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学重心前置的有效实现途径论文
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我们有幸接触到这种全新、先进的教学模式——教学重心前置。教学重心前置教学方式的基本精神是自主、合作和创新,是一种教与学的互动。在短短45分钟下实现课程学习的高效,就必须在原有的课程模式下,实现一系列的转变。当前,教师更多关注的是上课本身及课后的查缺补漏,这样的教学是重心后滞的。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教师变先教后做为先学后教,即:变“讲授知识”为“主动求知”;变“运用知识”为“互相交流”等。
新课程的“变”,实际上是由学习目的到学习方式的转变。怎样将新课程的理念投入课堂教学的实践呢?教学重心前置的教学模式就是一种很好的实现途径,其最大的优点是使学生的问题和疑难得以提彰暴露和展现,教师课堂教学更有目的性和针对性,更加突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效率和学生学习能力,具体说,应首先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提供足够的自学时间是实现教学重心前置的前提
布鲁姆说过:提供足够的时间和适当的帮助,百分之九十五的学生能够对一门学科达到高水平的掌握。因此教师要相信学生具有积极的、自我负责的精神及独立学习、自我负责的愿望。
让学生“先学”首先要有时间保证,没有充足的时间保证,“先学”不会有效果,如何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去实践、体验、探索?除了教学活动应贯彻“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我们还要努力减轻学生的课外作业负担,让学生有时间先学。
二、学案导学是实现教学重心前置的有效载体
教学重心前置究竟“前置”什么?首先是基础知识要前置,然后是问题前置,最后还要做到部分课后作业的前置。尤其是基础知识和问题的前置必须是基于学生的预习为前提的,但这里的“预习”不是漫无目的的、没有教师指导下的肤浅、片面的预习。那么学生预习什么?怎样预习才有成效?是教师要面对的问题,“学案导学”就是一种很好的解决途径。“导学案”就是通过制定合理的学习提纲,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带着问题对知识内容进行预习,引导学生根据学案提示阅读教材,在自主学习中发现问题,然后将问题拿到课堂上予以解决。因此教师在编制学案时不能有太大的随意性,需要遵循一定的编制原则。
1、生本性原则
“导学案”面向的是学生,因此设计理论和思路要紧紧围绕“学生怎样学”,让学生在做中学。这就要求教师要转换角度,以学生的学为出发点,在深层次分析教材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和学习潜能等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预习方案,使之真正成为帮助学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的载体。
2、探究性兼层次性原则
设计学案时不能只是教材上知识点的机械堆积,而要把知识点加工成具有可探究性的问题串,将知识问题化、问题情境化。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质疑、释疑等过程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同时学案中要体现出知识间的逻辑、层次关系。
因此导学案的设计要能建立一个知识的感知——深化——运用的循序渐进的学习模式,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通过问题的解决,转化成学生探究能力。
三、课堂教学是实现教学重心前置的主阵地
通过学案的引导和学生的先学,学生走进课堂时已不是对课堂内容一无所知,完全陌生的人,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课堂上我们就可以在更高的平台上实施教学,把学生不成熟的点状思维串联成线,构建成网。
1、课堂教学要有针对性
如课堂上教师补充学生“看不到”的;提升学生“没够着”的;辨析学生“想不透”的内容。找出学生自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思维障碍,重新确定教学内容。通过教师选择性地解决知识问题,进一步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引领学生积极思考并围绕重点、难点开展恰当的拓展和思维发散引导。但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把握指导的原则,改变传统授课方式,变“带着知识走向学生”为“带着学生走向知识”,把“课堂还给学生”凡能由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不提,凡能由学生解答的问题教师不答,做好课堂讨论中学习过程的“主持人”。同时教师加快上课节奏,以训练学生的反应、思维与速度,同时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自己去探究,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习惯。
2、要分层次进行教学
对于大部分学生教都难于掌握的问题课堂上重点讲解,而对于少数学生不能理解的个别问题应采取上课少讲,课后个别辅导的形式。一是针对他们的学案完成情况进行思路点拨。二是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同伴辅导。这样通过小组成员的相互支持,共同进步,更大范围、更快的解决学生中存在的问题。
概括说来,以教学重心前置为指导的新课程,就是要求学生树立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自觉性,在主动中达成学习目标,教师则以参与者的身份投入。这对教师来讲课堂看似轻松了,但其实要求我们更加注重课堂之外的准备和积累。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只有在对教材、学生、自己充分了解的基础上选择合理的方式、明确的重心,引导学生自主钻研教材,做好充分的预习准备,才能达到课堂上的真正高效。
第二篇:实现有效教学的途径预案
实现有效教学的途径(预案)
针对作业一提出的如何实现有效教学,我结合课改后我们学校的教学模式浅谈一下实现有效教学的途径。
“学案导学下的自主学习与精讲精练”是一种先学后教赋予学生学习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的好坏更多的在于给它赋予的内容能不能落实,如果没有常规有效的教学和管理高考成绩就无从谈起。有效教学就是要实现教师教的有效,学生学的有效。
一、有效教学的根本——落实课标
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提供的学案、学习资料、以及习题等等学习内容有效与否的根本在于是否落实了课程标准。教师在备课、教学、教研以及为学生提供学习内容等诸多方面达到有效,乃至高效的根本是什么?就是认真落实课程标准,课程标准的落实不能停留在口头上,必须深入每位教师的内心,并贯彻到教学的方方面面。备课、上课、学习资料的研究整理都必须在掌握并熟练运用课标的基础上。如
果课程标准不能得到真正的落实或者背离课标,甚至与课标背道而驰,就会出现“违法教育”的“教学事故”,国家的课改意志也就得不到贯彻,无论是何种教学模式,也无论是近期的高考还是学生长远的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都将不会成功。我们就以高三举例来说,高三年级教师必须认真研究近几年的考试大纲及课改后各地的高考试卷和命题专家的思路,要有针对性的学习,从而积累经验,为学生精选习题做到精练,避免浪费有限的时间。
高二升高三的教师要进行高中所有模块知识构建体系的测试;并且要针对近两年的高考大纲,做出第一轮基础复习及第二轮专题复习及考练计划。对于新教师必须熟练掌握课标,能够独立备课,独立编写学案,能够进行现有课堂模式下的课堂教学。
二、实现有效教学的三大关键因素
首先,有效教学必须保证教师所教授的内容要符合课标、考纲及所授知识在学科中的背景和重要性的要求。不能只见
树木不见森林。要让学生有一个整体联系和对所学知识的宏观把握。
第二,要科学的组织教学,没有严谨的教学秩序就不能保证有效的教学。要做到严谨有序的课堂教学管理,班主任和科任教师要共同努力。不仅从学生的行为习惯抓起,同时要在学生的认知水平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保证有效教学的基本要求。
第三,要做到有效教学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让所有学生在课堂上“有事干”,我们的教学要适应学生学习的需要,要符合每位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在此基础上通过我们的有效引导和教学最后达到每位学生都有收获。以我们现行教学模式下的学案来讲,我们的统一的学案可能适用于一般的学生,在每门学科中,重点班中10%左右,侧重班5%左右,普班3%左右的优秀学生无法满足;而对于相对差一点的学生来说又存在学习困难,上课只能打瞌睡甚至出现各种其它违反课堂纪律的问题。如做不到对每位学生负责,我们的教师就不是合格的教师,也培养不出一流的学生。所以,我们的学案
不能是千篇一律的,我们集体教研形成的学案仅仅是一个基础学案,针对不同的班级和学生我们要做进一步的补充和完善,才能让所有的学生“有事干”,加之我们设计有趣的问题,用有效的问题层层递进,激发和提升学生的思维,从而不仅让学生学到了知识,解决了问题,也培养和提升了学生的思维品质和能力,这才是我们要求的高效课堂。
三、有效教学模式的运用
要让教学模式有效,我们必须给它赋予有生命的内容,我们必须严格按照要求执行。我们的学案不是当习题拿来做的“做案”,而是要起到“导学”的作用,是学生学习的“导游图”,最后要实现“导思”的目标,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和思维能力。学案在自主学习、讨论展示、教师精讲各个环节都要起到导的作用,在运用的同时我们的教师也要不断的将学案修改、完善到合理的层次,真正让我们实现有效教学。
第三篇:有效教学的内涵与实现途径
有效教学的内涵与实现途径
自新课改实施以来,广大教师积极进行课堂教学策略的更新与调整,以极高的热情投入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当中,各地各级也以课改为契机举行各种课赛,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思考和讨论课堂教学策略,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与专业素养,其中涌现出了很多的优秀课例和教学改革成果;当然也不乏一些纯属表演的作秀课,表面上热热闹闹,实际上没能真正体现学生学习的价值,课赛中这种作秀课还真不少,这引发了教育界的广泛思考。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有效教学?如何在中学英语日常课堂教学中实现有效性?本文将围绕这两个根本性问题展开讨论和阐述。
一、有效教学的内涵
有效教学,顾名思义,就是有效率的教学。这一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很多专家对“有效教学”一词有过相似的定义,普遍认为:有效教学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能否促进学生取得进步或得到发展是界定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标准。具体到课堂上,教师则需要多方面地去理解有效教学的内涵。孔企平在《谈有效学习和有效教学》中这样认为,关于有效学习,可以用九个字来概括。
一是“经验”。学习要建立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经验是一个名词,它表示过去在生活中的感受;经验又是动词,它表示现在的情境。经验是进行有效学习的基础。
二是“思考”。有效学习就是激励学生勤于思考,提倡学生自主地思考。操作性学习是用记忆代替思考,记忆的负担重,而思考的负担不重。
三是“活动”。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实际上活动是教学的
1基本形式。教学设计重要的不应是老师怎么讲解,而应是学生怎么活动。
四是“再创造”。学习的过程是经历再创造的过程,而不是纯粹的模仿和纯粹的记忆。“经验”、“思考”、“活动”、“再创造”是有效教学的四个基本要素,这也是课程改革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只有课堂教学策略发生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变化,结果才能变化,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具有创新思维的一代。
二、有效教学的要求
参照新课程理念与有效教学的内涵,有效的课堂教学应该具备以下特点:
1.应该是一堂内容丰富而且有意义的课。
对学生来说,一堂课至少要学到东西,再进一步可锻炼能力,而发展到有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引发学生学习的意向,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强烈需求。
2.应该是一堂有生成性的课。
对教师而言,课堂需要预设,但一节课并不完全是预设的结果,而是在课堂中实现教师和学生的真实交流,这个过程既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状态的生成,内容丰富,多方活跃,发人深省。
3.应该是一堂目标明确的课。我们要让学生明确所学的内容和所要达到的目标,即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学什么以及学到什么程度,学生只有知道了自己应当学什么和学到什么程度,才会
有意识地主动参与。
4.应该是一堂多渠道交流合作的课。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能够促进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平等交流和互动学习,有利
于多向地学习、合作与思考,在相互交流中实现思维的碰撞与提升,促进彼此的发展。
5.应该是一堂层次递进、活动连贯的课。课堂上,学生需要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在情景中,从而体验和感知,情景与活动之间是相互联系又互为补充的,每个活动都为后续的活动做准备,以达成共同的目标。
6.应该是充满悬念与期待的课。任何和“再现”了思路,3学环节,1.研教师整合教和内涵,重激发,合定教学3生,并且对?
验,明明与个性新知识一发展生为主经历,情境叶真实时建语言转换是学中也架“的伴对论,号学习帮助的疑习、学能具
不断地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思考和学习的状态是有效课堂的一大特点,课堂是一个解决问题,同时又产生新问题的良性循环,在循环的过程中学生不断思考,其想象和思维能力不断得到发展。
三、有效教学的实现途径
任何知识的学习都要经历”感知“、”体验“、”内化“和”再现“的过程,这就为教师进行有效课堂设计提供了思路,我们要多角度、全方位地去思考和落实每个教学环节,从而促进有效课堂的达成。
1.研读教学材料,挖掘教育素材。
教师务必树立课程意识和全新教材观,创造性地整合教材和资源,着重关注教学内容的几个方面一一-内涵,重难点突破,知识和技能的融合,情感与情趣的激发,合作讨论的切人,悬念设置与思维发散,从而确定教学要求与目标,让课堂教学内容与目标适合于学生,并且丰富而有意义。
2.了解学生需求,让教学建立在”经验“之上。
对学情进行详细分析,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明确学生的学习需求与兴趣,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与个性差异,做好学生已有经验的唤起并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望,设定学生最近发展区并为实现这一发展做好铺垫和准备工作。
3.围绕目标设置'情境,感知和体验语言。
改变以往教师”统治“课堂的教学模式,创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式,设计和营造学习情境,提供各种经历,让学生通过经历去发现、获得和思考。在不同的情境中设置悬念,引发思考,真正实现”做中学“,即在真实的情景中去感知、体验、发现语言,进而学习和构建语言。
4.以活动为途径,倡导合作互动的学习方式。
以活动为途径,促进学生从个体单一的学习方式转换到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这是新课改所倡导的,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体现。教师的角色与行为在这过程中也需要转变,教师要更多地发挥引导以及搭建”脚手架“的作用;要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与自我对话,与同伴对话,与情境对话;引导学生对问题展开观察与讨论,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全身心地投入学习过程。在学习的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做好”脚手架“搭建的工作,帮助学生解决困难,做好活动的准备和铺垫,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支撑学生的学习,帮助学生实现语言的练习、内化和发展。
5.关注课堂生成,做好后续活动的调整,实现知识的再现。新课改要求,关注动态生成,充分开发和利用生成性资源,使教学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课堂生成,是课堂教学的宝贵资源,强调课堂教学的过程性,彰显学生的个性发展,体现和追求学生的生命成长。在教学中,教师要随着课堂生成的不断推
进,调整后面的教学活动与情境,更大程度地引导学生思考,从而内化和再现语言,使学生在知识经验、语言能力、学习策略、情感体验等方面,实现全方位的提升和发展。
四、有效教学模式及建议
我们可以参考以下教学模式来设计,从而提高教学有效性。
这是一种以学生”学"为中心的,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的,促进学生对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的方案设计。教学活动固然有一定的规律,但不应当墨守成规,课堂教学是一种复杂多变的行为过程,要求教师要学会在不同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情景中去进行选择。选择教学行为还要考虑学生的已有经验、学习意愿等,教师还要根据自己的特点,尽可能发挥自身的优势,设计个性化教学,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总之,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教师要不断地进行 反思和评估,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和动态生成,进行课 堂活动的修订和调整,一切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核心,不 仅仅要满足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还要满足学生学习兴趣、思维能力、学习策略等方面的发展。只有这样,才 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第四篇:浅谈农村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的实现途径
浅谈农村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的实现途径
民勤县大坝中学
袁芬年
物理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紧密相连的一种实践活动,新课程理念下的中学物理课堂教学不仅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而且是师生双方情感共融、分享体验、共同创造的完整的生活过程。特别是在农村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更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真正关爱每一个学生,找准合适的教学方法,积极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努力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实现此目标,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努力。
一、营造民主教学氛围,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教学氛围是最先被教师和学生接触的无形课程资源,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能为学生提供一个轻松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摆脱那种在老师威严下学习的压力,无疑会对提升课堂教学效果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双边活动,教师的教只有通过学生积极、主动地学,才能发挥作用,要想实现初中物理的有效教学,应首先从根本上改变以往那种“教师绝对权威”的认识,让教师成为学生的朋友,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真正关爱每一个学生
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这看似简单的一句话,教师要真正做到却相当的困难,好多薄弱学校的教师,一味地埋怨学生如何如何的“差”、“笨”、“懒”,这种观念与“有效课堂教学”相差甚远,要知道,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考高分,学生是独立于教师头脑之外的,他 有自己的性格,自己的知识和思想基础,作为教师,如果能真真切切地去爱你的学生,为学生的一切着想,学生就能享受到学习的乐趣,教师也能享受到有效教学带给自己的快乐。
三、找准合适教学方法,增强物理教学的有效性
目前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那就是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很痛苦,然而我们的学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创新性地增强教学的有效性,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例如,在 “浮力”一节的教学中,我先让学生把乒乓球放入水中,观察乒乓球的运动情况,再让学生把手放在水中,体验手的受力情况,鼓励学生从受力方面描述所看到的情景,引导学生分析乒乓球在受到向下的重力作用时还会“浮”的原因,并紧紧抓住学生回答中的“有向上托的力”引导他们结合这个力的功效为自己发现的力取一名字——“浮力”,使新课引入既简单自然,又能给学生带来自己发现创造的喜悦。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找准合适的教学方法,创造性地开展物理教学工作,避免物理教学的盲目性,逐渐实现物理教学的有效性。
四、注重课堂教学观察,培养学生质疑意识
在现代物理教学中,课堂观察是教师获得教学反馈信息、捕捉教学复杂现象,分析研究教学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的重要手段,因此,课堂教学观察对于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质疑意识是十分必要的。
例如,在教学“连通器”时,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制造茶壶时 要想使壶中能装满水,对茶壶的设计应有什么要求?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纷纷提出自己的观点,并提出了另外一些新的问题:“壶的身和嘴为什么不一样粗?”“壶身为什么不做成直的?”„„我洞察到学生对这一问题的探究热情很高,并根据学生发表的意见及时对学生予以鼓励和表扬,进行总结和归纳,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质疑意识,又提高了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课堂教学观察,培养学生质疑意识是提高课堂有效教学的有效手段。
总而言之,新课程改革给我们广大教师的教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我们坚信:以严谨的态度,执着的精神,顽强的毅力,正确的方法,锐意改革,勇于创新,必能披荆斩棘,长风破浪,必能提高农村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效率与质量。
第五篇:实现有效教学反思
“实现有效教学反思”研究方案
--------幸福镇中心校
叶澜教授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教学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这句话反映出教学反思对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
在我校,.日常教学中很多教师忽视了教学反思,有的甚至没有反思。许多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存在着重教学设计和过程的研究,对教学反思和总结没引起足够重视。不少教师甚至把写教学反思看作是一种额外的负担,是浪费时间,往往为了应付学校领导检查才勉强胡乱应付完成。有的反思流于形式。众多的教师写出的教学反思案例其格式基本上如出一辙:“先写不足之处,然后写获得启示,最后写怎样运用”。教学反思形式存在单一化、模式化倾向。这种反思的撰写就成了为反思而反思,流于形式,浮于表面,重叙述,轻分析。重面上的泛泛而谈,缺乏具体深刻的分析,重在问题的概括和罗列,对于出现的原因及改进措施分析不够具体。重在教师单方面的教,而忽略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反思。有的不能正确处理细节与整体、点与面的关系。
分析这些现象时我们感到,当前教师所进行的教学反思存在着不少问题和误区,为此,有必要通过校本研究,引导教师通过科研的理论、方法,有效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优化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以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和教师的专业发展。
一、研究目标与内容
研究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找到教师教学反思中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明确教学反思的内容,探求教育教学反思的方式、方法。从而真正提高教师教学反思的有效性,更好地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
研究内容
1、教师教学反思中现存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2、教学反思的内容。
3、教育教学反思的方式、方法。
二、研究方法
1、前期研究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调查法。学习关于教学反思的相关理论知识,调查、分析目前教师在教学反思中出现的主要问题。
2、具体研究阶段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个案法、实验总结法。通过指导教师撰写教学反思,分析教学反思案例,找到教师反思中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明确教学反思的内容,探求、总结教学反思的方式、方法。
三、研究思路
筛选问题→形成预案→进行前期调研→研究中及时调控→不断总结经验→有效推进我校教师专业化发展。
(1)将通过对教师课堂教学听课、访谈、问卷等方式,听取教师的建议,全面掌握学校语文、数学、英语学科教师基本教学情况,细致调研、归纳、分析语文,数学,英语三个学科课堂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以教师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抓手,进行有针对性的有效教学反思模式的探讨研究。
(2)在实验过程中通过对课堂教学指导,阶段性的观摩研讨,及时发现问题、研究解决策略等对实验进行调控;
(3)定期进行阶段性的总结交流,鼓励教师参与研究,撰写研究成果,提高我校教师专业化水平。
四、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前期研究阶段
调查目前教师教学反思现状,查阅文献资料,完成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阶段
1、成立研究小组,召开会议,对实施方案进行评审和修订。
2、加强理论学习,组织研究人员培训,明确研究的意义,掌握相关研究方法。
3、利用业务学习时间,校领导传授新课程理念。
4、进行阶段性评价和总结。
第三阶段:研究深入阶段
1、坚持开展走出去、请进来的教研活动。请一些名校名师到我校上公开课,课后教师集中反思。
2、开展教师撰写教学反思的系列教研活动。通过教师讨论会对教师的反思进行讨论。
3、编写教师反思集。
4、请教育局和教研室领导进行讲座和指导。
第四阶段:研究总结阶段
1、对反思的模式进行探索总结和提炼。
2、请有关专家进行指导以便于修整。
3、总结概括反思经验,撰写总结报告。
5、做好课题研究成果的宣传推广工作。
五、预期成果
研究报告、典型案例集、论文集、博文等。
2012年3月