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家庭氛围影响孩子成长
家庭氛围影响孩子成长
——四年四班姜皓文家长
家庭是孩子健康成长的第一环境,也是对孩子影响最大的地方,家长的教育能力决定着孩子成长的质量,要培养一个优秀的孩子,首先要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
首先我们规定了自己无论工作多忙,晚上一般从6:30~8:30这段时间我们全部留给孩子,陪她一起学习、读书等。小孩学习的时候,我坚持不看电视、手机,就读报纸、书刊,既不会分散孩子注意力,还能够在孩子的心中树立“终身学习”的信念。亲子阅读这方面在她小的时候会读给她听,目前她已经升入四年级,会喜欢自己阅读,所以我会陪着她读她喜欢的书,同时跟她分享故事中的体会心得,还会经常带孩子去图书馆丰富孩子的课外知识。
周末的时间尽量带孩子一起出去参加户外活动,一起娱乐,让孩子充分体会家庭的温暖,给孩子一个宽松的环境。例如:在爬山的过程中会教她如何去爱护环境的一些知识,看到山上有瓶子之类的垃圾会和她一起捡起,培养她热爱自然、热爱环境的意识,同时培养她面对困难勇于攀登,坚韧不拔的精神。
有时间会尽量带她多参加一些社会活动,例如让她去参加小记者活动,让她多些对社会的认识,开阔她的视野,丰富课外知识。
同时参加了义工活动,培养孩子助人为乐以及勤俭节约的品质。另外,我们在家里做到不在孩子面前说脏话,不抽烟、喝酒等。家长的一举一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孩子是在不断成长的,作为家长的我们应该要不断学习,读懂孩子,做孩子的朋友。和她探讨学校的事情,也将大人工作中的事情、社会新闻等信息与她分享,引导她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第二篇:家庭氛围影响孩子心理
家庭氛围影响孩子心理
在当今生活节奏较快的大环境下,家庭的情感交流和心理保护功能显得尤其重要和珍贵。我们考察了厦门各种家庭,发现不同家庭氛围对孩子个性影响十分显著。按家庭氛围粗略划分,可分为民主型、正统型、放任型、冲突型、包办型等家庭。
民主型家庭中,父母与子女相亲相爱。互相尊重,家庭生活动静相宜、生动活泼。严谨、有序。父母子女有充分的思想和情感交流。这种家庭培养出来的孩子容易养成开朗、目信、积极的心态和开拓、自制、灵活的思维习惯。
正统型家庭的父母为人严肃,行为端正,对子女要求严格,决不轻易表扬子女。对人对事总的原则是“责任重于泰山,欢乐藏在心底”。由于缺乏愉快的情感交流,子女对父母往往敬而远之,有烦恼宁愿放在心里。有的孩子甚至养成表面顺从、心里不服,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害怕承受失败的心理。
放任型家庭一般有两种,一是父母忙于工作将子女托付给保姆或亲属;另一种是父母对孩子教育比较随心所欲,没有一贯的标准。这两类家庭氛围下的孩子都难以养成良好的思维和行为习惯、孩子普遍活泼有余,严谨不足,责任心、自控力与开拓性都很差。如某酒店老板的孩子上初二,表面上看起来健康快乐,但行为无规矩,上课不遵守纪律,不爱做作业,成绩较差。他自己却不觉得有什么不妥。
冲突型家庭的父母双方比较爱吵架。这类家庭的孩子日子很不好过,时刻要提防“战争爆发”,或胆小退缩,或攻击好斗,极易酿成心理疾病。某商店的售货员脾气急躁, 偏偏丈夫的脾气也很倔,家里总是吵吵闹闹,甚至大打出手。孩子从小躲在一旁哭泣,上初中后,开始不回家,在街上游荡。终因打群架被处分,之后更自暴自弃;发展到偷抢赌博,被少管所收容。
包办型家庭的父母一般勤劳肯于,爱子如命,处处呵护,事事顺从。不知不觉中,孩子养成依赖心理,社会适应能力很差,无法独立处事。在我们诊所中,这种家庭。前来咨询的较多,“两代人都很痛苦。其中有位学生就是在这种环境中长大,大学毕业后,家人帮他找了一份工作。但上班没几天,就干不下去了,因为总担心自己的缺点被同事知道,总猜测别人在背后议论他。发展到不愿见人;幻想有个“世外桃源”容纳他。这位青年如今还在治疗中,情况有很大好转。
此外,还有分裂型、单亲型等家庭;就不一一分析了。一般来说,民主型家庭最有利于孩子的成长,也最值得我们借鉴(振明心理诊所 黄碧芬)。-------(厦门晚报 2000-6-2)
下岗职工心态各异
如今社区内下岗职工较多,其心理冲突厉害,且心态各异。我们调查发现下岗人员存在几种不同的心态:
难为情心态。这种害羞心理多数出于比较安分的职工;他们平时工作不错,但因岗位合并或人员富余而下岗,自己觉得很没面子。在前来咨询者中,有一位姓冯的女工哭诉:“我18岁进厂,十几年来都勤勤恳恳,从不怠慢。突然下岗了、真担心被人误解自己表现不好,在邻里间难以抬头,对孩子也不敢告诉实情,感到很压抑,绝望)„„”
冤屈心态。对下岗大道理表面接受,当自己下岗时想不通,抱怨“命运不佳”,没人缘,很冤枉。一位前来咨询的内向的中年女工抱怨说:“我人生命不好,坏事都轮到自己头上。自己人际关系不好,不会去巴结人,才会下岗......”
冲突心态。一些人将下岗怪罪干领导,公开与领导发生冲突,尤其是年轻人。有位姓叶的年轻人一到咨询诊所;就愤慨他说:“我这人性情暴躁,常抱怨不平,对领导有意见,爱顶撞。这次下岗一定是领导给我穿小鞋,今后我一定要找他算账„„’
留恋心态。一些年龄较大的职工,工作了几十年,对原单位有感情。如今“铁饭碗”被打破,动力定型遭破坏,一时难以适应,还守着原来的心态和生活方式。这种心态的下岗职工比例不少。
对待下岗问题,上述各种心态都不足取,应好好调整自己。
首先要正视现实,学会闯过心理关,不回避或歪曲下岗现实,抛弃怨天尤人或自暴自弃的心理。其次,乐观生活,学会调整不良情绪。情绪不好不仅会使人的能力和意志受到压抑,而且会消耗心理能量。调整的方法很多,如学会自我安慰,自我鼓励,做一些能使自己快乐的事情。在处于愤怒、优愁等情绪时,可听听音乐,看看电视,到户外散步,深呼吸,自我暗示,以转移注意力。也可将忧愁烦恼向亲友倾诉,不要闷在心里,有时就是大哭一场也未尝不可。
此外,还要放下架子,走上再就业之路。这方面的劝导较多,在此就不详述了。当然,政府、社会也应在各方面关心、帮助下岗人员,让他们走上再就业之路。——振明心理诊所 孙淑珍 厦门晚报---2000.6.19
老年人的退休关
离退休是正常的人生规律,但有部分事业心强,性格内向或无心理准备的老同志适应不了生活的突然改变,出现无所事事。手足无措的心态;有的还并发心悸、失眠多梦,全身燥热等生理疾病,心理学家称这种现象为离退休综合症。
唐某退休前在机关任科长,工作积极肯干,为人处事很受人称赞。但他不善家务,又无太多爱好,退休后与以前判若两人,生活无聊,心理疾病也随之产生。家人十分着急到心理诊所来咨询。我们先对老唐的心理状态进行调整和疏导,再引导他参加老年人的社会活动,以获得充实感。三个月后,老唐逐步适应了退休后的生活;精神焕发。可见,老人过好退休关是十分必要的。
首先应做好心理准备,看轻名利、地位。如老唐那样,“在朝时门槛被踏破,退位后门前车马稀”,角色转换,不能正确对待,就容易产生失落和孤独感,老人若能从大局出发,离退休前就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和打算,就可减轻心理失衡。一些研究表明,有思想准备的老人退休后适应快,无怨无悔,无忧无愁;泰然处之,产生安全感。
其次,重定生活目标,丰富生活内容。老年朋友可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兴趣、能力和经济状况,安排新生活、如从事读书学习、园艺、绘画、工艺、写作,走亲访友,外出旅游,参加一些问题活动等。还可结识一些朋友,感受生活在群体友爱中的幸福。张女士退休后参加老年大学学习绘画、烹任,两年来,绘画大有长进,做的菜肴儿孙们赞不绝口、在老年羽毛球队中还经常外出比赛,身体也比以前健康。
再次,要保持愉快、乐观的心态。退休了,有更多时间在家,要正确处理家庭中的人际关系,不摆长辈架子,不为一些不如意的小事而耿耿于怀。当然,家庭、单位、政府部门也要多关心离退休人员,发挥老同志的余热。-----振明心理诊所 孙淑珍 厦门晚报 2000-6-16
家长的临考忧虑
最近,社区中应考学生的家长们谈论最多的是中考、高考,许多家长的心理紧张不安,这无疑给孩子增加心理压力。有位考生第一次高考由于过度紧张,以2分之差落榜;第二年再考,由于家长给予的压力大,该考生在6月中旬突然因腹泻、便血住院,到了7月中旬才好。第三年的6月份,又因旧病复发住进了医院。医生检查肠内既无器质性病变,也无病毒感染,结论是“非特异性过敏性结肠炎”。在精神医生看来,该生是由于紧张焦虑而产生的一种自我保护。因此;临考前家长首先调适好自己的心态至关重要。
一、保持常态的生活方式。中、高考临近,考生自己可能并不十分紧张,家长突然变得精神过敏,左叮咛右嘱咐,反复讲要吃好饭,睡好觉。这样做反而使孩子害怕起来,它暗藏着“威胁”,这本身就是压力。家长对子女考前常见的“重点保护”极易造成紧张气氛。家长应少在子女面前讲中、高考话题,尤其是敏感的“重点校”、“状元”、“分数”、“面子”、压力”等词语。有位考生咨询时诉说:“我家住小区,父母为了让我高考,特地在学校附近租房,这样反而让我更紧张。”临考前家庭应保持平常的生活习惯,以一颗平常心对待子女,它本身就是一副“镇静剂”。
二,及时调整孩子的情绪。临考前不少孩子紧张焦虑,家长切不可受子女情绪的感染而盲目地同悲同乐,不要由子女的情绪来调节你,家长应随时调整考生心态。考试中,家长别过多关注孩子考得如何,而应让考生将注意力转移到下一门科目上,以利再战。前几年在高考心理热线咨询中,一位家长说:“孩子考数学时太紧张,少考一页试卷,现在很沮丧。”我鼓励他坚持考好其他科目,后来孩子还是考上大学。
此外,还要合理配膳,注意劳逸结合。由于天气热,千万不要给孩子吃西洋参,更不能乱给孩子服安定或兴奋剂。近几年,武汉第六医、院救洽服用安定中毒的学生300多个。武汉中德医院心理门诊治疗92名学生中有82名服用过安定。家长不能把分数看得高于健康,若孩子有考试焦虑症应及早请心理医生治疗。
--------振明心理诊所孙淑珍 厦门晚报 2000-6-23
邻里关系的冷漠
住户间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社区的安定团结。据了解,我市今年上半年诉诸法院的邻里纠纷比去年同期增加了一倍多。这反映出居民法律意识增强,但也反映出邻里关系的阴暗面。我们考察了社区邻里关系,大致分为三种类型:
一、疏远型。邻里间“和平共处”出门点点头,最多寒暄几句,有的甚至楼上楼下的住户都不认识。据说,某新区一位家住六楼的住户,上午10点多钟被窃,小偷还大张旗鼓用汽车运载东西,而楼下的住户还以为是该住户搬迁。
二、亲密型。邻里关系密切,互相帮助,逢年过节生日喜事都互送礼品。
三、矛盾型。邻里关系紧张,为一些事情,如装修、搞卫生、装空调不当,或夜间电视声、卡拉ok声、打牌声过大,或两家孩子吵架等等问题,产生矛盾,甚至打架斗欧。也有的为此告到法院。如某社区的老邱和老肖因孩子吵架而搞得两家争吵,矛盾激化,大打出手。后来“战火”越烧越大,邻里变成冤家,生活不得安宁。两人的单位也大伤脑筋,为调解矛盾费力不小。这类事例不胜枚举。
据调查,目前我市第一类型的邻里关系居多,尤其是新区。第二、三类型较少。心理学研究表明,保持正常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邻里关系,这是人们心理发展、个性健全和生活具有幸福感的必要前提。美国卡耐基工业大学曾 对1万人的档案记录进行分析,发现“智慧”、“专门技术”、经验”只占成功因素的15%,其余的 85%决定于良好的人际关系。因此。社区居民应该向良好的邻里关系——亲密型发展。否则有损身心健康,也影响工作和生活。良好的邻里关系应建立在下列基础之上:
相互关心。从心理角度分析,人们都不希望别人有困难时才找自己。所以好事应做到前,平时就应该互相关心,不要等有事才去找邻居帮忙。
互相宽容。在邻里关系中,宽容是非常重要的,有一颗宽容的心不仅有利于自己的身心健康,也能化解很多矛盾。社区管理部门应创造一些条件。如利用双休日、节假 日开展社区活动,加强邻里间的交往。------振明心理诊所孙淑珍 厦门晚报 2000-6-30
假期防止“三色”污染
放暑假了,如何让青少年学生过个有意义的假期。是摆在家庭、学校和社区面前的问题。青少年精力旺盛,可塑性大,情感易冲动。一方面容易接受新事物,学习新东西;另一方面也易受不良影响。据我们调查发现,青少年最容易受“三色”污染。
一、黄色污染(即“色情文化”)。指过分渲染两性关系的一种流行文化。其表现范围是多方面的,影视录像、杂志、小说甚至电子游戏机、网络,常有色情画面的出现。色情文化是青少年性犯罪的直接诱因。例如,去年山西汾阳市公安局在市某歌厅查获两起嫖宿案,5名嫖客均是小学生,最大15岁,最小13岁。这些孩子用零花钱结伙去歌厅。并与3名歌女发生了性关系。
二、白色污染对小、是指毒品的毒害。青少年吸毒的心理原因是由于好奇心强,好模仿,控制能力差。有的青少年重友情,讲“义气”,容易受他人、环境影响而走上吸毒之路。大多青少年,成瘾有某些品行障碍,如逃学。偷窃、斗殴和少年犯罪等,他们的成绩差,情绪不稳定。例如本市张某去澳大利亚学习4年,半工半读;辛辛苦苦赚了几十万元,回国后由于不慎交上了毒瘾朋友而染上吸毒,几十万元付之一炬,搞得家无宁日,好端端一个青年变成脸黄肌瘦的“瘾君子”。
三、灰色污染。指交社会上不务正业的人而误人歧途,心理学工作者对1000名中学生抽样调查:“你有了不顺心的事跟谁说”,结果有50.9%同学回答:“跟同龄朋友说”。青少年对友谊的需求超过了任何年龄的人。青少年由于不够成熟,交友时带有不稳定、多变化的特点,若交上坏朋友就容易入歧途。净化社区环境,堵截污染源,努力建设文明社区,是防止青少年受“三色”污染的根本条件。
首先,社区要关心青少年假期生活。可发挥离退休老人余热,组织幸富多彩的文休活动。社区提供有益的活动场所,充实学生们的闲暇生活,使其旺盛的精力得到有益释放。
其次,加强社会文化市场管理,严禁电子游戏机。电脑网络的色情文化,文化部门应切实抓好音像制品的出版发行工作,查禁淫秽物品。再次,禁毒工作应长抓不懈。教育青少年远离毒品,珍爱生命;厦门是世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四个禁毒试点城市之一,应抓出实效。----振明心理诊所孙淑珍《厦门晚报》 2000-7-14
失恋者的心理障碍
如今多数失恋者能逐渐正确对待失恋,然而有些失恋者出现失控和反常的心理反应,尤其是一些青年人。笔者分析失恋者心理表现,常见有三种不良的心理问题。
一是自卑心理。、感到羞愧难当,陷入自卑、心灰意冷之中,有的人甚至因此而走上绝路。其实,失恋是恋爱生活中的正常现象,并不是一种错误。因此,不存在什么失面子的问题。在银行工作的小陈曾诉说:“我与女友从相识到相爱已三年,可是最近为了一些小事而争吵、之后女友提出分手。我无地自容,怎么向亲戚。朋友、同事交代?”
二是报复心理。有的失恋者失去理智,产生报复心理,结果可能造成毁灭性的结局。特别是由于一方不道
德而导致失恋;更容易出现报复心理。其实如果对方人格低下,你应该为相别而庆幸,切不可降低自己的人格。以图一时的泄愤。在某酒店工作的小马因对方有第三者介人而失恋。他不甘愿,天天去女友家门口大吵大闹,声言让女友不得好过。
三是渺茫心理。有的人把恋爱看得至高无上,一旦失恋了,事业、前途也不顾了。失恋的石小姐伤感他说:“我俩计划一起上夜大进修英语,之后一起考研究生,可是现在于点兴趣也没有了,今后也不知怎么办。”渺茫、焦虑,不但干事无补.反而可能使你们在恋爱问题上更草率。
失恋的痛苦是可以理解的,要尽快摆脱精神痛苦而达到心理平衡,必须克服上述心理障碍。
首先冷静分析失恋的原因。冷静分析一下失恋原因,可以帮助摆脱“恋”的苦恼。
其次及时疏导心中的郁闷。人的理智可以战胜感情,失恋者可以采用疏放法,即找亲人或知心好友倾诉你心中的烦恼;也可振笔疾书;甚至可以关门痛哭一场,这样有助于消除失恋带来的心理压力,及时恢复心理平衡。也可以采用转移法,主动置身于欢乐、开阔的环境。
再次努力把精力投入到事业、工作和学习中去。很多历史名人都曾经经历过失恋的痛苦,他们可以作为积极转移失恋痛苦的楷模。
可喜的是,上述几例失恋者经过心理疏导与治疗后。都能摆脱失恋盾的巨大痛苦,面对现实,开始新的生活。小陈还评上先进工作者,人了党。小马又找到新的恋人。而石小姐考上了研究生。可见,天涯何处无芳草,莫愁前路无知己。一扇幸福之门对你关闭的同时,另一扇幸福之门却在你面前洞开了。----振明心理诊所孙淑珍 《厦门晚报》 2000-7-21
婚变家庭对子女的伤害
据统计,80年代初,我国离婚率仅4.7%,到1995年已达到11.34%。城市离婚率要高于农村,大城市要高于平均数。有资料表明,目前离婚原因中,女性因丈夫有第三者的占64.8%,男性因妻子有第三 者的占48.6%。
离婚不仅影响夫妻双方。更危害到孩子的身心健康,许多研究表明,双亲离异的家庭很容易产生精神和道德上的起畸形人。今年3月,我们接待了某中学初三学生洪某。只见她已瘦得皮包骨,反复涝叨:“父亲再婚没有征求我的意见,我不同意。”经诊断她已发展到精神分裂症。由于其父母婚变,她被判给父亲,后来父亲重组家庭,后母对她很不好,而对自己带来的女儿关怀备至。这种强烈的反差给洪某的精神创伤很大。另外,家庭破裂导致家庭教育残缺,容易令子女一生强烈的自卑感、被遗弃感、怨恨感等一系列心理问题,造成性格缺陷,如不善于与人相处;病态的防范心理等。本市初一学生蔡某父母离异后,母亲开了家诊所,忙于工作,对孩子照顾不周。结果造成孩子行为障碍,不敢与人来往,常常独守一处。
离异家庭给孩子的心灵创伤具有较长的持续性。调查表明,父母离异后,1/3的孩子在5年内感到压抑;1/3的孩子在一年内对生活感到乏味,缺乏目标和抱负。还有的孩子表现出性格的不稳定、有冲动性和破坏性。美国两家机构调查表明,102名自杀未遂的青年有2/3来自破裂家庭。另外,破裂家庭的少年犯罪现象大大高于完整的家庭。父母离异对孩子是一场灾难,离婚者应加强对孩子的心理保护。
首先,与孩子生活在一起的一方,应尽量避免在孩子面前流露自己的反常情绪和行为,不要在孩子面前说前配偶的坏话,更不要把孩子作为传递敌对信息的工具。当你向前配偶射箭时,这些箭会射穿孩子的心灵后才到达。
其次,教师和家长要鼓励孩子大胆去交朋友,参加各种活动,大胆与同伴、好友谈心。当然,也要尽量避免社会不良刺激对孩子的影响。
再次,社区单位应多给孩子关心帮助,让他们感受到温暖。———振明心理诊所 孙淑珍 《厦门晚报》 2000-7-28
温馨家庭心理谈源
人们都企盼自己的家庭温馨幸福,我们考察了社区一些家庭,发现不幸的家庭有各自的不幸,而幸福温馨的家庭却有着共同的心理特征,总的来说,他们的家庭成员间充满着“四爱”。
一、夫妻间恩爱。夫妻关系是家庭人际关系最重要的核心关系,它是温馨家庭的基础。恩爱夫妻表现在相互认同,相互沟通,相敬如宾和相互补异。恩爱夫妻包括长辈的老夫老妻,还包括了晚辈的少夫妻。调查表明,老夫老妻恩爱的比例大于少夫少妻。特别是有些老年夫妻退休后,双双上老年大学,培养了共同的兴趣,更加情投意合。有位老人为他的老伴作画题诗时写道:“ 昔日并肩打豺狼,今天双双上学堂;男书女画日切磋,共命夫妻翰墨香。”又如本市有位曾教授,文革中经常被批斗,其妻受到刺激,得了精神分裂症,一旦发病;摔盘砸碗。曾教授平反后,有些人劝他“另找一个”,他说:“糟糠之妻不休。”仍然无微不至地关心病妻。这是一对典型的恩爱夫妻。
二、长辈对晚辈慈爱。它是温馨家庭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长辈对晚辈的慈爱不仅表现在物质上,述表现在精神上。同时又是一种有分寸,有理智的爱。长辈的慈爱是一种血浓于水,无法分离的亲情。温馨家庭中长辈对晚辈的慈爱一视同仁,尤其是正确处理婆媳关系这一敏感问题上,能平等对待媳妇。有位媳妇说:“一家人看电视时)婆婆给公公、儿子、孙子、自己各削了一个苹果,惟独没给我,一个苹果是小事,哪怕问一声‘吃不吃’,我也高兴。”这无形中给家人造成不和睦的因素。长辈对晚辈的慈爱还必须注意“隔代亲”问题,否则也会由此引发家庭矛盾。
三、晚辈对长辈敬爱。它是温馨家庭又一重要因素。晚辈对长辈的敬爱表现在听从教诲,细微体贴和尊老敬老等方面。在当今社会里,两代人由于价值观、生活方式等的不同,矛盾较尖锐、“这就需要沟通、理解小晚辈考虑问题要站在老人的角度,在保障好老人的物质需要的同时,更要使老人精神上得到满足。目前,社区中不少晚辈与长辈分开居住,但无论工作多忙。一句问候,一个电话,一顿团圆饭都会使老人精神上得到慰藉。
四兄弟姐妹间互爱。尚未成人或成家立业的兄弟姐妹,一般能融洽相处;而在已成家的兄弟姐妹之间,由于经济收入。个人能力、承担赡养义务、继承遗产等各种具体问题而产生冲突,甚至爆发“家庭战争”,这样的事例很多。而温馨家庭中,已成人的兄弟姐妹间能平等相侍,相互尊重、关心和爱护,共同承担赡养父母的责任,大家相处气氛融洽。———振明心理诊所 孙淑珍 《厦门晚报》 2000-8-4
第三篇:良好的家庭氛围有利孩子的成长
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
摘要:“孟母三迁“说明了环境对人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环境造就人,而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教育,也是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因此,父母要自我觉醒和认知, 要使用正确的教育手段影响孩子, 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对孩子健康成长具有积极影响。
关键词: 家庭教育鼓励和谐健康成长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家庭风气既是进行家庭教育的前提条件,它本身也是一种教育方式。如果说孩子是一颗种子,那么家庭就是土壤,家庭氛围便是空气和水。因此,营造一种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一、父母要言传身教、做好榜样
家庭是孩子生活的一面镜子,父母的言传身教、耳濡目染在孩子心中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一个具有良好教育的家庭,往往是父母优秀品质的综合效应。父母仪表端庄、待人和善、生活检点、办事认真⋯⋯自然会在孩子心中留下良好的行为种子。很多人都听说过这样一个寓言故事,一只母蟹对小蟹说:“孩子,你不要横着爬,要直着走。”小蟹回答道:“妈妈,请你教我走吧,我照着你的样子学。”可是母蟹根本不会直着走。生活中父母自己办不到的事情,要求孩子办到是困难的。因此,父母必须规范行为,身教重于言教,自己成了火种,才能点燃别人,为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做出榜样。
现在的孩子,基本上都是家庭的宝贝,时代的宠儿。特别是越来越多的独生
子女。我每次去上课的时候,很多时候都会看到一群人围着那打麻将,孩子就在旁边玩,有时小孩在那哭,大人根本就不管小孩,让他一个劲的哭,要不然就是一顿骂。家庭是孩子生活画面的模特,父母举手抬脚、喜怒哀乐都会成为孩子模仿的对象。教育孩子, 要以身作则。我只想对天下的父母们说: 你们真实的影响力远远超出你们的想象!就像你给一棵树苗施以甘霖, 你未必很快就见证到它的绿荫, 但是它生命的叶脉里, 必然留下了你的身影。也许, 你会因此在某一天收获一份意外的惊喜和感动;也许,你会因此在某一天收到一份迟来的忏悔和悲伤。
一位美国学者走访了20 多个国家,在对一万多名经济条件不同的儿童进行调查中,发现大多数孩子最大心愿和要求不在于吃穿玩乐,而在于家庭气氛和谐和精神生活享受,如“父母不要吵架”、“要维护孩子的自尊心”、“说话不要失言”等。孩子们对生活的要求是很现实的,父母经常吵架,他们会感到厌烦,容易对周围的事物产生恶意,养成暴躁的脾气;父母不尊重孩子,他们会感到伤心,不愿与父母沟通感情,容易养成孤僻的性格;父母说话不算数,他们会感到失望,有时会采取哭闹、逃学、甚至离家出走等行为来进行报复。所以父母应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来满足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最大心愿和要求,努力做到:家庭民主和谐,夫妻平等相爱,言而有信办事,尊重孩子人格,为孩子健康成长提供宽松的生活环境。
二、父母要尊重孩子、重视亲子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虽然他们还未成年,但是他们已经有了个人意识,不要成天告诉孩子这样做不对,那样做不对,正确的做法应该是那样,这往往会事与愿违。要尊重他们的选择,倾听他们的想法,尽管有时候觉得他们的想法很幼稚、很天真,但还是
请你们注意倾听来自你们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据专家调查,有四种类型的家庭:民主和睦型、专制矛盾型、放任自流型、兼备型。其中,产生品学兼优学生比率最高的是民主和睦型的家庭。这是因为民主和睦的家庭爱心浓郁,人际关系和谐,人人都是主人,孩子不仅有幸福感、安全感,而且还有归属感、自豪感,孩子做事、求知郁有一种良好的情绪,父母没有过多干涉孩子,忧虑少、紧张少、烦躁少,自然有利于培养良好品质与习惯,有利于踏踏实实地搞好学习。
当大人在谈话时,孩子要插话时, 父母往往会说:“ 大人说话, 小孩子别瞎掺合, 去, 干你的事去。” 父母带着情绪讲的这些事情, 无论在道德上属于好或坏, 都被孩子当作“ 真理”记录下来。这些是永久性的记录, 没有人可以洗掉, 在整个人生中, 无论何时都可以重现播放出来。其实,父母完全可以听一些孩子的想法,这不但是对孩子的尊重,同时也可以了解孩子的想法,不要等到孩子不愿意和你谈论很多事的时候,你才试图去了解他的想法,完全可以从平时了解你的孩子。父母应该明白,尊重孩子,也会得到孩子无比的尊重与崇敬。
随着现代社会节奏加快,许多父母由于忙于工作疏忽了与子女的交流,而两代人之间的价值观、人生观、个性等方面的差异,也容易形成心理隔阂,只有双方经常沟通交流,才能缩短心理距离,增加共同语言。因此、除了一般的日常接触交流之外,不要总是问他们的学习情况。父母还应积极地与孩子沟通交流,比如谈心啊,和孩子一起做家务,重大决策征求孩子的意见,和孩子一起逛书店、看书,和孩子一起看各种节目,耐心听孩子将学校、班级好笑八卦的事,多和孩子一起接触大自然等等,是孩子意识到自己是家庭的一员,乐意与父母沟通。
三、积极鼓励孩子,批评孩子要有技巧
父母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谁都希望得到被认可,孩子更希望得到父母的表扬与鼓励,也许父母不经意的一句话就能给予孩子很大的勇气,做为一名父母,不管孩子是否进步,都要多加的给予孩子鼓励,而不是打消孩子的积极性,如果一味的打击孩子很有可能导致孩子一蹶不振,将孩子的智力扼杀在摇篮里!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卡瑟拉博士曾经颇富成效地帮助过许多人,使他们走出低谷,步入佳境。有人问道:“卡瑟拉博士,你帮助别人,你最倚重的是什么?”卡瑟拉博士毫无遮掩地公开了她的秘诀:“我使用一种奇妙无比的方法,它具有一种神奇的力量,使我能够让哑巴讲出话来,让灰心失望的人展露笑容,让婚姻遭遇不幸的夫妻重新和睦。接受我诊治的人,无论是精神分裂症患者还是正常人,这种力量都是我所知道的所有力量中最富效果的。我把这种力量叫做‘真诚鼓励的力量’。”
要知道,你的孩子永远都是独一无二的,与众不同的。多鼓励孩子,让他们知道你是很赞赏他的,即使那件事没有做成功,至少他已经努力过,如果你不太擅长用语言鼓励他,那就用你的热诚、赞赏的目光,微笑、赞赏的表情去看他们吧。
在批评孩子时要讲究技巧,不要非打即骂,这样是起不到作用的。知道孩子犯错误时,要保持冷静。不要老是翻旧账,每次都把以前的错误拿出来说了一遍又一遍,他们做错事,本来心里就害怕紧张,这只会更加打击他们,让他们意识到自己是多么愚蠢。会对他们产生消极影响。要尽量采用循循善诱的办法,耐心地引导孩子,让孩子自己发现错误,这样他们会更好的改正错误,同时态度要温和,孩子的心灵是很脆弱的,一旦受伤是很难愈合的,批评孩子也是一门学问,如何做到恰如其分的批评,做父母的应该把握尺度,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让孩子健康成长。
总的来说,最重要的是让孩子在一个充满爱的环境中成长,但不是溺爱,家庭成员之间关系要密切,营造一种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孩子的健康成长,是天下所有父母的愿望,那么就请为你们的孩子们创建这样一种良好的家庭氛围吧!
参考文献:
(1)《家庭教育是孩子养成教育的先导》 杨秀杰 《科学咨询》2010年10月
(2)《父母的言行影响孩子的终身》韩宜中《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09年1月第1期
(3)《浅析家庭教育中言传与身教的教育策略》朱春梅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10年10月 第4期
(4)《如何为孩子营造一个健康向上的家庭教育环境》孙艳平《科教纵横》2010年第8期
第四篇:良好家庭心理氛围有利孩子成长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家庭风气既是进行家庭教育的前提条件,它本身也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式。
如果说孩子是一颗种子,那么家庭就是土壤,家庭心理氛围便是空气和水分。因此,家庭心理氛围,对孩子成长至关重要。怎样营造良好的家庭心理氛围,是我们共同关心的问题。
一、密切家庭成员的关系,维护家庭的完整性。
家庭成员之间的人际关系决定了家庭心理氛围和家庭的稳定程度。现代家庭中的亲子关系既是长辈和晚辈 的关系,也是伙伴和朋友的关系,从前者看,父母要爱子女,关心他们的成长,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树立信心。子女对父母要尊重和爱戴。从后者看,父母与子女之 间应平等,相互尊重,特别是父母应尊重孩子的人格。夫妻之间更应相互理解,共同承担家务和教育子女的责任。家庭人际关系的和睦有利于家庭成员的心理相容,避免心理冲突,使家庭成员的心理健康水平不断提高。
二、重视亲子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许多父母由于工作繁忙疏于和子女交流,而两代人之间价值观、个性等方面的差 异,也容易形成心理隔阂,只有双方经常沟通交流,才能缩短心理距离,增加共同语言。因此,除一般的日常接触外,父母还应有目的地和孩子沟通交流,如安排家 务劳动、重大决策征求或采纳孩子的合理建议、选择好书好节目和孩子一起看、耐心听孩子说说学校的事情、帮助他们面对挫折克服困难、亲子共同出游培养生活情 趣丰富精神生活等等,使孩子时时意识到自己是家庭一员,乐意与父母沟通。
三、调整心理,对孩子期望适中。
父母对孩子的期望,能使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心和爱,是激发孩子积极向上的动力。但脱离孩子实际水平的过高期望,会造成家庭教育对孩子的一种高压状态,一旦孩子达
不到父母的要求,父母便失望、埋怨甚至打骂,影响家庭和谐的心理氛围。因此父母应实事求是地 调整对孩子的期望,为孩子的幸福成长着想。
四、父母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1)提高文化素质。未来的家庭是学习型家庭,父母不断学习文化知识,不仅能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而且这种学习态度和学习精神,也为孩子树立了榜样。
(2)提高心理素质。父母心理素质对家庭心理氛围影响极大。当家庭在生活中、工作中、孩子成长中遇到困难时,父母情绪稳定、积极乐观、对家庭有责任感、对孩子有信心,实际上就已经为孩子营造了一种良好的家庭心理氛围。
(3)提高思想品德素质。心理学研究表明,在道德判断和价值定向方面,父母与子女的相关系数为 0.55。孩子思想品德素质正处于形成时期,可塑性强,孩子和父母生活在一起,耳濡目染,父母的一言一行都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对孩子影响非常深刻。正如教育家马卡连柯所说:“你怎样穿衣服,怎样和别人谈话,怎样谈论其他人,你怎样表现欢欣和不快,怎样对待朋友和仇敌,怎样笑,怎样读报——所有这些对 儿童都有很大的意义。”因此,父母高尚的情操,文明的举止,会深深感染孩子,从而促使家庭心理氛围积极向上。
第五篇:调查报告:家庭氛围对学生成长的影响
家庭氛围对学生成长的影响
摘要:为了探讨家庭氛围对成长的影响。采用调查问卷对学生进行调查和查找相关资料对家庭氛围对学生的教育影响进行调查分析总结。经过调查分析,家庭氛围温馨和睦的家庭所教育出来的孩子相对于家庭氛围暴躁的孩子受教育程度的差异不同,以及待人接物的态度的差异。得出家庭氛围温馨和睦的家庭出来的孩子对教育的吸收程度和为人处事的态度明显要比家庭氛围暴躁的家庭出来的孩子更加适应社会,容易被身边的人所接受。关键字:家庭氛围;教育;学生成长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家庭是孩子心灵的港湾,家庭氛围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着 巨大的影响力。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之中,他的个人习惯,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都在家长有意识的引导下和家庭氛围的作用下逐渐形成。[1]
一、家庭氛围的概念
家庭氛围是指家庭中长期积累的精神状态和情意倾向,是一种潜移化熏陶感化的潜在教育因素。它在于人们相互的言谈行为,表情、要求之中,虽然不能确定,但确实能使人感受到其价值和作用。[2]
二、家庭氛围的类型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当今社会主要包括的几种家庭氛围类型:
1.正统型
这样家庭的父母为人严肃,行为端正,对子女要求严格,决不轻易表扬子女。对人对事总的原则是“责任重于泰山,欢乐藏在心底”。
2.冲突型
这样家庭的父母双方经常吵架,有家庭暴力。
3.民主型
这类家庭中,父母与子女相亲相爱,互相尊重。家庭生活动静相宜、生动活泼,严谨有序。父母子女有充分的思想和情感交流。这种家庭培养出来的孩子容易养成开朗、自信、积极的心态和开拓、自制、灵活的思维习惯。
4.包办型
包办型家庭的父母一般勤劳肯干,爱子如命,处处呵护,事事顺从。不知不觉中,孩子养成依赖心理,社会适应能力很差,无法独立处事,这种家庭的父母和孩子都很痛苦。
5.放任型
放任型家庭一般有两种,一是父母忙于工作将子女托付给保姆或亲属;另一种是父母对孩子教育比较随心所欲,没有一贯的标准。
三、家庭氛围对学生成长的影响
在不同家庭氛围下造就了不同性格的孩子:
(一)正统型家庭氛围对学生成长的影响
在正统型家庭氛围下的孩子由于缺乏愉快的情感交流,子女对父母往往敬而远之,有烦恼宁愿放在心里,有的孩子甚至养成表面顺从,心里不服,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害怕承受失败的心理。这样的孩子在受教育过程中容易出现下列情况:
1.学生成绩一直很好,但突然的一次失败可能让他丧失之前的所有信心,变得一蹶不振。家长的严厉苛求,在他眼里变成了将他推入地狱的手,无法承受失败,更不能很好的接收教训,总结经验。这是出现较多的一类情况。
2.学生成绩一直不是很好,家长给予的压力过大,他的内心产生一种反叛情绪,表面乖巧,但是内里可能对家长的方法有很大的意见,但是迫于家长的威信而不敢反抗,一味的压制,但是当他爆发的时候,所造成的后果可能就是我们无法预料的。而且相比较而言,这类孩子容易产生人格分裂症状。
(二)冲突型家庭氛围对学生成长的影响
在冲突型家庭氛围下的孩子,不仅缺少感情的交流,而且他的自我防卫意识要比一般家庭中的孩子的防卫意识要高。这类家庭的孩子日子很不好过,时刻要提防“战争爆发”,或胆小退缩,或攻击好斗,极易酿成心理疾病。容易产生“问题少年”。
这类孩子的成长环境会造成他的态度暴躁,对于自己不顺心的事、人通常会采取暴力方式解决问题,结果确总是将问题不断地扩大化导致无法挽回的局面。
(三)民主型家庭氛围对学生成长的影响
民主型的家庭教养方式最为可取,所谓民主是一种讲知识、讲道德、讲修养的民主教育方式,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具有以下几个优点:
1.对孩子爱而不骄,严而不任,对其活动既加以保护又给他一定的锻炼机会,满足其要求时又在某种程度上加以控制或禁止。
2.尊重、信任孩子,并积极引导其健康发展。
3.针对孩子特点因材施教,启发式教育。
4.全面关心孩子。在民主型氛围下的教育,这类家庭氛围的家长一般有这样一些教育事件:
1.孩子提出的所有问题都耐心地实事地作出回答。
2.认真对待孩子的个人要求,每天都抽出时间与孩子单独在一起,常常带孩子到感兴趣的地方去玩,让孩子做他力所能及的事情,鼓励孩子尽量不依赖成年人,发挥孩子积极认识自己才干和能力,让孩子对某些事情做出自己决定让孩子乐意独立完成他所从事的益事,不要担心、害怕。
3.帮助孩子成为有个性的人,让孩子独立思考问题,定期为孩子朗读报刊书籍中的好文章,养成孩子从小爱读书的好习惯,鼓励孩子大胆想象,创编故事,鼓励孩子发现问题,[3]
并自己解决问题。
4.相信孩子有理智并信任他,帮助孩子实习并回顾已有的知识经验,与孩子一起制定某项计划,并努力完成。家长自己具备合理的行为规范,成为孩子的表率,与孩子一起拟定实验计划,培养其探索精神,选择热门话题与孩子讨论,诚实评价自己对孩子的感情,不空洞和不真实地表扬孩子,在孩子干的事情中不断寻找值得赞许的地方,不因为孩子犯错而嘲笑讥讽他,不对孩子的失败表示瞧不起,及时安慰他。给孩子足够大的空间供其玩耍与思考,让孩子有一片属于自己的生活天地。
(四)包办型家庭氛围对学生成长的影响
现在在校的学生,基本上都是属于独生子女家庭。由于孩子只有一个,想孩子成才的心理,在祖父、父母这两辈人心中产生了一种惧怕心理,生怕孩子学坏,生怕他们受到挫折,像老母鸡一样总把孩子呵护在自己的翅膀下。这样的家庭父母一般勤劳肯于,爱子如命,处处呵护,事事顺从。因此,凡是孩子需要做的事一概包办,全部代劳。学校做教室清洁,不少家长生怕孩子受苦受累,到学校把孩子应完成的任务全部包干。学习用具是每天晚上由家长把孩子第二天需用的全部准备好。为他们做本应自己做的一切事,这样,孩子本应在这些生活事务中得到心理与智力锻炼、发展的机会,全部被剥夺了。这样学生的自理能力得不到培养,容易引起肯定的情感反应,产生满足的情感体验,从而乐于听从父母的,阻碍了孩子的智慧,和培养孩子的道德品质,妨碍了孩子的心理朝着和谐、乐观、向上的方向发展,而且使她养成了依赖心理,对社会的适应性很差。
(五)放任型家庭氛围对学生成长的影响
放任型家庭氛围的家长任孩子自由发展的管教方法对孩子心理的影响:
当前,进入社会主义经济时代,不少家长在改革的浪潮中有不同的处境,有的下岗,有的加入商潮的洪流之中,还有的是企业、公司骨干,成天忙于自己的事业,根本没有时间去教育、引导孩子。认为,孩子只要吃饱、穿好,尽量为孩子创造生活方面的好条件就行了,对孩子的思想教育、学习情况、兴趣爱好等诸多方面的发展,从来不过问。孩子的事有学校、有老师就行了。作业能完成就发钱、考试得了高分就发奖,都用物质去刺激孩子的积极性,给学生造成目光短浅、胸无大志,遇事任性,骄横懒散等不良心态,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家长对孩子要做到严格要求,注意观察孩子平时的言行,一旦发现问题,决不姑息迁就,要关心爱护他们,既要关心他们生活愉快,也要关心他们个性的发展,积极引导、多鼓励、少批评,情理结合,以情为基础,以理为准则,切忌使用有伤孩子身心健康的语言和手段,这样才能使家庭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
以上的包办型和放任型的家庭氛围中的家长对于孩子只考虑到了他的物质方面的需求,而忽略了他在精神方面的营养供给。孩子都难以在这样的环境下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行为习惯。孩子普遍活泼有余,严谨不足,责任心、自控力与开拓性都很差。
四、结论
一个和睦、和谐、温暖、快乐的家庭氛围,有益于孩子热爱学习、健康成长,并为孩子的未来成长打下一个良好的培养基础。而不良的家庭氛围则恰恰相反,不仅会让孩子过早地告别欢乐时光,还会使他们经常处在紧张、忧虑、困惑等心理状态,甚至会导致他们厌烦学习、学习困难、成绩下降,继而引发价值观、人生观等方面产生一系列的问题。
首先就是需要爱。爱不仅是家庭教育的一个部分,而且是家庭教育的前提。家庭教育必须要在爱的基础上建立,少了爱就无法实施教育。
其次就是需要智慧,就是父母所表现出来的口气、表情、身心所散发出来的信息,是不是能够让孩子感觉到美好、祥和、关爱以及很高的文化品位。
再次就是父母在教育孩子热爱学习的时候,一定别忘了要不断地审视自己,反思自己营造的家庭氛围对孩子会有怎样的影响。
总之,孩子在家庭中受到父母的关心、指导越多,就越有利于良好个性的形成与发展,也越有益于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的提高。有了良好的家庭氛围,孩子的学习、生活都会向好的方面发展。所以,身为父母,不能一味地只关心孩子的成绩,还要关心为孩子的学习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并以科学的教育方法及自身的示范榜样来培养孩子愿意学习、乐于学习的好习惯。
参考文献:
[1] [2]章剑和.家庭氛围[N].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家庭与生活报,2003年6月.[3] 赵胜前.浅谈家庭环境与孩子的心理健康[M].家长学校讲座,2007年9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