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童年的问号》教案齐辉
《童年的问号》教案
齐辉
教学目标:
1、学会“梦”“而”“瓦”“住”“这”“治”“伟” “科”8个字,会认14个二类字,掌握其用法。
2、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童年是在问号中慢慢长大。教学重点:书写生字,练习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童年是在问号中慢慢长大。教学具准备:课件
一、复习巩固,出示词语,开火车读。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指导朗读。
师:同学们,我们的童年是美好的、幸福的。那么,我们的童年还是什么呢?
师:出示灯片(谁来给同学们读一读?)师:写得真美!谁还能美美地再读一读?好,我们就像他这样美美地读一读。(齐读)
师:同学们你们想一想:童年为什么还是一串长长的问号 1 呢?
师:童年是充满问号的时期,你们的小脑瓜里装满了一串又一串的问号。有三个人,他们的童年也有很多的问号,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他们童年的问号都是什么,好吗?(书56页)
三、自学2――4自然段
师:请同学们选择喜欢的方式读2---4自然段,并回答以下问题:(读题)
1、书中都写了谁?他们都提什么问题?
(指导朗读)这三个问题,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2人、全班练读、分角色读。
2、你能回答他们的问题吗?(灯片 三个人的成就)(1)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2)瓦特发明了“蒸汽机”。(3)李时珍写下《本草纲目》。
3、文中这些小主人公哪些地方值得你学习呢?
四、学习第五段
师小结:正是因为他们细心观察、善于提问(灯片),最后才成为伟大的科学家。我们一起读一读课文的最后一自然段。(灯片)
五、主题学习
师:同学们不光是牛顿、瓦特、李时珍,还有许许多多的科 学家,他们的童年也都是在一串串问号中慢慢长大的。师:请同学们打开主题阅读课本,带着这个问题(出示灯片),默读《达尔文的故事》和《苹果落地》两个小故事。读后与同桌交流的体会。师:你的 “问号”是什么?
六、教师小结:
师:同学们只要你们也在生活中细心观察、善于提问,在不久的将来,你们也会有所成就!
第二篇:《童年的问号》教学反思
《童年的问号》是长春版语文第三册第七板块的第二课。我力求“使语文教育真正走入人的心灵,体验语文学习历程与生命是同生共建的。”通过学生的朗读,体会词语的意思,进行字词句的练习。
纵观这节课的教学过程,我有以下收获:
一、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广泛参与。
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注重个体差异,让每个孩子在每节课上都有所提高。例如在这节课上,好学生的回答,我引导鼓励他说得更完整,更丰富;而对于稍差一些的学生也同样关注他们的参与,有的同学平时就平翘舌不分,但在课堂上,我还是鼓励他发言,帮他们纠正,让他们更有自信。
二、重视语文教学中朗读的示范作用,注重预设和生成。
用声情并茂的朗读带学生入境,使他们能沉浸在老师所创造的意境之中,体会文中的意思,学会有感情的朗读。在讲第二段牛顿的故事时,我的预设是:让孩子们看图说出牛顿的表情,然后引导读出思考和疑问的语气。由于我在平时看图说话方面训练的还很少,所以上课时孩子没有把图意说到位。当时我临时想起,增加了这一环节:让孩子们做一做牛顿的动作,双手托着下巴,若有所思的样子,再读一读这句话。这时候学生们模仿牛顿的样子,老师的样子一起读这句话,读得很棒,很有感情,我由衷的说了一句:“又一个小牛顿诞生了!希望你们也像牛顿那样善于思考。”这样的生成,让我欣喜。回顾本课也有许多遗憾之处:
一、教学形式单一。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形式。如:在教学第四段时,学生众说纷纭,我应该趁机让学生讨论一下,再读一读,体会之后再回答问题就更好了。朗读方面,还可以更多形式。
二、关键之处缺乏画龙点睛的指导。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我还是缺乏一些有效的引导。;以上是我对《童年的问号》一课的教学反思。语文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恳请各位同仁在预设和生成的技巧方面,以及如何引导学生有效阅读方面给予我更多的指导和帮助。谢谢!
第三篇:问号之歌教案
“问号”之歌教案
洼垤乡中心小学——陈云娇
2013年10月14日
【教学目标】
1、了解古今名人从小好学、勤奋的故事,搜集相关的格言和谚语。
2、明白爱学习源于对知识的渴求,培养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
3、珍惜现在的学习条件,知道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重点、难点】
重点:
1、懂得从小爱学习的重要性。
2、珍惜现有的学习条件,开始勤奋好学。难点:激发从小对学习的热爱之情。【教学准备】
1、《一站到底》章智恒的答题过程。
1、《凿壁借光》以及《华罗庚阁楼著书》的故事。
2、相关的格言和谚语 【教学设计】
一、导入
1、通过游戏(竞技猜题)导入。
2、播放《一站到底》章智恒的答题视频。
二、新课环节
1、齐读“问号”之歌的诗。
2、教师讲述故事“匡衡凿壁借光”
3、教师简单介绍华罗庚的生平事迹,然后选派一名学生朗读“华罗庚阁楼著书”的故事,并让小组讨论华罗庚成功的奥秘。
4、播放贫困地区孩子的学习环境。
三、格言和谚语的教学
1、组织学生学习课文中的格言。
2、学生选取一句或自己写一句座右铭。
四、练习
搜集一些古今中外或是身边的人物勤奋好学的故事。
五、总结全课
回顾章智恒、匡衡、华罗庚他们的故事,学习他们勤奋好学的精神。
六、板书设计 “问号”之歌 匡衡
凿壁借光
勤奋好学 华罗庚
阁楼著书
第四篇:秋天的问号教案
秋天的问号教案
教学目标:
1.对事物有好奇心,能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体验探究的乐趣。
2.了解事物,培养爱动脑筋的好习惯。3.能收集各种树叶,让学生知道秋天的树叶、水果…..体验秋
天带给人们的喜悦。
教学重点:能收集各种树叶,让学生知道秋天的树叶、水果…..体验秋天带给人们的喜悦。
教学难点:学习观察、比较的方法,了解秋天的特点及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教学准备:各种树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了一首关于秋天的儿歌,大家还记得吗?今天,我们再来读一
读,好吗?秋风娃娃真淘气,爱和小树做游戏,漫天飞起金蝴蝶,一只一只真美丽。2.老师现在有一个问题想问大家,现在是什么季节?(秋天)秋天是一个非常漂亮,丰收的季节,同学们肯定带有很多的问题来学习这一课,今天老师带着大家一起来探究秋天的问号,(出示课题:秋天的问号)。3.现在举手来说说,在秋天你发发现了什么?(各抒己见)二.授新。
1.同学们,表现的非常棒,老师现在有一个问题想考考大家,大家都自己有没有信心呢?在秋天,我们都能找到那些种子?(葵花籽 蒲公英的种子 玉米的种子 黄豆……)在学生回答之后播放课件。2.在这个美丽即丰收的季节,我们能找到很多很多的种子,我们可以把这些种子保存起
来,用塑料袋、玻璃瓶把它们装起来,放在干燥的地方进行保存,到了第二年的春天我们把那些种子种在地里,看看能不能发芽? 3.老师发现我们班每个同学都很聪明,大家来想一想秋天都有什么水果?
(橘子 苹果 石榴 猕猴桃 柿子……)在学生回答之后播放课件。
4.现在,我们来看看身边的树叶,打开书包拿出自己带来的树叶,(1)大家仔细观察叶子,看看它们像什么?(学生各抒己见)。(2)我们仔细观察叶子都有什么颜色的?(绿、黄、红、橙)让学生来说说为什么到了秋天很多树叶都变成了黄色?(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因为叶子里有一种绿色的物质叫叶绿素。
红色叶子 花青素
绿色叶子 叶绿素
黄色叶子
叶黄素
橙色叶子
胡萝卜素 到了秋天叶绿素遭到了破坏,绿颜色就没有了,叶子就会出现各种颜色,主要以黄色为主。
5.到了秋天农民伯伯都忙的收玉米、收稻子,忙着收获,但小动物们这个时候都在忙什么?(学生各抒己见)1)蚂蚁找准备食物 2)燕子南飞 准备过冬
三、总结:这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很多关于秋天的问题,我们现在在来回顾一下今天所学的内容。教师再来总结,我们也欣赏了叶子给我们所做成的艺术品。
四、作业:
完成p41的画一画,把一片小叶子,画画看,你会把它变成什么样子?
五、板书设计: 秋天的问号
秋天的种子?
秋天的水果?
秋天的叶子?
秋天的小动物
第五篇:童年的问号教学设计
童年的问号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感受童年的美丽,体会童年时的好奇心给孩子带来的无穷乐趣。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会“梦”“而”“瓦”“住”“这”“治”“伟” “科”8个字,会认14个二类字,掌握其用法。
4、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牛顿小时侯的趣事,激发学生热爱学习、热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认识14个生字和学会“梦”“而”“瓦”“住”“这”“治”“伟” “科”8个字。朗读课文,积累词汇,并试着表达自己科学的好奇心。
教学难点:运用各种识字方法进行识字。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师:同学们,看到这个“?”,你能不能想起那些,曾经最想探求的奥秘最想知道的问题呢?都是些什么?谁愿意告诉大家。那你能用问号说一句话吗? 是啊,你们的问号可真不少,老师像你们这么大的时候,好奇心特别强,也特别喜欢提问题,其实每个人童年的时候都是这样度过的,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板书:童年的?,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轻轻地打开书,认真听老师读课文,听清每个字的读音。
2、想读吗?自由地读一读课文,读准每个字的读音
3、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5个)请5名同学分别来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听清每个字的读音
4、指名读课文,正音
三、随文识字
1、孩子们,我们正享受着童年的美好,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你的童年生活吗?
2、那童年在作者的眼里又是什么样的呢?谁愿意来读一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学习“梦”认识“夕”字部,组词(梦想)你的梦想是什么呀?
让我们来读一读这段话吧(指名读2个)
3、童年不仅是一首诗,一个梦,童年还是一串长长的问号,文中向我们介绍了几个爱提问的小男孩呢?他们的问题又是什么呢?自由读课文的2——4 自然段,找到他们的问题画下来,多读几遍
4、文中爱提问的小男孩都是谁呀?
生:牛顿 学习“顿”拼读—顿右边的页表示头的意思,左边是屯的变形,在古代这个字表示磕头的意思。
瓦特 同桌拼读这两个字,学习“瓦”识记—集体书空笔顺—组词,用特别说一句话。
李时珍
5、他们的问题是什么呢?(只读他们的问题)
牛顿 苹果为什么落到地上,而不是飞向天空呢?
学习“而”拼读—识记—组词—介绍多音字
师:是啊,苹果为什么落到地上而不是飞向天空呢?你知道答案吗?(因为地球有吸引力)
师:你知道的可真多,可当时的小牛顿却不知道这个答案,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他,让他百思不得其解,谁愿意当回小牛顿读出他心中的疑惑和不解(指
名读)
你还找到了谁的问题?
生:壶盖为什么要跳舞?
学习“壶盖”同桌合作拼读
出示“舞”这个字就是跳舞的舞字
师:壶盖为什么要跳舞呢?(水蒸汽推动过壶盖在动)瓦特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现这个问题的?
生:他看到水开了,壶盖不住地上下跳动。
师:出示“住”拼读,不住地跳动是怎样动的?
生:不停地、一直动
师:你能用“不住地”说一句话吗?
生:说句子
师:出示两个句子:壶盖上下跳动。壶盖不住地上下跳动。指名读,你发现了什么?你认为哪句好?(具体、完整)是啊,我们平时在说话、写句子的时候也要具体、完整,那我们就先来完整地读一读这一段吧。师:我们家里也有烧开水的壶,你见过壶盖跳舞吗?
生:见过(评价你真是个细心的孩子)生:没见过
师:是啊,生活中像这样的事情我们都习以为常了,觉得就应该是这个样子,可是小瓦特却不一样,他看在了眼里,记在了心上,你觉得瓦特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生:细心、好奇心很强、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孩子
师:小瓦特可真是个了不起的孩子,那从现在开始,让我们也来做一个生活上 的有心人吧,我们共同合作来读这一段,分角色读第3自然段。
6、中国小男孩李时珍的问题是什么呢?
生:这种草到底能治什么病呢?
学习“治病”同桌拼读
师:到医院治病,医生除了建议我们要打针之外,还会让我们(生接:吃药)学习“药”拼读—药的种类很多,一般分为中药和西药,可不管是哪一种药,它都是帮助病人解除病痛折磨的,所以我们的祖先流传了这样一句话“良药苦口利于病”
出示“这”请这位同学读一读这个字—识记—与“那”意思相对
师: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李时珍的这个问题—齐读
师:到底能治什么病呢?到底是什么意思?(究竟)
师:李时珍每次随父亲上山采药,他总想问个究竟,弄个明白。学习“随”拼读
师:从总是、每次你又读懂了什么呢?(好奇心强,爱提问)再读这一段
7、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黑板,来总结一下,这三个小男孩都是什么样的孩子?板书:善思考、爱观察、敢提问
8、师:这三个善思考、爱观察、敢提问的小男孩就提出过这三个问题吗?(不是)对,这三个问题是在他们成长过程中特别具有代表性的问题,一个又一个的问号伴随着牛顿、瓦特、李时珍一天天地长大,童年就这样在问号中慢慢长大,让我们一起来读课文的第5自然段
学习“伟”“科”拼读—识记—组词
读第五自然段
四、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从中有哪些收获呢?
师:大家的问号还真不少,但老师发现,有些问题很简单,我们可以通过读书,老师相信将来的你们一定会有重大发现,将来的科学家就在你们中间诞生。板书设计:
童年的“?”
善思考;
爱观察;
敢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