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分层次教学模式在公共体育选项课的运用探讨论文
论文关键词:高校;公共体育课;分层次教学模式
论文摘要:根据体育项目的特点、教学条件和学生的个体差异,在高校公共体育课中进行分层次教学。实验结果表明:分层次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教学效果优于传统教学。
2002年8月教育部印发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简称《纲要》),《纲要》明确指出了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并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体能等多方面的个体差异,将课程划分为五个学习领域(即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分层次提出了具体的基本目标和发展目标,为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近几年来,高校扩招,学生人数剧增,由于学生来源广泛,地域不同,身心发展水平不一,在体育素养上表现了明显的个体差异,面对这个群体,如何以人为本,因材施教,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通过公共体育课的教学得到长足的发展,这是学校公体教师所面临的现实问题,以《纲要》为精神,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在教学中提出了分层次教学模式的运用探讨。分层次教学模式的基本依据
1.1分层次教学的基本含义
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体能、技能以及接受能力、兴趣爱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让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最有效和最合理的发展,从而使所有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进步和提高。
1.2分层次教学模式的主要依据
1.2.1新体育课程理念的转变新模式的教育观念是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长,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新体育课程的理念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确保每个学生受益和发展。《纲要》第八条根据学校教育的总体要求和体育课程的自身规律,因此,分层次教学模式是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需要。应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多种类型的体育课程,可以打破原有的系别、班级建制,重新组合上课,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兴趣的学生的需要。
1.2.2从学校生源看学校面向各地招生,地域分布广泛,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极不平衡,体育教学条件差距大,对体育的重视程度及体育教学思想也不尽相同,加上学生身心发展水平不一致,因而学生的体育意识、体育兴趣、体育能力、体育文化素养等也就必然呈现同层次,他们对体育教学的要求,他们在体育教学过程表现出来的接受能力,无疑也会表现出不同层次。
1.2.3各专项素质看各专项对学生素质要求各不相同,有没有训练,导致的层次差别更为明显分层次教学模式的实施措施
2.1分专项摸底分班
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不同专项的选择,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体能技能水平不同分成普通班和提高班。
2.2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方法
2.3建立各专项俱乐部,加强俱乐部管理
体育俱乐部是高校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的补充,俱乐部管理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是学生参与组织的主动性活动,把各专项提高班的同学吸收到各俱乐部参与管理组织、服务不同的活动和竞赛。,从而提高他们的辅导能力和管理能力,而有兴趣的同学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学习锻炼,参加体育俱乐部的活动情况可作为评定成绩的指标之一。
2.4制订课堂情况登记表和体育俱乐部活动登记表
内容包括学生考勤和学习态度。抓好学生考勤,有利于保证学生参加锻炼的时间,培养自我锻炼的习惯,增强锻炼意识。对学生学习态度的评价,有利于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自觉性,主动性,通过课堂情况登记和体育俱乐部活动登记表,可以增进对学生的了解,促进师生交流,提高学生的自理能力和合作精神,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教学改革。
2.5重视小教员的培养
分层次模式的体育教学,应充分发挥小教员优势作用,提高班的同学由于其运动技术水平较高,专业素质较强,有较强的自信心和满足感,对有一定能力的同学可以充当小教员角色,成为老师的得力助手,如用各专项的基本动作带准备活动,组织分组练习,指导学生动作等等,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小教员与普通班的同学年龄相仿,易于沟通,打破不同专业,不同系学生之间的交流,促进学生的交际,可以互相促进,互相竞争,培养团结进取的精神,取得良好教学效果。
2.6改革教学评价方法—重视过程评价和终结评价
对学生体育成绩的评价,是教学质量的反映,每个学生的成绩不应“一考定论”,而应注重整个学习过程,因此,评价体育成绩应从三方面考虑:
2.6.1平时成绩(30%)平时成绩是由学生的考勤和学习态度组成,根据课堂情况登记表和体育俱乐部登记表来评价学生成绩。
2.6.2期末成绩(300,6)按教学内容进行项目考试,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难度不同的考试内容。
2.6.3身体素质成绩(30%)包括耐力跑,实心球或仰卧起坐任选一项,评价标准为优良,及格,不及格。
另外10%是对提高班学生和小教员的奖励分,以鼓励学生,使普通班的学生可以积极锻炼,争取进步。分层次教学模式的实验方法和效果
3.1实验对象
选定两个专项乒乓球和健美操(因它们建立了体育俱乐部)随机选定一班为实验班,另一班为对照班(各40)。3.2实验方法
实验班采用互动教学方法,以学生主动练习为主,对照班采用传统教学方法,注重教师教学。专项考试内容包括乒乓球专业技术和健美操专业技术(专项成绩由课题组教师集体评分。
3.3实验结果
3.4实验分析
3.4.1从健美操专项成绩和乒乓球专项成绩分析从表21可以看出,通过一个学期的教学,采用分层次教学模式的实验班,其专业动作的技评成绩的优秀率为32。5%和37。50,6,优良率为52。5%和50%45%消灭了不及格现象,采用传统教学的对照班的成绩的优秀率为12R%和150,6,优良率为差异是比较明显的。在教学中,分层次教学模式采用互动教学,从学生主体出发,根据学生不同的个体差,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另外,充分利用提高班同学小教员的作用,可以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增进友谊。
3.4.2从学生的考勤和学习态度分析学生课堂出勤率差别不大,但从学生课堂登记表可以发现,实验班的同学上课练习积极性,主动性明显高于对照班的同学,表现为多问多练。对照班的同学注重教师的教,根据教学任务完成教学内容,忽略了学生的学。从表4,5中可以看出:由于实验班学生参加体育俱乐部的活动情况是体育成绩评价的指标之一,既保证了学生在课外练习的积极性,又培养学生自我锻炼的习惯,因此,实验班的同学的专项明显高于对照组的同学。结论
分层次教学模式能显著提高教学效果,适合普通高校的健美操和乒乓球教学,通过对分层次模式的实践和改进,为高校体育教学提供新的成功经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提高体育能力;有助于学生交际和竞争能力的改善,提高学生身心发展水平;有利于以后为社区或各俱乐部培养一批合格的社会指导员或教练员。
第二篇:高校体育分层次教学探讨论文
摘要:分层次教学模式就是在学生知识基础、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存在明显差异的情况下,教师有针对性地实施分层教学,从而达到不同层次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应用在教育心理学当中,同样也能适用于体育课程,同时也能够将每个学生融入到体育课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体育水平和能力,有益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说我国新课标对体育教学也是极为重视。本文提出分层次教学在高校体育中如何应用发展和实践。
关键词:高校体育;分层次教学;新课标
长期的体育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没有注重学生的体育技能发展,而是一味地让学生重复一个基本动作,不能够重点的培养每个学生的体育动作技能,往往达不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同时学生又失去了对体育学习的热情,日复一日学生就会把体育课当成学习文化课结束后放松的课程。这是消极的态度,更是不可取的态度,所以我们体育教师应当自觉地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体育学习的发展。
1.高校体育分层次教学的现状
1.1教师的师资力量不完善。教师在学生的成长中有教育和导向的作用,所以体育教师也不例外。但是在现实调查中发现,高校的体育教师只是学习了一些基本的体育知识,没有专业的体育方面的知识,总是用那些传统的老式的体育教学程序来完成所谓的体育教学任务。久而久之,问题的根本就在于体育教师自身的专业知识储备很短缺,导致学生对体育课的不重视。所以笔者认为,教师应该完善自己的体育专业知识,推陈出新,继承优秀的体育教学模式,推出属于自己的一套新的教学模式,这样才能促进我国高校体育的发展。
1.2我国课程设置的不公平,教学质量堪忧。一些高校在课程的设置上有明显的不合理性。在课程上逐渐的缩短了体育课的时间以及在一周中的课程数量。这是有明显的不合理性,并且在上课期间开始课程的效率也很低迷,导致体育教师对学生的指导有一些误导。在体育教学内容方面,教师总是选择简单枯燥单调的体育知识来灌输给学生,学生也没有更高的积极性去好好接受知识,这样的课堂模式造成的结果就是:教师没有兴趣教,学生也没有兴趣学,长久的发展下去,体育教学变得单调无味。
1.3提高文化教育质量的思想日益加重我国到目前为止还是重视文化教育,应付考试。在老师家长学生的心目中,考试才是学生发展的关键,只要抓住考试成绩就能取得成功。那种应试教育的思想还残存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忽略了体育教育教学。这种观念严重影响学生全方面的发展,主管教育单位产生了学习是应付考试的教育思想,从而也就使各个学校忽视了体育教育在学生学习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高校体育应快速展开多层次教学以及完善措施
2.1把握分层次教学的重点核心,了解并发现学生特点。在高校体育教育教学中,应该注重对学生的认识以及了解。这就要求教师多用发现的眼光去看待学生,了解学生在体育方面的能力,还有学生感兴趣的方面。然后教师再依据当前的教学目标,制定出一系列关于学生体育发展的教学环节,对学生进行个性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口味不好把握,这就要靠教师日积月累的教育工作中所积累的实践经验,来完善和总结自己的分层次教学目标和结果。所以,分层次教学可以更好的让学生主动参加到体育教学课堂中,通过自身的发现和实践促进学生体育知识和能力的增加,积极主动的锻炼,领会体育带来的快乐。这样也能使教师的授课热情激发出来。例如教师可以在体育课的开始和学生们沟通交流,商讨出一个或两个学生们感兴趣的小游戏,适合在户外进行,从学生们的做游戏情况中,教师应细心观察,哪些同学在游戏中表现突出,哪些同学不善于运动,从而发现他们的不足与特点,以确保我们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更好的制定体育课的教学规划。
2.2校方积极引入专业体育教师。目前在大学阶段的主要问题,即是缺乏专业教师对学生进行体育指导,在此问题上,校方应重视起来,集中相关教师进行培训,提高教师相关的体育教学水平,何种问题的出现,就应该有何种对策。校方提供更好更便利的条件,提高相关体育教学老师的福利之外,还应该增加考核次数,提高考核标准,作为体育教师,更应具有良好的体魄,以便于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给学生们留下良好印象。
2.3注重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体育课堂中的主体应当以学生为主,教师在课堂中充当引领作用,从而达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在核心素养的视角下,更应当注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体育方面素质,尤其在大学阶段的体育教学中,体育锻炼关乎方面甚广,这时候,就需要教师注重每个学生的个体地位,站在学生的角度,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发现每一个学生个体的特点,由个体总结出一般规律,更好的熟悉每一个学生,使其更好地接受知识,增长信心。例如在教师平常的体育教学中,在教授足球这一科目时,关于如何将球射入球门,教师在示范讲解后,示意学生分组进行练习,这时候教师在学生一旁观察并发现问题,细心指导学生动作规范,以便于学生更好的熟悉并且掌握,真正的做到以学生为本,更好的提高体育课堂的效率。
3.在分层次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3.1把握好矛盾关系,在学生整体中关注好学生个体的情况。在体育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规划中必不可少的一点是更好的关注学生个体,在一个班级之中,了解并掌握好整体的学习情况,身体素质,锻炼情况,了解到这些,教师制定出适合此班级整体状况的教学目标,接下来,在实际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在对每个学生具体的体育训练情况的认识中,再根据学生个体的情况,适当增减自己的教学任务目标,在整体中把握个体,以便于整体更好的发挥。例如在篮球投篮的教学活动中,应注意三点问题:投篮的准确度,投篮姿势的正确与否,投篮中臂力发力注意问题。教师在耐心讲解后,学生依次站在球框前进行尝试,教师指出学生的问题与不足,应注重的三点问题,教授给学生,要求学生掌握其要点,并督促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锻炼学习。
3.2针对个别分层次明显的体育项目,教师应依据学生实际身体素。质指定考核标准中长跑作为大学阶段分层次明显的一项体育项目,如果指定的考核标准较高,就会出现身体素质弱的部分同学不及格的情况,并且中长跑这类体育项目在短时期的训练中并不能取得明显的成绩,因此,教师在此类情况中,应根据学生具体的身体素质来制定考核标准,提高学生的训练积极性,身体素质好的学生、素质中等的学生以及身体素质差的学生,中长跑的合格时间应制定为依次延长,才会增强学生的积极性,更好的完成相关体育任务,另外,方便教师更好的完成相关教学任务以及圆满完成教学目标。
3.3校方开展相关体育常识的讲座,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体育选修课程。分层次教学中,最主要的应是教师与学生这两大教学主体之间相互协调,共同助力,在教师方面,教师应更好的发挥自己的专业知识以及经验能力,制定出更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在学生方面,学生应考虑到自身的身体素质条件和兴趣,选择适合自己并且感兴趣的体育选修科目,以免造成挂科;在学校方面,学校应尽可能的开展更多项目,举办讲座,提高学生进行身体锻炼的积极性,引起学生对体育课程的重视,更好的让学生进行体育选修课程的选择。分层次教学模式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应充当重要的角色。因为这种方法能够使学生积极地加入到体育教学的活动中去,而且能使教师有更高的热情去准备和引导学生更好地完成体育教学任务。并且能够注重学生个体发展,使学生进步,从而达到共赢。制定了科学的体育教学目标,选择出适合不同层次的教学方法,最后实施不同层次的考量,能够将每个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出来,进而提高体育课堂效率,最终实现体育教学目标。所以这就要求教育教学人员动用一切力量去发挥体育教育教学水平,大力改革教育教学,深入的研究分层次教学法,找出其在教学中的实践优缺点,并加以巩固和改正,最终能够在体育教学中顺利展开。
参考文献:
[1]邓远琪.大学体育分层次教学的实践应用探讨[J/OL]现代交际,(2017-11-28)
[2]武琳昭.大学体育分层次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研究[J]科教导刊(下旬),2017,(09):101-102
[3]黄代海.探析大学体育分层次教学的实践应用[J]好家长,2017,(37):256
[4]丁海亭.大学体育分层次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7,(06):161-162
[5]王海燕.浅谈大学体育分层次教学的实践应用[J]湖北体育科技,2016,35(01):73-75
第三篇:高中语文分层次教学模式
读《归级交叉分层次教学模式概论》有感
语文组
林红梅
本学年学校组织老师学习了简焕镇老师的《归级交叉分层次教学模式概论》,读完后,感触颇深,也更深刻地认识到了自身的不足,下面,我就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感想。
语文学科旧的教学模式,已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也不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特别是信息时代的日益逼近,各种现代家电及教学手段、资源的出现,丰富多彩的信息流已逐渐将学生注意力引向图书馆、网络、软件库等等,鉴于此,教育部结合国内外的教育改革成就及现代教育理论,颁布了新的教学大纲和新的课程体系。很多大城市结合学生生活中应用语文知识的实际,根据高中学生的不同学习水平、能力,构建了“高中语文分层教学模式”,以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发展层次,充分调动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个性特长,让学生适逐步具有应当代社会需求的语文素养。
那么,“分层次教学模式”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实施呢?我觉得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教师要有分层次教学的理念和目的
分层次教学要求在班组教学中,教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个性特征、以及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不同表现,应采取不同的具体教育措施、手段和教育过程,然后根据学生的基础差异、个性不同、接受能力有别的特点,在教学中采取分层教学。
那么,教师要构建具有实际操作性、指导性的高中语文分层次课堂教学模式,必须转变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传统观念和做法。要以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为目标,从转变教育观念入手,强化在问题解决中学习,同时改革教学内容,以问题情境、自由讨论、课堂操作和课外自行研究为主要教学形式,形成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生动活泼的学习局面,使原来教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转而为培养学生分析研究能力、自主学习以至创新的教学模式,以适应新世纪知识经济社会对人才的崭新需求。
在学生中培养和树立一种“终身学习观”,培养学生搜集、利用、加工现代信息,应用多种现代媒体手段进行研究性学习,以及自主或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在高中语文学习中的创造性思维、创新意识及动手实践能力。
作为“分层次”教学模式,在语文知识教学及思维训练上要有层次性,即从整本书的知识与训练要求,到单元、课文,一直具体到语段和字词句,形成一个从小到大的语文知识要素及思维训练系统,通过一个个小层次的具体知识要素及训练着力点,形成一个由宏观到微观的语文知识学习系统和思维训练系统,从而形成学生最基本的语文学习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其分层依据:一是根据学生语文水平、语文学习能力来划分层次,提出相应的学习指导意见
及研究性学习要求;二是在学习内容上,按照教材研读、教材的拓展性内容研读及语文学科相关的文学文化背景有关的专题式研读,通过有层次的层次学习来实现学生学习上的逐步开发、分层递进,使每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不断培养能力,提高语文学习水平。
二、“分层次”教学模式的前期要有准备 首先要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
语文学科要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教师首先必须对每个学生的学习现状了如指掌,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了解他们的兴趣需要和思想状况,了解他们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比如文字识别量的多少、对语言的感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鉴赏分析能力、写作创造能力、文学素养等都应该作一个全面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有的放矢。
我们可以将班里的学生分为不同的层次,可以分为几个组,每组至少要有8人,最大也不超过10人,要让所分的组内有一定的竞争态势,最好是势均力敌,充分体现“因材施教”的特点。
当然这种分组是一种“动态”的分组,所谓“动态”即每一次测验我们都会对学生进行重新调整分组,并且学生在学习中途可以按照自己的情况参加各小组的学习。
其次教师对每一节课的课前预习指导,即预习案要有层次性。
学生在课前的自主性课文预习中,一定会先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老师将学生的问题分类,然后综合为有挑战性与教学目标有关的问题,归纳形成预习案。
预习案里可以把将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分为三个层次的问题。第一层次的问题,可以设计为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并巩固最基本的知识,即A层次;第二层次的问题,为了引导学生学习掌握基本技能和方法,即B层次;第三层次的问题,即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层层推进,由感知到理解、运用、分析,培养他们探讨到创新的能力,即C层次。
预习案上对A层次问题处理,要让学生个人能够独立完成。具体来说 A层次,精心设计好第一层问题,让每一个学生通过努力都能解决这些问题。着力培养语文兴趣,注重基本知识的落实、学习习惯的培养、学习潜能的开发以及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一般地说,浅显简单的识记类(指识别和记忆,是语文能力最基本的层级)、理解类(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内容,比如语音、汉字、词语、文学常识、文言文实词、虚词、句式等,便于自学,一层问题就设计成自学导读题,主要是填空题、选择题或判断题,引导学生学会自学。
若是知识的前后联系紧密,适合让学生去发现的知识,可设计成“猜想、探索题”,即预习案里B层次问题。B层次问题按学科教学大纲的要求,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习能力的培养。要激发学生个人借助自己所拥有的学习参考资料,或者到图书馆阅览室查阅参考资料对问题形成独到的见解。
对于C层次问题的设计与处理,鼓励课前学生之间的多向互动的,未必打达到课前解决的目的,解决不了可以课堂上共同解决。C层次问题的教学要紧扣教学大纲和学习目标设计难度适中、面向全体学生,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分析、探索,从中领悟基础知识、基本方法的应用,教给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找出规律,归纳出一般结论。
三、分层次课堂教学的实际操作
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还要对教材进行研究,并作出准确的预见。预见到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时有哪些困难,会采取怎样的态度,然后教师制订出合乎实际的教学计划、目标和教案。
实行分层次授课模式要进行三步走,注意一个环节。
①第一步,简单的A层次问题要由学生的低层到高层解决。这样可以唤起低层次学生的参与意识,回答的对,自己受到鼓舞,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得到更大激发;回答得不全面或不对,还有其它同学补充、纠正。
如在教授文言句式“介宾短语后置”时,一层问题设计为“介宾短语如何后置,现代汉语的正确语序如何,介宾短语后置有何特点”,这样的问题提出后,全部学生都可以做,都可以积极主动的参与,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方法归纳猜想,都可以获得成功的喜悦和快乐。老师在巡视的过程中可与个体、小组交流、讨论,学生个与个、组与组之间也可交流、讨论。当学生思维陷入困境时,老师可加以点拨,然后引导学生如何证明大家的“猜想”,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猜想”是学生的兴趣点,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使学生主动地学习,之后师生一起总结通过一层问题的解决,获得了什么知识,掌握了哪些重要方法。
②第二步,有难度的B层次问题先高层后低层。高层次学生示范性回答,中低层次的学生尝试回答。
B层次问题的教学在设计第问题时应把一些基本的解决方法、解题技巧融入之中,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这些问题,让学生主动参与,训练思维的敏捷性,巩固基本技能。再引导学生领悟、吸收、归纳这些解法的规律,从“是怎样做的”到“为什么要这么做”概括思维的规律,来增强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提高自学的能力。
B层次问题主要是指分析综合类(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的内容。例如分析归纳文章的内容要点和写作特色,分析文章的结构,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等。,③第三步,有争议的C层次问题,在课堂上提出来,引导、刺激学生主动去思考、去求知,让学生各抒己见;然后在小组里讨论或全班交流或辩论等形式中,理解知识、应用知识,从而培养学习分析理解语文知识的能力,而教师则主要发挥教练或引路人的作用。
对于C层次问题的处理重在引导学生去变更问题,学会提出问题,培养其创新的能力。这主要是指应用类(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
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和鉴赏评价类(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拓展能力的层级)的内容。
教师评价的层次性是实现分层次教学精神的一个重要环节。
教师的评价能对学生产生强烈的正面或负面影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不同标准适当的评价不同层次学生,善于肯定低层次学生的进步,使他们树立学习信心,但也要防止高层次学生的自满。所以每位教师评价学生的时候还要讲求评价的层次性和艺术性。
四、课后教师的指导和辅导要有层次。
分层次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时刻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变化,对分组以后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分层辅导。分层辅导就是针对学生的个性化差异进行适时帮助。它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便能根据自己的基础掌握不同的内容,在分层辅导过程中让他们也体会到“成就感”。
集体辅导与个别辅导相结合。集体辅导主要面对中等生,以巩固学习目标为目的,针对课堂上大多数同学感到困难的重难点问题,仔细加以解决。教师要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的放矢进行指导和辅导。要加强学法指导,加强学生思维训练,注意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个别辅导主要是兼顾优生和差生,分别给他们“吃小灶”。例古代诗歌赏析,要求优生不仅理解内容,而且赏析诗歌的写作技巧等。如授《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课堂上,A层学生只要了解词的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即可。B层学生理解辛弃疾风格并与《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比较。C层学生必须理解辛弃疾词风格,并揣摩词里用典的好处。课后作业布置上,A层侧学生重检查背诵;B层学生完成练习册上的基础知识;C层学生查找资料,完成一篇“辛弃疾传”。这样,C层学生觉得作业有挑战性,趣味性,能提高自己。B、C层学生觉得作业力所能及,愿意做,及时交。
五、分层次教学的感想
分层是为了照顾个体差异,分层的目的是让学生扬长避短,充分展示每位学生的优点、长处,以便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释放。所以说每个学生无论其原有素质如何,都存在着可发展的空间。成功的教育就是要有助于这种可能转变的现实。这就要求我们今天的教师,能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要求,既鼓励优秀,又允许落后,既有统一要求,又保护个性,让每一个学生能得到适合他们发展的教育,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第四篇:分层次教学在体育新课标中的实践及运用
分层次教学在体育新课标中的实践及应用
【摘要】:体育与健康课的教学改革与学生终身体育紧密地结合,因材施教,运用科学的方法指导体育与健康课的教学,不追求单一的标准动作和达到同一水平,而追求体验成功的体育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力,从而达到良性教学循环,取得较佳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终生体育观。本文采用实验法、文献综述法对分层教学模式进行比较、探讨,为体育与健康教学实践操作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 体育教学,分层次教学法,心理。【正 文】:
体育教学中,教师们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国家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对各年级、各年龄段的学生只提出相应的教学目标和要求,而在具体教学当中,有些老师对涉及到具体教学班级、教学个体、教学课程时有时就显得无所适从,教学当中也就会常常出现学生运动参与意识不高,缺乏热情,没有上进心和自信心,教学效果不佳的情况。要改变这种状况,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分层次教学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
一、分层次教学的涵义
分层次教学是在实施素质教育教学中探索出来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它是根据教学总体目标及学生在身体素质、运动能力、体育素养、个体心理倾向等方面的差异,将不同的教学对象按相关的影响因素分成若干不同的教学层次,对不同的教学层次提出相应的教学目标和要求,施以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最优的发展,感受成功的愉悦,以达到体育与健康教学的最终目标的一种方法。分层教学主要以班级教学,小群体教学,同时配合分层练习,分类指导的教学组织形式为主。分层次教学的最大特点是充分考虑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进行学法指导,有利于调动学生运动与学习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体验成功,体验努力就有收获。我校在体育与健康课中经过两年 “分层次教学”大胆尝试,实践证明“分层次教学”符合当前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改革的客观规律,在增强学生体质,提高体育参与意识,提高教学效果方面具有广阔的舞台。
二、分层次教学的依据
1、身体素质的差异
我校学生的主体构成是本地区各个乡镇初级中学的毕业生,学生的体质与健康水平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根据每年新生入校体育测试成绩来看,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如50米短跑:市区中学毕业生比乡镇要高0.2-0.4秒,球类项目学生熟悉球性市区学生比乡镇要较好一点。
2、学生对体育与健康课认识的差异性
A类:学生认为体育可以增强体质,增加体育知识,提高运动技能,对体育课饶有兴趣。B类:学生受应试教育影响,考就练,不考不练。特别是初中体育加试统考为了让学生能够得高分,在体育课上只对中考项目进行练习,使课的内容少,形式单调,常此以往使部分学生对体育课失去兴趣,抱着应付的心态上课。
C类:学生无所谓态度。
B类和C类都是教师进行疏导的对象,提高他们的体育认识,以期来改变体育与健康教学分层次教学所带来不利因素。这表现在对体育课的运动技能学习积极性的不同,这一差异也影响着学生动作技术形成的快慢,影响着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与体育课任务的完成。
3、学生兴趣的差异
高中生兴趣受竞技体育,老师,家庭以及其它各种因素的影响,表现出人趣广泛,体育与健康教学过程中表现出不同的兴趣,有的酷爱足球、有的钟情篮球、有的喜爱排球,对同一项目的兴趣也可分出很大的层次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程改革的切入点,是体育师进行体育教学载体,因势利导,但存在着也很大的差异性,为我们的层次教学提供了可能。
三、分层次教学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1、全面细致了解学生的状况是分层次教学的关键。这是一项比较繁锁的工作,在对于不同年级、不同班级的学生,我们只有做到对学生的性格,爱好,身体素质状况差异性了然于胸,我们是通过测试与试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统计。这样在制定教学计划与教学目标时才能有的放矢,具有针对性。
2、合理划分教学层次。在对教学对象进行较全面细致的了解、分析后,就可以对教学对象进行初步的教学层次划分。教学层次的划分不是简单的教学分组,应充分考虑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产生明显影响甚至决定性影响的诸多因素,如性别、身体形态等。教学层次的划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教材的变化而变化。它也会随着学生的素质的提高而改变,在练习当中学生可以根据自我评价和老师以及同伴的评价进行“升级”,进行更高的自我超越。如:在快速跑教学中,可根据学生的奔跑能力分成快、中、慢、三个层次;在力量练习中,又可根据学生的力量大小分成强、中、弱三个层次。又如:某个学生在快速跑中,他可能分在快的层次,但在力量练习中,他可能分在弱的层次。因此,体育教师应该综合考虑不同的教材、内容以及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因素进行教学层次的合理划分。
3、掌握课程标准,把握教学总体目标,合理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划分教学层次,制定正确教学目标。但体育教师必须明确层次教学目标的制定是为了课程标准和教学总体目标服务的,全面掌握课程标准及教学总体目标,我们才能根据不同层次制定更为具体详尽的教学目标和要求。例如;在篮球“行进间双手低手投篮”的教学中,在教学的同时仔细观察学生的掌握情况并作详细记录,可据此把学生分成良中差三个教学层次。对优良层次的学生来说,其目标是熟练掌握技术动作,并能在实践中较合理的利用,完成考核优秀的任务。对中等层次的学生来说,其目标是培养完成动作的兴趣和信心,较熟练的掌握动作,完成考核任务。而对于不合格层次的学生来说,掌握基本的动作即可。
4、根据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应该与各层次学生的水平、能力相适应,并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这是完成教学目标的关键。例如:在快速跑的教学中,可根据学生的水平高中低三个层次,对于高层次的学生来说,以培养提高无氧代谢能力的练习为和放松与加速的能力练习为主。对于低层次的学生来说,则以强化技术动作,发展快速成动作的练习为主。
5、建立反馈机制,及时合理调整,强化激励机制。任何一个学生,有其长处,也有其短处。学生的水平,能力随着教学的深入应该会有一定的进步,而不是一成不变,不能将任何一个学生长期置于低层次中,更不能够以点盖面,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自我评价和老师的评价,进行学生学习中的认可从而达到“升级”,让学生体育验成功,让体育学习充满活力。因此,在分层次教学中,要特别注意使每一个学生能明确自己所在的层次及上一层次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建立反馈机制,及时合理进行教学层次的调整,使分层次教学保持良好的连续性,使学生在教学中自始自终有一个明确的努力方向,鼓励学生进入高一层次学习。
四、教学中“分层次教学”设计例举: 1.1 跑的“分层次教学”设计跑是体育教学的主要内容,短跑是速度、爆发力等的训练,而中长跑是耐力与意志力的训练。跑在教材中站比重较大,而且一般学生都惧怕跑(特别是耐力跑),如何提高各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完成教学要求呢?在短跑的教学中可以设计“团体迎面接力”“让距跑”等内容。在长跑的练习中,可以根据学生耐力跑的体质状况来分组,如1000米考核中3分30秒以上的分为优秀组,3分30秒到4分15秒的为提高组,4分15秒以下的为加强组。在不同层次中有可引进“竞争法“、”追逐跑“,激发他们运动参与意识,提高学习积极性。
1.2立定跳远课的“分层次教学”设计
立定跳远是反映学生爆发力及协调能力的运动项目,在教学场地,可划四—六个立定跳远区域(不要偏离太开)2米、2.2米、2.4米、2.6米四个区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选择不同的区域,跳过自己目前的区域后,可以再逐一提高一个长度去练习,可以随意增减,用这种方法联系,可以激发各层次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完成一个成绩后,能瞄准下一成绩,这样,学生学习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此外,在本教材教学中,还有正方形练习法、平行四边形练习法等,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运动参与,都学有目标,去努力拼搏。
1.3 引体向上课的“分层次教学”的设计
引体向上是体锻达标课中一个重点、难点的教材,每位学生对此也有不同的理解,素质好的认为不难,且十分容易,而对一个也拉不起来的同学认为引体向上比登天还难!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能完成10个以上的同学编为一组,看谁能做本次体育课的“引体向上大王”。把1—10个的同学编为一组,看谁能用最少的时间完成10个的练习。把一个也拉不起来的同学编为一组,看看谁做双臂屈伸的时间最长、质量最好,这样一来不同层次的同学在一定的条件下得到激励,每个学生都会有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努力的方向。
五、“分层次教学法”的教学成效分析及注意事项
1、我对我校06届高一5个班205名男生进行统计,初中中考体育考试成绩进行的50米、立定跳远、实心球三项测定,按《国家体育与健康锻炼标准》评定,结果如下表:
优秀级
5人
占总人数2.44%
良好级
43人
占总人数20.98%
及格级
118人
占总人数57.56%
不及格级
39人
占总人数19.02% 通过三年的学习,学生发生了下列变化: 1.1学生的体质得到了明显的增强
层次教学,是坚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因材施教,把激发学生的学习需求贯穿始终。经过三年的“层次”教学,男生50m跑的平均成绩从学前是7′8,高二时达7′4,高三时达7′2,;男生的立定跳远平均成绩从入高一前2.10m,高二时2.25m,高三时2.30m。以上例子看出,分层教学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成绩(能力),这与分层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体育课的积极性、调整学生学习心态、建立起正确的运动观,了解与同龄人之间的差距。由以往体育课 “要我练”过渡到“我要练”,让整个教学过程充满着学习的活力。
1.2学生技能水平不断提高
层次教学是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积极的参与课堂学习的全过程,极大的满足了各层次学生的表现欲,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愉悦感和成功感,避免了简单重复,让学生的学习主动权有了自由支配的可能,在互助互学中提高运动技能水平,促进彼此之间情感交流,从面提高运动总体技能水平不断提高。以学习“篮球行时间上篮技术”为例对两上不同教学方法上课班级进行比较:
班级 教学方法 优秀率 良好率 不合格率 一(5)班 一般教学法 7% 82% 8% 一(10班 分层次教学 10% 84% 5%
我校在高一年级体育与健康课实施“分层次教学”后,学生的体育锻炼热情高涨,提高了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又提高运动水平,近两年来我校体育与健康课体质健康上报数据中,高一1100多名学生2007年平均分合格率达97% ; 2008年合格率达98%。学生体质健康合格率近几年明显的提高,学校运动水平得以提高,在近三年的市运动会上,各个项目争金夺银。
2、分层次教学与传统的同步教学,利大于弊,通过几年实践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1.1认真备好每节课,这包括教学内容的分析,学生体质状况和掌握技术能力也都要有所准备。
1.2教案的设计中,目标明确,措施得当,难易梯度清晰,千万不可张冠李戴。1.3评价方法:改变评价标准,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的评价体系,并不断完善和提高各档评分标准。由单一评价方法向多层次立体评价改变:如学生互评,自我评价与老师评价相结合。
1.4教学中要严格要求多一分赞评少一分责备,灵活运用各种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5分层次教学需要有一定的教学条件、对体育场地和器械等提出较高要求,教师要独具匠心,能够灵活创造出各种器材和道具,对不同学生采用不同教学工具和手段。
1.6一学期或一学年结束后,教师要及时做好数据资料的收集、统计、整理。1.7多总结、多讨论,任何教学方法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所谓教无定法,特别是对今天的孩子们,我们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出更好的经验和更好的方法,六、结论:
“分层次教学”符合体育与健康课课堂教学改革的客观规律,能够更好的完成教学改革任务。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体质、培养运动兴趣与运动爱好方面具有较佳教学效果,充分体现体育新课改精神,所以我们应该充分的科学合理的运用它,让体育与健康课成为孩子们体验体育成功与快乐的同时,完成体育与健康课所给予我们伟大社会责任,培养充满活力新一代公民。
【参考文献】
[1]杨明才.体育课分层次递近教学法初探.中国学校体育,2001.4 [2]徐建军,宋薪勇.实现分层次教学目标的四个阶段.体育科学,2000.3 [3]王港.体育教学中的分类指导与分层教学的应用.体育与科学,2006.5 [5]林勇,潘树坤.体育课分层教学法“四忌”.中国学校体育,2001.4
第五篇:高中数学教学论文 高中数学“分层次教学”
高中数学“分层次教学”
内容摘要:青少年时期是个体发育、发展的最宝贵、最富特色的时期,高中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面对这些情况,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分层次教学”是很重要。"分层次教学"是在班级授课制下,教师在教授同一教学内容时,依一个班级优、中、差生的不同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以相应的三个层次的教学深度和广度进行施教的一种教学手段。它能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有利于学生数学素质的普遍提高。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探究,浅谈“分层次教学”教学法。关 键 词:高中数学 分层教学
高中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尤其是普通高中,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又存在能力差异,导致不同学生对知识的领悟与掌握能力的差距很大,这势必对高中阶段的数学教学带来负面影响。如果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仍采用“一刀切”,同一方法来授课,这样必然不能充分照顾学生的个性差异,也就不能很好地贯彻“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原则。
面对这些情况,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分层次教学”是很重要。"分层次教学"是在班级授课制下,教师在教授同一教学内容时,依一个班级优、中、差生的不同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以相应的三个层次的教学深度和广度进行施教的一种教学手段。教师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差异性,最大限度地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课堂提问、课堂练习、布置作业、课外辅导等方面加以区别对待,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知识、技能、能力和智力都能在各自原有基础上得到较好提高,从而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
一、教育要面对学生整体,因能划类,依类分层
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成绩的差异和提高学习效率的要求,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学习可能性水平,再结合高中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性格特征,按教学大纲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中层目标、发展目标这三个层次的教学要求,可将学生依下、中、上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B层是成绩中等的学生;C层是拔尖的优等生。对学生进行分层不是永远不变的,经过一段学习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变化情况,作必要的调整,最终达到A层逐步解体,B、C层不断壮大的目的。
二、在各教学环节中施行“分层次教学”。
(1)教学目标层次化。以教学大纲、考试说明为依据,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识能力,合理地制定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对于教学目标,可分五个层次:①识记 ②领会 ③简单应用 ④简单综合应用 ⑤较复杂综合应用。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学目标要求是不一样的:A组学生达到①-③;B组学生达到①-④;C组学生达到①-⑤。例如,在教“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公式”时,应要求A组学生牢记公式,能直接运用公式解决简单的三角函数问题,要求B组学生理解公式的推导,能熟练运用公式解决较综合的三角函数问题,要求C组学生会推导公式,能灵活运用公式解决较复杂的三角函数问题。
(2)课堂教学层次化。教师应根据"新课标"精神、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设置悬念,对不同的知识内容、类型采取不同的复习引入,调动学生活动的积极性,课堂教学中要努力完成教学目标,同时又要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保证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在安排课时的时候,必须以B层学生为基准,同时兼顾A、C两层,要注意调动各层次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课堂教学要始终遵守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逐步上升的规律,要求不宜过高,层次落差不宜太大。同时,对新知识的理解、知识点的应用和题型的变换等,每个层次的设计都要照顾各层次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全体学生悟出道理,学会方法,掌握规律,提高了信心。此外还要安排好教学节奏,做到精讲多练,消除“满堂灌”,消除拖泥带水的成份,把节省下来的时间让学生多练。在此基础上可适当补充些趣味数学,以便活跃课 1 堂,努力做到全体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参与教学全过程。
(3)布置作业层次化。课后习题是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选择作业题时,要适当扩大习题跨度,布置不同的课后作业,一般可分必做题、选做题、思考题等几种,必做题和选做题结合。必做题是每位学生都应完成的基础题,选作题只要求A层学生或学有余力的学生完成。在批改作业时,对B、C两层学生的作业要特别仔细些,有时进行面批。对A层学生可同他们探讨较深奥的问题,或向他们推荐一些课外习题集,帮助他们钻"牛角尖"。
(4)课外辅导层次化。教师要做补缺、提高工作,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开展第二课堂,因材施教,给A层学生补课,给C层学生增加次竞赛讲座。这样可进一步使A层学生“吃得了”,能奋发向上,C层学生“吃得饱”,能充分发展,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的学习气氛。此外,对差生的辅导,还要防止把着眼点只放在知识缺陷的补习上,还要注意情感投入,多一份关爱,多分析他们的思想状况,"对症下药",使他们真正感到我"不笨",我"能行"。
综上所述,在数学教学中“分层次教学”与素质教学所要求的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分层次教学”,重要的是在教学中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不能脱离学生搞一些不切实际的教学活动,我们的一切教学活动必须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的学习目的性更明确,自觉性更强,学习兴趣更浓厚,达到缩小两极分化,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目的。作为一名教师,要积极改进教学方法,研究教育理论,成为一名站在时代前列的教育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