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尽快出台中等职业学校教职工编制标准的提案
关于尽快出台中等职业学校教职工编制标准的提案
摘要: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提案第0190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案 由:关于尽快出台中等职业学校教职工编制标准的提案 审查意见:建议国务院交由主办单位教育部会同中央编办办理 提 案 人:鲍义志 主 题 词:教育,职业教育 提案形式:个人提案 内 容:
近年来,在教育部、青海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青海省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截至2012年底,青海省有37所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达76842人,中等职业教育占高中阶段教育招生及在校生的比例为45.8%和42.8%。由于青海省中等职业教育发展速度较快,随着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各中等职业学校普遍存在师生比过高、教师队伍数量严重不足、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全省中等职业学校专任教师2275人,生师比高达1︰33.8。在校生规模比2006年增加39956人,增长了108%,而专任教师只增加了552人,增长32%。按照《教育部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提出的“到2015年,专任教师生师比降到20︰1以下”的目标,我省中职学校专任教师缺口达1500多名。为解决专任教师严重缺乏这一突出问题,我省相继采取了“特聘教师”和“见习岗教师”等措施,暂时缓解了专任教师不足的矛盾。但由于目前国家尚未出台统一的适用于各类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职工编制标准方面的政策,很难从根本上解决中职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
建议:
国家尽快出台中等职业学校教职工编制标准方面的相关政策制度。
来源:中国政协网
第二篇: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
为促进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发展,建设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特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专业标准》)。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是履行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要经过系统的培养与培训,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要具有企事业单位工作经历或实践经验并达到一定的职业技能水平。《专业标准》是国家对合格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是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规范,是引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是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基本依据。
一、基本理念
(一)师德为先
热爱职业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依法执教。立德树人,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关爱学生,团结协作。以人格魅力、学识魅力、职业魅力教育和感染学生,做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指导者和健康成长的引路人。
(二)学生为本
树立人人皆可成才的职业教育观。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学习兴趣和自信心,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挥学生特长,挖掘学生潜质,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学有所长,全面发展。
(三)能力为重
在教学和育人过程中,把专业理论与职业实践相结合、职业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和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提升教育教学专业化水平;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
(四)终身学习
学习专业知识、职业教育理论与职业技能,学习和吸收国内外先进职业教育理念与经验;参与职业实践活动,了解产业发展、行业需求和职业岗位变化,不断跟进技术进步和工艺更新;优化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提高文化素养和职业素养;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做终身学习的典范。
二、基本内容 维度 领域
基本要求 专 业 理 念 与 师 德
专 业 知 识
1.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遵守教育法律法规。
2.理解职业教育工作的意义,把立德树人作为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
3.认同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专业性和独特性,注重
(一)职业自身专业发展。理解与认识 4.注重团队合作,积极开展协作与交流。
5.关爱学生,重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保护学生人身与生命安全。
(二)对学6.尊重学生,维护学生合法权益,平等对待每一个生的态度与学生,采用正确的方式方法引导和教育学生。行为 7.信任学生,积极创造条件,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8.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的理念,将学生的知识学习、技能训练与品德养成相结合,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9.遵循职业教育规律、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10.营造勇于探索、积极实践、敢于创新的氛围,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人文素养、规范意识和创新
(三)教育意识。
教学态度与1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强自立,养成良好的学行为习习惯和职业习惯。
12.富有爱心、责任心,具有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有用之才的坚定信念。
13.坚持实践导向,身体力行,做中教,做中学。14.善于自我调节,保持平和心态。
(四)个人15.乐观向上、细心耐心,有亲和力。修养与行为 16.衣着整洁得体,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
17.熟悉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掌握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特点。
18.了解学生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形成的过程及其教育方法。
19.了解学生不同教育阶段以及从学校到工作岗位过渡阶段的心理特点和学习特点,并掌握相关教育
(五)教育方法。知识 20.了解学生集体活动特点和组织管理方式。
21.了解所在区域经济发展情况、相关行业现状趋势与人才需求、世界技术技能前沿水平等基本情况。
22.了解所教专业与相关职业的关系。
23.掌握所教专业涉及的职业资格及其标准。24.了解学校毕业生对口单位的用人标准、岗位职
(六)职业责等情况。
背景知识 25.掌握所教专业的知识体系和基本规律。专 业 能 力
26.熟悉所教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
27.掌握所教课程的理论体系、实践体系及课程标准。
28.掌握学生专业学习认知特点和技术技能形成的(七)课程过程及特点。
教学知识 29.掌握所教课程的教学方法与策略。
30.具有相应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31.了解中国经济、社会及教育发展的基本情况。
(八)通识32.具有一定的艺术欣赏与表现知识。性知识 33.具有适应教育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知识。
34.根据培养目标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35.基于职业岗位工作过程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情境。
(九)教学36.引导和帮助学生设计个性化的学习计划。设计 37.参与校本课程开发。
38.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与氛围,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39.运用讲练结合、工学结合等多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方法,有效实施教学。
40.指导学生主动学习和技术技能训练,有效调控
(十)教学教学过程。实施 41.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实施教学。
42.掌握组织学生进行校内外实训实习的方法,安排好实训实习计划,保证实训实习效果。
43.具有与实训实习单位沟通合作的能力,全程参与实训实习。
(十一)实44.熟悉有关法律和规章制度,保护学生的人身安训实习组织 全,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45.结合课程教学并根据学生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形成的特点开展育人和德育活动。
46.发挥共青团和各类学生组织自我教育、管理与服务作用,开展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教育活动。47.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职业生涯规划、就业创业指
(十二)班导。
级管理与教48.为学生提供学习和生活方面的心理疏导。育活动 49.妥善应对突发事件。
50.运用多元评价方法,结合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规律,多视角、全过程评价学生发展。51.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
(十三)教52.开展自我评价、相互评价与学生对教师评价,育教学评价 及时调整和改进教育教学工作。
(十四)沟53.了解学生,平等地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建立通与合作 良好的师生关系。
54.与同事合作交流,分享经验和资源,共同发展。55.与家长进行沟通合作,共同促进学生发展。56.配合和推动学校与企业、社区建立合作互助的关系,促进校企合作,提供社会服务。
57.主动收集分析毕业生就业信息和行业企业用人需求等相关信息,不断反思和改进教育教学工作。58.针对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现实需要与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
59.参加校本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
(十五)教60.结合行业企业需求和专业发展需要,制定个人学研究与专专业发展规划,通过参加专业培训和企业实践等多业发展 种途径,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
三、实施要求
(一)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将《专业标准》作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依据。根据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专业标准》的引领和导向作用,深化教师教育改革,建立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不断提高教师培养培训质量。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准入标准,严把教师入口关;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聘任(聘用)、考核、退出等管理制度,保障教师合法权益,形成科学有效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管理和督导机制。
(二)开展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教育的院校要将《专业标准》作为教师培养培训的主要依据。重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业特点,加强专业建设,深化校企合作;完善教师培养培训方案,科学设置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教育教学方式;重视教师职业道德教育,重视职业实践、社会实践和教育实习;加强从事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建立科学的质量评价制度。
(三)中等职业学校要将《专业标准》作为教师管理的重要依据。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发展规划,注重教师职业理想与职业道德教育,增强教师育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开展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完善教师岗位职责和考核评价制度,健全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绩效管理机制。
(四)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要将《专业标准》作为自身专业发展的基本依据。制定个人专业发展规划,爱岗敬业,增强专业发展自觉性;大胆开展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创新;积极进行自我评价,主动参加教师培训和自主研修,逐步提升专业发展水平。
第三篇:广西壮族自治区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
关于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的通知
各市教育局,区直各中等职业学校:
为在新形势下进一步促进我区中等职业学校建设,加强对中等职业学校的管理,根据《教育部关于印发〈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的通知》(教职成〔2010〕12号)精神,结合我区的实际情况,我厅组织制定了《广西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见附件,以下简称《设置标准》),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一、各地、各学校主管部门要依据《设置标准》对中等职业学校进行检查评估,对不达标的中等职业学校要通过加强建设、资源整合、布局调整等措施,实现达标,切实改变部分地方中等职业学校散、小、差的状况,推动我区中等职业学校规范设置。
二、我厅将于2011年底依据《设置标准》对全区中等职业学校进行检查,对不达标的学校进行黄牌警告,并限期一年整改,2012年底仍不达标的学校,停止其学历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资格。
三、自《设置标准》印发之日起,各地新设置的中等职业学校一律依照《设置标准》进行审批,按照属地原则,由各市教育行政审定批准筹建立项,报我厅备案。学校筹建期为2年,筹建期内,达到《设置标准》要求的,由批准筹建立项的市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于每年5月31日前向我厅提出正式设立申请,由我厅组织专家进行评审。评审合格者,我厅行文正式批准学校设置,取得我厅批准设置的学校方具有学历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资格。未通过评审的学校,其筹建资格自动取消,如继续申请办学,需按上述要求和程序重新进行筹建立项和评审。
附件:广西壮族自治区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
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 二○一○年十一月十二日
主题词:中等职业学校 设置 标准 通知
抄报:教育部。
抄送:自治区发改委、财政厅、国土资源厅、住建厅、编办、人社厅、各区直中等职业学校主管部门。
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办公室 2010年11月16日印发
(共印20份)
附件
广西壮族自治区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
第一条 为规范中等职业学校的设置,促进学校建设,保证教育质量,提高办学效益,根据《教育部关于印发〈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的通知》(教职成〔2010〕12号)精神,制定本标准。
第二条 本标准适用于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设置的各类中等职业学校。
第三条 设置中等职业学校,应当符合当地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并达到《职业教育法》规定的基本条件。
第四条 中等职业学校应当具备法人条件,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法人登记。
第五条 设置中等职业学校,应具有学校章程。学校章程包括:名称、校址、办学宗旨、学校内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教职工管理、学生管理、教育教学管理、校产和财务管理、学校章程的修订等内容。
第六条 中等职业学校应当具备基本的办学规模。其中,学校学历教育在校生数应在1200人以上。
第七条 中等职业学校应当具有与学校办学规模相适应的专任教师队伍,兼职教师比例适当。
专任教师一般不少于60人,师生比达到1:20,专任教师学历应达到国家有关规定。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数不低于20%。
专业教师数应不低于本校专任教师数的50%,其中双师型教师不低于30%。每个专业至少应配备具有相关专业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专任教师2人。
聘请有实践经验的兼职教师应占本校专任教师总数的20%左右。第八条 应有与办学规模和专业设置相适应的校园、校舍和设施。
校园占地面积(不含教职工宿舍和相对独立的附属机构):新建学校的建设规划总用地不少于40000平方米;生均用地面积指标不少于33平方米。
校舍建筑面积(不含教职工宿舍和相对独立的附属机构):新建学校建筑规划面积不少于24000平方米;生均校舍建筑面积指标不少20平方米。体育用地:应有200米以上环型跑道的田径场,有满足教学和体育活动需要的其他设施和场地,符合《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基本要求。卫生保健、校园安全机构健全,教学、生活设施设备符合《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的基本要求,校园安全有保障。
图书馆和阅览室:适用印刷图书生均不少于30册;报刊种类80种以上;教师阅览(资料)室和学生阅览室的座位数应分别按不低于专任教师总数的20%和学生总数的10%设置。
仪器设备:应当具有与专业设置相匹配、满足教学要求的实验、实习设施和仪器设备。工科类专业和医药类专业生均仪器设备价值不低于3000元,其他专业生均仪器设备价值不低于2500元。
实习、实训基地:要有与所设专业相适应的校内实训基地和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能够满足学生实习、实训需要。
要具备能够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实施现代远程职业教育及学校管理信息化所需的软、硬件设施、设备。其中,学校计算机拥有数量不少于每百生15台。
第九条 中等职业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中等职业学校应当配备有较高思想政治素质和较强管理能力、熟悉职业教育发展规律的学校领导。
校长应具有从事三年以上教育教学工作的经历,校长及教学副校长应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和高级专业技术职务, 其他校级领导应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和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
第十条 设置中等职业学校,应具有符合当地社会经济建设所需要的专业,有明确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等教学文件,以及相适应的课程标准和教材。
第十一条 中等职业学校应当具有必要的教育教学和管理等工作机构。第十二条 中等职业学校办学经费应依据《职业教育法》和地方有关法规多渠道筹措落实。学校基本建设、实验实训设备、教师培训和生均经费等正常经费,应有稳定、可靠的来源和切实的保证。
第十三条 本标准为设置中等职业学校的基本标准,是教育行政部门审批、检查、评估、督导中等职业学校的基本依据。如今后国家有关部门对中等职业学校生均用地面积和生均校舍建筑面积有新规定,以新规定为准。
第十四条 人口少于30万的县(市、区)或国家重点扶贫开发县举办的职业学校以及体育、艺术、特殊教育等类别中等职业学校,学历教育在校生数应在900人以上;专任教师一般不少于45人;新建学校的建设规划总用地不少于30000平方米;生均用地面积指标不少于33平方米;新建学校建筑规划面积不少于18000平方米;生均校舍建筑面积指标不少20平方米;报刊种类60种以上;工科类专业和医药类专业生均仪器设备价值不低于2250元,其他专业生均仪器设备价值不低于1875元。
第十五条 本标准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11年02月16日
第四篇:中等职业学校教育质量报告编制提纲
附件1
中等职业学校教育质量报告
编制参考提纲
1.学校情况
1.1学校概况。包括校名、办学性质、校园面积、资产、图书总量、专业设置等情况。
1.2 学生情况。包括招生规模(招生数量)、在校生规模(总人数)、毕业生规模(毕业人数与毕业率)、学生结构、巩固率、培训规模等数据,及与上一相比的变化情况。
1.3教师队伍。包括教师总人数、生师比、“双师型”教师比例、兼职教师比例、专任教师本科以上学历比例、专任教师硕士以上学历比例、专任教师高级职称教师比例、名师工作室的建立等数据,及与上一相比的变化情况。
1.4设施设备。包括实习实训的设备种类、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生均实训实习工位数、生均纸质图书、设备使用率等数据,及与上一相比的变化情况。
2.学生发展
2.1学生素质。包括思想政治状况(团员、党员的人数)、文化课合格率、专业技能合格率、体质测评合格率、毕业率、就业率、技能大赛获奖等。
2.2在校体验。包括理论学习满意度、专业学习满意度、实习实训满意度、校园文化与社团活动满意度、生活满意度、校园安全满意度、毕业生对学校满意度等。
2.3资助情况。包括免学费和助学金落实情况,学校对学生的资助情况、校外基金与爱心人士资助等。2.4就业质量。包括学生的总体就业率、分专业就业率、对口就业率、初次就业起薪等数据,升入高等教育比例及与上一相比的变化情况。
2.5职业发展。包括学习能力、岗位适应能力、岗位迁移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等。3.质量保障措施
3.1专业动态调整。包括专业结构调整、人才培养方案调整、淘汰专业数与新增专业数等。
3.2教育教学改革。包括各类专业的课程设置情况、学校公共基础课的开设、专业设置、师资队伍、专业特色课程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信息化教学、实训基地、教学资源建设、教材选用、校企合作与工学 2 结合、国际合作等情况。
3.3 教师培养培训。包括教师培养培训情况(参加国内外、省内外培训的次数及效果)。
3.4 规范管理情况。包括教学管理、学生管理、财务管理、后勤管理、安全管理、科研管理和管理队伍建设、信息化管理水平、学生自主管理等。
3.5 德育工作情况。包括:德育课实施情况,校园文化建设、文明风采活动开展情况、社团活动、团组织学生会建设及活动、德育课程的渗透度等方面。
3.6党建情况。包括:党员人数、基层党组织建设与管理制度等。4.校企合作
4.1校企合作开展情况和效果。包括:合作企业的数量、合作次数、本校学生到合作企业的就业情况、学生的满意度等。
4.2 学生实习情况。包括:实习地点、场地、学生满意度、实习效果等
4.3 集团化办学情况。包括:本校参与职教集团的数量、所作贡献(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及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集团化办学的日常工作与活动、集团化办学对本校发展的实际影响等。
5.社会贡献
5.1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包括:技能人才的数量、技能人才的类型、培训规模与用人单位满意度等。5.2社会服务。包括培训服务(培训人次、培训次数、技能培训的类型等)、提供的技术服务、文化传承等。
5.3对口支援。包括东西部对口帮扶、校际帮扶、对口扶贫等。6.举办者履责
6.1经费。包括政策性经费落实情况、生均拨款、项目投入、校外资助等。
6.2政策措施。包括落实办学自主权、落实教师编制、出台提升学校办学水平的政策和制度等。7.特色创新
以案例(2个左右)的方式反映学校特色和主要创新点。8.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
针对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主要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9.其他
第五篇:中等职业学校教育质量报告编制参考提纲
教育部近日要求,省级、地市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在2017年底前完成本区域中职教育质量报告首次发布工作。已验收通过的国家中职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国家级重点中职校自2016年起,其他中职学校自2017年起发布质量报告。
教育行政部门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报告编制参考提纲
1.基本情况
1.1规模和结构。包括区域内中等职业教育总体办学规模、高中阶段教育结构、高中阶段普职招生比例等数据及与上一相比的变化情况。
1.2设施设备。包括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生均实训实习工位数、生均纸质图书等数据及与上一相比的变化情况。
1.3教师队伍。包括生师比、“双师型”教师比例、兼职教师比例、专任教师本科以上学历比例、专任教师硕士以上学历比例、专任教师高级职称教师比例等数据及与上一相比的变化情况。
2.学生发展
2.1学生素质。包括学生德育工作情况、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文化课合格率、专业技能合格率、体质测评合格率、毕业率等数据及与上一相比的变化情况。
2.2就业质量。包括就业率、对口就业率、初次就业月收入、创业率等数据及与上一相比的变化情况。
3.质量保障措施
3.1专业布局。包括专业设置动态调整与结构优化、专业与当地产业吻合度、贡献率等。
3.2质量保证。包括质量监控体系建设、项目建设、技能竞赛等。
3.3 落实教师编制,教师培养培训情况。
4.校企合作
4.1校企合作开展情况和效果。
4.2 学生实习情况。
4.3 集团化办学情况。
5.社会贡献
5.1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包括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人才需求满足度等。
5.2社会服务。包括培训服务、技术服务、文化传承等。
5.3对口支援。包括东西部对口帮扶、对口扶贫等。
6.政府履责
6.1经费。包括政策性经费落实情况、生均拨款、项目投入等。
6.2政策措施。包括保障区域普职协调发展的政策、发展区域内中等职业教育的重大举措、落实教师编制等。
7.特色创新。
以案例(3个以上)的方式反映区域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特色和主要创新点。
8.学校党建工作情况。
9.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
针对区域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