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整式的乘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说出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法则,并且知道单项式乘以多项式的结果仍然是多项式。
2.会进行单项式乘以多项式的计算以及含有单项式乘以多项式的混合运算。
3.通过例题教学,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掌握单项式乘以多项式的法则。
难点:熟练地运用法则,准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问题:三家连锁店以相同的价格m(单位:元/瓶)销售某种商品,它们在一 个月内的销售量(单位:瓶)分别是a,b、c.你能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它们在这个月内销售这种商品总收入吗?
二 探究新知
让学生分析题意,得出两种解法:
解法(一):先求三家连锁店的总销量,再求总收入,即总收入(单位:元)为:m(a+b+c)①
解法(二):先分别求三家连锁店的收入,再求它们的和,即总收入(单位:元)为:ma+mb+mc ② 请学生探究①和②是否表示的结果一致?
由于①和②表示同一个量,所以: m(a+b+c)=ma+mb+mc。
得出结论后再由乘法分配律公式(a+b)c=ac+bc从另一个角度推出结论m(a+b+c)=ma+mb+mc?
想一想:你能由此总结出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乘法法则吗?教师总结如下: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就是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例题分析:分部讲解课本100页例5 的两道例题(在学习过程中重点提醒学生注意 符号问题,多项式的每一项都包括它前面的符号)
三深入探究
(一)根据例题分析,启发学生总结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实质和一般步骤:
1.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实质是利用分配律把单项式乘以多项式转化为单项式乘法。
2.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时,分三个阶段:①按分配律把乘积写成单项式与单项式乘积的代数和的形式;②按照单项式的乘法法则运算 ③再把所得的积相加.(二)强调计算时的注意事项:
1.计算时,要注意符号问题,多项式中每一项都包括它前面的符号,单项式分别与多项式的每一项相乘时,同号相乘得正,异号相乘得负
2.不要出现漏乘现象
3.运算要有顺序: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
4.对于混合运算,注意最后应合并同类项。
四课内巩固
练一练:课本101页的练习1和2。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基础练习,安排2-3个同学在黑板上演示解题过程,及时观察学生知识的掌握状况,及时纠错以便加深印象,使学生深刻理解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解题思路及基本方法。(注: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容易出现符号问题,要特别提醒学生注意.)
五 课外探究
计算:(1)3a(5c-2b)?(2)(x-3y)·(-6z)让学生在练习本上计算,然后老师通过课件对照答案,这样使学生更加熟练地掌握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解题思路及基本方法。
六课堂小结
1、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2、你有什么想法要跟大家一起交流?
七 布置作业
1.课本p105?第4题
2.练习册p79-p80
八课后反思
这节课,实际内容不多,也很简单,重要的是用法则来进行计算,但是在讲课时我通过实际问题,和学生一起推导出了法则,然后让学生学解题。我感觉如果让学生自己通过小组探究法则,然后学解题,这样效果会更好。
第二篇:整式的乘法教学设计2
整式的乘法教学设计2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8.4整式的乘法
教学设计
(二)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思路
本大节的教学,突出让学生探索两件事:第一,单项式乘单项式的法则是什么;单项式乘多项式和多项式乘多项式,是怎样转化成单项式乘单项式的。在教学中,除了在难点与关键处给以适度的启示与点拨之外,尽量引导学生去独立探索和思考。凡学生力所能及之处,教师一概不包办代替,在课堂内最大限度地给学生创造思维自由驰骋的时间和空间.问题由教师提出,而结论则由学生通过一定的智力活动后而获得。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在具体情境中体会整式乘法的意义;
2.探索整式相乘的运算法则,体会乘法分配律的重要作用以及转化的思想;
3.会利用法则进行单项式与单项式、单项式与多项式、多项式鱼多项式的乘法运算。
过程与方法
.验算探索单项式乘法运算法则的过程,理解算理,体会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作用和转化的思想;
2.经历探索多项式相乘运算法则的过程,会进行简单的整式乘法运算;
3.发展学生有条理的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探求数学问题的过程,体验转化的思想方法,获得成就感,提升学习动力源。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单项式乘法法则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单项式的乘方与乘法的混合运算。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媒体
投影仪、电脑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
.现有长为x米,宽为a米的矩形,其面积为
平方米。
2.长为x米,宽为2a米的矩形,面积为
平方米。
3.长为2x米,宽为3a米的矩形,面积为
平方米。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在这里,求矩形的面积,会遇到
这是什么运算呢?
因式都是单项式,它们相乘,是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
二、探索单项式乘单项式的运算法则:
对于引例中的问题,我们可以借助于图示帮助得出结果。
(1)
(2)
(3)
三、例题讲解
例1
计算:
(1)
(2)
(3)
(4)
(5)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写出完整解答)
一、点评:、先确定结果的符号;
2、系数对系数,指数对指数,系数相乘,指数相加。
3、每个单项式相乘,法则仍适用,结果必为单项式。
运用单项式乘以单项式的运算法则,完成解答。
四、课堂练习:
.计算:(1)
(2)
(3)
2.一个长方体形储货仓长为4×103㎝,宽为3×103㎝,高为5×102㎝,求这个货仓的体积。
3.讨论、探究:
五、课时小结:
利用乘法交换律和综合律及同底数幂的乘法探索出单项式乘以单项式的运算法则。
六、课堂小测
P80习题1(1)(3),2(2)(3),3
作业布置及预习任务、P80习题1(2)(4),2(4),3)。
2、预习P81找知识点
七、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单项式乘以多项式的法则,并能解释法则的实际意义;
(2)正确进行单项式乘以多项式的计算,并能简化求代数式的值的运算
2.过程与方法:经历单项式乘以多项式的法则的探究过程,提高学生的转化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习习惯
一、复习提问
.叙述单项式乘法法则
2.错例辨析
(1)4b2•4b2=8b2;(2)3a2•4a4=7a12
(3)4m5•3m=12m12;(4)4x2•x3=2x6
二、引入新课,探究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法则
.如图矩形ABcD被Ec分成两个小矩形,请你用图中的字母a,b,m,表示矩形ABcD发面积,有几种表示方法?
或因此得,这是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你能运用乘法分配律说明上式吗?
2.做一做(课本P99)
(1)代数式mn(a+b-c)的几何意义是什么?
观察图形,mn表示长方体的底面积,a+b-c=AA2
因此mn(a+b-c)表示长方体的体积。
3.长方体被平行于底面的平面分割成三个长方体,那么长方体的体积又可以表示为什么?
4.你能总结单项式乘以多项式的运算法则吗?并运用语言进行描述。
一般地,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就是根据分配律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实质是化归思想,根据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把它转化为单项式相乘的代数和。
三、例题讲解
例3:
ab
-x
解:(1)ab
-x
=ab•a2+ab•b2
=+
=a3b+ab3
=-2x2+3x
归纳:单项式乘以多项式的步骤及注意事项:
例4
先化简,再求值:a2-a
其中a=5.解:a2-a=a3+a2-a3+a=a2+a.当a=5时,原式=52+5=30
归纳:求代数式的值,能化简的要化简
补充:解方程:
解:
四、课堂练习
课本练习P82页练习1、2、五、课时小结
由学生叙述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法则,并说明利用此法则时应注意哪些事项?
六、课后作业
课本P82—83页习题A组1、2、3、4,B组1、2、七、板书设计
第三课时
一、复习提问
.叙述单项式与单项式乘法法则;
2.计算:x(a+b)。
二、通过对同一面积的不同的表达来探索多项式乘法法则
用投影仪或展示教科书P83中的问题;
(1)求扩展后鱼塘的面积有哪些方法?尽可能多地表示出来,并与同伴交流。
(2)对于用下面四种方法表示的扩展后的鱼塘面积,结合下图合理地解释;
2.从代数运算的角度探索多项式与所项式乘法法则。
实际上,多项式鱼多项式相乘,可以先把其中一个多项式看成一个整体,再运用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方法进行运算。
3.多项式鱼多项式相乘是怎样化为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的?
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法则,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要正确进行多项式乘法运算应注意以下几点:
(1)防止出现漏乘或重复乘多项式的某一项,因此运算时,要有一定的顺序性。运算后要及时检验,检验方法是:相乘后在没有合并同类项之前所得的积的项数应是这俩个多项式项数的积。如:上式中,应2×2=4项。
(2)防止出现符号错误,相乘时,每一项都要连同前面的符号一同参与运算,按同号得正,异号得负的原则确定积中各项的符号。
(3)乘积有同类项的要合并,最后结果需要最简单结果。
三、例题讲解
例1
计算:(1);
(2).解:(1)
(结果有同类项的,一定要合并同类项)
(2)
(是一个常用到的乘法公式,要掌握好)
注
多项式相乘时,第一,要按照法则做到不重复,不遗漏;第二,结果有同类项的,一定要合并同类项;第三,多项式是几个单项式的和,每一项都包括它前面的符号。
例2
已知,求a、k的值。
解:等号两边都是关于x的多项式,要使这两个多项式相等,即指两个多项式中对应项的系数相同。
∵,(多项式恒等的条件)
∴,解之得:.注
要使两个多项式恒等,当且仅当这两个多项式的对应项的系数对应相等。
四、课堂练习
课本P84练习1、2。
五、课时小结
.口述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法则。
2.进行多项式乘法运算时应注意什么?
六、课后作业
课本P84-85习题A1、2、3、4、5、6B1、七、板书设计
第三篇:整式的乘法_教学设计_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完全平方公式及文字叙述. 2.能够熟练运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运算.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平方差公式的探索过程,使学生熟悉完全平方公式的特征,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符号感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归纳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生在阅读概念及探究和运用法则过程中,培养勇于探索的精神,树立积极思考,克服困难的信心.
2.通过探究完全平方公式的几何背景,培养学生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和整体的数学思想方法的能力.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熟练运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运算. ★教学难点
熟练运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运算.
3.教学用具 4.标签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1)合并同类项法则
ab+ba=(1+1)ab=2ab 2xy-5xy+xy=(2-5+1)xy(2)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法则(a+b)(m+n)=am+an+bm+bn.
(3)根据乘方的定义,我们知道:a2=a•a,那么 应该写成什么样的形式呢?
(二)创设情境、引发新知(1)计算(m+2)(m+2)=(2)计算
通过计算,引导学生得出
(3)总结 的特点:
学生讨论后教师板书公式特点:两数和的平方,等于这两数的平方和,加上这两数乘积的2倍.
(4)引导学生观察公式的左右边,进一步挖掘公式的结构特征 ①公式左边是两项(数)的和的平方.
②公式的右边有三项,两个平方项,且符号相同,一个两项乘积的两倍.(首平方,尾平方,成绩的两倍放中央,中间符号同前方.(5)多层面多方位考察完全平方公式,加深理解 ①()+ +()
②(2m)+()+(6)完全平方公式的几何证明
(三)范例解析,深化新知 【公式的直接运用】
例1 运用完全平方公式计算:
(1)
(2)
(3)
练习:利用完全平方公式计算
【公式的转化运用】
例2 运用完全平方公式计算:
(1)
(2)
练习:利用完全平方公式计算(1)
(2)
【思考探究、知识延伸】
你能用几种方法运用完全平方公式计算:
课堂总结
本部分主要是掌握并理解完全平方公式,能够熟练运用公式进行运算.学习时与平方差公式对照记忆,以免产生混淆.在记忆公式(a±b)2=a2±2ab+b2时,要在理解和比较的基础上记忆,两个公式相同之处在于两个数的平方和,不同之处在于中间项的符号不同,计算时要注意.如:(x-2y)2=x2-2•x•2y+(2y)2=x2-4xy+4y2.
说明完全平方公式,既可以用多项式乘法进行推导,同时,也可以用观察情境来推导,用几何图形拼割之后的面积来证明公式的正确性. 第二课时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熟练掌握添括号法则并能够熟练运用法则进行运算. 2.能用适当的乘法公式进行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1.学生通过阅读教材理解并掌握法则,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2.通过学生思考、练习、讨论等过程,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综合运用知识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生在阅读、探究和运用法则过程中,培养勇于探索的精神,树立积极思考,克服困难的信心.
2.加强学生团队及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1.熟练运用添括号法则.
2.熟练运用适当的乘法公式进行运算. ★教学难点
1.熟练运用添括号法则.
2.熟练运用适当的乘法公式进行运算. ★教学方法
教师适当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通过阅读教材、与同学讨论、交流获取知识.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 回顾与思考
活动内容:复习已学过的完全平方公式. 1.完全平方公式:(a+b)2 = a2 + 2ab + b2
(a-b)2 = a2x2 解:(1)方法一
完全平方公式→合并同类项(x+3)2-x2 =x2+6x+9-x2 =6x+9 解:(1)方法二
平方差公式→单项式乘多项式.(x+3)2-x2 =(x+3+x)(x+3-x)=(2x+3)•3=6x+9(2)(x+5)2–(x-2)(x-3)解:(2)(x+5)2-(x-2)(x-3)
=(x2+10x+25)-(x2-5x+6)
=x2+10x+25-x2+5x-6
=15x+19 温馨提示:
1. 注意运算的顺序.
2.(x−2)(x−3)展开后的结果要注意添括号.(3)(a+b+3)(a+b-3)解:(a+b+3)(a+b-3)=[(a+b)+3][(a+b)-3] =(a+b)2-32 =a2+2ab+b2-9 温馨提示:
将(a+b)看作一个整体,解题中渗透了整体的思想 2.巩固练习
(1)(a-b+3)(a-b-3)
(2)(x-2)(x+2)-(x+1)(x-3)(3)(ab+1)2-(ab-1)2(4)(2x-y)2-4(x-y)(x+2y)
活动目的:使学生进一步熟悉乘法公式的运用,同时进一步体会完全平方公式中字母a,b的含义是很广泛的,它可以是数,也可以是整式.并且在解题过程中体会解题前观察与思考的重要性,学会一题多解情况下的优化选择,并通过例题中的第三个题目体会整体思想,同时渗透添加括号的思想.
实际教学效果:对例题1(1),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容易想到方法一从而借助于完全平方公式来解决问题,但是不容易想到借助逆向使用平方差公式来进行计算,在教师的引导下部分学生可以理解借助平方差公式的方法.虽然此题两种方法解题难度上差别不大,但是在随后练习中的第三小题学生会感悟到借助逆向使用平方差公式更为简单.从而既达到了巩固练习的目的,还使学生有了优化选择的意识.
对例题1(2),当整式乘法之间用减号连接时,此时应特别注意后面部分的计算结果应该加上括号,这是学生非常容易出错的地方,应给予强调,并在随后练习中的二、四小题有所体现. 对例题1(3),在前面学习中就已经有所渗透整体的思想,此题让学生进一步感悟公式中的“a”“b”除了可以代表数与字母之外,还可以代表代数式,并体会添加括号的思想. 第五环节 课堂小结 活动内容:归纳小结 1. 完全平方公式的使用:
在做题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符号问题和正确认识a、b表示的意义,它们可以是数、也可以是单项式,还可以是多项式,所以要记得添括号. 2. 解题技巧:
在解题之前应注意观察思考,选择不同的方法会有不同的效果,要学会优化选择.
活动目的:课堂小结并不只是课堂知识点的回顾,要尽量让学生畅谈自己的切身感受,教师对于发言进行鼓励,进一步梳理本节所学,更要有所思考,达到对所学知识巩固的目的.同时本节课更多的属于练习巩固及综合应用,所以应让学生更多的谈在这节课中解题上所获得的收获与体会.
实际教学效果:通过学生的畅所欲言,教师在其中能够发现学生掌握较为薄弱的地方,从而在今后教学中可以得以弥补.同时学生谈了更多在某个题目上所获的经验和方法,此时教师应给予总结,进一步明确所涉及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
第六环节 布置作业 活动内容:
1.基础训练:教材习题. 2.扩展训练:联系拓广
活动目的:课下将所学知识进一步巩固,并得以反馈. 第七环节 联系拓广
1.(1)如果把完全平方公式中的字母“a”换成“m+n”,公式中的“b”换成“p”,那么(a+b)2 变成怎样的式子? 怎样计算(m+n+p)2呢?
(m+n+p)2 =[(m+n)+p]2 =(m+n)2+2(m+n)p+p2 =m2+2mn+n2+2mp+2np+p2 =m2+ n2 +p2+2mn+2mp+2np(2)把所得结果作为推广了的完全平方公式,试用语言叙述这一公式: 三个数和的完全平方等于这三个数的平方和,再加上每两数乘积的2倍.(3)仿照上述结果,你能说出(a−b+c)2所得的结果吗? 2. 已知:a+b=5,ab=-6,求下列各式的值(1)(a+b)2
(2)a2+b2 若条件换成a-b=5,ab=-6,你能求出a2+b2的值吗?
活动目的:对于本节课的进一步拓广,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让学有余力的同学进一步加深对本节课的理解.
实际教学效果:确实引起了班内数学较突出同学的兴趣,并能够积极主动地去探究,从而达到了由“小课堂”到课下“大课堂”的目的,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第四篇:陈艳红整式乘法教学设计
14.1.4 整式乘法
《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及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教学设计
襄阳市襄州区第四中学
陈艳红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1.内容
单项式乘以单项式及单项式乘以多项式
2.内容解析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单项式与单项式及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运算,是在前面学习了幂的运算性质的基础上学习的,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运算综合用到了有理数的乘法、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幂的运算性质等,单项式与多项式的乘法运算最终转化为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本节课以一块长方形土地面积变化为主线引出单项式与单项式及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法则,问题的解决中渗透类比、转化、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同时,学生学习单项式与单项式及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运算也是以后学习多项式多项式乘法的关键,又是后续学习乘法公式,二次根式,分式及其他代数式的变形的重要基础,因此本节课的内容将起到承上启后下的作用,在整式乘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二、目标和目标解析
1.目标
(1)理解和掌握单项式与单项式及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法则及推导,会用法则进行单项式与单项项式及单项式与多项式的乘法运算.(2)体验“类比、转化、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在研究解决数学问题中的作用.2.目标解析
达成目标(1)的标志是:学生能根据单项式与单项式及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法则熟练的进行整式乘法的运算.达成目标(2)的标志是:学生在推导法则过程中,通过具体例子感受数学思想方法在发现结论的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学会了幂的三个运算性质,在计算的过程中,明确运用法则进行计算中的算理.本节课所学主要知识是单项式与单项式及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就是将其转化为同底数幂相乘及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学生只要理解转化的方法和依据,本节课知识就迎刃而解了.所以,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具备了学习本课的知识基础,但运算中的符号问题是学生解题中经常遇到的难题.在这一节课的学习中,力求通过合作探究及巩固练习,帮助学生熟练单项式与单项式及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法则,加深对于幂的运算性质的区分及应用,让学生的计算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因此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理解单项式与多项式及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法则及应用,注意运算结果的符号的确定.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
为更好地达成本节课的目标,帮助学生突破难点、突出重点,我制作了媒体课件并借助 1
实物投影来辅助教学.通过课件展示不仅帮助学生更好体会“类比、转化、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合理推导单项式与单项式及单项式与多项式的运算法则,凸显“四基”的落实;通过实物投影将学生对“单项式与单项式”的自主编及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巩固练习,让学生较快的熟练掌握运算法则.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引新知
某开发区有一块长方形土地有待开发,这块土地长为3×103 m,宽为2×102 m.你能计算这块土地的面积吗? 2 32 5 解:(3×10)(2×10)=(3×2)(10×10)=6×10
追问:怎样计算这个式子呢?(引导学生说出可以运用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及幂的运算性质),在运算的过程中用了哪些知识?(乘法的意义,同底数幂相乘,)除了学习了同底数幂相乘还学了幂的哪些运算性质? 板书课题,那么这节课我们就在幂的运算性质基础上学习整式的乘法.设计意图:本环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熟悉的数字(科学计数法)出发,利用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及幂的运算性质计算,旧知识的回顾为单项式乘单项式,单项式乘以多项式的学习奠定了基础.(二)变式探究—得法则
变式1:如果这块绿地长为3a3 m,宽为2a2 m.请你类比刚才的做法计算这块绿地的面积.解: 3a3·2a2=(3×2)(a3·a2)=6a
5思考:(1)这个算式属于什么运算?怎样完成的?
(2)那么 3a3·2a2b=?
3a3·2a2b=(3×2)(a3·a2)·b=6a5b
追问:1.观察上面三个算式,它们属于什么运算?
2.单项式乘以单项式是怎么运算的?
3.在运算的过程中,用到了什么数学思想?
从而得出规范的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法则: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把它们的系数、同底数幂分别相乘,对于只在一个单项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积的一个因式.设计意图:变式1:的情景变式是单项式中有数字向字母的一个过渡进而
引出单项式乘单项式让学生类比数字与数字相乘的方法,认识到单项式乘以单项式最终利用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转化为同底数幂相乘,让学生体会到从具体到从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变式2:是让学生根据刚才的问题2探究两个单项式相乘对于只在一个单项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积的一个因式.(三)多法训练—提能力
例1 计算:(2x3)(-5xy2)
设计意图:例题有老师引导学生板书完成,熟悉单项式乘单项式的方法和步骤.练习:
1.辨一辨,看谁辨的准又快!
(1)3a3 •2a2 = 6a6
()
(2)2x2 •3x2=6x4
()
(3)3a2b •4a3=12a5
()
(4)(-7a)•(-3a2)=-21a3
()
变式:(-7a)•(-3a)2 =?
师生活动:对抗组6号同学抢答,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计算时应注
三个问题:1.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2.求系数的积,应注意符号3.只在一个单项式里含有的字母,要连同它的指数写在积里,防止遗漏.追问:观察这个式子,与我们刚才计算的式子有什么不同?,包含了哪几种运算?按照运算顺序应该先算什么?
师生活动:教师提醒学生,遇到积的乘方怎么办?运算时应先算什么? 生讨论然后找对抗组的两位对手演板展示,其中一个学生
设计意图:本题让学生先判断对错再说出错误的理由,然后改错,并在此基础上强调运算时应注意的问题.之后,引入一道变式题,两名学生演板后,此时,我发现学生遇到了困难,于是安排小组活动让做正确的学生进行讲评.这里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运算顺序.2.算一算,看谁算的对又快!222 32(1)3x ·5x(2)4y ·(-2xy)(3)(-3x)·4x(4)(-2a)(-3a)
师生活动:各小组独立完成,对抗组4位对手演板,组长点评,做全对的组小组加分.3.编一编,看谁编的好又快!请结合刚学的单项式乘以单项式的法则自已编写一个单项式乘以单项式计算题,先自主完成后记住答案(可组内帮扶),再与对手小组交换题目并解答 比一比,看哪个组编的题目有创意,完成的速度快!
师生活动:教师巡视对学生中出的较好的题目进行实物展台展示对于出题和解答中出现的具有代表性的错误要集体订正,教师根据情况给予适当的引导.设计意图:本环节是在学生熟练法则后进行的一个组内编题创新活动,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助对单项式乘法类型的拓展和完善.(四)变式迁移—再出新
变式2:如果这块绿地的长(3a3 m)增加a2m,宽是2a2b m不变.那么这块绿地的面积又是多少呢?
2223222 2a(3a +a)=3a·2a +2a·a
222 追问:引导学生说出两种不同的解法,它们是相等的,观察2a(3a +a)还是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吗?它属于什么运算?这个式子从左边到右边是怎样得到的?[ 乘法分配律: p(a+b+c)=pa+pb+pc ] 从而得出规范的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法则: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就是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设计意图:再次回到情景引入这根主线,让学生用两种方法解答,一种用[作用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得出单项式乘以多项式法则,让学生明白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最终转化为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转化(单×多 转化成 单×单+单×单)的数学思想.(五)综合训练—看谁强
例2 计算:(1)(-4x)·(3x+1)(221ab-2ab)·ab 32 设计意图:通过两名学生演板及对手点评,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一步规范解题过程,提醒学生用准法则,关注符号.练习
1.计算:(1)3a(5a-2b)(2)(x-3y)·(-6x)2.化简 x(x-1)+2x(x+1)-3x(2x-5)师生活动:用实物展台展示每小组3号作业,计入小组量化分,其他同学若有问题小组内解决.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我检测及时发现问题,然后在小组内帮扶完成,加深学生对单 3
项式乘以多项式法则的运用,并能准确地进行计算.(六)归纳提升--验效果,归纳小结
1.本节课我们学习了那些内容? 2.体会到哪些数学思想?
3.在运算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学生可能有归纳不到的地方,此时教师结合本节课所学知识的重点及学生在解决问题中遇到的困难进行归纳和完善,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并加深记忆,我总结出2个法则、3种思想、3项注意.2个法则: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法则,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法则.3种思想:类比,从特殊到一般,转化.3项注意:弄清顺序,用准法则,关注符号.设计意图:学生对本节所学知识进行小结、相互补充、共同整理,加深
学生对法则的理解和运用,形成系统,同时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达标测评:
1.下面计算正确的是()
3334416 A.b·b=2b B.x·2x=2x
4329 325 C.2a·(a)=2a D.x·(-2x)=4x 2.下面计算正确的是()
A.3a(2a+b)=6a+3a B.2a(a-2
2132)=2a-a 223 C.(4a-b)·(-2b)=-8ab-2b D.-3x(3x-1)=-9x-3x 3.计算
2223(1)6x·3xy(2)4xy·(-xy)(3)3ab(2a + 0.2)(4)(2a-3a-4)(-6a)
师生活动:各小组独立完成,然后所有同学对手交换实行全组对抗,哪个小组赢的组员多那个组胜.设计意图:通过达标测评检测学生对本节课知识掌握情况,以便有的放矢,课后补差.
第五篇:《整式的乘法(复习)》教学设计
《整式的乘法(复习)》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探索并了解正整数幂的运算性质(同底数幂的乘法,幂的乘方,积的乘方),并会运用它们进行计算。
2.探索并了解单项式与单项式、单项式与多项式、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法则,会进行简单的整式的乘法运算。
3.会由整式的乘法推导乘法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4.理解因式分解的意义及其与整式的乘法之间的关系,从中体会事物之间可以相互转化的辩证思想。
5.会用提公因式法、公式法、分组法、十字相乘法进行因式分解(指数是正整数)。
6.让学生主动参与到一些探索过程中去逐步形成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习惯,提高自己数学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
1.正整数幂的运算性质:(1)同底数幂相乘:
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mnmna·aa即:(m、n均为正整数)
(2)幂的乘方:
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
(m、n均为正整数)
(3)积的乘方:
积的乘方:等于各因数的乘方之积(把积的每一个因式分别乘方,再把所得幂相乘)。
a·b即:ma即:mnam·nambm(m为正整数)
注:①用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首先要看是否同底,底不同,就不能用。只有底数相同,才能指数相加。
23如:a·a中底数a相同,指数2和3才能相加。
②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要注意指数是相加,而不是相乘,不能与幂的乘方法则中的指数相乘混淆。
③同底数幂乘法法则中,底数不一定只是一个数或一个字母,可以是一个式子,如:单项式、多项式等。
23235xy·xyxyxy如:,其中xy是一个多项式。
④同底数幂乘法法则中,幂的个数可以推广到任意多个数。
23523510ab·ab·ababab如: ⑤要善于逆用积的乘方法则,有时可得不错结果,可使计算简便。
128·17如:21010128217101101
43⑥在计算中要注意符号的变化,如:
a与a的符号有区别。
43⑦在进行幂的乘方时,要分清底数、指数,然后用法则。2.整式的乘法:
(1)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 单项式与单项相乘,只要将它们的系数相同字母的幂分别相乘,对于只在一个单项式中出现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一起作为积的一个因式。
注:在进行单项式乘法时,可分别按系数各单项式中都含有的字母进行计算,有乘方的要先算乘方。
13xy·xyz·xy3 如:23227x6y3·xyz·122xy9127·x6·x·x2·y3·y·y2·z93x9y6z
(2)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 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只要将单项式分别乘以多项式的各项,再将所得积相加,用式子表示如下:
注: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关键是转化,即运用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将单项式乘以多项式转化为单项式乘以单项式,计算时要注意符号。
如:2xx23x2mabcmambmc(其中a、b、c、m都是单项式)
2x·x22x·3x2x·22x36x24x(3)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 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分别乘以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用式子表示如下:
abmnamanbmbn
注:a.进行多项式乘法的关键是两次转化:第一次是把其中一个多项式看作一项,运用分配律将多项式乘法转化为单项式乘以多项式。第二次是将单项式乘以多项式转化为单项式乘法。
b.多项式乘法计算时注意不能漏项。
c.多项式乘法计算时要注意符号,是同类项的一定要合并,最后对结果按某个指定的字母进行升(降)幂排列。
3.乘法公式:
22(1)平方差公式:ababab,即两数和与它们的差的积等于这两数的平方差。
注:a.运用平方差公式的关键是正确识别两数(或式),即看是哪两个数(或式)的和与差的积。
如:m11m可以写成m1m1 即:m与1的和与差的积。
22abababb.在平方差公式中,字母a、b可以表示具体的数(正
数、负数)、字母、单项式,也可以表示一个多项式,只要式子符合公式的结构特征,或变形后符合公式的结构特征,就可以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如:abcabc
abcabca2bc2
222aba2abb(2)完全平方公式:,即两数的和(差)的平方,等于它们的平方和加上(减去)它们乘积的2倍。
注:a.在运用完全平方公式时要注意符号与项数,不要漏掉中间的乘积项。b.三项式的平方,也可以写成两项和与第三项和的完全平方。
2a2b3c如:
a2b3c2
2a22a2b3c2b3c
c.在综合运用公式时,要分清不同的公式的结构特征和不同的计算结果。4.因式分解:
(1)因式分解定义:把一个多项式化为几个整式的乘积形式,就是因式分解。
(2)公因式:多项式中各项都含有公共因式。
注:找公因式方法:a.系数部分要提出各项系数的最大公因数。b.字母部分要找出相同字母。
23327xy28xy中公因式为c.指数部分要找出相同字母的最低次幂。如:7x2y2。
(3)提公因式法:一般地,如果多项式的各项有公因式,可以把这个公因式提到括号外面,将多项式写成因式乘积的形式,这种方法叫做提公因式法。
如:mambmcmabc
注:a.当多项式的首项系数为负数,提公因式时要将负号提出,使括号内第一项的系数是正的,且要注意括号内其他各项的变号。如:5a35ab5aa2b。
b.当公因式是多项式时,引入“整体”概念,只要把这个多项式看成一个“整体”或一个字母,按照提字母公因式一样提出即可。如:2abc3bcbc2a3。
c.有时需要对多项式的项进行适当的变形之后才能提公因式,这时要注意各项的符号变化。
如:6x2x2x6x2xx2x26x(4)公式法:
22平方差公式:ababab
2a2abbab 完全平方公式:
2注:a.用公式法因式分解时,关键是掌握公式的结构特征。
b.两种方法的综合运用是难点:一般情况下是先考虑是否可提公因式,然后,再运用公式法,要求分解时要分解到不能分解为止。分解之后,有时要合并
2x38x2xx242xx2x2同类项,即“一提,二套,三化简”。如:。
另外补充两种因式分解方法:
2x(1)十字相乘法:abxabxaxb
(2)分组分解法:四项式:二二分组或三一分组,分组后能提公因式继续分解,或分组后用公式,最终达到将四项式最后写成几个整式积的形式。
2如:x5x6
x232x32
x3x2
x2y2axayx2y2axayxyxyaxyxyxy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