把握问题的难度。在学生还没有完全适应这种学习形式时,探究的问题不宜过难,否则会启而不发,无从下口;随着学生合作技能的增强,逐步提升问题的难度。

4.必须有一定的时间作保障。因为合作学习关注学习过程,关注小组中每个成员积极主动地操作、探究、分析、补充和归纳的过程,没有时间保障,无法有效合作。那么完成这一过程给予多少合作时间合适,要根据问题的量、难度、深度等因素正确地估计。合作时要保证学生讨论交流的时间,时间过短易使刚刚展开的合作交流戛然而止,打断了学生的思路,使学生觉得没了头绪,久而久之失去了学习兴趣;合作时间过长,学生无所事事,纪律松散,也会影响合作效率。因此,教师在备课的环节上,不仅要甄别筛选有价值的问题作为内容,还要考虑到学生在对问题的思考、交流过程中所用的时间,要合理安排时间。

(二)教师参与,小组合理分工

1.教师的作用: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的一部分。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和协调者,应当积极地加入到活动中去,真正发挥自己在合作学习中的角色作用。当学生在合作学习时,教师不能袖手旁观,而要深入到小组中去,对各个小组的合作学习进行现场观察,融入各小组倾听,和学生共同探讨,了解他们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及认知的过程。当学生的争论偏激或偏离主题时,教师要及时进行调控和点拨;当学生的讨论受阻时,教师要及时给予引导,帮助学生采取更好的措施和方法解决问题,然后继续引导深化,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

2.科学分组:合作学习不是学生的个体活动,而是一种群体活动。科学地分组是一个十分关键的问题,小组在构成上应体现一个班级的缩影,力求使小组成员在学习成绩、性别、性格特征等方面具有异质性和代表性。小组成员一般以4~6人为宜,并且可让每个小组为自己起一个响亮的名字,如“智慧”“勤奋”“必胜”等,从而有利于凝聚人心,形成小组目标和团队精神。小组成员间要有一定的分工,每一个学生承担一种特定的角色任务,人人都有活干,没有旁观者。在合作中小组长可由教师指定,也可实行自主承担,轮换负责的方法,让更多的学生参与指挥,获得管理、学习的机会。这样不仅能使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同时在角色互换中,也学会了服从与尊重,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张扬奠定基础。在组长的安排上,开始可以由任课教师指定,既要在本学科学习能力和成绩方面有突出表现,同时要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对小组长任课教师要提前进行培训,作出明确的任务要求,定期向组长了解组内情况。待大部分同学适应合作学习模式后,再开始实行组长轮流制,以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

(三)独立思考是合作交流的基础

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常出现这种现象:教师一提出合作探究的学习任务,马上就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其实这种貌似热烈的合作活动,由于少了独立思考这一前提,大部分学生的思维还未启动,因而很难进入实质性的学习交流活动之中,尤其是一些中、差生则更是“交流”的旁观者。因此我认为,在组织小组合作交流前,应根据合作的任务,先留给学生充分独立思考的时间,等学生有了自己的想法、见解后再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这样既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好习惯,也可避免在合作过程中由组内优等生唱独角戏,合作学习仅仅流于形式的现象,进而增强合作的广度、深度,加强组内的凝聚力,提高合作学习的实效。

(四)注重合作学习的评价

1.建立一种多元的评价体系,促进合作者更加有效地进行合作学习。评价的方式,有个人评价、小组评价、自我评价、同伴评价、教师评价等。这几种评价可以多重组合,共同在合作学习中发挥作用,但我认为小组自评与同伴互评非常重要,因为这种评价体系关注的是学生团体合作意识与合作成果,有利于组内合作,组间竞争格局的形成。

2.评价的内容:评价的内容有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个人对小组的贡献;小组成员的合作精神、凝聚力的体现;能力的生成等。在学生评价与教师评价中,我们虽主张以学生评价为主,但教师的积极评价是必不可少的,不能忽视,特别是在学生对合作的技能尚未掌握的时候,教师的评价更具有导向性与激励性。

3.评价的主体:在评价时教师应注意到评价对象的变化。在语言的表述上应该是“他们”或“你们”。要求学生在汇报时表达的也是“我们小组”的意见,而不是“我个人”的意见。当一个小组代表交流后,教师要征求其他小组的意见,而不是其他同学个人的意见,一般情况下,每个小组只安排一名代表发表全组的观点。这种做法也要提前让学生了解,这样在交流讨论时,每个同学为了本组的荣誉,一定会积极倾听其他同学的意见,丰富、完善自己的答案;另外教师在提问小组代表回答时,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初期,可以让小组自己派代表回答,这样由小组选出的代表一般是生物学习不错的学生,能起到模范带头的作用;经过一段时间后,在学生慢慢熟悉这种学习模式后,就不能每次都由组内自定的代表回答,这样可能会出现一般倒的情况,就是每次都是好学生回答,其他一些基础差的同学不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不利于开展互帮互学。此时可以由教师指定代表代表小组回答,回答情况与本组成绩挂钩,这样在合作时每个同学才能动起来,成绩好的同学能自觉、耐心的帮助成绩差的同学,达到小组整体进步的目的。

4.开展小组竞争活动。小组合作学习的凝聚力和动力往往就要靠小组竞争,当然这种竞争是在和谐氛围下展开的。对我们长期教学来说,竞争不要仅限于一堂课,可以延伸到一学期,当然每一次小组活动都要有所评价,使暂时落后的小组会在下次合作学习时有赶超的机会和动力。采取什么样的竞争形式比较合适,需要我们在座的各位老师开动脑筋,切忌不要仅关注竞争的形式,开展一些对高中生来说颇为幼稚的竞争活动,这样会给人一种作秀的感觉,学生自身也会觉得很可笑。以往在省级优质课评选时,就出现过这样的情况,很多老师关注形式,搞一些适合低年级小学生的竞争活动,显得很可笑,每每遇到这样的情况,我都会觉得浑身不自在。

我们要求大家开展的合作、竞争一定要符合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是为提高教学效率这一目的服务的,而不是给别人看的,要务实,千万不要务虚。另外,有的老师在课堂上展开的小组竞争,虎头蛇尾,活动结束后没有对小组合作的总体情况进行评价,长此以往,小组竞争的热情会降温,将直接影响学习效果。刚才说了每一次活动后必须给出评价,以鼓励性评价为主,表扬表现好的、特别是有进步的小组,适当敲打一下表现不佳的小组,鼓励他们在下次学习中迎头赶上。对小组合作结果的总评可以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合起来,计入学生的个人档案。这个做法要提前告诉学生,适当增加压力,从而增强学习动力。每周或每两周公布

一下小组合作学习的总成绩,起到中间调控的作用,督促大家不断进步,不要出现松懈现象。

(五)加强对学习效果的监控,真正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小组合作学习主要关注学生的活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很多学习内容是靠学生自主学习解决的。但我们一定要清楚的认识到,学生毕竟是学生,限于现有学习能力、水平、知识基础的限制,他们通过自主学习掌握的内容还很肤浅,只能说是了解的层次,最多是部分理解,但要达到应用的目的还远远不够。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仅靠学生自主学习,不可能深入下去,还要发挥我们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可以采用不断追问的形式,引导学生思维不断深入,使他们的学习能力由简单的知识层面转化到应用的层面。也就是说,组织好小组合作学习,对教师的要求很高,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活动、每一个问题都要考虑到,学生活动多了,教师的任务不是轻了,而是更重了,一定要有正确的认识。要加强备课。

下载科学组织合作学习 深化引探教学[大全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科学组织合作学习 深化引探教学[大全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组织小组合作学习_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目标与任务,有 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本文针对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

    浅谈“三探一练”课堂教学模式的合作学习

    浅谈“三探一练”课堂教学模式中的 合作学习方城县清河乡霍口学校刘东洋 浅谈“三探一练”课堂教学模式中的 合作学习方城县清河乡霍口学校 刘东洋 “三探一练”课堂教......

    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教学组织策略论文

    摘 要:在学习过程中,重点关注学生们之间的团队合作,发挥其价值,着重培养独立思考的意识是合作学习的一个主要方面。合作学习对于提高高中语文教学的质量与效率也有着十分积极的......

    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策略.

    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策略 新课程倡导了三大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目的是培 养学生团体的合作和竞争意识,发展交往与审美的能力,强 调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 1. 小......

    小组合作学习如何组织更有效

    小组合作学习如何组织更有效"合作学习"有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有利于张扬学生的个性。我们要努力为学生创造条件,努力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空间。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应......

    合作学习的组织策略开题报告

    西安农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子课题 合作学习的组织策略及其实效性评价研究 开题报告长安区教学研究室傅三荣西安农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子课题 合作学习的组织策略及其......

    如何组织小组合作学习的讲稿

    (一)合作学习的含义 一、合作学习的实质和意义 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是指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彼此互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并以小组总体表现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理论与策略......

    合作学习教学设计

    合作学习教学设计 《航空货物运输的标记》 一、设计背景 《航空货物运输》是民航服务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作为货主,正确书写和粘贴所航空运输的标记是保证将要运输的货物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