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对孩子能力发展的培养
浅谈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对孩子能力发展的培养
摘 要: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认知水平也不断提高,家长对孩子的能力、特长的培养也越来越重视。青少年活动中心的工作性质是:为学生课后提供兴趣特长的指导工作。课后特长小组的孩子们,来自不同的学校、不同的班级、不同的环境,他们的年龄、素质、能力都各不相同。我们与孩子们的接触的时间也很短暂,一起活动的时间也局限于周末或节假日,这就对我们的活动要求、活动设计、活动效果以及活动要达到的目的,提出了更大的要求和挑战。下面是组织孩子们参与各种社会综合实践活动和社会公益活动的一点尝试和收获。
关键词:课外实践活动;培养;能力
孩子们选择课后特长学习,往往并不遂己愿,有一部分是按自己爱好选学的特长,还有一部分则是家长强迫选学的。另外,小孩子的兴趣点时间不是很长,有的孩子开始还很爱好所学习的特长内容,但过了兴奋期之后,或者在学习中遇到困难之后,往往就会掉头退缩,不想坚持下去,或者又被其他特长学习所吸引而改班。针对这一系列的问题,就需要工作中除了上好独立特长班的课,更需要开展一些统一活动,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成就感、团体合作意识,将所学有所用有所展示。一方面,提高孩子的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在活动中对自我有一个很好的评定,增强自信心。在国庆节期间又恰逢九九重阳敬老节,我策划组织中心各班的孩子们,精心?时噶艘惶ā爸匮粝装?心,枫红情更浓”的尊老敬老文艺汇演活动,这些课外汇集来的孩子们,第一次走到一起,走进乡下的敬老院,给老人们热情的表演,简单而整洁的四合院里歌声笑声阵阵,老爷爷老奶奶们围坐在阳光下的小桌旁,看着孩子们表演的独舞、群舞、古筝、快板、葫芦丝、武术、书法等丰富多彩的节目,老人们直夸这些孩子人小本事大,乐得合不拢嘴,而陪孩子们去的家长,也都自豪地介绍着孩子们平日学习时的刻苦、坚持等表现,听到大家的一致好评,孩子们自信满满,同时,也通过此次活动,知道要尊敬老人、孝顺父母,做一个听话懂事的好孩子,更领悟到用自己的能力给别人带来快乐,是一件多么享受和值得让人尊重的事情。
现在的孩子都生活在城市里,与大自然和野外接触的机会少,他们好像幸福的笼中鸟。大多数也只是偶尔在家长的带领下,去公园广场走走。那么,真正让孩子们在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和条件下,来野外尝试一下的话,他们会表现的如何呢?他们有没有遇到突发事件的解决问题能力?能不能在没有任何吃的条件下想办法生存下去呢?这是考验孩子们是否具有解决困难的实际能力的关键时刻。那么,就创造机会,把孩子们带到广袤的大自然中去考验他们一下吧!我们全体领导和教师群策群力,周密设计方案,组织带领孩子们来到野外,进行野外实际生存生活训练营活动。
开始的时候,这项活动一提出,许多孩子都踊跃报名,争着要参加,但家长们的态度不是十分明朗,他们担心孩子有危险,怕孩子累倒,最后我们带领30余名孩子,来到野外的树林旁“扎营安寨”,进行实地考验。活动中,对他们提出活动要求,要团结协作,注意团队和大局意识,不准带小食品、零钱等,不准在采集食物时践踏庄稼、损坏树木,要爱惜花草、保护环境、不乱扔垃圾等,一切以安全为主。经过一上午的野外生活,孩子们忙得热火朝天,但井然有序。活动前,孩子们十分有计划,他们不着急活动,而是先开会分工布置,男孩子研究怎样生火做饭、搭建灶台,怎样分配承担任务;女孩子在一起研究哪些蘑菇、野菜无毒能食用,也做了细致明确的分工,之后,分头行动采集。他们任何活动都不是独自进行,而是最少两人成组结伴而行,相互照应、相互合作完成。孩子们的能力得到大大的提升,他们有的忙着洗野菜、挑蘑菇,有的忙着堆砌砖头、架锅上灶,有的将拾来的干柴折断生火,有的还在火上烤着用小细棍穿着的生玉米。终于开饭了,孩子们吃着自己劳动得来的食物,那表情分外香甜。整个过程中,他们团结合作,有组织、有计划、有安排,分工协作有章有条。同时激励我要将此类活动,继续开展下去。
近年来,环境的恶劣变化使社会各界人士有了越来越高的环保意识。每年的4月份有许多公益活动日,像世界地球日、爱国卫生日,我们中心都精心组织了活动。让孩子们用自己掌握的环保知识内容,向市民们宣传教育,同时,孩子们自身也从中受到启迪,更加热爱家乡、热爱地球,努力保护环境。
随着中心越来越多的丰富多彩的“引进来走出去”的活动开展,孩子和老师们都陶醉在每一次活动中,家长们也在每一次活动中,看到自己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和各方面能力的提高和变化,都赞不绝口。这对我们中心精心策划的每一个活动都是莫大的肯定。让我们多研究设计出更多的与实践相结合的活动,旨在给孩子更大更多的展现空间。
参考文献:
刘继祥.浅谈课外活动的设计与开展[J].生物学教学,1994(9).
第二篇:开展物理课外实践活动
开展物理课外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探究创新能力
物理新课程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初中物理课外实践活动是指中学物理课堂教学之外,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安排的各种物理教学活动。学生参加各种课外实践活动,不仅能帮助他们复习、理解、记忆学过的物理知识,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联系实际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还能开阔眼界,丰富知识,吸引他们探索新的物理现象和规律。这是课堂上得不到的,更不是做几道练习题所能代替的。所以,物理课外活动既是物理课堂教学的补充,也是课堂教学的延伸。课外实践活动以课堂教学为基础,与课堂教学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又不完全受教学大纲的限制,它的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灵活多样,一般都是学生自愿参加的。下面就如何开展物理课外实践活动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开展物理实践活动的意义
1、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新课程标准对初中物理教学目的提出的新要求。物理实践活动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在培养其实践能力的同时,最大限度的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有助于培养其创新精神。
2、保持和发展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是初中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学生普遍在刚刚接触物理时,充满学习兴趣,但随着教学的进行,单纯的课堂教学与实验,无法使学生保持新鲜感与参与感,兴趣逐渐消失。物理实践活动解脱课堂和书本对学生的束缚,使学生变被动的参观者为主动的参与者,自主的学习,充分展现个性和才华,极大的提高学习兴趣。
3、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刻苦精神
物理学科是一门自然学科,物理教学对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有重要的作用。课堂教学中教师始终强调科学态度,但是学生无法直接感受到科学态度的重要性。在物理实践活动中,学生经常要通过自己动手动脑去研究,这时,尊重事实、严肃认真、按科学规律办事的态度就必不可少了。学生在一次次的实践活动中,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逐渐培养了科学态度。同时,物理实践活动中,学生要自己去做,而不是在看,也培养了学生的刻苦精神。
4、培养学生自学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物理实践活动中,学生为完成活动目标,必不可少的需要查阅资料和充分应用课堂所学书本知识,这有助于培养学生自学和应用知识的能力。从长远看,也有助于学生将来的终身学习。
第三篇:如何开展小学语文课外实践活动
如何开展小学语文课外实践活动
陈丰浪
【摘要】
社会环境对小学生学习语言起着奠基和启蒙的作用。语文学习是各种学习过程中最为复杂的一种认识过程。而语文课外实践活动正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要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仅靠上好语文课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取得家庭、社会的配合联系才能奏效。对小学语文能力的培养也不能局限于课堂上,课外的听说读写、交际等各种实践活动,都需要他们去接触和运用语言。【关键词】
小学语文 课外 实践活动
语文是一门特殊的学科,我们在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决不能忽视语文学习的实践性。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语文走向课外、走向社会,使语文学习“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一、正确认识小学语文课外实践活动
小学语文课外实践活动是指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之外的语文学习活动,包括课外和校外的与语文有关的社会实践性、服务性活动,获取由各种信息工具传递的社会信息活动、社会交际等活动。
组织和开展丰富多彩的小学语文课外活动可以很好地体现小学语文学习的实践性,将其与课堂教学相得益彰。我们不能把小学语文课外活动看成仅仅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将其意义局限于加深课内知识、巩固课堂教学的成果,也不能将其视为加重小学生的课业负担,而应将其视为语文教学缺一不可的一部分。语文课外实践活动比起语文课堂教学,内容更丰富多彩、形式更活泼有趣,具有比上课更强的魅力,是一种尽可能地发展学生的兴趣和才能为目标的自我活动。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自由选择活动项目和内容,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和创造性。
在小学语文学习过程中,教师必须为小学生们提供更多更广的时空,精心组织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们在活动中认真观察生活,经常练习说写,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把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应用于生活,提高认识事物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因此,小学语文课外实践活动是一项课外的语文教学,这对于增长和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知识技能和语文学习习惯、完善他们的个性品质都具有深远的意义。让学生们在课外通过各种渠道获取更多更广的语文信息,发挥他们的学习主动性,让他们把认识、体会、方法、技能,以及所激发的兴趣、疑问、思索带进课堂,从而大大提高小学语文教育的效益。
二、积极创设小学语文课外活动的环境
为学生们提供和创设良好的小学语文课外实践活动环境,是开展活动的前提和保障。教师要尽可能地加强这方面的阵地建设,为学生参与活动提供有利的条件。
1、形成良好的听说环境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理应把推广普通话作为一项重要的目标来抓,使之经常化、制度化,号召学生在校内校外都要自觉地讲普通话。可以定期评选学习普通话积极分子。
2、设置良好的阅读环境
教师要尽可能用好图书阅览室,鼓励学生借阅书籍,也可发动学生自荐图书,提倡借阅交流。订一份适合本年级段的阅读报刊,有条件的可以人手各一份。为避免课外阅读的不随意性和盲目性,教师可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
3、创建良好的写作环境
实践是写作的源泉,课内的时间和空间是有限的,课外的生活是自流的,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生们参加各种校内外活动,引导他们观察事物、体验丰富多彩的生活。教师还要为学生们提供写作的发表园地,鼓励学生在写作中的创新精神,在教室里办好墙报、黑板报,并鼓励和帮助小学生向报刊杂志投稿。
三、组织指导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实践活动
开展语文课外实践活动应该有目的、有组织地进行,而不是让学生盲目活动。尽管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教师也应该发挥主导作用,要加强指导。组织活动时,要注意群体性活动、小组活动和个人活动并举,相互配合,还要体现活动的层次性。在指导活动时,活动形式要适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兴趣要求,引导他们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积累和整理,我们可以尝试以下一些活动形式:
1、精心设计课外听说活动
教师可以组织小学生从低段到高段有目的、有计划的设计以下一些课外听说活动:
练耳练说。组织学生收听广播、录音,组织影视欣赏,观看影视、话剧等,组织学生听适合学生特点的、有教育意义的讲演和报告。让学生都陶醉于其中,任影片牵引着他们的泪水和欢笑。观看影片只是影视欣赏的感知阶段, 我们还组织学生写影评或观后感,要求能表达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和新颖见解, 并在课内进行交流。
每天一句(段)话。从一年级起就利用课后几分钟,让每位学生练说一句话,逐步发展为一段话、一件事,说话内容可由学生自由选择。
小小故事会。要求把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过程讲清楚,讲得连贯通顺、生动具体、富有情感。举办故事会有利于学生的阅读兴趣,并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小型演讲会。让学生们就一件事、一个看法展开讨论、演讲,说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调查访问。组织学生走向社会,进工厂、农村、街道、家庭等,进行小型的专题调查采访活动,增强他们对社会的了解,培养听说和提问能力。
说话竞赛。组织传话比赛、听力比赛、看图说话比赛、讲故事比赛等。交际场合言语练说。组织学生进行购物、借物、做客、交友、自我介绍等交际场合的言语练说,增强学生交际时的语言表达能力。
2、积极开展课外阅读活动
教师可以组织开展一些以下阅读为主的语文课外活动:
读好书活动。《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背诵优秀诗文160篇(段)。阅读材料包括适合小学生阅读的各类图书和报刊。“书籍是世界的营养品” ,“书犹药也, 善读之可以医愚”。我推荐《一千零一夜》、《王尔德童话》、《安徒生童话精选》、《格林童话》、《世界经典童话.爱心篇》等书籍;同时我也与节日活动联系在一起,为庆祝国庆, 我组织学生阅读《古今爱国故事》、《名人故事》等。书籍是小学生扩展视野, 增长知识的重要渠道。组织学生阅读课外读物、小学生报刊杂志,高年级的学生可以指导他们怎样记笔记、做摘抄等阅读方法。
阅读游戏。在游艺活动中可以穿插猜书谜等阅读游戏,谜底可以是课外书中的篇名、人名、事件或语句。
朗诵阅读比赛。选择适合小学生诵读的诗歌、文章,举办举办定时定量的朗读、速读等各种形式的朗诵阅读比赛。古诗文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 也是我们中华民族母语的精美范本, 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可以说吟诵古诗文无疑是遵循这种规律的一种最佳方式。古诗文也有利于宏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使学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
制作语文小报。学生全员参加, 自由组合, 成立各个小报编辑部, 每周一期, 每期一个主题。从创意策划到版面设计、编辑排版, 全部由学生课外自行完成, 教师仅起指导作用。无论是手抄还是电脑打印, 都力求文质兼美, 图文并茂。一张张精美的小报, 不仅让学生有一个精神交流的家园, 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不仅发展了学生的个性,也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语文素质。
语文情景表演。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语文地学习不仅仅是让孩子记住那些死地知识,更重要让他们在情感体验中,让学生去进一步对课本地理解、感受。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所以我在语文课时我组织学生对课文进行情景表演。特别是一些小说、童话等课文。如《晏子使楚》等可抓住人物对白、典型细节,以夸张的表演来再现人物形象,表现人物心理。事实证明,学生演一遍,比起读十遍效果要好得多。因为表演者往往会产生一种与人物角色同呼吸的感受,观看者常常能获得一种身临其境的体验。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活泼开朗的性格和提高为了加深对课文人物形象的理解,这种体验和感悟,无疑有助于学生对文本阅读后的理解。
3、组织引导课外写作活动
课外写作活动也应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创设、组织、评议和总结。可以开展以下一些写作活动:
观察日记。让学生仔细观察事物,然后根据观察到的事物,写观察日记,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描写能力。
定期作文。日记、周记要求按时完成,持之以恒。
专题作文。由教师指定专题,学生围绕专题写作。例如《有趣的童年》、《我 4 的老师》等,在此范围内让学生放开写,也可以形成系列短文。
自由作文。让学生根据自己定的题目,进行选材和写作。教师可以放宽成文期限,完成后师生共同评议,这样可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写信活动。在同学之间、亲人之间、师生之间,让学生开展写信活动,培养书面语言交际能力。
优秀作文评选。让学生挑选自己满意的作文,参加优秀作文评选。选出优秀作文后,可以在墙报中展出,也可以汇编成册,让学生互相交流。
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营造了一个健康积极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受益非浅。随着新课标不断深入地推广,开展语文课外活动将越发显得重要。因为只有课内外结合,在丰富生动的现实生活与语言环境中听、说、读、写,学以致用,才能提高学生多方面的语文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张士文 《语文课外活动拓宽学生学习空间》
郑家波 《加强课外活动管理 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陈 芳 《浅谈语文课外活动模式》
第四篇:关于音乐教学实践活动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关于音乐教学实践活动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行,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对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教育。音乐教育成为小学教育中重要的基础培养课程,音乐教师也结合新课改标准对音乐教学不断改革、创新,试图寻找创造性的课堂教学过程,使得学生提升自身音乐文化素养,陶冶学生情操等效用。
关键词:情感体验;激发兴趣;创新方法
小学音乐课程普遍存在一种现象,就是教师做得多,学生做得少,教师参与的多,学生参与性差。所以音乐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参与性的提高,引导学生切实感受音乐体验。本文针对如何提高小学音乐教学进行具体分析,试图找到有效提高小学音乐教学的对策和建议,进而提升小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
一、加强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
音乐是情感表达的一种有效途径,也是音乐教师主要培养学生的一项重要内容。小学音乐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多听、多思考、多动嘴,在实践演唱中感悟音乐的乐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这就是所谓的体验式教育方法,以提高学生的音乐创造力。
例如,在《我是草原小牧民》这首儿歌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听几遍乐感,看歌词,体会歌词、乐感的大意,了解这首歌曲表达的是团结努力、向上拼搏的含义。接下来,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进行理解和音乐的表达,有的学生可能就一边说,一边用动作描绘,有的学生可能还借助外在事物进行意思表示等。这些课程内容对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体会都具有明显优势。
二、激发兴趣,培养创新意识
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音乐教师要着重对学生音乐兴趣的培养。一位著名音乐家曾表示,将音乐的魅力传达给学生,首要解决的就是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问题。唯有如此,才能完成实现音乐教学的任务,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音乐、陶冶情操,更加积极面对生活中每一天的心态。在音乐课程实践教学中,教师要想尽各种方法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实施教学,从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例如,小学生可能不太喜欢传统课堂的拘谨,音乐教师可以将问好方式变为音乐的体验,带领学生进行音乐式问好,一来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二来使得学生更加有兴趣学习新的内容。这样创新式的教学理念,也是带给学生创新式的教学体验,不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创新方法,创设音乐的课堂环境
每一节音乐课程带给学生的就是一场音乐盛宴。教师要合理利用课堂每一分钟,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音乐氛围,不断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除了以上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音乐体验感之外,教师还要认真对教学内容做好研究,结合新课改标准,制订合理的教学任务目标,具有创新式地采用各种教学手段。结合小学生的爱好特点,设计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不断培养学生音乐的质感、乐感等基本素养。另外,教师为了给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也要用音乐的精神带动学生,与学生进行情感的交流,用活泼、热情的语言形式教学,分分钟都要表达对爱的诠释,建立起学生与教师有效沟通交流的渠道,让学生喜欢音乐教师,喜欢音乐,从而主动学习音乐、创造音乐,不断培养各方面的能力。
例如,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妈妈的心》的时候,教师可以一边唱,一边解释歌词语义,将这段边唱边形象化地表达出来,不仅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还将学生带入了教学情境中。与此同时,学生对音乐的节奏和旋律也熟悉掌握,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共同演绎及体会音乐,使课堂变得轻松、愉快,学生既演得好,也唱得好,很轻松就将歌曲学会了,也使教师的教学过程变得轻松起来。
参考文献:
过佳.音乐课堂学生参与音乐实践活动的教学策略[J].快乐课堂,2013.编辑 孙玲娟
第五篇:绘画活动对幼儿能力培养和发展的重要性
绘画活动对幼儿能力培养和发展的重要性
在不断进步、飞速发展的二十一世纪,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呢?据社会学家预测,二十一世纪需要的是头脑敏锐、思路独特,同时又是积极进取,对社会充满爱心的人才。现在的幼儿正是二十一世纪祖国建设的生力军,如何使他们成为合格的接班人,成为新世纪的主人,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众所周知,幼儿期是各种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通过数年的工作经验所得,我认为,绘画活动对幼儿能力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绘画是一种感受、思考、幻想相结合的活动。幼儿通过绘画认识周围的世界,表达内心感受。因此,幼儿绘画无论是对其智力的发展还是个性的健全,都有不可估量的意义。
一、培养兴趣产生自信心。
喜欢什么?想做什么?都是源于兴趣。当然兴趣有天赋的因素,但更重要的还是后天的培养,当孩子对绘画产生兴趣之初,大多出于好奇,如果过了好奇的时机而不去巩固,那就没有兴致画了,因此,应该让幼儿先动手画一些非常简单而又有趣的画,而且要对初学画画的儿童进行正面引导,采取多表扬,鼓励的方法让幼儿把兴趣持续下去,启发他们如果在某处改进一下,下次一定比这次画的更好。这样做可以使幼儿在潜意识中产生牢固的自信心,因为心理因素是很重要的。自信心是一个人对自身力量和自我价值的正确认识、体验和充分估价。自信心对幼儿的思想情感和行为起着调节作用。
二、培养幼儿观察力。
画过画的人都知道,画画是一种视觉艺术活动,不管是临摹、写生或创作都是观察后才能进行的,观察能力强的人,对所画作品的敏锐程度也强,反之,观察能力较差的人,他的作品就不能表现出事物的逼真性。大同小异,幼儿绘画也需要有一定的观察能力,也要把握客体的形状、大小、各部分的比例关系,这就需要他对客观事物作细致的观察,不仅要注意事物的整体,还要注意事物的各个部分、各个细节,多发现比较事物之间的不同。有一次,我给幼儿描述了一幅美丽的田园风光,要求幼儿根据我的描述画一幅画,幼儿的作品表现的非常生动、美丽。画的田野,随层而变,远处的朦胧用浅色,近处的颜色较明亮、鲜艳。大树也逐层而变,内圈深绿,中间浅绿,外层黄绿,层次鲜明。那位小朋友告诉我,内层绿色是因为树叶长的多,越往外树叶长的越少,阳光照射树叶就是黄色的。瞧!观察的多仔细,多有趣啊!作为老师,应该在观察方面多指导,以提高其观察的敏锐度。在提供绘画的客体时,尽量少用仿制品,而要让幼儿对着实体绘画,要多看看大自然。还是画大树,教师首先引导他们去观察大树,在观察的时候还要提示其特点:比比树干什么形状?树冠什么形状?各是什么颜色,再具体点,叶子什么形状,这样就能促使他们有兴趣的去观察,从而把大树的形象牢牢记在脑子里。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培养观察力的最佳效果,做到“下笔如有数”。
三、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尊重幼儿美术作品的创造性。
想象是智慧的翅膀,是一切发明、创造的源泉,应大力鼓励幼儿把自己的想象表现出来。进行绘画课时,我都将背景空出来,鼓励幼儿自由想象添画,并强调添画和别人不一样的背景,构成不同的情节,幼儿的作品往往内容丰富,不拘一格,充满想象。因此,培养幼儿想象力关键的一点就是给幼儿足够的空间,自由发挥。有一次,我发现班级的一位家长对他儿子的画非常不理解,并说:“我花钱买纸、买笔,就是让你瞎画吗?”我看了那位幼儿的画,整幅画面五颜六色,初看是显的乱,但深入的看下去,不难发现构图的新颖和用色的大胆。其实这正表现了孩子与其自身身心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创造性。幼儿园和家庭都要为发展这种创造性提供条件,让它更好的发展。对于孩子一些创造性的问题和想法,教师和家长都要予以鼓励,促使他们“标新立异”,提问是孩子积累知识,发展思维的重要途径,所以成人要鼓励孩子对习以为常的现象和已被普遍接受的结论持怀疑态度,勇于提出自己不同的意见和想法,对孩子新颖独特的想法要给予赞赏;想的幼稚或是提错了,也不要简单否定,而要耐心的告诉他错在哪,应该怎样正确的提问和回答。
四、注重个性培养。
个性是普遍存在的,是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不可忽视的因素。我认为教育不是为了使教育对象逐步消除个性,成为只知接受的机器人,而是通过学习更好的发挥个性的作用,使他们具有创造精神,成为能适应和推动现在生活的未来的主力军。学前期是幼儿个性初步形成时期,因此注重幼儿个性培养有着重要意义。美国心理专家马尔兹认为,绝大部分自我信念都是根据过去的经验、成功与规定,屈辱与胜利以及他人对自己的反应,特别是根据童年的经验而不自觉的形成的。“成功型”和“失败型”个性一旦形成定势,将对人整个一生发生很大的影响。教师应该创造一个用孩子能充分表现自己能力和体验成功的欢乐的环境。绘画活动能让孩子在其中充分表现自己,每个人都可能找到表现自己的位置,去享受胜利的欢乐和成功的乐趣。同时孩子能充分放松自己,心情愉快,无拘无束,教师应多为孩子们展现自己的才能创造条件。创造成功环境的同时,还要经常给予积极的肯定,奥运会有句著名的口号“重在参与”,只要孩子认真参与了,我们就要给予肯定,使他们经常处于一种良好的精神状态之中,并为下次的努力鼓足劲。人都有追求目标的天性,一旦失去了自己感兴趣的目标,就会觉的迷失了方向。绘画活动中尤其注重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孩子在追求目标的同时将自己的意识毫无保留的展现出来,描绘出发自内心的美妙图画,为孩子们的个性培养打下基础。
五、在绘画中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培养了以上几个方面的能力的同时,老师还要善于利用时机,引导幼儿在实际感受的基础上去理解词语,并自如地加以表达。例如,带领幼儿在冬天观察雪景,可以将“寒风刺骨”、“白茫茫的”、“大雪纷飞”等词汇教给幼儿。教师可以在训练中引导幼儿去讲解自己的绘画作品。讲解的过程其实就是训练幼儿口语能力的过程。此外,教师还可以有目的的引导幼儿去评议绘画作品。教师可让幼儿先观察画面,并提出评议要求,然后让幼儿说说哪些好,哪些差,为什么?然后教师再引导幼儿把多种评议组合起来,组成连贯的句子,这样既加深了幼儿对绘画过程的理解,又发展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总之绘画活动对幼儿想象力、观察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幼儿良好个性、自信心的培养和发展具有无法估量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